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管理型;发展思路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意义
传统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一般是以财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形式,借助核算单据进行保存处理。这样管理起来,难免存在账面信息核对难、问题账目比对不便捷等问题。对此,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解决上述局限问题时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比较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体现出如下的便捷之处。第一,保存方式多样化。利用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一方面保留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优势,另一方面实现硬盘、光盘等多种形式的贮存,避免单一票据管理造成的信息流失。第二,信息查阅便捷化。以账薄管理财务,易形成操作误差。借助现代网络管理财务信息,使着信息查阅更便捷,分析更加准确。第三,信息保存时间更长。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大大延长数据保存的时间维度。但是,应注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注意对档案资料的备份,避免网络破坏而造成信息失真。受上述便捷化的影响作用,会计电算化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将体现变革时代的发展意义。一是提升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大大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现阶段,无论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还是管理会计电算化,都将实现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高度吻合,保证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健康稳步发展。而现阶段,会计管理制度的优化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而实现电算化则是迈出的关键一步。在企事业单位的优化改革发展中,确保会计电算化模式的顺利进行,势必是适应时展的重要之举,将大大提升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规范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这一顺应时展的管理模式,在当前将更优地为企业财务实务管理提供服务。尤其在管理模式推进过程中,势必要事先规定好操作步骤,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要求,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按程序操作。同时,会计电算化程序的介入,大大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制定专人负责做好系统管理,将确保整个会计电算化运行的健康稳定。三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运转。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尤其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推进会计电算化应用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但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是脆弱的,易受各种病毒的攻击,而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对此,推进电算化应用模式,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计算机,及时查杀病毒,备份好资料等措施,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运作。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具体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去,大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时效水平,同时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水平。但是,无论应用效果好坏,对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工作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外部提供财务报告信息。管理会计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2.方法体系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方法单一,数字运算简单,严格会计准则,做好经济核算事宜。管理会计工作方法多样,多种方法处理不同问题。即使对同一问题,也可尝试不同的方法处理。期间,运用大量的现代数学方法。
3.遵循的原则、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是会计行业统一标准制度,这样能保证提供财务信息时间的一致和空间的可比。管理会计则不受《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行业统一标准制度等的约束,对存在的问题灵活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加以处理。
4.作用时效不同
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经营型会计”[1]。
5.信息的特征、载体不同
财务会计能定期地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或个人提供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和综合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是有统一格式的凭证系统、账簿系统和报表系统,统一规定财务报告的种类。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为满足内部管理的特定要求而有选择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管理会计的信息载体大多为没有统一格式的各种内部报告,而且对报告的种类也没有统一规定[2]。
三、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向管理会计电算化转变的发展对策
1.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执行
财务会计电算化,作用时效更多体现的是过去,坚持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反映的是以往发生的经济业务。现阶段,企业经营市场环境风雨莫测,仅仅局限分析过去往往是不够的,要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资料预测未来,规划进一步的发展战略显得很重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有现实的必要性。现阶段,应首先从领导意识着手,提升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不断修正会计制度确保电算化的有效运行。此外,应根据电算化的发展要求,企事业单位结合程序编制对账户设置、登记方式、数据处理等进行优化,制定迎合管理会计电算化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3]。总之,注意推进制度优化,避免制度问题而造成的会计财务处理不当。
2.健全完善管理会计电算化使用制度
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使用,应建立在一定的操作规程之上,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执行文件,标注一些操作注意问题,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交接好使用手续、做好登记;做好数据备份,规范数据使用流程;做好系统操作数据分析;规范点算计系统操作的次数等。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系统维护,并进一步授权电算化操作人员,形成规范的操作规章,确保会计电算人员能按规章办事。
3.注意提升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
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往往成立于多网络子系统的应用,而不是一个独立单系统能完成的。为此,为提升管理会计电算化水平,务必注意对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其一,明确系统优化重难点,解决好资产核算相关问题,配套完善管理子系统。注意加强信息交换质量,提升信息交换水平,确保财务数据信息传输中的安全。其二,注意网络信息的安全优化,企事业单位设置防火墙,保护内部电算化系统,确保网络免受病毒的攻击,避免财务信息的被盗取或被破坏。
四、体会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越来越普遍。比较传统企业会计管理,电算化管理在信息保存方式多样化、信息查阅便捷化等方面都体现巨大的优势。而且,应用管理过程中,将大大提升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不断规范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运转。总之,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对整个会计行业发展体现变革时代的发展意义。今后,为提升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水平,势必要对应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会计电算化使用制度。同时,注意维护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确保网络免受病毒的攻击,避免财务信息的被盗取或被破坏,提升电算化信息利用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瑶.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9,(6):172-173.
