美术常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常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常识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输煤系统;火灾事故;防范措施;应急处置

1 输煤系统火灾危险分析

1.1 燃料一二期输煤系统由10段20条皮带机构成,三期输煤系统由13段26条皮带机构成,其中煤场皮带、筒仓皮带及煤仓间皮带各2条,除煤场皮带为露天敞开式,其余各皮带机均为室内布置。

1.2 燃料输煤系统由于战线较长、位置偏远,着火后将会烧毁输煤皮带及辅属设备、烧断输煤栈桥以及附近的其他设施。且一二、三期#10皮带在机组厂房内,一旦发生火灾会危及主机组安全运行,后果非常严重。

1.3 输煤系统着火后地面堆积的积煤、积粉自燃还会发生人员误踩造成烧伤,皮带等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于施救人员会造成身体伤害。

1.4 煤场存煤发生自燃后不能及时处理,自燃的煤被误取到皮带、筒仓后,将会引发火灾,当室内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引起爆炸事故,危害严重。

2 输煤系统引发火灾的事故分析

2.1 火灾主要部位及原因

2.1.1 各皮带滚筒(头部驱动滚筒、辅助滚筒、改向滚筒等)处积煤、积粉严重,与皮带摩擦造成燃烧。

2.1.2 现场检修动火作业措施不到位,火种清理不及时或施工遗留火种,引燃各皮带栈桥头部、尾部落煤管、导料槽等处的积油、积煤及杂物。

2.1.3 各电缆桥架、电气控制柜、开关箱等积粉多,当发生电气短路、接地、电缆接头发热等情况时引燃积粉。

2.1.4 原煤仓、筒仓内煤尘浓度高,当内部温度高且遇明火时引起煤尘爆燃。

2.1.5 现场烟头引燃系统内积煤积粉。

2.1.6 在输煤过程中,系统内、设备(落煤管、导料槽等)内壁均粘积有不同程度的煤粉。煤场存煤、系统内积粉时间长,挥发份溢出温度不断升高造成自燃。

2.2 燃用烟煤、褐煤等挥发份很高的煤种,增加了输煤系统、煤场、圆筒仓、原煤仓及制粉系统火灾风险。

2.3 输煤系统的落煤管、导料槽、除尘风机风道、栈桥等其结构如同助燃的烟道,具有一定的抽风扇火作用,也能对火灾的形成起到辅助作用。

2.4 煤尘自燃过程:煤粉具有自燃特性,且因素比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煤的氧化。常温中的煤吸附空气中的氧,在煤的表面形成不稳定氧化物,在潜伏期,煤被活化,造成煤的着火温度降低。尘积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作用,使煤开始碎裂和分解,其产物有H2O、CO2和CO等;同时煤开始放热,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煤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气等物质以及氮气就会以气体形式逸出,这种气态物质即我们所说的挥发份,极易燃烧。当积煤温度达到100℃时,1~2天内即可达到煤的自燃着火温度,煤就开始自燃。自燃的煤粉温度很高,可达500℃以上,使不阻燃的电缆外皮燃烧使电缆短路,引燃不阻燃的皮带或者其他可燃物质,严重时导致输煤系统火灾事故。

2.5 输煤皮带的机械设备摩擦发热,如:皮带输送机跑偏与机架摩擦造成局部高温、皮带输送机托辊不转与皮带表面摩擦造成局部高温、转动设备轴承损毁、机械堵转、导向滚筒或滚筒破裂情况下,产生的高温能够将煤粉引燃,造成火灾事故。

2.6 输煤系统设备上有火源,如:有气割、电焊等动火检修工作。动火检修工作容易引起落煤管、导料槽、皮带等设备上的积煤阴燃,煤粉阴燃扩大产生高温,才是火险的祸根。

3 输煤系统的防火措施

预防输煤系统的火灾事故,应从抑尘除尘、积粉消除、设备管理、消防管理和各级岗位责任制落实等方面采取措施。

3.1 责任制度落实

3.1.1 运行人员严格落实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严格执行输煤系统设备、设施清扫制度,增强责任心,使设备处于监视之中,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3.1.2 加强培训和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业务素质,以及处理事故和异常情况的能力。

