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堂教学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性,保障学生的健康,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应对高考,所以通常高中生都会用不同的心态面对文化课和体育课,学生普遍都认为文化课比较重要故而对待体育课心态比较轻松,进而缺失了体育学习热情,这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学生不应忽视体育课教学意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念,使其正确认识到: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体育课能缓解学习的压力,还能给学习增加动力,进而提升学习自信心。第二,激发高中生的运动兴趣。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进行有效教学。比如,在排球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身高情况进行垫球位置的安排,同时应该使用实地战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应该分析场上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如果学生长期能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必然能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体育课程的速效化。目前受多年来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学生及其家长都只是重视学生高考的成绩。因此很多学校为保障学生的升学率,就开始缩短体育课堂的教学安排次数和时间,教师为满足学生的体质要求就选择重复化的锻炼形式,使体育教学变得速效化。第二,教学过程比较单一。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是理论教学和体质训练为主,为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总是重复进行理论教学和锻炼的无限循环,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体育课堂的枯燥性,进而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第三,高中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因为上述两种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错误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其身体素质达标,但是教师并不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兴趣爱好,所以对学习态度就更加消极。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的策略

(一)以课标为重点,结合教学内容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保证高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把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展训练,学生感受到在体育课堂上能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他们才会愿意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就拿羽毛球来说,羽毛球是一种广受现代社会欢迎的全身性体育运动,它能有效地促进高中学生生长发育;培养学生在竞争中自信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开展羽毛球运动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教授学生握拍、挥拍、步法等基础训练来锻炼学生的体质,并组织学生开展羽毛球比赛,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模式的教学,在学习中放松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体育教学早已不再是单一模式的知识灌输,教师可以使用学导结合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里,教师既能让学生的体质达标,又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就拿跑步来说,每个学生都不爱枯燥的跑步运动,但是如果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结果就会变得不同,游戏教学讲究学玩结合,学中有玩。以教师引导学生玩口令游戏“指部位”这个体育游戏为例,这个游戏的规则为:教师带着全体学生绕着操场每隔一定距离站一个人,全体学生站成圆圈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1、2、3、4报数。学生以数字区分自己,听老师口令,老师喊1,则所有数字1的学生绕圈跑,互相追逐前面一个数字1的学生,直到一圈绕完,回到原地,然而这个游戏的要求并不是抓到前面的学生,而是配合中如何尽快整齐的完成跑步动作回到原位。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既在跑步运动中锻炼了身体,又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

(三)以发展为目标,分阶段性培养

新课程标准是一个长远的体育训练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划分教学进度,分阶段性进行培养。一般来说,体育教师可将体育课程的安排分为三个阶段,在前期主要以体育知识、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初步的运动规范为主,中期结合前期的课程进行新课程复习延伸,后期进入系统的后续复习。

(四)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要想营造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主要注意三个方面:(1)教学器材。首先教学器材应做到较高配置,不要出现学生想要学习某种器材,使用起来都是不能用的,例如排球是瘪的、单杠是弯的等,甚至有许多器材学校根本就没有,有些学校只为学生配置单杠、羽毛球等教学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2)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动作,可能有些学生能够做的很好,但是有些同学却无法完成,这时候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多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3)良好的学习场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可以选择在室内,也可以选择在室外。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应保证学生学习的安全性,对室内的环境要做到及时的清洁。

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缓解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高效发展,因此要求相关教育人员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先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提高策略,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体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实验。

1、 问题的提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从《大纲教材》的改革,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目标与标准,体育与健康的界定,不同学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如何适应新的变革,是我们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跟上时代的要求,尽快掌握和熟悉体育新课程标准工资教学,我们选取《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成效、问题和思考》这一课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2、 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

2.1目的:

本课题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及目标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通过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方法、体育与身心、体质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机地揉和、串连、塑造,营造以身心健康为纲的崭新的体育教学。通过检测、评价、分析达到获取新课程标准教学对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意义效应;获取新课程标准实践中的认知、问题和今后继续探研的方向。

