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篇1

关键词:写作能力;评改;阅读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实验小学组织的作文展示课,从作文指导课到习作赏析课,我收获颇丰。这几位教师的课堂都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实属于常态课,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觉得是真的不枉此行,学会了很多。尤其在一位骨干教师的小讲座中,我更加明白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在哪,我该怎样去上好一堂习作课。以往都是只教不引,只关注孩子能不能写出来,而不关注如何引导孩子去写好作文,总会出现一种能不能写好全在孩子,与老师无关的想法,所以这样的习作课堂,不但老师觉得辛苦,孩子也觉得很累,还没有什么成效。通过一天的学习,我也更加懂得只写不评的作文就会成为死物,没有生命的光辉,自然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也是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往往我们不以为然的评改,其实也是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在作文评改上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利用作文课时间进行写作练习,当学生交上作文之后却总也不能及时评改,等到下次作文时讲评,学生早已没有了印象。这样的写作更改肯定是无效的,但是碍于工作繁忙,一直难以改变。又或者是学生写完老师评,评完过后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也从不关注教师的评语,作文下发的时候,学生也只是草草地关注一下自己的成绩,从不查看老师都在哪些地方做了整改,哪怕是最后对整篇文章的总评,所以孩子们下次写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和以前一样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是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这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习作指导课上,更难把握这个主体作用的发挥。一般的习作指导课,老师都会反复强调习作要求,告诉孩子写作方向,很少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更不用提让孩子去评改习作了。在这一方面,我们都忽视了孩子的能力,或者是小看孩子的能力了,其实他们是能评改作文的,而且他们的话语往往是老师所说不出、写不出的,这些话语往往也是孩子都能看懂,容易接受的话语。孩子会用他们的语言来告诉自己的伙伴什么地方怎么写会更好。

同时学生在评改其他伙伴的作文时,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伙伴的不足找出来,从小方向出发,他们也学会了最简单的修改病句。只要我们先给孩子一定的评改方法,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例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告诉他们评改可以分四个步骤,第一是要先通览全文,找到文中的错别字,用圆圈标记下来;二是要仔细读文,找找文章里的病句,并帮其改正过来;当然光找别人的不足是不够的,所以第三点就是要让孩子找到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比如用到的各种修辞方法;第四就是要让孩子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写上总评,可以提出还有哪些不足或者是写写评改了这篇作文有哪些收获。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其实只要教会了学生如何评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也就是在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检查自己的作文,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评改完作文后,可以把学生评改较好的作文拿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

让孩子们参与到这个互评互改过程中来,这样既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评改过程中,每位学生首先做到要认真阅读其他人的习作,因为只有认真阅读了,你才能真正地去评改别人的习作,说出的话语合情合理,这就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细心、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除了这些,学生参与到评改中,也解决了在作文课上的枯燥和乏味,提高了学生在习作课上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学生还盼望着上作文课,实现自己当“小老师”的愿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清楚写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而且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习作能力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尤其面对生活在乡村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觉得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乡村里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就是缺少生活,不会在生活中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差以及不良的写作心理。遇到问题了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缺少生活,那我们就帮助学生寻找生活,创造生活,比如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可以观看一些视频,再或者看一些相关书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既然生活在乡村,我们就应该学会利用这样的自然条件,不时地带领学生去观赏自然风光,把自己喜欢的景色记录下来。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拿来使用。学生知道的多了,了解的多了,他们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也就是因为生活在乡村,所以有些孩子回家没有时间看书,而且课外读物也很少,这样就可以提倡学生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成立班级小图书室,互相看书,这样就可以解决课外书少的问题。在学校时,一般就是午自习时间来读书,这样也可以解决学生没有时间读书的问题。在孩子阅读书籍的时候,让孩子摘录一些好词佳句,积累好的语言,这样孩子在完成自己习作的时候,才会让自己的语言更加优美。平时再注重提高学生的信心,多看其优点,增强其信心,他们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抗拒心理。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会逐步喜欢阅读,喜欢写作。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做有心人,努力做到多观察、多深入、多积累。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追求、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能力,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作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A-0093-01

