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

篇1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出血;抑郁症;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不应仅局限在疾病本身,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上的治疗[1]。对于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神经内科患者,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的抑郁情况,探讨了影响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对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纳入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3~76岁,平均(50.71±9.5)岁;脑力劳动者33例,体力劳动者47例;文化程度包括小学14例,初中19例,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28例。所有患者均能自愿参与调查,排除严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视力听觉障碍以及运动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抑郁调查 采用抑郁调查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SDS由20个单项组成,每项依据严重程度依次分为1、2、3、4分,总分为80分。总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其中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2.2护理干预

1.2.2.1加强常规护理 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关切,及时解答疑虑。按病情轻重将患者分开,以免相互干扰。做好皮肤舒适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帮助活动不便患者更换。

1.2.2.2心理护理措施 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及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采取交谈、讨论等方式,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客观环境;对具有负面情绪的患者,允许其进行情感发泄,给予适度的劝说和安慰,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告知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会对自身疾病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开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分散其注意力,消除消极情绪。

1.2.2.3指导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停止发展48 h后进行,训练以功能位为主,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鼓励患者充分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活动,活动量以耐受度为限。进行不定时肢体按摩3~5次/d。护理措施共实施30 min,干预结束后利用SDS量表评估患者一的抑郁情况,对患者不理解的条目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患者对每项内容都有明确的认知。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患者抑郁状态发生情况 本组80例患者中,轻度抑郁12例,中度抑郁14例,重度抑郁11例,无抑郁者43例,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6.25%。

2.2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显示性别、劳动分工对抑郁情况无显著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则是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年龄0.0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于高中以上的患者(均P

2.3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抑郁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和竟争压力的增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问题的发生率日趋增高,其中,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尤为严重,己成为我国第二大公共卫生疾病。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加强躯体疾病伴发精神症状的防治是当年我国卫生工作的迫切任务[2]。有学者发现,抑郁症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在脑出血后1 w~2年内皆可发生。抑郁发生率与年龄、教育程度有显著关系,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症状[3]。这一现象可能与较小的患者更容易担心疾病对以后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更大,而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心理上更容易面对疾病的侵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高,而且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对疾病的了解也更为深入,也就更容易以更正确、更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改善,抑郁发生率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运用爱护、疏导、关心等护理方式及时为患者分析症状,讲解治疗效果,激发患者的积极心态。采用康复训练指导,良好的训练效果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实现改善抑郁状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珊琼.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干预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 (8):1221-1222.

篇2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概念抽象、病种繁杂,加之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课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住院总医师在实习生的教学培训中肩负着董要的作用。住院总医师虽然不是实习生的直接带教老师,但是作为住院总医师来讲参与实习生的培养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就住院总医师如何指导并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参与实习生培养的一些观点、体会报告如下。

    1  明确专业实习目的和重要性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前期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遗忘较多,有的实习医生认为神经科与复杂的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入门很难,在短短2周的实习时间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医生到神经科的第一天,住院总医师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及时向学生宣传神经内科实习的重要性,强调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肢体疼痛、头痛、眩晕、抽搐、昏迷等神经科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证候。说明神经科的专业知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人群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掌握神经内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必需的条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2.1  日常医疗工作中三级查房的带教模式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中,每一位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教学。在上级医生查房时由实习医生负责病人病史及病情变化的汇报,以此训练实习生语言表达、病史归纳及综合分析能力。上级医生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实习医生所学的知识,教会他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

    2.2  操作能力的训练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实习医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难免遇到需要进行腰椎穿刺的病人,而腰椎穿刺术又是神经内科临床最常见操作。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医生学习该项技能的机会,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两次腰椎穿刺术。首先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老师在示范腰椎穿刺术的过程中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老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

    2.3  神经介入检查的演示及读片会

   

神经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开展让神经内科医生对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与干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实习医生在科期间专门安排了每周星期二上午的手术参观及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读片会,让实习医生有机会对神经介入这项新技术有初步了解,并通过阅片加深了对脑血管病知识的巩固。读片会由经管医生介绍患者病史并将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呈现,接着由教授对每种检查结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读片会上所有的检查结果以投影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能最为直观的看到教授讲解的内容。

    3  重视实习医生对实习教学的反馈意见

   

住院总医师在每一轮实习完毕时都要诚恳地征求实习医生对神经科实习教学的意见, 包括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带教老师的评分等,以便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从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的实习医生对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满意的。

   

住院总医师虽然没有直接地带教实习生,但是由于住院总医师的特殊角色,在科室领导与实习学生间犹如一座桥梁,使住院总医师随时可以发现在实习生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教训,向科室主任提供好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对实习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能将科室对实习生的培养要求传达到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宏雁,刘国祥,陈黎明.健全住院总医师制促进外科人才培养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191-192.

