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创新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创新的作用

篇1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

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和“兼收并蓄”.所谓“”,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4.(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6、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

(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创新简单题汇总1.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所以文化创新还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怎样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怎样进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理解: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①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做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①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

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如何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文化创新具有继承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其基本内涵和根基。因此,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

(2)但是,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就是问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内涵。所以,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如何理解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是“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工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因此,我们对待外来文化不能一味拒绝和排斥,而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不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盲目排外的“封闭主义”,也不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

5.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怎样做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要正确把握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则 ─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2)要正确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甚至民族的存在;“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3)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文化创新知识点1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 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5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6、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篇2

知识创新;传统逻辑;知识社会;批判性思维

1.提供创新目标与逻辑依据

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人们确定一个新的思想之前,思维经常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而这种无序的思维状态不可能总是处在这种情况,否则就会陷入无效的思维运动中。到了关键时刻,这种无序的思维就会转化为有序的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这时传统逻辑中的同一律就会显示它的作用。

同一律是传统逻辑三条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的核心。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1]换句话说人们在一个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解决时就不能转到其它问题上去,而应自始至终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根据这一定义,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即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必须保持同一,也就是说某一具体问题在没有得出结果之前,不可随意转移,否则,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偷换论题”、“转移话题”等错误。在具体的一个思维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所使用的概念、判断等时而是这种含义,时而是另一种含义,思想就会发生混乱;在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这一理论体系就会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思维创新中,同一律表现不仅仅是思维的确定性,而更多的是专注性。对于专注性,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有论述。明末清初时期王夫之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袁枚则更形象地比喻为:“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名家之论,把思维的专注性,说得十分精辟。

2.科学理论是通过发现逻辑矛盾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何谓逻辑矛盾?“它是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2]如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或者说有了逻辑矛盾。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如果包含有逻辑矛盾,这一理论就不能成立,或者至少使人怀疑这一理论的可靠性。科学常常就是在发现逻辑矛盾并且逐步解决逻辑矛盾过程中发展的。例如,十七世纪后半叶,牛顿和莱布尼兹刚刚创立微积分时,它的理论基础还是很不完善的。那时,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指导过程中,第一步他要用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第二步他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以去掉那些包含着它的项而得到所要的公式。但是,推导过程本身却显示无穷小量的概念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由于极限论的建立,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这样就消除了“无穷小”这一概念存在的逻辑矛盾,把微积分的推导过程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从而促进了微积分这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上例说明它从矛盾切入并解决产生矛盾的疑团,认识便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新的发现也就随之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在山间里垦荒种粮,播下同一品种的玉米,开始整块地的玉米苗长的很好,但浇了一次水后,玉米苗出现了两种情况,大多数玉米苗长的十分茁壮,局部的玉米苗则枯黄而不断死去。这种矛盾现象引起了农民的注意,他们把死苗的地方盛了一瓶水进行化验,发现水中含有砒霜和硫的成分,含量很高,原来是地下的硫磺矿与砒霜矿溶解后造成的结果。后来他们停止种植而进行开采,并形成了乡里的一项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传统逻辑对知识的创新提供了有效工具

这些逻辑工具包括:探求因果关系的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和共变法,以及类比的方法等。其中尤以类比法的方法对创新思维最为重要。类比推理是指,“它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3]换句话说,类比方法是一种类似联想或者说饱含着有关联想成分的推理形式。这种推理形式,依据事物间相似或同构性,由对一件事物的感知,而推想到另一事物的感知,类比推理无需中介概念,而是直接在两个或两类事物的相似点上建立推导关系。类比常常孕育联想,触发灵感。灵感的发现,往往出现于一瞬间,但它对于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往往由于突然的顿悟而形成连锁反应。关键就是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发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大量的事实表明,思维创新或科学发现往往都是科学家们关于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结果。例如,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这是与水波、声波类比而受到的启发。英国医生詹纳发现“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这是受到挤牛奶女工感染了牛痘而不患天花的启发。技术发展史上有许多卓越的创造发明是由类比推理提供线索的。传说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鲁班,有一次上山砍树,手指被野草的嫩叶子划伤,他发现这些叶子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于是就想到在竹片上制作许多相似的小齿,也许能割开树木,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最后他在铁片上制作许多小齿,发明了人们沿用至今的伐木工具――锯。又如,最初产生试制飞机的念头是从风筝得到启发的。在科学发现中由类比联想引起灵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4.传统逻辑为批判性思维提供理论依据

