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保健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保健的重点

篇1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

[中图分类号] R558+.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c)-083-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免疫细胞介导的血小板凋亡等有关[1-2],但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本文就淋巴细胞亚群与ITP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14岁,平均(6.1±2.3)岁,诊断均符合文献标准[3]。将其分为:新诊断ITP组(诊断后3个月以内血小板减少)35例,持续性组(诊断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15例,慢性ITP组(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10例,所有患儿在采集标本1周内均未接受糖皮质激素等任何免疫相关治疗。对照组为3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1~11岁,平均(5.8±6.1)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实验各单抗及相应的同型对照及试剂盒均为由美国BD公司提供,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产品。Th/Ts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为抽取晨起空腹外周血2 ml,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分析计算CD19+、CD16+CD5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调节性T细胞检测为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送检并计算CD4+CD25+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数据资料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Th/Ts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结果

见表1。

2.2 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检测结果

见表2。

3 讨论

IT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急性ITP为急性、自限过程,免疫状态好,随病原菌清除而恢复,不需要治疗,可自行恢复;慢性ITP为慢性病程,存在免疫失调和异常,细胞因子产生增强、淋巴细胞活性增加和特殊的自身抗体产生,需免疫治疗[4]。Cines DB等[5]认为,尽管B细胞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是ITP发病的直接原因,但T细胞异常导致B细胞激活可能是ITP真正的发病机制。

T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重要环节,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成辅T细胞(Th)和抑制性T细胞(TS)。最新的研究表明,辅T细胞(Th)和抑制性T细胞(TS)中不是所有的CD4+CD25+T细胞均具有抑制自身免疫的功能,部分CD4+CD25+T细胞并不具有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CD4+CD25+T细胞发挥抑制自身免疫的功能需要达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基因的稳定持续和高水平表达,而其表达降低不仅使得CD4+CD25+T细胞调节丧失,还使得CD4+T细胞更易于分化为Th2细胞,从而诱发多种重大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理病变进程密切相关[6]。

本研究结果显示,CD4+CD25+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CD4+细胞在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降低,在新诊断ITP组CD4+CD25+Foxp3+T细胞/CD4+细胞降低,提示CD4+CD25+和CD4+CD25+Foxp3+Treg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ITP发病的重要机制。故笔者认为,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ITP患儿,尤其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桂英,钟立群,梁昌达,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5):1179-1180.

[2]Provan D,Stasi R,Newland AC,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0,115:168-186.

[3]杨仁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命名、定义与疗效评价的标准化[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3):215-216.

[4]吴海,廖钦晨,贺慧娟,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D4+CD25+Foxp3++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25):90-94.

[5]Cines DB,McMillan R.Pathogenesis of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CurrOpin Hematol,2007,14(5):511-514.

篇2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赋予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1-2]。卫生部健康教育中的儿童保健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和营养指导、预防接种、疾病的筛查、佝偻病的预防、贫血的预防等多项内容[3]。医院儿科的儿童保健教育是实施儿童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医院儿科的现状是只重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很少涉及儿童保健教育。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如果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前的健康宣教中包含一些简单、常见的儿童保健知识,不仅可以起到满足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要,促使儿童积极保健,减少可预防疾病的再发病,还可以提高儿童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篇3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9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儿童的常见健康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儿童保健,对儿童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个社区都应配备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

1.1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指导按需哺乳并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成分合理,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强婴儿免疫力。此外喂养简便、安全卫生、温度适宜,还能增加母婴感情交流,并利于母亲产后恢复与身体健康,指导产妇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

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3.1此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常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国北方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日照短,严寒季节缺少户外活动有关。其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夜间惊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头部,致使小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严重者可出现骨骼改变,如鸡胸、肋外翻等。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