篇3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交流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历程。

我围绕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近几年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传统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在查房时带教老师针对患者进行讲解,一般多无精心准备,讲解不系统;学生一味接受,不懂得融会贯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其学习热情削弱。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可能对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了解清晰,但面对具体病人时,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材料,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无所适从。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实现从课堂思维方法向临床思维方法的转变,完成一个科学的临床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注重教学查房。

在教学中,以患者主诉作为临床思维的切入点,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如何鉴别。不能只停留在检查患者和更改医嘱的层面上,而应针对具体病人,从主诉、现病史讲起,结合专科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意见;(2)积极参与病例讨论。鼓励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理论知识解释并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医院、脱离病人,则很难掌握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神经内科临床见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与复杂性并存。

现代临床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复习该堂临床见习课中要求的理论知识,带着理论知识观察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做到有放矢。围绕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问诊开始,由教师指导书写病例,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教学意见[2]。

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以提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加强了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模拟临床实践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横向、纵向地联系起来[4]。

3.突出临床基本功训练

3.1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是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较重要内容之一,内容较为复杂繁多。实习生需要严格训练,使医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各项基本技能神经系统疾病总是先定位后定性,而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规范正确的神经系统查体,这有时甚至能直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教师手把手纠正误,使实习生完全掌握后再独立操作,使学生树立信心,防止因过于紧张而造成操作失误。

3.2增强病历书写能力。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病例书写过程是以往所学疾病理论知识的回放,也是临床搜集资料的归纳。每个患者都有特殊性,病例分析就是一份病例的精华,是病历书写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优秀医师的基本功,在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中应加以重视。

4.教学总结和评估

篇4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常常惊叹我们的大脑竟然具备如此发达的功能:当大脑某一部分受到损伤,我们就会活动不能,感觉异常,无法言语,还可能情感反应失常,甚至影响食欲,心率,呼吸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功能。诚然人类已经获知了许多关于大脑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但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远非我们目前所知可以揭示。因此,相比其他医学专科而言,神经病学教学显得难度更大,往往被同学们形容为“天方夜谭”,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如何让神经内科课堂教学易于领会?实践教学易于施行?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遵循与感知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种感觉的结合,即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知觉来源于感觉,但不同与感觉,它比感觉更为持久,也更具有理解性和整体性,是掌握知识方能达到的认识层面。知觉还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人类认识每一个事物的过程都是从感觉到知觉,从事物的个别属性逐渐升华到整体属性的过程。《神经病学》课程设计也应遵循从感觉到知觉,从个别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学生既往的知识经验。

比如说,《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定位定性诊断,而这正是缺乏临床实践和神经解剖知识的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内容。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功能各异的大脑、小脑、脑干;脊髓不同节段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同一节段症状又因为前角、后角、后索、侧索等位置不同症状各异。神经系统疾病定位上讲显得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如果试图一下子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定位诊断势必难度太大。因此,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整体,不能急于求成,灌输式教学。按照我们的经验,定位诊断在每个章节开始时分别讲述,这种效果明显比从中枢神经系统讲到周围神经系统的单独定位诊断授课更为易于领会。比如在大脑疾病章节中按照额叶,颞叶,基底神经核,脑白质等部位讲授大脑的定位诊断,脊髓疾病章节也按照横向定位和纵向定位讲授脊髓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再讲述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定位诊断。当学生们对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各个部位的定位诊断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总体课程最后再总结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规律,这样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也就自然地上升到能够更为持久记忆、更为深刻理解的知觉水平。另外,根据感知觉的认识规律,讲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各种感觉传入,比如插入音乐,图片,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注意色彩的搭配,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复习学生的神经解剖学知识,这些相关知识经验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性。但是,需注意的是避免过多重复刺激造成条件反射的抑制,引起感觉性下降。课堂上也需有意识增加一些提问,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由于不正确的知觉引起错觉产生。

