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摆脱束缚,认识新课程本质,树立新课程理念
作为我本人来说,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虽说我所接
触到的就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没有传统体育教学经历,但是作为被教育者,却是实实在在接受了12年(小学与中学阶段)传统体育教育的。因此,当我成为了教育者后,难免在教育教学上也会有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子。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是很有必要好好学习课程课改的相关学习材料,唯有此才能使自身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把体育与健康教育定位在确保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确立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而不是只教给学生单调的运动技术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正视被教育者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由“育体”向“育人”的全面转变,倡导“人性中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我想这就是课改前与课改后课程性质的本质区别。
二、在课程水平目标的指导下,正确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我们都知道,新课标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的教材规定模式,而是改用水平目标来指导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强调体育与健康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的活动去实现健康的目的。那么在达到同一目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的学生对使用的教材也就有了不同的选择,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水平目标要求制定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的学生情况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用更符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的需求,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课程水平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多下功夫去研究,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拓展教材功能,提升教材内涵,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待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体育课上,对新知识,新技术动作都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模仿能力。但是腻烦心理同样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所具有的特性,那么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体育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关于体育活
动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特征,我认为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不难,只要授课教师能善于引导,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再配以教师自身优美的示范及诱惑性的讲解,相信学生是很乐于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兴趣产生了之后,教师就要多下功夫去研究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教师开始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总是跃跃欲试,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或练习过程的重复,那么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练习的兴趣,甚至不愿意参与。这是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改变,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保持。
(2)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设多种教
学情境,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对教师来说,变讲堂为学堂;对学生来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相对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授课教师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是用上述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学习中认识了运动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
四、科学、灵活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评价,借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学、灵活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时候,由于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差异,要做到灵活掌握评价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对于身体条件好,运动天赋强的学生,要从严要求,进行横向比较,让他知道自己和他人比较的优缺点;而对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纵向比较,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教师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找到自己进步的动力。此外,在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适当采用小组评价与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进步与提高自身体育欣赏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评价方式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五、课堂后进行总结和交流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育;要求
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人的一生。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每一方都有权也有责任来为孩子的健康教育负责。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健康教育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外在影响,使得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二、重新审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实施和推广,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同时在课程名称上,小学叫《体育》,初、高中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体育+健康教育”,并规定了初中学生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因此,课改后的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并创造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能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创造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教学指导。
体育教师应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
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习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如:体育教师应了解和理解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吸烟与其他药物、营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长发育与家庭健康、社会与环境健康、导致艾滋病的性行为、其他性传染疾病和意外怀孕、过度节食、过度缺乏体育运动等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其敢想、敢问、 敢识、敢做,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适应新课程耍求的初中体育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初中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与完整,不要苛求学生技术动作的细节,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配合来进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交往,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增强体质。因此,按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时,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1体育运动项目手段化原则
体育运动项目手段化就是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把那些复杂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提炼,将体育运动项目升华为增强体质、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实现体育运动手段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动作较复杂,难度较大。当它作为技能学习的手段时,首先面临的是要简化技术动作,降低动作的难度,这一过程为“分解一提取一改进一重构”。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可从中提取、改变一些因素,用这些被提取和改变后的因素重构素材,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学习手段。二是注意合理搭配,经加工改造后的、作为技能学习手段的体育项目不能只解决身体发展某一方面的问题,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某项简单的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用所掌握的基本技术,按照人体发展的规律进行体育锻炼。
1.2体育运动项目的软式化原则
体育运动项目的软式化是指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正在向着现代化、轻松化、简单化、娱乐化和家族化的方向发展。其原因在于新体育和新运动项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新兴运动健身与娱乐项目。滑板、攀岩、蹦极等这些新兴运动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了维持原有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多样性创新,并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发出新的、更适合于学生运动的方式、方法,力图通过运动项目的家族化,扩大项目适应年龄的跨度范围,提升项目的体育人口数量,进而提高项目普及程度和影响力。现今,体育运动项目的软式化趋势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变革潮流。
2.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创建初中体育“双主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 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进行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即“双主式”初中体育教学模式。
2.1要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
在“双主式”教学模式下,课堂的组织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积极地尝试“引探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主动吸收体育的理论知识,主动思考,主动地用心训练,才会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上篮球投准练习的一课中,笔者讲解了要领和练习方法后,让学生互相对准对方的头部空手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对准墙上画好的圆圈进行练习,采用投中加分的办法,将学生分成3~4组,由教师宣讲规则:①在规定的投篮区向内投;②规定起跳还是不起跳;③学生一轮投一次,投完后则站到队尾,依次轮换;④投篮时出手一定要高于头部:⑤投准一次加1分,由各组长负责交叉登记。这种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方法,而且还能使他们探索求知,培养既有个人又有团体的竞争意识。
2.2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