3.1.3 设备启动、运行、停运应严格按照规程执行,运行中应及时开启除、抑尘设备、水喷雾设备,降低现场粉尘浓度。

3.1.4 落实检修早查制度,加强检修、技术管理,及时更换损坏的皮带、滚动轴承、转动滚筒、皮带支架及托辊,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1.5 严格落实“两票三制”,把好动火工作票关口,认真填写和执行安全措施,抓好动火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1)动火执行人、工作负责人在动火前要清理工作现场的积煤、积粉及其他易燃物品,严禁通过囤煤的方式作业。

2)动火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运行人员加大动火工作的验收力度,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对有可能产生隐形火种的地方重点检查,确保无火灾发生的可能。

3)燃料集控人员要用工业电视24小时监视现场设备情况,如火情、设备运行状态、检修及巡检人员安全情况等,并做到检查细致、万无一失。

3.2 设备设施管理

3.2.1 输煤系统应设置密封、除尘、加湿、喷雾等装置,加强维护管理,保证使用正常,效果良好。

3.2.2 输煤皮带应按照煤种选型。燃用褐煤、烟煤及高挥发份、易自燃的煤种,输煤系统皮带应选用高阻燃型皮带,其皮带氧指数应大于40%。

3.2.3 电缆设计应满足防火要求, 输煤系统电缆桥架积粉应定期进行清扫,防止电气火灾。

3.3 消防安全管理

3.3.1 输煤系统防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全面做好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3.3.2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认真执行防火安全规程。从业人员应熟悉系统内各种灭火器和消防设施的性能、布置和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加大消防监督检查管理力度,强化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各级人员消防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3.3.3 输煤系统内消防器材配备数量、部位、品种要针对防火部位不同进行合理的调配,满足输煤系统内消防使用要求。输煤皮带沿线安装火灾感温电缆,重要防火部位(如:圆筒仓、原煤仓皮带层等)应布置工业电视镜头。

3.3.4 对消防水系统、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及其他消防器材定期检查、试验,确保报警灵敏可靠、系统压力充足、设备完好,常年正常投入。如不能满足冬季运行要求时,应及时进行消防系统设备改造,避免出现冬季由于执行防冻措施或设备冻坏等破坏消防设备设施备用的情况。

4 火灾应急处置

4.1 火力发电企业应成立火灾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内各成员职责。

4.2 值班人员或其他人员发现火警后,应立即进行扑救,并及时拨打厂内火警电话报警,报警时要讲明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和大约数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4.3 接到报警后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启动部门应急预案,并向厂应急总指挥汇报。若启动应急预案,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入救灾状态,燃料部义务消防员到达现场。

4.4 在消防人员接到报警未来之前,现场运行值班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应首先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大面积火灾可使用消防喷淋及消防栓水喷射灭火,系统内水力冲洗系统亦可用来使用灭火。

4.5 运行人员将运行设备与故障设备之间做好隔离工作,保证非故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扩大,防止火势的蔓延。

4.6 如果着火部位的火势正向着重要部位蔓延时,就应把主要力量用来阻止火势蔓延。及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疏散,引导疏散应本着先急后缓,先人员后物资,先爆炸性后非爆炸性物资,先易燃后可燃的原则引导疏散,同时做好警卫防范工作。

4.7 如若皮带等电气设备着火燃烧时会分解出氯化氢等有毒的气体,在扑救着火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绝缘手套和穿好绝缘鞋。附近的电缆沟、管沟有可能受到火势蔓延的危险时,应迅速用砂子或土堆堵,防止火势扩大。

4.8 当筒仓、原煤仓发生火灾时,应隔绝空气进行阻燃,充泡沫灭火剂或喷雾水枪等进行灭火。储煤场煤堆内部自燃,应采取碾压、隔离等一切措施,使用周边消防水进行大面积喷洒、浸透灭火。

篇2

一、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素质要全面

1.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这些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美术常识、美术史知识,还包括与美术学科关系密切的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心理学等。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学习活动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这综合必须建立在美术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美术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试想:一个美术教师对文学常识一知半解,那么他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那诗情画意;一个美术教师不了解历史地理知识,那么他怎么引导学生领略美术作品中展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怎样从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中挖掘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一个美术教师不熟悉教育心理知识,那么他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怎么在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2.美术教师必须具有较娴熟的美术技能。美术是一门带有技术性的学科,美术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示范、展示,让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因此,美术教师无论在各类形式的绘画上,还是各类形式的美术设计上,都应具备一定的技能,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所学所练的美术技能,必须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全面提高。

