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篇1

农村初中班主任,除了具有其他班主任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其特殊的地方。最严重的是工作环境的差异,农村中学,由于面对的是乡镇各村的农村学生,所以,存在着学生分散的毛病,学生分散带来了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而且呈区域式分布,有些区域的学生素质较高,有些区域的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还出现思想品德较差,流失学生较多的情况。农村中学,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至于周边村,所以出现家长素质不高的情况,学校教育,往往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的,家长素质不高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学生在家小流氓相,来到学校后就成了校痞校霸,在当今教育法规的约束下,学校对这成学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通知家长处理,结果家长来学校,不是支持学校的教育,而是抱着我交给你学校,你学校就要负责到底的思想。像这样的情况只要出现一次,这名学生更加成了肆无顾忌,玩玩一个班级出现这样的一名学生,就成了一颗影响全局的老鼠屎。搅得全班师生不得安宁,导致该班学生转学转班,甚至出现班主任无法聘到科任教师的情况。地域的差异还显现在农村普遍认为的“读书无用论”上面,很多错误的观点认为,读书只要读到初中毕业,能打工就可以了,反正读高中大学还要花费更多的钱,不如提前进入社会,还能老早就苦到钱盖房子、娶媳妇。因此很多家长都提出“混到毕业,拿个毕业证”的错误要求。

针对以上所说的特殊情况,我认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应该以当前现状为工作的针对点,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

首先是要热爱本职工作,要以十分的激情要面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千头万绪,关键的关键是“育人”,是教育人、培养人。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是不断提升学生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做人

其次,除了要有必要的工作热情以外,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让学生以己为范,在学生中充分树立模范及带动作用。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如果我们班主任不加紧学习,不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不更新观念,将无法适应改革开放下的教育工作要求,跟不上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

作为班主任如要得到全体学生的理解、信任、钦佩和爱戴,首先必须注重广学博览,不断加强教学业务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成为一名出色的任课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与学生最初的接触是在课堂上,学生评判我们的第一个角度就是你的课上的怎么样,如果你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你的课上的很棒。学生不但会信任你、钦佩你、崇拜你,同时也会理解和信任你对他的教育。所以,作为班主任,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认真探索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原则,细心传授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过的第一关。

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执着的进取精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是班主任工作的方针。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更是做人的楷模和榜样。在教学和班级工作中,更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我一直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我在过好教学业务关的同时,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学习,反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尤其重视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学习一些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以及德育学方面的知识,学习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一百个怎么办等;学习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等老师的优秀事迹和着作,并运用于教育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第三、要管好一个班级还有要必要的爱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立足之点。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受到被他人尊重,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尤为如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做好班级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策略地工作,科学地化解学生心中可能萌生的“被人看不起”或“学习成绩落后”引发的心态消极、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破罐子破摔等消极的病态心理倾向。另一方面,对持有这种心理矛盾的学生,更要注意领先尊重的原则,要用父母的慈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所谓的“后进生”,及时化解和消除这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班级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

篇2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形势分析会,主要是回顾总结上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着重研究和部署下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

刚才,各有关部门回顾分析了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安排,我完全赞同。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扣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和扩大粮食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认真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各项政策,克服了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开局良好,呈现出三大特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六增”:一是全市粮棉油恢复性增长。早稻预计总产量16.8万吨,较上年增长21.7%;油菜总产6.25万吨,较上年增长14.9%;棉花种植面积23.4万亩,比去年增加2.54万亩。二是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全市茶叶总产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9%;蔬菜预计总产量16.4万吨,较上年增长3.1%;蚕茧产量1510吨,较上年增长7.4%。三是畜牧水产业增势平稳。全市肉类总4.24万吨,同比持平,禽蛋总产1.78万吨,同比减少6%;水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1—6月份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0.6%。四是乡镇企业增速较快。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30.29%,劳务收入增长18%。五是农民收入增幅较大。据统计局抽样调查,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8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据市农委系统抽样则增长18%,总之增收成效明显。六是劳务经济增长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9%,平均工资水平为485.92元,同比增长6.2%。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仍然存在着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小、比较效益低、抗灾能力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下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市委1号文件),围绕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着力解决新时期“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篇3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专门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进行认真研究。______同志的讲话很全面、很具体、很符合______实际,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__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 亿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持续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坚守在“三农”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工业互促共进、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态势。这既是我们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期,又是农村社会、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的转型期,面临着妥善应对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加速等新课题。党的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如何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最核心、最突出的就是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体,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对今年的农村改革发展作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目标任务。在1月31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郭庚茂省长明确提出,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三农”持续向上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指示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三农”工作再创新局面。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实现经济转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所在。我市粮食单产水平多次刷新了全国小麦、玉米的高产记录,但也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科技支撑较弱、生产成本升高、青壮劳动力紧缺等重重困难。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粮食单产刷新了全国纪录,更不能止步于粮食总产的“九连增”,还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保持单产优势,勇敢地担当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一是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中低产田产出水平,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今年要新增40万亩高标准粮田;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把种粮补贴真正补到粮食生产上,调动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产。要继续抓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高标准建设一批万亩方、千亩方和百亩攻关田。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特别是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尤其要注重各类基础设施间的衔接配套,健全管理、运营和维护机制,让建成的设施持久发挥作用。三是落实农业生产扶持政策。中央明确提出,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规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认真将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

