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的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8 18:0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美术的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小学生正处在早期发育的初期,充满着对于世界以及未知的好奇。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使得其成为培养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的黄金阶段。美术的世界是具象与抽象的混合,需要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人类对于色彩世界的感官,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了解美术的奥妙所在。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生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的基础

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成为美术艺术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还需要天赋。但在中学生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只是为学生打开一个新世界的门,使之了解这个世界。达成这个目的的基础为以下几点:

1、小学生的自身优势

正如前文提到,小学生所处于的阶段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大脑如同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各种新知识,这无疑是提高审美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2、学校的课程安排

学校的美术课程如同一条带领学生通往艺术殿堂的通道,在这里学生可以学到所有必需的知识,为日后对于美术欣赏的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家长的配合

学校能提供的培养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父母在课余时间多加给予配合,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拥有良好的艺术氛围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有许多方法,下面将简单列举几种:

1、化简法

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高年级学生还会面临着升初中的压力,因为这样的背景情况使得美术课更应注重于吸引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化简法即为尽量将教条形式的定义简化,将美术欣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内容更加容易理解。美术不是文字能够简单概括的,一幅画在不同的观者眼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正是美术的魅力所在。大部分学生因不理解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导致对于美术欣赏没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本末倒置的。相比课本中的知识,一幅优秀的作品会给学生更加直接生动的印象,将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名画中,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日后接触其他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知识点的背诵并不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而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提高对于美术欣赏的兴趣,也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2、写生法

小学生有许多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这些时间,让美术欣赏成为一种乐趣。美不仅仅存在于画中,风景与建筑都是美术学科的分支。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或是景观建筑中观赏,在轻松又自由的环境中将美术欣赏的知识点在无形中印入学生的脑海。风景中包含着色彩的构成与搭配,建筑中也有点线面的运用与表达,这些都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术欣赏。只有将这些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下意识,才能真正使得学生拥有自己的美术欣赏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中学生感兴趣,才更加愿意了解和学习。

3、临摹法

临摹法是这几种方法中最枯燥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审美能力的建立对于不同的小学生难度也是不同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艺术方面的天赋,对于这样的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自然也会比较容易培养。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部分小学生,临摹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临摹大师的美术作品会让学生对于颜色的运用,点线面的组合,笔触的轻重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只是用眼睛欣赏一幅作品,很多时候会漏掉很多细节,许多名画的点睛之笔就体现在细节处,所以这样的欣赏是片面的。艺术赏析中的大忌即为“管中窥豹”,所以要从学生学习初期避免此类问题。当然,小学生的美术背景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的绘画水平并不可能将作品临摹得一模一样,完美的复制也不是临摹法的目的。只需要小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有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培养一种体系的全面认识。

三、小学生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正确认识美

小学生的强大学习能力如同双刃剑,在此时培养小学生对于美的正确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学生会向往与众不同的特殊感,而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美”的概念,常常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概念,并将其与“美”的概念混淆,培养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有益于建立学生关于“美”积极健康的认知。

2、拥有创造性思维

较高的美术欣赏审美能力会令中学生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会使学生在日后的人生中受益良多。

3、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会映射许多关于作者对于人生或社会的思考,小学生拥有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会有助于通过美术作品来理解画家的精神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所谓“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培养中学生此项能力相当于给予小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钥匙,这对于学生日后培养人生观与世界观都是有帮助的。

四、总结

培养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它不仅仅帮助小学生提高在美术方面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给予小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使得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学以致用。中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是教育中最容易忽视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培养其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谈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篇2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 激发潜能宽松和谐

这是一项关于不同方式影响知识掌握率的数据调查:

很容易看出:学生参与度越高,知识掌握得越多。所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而不是被动地由外部注入的。这种积极的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借鉴这种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分析美术教学,我认识到,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便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一、“把讲台给学生”之体验

1.依赖解决小问题

刚开始,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请你来帮忙”,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参与操作,知识点和创作步骤让他们尝试归纳,我逐渐开始放手;有些老师觉得这太浪费时间,加大组织课堂的难度。其实,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习惯,日子久了,学生就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及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动手制作课上,我不具体讲解制作步骤,而是让学生拆解我的范作,自主发现,进而总结出答案。有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出主意,就往往会有十几甚至几十种答案,而其中总有一些或高尚,或幽默,或新颖,或机智的答案可圈可点。他们已不愿只是重复现成的思想和权威的答案,而是力求创新,灵活运用,很想出口和出手“秀”。所以参与也变成一种精神享受、思想的升华。而来自老师的启示和同学的赞赏更能激发兴趣与求异思维,营造学生主体交流氛围。

