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文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设计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设计与渗透。就是说设计师在考虑其设计对象功能的同时,应先充分考虑对象的文化因子,意识到他所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对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化、一个时代的影子。所以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作品本身的使用、审美功能,还要赋予作品以一定的文化魅力。只有这样,艺术设计才不会仅停留在功能实现的满足和审美趣味的体现上,而是一种文化创造、一种文化设计。
一、艺术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1 文化的一般意义及作用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不同行业、不同阶级可能对其定义各有差异。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包豪斯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再加上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历代的设计作品都镶刻着厚重、博大,充畅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识别要求和寻求民族认同感。
从现实的生活情况来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在文化的熏陶下发展成熟。说到底,我们必然是生活在由我们自己的文化所制度化了的那种你我之间泾渭分明的构架中。1 文化作为维系人类社会的纽带,给予生活在同一生活模式中的人们一定的观念和准则,这些观念和准则决定人们生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物质的创造时,物质的实物存在形式会无意识地反映出一定的特性来,因而,对于社会存在的人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研究,应该分解为对支配着这些特性的不同文化的研究。2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内在地规范着人的意识活动及行为方式,通过人的社会行为及创造活动以无形或有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2 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并在文艺作品中有所体现。从人类的发展史看,设计诞生于人类进化到有意识地制造、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的时代。无论是各种劳动工具与生活用具的造型,还是各部落成员的标识,都能体现出人类的设计文化:无论博物馆的文物,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艺术作品,无不折射出文化的光芒。因此可以说:艺术设计创造了文明,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设计作品反映的是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完美统一。
3 艺术设计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艺术设计属于艺术文化的范畴,它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承继传统又具有开放性和当下性。艺术设计,作为文化,是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作为存在,它首先是物质文化的存在,其次是精神文化与物质的总和存在。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因而有研究者称其为“文化类型的标本”。又因为设计贴近生活,在为人而用的过程中产生而具有实用性,是生活的文化又是生活的艺术。它在生活的变化中发展,并反作用于人的生活方式,引起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更新。
二、艺术设计与设计文化
时至今日,我们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给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国的艺术设计该何去何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艺术设计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佛教文化。从狰狞神秘的殷商青铜器到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这些数量众多的实用工艺品构成了中华民族工艺设计历程,也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五千年文明史。这些工艺品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然而,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去。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缘于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将视线投向中国文化,从道教、儒教、佛教,尤其是禅学精华中汲取营养,以中国的书法艺术、国画的水墨渲染等技法为载体,再运用现代的构成原理设计作品,满足人们的各种精神需求,表现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设计中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创新的视角,才能从传统中获得真正有益于设计的、与设计的终极价值一致的启示,从而不至于在纷繁的文化现象中失去判断力。以这样的发展观看待文化,文化就不是僵死的传统,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在现实的设计中就能够体现主体的独立思考,而不是苟且于传统的文化符号。
2 艺术设计与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宗教文化与宫廷文化。西方建筑中高耸的尖塔外形、框架式结构使人敬畏;教堂中狭长窄高的空间,彩色玻璃镶嵌的窗户设计使人产生一种腾空而起的感觉。以巴洛克和罗可可为代表的宫廷文化设计风格,体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穷奢极欲、豪华、浮夸的特点。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各种哲学思想和艺术流派对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艺术设计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后出现的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流派的美学原理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反叛,反对一切浮华、繁琐对人们的禁锢,而以崇尚自然,崇尚自由为先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进步,这一理论也正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
当今,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市场的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从对立走向对话、沟通。艺术设计既不能背离传统,也不能纯粹的模仿,简单地挪用。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立足现在,以高远的眼光规划未来。
篇2
一、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
作为时代的一种产物,艺术设计不但具有很强的社会特性,而且还有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艺术作品来了解它所处的时代。我国的设计行业起步比较晚,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设计领域的作品大都是模仿、抄袭西方的设计方式。由于我国本土化的设计理论还不成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师的思维被影响了,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基本没有我国的文化特色。龟仓雄策曾经说过“中国没有设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中国的设计里找不到中国的民族文化。这句话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它直接道出了我国设计的现状,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把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到设计里,是我们目前急需做的事情。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增强当代艺术设计的人文性和民族性。
(一)重视当代艺术设计在视觉上的民族性特点我们欣赏艺术设计作品,最直接的体验就是视觉的效果。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在视觉上给予人们冲击就显得特别地重要。那么要如何给予人们视觉的冲击呢?我们知道,一个很现代却没有民族文化的作品是不能被大众接受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设计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就为我国的视觉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源宝库。如果设计师能立足于我们的本土文化,在深刻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情况下,再吸取国外艺术设计的精华,那么他必定能创造出一个能起立于设计之界的作品。在继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走出一条民族性的视觉之路。