批判性思维是流行于当今西方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传统逻辑基础知识在实际思维中的应用,它广泛渗透于演讲辩论、语法修辞、司法诉讼、谬误辨识以及MBA与MPA学考试逻辑命题等具体的业务领域中,为提高人类日常思维或交际水平提供了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工具。同时,它还是发现社会存在的弊端、决策中的失误、论证中的不足、创新中的困惑的重要思维工具。而在整个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传统逻辑的基本原理。

批判性思维是知识创新的必备思维方式。传统逻辑的矛盾律和反驳,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工具。其中传统逻辑中的反驳,通过对谬误的剖析,它更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只有驳倒某种错误的理论,才会为某种新的理论产生扫除障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教育部门,在大学要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中指出:“设计批判性思维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获得对语言和逻辑这一关系的判断力,以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批判和提出见解的能力、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以及成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起码的区别事实与判断、信仰与知识的能力,具备进行基本的归纳和演绎的技能,这包括判断语言和思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谬误的能力。”[4]也就是说,进行性批判思维,要以掌握应用传统逻辑各种技能为首要前提。因此,掌握并运用传统逻辑,是进行性批判思维的重要手段和不可或缺的工具。

[1][2][3]普通逻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篇3

关键词:电子制作 青少年 科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90-01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天赋的创造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大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去年,由教育部教科司、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发起主办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比较普遍地缺乏创造能力,只有近15%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

开展电子制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而且它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适合在青少年中开展。

1 初学“电子制作”,激发兴趣和参与热情

认知兴趣是创造的“内驱力”,教师要以创新的意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一开始,教师先给学生出这样一个问题:用我们桌上的“电子制作”套材,就能拼搭出一台收音机。对于学生来说收音机是非常复杂的电器了,但当老师拼搭出一个能收听电台的收音机时,学生既惊讶,又好奇,萌发了浓郁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拼一些有趣的电路,如电光枪、测谎器、定时电灯等,使学生感到这些在他们眼里看来深不可测的东西,却离自己这么近,而且成了将要学习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跃了思维。

2 循序渐进,在认知的过程中懂得初步原理

接下来就是认识电与电子制作的过程。第一课,首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电子制作”有什么用?在认识元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比较:比较不同元件的颜色、形状、作用、代表的符号,通过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小组交流,辅导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拼装图来拼装一些比较简单的电路。拼装图中有拼装层次,学生可以按图较短时间内拼装完成具有声、光、电等各种功能的电路。例如拼装一台电扇,学生在30多秒就能完成,拼装一台电子报警器也只用时40多秒,而一台可调音量的收音机,3、4分钟就可以拼装完成,并能调出四个电台的广播。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拼装技术以后,及时介绍原理,使这一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电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使学生处于对所学内容感到有问题可想、有矛盾必须解决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功能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让发光二极管发光,学生听了都很疑惑,没有电池怎么能让二极管发光呢?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拿出一个经过充电的电容器,把它与一个发光二极管连接,立即能看到发光二极管亮了一下。

在反复的拼装训练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用较少的精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了对电子学的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

3 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是创造一种适宜的条件”,在感知的过程中倡导“自我表现”,让学生“自由表达”, “进行创造”。合作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让学生在感知电子百拼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合作方式,互相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表现,增强学生广收信息、主动学习的能力。在“电子制作”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方法,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在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如在拼装的过程中,导线和元件上的用来连接的扣比较紧,装拆困难,很容易造成零件的破损,有一个学生提议在扣上抹缝纫机油,增加度.经过实验,大家都给予肯定,在班级中进行了推广.从此这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了,还经常总结出一些拼装技巧和同学分享。

在学生了解各种电子元件的特点与性能及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后,再辅导学生根据具体电路,试着改变其中一个元件,观察其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其他电路中去,加以验证并强化知识。例如:将“电子节拍器”中电容的容量改变可以引起节拍器节奏的改变,在“延时电灯”中改变电容的容量,也可以让延时时间长短发生变化。这样让学生举一反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由浅入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对元件、电路及原理等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他们提出创新要求。即对某个电路提出具体的改造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设计,将原有的电路改造成符合目标要求的新电路并安装。