2.再帮老师一个忙

学生能力渐渐提高,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再帮老师一个忙。例如,在老师调控下可以完成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别的小组表演,其他学生可把表演当做创作材料同时操作练习,这时他们已经可以自己设计问题供同学和自己实践了。当然,活动形式可采用小组间竞相提问及展示表演等方法,提高同学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例如课前收集材料,他们可以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空间,而且激发了大家的“预习”热情,增强了效果。再举一个例子,评价学生的作品是一个美术语言及文化知识素养的综合运用,可以考察孩子的综合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从本期开始,学生作品都先由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课后交至办公室老师审阅。有些学生的评价非常细心、中肯,很讲究方式,无论表达欣赏还是提出建议都是言之有物,暗自窃喜的我也绞尽脑汁加上自己更有深度的建议和激励,坚决不能让学生把我比下去。

3.我拥有一个智囊团

思维打开了,课堂氛围形成了,你会发现这个集体充满灵性,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真正成为你的伙伴甚至是可依赖的力量。例如我要参加一次基本功大赛,其中有一项是才艺展示。我把绘画、讲故事和唱歌连起来,这样一个才艺就展示了我的多项能力。我的构思是画一幅写意山水画,把他们讲成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安排唱一支抒情歌。可哪有现有的材料呢?我向智能团求救。我把我画的拿手画名称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择其中几项编写一个幽默小故事,故事的结尾要求安排一支歌。他们在别处找到符合条件的材料也是可以的。把这个作为周末作业。学生开始突发奇想,开始查阅资料,开始努力回忆是否曾有过类似片段在某个卡通片上,开始编排组织语言……他们的奇思妙想启发了我,结果学生的智慧让我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我可以依赖学生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二、种瓜得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讲解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运用漫画、图片、视频等电教手段,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要,并使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美术学习的兴趣产生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渐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成果分享也使他们更有合作意识,知识更全面,思维也更活跃,从而造就了智慧的大脑,完美的性格。最终使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学习知识,管理自己,影响他人。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间或有几个提问,其实质是学生在老师那块土地上采掘。而我们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一个个学生到前面来“慷慨激昂”造就了学生间聪明才智的互相传染。这不是老师一个人那块贫瘠的土地所能比拟的。学生智慧在这里充分地分享与传染,本身就是一种相互学习。这样学习的资源就不只是教师的一桶水,课堂上充满了“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教学模式转换。我们成为真正的亲密合作的伙伴。

有些人说,这样上课,时间怎么把握?一方面知识点要等学生总结出来,而且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表达得又不太清楚,必定耽误时间,从而给课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万事开头难,开始时,会这样,但随着学生在这些过程中的提高,他们的思路打开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方式也都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大家就进入了状态,进度将大大提高。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所有的课堂环节都变得更加容易而有效,师生成为真正的亲密合作伙伴,教学相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

[论文摘 要]文章以梧州市一职中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儿童动物画技巧》的一节课——《简笔画:黄鹂的画法》的教学为例,从课堂教案、教学设计说明、多媒体课件演示和教学效果与反思四部分说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分析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一名职校美术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应该跟学生多交流,从他们的特点出发组织教学,从“要学生学”转向为“学生要学”;从“知识灌输”转向为“知识与素质的整体发展”。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说的“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完善他的人格”。[1]

一、课堂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该课是笔者所在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儿童动物画技巧》一节以示范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的课型,主要讲述黄鹂的绘画技巧,是在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用基本型和组合型表现动物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2]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法;就是同类学科,因为不同阶段,教法也有所不同。针对所教对象为中职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笔者主要使用讲述为主,引导、体验和合作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则以传统的手段和现代化手段的优化结合运用。

(三)学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笔者在学法设计中,始终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方面确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黄鹂的特征和它的简笔画造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技巧;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黄鹂简笔画造型以及它的绘画技巧。

二、教学设计说明

1.本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启发为引导”在设计本课时,根据所用教材要求,以这三个问题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主导线:分别是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首先“为什么学?”因为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比较系统和扎实的绘画造型能力;其次“学什么?”学习典型动物的简笔绘画技巧;最后“如何学?”分析作画对象;掌握技巧,根据绘画步骤反复练习。

