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篇1

关键词:大学思政;历史使命感;重要意义;开展途径

G641

一、引言

历史使命,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时代和国家赋予个人或集体的社会历史责任。所谓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即是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激发学生社会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活动,在当代中国,大W生接受历史使命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展对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意义

1.事关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早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民道德建设话题,英文中的历史使命感一词译为“Mission Education”,意为社会责任。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确定了公民历史使命感教育这一重要教育发展方向,主张教育应使每一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5年美国建立了非营利组织ESR(Educa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旨在面向全国儿童开展历史使命感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高等教育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紧跟全球教育趋势、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具有战略性意义。

2.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品质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渐经历由智力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由智力培养向能力发展的关键转型,对于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集中反映了合格人才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对策研究,为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坚定的教育载体。

三、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

1.发挥课堂教育阵地作用,增强外部影响能力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历史使命感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开展历史使命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效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史纲要、大学形势政治分析等课程,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使学生树立起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系为一体的思想理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史纲要、大学形势政治分析等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重点突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课堂风尚,使这些教育观念走进学生内心,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念。

中国近现史纲要和形势政治分析课程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从忧患到发展的艰辛历程,是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与分析,学生的忧患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形势政治分析,当代大学生可以正确、理性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

2.挖掘社会思想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共建平台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教育同样对学生思想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动员多方教育主体参与到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当中,形成多元教育力量参与的历史使命感教育共建平台。

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教育氛围,真切感受到使命环境,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与各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人士的交流机会,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历史使命感激励的教育目标。例如举办名人讲述活动、历史使命感讲座,让学生在听名人讲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形成榜样参照,使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反射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之中。

开展历史使命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在行动中体现思想教育力量,践行历史责任。除开展名人讲述活动和历史使命感讲座之外,学校还应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帮贫扶困活动之中。在清明节、母亲节、建军节、国庆节、禁烟日、环境保护日等纪念性节日,学校可开展纪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自身努力做实事、做好事。

四、结束语

历史使命感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加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团结各方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努力增强全体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到一些挑战,众位教学工作者要上下一心,端正态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排除万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矛盾冲突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表现

(1)社会选择与主体选择的矛盾冲突。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科专业选择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质量。他们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就业时往高收入单位挤。

(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一方面觉得集体主义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原则,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接受个人主义,排斥集体主义,在究竟应该以个人优先还是集体优先理论上不是很清楚,观念上不是很坚定;有的时候强调个人主义,有的时候强调集体主义,动摇不定;观念上承认集体主义,在实际行动和现实选择中,时常以个人利益为标准,知与行不一致。

(3)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矛盾冲突。当代大学生已不再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所束缚,但是他们又不想做物质利益的奴隶,希望有精神的享受和道德的升华,于是,价值追求到底重在物质还是精神经常困扰他们。

(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大学生有许多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社会公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人际交往和谐;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又与之形成强烈反差,两者发生碰撞。于是他们很困惑: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还是迎合现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而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培育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

(1)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随着社会转型,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是当代人类文明进程的突出表现。面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多种冲突,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和冲突,高校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工作,坚持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以艰苦创业和诚实劳动为实现手段,以公平竞争为激励机制,以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道德追求。

(3)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价值观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我们价值观教育的起点。把人生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心理教育、公民与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知识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突破,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只有放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加以研究,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价值观教育是情感问题,只有教育工作者情感的充分投入,才能得到真实的回报。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学院

篇3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思潮 当代大学生 音乐行为后现代倾向 通俗流行音乐 人文内涵

一、后现代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积极的影响有: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揭示社会现象方面有一定的广度,并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正面认识、观察社会,使大学生开阔了文化视野。在艺术创作中,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现实抱有一种冷静清醒的态度,能真实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社会危机和人们的精神危机。

后现代文化思潮中所具有的自我意识、自我感受有助于大学生敢于直面现实社会,大胆地剖析社会弊病,以在批判中增强自我意识;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时代性和娱乐性强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他们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要。如:迪斯科,摇滚乐等。

但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价值论上的多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虑无主义等被不少大学生接受,消极影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所具有的怀疑主义,虑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价值论上的多元主义,使大学生精神世界产生了一种流浪意识”,即精神世界的无归宿感。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使大学生放弃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道德原则,真诚原则,进而以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

后现代主义文化氛围下,当代大学生的世俗化风气盛行,理想,信念,英雄主义信念消蚀。“经商”、“下海”热冲击着校园,助长了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市场经济中的商品化原则、消费原则影响着大学生,以追求生活的享乐来回避现实,以极端的方式表示消极的反抗。

二、后现代音乐特点及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顾名思义,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广泛流行的一股思潮。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思潮已经渗透到西方的文学、艺术、音乐、影视、哲学及宗教等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著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西方专业音乐史常把音乐型态分为三个范式: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传统型、现代型均是有序的,而后现代型是无序的。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包括了通俗音乐、文化工业中的音乐和综合样式的音乐。

