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学生评价;绩效评价;可行性分析
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主要教学媒介,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目前远程教学资源存在不少问题,主要的问题是资源的绩效不理想,表现在资源组织、制作的规范性不够,学生使用效能不理想。
“绩效”结合远程教育,具体是指教学资源的效用,这一概念分别体现在组织机构、教师、学生上,也就是教学资源在管理、制作、使用层面上的效用。 “绩效评价”,即对资源的实际效用进行综合评价。这一概念分为两部分:一是“资源的绩效”,即对目前远程教学资源的效用情况(分为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制作,使用三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二是“评价”,即对教学资源效用情况进行研究,找出资源绩效的薄弱环节,探寻优质资源绩效的评价点,最终形成一个指标体系,借助这个指标体系,可以对资源的效应综合评价。
本文着重对“绩效评价”做以前期分析——是否具有可行性。
一、本文所探讨的绩效评价可行性的前提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认为的创设资源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的规范性与使用的反馈两部分。
从国外远程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规范性、示范性远程教学资源在之前,都有一定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教师群体资源制作中的规范性是研究教师资源制作中的标准,这一标准是前述资源制作组织机构标准的细化和深入,包括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制作中的具体标准,例如文本资源的规范表现形式、多媒体资源的合理比例等。这一部分的研究目的是在教师——资源之间设计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流程管理模式。资源制作的组织与具体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使用,因此,学生的评价与反馈是检验资源绩效的最终手段。因此,本文主要是站在学生使用资源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注,本文以下的分析都是基于这个前提)。
二、以学生为主的远程教育绩效评价的观测点
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例,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开放教育可以实行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在教育和学习中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2、它采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和学;3、学生对课程选择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远程教育的这些特点,为我们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提供了多重观测点。
(一)学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认可程度
远程教育的绩效如果首先体现在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认可程度上,体现在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参与程度情况上,体现在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上。在远程教育绩效评价角度,学生本人杜宇所接受的相关教育是否有较高的认可程度,本身体现了该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如果学生认为在网络教育中的学习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业绩的提高作用较大,总体学习效果较好,就是一个满意的体现,这种满意换句话就是学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认可程度,也应该将作为我们绩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岗工作的认可程度
实际上,大部分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都是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再继续深造的社会人。也因此,对于大多数的远程教育学生来讲,他们学习的目的相较于全日制大学生更为直接,即用知识指导实践。也因此,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大小终将体现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本身就体现了社会需求方对于远程教育提供方的一个评价和要求。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岗工作的认可程度也应构成远程教育资源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远程教育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已经在前文对远程教育绩效评价的内容体系做了若干说明,那么,在实践中,此体系是否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 从学生角度进行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如前文所说,学生是教育资源的具体使用者,因此,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应做给远程教育资源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对于其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度、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等方面来进行。
对于前一个方面,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度,可以通过学校远程教育网站的后台管理统计出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来作出统计与分析;对于第二个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在线参与学习讨论的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的结果来作出统计与分析。而这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技术统计得出,具有可操作性。
(二) 从用人单位角度进行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此方面,最大的问题存在于用人单位如何确定的问题。在此,有人会问,前文笔者提到远程教育在校生大部分是已经在岗的人员,这部分你可以知道用人单位是谁,那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参加过工作或者参加工作后为了学习辞掉工作的学生,你怎样得到用人单位信息,进而获取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工作状况的信息?基于此,笔者认为调查得知,一般来说,远程教育每期毕业学生都有注册,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有登记,虽然现实中也存在工作变动的情况,但经数据来分析,多数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均有较为稳定的在职率。所以,在操作层面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是易于访问和追踪的。既然用人单位能够确定,那么接下来就是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来进行信息反馈即可。
四、结语
当然,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估系统必须要涉及到整个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正如前文所所提,创设资源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的规范性与使用的反馈两部分,在实践层面,这些绩效评价能否覆盖各个环节和方面,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都是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教育评估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只是探讨了其中的一个视角,唯希望能够将这一个视角阐述清楚也算是所作的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际视野下的跨境远程教育质量保障探析,黄复生,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第4期.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研究,黄琼珍,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0年第3期.
[3] 论教育绩效评价,殷雅竹、李艺,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
[4] 网络远程学习绩效的研究,张红艳、焦宝聪,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
篇2
关键词: 学科教学资源库 信息技术环境 建设原则 建设步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一切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和整合,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成为农村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农村学校必须探究的教育课题。建设资源库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互用性,将教学资源划分成素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并以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构建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素材库。学校自行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因为是学校自身定做,而且亲自参与的,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使得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重复地共享、使用,减轻教师负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支持。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1.按照学校所开设的科目设置体系,分学科作为构建资源库学科体系的框架,在学科框架内以固定的模式,统一标准和管理模式进行资源库建设。
2.资源库建设以信息质量为本,切实做到所提供的资源信息是优质的、系统的和有用的,使学科资源库真正地为广大教师使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建设有效的教学资源平台,拓宽资源共享信息渠道,方便教师查阅、下载、使用,并强化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安全意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序管理。
4.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各种浪费,原则上由各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模块的承建工作,但仍需加强有关信息、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共享,并对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须作定期交流、展示、研讨,促进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实施。
5.重视教学资源管理和维护团队建设,确保教学资源库的安全、高效运行。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成员并辐射各学科有特长的教师,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熟练操作,对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管理和使用起指导作用的具有创造能力的骨干队伍。
二、教学资源库模块构建
实践证实,一般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是以科目为基本单元进行设置建设。我们把每一学科教学资源称之为“学科教学资源模块”,具体设置为以下模块要素框架:
1.素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flas等教学素材。
2.题库。包括课程同步练习(课堂练习、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试题等。
3.案例。包括优秀网络案例(网上下载)、校本教学案例(本校优秀教学案例)、微课等。
4.课程。包括主题单元课程、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精品课程等。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步骤
1.成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成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项目的常规管理。
2.资源内容规划。各学科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并依据资源模块框架确定各学科要建设的资源的内容清单,要求细化到每一节的每一个知识点。比如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所需资源类型为动画(模拟实验)或实验视频。
3.建设计划及分工。根据各模块要素,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行人员分工,任务细化到人,并按照建设计划作出时间安排,以及明确资源验收要点等,最终提交资源库建设整体计划。另外,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并给教师配备必要的工具,如移动盘、相应的软件备份等。
4.建设计划实施。首先确定教学资源,如网站、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然后进行检索、搜集、获取资源素材,再进行整理遴选素材内容,选择适合要求的素材并对内容进行审核,分类整理到各模块要素资源包中,并最终提交模块要素资源目录。
5.编辑加工。根据“资源要素技术要求”按照统一文件格式进行制作、加工处理素材,形成确定的资源成果。对“内容规划”与“模块要素资源目录”进行对比审核,列出未能实现的“模块要素资源目录”。召开研讨会,重新确定资源建设方案。
6.建设计划的再实现。各学科组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对未能实现的资源进行再建设,若遇到困难提交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比如,联系兄弟学校,或教育资源开发机构,或大专院校进行解决,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包、资源编目表。
7.资源审核。由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资源建设专家组及各学科工作小组、技术小组按照已定的“资源评价指标”对提交制作完成的资源进行最终审核、评价、认定。
8.资源入库。由资源管理技术人员将资源批量或单个存入各模块下的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精确性、信息的有效和性能的稳定性。
9.运用与反馈。教师对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运用进行测试检验,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资源素材进一步作出纠错、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教务教学工作 模块化管理 科学管理 子模块