2.2目标:

(1)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应;(2)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健全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上的效应;(3)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发展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能力,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和掌握终身体育能力上的新的教学手段、方法,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从而探索较为适应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标准教学模式;(4)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测评评价方法。我们把研究目标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方面。它们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新课程标准贯彻素质教育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心。研究目标之第三、第四点是本课题由此引出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它们是新课程标准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措施、手段和方法,起着保证作用。

3、研究对象及研究时间

本课题以本校2001年度高一级(10个教学班)625名男女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即三个学期为本课题的研究时段。

4、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使用

4.1文献资料法

4.2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采用心理问卷的方法在实验的前后进行,另外还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实践课进行观摩和书面调查。

4.3现场观测法和评价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进行40个课的观摩,其中实践课30个,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论课10个。观察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目标实现、措施、手段;身心发展效应、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效果等十个方面具体量化进行课的评价。

4.4测试对照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实验前后对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素质,心理表现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对照。

5、实验过程

5.1、准备阶段:2002年3月至2002年4月

5.1.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5.1.2、邀请专家讲课,交流实验设想;

5.1.3、进行有关人员培训,组织参观学习。

5.2、实验阶段

5.2.1、成立课题教学实验组;

5.2.2、设计问卷调查表,完成实验前基础调查;

5.2.3、制定教学计划;

5.2.4、交流实验计划;

5.2.5、开展公开课观摩周活动;

5.2.6、实验反馈调查。

5.3、实验总结阶段

5.3.1、收集统计整理资料;

5.3.2、分析评价,完成总结材料。

6、研究结果

6.1、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过程,而且是心理活动、身心相互作用,在学习中获得如何使自己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由于实验中有效加强教学各要素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发生明显变化,对实验前后各项情感指标进行率的检验均呈显著差异。(表1)

表1 实验前后各项情感指标检验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对体育课喜欢或比较喜欢

20.2%

87%

< 0.01

对体育课有快乐体验

12.5%

75.2%

< 0.01

师生关系好或比较好

32.2%

88.3%

< 0.01

个性得到发展或充分发展

11.6%

70.8%

< 0.01

学习潜能发挥或充分发挥

28.6%

78.8%

< 0.01

与伙伴合作或较好合作

25.2%

85.6%

< 0.01

6.2、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了课的联系,结合多种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对集中的课时安排,结合体能活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使学生情感、认知、技术运动等方面均达到学习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对教学内容的健身价值的认识、运用技能的理解,健身方法手段运用和基本知识的了解等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学生认识调查率检验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教学内容健身认识了解或很了解

26.8%

82.5%

< 0.01

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多或少

15.7%

80.4%

< 0.01

健身方法了解

28.9%

79.3%

< 0.01

基本知识(含竞赛知识)

21.8%

88.5%

< 0.01

6.3、加强对课程目标体系的了解,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学习评价等方面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习主体意识和学生内驱力,使学生学习成为自我表现挑战、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学习掌握技能,提高体能。在10个实验班625名学生中,运动能力、基本技术、身体素质指标、身体机能(台阶测试)实验前后自身均值比较有显著意义。表3、表4、表5、表6。

表3 耐久跑实验前后运动能力均值检验

项目

人数

实验前

S

实验后

S

P

1000米跑(男) 322

248’’

±13.3

231”

±15.2

< 0.01

800米跑(女) 203

236’’

±15.4

218”

