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乙肝;知晓率;调查分析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可引起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部分可引起慢性肝炎,还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1〕。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2〕,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乙肝,预防乙肝,护理专业学生肩负着宣传乙肝知识的重任,达到控制、降低乙肝感染的目的。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了解本校学生对乙肝的知晓率,我在给学生讲乙肝病人的护理之前对护理专业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在校护理专业学生。[抽取我教的2009级三年制中专护士班1、2、3班,2009级春季护理1、2班,2009级“3+2”护理班4、5、6班,共8个班级610人进行问卷调查]。(入学时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分班)。
2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个班级,由调查人员到教室统一发放调查表,学生现场独立完成问卷。共发放618份,收回610份,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调查。调查问卷,经审核后录入计算机,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
3结果
3.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18份,收回610份,回收有效率98.7%。
3.2乙肝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护理班学生对乙肝是一种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100%和80.2%;对和朋友共餐是否传播的知晓率最低,为51.1%。学生对乙肝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
表1护理学生对乙肝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内容 调查
人数 正确(%) 知晓情况
错误(%)
乙肝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传染性
乙肝由HBV病毒引起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
乙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可以发展为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品
和朋友共餐
母婴传播
静脉吸毒
游泳池
蚊子
打耳孔、纹眉、纹身
性传播
共用牙刷、剃须刀
共用注射器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100
81.3
77.4
80.2
58.8
58.8
42.0
87.2
41.6
83.9
86.8
83.6
93.1
92.9
91.8
93.1
90.2 0
18.7
22.6
19.8
41.2
41.2
58.0
12.8
58.4
17.1
13.2
16.4
6.8
7.0
6.5
6.8
9.8
3.3获取乙肝知识途径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乙肝基本知识的获取途径,被选择排在前三位的获取方式是电视、网络和广播,分别为88.7%、86.2%、82.3%,其他方式依次为学校讲座、宣传材料、亲朋告知、医生、书本及报刊杂志,见表2。
表2 学生获得乙肝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喜欢的途径()
途径 获得 喜欢 途径 获得 喜欢
医生
广播
电视
网络
学校讲座 51.2
82.3
88.7
86.2
67.1 67.8
22.1
69.2
80.1
68.1 书本
宣传资料
报纸、杂志
家人、朋友
其它 43.2
56.2
43.2
56.4
23.3 31.4
42.9
46.8
23.1
20.2
4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对乙肝具有传染性的知晓率情况较好,知晓率为100%。获得乙肝防治知识的途径广泛,主要来自于电视、广播和网络宣传。但在乙肝的传播途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甚至有一定的误解,误认为共同进餐是主要传播途径。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染性、难治性及一定比例的不良预后,使一部分乙肝携带者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在学校特别对学生的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还需要加强集中教育力度,广泛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健康教育。不定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问卷调查,来评估学生乙肝防治知识与自我保健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使学生在保护自己健康的同时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0-01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领导、同行或评委面前,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作为目前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2]。结合我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实践,笔者对妇产科护理课程的说课进行如下设计。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与地位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3]。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教育的目标,基于妇产科护理的工作领域,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病的护理措施,熟悉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并制定护理计划。②技能目标:具有对妇产科常见危重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正确熟练进行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③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有深厚的同情心,尊重患者;有不怕脏、苦、累的献身精神;有严密观察,冷静果断的工作作风;有对患者、家庭、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
1.3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依据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新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以课程对接岗位,以教材对接技能。学校组织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师及长期从事护理教育的行业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分析行业中的岗位能力及社会需求,构建新的课程标准,遵循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整合妇产科护理的课程内容,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知识学习、实训实践和职业鉴定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获得更宽的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发展潜能。
2 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生命不同阶段妇女的护理活动项目来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内容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内容以项目化的工作过程体现,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护理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妇产科护理安排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88学时,其中理论:实训课时约为1:1,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文娜主编的《妇产科护理》。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职业能力,即对女性一生健康进行指导与护理的能力、妇产科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妊娠期整体护理能力、分娩期整体护理能力、产褥期整体护理能力及对妇科常见病患者的整体护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学习模块,即支持体系、孕育分娩、健康维系及计划生育,每一模块以工作任务引领进一步设置10大学习情境,将各种职业能力贯穿其中。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妇女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能运用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沟通技能对妇女五期正常生理过程、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在强调“三基”的同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护德护风,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对病人、家庭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
3 课程教学
3.1 教学对象 95%的学生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薄弱,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但她们思维活跃,识记能力较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学习的目的性还是比较明确的。98%是女同学,对妇产科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并维持这种兴趣,并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3.2 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采取讲授法、设疑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病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开发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引进和开发临床实用的妇产科护理操作录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讨论、多质疑,注重作业的优化设计,设计如情景体验、病例分析、社区活动、书写学习感悟、操作技能练习等作业。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3.3 实训条件 学校努力完善“校中院”和“院中校”。校内妇产科护理实训室根据医院的布局和设计要求建设,开设有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沐浴室、妇科病房、计划生育室、妇科门诊和产前检查室及其配套设施,配有校内专任实训辅导教师及外聘行业实训辅导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课堂又是实践技能的场所。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增强了学生进入临床的自信心。
3.4 课程考核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用百分制“334”制度,即日常行为30%,专业知识成绩30%,技能实训成绩40%。既有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又有对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4 课程特色与创新
妇产科护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任务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护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国钢.“说课”的理论与操作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6:58.