由于电子制作中的各种元件既能按照现成的拼装图拼出各种趣味电路和实用电路,又可以利用电子元件块的不同联结拼装出许多书中没有的新电路,出现新功能,这就是电子百拼的创新功能。例如:NPN型“无光就亮”的发光二极管,将其中的光敏电阻异位后,就可以变为NPN型“见光就亮”了。普通的音乐门铃在适当的位置接上一个话筒,就成为“声控音乐门铃”。如再将喇叭换成发光二极管,则用声音就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并且经一段延时后才熄灭,这就成了一盏“声控延时灯”。这种延时灯正是用于楼道和走廊照明的特殊用灯的原型。

篇4

【关键词】指导教师;科研活动;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的未来,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知识而获得,更在于课堂之外的亲身实践。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指导老师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科研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老师始终都发挥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指引方向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中担任了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几个科研创新项目,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根据《芳砜纶牵切纱产品的研究》《耐高温阻燃面料的研发》等科研创新项目撰写的论文成功地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在各类科研创新活动评比中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励,当然也有一些不足和遗憾的地方。通过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深深体会到作为指导老师应发挥如下作用:

1.培养创新意识

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指导老师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克服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用身边一些参加过创新活动的同学取得的成绩积极引导周围的同学们,使他们认识到创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创新并不神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并能积极的参与。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树立创新可培养的观念,使大学生形成创新价值观,使创造力的伟大价值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

2.增强创新自信心

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有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想依赖于指导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些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中途退出项目;也有些学生在申请项目时就是为了给自己积累一个经历,而不是真正地对创新项目感兴趣。这些都会影响科研创新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指导老师应培养学生对传统依赖思想挑战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指导科研创新活动的课题选择时,要由浅入深,切忌急于求成,刚开始的科研创新项目尽可能要有成功的把握,使学生既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又实现了自我创新。如果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走了弯路或遇到失败,也不必马上予以纠正,而是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战胜自我的能力。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在创新活动中进行验证,通过验证来纠正、完善创新项目方案,直到创新项目成功,从中使学生提高兴趣,增强创新自信心。

3.拟定创新计划

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指导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对于课题的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规划,但要指导学生对科研课题的设计工作要规划到每一个细节。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工作提出建议,但绝不越俎代庖。要注重大学生自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绝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冲动和创新思维的自觉性,如果学生失去了创作的空间,也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和乐趣,而激情和乐趣才是敬业精神的基础。

4.培养创新团队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在中小学阶段实际上未能得到很好弥补,必然带入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期间如果得不到扭转则必然会带入社会。通过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他们与人共事时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指导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技巧,通过彼此间的查漏补缺,使学生体会到团队智慧的力量。在科研创新团队的活动中,使他们互敬互重、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性、独特性;通过创新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作,团队便能够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各成员相加之和的效果;反之,若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磨擦掣肘,能量相互抵消,团队则会一事无成。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培养出既有渊博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

5.确定创新课题方向

大学生能够自主提出创新课题的题目固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方式,但大学生提出创新计划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特别对于一二年级的本科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不是很广很深,较难提出具有可行的、准确研究范围的题目,往往不是存在研究目的不明确就是具体实施困难等问题,所以提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且可行的题目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指导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老师提出的题目,通过对题目的熟悉和认识,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后,和老师共同探讨,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完成题目的确定。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够保证题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职能作用;问题探讨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务会计的职能中,经济核算是其主要中心任务。财务会计重点对企业销的各个环节进行核算,企业有了利润就与国家进行利润分成,企业没有利润国家实行财政补贴或名目繁多的各种返利等政策,使得财务职能无足轻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各项管理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进入上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利改税”实施后,尤其到90年代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国家不再承担包袱,优胜劣汰在各企业间成为竞争的统一法则,企业首先要以盈利为目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最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财务管理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就要加强自身建设,扩大管理职能外延,把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之中,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学好管理会计理论,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管理会计范畴很大,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给管理会计下了一个范围较广泛的定义:除了外部审计以外的所有会计分支(包括簿记系统、资金筹措、编制财务计划与核算、实施财务控制、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它是向企业管理经营决策者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机构。它按照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经营方针,预测企业经济前景,参与企业的经济决策。

国际上管理会计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初步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但在企业管理中,凭着经验的传统管理占着主导地位,许多工厂经营租放,管理混乱。如何用先进的科学管理代替落后的传统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创立的、集中体现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管理学说”应运而生。