篇2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帐簿、报表的过程。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可能,要求单位加强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手段、便利,从而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服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软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工作和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财务会计部门,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需充分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方面的特点。
(一)会计部门必需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设备,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的,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还单独设立了计算机室。因此,会计部门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对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机械、电、磁、光设备,硬件设备都是精密的机械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一般微型计算机)、显示器、键盘、打印机、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可以构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机环境和网络环境,供会计软件运行,满足不同会计软件对不同的计算机环境的要求。如单用户会计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生成的会计数据存储在这台计算机中,网络会计软件在用通讯线连接的多台微机上运行,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可以共享网络服务器上的软硬件资源,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对同一套会计帐进行操作而互不。
系统软件是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程序。会计软件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它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不同的会计软件适用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操作,会计软件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软件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更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必需通过会计软件进行管理,会计软件还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处理和软件操作方法要求严格的特点。
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和软件是存储在磁介质中,看不见摸不着,磁场、电场、潮湿、灰尘、计算机病毒等因素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损害。而会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可造性和安全要求高,数据要有可验证性,要有充分的安全可靠性保证等特征。
(二)会计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不再需要手工记帐,算帐和编制报表,输入记帐凭证后,凭证通过计算机进行传递并自动进行核算和编制报表工作,凭证的输入和审核成为主要任务,操作计算机成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存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对大量的固定资产进行个别计提折旧、进行详细的部门核算等,在手工方式下工作量非常大,使用计算机便使之方便快捷;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三)会计人员的协作性要求更强了
会计软件通常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处理特定部分的会计信息,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能够完成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包括帐务处理、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往来核算)、存货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等;进一步完成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如资金筹集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等,帮助决策者制定的经营决策和预测。尤其是在网络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彼此的凭证传递、交接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一个人出现问题,会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求各岗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必须加强协作,才能顺利进行会计工作。
(四)内部控制的内容各重点也有所变化
由于计算机自动进行总帐和明细帐的核对工作,手工条件下的总帐明细帐的核对工作可以取消;记帐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关键;计算机软开发人员对软件结构和设计的熟悉程度,使得他们有能力进行非正常的数据修改,因此还必须限制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记帐工作,尤其是不能兼任出纳工作。
(五)会计人员分工和职责发生了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人人操作会计软件才能够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改变原来的自己的工作习惯,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必需增设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同时需要减掉一些不适应电算化工作台的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工作职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六)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了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许多种自定义功能,要求会计人员定义各种转帐公式、数据来源公式、费用分配公式等;二是因为解脱了会计人员繁杂的计算和抄写工作后,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和利用。
(七)会计档案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和存贮在计算机软硬盘及其他存贮介质中的会计数据、程序,以及软件开发进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许多会计档案都成磁性的了,看不见摸不着,正在运行的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也成为比较完整的会计资料,因此包括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也必须严格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不仅使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改变了许多手工管理的习惯和方法,对单位会计工作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算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新情况。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是指对已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安全,正常运行,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责任制、日常操作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使用人员的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的职责、权限并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此外,还要加强会计售货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指是通过对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如果操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得力,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如果操作不正确会造成系统内会计数据的破坏或丢失,造成会计数据的错误,系统的正常运行,直至输出不正确的会计报表;如果各种数据不及时备份,则有可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能恢复会计资料;如果各种差错不能及时记录下来,则有可能使系统错误运行,输出不正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机系统使用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
1.计算机使用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是会计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旨在为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各种非指定人员进入机房和操作计算机,保证机内的程序与会计数据的安全。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应制定与贯彻各种严格的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
2.上机操作管理。上机操作的管理是通过建立与实施各项操作管理制度,要求会计人员按规定录入原始数据、记帐凭证、执行各功能模块、输出种类信息、作好系统内有关数据的备份,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会计软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有效、正常地操作运行。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上机操作的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与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3.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管理,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处理会计业务,保证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正确合法,会计软件处理正确,当天会计业务当天记帐,期末要及时结帐和打印输出会计报表,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
(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出现故障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系统维护员可进行维护工作但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四)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磁性化和不可见性,要求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保证系统内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三、怎样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
1.单位领导应当重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单位内部职能各部门,会计工作各岗位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会计电算化机构的设置和会计电算化队伍的组织。因此,单位领导应当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工作。
2.财务会计部门应当负责建立健全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工作。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和落实部门,因此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应当负责和承担岗位的分工、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关会计人员的调整等工作。
3.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章和制度,如《会计法》、“两则”、分行业会计制度、分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4.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管理工作需要、会计核算的特点和手工管理的经验,改善其中不合理部分,制定适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管理要求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应该满足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的要求;还应该根据执行中的问题,逐步完善和提高。
5.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要注意制度条款的合理、全面、条款清晰、具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以便会计人员掌握和执行,并能够据以考核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情况。
6.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应该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成功的单位的经验和有关条款,这样可以迅速建立有关制度,少走弯路。
7.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应该注意满足审计要求,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对审计工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改变了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和审计的等。
8.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及时调整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重点。
