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情境创设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情境创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情境创设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境创设;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境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调动“情商”来增强教育效果。情境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促使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使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

一、运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运用“语言法”创设情境,便是一例,即通过讲故事、提问、设问、诱导等,把学生引入“情境”的方法,使用“语言法”能使学生明确内容方法与要求,迅速地进入情境。如在队列练习时,教师首先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看过国庆60周年阅兵式吗?”并引导学生积极模仿的形象雄赳赳、气昂昂,精神饱满地进行队列练习。又如,在学习跳远起跳技术,把踏跳板比喻为“似烧烫”的铁板,使学生的起跳脚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有力地完成起跳动作。把短跑起跑过程,比喻为“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意犹未尽,余味无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运用具体的内容创设情境

运动具体的教育内容创设情境,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完成。如教学田径跑的辅助练习时,创设“侦察兵”的情境,按照规定目标、跑线、动作和教师的口令进行,听到“上山”口令,学生做“高抬腿跑”;“下山”一小步跑;通过敌人雷区――曲线跑;通过铁丝网,在垫子上做爬城动作等。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身体,中学高年级还可以提供“内容”,让他们自主创设情境。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要经常从教材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怎样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情境中互相探讨、相互体会,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认为“直线跑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步幅大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频率快才能跑的快”等。又如,在4×100米接力时,设问:接力棒掉在接力区,应该由谁来捡?教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体会、观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更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创设真实生活中的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得事实。只要善于挖掘体育活动中的生活情境,让体育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体育,感受到体育的真谛和价值,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如,在鱼跃前翻滚教学时,设计一个“走路绊倒”的情境,经过环境氛围渲染和场地安排后,开始演练。教师:要下雨了,同学们急急地赶路回家,不小心,路有障碍,摔倒,前滚翻。学生在垫子上复习前滚翻。教师在注意观察的基础上,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逐渐提高要求,增加难度。这种生活情境的设计,使体育教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动作反应和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运用特定的音乐创设情境

体育教学中播放学生容易理解的音乐,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在感受“音乐形象”中做各种动作,如,在进行队列或接力赛时,播放“进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和勇气,通过这些情境的练习,不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使学生得到教育。

六、创设精神情境,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常带微笑,运用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例如:“你的动作真优美.”、“你做得真好”、“好,进步不小”,“我相信你行”。微笑着点点头,竖起大拇指等等,让学生在教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中,增加自信心。教师语言具有情感效应,因此,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简练、明确,充满情感,在学生练习中应给予必要地帮助和鼓励,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运用直观的图形创设情境

篇2

[关键词]低段体育 教学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4

所谓情境,是指在对社会和生活中的场景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影响学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来改善教学效果而创设的虚拟环境。体育课要不要创设情境?很多教师认为不要,理由是体育课不像数学课那样抽象难懂。但笔者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消耗的体力比较大,低段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只是机械的讲解与训练,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生懒得参与课堂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有效创设低段体育教学情境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好动、爱玩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共性。我们可以把很多体育教学内容做一个适度变身,以儿童熟悉的“玩”的情形呈现出来,隐去我们一般所说的体育术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如,对于投掷类项目,学生握不住铅球和实心球,对该类运动缺乏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带自制或者自购的物品,如纸制飞镖、橡皮蛋、纸飞机等,只要物品是安全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都可以。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物品,爱展示自己的自制品、自购品,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出于环境卫生的考虑,不允许学生在课下玩纸飞机。于是,我曾在体育课上组织一场纸飞机比赛,学生兴致盎然,大喊“老师万岁”。

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运动项目。比如,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跳橡皮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跳橡皮筋的活动,我还特意编了一首儿歌:“橡皮筋,橡皮筋,一蹦一跳多带劲,你跳我跳真过瘾,跳得久了脚更轻。”学生边唱边跳,大大提高了运动积极性。

二、探寻形象感知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低段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相对困难,他们喜欢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知识,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一定要既科学,又形象。比如,高抬腿跑的动作很难掌握,学生难以理解其要领,练习时候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我就将动作要领编成儿歌:“一腿高抬要屈膝,一腿伸直快蹬地,手臂弯曲自然摆,眼看前方挺身体,前倒后仰不可以,跑起步来像小马。”我一边示范,一边解释儿歌的意思,突出“小马”的形象。学生模拟动作,学得快,记得牢。又如体操的仰卧挺身动作,我做一头翘时,就问学生:“这个动作像小鸡吃米吗?”学生很兴奋地回答:“像。”接着,学生模仿小鸡吃米做动作。