(二)把民族文化融入当代艺术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中国的设计元素是取材于本国的本土文化,它的民族特性十分鲜明。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它。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过程是最核心的部分,在进行设计前,设计师应当先对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进行规划和选择。如果要设计更加具有民族性,那么设计师必须在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融入我们本国的民族文化,而不能一味地使用现代元素。因为如果现代元素使用得太过频繁,就没有了自己的特色,这在艺术设计上无疑是个错误。当然,也不能随意使用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设计师应该在理解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设计元素加以挖掘并创新,把它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艺术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使其更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
二、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一)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作用1.民族文化提升当代设计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在需求层面上,人们已经不仅仅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向更高层次发展。那什么是更高的层次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是精神层面。当代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层面,因此我们在考虑设计的时候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历史的潮流,不能只想到物质需求的层面,而应该创新思维方式,往精神需求转变。我们知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潜移默化,国际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对此,我们要树立一种民族意识,深刻意识到,设计只有在民族上站住脚,才能走出去,走向世界,让设计具备民族特色性。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富有民族特色,在现代的设计中,我们要学会融民族特色于现代设计,让设计具有个性化,形成特有的艺术设计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占据市场,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我们要想让我国的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就应该形成自己的民族特性。2.民族文化让当代设计有更强的生命力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当代人对于设计的概念,不单单停留在设计本身,而是转向隐藏在设计背后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内容。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才能让设计更具备感染力以及独特的个性化,而不是人云亦云。什么是当代设计的灵魂呢?我觉得在于文化。设计本身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文化的设计,就像无水之鱼,无根之木。不难发现,现代的设计作品中,优秀、震撼心灵的设计,往往都是蕴含着浑厚的文化内涵。而且,我们也应该可以深刻体会到,浑厚的文化内涵恰恰是源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史民族文化。
(二)民族文化深刻影响当代设计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在历史长河中由前人层层传递、创造、积累出来的财富。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它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基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中国民族文化,不仅是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历史证明,艺术设计要在对民族文化深刻学习研究后,再借鉴民族文化来进行创作,才有可能站上世界的舞台,发挥出它的作用。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深的一笔。说起民族文化精神,必然会想到当代艺术设计。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它的内涵却离不开民族文化精神。因为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的当代的设计者作品必定是会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的。也就是说,虽然当代设计作品的表现的是现代感,内容是现代生活,但其内涵却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在过去的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中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或者创作的设计作品都是优秀的。因此,在设计要融入民族文化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只有以民族文化为源泉中的设计才能体现国家的民族文化精神,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是总结了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才会有出今天的成就。没有一个文化是无中生有的,一个标新立异的文化是不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的,民族的文化必须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才能够得到的。设计是将文化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看见,就比如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不一样,那么必有属于自己的特性,比如一讲到火锅,那么很多人都会想起重庆,也就是说火锅已经作为重庆的文化之一了。因为全世界的文化的源头不一样,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的问题。而优秀的设计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淬炼和改革。所以优秀的设计文化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精神。设计是需要创造,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不同的,具体体现在设计创造方面,所以优秀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本文文化 艺术设计 教学
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有很多高校增设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大多数高校有着相同的办学模式、专业方向及课程内容,缺少属于自己的专业特色,所培养的设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设计专业教育格局,让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升,不仅与我国新形势下创意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对提升民族创造力、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1 本土文化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与技艺性。但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上的支持与创新,特别是在人文教育方面,其内容必须具备明确的主导性。很多时候,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一致性,忽略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学生丧失了自己特有的个性[1]。并且在教学内容上,缺少了相应的本土传统文化课程,这个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艺术,让本土文化特色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艺术设计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重视本土文化艺术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忽视了对本土文化艺术的挖掘,只是一味遵循西方的设计教育体系,如包豪斯的体系,造成国际主义风格的盛行,而缺少了民族文化性。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及图形观和西方的设计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能将我国的思想文化与语言图形同西方设计理论牵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体系是不完整的,会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图形语言是一种意象语言,在图形创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本土文化因素。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本土文化艺术。
2.2 盲目开展本土化艺术设计教学
近年来,设计业界及许多高校也开始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很多高校也相继开展本土化艺术设计教学的探索。虽然部分高校尝试将本土文化成份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仅是由个别教师因对本土文化感兴趣而引发的,有着极强的随意性[2]。另外,没有明确的课程训练方法和目的,高校师生在对本土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时,只是进行简单的课程实践,对本土文化课程训练缺乏连续性,并且也不能统一本土化设计教学思想。因此,这样的训练培养方式无疑是错误的,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设计思想变得更加混乱,毫无章法,不利于对学生设计思想的培养。
2.3 教学方式不正确
目前,高校在进行本土化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较为抽象的方式及语言,不利于学生的感悟和接受。我国各地区本土文化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其中的文化思想十分丰富广博,若在艺术设计中对其运用,感性的造“境”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时间有限,教师对学生的教授时间很少,因此,学生在对本土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时,只能掌握浅层次的东西,不能理解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这就导致学生在艺术设计学习中,对本土文化艺术的运用表达只能流于表层。