一、教务教学管理模块的构建
目前高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日常工作的重心,工作任务重变化多,涉及整个院校的各个部门和领域,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大学校园教务教学管理的电子化、协同化与网络化,使教务教学管理系统能更有效地进行成绩、教师、培养方案、排课、教学计划、考务、考评等各项事务管理,这种基于校园网或互联网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先进管理的手段,能够适应学年制、学分制及学年或学分混合制的需要,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降低了人力依赖,提高了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使教学管理逐步由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
教务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教务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模块化教学管理方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性质或者方向,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综合提升教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研究,在教务教学工作模块化管理中,可将教务教学管理分为十大子模块,分别是教学计划系统模块、随机组卷模块、考务管理模块、学生成绩模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模块、教学动态模块、任课教师工作量模块、文件管理系统模块、绩效考核模块与师资建设模块等。
二、教务教学工作模块化管理
在教务教学工作中,根据划分的十大子模块,要充分发挥各个模块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提升教务教学工作的模块化管理的水平。
1.充分利用教学计划系统模块,提高教务教学工作的效率。
在教务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计划系统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能凸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模块中,将教学计划有机地进行细化,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升教学计划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在这个模块中,可以随时调查并查看理论课时计划、实习实训实验课时计划、实习实训实验课安排、电教及多媒体课安排、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教学大纲、期中期末考试安排等。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查阅本班及所属年纪的课程安排表,教师可以调阅全校的课程安排表,尤其针对一些实验课程,可以避免同年级不同班级在实验课程安排上的“冲撞”,同时确保学校教务处在安排全校课程时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最近比较火的一则新闻是,河南某高校忘排计算机必修课,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务教学工作中忽视了教学计划系统模块的运用,所以在安排课程时,出现了管理和检查的“空白区域”。此外,运用这个模块,还可以实现对全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工作量自动汇总、对全校教师工作量进行自动排名,有助于教务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还有,运用这种模块管理,能够加强对教师个人的管理,在系统中只需要输入某个教师的名字,就可以全面掌握教师的个人情况、所开课程、课程时长及课程周期等。
2.充分利用随机组卷模块,提高考试试题的公正性。
在传统的教务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在期中期末考试试卷的安排中,往往需要教师人为出题。在出题或者筛选题目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的命题方向也难以有效把控。而运用这种模块,充分利用VBA语言研发了随机组卷程序,按照题库的组卷方案自动生成期中或者期末的开始试卷。这样有助于将考试试题的出题与教学工作有机脱离,避免教师在出题过程中的个人侧重或者课程偏好,有效地保障了试卷出题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在传统的试题出题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通过人工的方式出题,这种出题方式虽然可以有效避免旧题或者题目的局限性,但同时会在试题中反映教师的个人偏好,如某些数学老师偏好公式运算,某些数学老师偏好图形推理等。而运用这个模块,可以极大地消减教师的主观影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试题的公正科学性。
3.充分运用考务管理模块,有效避免监考中的不公平现象。
传统教务教学方式在监考老师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弊端。由于传统教务教学工作方式的人工性,因此在监考老师的安排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班主任监考本班学生的情况,或者是该班的任课教师监考其所教课程的情况。这不利于考试的公平竞争性,也不利于创建健康积极的考场环境。而运用这个管理模块,利用VBA语言借助EXCEL操作平台,可以自动选择监考教师,而在选择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规避本班学生由本班教师监考,或本课考试由代课教师监考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地提升考试的公平性。另外这种系统还可以统计监考教师的监考次数,在规避上述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平均每位监考教师的监考次数,以提升监考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避免监考教师繁重的监考任务。同时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监考封条,保障封条内容的详细细致,考试科目、考生、考场、考试时间、监考教师、考试场次等,有利于试卷准确送到考场。
4.充分运用学生成绩模块,便于学生快捷地了解考试成绩。
运用这种模块,有助于实现学生成绩的快速录入,利用VBA语言借助EXCEL操作平台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通过运用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成绩的录入效果,实现学生成绩的分析与汇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降序排列。在这个模块中还可以直观地看出补考学生的补考信息。总之,运用这个模块,有助于实现学生成绩的快速查询。
5.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模块,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传统教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难以提升教学资源的配置率,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运用这种模块管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极大地进行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运用这种模块管理方式,还可以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教师的公开课、精品课等,都可以用来进行交流与学习,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模块的运用,能够将这种教学交流与互动的方式拓展到网络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多媒体教学系统模块,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极大地扩展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综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果。
6.充分利用教学动态模块,有助于教学信息的公开公示。
在传统教务教学过程中,某些课程开设信息及停课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公开公示,需要借助于传统的板报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大范围传播,也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公开公示。而运用这种教学动态模块,能够保障教务教学信息的动态化管理,能够随时地进行信息公开,将教务科的周工作要点、日常教学活动、教师竞赛、教学研讨、教学检查等情况及时上网公布。
7.充分利用教师工作量模块,科学制定教学的工作量。
传统的教务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对于教师工作量的制定往往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以月为单位,每月的教师工作量任务不一,难以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的合理安排。而运用这种教务教学模块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工作量拟定的科学性,在教师工作量的制定过程中,由各科室主任负责对教师工作量进行严格审核,学校审批进行奖金兑现。在该模块中,教师每月工作量及时上网公布,供教师查阅、核实。
8.充分利用文件管理系统模块,将相关文件进行集中管理。
在教务教学工作模块化管理中,充分利用文件管理系统模块,能够对学校自行制定的相关文件及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进行统一汇总,便于教师及时查阅,便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合规的布置与开展,提升教务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9.充分利用绩效考核模块,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
在教务教学工作中,运用这种模块,可以将绩效考核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细致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综合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通过日评、周评、月评等发挥绩效考核对教师工作的规范性。
10.充分利用师资建设模块,不断提升教师的师资力量。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这个模块,可以将教师的培训工作系统化,拟定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从而有效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教务教学工作模块管理的案例分析
教务教学工作模块管理能够将不同的教务教学细分为若干个模块,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秩序。本文将以绩效考核管理模块为例,简单介绍开展情况。首先运用这个模块可以强化对教师工作的检查力度。由教研室领导对负责教师进行检查,加强教师的自检互检力度,在检查过程中,不断提升检查的频次。其次,检查与信息反馈同步。一般而言,每个学期要进行三次大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与检查的同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再次,对教学过程实行质量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质量监管,为了掌握课堂教学信息,应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落实听课制度。为了进一步提升质量监管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在监管过程中,要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同时引进相关评价机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最后,通过奖惩机制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以教师的工作计划的完成性情况、教师的工作量及教师的监考数量等综合进行教师绩效的评定,不断加强教学检查工作,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态度、教学计划等统筹结合,综合提升教师绩效方法的科学性。
四、结语
传统教务教学工作凸显了很多弊端,为了提升教务教学的质量,需要构建模块化管理方式,将教务教学中的不同任务按照不同的方向及性质划分成若干个子模块,从而提高模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师生用户;职业教育;资源库
一、基于师生用户视角的教学资源库使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评价,教育部于2016年也出台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验收评议指标”,不过这仅仅是基于主管部门的视角,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效果如何,最关键的还是得看看使用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根据恩格斯托姆的活动理论模型,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中,高职学生的行为可以分为信息加工行为、社交行为和学习活动分工行为3类。这里面的信息加工行为是基于教学资源库的平台资源,而社交行为和学习活动分工行为都是基于平台功能基础之上的。所以,本研究将对资源库的评价分为平台功能和平台资源两个方面,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如下。一级指标平台功能(0.45)共有4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①个性化设计(0.2):界面定制(0.15)、功能定制(0.30)、内容定制(0.28)、服务定制(0.27);②易用性设计(0.3):检索功能(0.35)、下载功能(0.20)、导航功能(0.45);③交互性设计(0.3):社交功能(0.42)、评价功能(0.25)、交互功能(0.33);④可靠性设计(0.2):系统资源(0.20)、响应速度(0.33)、系统安全(0.19)、数据安全(0.28)。一级指标平台资源(0.55)共有2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①资源内容(0.6):全面性(0.22)、实时性(0.20)、规范性(0.28)、有用性(0.30);②资源形式(0.4):多样性(0.60)、时代性(0.40)。
(一)平台功能指标要素设计
用户通过资源平台的使用,获得对资源库建设效果最直观的使用感受。因此,平台功能的设计友好与否,会影响到用户使用教学资源库的直接体验。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是推动用户持续使用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因素,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与习惯使用教学资源库,从而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感,进而促使用户持续使用教学资源库。个性化设计指标内容主要包括界面定制、功能定制、内容定制和服务定制。易用性设计:资源平台的建设应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而易用性作为用户体验的最直观感受,是直接影响用户使用满意度的关键要素。易用性设计的指标内容主要包括检索功能、下载功能、导航功能。交互性设计:对于资源平台的交互性,包括用户与资源平台之间的互动,即用户关于资源库使用的意见和问题反馈;还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两个方面,即资源平台提供教学指导、学习咨询、讨论答疑等服务。可靠性设计:可靠性主要从系统资源、响应速度、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几个方面考量。系统的软硬件需要满足资源平台运行的需求,页面访问不会出现卡顿和无法响应情况;另外,信息资源处于网络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网络病毒的入侵和网络攻击,用户个人信息面临泄漏的风险。因此,针对资源平台的可靠性设计成为资源平台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平台资源指标要素设计