二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明确提出了“经济倍增”和“收入倍增”目标,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4.4%,高基数下实现“收入倍增”,重点和难点是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加工转化依然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仍旧狭窄,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一些长期困扰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仍未根本解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仍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一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科学规划、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把建设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更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充裕的地区集聚,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就近就业,不断拓展农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二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继续推动种植业结构加快向园艺业调整、大农业结构向畜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向农产品加工业调整。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领域,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三要提高农业生产和流通效率。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培育新型农民,采取先进实用技术和生产手段,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建设,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着力通过降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城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对做好“三农”工作的新部署,也是我市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强化城镇化引领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持之以恒地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科学编制统筹城乡规划。要坚持把城乡规划一体化作为先导性工程来抓,制定科学统一的城乡规划,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农村散乱无序发展。做好规划的本质要求和难点在于将产业规划、村镇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科学确定城镇及农村空间布局,促进集聚集约,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和公共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根本原因在于资源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配置不合理、机制不完善,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严重,必须着力破除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中的障碍。要落实好国家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建立健全公共事业人才在城乡之间轮岗机制,鼓励引导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人才服务农村,有效缓解农村公共事业人才不足问题。三是着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强力实施“14820”城市转型工程,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初步形成城市组团式发展框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老城区道路整修、供水管网、集中供热管网、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改善老城区生活环境。加快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完善新城区功能。要突出农民主体,保障农民权益,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服务至上,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向新型农村社区转移。

篇4

这次全市农业形势分析会,主要是回顾总结上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着重研究和部署下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刚才,各有关部门回顾分析了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安排,我完全赞同。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扣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和扩大粮食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认真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各项政策,克服了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开局良好,呈现出三大特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六增”:一是全市粮棉油恢复性增长。早稻预计总产量16.8万吨,较上年增长21.7%;油菜总产6.25万吨,较上年增长14.9%;棉花种植面积23.4万亩,比去年增加2.54万亩。二是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全市茶叶总产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9%;蔬菜预计总产量16.4万吨,较上年增长3.1%;蚕茧产量1510吨,较上年增长7.4%。三是畜牧水产业增势平稳。全市肉类总产4.24万吨,同比持平,禽蛋总产1.78万吨,同比减少6%;水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1—6月份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0.6%。四是乡镇企业增速较快。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30.29%,劳务收入增长18%。五是农民收入增幅较大。据统计局抽样调查,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8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据市农委系统抽样则增长18%,总之增收成效明显。六是劳务经济增长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9%,平均工资水平为485.92元,同比增长6.2%。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仍然存在着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小、比较效益低、抗灾能力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下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市委1号文件),围绕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着力解决新时期“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粮食是保稳定、促增收的基础性农产品,抓好粮食生产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政策,强化措施,千方百计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1、抓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兑现。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方式改革,落实好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使种粮农民得到实惠,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前要搞好中稻面积的核实和上报,按照省里部署落实兑现。

2、加强在田作物的管理。根据农业部预测,下半年农业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大病虫害呈偏重趋势,对秋粮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各地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松懈,要对在田作物的苗情和病虫情进行监测,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田管活动。

3、落实晚稻播种面积。在抓好“双抢”的同时,要引导农民扩大晚稻种植面积,做到能插的地方都要插下去,确保晚稻种植面积计划的落实。

4、认真组织好粮食收购。粮食、工商、物价、农发行等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一要按照省里要求确认收购主体;二要落实收购资金、收购网点;三要落实收购保护价;四要抓好粮食流通秩序管理。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各地、各部门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要通过科学测算,摸清本地粮食需求底数,在确保本地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市政府今年出台了《池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08年)》、《池州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市建设规划》,即将出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要以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三次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资源开发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破城乡壁垒、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一体化进程。要以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来抓。