1.3.2指导产妇为预防佝偻病,出生后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加强室外活动,每日不少于1小时。此外,生后1-2周开始,作为预防,应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岁。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对体重增长不足500g者应查找原因,按体弱儿进行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3.1满月后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力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3.2幼儿膳食指导:4个月左右可以添加辅食,添加的原则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需选择细软食物,同时注意均衡选用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儿挑食。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5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3]

6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出板报、发传单等。

7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儿童保健工作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卫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促进与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3]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篇4

【关键词】儿童保健;婴幼儿;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92-02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1],在此阶段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工作能够帮助婴幼儿促进生长发育,但传统的婴幼儿保健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婴幼儿体重以及身高等一般检查项目,所以最终的检查结果往往比较片面,并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将婴幼儿的实际成长发育情况体现出来[2]。我院对140例婴幼儿中的70例婴幼儿进行了儿童保健,其结果让人满意,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定期体检的婴幼儿共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男36例,女34例,日龄5-30d,平均(15.6±10.3)d;对照组男35例,女35例,日龄8-32d,平均(20.6±6.8)d。两组婴幼儿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上均无显著差异(P

1.2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均采取常规保健,观察组婴幼儿在对照组婴幼儿基础上行儿童保健,具体保健措施如下:观察组所有婴幼儿建立保健系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充分了解观察组婴幼儿成长发育期现存的问题和同龄婴幼儿之间的差异。除了对婴幼儿进行常规检查之外,还应当对婴幼儿的竖头情况、抬头情况以及肌肉张力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观察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情况,检查婴幼儿听力功能,若发现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指导婴幼儿父母正确的抚摸方式,定期开展游泳训练。对婴幼儿进行营养指导,且定期举行育儿知识讲座。通过酶免疫法对婴幼儿末梢血液中BLAP活性进行测定,婴幼儿在出生后半个月服用维生素AD制剂。

1.3观察指标

随访1年,对两组婴幼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以及影响性疾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结果

2.1 无论是在体格发育或神经心理发育方面,观察组婴幼儿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婴幼儿1年后神经心理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对比见表1

表1 1年后两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对比

2.2 两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则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健康保护,在我国公布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报告中明确表示,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会给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加强儿童保健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我国发展的需求,儿童保健服务也逐渐出现了改变,婴幼儿的体检次数也不断增加,从原来单一的体格常规检查逐渐发展成为了心理指导,对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评价也更加科学[3]。保健人员对婴幼儿家长指导合理饮食能够保证儿童生长的需要,能够帮助婴幼儿体格更好发育,例如对婴幼儿进行正确抚摸能够有效加强脑垂体分泌中的生长激素,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改善婴幼儿的末梢循环。婴幼儿时期是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提升智力,营养的指导与干预降低了婴幼儿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防止重点[4]。

表2 两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现如今已经有不少文献均报道早起开展儿童保健能够帮助婴幼儿身体更好发育,与此同时对婴幼儿体格进行全面检查能够更好的了解婴幼儿体格发育情况,为父母提供更好依据。早期有针对性的对婴幼儿进行教育,有助于婴幼儿智力得到提升,早期通过游泳训练等,能够帮助大脑神经细胞间的突触关系,加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本次研究无论是在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上,观察组婴幼儿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周莉莎. 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124-126.

[2]邓玲. 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592.225-228

篇5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 目的 了解郑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城市、农村儿童保健指标变化和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分析郑州市儿童健康状况。方法 根据郑州市2009年—2011年妇幼卫生年报表,对年报表的部分儿童保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比较2009—2011年的儿童保健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农村均高于城市,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城市均高于农村,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不单要重视儿童保健水平,还要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该市要继续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郑州市儿童保健工作水平。

[

关键词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中图分类号] R1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38-02

儿童期是人类生存的起点、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是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责,我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现根据郑州市2009年—2011年(“3+1”统计年限:2009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妇幼卫生年报表,对城市、农村儿童保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2011年(“3+1”统计年限:2009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郑州市八区六县(市)妇幼卫生年报表,采用卫生部下发的妇幼卫生年报表软件,利用村、乡、县(市)三级网络逐级上报制度,由专人负责核查及信息统计上报,并每年进行2次市、区县、乡级质量控制。

