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概述范文

时间:2023-11-28 18:0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概述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Auto-mation)简称为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学科,涉及电工、电子技术、自动化和计算机工程等多个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强弱电相结合,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相结合。积极探讨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1.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智能控制、信息网络、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发展成熟。20世纪50年代,电机电力等产品的出现催生了电气自动化。20世纪6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开始出现,生产过程最优控制与管理也使自动化进入到了一个全新自动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系统控制和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自动化理论、方法以及手段伴随着通讯现代化技术、微电子科学技术以及IT电脑技术对象的发展而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交通、医学、航空航天、现代制造技术等技术的发展。目前,电气自动化设备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集中控制方式:便于运行维护的集中监控方式、组态灵活的远程监控方式和兼具前两者优点的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它一般具有以下功能:自动控制功能、保护功能、监视功能和测量功能。

2.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2.1 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减少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强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应用能够增强控制信号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各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工业事业的应用非常广泛,电力能源,计量测控,石油化工,输配电等等领域都有它触及的领域。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率,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空调设备应用中,在对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的时候,可以使用比例积分运算的方式,将控制器和设定好的湿度进行比较,然后将信号传输到回风湿度控制上,使其湿度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数值以内。在建筑行业,可以使用通信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施工,使建筑在很多系统安装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2.2 电气自动化在农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自动控制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取代。把计算机、微处理和传感技术与检测、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传统农业机械,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性能。。例如,台湾的农业生产中,对落花生、玉米、高粱等作物的各项作业机械效率、作业成本与人工操作效率及成本进行分析,提供杂粮代耕中心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建立早作机械化体系自动化。又如,英国通过对施肥机散播肥料的动力测量来控制肥料的精确使用量。在我国作物的灌溉管理中,集成简约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代替了粗放的管理方式。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灌溉管理,可实现实时、高效和远程调控的目的。电气自动化在农业灌溉节水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实时监测,可合理的分配灌区的水量和不同灌区的灌溉顺序。在微灌技术领域,我国先后研制和改进了等流量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孔口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设备,总结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灌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建立了一批新的试验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区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

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 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是发展动力

最近几年,我国在CIMS,自动控制,机器人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方面发展进步较快,各个电气自动化开发设计公司推出了一些设计模式和理念,使电气自动化呈现出智能化发展趋势。未来的电气控制平台应有一个更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终端和编程语言系统,从而支持实现更加智能的功能。

3.2 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发展保障

电气自动化的真正含义在于,当操作或参与的人员较少甚至是无人管理的情况下,产品能够正常的按照设定好的计划或者程序运行。一个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监督、控制设备、财物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快速准确安全。集成化的安全保护装置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有效地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硬件到软件,分层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管理者可通过内部网络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

3.3 电气自动化的创新性是发展源泉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带动和支撑,因此,一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大培养、吸收、引进创新型人才,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投入力度,扩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研发项目,开拓电气自动化展业方面的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降低他们的研发成本,增强他们的研发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涛.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青春岁月, 2012,13:392.

[2]郑智.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16.

[3]鲍继志.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58-159.

[4]马晓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创新和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13,6:159.

[5]郑向超.浅析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88.

[6]杨艺渊.论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101.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试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自动化技术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完善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有效率,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文中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电子自动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并具体论述了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依据。

一、专业调研及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完善,现阶段电气自动化主要是培养实践技能,从而促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应用实践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而以往电气自动化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降低课堂教学有效率。为了进一步改善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教学弊端,需要首先了解企业对于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且通过企业的反馈全面了解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继而不断优化电气自动化教学的相关事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面相对较宽,并且涉及到多个行业,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调研及社会需求分析过程中需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其整体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及模式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依托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并且从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层面进行全面考虑,继而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规格。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的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引导学生掌握自动电气化的相关基础知识,并在此前提之下,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输配电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技术、楼宇自动技术。由此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并且做到针对岗位及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方向,他们能够依据市场预测信息,还有个人个性特点,还有潜能及意愿方面,筛选自己想要攻读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进行专门的实训,在上岗之前完善其各方面的能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及体系

