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美术知识点

篇1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CO2气腹使血压急剧升高,麻醉风险增加,而术中静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直接舒展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压作用迅速可靠,持续时间短,可控性强,并无快速耐药及反跳性高血压等特点,使术中血压平稳地度过围术期。但静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过快可致严重心律失常。现将我院遇到此种意外及临床症状和处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男2例,女4例,体重47~65 kg,因胆囊炎并胆结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4例为高血压1~2级,ECG检查正常,其他各项检查均基本正常,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以芬太尼0.2 mg、丙泊酚150~160 mg、卡肌宁25 m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以呼吸末正压通气,VT 9~10 ml/kg,RR 12~14次/min,吸呼比1∶2,PetCO2维持在30~35 mm Hg,以芬太尼1~2 μg/(kg·min),丙泊酚3~4 mg/(kg·h)速度静脉输注,间断给予卡肌宁12.5~25 mg,钠氯化镁(5%葡萄糖液250 ml加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2支),CO2气腹(压力12 mm Hg)使腹内压升高及膈肌抬高,使血压升高,由麻醉诱导插管时80~100/50~80 mm Hg 升至140~170/90~120 mm Hg,静脉快速点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以达到降低血压,此时心搏骤降至50次/min以下,其中3例低于40次/min,2例低于30次/min,1例出现短暂停搏,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和停止静点麻醉药,测血压降至60~80/30~50 mm Hg,即刻快速静脉给阿托品0.5~1 mg心率逐渐升至60次/min以上,测血压恢复正常,重新调整麻醉药用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其中5例清醒后对答切题,无异常不适,1例术后清醒后反应淡漠,术后第二天随访恢复正常,无异常不适,6例患者均1周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商品名艾诺吉)为高能复合物,每瓶含三磷酸腺苷0.1 g、氯化镁32 mg,其药理作用为能透过各重要脏器的细胞膜增加组织和细胞内ATP水平,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给细胞直接供能,从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及细胞膜钠泵机制,减轻细胞肿胀,改善微循环障碍,恢复脏器功能。本药品使用说明书明确说明静滴过快有降压作用,初始滴速应控制在20滴/min以内,无异常5 min后,控制在50滴/min以内,LC术要求二氧化碳气腹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空间和视野,这样使腹内压和膈肌抬高,全身肺血管阻力增加,这些因素使气腹后血压升高,另外气腹后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形成高碳酸血症,也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1],因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中含有ATP,腺苷及镁离子可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压作用迅速可靠,持续时间短,可控性强,无快速耐药及反跳性高血压等优点。因此静脉点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可降低血压,减少因气腹后血压波动较大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避免单纯增加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降低血压而使术后麻醉苏醒延迟。本组6例患者导致严重窦缓其机制可能为:(1)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滴速过快使高浓度的腺苷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导致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另外ATP有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低血压,外周血管急剧扩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受损,其次,气腹后外周血管受压,刺激腹膜牵张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回心血量减少,表现出心率及血压骤降[2]。(2)输注过快,使血清镁过高,镁离子为钙通道阻止剂,使PR间期延长,心室内传导阻滞,甚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所以利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对抗气腹后血压升高,其安全性有待斟酌,应注意滴速,先慢后快,严格根据使用说明及血压波动情况适度调整滴速,其次应严密监测血压及ECG,必要时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以期达到更加安全的麻醉。对基层医院因技术和设备不健全应采用一些传统心血管活性药如硝酸甘油等对抗术中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佘守章.微创手术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9.

篇2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风土人情;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44-01

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美术专职教师缺乏、教师素质难以提高的现状,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课程质量,笔者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推动美术教学的形象化、真实化、简单化,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鉴于地方文化资源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以乡土资源为本,开发初中美术教学资源