在“双主式”教学模式下,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喜悦,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构建知识和技能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还经常运用“愉快教学法”,寓教于乐,化解教学难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耐久跑是一项很枯燥的项目,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创新,以改变传统的练习方式,如运用创设情境、游戏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如在练习时,教师可先讲一段故事(对抗演习),然后再设置一些情景(穿过封锁线一走过独木桥一越过障碍物)等,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凭借想象在情景中以各种跑动的形式,来进行耐久跑练习。这样,既培养了他们顽强的拼搏精神,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达到了练习的目的。而教师主要是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地探求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3.实现初中体育“双主式”教学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相互指导、共同提高,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不仅要练习还要指导,扮演着练习者与指导者的双重角色。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但是由于年龄过小,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来逐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理解并服从有关的行为规范,是体育课程的独特功能。因此,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在体育课上,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反应不一样,教师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再加以启发点拨,让学生进入尝试阶段,然后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练内容的不同、学练目标的需要及学生的条件来选择。教师将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将乐于请教、积极思考、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参与性。
3.2体育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形式活泼,对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促进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改善学生肌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的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一定的竞争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学会游戏,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和改编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游戏内容的吐故纳新,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体育游戏的创编时,首先要把体育游戏的改编作为创编的先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原定的体育游戏之后,可特意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利用刚才使用过的场地器材对原游戏进行改编,为以后创编体育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根据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建“双主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师生互动中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初中体育“双主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既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意志,使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一、作为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及要求,灵活运用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材及教学大纲,对初中不同的学年段规定了阶梯式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往往依据教材进行分段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化与改革。对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标准与要求:1.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2.学生的运动形式活泼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具有健身性,科学性及知识性的特点。4.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体质,5.增进学生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简单易行。
这些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更加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灵活的的教学。对此,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指导思想进行体育教学。在教材教法多样性的原则上,大胆尝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程项目上,可以改变传统的定式教学形式。而采取自选项目上课。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初中学生中,男生比较喜欢具有对抗性的足球,篮球等项目。而女生比较喜欢跳绳,健美操等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喜爱的项目,给学生自己充分的选择空间。
其次。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上多参照前苏联的模式,这显然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开发新的体育教学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体育文化可谓源远流厂长。可以将百戏,秋千,太极拳等引入初中体育课堂。这种方式不但能丰富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我国民间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明确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1.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力。因此。让学生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的。有助与学生顺利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在初中体育课程中。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的好处与价值。使初中体育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得知,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是决定初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当然,中学生生的身心特点也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长久的保持。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应注意采取各种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游戏锻炼中运用自己的体力,技巧。毅力去战胜对手。挑战自我。品尝成功的乐趣。
三、改进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教师对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的教授。即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因此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相互促进与作用的过程。因此,应该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改进。
1.应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在尊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创新。无论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着巨大的合理性,如:讲解法,示范法,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依然是我们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跑步运动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可采用先让学生玩,在学生玩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技术战术的缺乏,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体质及运动能力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有助与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结语: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出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完善。只有通过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1-02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为国家培养多元化体育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开发更多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所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的一系列变革。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并据此对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几项改革措施。
1.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1学生方面的问题。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新课程标准也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必、选修的项目与内容,其目的就在于可以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虽然通过学习初中生各方面的负荷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较之以前也拥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更丰富的练习内容,但由于初中生体质未达到成年人的标准,且脑神经兴奋和抑制不均衡,极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和身心的过度疲惫。
1.2教师方面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们的工作和价值得到了肯定和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能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终生的体质以及走上社会后的择业方向,并肩负了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担。此外,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进与实施,也使得体育教学方法较之以前更加灵活,教师们不再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训练,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时也会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多从计划的新颖性和学生的基础出发。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一来难免会阻碍有效教学的进程。
1.3教学过程的问题。虽然初中体育教学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有了较为乐观地改变,但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仍未完全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首先,传统体育教学过于重视技术、技能的掌握等短期收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其次,忽视学生身心对体育真正的需求,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再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承受能力,也会导致一些有运动特长和兴趣的学生被埋没。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