3 挖掘本土文化艺术,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积极挖掘本土文化
长期以来,有很多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了传统教学模式,比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很强的学科联系,不能将地域性文化特点表现出来。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要采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根据甘肃本土文化,运用课题式教学方法,将甘肃本土文化艺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果。比如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可以将敦煌石窟艺术融入到课程内,组织学生开展以敦煌为主题的艺术设计作品实践活动。其次,要用发展的观念去审视艺术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全球化视野,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艺术设计动态,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3]。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国内外对甘肃本土文化的解读与运用,分析国内外是怎样在艺术设计中有效融入甘肃本土文化的。最后,要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效性予以重视,开展好艺术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3.2 加强本土文化研究
对于甘肃高校的学生来说,通常都对甘肃本土文化有着极强的亲切感,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甘肃本土文化,就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站在这个角度上分析后,教师就更应该主动引导学生熟悉了解甘肃本土文化,指导学生把甘肃本土文化中独有的符号运用到艺术设计之中,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从而确保对甘肃本土文化的深入探究。其次,定期组织开展以甘肃本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设计比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甘肃本土文化特色,并将其应用到艺术设计作品之中。最后,要主动分析国内外艺术名家对甘肃本土文化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运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同时还能将艺术设计楷模树立在学生之间,以此激发学生开发甘肃本土文化的积极性。
3.3 深入开发本土文化
对于甘肃本土文化来说,无论从甘肃的石窟艺术,还是甘肃的民间美术来分析,在艺术色彩、艺术纹样、艺术组织以及艺术造型上都具有着强烈的地域韵味和民族特色。对于甘肃的本土文化,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升华艺术表现形式[4]。使其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本土文化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对甘肃本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提升对甘肃本土文化的把握能力,从而为更好挖掘本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甘肃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本土文化的感性素养得到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要对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本土文化艺术能够有效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也在探索中国化的设计教学模式。打造教育品牌、提高办学特色已经成为了高校增强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策略。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加强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甘肃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对甘肃本土文化艺术的挖掘,并将其有效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才能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莱智.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J].职教论坛,2012,33:74-77.
[2]鲁勋洲.本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9-50.
篇4
关键词:装潢艺术理念中国文化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装潢设计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对不同被装潢物的不同实际需求。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风,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体实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楼的实用性主要是适宜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剧院的实用性主要是保证观众充分欣赏演出;陵墓、纪念堂的实用性则主要是创造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出装潢设计的实用性,就要力戒单纯片面地追险猎奇,防止浮华不实与奢侈浪费。
(二)美观性
装潢设计之所以被称作“装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美观性作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但是,作为一条设计原则,美观性要服从、服务于实用性,要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以实用性作为美观性的前提与基础,而美观性反过来又增强实用性。例如室内装饰布置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壁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帘、家具、摆设的壁挂、观赏工艺品等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紧连你我他。而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装潢设计的美观性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所谓“意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现出设计者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作为形式美,装潢设计的美观性,既包括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因素,又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美观性既产生于形式美本身,又产生于形式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观性的追求应与安全环保性相统一,绝不可以单纯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与环保。因此装潢设计者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与环保第一”的设计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为生命与灵魂。装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当然也必须以民族性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仅以园林设计为例,我国的园林就与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迥然不同。我国园林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许多园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话传说、借鉴文化典故、诗化自然风光,追求“诗情画意”。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楼阁、寺庙、园林等30余处,为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增光添彩。而其内部与外部的装潢设计,或楹联相对,或壁画相称,在色彩、布局诸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装潢设计的民族性,不是“为古而古”,而是“古为今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的图案设计,就是民族化的经典,也为装潢设计如何“古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义,又充满体育运动的特色。
二、中国文化对装潢艺术的影晌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发展。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大要素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那么这类设计作品将无任何价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庞大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对于留白处理及和谐比例有着很深的造诣。作品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丽充满禅机。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