由于大多数初中生的思维都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为了让美术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和形象化,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培养美术兴趣,教师应该合理开发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开发上,需要教师以教材为蓝本,做好开发和整理工作。如在初中美术七年级第五单元中,讲述了许多有特色的、有鲜明代表意义的地方文化资源,有九芝堂的包装和王致和的图标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如广西桂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就是象鼻山和漓江,所以桂林的产品,如啤酒、三花酒、豆腐乳等,包装图标大多数是象鼻山或者漓江的图案。又如在初中美术八年级《小泥塑造型》和《折纸动物造型》这两节课中,泥塑和折纸动物都是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代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去搜集我国有关泥塑和折纸动物的民俗文化资料。如江苏苏州的泥塑、陕西凤翔的泥塑、天津的泥人张、湖北黄破泥塑等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泥塑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和搜集广西壮族的民间艺术,如做绣球、刺绣等艺术,然后让学生比较广西民间艺术和课文民间艺术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会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乡土资源,能让学生对地方民间艺术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了解,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采用地方风土人情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风土人情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个部分。地方风土人情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某一区域内民族的生活、衣食住行、生产、习俗等;精神文化内容,主要是指民族生活的传承,如某一民族的节日习俗、礼仪习俗、语言艺术等。教师应以丰富的地域风土人情资源为背景,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和体会乡土文化的内涵,达到通过民俗文化美的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和心灵的教学目的。在讲述民俗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我国各个民族在春节的风土人情。如北方人喜欢在春节包饺子,南方人不喜欢吃饺子却喜欢舞狮子,东北人过春节喜欢扭秧歌,壮族人在春节喜欢包粽子,这些都是风土人情的差异。在查阅完资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有的情感体验,使其找到内心的归属感,从而达到美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目的。

篇3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展高效优质美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立足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做到在保持美术课程进度的基础上,开展层次性、梯度化、多样性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受课时少、授课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初中美术教师通常采用“一刀切”的课堂授课方式,在讲解完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临摹某一作品或者是让学生背记基本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考察。教师的这种看似“规范化”“整齐化”“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美术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美术教育关注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是中学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的成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与美术文化修养水平……”由此可见,初中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文化修养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校应以转变自身的美术教育观念为突破口,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国家、学校应建立健全知识考核体系,改变以往只以语数外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观念,应在考试中融入一定比例的美术教育考核板块,如“美术基本能力测验”,以分数考察的方式来提高学校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教师应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才需求的变更等多方面入手,向家长、学生宣传美术教育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美术教育正确、客观、公正的认识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从而在关注美术教育、欣赏美术教育的基础上,促进美术教育健康、全面、系统的发展。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充实教学资源。毋容置疑,美术教育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性培训课程。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美术教学资源以提高美术课程的含金量。同时,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最终教育目标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层次性和立体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应从课程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美术素材选取等多方面入手,来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全面性、层次性的教学模式。如在观看完《父亲》这幅油画后,学生肯定被油画细腻、独特、真实的画面而震撼。此时,教师应让学生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选取如素描、油画、水彩、抽象、漫画等自己擅长的绘画技能将自己父亲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践性强的美术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身思维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灵活、新颖、多变的美术教学资源,从而使美术课堂走出教室,真正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通过这种实用性强、生活气息浓厚的美术教学,来提高美术教育的真实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陶行知曾经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层次性、梯度化、立体化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通过灵活多变、层次鲜明的教学题材促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自身能力接受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例如: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美术能力稍差一些的同学进行简单的模仿、临摹绘画,并给其布置一些灵活机动的,绘画难度较低、操作可行性大的美术作业;而对于美术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则可以让其借某一题材进行美术创作,其间为其在绘画技巧、创作方向、表达形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美术指导。这种层次鲜明、梯度适中、灵活多变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充分调动不同美术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活动时间举办美术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写生;让美术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们,定期设计“黑板报”;为有创作才能的学生,创办“画展”等形式来丰富学生们的美术课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

篇4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美术教学;课程教育改革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行在契合时展特点的同时,也真正为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带来了诸多崭新、积极而有利的变化。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此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动力”,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必须灵活运用生动活泼、生机与趣味兼具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以此在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所特有魅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上调动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与热情,并自觉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为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通过对新课标精神的认真研读,我将这一指示灵活地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并收到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例如,在教学“剪纸的意蕴”这节知识点时,并没有将剪纸艺术的概念、风格、方法步骤等理论知识点死板、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提前收集与整理了不同地区的剪纸图片与相关视频资料,并将其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依次播放给学生。如此一来,不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他们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借助幻灯片这一契机,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真正“穿越”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剪纸文化之中,而这显然为他们深入了解与感受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文化美与历史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当节美术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切实提高其美术修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来进行学习。”并对美术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系统、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更要深刻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以此切实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及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以往传统而落后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而应当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广泛而积极的文化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此情境中实现对所学美术知识的更好认识与理解。