2.课前准备。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关于黄鹂的资料;其次用各种工具(纸张、蜡笔等)绘制黄鹂的范画;最后辅助教具准备:课本、黑板、挂图、音频播放器、投影仪等。

3.信息技术处理。利用DV录制绘画步骤视频,运用各种电脑软件编辑合成视频(如:Adobe Premiere、After Effects、绘声绘影等),整合以上资料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该课课件。

三、多媒体课件演示

(一)导入新课环节

预计5分钟,播放一段音乐,让听音乐猜歌名;学生回答后,板书:《简笔画:黄鹂的画法》。

(二)讲授新课环节

1.学习黄鹂的特征(预计5分钟):看图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黄鹂的特征(该环节注重锻炼学生多看、多说、多思考)。

2.知识点传授(预计12分钟):展示手工范画和步骤图,知识点集体朗诵;教师在黑板画范画:学生边看边回答问题(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3.随堂练习(预计10分钟):播放绘画步骤视频,学生边看边练习,教师到学生中进行指导;邀请学生上黑板作示范(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4.随堂练习(预计10分钟):播放绘画步骤视频,学生边看边练习,教师到学生中进行指导;邀请学生上黑板作示范( 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5.课堂小结(预计8分钟):本节课知识点总结;引导道德情感培养;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组织教学,以让学生简单明白知识点作为设计课堂的主轴,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课堂,笔者在以实物展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将被动学习引导为主动学习。

当代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编辑的两个视频最大程度引起学生注意,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简单易学。在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方面,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根据该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课程中,

笔者除了传授绘画技巧还注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每次上课都会亲自作绘画示范,让学生参照课本讨论笔者画得如何,如果好,给以掌声;同样,学生到黑板画画,笔者也和其他同学给掌声鼓励。

(二)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益智广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使教学目标、任务更好的实现与完成,使施教更加直观,教学更加流畅自然。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2008年,笔者开始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教学中;2009年,笔者的教学设计中的网络信息资源含量占一定比例;2010年,笔者通过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形成有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开发更高效的适合职中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篇4

《动物朋友》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经验,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动物的基本特征,并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教学方式找到不了解的动物的特征。但是学生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却不能将这些了解到的知识技能化、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教材文本内容相对宽阔,动物朋友种类繁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爬的、水里游的;花纹繁多的、颜色单一的;那么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呢?重点难点该落在何处呢?

现在的教学课程改革给了施教教师一个最大的权利,就是“用好教材”即可。…因此我决定将文本分成两个课时,先进行有花纹的动物特征抓捕,同时动物类型选择了陆地生活的大中小型动物。

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我一直期望出现的是学生展现出来的对美术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表现欲,这种学习是幸福和快乐的,是充满交流和探讨的,是提高成就感和表现能力的。可是要想达成这一的教学目标,就不能简单的将目标定位在仅仅了解动物的特征上,而是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或尝试“我的感受”或“看我怎么画”,同时让学生关注“朋友”的内涵,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升华到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情感表达中来。

二、我想怎么上这节课?

我为课堂教学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基本特征和花纹的色彩、形状等细节特征;2、尝试使用面巾纸和面、线、点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特征;3、实现人与动物和自然的情感升华,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平等关系。

(一)教学基本环节预设:1、介绍丛林女孩皮蒂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和自然的关系。2、了解动物朋友,把握动物的基本特征。3、观察动物的细节特征,形状的大小、疏密、部位以及色彩变化。4、演示面巾纸绘画方法,展示面、线、点美术元素的简单综合运用。5、学生尝试表现。

(二)课堂教学环节效果回顾:效果:学生回答并不积极踊跃,看来学生的思考并不深入:对动物的了解不是很丰富,但注意力很集中:学生讨论不是特别热烈,小组不是真合作,是各自为营,自我欣赏:部分小组表现出兴奋的情绪,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其语言的艺术感、情感也很平淡。没有实现学习交流,丰富自己的感受目标:教师演示让学生极为关注,对于面巾纸也能绘画显然超出了同学们的预期,学生很感兴趣,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态度。

(三)从整体把握这节课:1、虽然课堂教学环环相扣,但也平淡无奇:2、教学目标的预设,通过这种不会出错的教学方式没有新意:3、学生的学习,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探索和交流效果不明显:4、教师介绍的绘画媒材和技法展示,激起学生兴趣,达到效果。