平台资源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区别于其他教育资源库的重要特征,所以平台资源的指标设计要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自身特色。资源内容:资源内容要求系统、丰富、覆盖面广,能够覆盖职业技能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资源库的内容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发展能够及时更新。内容符合各项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资源内容的学习使用能够真正提升用户学习的效果和兴趣。所以,资源内容的指标应包含全面性、实时性、规范性和有用性几个方面。资源形式:资源形式作为平台资源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有助于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资源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不限于传统的图文形式,还包括仿真动画、虚拟现实等。另外,资源形式应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潮流而变化创新,以便适应用户的学习特征和习惯。所以,加入多样性和时代性指标要素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资源库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测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分配是教学资源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根据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从调查的实际数据来确定权重,从数据本身提取有关信息,能充分反映用户的意愿。其客观性较强,不会受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用数据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平均赋值法、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研究表明平均赋值法的结果与用户满意度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因子分析法,最后是主成分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平均赋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各维度因子的重要性评定。通过对权重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各类用户来说,平台资源比平台功能更受关注,说明了“平台资源”较之“平台功能”指标更重要,用户更关心的是资源库有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才是平台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平台资源又包括资源内容和资源形式2个二级指标,而相对于资源的形式,用户更注重资源的内容质量,如资源对于知识点的覆盖范围是否全面,资源内容是否更新及时,是否符合标准规范,以及资源内容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资源的形式也要求多样性,不拘泥于传统的图文、音视频、动画,渴望有更多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资源。同时资源形式也要跟上时展,方便资源在现有教学平台、社交媒体中使用,满足现代学生学时的特殊。平台功能方面,用户比较注重平台的易用性和交互性,易用性体现了平台的操作友好度,而交互性体现了用户对于与平台、与其他用户交互交流的需求,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导航清晰、检索便捷,这是用户比较看重的两个指标;强调社交功能,说明对于用户来说,资源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平台,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另外,资源库的个性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也是评价教育资源库的重要标准。用户期望能够在功能上给予更多的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平台的访问速度也有更多的关注,说明访问速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用户也更注重个人隐私,对于信息安全有更高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创新
(一)以资源为基础,创新资源库应用模式
平台资源是资源库的灵魂,始终将资源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是资源库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在保证资源质量的前提下,资源的形式需要多样化。丰富的资源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弥补了实训场地不足的现实,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真实环境下实操所带来的危险,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了生动、逼真的环境。资源在质量上得到提升,在形式上得到丰富,为资源的应用模式提供了创新的基础。教学资源库最初作为一种课堂辅助教学的工具,作为课后自主学习的资源。到现在慕课、微课的兴起、私播课的应用,教学资源库成了翻转课堂实施的平台。借助资源质量的提升,资源库不仅仅作为课堂的辅助工具,而是作为课堂的主角,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代替传统教师的面授,让学生能够感受大师讲课的风采和渊博的知识,领略名师精彩的讲演,让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有趣,更入脑。
(二)以平台为依托,创新资源库应用手段
当下,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为在线课程视频播放、资源下载提供了基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普及,降低了移动学习的门槛。慕课、微课的兴起,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在新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资源库应用的方式方法。第一,对接微信、公众号、QQ等用户高粘合度的交互工具,为师生在线互动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降低推广成本,达到教学资源库快速推广和有效利用的效果。第二,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挖掘学生学习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主动推送相关的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源服务。第三,通过资源平台移动版应用,开发微视频等适合手机传播的资源内容,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页浏览观看,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移动终端开展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用户为根本,创新资源库应用机制
教学资源库需要持续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健全机制。首先是保障机制,教学资源库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建立稳健的保障机制,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能及时到位,资源应用才能长期有效地实施。同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的培训指导、技术支持等服务,为资源库的应用扫除专业知识与技术障碍。其次是激励机制,对于资源应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应用资源库的积极性。教师方面,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肯定,如教师应用资源库开展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应给予充分支持,其课前准备,课后线上交流等都应折合计算一定工作量;在职称评聘上,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取得的优异成果,除了给予奖励鼓励,还可以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而学生方面,学生利用资源库开展专业学习,认定其所修学分;鼓励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碎片化学习,利用平台与老师、同学在线互动交流,这些都在课程考核上给予认定。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 规范教学 实践
高中化学是理科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化学应用能力。若想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化学应用能力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师就应该开展规范性教学。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了规范教学的发展,规范教学已经逐步进入到黄金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化学教学方法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改善,同时,要求教学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规范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进而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规范化教学理念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教学理念是通过日常的教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建立的。化学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性,进而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树立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1]。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然而,一味地传授知识就会使教师无形之中占据主体地位,导致“一言堂”情况的加重,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若想开展规范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化学实践能力,就应该从转变教学理念开始,重视生本教育。依照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建立一个完善且全面的评价体系,使其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高中化学化合价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将口诀教授给学生,学生机械的背诵。而在新课程规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将化合价口诀导入课堂教学中,如“元素和酸根的化合价分别为多少?”“单质的化合价又为多少?”“化合价为什么有正有负?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然后再将“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等口诀传授给学生,学生思考问题后就会很轻松地理解和记忆口诀。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规范化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不仅能够直观地为学生展示某些抽象理论概念,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不了解实验课程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开展演示性教学。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围绕实验题目,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动手实验。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对某些错误的操作进行指正和引导。在计算机技术应用和普及后,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也可以与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分组实验等[2]。这种规范化实验教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气体制备、酸碱化学反应等课程中,都需要演示性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在次氯酸漂白性验证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氯水中滴入少许石蕊试剂,然后让学生对混合液的颜色进行观察,会发现其先呈现红色,后变为无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混合液变色,然后带领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规范化信息技g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搜寻需要的教学资料,制作电子课件。同时,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同分享,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优势互补[3]。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某些实验现象发生得非常迅速,有时学生还未来得及仔细观看,现象就已经结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反应较快实验的视频,以便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在钠条燃烧的实验中,其氧化反应的现象较快速,通过多媒体设备,学生能够反复观察其氧化后的“浮、熔、游、响、红”现象,为后续开展学习开展奠定基础。
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规范化分层式作业教学
作业教学是教学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校本练习按层次分成拔高习题、拓展习题和基础习题三类,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能力[4]。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与其学习层次相符合的作业,并要求其独立完成。在高中化学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充分把握,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使其基础得到巩固,并锻炼其拓展能力。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做好解题的指导工作,并注意作业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