根据新课改的最新目标优化电气自动化教学,调整培养目标之后,还需调整课程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置较为实用的教学课程。从现代教育技术层面着手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彰显“必需、够用”,最大限度改善理论课时较多的现状,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逐渐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并且在教学的种类及时数方面彰显特色,最P键的是产学结合渠道的实现推动电气自动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强化工程实际素养及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三)加强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继而改善教学弊端,优化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改革试点中,高职院校可以根自身所在区域的优势,开展地域性产学合作模式,然后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较为全面的就业岗位。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与地方企业进行良性的互动,这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就业失业率,学生在岗位上真正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安排相关的工程师到校任课,这在某种层面上可以强化电气自动化教学效果,或是可以选派教师到实训岗位进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技能,掌握最先进的企业用人理念,通过构建“双师型”人才,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借助行业优势,构建产学合作办学,从而深化教育课改的实施效果,借助企业先进的企业理念及技能推动电气自动化教学更好的开展。

三、结语

总体来说,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通过教育改革不仅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丰富学生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本文中简要概述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并具体论述了该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怡典,彭雪峰.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曾照香.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3]葛芸萍,杨筝.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25

新世纪的诞生使得先进技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先机。电气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使得自动化技术获得很好的提升。以往的电气工程因为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自动化中加入智能化技术,让电气工程更好更快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智能化技术逐渐和先进网络技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虽然这种融合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 智能化技术分析

(1)该技术的使用。在如今的市场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产品可以很好的挥发出自身的优势。该技术除了可以增加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设备的成本费用。在完善化操作的环境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增加了工作效用及总体质量。确保危险情况下的施工可以更加好的完成。故障的诊断也变得更加简单[1]。

(2)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概念。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智能化技术被正式提出,该技术的提出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机械化设备可以自行完成某些难度和危险系数高的任务,这种先进技术很快被很多行业使用。该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使用是借鉴人脑的计算进行信息的处理,事实说明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提升电气设备的效率,及节约成本,在减少相关操作人员的劳动力的同时确保了施工的总体质量和安全性。

2 技术的使用

人类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每个行业中对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操作更加便利。智能化设备在电气工程中的使用优势尤为明显。下面就使用进行简单的说明[2]。

(1)故障诊断。电气设备的运行多少都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这种故障是因为大多数人们难以预计这种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对于故障进行诊断。使用其对其中故障的成因及范围进行确定,随后相关人员依据相关数据内容找寻实际故障地点进行维修处理。

(2)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容易出现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代替人工操作。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无人操作。在确保效益的同时,保证设备的自主化性能。

(3)优化设计。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程序的复杂要求设备人员必须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以往的手动设计会使得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耗费较大的人力及费用。但是使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使用计算机做好设计,不仅省去了人脑对于复杂内容的思考,同时也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及总体质量,同时大大缩小耗用时间[3]。

3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性能。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使用该技术,可以让工程变得更为精准和高效。综合性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电力设备变得更为优质。

(2)功能。对要素进行利用使得智能化技术可以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智能化界面使得人们的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帮助非专业人员的运用,电气自动控制领域对于可视化技术的将极大地减少产品设计耗费的时间,增加质量减少项目资金。控制系统安装olc便于使用者的修改和编制,创造出适宜的\用程序。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对于信息的处理效率[4]。

(3)体系结构。智能化技术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提供了系统化的发展方向。显示屏大,可以展示很多的信息,便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显示器发挥自身的效能。该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电气自动化的系统模块化。帮助操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借助网路的优势,联网作业可以做到无人操作。并在一台机械上对别的机械实施控制,将别的画面集中呈现在一个屏幕中。

4 智能化技术使用优势

(1)不用创造控制模型。通常我们在对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时候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对其进行精准的管控,这直接致使设计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情况的控制可以保证模型的精准度。实际效率也会相应地贬低。智能化减少了模型设计的工序,所以极好地避免模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因素,使得控制器精密获得显著的增加[5]。