八十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音乐界。其精神和价值观可概括为:去中心或非边缘化,非同一性,主张多元论,反形式和反有序,不满现状,不屈服于权威,冲破范式,标新立异。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非边缘化,非殖民主义和重建多元中心。后现代主义音乐主要表现为:

1.专业音乐领域:“无序”、“解构”、“反形式”、“多元混杂”等等。

2.大众音乐或综合领域:世俗性、综合性、商品化、虚拟真实、广场效应等等。

3.后现代主义音乐的通俗化、浅显化特点。

后现代主义音乐的通俗化、浅显化现象是它突出的特性,这也是 “市场人格”化和电子文化的直接后果:

中国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几年,正朝着一条工业化-信息化-资本化社会的道路前行,而现代的流行音乐正是这一社会形态的伴生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流行音乐的作用就相当于原来乡村的民间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生活音乐”而非“艺术音乐”,其目的在于:娱乐-消遣-宣泄,这也是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写照。

通俗流行音乐所以流行,它迎合了广大老百姓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自然的感情表达和情绪宣泄,这种宣泄对于他们来说是自然的,通过宣泄可以获得心理的“平衡”。

三、我国大学生音乐行为的后现代倾向

1.大学生对音乐价值的趋向及实质。当今对我国大学生音乐行为影响最大的是追求音乐时尚――通俗流行音乐。通俗流行音乐它最先起于欧美,于八十年代传于中国,现在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最大的时尚音乐,深入到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和人群中,特别是在青少年的音乐艺术情趣和艺术思维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近年非常火爆的“超女”现象就证明了这点。

虽然,以娱乐消遣为目的音乐文化是人类现代社会最为鲜明的标识,但是,由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其表达的内容充斥着“无理想性”、“无正义感”、“无英雄性”,失去价值目标,用浅显化和平庸化方式来反映本是丰富的的生活世界。这对已经成年,但思想不成熟、生活阅历少的当代大学来说,其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品德涵养等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音乐行为。当今在中国最流行的“通俗流行音乐”,就带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而当代大学生的音乐行为现象主要表现为把追求通俗流行音乐当作时尚。

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音乐行为可以发现几点明显的问题:

忽视音乐的人文内涵:所谓“人文内涵”,是指具有历史传承的、精粹的、且为社会主流意识认同的文化艺术内容。它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具有浪漫性质。而人文精神的落实与实践即为人文素养。

忽视古典音乐的传承: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它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具有永恒的意义。事实上,很多西方古典音乐最早都是来自于为宗教仪式和庆典而写的音乐。由于后现代倾向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浅显化和快餐式、且不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通俗流行音乐。

忽视民族音乐文化:当代大学生在追求流行音乐时,普遍缺少学习民族音乐的激情和动力。

四、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我们应有的对策

1.批判、分析、和引导。首先,从思想上、理论上进行反思,通过评论认真分析、鉴别,吸收,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在对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我们要鉴别,吸取它所带来的积极性,如:它的宽容性、悖论性等,但同时要避免其消极的一面。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不只是问题的提出和简单的批判,而是要进行一个文化整合,应体现一个全面的,积极的,发展的原则,对其进行筛选和改造”。

2.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校园是大学生校园文化行为得以实现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应经常举办一些文娱活动,以倡导主流的文化意识,对图书馆,广播站,校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加强管理,阻止格调低下的东西进入校园,促进大学生文化健康发展。“主动组织有关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讲座,文学评论等,对学生进行主动引导,使各社团举办的集体活动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高雅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大学生在健康环境中表现美,感受美,促使大学生社团活动健康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建立谈心俱乐部或心理咨询处等,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与痛苦,反对消除校园不良倾向。使大学生文化发展走向健康向上的轨道。”

3.教师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引导。凡有艺术良心的人都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人性及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从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艺术观点出发,就该旗帜鲜明地维护具有历史传承意义且又符合社会公众审美情趣的审美理想。现在强调音乐艺术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牢记“真善美”的艺术本质,否则,会滑向假恶丑,与传统文化道德相悖,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让张扬个性绝对化,甚至让艺术上的胡作非为充斥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丑恶的泥沼。

4.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将学到的课堂知识加以运用,并牢固地内化,缩小理想与现实社会差距,“使大学生真确认识社会中见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是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克服不满情绪,使其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再盲从、怀疑,而是有主见有思考,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杨 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青年研究》,1995.9。

篇4

关键词:励志影视剧 大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41-01

被称之为“屏幕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影视作品在成为他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是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对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励志影视剧是指描写人物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弥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相对滞后的励志教育。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智慧的启迪,品格和情感的培养都有着极有价值的教育功能,并对大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强化大学生的意志