±18.66

< 0.01

表4 掌握排球连续传、垫球次数对比

N

S

P

实验前

210

8.91

1.82

< 0.01

实验后

210

30.2

5.92

< 0.01

表5 掌握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人数对比

抽检人数

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P

实验前

210

82

45

83

< 0.01

实验后

210

116

62

27

< 0.01

表6 台阶测验指数前后对比

S

S

P

实验前 男

46.2

4.32

41.8

4.21

< 0.01

实验后 男

55.41

5.82

52.81

5.67

< 0.01

6.4、通过本次实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乐学、会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又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健身价值和内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加了课内外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活跃了第二课堂。在30个实践课现场观测中,有抽测的12个实践课中,课练习密度达到48.6%以上,最高达到61.2%,课的负荷指数达到1.48以上,最高达1.92,在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问卷调查中,每周三次锻炼的人数由原来的6.4%提高到56.6%,有些班级学生自觉成立班级球队、锻炼小组,成立毽球俱乐部,开展课余运动、竞赛,有效地促进课内外结合,巩固学习成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7、结束语(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采取按体育功能目标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确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

7.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方案的,因此,课程方案设计应以学习目标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安排。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促使教师的终生学习、探索与提高。

7.2、教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从目标角度看,只要能达成目标的手段都是可取的。关键是如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也即是组织教法。要加强组织教法的改革,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学练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教学资源,采取课内外结合组织教学。

7.3、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新的学习方式是要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学习目标,并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途径。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提高,其学习效果才能得以巩固与发展,使其终生受益。

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命题策略;多项细目表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教学中,虽然考试仅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所能获取的信息只是学校课程目标和人的素质能力中相对有限的一部分,但在评估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所掌握的状态时,考试确实是一种较公平、有效的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不断更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改进考试命题方法,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性,从中获取有利于改进学习和教学的信息。

一、为什么要基于课程标准命制物理试卷

1.明确“三维目标”是做好考试命题的前提

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等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是当今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思, 学会观察实验, 从中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并能分析、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同时学会与人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物理科学的内容与生活、社会自然界有密切的关联, 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生动素材。总之, 在考试命题中选择合适的命题素材, 采用适当的题型, 设计恰当的问题, 合理设计试卷, 合理规划试卷的内容结构, 将“三维目标”有机、和谐地统一于试卷中是全面、准确地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是物理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

2.考试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已明确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 号) 中强调指出“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决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其实,课堂教学与考试命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如果课堂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精神,考试命题就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否则,考试就会妨碍课堂教学,会使课堂教学走向反面。因此,命题要遵循学科课程标准,以其规定的课程的三维目标作为衡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体现课程标准宣扬的新课程理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提供正确的导向。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命题策略

(1)双向细目表的局限性。命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工具和设计方案,当前命题中最常用的工具是按布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双向细目表,如表1 所示。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双向细目表科学、规范地为教师命题提供了便利,但是双向细目表在基于课标命题中也存在不足。

首先一个明显有缺陷是考察目标范围太窄。双向细目表中把考察目标简单定为:记忆、理解、应用和综合,并没有全面反映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高中物理学科中安排的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评价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即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其次,双向细目表关注于测试的内容,而命题的其它必要因素,如试题背后所蕴涵的价值问题、评分细则、难度、题型、题量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最后,双向细目表只是命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缺乏总体规划。命题是由一定的程序组成,如命题目的、题目的评分方法、测试时间等,而双向细目表只关注了试题编制中的一部分,缺乏总体规划。

(2)基于课程标准命制试卷的命制是由一定的程序组成,大致分为以下七个环节,如右图所示,其中核心的环节是设计试卷的多项细目表并利用多项细目表进行审题。因此在提高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意识的同时, 如何改进命题工具,使命题基于课程标准?

(3)打造基于课标的物理学科命题的多项细目表。纸笔测试的根本目的是推测学生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程度,在组卷过程中要考虑认知目标间的平衡, 高中物理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部分对知识性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的方式分成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同时高中物理课程的能力目标具体为: 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的操作,掌握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等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物理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因此,物理学科的测试目标要求可以分为以下5 级,如表2所示。

由此,在双项细目表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物理学科命题的多项细目表,如表3所示。

总之,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凭经验命题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命题违背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导致考试测量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低。基于标准的命题要求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测试题目的开发,并使得测验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邵江樵,崔允.高中生物学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命制模块试卷[J].生物学通报,2012(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崔允,邵朝友.如何基于标准命题:从双向细目表走向测验设计柜架[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36-39