同时,会计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新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如目标成本、预算控制等相继出现,经过实践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形成了管理会计的初级阶段。到了5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战后经济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资本高度集中,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和产品生产的工艺水平空前提高,企业生产的经营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愈加激烈。为使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维持其目前的存在和将来的发展,随之产生了凝聚着当代科学成果,内容极为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它是泰罗于上世纪初创立“科学管理学说”以来,又一新的重大突破,使企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武装了企业会计,扩展了传统会计的职能领域,加速了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演进过程。

管理会计的一整套新的理论、方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会计科学的发展。它的基本职能已不再局限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事后的反映和监督,而发展成为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与控制。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到了70年代,管理会计风靡世界,被誉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又是现代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企业界针对我国国情和人们的认识程度,以现代化管理方式,推广应用了部分专门技术,如盈亏平衡分析、市场分析、决策技术、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 算等等。虽不够普及和深化,但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管理会计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创新

虽然管理会计理论还不很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方法越来越普遍地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为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发挥着作用。因而财务部门在做好经济核算的同时,我认为更应重点加强以下管理会计职能:

1.做好企业当前经营和长期规划的经济前景预测。一个企业只有对当前和长远目标作出客观的预测,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第一手信息。管理会计要对企业经济规模、投入产出、现金流量、市场调研等经济指标作出较为实际的预测,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2.建立经济指标体系落实经济责任制控制经营全过程。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分别落实到各部门。采用比价采购、倒推目标成本等方法,具体下达经济责任指标。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使企业内部各个利润中心职责明晰,并对完成情况,事前、事中、事后适时进行分析、反馈,及时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完成。

3.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管理会计应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最优融资方案,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相反,一个企业盈利水平再高,但缺乏资金筹划,缺乏资金管理,该回笼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造成企业缺血,也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而在做好资金筹集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抓住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降低库存,加大销售力度,确保企业资金周转流畅。

4.建立严谨的核算议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现代企业管理十分注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贯彻落实企业经济目标。这就需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按照各自的经济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责权利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奖惩、控制各级企业组织行为,不断完善工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也是各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怎样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是各职能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管理会计作为主要参与决策部门之一,要从经济专业上利用成本性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动态、静态指标方法,对长短期投资、生产、定价等做好经济决策的前期预测。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应当注意问题的完善

某大学国际会计系对一些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获,通过对盈利与非盈利两组企业调查发现,盈利企业总体上对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超过非盈利企业。在50个选项中有32项控制,盈利企业的选择比例高于非盈利企业,特别是对目标利润与资金占用的预算与考核及奖惩方案的制定与兑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力度,说明盈利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它们在内部控制上的努力有很重要的关联。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性较强,不易掌握,应逐步研究和制定相对紧凑、简化、可细化操作的实用型方法。要针对企业间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工作扎扎实实,不可求大、求全、求虚。

其次,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与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紧密相关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科学决策与内部管理控制中,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虽有一定基础,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方法任重而道远。

篇6

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银发[2006]5号)精神,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促进全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创建信用社区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重点.以城镇社区为对象,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贴近贷款人的优势,建立社区信用担保机制,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手续,加强跟踪管理服务,鼓励支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一、创建标准

(一)信用建设已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工作场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

(二)社区各类台帐齐全、数据准确、个人信用档案、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规范完善。

(三)工作人员熟知政策,积极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

(四)社区认真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并与借款人签订《借款承诺书》。

(五)社区对借款人建立跟踪服务卡,定期走访借款人,跟踪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

(六)社区积极协助担保公司和承办金融机构督促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并配合开展欠贷欠息的催讨和诉讼,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到期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七)报送有关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及时准确。

三、认定办法

(一)各市(州)应选择3个以上的社区开展试点,成都、绵阳、德阳、南充、攀枝花市可扩大试点社区。

(二)对达到标准的信用社区,由市(州)创建信用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命名和授牌,有条件的地区可给予一次性工作经费奖励。

(三)对小额担保贷款不良率达到20%、存在突出问题的社区,应停止该社区信用担保贷款的推荐资格,责成其尽快整改。整改半年后仍不能达到标准的,由市(州)创建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撤销命名。

四、政策措施

(一)信用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每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上浮至5万元。

(二)信用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手续,由担保公司根据创业项目论证评审专家组的意见直接担保。

(三)信用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社区在5日内办结审查手续,担保机构5日内完成相关审批手续,银行机构在5日内审查发放贷款。