人的意志总是体现在人的行为活动中。意志与情感和认识紧密联系,彼此渗透。据访谈结果显示,很多受访谈的同学表示在观看完励志影视剧之后,像是上了一次思政课,剧中的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面对困难不放弃。这种借助于影视的榜样形象,以榜样的高尚情操和励志事迹等所进行的一种示范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榜样励志教育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其展现的贴近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人物事迹和他们展现出来的精神,对大学生产生了教科书式的影响。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中,有位大学生这样写到:“在观看《我的》时,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可是我咬着牙告诉自己不能哭,要像战士钢铁般的坚强,用事实来回报为革命先辈们。学好知识,敢于拼搏,前仆后继,继往开来。以精神为鉴,作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从影评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中主人公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促使他模仿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并激励他在今后努力奋斗。

2 形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

电影电视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宣泄安抚功能。观赏影视剧的过程能对观众的心情起到安抚、慰藉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需求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理想难以实现,往往处于焦虑中。而在励志影视剧中虽有困难重重,但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大学生观赏影片后会感到心灵得到安慰,情绪得到宣泄,并得到一些奋勇向前的勇气和信心。影片多传达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阿甘正传》里的阿甘,虽然天生愚钝,但是乐观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停止他奔跑的脚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的坚韧和毅力,这些鲜活的人物,作为榜样无不激励着当今大学生不怕困境,战胜自我,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3 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电影电视里所展现的人的成长足迹、一连串精彩的故事情节,无不在我们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到大量的从我们的课堂里、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对“观看励志影视作品,对您价值观产生了哪方面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中,36.43%的同学认为励志影视剧帮助他们树立的积极的人生观;25.76%的同学认为他们的亲情道德观念得到提升;19.86%的同学审美观得到提升;还有17.95%的同学认为观看励志影视剧增强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例如一些体现爱国主义的励志影片《亮剑》《开国大典》等,剧中真实的再现了历史,对人物刻画细腻感人,场面真实壮观,使得他们的爱国感情得到了共鸣和抒发,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再如一些关于青春励志题材的影视《翻滚吧,阿信》《士兵突击》等,在西方文化不断侵入的今天,观看这类优秀题材的青春励志片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成长观。

4 树立崇高的信仰

信仰指向人生的目的和方向,它是人们为之奋斗而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在追求理想的过程既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潮流,又要有为理想为奋斗的坚定信仰来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重重阻难,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影视作品所折射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千差万别,从各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以其特有的形式和有利条件,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影响力日益成为学生们重要的思想源泉、心理依托和感情寄托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开始重新思考信仰,他们在内心深处需要有一种东西去引领,有一种精神去指引。励志影视剧的题材风格虽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它们都会传递给人一种正能量,能够激发一个人的生活热情和工作学习热情,促使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励志影视剧所传递的这种追求和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振兴发展、大学生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励志影视作品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可信的教材。真正的艺术,总是隐喻着对生活、对现实或对生命的最为深切的印象和感受,它以灵魂和精神的力量深入到人类感性世界的深处,帮助我们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把一种新的能量灌输给我们,引领我们进入日常生活的超越性境界。那些爱国主义思想影片、那些信仰教育影响等等,都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激励着他们坚强、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励志影视剧所描绘的各种各样的积极的人物角色,所展现出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大学生学习到很多从当今的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信仰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励志影视作品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淑英,胡斌.电影艺术中的励志教育[J].电影评介,2010(20):32-33.

篇5

关键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外形势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内经济快速稳步增长,政治日益民主法制,同时,中国日渐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尤其近些年,国际政治经济快速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和思想。这样一个讯息万变、文化交融的时代,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当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1.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受到现代媒体多元文化的冲击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方式正日渐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在帮助大学生快速全面获取信息的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现代传媒上的消极负面事件容易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偏差;现代传媒上的一些不当的价值导向容易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做出不符合社会常规社会道德的言行;再者,现代传媒上的不良视频、不良消息也容易将大学生引入歧途,这些都是现代传媒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大学生由于年纪尚浅、缺乏社会经验,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随着媒体对西方开放的力度逐渐增大,很多西方的观念、思想正慢慢渗入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这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大学生陷入迷茫中,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迷失自己甚至走向的歧途。

2.当今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政治观念淡化,集体观念弱化,社会责任感差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积极探索新领域、追求新知识,具有鲜明的个性,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同时,由于当今的大学生受经济文化多元化冲击比较大,政治观念略显淡薄,历史责任感较差,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对集体活动表现出懈怠、消沉、无兴趣,没有集体荣誉感。对社会活动漠不关心,国家出现相关事情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冲动、愤怒、不理性,甚至用西方论调强烈抨击国家,不能从国家民族角度出发,综观大局,理智行动。

3.当代大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目前大学生普遍压力较大,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父母期望等等一系列压力,让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不起或者在承受的边缘徘徊,大学生常常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来学习,心理问题较突出。而当代的大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宠爱,抗挫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如何跟人沟通, 不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出现心理问题无法排解。由此导致的令人震惊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更有甚者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摆脱着这种压力,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严峻挑战。

二、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1.思政工作者年纪轻,缺乏经验

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本身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丰富的阅历及人生经验,也缺少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培训,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自己也很有可能处于半迷惑状态,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规划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如此情况下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往往对碰到问题的学生无法给予最有效最及时的解决办法,如果用错了方法,甚至有可能使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数量不足,无法与学生的需求匹配