三、挖掘环境变异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低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理还比较稚嫩,兴趣点丰富,很容易兴奋和好奇,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出现见异思迁的现象,不适合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量普遍较低,对耐力、速度、力量的要求比较小,而且有极强的合作性和趣味性,低年级学生容易对这样的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入这些传统的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对场景进行适度的变化,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例如,我创设过一个情境――快乐的田野:春天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碧绿的田野上,勤劳的农民正在辛勤劳动,他们筛选谷子、赶牛犁田、抛秧耕种,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我问:“大家想不想去帮农民伯伯干活?”学生说:“当然想!”于是,我布置任务:用转呼啦圈表示筛选谷子,转得越快,谷子筛得越多;用抽陀螺表示赶牛,陀螺不停,牛就耕个不停;用滚铁圈表示犁田,把握好方向,勇往直前;用扔沙包表示抛秧,要求一个“准”字;用拍皮球表示耕种,拍得越多,种得越多。根据我的任务安排,大家忙碌起来。一批学生先转动呼啦圈“筛谷子”,紧接着,另一批学生抽起了陀螺赶牛,再滚铁圈、扔沙包、拍皮球,“犁田、抛秧、耕种”一气呵成。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跳《小苹果》,扭动屁股,感受一下喜悦的心情。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只有在电视、课堂上了解过农活,在体育课中,他们体验了一把“农活”,既提高了运动兴趣,又体会到了劳动是光荣的。

四、进入偶像崇拜点,体验意志过程

低段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活泼好动,喜欢当英雄。如果能让他们认为某项活动好玩、有激情、能当英雄,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例如,我创设过一个反映艰苦岁月的游戏情境,叫“新”。首先,我花一、两分钟介绍的事迹,然后把学生平均分成四组,任命他们为“新红一军”“新红二军”“新红四军”和“新二十五军”。为了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用“走过长凳――爬过垫床――跳山羊――跨水坑”来模拟当时“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的感人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游戏的内涵,体验艰苦奋斗的过程,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歌颂、热爱、学习的情感。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真的把自己当作,最后胜利“会师”。活动在全班学生共唱《歌唱祖国》中结束,学生走、跑、跳、爬的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五、寻找身边动情点,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

每一个儿童都渴望长大并拥有“成人感”,上小学后,学生有了对人、对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外界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将成为学生努力的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例如,在一次实心球练习课中,我借助校内一个学生的家庭的遭遇,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年级(4)班的陈悦月同学的爸爸得了大病,治疗需要很多钱,但她家里的条件不好,急需要资助,他们班的同学都捐了款。这节课我们也来模仿一下他们的行为,方法是这样的:参赛者在距目标8米处,将实心球投入直径为20、40、60、80厘米的圆心中,最后落点在同心圆中就得分,从内到外依次以5万、3万、2万、1万记分。规则:(1)参赛者每人轮流投掷五次,以五次得分之和计成绩,拿到的钱数就是你募捐的资金总和;(2)如实心球掷在线上,则以外圈的成绩计分。”学生了解情况后,顿时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想得到更多的钱去慰问陈悦月同学的爸爸。学生在练习时,全神贯注地投出每一球,唯恐得不到更多的奖金似的。活动结束后,学生把所得的资金总和报给我,前十名的学生下次活动课到体育室借器材时有优先权。这样一来,一堂本来枯燥的练习课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教学内容,综合挖掘有利因素,创设健康的、和谐的、活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夸张型的、幽默型的、经典型的、时髦型的,还可以是怀旧型的,只要学生积极参与,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教师创设有效的体育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1] 刘武栋.把握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3(7).