二.课堂讲授把握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所有学习过程的奠基石。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规律,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为了取得良好记忆效果,要及时复习。人类有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主要以感觉后像储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一般维持在1秒内;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主要以听觉编码和形象编码储存,一般维持在1分钟内;经过复述后,短时记忆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一般维持在1分钟以上,以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种,具有较好的理解性。

医学课程具有记忆量大的特点,课堂记忆效果往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神经病学》课程也是如此,短短一个学时有大量的新知识要求学生快速记忆,我们经验发现课堂讲授中如能遵循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将能更好地提高授课效果,也降低了学生考试复习的难度。比如,课堂讲课中注意三个记忆系统的规律,从瞬时到短时,从短时到长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的知识尽量初次讲授时增加图像,影片等强化形象性,以形成较好的瞬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图表,语言等以形象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形式提及,帮助形成更好的短时记忆,每堂课最后采用简要复述的形式,帮助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比如,讲授横贯性脊髓病时,先给学生看一张桑兰或者张海迪的图片启动瞬时记忆,然后讲授脊髓损害后的运动症状,感觉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等,主要内容讲完后用表格形式列表总结,帮助形成短时记忆,最后结束前再复述一次所学内容帮助进入长时记忆。另外,根据遗忘规律,在每节课前可以简要复习下前面内容,这样就可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但是,由于记忆中还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又可称为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因此每堂课的设计也不应内容太多,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尽量分小节分段授课,形成多个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这样学生课堂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互动注意与沟通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组成。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心理状态的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上的互相感染。沟通中反馈和背景也非常重要。反馈是沟通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最终目的的重要前提,沟通时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

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神经病学》课堂上最常使用的教学互动手段有提问、点名回答、自由回答、自问自答、朗读英文术语、说出幻灯片上图片中的标记物、大家想一想……大家说说看……等;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等等。总结近年来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互动涉及的环节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信息源的趣味性。设计的教学互动方法应新颖有趣,使得学生好学乐学。(2)创设良好的沟通背景,根据学生特点可以适当使用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保证互动背景和谐。(3)充足的信息必不可少。应提供与学生互动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使学生可以易于领会互动内容。(4)及时反馈,比如在课堂互动中随时提了解大家的理解程度,尤其对于某些神经系统难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否则容易引起厌学情绪。(5)如果互动中出现障碍,比如提问后无人回答,或者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互动,要分析原因,是否与教师本身相关,或是与所授内容相关,或者与教学互动方式有关。及时调整,更好地完成教学互动环节。

四.诊疗思路侧重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用顺藤摸瓜来形容一点不差,医生常常在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相比其他医学学科而言,神经内科教学更侧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了解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至关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四种。

在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常常交互使用,缺一不可。有些疾病初期的病例的体征不够完全,到底损害部位是哪里常常显得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妄下结论,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动态观察总结。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受迁移和定势的影响,前者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后者是指事先的心理准备对思维活动的影响。比如,学习了脊髓炎的诊疗后,再学习脑炎的诊疗思路可能相对容易;教学中首先讲周围神经的组成,然后再学习髓鞘和轴突损害的相关周围神经病,这样学生更容易领会贯通。另外在培养神经内科诊疗思路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前者是把所有解决方法都一一尝试,这种方法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在临床思路中不可取,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后者是运用已有经验,把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然后逐个实现问题解决,这种方法在临床思路中较为常见,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常常用排查法逐个解决问题,比如先除外颅内病变后再除外颅外病变,除外脊髓病变后再除外周围神经损害等。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活动的这些规律和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内科临床思路。

五.临床实践围绕与动机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和内部动力。动机与效果之间一般说来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在动机的作用大于内在动机的作用,个体行为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实见习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技能培训。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病种多,涉及面广,学生必须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行为才能较好掌握神经病学临床实践。近几年来,由于医学生就业的难度增大,考研升温,许多学生为了考验而舍弃难得的临床实习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临床实践能否搞好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将较好地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提高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多增加一些观摩,比如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癫痫等症状体征的观摩活动,还可以把实践教学安排多样化,神经系统查体和腰穿这些实际操作与病史采集相结合,门诊与病房相结合以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小范围的集体会诊,用集体的气氛来感染个人,提问还可以附带一些奖励措施,结合考研内容进行教学等,这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外在动机。但是,必须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强迫教学,尽量让实践教学在严谨和轻松的原则下顺利进行。

总之,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掌握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并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推广发扬。

[参考文献]

[1]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教学的启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113,

[2]王佳伟,李丹.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6-187.

