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8 18:0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景点讲解》课程不只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修专业课,还是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导游素养以及所需的必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完备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关系到日后在工作中的发展。
一、《景点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一)书面语表达形式
众所周知,旅游管理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导游,学生在学校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就会突然增多,无形中给刚刚毕业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景点讲解》是课程的名称,一般使用的教材都是《景点导游词》,比如《广东导游词》。《广东导游词》的缺点就是:部分景点的内容数据错误、资料陈旧、都是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学生在行业实践中带团操作需要。
(二)内容陈旧
《景点讲解》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有些太过于陈旧,已经严重的与时代脱节,所教授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学生在实际的带团过程中就会发现所学的内容与当前的具体现实不符,给学生在实践的带团操练中带来了困扰,给原本就是初涉社会的学生增添了麻烦。
(三)机械式授课方式
由于《景点讲解》这门课程是导游证考试的科目之一,所以为了考证,许多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本文会着重的阐述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新的教育思想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
二、《景点讲解》课程的课改措施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景点讲解》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大多都是书面语形式,学生就会开始感觉教学过程乏味枯燥,没有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收集资料、通过制作PPT的形式来实战演示以及像电视中的旅游频道一样,通过短片的拍摄来讲解一个景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景点讲解其实就是口语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讲解中需要借用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对景点进行描述。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课或者竞赛让学生站在讲台前表达自己的想法[2]。例如,我们可以开展“走遍中国”的活动,让学生在全国的著名景点中抽取一个景点,作为自己的主题,然后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进行展示与讲解,班级的其他同学可以充当游客,提一些问题,老师对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与打分,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
3.增进家乡情怀的培养。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感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学校地处中国的南大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广东的不同城市,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广东的自然景象以及人文资源,学生应当了解广东的特色旅游项目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而且还要结合《景点讲解》教材的理论知识作为框架。
4.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置,讲授的知识才真正的有价值,学生也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即使学生的思想态度是积极地,但是因为他们不能够很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所以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具体化,在课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增加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利用情景教学法,提升教学效率
在对《景点讲解》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时,情景教学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方法是教师依据所教授的知识创设一种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导游工作,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作为导游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我们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于学生大多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所以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由易到难,例如在讲解《导游词》时,可以先让学生在情景之下讲解欢迎语,之后再慢慢的进行模拟导游,进而讲出全部的导游词,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讲解内容和形式等进行规范。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在情景中设置游客问问题的环节,切实的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场景。
2.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真实情景实地演练。我们目前使用的《景点讲解》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演练的再好,都不如走出课堂,真正的进入到景点中,进行实时的训练,这不只是仅仅训练学生的实际演练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也要将本地的旅游资源作为案例,让学生具有真实的体验,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景点的讲解中运用课堂上的知识。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
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08-02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已不容小觑,劳动岗位和就业人数比例失调,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时代热潮。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努力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此,我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中长期目标上,提出要努力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因此,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内涵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于促成学生能够创办自己的小微企业或者公司,这样既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岗位,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业。而广义的内涵则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拓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具备创业的基础知识,还具备创新开拓的意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其不仅具备创办企业的能力,更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开拓创新、创造更高的效益和价值,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个体成为创业型的人才。因此,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解上,我们更应该从广义的内涵去理解,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得创新创业型人才即使在短时间内不一定创业,也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自身价值。这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社会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理解上。尤其是许多高职高专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的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如何开办企业,一时间校园里学生做老板的现象不断涌现,并盛行各种考量学生创办企业策划书的竞赛,但这样的定位过于狭隘,使得学生以企业是否开办成功为能力的认可,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的内涵。
1.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了多年,但是高校大学生运用到实践中的少之甚少,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岗位中依旧缺乏突破创新,在创业的实际运用上成活率低。仅以2014年699万高校毕业生为例,在商贾云集的浙江,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4%,其他地区更是字1%左右徘徊,而西方普遍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都在20%以上,并不断在技术上别出心裁、革新变旧。这不得不引发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2.创业教育模式趋于统一,特色不突出。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我国不断学习国外的做法,与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相比,我国的创业模式仍然是符合发展趋势的,即朝着全校模式的方向不断发展。但从整体上,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不一,模式的统一性使得各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开拓创新,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系统性指导。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上,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信奉教条形式主义,缺乏课程阶段性的实践和提高。另外上课的教师多数自身都没有创新创业,只是经过短期的课前培训,就上岗上线进行创业授课,缺乏丰富的案例教学和经验指导,更不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使其变成课程知识的搬运工。课程的形式也多是选修课为主,缺乏统一的授课标准和考核,效果不明显。
3.以活动、竞赛为驱动开展创业教育。从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的模式来看,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开展校园活动或者竞赛来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学生对创业的重视。以清华大学的“挑战杯”作为创业活动的伊始,各个高校都竞相开展了创业比赛,如某省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某市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某校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等等,但多数高校通过该活动展开创业教育是敷于表面,仅仅停留在活动的层面上,甚至许多校级的比赛其组织形式都是通过学生社团发起的,缺乏深入的指导和实践孵化。