篇3
[摘要]目的:探究将情境反思学习法应用到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04名护理专业专科生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运用情境反思学习法,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教学。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将综合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评判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兴趣等内容和期末考试成绩两方面作为参考,进行综合对比评价,试验组学生的表现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境反思学习法在中职教学中进行运用,可以提升儿科护理教学效果。
[关鍵词]中职;情境反思学习;儿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5-0166-02
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教育领域涌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反思性实践。反思学习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重复的认识与检验。
对护理专业的中职生来说,儿科护理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一门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老师提供的信息和课本知识为先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处在被动的位置,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缺乏创新性往往会导致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我们尝试将两者结合,在儿科护理学科目的实际教学中利用反思性学习法的特性,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回顾课程内容发现新的观点和信息,通过对自我的反思或者实际案例的反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此外,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设定一些教学实践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反思来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将情境反思法应用到教学中,会给具体的教学效果带来怎样影响呢?于是我们就此展开了一次具体的实践研究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的104名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及基础护理学和护理人文课程等专业内容,儿科护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期。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将2015级护理一班的51名学生编为试验组,2015级护理二班的53名学生编为对照组。该年级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23±0.64)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学习成绩、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试验方法
我们以一学期的儿科护理学学习过程作为试验的周期。在试验组开展以一定教学情境为基础的反思学习法教学。所有教学章节对应不变,由同一专业课老师为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只是授课的形式稍作区别。试验组区别于对照组的具体教学过程包括:(1)设计教学情境。在新教学内容授课前,通过集体研讨备课的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情境展示的形式包括视频回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经典病例讨论、学生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积极的思索和探究。(2)课堂反思“三部曲”。即在授课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目的不同的反思。“一部曲”是在开始上课前反思,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回顾。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资料收集、讨论、整理等,然后反思新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间有什么关联或不同之处。“二部曲”是课程过半时反思,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课程进行过半,老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基本结束,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对授课过程中设置的情境进行反思,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回顾,对新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三部曲”是课程结束后的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顾自己掌握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和这一过程中受到哪些启发等。老师可以通过作业或者让学生记录“课程反思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和掌握应对实际情况时的经验。例如,典型的幼儿临床疾病——幼儿腹泻,老师在授课时,提供了病例资料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现有的基本知识与预习的内容,能提出一些问题,如小儿腹泻原因、小儿腹泻种类等。课程刚过半后,老师利用包括表演在内的临床真实反映,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在课下,老师可以设计专门的“幼儿护理”答疑处,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对不懂的内容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对照组班级的学生,除了课上缺少情景设计与反思“三部曲”之外,其他都依照正常的教学计划于模式正常进行。
1.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用自制问卷针对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发放、回收问卷,共发放了104份问卷,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另外,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通过两方面的对比,综合评价情景反思法在幼儿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检验x2,两个独立样本t和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三、分析讨论
通过两组表格呈现出的实践探究结果,可以直观体现出试验组运用了情境反思学习法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各项反馈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这些规律:
首先,情境反思学习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的先导信息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逐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自发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的情况则很少。此次实践,在儿科护理学课堂中开展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更大限度地让课堂教学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中达到平衡。同时借助视频回顾,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多种课堂组织形态,能够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和利用。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也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情境反思学习法对学生独立评判思维的增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情境反思学习法的课堂教学更轻松自由,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随着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护理决策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判断和反思推理过程为主的评判性思维也受到积极影响。反思讨论和反思日记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实践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老师不能一味地设计问题让学生来寻找,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积极、自主的学习热情给打消下去。而且老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控,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和讨论,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自我学习氛围,更有利于促进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通过这次深入的实践活动,可以直观地看出情境反思学习法,应用到幼儿护理学教学中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与完善,让其更好地被应用到其他医疗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莉,权苑.试析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母婴世界,2015(6).