篇3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喜欢体育运动,但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较低,部分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玩得不高兴,难以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在调查中,对于问题“您喜欢体育运动吗”,回答“喜欢”为54.7%,而另一个问题“对体育课是否满意”,有34.1%的学生认为“满意”。从上述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满意,这说明体育课还没有完全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体力的增强,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总是达不到标准,久而久之丧失了兴趣。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等,使教学不再枯燥,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提高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情境教学的主要作用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能激发学习动机

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

2.情境教学能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优化了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有利于加强德育。运用情境教学,能避免低年级体育教育的“说教式”传统方式,使学生在活动、锻炼、玩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情境教学能增强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体验情境。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本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本人。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境,开始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做游戏(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们用跳绳设计、创造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里面,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4.情境教学能启发思维与想象力

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能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不单独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去练,而是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在锻炼身体、增强运动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运用音乐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玩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将投掷垒球设计成“支援前线”的游戏情境。首先用军号声召集学生,做队列队形练习,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学生想象支援前线的战斗情境,拿起垒球当作手雷,扔向敌方。这种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致提高,完成动作积极认真。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建议

1.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

是否采用情境教学,创设怎样的“情境”,何时引入“情境”,都要依据教材特点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搞形式主义。自然贴切地创设“情境”要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结合,使学生感到合情合理,不能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2.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情境”要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激起兴趣,受到启迪。

3.遵循科学的教育原理

选用的情境材料要符合生活实例,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要有启发性、直观性、可接受性,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科学性和实效性有机统一。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教学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光注重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情景,还要考虑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术动作,否则就失去了体育课本身的意义。

2.情境教学建设要合理

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符合现实和社会特点,否则会事与愿违。

3.情境教学的创设要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情景创设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结合各类体育比赛,比如奥运会,各单项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及当时的国内体育赛事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4.情境教学的创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而定

多个教材内容之间不能用一个情景贯穿时,更不要生搬硬套。

四、小结

篇4

一、教学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可运用特定的音乐创设情境

做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播放学生容易理解的音乐,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在感受“音乐形象”中做各种动作,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如进行“大鱼网”游戏,游戏一开始,音乐把学生们的思绪仿佛带到了蔚蓝的大海边,带到了宽阔的海面上,学生们蹦着、跳着、笑着,努力摆脱渔翁的网。通过这情境的练习,不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在结束部分的整理放松时,选择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样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二、教学中运用具体的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具体的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能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好的完成。但教学的内容必须通过一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又是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所以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具有科学性。要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说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运用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小侦察兵”的情境,按规定目标路线、动作和教师的口令进行,听到“上山”的口令,学生做高抬腿练习,听到“下山”的口令,学生做小步跑练习等等。

在创设情境时,充分运用语言功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身体,更可喜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技能。

三、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与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语言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设问、诱导等方式,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能够明确内容、方法与要求,迅速地进入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便能发现,教师的一句形象化的语言提示,胜过让学生做多次的机械模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在教学田径某项运动时,可以特定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旁征博引,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以形象的示范,更浅显易懂,便于学生领悟和模仿;如果语言运用恰当,感染力强,学生更有兴趣。例如:做体操的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地推离器械,可以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到后必须马上推开,从而建立快速有力推手的概念,提高练习效果。又如,在教学小跑步的练习中,教师用“马蹄在快跑中的落地”来形象地启发诱导学生跑时要“脚腕柔和扒地,频率快而轻松”,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小步跑的技术过程,从而掌握了小跑步的动作要领。

四、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适当地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篇5

关键词:教学情境;体育课堂;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现就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融洽、愉快的氛围,让师生之间独特的友好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充分理解、尊重、保护学生的意愿、爱好、兴趣和特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课堂塑造成学生舞台。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享挫折的烦恼。上课时,教师总是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启发学生。有进步,及时表扬,有困难,热情帮助,导入成功教育,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给学生带来了舒畅的心情,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

二、创设竞争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经常有意识地组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适当组织学生利用比赛,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情感、诱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短跑教学中可以采用往返跑接力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把学生按成绩分成几组,先到的小组,全班同学给与掌声鼓励。在发展弹跳能力练习时,采用单脚跳、跨步跳比赛等。把训练变成对抗赛、分组赛,造成一种竞争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充沛,再苦再累也感觉不到。使学生在竞争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自觉地参与到运动中去。再比如:在篮球教学投篮比赛,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按每组投中的多少来给小组排名,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效果显著。

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学生能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创造欲及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自觉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才能达到炼身的目的,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在课堂上我时常采用不同的游戏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在篮球场上,我创设运球抢断、运球接力等游戏情境,在田径场上,我创设跳跃人墙、蛙跳接力等游戏情境,在足球场上,我创设一些围圈传球抢断游戏。不同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意志品质,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教师合理的创设游戏情境,巧妙运用游戏,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激活体育课堂