4.校团委成为了创业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最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其主要组织机构大多数是高校的校团委。一方面校团委管理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另一方面作为校团委,对学生创业就业的支持也是其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但是高校将如此庞大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刀切给行政职能部门,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又何在呢?如此只会使得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教育研究,缺少专业性的指导。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1.明确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要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要明确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准确,才能培养出相应的人才。那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应走出狭义的定义,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创办企业,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不仅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如今的创业时代不单是需求创业人才,更需求的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创业人才只是暂时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则以发展的眼光提高自身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工作的效率和价值,有益于社会经济的活力。因此,高校必须明确目标,转变教育模式思维,以创新创业的理念去指导学生,深化创业教育,突出特色,采用适合学校自己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组织与管理上做到保证,在课程与实践平台上有机地结合与开放,并针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估,做到质量上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校内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合作,也要求校与校之间,校与企业之间,做到充分地沟通与合作。政府要给予创业教育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社会给予创业教育学校资金捐助和环境,企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2.配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核心区别在于其组织和管理,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运行的关键和前提,有什么样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自然会呈现相应的教育模式,其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看,其主要组织机构大多数是与学生社团密切相关的校团委,还有少数是将组织机构归于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务处。但无论将其归为学生活动还是课堂教学都是过于片面的,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其既需要能积极调动学生参加,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也需要深入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其兼具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需要将其独立出来,配备专业的创业师资团队和资金支持,由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从软硬实力上来全力支持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层次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除了明确目标,配备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外,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注意层次化,毕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丰富性、针对性的特点。目前来说,除了开展活动竞赛等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还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形式来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在哪个学期阶段开设创业选修,哪个学期阶段开设必修,各自针对的主体以及两门课之间的内容如何权衡贯通,都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切合实际,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分,层次设计。在纵向上,针对高职高专和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支持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积极创业,采取聚焦模式来进行培训;针对研究生群体,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挖掘可以培训大专、本科生创业教育的人才,当然也支持其创办公司,侧重点与高职高专、本科生不同。不仅如此,在横向上,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应有所差别。
4.扶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教育,因为创新精神和创业与否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掌握的,虽然现在显性课堂教学采取了很多创业游戏,但这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还是差之甚远,需要通过实践性的教育将其锻炼出来。纵观现今高校实践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多表现为“大学生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者是校企合作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实践,这些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是尚不能让全部大学生系统地实践体验创新创业。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创业教育的平台上实现体验式的学习,是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真实创业体验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创业实践平台可以是真实的创业体验,也可以是虚拟的创业体验。无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经历还是虚拟的创业经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一经历中有所体悟,有所激发。
参考文献:
[1]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3
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相结合,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新途径,是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客观要求。
一、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管理层重视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广东海洋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开设“双百工程”实验班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教务处先后在2007年、2012年印发《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提供专项项目经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注重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科技创新表现分的考查等。同时,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同样肩负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责任,在组建社团、开设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了一大批自主创新创业成功的优秀大学生。
(二)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层次课程
面向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在入学初期进行职业规划,传授创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突出学校特色,成为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成就创业梦想的重要渠道。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能力大赛
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技能,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方针,以本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为平台,利用暑假面向毕业生开展SYB创业培训项目、举办广东海洋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
(四)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
学校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学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形式多样的创业协会和学生就业工作协会等组织和职能机构,为爱好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组织学生走访湛江市大学生创业企业,使本校创业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为自身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二、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性、前瞻性不高
虽然本校创业学生人数众多,但是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多数以生存性??业为主,缺乏创新性、前瞻性和长期性。学生创业开始时热情很高,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造成创新创业后期困难重重,企业难以获得持续性发展。
(二)授课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弱、讲授技能不足
本校从教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没有企业见习或参与创业的亲身体验。虽然我国早在 2005 年就开始了 KAB 创业讲师培训,但是培训时间较短,且侧重教学法的讲授。许多教师在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后,自身尚未能做到知行统一就为学生授课,因此讲授的内容多为理论讲解,创业教学课程枯燥无味,授课效果的实效性差。
(三)缺乏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