3.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以美术为中心的综合素质的能力。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技术,过去几年一般的教师都不会用,现在则成了现代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一些教学条件紧跟时代步伐的学校里,用电脑备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美术教师来说,电脑美术早已不是挂在嘴边的一个时髦词,它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走进了课堂,若美术教师不懂电脑美术,不会操作几种美术专业制作软件,不能用电脑搞美术创作、制作课件那是很落伍的,不符合现代教育对美术教师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就学生而言,十年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解分析能力与现在学生完全相同,与十年后的学生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研究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变化,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用变化的观点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二、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学习境界。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导入部分多下功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多采取直观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体现学科综合,提倡自主合作

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这种结构的变化和重组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提出的,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美术学科的综合在“综合・探索”领域中有专门的设置,不但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还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改变单纯美术“学科本位”的教学习惯,在教学方案设计时以开放的视野加强美术学科门类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美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分析、综合筛选和知识重组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以点拨和引导为前提,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并以研究性学习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意识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为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变量,“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知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等,显然,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观的转变,把学生作为主体就要相应地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变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式上,美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转变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尝试给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激励、勇于实践、大胆创造,这样将有利于学生综合审美素质的提高,从而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四、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以前美术课和音乐课各属一家,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现在的艺术课。在教材里,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的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新的天地,让学生的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色彩。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发现,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对七、八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较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如:学生作业的评价,就可以打分、写评语或根据作业反映的突出优势盖章(如;智慧星、技术星、创意星等章),也可按班级或年级举行小型的展览;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客观和恰当的评价结论。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能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3.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强了自我反思。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4.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新课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和欣赏评述可以用试卷测试的方式,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美术的种类、色彩知识、书法常识、基本技法和作品赏析等,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基础知识的难度应适当降低,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欣赏能力的考察以提高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如平时作业的评价可计算出每次作业的分值,再根据学生每次作业的等级给出分数,最后得出总分。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以质性评价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自评给予客观的评价。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美术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探索一种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篇4

一、“欣赏・评述”课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

四、“综合・探索”课

篇5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如:学生作业的评价,就可以打分、写评语或根据作业反映的突出优势盖章,也可按班级或年级举行小型的展览;或建立成长记录袋;或让学生制做作品集等来反映学生多方面的的优势。在美术成绩的评定中,作业也不应是唯一的依据,可以用试卷、作业加其他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评定。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客观和恰当的评价结论。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能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三、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强了自我反思。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审美能力的提高。

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四、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根据《新课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篇6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传统陈旧,缺乏针对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因而,要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突出师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主要渠道。其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后,对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却仍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的方向,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一、缺少师范性的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数高师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类课程,这类课程占总学时量的80%以上;而教学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仅占总课量的5%左右。教育实习一般为4周~8周,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重技法轻理论,重专业(美术)轻职业(教师),缺少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很难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技能的培训,缺少画理分析,更缺少学生评价环节。美术史论课的教学也多是教师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时就很难适应。三是不重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两字训练、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课件制作等。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如何突出师范性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要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1.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调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势在必行。一是减少部分绘画技法课的开设时间,转变教学观念与要求。如删减素描课教学的部分内容,改变纯光影素描的训练要求,以线和结构素描训练为主。二是增加部分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综合类的课程。如增开“儿童画欣赏与创作”、“手工制作”、“色彩创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等课程。三是在选修课中,增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等。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只是单纯地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没能把画理、欣赏评述、美术教学方法等和技法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也是只注重美术技法上的训练,不知学习为何而用,缺少师范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在课堂:一是在技法课教学中增加绘画常识内容。如构图、透视、解剖、色彩常识等。二是增加优秀作品赏析。优秀作品包括中外名作和优秀学生作品,目的是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三是增加学生的评述环节。评述对象包括中外名作和学生习作;评述形式以学生自评、他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评价内容可以是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或认识,可以是对作品构图、色彩、透视、创意等某一方面的见解,也可以是对作品(或作者)背景的分析,等等。这样,一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变机械、被动学习为理解性、主动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是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对评述对象要想评述好,学生必须事前有所准备。同时,学生在评述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以提高,为学生将来适应教师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教育实践,丰富实践内涵 