五、职责分工

(一)社区主要职责:推荐申请贷款人参加创业培训;负责个人信用审查和推荐;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档案;与借款人签订《借款承诺书》,协助担保公司和承办银行机构督促贷款人按期偿还本息等。

(二)担保公司主要职责:负责审核社区提供的小额贷款申请人资格及贷款申请是否符合条件,推荐贷款和承诺担保;会同承办金融机构对申请人进行贷款前调查和贷款扶持项目运作情况的跟踪调查,掌握动态变化;与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等对小额担保贷款代偿情况进行审核认定;采取多种形式扩充担保资金来源,满足小额担保贷款需求,会同承办银行做好贷款回收工作等。

(三)银行金融机构主要职责:负责对社区推荐和担保机构承诺的小额担保贷款及时审核、发放;会同担保机构对小额贷款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按季提出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申请;按期催收贷款等。

(四)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职责: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大力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参与贷后跟踪管理,配合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对欠贷欠息进行催讨和诉讼。负责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操作程序培训等。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承办。

(五)财政部门主要职责:及时足额安排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加快贴息资金申请的审核速度,确保贴息资金及时拨付到经办银行;加强本级担保基金管理和对下级担保基金管理的指导;指导担保公司开展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业务。

(六)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主要职责:按月统计通报辖内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情况;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解决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金融机构做好担保机构承诺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信用社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将创建信用社区工作纳入当地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应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劳动保障部门、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银行领导为成员的创建信用社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各司基职、分工协作、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提供政策、资金、信息、业务指导等服务。要按季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三)加强政策宣传。各相关部门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宣传和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居民了解信用社区创建目的、方法和步骤,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信用社区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

篇7

【关键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

1 产业转型与人才的创新能力

1.1 产业转型需要开展创新。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已势在必行。原有的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将被淘汰,而运用新技术的各种节能环保型、高效产业将不断涌现。在这个重大转变过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1.2 开展创新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是推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创新。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要想把我国打造成“世界制造中心”,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出不仅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自主更新知识,灵活恰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能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2 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位

2.1 对创新和创新能力的认识。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新事物的过程。创新从产生新思想到行动,包括更新、创造、改变,兼有量变和质变。要创新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目的,运用一切己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我们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分解为三层结构,即创新的心智能力,创新的个性品质,创新的实践能力。

2.2 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通过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校的高职学生对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的认识比较充分,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现象。

2.2.1 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希望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往往不能把学到的理论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这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2.2 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高职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学生的理论性知识掌握不深入,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缺少独特的创新性思维。

2.2.3 有灵感有热情,但缺少创新技能,目标不明确。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和教师引导,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他们往往有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缺少创新技能,导致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虽然产生了灵感,但这些灵感是短暂的、缺少横向联系,灵感最终是昙花一现。

3 高职教育应当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然而,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教育把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是“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所以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最明显的区别是更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培养目标要面向市场第一线的需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实践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便于在工作岗位上上手快、操作能力强。

高职学生一般是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向工厂企业生产第一线的职位岗位,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谋职的竞争力。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实际岗位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使学生接受最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具有个体创造、创新、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实现高职学生的终身发展,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改进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关键,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要求。

4 高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需要教师点燃,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指路,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高职教师不仅是双师型教师,还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

篇8

关键词:应用写作 教学模式 多媒体素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写作课程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经过几年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在教学模式上和课程多媒体素材实践和积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 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

课程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来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教学过程安排了“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文种写作”、“联合企业举办产品推介会文种写作”、“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或事业单位一次专题会议文种写作”、“创建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等项目任务,明确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分析活动开展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基础上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从易到难落实活动所需应用文种的学习,另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锻炼学生组织和开展活动的能力。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在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训练写作,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1.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企业合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证文书写作内容相结合。从“职业能力”出发,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整体设计,基本模式如下图:

1.2 教学模式的创新

1.2.1 创设了“工学结合”的写作环境。深入企业现场教学,将写作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设计均将他们放到与工作有关的情境中展开, “仿真+全真”的写作材料与写作情景,实现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作业内容与实际应用一体化、写作实践与项目活动一体化。

1.2.2 课程开发讲求立体构架。借助多媒体、网络、情景模拟实训室、创业公司和社会生活现场,建立一个以课程文本(教材)、电子文本(PPT)、网络课程和资源库为基本构架的立体化课程,并努力构建一个听觉与视觉联动,图文与音像交互,生活与学习共融,老师与学生共创的交往性、生态性学习环境。