[4]黄豪忠.关于物理考试命题和评价的探讨[J].实验教学研究,2008(8) :22-24

[5]布卢姆主编,罗黎辉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褚慧玲.基于学校教学常规考试的试卷命制技术[J].考试研究.2008(10)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问题与策略

一、新课程中词汇教与学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Wilkins的一句“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精辟地道出了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词汇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从前后课程标准对词汇量的要求可以看出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者的重视。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二)掌握了语法忽视了词汇训练。历来的高中英语教学都将语法教学作为重点,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仅仅成为语法训练的工具。

(三)对单元词汇不分前后,不分主次,在课前进行集体教学,作统一要求,结果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重点,致使学生的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四)教师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少。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事实证明,很多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巩固词汇。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特点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话题”展开的,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全新的主题,所以我在讲新单元前先让学生就其题目展开词汇预测,收集该单元可能涉及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是学生熟悉的词汇,也可以借助词典补充一些新鲜词汇,以期达到让学生自主扩展词汇的目的。

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针对高中生在掌握和运用英语词汇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经常精进自己的词汇教学策略,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意识地逐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今年的教学中采取如下几种策略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一)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立足学生乐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记忆英语单词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能得到极大提高。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动机,在生词教学中应尽量应用形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单词有趣。如我在教solider(战士)一词时是这样做的:我把整个单词分割为sold,I,er三个部分,提示学生用以前所学单词的意思来记住这个新词的意思。sold是卖的意思,i是我的意思,er表示……的人。连在一起就是把自己卖出去的人。战士就是在战斗中敢于奉献自己生命的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soldier(战士)一词了。再比如我在教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一词时,我是这样来教学生记的:car是小汽车的意思,bon为bone骨头少了一个e,理解为骨头四分五裂,xide与side同理解为边的意思,mono理解为在化学实验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气体――一氧化碳在冒气泡(mo,no不就是冒出的气泡的形状吗?),全部联系在一起为小汽车car排出mono一氧化碳造成污染使骨头bon四分五裂跑到一边去xide。别看字母多,学生觉得方法有趣而且容易记得牢,既可以记住字母又可以记住意思。电视上介绍的语言教学专家在教学hippo(河马)这一单词时,不是也教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吗:hi,pp,o,河马的屁屁圆圆的。学生觉得学习单词的方法有趣就会主动去学。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许多老师在教英语单词时,要么老师读一遍,学生读三遍,要么让学生一开始就听录音,再让个别学生读单词,老师再鼓励学生纠错。第一种方法学生变成了机械记忆,第二种方法有时候存在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的混淆,不知该听哪种发音。这都会让学生被动地去记单词,效果当然不会好。我通常在教单词时采取四步曲。第一步,鼓励学生先看音标试着自己读,第二步,让学生认真听我读,第三步,我带领学生跟着录音读,第四步,学生记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既能表现自我又能学习地道的英语,他们何乐不为?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建构词汇体系

由于教材是以话题的形式出现的,词汇比较散,不利于学生记忆。记忆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提取过程。如果把一个个单词孤立起来学习,难度很大。因此,适当的整理是非常必要的。当你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记忆就方便多了。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兴趣。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以便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要“趁热打铁”。

(四)温故知新,利用多种活动巩固单词

词汇学习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要和“遗忘”作斗争就得时常复习。学生记忆单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遗忘。学生记忆的单词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后不能再现或再认。教师要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有计划地复习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才能巩固所学的单词,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五、结语

高中英语新课程词汇量的加大是对传统词汇教学的挑战,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与困惑,但是教师只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遵循词汇教学的原则,研究词汇教和学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同时,有创造性地运用词汇,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词汇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010).

[2]英语周报(2008-2010).