(1)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市级龙头企业,争取较多的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业,并着眼长远,加快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扶持引导资金今年将集中扶持5—10个市级龙头企业,各地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现在起就可以组织申报。要注意盘活、利用乡镇企业存量资产,大力搞好农业招商引资。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围绕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要抓好已成立的30个合作社,要完善棉花、茶叶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技术规范,并逐步推广到水稻和蔬菜,扩大覆盖面,使之成为发展有机食品,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抓手。粮食部门负责抓粮食生产合作社,市内每个县区至少要先搞一至两个粮食生产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供应生产资料,组织订单生产。农业部门负责抓蔬菜合作社。工商部门负责抓农民经济人队伍建设。

(3)实施品牌战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开发潜力,池州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把创建品牌作为重要抓手,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两个市场,打造一流的农产品品牌。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快建设畜禽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监督体系,搞好特色农产品质量认证。

(4)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组织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拓宽眼界,用开放型农业的思维来发展农业。要大力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在超市找差距,在超市找市场,在超市找思路,在超市找出路。要主攻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市场,开拓“珠三角”和北京市场,积极组织营销大户、龙头企业走进超市,利用超市品牌管理优势、质量管理体系和方便、快捷、廉价的购销系统,推广我市的优势农产品和土特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切实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去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在工程配套、工程质量、管理服务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抓好今年任务的落实。根据年初下达的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任务分解,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对工作滞后、工程进度缓慢的,要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加强调度,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2、抓好整改。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要认真来个“回头看”,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对已建成的沼气池,要对照标准,逐个补缺补差,确保达标,发挥效益。

3、抓好示范点建设。各地、各部门要从示范点建设入手,充分利用典型来引导农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要高度重视乡镇敬老院、农村中小学校和乡镇政府机关、村部等重点单位的沼气池建设,发挥沼气池环境净化作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抓好跟踪服务。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与服务体系,以县为单位组建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公司,开展沼气池配件采购供应及设备安装、维修、咨询等服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乡村能源服务站,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突出抓好“百池村”的沼气协会建设,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防汛抗旱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今年的汛期尚未过去,长江堤防虽经加固,但没有经受高水位考验;我市病险水库较多,有的仍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度讯。同时要密切注视,切实做好抗旱准备。二要抓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市、县两级重点水利工程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发挥效益。同时各地要重视项目编制和申报,抓住江堤建设结束后,国家重视重点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用水、小流域治理、长江支流治理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投入。三要以落实“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农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加强堤防、病险水库除险保安、涵闸泵站、城市防洪设施、人畜饮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做到乡乡有规划、村村有项目。除了重点工程外,面上兴修都要通过引导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水务局就如何运用好“一事一议”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次调研,提出今冬明春的兴修意见。

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和职介服务网络,规范职业中介组织行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当年培训的农民工80%得到转移。要强化劳务输出的职业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20*—2010年全市农民工培训规划》,提高我市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劳务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用工信息、法律援助、风险救助、就业指导服务,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5

一、认真学习、态度端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这句话的深刻涵义。在平时,我积极主动学习各种政治理论知识,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系列论述精神,深刻领会,自觉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同时,我也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如何处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方法、方式等,特别是经过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的学习后,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了一个更系统、更全面地认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业务技能,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为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的同时,我也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1、在党政办负责文书工作时,能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办文办会,来人接待,信息编报,热心为村民办事。

2、在综治岗位上能认真做好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及时办理人民合理的案件。

3、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按照上级要求规范整理历年档案,完善镇综合档案室的管理。

4、在新农合岗位上,我热心为村民服务,在收费录入的二个多月我加班加点、尽职尽责,使我镇参合人数达到二万二千多人,参合率达96%以上。

5、在指导村级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严格把关,使村学教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了“让干部受教育 ,让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6、作为联系村干部,我能充分发挥指导与督促作用,积极为农民增加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奔小康献计献策。协助村两委做好修路、自来水工程等工作,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为民办实事、好事。