(2)方便管控。智能化控制可以保证自动化控制环节可以很好的完成,自身的性能获得提升。事实证明智能化控制器相比以前的自动化控制器优势明显,并且更加适用于电气工程。电气设备只需要数据作支持就可以完成调节工序,省去了专业人员的工作环节。同时它可以开展远距离调节控制,做到了无人控制的目标。

(3)步调一致。智能化控制特征是步调一致性,其对于种类不同的数据处理方面。即使数据再陌生同样也可以有非常好的估计效果。控制效果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虽然在进行控制时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其处理效果还是很好。在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时需要将设计进行仔细的考虑,依据对象的不同对于实情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必须使得控制环节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如果出现使用中情况不佳的情况,不要往下定义,需要对于工程每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分析。

5 总结

上文中我们得知智能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其运用在电气工程中也可以推动其自动化进程。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智能化技术的使用。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增加工作成效。确保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使用智能化技术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智能化的理论,理论为基础进行合理化的运用。确保智能化技术可以在电气工程中发挥实际效用,将电气设备真正变为自动化。在进行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不断累积总结,将运作时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助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获得长久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次福.初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11):118-119.

[2]刘璐.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119.

[3]华树超,孙娜.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158.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 能力递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并在高职教育中占主要地位,同时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要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具体要求,应当以市场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1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实践教学模式特色不鲜明 大多数随课实训和集中实训采用相对固定、单调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环境缺乏职业性,甚至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践教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过程没有将高职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凸现出来,没有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1.2 实践教学设施不足 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实训设备不足,几个学生要共用一套设备完成实训,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进行操作训练,实训效果不佳。有的实训设备购置时间较长,已不能满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且出现设备老化现象,需要投入资金更新换代。

1.3 实践教师专业技能不强 实践指导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成为老师,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少,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只能靠理论指导实践,自己慢慢摸索实践方法和技术,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因受到津贴待遇、工作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从企业聘请大量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 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相对独立的,但要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实用性、人才素质上的实践性和专业服务的针对性三个特点,实践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数的50%。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来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将实验、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多层次实践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建立从基本技能实践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的能力逐层递进的培养过程。

改革后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三个阶段构成。除了实验以外,实践时间相对集中,在三个阶段中分工不同,各有所侧重。

基本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一阶段,作为理论知识学习、巩固阶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工程环境,进行初步的工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电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的使用、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操作训练,建立有关课程和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

专业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二阶段,作为理论知识的升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该阶段主要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电机运用与训练、电子电气制图(CAD)训练等,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相对较全面的工程技能训练,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专业综合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三阶段,作为反馈强化阶段,综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开发训练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每部分训练都有设计内容和综合考核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实施保障

3.1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增设校内实训场所,对已有实训设备进行改造、完善,并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实训场所,建设校内“教学车间”,突出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性的特点,使其能满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的需要。

选择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联系紧密、实力雄厚的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借助企业的场地、设备等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场所,以满足校外实习、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使校外实训基地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3.2 “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和资金投入,探索兼职教师津贴制度,通过引进、培养、兼聘、特聘等途径,使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规范。实行“以老带新”指导制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实践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各种新技术。要求实践教师具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努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聘任来自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4 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改革

4.1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要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学生要有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教学车间”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例如,微机控制与接口技能训练、工控程序开发训练以“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电子技能及工艺实训、施工用电与建筑供电实训以“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综合实践技能。

4.2 采用真实生产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电气自动化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结合实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校企融合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项目,使所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兼具工作情景真实性和实践过程可操作性。每个实践教学项目都要有目的、要求、方案、实施步骤和考核标准,形成完整的训练单元。各训练单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几个训练单元相互联系。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将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3 实行技能水平评价考核 实践考核内容既要有知识考核,又要有操作技能考核,还要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的综合能力考核。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考核形式可多样化,采取笔试、答辩、实际操作、产品制作、项目设计报告和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等。不能只对结果考核,更应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笔试与答辩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技能、技术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5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强调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对违反操作规程或故意损坏设备的行为应进行赔偿,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和适应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生产一线参观、实训,利用现场教学直观、具体的特点,全方位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工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邀请相关企业领导、技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化电气企业对员工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作为兼职教师的企业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晓旭.论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2(3):153-154.