如,“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这一单元属于“鉴赏评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其作品多为外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时间与空间跨度相对来说都较大,这就为学生的学习与鉴赏活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讲解这一单元时,侧重于从时间(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和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简介、作者的创作背景与风格、时代大背景等)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历史文化知识与相关背景知识等的链接与讲解。如此一来,就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泛的文化情境,一方面有效地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其学识见识,初步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及特有表现形式等专业知识形成了大致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评析能力,为其树立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科学、正确态度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自身促富有个性的发展。”

以我自身为例,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训练。如,在学习“增一分活泼添一份情趣”这节内容时,我在向学生详细讲解与阐述了有关涉及的理论知识、向学生展示了教材上的示范之后,便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创作,避免照抄照搬与一味地模仿。如此,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有效地启迪了其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精心设计、制作出新颖别致、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

总之,新课标理念为初中美术教学注入了活力与蓬勃生机,使其逐渐呈现出崭新、积极而有利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相信这样必能推动初中美术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快速发展。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初中美术大纲要求,初中美术课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侧重于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为目标。欣赏教学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身审美标准以及提高他们艺术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多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塑造与养成的黄金阶段,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美术欣赏教学在实践中趋于形式化,教学环节简单、呆板,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观与艺术素养的效果。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兴趣乏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差,甚至部分学生将其作为睡觉、娱乐、完成其他科作业的时间,教学活动大多时候成为教师一人“走过场”。为什么本该轻松愉悦的美术欣赏课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呢?究其原因,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单一,即老师主导“教”――学生被动“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活动片面的灌输美术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没有考虑与结合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比如课堂上往往展示的是中国山水画、西方古典画或者抽象画等,而学生更多的喜欢淡雅的风情画及风趣的漫画。因此,我们要创新欣赏教学理念,根据实际需求而有选择的添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作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初中美术欣赏课上很多教师只是带领学生浏览式的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而缺乏其他实质性的目的,比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创造力等。即便简单的配上一些介绍和讲解,也只是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压抑了学生想象能力的迸发。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饱含着作者的深情,美术教师要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其创造思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欣赏和总结的关系,两者并重。如在欣赏中国丝帛制品的时候,教师既可以布置让学生从材质、造型、工艺、艺术等方面评价一件丝帛品的课堂练习,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几件有名的丝帛品进行比较,并形成评比报告。通过赏析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美术欣赏教学大多遵循“作品简介作品欣赏作品总结作品讨论”的传统套路,程序化的欣赏方法造成了学生审美疲劳,还容易使学生误以为美术欣赏是教条化的分析,甚至出现生搬硬套知识点或专业术语的情况,更别指望学生表现出学习热情了。因此,美术教师应在课前做好更充分的备课,对于本堂课要欣赏的作品要合理设计好欣赏手法,或提问式、讨论式,或是讲故事、设置悬疑等,努力做到欣赏手法生动化与多样化,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热情。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们讲关于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如何发动战争、实施暴行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共鸣,然后慢慢引入这幅画的主题。

(四)内容选择不合理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上,很多美术教师对欣赏内容的选择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考量,欣赏内容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教师选择了艺术水平很高却过于深奥的美术作品,忽略了学生还远不能达到老师的欣赏水平,造成学生兴趣下降甚至反感。如达芬奇的宗教画、毕加索的《星空》等,这些作品作为欣赏内容的话反而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他们比较熟悉,欣赏难度又不是很大的作品,在学生对美术大师的的作品风格、人生背景等有了一定认知后,再去欣赏那些重要的艺术作品。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要么单一欣赏作品,要么就过多的介绍作品相关知识,欣赏内容广度不够或重点不突出都妨碍了欣赏有效性的提升。教师选择欣赏内容一定要深思熟虑,把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其欣赏水平相统一,作品选择合情合理。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

美术欣赏教学不仅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养成与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以及纠正其不良价值观。学校应该充分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摒弃形式主义,加大对美术欣赏教学的支持,如师资力量配给的优化、课时安排合理化、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等等,将欣赏教学课程切实落实,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社会培养全面、高素养的现代型人才。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与专业能力