三、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

1、试试真探索的方式。我所希望的小组学习方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还有难度。一是问题卡片的帮助。教师关于动物细节特征的问题,帮助少思考和不思考的同学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爱思考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更细致的感悟动物特征。二是书籍和图片结合。课堂展示相关书籍,结合问题找答案,促成学生思考和探索。

2、试试教师服务员的角色。一是为学生提供多种绘画表现媒材服务。二是为学生重复演示绘画技法服务。低年级的学生绘画是一种感性的表达,他们会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自由表达情绪、情感。但是,当情绪情感缺少了技法的支持 ,就不可能如流水般顺势而下,那么将造成一定的情感堆积,也就影响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和表现,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美术语言的放弃,因此绘画技法服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三是为学生提供竟可能多的观察物象服务。针对《动物朋友》这节课,除了小组发彩色动物图片这种观察物象以外,还可以安排动物的生活视频,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动物朋友的动作特征和体态特征。同时,在视频观察物象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动物朋友的真感情,抓住教材的文化内涵实施教育。

四、针对这一节课必须思考

1、目标的确定依据什么?对于一节课来说应该首先梳理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具体分析一课时的知识点。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在知识结构的整体框架中设计确立的。针对《动物朋友》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就是动物的特征,这节课的绘画表现只要能够抓住动物特征就说明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所以目标围绕着这个知识点展开: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

2、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这里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问题,教师的教要依据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兴趣启发和情绪引导,这是双向的共同活动,缺一不可。《动物朋友》一课的设计教学,虽然考虑到教和学的问题,但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如进行动物朋友的情感激发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情感引导 ,或是没有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动物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所以在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的过程中,出现了参与学生很少的现象。

篇5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可视图表表现发散性思维过程的工具,应用于广泛的认知功能领域,其将大脑产生的想法用颜色、曲线、符号、图片及关键词进行记录、加工,可以加强人们的思考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具有艺术性,它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人们的艺术个性和创造个性。其特点是以中心图像或中心关键词为主要内容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成有分支的各大主题;大主题连接次主题并继续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分支由线条及关键图像或关键词组成,最终形成全面而整体的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发散性的特点,将其运用在高师美术生学习认知领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发散其思维的同时,启发其进行创造性的联想,衔接美术教育专业的实践训练,从而提升学生艺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促进学生教学实践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高师美术生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在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既能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了解,又能够优化美术教学活动。思维导图能够将思考过程视觉化,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使其在绘制与思考中激发发散性创意思维,充分调动其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目前,部分高师美术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只有面对符合其兴趣的事物上才会有较强的积极参与性。发掘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能够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让学生从自我分析做起,改变学习的认知方式。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能够呈现美术生的绘画基础,其在绘制过程中通过关键词、图像、色彩、符号、线条等开启高师美术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想法以个性、生动的方式绘制在纸上,边想象边构建有趣味的思维图像,从而潜移默化地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在课程开始时,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师化被动为主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2.优化美术课程的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其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被充分地应用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情分析等教学准备中。如,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开课前,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对新课程和新知识建立初步的兴趣;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色彩知识、绘画基础等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合理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思维导图对于思维过程的表现具有由主到次的层次感,在课程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呈现也可以由难到易地分解,这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总结与回顾,有助于学生加强技能性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初与结束时融入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便于教师从全局的角度统筹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师生进行课程回顾与总结。

3.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师范类美术专业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灌输,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就易于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思维导图作为开展发散思维活动的学习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美术采风创作课程中,教师给出创作主题词“乌镇”,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和梳理乌镇的风土人情与所见所闻等。学生对主题词进行发散思考,分解出关于乌镇的若干个印象词和关键词,进而联想与分解,层次越丰富越好。在分解细化的同时,用简笔画标出相应的色块、线条、图像,加强思维导图的个性化表达。研究表明,色彩是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对乌镇的印象中提取3~4种颜色,将色彩表现作为逐级分支的分类工具,加强学生思考过程中对乌镇各种情景的记忆、分类、组织、分析,增强导图的趣味性、独特性、艺术性。学生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由懵懂到主动收集创作素材并运用技能技法进行创作;而结合创作思维导图,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实现因材施教。