[2]李辉,贾晓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15-216.

[3]汪荣青.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66-67.

[4]张天波,徐海娟,胡思扬,林振泰.基于行动体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37-441.

课题项目:

篇5

近两年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虽也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工学结合的程度,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将思想品质的培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不能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不利于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一技之长,可持续发展性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之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专长得以发展、创造力得以挖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一技之长。为使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化与企业合作办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3+4”模块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一方面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参考,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与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3+4”模块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规律的过程。

为适应制造业高速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及家长对迅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目标,解决办好自动化类高等职业教育资金需求大而投入相对有限的制约因素,结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改革和创新了“3+4”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教育三年培养期划分成岗位认知、基础知识、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生产实习、综合应用、顶岗实习七个模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三个模块主要在校内进行,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思路;岗位认知、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四个模块主要在企业行业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道德培养全程化的原则,依靠专职辅导员、专任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三支队伍将职业道德培养和养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使职业道德培养系统化、具体化,使毕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一技之长和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第一模块:职业岗位认知。安排在第一学年初,时间2周。结合入学教育,参观6-10家毕业生就业集中的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邀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介绍工作情况,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标准和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二模块: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安排在第一学年,时间36周。主要在校内进行数学、英语、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简单问题和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同时具备较强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三模块:社会实践锻炼。安排在第一学年暑假至第二学年9月,时间10周。学生分散到多家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实际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对未来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模块: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安排在第二学年,时间36周。主要在校内进行电气控制、单片机应用、PLC应用、电气传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第五模块: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暑假至第三学年9月,时间8周。学生分散到专业对口的多家企业参加形式多样的生产实习,将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第六模块:综合技能培训。安排在第三学年上期,时间5周左右。该模块在校内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种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模块: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下期。学生主要分散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操作,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院聘请企业教师和学院教师双重指导,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学生具备学员和雇员双重身份,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估

在“3+4”模块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通过学生入学后参观实际工作岗位、听取行业专家报告会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对职业岗位的初步认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实践――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几个重要环节的学习,把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效果明显。

在人才培养方面,“3+4”模块化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达到以下目的: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完成对职业岗位的认知过程,较快形成具体的职业概念,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在理论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巩固和强化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思想素质,培养企业能用、好用的高技能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特性;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28

0 引言

上世纪中叶,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影响下,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初步应用于社会生产管理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逐渐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同步变化,对工业电器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电气系统不得不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同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日益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系统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具有跨时代的研究价值,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

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新型信息化技术,是指在电气工程中结合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管理,因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涉及范围和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两个方面。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应用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涵盖面相当广泛,同时又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较高,因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涉及范围相对较宽,对应用设计人员的专业要求较为严苛。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工业电器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的核心技术,在工业电气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运算方面的要求相当精细,需要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处理和运算,降低数据处理结果的误差,因而需要依赖电子技术的智能运作系统,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才能确保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实现。

1.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领域的应用,其意义通常在于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两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方面,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实现各类电器设备最大化使用价值的同时,有效强化工业电气市场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保证工业电气管理系统的制度性发展,以工业电气管理系统制度的全面落实确保工业电气系统的稳定快速发展,切实提升工业电气市场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整体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方面,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工业电气自动化管理监督的监控力度,进行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和工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给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精确的决策制定依据,在降低工业生产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使工业系统的长期良性循环发展。

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有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IT信息技术为核心,结合诸如计算机CAD软件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工业电气系统的故障实时监测和诊断,进行工业电气系统的全面有序控制,逐步实现工业电气系统的管理优化和完善。同时,当前形势下,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工业电气仿真模拟系统的实现,以工业电气仿真系统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业电气数据的事前勘测,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先进的电气研究系统,进而深入进行工业电气系统的研究。此外,当前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以IEC61131为标准,运用Windows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工业电气系统的开放式管理平台,操作灵活,管理有效,维护有序,工业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初见成效。