9.要强调会计人员之间的协作性。所有操作软件的会计人员都应该有整体配合的精神,紧密合作、加强协作。尤其是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之后,更应该使会计人员认识到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不符合操作规程的操作会导致系统发生错误。
篇3
关键词:农村 财务会计 电算化 关键点
借助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算账、记账、报账以及对相应的资料综合利用的记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当代电子合理的运用到财务会计工作,这就是财务会计的电算化工作。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的运用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当前农村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做好基础工作,需要考虑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电算化工作有关的设施等等,确保财务会计电算化顺利进行。
(一)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者的素质
财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财务工作效率的高低,为了实现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需要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者的素质。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知识素质。工作人员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进行电算化工作时需要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确保工作的高效。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高低决定着工作效率高低。在当前的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很多人员职业道德较低,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影响工作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确保工作人员高效、有序地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有关部门可以定时组织学习培训以及定期考核,培养一批复合型的财务会计人员,这些复合型人才对财务信息将具备“会计―计算机―管理”的能力,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配置相应的设施
进行电算化工作需要配置电脑、软件、打印机等设施,配置这些设施需要筹集资金。政府部门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购买配套的设施,确保这些设施的及时到位,顺利进行电算化工作。在选择电算化软件时要符合国家的相应的规定要求。对于一些电脑老化的硬件或是经常出故障的设备要及时更新、替换。
(三)实行清产核资
在进行农村电算化工作时需要对村里账目初始化,开始时需要输入账目的余额再输入本期所有经济事项。在进行电算化工作前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产核资,将积累下来的死账、债务等全面清理,及时核销相应的账目,及时过账。
二、严格规范程序
财务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建立在在严格的规范程序,明确分工,规范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当前的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缺乏明确的规范程序,无法保证财务管理地顺利进行。在财务工作中必须确保真实的财务信息,在现在的农村财务工作中缺乏真实地监督管理很多地方出现财务造假或是财务信息不符合实际的现象,财务管理很难顺利进行。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做好财务工作的审核,及时找出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比如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电算化账务是否正确;检查凭证附件规范完整;是否违背《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审查书面账目是否与电子数据一致,是否有错账、漏账。如果出现较大的财务漏洞必须采用法律手段处理相关人员,保证公平和公正。在现在的农村财务工作中经常出现财务报表未能及时完成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制定出管理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完成的财务报表及时送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手中,确保财务工作的真实性。相关的部门必须做好内部审计,这是确保财务会计电算化真实、公正的前提。
在管理财务工作时,安排好职责分工。将任务明确的落在每个工作人员身上。职责分工就是将用户部门和电算化部门的职责尽可能分离,尽可能地使这两个部门的职能不相容,最好实现电算化内部之间的职责分工,弥补不相容职务集中的不足。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算化工作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每次输入数据要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并且与手工帐本的数据、时间一致,保证一张原始凭证对应每一笔电子记录,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完成会计档案的收集、查询、保存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健全完善相应的制度
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有序进行需要完善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有效避免现象。农村财务管理必须结合实际,依据财务内部相互牵制的制度,进一步确保电算化工作的有序、顺利地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逐渐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电算化操作员的工作制度、会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以及机房管理、计算机管理制度等等,逐步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工作。工作人员在上级工作时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可能减少工作中的错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适宜的操作步骤完成规定的工作。
四、完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当前农村财务会计实行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相关的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组织领导
各级乡镇部门要重视农村财务会计实现电算化的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农村的税务改革,各级政府都必须大力支持,推进财务电算化工作。
(二)做好宣传
在当前的农村,财务会计实行电算化工作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财务实行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村级财务相关的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它加强了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使农村财务实现透明化、可信化,避免财务管理不当。财务数据记录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输入、处理与输出,消除手工记录数据的不规范、错账和假账等问题。借助计算机的分析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对各个农村的财务状况分析地更加公平,有利于领导科学决策。财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财务工作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从目前已经实行电算化的农村乡镇来看,每个会计平均管理10个村庄的账务。电算化的实行推进了农村信息的建设,借助网络的平台向千家万户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技术、政策等等。由此可见,做好财务电算化的宣传很重要,让人们真正地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好处。
(三)加强监督与指导
各级乡镇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定期抽查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政府人员可以适当组织会计工作者定期学习,指导他们的工作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电算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确保财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做好财务数据的保护措施
在农村实行财务电算化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部分电脑经常出故障或是硬件出问题,这给电算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电算化工作安全进行,我们需要做好安全工作。第一,及时更换硬件。在电脑运行一定时间后,它的硬件可能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工作人员要及时检查电脑的硬件是否老化,若是有老化的硬件及时更换,防止财务数据的丢失。第二,计算机设定开机密码。工作人员必须设定计算机的开机密码,非工作人员不准擅自使用计算机更不能随意进入财务系统。开机密码需要定期更换,注意保密,必须经过批准才能使用相关的财务系统。做好财务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财务信息外漏。第三,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财务工作者每次利用计算机操作时在硬盘做好数据备份,尽量避免在计算机的C盘,与此同时需要在光盘、U盘等等存储介质做好备份,妥善保管这些数据,做到专人保管,置于安全、防磁、防水等场所中。第四,及时更新财务系统的软件,定期杀毒。操作人员不要随意浏览陌生网站,随意下载和工作无关的文件,这都可能带有一些病毒。计算机必须安装有效的防毒、杀毒软件,并且定期升级更新。如果计算机中病毒及时杀毒,做好相关财务数据的备份。
随着国家财务管理改革的进行,当前农村的财务管理也将会作出适当程度的改革。但是由于现在部分农村条件的限制,农村财务会计实行电算化工作还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在今后的农村财务工作中,要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严格规范程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数据保障工作,确保我国农村实行财务会计实现电算化工作的高效、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光清.关于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2-3
篇4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制度;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大社会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制度在国内外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实现了这一不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建立电算化制度,从而减少手工运用来处理经济业务。
一、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定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管理现代化的全部。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许多私营企业一样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做账模式,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利于以后的企业扩展,采用会计电算化制度来处理经济业务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但随着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目前财务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特别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未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的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跨机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各自的密码,以确保他们不会篡改自己的操作。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
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进程
会计电算化是单位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考虑整个发展进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和进度。
(二)资源的配备计划
首先考虑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是否适应企业现行的财务流程;再次考虑会计软件所用的数据库是否与企业选用的数据库一致;最后还要考虑到会计软件的性能是否安全可靠。所谓的安全可靠一般是指,会计软件防止财务信息被泄露和被破坏的能力,会计软件防错和纠错的能力。会计软件的操作设计是否适应企业的特点也是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具体有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来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作为财会部门的人员,我们必须参加电算化培训,以便能够适应电算化下的业务处理工作。
五、会计电算化的展望
所以说会计电算化代替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经济业务,已成为不可逆的潮流。首先,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他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再次,他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积极建立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计电算化制度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为提高各企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允杰.中小企业选择会计软件应注意的问题.2007,4,14
[2]江磊.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南京工业出版社,2007,8
[3]飞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2007,12,1
篇5