2.1增强初中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正确对待胜负,在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师需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怕失败,正确面对失败,从而获得人生道路上的最后胜利。教学的同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
2.2增强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部分从未吃过苦,这样的学生就像温室的花朵,走上社会之后受到挫折极易产生消极、逃避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动作的难度、增加训练强度等较难、较苦的环节,再加之老师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身心状态的观察,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出现困难并将其克服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承受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高,此时也就轻松达成了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
2.3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其实不单单是一个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多种人际交往关系,如教师、学生、个人、集体等就可以形成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与配合,通过体育项目中所需要的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往技巧等内容来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素质教育下初中体育
教学的改革措施
3.1教师应吸收或开发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要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第二,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各项优良品质的培养,并将这一教学目标渗透到体育教学计划当中;第三,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改;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34-03
自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改革以来,广大体育教师都积极地投身到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专家和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对课标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这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和形成科学合理的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对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自体育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体育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使得“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师生思想,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评价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分析如下:
1.师生对“健康第一”课改理念的认识情况。本次调查中显示,“健康第一”观念深入教师和学生思想。从表1中可以看到,教师对“健康第一”课改思想的认识情况中“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了解”的老师分别有36人、75人和23人,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6.5%、55.9%和17.6℅。这就为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全面认识它的作用意义和本质特征,并在探索、实践和创新中推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此外,学生这一思想的认识情况也比较理想,“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了解”的学生分别占到了总学生数的15.6%、32.2%和44.2℅,这一数据表明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健康意识和体育课认识,这就使他们摆脱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体育项目成绩和运动技术的传统思想,树立了健康的体育思想和锻炼习惯。
2.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情况分析。学校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无论是田径还是其他体育项目,教师基本都能在课程标准要求的框架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项目的特点选择教材内容,在问卷中显示有43%的学生对上课内容非常满意,51%的学生对上课内容基本满意,只有6%的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满意,而且在课堂上较之以前学生们也普遍反映课堂上不像那样死板,只是老师在那教,然后教完了练习,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去积极的思考,而且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的变化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练习的热情。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对体育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优越性。调查数据表明,87%的学校为了保证初中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这些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了学校选择的运动项目的范围,学生再根据学校确定的范围进行选项学习。
3.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目标和效果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去评价和体现。学习成绩的评定要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去评价,比较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运用能力,运动参与的程度、学习过程和进步的幅度。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关于体育的学习评价已从单纯依据“测试成绩”和“出勤情况”转变到向“合作精神”和“进步幅度”等综合依据上,但仍有部分老师延续以前的考核评价方法。
二、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课程内容存在的不足。课标对课程内容不作具体规定,可以说是给地方与学校更多的自,但问题是许多体育教师却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有人说只要符合课标的理念,教师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弹性过大同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2.教学组织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在调查中发现体育老师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仅满足学生兴趣需要还不行,还要注重组织形式对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在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教学评价需要全面落实。尽管体育老师们对教学评价改革有了概念,在教学中也有所落实,但落实的点并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全面落实。
三、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初中体育教学的对策
在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的前进和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需要。当前的中学体育教材对教学的要求比较分散,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互相交叉,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主动参与了,因此,教师要在教研中心的指导下,潜心研究体育教材,根据其教学目标和任务自己设计和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自编的体育教材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适当缩减纯竞技类的体育项目,增加游戏和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这样的教材学生爱学,教师爱教,从而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灵活多样地设置教学内容,具体设置和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要为他们的自身体育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2)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方便他们更好地与社会体育相衔接。
(3)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统括传统体育和各种健身娱乐项目于一体,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和自身能力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阳光运动”理念;渗透
1阳光运动的概念和价值
阳光体育运动指的是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提倡下开展的一项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提倡“青少年学生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锻炼运动。阳光运动是在我国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不断下滑、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初中生的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力量素质连年下降,耐力素质已经下降到10年最低,中学生中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高度关注,媒体也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底,《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出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在全国85%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个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运动技能,最终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初中体育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首先,阳光体育运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初中生学习任务紧张,升学压力沉重,为此,许多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导致初中生体质水平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搭建认知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并行的体育课程教学结构,将体育、心理、安全、生理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开展初中生身体健康、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体育水平,帮助他们养成体育运动习惯,进而提高初中生群体的整体体质水平。再则,在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高度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构建方式都非常简单,体育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以阳光运动理念为指导,开设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建设初中生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还能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活力。
2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阳光运动”理念的策略
2.1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阳光运动”在初中的开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阳光运动”配套制度,将体育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以引起中学师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要逐步加大中学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为学校体育事业提供一定的经费,同时按照器材配备标准,为学校购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并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要求学校在职称、荣誉等方面适当向体育教师倾斜。学校领导则要将体育教学、阳光运动开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制定中长期体育教学计划,重视和加强中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人负责体育场地维修、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然后,有效整合学校体育资源,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宣传栏等现有宣传媒介,对阳光运动理念进行大力宣传,使初中生和教师树立阳光运动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阳光运动思想。初中体育教师则要正视阳光运动的价值,在日常教学认真宣讲阳光运动教学理念及其蕴含的体育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阳光运动和健康体育的重要性。