2.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革

在工业电器系统的发展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革关键在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应用中,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关键作用在于控制系统的高效性,进行工业电气配电、供电、变电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系统性控制,实现工业电气配电、供电、变电等的智能化开展,配电、供电、变电等操作的效益更加高效,工业电气系统的综合效益得以有效提高。同时,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工业电气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电网调度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传送、处理和运作等环节,工业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效果更加显著,最大化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PLC技术的应用中,借由PLC技术的远程自动化控制性能,自动进行工业电气系统工作指令的远程编程,有效过滤工业电气系统的采集信息,快速高效地进行工业电气过滤信息的处理和储存,在工业电气系统的温度、压力、工作流等方面的控制效果明显,可以进行工业电气系统性能的全面完善,提高工业电气系统的工作效益,进而实现市场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范围广泛和对电子信息技术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两个方面的特性,为保证工业电气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意义的全面发挥,坚持以IT技术为核心,以IEC61131为标准,运用Windows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工业电气仿真模拟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工业电气配电、供电和变电等环节中的高效控制性能和PLC技术的工作指令远程智能化编程效果,实现工业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提升工业电气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推动力,进一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霍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42-143.

[2]敖盼.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设计探究[J].河南科技,2014(04):78.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重要性;发展趋势;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气自动化是一项先进的,要求相对较高的电子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微机控制技术从而达到对电气进行自动控制的目的,并根据相关技术直接进行对程序的控制,以便通过系统集成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业自动化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核心技术,更是工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石。而现阶段,工业企业已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上获得很大进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电气自动化概述,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仔细的进行了分析探讨,力求更好的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概述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的时机已逐渐成熟。电气自动化具有自动化、集成化、综合化及事故及时自动反应的显著特征。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应先对计算机实行模拟操作,以便对工业企业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判。由于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在电气自动化中表现出现的灵活性、直观性以及易集成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1]。

二、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

1、信息准确、可靠性

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时,必须确保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工业生产时,应采用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保证设备在运行中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对最终产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工业企业实现电气自动化是必然趋势,并应保持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否则将严重阻碍工业企业的发展。业化与信息化关系密切,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必须实现工业化,否则信息化就无法完成;两者应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样才不会延缓发展速度,耽误发展进程,因而必须做到两者兼顾,两手齐抓。

2、着重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着重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这样不仅能对传统工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促进传统技术良性发展,还能加速信息化的发展,以便进一步全面实现电气自动技术工业化进程。所以必须注重电气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将其列入众多行业的前列也不为过,从而全面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现阶段工业机械化已基本得到实现,所以工业电气化应以实现自动化为目标,成熟的工业自动化技术才能带动传统工业的发展,以便进一步全面实现工业自动化。综上所述,能得出结论,实现电气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就是计算机设备与各项信息技术,且均具有相同核心技术,因此,积极推广、大力发展工业信息化不仅能加强电气工业化发展基础,还能进一步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实现[2]。

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现阶段,工业领域的电气自动化通常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及软硬件为主。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势必会带动企业管理改革,这样才能进一步满足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电气自动化,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以下几方面分析。

(1)统一监控的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基于服务器上,不同的服务器监控的内容也各有不同,使用的管理系统版本也各不相同,这就会导致在操作上出现错误情况。而采用统一监控的方式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时间与费用,且非常便于运行维护。统一监控的方式按照通信平台进行选择,并以现存的系统作为中心,而后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将其系统遥测量与遥控量进行接入,以便促进统一管理,并不会对其他行平台造成影响,能很好满足用户的需求[3]。

(2)总线监控的方式

采取总线监控方式能有效增强系统设计的目的性,其是工业基层设备的通信网络,建立总线监控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基层设备信息与生产过程信息中的交流与合作,还能进一步提供一个更为便捷的通信平台。根据工作需要的不同,应建立不同的通信平台,还应按照具体工作内容实行设定。总线监控方式运用,能让整个工业企业的通信更为透明,并确保企业各阶层的自动化数据存取。采用总线的监控方式能进一步实现通信的实时性与确定性,还能有效的节约材料及灵活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成本