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代替人来进行计算,记账,输出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代替人来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会计工作领域,用财务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使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准确度,减轻从业人员负担和工作强度。是会计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武器。
二、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会计数据的处理
会计数据处理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础的业务,高校也不例外。目前的高校会计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在于会计核对,主要采用对算、报、汇等工作方式为高校财务部门提供信息。高校会计工作复杂,繁琐,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会计电算化是当今时代高校会计工作无法取代的方式,采用会计电算化可以的使会计工作在高校中产生巨大作用,使高校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高校会计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并且规范了高校会计工作。使得数据处理有据可查,并且使数据处理更及时,准确度也大幅度提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二)体现了会计工作的共享
当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是综合性质高校,分支多,结构复杂,校区大,科室之间的联系交流较之前难度大。在此环境影响下,高校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处理难度加大,但是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之后,高校之间个部门与财务的联系方便快捷的多,而且可以形成一个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节省了以前信息交流的多个步骤,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准确度。因此,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使财务处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关联提升。
(三) 数据信息的管理
在高校会计工作多元化的今天,高校会计工作收入与支出也越来越多渠道化,数据信息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管理更加完整,把传统的计算转为现在的预算,使高校的财政支配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使得信息的备份,保存,恢复等功能得以实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型人才少
在当代,会计算机软件的人很多,会计专业的人也很多,但是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却不多,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专业,不仅要对计算机软件、编程等非常熟悉,也要对会计专业非常熟悉。但是现在高校会计人员只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还和以前一样注重数据的计算,而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功能。会计电算化后,各种会计账目等信息存储、文件传递都以电子文件存在计算机内,由于操作人员技能不高、维护不当或其它疏忽,存在丢失、篡改或删除会计信息的危险。
(二)电算化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程序不严格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在高校会计电算中,管理制度的充实和完善慢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网络化的发展进程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个别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各项管理制度。认为会计电算化后就万无一失了,存在麻痹的思想。有的单位虽然有健全的制度,但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规范程序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很好地落实。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违法违纪事件,如: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或违背不相容岗位设置电算化岗位,从而达到侵吞资产的目的。
(三)会计核算软件开发与设计存在缺陷会计软件功能的设计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由于软件研发人员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够完全符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很容易出现偏差,这样就会给财务核算带来风险,甚至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近几年来,一些高科技犯罪频繁发生,其中有的也正是利用了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缺陷。
四、解决对策
(一)转变思想,增加从业人员业务深度
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现有的会计人员必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应着眼于造就新一代会计人才,使他们真正成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理财能手和财务信息工作者。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高校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二)选择适合本校核算管理的会计软件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信息处理要求也不断提高
使用的财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的质量和财务工作正常进行。高校财务软件的选购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定要选择通过评审的商品化软件;二是软件的易用性要强;三是软件要容易维护;四是软件开发文档要齐全;五是数据要安全可靠;六是数据的保密性要强;七是软件要能及时升级。对选购好的财务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组织人员二次开发,开发出符合本校需要的功能模块,安装到自己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这样高校就可用搭积木的方法,组建自己的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它的功能更加适用并可节约投资,服务于高校管理需要。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篇6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的很多领域,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各个单位已经普遍,电算化不但节省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时间,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目前来看我国企业会计的电算化水平还很落后,仍旧处在财务会计核算电算化水平,很多企业把电算化应用到工资和报表等的核算上,而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电算化,很多企业甚至还在手工核算一些财务问题,很显然现代社会手工核算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形势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对数据的处理上有明显优于手工核算的优势,电算化不但能迅速准确的处理财务问题,很多财务支出收入的总体趋势也能一目了然的显现出来,这样更直观的帮助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对公司要做出的重大据顶也是重要理论依据。然而企业电算化发展仍有很多棘手问题需要解决,电算化的发展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1.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欠缺
现在很多企业都应用到了会计电算化,但其实对电算化的认识却不深入,没有认识到电算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人的思想模式很难被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在很多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而且也总愿意停留在固有的思想模式里,不愿意相信电子核算方式,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仍然保留一些手工记账的工作的方式,还有的企业是手工和电算化并行使用。电算化记账方式能节省很大人力物力,并行使用手工和计算机记账对计算机的很多功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这会造成极大浪费,而且企业对报表、对账等都用手工操作,这会浪费很多时间和人力资源,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归根究底是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认识不健全,很多人抱有怀疑态度,这是导致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的基础管理和软件管理不足
企业对基础管理不足也是造成会计电算化发展受到障碍的问题所在,企业电算化的岗位没有明确的分工,一般企业对电算化不会配置系统的管理者,这样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服务器就导致很多功能不能得以实现,企业各部门间很难通过计算机传递报表和财务信息,这就是企业基础管理不完善导致的。企业非常欠缺一个可以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传递加工的高效系统,这样企业人员若是想查询信息和传递信息就变得非常困难,企业应该完善电算化系统,这样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会计电算化缺少综合人才
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人才现在社会上很有限,社会上不乏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等的人才也有很多学习会计的人才,但是既会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却少之又少。一些财务会计人员会些电脑的基础操作,但是对数据库管理没有了解,这样就很难对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研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实是个敏感型工作,工作团队也非常复杂,很多企业愿意运用一些资质比较高比较可靠的老员工,但是这些员工的年龄很大,让这些人员顺应社会发展去学习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件非常难的事,企业对这些人员进行电算化培养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现在社会非常欠缺一些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1.企业应给予足够重视,要注意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
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把会计电算化运用到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不但可以减少手工记账的人力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核算速递,它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数据收集存储方式,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这样企业的信息就更能方便获取和整理,从而全面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不但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还要认真去落实,首先企业需要引进一些具有专业电算化操作的人员,补充企业的后备力量,给企业带来活力。企业还可以选派一些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是到别的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增加见识。企业可以让那些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换岗,让他们对彼此的工作都有些了解,也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进步,这样以后在工作中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他们自我约束也有一定作用。
2.企业应完善电算化管理相关的制度
企业的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与否与企业正常发展有重要联系,只有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有规有矩的操作下去,有有效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人员才能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可以避免其发生很多常识性错误,对于工作中犯下错误的员工公司应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罚,当然公司是赏罚分明的,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公司应给予奖励,勉励其再接再厉。但是制度不是定格在一个地方,如果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制度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东西可以改善或者加以完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但大致纲领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改善过程中应该不断明确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要让工作岗位上的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加强软件操作管理等基础工作
要想加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就要先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对于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说具有完善的会计制度、还有核算的章程,还要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严谨等,这些都是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措施。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首先应该做好初始化问题,这些工作都是在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的,这整个过程都在像计算机网络化发展,运用到很多相关软件,如数据采集软件和小型智能管理系统等,只有通过把这些高效的软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