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规范化教学评价体制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过程中,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对化学课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及时反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前提,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般情况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制的建立要求保证其全面性、实效性以及针对性[5]。同时,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制要求具备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及方式,不仅要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例如,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划化学教师评价过程中,学校相关行政部门会对化学教师的课堂举止、课堂语言以及板书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其教学行为的优劣。除此之外,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等对其进行学习行为评价。在学习行为评价的过程中,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部分,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为规范高中化学整体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改善。
六、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规范化教学内容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规范化。通常情况下,地方教育部门依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化学教学目标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与此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大致分成了若干模块,并对这些不同模块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要求进行了规范化的定制,避免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导致教学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等情况的出现[6]。所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化要求下,地方教育部门和各高中学校均应该对化学课程内容以及化学课时保持高度重视,依照国家颁布的政策和规范对课程内容实施优化和完善,进而使其符合高中化学教学标准,为满足高中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需求提供条件。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理论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教学的规范化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从实践角度看,其具有兼容性。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教学规范化已经成为所有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使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体现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化实验性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尽可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衣畅.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173-173.
[2]李洪义.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策略的实践尝试[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3):105-105.
[3]刘丽娟.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4):62-62.
[4]唐锡芳.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4(7):3-3.
篇6
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背景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以现代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为依据,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对接度,优化专业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更新课程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面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同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四是为了实现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由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相对统一并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这使得职业学校在专业教学中无标准可依,人才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苏省在《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194号)中明确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职业教育各专业大类教学指导方案,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江苏职业教育提供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的导向,也为在新的形势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综上所述,制订全省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省级层面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于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相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和特征
(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发展趋势、各专业的特点,在市场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指导和管理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各专业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成应包括专业概述、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结构及主要课程要求、教学质量评价、开设专业基本要求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概述包括专业名称、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入学要求、学制等总括性描述。培养目标和规格包括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包括可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与职业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专业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设专业基本要求包括教师基本要求和基本实训条件要求等内容。作为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必须是基础性和框架性的,既要起到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又要为职业学校结合具体情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留出一定的拓展空间。
(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
1.指导性。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是江苏省对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规范性、纲领性教学文件,是职业学校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和蓝本。
2.关联性。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职业资格标准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职业资格标准是制订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规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职业资格标准也是科学制订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
3.贯通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包括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因此,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贯通性,即充分考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诸方面的衔接,使之成为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
4.动态性。社会是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要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其本身也是处于发展状态中的。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指导文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便职业学校有所遵循,又要定期进行动态修改,以保持它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三、关于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建议
1.研读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职业学校要认真研读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树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握基本要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是面向全省职业学校的,是基础性的教学指导文件。职业学校应加强市场调研,研究分析本地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设置对人才结构类型的需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根据学校的客观情况,合理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3.科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实施新的学制分段前提下,深化教学方案改革,严格控制班额,职业学校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当下职业学校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班额有较大的差异。为此,职业学校要根据专业要求,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基本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深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改革。职业学校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岗位教学,改革评价方式,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相融通,引入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篇7
教育部直属远程高校所建立的课程,编著,研究论文以及期刊论文等都是由高级阶层所提供的;较低的等级主要是在教案,教学参考书,考题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资源库的不断拓展遍布各个门户网站(其中包含了开放教育资源目录搜寻,各种素材资料,数据的搜查),教育网站衔接(接入到Carnet、国际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调整(其中有资源质量承诺,资源转换等),资源评价等。并且,阶层和内容是相关联的,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远程学习人员可以到资源库中的各个阶层中,获得更多高质量,全面,便于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源。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更加注重学习人员的资源使用价值。现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是否在线,可以划分为网上资源(网页和网站,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网络课件等)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电视直播课堂,CAI课件等);因为多媒体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为印刷媒体资源(辅导资料,实验材料,参考材料,文字材料和作业手册等),影视媒体资源(电视网络,教学录像,录音资料和VCD光盘等),网络媒体资料等。因为教学资源种类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有利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四、调整资源,进行共享
篇8
【关键词】 会计实验; 会计实验教学; 共享资源库;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121-0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人们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时至今日,各方面又非常关注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对其相关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一、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需要创新推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