三、高师美术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的可行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的调整,一些学生入校前往往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艺术培训,学习基础薄弱,积极性不高,加之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要想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势必会耗费时间,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而在高师美术生的美术学习与职业能力比赛中,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创意思维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扬长避短,有利于提高美术师范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1.在常规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多是理实结合类课程,为了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体现技法技能,并能够体现美术作品的创意性,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开课之初以任务驱动方式将课程内容关键词导入课堂,引入思维导图概念进行示范,并教会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中心图像或关键词、大主题、次主题的表达方式和图像、色彩、线条等表现技巧。学生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后,可以结合教师给定的关键词自主绘制、自主探索,也可以分组练习、合作探索。思维导图主题词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在绘制完成后可以分组展示与分享,为进一步的创作或练习作铺垫。如,教师以“绘本”为主题词,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到书店或绘本馆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让其运用思维导图表现对绘本的认知,包括绘本类型、阅读对象、绘本内容、绘本的表现形式等,以思维导图的制作带动学生自主探究,进而为其想要设计出的绘本进行前期策划。有目的的前期策划有利于学生将绘本的概念性知识与认知融会贯通,提升创意思维能力,为后续的绘本绘制与创作、实践与练习打好理论基础,提升创作兴趣。

2.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往往以装饰画、儿童手工、基础图案等实践性强的内容为主。如何将网络、书籍中常见的绘画题材转化为带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则需要学生对所表现的主题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与分析。在基础图案适合纹样的设计中,教师以“民间元素”作为关键词的黑白装饰画设计任务,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第一层次的思维发散,结合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进行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接着将思考结果结合色彩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画出主干、支干、图像,以此类推,在整个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层次中都要用到图形或者图案,用视觉化的符号代替文字,从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及绘画表现能力,逐步以构建可视化图像的思维框架促进学生主动联想及思考与民间元素有关的资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展示对“民间元素”黑白装饰画思维导图的绘制,而后围绕思维导图进行黑白装饰画的草图设计。思维导图相对具体化的设计训练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细致分析问题,提升对装饰画表现的创新思维,最终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即为实践活动的解决方案,结合相应的表现形式将思维成果物化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在技能比赛中,训练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以赛促训有利于增强高师美术生的职业素质,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技能比赛训练中,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脉络,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其创新思维。师范生技能大赛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含金量非常高,能体现学生适岗综合能力、对接岗位标准的技能性比赛,竞赛内容、相关考核、评价标准是由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结合教师职业能力共同制定的,因而对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师资培养质量等具有较高水平的检验。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提升高师美术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将思维导图融入技能大赛的备赛训练,有助于其从宏观上把握备赛内容,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将专业知识进行迁移,融入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的逻辑分类结构可以帮助其厘清思路,将小学或中学美术教学中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相应教学策略,构建不同策略下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辅助,高师美术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小学或初中美术教学法知识加以归类、梳理、分析,在教学实践训练中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从而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职业技能备赛或比赛中,通过电子设备终端拓展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提高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表现。如,在梳理美术教学法的知识脉络时融入XMind思维导图、MindMaster思维导图等,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思维导图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思维导图的使用效率,提升高师美术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无论是手绘思维导图还是使用信息化的思维导图,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训练。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可以促进美术师范生的人才培养,以赛促训反过来亦能够带动赛教融合。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方式带入教学,能够在常规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扩大受益范围,提升高师美术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篇6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以往由于时间及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或知识点,学生在没有完全明白所学知识的必要性的时候已身不由己地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基于以上原因,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如在教学《闪光的烟花》,上课时我挂出自制的烟花作品,先布置“给祖国妈妈献礼”这一作业,然后讲授知识点,请学生欣赏、总结、归纳烟花的造型、制作方法,再做作业将“祖国妈妈”装扮得更美丽,这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成员竞争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并乐于参与。在《办年货》一课中,我设计了“乐福超市”,告诉学生我就是超市的老板,老板有个想法,希望超市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超市,想在我们同学们当中挑选购货员和售货员,请同学一起帮老板实现心愿。通过这一特定情节,出于对零食的喜爱,出于好胜心,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老师再巧妙地把知识贯穿进去,并加入音乐和学生一起活动,这样不仅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

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所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追求发展,积极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习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对他们的创作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都能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而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所以我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讲究方式,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在评价中我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多角度、多方面。我始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过人之处,只要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加以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学习。

第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我不仅用语言来肯定、赞美,而且常用眼神、动作来表示。不仅给学生物质上的鼓励,而且还注重精神的肯定和奖赏。评价的方式不单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于一堂课来说,是一个亮点。例如在教学《蜻蜓飞飞》一课时,由于采用墙面集体作画的形式,在评价时,学生们在音乐声中互相欣赏,在自己喜欢的蜻蜓上贴上小花。然后再请学生讲讲为什么有的蜻蜓周围花很多?有的却很少?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评价自己的画,有的评价别人的画,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十分认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评价语言丰富多样。由于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作品就各不相同,各有长处。所以我注意评价语言的机智性、随机性,更多的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太好了!”“你真棒!”“又进步了!”“如果涂上颜色,你的画会更好”“相信自己,你会画得更漂亮”“继续努力,你能行!”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学好本领。