4.要注重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安全管理措施
企业财务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财务信息的收集、计算和合并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把关,不能出现丝毫纰漏,对于计算机打印出的财务信息和电子资料要进行安全管理,企业应该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传递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还要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安全保护,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以免有恶意病毒入侵破坏系统的稳定性,财务信息的传递过程要时刻保证保真性,要确保传递的企业管理者手中的信息是最准确的。企业应该对业务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以免磁盘被破坏或者是丢失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的混乱,在备份中要注意运用刻录的光盘,它的性能相对稳定,对于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要尽量不要上网,防止病毒入侵,总之要采取各种手段方法确保电算化系统的安全。
5.要加强审计和监督力度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企业可以设立一些监管审计职位,如微机操作、系统维护和会计主管等,这些职位的职责就是对整个电算化系统进行监督管理,这些职位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审计中也可以应用到这些高科技东西,如运用审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审计,审计软件比常规的方法更有效,它能检测出数据是否更改,除此之外,审计方法也应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审计可以是没经过预先通知而进行的,而且也没有通知审计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真实性,以免发生账外账的情况。公司也可以让员工进行相关工作的轮流换岗,让大家对彼此的工作性质都有所了解,这样更能方便大家的监督,对大家的日常工作也有约束作用。
四、结束语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带给企业的福利,它在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电算化系统,公司的很多信息都能及时有效的反映一些企业动态,非常直观的能观察出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电算化的发展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相信通过它的不断完善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1).
[2]雷娅滨.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下旬),2011(8).
篇7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第一阶段是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此阶段,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普及与提高阶段。此阶段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第四阶段为1997年以后,属制度化与创新阶段。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1]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也有一些企业干脆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致使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投入高,运行成本高和效率低的所谓“两高一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启用会计电算软件的热情和主动性。[2]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各家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由于用户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薄弱,会计软件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负担起对用户单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责任。也就是说,销售的数量和范围越大,需要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就随之提高。这种“谁销售谁负责”模式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部分单位热衷于自己研究开发会计软件,不顾现实需要和自身技术力量,盲目开发出的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无保障,软件更新和提高无从谈起。
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3]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6、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7、匆忙甩掉手工账。甩账是指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直接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停止手工记账。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一段时间以后,从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情况进行的。有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为了防止出现匆忙甩账曾明文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甩账,需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验收确认后方可。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帐了。[4]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给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种种管理与控制风险。
1、系统故障风险。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系统的身躯,软件是系统的灵魂。由于机械故障、零配件损坏、突然断电、操作人员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由于非法调用和修改,软件系统因此受到破坏。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虚拟性导致系统的一致性和可控性降低,一旦遭遇系统阻塞、病毒侵入或黑客袭击,将导致系统的混乱甚至瘫痪。
2、人员职责集中带来的风险。手工会计系统强调组织内部人员职责分明,相互牵制,每一步作业步骤都留有原始记录,如:制单、稽核、收付款、会计主管签章等。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里,有可能掌握重要的财务信息,窃取企业商业机密,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数据输入输出错误风险。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计算机接受这部分数据并进行自动化处理,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给投资人、债权人及其关联单位等信息的使用者带来重大损失,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在网络环境中,会计数据通过通讯线路传输,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使得其面临着被未授权人员的非法截取或修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4、信息存储无纸化风险。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大致分为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三个基本环节,虽然交易伙伴间的信息传递仍可以通过纸面文件的形式来完成,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可视性审计线索逐渐消失,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输出的报表外,大多数会计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储在各种磁介质中,这种数据存储方式有可能给系统带来许多风险,由此产生的大量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网络数据的共享性使得电子数据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威胁。[5]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将转向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控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人员和各种操作规程构成的复杂系统。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最快捷有效的工具在会计领域中运用,使会计信息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行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网络环境下会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系统有着不同于单机环境下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手段不再存在,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确难以保证了,财务信息易被截取,给网络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子商务是网络环境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步普及,网上交易越来越普遍。电子商务给企业经营带来无限的生机,又给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看到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要使用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只有从企业的内部稽核与外部审计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控制,才能达到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控制下有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网络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会计电算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核心,其内涵和外延都已扩大,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控制,将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6]
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将向以下方面发展:
1、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即ERP.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要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2、网络财务。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
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财务”的提出和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1)“网络财务”改变了财会工作空间和模式,使得各项业务能在广阔的网域范围内进行实时处理,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2)由于采用了Intranet技术,为财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并最终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上无限的空间;(3)“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有利于信息多元化的利用;(4)“网络财务”全面支持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业务重整,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5)“网络财务”将对传统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的影响。[7]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化。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已不算太短,那么为何迟迟解决不了成本核算的通用性问题呢?原因就在于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别。只靠提高编程能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核算软件通用化问题。那么,为什么账务处理与报表生成软件可以不受行业、工艺流程等因素的限制而产生共同语言呢?众所周知,无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凭证的填制、日记账的登记、过账以及报表生成等方面都相差无几,业务流程比较稳定。这就给我们以启示:会计应用软件通用化的关键不在于程序编制本身,而是取决于业务流程是否稳定、规范,应该是业务流程去适应应用软件,而不是应用软件来满足“千姿百态”的业务流程。因此,要使成本核算软件做到通用化,首先要解决成本核算业务处理的规范化问题。
2、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8]