[3]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一、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服务员”,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措施和方案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要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氛围,以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话语、生动形象的手势,使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亲近教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就能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也是这样,若是教师心情不好,带着情绪上课,看到哪个学生不顺眼,马上大声呵斥一顿。学生们精神高度紧张。哪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别说积极参与了,教学效果肯定很差。

二、教学过程要充满趣味性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设计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适时改变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英语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如可以让低年级学生画简笔画,扮演角色,表演一些小故事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增加其理性思考的活动,如讨论、演讲、辩论等,还可以随机地穿插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幽默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参与意识,这样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文似看山不喜平”,英语教学也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的一潭死水,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开口讲,敢于大声练。但好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老是瞪着眼睛看英语,就是不出声,我非常着急。怎么办?通过观察,我发现比赛与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特别是现在的高中学生,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于是,在上课过程中,我针对班级人数少,便于管理操作的特点,将班级学生分为三大组,在黑板上建立考评台,并分别用N(North)、M(Middle)和S(South)来代表各组的标号,然后进行比赛,按名次计分。比赛形式要灵活机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要有所变化。比如朗诵课文。我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流利者能够得第一名。于是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诵,结果—个组比—个组读得好,一个组比一个组读得声音大,达到了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的目的。在演练对话中,为了强化语速流利,我采用计时制,哪一组在演练过程中用时少,就能得第一。结果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有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赶忙问别人;学习好的学生害怕本组落后,赶忙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达到了课堂教学合作与探究的目的。针对阅读性短文,为了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及重点词组的理解能力,我让学生扮演起老师的角色,先标出重点句子、重点词组,然后分别讲评,每人一次机会,多讲者,多奖励分数,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极为高涨,参与意识极为浓厚,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上说,学习动机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它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二是指向功能,学习的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行为上指向这个目标。这两个功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双翅膀,是它带着学生朝着理想的目标飞去。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即使遇到再好的老师和处在再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可能学好。因此,激发动机并且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

事实证明,大凡那些品学兼优、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干劲大,学习动机强烈,课堂参与度较高。反之,那些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上课走神,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正面引导,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有为祖国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加强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进取意识。三是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篇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新课程标准下注重体育教学课程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与文化课程相比,高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要简单的多,而且考试几乎不占分数。所以,在面临高考时,学生往往不重视高中体育课程,而花大量的精力在文化课程上。对高中学生来说,这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忽视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学生对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以致到最后,高中课堂形同虚设,根本就不上课,都是学生自由活动,而学生几乎也都是用来学习文化知识或者是自由活动,自由安排自己的事情。长期以往,学生体能就会下降,身体质量也会越来越差,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注重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面临高考的压力与众多的学习,学生不可能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体育课堂上,所以如何为学生设置一堂有意义、有趣味性又能使他们得到良好锻炼的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不可盲目进行,而是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因为自进入到初中之后,学生就不爱上体育课,体育技能相对来说并不好。所以,在进行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在进行球类教学时,女生不爱篮球,因为篮球运动对女生来说太过激烈,所以可以给女生安排更为轻柔的排球教学。但是排球对男生而言,就显得枯燥了些,不够刺激,所以可以给男生安排篮球教学,男女生安排不同的课程。

二、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家长更多地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过程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发展性。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指导思想,而我们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增强学生体质,最终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二要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

(二)教师的有效性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面Ω呖佳沽κ保一味地重视文化课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平,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不断与学生交流、发现与总结;其次,体育教师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组织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在体育课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及时妥善地处理,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体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采用老师一味地讲理论、学生盲目的听这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使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体育课上的跑步项目,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体质达标。

(三)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然而,与在其他课程的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相比,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不够,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所以,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不仅要端正学习态度,重视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上学生不能仅仅听教师讲解体育课的理论知识,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下注重高中体育教学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在面对高考时缓解压力,增添动力,增强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和全面和谐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而且,高中体育教学课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在体育上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变,从而促进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缓解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高效发展,因此要求相关教育人员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先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提高策略,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体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普通高中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展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为出发点,以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所学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向,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容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变化所带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一、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新课标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很多高中的体育老师没能从传统的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硬性传授的教学理念上改变过来,体育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错误观念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上,如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认为其才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忽视高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学生个性与身体的全面发展。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置若罔闻,没有正确确立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体育教学理念。