篇7

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通过实施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是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会学生正确发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表达,并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每一个美术教师都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笔者从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三步走培养策略:一是营造和谐民主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二是延长兴趣,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爱问;三是适时诱导,技巧传授,让学生善问,通过培养学生有效发问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并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双重发展。

一、营造和谐民主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敢问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有效发问的能力,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生动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著名学者罗杰斯强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心理作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决定学生“自我”能不能得到开掘、发展并不断完善。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认为积极活跃、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提高学生发问的数量,教师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建立一种轻松的交流气氛,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发问、不敢发问的的心理障碍。有了积极的课堂气氛做铺垫,教师就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美术课堂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美术教师要注意,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符合学生的年纪、认知规律,充分将美术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将问题锁定于一定范围之内,切忌过于复杂、开放。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新颖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提问兴趣,并且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教材、教师的质疑精神,通过合理的情境和教师的引导,不断增加学生提问的次数。

二、延长兴趣,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爱问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很容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不容易维持和指向美术教材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从敢问发展到爱问,就需要延长学生的提问兴趣,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变换教学活动的形式,利用录像、图片、游戏、故事、声音等,使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提问引导方式,每堂美术课都有独到的风格,保持学生的提问兴趣。另外,正如学者所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的空间距离,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这些行为艺术来鼓励学生,使学生从敢问发展到爱问。学生向老师提问美术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用鼓励、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来注视学生,面带微笑,激励学生勇敢主动地讲完自己的意见,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话,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之后,教师再发表意见。在学生陈述完自己的疑惑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地肯定和表扬,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做出积极的鼓励评价。最后,教师用亲切、温和的态度、语调对学生感到疑惑的美术问题进行引导和分析,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启发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样一种良性的提问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品尝到思考、探索的香甜果实,并彻底抛除心理负担。

三、适时诱导,技巧传授,学生善问

篇8

笔者一直担任美术、音乐班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就本校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能使其具有推广的实用价值.

经过调查,我发现现在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堂现行的教学模式不满意;

2.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主动性较差;

3.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满意.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确立了艺术班高考数学“旋梯”教学模式.

艺术班旋梯教学模式预设为:每节课时间45分钟,前15分钟完成导学案前8个填空题,16-25分钟教师讲解本节知识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26-40师生共同完成本节两个例题(涵盖所讲的知识点),41-45分钟写本节知识点的体会.每天晚自习复习当天的主要知识点(以小练习形式呈现)和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点,每周周练巩固本周知识点和纠正典型的错误,每月月考拉网式再复习,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形成能力.(2)导学案体现旋梯: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螺旋式的上升,注重基础,注重反复,注重递进,导学案设置前6个填空题注重基础,反复(高考题的前8题难度),7-8填空题稍微难一点(高考题的9、10、11、12难度),两个例题以题组形式呈现或递进难度的两问或三问,相当高考题的15、16、17题难度.每节课导学案习题难度设置两个梯度,每周内试题难度逐渐加深共设置5个梯度.(3)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填空题的前六题学生自己解决,要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填空题的7、8两个小题有点难度要求同学之间能够合作讨论完成,例题要求师生共同合作讨论完成.

一年的实验探索,一年的艰难转变,在学校全体教师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在艺术班旋梯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跨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根本改变.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重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讲授,精心备课,精彩讲解,而学生学得却很随意,最终关照的只是部分学生.数学课堂旋梯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合理、有序、灵活、高效地落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精讲点拨、训练巩固”等基本学习过程.关注细节,落实过程,让所有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乐学,会学,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学习品质已形成全体教师的共识.

数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关照重点下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后进生这一群体就应该是关照的重点,能把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学生培养的爱学习、会学习;把没素质、低素质的学生培养的有素质、高素质,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境界.

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旋梯课堂教学模式使“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教师有了充分的时间在台下有针对性地关照后进生这个群体,组织、观察、督促和指导他们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良好学习品质,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得以切实落实. 事实上,面对不同层次和个性差异的学生群体,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是很难真正落实这一教学原则的.“旋梯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案设计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把学习内容分出不同梯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又有充分的时间在台下进行个别指导,“因人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得以切实落实.