[2]王玉玲.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情境反思学习法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4(12).
篇4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防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6-110-03
Summary of the reas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DENG Xiaoqing
Center Hospital of Tanxu Town Lingshan County, Lingshan 5354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o reduce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mortality. Methods Data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reasons of hemorrhage and high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reason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uterine inertia, and the high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were placenta previa and abortion. Conclusion The main reason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uterine inertia, but factors of placenta and other reasons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bstetrical nursing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 antenatal care should be enhanced, stage of labor should be properly managed, postpartum observ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necessary postpartum health care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Improvement of obstetrical nursing quality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1]。本研究收集我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产后出血136例,产妇年龄19~41岁,孕周34~41周,初产妇89例,经产妇47例,最高孕产次5次;有人工流产史者87例,剖宫产72例,经产道分娩64例;无发生产妇死亡病例。
1.2 产后出血诊断
从产起到胎儿娩出后24内总失血量>400mL或者自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达500mL以上。
1.3 出血量测量
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称重法测量:出血量(mL)=[接血后会阴垫湿重(g)-接血前会阴垫重(g)]/1.05(血液比重g/mL)。容积法: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总出血量为接血器血量+会阴垫上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PEMS3.1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的原因
子宫宫缩乏力92例(67.65%),胎盘因素25例(18.38%)、软产道裂伤15例(11.02%)和凝血功能障碍1例(0.74%)。
2.2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前置胎盘53例(38.97%),瘢痕子宫28例(20.59%),子痫前期26例(19.12%),双胎10例(7.35%),羊水过多9例(6.62%),巨大儿5例(3.68%),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例(2.21%),血小板减少1例、子宫畸形1例(各占0.74%)。有人工流产史者87例,占63.97%。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3.1.1 子宫收缩乏力 本组研究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与苏佩红等[2-4]研究一致,影响子宫收缩的原因:(1)精神因素:产妇对分娩有顾虑,受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观念影响,孕妇更期待自己能生男性婴儿,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再加上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对孕妇的关心程度也不够,农村家庭因少了丈夫调和,出现婆媳关系不和谐,分娩时没有丈夫陪伴等,均使产妇过度紧张,体力过度消耗,过度疲倦。(2)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长,如果肥胖、个小体弱更是疲惫不堪。妊娠期并发症、产妇贫血、宫内、盆腔感染等,可使子宫肌层水肿引起宫缩乏力。(3)产道与胎儿因素:骨盆异常,胎儿异常,胎位不正造成头盆不称等。(4)子宫因素:子宫纤维过分伸展、子宫胎儿娩出后易发生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瘢痕子宫、产次过多、过频子宫肌纤维损伤。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子宫或子宫肌瘤,也能使胎儿娩出后发生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5)药物因素:临产后镇静剂过量使宫缩受到抑制。(6)也不排除产妇产后由于尿储留致膀肮过度充盈,影响宫缩而导致产后出血[5]。
3.1.2 胎盘因素 本组研究显示胎盘因素至产后出血25例,占18.38 %。居产后出血第二位,胎盘因素是引起产后出血的第二大原因[6]。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常见的原因:(1)胎盘滞留,产后大于15min胎盘不排出,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而导致产后出血。(2)胎盘粘连或植入。部分胎盘粘连或植入,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导至子宫收缩不良,已剥离面血窦开放发生致命性大出血。(3)胎盘部分残留影响子宫收缩出血,有时部分胎盘残留宫腔也可引起出血,临床应予重视。
3.1.3 软产道损伤 较少见,损伤严重时可引起产后出血,需手术进行修补。常见于阴道手术助产。
3.1.4 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因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引起产后切口及子宫血窦出血。产科并发症而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而致出血。
3.2 护理