当前众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数量不足,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120~150名学生需要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而实际上,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要求,往往出现一名辅导员需要负责几百名学生的工作的情况,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全面顾及,有针对性的展开,另外,部分高校还存在兼职辅导员的现象,而兼职辅导员又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形,这对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于思政工作资金投入有限,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辅导员相较于授课教师来讲工资明显较低,这严重影响了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将思政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次要位置,而且,很多辅导员本身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多时候不是主动教育,而是事情来临后被动解决,甚至敷衍了事。另外,大部分高校仍缺乏专门针对思政工作者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目前部分院校已经制定了专门针对辅导员的考核办法,但是仍有相当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这给思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掣肘。

大学期间正是青年男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到位与否对于大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进步关系重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它不仅仅关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而且对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及以后的人生之路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受多种文化冲击严重,在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大学生也背负着众多压力,顺应时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任何一所高校都面临的课题,也是所有高校都需下功夫做好的根本工作。

参考文献:

[1]姜雅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102-103

[2]周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8(3):86-88.

[3]张韶华.解决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69-72.

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辅导员

作者简介:王欢(1990-),女,江苏阜宁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骥(1976-),男,湖北襄樊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青年课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立项编号:CIA11015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52-03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践行高尚人格规范、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是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1]在当今社会,提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树立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将关系到“中国梦”的新理想能否实现。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工作应该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概念及意义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中的个体为建立更为美好的社会而自觉承担责任的观念,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的整体利益或比个体自身更高的利益。[2]它主要包括个体对国家以及对其他个体和群体的责任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作为社会责任的主体,积极履行社会中的各项义务并主动承担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的一种情感认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对国家的责任,表现为大学生热爱国家、对国家忠诚、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对社会的责任,表现为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关怀和帮助他人;对家庭的责任,表现为大学生能主动承担家庭事务、孝敬父母;对自身的责任,表现为大学生认真学习、择业创业成才。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更是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包括具有社会良知、专业技能、社会责任感、社会理性。大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掌握社会新技术、具有社会新思想、善于学习、思想活跃、追求真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前沿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3]而且大学生是特殊的公民群体。大学生在具有公民资格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1.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但是中华儿女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却是相同的,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苏轼的“奋后有当世志”再到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正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爱国报国的实践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2.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社会责任感是指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4]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有机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每个公民必备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逐渐开始步入社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来讲,他们身上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5]他们能否尽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一直传承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否能够延续下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道德的基础,更是公民行事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其能否成为合格公民的重要判断标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意义

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的一种人生态度。善于谋划是责任,肯于干事情也是一种责任;解决难题是责任,促进团队的和谐也是一种责任。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6]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并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将大大减少大学生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从而在工作中尽快发挥他们自身的实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才能具有崇高的道德追求,他们的理想信念才能与时代同步,从而做到有利于自身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条件与作用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培养的过程,既需要课堂的力量,也需要课外活动的力量;既需要教师的力量,也需要学生工作者的力量。高校辅导员是党和国家在高校为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7]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角色丛,扮演着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行政上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等多重角色。[8]辅导员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引导、就业上的指导等。

1.辅导员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辅导员的双重角色,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的双重角色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与大学生沟通,从而更易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辅导员大多数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是与大学生年龄相近的青年教师。这些辅导员所受的教育、生活经历都与大学生比较相近,这样可以淡化师生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身份。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把辅导员看做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和辅导员的互动很多。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更易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想法,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中去。

(2)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内容,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其工作内容包括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注程度对大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很大关联。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在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状态,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的作用

(1)积极引导作用。辅导员要想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更有说服力,应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辅导员在注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培养的同时,也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一些现实想法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只有在关心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增强他们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说服力。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接受大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将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转化成为大学生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的性格、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相同,因而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只有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接受,才能真正将外在的教育内化成为自己的气质,从而达到培育的良好效果。

(2)以身作则作用。辅导员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而起到榜样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辅导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且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其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模仿榜样,更具有现实性。因而,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方面起到典范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积极承担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社会责任,以身作则,则会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反之,如果辅导员消极对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工作,这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与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辅导员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辅导员的品德修养,甚至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应以身作则,从细节方面向学生展示其责任心,为学生树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榜样,从而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辅导员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1.辅导员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和发展民主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祖国的团结和统一,为建设国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9]辅导员在工作中比较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这方便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辅导员应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爱国主义文章,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员还应多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如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学生是作为合格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大学生的基础。

2.辅导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走上社会、深入实际,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10]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员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为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创造了条件并能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的队伍中去。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从而激发自己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大学生也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3.辅导员通过“孝”教育树立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曾一度成为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当今社会,孝更成为一种意识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观念中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孝”教育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主要源于中国传统孝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因而,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积极引导变得尤为重要。要想大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孝”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子对父孝,是父的道德权利;子对父孝,是子的道德责任和义务。[11]对父母亲的孝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辅导员可以多与学生谈心,沟通、了解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如何,还可以组织班级同学给父母写一封信,可以建议学生多和父母电话联系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们了解父母的不易,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帮助学生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辅导员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孝”文化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孝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内化成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并形成“孝”的观念。一名感恩于父母的大学生才能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4.辅导员通过就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

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同时,也要从中培养大学生服务人民、促进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的就业教育的着重点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效果。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是多元化的,但无论他们将来在何时何地从事何种工作,责任感都是他们通往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精神和大学生风采的集中体现。[12]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座谈会,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时所需具备的品格;辅导员也可以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人。只有在实习工作中才能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在实现中国梦想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庞跃辉,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8.