[3]陈家麟.基础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分级;实习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加强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教育,将之培养为合格的医生,已成为各大医科院校的必要责任[1-2]。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完善,给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受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质量呈严重滑坡趋势,给学校、医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3]。而目前重庆医科大学实行的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整合医学教学,这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按照传统的实习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在本科实习的4周内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作者提出了疾病分级实习,该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不再固定床位,而是针对疾病进行学习。现将疾病分级实习模式用于临床实践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9年9—11月在神经内科的本科实习生4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形式随机分为传统实习组(23名)和疾病分级实习组(24名)。

1.2研究方法

传统实习组学生按照传统实习方法固定管理6张床位。而疾病分级实习组学生由教师按照疾病分级实习的要求指定床位实习。

1.2.1疾病分级对照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本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参照医学整合课程教材《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教科书及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神经精神系统》考试大纲,结合神经病学教学专家意见及一些临床文献[5-8]。神经病学教研室将神经内科疾病分成三级进行学习,不再固定管理床位。1.2.1.1第一级主要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脑梗死(非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脊髓病变、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痴呆、多发性硬化、面神经炎、周围神经病等。1.2.1.2第二级主要是一些危重病: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伴脑疝形成、重症肌无力、癫痫持续状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1.2.1.3第三级主要是疑难病和少见病:肌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2.2实施方法在实习的前2周,带领实习学生进行第一级疾病进行临床学习,第3周对第二级疾病进行临床学习,第4周对第三级疾病进行临床学习并复习。(备选方案:如果实习的第4周没有合适的疑难病和少见病,就对第一、二级疾病进行再次学习)。

1.2.3评价指标4周实习结束后,两组学生参加出科考试,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制,但需要注明组别)。以出科成绩(百分制)及满意度结果对比评价2种实习模式的学习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构成比(%)表示,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传统实习组学生出科理论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均低于疾病分级实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分级实习组学生病历书写成绩与传统实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传统实习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低于疾病分级实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就管理病种来说,传统实习组学生共管理患者137例,疾病分级实习组学生共管理患者184例。两组学生管理每一级患者情况见表2。

篇6

为了快速有效桥接诊-治-康(诊断-治疗-康复),破解临床“壁垒”,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实施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科一体化管理,避免了以往患者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才能获得康复,从而错失早期康复干预大好时机的尴尬局面,让患者在就诊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获得早期康复评定,为早期康复干预时机掌控打下基础。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作为第七人民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康复医学重点专科,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卒中联盟中心单位,上海市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上海市残联浦东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具评估机构、阳光宝宝点,浦东新区护理示范病区。说起科室的历史沿革,科室主任詹青笑称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科的一体化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看病(局部)”与“重视人(整体)”,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与家庭。

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一体化

神经康复是神经病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康复学科中重要的亚专业,其对神经疾患的作用可谓不容小觑。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神经系统变性病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均会造成肢体、语言、智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残疾,而在恰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康复措施,对这些受损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正是利用合并的优势,由科内康复医师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直接康复评估,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措施。在实施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等)动态地给予患者动态康复评定,并据此持续改进康复方案,做到精准化、个体化、动态的康复干预,保证康复的疗效。

除了拥有完整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外,科室还将传统的康复手段运用其中,配合汤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敷贴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由于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的一体化,使我们对患者的评定和治疗上可以做到早期、匹配和动态化。而且我们的康复内容十分完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手段。这些都是我们科室的优势。”詹青主任如是说,“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细化和规范化上持续改进,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化。”

多个专病门诊,五个研究方向

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除各类特需、特色、疑难病门诊以外,还将神经内科的亚专业做了一个细化的分布,开设了单独的专病门诊,包括卒中筛查、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记忆障碍、睡眠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慢性头痛和头晕、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科疾病专病门诊。

问及科室的临床研究重点,詹青主任介绍主要有五大方向:

1.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康复、预防,包括急性溶栓、卒中早期康复、卒中病因筛查与干预;

2.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分级康复,包括卒中康复、吞咽-言语障碍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运动障碍康复、小儿脑瘫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周围神经肌肉损伤康复(含面瘫、肌萎缩康复);