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先教育见习,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的美术教育实习通常被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一次性实习,时间一般为4至8周。这种“晴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来说,很难起到培养教育实际能力的作用,只能算是一次简短的基础教育考察。我们应参考和借鉴其它国家教育实习的有益经验,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改革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实习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渐进式的教育实践方式,统筹安排教育实践。同时,丰富教育实践内涵。高师教育实践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重视教育见习、模拟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和课外、校外教育实习等,从而改革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的现状。使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阶段式目的实习等有机结合,各种实习相互交融,并通过不同的教育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以及学生特点,开发有本校特色的实习形式。 

4.加强对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板书、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等。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两字一话”等传统教学基本功方面,能力很不如人意,让很多人感叹“今不如昔”。如多数青年教师板书较差,部分青年教师乡音较重,说不好普通话,这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高师教育专业要重视对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应有序安排,精心组织,辅导训练,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基本功展示和比赛,加强基本功训练。此外,更要加强现代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信息收集与处理、多媒体应用、课件制作、课程开发等。使得我们培养的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下的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在局部把握审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从心灵上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向完善。高师美教教育专业只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89]教社科字003号.1989. 

[2]刘丹.浅析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篇7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关注教学的多维目标,切实打好学生学习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强化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意识。

二、工作思路

1、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实质,指导教学改革。

2、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常态教学质量。

3、不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4、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常态教学的质量管理,强化目标达成,向40分钟要质量。

2、深入开展新课程教材实验工作。

3、继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四、具体学科要求:

英语学科:继续开展区级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以科研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完成阶段性总结。进一步探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举办英语单词竞赛,完成英语口语抽测。

音乐:积极稳妥地推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唱歌课的教学研究。开展艺术节活动,辅导所教班级参加合唱比赛。

体育:学习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教育应用的研究。组织召开运动会。选拔、培训体育特长生,为参加区运会作好准备。继续抓好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断改进课间操形式,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特色。

美术:进一步推进美术教学改革,建立美术教学资源库,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的整合研讨。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活动,定期展示学生美术作品。

信息常识:认真落实区小教研对本学科的要求,积极探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感悟的自主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汉字处理能力的三级监控,分层教学,制定措施,提高每个学生运用电脑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实际问题的能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1、对参加市教坛新秀教师进行指导

篇8

1、根据教科室的主题要求,“续推学本课堂建设,提高教师素养”,综合组拟定主题为:“继续有效利用预习单发挥的作用”组织教学,将教研主题渗透到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

2、综合组成员多,科目杂,在校教科室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努力工作,将出色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1)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逐个提高”和“立足教材,深入浅出,拾级而上”的教育教学策略,根据自己的科目要求有效利用预习单,将预习落到实处。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效利用预习单发挥的作用。

(3)七八年级的老师设计预习单问题时应该有梯度,层层深入,有探讨的内容。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受益,每堂课都有话讲,每堂课都积极参与,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道德觉悟。

工作重点:

一、深入钻研教材,继续学本课堂的探讨,深入“发挥预习单的有效作用”各学科根据教学目标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1、社思:

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设计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一)七年级:

(1)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学会交往,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世界地理的教学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解题的能力。

(3)同教材老师互相听课,经常同课异构,互相磨课,要集体备课,

(二)八年级:

(1)利用预习单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合理扩充教材,真正做到依标施教,依刚而考。

(2)通过课例展示学本课堂的预习单发挥的有效作用,深化提升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我解决疑难问题。寻找方法,实现向40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能课堂目标。

(4)新老师听课15节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5次,老教师听10节课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2次。

(三)九年级:

(1)紧靠中考大纲,做到有效复习,讲练结合尽量不走冤枉路。

(2)研究命题方向,把握研究学业考试,寻找有效提升成绩的方法。将solo评价渗透给学生并指导学生答题。

(3)针对中考目标有重点的记忆核心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答非选择题的能力,注重做题方法的引导。

(4)做到基础知识重点记忆堂堂清,周周查,月月考。

(5)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水平。

2、体育:

重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1)九年级以中考项目为目标,加强训练,提高成绩。

(1)八年级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走、跑、跳、投掷以及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2)七年级多和学生互动,开始学本课堂的研讨,课上多安排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

3、音乐、信息、美术、心理活动、综合实践:

(1)利用学本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和动嘴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好学、乐学、爱学,快乐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拥有面对自己和面对他人的勇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会保护自己,掌握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技能,以及了解各种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生活常识。