篇6

情境创设,即以情言境,融情入境,创设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全身心的投入,有激情,有活力,英姿勃发,进入角色,就像演员一样已登台亮场,特别是课前要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的组织方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对整节课的安排布置胸有成竹,有信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定能上好这节课,这就是所谓的“感人之者,莫先乎情”。

课上,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和启发性,使学生感到亲切、热情、激奋,形成师生之间轻松、融洽、和谐、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我首先从上课时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和时机上探索的。按常规,体育委员在整队报数时,教师立正姿势半侧面向学生面带微笑,斜面看清学生的队列,当体育委受报告人数时,半转向体育委员,神态严肃,认真聆听,然后大步向前,立正,首先大声向学生问好,以礼在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般体育课都安排在文化课教学之后,劳神过重,不能让学生感觉体育课是劳体,要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这就要把准备活动安排得富有情趣,逐步深入,慢慢过渡到基本部分的教学用感人事迹,具有号召力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不批评。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予以表扬,既使用一种赞许的眼神投向学生,也能使学生感到欣慰,提高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良好的情趣,能提高练习效率。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时神态淡漠,心不在焉,语言枯燥乏味,语气单调平淡,动辄训人,“高压”政策,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不利于情绪的激发和学习潜力的发挥。比如,我当初任体育教师上的第四节课时,是高一女生山羊分腿腾越,从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组织的都比较得当,结果只有1/4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又复习一节还不行,老师反复示范、讲解,又慢动作分解,才勉强有1/3的学生掌握。经过反思、细研,是我课上的语言挫伤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和积极性。就是那几句“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动作也学不会”,“胆小鬼,有老师保护,你怕什么”等。在对另一班上同样的课时讲解示范也一样,我鼓励学生积极试跳,并用语言提示,胆小体质差的学生不敢跳,就给她们讲“你试试看,我看你肯定能过去”,并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都及时肯定,“好”、“很好”、“推箱再快一点更好”等语言去激励她们,结果全部掌握了动作。这就更使我体会到教师语言对创设情境,激励、号召学生练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控制情绪。教师也有情绪不良的时候,但决不能带入课堂。例如,课前在学校或在家里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在课上与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心里很别扭。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甚至把学生当出气桶,向学生发脾气,使厉害,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相似的班级,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同样的场地器材,而由于自己的情绪不一样,最后的教学效果明显有差异,使我课后感觉到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后期效应。

其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还包括学生之间环境氛围的优化,学生之间关系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保护和帮助的练习,培育良好的学生关系,另外,还要适当安排分组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学,融洽和谐的关系,这样就能使课堂气氛热情高涨,在此还应该及时引导,杜绝埋怨指责,要教育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形成比学赶帮超,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其四,教师在课上要与学生同喜同乐,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就一定能鼓励学生的情绪,缩短师生之闻的距离。我常常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教,与学生一起游戏比赛,师生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产生了更大的推动力,同学生建立的是一种平等、互助、互学、朋友式的关系,既增添了自己的青春活动,又极大地鼓励了学生,进一步产生了教学的乐趣,形成了融洽的课堂情境。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 情景创设 渗透 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础单元,不仅以锻炼学生身体和意志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而爱国主义教育则贯穿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情景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就如何在中学体育情景创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体育情景教学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概念

1.体育情境教学法是指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其心理规律和身体运动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进行人为的设想和处理,变成形象生动的有情景,有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课堂,却又入景入情,趣味倍增,快乐学习,加速理解掌握技术。

2.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以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它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应牢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的深刻道理。

体育情景教学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我们只有加强情景教学的创设,引导、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礼仪等,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相得益彰,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才会进入强国之列,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创情景,融思想

俗语讲“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体育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情景;创设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要求和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教学情景,就必须熟悉自己所任教年级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研究、剖析,罗列重点、难点,寻找其解决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情景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特点,并根据教学要求,创设适当的情景进行教学,合理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做到育人与育智双丰收。