[2]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06.

[3]原方.知识分子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7.

[4]李爽.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探讨[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8:1.

[5]陶国富,徐大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96-97.

[6]李忠军.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1.

[7]刘惠,李媛.大学生集体心理教育——活动设计与操作[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9.

[8]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0.

[9]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7.

[10]王海洋,徐国强.大学生团课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17.

篇7

0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和思想来指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可行性依据分析

1.1 二者整合在教育内容上促进互补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则围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为主题的人文学科知识传授和教育。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吸取某些内容,以充实道德教育的知识含量,增强其感染力因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关系。二者整合教育让大学生们不断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料,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2 二者整合在教育功能上体现多层次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人自身发展为代价的,而人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发展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功能不能不兼顾既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又要使人尽可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并且尽力使二者相互促进作用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实现其发展。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大学生可以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思想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逐步趋向全面深化,逐步向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多层次发展,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3 二者整合在教育意义上具有时代价值随着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迈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强势,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植入”发展中国家日趋成为一股汹涌而至的浪潮,这种浪潮也渗透到中国的高校,一部分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混乱无序现象。因此,增强社会认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认同无疑是当前增强我国居民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而有力的思想武器。特别是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和责任意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增强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因此,二者整合教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对维护国家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具有时代价值。

2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途径

2.1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针对当前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锻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学生政治高度,树立学生更高境界的信念与责任感方面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之一在于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并挖掘、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突出其教化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获得文化活力,更好地引导和确保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例如,可在高校各专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同时,补充《中国哲学史》课程,并且把其作为公共必修课。中国传统哲学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哲学的辩证特点,自觉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

伦理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哲理又有文理,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2.2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2.1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榜样等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己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当代大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2.2.2 弘扬诚实守信传统,诚信立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以诚相待,忠诚守信,历来是中国人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挖掘传统诚信道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同时,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氛围,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目前各高校比较认同的做法。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信用教育,学校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涉及到信用方面的事项逐一记录在册,包括守信与失信,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数据、事实、行为的记载,就会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诚信行为的目的。

2.2.3 弘扬崇高进取传统,培养高尚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尤其强调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出理想人格。道德伦理观念和为人处事哲学等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将理论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将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互补,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2.3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使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相适应,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站在现时代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引领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迫切需要创新,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降低的局面。为此,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创新原则:一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格教育的优化整合,注重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促使各种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转化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素质。如前文所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互补性,若将其课程融为一体,并加以规范、系统,确定科学的比例,不但能避免二者分离状态下必然形成的课程重复设置问题,而且一方面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赋予“两课”教学更厚实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导向性,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扎根于优良道德品质的深厚土壤中,可谓相得益彰。二是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解读时要求我们必须以现时代的价值取向去理解一些优秀文化传统。在时代大潮的搏击中,在全球化竞争的洗礼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整体的世界环境中求得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大学生群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一种平等、认同、尊重、宽容、开放的心态,以跨文化的多维视野,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总体态度,自觉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合点,始终保持对于别国、其他民族的新鲜感和敏锐性,努力学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时代所需而中国本土又急缺的民主、科学和法治精神,使传统文化不致与现时代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3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是在保持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二者相结合的途径和渠道。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使它更具有方向性和影响力;以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化的大背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形象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丽萍.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究,2007,(02).

篇8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贫困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

高校贫困生问题近年来虽已得到了国家、各地方政府和各高校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社会复杂现实影响、各种思想渗透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个人思想利己性的倾向,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性较强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中国梦”教育背景下正确培养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深刻内涵