二、积极配合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本组的工作任务。

三、各科常规工作做到提前手写备课,认真上课,二次改作。实行以备课组为活动单位,进行研究,强化课堂的关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和落实,促进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突出核心知识梳理、核心问题设计和板书设计,通过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学本课堂研究的深化,特别是预习单的有效利用。

四、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本组成员上好校内公开课(每人开一节),积极参加区里公开课,通过课后评课和反思把好质量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多听本组和他组的课,多学习他人的长处,懂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勤动笔,记录实际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新老师听课15节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5次,老教师听10节课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2次。

六、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个性差异,多姿多彩的开展有效活动。

(1)配合美术组完成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体育和美术组)

(2)配合政教处完成墙报设计,美化校园。(美术组)

(3协助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比赛活动。(美术组)

(5)九年级组织一次初中生情绪调控讲座。(心理老师)

(6)七年级准备举办包饺子活动。(综合实践组)

篇9

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美育效果。如,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杰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让学生理解、赞叹它的美。画家达·芬奇是这样来处理这幅画的:在呈现三角形的构图中蒙娜丽莎的头和双手既优美又突出。她似乎坐在露台上,远远望去,背景上有一片起伏的山峦和河流,空旷而深远。画家在创作时为了使模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甚至请来了乐师为她演奏助兴。所以她那张脸极为生动,她似乎若有所思,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这微笑中又依稀露出哀愁,正是这若隐若现的微笑增添了作品的魅力,所以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微笑”“永恒的微笑”。

造型表现指的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学习“人类的朋友”这节课时,课本上列举了很多动物的画作与图片,这些画面让学生看到了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引起了学生对动物的关注,去户外描绘动物,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动物与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综合探索旨在跨学科的解读,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它以美术为载体,通过学生的探索,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探索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学习“当一回蔡伦”时,学生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中国的古代造纸术,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他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杰出贡献。不少学生做出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纸,极为漂亮,再把自己做的纸装订成书,他们看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书,都很有成就感。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设计应用领域,要求学生“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创意方法和过程,建立设计的集合性、功能性和完整性的观念,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与能力,认识设计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产品与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对设计作品与工艺作品的鉴赏力,对功能卓越与造型新颖完美统一的设计作品反应敏锐,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进用品和环境的意识。在这过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身边的事物和环境的美。比如,“物品上的花廊”这节课就展示了很多花朵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朵外形的“轮廓美”,形与形的“组合美”,花、叶近乎对称的“形式美”,追求变化后“似与不似之间”的“变形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改革

G633.95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教学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加之美术课程对初中教学作用的日益凸显,具体来说,美术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还能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每一个合格的初中美术教师都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初中学生认识不到美术学习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都错误的以为美术是副科,不用认真对待,也有一部分初中生不了解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初中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面理解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上。大部分中W把美术学科专业化,以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标准要求普通学生,导致实际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讲授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脱离实际生活,使得美术教学枯燥,学生毫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

2.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教学过程较为繁琐

当前大部分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较少,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在观察、探索中获得美术知识,导致美术知识的学与用严重脱节。另外,初中美术课堂学时较少,而初中美术的内容非常繁杂,几乎涉及美术学科的所有种类,这样就造成了课堂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加上最后的考核形式比较简单,教师对美术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就更降低了学生对美术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策

1.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第一,教师需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速度。第二,美术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拥有过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美术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坚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品位,才能胜任现代美术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设计、制作与绘画的不同。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制作,渗入了设计者的创意,制作只是一种技能的练习。因此,美术教师要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另外,美术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学生都喜欢温和宽容、幽默风趣、尊重学生、有责任心的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欣赏程度,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美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右脑的发育,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力。所以,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美术教学现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创建一个充满快乐的美术课堂。首先要优化班级的组织结构,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方桌式、月牙式、圆形等形式结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立线装饰”时,有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纸材,设计并制作纸立线装饰。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每一组围成一个大方桌,分工合作,在快乐体验中设计并制作纸立线装饰。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这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艺术创作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完善美术教学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评价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完善美术教学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美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先了解什么是形成性评价,然后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根据美术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测评形式。比如在《格尔尼卡》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画面中的风格、元素,利用自己的想象,构思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然后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测评。用学生的创意作品作为测评的载体,有利于了解学生对于此类风格作品的理解程度。形成性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艺术史常识的掌握、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程度、综合创意的素质。测评形式有课堂提问、作品分析和创作作品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展示、讲解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美术欣赏课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好美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找寻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让学生在了解美术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热爱美术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