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向导,教师的美术素养与教学能力与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作为教育一线实践工作者,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学习,不断开阔自身艺术视野,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能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熟知教材、做好教学设计,更要真正站在学生艺术和人生导师的角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而非简单的进行知识灌输。

三、结语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魅力。只有这样,美术欣赏课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张敬生.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风景速写;问题;具体建议

Abstract:For various reasons,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in the landscape sketches teaching methods of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his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his aim is clear, that is to promote the landscape sketches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junior high school art;Scenery sketch;The problem;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风景速写是初中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然界中所见所感的快速、简要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对于奠定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他们自身的美术创作水平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风景速写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笔者执教初中美术教育多年,在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归纳与分析。现将其整理如下:

1.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

即使初中美术不作为一门考试科目,但是在应试教育氛围的大背景下,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也已经被牢牢地束缚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之中。在风景速写教学的课堂上,他们更是直接将学生看做储存风景速写知识的容器,自己讲的理论知识越多,学生在风景速写这方面的知识也能掌握的更牢固;却往往忽视了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进行实地的写生与训练,理论与实际严重失调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状态又怎么能要求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部分知识呢?又怎么能谈得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美术创作水平呢?

2.教师过分要求学生速写作品与原物的实际吻合度

有一次,在办公室看见一位年轻的美术教师正在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学生作品中的很多地方都被她用红笔勾画了出来。我感到很好奇,因为在我看来,学生的风景速写作品还是很成功的,所以我就询问她勾画的具体原因。“写生那天,天气很好,是晴天,而且还没有风。可是你看学生们画的,这幅画里画的是阴天,那幅画里又画出了树枝在微风下轻轻摆动的姿态,没有一幅画跟那天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听到这位老师的“解释”,我在震撼的同时,感到了深深的无奈,美术不同于摄影会将自然间的事物客观的完全都记录下来,也要注意景物的取舍不要有什么都画出什么,一点不差这样可能时间不够用,还可能束缚学生的手脚。美术本身就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存的一门科目,它需要绘画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掺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些事物进行感悟与体验,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做到对素材的灵活取舍与添加,进而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又怎么能要求学生的创作跟自然界的原物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呢?

二、初中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既然初中风景速写教学中存在着这么多问题,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又当如何更好地展开风景速写的具体教学工作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所谓“实践出真知”,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初中风景速写教学更是需要学生多动手、多多的走进大自然进行速写实战。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自身空掌握理论知识,却不具备任何实际创作能力等尴尬教学现状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能在不断的练习中真正提高自身的速写水平与创作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在学习风景速写的过程中,我有时会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某个角落进行刻画,有时会组织他们走出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仔细观察其中的一草一木,并要求他们对看到的实物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描述,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反过来又可以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指导自己更好地完成风景速写作品的创作,真正实现了速写水平突飞猛进的目的,比单纯灌输理论知识更有意义也更有效果。

2.允许学生充分发挥形象力与创造力

初中美术是一门富含想象力与艺术思维的学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景速写在教学过程中又怎么能像那位年轻的美术教师一样,墨守成规、严格限制学生创新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呢?所以,作为我个人来讲,在风景速写的教学实践中并不会对学生的作品与大自然的吻合度进行严格的要求,反而会鼓励他们在创作中更好地将自身的主观情感色彩添加其中,这样一来既可以有选择性的保留自然界中的多样素材,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保留作品艺术性以及生机、活力的目的。如,有一次,在组织学生对自然风景进行速写的实地教学中,有的学生对远处视野范围之外的广阔空间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学生则对身边常见的花花草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还有的学生将画面切入点放在了天空,对带有白云点缀的蓝天美景进行了立意描写……

因为对于世界有着不同的认知与感受,所以学生即使对于同一环境下的事物也有着不同的切入点与理解,所以,作为教师来讲,不应该严格限制他们作品与原来事物的高强吻合度,因为每个作品都是他们在速写过程中自身独特思维的真正体现以及表达。

诚然,初中美术风景速写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但不应“知难而退”,反而应该“逆流而上”,在正确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模式下的指导下,更好地反思与完善的自身的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风景速写能力与水平,进而推动这一课程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菽.风景速写教学初探[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篇7