美国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 共计开设 33 门课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已经系统化, 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 综合起来有如下课程: 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大型机构创业、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1]。目前,本校仅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两门课程均为8个课时,学分均为1分,课时少、学分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学期末考核方式单一
本校共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两门课程,考核方式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考试只针对大四学生,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考核是进行简单的职业能力测评。《创新创业教育》是本校最近开设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开卷考试,题目是开放式的,以最终的卷面成绩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查指标。
(五)教学过程中企业参与率低
目前,本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多是学校内部或者校际之间的创新创业设计比赛、创新创业活动,真正有企业参与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项目只是极少数。在少数获得风险投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更多是获得资金投资,企业缺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指导和科技支持。
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一)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设置规划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职能机构。充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在借鉴其他高校改革成功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教务处、招生和就业指导中心和各个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科定位,将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学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升创业技能为教学目标,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实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二)依托互联网,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互联网+”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也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举措,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2]。“互联网+”对教育资源、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了深刻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教学服务网站,整合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品课程,为大学生推荐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向学生推介创新创业商机,及时更新网站内容。鼓励大学生善于发现信息化时代存在的商机,依托互联网进行创业,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与互联网的融入度。做好创新创业跟踪服务,收集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和创新创业成果,建立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提供资料阅读。
(三)规划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第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变更大学生以就业、考研、出国留学为就业目标的传统成才理念,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以创业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耦合。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教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新教师,另外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时配备相当数量的创新创业助教和指导老师。开展对创新创业课任职教师的培训,积极聘请有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仍在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学院的企业师资应包括:创业投资家、创业家和实业家、新创立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专业教师为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企业师资以自身创业过程为鲜活案例,帮助培养学生实战应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校可借鉴百森商学院的系统化课程设计,结合本校实际,为本校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课程设计。根据大一至大四本科生不同的知识层次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结合本校办学特点,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编排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其次,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该课程覆盖全校大学生。专业课程是创业学科内的特定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意愿强烈的大学生。拓展课程是对特定领域的深入了解,?课程主要针对已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时安排,探索产学合作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再次,优化考核方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的考核方式,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增添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训练环节的测评成绩,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的考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四)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海浪BBS、校园宣传栏等新媒体载体,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方式向大学生宣传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的重要性和本校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等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个人创新创业,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协会活动。组织举办全校范围的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演讲大赛,请成功企业家进行点评,从而帮助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体验。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协会,开展有影响力、覆盖面广、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依托第二课堂,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使得创新创业的信念深入大学生心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篇4
Day 1 – Effective enterprise education 高效的双创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goals and theory 双创教育的目标和理论
Day 2 – Key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s 双创教育的重点理论
Activities to apply the key entrepreneurial concepts 在活动中应用这些理论
培训第一天的上午,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兼NCEE课程中心副主任李一默教授对本次培训的宗旨和开班做了概况介绍,随后,由来自英国的罗宾.贝尔博士正式开始培训。在培训的一开始,贝尔博士为大家介绍了Bingo游戏,在全体参训人员的参与中,我们学习到一种生动又有趣的“破冰”教学法,可以在今后教学中,迅速促成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与团结。
随后,培训进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教学法中。在这一部分,贝尔博士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甚至教师常出现的对于管理与创新创业思维方法的混淆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游戏教学法——“understanding the picture”。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是,先给予团队成员一副拼图,让大家限时完成,在拼图的过程中,逐一撤掉组员,将撤掉的组员派入另外一项任务,即用随机挑选的布块拼组一个作品。这个游戏教学法,非常形象,并且深刻的让我们明白,管理思维就像拼图,重点在于将足够的资源合理安排,而创新创业思维,更多是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发挥创造力,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资源的变化,来完成自己的项目。
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存在着很多的“棉花糖”——产品设计,准备演讲,撰写报告。从棉花糖游戏中给我们的5点启示,都能很好的运用其中。先将事情做成,然后再将事情做好;走向目标的道路有很多条,试着打破常规, 目标导向,围绕着核心的目标,在操作中找到解决方案。
5月15日上午的培训由四部分构成,详细探索双创核心能力以及培养这些能力要应用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首先,由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一默老师为大家讲解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构成、创业教育的变迁、NCEE(CHINA)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做出的努力、创新创业生态构成以及专业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通过这一环节,帮助我们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其次,罗宾.贝尔博士讲述了教育者面临的挑战。和我们一起探讨特质、类型和创业者,不要产生创业者是“特殊”的人的想法,在创新创业教学时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视为有潜力的创业者,鼓励学生去理解在他们整个工作生涯中都可以考虑成为一名创业者(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们可以做一名连续创业者)。在这个环节我们分享了自己知道的创业者的事例,与其他培训老师分享自己对创业者的了解。