(3)计算机监控技术

随着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全面应用,以往传统的报警、连锁等保护手段虽然仍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已经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求,因而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手段。采取先进的计算机检测技术,并加强对其的应用,系统检测和故障诊断等是计算机检测技术的主要手段,这样能有效的预防设备隐患。还应增强对计算机系统主动性的保护,让计算机对于故障范围能做到自动限制,并不会对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这样就让设备管理的预防工作有被动预防转变为主动预防。

(4)建立通用网络结构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网络结构是不可或缺的,工业企业必须确保建立的通用网络结构能充分实现管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监督系统的数据通畅。在完成数据更新之后,应重新对中心管理系统和通讯管理系统进行配置,并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进行检查,从而确保系统能有效的运行。

四、电气自动化系统特点

进行系统安排时,应在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分别进行用电设备的安装,且其配件数量较多,因而信息量极大,给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其维修工作也较为复杂。相比较于热工系统,电气设备操作频率比热工系统低,部分的系统设备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正常运行状态;电气设备对保护装置的要求相对较高,并要求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保护动作。电气设备的构造具有操作机构复杂、联锁逻辑较简单的特点,且用电系统是其的主要控制方式,其监控设备必须接入 DCS 系统才能有效运行。

五、电气工程设计原则

一是不断优化供配电设计,以便确保有效利用电能。应确保电气设备满足控制方式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电气设备的作用,并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与可靠。还应在设计时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综合考虑,且必须确保电气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应设置防雷装置,确保供电和配电能够安全运行;设计防雷装置应在确保工程功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不断对电气设备管理进行完善。

二是增强设备运行效率,尽量减少设计时的电能损耗。增强设备运行效率应符合制定的建筑运行要求与安全运行要求,从而尽量降低成本,尽可能减少各种损耗。科学合理的选择节能设备、补偿无功、均衡负荷,最大限度的降低线路损耗以及运行与维护的费用,增强对电力设备的利用率,以便有效减少电能损耗。

三是有效对负荷进行调整,从而增强设备利用率。应在设计时尽量提高电能质量、有效调整负荷,并选择适宜的设计系数与合理的节能措施,从而节约能耗[4]。

六、结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推广普及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对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应时刻关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动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引进先进理念与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电气自动化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源技术应用,2013,No.16701:242.

[2]李 玮.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2,No.43827:202.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运用分析

引言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加深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创新,进而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电气工程中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此外,在电气工程中综合电子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加深了自动化应用程度,同时使电气工程中降低了建设投入的成本及资金,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质量。因此,在电气工程中运用自动化技术的意义十分重要。

1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自动化大多在工业的控制系统中得到运用,即在不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直接手动操作的状况之下,机器设备能够实行自动运行,同时在生产管理的过程开展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同时从实际出发实施分析及判断等。这些自动操作过程中通过机器进行工程控制系统的制作及运行,无需人为操作。具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电气设备元件的运作进而控制各工序运行的顺序及时间,其涉及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等等。

1.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第一,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远程监控系统利用一个电脑终端控制所有其他地方的设备。在电气工程中对远程监控式的设计理念极大地降低了电缆的用量,同时减少了在材料和安装上的费用支出,提升电气工程的可靠性及组态灵活性,进而提升工程的生产规模效益。第二,集中化监控式设计理念。集中化监控将所有的运行项目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运行,操作简易便捷,对控制站方面无需高要求,系统运行方便并易于维护。电气工程中应用集中化的监控式设计理念既降低了工程成本,还有利于实施统一监控,使电气工程的运行科学有序。第三,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现场总线监控式技术在不同间隔使用相对应的技术性措施,通过现场安装的形式,优化电缆的连接方式,进而使电气工程中设备的成本降低。另外为了使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必须减少设备的隔离和端子柜的使用。