第四种观点认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会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报帐型会计,即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和监督,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属于经营型会计,即是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不仅反映过去,而且要能生动地利用历史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一切经济活动。事实上,会计产生以来就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仅局限于会计核算而已。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消除了手工会计环境下诸多处理环节,如平行登记、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等,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核算转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会计工作由单纯报帐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由此可以预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将趋于统一,两者之间“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界限将重新消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会计核算,同样,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所需数据可以从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转换获得,亦可以与会计信息系统共享,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开放,也有控制地向企业外部开放,把企业各部门及各项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财务会计工作从桌面环境走向互联网平台,从而消失桌面系统中财务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的“信息孤岛”现象。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即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9]
第五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企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进入全球经济的资源,将不受国界的限制。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由有关权威机构统一制定出来以解决各种软件之间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更为充分和广泛的利用会计信息。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形成本单位的财务信息、统计信息、其他业务信息、综合数据库的综合利用方面发展。
4、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是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是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5、逐步建立为宏观管理现代化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会计电算化从主要的微观经济服务,逐步转向为宏观经济服务。为了使会计信息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开始建立以微观会计信息为基础,计算机为手段,收集、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
结论: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0]
第六种观点认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第二,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三是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11]
第七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管理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商形成比较难突破的市场堡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
加入WTO以后,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
对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国外软件一直很难适应,这是国外软件在我国无法打开市场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的会计制度也不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同。因此,要适应会计国际化,我国的会计制度要逐步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中国的会计信息产业才能高速发展。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已迅速参与世界经济体系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新的推动力,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竞争的国际化会促进软件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市场将摆脱原有的行政干预的阴影,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12]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选择
建议之一认为,应根据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提出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制定严格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以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将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1、硬件的内部控制措施。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等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硬件设备控制管理。(1)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2)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2、软件的内部控制措施。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的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1)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2)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3)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4)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3、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措施。为有效防止会计数据泄密、丢失,防止发生计算机舞弊行为,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1)采取不相容职责分离的措施,严格岗位责任制。(2)建立会计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3)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是目前电算化会计行业巫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引起会计风险的各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除了上述内部控制措施之外,还应通过其他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13]
建议之二认为,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做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的保证。(1)数据采集规范性。数据采集是指将计算机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手工准备的过程。要确保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道德、规范。(2)数据处理规范性。首先要加强接触控制,杜绝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越权操作,严格密码权限管理。其次应设置必要的稽核检查。再次做好工作日志,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3)会计信息输出规范性。应制定备份制度,对数据文件进行日备份、月备份,并按财政部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归档,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防止磁性介质损失,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档案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3、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非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和系统监控等。(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解决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4.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4]
建议之三认为,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这样,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做处理,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而且,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有自己的版权产品,能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持。
3、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5、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我们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6、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5)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责任制。[15]
建议之四认为,财务管理问题并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问题,非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沟通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财务管理局面至关重要。
机关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机关财务部门和机关各部门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1)信息公告,用于机关重要财务事项的;(2)信息查询,用于机关各部门年度预算和经费使用情况的查询;(3)用款计划管理,用于机关各部门按季分月用款计划提交,保证正常用款需要;(4)留言簿,用于机关各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问题的意见交流;(5)事项提醒,就机关各部门未报销或还款事项(借现金和支票情况)进行提醒,督促有关财务事项的及时办理;(6)工资查询,用于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工资查询;(7)系统维护,用于用户管理和基本信息维护。
通过登录机关财务信息管理网站,机关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有关财务信息、办理相关事项,如:经费使用情况查询、未报销和还款情况、个人工资情况、报送用款计划等。财务部门负责有关财务信息的及时更新、用款计划的接收和汇总以及有关财务工作布置和答疑。这种互动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了机关经费使用的监管,机关各部门对其部门和项目经费的收、支、余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机关各部门更好地统筹安排经费使用;同时,财务部门的理财活动也得到了机关各部门的监督,有利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加强。
从信息化的动态演进和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看,机关财务信息化仅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实践。只要立足实际,踏实工作,开拓进取,就能不断推动机关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16]
建议之五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应该是一个由各标准所构成的一个标准体系。按照标准化理论,所谓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一定范围”,是指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是要定义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标准,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界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即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和接口。“内在联系”,是指上下层次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联系和左右之间的联系,即相互统一协调,衔接配套的联系。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需要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功能给出标准,同时给出各子系统间的接口。“科学的有机整体”,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整体,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内在联系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集合程度和水平的整体结构。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需要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各子系统进行整合,以便于会计信息互访的畅通无阻。[17]
建议之六指出,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
2、拓宽渠道,培养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
3、突出特点,注重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效益,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在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中,要突破为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一味强调通用性的作法。依据不同的会计制度分别设计开发有行业部门业务特色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学习难度。
4、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效地发展。[18]