创业包含一系列小的决策和风险,老师和我们一起论证回顾了管理风险的重要性。而曲别针活动为我们说明的是什么是创造力,在小组中鼓励发掘创造力的概念,打破创造性思维的“障碍”,鼓励大家去寻找曲别针能够干什么,实现什么功能,一体创建一个“总列表”,这个活动为我们揭示的是创新的理解与应用,创新不是复制已有的商业模式而是寻求不同的做事方法以及如何改进已有想法。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40-02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也提出明确要求。虽然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逐年增多,重心也不断向高等院校扩展,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育实施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涵领会不到位,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问题体现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滞后。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教育理念也相对滞后,表现在: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上,各高校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少高校还没有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看待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比较低,往往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当作选修课程看待,导致学生应付了事,根本体现不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涵。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割裂开来理解,简单地认为创业教育只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应急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就人才培养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等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但是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安排了几门创新创业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往往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内容也相对陈旧,无法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简单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向往和热情,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师资力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当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相应的专业师资,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尤为短缺。很多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其本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缺乏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缺少在科技创新、企业生产运营一线的工作经历,因此他们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显得力不从心。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相对短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先行,重在实践。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建设理解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自身缺少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投入和系统规划,没有形成校内与校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要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回归“本分”,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实践育人为途径,以创新创业能力达成为目标,统筹规划、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协同共享。以学生为主导,项目为载体,联动共赢。通过科教协同、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育。
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在领导机制方面,高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处、科技处、学工处、校团委、各学院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采取学期例会制度,负责规划及重大事项的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运行和协调,并牵头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计划及相关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完善学分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加大对指导教师、参赛学生的奖励力度;研究出台科教协同育人的管理办法,等等。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大学本科四年的全过程,应按照“激培提引”四步骤循序渐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指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与热情,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主要通过专业导论、专家讲座、企业调研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指基本技能与理念的培训,面向学生开展创新技能和创业素质等专项培训。“提”指组织学生参与包括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指引导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如深度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高层次综合类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协同综合创新设计开发等。
为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工程教育理念,实施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四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模式,构建“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及“创新创业实践”三个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融合。在教育模式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变革,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内容,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三)提升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教师,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各学院优质教学资源,紧密围绕创新、创业主题,按照技术创新、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团队管理、财务投资、法律咨询、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分类动态聘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方向引领和技术支持,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站在更高的科技前沿。另一方面,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内培外引,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考察学习、科研合作,将企业工程创新和企业生产运营经验融入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前来讲学,聘请校友和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辅导学生开展实践锻炼,并邀请这些实务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可以通过设立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岗位来组建一支固定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提升创新创业的教育水平。
(四)健全完善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大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设投入,有计划地建设并依托学校的学生科协、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学院、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共建实验室、创客空间、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园等,打造多学科、跨专业、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构建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教育引导与自我发展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为此,高校要积极推进科教协同,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发挥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的功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向学生开放,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要积极推进校企协同,使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专业培训与企业锻炼并举,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力,政策引导与绩效奖励兼顾。企业技术人员兼职学校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本科教学教授委员会成员,参与培养方案制订。要积极推进校地协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各高校应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推动地方发展,依靠地方发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通过人才、科技、平台、项目的联动,与地方发展融为一体,合力共赢。
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全面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持续研究改M。
【参考文献】
[1]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吴婕.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3]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
[4]李晓远.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I].科教导刊,2012(10)
[5]阮秀梅.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1(4)