2.2开设健康体育课程,增加体育项目
高中体育教学在我国学校体育链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阳光运动的人文意义,都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设计、体育项目选择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确保学生能通过体育学习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体育课程建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建设中,学校要根据学生健康需求,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增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并在体育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体育练习项目。然后在体育项目中渗透和实施阳光运动理念,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体育锻炼活动。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女生快乐体育学习需求,开设现代交际舞、健身操等舞蹈类体育课程,争取使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提高审美意识。此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冬季跑操、春季锻炼等群体性的锻炼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初中生不仅体育学习时间紧张,许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上还缺少信心。因此,在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以耐心和宽容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勇气和信心。
2.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设立体育教学俱乐部
提升体育学习的愉悦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阳光运动”的要求。而要想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新鲜感和乐趣。初中体育教学常用方法有动作师范、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教学。如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丰富多样的游戏,如赶火车、阵地狙击等比赛类跑步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快速跑规则教育、阳光体育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春秋日等适合开展户外运动的时间,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教学,组织学生去爬山、郊游,争取利用各种集体项目游戏落实阳光运动目标。初中生的身体条件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也不同,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建议,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起来建设初中生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并在阳光运动理念指导下,协助学生组织开展各种运动竞赛,组织和实施阳光运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阳光运动中来。
2.4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根本,可以对体育教学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在体育教学方面实行的是达标考核制度,学生只有通过体育考核才能毕业。在新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根本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求,因此,学校在施行阳光运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同时,还要面向所有学生,以体育能力和体质健康为主,建立健全学生阳光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并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及竞赛等活动的权重。与此同时,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校还要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追踪和督导制度,并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方面,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客观评价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广阔的空间。
3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阳光运动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阳光体育观念的推广,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并采用多种方法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中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为其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刘海梁 单位:余姚市梨洲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足球教学 初中体育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也在向内涵化发展,国家提倡让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元,教学项目更全面,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是将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作为体育学习的新目标。然而,初中体育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初中体育课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课程设置存在低层次重复的现象,也没有能够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设置锻炼项目,这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不利,也影响了《新课程标准》在学校中的深入开展。
基于此,将以农村初中足球教学为切入点,尝试对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提出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立足现实,学得快乐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按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课程,更要立足现实,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器材配置的具体情况等因素来进行教学,要密切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发展,并在最大限度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快乐。
1.用游戏来激发兴趣
在足球练习中,体育教师应该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爱上足球。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等原因,很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学生更加关注,帮助他们激发学习兴趣,自觉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这样的话不只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比较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来设置各种有趣的足球游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练习。例如在练习传球的时候,可以举行一个接力比赛,让学生分成几组,用足球代替接力棒,看看哪一组的速度最快,不会失球。又如在训练射门的时候,可以进行“神射手”比赛,在远处设立一些目标物,看哪位学生能够踢中目标物。这样的活动虽然简单,但是却符合学生好动的性格,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胜心,激发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巧妙解决器材匮乏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面临体育器材匮乏等问题,在足球课的时候几十个人只能合用少数的几个足球,减少了学生接触球类的时间,训练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足球需要大规模的场地,而有些学校的操场面积也无法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在这种时候,教师更要立足现实,争取在有限的资源之下,让学生学得快乐,效果更好。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无实物练习的方法,搞一个小竞赛,看哪一个学生的技术动作最标准,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农村体育器材匮乏的问题,更能够让学生抓紧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来进行锻炼,动作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技术,注意安全
足球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体育活动,对于平常很难接触到足球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如果学习的难度太高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仔细分析中小学足球技术教学内容,将各种技术动作分成重要的、比较重要的、一般的等若干等级,按照不同的难度来选择重点教授的项目。例如在足球中运球、传球、接球和射门是四种最为重要的项目,对于这些项目教师就要加强训练,重点培训,而对于颠球、头顶球等项目,属于比较重要的,教师可以酌情进行教授,而另一些如铲球、断球等,都需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足球技术之后才能够练习,教师要注意好各种技术之间的过渡,避免因为难度过高而让学生产生沮丧心理。
另外,由于很多农村的学校在操场的规模和质量上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要注意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在练习前要安排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具体练习的时候要做好示范,并辅导学生做出标准动作,视线必须始终在学生的身上,在练习颠球、铲球等较危险的动作时,更要注意安全第一。
三、分组教学,适应竞争
为了使得初中体育足球课更有效果,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分组教学,并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来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农村生活相对于城市生活来说竞争不太激烈,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却需要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在足球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对于素质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加强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加强其锻炼,并对他们加以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激发赶超对手的信念,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可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来教授。教师还可以通过两组间对抗比赛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竞争能力,并激发他们自觉进行锻炼。
结论
足球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个人的技术能力,强健身体,更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的目的,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农村的物质条件,设立更科学的足球教学策略,帮助更多的农村学生爱上足球,激发他们学习足球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淑好.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 读书文摘,2014(18).