3.2.1 做好孕前、孕时护理 本研究136例产后出血者中,有人工流产史者87例,占63.97%。研究表明,多次人工流产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7]。产后出血的预防要从孕前、妊娠时开始。因此孕前应做好优生优育知识宣传,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减少妊娠,治疗严重贫血、宫内感染、盆腔炎等疾病。在妊娠期、产前需要对孕妇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妊娠期的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分娩过程中放松技巧与配合生产的基本知识;正确对待婴儿性别,改变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指导孕妇合理的营养饮食,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指导孕妇适当的锻炼,避外伤及过度劳作;按时产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并发症,通过电话或书信等方式多与丈夫勾通,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及时调整孕期的不良心态;为孕妇准备分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2.2 加强产时护理 为了避免和预防宫缩乏力情况的发生应该对患者进行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为了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及对分娩的恐惧,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给予安慰与关怀,注意孕妇饮食及休息。选择产妇在产前检查中熟悉的助产士和医师为其接生,增加产妇安全感,孕妇入院后可安排其亲人(最好是孕妇的丈夫或母亲)陪伴生产。 进行心理护理能减少产妇产后出血[8]。对分娩的各个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情况,对宫缩和胎心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要保证产妇能够休息充足,分娩时准许其一位亲人进入产房,帮其喂食物、喂水、擦汗,提供足够水分以及电解质,保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可以缩短产程。助产士语言诚恳、态度和谒亲切对产妇进行鼓励和安慰,告知产妇分娩进程,使产妇树立分娩信心,顺利完成分娩。鼓励产妇排便、排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第二产程:胎膜多已自然破裂,无菌操作流程要严格执行,此期宫缩频繁、强,需要密切监测胎心的变化,有无胎儿存在宫内缺氧。最好用胎儿监护仪监测,若发现胎心变慢,尽快结束分娩。提高接产技术,指导正确产妇使用腹压,掌握会阴后-侧切时机,认真保护会阴,规范阴道手术,如果出现进展不顺,要积极地寻找原因并进行处理。第三产程:分娩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环节。胎儿娩出后不要过早牵拉脐带,可等待15min。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血肿,若有软产道裂伤应立即缝合。娩出的新生儿如果出现畸形或新生儿性别不是产妇希望的,与产妇进行沟通,并取得家庭的支持和安慰。对有产科高危因素者,可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使用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做好产前、产时的护理工作,识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正确处理产程,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9]。
3.2.3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是产后2h,这个时段产妇需留在产房观察,观察会阴后-侧切开缝合处有无血肿,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并估计出血量,尤其应警惕有无隐性出血,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神志、皮肤颜色、面色、宫底高度、监测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尿量,观察全身贫血状态及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4 产后保健指导 在基层医院,大多数产妇均是农村妇女,获得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相对少,进行产后保健指导非常必要。产后2h送回病房,离开产房前鼓励产妇排空膀胱,进行产后健康指导;早吸吮、早开奶,帮助产妇进行有效的哺乳,增加母婴互动情感交流,给产妇一个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子宫收缩。为保证乳汁分沁充足,应保证产妇休息、足够睡眠、可口营养丰富的饮食,并避免精神剌激,但应尽早适当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及肠蠕动,防止便秘,早日恢复健康。
4 小结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其中宫收缩乏力为首要原因,与邵常雪[10]研究相一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对于发生产后出血孕产妇,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避免产后出血引起的急危重症甚至死亡的发生[11]。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正确有效的对产妇进行产前预防、产中、产后及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2]。积极针对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筛查和干预,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减少产后大出血有效的方法[13]。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2] 苏佩红.产后出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9(4):90-91.
[3] 张红梅.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24):5025.
[4] 郭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1003-1004.
[5] 张桦.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与护理对策[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3):205-206.
[6] 李爱华.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9:136-137.
[7] 陆玲军.14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10-111.
[8] 尹庆财.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策略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5):5284-5285.
[9] 李黎明.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J].中外医疗,2013,15:146-148.
[10] 邵常雪.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77-78.
[11] 令孤亚丽,王能丝.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4060-4061.
[12] 张耘.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6):8036.
- 上一篇: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 下一篇:创新意识原理及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