1.3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实现方式

第一,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及操作的实现方式。它基于遵照调度方案的基础,为调节和控制电缆起关闭作用的设备,电力系统可以自主并科学合理地对现场控制命令进行运用,并将相关设备的运行方式进行转换以及设置。第二,人机联系功能。它是指电气自动化系统利用电气设备的操作,实现所有电气设备运行画面实施调整并对实时监控、修改和调节定值以及打印数据的目标。另外,采取此方式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十分便利。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2.1 在电网调度中应用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中的电网调度即利用电网调度的服务器和相应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来达成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的目的。自动化系统方面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主要包括由硬件及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显示器、中心服务器和工作站等具体操作设备;软件即计算机网络系统。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设计首先可以通过电网运行中经济调度,使电网的运行得到保障;其次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相应的电力生产过程数,使电力系统负荷实现自动预测功能;另外通过相关数据的显示,可以快速且科学地对电网系统的故障点进行确定,进而提升排除故障的效率。

2.2 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发电厂的分散测控系统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和过程控制单元可以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发电厂往往都是利用分散测控系统来达成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目的。分散测控系统即分层分布的测控系统,它主要通过以数据通讯系统、远程工作站以及太网等单元组成网络系统,对控制单元以及过程监督实行分散测控。过程控制单元能够实时的监控并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使相关的执行机构实现驱动,进而及时地监测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在工作站方面,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将运行信息发送至工作站,并且及时接收工作站传送的控制信息,使工作站的自动化得以实现。

2.3 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

变电站的自动化既可以摈弃传统繁琐的人工监视与操作人工,同时有利于提升变电站的监控效率,强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力度,使变电站实现自动化,提升电力工程的整体效益。在变电站当中运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全面地监控变电站内各种电气设备和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而有效的控制变电站。变电站自动化能够实现全部设备的微机化,并将替换传统的电磁式装置,在开展操作实时监视的同时达成计算机的屏幕化,使得更加操作全过程更加直观明了,并且通过计算机电缆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

2.4 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现阶段,在我国配电系统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规模相对较小,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还需进行不断的开发。当前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包括:在我国的应用较为普遍的配电管理与集中监控相结合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和集中监控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它们都是将子站与主站联系起来构成一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另外还有就地控制的馈线自动化模式。

3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趋势研究

3.1 科学搭建网络体系架构

科学搭建网络体系架构能够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更为健康、规范化以及现代化。就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自身而言,合理科学的网络体系架构可以辅助现场设备,发挥辅助作用,推动各类计算机监控体系和管理企业体系高效率的进行数据的传递及交换,另外还可以对现场系统设备的服务操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而使综合运行管理效能得以提升。

3.2 开发统一应用系统平台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既能够减少设计的支出和时间,同时便于对项目周期的设计、施行与检测。电气自动化系统预期效用的发挥,有利于标准、统一和开放的应用平台的建立,优质的应用系统平台可以支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项操作及应用,同时减少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费用,使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效率及服务效能得到全面提升。在实际运用中,应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行代码,把相应可用代码下载至硬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中,利用优质的计算机综合技术来使用户的各种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3.3 完善程序结构统一标准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一定要在标准系统程序接口的有效对接服务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得到完善。因此我们必须以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来健全程序结构的统一标准。在有效对接相关企业的ERP系统及MES实践系统时,应通过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应对各种现实问题,使不同程序进行相互通信,进而使相关成本支出减少,信息传递及共享的流程得以简化。

4 结束语

电气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气自动化已逐渐变成了电气工程的重要部分。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各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降低了电气工程中建设投入的资金成本,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它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所以为了使电气工程系统朝着安全、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使电气行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电气自动化与电气工程融合应用在一起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沈广利.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3(10).