建议之七认为,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1、高起点、高规格开发高质量的软件。财务系统对企业很重要,准确程度要求高,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因而必须从高起点出发,聘请高水平、有资格、有财务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和工程人员负责开发。否则,会影响系统的质量、进度,甚至半途而废。
2、做好系统分析工作。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其目的在于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广泛收集必要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未来系统的成败,因而必须充分重视系统分析工作。
3、在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多个部分,各个子模块均有独立功能,可以单独运行,而把各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方便地搭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会计电脑系统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高层次、多元化发展。会计系统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设计有扩展性、多功能的软件。财务电脑系统应有处理特殊业务的设计,要考虑到特殊业务的需要。
5、强调面向用户。财务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及其一线业务人员,所以要特别强调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要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具体操作应尽可能易于掌握。在屏幕显示方式上,最好只显示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对可有可无的资料,如参考性、辅的资料则能省则省。在目前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管理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面向用户性”很值得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6、试运行。系统完成开发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补救。
7、制定应急计划。系统设计完成后,开发方应编制与系统相关的运行文件,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以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单位也应制订自己的应急计划,以备急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单位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起码的应急计划,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是巨大的。
8、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一方面制订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上机操作,禁止连接互联网及其它与业务无关的终端,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并安装“病毒防火墙”,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9、加强对财务系统使用前的审计。财务系统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审计、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证明正确无误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系统才具有可靠性。[19]
资料来源:
[1]会计电算化的转向研究侯光仁《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3期
[2]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普及现状、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刘亦陈、陈维良《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
[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黎《辽宁经济》2005年第1期
[4]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杜秀英《农业经济》2005年第4期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的探讨李翔《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1期
[6]不同环境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刘艳芬《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第1期
[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之我所见杨道策《市场周刊》2005年3月刊
[9]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任晓红《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0]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王冬梅《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年第2期
[11]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钱冰玉《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董金艳《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第2期
[1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徐俊晖《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4]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丛彪、宋秀芬《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15]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黎大均《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2期
[16]以信息化推进机关财务管理现代化陆光杰《中国水利》2005年第2期
[17]论我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瓶颈——会计信息标准化刘群望《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4期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推行;问题;思考
一、有关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的确给公司和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使公司的财务管理更信息化、系统化,并把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传统繁杂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公司的经营成本管理中,使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彻底,导致其在实行中国出现一些问题:(1)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行上具有盲目性。目前,有些企业现行的会计工作随意性很大,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符合相关的会计制度,数据之间不连接、不吻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并且缺乏能做好会计电算化的相关高级人才,但该企业依然决定使用会计电算化,这样做不但不能使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体现出来,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2)在会计软件的选择上随大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会计软件的选择上,许多企业不能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会计软件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是出现所选软件功能过于强大就是出现所选软件不能满足企业正常工作要求的问题,这不仅给企业的经济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还给企业会计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影响。(3)缺少精通会计电算化的高级人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记账不同,它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目前看来,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的使用上都会存在一些困难,很难得心应手地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推行。(4)在会计制度上出现滞后现象。我国目前实行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是以手工核算作为基础的,在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之后,并没有对其作出相应的修改,这使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轨,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二、针对出现问题的改进对策
(1)不符合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的企业应事前对会计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行至关重要,决定了后期会计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的了解十分有必要。会计电算化运行的具体环境如下:会计科目的设置需符合会计的相关制度,会计数据的记录必须真实、准确、有效,数据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以确保会计电算化初始工作的顺利完成;会计人员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能在计算机上完成对会计工作的记录、分析;企业需要有规范的会计工作流程和严格的内部控制,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出现。(2)正确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会计软件的选择上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首先,需要分析企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根据特殊要求的多少来决定是否购买留有自由定义空间的软件。其次,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业务的多方位延伸,以及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在软件的选择上还需考虑其成长性和前瞻性,避免软件更换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后,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考虑软件的价位、人员的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问题。(3)注重精通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了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要求,引进大量精通会计电算化的人才的确有点困难,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加所需人才。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训练其应付日常会计工作的能力外,还需使其对计算机的应用与维护有所了解,能熟知财务会计软件的知识。(4)完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方面,首先,应建立起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系统的合法使用人以及操作权限,从而形成相互牵制的形式,杜绝贪污舞弊行为的出现。其次,要建立起会计电算化软件、硬件以及数据的管理制度,在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保证数据完整性以及信息的安全性等。最后,建立起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通过采用口令控制、操作授权、数据加密等系统的控制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会计电算化有着方便、新颖、高效、快捷的独特特点,使其深受各种企业的青睐,不免出现一些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这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的了解,做到对会计电算化的合理、正确使用,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建华.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8(11)
篇9
关键词:电算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
一、前言
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财会字(1998)32号文件,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保存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在制度上确立了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光盘以及其他磁性介质内的会计数据等形式的电子会计档案。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会计电算化及其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概念论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
(二)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效率提升
用人工进行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的汇总被称为传统手工会计工作模式,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会造成财务人员巨大的工作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算化会计应运而生,它是指把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再录入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分录,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软件的对录入项目的审核、修改、确认从而达到科目汇总,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控制。除此之外,电算化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会计报表,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错误率。