一、导入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都处在成长阶段。因此,初中美术课堂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导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还能不断培养其思维能力。介于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阶段,在认知事物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上,教师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培养。初中美术具有一定是抽象性,对其应用导入式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认知事物本质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这对学生自身学习其他科目或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导入式教学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较为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导入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在学习上起到积极地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由此可见,导入式教学很好的适应了现今教育的发展需求,成为了创新型且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导入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

1.导入讲述式教学模式

美术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成为一门艺术,其创作天赋是无法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初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其创新意识更强,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述一段小故事,让学生根据其听到的故事内容进行创意作画,还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当学生完成作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内容的完整性及创意性对其进行评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个幽默的小故事,当学生开怀大笑的同时,在幽默诙谐的情境下完成一幅漫画作品。学生的心情得到愉悦的同时,创新的思维也会随之活跃,漫画本身就具备夸张、趣味等特点,学生也会将自身内心的快乐通过作画的形式进行抒发,从而使创作的天赋更加充满生活气息。

2.导入生活式教学模式

在美术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的形式,在每一组中挑选出一名代表,准备一个较大的袋子,在袋子里面放进几种大大小小的玩具,要求学生代表进行随机选取,根据自身抽到的玩具进行临摹和创作。玩具的挑选必须要符合初中生的审美要求,这样学生才会对创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激情。例如,教师可以准备旋转木马的摆件、变形金刚、跑车模型等机械模型,对种类的选择要尽可能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充分掌握事物的比例。由于事物有着较强的立体感,学生可以围坐在一起,对选取的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针对立体感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单独讲解,让学生知道增强立体感并不局限于美术课堂,在学习数学科目时,立体几何同样也需要极强的立体感。

3.导入开放式教学模式

各大院校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写生,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日积月累的在教室上课,只能看到黑板、桌椅这些常见的事物,学生在此环境下的创作受到限制。而学生在校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其主要题材包括建筑物、高山河流、花草树木等,学生的眼界得到很好的开阔,致使绘画的欲望也能从中被激发出来。课堂上的命题创作较为单一,类似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这会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校外作画注意安全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着重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当学生遇到湍急的河流时,要远离河流,保证自身的安全、在安全范围内不要走远,注意来往的车辆等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正是成长的时期,其性格活泼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时,要避免学生由于过于兴奋而发生意外危险。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媒体

初中美术常态课,是美术教师日常上课运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对象通常也最为广泛:少则几个平行班,多则跨越两三个年级的几百名学生。作为个体的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从心理学青少年特征方面讲,又正处在“青少年绘画危机时期”,“眼高手低”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一门小学科,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不同绘画根基和文化背景的初中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轻负、高效、有所得――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具挑战的课题。

1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提出

如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应提倡让学生选择传统媒介(绘画、雕塑、手工制作)和新媒材(计算机、数码相机),来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而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的方针指向意味着教师在美术课程进行中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能力,以使学生获得视觉的感知力进而提升对新媒材的运用能力。而在信息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一定必然性。它是美术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初中美术常态课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呢?

2 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常态课堂中开发应用的方法

2.1 采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材信息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的知识途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网络世界为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色彩、视频图像等相关信息,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内容局限性和图片有限性。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及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网页查找等多媒体技术途径来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图片文字等内容,拓展教材的信息量。例如,课堂上讲藏书票方面的内容,学生们被大量精美的版画图片所吸引,其实它们的素材很多来自于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中的信息收藏。这些媒材的利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2.2 实现计算机辅助下的多媒体演示教学

视觉性和实践性是美术学科的两大基本特性。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绘画过程的亲自示范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而这一演示教学环节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实现。

(1)借助投影仪,实现过程指导。教师在美术示范的环节中,常常会碰到尴尬的一幕:或在黑板示范,可由于部分学生坐得太远而很难清晰地看到和掌握作画步骤要点;或在桌上指导学生作画,但周围一圈的可观者也是屈指可数。如何有效地解决示范难题?信息技术告诉我们可以借助投影仪。它的优点就在于教师的示范步骤可以实现大屏幕呈现,辐射全班,有效地对重难点逐个击破以及实现一些难以操作和观察技巧的模拟训练。比如,我在上《藏书票――水粉拓印》一课中就深刻感受到此法的教学有效性:在这一课时中,需要学生掌握水粉水分的稀薄控制,有了投影仪,毛笔在小小碗碟中蘸水稀释颜料的过程被清晰放大了,哪怕坐在远处的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很好地解决了重难点。