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39-1.5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处境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五千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形成了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处境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以欧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正在大行其道,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受到来自于第一世界的冲击。大众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在一部分年龄段的人群中欧美的东西甚至是先进文化的代名词。到处林立的所谓欧式建筑,风靡的欧美服饰体现了对国人的审美影响,我们不能否定多种艺术所获得的生存和传播的权利,我们也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积极意义,包括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我们的文化艺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扬弃,不能简单地用否定或肯定来评价第一世界的艺术设计理论,我们的艺术设计理论应该是一种解放、一种超越,一种延绵千年的民族情感。应该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的应用。艺术设计工作者更是这一理论的应用和传播者。
工业化的社会发展影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大工业流水线化的生产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巨大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以其简洁、适合工业生产的特点流行全世界。在这样一种审美思潮的影响下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依托似乎降低了,其实这种设计文化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使其保持其独特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艺术设计历程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工艺美术到现代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有了时代赋予它的使命。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以大多数人为消费对象的设计思潮上,从产生至今,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设计思潮走过了由功能化、理性化、装饰化带来的同一化通向多元化的历程。
传统文化仍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所在。我们的艺术设计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形象写照,艺术设计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生文化。在现代设计史上尽管出现了各种设计风格,但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识之士倡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世界文化的共融性,多元化是建立在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的,通过直观可感的形式传递着人的精神力量、意念和情感。近些年来,国内设计界的有识之士对如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拓展当代艺术设计容量,进行了不懈的理性探讨和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他们在各自的设计作品中着重强化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主动从传统艺术与文化中吸取养料。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上。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靳埭强先生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聿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这些大师自身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挖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种韵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代艺术设计得以发展的基础
民族的是世界的。艺术是世界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进程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意识来源。我国的当代艺术设计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师们在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前提下,从传统文化的深层而不是表象上探索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美学取向,使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设计中自然体现。中国的艺术多讲求哲学、儒、释、道三家交融互补的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创作。以奥运会会徽为例,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可谓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作为借鉴的范例,以中国印为载体,极具东方文化特色,在设计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以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夸张变形的设计手法,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消亡了,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就在世界上消亡了。反过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消亡,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与艺术却会以种种方式流传在世界上。这就是我们至今仍然还能够见到美洲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的原因。所以我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底蕴上,结合当代的应用要求来进行设计。
三、努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是一种形式,而内容是要建立在某种基础上的,那么这种基础就是自己文化的东西,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也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先人们创造的这些现今看来颇能体现民族审美心理,民族审美观念,颇具中国情怀的珍贵遗产,如何去充分利用呢?尤其是针对中国当前西洋风,东洋风日盛而有益设计探索稀少的现状,优秀的传统设计观念,设计元素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实际意义。在今天,这种形态,尤其是其传达的观念亦有相当的借鉴与吸收意义。一个民族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却没有为这些文化遗存的发扬而妥善地去研究,去探求的人们,那将是一个民族的不幸。中国设计界面临悠悠几千载的,灿烂的,独具魅力的华夏文明,浓郁厚重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设计承载着丰厚的东西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吸收,去继承和发扬。这对艺术设计界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所谓“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绝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它是整个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之后出现的多元化的,强调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潮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一定能为设计的发展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所以“传统性”和“现代性”是“传统文化”理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怎样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扬弃。扬弃,即批判地吸收,是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它的确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界应该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即“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站在世界的高度,开阔视野,不局限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能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国人欣赏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思想“恬静淡泊”的影响。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风格的设计时,必然会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这种“美”与“美”的创作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四、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现代设计
篇6