(二)对学生缺乏体育情感培养

普通高中开设体育课程,主要的目的不仅是完成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使高中生通过对体育的学习、了解、认识,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中生即将离开学校、离开教师,走向成人社会,如果不能在高中阶段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那么到了激烈的成人社会,其身心健康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高中体育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体的训练上,而忽略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部分高中学校忽视学生个人兴趣,实施强制性体育项目教学,这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高运动兴趣相悖。

(三)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

新课程标准推行了若干年,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时期遗留下来的落后体制仍在沿用,如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努力及进步的肯定;重视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以相同的标准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主观努力的程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如对于较为肥胖的学生,其跑步成绩无法达到及格标准,但是其已经尽最大的努力获得高分,如果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忽视该学生的努力而定为不及格,则无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畏惧体育及厌倦体育的情绪。

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对体育的求知欲。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改变将体育教学作为“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其次,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切合生活实际,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不同体育兴趣爱好,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再次,增加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掌握运动的基本理论,在实践课中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最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型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有效转变学生厌倦体育锻炼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可以从学生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语言作为基本培训对象的特殊学科,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因素,激发高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会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厌倦。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首先,要把教材简易化,使高中生感觉到理论知识易学,并将其逐步深化。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爱上体育课,这对不合群和内向的学生能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其次,通过设疑启发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静态转入动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及提高。

(三)建立健全体育评价机制

构建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要转变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倾向。评价不仅要考虑体育教学近期的显性效应,更要注重远期的隐性效应。基于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中过分强调识识别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对鼓励学生学习的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高中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探索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伴随着人生过程的始终,也是人不完善和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支撑。知识的传承和延续相对于生物的人而言却不具备有遗传性的体现,换言之,知识的获得需要依靠后天的学习。一直以来,学生的考试成绩似乎代表了社会所赋予学校的一切使命。体育课在高中教学中只是一个边缘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多数人眼中,在高考的人生巨大转折面前并没有成为促进因子,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障碍。体育活动影响学习,体育课占用宝贵的时间等一些与时展不相协调的思想存在很多人的脑海中。高考成绩就是一切的理念,使体育课只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让路、牺牲。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培育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永无休止地追逐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健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高中教学中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健康是无价的,成绩和能力又是不能完全相等的。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思想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重要性的忽视是促成学生发展不健全的重要诱因。高中体育教学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人人全面发展的角度不容等闲视之。

二、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质

近几年,大学生体质测试中频发恶性事件,很多学者对其致因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和解读,使得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备受社会的拷问。任何事情的成因不能只追究其表面的现象,而应从更深层次探寻其根源。体质的形成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两年的大学体育课程并不能说明问题,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逐年下降却说明了学生体质的根本性问题。体质的发展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在后天习得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体质还受地域、民族和环境的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质的逐年下降和层出不穷的体质测试、运动中恶性事件使我们有必要反思大学前的基础和初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度的机械化水平已经波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或者现在的部分偏远地区,学生上学是要步行很远的山路,没有车接车送,能够骑自行车甚至是一种奢望,严寒和酷暑只是在上学路上季节的变换,在这样的条件下上学不仅是身体的锻炼,还是意志力的锻炼。而如今,仅从农村学生上学看,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和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步行者少之又少,接送或者乘坐交通工具已是司空见惯,城市里的学生更无需细说。学习成了学生名副其实的任务。

在追逐高考分数和名牌大学的关键时刻,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在多数人眼里理所当然成为浪费时间的代名词。大学生体质的降低和突发事件的成因并不是大学体育教育不理想的结果。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则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近10年,我们能够看到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所带来的体育课程设置上的转变,此外,近些年提出的阳关体育运动也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

但是,为什么在以5年为一周期的学生体质调研中,学生体质问题一直下滑?体育教学改革的标准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标准的执行。其一,体育教师是中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成为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其二,学校的重视程度。体育并不是高考的内容,虽然近些年一直在研究把体育纳入高考选拔人才的科目,但因各种原因和阻力并未能如愿。只有把体育和其他学科放到

同等重要的位置,才会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

重视。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容忍乐观,基础教育的体育改革之路还没有从实质上改变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

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12(6).