三、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努力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我始终坚持以一名优秀公务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进行党性锻炼。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脑勤、手勤、脚勤”,积极进村入户,与村民谈心交心,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与所怨,明确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坚持依法行政,从没利用工作职权之便,吃、拿、卡、要,做出有损群众利益和公务员形象的事。

四、遵规守纪、作风严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篇6

近年来,我们结合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突出了创业文化的培育,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无形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推动创业的有形载体之中,催生创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强力引擎,实现以发展保稳定、促和谐。2008年沭阳有7400余名农民工返乡从事高效农业综合开发,返乡创办企业784家,占新增民营企业总数的22.7%,投资总额达4.17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了14.7%。

一、全力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组织开展“青春在创业中闪光”大型宣教活动、“返乡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组织创业事迹报告会,并通过开设《全民创业村村行》电视专栏、在网站设立创业专区等形式,积极倡导创业精神,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精选了26名返乡创业者的事迹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花农周洪亮的事迹还被央视摄制专题片播出;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地位,积极选拔返乡创业者担任村两委职务,有效提高了返乡创业者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努力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立了40个创业培训基地,组建创业讲师团,因时、因地、因人实施“创业素质提升工程”。抓住农民工返乡过年时机,集中开展“全民创业培训月”活动,三年来共组织574场创业专题培训,受训群众超过40万人次;针对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的实际,举办“补差”、“提高”和“拓展”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班,已累计开设700个班次;结合不同地域产业特点,定期聘请扬州大学等高校专家开设“村民创业讲坛”,使培训更贴近本地经济特质,农民创业者也获得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三、为返乡创业提供科学高效的指导服务

构建了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创业指导服务站为支撑的创业指导网络,每年年初举办创业咨询会,年中举行创业指导服务周,累计开展创业咨询活动415次。定期免费编发《民营经济信息》,并通过《致富金桥》等电视栏目和手机短信平台,截至目前已项目信息192条,41名返乡人员根据信息创办了致富项目。开展“创业1+1义工服务”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与返乡创业者结对,提供帮办服务。在各乡镇建立返乡创业园。鼓励返乡农民工进园创办各类企业。成立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和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组建了48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开展“金融助推创业”行动,推动银行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构筑宽松的农民创业信贷体系;将银企洽谈会会场设到乡镇,现场推介金融产品,现场交流、洽谈签约。设立了全民创业发展基金,对初创、微小企业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对申办企业所需规费全额补贴;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返乡创业者实行“以奖代补”,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

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应立足当前实际,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以培育创业文化为抓手,努力做到贴近农村工作、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

一是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针对当前经济危机影响,国家提出“保增长、促发展”,对于农村而言就是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大局,着力加强农村创业文化建设,培育农村创业主体,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主体,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态。

二是立足改善农村民生根本,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致富需求。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致富也是当前农民最强烈的愿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更好地满足农民致富需求为立足点,为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拓宽创业门路,引导他们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实现从外出打工赚钱向本土创业发展转变,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宣传思想工作与农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

篇7

一、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把经济发展起来,建设新农村就缺少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经济支撑。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之所以把“生产发展”放在五个方面要求的首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能取得多大成效,最终要依靠发展生产来决定。生产上不去,经济不发展,基础不牢固,新农村建设的其他目标就实现不了,建设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必须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生产发展的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好生活。只有让农民富起来,使农民口袋里有了钱、过上了富日子,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内陆乡镇,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吸收力和竞争力;其次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三要拓展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塑造“绿色经济”形象。

二、办实事

为农民办实事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总体上看,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这两方面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农民最关心的是“水、路、气、电”四件事,因此,建设的重点是要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用上安全清洁的燃料,用上既经济又有保障的电。作为地方政府,我们要围绕“水、路、气、电”这四个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为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当前,发展社会事业的重点是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发展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提高农民素质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创新四个因素。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关键要素。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工程中,农民无疑是主体,是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资源,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史无前例、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据调查: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年,其中文盲和半文盲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针对农技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实施和推行农村科技人员下乡驻村制度,使科技人员长期蹲点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种、养技术,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还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当前广大农民渴望掌握新技术,渴望提高产量,渴望致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理解、接受新技术方面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应用新技术,实现科技致富了。广大农民对旨在致富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具有强烈要求,他们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焦点还是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所以,培养新农民,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通过教育和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使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迅速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与此同时,还应使农民掌握1—2项相关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工作方法