孩子的生活充满想象和创造,他们喜欢在自己童真、童趣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孩子的想象是不受限制的,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造,他们会将自己所思、所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幼儿期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不只是简单的模仿,简单的掌握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通过观察提高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和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孩子绘画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与想象。教师要引导孩子将周围事物大胆地在绘画中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世界,使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例如,在观察建筑的时候,可以从它的造型、层次、门窗等方面引导孩子观察;在观察植物的时候,可以从它的根、茎、叶、花托、树冠、树干以及根须等角度进行;在观察动物的时候,可以对它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在观察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时候,同样可以从它的外形特征开始观察;在观察人物的时候,可以对他的外貌、头发、衣着打扮等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讲解,使孩子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丰富孩子的经验,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为孩子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提问,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孩子的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重要。当孩子的创作画面需要充实、完善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你想想还可以增添些什么?”“他和谁是最好的朋友?”“他喜欢和谁做游戏?”……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问、追问下,孩子的绘画内容会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创造性。

在进行《贪吃的小猫》绘画活动中,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了小猫。可是只有简单的猫形象,没有创造和想象,整个画面显得那样的单调和整齐划一。于是我设置了这样的提问:“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它想吃鱼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小猫吃完鱼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猫没鱼吃的时候又会怎么想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孩子们的画面逐渐丰富,越来越具有想象力,整个画面彰显出孩子眼中的童话世界。

三、通过名作欣赏,使孩子获取更多的创造灵感

孩子的创作灵感不仅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世界,还可以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来获取。引导孩子欣赏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通过作品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孩子在边欣赏边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创造和想象灵感。在欣赏的时候,教师的语言引导、提问、总结都能使孩子的观察更加细致深入。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获取创作的灵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这段音乐里有什么?”“这段音乐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种种提问,让孩子伴随着音乐大胆想象,并且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通过评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作品评价是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评价不是对幼儿的技能技巧进行评价,也不能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对不对”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在评价孩子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你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呀?”“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你最喜欢你画中的什么?为什么喜欢?”……在边回答边想象的过程中,孩子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大胆地展现出来。在孩子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他们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满足和自豪感。孩子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篇3

如何培养宝宝的想象力

小孩子虽然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知识经验,但却可能更富有想象力,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答案与思维模式j、标准化、模式化、单一化恰恰是损伤想象力的武器。想象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是宽容的、放松的、自由的与多样的。因此,如果孩子对一个你早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思考时,请允许他“异想天开”。

孩子常把一根小棒当作调羹喂娃娃;常把一个小盒子“嘟嘟嘟”当作小推车;常梦想自己在月亮上荡秋千;常在树上画满雪糕……他们的想象充满了幻想,丰富而大胆,所以,无论孩子的想象有多离奇,成人一定要保护孩子想象的欲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给幼儿讲故事可以把他们领入一个新奇的世界。鼓励孩子对这些故事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想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能用什么办法来摆脱困境。等到你的孩子已经熟悉了许多故事之后,你就可以试着和他一起来编你们自己的故事了。

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的材料和玩具,鼓励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象,做手工也是一种好方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手工材料,如:颜料、蜡笔、剪贴,各式各样的盒子和胶水等。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加工、制造、想象。

启发想象力的小游戏

准备一张纸,教宝宝将纸卷成圆筒状,当望远镜一然后,教宝宝拿着自制的“望远镜”环视周围的物体、由于有部分视野被遮住,家长可诱导宝宝对遮挡部位进行想象。

先用一条纱巾将宝宝的眼睛蒙上,然后在旁边发出一定的声响让宝宝猜。比如,拍手的声音,跺脚的声音,摇铃铛的声音等等,看宝宝能猜对多少。在猜声音的过程中,孩子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会得到提高。

给宝宝播放童谣的录音,让他随着节拍做律动,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律动,也可以跟随录音哼唱。这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节奏感,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篇4

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篇5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篇6

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部分中指出“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之一。绘画在幼儿想象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幼儿最喜欢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绘画可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