(一)培养会计人才“能力为重”,需要创新推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那种全面素质较差、能力较弱的会计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8月28日)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强调“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表明实践教学对于本科生(理工科和文科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高职院校更重视实践教学,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被誉为我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1工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这些院校都极为重视会计实验(实训)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德育为先”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强的会计人才是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中提出对学生的培养,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来说,能力是一个系统,包括各种具体能力:(1)学习能力,如表现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2)实践能力,如表现为工作能力、服务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3)创新能力,如表现为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总结能力、调查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培养会计人才以“能力为重”,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推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促进而共同提高。
(二)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
1.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界定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相对封闭式会计实验教学而言的。什么是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有多种认识,例如:(1)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指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实现学生自主的实验教学。(2)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订实验步骤,自己通过手机或上网预约并安排做实验,自己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的实验教学。(3)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工具,对不同类型的实验进行自主选择,随时预约并进入实验角色,实现网上课程辅导,网上答疑讨论,网上在线测试的实验教学。以上几种认识都突出了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但需要指出这种自主性不是盲目性,而是有指导和组织的自主参加的实验教学。因此可以说,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学生按照会计培养目标和会计实验教学计划,选择实验项目(内容),选择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实验工具,制订实验实施计划和实验步骤,利用共享资料,预约并安排实验,自己评价(考核)、处理、总结实验结果的实验教学。这种认识包含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系统的以下要素:(1)以学生为主体;(2)老师为辅助;(3)学生遵照会计培养目标和会计实验教学计划;(4)选择实验项目(内容);(5)选择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实验工具;(6)制订实验实施计划和实验步骤;(7)利用共享资料;(8)预约并安排自行实验;(9)自己评价(考核)、处理、总结实验结果。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2004年,成都理工大学程夏教授就提出“会计实验室的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①,要求会计实验室要面向社会开放,并促进会计实验产业化。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开放。所谓开放,是指解除封闭式会计实验教学条件下的限制,即不利于会计实验教学的各种规定,只有开放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实验教学的作用。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开放是相对的,开放按其范围有:对内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对学校内部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满足他们需要会计实验的要求;对外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对需要会计实验的社会其他院校和相关单位,对外开放会计实验教学。对会计实验教学的各要素要通过创新进行改革、提升和整合。
2.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为学生实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预约安排实验,在会计实验过程中,自主地依据会计培养目标和会计实验教学计划,选择实验项目,选择各种实验工具,按照实验实施计划和实验步骤,利用共享资料,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自己进行考核评价、处理和总结。通过会计实验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有效模式。学生按照自己制订的实验实施计划和实验步骤,对模拟企业的一定时期经济业务,依据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管理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期末编制会计报告,向有关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会计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实时解决问题,积累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和创新的机会。在会计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或新问题,要独立思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会计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会计法规的规定进行解决,并可结合参加各种竞赛对专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突破了封闭式会计实验教学的限制,以开放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会计实验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专业理论指导,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风、作风,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集体)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规范个人的行为,正确处理会计事项。通过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会计精神,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实验教师的要求是全面的:专业上,要比较熟练地掌握会计专业“学业、就业、创业”三业实验,或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实验;理论上,要熟练地掌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熟悉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法规上,要学习和掌握会计法规和相关的法规;能力上,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想上,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6)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扩大了使用范围,增加了实验时间,开放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创新性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各种实验,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会计实验,实施资源共享,使实验设备资源、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充分地发挥实验教师指导和辅导实验教学的作用。在会计实验过程中,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现有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二、开放式会计实验网络教学模式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是以会计实验为内容,采用开放形式的教与学的同步活动。为了规范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活动,需要选择确定一种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规范形式,据以规范会计实验,揭示其全过程,是组织和考核会计实验的标准。选择哪种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有多种认识,如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开放式、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新体系,立体化、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基于ERP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化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游戏的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等。笔者认为,以上各种认识主要强调了教学模式的特征,考虑适用的广泛性采用开放式会计实验网络教学模式或开放式会计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开放式会计实验网络教学模式包括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学生主体、实验开放内容、实验共享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实验过程、实验成果考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等构成要素。
(一)会计实验教学计划
会计实验教学计划亦称为会计实验教学方案,是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会计实验目的、会计实验对象和会计实验内容所制定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会计实验培养目标、实验学生主体、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开放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共享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实验过程、实验成果学生考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等。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要求:会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会计与相关内容相结合,会计实践与会计研究相结合,内容开放与创新相结合,学生自主性与教师辅导性相结合,合理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等。有人误解,以为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不需要会计实验计划,任学生个人随意安排。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仍需要按会计实验计划实施,需要教师辅导,以保证完成会计实验任务。
(二)以学生为实验主体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实验主体,从被动式实验转换为主动式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自觉地积极参加会计实验,按会计实验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在实验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自律观念,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地遵守会计实验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结合研究与创新,团结同学,相互协调,相互尊重,按实验步骤积极认真地进行实验。在开放式会计实验过程中,不是老师放手不管,而是对负责组织实验的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改变“抱着学生走”为“引着学生走”,在实验与理论、研究和创新结合方面,给学生更多启发式的指导和辅导,组织研究创新型讨论活动,促进学生通过实验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三)开放实验内容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在依据会计培养目标和会计实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参与实验的学生是开放的。开放实验内容包括:(1)选择实验项目,选择单一会计学科(如会计原理或财务会计)实验、相关学科(如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结合)实验和综合性或整体性(会计各种基本学科)实验,或初级实验、中级实验和高级实验项目,或会计课程实验项目和会计专题实验项目等;(2)选择实验类型,选择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或基础性、提高性和综合性实验,或学业性、就业性、创业性实验、综合性实验;(3)选择实验方法,选择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研究式方法和创新方法;(4)选择实验形式,选择会计实验现场教学和会计实验网络教学;(5)选择实验手段,选择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实验工具;(6)选择实验时间,选择固定(计划)时间、全天工作作息时间和预约时间;(7)会计实验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的实施细则;(8)自主安排实验。开放实验内容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以适应学生的能力要求。
(四)共享教学资源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具有共享教学资源。在实施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条件下,由于这种会计实验模式的对学校内部和外部开放,使得会计实验涉及的实验内容广泛,相应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平台要拥有全面、丰富的会计实验教学资源。这是实施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会计实验教学对内对外开放,参与实验学生涉及多种专业,除会计专业外还可能有其他专业;参与实验学生或人员涉及多方面学校和单位,有不同类型的普通高校,还可能有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部门的学生或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共享的会计实验教学资源,既有共性的各方面都能采用的教学资源,也有特色的专项教学资源可供各方面选择,这样才能顺利地推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