1、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从商周时期的彩陶到元朝极富盛名的青花瓷,从两汉时期的石画像到敦煌的的壁画,无不突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深藏的哲学底蕴和美学思想。直到现在,这些作品仍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现代设计注重“设计”,设计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和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正是现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1.2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流传和传承下来的内容必定是“去之糟粕取之精华”的部分。如果现代设计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它也只能是一个冰冷的建筑物,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必将黯然失色。因此,现代设计需要依附于传统文化,才会设计出夺人心魄的作品。
1.3西方现代设计新思潮的带来,给我国现代设计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果我国现代设计要想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就需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现代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创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设计之路。
2、传统艺术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下面以北京奥运会为对象,讲述哪些设计中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1汉字的应用。古老的中国汉字历经千年的演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智慧,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应用到现代设计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一项最好的证明。“京”的一笔一划间,都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激越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彰显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昂扬的运动精神。这不仅仅实现了奥运会会徽的突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发扬光大,让世界认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2书法的应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有独特的文字书写方式。书法作为我国独具一格的书写方式,具有典型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北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印章。它以印章作为表现形式,用中国传统的篆书来书写“京”,又使它巧妙地变化成奔跑的人形,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神韵,又不缺少体育盛会的热烈和激情。
2.3传统图形的应用。中国传统图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祖们留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设计者们可以从中摄取出无数的养分为现代设计提供养料。云纹,在中国传统中具有吉祥如意的涵义,如果在现代设计中融入这一代表性的图形,可以使的现代设计作品更具文化性和象征性。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国际奥委员主席罗格曾经说过,“火炬的出色设计为接力增添了独特的中国色彩‘,祥云’将北京奥运会吉祥、祥和的信息传到了全世界。”
2.4传统色彩的应用。在中国历史中,除了黄色具有特殊地位之外,中国红应该是传统色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上至皇家、官宦,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欢用红色装饰内院墙壁。直到现在,人们依然采用红色作为危险标识。可见,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祥云火炬也同样采用了中国红来装饰火炬的外表,不仅代表着吉祥如意,也可体现出运动员热烈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
3、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3.1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与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下来的内容都是精华,且富有浓厚的文化神韵。其中很多文字、图形、彩色等传统文化元素正是当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因此,我国当代设计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神韵的作品。
3.2传统文化造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千变万化的造型艺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宝藏,也彰显出独具神韵的文化内涵,使得现代设计不再是冰冷的形式,而是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因此,正是传统文化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现代设计发挥了影响,才创造出既含有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特性的现代作品。
3.3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随着西方设计美学新思潮的涌入,使得我国的现代设计作品已经越来越远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丧失了民族独特的个性。面对西方设计美学的冲击,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接受和采纳,不应抱着“崇洋”的思想。因此,在我国现代设计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开创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设计者们应该用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并为世界所推崇,才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
篇7
封面设计是装帧艺术的主要构成之一。封面犹如一个人的衣着、样貌,是了解其内在的窗口。当读者阅览书籍时,对书籍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封面,如同影视作品的精彩片头,是把观众的思绪带人情景的最佳向导。封面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推销手段,是书籍的门面包装,是对读者的诱导,是抓人眼球的手段。优秀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揽更多的读者,更能使读者快速地融人书中并爱不释手。书籍封面设计作品虽然不能算作纯粹的艺术作品,但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将其视如艺术品般精心打造。杰出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封面设计虽然有其艺术性的独立性,但在现实设计过程中往往受到客户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封面设计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客户的商业需求,有时甚至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或兴趣偏好。封面设计的定位和客户的需求,最终都会影响到封面设计者的创作构思和设计效果。所以,设计者和客户在初期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封面设计作品成功的前提。当封面设计的前提条件满足后.设计师就可以在此框架下构建自己的艺术作品了。图形、色彩、文字和构图是封面设计的四大要素。图像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因为面积大、色彩丰富、位置突出等因素,图像的设计在封面装帧中尤显重要。设计图像可分为抽象与写实两大类。如果要根据书的内容进行设计,纪实性内容的题材就比较适合写实性风格的图像;而浪漫风格的题材,则用抽象的图形就更为传神。例如,休闲类书刊是大众化的审美标准,通常会选择明星的艺术照作为封面,体育类杂志则通常会选用体育明星和竞技场面的照片,文学类书刊常用抽象、写意类的图像设计。
封面的文字设计常用的有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等。书法体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个性,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广为大众所接受。美术体大致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美术体强调外型的传统规律,整齐划一,有易于识别和学习的特点,但相对保守,变化较少;不规则美术体则强调多变的外形,比划设计和整体外形追求艺术化夸张变形的效果,具有个性鲜明、设计感强、相对活泼的特点。就印刷体而言,早期的印刷体比较程式化,变化少,较规整,现代的印刷体因受到不规则美术体的影响而变化丰富,从而加强了字体的艺术性。
装帧设计时,封面文字除了体现书籍内容外,更多地要考虑其在封面设计中的位置、字号、色彩、聚散等。另外,设计者需要慎用特殊字体,因为很多印刷单位也许没有这些罕见字体,很可能会给排版、印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最好少用特殊字体,或将这些特殊字体和源文件一起配送至印刷单位。封面的色彩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视觉元素。准确的色彩运用首先要考虑书刊的风格、内容。如幼儿书刊的色彩设计,因强调对比、追求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而使用大量高纯度的色彩;学术类书刊的色彩设计则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一定深度,从而产生端庄、严肃、高雅、权威的视觉效果。另外,设计者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色彩心理学,用以表现情感并影响读者,使之产生共鸣。例如,红色给人热情、欢乐之感,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蓝色调给人冷静、宽广之感,用它来表现未来、高科技、思维等信息;黄色调给人温暖、轻快之感,用来表现光明、希望、轻快、注意等信息;绿色调给人清新、平和之感,用来表现生长、生命、安全等信息;橙色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颜色;紫色调给人幽雅、高贵之感,用来表现悠久、深奥、理智、高贵、冷漠等信息;黑色调给人高贵、时尚之感,用来表示重量、坚硬、男性、工业等信息。封面设计的构图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元素,其基本的方式有对称、均衡、对比等。