[6]陶知翔,肖惠海.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
作为高校的重要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不断走向正规化和体系化,不断挖掘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断提高创业能力。这既是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也是新时期社会对于高校人才教育的要求。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目标,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强调通过教学方法的交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并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创新和创业精神。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较传统高校教育来说,培养出的人才更优秀,而且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发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公共管理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急需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引领行业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引用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开展教学应当立足当下,而不是教授给学生脱产的内容。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愈发严峻,公共管理专业需要在认知环境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教学方向,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国家为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改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时展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管理人才。
3公共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3.1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一种从内心深处对于创业的认同和渴望,这种认同也可以转变为创新和创业的举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价值以及作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创业理想和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创业意识融入日常的专业学习中。
3.2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
创业和创新活动需要个体具有较为成熟的人格和社会认识,从而才能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所以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未来顺利进行创新创业提供重要保证。
3.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需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完善的认知体系。管理学涉及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在掌握这些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创业创新课程能够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创新创业课程也需要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创业理论、投资与风险、营销策划以及财务管理等内容,这些与创业创新相关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以应对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4公共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4.1课程普及率低
目前,并非所有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这门课程仍然属于经营教育的范畴,还未进行普及。一些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虽然开设了创业的相关机构以及课程,但是并非针对所有学生开放,只有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参加创业活动或者比赛,成绩一般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环境影响的机会非常有限。在这样的条件影响下,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进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2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脱轨
由于创新创业课程对于高校来说仍然是一门新学科,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也缺少和公共管理专业相融合的教学机制,导致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程的交叉互融性较差,学生无法在本专业的基础上理解创新创业课程,而且多数创新创业课程都属于独立的专门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基础,实践部分较少,从而也不利于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疏漏的基础上,高校本身开展的公共管理课程也没有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仅有的渗透也只停留在销售层面上,忽略了深层次学科之间的融合。
4.3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够明确
很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框架,在教育定位上常常缺乏明确的目标,而且容易将学生带入功利性的发展方向上。很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们都将创新创业课程看作是为大学生毕业提供的辅导性课程,或者是为就业困难的专业提供创业思路和方向,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部分,也没有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规划中。而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自身并未做到实践创新,忽略了创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5构建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课程的策略
5.1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认识
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塑造管理人才,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相关授课教师应当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在大学,学分仍然是学生毕业的主要衡量指标,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占毕业所需学分的一半以上,所以教师们仍然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在确保学生掌握牢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为今后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型人才与传统高校培养出的学术型人才相比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更宽阔的视野,在知识储备上,不仅具有书本专业知识,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相关教师在教授创业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区别开来,让学生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高辅助工作的专业技能,包括计算机使用以及外语知识等,以此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进行创业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5.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公共管理专业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重突出“创新”的概念,将创新融入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细节中。例如,不断完善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提高毕业论文对于创新内容的体现等,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高校也可以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特征,采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实践中感受创新对工作的影响以及进行创新的可行性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也需要抓住课堂的教学机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运用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模拟企业管理环境进行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情景辅助。
5.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公共管理课程应当重视实践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并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力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内训练、拓展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将教育实践分为不同的阶段开展实训,同时可以和公共管理课程的理论内容相结合,在建模和创业方案设计上进行实践拓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为了丰富实践的方式,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能力竞赛,如英语口语竞赛和计算机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和敬业精神。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积极的创业案例鼓励学生、树立创业成功的典型,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所需的心态。
6结语
在公共管理课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就业、培养现代化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性,充分发挥企业、校方、学生的联动作用,让公共管理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理性认知以及行动上的自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全面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曾秋菊.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
[2]张元新,葛雅琨.基于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实践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7(23).
[3]赵建华,刘宁.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7(12).