3.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特别是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免疫性脑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4.心理咨询,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

5.癫痫、记忆障碍、运动障碍等疾病的全面临床管理。

除了学科特长,科室还配备有神经电生理室(动态脑电监测、肌电图、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康复功能评定室,言听治疗室(ST),作业治疗室(OT),物理治疗室(PT),中医综合治疗室,高压氧治疗室等,可更好地开展治疗。

三级预防贯穿始终

临床上经常提及的“三级预防”在神经内科中也是重中之重。何为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为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则指积极康复。就拿脑血管疾病来说,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且致残率和复发率也高。据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高,平均每五秒钟就有一人发病,如果做好一级预防,早期筛查病因、早期干预,就有可能减少了疾病的发生;而一旦发病,就要进入二级预防,如在4.5小时内对脑卒中开展溶栓治疗是治疗的最佳时间,目前科室也已开通了绿色通道,以便更快更及时地开展脑卒中的治疗;尽早地开展三级预防,如科室目前将康复移到前端,由康复医师更快地评估,更早地开展康复治疗,可以相应地减轻后遗症的发生。科室还开设了中风俱乐部康复微信号,定期宣教康复知识,帮助患者了解中风后的康复训练。

所谓“上工治未病”,詹青主任坦言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还要教会患者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预防疾病的复发。教会他们改变生活方式,传达家庭康复的理念,再传授一下药食两用的食疗,这些都是我们为之努力,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

篇7

[关键词]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a)-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clinical data from 863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location,and risk factors caused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42 out of 863 cases occurred with hospital infection,accounting for 4.87%.The infection sites we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urinary system,gastrointestinal tract,upper respiratory tract,skin,accounting for 42.85%,30.95%,14.26%,4.76%,2.38% in turn.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included ≥60 years old,history of alcohol and tobacco,≥3 days of hospital stay,3 more days of antibiotics usage,trachea cannula,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indwelling catheter.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is higher commonly seen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urinary system,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Risk factors causing hospital infection are various and complex.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interventions targeted on these risk factors by the hospital are necessary.

[Key words] Neurology department;Hospital infection;Risk factor;Infection rate

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具有病情危重、年龄偏大、卧床时间一般较长、免疫力等特点,并且在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情加重或者恶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1-3]。本研究笔者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86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86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住院感染定义为在住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均符合原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

86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42例,感染率为4.87%,其中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感染率最高,为7.74%。4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9.0~87.0岁,平均(57.5±3.6)岁;住院时间2~103 d,平均(36.8±10.2)d;主要疾病:脑梗死、脑出血、颅内感染、脑供血不足及其他(重症肌无力、细菌性脑膜炎等)(表1)。

2.2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统计

最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上呼吸道、皮肤组织,分别为42.86%、30.95%、14.26%、4.76%、2.38%(表2)。

2.3 相关因素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

年龄≥60岁、烟酒史、住院时间≥3 d、使用抗生素>3 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是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这些条件的患者(P

3讨论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评估预后,采取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7]。神经内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神经内科的医院感染。研究表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因为患者的意识、生理功能减退,吞咽、呕吐中枢功能减退,痰、呕吐物不能及时排出,致使呼吸道、胃肠道病原菌进一步发展,导致感染的发生;其次,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通常使用脱水性药物来降低颅内压,分泌物黏稠,指示细菌滋生,导致感染的发生[8-9]。

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比例最高,这与脑梗死患者丧失意识、生理功能减弱相关。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是上、下呼吸道,这与神经内科患者生理功能减退,不能及时排除异物有关[10-11]。年龄≥60岁的患者感染概率大大增加,这与老年人免疫力低、器官老化、功能减退等有关[12-1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率相关,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概率越高,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13-14]。神经内科患者,接受的侵入性操作比较多,如气管插管、切开、脑血管造影、留置导尿管等,这些操作破坏了机体黏膜正常的防御屏障,易于细菌生长,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另外,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不同患者的耐药性不同,最终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4-15]。

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其次尽快隔离具有感染及具有并发症的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尽量避免侵入性医疗操作,对医务人员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保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16-19]。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导致产生医院感染的因素众多且复杂,是产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高度负责,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珉,阮永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235-2236.

[2] 中国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 李燕,刘华,陈晓冬,等.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4):435-436.

[4] 江涛.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38-1539.