篇9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兴趣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体育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从而使课程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的品质和坚忍的意志,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和谐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突破与提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尤其对初中体育教学来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能够让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到体育教学活动兴趣中来,从而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加强自身的亲和力,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感染和带动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这种和谐的情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体育兴趣的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将情感带入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才能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培养起对体育的热爱与兴趣。
二、拓展教学内容,使其与学生的兴趣需要相协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其与学生的兴趣需要相协调。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性别、年龄、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在进行短跑等项目的教学活动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会存在一些抵触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能够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起他们对项目练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锻炼了身体。同时,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意内容的扩展,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
三、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主动性。另外,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四、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是增强体育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中长跑比赛、足球训练、羽毛球比赛等竞赛游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音乐等因素与体育活动的结合,以此来减少体育教学的单一枯燥。例如,在进行课前准备活动或者课后整理活动等体操动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同时还可以避免体操动作重复练习时的单一枯燥。
五、实施分层教学,使体育活动具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个性培养、表现欲增强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性格、兴趣、需求等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对于身体素质比较低、体育技能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体育活动的难度;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高、体育技能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适当提高体育活动的难度。通过这种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具有针对性的锻炼,并且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体育活动任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体育潜能的发挥。
总之,兴趣是所有学习活动的源泉,它能够极大地推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对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来说,实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以此来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胡胜良.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
2.冯遵章.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
篇10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 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学生天性喜欢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但长期以来,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按照僵化的程式严格地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受。尽管教师在备课时下了很大功夫,在上课时讲解体育知识,示范体育运动技能,上得非常辛苦,但事与愿违的是,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学生却觉得体育课既枯燥无味又让人非常疲乏,无法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而对体育课逐渐失去了兴趣,事倍功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有了新的内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改革契机,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
一、在快乐体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兴趣的产生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学和初中这个学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体育学习的敏感期,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将会使这些青少年到了高中和大学的学习阶段,乃至成年以后,都将会持久地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地实现终身体育,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的理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传入中国,既是口号,又是具有指导体育教学作用的具有较完整的教材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体系。提出体育学科目标要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并把对体育的兴趣变成对体育的终身爱好。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个好,尽可能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来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让男学生练习他们喜欢的对抗性激烈运动,如篮球和足球等,而根据女学生比较注意自己形体的爱美的心理特点,让她们练习健美操和运动量较小的羽毛球、排球等,还可以引进课堂教材内容以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和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又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向和谐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自己所擅长的运动项目的潜力,从中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信和乐趣,养成喜爱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把这个体育特长变成终身的爱好打下基础。
二、在快乐体育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健康不仅仅指的是人生理上的健康和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保持完好的状态。而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众多,在众多家长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像温室里花朵经不起风霜雨雪一样,对挫折和困难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耐苦的精神,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迫在眉睫的。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缓解心理压力,在体育运动中感受愉快的心境,减缓或者消除由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的心理压力或者在生活方面例如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或同学之间的交往出现问题等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挫折感和因此而引起的焦虑等症状。从而让学生提高调节情绪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人把进行“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曲解为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无原则地迁就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求,在体育课上放任自流,只要他们觉得快快乐乐就行,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活动的各种运动项目都需要参加者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疲劳和痛苦。例如长跑这项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耐力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有不少同学在离终点不远时,觉得坚持不下去而想退出跑道,这时教师就要在旁边加油和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在于名次高低,只要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就是好样的,让学生一定要坚持跑到终点,然后表扬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让他们虽然感到体力上很累,但是得到了终于克服困难到达终点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所以在快乐体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改革理论修养和体育素质,在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心理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芳华.“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体育师友,2008,2.
[2]毛振明.日本快乐体育对我国的影响,2004,9.
[3]覃立.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策略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12.
- 上一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 下一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