篇7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教学过程主要通过三个教学模块完成,分别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课程教学,三种教学模块又细分了若干课程,而三个教学模块及课程之间缺少内容的联系与知识的串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课程知识通过正迁移的方式产生质变,导致所学知识处于孤立状态,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提高收到很大的限制。
二、适用于高校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改革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一方面,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它适应当前应对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需要。高校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改革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主要实施步骤为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普通本科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教育理念,其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客观教育价值,已经被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建立创业平台、改善办学条件为支撑,以设计专业为试点,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设计专业就业独立性较强的特点,改革完善现有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社会需求引导人才培养实践的原则,把市场、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放在教学试点专业发展的首位,强化学校建立设计人才培养的社会属性、专业特性、特色个性。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与实用型人才为主,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到:1)突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2)突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作用。3)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逐步建立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
3、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完善培养方案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明确创新创业课时学分要求等措施,充实和加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将设计类软件课程引入培养方案作为设计专业必修课;加大上机的实践操作课时;学科竞赛、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社会实践、创业活动、课题研究等列入实践教学环节学分。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素质,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手能力,多方位、多层次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以“工作室制”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项目教学为课程主体,实施实题实做、真题真做的模拟教学方法。
4、建立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从三个层面进行建设:①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课程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依托,通过专业介绍、行业发展前景、学生就业方向进行阐释,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行业现状,激发学生创业动力。②面向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潜质的学生,开设专业系列选修课程。通过教学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③面向社会实践岗位的模拟课程,以项目、方案、活动为引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调整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创建以设计工作室教学为主体,以本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为题材进行专业设计软件的培训与指导,根据市场流行趋势讲授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行业工作流程,掌握行业时态,了解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材料。重点改进专业核心课程及教材、教法,以学校设立的设计工作室为桥梁与企业建立“学”“产”“研”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参与行业企业具体设计工作。专业课程按照理论基础+技法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顺序进行,在此类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加入创意思维训练,加强设计实践、项目案例等环节。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设计工作室为纽带,与地方传媒企业及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建构。
5、建设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以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努力做到结合专业进行工作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在实践中增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其实际应用。
6、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环境建设
根据我校创建以“设计工作室制”为主体与项目教学、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2)支持系统建设
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高校设计专业同设计院、设计公司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实践促能力、以能力促创业。
3)教学资料建设
根据创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购进实践教学设备,每年定期购进专业书籍。教材选用方面学校强化应用型技术型教材选用。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优秀教师编写适合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教材,积极推进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工作。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1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师生对双创教育理念认识不准确,双创教育理论没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只停留在创业操作和技能层面,双创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相对滞后,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只是简单开设双创教育选修课或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部分双创教育内容,系统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形成,更高层次的与药学专业教育融合更是微乎其微,导致在药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只是专业知识的枯燥输入,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培育;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在管理机制层面上,双创教育主要依附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没有有效整合包括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部门的资源,人财物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形成最大合力。在以往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其目标定位中缺乏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主要讲授基础性知识,没有融入创新素养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双创意识不强,创新精神缺乏,有限的创业活动也只局限于低层次的生存性创业。教师和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和理解总体上还是狭义的创业概念,对双创实践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力并未深刻理解,而在药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本人缺乏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培养,虽然偶有创新点子,但受限于经验不足和专业实践水平不高等因素,且得不到团队的有效帮助和指导,最终使双创教学和实践活动不太理想。学校双创教育师资力量总体上是薄弱的。因此,基于以上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存在,必须在创新创业理念下,整体优化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意识培养和创新精神融入药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对课程体系重新优化建构,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广泛地种下“双创种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2.1优化设计思路
秉承以人为本、主体建构、整体育人、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对药学专业所涉医药行业核心岗位进行调研,获取核心岗位必需的创新创业素养,制定带有创新素养特征的核心岗位标准,经能力与知识转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必需的创新创业素养转变为学习实践形式,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制订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实现创新创业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建构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创新创业教育及素养现状调研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专药学专业学生双创教育现状[3],从药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结构及现状、创业影响因素、双创教育现状以及如何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4个方面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提出构建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体系有效融合,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及素质提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合作搭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等培养策略,为学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医药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4],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才需求情况、人才开况、人才需求素质、专业课程设置、医药公司的用人标准、员工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方案,从而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依据调研数据,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渗透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元素,将双创教育活动和专业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实现双创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构创新创业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按照药学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行要求,对药学职业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含双创意识)要求进行梳理,对课程进行重组,设置公共文化基础(通识)模块、药学专业基础模块、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可持续发展模块)、综合实训学习5个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课程组成,分别为后续的教学模块服务。