其一,对称是指在设计样图中根据中轴线和中心点为参照来平衡构图,对称分布。其具有平稳、严肃、庄重、和谐的感觉,但这种构图方式会让人感觉整体缺少变化、单调呆板,缺乏活力。所以,比较适用于内容严谨的学术型书刊。
其二,均衡。均衡的特点是同量而不同形。均衡不单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对称和平均,更主要的是艺术上的均衡,是变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这种均衡不等同于简单分配。将主体置于中间,或者对称排列,这样虽然均衡了,具有了稳定感,但十分呆板,缺乏艺术的多变性。构图的均衡,不是对称,而是对立统一关系。
其三,对比。封面设计中的对比有反差对比、虚实对比、面积对比等。反差对比在画面中就是色调的反差。画面的明暗反差度大,称之为高反差,反之亦然。一般在封面设计时,要兼顾画面明暗两部分的变化,使之产生丰富多变的黑白明暗色调。有时为了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色调显得更深沉、概括、醒目,可以通过加强对比,突出色调的层次,由此来产生诱人的艺术效果。虚实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封面设计构图中的虚实处理,是指封面图像的清晰程度,是指整个画面结构的虚实藏露。虚,一般指画面中的陪体部分,模糊或空白的部分;实,是指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在画面处理中,虚实相辅相成,使实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虚的部分适当隐藏,让读者看了回味无穷。面积对比,在封面设计创作中,往往需要面积大小对比的手法来加以表现。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也存在一些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偏差,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距离所带来的透视变化,也会影响对象原先的面积大小。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大小变化来努力打破构图的均匀和呆板,使设计主体成为画面的中心,让读者的兴趣点集中于主体,从而突出设计主题。将书籍封面设计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有序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方能构成书籍的封面。然而,只是掌握封面设计的这些基本方法,也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书籍封面作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文化的价值日愈突出,人们对书籍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用装帧封面设计方法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已成为现代设计的追求。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电脑时代的来临对美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装帧设计因电脑技术而逐渐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工具、材料和方式方法,并一再突破了以往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放异彩,使现代装帧设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但设计师们要创作出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装帧艺术作品,还是有赖于自身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如今,设计师们在显示器前就能观摩并探讨设计方案,观察任意角度的设计效果,随心所欲地将设计样图放大、缩小或变换角度等,这些曾经繁杂的工作只需轻触鼠标、键盘即可瞬间实现。设计师们因电脑技术的应用,从而轻松实现了传统设计手段无法给予的梦幻效果和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篇8
关键词:道文化;设计;无印良品
《道德经》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一语并非是说道玄奥而不可言说,而是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语言的局限性,二是指道的恒变性。这与佛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五灯会元》札记之三十三曰:“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佛家之无常,即“非常道”。虽然如此,道终究还是可以说的,不然不会有《道德经》六千言,佛法也是可以说的,不然不会有六百部《大般若经》。
1道文化与艺术设计
那么,到底何为道?《道德经》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一句言明了道之本质:道即自然规律。第八章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讲到道的作用与意义,即“利万物”。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虽“恍兮惚兮”,但仍有其形其势,即外观也。由此可见,道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真、善、美。真之所言者,本质也;善之所言者,功能也;美之所言者,外观也。在艺术设计中,功能美是指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设计,满足人本质的需求,体现了人的本质、利益和需要,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外观美,是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形状、线条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完美的艺术设计应该是在遵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达到功能美与外观美的和谐统一。但现今的艺术设计常常以外观美来博取受众的注意,脱离了道,脱离了本质,违背自然,这种设计也终将流于媚俗与肤浅,过度包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道文化内涵的设计体现
与过度包装相对应的,出现了“生态设计”“简约设计”和“无意识设计”。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是一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的设计,要求在产品设计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并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应该说,生态设计的概念已经涉及道文化的“真”的内涵。简约设计,又称“极简主义设计”,追求功能实用,外观简约整洁,摒弃不必要的装饰。简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道文化的内涵。《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剃除一切不必要的修饰,返璞归真,只为突显功能。无意识设计又称“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用深泽直人自己的话说是:“设计并不是我所创造的,它原本就在那里,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将它呈现出来。”无意识设计注重观察人的生活细节,注重人文关怀,追求自性显明。这里的自性,既指人,也指物。指人,即人们内心深处本质的需求。指物,即物体本有的特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讲,“直心是道场”。自性显明就是直心。正如深泽直人所说的“无意识设计”,就是循着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将被设计的对象的特质最直接、最简单地呈现出来。直心是道场,这里的直心就是不假遮掩,该怎样就怎样,原原本本,自自然然。
3道文化应用思考
道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日本的“无印良品”无疑做了很好的探索与实践。无印良品设计的产品有三个特征:材料上使用天然材料,工序上严格把关,设计上减到最简。设计中所出现的每一个元素,如图形、色彩、文字,都是为了传达主题而设计,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都应该有它的理论依据与存在意义,材料及制作的工艺同样是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道文化内涵的体现上,主要表现为朴实与自然。无印良品整体的设计并不只是一种外观的处理,而更着意于传达一种精神与文化。这种精神与文化就是回归自然,回归本体,回归质朴,而这正是道的文化内涵。道文化的内涵是真、善、美。真是本质,善是功能,美是外观。因真而生善,因善而生美,美是真与善的外显,真与善是美的内在。脱离了真与善的美,就不是真的美了。为设计而设计,就不是真的设计了,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并非改变,设计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并非复杂。老子的主要思想就是无为,无为即与道相合,与道合即按规律办事,按规律办事即自然,即质朴。现在之所以出现过度设计,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设计脱离了其本身的目的。应该对设计进行反思,使设计回到基本点。设计的基本点,一方面是功能,要便于人的使用,另一方面是自然,要符合社会准则与自然规律。好的设计,一定是关乎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而非技术与方法。
4结语
道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根本上是设计师的内在涵养、生活态度及社会视角的问题。因为任何好作品都不是完全依靠技术技巧产生的,而一定是从思想上产生的。否则,充其量叫作不错的作品,而绝不是经典的作品。设计师,因这一“师”字,必然带着一种责任与使命,不然充其量只能叫“设计者”而已。有一句话叫作“设计是为他人作嫁衣”,这句话带着一种无奈的妥协,这只能是设计者的工作,而不是设计师的工作。对于设计师而言,是要打造一个温柔、娴熟且美丽的新娘,而不只是做一件嫁衣。
作者:陈红梅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蜀璇.论商品的过度包装[J].改革与开放,2010:54.