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增强.“旋梯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形式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都在小组的合作互助中进行.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互助中学会互助,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与能力技巧都得到了增强和提高,同时它所形成的民主宽松、团结友爱、相互沟通的学习氛围更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学校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通过“旋梯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的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学情分析、评价考核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聚焦到对该项课改实验的不断完善和深入研究中来,全新的教学行为,激发了教师的探索热情,形成各学科目标明确,团结一致,积极主动,不断创新的良好教科研氛围.

篇9

关键词:高中 美术 特长生 课程管理 教学

一、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和教学方法现状

在我国,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艺考热的现象,很多地方报考艺术院校的高中美术特长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学校关注和重视。作为近年来迅速扩大的一个群体,高中美术特长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针对高中美术特长生制定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管理方案。目前大部分地区还仅仅是根据教育部门编写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来完成对高中美术特生的课程管理,所以很多地方的美术特长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统一的教学材料,因此各地方的专业教学呈现出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许多学校针对美术特长生的文化课程管理和教学方面有所改变。从高一开始,这些学生单独成立一个专门的美术特长班,然后仅仅接受基础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其教学进度基本上都由老师自主安排,而缺乏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管理规划。因此,无论是从专业课程上,还是文化课程上,其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上述问题,就实现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课程管理和教学,下面将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二、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模式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的总体课程,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需要采用统筹规划、着眼全局的管理思想,突破传统的专业和文化两类课程各自独立管理的模式。为了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可以从高一就开始将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进行统一管理。

针对文化课程的管理,可以将每门课程中比较难,比较烦琐和陈旧的,不符合美术特长生情况的题目或内容进行大胆的删除,从而帮助美术特长生巩固基础的同时,抓住课程学习的重点,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课程进度的安排上,也不需要按照普通班的上课标准来安排,可以在满足所有特长文化课程的前提下,灵活的调整上课的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与专业课程相配合。

在专业课程的管理上,应该采用更加系统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全程帮助指导学习。另外,可以利用文化课程删除了难繁和偏旧内容后节约的时间,在高二时就将所有专业课程学习完。这样可以在高三的全年进行专业课程的针对性提高以及文化课程的总复习。通过严格管理课程复习进度,规范学习进度和顺序,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实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高效复习。

三、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方法

为提高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具体措施:(1)在文化课程的教学方面,需要明确重点,有的放矢。根据近年来高中美术特长生高考试卷的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对很多基础简单的题目都没有掌握好,这也是整体试卷分数不高的原因。因此相关老师应该根据每年美术特长生高考的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基本知识点上,不要过多追求过难过偏的题目,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增减相关文化课程的内容。(2)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上,老师还需要做到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在学生高一学年开始,文化课教师就根据美术特长生需要学习专业课程,并且需要长时间在外地参加专业考试这个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高一到高三可以学习文化课程的总课时,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把能学到的和该学到的文化知识尽可能地掌握,不受学校统一课程进度的限制,不为平时的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所左右。(3)针对美术特长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将理论课程,绘画技能,评价课程和技巧课程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美术特长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将理论课程的内容讲透,让学生们明白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技能课程的教学,通过绘画技能等演示,让学生懂得要怎么做,同时也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掌握绘画的技巧等。(4)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老师要注重示范与讲解。教师授课时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可以引导学生做出规范、准确的动作。研究表明,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描述示范动作,最后再由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循环下来将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总结

高中美术特长生是中学教学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中美术特长生所承受的课业压力相对比较大,有效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统筹规划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威.关于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方法的探讨[J].艺术与教育,2005.

篇10

关键词:中职;《网页制作》课程;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57-02

《网页制作》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包含了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往往侧重于软件技术性运用的教学,在结束了一个学年的课程学习后,很多学生对各个软件的基本功能都很熟悉,却做不出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前台网站。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的关于认知领域目标的分类法,提出从知识到评价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对基础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上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学习平台。

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知识点多而且关联性不强 中职《网页制作》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掌握实际操作为目的,把新的知识点分散到各个教学项目中,但是由于有些知识点的关联度不强,学生往往在学习后面几个项目的时候,把前段时间的知识点忘记。例如,学习Dreamweaver软件的时候,在后期的模板创建和使用的项目中,较多学生会遗忘浮动框架的创建方法。同一个软件的学习情况已经如此,几个软件综合使用的遗忘率就更高了。在制作网站的时候,学生用到Flash、Photoshop软件的一些技术时,经常需要教师补课。