其中,公共文化基础(通识)模块增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为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保障,分为公共选修课,增加食品营养与安全、职场人格分析、形象设计与管理、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增加志愿服务(如加入记者团、国旗队、护卫队)、竞赛活动、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和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技能活动周、心理健康月、科研训练、)等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医药电子商务、中医药膳技术等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活动、专业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2)制订核心课程标准。根据药学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种下创新创业种子”的需求、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科学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增加双创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程内容(包含实践项目)渗透融入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元素,形成双创理念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并依此制订授课计划和教案。(3)优化课程内容。在创新创业导向下,结合药学专业课程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将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核心内容有机融合,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凸现创新创业素养在专业教育过程的活跃和带动作用,有效地衔接药学教学实践、科研活动训练和社会服务等多项活动,从而实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例如,在《药学服务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设计“模拟用药实训”,在模拟药房的工作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药师角色和患者角色,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常见疾病辨证思维的方法,锻炼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了问病鉴药的技能,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进入本课程的教学中。又如在《药物分析》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预先将未学习的部分药物检验内容分配到各小组,要求以团队形式设计药物检验方案并PPT汇报。在前期调研阶段,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能力,让团队成员熟悉文献查阅方法;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汇报时,学生普遍采用PPT进行口述,增强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再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的药物检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将课堂活动与科研活动素养训练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这些能力为学生后期就业、进一步提升学历打下基础。(4)建构创新创业理念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5]。教师主动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验创新乐趣和成就感。如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运用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开展《药品管理法》的授课。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相应的知识准备,如自主学习有关知识、推荐学生在网络(如SFDA网站)、电视等媒体查找资料,熟悉相关案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法庭审案的工作情境将学生分成三组(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药品管理法》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案例的内在联系,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之间通过角色扮演展开讨论学习,教师随时加以正确引导,实现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双创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素养训练,如药学类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体现了专业特点,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教育活动中。在素质教育方面,学生借助各种社团开展具有医药行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辨药大赛、药学服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药标本制作大赛以及充满浓郁中医药气息的中医药文化艺术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实践活动与药学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深度渗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实现了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
3结语
基于以人为本、主体建构、整体育人、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以高校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体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创新创业实训环节、创新创业实战环节融为一体。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社会创新,有助于解决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教师将科研素养训练、社会调查实践、竞赛实践、职业创意活动等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提升专业实践水平,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进一步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金梅.“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6):72-75.
篇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时展的产物,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与传统的高校填鸭式教育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要与实践相统一,强调教师的知识讲授要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动手相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43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通过基本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而提升其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所必备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人格及创业能力等的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性要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本人。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基本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创新创业观念教育是通过剖析创新创业的意义、创业目标来更新学生对创业观念的认识。创新创业素质提升是指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来全面提升创业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等特质。创新创业精神激励,是指培养创业者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应当具备的开拓进取、拼搏进取、勇于承担和团队精神等品质。创新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来获得,包含认知能力、专业技能、社会能力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业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管理经营技能、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等内容。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引导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将会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模式,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类人才,加速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敢为品质、团队精神、实践动手等能力,较好地对接社会企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
3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首先,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以创新教育为主导,整合第一和第二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开设创业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管理能力、创业精神、风险投资掌控能力等进行创业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并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和各类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融入到日常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创业所需的技术支持和资金需求,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第三,以北京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创业技能培训教育,通过学校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附以创业基金和科技孵化器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系统化的平台。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首先是各级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制定了良好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案例分析、模拟互动教学、实习实践等教学手段,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创业项目申报、学分制改革等现象,证明高校教师和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和社会创新创业研究机构在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教育理念缺失,创业意识淡漠。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数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没有将创业教育当成终身性教育来开展。(2)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如大学生创业者很难从银行贷款,创业手续和程序仍相当复杂。(3)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狭隘,并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因此无需改革现有专业和课程体系,只需增加技能教育即可。(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完善,学科设置无明确定位。高校中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零碎,缺乏严谨性,无独立系统的课程群,教师授课随意。专业定位不明确,常包含于经济或管理学科中。(5)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力度不够,资本市场支持不足。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社会对创业者的宽容、尊重和理解不够,大学生可用的创业投资较少。(6)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但当前的高校教师大多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践知识,授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无法较好引导学生培养创业素质。(7)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缺乏,教育内容仅停留在浅层,无法真正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8)创新创业教育受众范围较窄,仅能使小部分学生受益,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综合性教育的根本要求。
4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改革、社会氛围营造、社会文化建立、政府政策完善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建设和坚持才能显现效果。