实现中国梦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既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首先,实现“中国梦”是一种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梦”主题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次,“中国梦”是一种精神力量。“中国梦”这一主题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相信,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挥才能和实现自己期望的机会。①最后,“中国梦”是一种责任担当。“中国梦”主题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升华为共同理想,有机结合“个人梦”和“国家梦”,从而增强其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融入到高校困难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们育人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本内容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反应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②。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关系到个人理想信念的实现,另一方面与民族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悠悠相关。同时,社会责任感是衡量贫困大学生是否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个主要标准,因此,在实现“中国梦”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五个方面的内容。③第一,对自己要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全面发展,自我成才,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自尊自爱,对自我心理健康负责,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第二,对家庭要孝顺父母,尊老敬老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三,对他人要仁爱、诚实,应该同情和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学会爱人和被爱;第四,对国家要爱党、爱国,对社会公德的认可并能自觉践行。要做到个人与国家共荣辱共兴衰,结合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祖国的需要,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五,对社会要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对学校公共场所规则设施的自觉遵守和爱护。每个大学生都应对社会抱有感恩之心,才能使人们获得极大的友善、宽容和仁爱的氛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置于社会与时代中,并紧紧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联系起来。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研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贫困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为考察目标,我们对全校贫困生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310份,收回278份,收回率为89.67%,其中有效问卷为278份,有效率为100%。经过调查和相关分析发现,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了积极和消极的方面。经济困难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主要有勤于学习、品质优良,乐于帮助他人;而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思想行为主要是自卑、压抑、敏感、掩盖实际情况、虚荣心强、嫉妒他人及过分依赖国家和学校资助。经统计,68%左右的贫困生学习刻苦认真,生活作风朴实,工作勤恳负责。个别同学除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金维持生活以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外的勤工活动赚取生活补贴,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但56.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大学生群体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情况比较严重,自我责任感认可度也较低。自律能力差诚信缺失、感恩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公德意识差,如虚报家庭经济情况,开具贫困假证明,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到期拖欠不还,失信违约,贷款毕业生的助学贷款的违约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滥用或乱用助学金,日常消费相对奢侈等其它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此外,大部分受到国家和学校资助的贫困生毕业后都表示不太愿意到基层工作或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以上行为都损害了国家资助育人工作的严肃性、正当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责任感总体弱化的原因复杂又多样。通过对大学生本身和其所在的生活环境的综合分析,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生活环境因素。这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一个首要因素,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伴随市场经济建立出现的新的问题,当代各媒体在商业化的环境中产生不负责任的意识和做法,同时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开始在国内弥漫,使得贫困生的责任感意识受到许多不良影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二,学校教育因素。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不足,且目前高校普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在贫困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问题上学校教育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节。第三,存在着高校教师做出不当行为,使大学生对责任感产生消极的认知。作为学生的启蒙者,职业道德淡漠,对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够和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诉求关心不够,置若罔闻。第四,没有完备的培养和评价体系。高校基本上只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上的培养,却忽略对学生履行责任和义务、勤恳诚信等道德行为实施科学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在具体践行责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知行不合的现象④。

四、紧密联系“中国梦”教育与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载体与媒介,把“中国梦”战略思想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传达给学生,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使青年学生深刻感受的科学性、发展性和时代性。首先,要把“中国梦”主题教育针对性的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根据大学生生活范围、接受限度和认知能力,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界英模开展课堂宣讲,组织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学习和参观。另外,要侧重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渗透性。利用好校园网、微博、QQ群、校内广播电台、宣传橱窗等阵地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要把“中国梦”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自愿走基层、入队伍、去边疆,以实现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这是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而又具体的体现。

五、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宏伟目标融入责任感教育全过程。“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应充分利用各种现实、网络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荣辱观教育、感恩教育、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形势政策教育,强化贫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精髓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并通过完善学校针对贫困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措施,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⑤。第二,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率先示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校园主要阵地的作用,加强生命、感恩和诚信等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建立明确的责任感概念;第三,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贫困生心理档案,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拓宽形成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渠道,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办心理专栏、开展心理讲座、举办心理沙龙等;并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自主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四,高校贫困生在培养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第五,家庭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方式需要改变,突破传统的说教方式,将身教与言传结合起来。家庭教育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成效。第六,社会教育要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的内涵,发挥政府和舆论的指导保障和监督作用,建立德育实践基地,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注释:

①蒙秋明. 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贵州社会科学,2013(8).

②蒋国勇、应小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③王何汉.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 诚信教育;内在机制;构建

高校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各高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努力构建诚信教育的内在机制。

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诚信校园氛围

1、以校训、校风教育为主线,激励学生诚信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倡导明礼诚信的良好风尚,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在大学校园里,要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首先要用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来影响、激励青年学子。校训、校风都属于校园文化,都能成为大学生探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都激励一代代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优良的校风是学校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对大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应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展校训、校风教育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崇尚严谨求实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诚信,认同诚信。

2、通过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诚信、升华境界。一是利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如组织“诚信承诺”签名活动;开展校园拒绝作弊倡议活动;开展网上诚信论坛等高校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校园网等舆论宣传阵地,广造舆论声势,把诚信话题炒热,努力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舆论环境,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校园氛围。二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将之付诸于实践。要开展群众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大学生才能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当前社会的失信现象,从而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在社会实践中躬行诚信准则,养成诚信习惯。

二、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1、建立科学的诚信测评体系

诚信测评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借鉴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来完成。诚信测评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和诚信测评的标准。然后通过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方式来进行诚信道德测评,并将诚信测评结果纳入各项评奖评优的考核指标中。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2、设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大学生信用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详细信息,如: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等内容。(2)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情况记录,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品行说明等。大学生信用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实行电子化管理,需要了解某学生诚信状况的人可凭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有关记录来达到对其诚信状况评定的目的。诚信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资源,更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财富,这会使学生产生珍惜它、维护它的愿望,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同时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的目标、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反馈、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3、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及相关监督机制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及相关监督机制,是诚信评价机制中的最关键一步。首先,应建立失信处罚机制。失信处罚机制是指学生一旦有了不良信用,他在一定时间内将不能取得荣誉称号,并在助学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如果其行为或后果严重,还要接受相应的校纪校规或法纪法规处理。处罚机制的设立目的是要失信者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付出一定的代价,