[5] 陈益伟,秦露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中国医药前沿,2013,8(13):67-68.

[6] 刘颖,孔旭辉.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582-2583.

[7] 郭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5):629-630.

[8] 于海燕,寿松涛.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6):484-487.

[9] 高冬梅,侯云巧,杜瑞玲.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7(17):233-234.

[10] 吕一欣,任南,吴安华,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4(1):111-112.

[11] 潘嘉西,孙庆丰,李克诚,等.心血管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80-1082.

[12] 钟玲伊.神经内科80例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6):130.

[13] 史梅,黄蓓蓓,夏丽霞.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11):1820.

[14] 陶黎黎,胡必杰.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70-72.

[15] 段海丽,许亚茹,元小冬,等.神经内科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学类型与病房环境因素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79-1881.

[16] 沈益林,刘蓉,王治华,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5-17.

[17] 薛敏.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54-156.

[18] 陈静,汪荣华,,等.我院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36-138.

篇8

引言

我国传统医学将神经内科简单的划分到内科范畴之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医学理论的完善,神经内科已经逐渐演变为相对独立的学科。由于该学科在专科学校中不作为单独的课程,只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训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的积累。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单项传递知识,因此具有传授时间较短、模式较为完整的优点。其主要缺点主要是:不是以兴趣为导向提高学习效率,授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沟通,学生对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抵触心理。通过总结PBL在其他医学领域教学中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将该教学模式引入神经内科教学之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PBL教学方法概述

1969年,美国神经病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授课过程中首创了PBL教学模式。该模式一经出现就很快被国际教育界所认可,并在不同的教育学科中得到推广,并深受师生的喜欢。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PBL教学模式。截至目前,采用该教学模式的院校均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开展PBL教学模式是需要建立在相应研究的问题基础之上。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有针对性的设定不同的小组,并在组内对所提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启发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种以病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自主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神经内科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重要性

由于PBL教学法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之上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临床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我校在教授神经内科教学时,采用PBL模式,通过建立6~10名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设定的问题加以思考、推理、分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导向作用,小组成员通过老师的引导向着教学目标前进,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单项知识灌输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我校在的神经内科教学引入PBL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将基础科学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该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起到明显的效果,并推动我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在整个内科教学系统中,神经病学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学科。学习时不仅要理解复杂且抽象的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以神经系统疾病知识思维体系。并且相对于内科系统的其他科目而言,学习神经内科在思维方式上出入很大。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要点,还需树立定位与定性两点基本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弊端日益突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创造性和主动性可言。学生针对大量枯燥的医学名词会感觉到特别茫然。这种教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应付考试与争取奖学金。由于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并且无法牢固的掌握知识要点,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我校引入PBL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的查阅文献资料,针对某一特定问题不断分析、思考和总结。通过小组汇总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写作、创新以及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设置学习组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限定在6~10人的范围,授课教师选择相关的神经内科病例作为问题:例如:神经性头痛、脊髓炎与截瘫、脑卒中以及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病与低钾性麻痹、癫痫等等。通过多媒体形式将患者病情,部分诊断数据等信息传达给学生。组内成员按照分工收集相应的材料,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组内沟通和探讨。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后有针对性的继续搜索信息。

(二)提出问题展开思考

我校在教授神经内科知识过程中,先讲解部分知识要点,然后将实际病例进行讲解。然后结合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该疾病的发病原理是什么?发病特点在患者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什么?这种将疾病发生原理及临床表现与教学大纲相结合的方法,便于学生深刻领会知识要点。

(三)收集资料

由于该学科授课时间较短,我们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加以充分利用。授课过程只是讲解知识要点,并提出相关病例加以分析和探讨。而小组成员要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这个过程是加深知识点记忆的过程,同时也能拓展知识面、了解病理的最新发展动态。以脑血管疾病为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不仅熟悉了课堂知识要点,还学习到脑梗死、脑出血等诸多疾病的发病原理。如果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深入自学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发病机制。

(四)课堂讨论

PBL教学模式是在病例的基础上加以讨论。神经内科教学过程中,组内要选定代表并针对病例相关的问题加以阐述,提出看法。探讨时候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果有必要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答辩时,老师只负责根据病例设定问题,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只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出现的问题加以指正。这种模式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通过积极控制讨论与辩论的节奏来协调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