(五)自主实验过程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实验的学生需要依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具体的《会计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实施细则》,按照选择的实验项目、实验类型、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时间自主地安排会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理论联系实际,依据会计法规和相关法规正确处理会计事项,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要采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利用会计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自主实验过程,要成为操作过程、学习过程、研究与创新过程,才能使参与实验的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实验成果考评
在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条件下,参与实验的学生按照自主制定的《会计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实施细则》规定的会计实验内容完成以后,需要学生自主地考核与评价实验成果。自主评价实验成果,要依据《会计实验考核与评价办法》(以下简称《评价办法》)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的内容包括:(1)会计实验全部资料,按实验内容分类装订成册,按《评价办法》计分;(2)会计实验自测试题答卷,参考共享教学资源中会计实验试题答案,按《评价办法》计分;(3)会计实验总结,其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研究、提出新问题和新认识、能力提高和存在问题等,按《评价办法》计分;按照正确性、理论性、操作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确定三部分的比重,然后计算会计实验总成绩。
(七)对外开放实验组织形式
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对外开放组织形式,按开放区域分为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种:(1)对内开放,是对学校会计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开放会计实验教学。由学校会计实验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各专业会计实验的共性要求或基本要求以及各专业的特殊要求,制订会计实验教学计划,分别组织会计实验。(2)对外开放,是对本地其他院校和社会有关单位的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人员和相关学生和人员开放会计实验教学。可以组织学校会计实验联盟或校企研会计实验联盟,共同组织会计实验教学。实际上,社会上的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等组织,已有各种需要实际操作的“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班”。这种对外的会计实验教学,集中优势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可以提高会计实验教学质量,节约教学成本,促进会计实验教学事业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
(一)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推行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共享教学资源库是通过IT技术,将高校乃至社会上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序、有效地集中起来,为学校和社会各种用户会计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提供优质会计教学资源服务的资源库。
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是必要的。在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8月28日)中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图书馆要对本科生开放,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同样,会计实验室要打破“学科壁垒”,就是要对本校本科生开放。教育部、财政部(2006年11月26日)在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在封闭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条件下,各学校由于会计实验教学投资不够,使会计实验教学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和使用效率偏低等。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适应地区高等学校的聚集和大学城的崛起,各学校之间教学联系密切,为了克服会计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节约会计实验教学投资,提高会计实验资源使用效率,优化会计实验教学资源质量,并为学生自主会计实验创造条件,客观上需要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共享教学资源库。建立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库是能及时地满足师生会计实验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会计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资源库,有利于最大范围集中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学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会计实验的现代化水平。
(二)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内容②
1.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1)共享教学资源库的一般内容。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是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是在一定区域内,打破学校的界限,对应有的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实行各学校共享。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是为有效地开展会计实验教学提供各种可被利用的教学资源。会计实验教学资源一般包括用于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制度条件、技术条件、科研条件、专业条件和管理条件等。教育部、财政部(2006年11月3日)在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指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有人认为会计实验教学资源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用品、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信息和教育政策等内容。
(2)共享教学资源库内容的分类。为了充分地运用共享的会计实验教学资源,需要对各种资源分类。有人提出按会计实验教学资源的性质,分为公共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或分为教学资料、教学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在会计实验教学中,一般将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分为公共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相应形成公共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资源库。
2.公共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公共教学资源是适用于各种学科实验必须具有基本前提而使用的一般性教学资源。它包括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和实验教学环境。
(1)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库。其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会计实验对象,一般以企业为实验对象(内容),公共教学资源也就是企业的基本情况,收集或拍摄各种与会计有关的影像资料,如企业全景、各职能机构图示、生产车间、工艺流程、产品特点、行业资料等;或虚拟工厂、虚拟职能部门、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产品等。会计实验条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必需的一般实验设备、用具和用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其要求、就业资源等。
(2)实验教学环境库。实验教学环境的设计,依据会计实验教学方案,按照交互性强、使用方便和普遍适用性的要求,主要包括:1)实验环境的设计,有教学公告板、实验预约与管理、实验资料管理、成绩查询与管理和交互讨论区等。2)实验活动的设计,按照一定会计实验模式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相应形成的实验氛围,反映交互方式的交流及其效果。3)实验资源的设计,按照实验内容和要求的实验资料及其相应的实验条件。
3.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是适用于会计专业实验在公共教学的基础上而使用的教学资源。它包括以下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1)会计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库。主要是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会计专业会计实验教学计划,各种会计实验教学计划及其实验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本校会计实验教学计划外其他院校会计实验教学计划等。
(2)实验课程(教材)库。一般会计实验教材:会计原理(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管理会计实验,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财务管理实验,审计实验,专门项目实验,综合实验,或初级会计实验、中级会计实验、高级会计实验;精品课会计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会计实验,省(市)级精品课程会计实验。会计实验课程(教材)也适用于网络课程的会计实验。
(3)案例库。案例是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案例的内容一般包括:事实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建议等。案例主要有会计案例、财务案例和审计案例等。
(4)特色资源库。具有部门、行业特点和特殊事项的会计实验,如会计制度设计实验、税务筹划会计实验、旅游会计实验、地区会计实验、破产企业会计实验、会计创业实验、会计就业实验、资产评估会计实验等,还包括实验资料、实验教材和相关资料。
(5)专业标准库。教学标准一般有:会计教学标准、会计实验教学标准、各种会计课程标准、各种会计实验课标准、会计实验模式标准、会计实验试题标准、会计实验考评标准、会计实验教师标准、会计实验教学条件标准、会计实验教学管理标准等。
(6)习题库。收集会计原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审计等会计系列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练习题及其答案。
(7)问题库。各种会计实验课程的问答题及其答案,会计实验教学常见问题、难点、热点、重点讲解(答案),以及讨论题(思考题)及其答案等。
(8)试题库。试题的编写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据;内容要科学,无学术性错误;无歧义,表述简单明确;无关联性,试题之间不能有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数量要足够多,在知识点、难度与认知内均衡分布。各种会计实验课程的试题及其答案。
(9)实验作品库。学生实验作品主要有:各种会计实验作业、专项会计实验报告、会计实验总结、会计实验调查报告、会计实验创新活动报告、会计实验专题研究论文、会计实验教学改革建议等。
(10)实验考评库。会计实验的考核与评价资料:1)对学生评价,在会计实验过程中,学生选择内容的深浅程度、作业情况、答疑情况、讨论情况、创新情况、参与态度、实验作品和实验考试情况的评价;2)对实验教师评价,教师提供媒体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作业批阅、提问及点评、答疑讲解和分析、讨论的分析和点评、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参与态度、创新组织活动和试题内容的评价。
(11)实验文献库。实验文献(信息)库的内容:1)会计实验教学活动,即各种学校组织会计实验的情况;2)会计实验论文与著作,指各种报刊发表的会计实验论文,各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实验著作;3)会计实验主课教材,指与各种会计实验教学所依据的各种会计教材(主课教材)及其学习指导书;4)会计实验相关资料,指与会计实验相关(如金融、财政、税收、企业管理)的论文、书籍、业务知识;5)会计实验重大事项,如会计实验研究组织、会计实验研讨会、会计实验(实训)杂志等;6)会计实验国外相关资料,包括其他国家与会计实验相关的论文、书籍、活动资料等。
(12)多媒体库。多媒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③会计实验多媒体内容,主要是媒体素材和课件。会计实验媒体素材,如实验用材料(原始凭证――发票、纳税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图表、图像、音频、动画、视频;会计实验课件,如各种会计实验教材、专项会计实验资料等的课件(课程软件)等。
(13)实验规范库。与会计实验相关的会计规范有:1)会计法规,会计法律、行政会计法规、地方会计法规、会计规章;2)会计制度,指会计规范性文件,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规章制度;3)会计职业道德;4)与会计相关的国家政策,包括其他法规、规范性文件,社会公民道德等;5)国际会计规范,如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
(14)实证研究库。实证研究是依据确实的证据,采用相应的方法,对确定的对象进行的研究。主要有:1)规程实证研究,是依据确实的证据,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的研究。规定的程序一般是:引言(前言、导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研究设计;实证检验;结论与建议;局限与启示。规定程序8项,也可少于8项。研究结果一般称会计实证论文。2)调查实证研究,是按照研究对象和有关要求,采用一定的调查形式,在对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一般称会计调查研究报告。3)实践实证研究,是个体在一定期间亲身参加单位的会计实际工作,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和提高认识,并据以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一般称会计专题论文。实证研究库的内容,包括实证理论、实证方法、实证论文范例等。
(15)实验教师库。实验教师是组织会计实验的教师,要反映实验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实验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等。实验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1)人格素质,要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有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2)专业素质,具有广博而精深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以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3)创新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