篇9

【论文摘要】本人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总目标、基本理念进行简要的阐述,再对新老课程诸多因素进行对比,以期为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一、前言

教育部于 2003 年 4 月重新制订和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体育新课标),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还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课程资源以及教材建设,全面进行改革。

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课改前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对比

1.指导思想不同

体育新课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而过去的体育课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没有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不够重视。现行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体育课程相比,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再者是以前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开发教材,深化教学内容不够。体育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课程教学要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方面作为基点,其表述更多的是从学生方面考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2.目标体系不同

体育新课标目标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形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从三个目标的关系看,体育新课标目标统领着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它制约着其它层次的目标。领域目标则制约着水平目标,是属于“中级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受控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同时又控制和指导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是属“下级目标”。这使得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以往的体育课程只提出了“一个教学目的和三项教学的基本任务”,即“以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三大教学任务,其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相互重叠,使得总体的课程目标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

3.学习领域不同

体育新课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有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以往的体育课程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倡导的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领域可以脱离其他领域而独立存在。并且,老体育课程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年级和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不能进行有机的衔接。

4.内容标准不同

体育新课标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老体育课程则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制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5.评价方法不同

体育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老体育课程主要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行评价,是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背离。

三、结束语

总之,现行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无论在指导思想、理念、内容、实施标准,还是在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有诸多的不同和突破。只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优化 体育课堂教学 组织模式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给学生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如何,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笔者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讲求教学效果的时效性,对教学方式有猎奇现象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一些体育公开课使用的新奇的教学方法,不讲求教学实效性,盲目追求花样,认为没有这些猎奇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来,其实,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误解。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要求引入误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是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的确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特长的发展,新课改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很多体育老师对“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产生了错误的领会,在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处于主导地位,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行为的放任、松散,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质量,不能很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3.不能实现新的体育课程的领域目标

高中的学生的存在着体质、体育技能及个性的差异较大的现象,老师不能因材施教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感受体育课的吸引力,学生只对自己喜欢的项目感兴趣,不喜欢的项目则是疲于应付,甚至放弃。新课程中指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领域的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使体育教学对多方面的教学功能的完成,变得较为困难。

4.体育教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中,因为部分老师自身素质的欠缺,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方式不科学,在体育知识、实践能力等等方面都无法做到到位,导致教学的吃力,不能很好地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育教师开发课程内容资源也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如何优化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1.首先,体育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关键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方法、方式更贴近新课改的要求。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对基本的运动技能都能做到熟练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变被动式的教学为主动式的教学,从以我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享受自我发展的空间。

2.教学方式的创新

当前,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的途径。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育课自主性模式自主性最大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活动的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练习。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个性的发展。

3.以运动技术水平或体能水平的差异作分组学习和练习

把水平相等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分组教学形式也叫分层次的教学,比如,学生在练原地弹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就可分距篮4-5米跳起篮、原地徒手练习、篮下跳起投篮等等几种形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感受到老师的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了教学质量。只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另一种方法也是以同样的依据分组,有目的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缩小了小组之间的差距,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4.根据学生的情感类型进行分组

(1)合作型: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分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老师来分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这种分组发挥了组员的优点,协作共进,达到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目的;(2)帮教型,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分配优等生去帮助弱等生,体现出主体学习的优点,这是老师为学生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而精心创设的;(3)伙伴型的分组,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而分成的学习小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钱和体验技能动作的乐趣;合班选项分组,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总之,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对于我们高中的体育教师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有效的尝试,也使我们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也找出了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策略,我们有信心在新课改中,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前进,创建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堂,为培养出素质健全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