篇9
美术艺术设计是一项适用于全世界的艺术文化,这是一种于生活中目光所及之处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美术艺术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存在,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会对其设计产生直观的影响,此种影响所呈现的结果是一种属于新时代所独有的,具有多样化与全球化特征的美术艺术形式。
关键词:
文化审美情趣;现代社会;美术艺术
现代化审美是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对立的文化现代性,而脱胎于其中的文化审美情趣,则更详细的代表着一部分社会群体在固定的环境中,形成了对美的基础感知与看法。审美的变化改变着现代美术艺术,现代美术艺术的发展影响着审美的转变。这种现代化的文化审美对于美术艺术所引起的变化,更是个性与文化、外观与内在产生的多重对立、多重影响的最直观体现。
一、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过去所流行的现实主义更加注重作品的外形与结构的美感与冲击力,作品擅长在第一时间把握人的眼球,使其注视自己的作品。但是过度重视整体的构造与外形的华美,缺乏内在的美感与文化的沉淀。仅仅给人予视觉上的享受与刺激,但是缺乏对内心的冲击,不能触动观赏者的灵魂,再美丽的作品也会在时间的洗涤下显露其空洞、苍白、单薄的本质。在全新时代下,文化审美情趣使得人们对美术设计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整体性上越发重视,对美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在外部整体的华美下,其内在也有着不逊于外在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在设计中着重文化的沉淀与作者心血的凝聚,前者融入文化的厚重,使得作品在外表产生一种多层次的美感;而后者才是一部艺术作品的核心,作者在创作作品之时,将自己凝聚着一切心血、艺术、执着、感情熔作灵魂,赋予作品之中。在观看其作品之时,首先就会看到作者的灵魂所在,这是外表之美所不能掩盖的精神,这是作品内在的最高表现形式。一部作品需要做到的是在给人予视觉上的享受之时,也会对观赏者的灵魂产生颤动。这是美的综合性表现,在双重冲击下,观赏者们会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触动,这才是一件美术艺术品的价值最好体现。
二、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计的“简约性”
在艺术设计中,为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简约性,在设计相关作品之时,会限制复杂的表现形式,突出作品本身简约的美观外在形式与简单的核心表达性,以最简单有力的方式表明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同样融于生活,简约性在生活中最大表现形式就是对家的修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绚丽多彩的视觉冲击之下,对生活于其中的都市人群产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负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视觉上的简约性,给予人们在一天的劳累下以良好的心理放松与缓解生理上的劳累。整洁、宽广的大厅设计可以使每一名刚结束工作,回到家中的上班一族都得到心理上的舒缓;点缀小物品增加家的气息;房间内部简单的色调可以避免压力增大,减缓心理压力;干净的白色灯光与暖色调的黄色灯光是家庭灯光的主要颜色。来源于生活的美术艺术,会对人们所关注的现代都市设计做出合适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的美术艺术设计的实际意义之一。
三、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定的视觉“冲击力”与“大胆性”
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人,产品的目的就是吸引人,而视觉的冲击力就是作品吸引住人的直观感受。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饱和的环境中,大量同类商品与出格的商品设计层出不穷,作品要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与风格的大胆性,也要避免对消费者产生过度的内心刺激。涉及的类型不只有单纯的色彩、外形、整体构造等,还应增强设计的创意性与风格化,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设计,在多种措施下,得到有着优秀的创意与风格的作品。作品的核心需要就是要被人们所关注,例如商业化作品,作品的需要就是吸引更多的关注,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是在寻求潜在消费者的更多关注。作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作品的出现就是利用其冲击力与大胆性,震撼每一位消费者的眼球的同时,引起直触内心的震撼,产生消费的需求,最终,从无数的同类中脱颖而出。
四、现代审美艺术设定趋于民族化与全球化
民族化的本质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身在悠久历史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独特文化与艺术风格,这是令每一个民族都引以为傲的文化底蕴。文化审美情趣就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影响下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审美观念。西方文化注重寻求自我、大胆奔放的文化理念,而东方文化则表现的更为含蓄与内敛。东方的艺术审美讲究“求全美满,统一和谐”的整体风格,代表如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的布达拉宫等等,服饰如旗袍、唐装、中山装等等。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在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审美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代表着现代工艺与审美的水立方和鸟巢就是其中的代表典型。
结语
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经过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引起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相应改变,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每一次突破性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在大变革时代的大环境下,审美情趣与美术设计都在其影响下相互改变着。美术设计外在与内在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不断改变,形式美与内涵美、个性化与简约化、冲击力与大胆性、民族化与全球化都是其改变后的产物,这是商业性与功能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的大融合。只有以现代文化审美为核心,以改变美术设计的方向为目的,产生更多具有强烈目的性与风格多变化的优秀作品,未来才能在人与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和谐互助下共同改变与进步。
作者:周怡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孙磊.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
篇10
【关键词】手绘表现;平面设计;人文精神;文化表达
一、“手绘表现”――自然的美
现今人们的精神追求极为丰富,选择的多元必然导致个性化的产生,所以设计也体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另外科技与经济的发达带来的机械化与快节奏使很多人厌倦了冰冷、抽象的事物,渴望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与放松,平面设计作为服务于社的实用性艺术责无旁贷的担当起创造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艺术作品的任务。在探索创作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作品时,手绘表现应用在了现代设计中。因为人们的视觉神经总是习惯自然的东西,自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手绘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美,手绘表达着不同设计者独特的设计语言,这份独特包含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人生感悟以及原始的人性的温暖,而这些正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艺术的组成元素。
二、“手绘表现”与平面设计