1.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原则
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要(以下简称教学资源库)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整合校内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外部相关信息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并对学校内部各专业开放,对学校外部其他学校和社会开放。
(2)共享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校内各专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和学校外部其他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通过互联网,共享教学资源库。
(3)覆盖面广原则。教学资源库在内容上应覆盖学校所有院系的与会计相关的专业,适用于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以及社会上与会计相关方面的需要。
(4)内容充实原则。教学资源以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为主,兼顾相关方面的各种教学资源,如文献和法规等资料,形成海量的资源库。
(5)多样性原则。教学资源库内容在形式上,有实验教材资源、素材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课件资源和教学网站等。
(6)实践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要与生产实践、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相适应。
(7)科学化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在理论和方法上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在运用上结构合理、可扩展,方便操作和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培养。
(8)先进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各种会计实验教材和相关资料,要在原有基础上吸取最新研究成果,采用现行的会计规范,运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
(9)智能化原则。教学资源库在建设上,要有适合学生和教师不同需要的模块,便于学习和实验,不同课程的自动组卷、自动判卷,通过知识点的关联能去寻找尚未掌握的知识点。
(10)标准化原则。教学资源库的不同内容,按现有的标准,分别遵循国家标准、部门标准(或法规的规定)、行业标准,或企业自主制定的标准(要求)等。
(11)可靠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是以生产实践、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而编制的,反映客观实际,其理论、方法与实务是可靠的。
(12)可扩展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反映了现时会计实验的实际和水平,没有绝对化的限制,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根据需要可不断地更新与创新发展。
(13)稳定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是长期各个学校会计实验教学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不断优化和提升,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因而相对比较稳定。
(14)实用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要便于学生在会计实验过程中使用,应具备操作简便、运行快捷、多种检索供选择、界面友好清晰、优化网络传输,有利查询等特点。
(15)多功能原则。教学资源库对内和对外开放共享,供会计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共用,提供学生和教师使用,用于会计课程的学习、实验和研究,为学习会计和其他知识提供方便。
(16)针对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按其性质,分为各种分支资源库,便于集中学习和运用;按其实验需要,可以形成不同课程的套装,便于不同实验课程的使用。
(17)规范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不同内容,要分别依据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其他规定编制规定;对会计实验教材和其他资料的编制,要规范其对象、结构、概念、标准和考评等。
(18)技术性原则。教学资源库在建设时,按其内容的性质、用途和要求,采取“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安全保密性”的技术方针,分别采用相应的技术。
(19)操作性原则。教学资源库通过互联网,与校内和校外的链接要畅通,选择会计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可按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和考评等。
(20)经济性原则。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选用和整合教学资源时,要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2.共建教学共享资源库
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要分两步走,先是面向校内共同建设,然后是面向校外共同建设。
(1)面向校内开放共同建设阶段。在学校领导重视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面向校内开放,以会计实验室为主,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并自愿加盟,成立共建领导小组,制订共建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库计划,按照会计实验教学计划(方案),在原有会计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引进加盟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经整合、充实、创新发展而逐渐建成校内开放的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
(2)面向校外开放共同建设阶段。根据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想,“以高校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通过组建若干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中心,发挥高校师资、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利用有关企业应用实践便利”,在同一地区,组建有其他院校、企业和有关单位加盟的领导小组,制订共建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库计划,按照会计实验教学计划(方案),在校内共建会计实验资源库的基础上,引进加盟学校专业和有关单位相关的教学资源,经整合、充实、创新发展而逐渐建成对外开放的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
在建设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为了推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需要采取以下策略:有计划对外开放;建设网络会计实验室;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制定开放共享制度;加强组织领导等。
【参考文献】
[1] 邝溯琼,杨定新,陶利民.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
[2] 江金兰.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2(10).
[3] 宋爱华.基于ERP的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11).
[4] 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5] 吕飞豹.基于网络游戏的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4).
[6] 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7] 郑家茂,熊宏齐,潘晓卉.构建开放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8] 钱洁,刘志学,唐,等.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9] 张永雄.基于开放式模式的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10] 刘雁.会计模式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
[11] 罗红.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12] 赵美芳,朱单,金珠鹏.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13] 陈军.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会计之友,2007(21).
篇9
〔论文关键词〕妇产科 临床带教 教学资源 模拟训练
〔论文摘要由于受到医疗环境、教学设施和方法、学习积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一直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难点。必须有效避免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高风险和潜在的医疗隐患、紧张的医患关系和相关法律的限制因素。本研究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采用常见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途径,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强化实习医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手段,有望给临床带教中解决相关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备受关注,这无疑涉及到医学教育事业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医院妇产科见习中,使用一些简单常用的模具来演示妇产科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要点。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的种类,提高各种临床操作的针对性,强化教学效果的实用性。本研究在既往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对妇产科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引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新模式,旨在培养适应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医学生,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探索一条具较强可操作性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之路。
一、妇产科临床带教的现状
随着医学教育管理的不断深化,临床见习或实习带教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实际影响,实习医师的临床教学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医学生诊治能力下降,医学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长期以来,附属教学医院中的高年资临床教师通常需兼顾临床、教学及科研等,难免出现较严重的师资短缺现象并严重影响着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其次,医学临床课程的见习或实习教材建设相当匾乏,甚至割裂了医学本身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课题组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实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的实验室化,并在教学质量管理上作出改进。强调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滚动联系的教学模式,从总体上讲,这种模式能够适应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
二、妇产科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实施
充分利用我院学科的优势,优化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快教材建设。探索妇产科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新途径。并引入“PBL"教学新模式。早期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初步临床思维能力。探索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较高的临床技能,学以致用的的复合型人才。
1.妇产科常见疾病模型、各种操作示范录像片的制备。精心制作教学模具和准备操作器具,采购和自制了多项教学模型,诸如骨盆模型,胎心听诊,四部触诊法,正常分娩模型,妇科检查操作模型等。并由本科室副高以上专家录制教学查房内容,手术操作步骤以及配音详解,再结合卫生部示教光盘,诸如分娩机转等示教录像,使得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2.实验室的教程和规范化操作。建立各类实验科目的操作指南、使用登记、设备维护保养规定等实验室管理制度准备;设置妇产科临床带教课程教材,重点突出妇产科各病种的治疗思路与优选方案;实行导师制的“见习医生日志制度”,实验室模拟训练以临床为中心结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学习。 3.模拟训练与出科考核方法的完善。(I)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分组培训与考核。加强教学模型和教学录像和手段的应用,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展教学资源,引人"PBL"教学新模式和一定量的国外原版教材及双语授课,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临床问题情景中,通过引入专门的案例分析,将模拟训练引人教学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尝试完善出科考核,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考核指标的客观化,考核成绩具备可比性等。并与传统常规带教方法相对比。探讨分析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优势,不断总结并完善其不足之处。
三、结果
目前妇产科学教研室已具备了成熟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本项目组已顺利实施并开展初步研究。医学生接受了妇产科临床实践模拟训练,具有扎实基础理论与临床诊疗知识。特别是妇产科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在临床中“活学活用”、在科研中“开创性思维”之工作。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学生得到了学校最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体现了“以生为本”办学理念。转变了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优于传统常规带教方法的实习医生培训与考核。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道德素质、专业素质。