三、创情景,培信念

初中教材《跨栏跑》,为了让学生掌握、了解跨栏跑的技术与技巧,更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明白体育和民族精神的关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利用多媒体录制了刘翔夺金的过程。在9月开学后,创设“做文明观众,观看奥运比赛”的情景,让学生进入“鸟巢”,观看我国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的110米栏决赛,裁判员的口令刚刚发出,学生们的呐喊声,响彻校园,看到刘翔冲破终点时,欢声雷动。同学们自发地全体起立,观看奥运会颁奖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整个赛场的时候,同学们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为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刘翔高兴,更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抓住契机,对同学们讲: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共获得51枚金牌,荣获金牌数第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风向标,更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标志。84年,许海峰的枪声,让我们国旗第一次高高飘扬在奥运赛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现在,我们成为体育强国,是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和拼搏得来的。我们必须从小学好体育,增强体质,用好体育,服务社会,树立“生为祖国母亲争气,死为祖国母亲争光”的爱国情怀,为建立一个强大的华夏民族而努力奋斗。

四、创情景,树行为

加强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行为教育刻不容缓。学生是行为个体,要教育他们服从于集体,服从于国家。每期开学时,我们都会进行队列练习“向左、右、后转”和“齐步走、立定”的教学。体育教师都知道开学之初队列训练的意义,更明白“队列队形练习”的实用性:统一性强,动作规范一致,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既是精神的象征,又是行为的写照。如何让枯燥乏味的队列训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大家都有一个想当军人的梦想,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回军人好不好?”在学生的欢声雷动下(背景音乐:八一军歌),进行队列练习。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给他们讲解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他们要像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又能养成良好的个体行为习惯,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创情景,育精神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提质生效 实践与探讨

据有关研究和实验资料显示: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之中,视听两种感官对外界的综合反映在94%以上,远超鼻嗅、触摸等其他多种感官的总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本文认为,教学活动的情境创设,就是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方式,生成或再现书本知识中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隐含背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来综合反映,从而有效解决多种知识中所内藏的实际与理论、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和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对立矛盾。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生活性、针对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诱发性等基本特征,对于激发学习情趣、活跃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效、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对此进行讨论。

一、设计精美导语创设情境,有效激起课堂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一种优美的导语,能够烘托出特异的情感氛围,把学习情境有效地牵引到课文情景中,从而发挥铺设心境、先声夺人、潜移默化和引人入胜的作用。如教学《春》课文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导语:大自然中的冬妈妈在历尽天寒地冻、饱经风霜之后,终于孕育生产了一位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春姑娘。而这位春光无限的姑娘又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来崇拜她、赞颂她、描绘她。不是吗?我们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能够领略到春姑娘的活泼可爱;从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可以感受到春姑娘的柔美芳姿;再从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可以体味到春姑娘的悦己娱人和风情万种。这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春姑娘又是如何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春》的美貌芳韵。这段优美可人的导语成就了师生的良好心境,是课堂教学的精彩序幕。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效激活课堂学习状态。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中,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功能,已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青睐和极力推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大有用武之地。无论在课堂导入、教学期间还是教学尾声,都可以创设出形像声并茂的教学情境,并精彩应用。本文以教学《父母的心》一文为例。进入课堂之初,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首先播放了当代著名歌手阎维文演唱的《母亲》MTV。当“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的歌声深情响起的时候,全体师生们的心灵被深深感染了,大家或先或后地互动跟唱起来,歌声激越之时,甚而有许多人的眼角都闪现着晶莹剔透的泪花,从学生的表情不难看出,全体人的内心就像星火燎原似地被迅速点燃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异常热烈起来。

三、设计艺术提问创设情境,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思维。

学起于思,而思起于疑。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艺术性提问,不仅可以做到“一石激浪、以疑激趣、增进互动”,而且在创设情境之中能够有效发挥引领学习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学质效的作用。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为了编排“悲剧孔乙己”而非“滑稽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并给学生铺设一种课堂学习的心理基调和潜在心境,我们可以效仿上海于漪老师的教法,来上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撬动,直接向学生发问:“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乍问发懵之下,学生们不禁会心中起疑——难道他不是“姓孔名乙己”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学生们自然会寻根究底。就在学生通过读书探究得知原来孔乙己只有姓,名字却是“别人随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的时候,也就自然会对他滋生同情之意。再问:孔乙己苦读半生,最后却落得乞讨为生、穷困潦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为什么呢?就这样,通过一问再问的情境创设,即能够引发学生对教学主题作出深刻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问题情境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针对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能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

2、适度性。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

3、启发性。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4、互动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让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让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真正做到让学生一直参与课堂,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和案例

1、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我们今天来玩个猜数字游戏。

我手中这支钢笔的价格标签是10~30元中的某个整数,你们来猜它的准确价格,我将对你们的答案做“偏高”、“偏低”或者“正确”的提示,谁能既准确又迅速地回答出这支钢笔的价格呢?