建设新农村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实践证明,沿袭旧的观念、旧的工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日益发展的农村工作需要,作为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干部,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工作新途径,对当前农村工作,应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推动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必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采取定期组织学习、专题培训、上门座谈等办法和办板报、听广播、看电视、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农民进行深入的说服教育。

二是坚持示范引导。示范引导,是教育农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执行党的政策,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方法。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广大乡村干部要自觉实现自身转变,要从以前的指挥员转变为运动员、引航员,当好农业技术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带头人和引路人。

三是坚持主动服务。提供服务,是转变农村基层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客观需要是税费改革后,乡镇职能由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需要;乡村干部主动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者,转变为扑下身为群众的服务者,要切实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变管理为服务,为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篇8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村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6101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针对莫旗这样的边远少数民族自治旗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发表以下粗浅的见解。

1 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带有阶段性。改革开放30年以来,莫旗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97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5元增加到3586.7元,年均递增13.9%。从莫旗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来看,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5元增加到357.1元,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年均递增34.4%。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农村实行;一个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第二个阶段从1985-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0.5元增加到649元,为农民收入增长徘徊时期,年均增长11.3%。这一阶段具体说来也有两个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价格暴涨抵消了农产品提价的好处;二是乡镇企业出现滑坡。第三阶段从1991-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54元增加2039元,为农民收入恢复增长时期,年均增长25.5%。第四阶段从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70元到2096元,为农民收入下降时期年均下降1.6%。以上现象表明,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也是一具阶段现象,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这一阶段的特殊性。第五个阶段从2003-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02元增加到3586.7元,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期,年均增长幅度13.0%。这一阶段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农业税减免;二是国家政策性补贴增加;三是外出务工收入增加。

(2)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平衡。这一特征在当前尤为突出,而且呈现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调查情况看,凡是收入增幅较小的,大多数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靠近县城和公路等交通方便的乡镇的农民,年均收入比其他偏远乡镇的农民高。从事多种经营的农民收入远远高于单纯从事种植业的农民。

(3)农民收入增长的差异性。一是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农民收入的差异性。二是文化程度的差异,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的收入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的收入。三是就业率低的差异。农村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来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收入的高低。

(4)农民收入的结构性。农民收入结构基本上分为三大块,一是工资性收入,包括在乡外地人企业务工、外出打工,从号召其他类型的劳务等收入,占纯收入的19.6%;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种植、养殖及二三产业等收入,占68%;三是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12.4%。

2 存在的问题

(1)不善于调整种植结构。由于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低,不愿接受新生事务,总是生产他们习惯生产的东西,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决定生产经营什么,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毫无优势,增收困难。还有许多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缺乏市场预测难力,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跟风,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

(2)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业生产结构适应性、战略性调整难。一是传统种植业受到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由于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农产品生产已处于微利或亏本的状态;二是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减少。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对土地再生产的投入不断减少,土质日趋恶劣,贡献率越来越低。

(3)农业科技含量低。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缺乏运用拳科技的能力,生产出的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走品牌战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增收。另外政府农技部门对推广新技术方面也做得不够有力,使很多新技术无法及时传到农民手中,致使许多好的增收拳技术、新方法与他们无缘。

(4)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滞后,劳动力转移难。影响农民收入最突出的一条是农民数量过多,全旗近80%的农村劳动力依附于土地,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制约了农民增收。

(5)农牧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对接、形成新型的利益机制难。一是农牧业还一直停留在单一的生产环

节上,尤其是因为农产品不能及时消化、升值,只作为简单的原料而库存积压甚多,无法增加附加值;二是缺乏准确、高效的市场信息网络,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品质标准、缺乏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大规模营销组织和企业、缺乏现代化的储存、保鲜和动输能力,致使农民的生产往往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农民的利益往往在流通环节上受到很大损失;三是生产与加工、销售脱节,农民的初级农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又得不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增值,农牧业比较交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6)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没有明显增加,农业和产中的资金思想方法难仍然存在,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差,依然靠天吃饭。

3 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驱动农民增收。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加快优势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大力营造各具特色的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推广“复合型农业”,逐步走舍饲圈养的路子。将放牧与舍饲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牛羊育肥,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牲畜产肉量,均衡四季出栏,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增加和母畜比例提高的目的。

(2)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拉动农民增收。从家牧为产业化的整体建设考虑,今后的重点放在抓基地、强龙头、打品牌上。一是抓基地。在充分发挥比交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强龙头。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要增强农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把龙头做大、做强。三是打品牌。品牌是实现产业发展和产品进入市场的灵魂。打造和培育精品品牌,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是实现农产品销售增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9