(2)摄录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般不超过10分钟。借助于计算机视频软件,我们可以把课堂的核心概念特别是难于理解的内容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比如在开展的校本课程《汉画艺术》学习中,我借助于绘声绘影软件录了一段汉画制作的视频录像。它的最大优点在于直观可性强,拍摄时对纪录的对象可以放大局部或缩小整体看。其中,对于制作方式相对单一的过程运用了快进方式,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制作汉画的一般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哪看了不懂,还可以不断重复看,直到理解为止,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2.3 媒材的选择和创新表现

在“造型和表现”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介(绘画、雕塑、手工制作),而是要利用新媒材(计算机、数码相机等)来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在《动感生活》一课中,学生们尝试着用相机记录他们活动的场景,然后根据照片进行画面的构思与创作。在《藏书票――园林》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园林采风,用相机定格了景物,接着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进行图片处理,最后整合创作设计出精彩的藏书票作品……这些借助于新媒材的体验活动新颖而有趣味,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4 利用Internet,架构自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架构的美术课堂上,我们通常会设置“课后拓展”教学环节。教师会结合教材内容给出多个网址链接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另外,一些共享资源平台的利用,比如QQ、微信、个人或班级博客等也成为了学生们课后学习交流的载体。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构建自我学习平台,实现新的教学方式改变。

3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常态课堂整合的成果与反思

3.1 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方面,通过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汲取、整合、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而对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运用,则有利于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另一方面,在多媒体中,运用实物投影仪,在示范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解决重难点,这比老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示范要清楚直观得多。还有微课,它的可重复观看性和演示过程的直观性,优化了教学形式,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2 信息技术的运用,引领创新美术教育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常态课堂整合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基础上,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这无疑给初中美术常态课堂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也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对美术常态课堂教学优化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的方式在中小学各学科已被广泛使用,不同学科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案是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拿到学案预习到练习的全过程。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在学案设置上要求教师根据美术学科四个领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学案。我校美术学科导学案是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编写出来的:从初步拟定学案、课堂教学实施、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修改完善,学案之路经过了艰难的历程。针对美术课四种课型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欣赏·评述:引导练习效果好,活动检测形式需思考。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针对这个领域的内容,在学案的设置上除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外,更要通过有效的学案环节设置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从课堂观察来看,欣赏·评述课运用导学案上课的成效有:1.“高效利用课堂”:学生能根据学案提示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课前预习时做到有的放矢。2.学生对美术课关注度更高,导学案中带有一定检测性的小练习让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3.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美术常识,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打下基础。4.课堂反馈“有据可依”,在导学案最后我设计了学生个人的“课堂反思”。通过课堂的书面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课时给予一定补充。在学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性描述教多,注重美术知识点的整理和类似于文化课的理性化设计,没有很好地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学生学习效果,将美术欣赏与评价活动设置得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造型·表现:教学方法与学案评价巧妙结合。

“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在《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在本节课学案中对本课重难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及印刷注意事项,学案中有清晰说明。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学案制作步骤指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尝试制作,之后针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表,供版画作品评价环节中学生互评:6人一小组,组员互评(作品内容表达、造型、色彩搭配布局、制版印刷技法)。通过学案中评价表,这种学生自评的方式,学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从艺术角度评价版画作品,较好地实现了生生互评的有效性,节省了课堂时间。

三、设计·应用:学、练结合效果好,作业形式分层次

“设计·应用”课型重在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案中作业形式和学案设计可以融为一体。如《居室的色彩搭配》这节课,作为“色彩搭配”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把“学”与“练”在学案中一起体现呢?根据教材及学情,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学生自学预习和练习结合的特点。在导学案“展示提升”中:1.为居室线稿进行色彩设计;2.设计你理想的居室并进行色彩设计。这里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次教学,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根据线稿提示或自己独立设计居室进行练习,练习部分占据导学案的半页纸。这种学案的设计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学练结合突出了美术学科导学案的特点。