(五)归纳总结

当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对争议较大或者共性很强的问题加以重点、详细的讲解。主要包括:知识要点与病理的结合点、发病原理等。通过这些来分析病例的生理原因和特点,促使学生能很快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点。这个过程要分析与总结课程学习重点的过程,对组内探讨过程中的发言加以点评。

四、PBL在神经内科教学中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概念、核心知识以及最新发展趋势。因此,引入PBL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

(一)神经内科安排的实习过程相对较短并且不够合理

神经内科属于内科学的分支学科,专科学校又不单独开设该学科,因此课堂学习时间就非常有限。此外,由于专科院校不安排该学科的实习,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加该学科的实习时间,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二)PBL模式的教学必须有充足的图书馆资源,还需结合网络资源。

因此,神经内科采用该模式必须不断丰富学校的图书资源,还需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应的资料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

(三)加强基本临床知识的培训

通过实践不难发现:虽然PBL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专科院校的学生无法结合临床去深入学习。因此,神经内科教学采用PBL模式不仅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还需通过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加临床知识。例如:请一线临床医生走入课堂等等。

(四)将多种教学手段加以组合应用

在PBL教学模式中,各小组成员以及指导教师要多采用多媒体、幻灯、画图以及模型的方法。这样可以从直观角度理解知识要点,进而对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和梳理。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将各种医疗仪器检测的数据呈现给学生,协助他们掌握复杂、抽象的知识要点。

篇9

关键字:神经内科疾病 有效护理

一、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纳的60例神经内科病人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3~92岁,平均59岁。1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脑转移瘤,9例胶质瘤,其他情况还有6例。腹泻持续4~28 d,大便多呈稀糊状或水样,每次量的质量不等,每总天量约500~2 500 mL。其中有57例患者通过住院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是4例出院或转院时仍然没有康复,伴随有腹泻情况,还有1例死亡的情况。

二、护理措施

a.进行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特征,并对患者有无并发症和诱发因素等注意观察。随时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患者安全及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对其进行记录。在使用药物时,也有严格的控制,才不会对患者带来不良效果,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也要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控制,从而保证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对于患者也要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过敏患者,要适时的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营养的供给,保证患者的健康。对于患者,不仅是生理上的护理,心理上尤其重要,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应该告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集中了全院最好的医疗技术人才和抢救设备,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发作,导致患者的心理更叫烦躁,因此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安抚。由于经济压力带来的负担,导致患者的家属的心理也沉重,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做好安抚工作,对他的心理进行护理。

b.健康教育。对心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让其知道,配合医生的工作,有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按时按量的服药,并且,在空闲时间多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且,患者的心态也必须是积极向上。医护人员也应该配合传授一些正确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有效的恢复,而家属也应该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时常向医生反应患者的病情。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心内科中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要通过手术,如果没有很好地护理措施,细菌就很容易感染,从而,很不容易恢复,就连做的手术也会前功尽弃,因此,在此期间,就应该做好防御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有益于健康恢复。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应该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室内外安静,让患者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好好休息。病情缓解后,还应该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保持规律的生活、心情愉快,增强抗体抵抗力。增强抗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尤其是伤口注意护理,不然很容易感染。

c.饮食护理。积极的对患者的饮食护理,给予适当的营养,使其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保证提供患者充足的营养,加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对于患者,我们应该细心的照料,想方设法让患者能吸收到身体所需的营养。对于这种特殊情况,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不能自食的情况下,就应该的细心的照料,让他感受到温馨,不会因为过多的担忧而影响病情,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保持不缺乏营养的,有足够的营养,维持体内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慢慢恢复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能自己摄入食物时候,应该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流质的食物,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避免辛辣、刺激、坚硬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观察大便颜色,适时给予治疗。尽量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患者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患者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三、统计结果

3.1 详见表1

3.2 详见表2.