    一、吃透乡情民意,掌握基本情况

   工作队把调查研究,吃透乡情作为驻乡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驻乡后,全体队员立即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他们进百家门,问百家情,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促膝谈心,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全乡基本情况,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xx乡现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80个社、4260户、15428人、劳动力6825人;全乡有党员532名、党小组108个;全乡总面积41030亩,其中田8303亩,土21329亩;全乡粮食产量9833吨,人均纯收入2225元,人均生产总值7395元,全县排名32位。

   (二)、根据县委、政府xx年6月4日召开的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具体落实情况检查的会议精神和要求,我局党组、行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从局机关抽调18名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的骨干组成8个暗访组,于xx年6月5日至6月7日深入到xx乡的8个村,80个组,400户农户家中,对xx乡党委、政府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xx乡党委、政府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粮食直补通知发放到户,粮食直补按标准和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兑付到户,农民负担监督卡基本到户,农业税做到了先减后征并按规定下调了3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安全、农业税社会减免、农业税灾歉减免等一律都按政策执行。

   在暗访中,我们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学校收费不统一,学生保险费强收强扣。

   2、今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质量太差,老百姓都是卖掉了的。

   3、两工问题部分老百姓不愿意缴。

   4、村务、政务上墙不规范。

   5、肥料高于农资规定的价格(尿素:1800元/吨、碳氨:560-600元/吨)。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局明查暗访组于6月7日下午与大竹县xx乡党委、政府交换了意见,xx乡政府已于本月15日前完成整改,从而保证了党对农村政策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二、解决工作重点,推动各项工作

   工作队在摸清双溪乡的基本情况,找准各项工作薄弱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讨论,统一了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为该乡办了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该乡地处深丘,根据地形特点和各村实际,工作队与乡党委共同研究,查摆优势劣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定重点是抓“土百合”、经果林、畜牧,强力实施“2542”工程,以促进农民增收。

   1、在双溪、炬光、宝顶发展“土百合”xx亩。充分发挥胡友富、邱一志为核心的种植能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培养扶持养殖大户500户。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推广以万中国为代表的獭兔、黄羊、dr牛,以张兴君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以曾祥勇为代表的家禽养殖。县环保局尽量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培训技术,提供项目信息,免费办理发展生产的生产用房环保手续。

   3、在普照、朝阳、宝顶重点发展生态林,同时,为保证退耕还林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工作队队员还深入到农户,搞好宣传,帮助农民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力争全乡全年完成400亩生态林任务。

   4、在文昌、梁山交界处开发“红土地”旅游景点,发展经果林200亩。

   5、全乡发展麻业1000亩。

   (二)、切实搞好计生“三结合”。落实新增帮扶户4户、联系户4户、帮带户12户,共计20户,建设一个帮扶基地。选定的帮扶项目是养殖业(鸡、鸭、鱼、兔、羊工程),环保局将尽量为计生户提供可靠的资金和物质保障,提供项目信息,传送技术,并制定“三优”措施,确保帮扶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现帮扶效果。

   (三)、协助xx乡党委、政府搞好区划调整,调究调整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新问题,并向xx乡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将先前的11个村,118个社有效调整为8个村,80个社。

   (四)、帮助村支部建立和完善“”制度。协助村支部召开两委班子和党员会,组织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队在为所驻乡谋发展、理思路、办实事的同时,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了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搞好农村综合治理,使驻乡工作渗透到农村的方方面面,把“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帮助进行春耕生产。一是组织人员对缺劳力的农户助耕;二是为全乡特困户送去化肥5吨,解决他们春耕生产所必需。

   (六)、帮助该乡解决合作基金兑付款2.6万元,缓解其财政负担。

   (七)、为该乡改善办公条件购置办公桌椅、装修办公室解决资金5000元。

   (八)、广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传播科技知识,培养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致富。

   三、驻乡工作几点收获

通过几个月来的驻乡工作实践,对当前农村工作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也获益匪浅。

   一是驻乡工作能紧紧抓住农村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二是通过驻乡工作,真实地了解了农村实际,真切地感受了农民疾苦,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真心实意与农民交朋友,使我们在实践中、在群众中学到了在机关、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本领。

  

篇10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根据县委学科办《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县档案局局长李美萍带领县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深入金马等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征求单位领导意见、与基层档案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