从而使不讲信用或信用不佳者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次,推出信用激励机制。信用激励机制的推行是要使守信的人得到收益,如,为鼓励学生诚实守信,信用等级高的学生应优先推荐参加各种荣誉评定,以此鼓励学生守信并通过奖惩机制的建立来加强学生守信的自觉性。再次,尽快建立校内信用监督机制。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信用危机,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者实行惩罚。学校也应建立起自己的校内信用监督机制,对信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对信用评价的公开、公正、民主程度予以监督,避免信用教育和管理部门的“失信”。校内信用监督的对象既涉及学生,又涉及教师,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支持,同时学校敢于将信用教育和评价中失信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从而保证信用教育和信用评价的顺利开展。

总之,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更是立国之基。学校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高校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领导,树立起正确的诚信教育理念,在积极探析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缘由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起科学的诚信教育运行机制,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起完美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静.高校诚信教育体系模式建制透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9).p49-50.

篇10

关键词: IT英语 教学实验 调查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IT英语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准确把握其发展形势,由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开展的“学院转型期软件系大学生的IT英语学习实验对策与研究”,在2009级软件专业专科生中,组织了5个班,对共208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入学习指导和调查,并且专门设计了针对这些学生的“IT英语教学实验调查分析”,内容共10项,涉及该课程的层次和性质设置与时间安排、教材内容和作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推动因素、课堂练习方式、兴趣与收获等方面。

调查统计表 (统计时间:2010-05-23)

本课程实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文的形式,用地道的英语从计算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融当代必备的两大技能――计算机和英语于一体,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1]

本课程教材由我院外语系集中有经验的教师组成专门的教材编写组按照IT专业知识的涉及面由浅入深地用英语编写,并得到软件系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经过英语外籍教师全文审核。在教学手段上,着重英语长难句的分析讲解和英汉对译,并将英语写长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熟悉了解常用的英文表述方式上,充分利用语言被动输入,通过有效的写作指导,转化成为有需要的目的服务的主动语言输入。同时也应当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和录像等让学生接受更加形象化的教育,帮助他们加强理解和记忆。[2]

本课的程实验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常用IT英语词汇和术语、了解IT英语常用词汇的构词法(常用的前缀、后缀)、熟悉常用的IT英语术语的缩写、了解IT英语科技文章的语法和语言特点、较顺畅地阅读有关IT技术方面的文章并理解其大意、浏览有关英文网站并查询所需资料、用英文规范写作并达到一般应用程度、以写促学并合格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下面从教师的角度评价该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IT英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动力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肩负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他们的责任意识自然成为老师们评价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老师们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面对老师在讲座中的提问:“你毕业后的目标是什么?”举手回答的大学生都异曲同工地答道:“挣钱!”或“Money!”、“Make Money!”说明他们过于注重自我,把体现劳动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简单地归纳为金钱标准。结果必将是:在涉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时,总是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这与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3]

调查显示,任课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IT英语学习上主要依赖中学的学习基础,“非常努力”或“比较努力”的学生为数不多,约占10%;对这部分大学生刻苦学习的目的和动力,老师们认为主要是当前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懂得社会竞争的激烈,关注自我,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为将来就业获得更多竞争筹码,赢得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正是这种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才使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生机勃勃。老师们也认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及“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在老师们看来,如今的大学生已完全充满新时代的气息,与市场经济接轨,通过互联网联通全球,当然应该努力学习,尽力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养。[4]

在“您对IT英语的学习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中,大多数人认为有兴趣。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未来就业的双重挑战,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能够注重与社会需要接轨,也较注重实际。但在具体的了解和平时与同学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通常把IT和英语学习分割开来对待,相对更重视前者。同大学生们热衷于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相比,老师们认为大学生们忽视了对外语和IT基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但也有老师认为,现在一小部分大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及格拿到毕业证而学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与老师们肯定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设定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调查显示,老师们一致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应该得到基本肯定的(总评考核成绩基本合格),认为大学生基本掌握了大学学习方法,尤其是IT英语学习方法。对于造成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够好的原因(考试及格率55.3%),老师们认为主要是目前的教育大环境(全民商化)、学生程度(专科)、教学设置(必修)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且在校不够努力造成的。