篇9

关键词: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探讨

目前,企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其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经济性,提高劳动生产力,能够提升劳动的可靠性,为企业带来很多方便之处。我国现在正在步入新的发展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高科技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让社会在稳定中求得发展,也能够极大地提高现代化生产效率。所以,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并对其进行长期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或者新兴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来完成,大量的劳动由机械完成,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运行的经济性,同时由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机械进行操作也降低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失误,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现代企业为了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将自动化设备应用于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指标之一。很多高校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培养出了很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人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应用广泛,发展的比较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控制机械设备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是在人类不能工作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工作,避免对人类的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相对于其他的高新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说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分析数据信息给设备下达指令,并且指令能够及时传递给设备,而且能够分辨不同的设备,保证指令传达的准确性,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还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保证控制中心和设备之间的良好的信息交互,保证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电气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对象少,信息交互量小,操作频率低,所以控制的速度和准确性比较高。电气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要有较高的可靠性,还要有一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所以必须要有连锁保护,保证控制的稳定性。近些年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在集成电路出现之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速度更快。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能够基本满足生产需求,使用的领域很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变革的机遇,推动企业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有三种设计方式,分别是集中监控、远程控制和现场总线监控。集中监控方式通过一个处理器进行集中处理,设计简单,要求比较低,但是建设成本比较高。远程监控方式组态灵活、可靠性高、建设成本不高,但是总线通讯速度不高,控制的时效性受到影响。

2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未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会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技术在近几年有飞快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极大的便利了工业生产,所以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会大大提升控制的质量,也能够实现工业生产的高效性。第二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会逐渐向集成化技术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集成化能够减少工业生产的成本和空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性。第三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会向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高速化能够满足工业生产对速度的要求,能够和不断发展的信息处理技术相匹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必将实现高速化。

3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不断更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科技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和新兴技术在不断涌现,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会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完善趋于成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解决,共同推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秀娜.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76.

[2]王浩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9352-9353.

[3]墨英丽.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1791-1791.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自动化;经济效益

电气自动化主要是将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利用相应的监控和远程系统,进行在线监测模式,以此保证电力系统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避免电力故障的发生。电气自动化正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要想将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优势得以全面的发挥,就应当对其应用形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要本文重要阐述和研究的重点。

一、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分析

电力自动化中所含有的技术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有:智能技术、人工职能技术、仿真技术等方面。下面就对几种技术形式,进行一定程度分析和阐述:

1.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中常见的一种技术形式,主要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这样电电网一旦出现运行故障,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上传到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应故障解决措施。由此看来,智能技术具有相对良好的稳定和安全性。

2.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对电力系统运行中,进行自我诊断和修复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另外,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若是出现线路故障,依据传统的技术形式,应当立即是切断相应的电路系统,对电流进行一定的隔离。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其效果相对较差, 其环节也相对较为环节。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可以消除这些影响和环节,并且也可以降低其影响范围,保证了电力系统良好的运行模式。

3.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应的软件和技术模式,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同时,在仿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以此明确电力系统的可操作性。另外,在仿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明确,展开相应的实验工作,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真实性,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等系性能。

二、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策略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只有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的发挥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优势,其具体的方式方法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应用标准

近几年,电气自动化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技术性能,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效果也相对较为明显。但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应用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减小与国际之间的差距。同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应当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加强各项技术的交流和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各项技术也进行了及进一步的完善。

2.加强电气自动化的设计

要想加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形式,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从特点、参数、种类、属性等方面展开, 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可靠等性能。例如: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电气自动化实际运行的空间进行一定程度上控制,同时,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是经济效益是挂钩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虑,避免在应用中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另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对电力系统中各个区域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控,并且根据相应的计算模式,展开相应的模拟计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准确性,提升了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安全、稳定等性能。

3.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模式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各项技术和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技术的安全、数据的测量以及技术的控制等方面。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电力系统维护、电力统筹分配等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技术带来的据局限性。同时,在进行统一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后期维护以及电力运输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且对电力系统可以利用集成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力系y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安全、稳定等性能。

另外,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太以网的运用,对电力系统中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处理,这样不仅仅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形式,也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准确性,这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是我国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应用形式,以及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中的一些相关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例如:智能技术、人工职能技术、仿真技术等技术形式,并且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之上,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措施展开了简要的概述和研究。其实,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只要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就可以提升电气自动化的应形式,保证电力系统处于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进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戴琴. 浅析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有效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1: 4.

[2]郑坤民.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J]. 企业技术开发,2016,02: 31+33.

[3]张羽, 张爽. 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 电气开关,2016,02: 100-101+103.

[4]朱泽宇.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6: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