评注: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2、利用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2、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欣然同意。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呢?

评注:此案例利用典故发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3、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3、复数的概念。

已知a+ =1,求a2+ 的值。

学生很快算出a2+ =(a+ )2-2=-1。

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评注:通过学生的认识冲突创设质疑情境,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4、均值不等式。

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

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评注:此案例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下,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斌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实例.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3、林光来 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通讯,2006(4)。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动画;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伴随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动画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实现声音与图像的有机融合,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学习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识字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即为影像,其能够实现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动画,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新颖。识字教学的核心是生字词的高效率识记,其突破点是找到汉字的构形规律,从而降低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难度[1]。多媒体动画通过解析字体及简化书写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展现汉字的构形规律,从而达到这一核心要求,帮助学生识记汉字。通过多媒体动画,能够很好地解析字体。学生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观看每一个汉字、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板书的授课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降低授课的效率与授课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动画能够从所学生字的结构入手,为学生展示运笔的过程,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书写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汉字。如果所学的生字较为难写,那么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能够实现对书写过程的简化,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生字。通过多媒体动画呈现出来的汉字,相较于教师的板书,还具有字形规范的优势,相当于为学生展现了字帖,学生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同步练习汉字书写。除此以外,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开展游戏化教学,从而创设出良好的识字情境,加深学生对于汉字书写方式及书写规则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规范写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猜笔顺”的游戏,具体的实施步骤是:教师先给出一个汉字,让学生对其书写笔顺进行猜测,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现该汉字的正确书写笔顺。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高昂、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2]。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方式,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情境,为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改善学生的视觉体验,从而提高其阅读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师生互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使阅读平台得以扩展,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除此以外,通过多媒体动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审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相关视频。在播放动画视频的同时,教师进行同步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分步骤的阅读,从而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与互动。

三、利用多媒体动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主要是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以及对于教材中课文的文本分析;难点则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主阅读和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新时期,教师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积极地发挥多媒体动画的作用,有效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性、生动性与有效性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过程中所讲授课文的内容脉络和思想内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展示“北海的秋天”的相关图景,并播放《懂你》这首歌曲,通过气氛渲染,帮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动画毕竟只是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者。利用多媒体动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关键,是教师对教材中重难点所进行的有效思考。只有合理确定重难点所在,多媒体动画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多媒体动画的应用就容易流于形式。

四、利用多媒体动画,营造古诗情境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具有优美的意境与精练的语言。然而,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知识积累有限,在学习古诗词时会面临很多困难,难以准确地把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厚寓意与情感。而通过多媒体动画能够为学生还原古诗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展现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美好风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意境,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内容与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领悟古诗之美。古诗之美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是古诗的语言之美。引领学生理解和欣赏美的语言是欣赏古诗文的一项重要内容[3]。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多方面呈现古诗文的语言之美。首先,古诗文语言具有音韵美,其注重运用格律、押韵等手段,形成音韵上的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只有通过不断朗读,才能把握古诗文的语音语调,才能读出古诗文的韵味,才能让学生感受古诗文格律变化的美感。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音韵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播放专业的古诗文朗读视频。例如,在讲解《村居》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专业人士的朗读视频,让学生体会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中“天”(tian)和“烟”(yan)押韵形成的音韵美。其次,古诗文语言具有含蓄美,表现为古诗文在表达某一道理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将道理寓于语言之中,需要读者在阅读时用心体会和感悟才能明白这些道理,获得启发。例如,教师在讲解《画》这一首古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与该首古诗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该首古诗通过画中景色与现实生活实际的对比,含蓄地说明了绘画所具有的永恒记录功能。通过多媒体画面,化抽象说理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体会这首古诗的含蓄美。再次,古诗文语言具有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借助各种景物意象所描绘的境界。意境之美是对意象之美的升华,往往能给学生带来超凡的审美享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西湖的优美景色,帮助学生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所呈现的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