二、IT英语学生的个性与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教育既要向学生传输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独特的个人魅力、崇高的理想情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骄子。在调查中,大学生们表现了自强、进取、激情、活跃、大胆、自我、片面、骄傲等特点。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老师们的眼中,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积极方面胜过消极方面,他们自强胜过自卑,进取胜过保守,激情胜过冷漠,活跃胜过拘谨,大胆胜过谨慎,这是老师们予以肯定的。但老师们同时也认为,一些消极性格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是存在的,表现为自我胜于理智,片面胜于稳重,骄傲胜于谦虚,显然这是大学生个人性格中不足的一面。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个性中不足的方面,有的属于不成熟性的外在表现,随着年龄的变化会有所好转,如自我和片面等;有的则反映了其自身素质上的弱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克服,如骄傲等。

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反映出不能自我克制,如经常上课迟到、请病事假、打瞌睡、讲话、玩手机等,他们对这些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产生厌烦甚至反感和对立。使师生传统关系逆转,丧失了起码的文明礼貌。这部分学生对大学学习性质没有突破性实质认识变化,始终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的认知教育基础上。对大学教育的方法论和专业深造学习没有很强的自学计划性和自觉执行度,使大学生学习呈现投机性和情绪化,学习目的只是为了“挣钱”。在对老师的评价方面,部分学生拒绝参与,“懒”得对老师一年来的辛勤劳动给予评价。大部分学生只是评分,不愿意给予评语鼓励或建议。部分学生对老师不公平评分,如考勤部分。部分评语也没有建设性和正确性,严重伤害了老师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输文化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误,不能因怕得罪学生就盲目地迁就学生。当然要正确引导学生,少批评多鼓励,思想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大学生处在成熟成长阶段,需要老师耐心指导,产生反作用是必然现象,如果大家都能齐心协力,则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必定会得到正常的发展。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状改变,使学生自觉学习,勤于思索,发奋努力,掌握本领,毕业后成为社会栋梁;使教师放下思想顾虑,大胆施教,积极工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针对自编教材,还应该进一步根据专科学生的特点和他们重点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科学修改,把学生集中反映较难理解的部分简化为适合该层次学生容易弄懂理解的部分。例如,学生反映有些专业知识连中文都还没学,更不要说英文理解了。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反映英语很枯燥,用英语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更费劲,难上加难,老师如果能在教学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做些令他们感兴趣的互动,比如小游戏,再多些丰富语言,幽默谈吐,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经过大学老师专门辅导,经过任课老师认真指导,掌握了课前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小组讨论制作通俗易懂的PPT课件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高兴地体会到,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进一步对课文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很多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对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也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因为老师允许同学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可以随意插入图片、音乐或视频,并向全班同学们用英语讲解,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使英语水平得到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也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三、IT英语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专业思想的关联调查与思考

老师们根据大学生的平时表现,按调查结果比重顺序依次评价学生能够做到:孝敬父母、注重仪表、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讲究卫生、诚实守信、用语文明。对同学们的在校表现,老师们均持充分的肯定态度。大学生在校谈恋爱非常普遍,通过调查,老师们认为,一致表示应该予以支持,正确引导,不可回避,否则必然违背学生意愿,影响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您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如何”的问题中,同学们普遍认为他们都有程度大小不一的收获,对IT英语这门新课程表示热情支持。调查和交谈表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非常实际。总的来看,他们不担心工作。这里面有家庭背景、地域优势、专业热求特点等因素。

老师们对大学生择业观作评价,同时也对大学生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大家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才具备了择业意向趋于实际化的自身条件。现在大学生聪明能干,但也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杜绝投机取巧。

四、IT英语实验班教学的调查启示

无论是在工作或是在生活中,学习IT英语和IT从业人员的人生关系都很密切。

考研需要学习,考公务员和就业都需要好成绩。在大学里可以考很多证书,比如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商务英语,翻译,导游,口语等级资格证书。大学毕业后,需要考更多证书,如职业英语、公共英语、出国英语证书。所以,人生始终就是学习。

英语学习必不可少。学生要独立培养学习习惯。在学会独立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学方法,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上大学,每一位大学生就必须依赖自己,不能再指望父母和老师细心的日常照顾,要独立自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与饮食,学会理财。最主要的是学会安排自己课后的时间,如何学习课内外书本内容、整理笔记、消化课堂知识。另外,人生不会事事顺心,随时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将面对许许多多的烦恼:学习成绩问题、生活困难、情感失意,等等。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艰难,有恒心,就能到达理想的成功。

注重目标理想教育。目标是人生的方向,理想是前进的动力。目标明确才能战胜无聊、空虚和孤寂。脑子里装满知识,奋斗才有方向,才有直面未来的勇气。制定明确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切合实际,量体裁衣,一步一步从小目标开始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5]

最后,老师们乐观认为,虽然一年的IT英语实验课程的辛勤教学没有完全达到理解的目标值,一些具体的预期细化目标的完成也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调整教材的适用水平,设定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实际,使IT英语教学更加适合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使学生充满信心,在IT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加圆满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成科,马文.中国IT企业英文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科学文摘,2010,(8):29-30.

[2]张坡.以IT为支撑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考试周刊,2008,(2):59-61.

[3]贾月娥.中国IT企业的CIO需要“蜕变”.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21):9-10.

[4]李凡,王巾英.服务业利用外资:印度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贸合作,200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