四、综合·探索:有一定主体倾向性的设计,体现美术学科的综合特点。

综合·探索是四种课型中综合性最强的美术活动,体现了美术与生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现实教学中,综合·探索课往往被教师“忽略”,原因就在于其复杂性,难以给它一个确切的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很难呈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感觉延伸的面很广无从下手。那我们何不从课程本身入手,把学案设置成具有一定内容倾向性和学科性的表达呢?如《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吉祥物的设计》这些课程,在学案的设置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侧重于设计性的课程,学案中做相应的环节设计;如《策划一次出游》、《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则偏向于学生活动策划类的学习,学案中学生对一个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的体现就多一些。在综合·探索课学案设计中,通过何种形式把“复杂”到“某一领域类型”或“学科”内容的转换是值得思考和不断探索的地方。

五、回归本质,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案从学生中来,最终到学生中去,对学案最客观直接的评价就是学生。在学案实施中期,我校对美术学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的整体配合度很高,能够根据上学期对美术课学案的应用形成客观评价,针对学案怎样改进,很多学生给予了一些建设性意见:1.有学生认为学案“图文结合”的形式很好,希望在形式上更多样。2.有学生建议在学案中加入一些名画赏析或者知名画家的介绍,可以增加美术常识。3.关于导学案中根据课题内容设定的线稿、图例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很好。这次问卷调查很有必要而且很及时,我们及时做了学案修订。新学期的学案设计逐渐呈现知识内容简化、清晰;形式丰富化、图文并茂;文字性叙述较少,深入浅出的表达更亲生;作业设计分层设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不少美术老师在思考美术课是否适合运用学案,我们“费尽心思”设计出的学案学生是否“领情”。我认为美术课并不是不适合用学案,其重点是美术不同领域学案设计侧重点的把握。如何通过学案引导使学生对美术课乐学、爱学、会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学科特色。真正实现学案与课堂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课堂的继续实践和学生的观察逐渐完善和发现。不管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聆听学生的声音,使学案真正服务学生,服务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4-01

初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往往过分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美术中色彩、线条等基础内容的领悟与掌握,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而且经常爆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说初中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与激发,结合初中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积极听取,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吸收消化,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课堂上的基础知识与内容,形成一定的美术能力和美术思维,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进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大量的基础知识上,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科学的联想和创造性的思维时才可以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指导性,避免由于自身知识准备不足而无法完成某一特定的创造性思维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大胆抒发自己的思维与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意见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维认识。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转变角色,把学生放到老师的位置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老师则在悉心听取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此外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户外教学活动,通过把学生带到教室以外的广阔世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艺术灵感,引导学生把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户外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进行自由写生、去美术馆参观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2.实施亮点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美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创新,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通过画笔充分表现出来,当然这种想象是建立在对现实事物的深刻了解与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同时这种想象要遵循艺术思维的一般规律,不然就会变成没有依据的胡思乱想。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其中的亮点,老师对学生的基础绘画、创造性思维进行全面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与指导。当然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清明上河图》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网上下载相关的视频内容和音乐,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把静态的图画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画面和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且通过视频和音乐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全面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古代绘画与现代绘画之间存在的差异与相同点、清明上河图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每个学生在进行学习以后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内容在班级内部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延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启发自己在原有想法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与发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与指点作用,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一定的启发指导,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控制在正确的道路上,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向更高层面的思维水平靠拢。亮点教学需要老师对学生保持完全的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表述出来,老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内容进行一定的点评,把班级上那些具有高度价值的思维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作品受到展示的学生受到鼓舞进而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同时还可以为班上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指导班级其他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展开特定的思维,这样就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统一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解某些知识点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这时老师就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作用"时,学生对符号的理解水平不一,有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就很难快速领悟,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改变传统的讲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把每个学生的理解进行分享,促使小组内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上的不足之处,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一来促使班上所有学生得到思维的训练,并且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进一步提升个体思维的水平。

4.结合学生实际,避免教学误区

美术课堂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老师要在充分挖掘原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从多个渠道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料,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为其确定一个思维中心,再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如一幅画、一个泥塑作品等等,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选择的内容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内容相协调,这样才可以充分保证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如可以以梵高的作品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梵高的生平、画作进行全面了解,并指导学生对梵高的作品进行一点点解读和认识,进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造,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把对梵高作品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并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长柏.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及创造能力培养的探讨[J].未来英才,2015,(18):16.

[2]李伟.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及创造能力的培养[J].关爱明天,2014,(10):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