一般两到三岁的处于涂鸦期的幼儿都爱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蜡笔、铅笔、粉笔,甚至是树枝等,在能留下痕迹的平面材料上又涂又画,这些他们随手画出的线条虽是杂乱无章的,成人在观看这种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是无法辨认其代表什么,但是,涂鸦期的儿童作品也是其生活经验和审美情感的反映,也是孩子们最宝贵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手的灵活准确性,为以后真正的绘画打下基础,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诱导他们去涂鸦、去画,并且为他们提供较充足的物质条件及宽裕的活动空间,鼓励他们去涂、去画,利用儿童绘画敏感期开展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这一点尤为重要。

涂鸦期的孩子根据其年龄和认知特点不同表现出来的涂鸦期作品也有所不同,可以分为无意识的涂鸦期和有主观表象特征的命名涂鸦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属于幼儿的绘画敏感期,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感官发展敏感期,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伴随着这些特殊的敏感期飞速地发展着,处于涂鸦期的孩子智力发展逐渐快速提高,所以作为家长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及时把握好幼儿的这个涂鸦期,恰当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多种感官能力。

在绘画敏感期,孩子们的绘画表现之外体现的更多是其语言智力的发展,更多的是可贵的想象,这时候的涂鸦绘画仅仅是符号、图示语言,他们的涂鸦作品我们不可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而应该学会聆听,处于绘画敏感期的孩子们的涂鸦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折射出儿童天性的烂漫可爱,我们在孩子的绘画敏感期要学会去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些帮助和刺激,诱发其内心的感觉、思想更加成熟。

如果要求这个时期的孩子画什么像什么,结果不但会使孩子讨厌画画,还破坏了他们的成长机制。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教给他们什么。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去对儿童进行帮助,而不是按照我们设计的教育模式去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样我们才可以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其他心智能力的提高。

篇7

听觉系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听力的训练对幼儿脑部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单一性的,然而,通过听力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从而达到脑开发的目的。

常听老人讲:“人越呆越懒,脑越用越灵”。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有一次,我带女儿出去散步,一辆救护车从我身边驶过,我并没有在意,女儿拉拉我的手说:“妈妈,这辆车的喇叭真好玩,一个劲儿地说‘来了,来了’。”我非常惊奇,没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告诉女儿那是救护车,有人生病需要急救时,医院就派救护车去接病人,为了让其它车辆知道有急救任务给他让路,所以就要用这个喇叭。通过这件事后,我开始利用听力训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 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幼儿去感受、体会这些声音。为了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我将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小动物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小朋友听,孩子们非常安静,认真地听。当我问他们是否知道是什么动物的叫声时,每个孩子都非常兴奋,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能形象地模仿出小动物的叫声,孩子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自己兴奋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很多动物的叫声,而且有的孩子还说:“动物的叫声就像人在说话,这就是动物语”。我明白孩子的意思,他想说的就是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沟通,就像人一样有它们自己的语言。

三、 通过听力训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

篇8

幼儿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桌子上、地上墙上甚至于自己的身体上进行涂鸦。为什么幼儿有如此强烈的绘画表达欲望呢?幼儿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许多幼儿教育学家和美术教育研究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有人认为这一切都源自人类本身的驱动,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有的认为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虽然理论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绘画给幼儿带来无限快乐不全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幼儿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和表达自我的过程,在这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满足。

一、在美术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力

想,就是动脑筋;象,就是图像、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时间空间、规则、现实世界等的限制,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和引导。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

二、在大自然中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教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美丽的秋天》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秋天的景物,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叶、怎样的野花、怎样的果实――通过引导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和落叶。树木花草这些自然景物是我们常见和可以再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并用画笔表现出来。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能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三、在各种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也就是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老师就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各种类型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四、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借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讲评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力,引导幼儿欣赏,并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篇9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篇10

关键词:绘本;创意剪贴;选择策略

一、研究缘起

绘本,其美美奂的图画带给孩子享受不尽的视觉盛宴,其五彩斑斓的故事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将绘本应用到创意剪贴活动,孩子在与绘本互动中自然而然习得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在进行剪贴创作时,绘本为启发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蓝本。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有些幼儿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绘本与创意剪贴理念的指导,在绘本选择策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绘本选择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契合

有趣的绘本可以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意剪贴教学活动,但是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只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只是简单地追求绘本内容的新颖刺激,而不去考虑绘本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就会使选择的绘本过难或过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会出现幼儿无法理解或者幼儿失去阅读兴趣的现象,从而对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产生阻碍,创意剪贴教学活动也无法顺利地进行。