1.2.3 课程内容凸显人文底蕴。许多人认为应用写作课单调、枯燥,远不如文学作品那样让人神采飞扬和酣畅淋漓。我们注重充分发掘课程的文学元素、审美意蕴和人文内涵,把具有湖州地方文化和产品特色的湖笔、湖州丝绸作为文中写作项目中的依托内容,寓人文素养的培养于教学中。

2 课程多媒体素材特点

2.1 研发了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项目化课件体系。课程项目化教学起步较早。课程以四个工作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从模拟、仿真到完成全真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的整合,应用写作的系统理论融合在其过程之中。理论在实践中巩固,实践为应用服务,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基于这样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课件内容注重科学性、设计注重交互性。

网络课件以四个项目为主线,提示信息详细、准确和恰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

课件界面直观,通过大量的写作案例及分析和图片,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从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能力。特别是课件中“工具箱”的设计,是本课程课件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工具箱”,其中有写作案例、系统的写作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手段、提示等,学生在自建“工具箱”时,并通过“工具箱”,可以自主学习,在项目任务训练中,实现真正的能力训练。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为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自觉学习、不断的实践与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方式。

2.2 研发了源于企事业单位一线的范文资源库。如何开发和利用自己课程的专有资源库,是很多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难题,而应用写作课程组老师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从06年起,应用写作课程组老师设计好专业调查表,发动学生、教师利用暑假、休息日,到企业到社区,到高职学生就业率比较高的单位,进行全面调查。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课程组对调查的1112家企业、乡镇、社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秘书职业岗位所应用过的许多文种案例进行进行了统计,整理,建立了来源于企业的范文资源库,突破了范文从教材到教材的僵化状态,给与了学生鲜活而又有岗位针对性的范文学习。

范文资源库按难易程度、文种进行分类,每个案例并做好详细分析和引导,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并做到定期上传和更新。

2.3 研发符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论坛和写作博客。教学论坛和写作博客坛突出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表现手法,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实现学生和老师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

学生通过这两个平台随时管理、整合获得的素材及心得,或向老师发问。它可以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极大地缩短了教学中的知识点获取的时间和繁琐程度,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金振邦.网络时作学科的现代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张清娥.巧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优化应用写作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

篇9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静脉泵入;副作用;临床护理干预

我科在2010年5月~2010年11月对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了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治疗,虽取得满意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或轻或重的副作用。结合用药情况,谈谈该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53~87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合并有高血压19例。

1.2药物

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用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2~5d,剂量从10mg/h开始,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滴入的剂量。

2方法

由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主要扩张外周血管,在用药过程中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血压明显下降,[1]并针对其副作用分别采取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2.1头痛:7例感头痛难忍,14例可勉强忍受。

措施 :行心理护理,取舒适卧位,必要时遵医嘱调整单硝酸异山梨酯泵入的速度、行双氯芬酸钠栓1粒塞肛或颅通定60mg口服

2.2恶心、呕吐5例呕吐较为频繁,13例感恶心,无呕吐症状。

措施取半靠位,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行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行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

2.3血压明显下降2例出现休克症状3例出现性低血压

措施24h留陪、行安全宣教,必要时遵医嘱调整单硝酸异山梨酯泵入速度、迅速补液、加用升压药物、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3结果

判断标准: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有效,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护理干预后的结果

4讨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为新一代的长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通过扩张外周血管, 特别是静脉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后约9分钟内分布到总体液中,分布容积为0.6~0.7 L/kg。ISMN的蛋白结合率

4.1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首先给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嘱其配合医务人员做好用药期间的疗效观察,使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活动,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若要改变,动作不宜过大过快,尤其在起床时更要小心,以免出现性低血压,在入厕或做各项检查时要有家属和医务人员陪同,以免摔伤及其他情况出现。

4.2严格执行给药浓度

根据单硝酸异山梨酯在体内的作用,维持消失时间血压、心率等情况提醒医生并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患者不产生或减少副作用前提下,给予最有效缓解心绞痛药物浓度,使患者处在最佳的治疗水平。

4.3严格控制药物泵入的速度,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静脉通路的通畅。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及时、有效、准确。