偏重技术性教学、忽略页面的美观和协调 对中职《网页制作》课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注重技术性操作,对页面的平面设计缺乏系统性学习。某些学生制作网页的时候,页面非常花哨,缺乏整体协调性,网站设计缺乏创新性,只注重个人技术炫耀,而忽略用户的使用感受。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平面设计的创意和布局应是优先考虑的,网页制作的技术居其后,如果一味追求网页技术,甚至把各种设计软件的功能堆砌代替网页设计,忽视了创意和协调,那么,真正有魅力的网页是无法诞生的。

学生缺少完整的系统性的项目实训 《网页制作》课程课时比较紧凑,新课的知识点基本以小项目制作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缺乏一个从客户需求分析、UI界面规范到具体网页实施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企业的人才要求未能“零距离”对接。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体而言,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特点。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即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可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具有鲜明的研究特性。

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实践性,即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人类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实践的飞跃)后,才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最本质的特征。

《网页制作》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 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或WebQuest(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它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方案、评价总结五个教学环节。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动员和培训。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教师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课题选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2)课题准备阶段:包括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小组实施方案以及开题报告和评审四方面的内容。(3)课题实施。小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制定实施阶段的学习目标,了解、收集课题所需的各项信息。(4)评价、总结和反思。包括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和答辩以及评定成绩、总结和反思三部分内容。

以酒店网站的模拟项目为例的研究性学习实践 本项目通过制作五星级酒店的网站,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明确团队分工,探索如何达到电子商务网站的要求,如何体现酒店的高雅和吸引力。项目采用客户指定的图片,通过学生上网收集优秀案例,教师展示国外成功酒店网站范例,由学生小组组成的模拟公司去制定网站的色彩方案、布局方案等用户界面规范手册(UI手册),制定计划书后与客户沟通,达成一致后建立网站。每个“公司”(即项目小组)有项目经理、美术总监、技术总监、文案四个职位,让学生体验现实工作中的氛围,不同职位薪酬不同(加分项不同),最后由全班投票评选,投票数最高的项目为中标的项目。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既学习了实用的知识,又体验了各公司之间的竞争。

1.参与者特征分析。中职二年级学生,已经在前期课程中学了Flash、Photoshop等平面设计。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但缺乏对整个网站从设计到实施流程的认识。

2.实施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酒店的公关部员工,第二组为网页制作公司的员工。(2)第一组学生负责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酒店类电子商务网站的需求,了解客户的浏览习惯和特点,并写出建立酒店网站的具体要求。第二组学生负责上网收集电子商务类的成功案例,总结出色彩特点、排版布局样式,并与第一组学生交流后,写出客户需求分析。(3)全部学生重新分组,以公司的形式组合,设立项目经理、美术总监、技术总监、文案岗位及人员,明确各自的分工。(4)教师展示国外成功酒店网站范例,并对前期的客户需求,色彩布局方案进行点评。(5)制作网站,教师在旁辅导。(6)小组自评、各组互评,教师评价。

3.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提交客户需求分析报告,UI手册、最终成果以网站的形式展示。

具体实施阶段设计如表1所示。

4.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根据不同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定,详细内容如表2所示。表2中每一项的评定都分为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三项,各分数项×权重并求和为该项得分,即自评(30%)+小组评(40%)+教师评(30%)=总分。另外,根据学生的职位不同,要把总分乘以加分系数。

反思和改进 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独立思考习惯,注重学习过程的收获,但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掌握是有限的,学生本人才最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通过本次五星级酒店网站的项目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在小组内可增设一名记录员,记录全组的活动情况作为评价依据,为学习评价的客观性、详细性打下基础。(2)增加校园网内的学习平台,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可以利用Moodle资源库软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同时,开放研究性学习的网上论坛,鼓励小组之间的学生交流。(3)《网页制作》课程平时教学课时紧凑,缺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因此,研究性的学习项目比较适合期末考试后停课实习,或在寒暑假前布置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开学后评比项目质量。(4)教师需要在平时多积累优秀的课题项目,给学生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实习机会,多积累优秀的学生作品、范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

中职《网页制作》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持续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逐步实现学生工作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同时,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付出更多的劳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教育技术参考手册[OL].[2012-05-01].?rb_d e_2_6.html.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5]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应俊峰.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模式[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7]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