2、数据记录与保存介质电子化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模式下,数据记录主要由工作人员来完成。并且工作人员在进行录入的时易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长期以来,“纸”是作为传统会计工作的主要介质,管理人员必须依靠专门人员对这些介质给与保护,并且还要做好防潮、防盗等工作。而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磁盘”作为一种新的保存介质受到人们的青睐。工作人员使用磁性介质不仅有利于数据的保存,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和拷取。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避免了手工记录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磁性介质的保存工作,要做好磁盘的防病毒、防磁化工作。。同时,因为磁盘存在一定的易损性,需要要及时做好备份管理。
三、电算化下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方面
1、强化网络系统内部控制
第一,设置三重用户口令,不仅要设置开机口令和网络用户名口令还要设置相关的应用系统名口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财务档案不被侵犯盗取。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多级权限控制机制,既要做好用户级控制和数据库级控制的工作,也要完善网络系统级控制系统。第三,要建立完善的电子表单来对归档的档案进行管理,员工必须通过网络管理员的授权才能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
2、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采用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起用防火墙,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透过防火墙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荫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3、建立及完善计算机病毒应对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成为危害计算机发展的终于阻力。很多单位因为计算机病毒导致信息受到损坏,计算机病毒的来源一般是带毒软盘或光盘,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局域网的形式。所以,会计操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磁盘和光盘的管理,防止磁盘出现病毒,一经发现病毒的光盘要坚决弃用。
(二)内部管理方面
1、严格财务会计档案归类
管理人员要充分学习电算化会计所具有的特性。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对各类文档要归类保管,严格按照归档标准来管理文件,保证管理的文件内容不受损害。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认真分析总结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管理人员的定期备份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检阅。同时要注意维护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维护做好库房的清洁卫生工作。
2、实行财务会计数据备份
数据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对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这在《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都有相关的职责规定。管理员的备份次数一年不少于十二次;进行备份管理的软盘要放在具有保护封条的包装盒内,放置磁盘的信息受到损坏,同时注意保管区域的卫生状况。同时做好双备份的工作,对于双备份的磁盘不应该放在同一个保管地点。
3、保护财务会计档案的存贮
(1)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要选用质量高、稳定性较好的存储介质,因为存贮介质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档案文件以后的使用情况,只有质量好的存储介质才能提高文档的使用效果。(2)管理人员要在存贮介质上写好保护字样,并且要把存储介质放在适合存储的地方。(3)对于那些存放较久的介质要定期更新,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比如说可以把半年作为定期复制的周期。(4)存贮介质要根据时间的因素进行替换。
4、注意纸质版本的备案及保存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对会计资料的提出了以下几点:(1)每天登记并打印输出的不仅是现金日记账,号包括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日清,月月清。由于可能会受到打印机条件的限制,所以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可以用活页账页装订成册。(2)而对于那些一般账簿,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文档进行管理分类,形成按月或按季打印的规律;(3)可以利用“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对记账凭证数据进行明细划分。
5、实行专门的电算化档案人员
首先,应设置专职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且不能由出纳人员兼管。其岗位职责有:(1)按规定期限,向会计电算化系统各类有关人员催收会计数据备份及存档资料,并填写存档清单;(2)负责保管存档的机制会计档案、机读会计档案和计算机系统档案;(3)负责会计档案的安全保密,不能擅自借出。经系统主管和企业负责人批准允许借阅、复制的会计档案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注意避免调用者越权使用或改动数据;存储于磁介质的会计档案调用后归还时,应进行检查、杀毒工作。同时,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可以选择把档案从业人员送到高校进行培训。在业务外包方面,机构担心最多的可能是财务数据的保密问题,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档案事务所,承接机构自己不想承担的档案业务。
四、结论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单位内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本文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
(1)强化网络系统内部控制;
(2)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3)建立及完善计算机病毒应对措施;
(4)严格财务会计档案归类;
(5)实行财务会计数据备份;
(6)保护财务会计档案的存贮 ;
(7)注意纸质版本的备案及保存;
(8)实行专门的电算化档案人员。
参考文献
[1]夏淑霞.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卷第3):72-73.
[2]张海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1,(4):45-45.
[3]张芹,郭江松.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刍议[J].民营科技,2008,(8):93-94.
[4]张培臣,南岳峰.浅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会计,1999,(6):45-46.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 会计电算化 电脑管理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既是社会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财务会计实现自我发展,更快提升的需要。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会计电算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面对全新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会计电算化必将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造成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总结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正在向着通用化与商品化的方向前进,为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相当的活力。于此同时,大部分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大潮下注重对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相关的财经院校及高校中的相关专业也都及时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我国电算化审计软件还不成熟,不完善:由于我国软件公司在设计会计软件时未能考虑到审计的需要,没有设置相应的电算化审计窗口,以致影响了审计工作。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向用户提供的是一个“黑盒系统”,既不提供审计所需数据接口,也不提供系统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文件结构及设置,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由人工来完成,光靠软件很难进行审计取证工作。二是会计软件未能预留审计测试通道。审计人员经常要进行穿过测试,在系统不提供审计测试通道的情况下测试数据很难清除,极易破坏客户的数据文件。电算化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有效工具。
纵观会计全局,会计电算化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全方位的。首先,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对会计核算环境有本质的改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会计工作的业务处理方式与处理程序也得到很大的改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凭证的形式,会计信息的存储,会计报告的填列等都有了本质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复杂的工作已经由计算机内部运行核算完成,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处理的速度。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过快,同国际水平相比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其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政策与法规,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些旨在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很快就被社会所淘汰,难以跟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脚步,最终难以起其最初理想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
(2)电算化软件在发展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发展,市场上出现诸多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这些开发公司都注重强调具备公司特色的开发模式与特点,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会计软件之间难以相互兼容。同时,这些软件开发中也存在较为普遍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与企业的会计实务存在不小的脱节,也缺乏一定的保障。
(3)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安全性与保密性方面存在不小的漏洞。
我国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安全性与保密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保密性普遍较差。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的安全漏洞和泄密隐患。从而导致会计资料出现丢失或错误现象,对病毒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其安全风险与保密隐患是显而易见的。
三、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其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和硬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手工记账相对应的审计方法显然已不能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其审计风险也日益显现,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进行审计,原有的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形势要求审计人员加快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范围也扩大了,电算化审计不仅需要对数据的输入及输出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更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程序进行检查,已确定其未受攻击,计算过程是可靠的。
其二,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一定要先实行双账并行,不可忽略手工账的制作。在会计的电算化开始阶段,我们一定要实行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的双账并行制度,在此期间手工账还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会计准则对手工账等基础工作的规范很严格,我们只有通过手工账打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为会计电算化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的电算化。
其三,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一定要完善企业的电算化管理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往往是绝对的机密,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大干系,因此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电算化模式下制定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电脑管理制度与相关的安全维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时现,毛勇,易仁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5―166.
[2]杨风玲.关于在我国会计行业普及计算机的使用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刊,2006,11: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