手绘表现,就是指用手直接绘画的各种表现形式。手绘表现具有原始性和现代感双重特征,又是个性美和民族传统美的集中体现。因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表现范围也极为广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方式,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艺术设计是一种科技与艺术互补互动的,相互感染影响的关系。而绘画艺术是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的最重要途径,绘画艺术语言的研发对设计形式语言的丰富性、艺术性的发展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当今社会的物质基础上分析,将手绘应用于平面设计是一种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能够形成有亲和力的沟通语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如今设计风格趋于多元化,人性化,个性化。社会群体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趋向发生重大变化,强调设计的以人为本和个性化的主旨将成为设计生命的动力。因此,越是工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电脑化的时代,平面设计越是要寄托自由情感的行为方式,手绘表现是是个性的张扬,人性的回归,它能把更多的感情融入设计中,感召和吸引大众,并增强了设计的艺术性,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原创风格。拉近了艺术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三、“手绘表现”的艺术文化性
设计与文化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设计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人文思想的组成部分一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观念意识与信仰的体现物,它的发展与运用往往与文化思想观念息息相关,如中国古代的铜钱就是从中国文化中“天圆地方”观念中演变而来,即是十步一景的苏州园林也讲究平稳和谐的中庸之美。不同的历史环境、人文状况、经济发展等决定了在该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将蕴含什么样的文化思想、设计理念,而这则是现代设计的精髓所在。设计中融汇文化首先要注重它的两个因素,一是它的时代性,另一个因素是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与区域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设计活动和作品中。如德国设计的严谨、理性的造型风格,日本设计的新颖、灵巧、轻薄玲珑而有充满人情味的特点,意大利、法国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诞生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氛围中。表现在设计上就是,设计师要站在不同的文化角度尽可能的了解社会经济、历史文化、风情习俗等,尽善尽美的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设计来表现社会普遍的情感需求。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沉淀了许多优秀文化,非常具有中华特色。随着时间的前进,在这五千年当中不断有文化被淘汰,也有很多文化得以不断延续。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以相信的是,经过五千年历史的过滤与沉淀,能够延续到今天的中华文化精华占了很大一部分,中华文化中绝大多数的部分都很优秀,可以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调节、相整合、相超越的更新自我的显著表现。以人为本,以文化为体的设计尤为重要。
1、“手绘表现”是传统文化的再现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几乎陷入了各种信息的交叉包围之中,大量的信息在嘈杂中被淹没。在这样的视觉环境里面,人们更加渴望文化性的注入使贫乏的肌体得以充实,于是强调设计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由此,发掘民族文化的精华、反映时代的精神,已成为现代图形设计的基本追求和发展导向。手绘方式在保留和继承传统观念和语言方面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手绘表现的忽略和不重视,会从实质上对传统设计造成继承上的断层,必然会在设计语言和观念上形成单一的局面。因此手绘表现与计算机技术并重,才是设计艺术的正常发展之路。
正确认识手绘的作用,必须从研究传统开始,从重新审视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开始,只有了解设计艺术的精髓,才会认识到任何设计手段都是为设计观念进行服务的,具体的设计方式是手绘还是电脑,必须从设计的需要出发。因此,对传统的手绘设计作品进行再研究;在设计实践活动中,则挖掘手绘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手段,从传统中继承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手绘设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手绘表现和电脑效果二者形成互动、互补的正确关系,使设计艺术表现方式更加丰富与完善。而传统的手绘方式实际上是沿袭绘画艺术的精髓,手绘方式更能体现设计的艺术性。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要想中国的招贴设计在世界上真正形成自己的面貌,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的是把本国的文化传承到设计中去。它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保留、借鉴到现代的艺术设计中,比如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特有的象形文字,民间彩绘等等具有手绘表现的传统艺术形式。例如中国书画的手绘表现使平面设计更具意象和意境,水墨效果的手绘表现单纯而高妙,方寸之间,气韵无限。像是在意与象之间舞蹈,内涵丰富,不一而足。
2、“手绘表现”是现代文明的表达
同时,手绘表现也是现代文明的表达。各种手绘表现形式的存在也印证了现代文明的多样性。它可以是现代观念的传达,可以是对未来文明的向往,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绝对不变的传统,也没有崭新的现代,今天的社会也不在不断建构的同时演变成传统,诸多的人文思想等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时代对设计师的启迪与感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设计师要表现的决不是传统,而是在设计师所处时代中用特有的观念对待传统的反应。要创作富有精神文化的设计,重要的是记住自己是生活的一员,是一个有个性、充满激情的、热爱生活的人,对内在心理的思维方式与外在行为以及相关联系极其敏感。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设计师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跳出现实生活的圈子,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感悟人类的生活与文化,以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念来诠释文化、生活、设计的内涵。
手绘是个性化的扩张。现代设计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各种信息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环境中想使自己设计的作品突出来,成为各种杂音中的重强音,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个性化的强化和扩张,个性化提出了一个差异性的设计原则,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图形主要表现在创意的多元化发展和设计思维的超自然属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的研究初步的转向了对自身潜力的开发,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成为现代科学的敏感区,各种超自然的、梦幻般的想象,找到了思维上的依据,一些新奇的、怪诞的手绘作品涌入现代设计的之中,成为现代手绘表现的尖兵,散发着个性化的辉煌;表现是人的本能意识,人类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欲望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只是长期以来各种文化因素限制了人们表现心理的充分发挥,使人的表现欲望受到了客观的压抑。然而,现在是个性发展的时代,人的自我表现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张扬,呈现出表现主义的价值取向。在艺术设计的表达上,人们更为关注自我的精神性和情感的宣泄,各种前卫的、抽象的、概括的、表现性的手绘表现直观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创意;这些都反映着现代文明的包容性和多元化。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