4.1 树立战略性的长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积极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
4.2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
(1)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自上而下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和足够的经费支持;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制定并完善政策,营造规范的创业环境。扶持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联合各方面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加快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保证既提供项目论证、咨询培训等服务,又能提供创业失败后的生活保障。
(2)企业群体、金融机构和家庭等社会团体应该全面理解和支持创新创业活动。企业提供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创新创业,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能够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家庭的支持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
(3)高校自身加大变革,应当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改革学生评价体制,重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另外设立专项基金,加强科创项目的培训扶持力度,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
4.3 营造积极向上、开放自由的创新创业氛围
转变社会观念和思想,摒弃唯创业成功论英雄,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创业故事,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校园通过建设创业信息服务网络,提供创业支持,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家现身说法,打通创业知识普及与科技转化的通道,为创业活动的开展增添动力。
4.4 完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教育指导和研究体系
(1)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教育专家等直接负责,主动加强与政府设立的创业机构的交流沟通,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普及创业知识和技能,推广创业经验。
(2)搭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解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设置和讨论,实现创业课程与高校特色专业课程的融合,达到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在课程设计的跨度上,应当将创业教育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整个阶段,将其定位成一种连贯性的终身教育,不仅仅在高校开展。课程的授课方式应当向开放性讨论式的互动模式转变,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真正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纸上谈兵类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改革高校的课程管理模式,让教师和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课程,形成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
(3)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创新性的授课方式,还应有创业的实践体验。针对当前创业教育授课教师既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际创业经历的现状,高校应当邀请校外专家及企业高管来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培训,利用各类组织或各类研讨会的机会加大与社会各界的交流,获得最新的创业知识。积极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条件,增强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在招聘过程中严把教师入口关,吸收部分既有学术背景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校兼职教学,改善师资结构。从根本上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均衡化发展,全面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4)全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除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实践活动的强力支持。高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与企业对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同样,高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创建校办企业或建立科技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场所。结合创新创业计划竞赛或勤工助学等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5)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水平,借当前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之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指导。
4.5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反馈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强、成本高,且成效滞后,所以其评价反馈机制必须遵循科学化和多元性的原则,真正实现合理准确的评价判断。国家应当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合理评价机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激励处罚措施,保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动力。同时,高校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评价要全面深入,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引入竞争意识,针对性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5 总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重视创新转化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事业心的培养,倡导人本主义理念,以学生作为实施的主体,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雷家骑.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152).
[2]李小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追因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8,(15).
篇10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其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一、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0世纪末,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开始进入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不断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1],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创新创业教育向地方高等院校迅速推广的新趋向。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意见》的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随着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创新创业门槛不断降低,创新创业更多地依靠智慧、创意、学习能力而非技术、胆量、资金等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已达10.2亿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成熟
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存在授课和考察流于形式的问题。同样从社会的总体形势看,许多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有偏见,对其重视及普及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或者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技能培训或企业家速成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导致的。
(二)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担任,因常年埋头讲台,专注于教学及科研而缺乏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2],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缺乏一支具有经验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知识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必须遵循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一体化原则。但现在高校开设的课程类型比较单一,且多被设置成选修课,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3]。而且高校各自为政,无序扩张,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和培养教学目标。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为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健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就必须明确其总体目标,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逐步完善教育改革。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结构调整新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
2.协同育人新机制――开展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
3.交叉培养机制――实施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开发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纳入学分管理。同时优化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推出在线课程。组织学科带头人和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但必须严格。
(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教育部门应鼓励高校关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高校可从实验教学平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及创新创业竞赛几个方面入手,如建设校园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同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和风险基金,特别是要抓住目前所提倡的“互联网+”这一契机点,充分发挥大学的创意、学习能力等优势,让创业者抓住机遇,找准方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从而带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潮。
(五)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引进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投资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高校客座教授,充实创业教育师资,建立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4]。这样才能起到对学生持续帮扶、全程指导的作用,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把握市场动向,捕捉创业商机。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5],更面向全社会,针对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因此,各高校应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积极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培养更多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白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2015(21):168-169.
[2]周光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探索[J].成才之路,2015.3(9):22-23.
[3]杨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53-5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