此外,临床考核是繁琐的、复杂的,单靠理论考试难以完全掌握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信息,最佳的直接渠道就是从实验室的模拟训练中直接得来。尝试这项教学改革籍以提高临床带教的实效,同时亦加强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完善教务管理工作。
四、讨论
在我国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临床教学中很难获得足够的患者。目前尚未见报道采取类似的模拟教学方式。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妇产科临床技能与教学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1.有利于部分消除现行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带来教学方法上的不利影响。有效避免因见习或实习教学引起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精心制作教学模具和准备操作器具,完整的配套教学材料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是完成高质量实习教学任务的关键。
2突出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为临床技能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理论授课和教科书只作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参与临床带教的主动性。学会接受并承担责任与风险,积累实践经验。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及临床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发挥。
3.是一种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出学生参与到模拟训练中来的思路,制定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的教学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力。
篇10
一、继续教育管理发展需求
地方电大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而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建设终身型学习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对管理功能拓展和资源优化也有了更实际的需求。电大继续教育建设进程中存在有不同层面的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继续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划与标准。继续教育机构相对而言维护管理人员过多,专业教育、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课程构建与设置不够及时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等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缺少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从而制约了新时代继续教育做为终身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电大继续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办学理念不尽相同,存在轻视教学质量、盲目追求规模和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硬件建设和长远发展的现象,导致继续教育总体质量不高。教育建设项目由于没有良好的评估机制,对项目的投入不能得到很好的效益回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的进程。发展继续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终身学习的需要,把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从人的一出生到终老的各个成长周期、从农村到城市各个层面、从实用人才到精英人才、从学历教育向补充型教育、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从创收到长远服务方面转变。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继续教育是未来教育主要趋势,众多名校已率先推出一系列的免费的继续教育课程。面对终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继续教育地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形成规范有效的发展举措。完善的管理体制,需要积极创新继续教育的管理,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引入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实行项目负责制,对项目的开发、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管理实施方案的制订、培训的教案设计、培训形式、培训达到的目标、授课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管控。通过建立流程管控,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和一系列的跟进管理和测评,保证项目按既定目标进行,同时逐步提升电大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设专门项目测评和考核人员进行随时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估,确保原定目标不走样。有了制度加上项目组人员的高度执行,这样的重重措施才能最终保障电大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继续教育提升管理水平,电大还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不是找几个学校老师就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这支队伍要了解教育,了解人性,了解市场,是有教学、有营销、懂财务、能宣传、有网络技术的一支团队。团队运作好还需要有好的机制,能够激发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共同为其出谋划策。还要配备最好的环境和硬件,运用现代科技,将流程制度化、无纸化,高效化。保证服务水平不走样,教学水平有高要求,教学过程标准化,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保障继续教育走向深入,走向市场,走向社区。电大继续教育深入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工程,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信息及时传播与沟通和服务高效、快捷、优化。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硬件投入与软件、课程资源等购入,构建自己的业务宣传网站、业务咨询平台,有学生报名咨询、交费、成绩查询、课程查询、课程选择服务平台,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可互动的信息平台,还有网络课程、远程视频资源平台等。对不同平台如各地区电大、省市级电大的培训、自考和非学历教育等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拓宽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完善继续教育控制过程达到资源的合理与优化利用。
二、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与时俱进,使电大继续教育跟上时展脉搏,必须大力开发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通过教育管理系统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学籍管理模式改革并及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满足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需求,并不断拓展教育功能和持续优化教育资源。现代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开发教学资源的主体,在多元的教学资源开发中确定开发主体具有重要意义。电大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面对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建有:试题库、电子媒体库、文献库、课件库、案例库等,还有配套的常见教育资源索引和常见问题解答等;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建有:网络课程库、试题库、文献库、课件库、案例库、搜索引擎、问题解答、信息交互等,还有为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收集、查询和评估的报名库、成绩库。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适合我国继续教育实际的功能、资源或技术手段,及时纳入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来。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和视野提升继续教育管理的水平。
三、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建立与主要功能研究
电大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以继续教育数据库和通信网络为基础,以继续教育服务和应用为核心,以此来组织、继承、提供服务和应用。主要包括流程管理、学生服务管理、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效能评估和电子商务等功能。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系统环境和软件界面,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采用跨系统控制流程,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通过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服务应用,接受网络上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以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继续教育服务和应用功能进行整合分析,将系统划分成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流程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效能评估子系统、电子商务子系统六个部分,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1.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建设的四个方面:课程资源建设、政策法规建设、员工管理建设和系统维护建设的功能。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审核、课程入库、课程出库和课程撤销等;政策法规包括检索服务和法规库维护等;员工管理包括员工信息管理、授课统计信息和薪酬管理等;系统维护是与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相关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五项:继续教育研究、系统应用管理、系统功能扩展、新技术应用和系统升级维护等。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处理对象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内部的资源库。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区分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相关差异,需要基于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实现,以满足管理与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通过对继续教育理念的持续研究、系统管理流程和功能的不断改善,保持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引入是维护系统本身的重要措施,也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平台优势。
2.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
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面向教育受众的管理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服务、交互服务、结果管理和公告等功能。其中信息管理服务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身份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等;交互服务包括应用反馈、潜在需求、相关建议和改善措施处理等。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继续教育服务行为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服务的体现。对于不同的继续教育实施环境和实施方法,对于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服务过程或功能将不尽相同,因此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在统一和规范的平台框架下,实现一定条件下的特定管理或服务的功能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的业务实现,完成系统实现平台升级情况下,现有业务实现的无缝过渡,这同时也是其它子系统的共性要求。
3.效能评估子系统
效能评估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对继续教育行为、项目启动或阶段性工作、最后目标效果的效能评估功能,包括建立各项指标体系、建立专项评估模型、采集项目各阶段的数据、过程的效能评估、结果反馈及模型库管理等功能。效能评估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系统设计的核心,继续教育的目标效果的达成,依赖效能评估子系统提供的客观评估服务。由于效能评估过程的模糊性、评估过程的复杂性和评价因素与判断因子的主观性,效能评估模型不能做到完全精确客观,这需要对效能评估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约束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因此评估算法直接影响效能评估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也是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管理效率的关键。
4.信息服务子系统
信息服务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据备份、移动系统服务、信息共享和信息维护等功能。信息服务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各功能实现的物理层基础,也是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快捷和安全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的保障。
5.流程管理子系统
流程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与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产品计划、计划审定、课程发送和结果反馈等功能。流程管理子系统针对继续教育提供的课程或项目等对象,对其流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是继续教育行为实施过程科学性和规范性达成的保障。
6.电子商务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