(二)绘本选择的范围较窄

大部分幼儿教师知道绘本,开展绘本教学是源于绘本教学的广泛普及,或出于对绘本的热爱,但是缺乏科学的绘本教学理念,对绘本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也不清楚绘本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因此,在选择绘本时往往会走进一些误区,不知道怎样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在选择绘本时,幼儿教师主要会考虑两个方面:是否新颖有趣;是否能从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因此,教师更多的选择了故事性较强的童话故事类绘本,而其他类型的绘本在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这就使得幼儿关于绘本经验的获得受到了局限,也使绘本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若过于关注绘本中的道理或意义,很容易使教学活动变得功利化。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为了总结出某一道理,或为了让幼儿明白某一道理,往往会忽略对绘本细节的关注,也会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反应,从而无法做出良好的回应,逐步导致了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和热情的降低。

二、选择合适的绘本进行创意剪贴的意义

(一)剪贴创作热情的激发

绘本与其他教材相比有其无法代替的作用,绘本教材能生动形象地把情景呈现在儿童面前,使幼儿更快地融入到情景当中。教师应该捉住这个时机来培养幼儿的剪贴兴趣。当幼儿对他们手上的绘本图案感兴趣时,可以让幼儿对这个图案进行创作。

(二)想象力和创造力飞扬

绘本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创意剪贴展开丰富的联想。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使创作更加充实。因此,绘本能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

三、创意剪贴绘本的选择策略

不是每本绘本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利于我们进行创意剪贴,所以在选择绘本时要求教师具有更专业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甄别,挖掘不同绘本中“独具特色”的视觉审美元素,智慧地捕捉不同绘本的最佳“审美教育”切入点,因势利导地开展了许多“趣味盎然,彰显特色”的创意剪贴教学与创作活动,有的放矢地提升了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具体体现在:

(一)绘本故事要激发幼儿剪贴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开展创意剪贴的灵魂,好的绘本可以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并让孩子享受想象力带给身心的富足。推荐书目《米莉的帽子变变变》、《阿罗有只彩色笔》、《千万别去当海盗》等。

例如《米莉的帽子变变变》:米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上了商店橱窗里的一顶漂亮帽子,可是她没有钱买。不过没关系!好心的店员郑重其事地配合米莉,他“卖”给米莉一顶神奇的帽子。米莉非常喜欢,把手放进钱包,拿出“所有的钱”交给店员。米莉戴上这顶帽子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米莉的帽子不停地变变变,一会儿变成蛋糕帽子,一会儿又变成鲜花帽子,甚至还变成了一顶会唱歌的帽子……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这个美妙的儿童故事绘本,让孩子们摆脱束缚激发无穷的想象力,每一页米莉的帽子都有不同的变幻等待孩子们的发现。

(二)绘本画面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

高品质的图画,才能培养孩子好的想像力。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有想像力的,想像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像力就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越有利于孩子剪贴作品的创作。培养孩子高品质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也是绘本应有的功能。美国绘本作家卡尔的作品《好饿的毛毛虫》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内容,更是在绘画上胜一筹,整本绘本就是一幅幅色彩明亮的油画,赏心悦目。当然,绘本里的图画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它的作用是要在孩子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故事世界,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更重视绘画表达故事的功能。优秀的绘本能让孩子得到不同方面的满足,获得更多的认知,让生活充满了色彩,让生活无限可能。它给予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生动奇妙的画面正符合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绘本阅读的世界应该是有趣的、快乐的,又充满了神奇和感动。好的绘本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孩子在进行剪贴创作时,其作品才会更加具有艺术性与创造性。

四、研究成效分析

(一)提高了教师甄别绘本的能力

读懂、读透绘本是教师分析文本以及合理设计剪贴部分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进行的基础,在绘本教学中,文本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深度理解绘本,理解绘本的精华进而设计剪贴活动。通过此研究,教师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绘本中选出适合孩子开展创意剪贴的绘本,提高了教师甄别绘本的能力。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充分挖掘其剪贴要素,使创意剪贴课堂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