表1 2组神经内科疾病在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来比较(x±s.d)

组别

例数

症状恢复时间

治愈时间

干预组

30

8.23±2.88

13.28±3.48

对照组

30

12.48±3.68

17.68±5.26

表2 2组神经内科疾病实施不同护理后在护理效果方面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著

好转

并发症

总有效率

干预组

30

16

8

4

2

93.3%

对照组

30

10

4

8

8

73.3%

四、结论

在临床上,神经内科疾病也是很常见的病并且发病率不低,严重也可能导致死亡。由于患者都属于年龄比较大的,因此患者的免疫功能很弱,不够完善,病发速度较快。并且四季发病率都高,治疗时间较长。在护理过程中要很细心认真,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做好饮食护理,更应该注意不易食物的接触,做到随时对病情进行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状。在出院后,医护人员应对家属做好健康知识的宣教。教会家属如何照顾病人,如何照料患者,如何给予营养的补充等知识。帮助患者更快、更好、更早的恢复。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表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和改善。

科学研究表明,从临床实践和统计出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积极的有效狐狸的措施对神经内科疾病及用药等方面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治疗结果效果显著:在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病情缓解时间、恢复时间两项指标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其次,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3.3,两组比较可看到,干预组治愈的效果比对照组要好点,但是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通过本文的研究看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患者早日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383-385.

篇10

【摘要】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措施,以便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方法 对2004—200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例格林巴利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经过心理护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急性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心理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asures of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to sum up the experiences.Methods In 2004-2009,30 patients of GBS from th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of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were an analyzed.Results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ntal nursing,can win disease. Conclusion Providing mental nursing to patients with Guillain-Barre had positive effect.

【Key words】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mental nursing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iyneuropathy,AIDP)也称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常累及脑神经[1]。近年来随着对本病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病有日益增加的趋势[2]。

1 临床资料

30例AIDP 患者均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例,均符合美国1991 年AdHoc 委员会制定的AIDP 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4~82岁,平均48岁。AIDP 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获得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以进行性或复发性末梢神经感觉障碍伴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特征,起病急,进展快。偶可累及颅神经。CSF 蛋白- 细胞分离是本病的另一特点。本组病例大多均不同程度的CSF 蛋白-细胞分离。

2 心理特征

2.1 恐惧与焦虑 此次调查患者中21例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症状,占70%。这些患者神志清醒,常因呼吸困难、咳痰能力差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没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此次调查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信心和毅力不坚定,占50%。患者必须认识到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认真配合治疗,与疾病作斗争,才能获得最终的康复。情绪不稳定,由于疾病的进展程度因人而异,在不同治疗阶段心理状态不同,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本病发展时间比较长,患者一般很难接受,必须认真给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正确认识本病。

3 心理护理

3.1 患者与医护人员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创造清洁、良好的进食及休息环境,由双人间调入单人间。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将室温调整至26℃。空气清新,早晚定时通风1h。防止对流风,避免不良的气味和不悦耳的声音。

3.2 使患者感到安全 入院后的1周内,责任护士应多在患者身边,一是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呼吸,保证氧气的供给,及时发现呼吸肌麻痹症状并通知医生急救;二是及时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帮助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协助患者进食;指导家属为患者接尿,帮助患者排便,使患者在心理上能接受护理,消除恐惧心理。

3.3 使患者感到护士可信 护士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依靠的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4 药物副作用的心理护理 由于大量的使用激素,患者食欲大增,开始肥胖,常产生焦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应向患者做出正确的解释,并讲解使用激素的重要性,同时应指导患者多吃含钾、钙、磷及蛋白高的营养食物,多饮水,限制钠盐的摄入。适当节制饮食,避免引起过度肥胖以影响身心健康。

3.5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的心理护理 病情稳定后,为患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肌力选择运动方式。在室内独立行走时,需要护士在旁看守,防止摔伤,避免磕碰,既有安全感又增加自信。在病情许可及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自主锻炼,坚持不懈的锻炼,到达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效果,开始每日2次,每次20min。嘱患者经常做双腿的屈伸、外展活动、足部等长运动。之后逐渐达到每天走路1h以上。患者在锻炼时要注意运动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劳累。 因此在做一些主动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在鼓励患者锻炼时,应及时补充钙、磷等物质,避免过度的疼痛,使患者丧失信心。

3.6 出院心理指导 出院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鼓励,使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行康复锻炼。此期患者生活已完全自理,会产生兴奋和不配合的心理,常不按时服药,独自外出等。因此应做好解释工作,出院以后,仍需要长期的小剂量的服用激素,给患者激素减量表。因此一定嘱咐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停药,以免突然停药而引起复发。避免感冒及其他感染。还应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持之以恒。4 讨论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进展或复发性周围神经疾病。通过对患者心理特征的分析,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稳定,明显缓解了心理症状,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护理积累了经验,并掌握了相关的心理护理技术。对促进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