4.4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存在焦虑不安、烦躁甚至濒死感等异常心理,且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都给予心电监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患者用药时间长,一般持续给药2~5d,而在其间又或多或少的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副作用,所以在治疗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以免造成恐惧心理,加重病情。做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通过护士严密的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后,副作用均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说明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只要掌握好用药剂量、及时处理,副作用的症状或发生是可以缓解或避免的。以上亦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护理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方巧云,江晓风.静滴鲁南欣康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5,6(4):65 ,66

篇10

【摘 要】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应采用导师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的IT技术,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争取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最终是学生成为职场中炙手可热的人才。

【关键词】 导师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截止2016年,已经突破1400万并呈上升趋势,仅软件开发一个分支的人才缺口就在百万。但是“IT市场已经饱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的声音却不绝于耳,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企业的招聘需求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企业更偏向于招收具有项目经验的IT人才。而我国在校大学生很难去接触全真的企业项目,根本无法收获项目经验。导致走出校门空有一纸文凭,无法成为企业需要的“一插即用”型经验人才,所以一定要在整个大学中,让学生提前接触全真项目,积累经验。导师制就能很好的弥补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专业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从事这项活动,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

由此可见,专业兴趣的培养对是否能长久从事计算机这个行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入校时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文化基础知识总体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厌倦的态度,同时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往往碰到难学的东西,很容易就放弃。所以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时,他们先是意外,继而茫然,最后失望,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第一门专业课挂科后就失去了专业兴趣,所以挂科“红灯”一直亮到毕业。此时,导师制却起很重要的作用,帮助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同学重新振作、调整心态、制定目标、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因为学习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理科生,而理科生更多的是需要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为外在的非智力因素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虽然导师制已经不是什么新颖的话题和教育方式,但是导师制作为外在非智力因素无疑为培养新生专业兴趣和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一旦真正了解和喜欢上计算机,就会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获取更多有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时,专业兴趣就会引领他们朝着企业需求的人才方向发展,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去丰富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导师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发掘他们潜在的创新实践能力。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根据导师的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各自对计算机的兴趣、看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助于导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网页设计组:主要研究各类网站,掌握网页设计相关软件。成员要求: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耐心,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功底和爱好。

程序设计组:主要掌握编程技巧和算法思想,掌握C语言和Java其中任一种语言。成员要求:思想灵活、爱好编程、严谨仔细。

创意组:主要研究商业策划,文字写作、学习和掌握各种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成员要求: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有思想和想法,具备其他专业一定的知识技能,文字写作功底深厚。

2、针对性的布置学习任务

网页设计组:进行各类网站的制作,为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做准备。

程序设计组:选择各自擅长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等),进行自我训练和提高,使用“蓝桥杯”真题练习,帮助提高编程能力、拓宽思想和优化算法,力求在“蓝桥杯”竞赛中拿到奖项。

创意组:分析和研究每届广西区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书,了解相关专业的申报方向和内容,准备广西区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同时关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信息,争取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能成功获奖。

3、对学习任务的检查和疑难问题的解答

组织每周一次检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组长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学习的完成情况,每位小组成员简述自己完成的部分,通过导师提问达到检查效果。这种检查方式既能检查每个学生是否自行做任务,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由导师进行总结,对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4、对学习效果的总结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只要导师抓得紧、抓得严,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显而易见。同时,采用“淘汰制”的方式,对不服从导师指导、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导师将有权暂停或放弃对该生的指导,改由其自学。

三、学科竞赛

“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R等瞬糯笕和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都是检验学生编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利用导师制的优势,宣传和鼓励学生在校时多参加学科竞赛,一是可以获取知识,扩宽视野;二是可以从竞赛中获得成就感,为日后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三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从2013年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在蓝桥杯竞赛中获奖人数不断增加,获奖名次不断提升。

“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奖名次及人数(广西赛区)

到目前为止,其中进入“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1人,优秀奖1人。

同时参加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奖项上也实现了“零”突破,而且伴随着导师制的成熟,奖项也在不断的“升级”。

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网页设计)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导师制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积极争取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针对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以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各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广西区政府也不例外,自2012年以来,连续几年开展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鼓励在校学生撰写项目申报书,获得可观的支持经费作为小额投资的资本,鼓励在校创业。

学生通过这类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可以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行动。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些项目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提高了编程技巧和思维灵活性,培养了人际关系,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为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又增添了一门“技术”。导师制的实施,为学生带来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包括广西区级和国家级,共获得支持经费总额达16.4万元。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个数及结题情况(含区级和国家级)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