1.2研究方法

对郑州市2009年—2011年八区六县(市)妇幼卫生年报表部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方法

该文统计收集了2009年—2011年郑州市八区六县(市)妇幼卫生年报表,采用卫生部下发的妇幼卫生年报软件完成录入工作,手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按照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分类,每个阶段细分为城市、农村,并对母乳喂养、营养状况、产前和产后进行数据统计,并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了数据综合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城市、农村对比

2009年—2011年郑州市八区六县(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城市、农村均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且城市均低于农村。以2000年为基数到201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率已下降了1/4(200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9.53‰、16.48‰),提前达到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0—2010)》目标[1],且2011年继续稳步下降,见表1。

2.2母乳喂养情况

2009年—2011年郑州市母乳喂养(调查的0~5个月婴儿中过去24 h内喂养过母乳)率、纯母乳喂养(调查的0~5个月婴儿中过去24 h内纯母乳喂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见表2。

2.3新生儿访视、7岁以下儿童保健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情况

2009—2011年郑州市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见表3。

2.4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及中重度贫血患病情况

2009年—2011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城市低于农村。见表4。

2.5 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

2009年—2011年郑州市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及早期产前检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大多高于农村。见表5。

2.6孕产妇产后访视及系统管理情况

2009年—2011年郑州市孕产妇产后访视率及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大多高于农村。见表6。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郑州市2011年—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以2000年为基数到201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率已下降了1/4,且2011年继续稳步下降,但农村5岁以下儿童、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城市。死亡率的整体下降,与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宣传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按辖区落实围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及不断提高产儿科医疗保健人员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和产科诊疗流程有关[1];同时提倡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极大程度的保证了高危新生儿的救治时机,提高了生存几率。但是由于农村医疗保健水平较城市差,县(乡)级医疗机构遇到疑难、危重患儿识别转诊不及时[2];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相对较差,留守老人对儿童的保健意识较差造成了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但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3.2母乳喂养情况分析

郑州市母乳喂养率2009年—201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农村高于城市。这与相关资料一致。通过调研发现这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城市母亲工作压力较大、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3]。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宣传重点及方法还有待改进。

3.3围产保健管理情况

2009年—2011年郑州市产前检查率、早期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该市不断加强的产前检查、早期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的逐级监督检查和评比体系建设有极大关系,但仍有家庭乃至孕妇不重视围产保健,导致妊娠期高血压,致使出现胎儿宫内缺氧甚至胎死宫内[4]。早期病幼儿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及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延误病情,对儿童及其家人造成了终身遗憾[5]。故该市还需进一步加大围产保健宣教,加强全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围产期保健,尽早发现孕妇及胎儿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转诊。

3.4儿童保健管理情况

2009年—2011年郑州市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明显高于农村。2009年—2011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及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该市儿童保健与围产保健逐步完成免费下社区工作,且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相结合,提高了儿童系统管理水平,降低了因疾病导致的疫苗反应。但仍有一些家长,特别是农村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不重视,导致一些体弱儿长期得不到纠正,影响其生长发育,造成了城市明显优于农村。这就要求我市需进一步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儿童保健和围产保健培训班,正确全面的指导家长各阶段幼儿辅食添加及生长发育特点等科学育儿方法,能及时识别体弱儿并进行专案管理[6]。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儿童保健管理及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郑州市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该文依据大量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儿童健康状况郑州市儿童健康状况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但在该文中由于相关资料的缺失未对不同孕龄产妇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完善。

[

参考文献]

[1]陈志玮.肇庆市2006-2010年儿童保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95-96.

[2]何君妮,儿童保健工作在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5(15):145-146.

[3]艾秀娥,儿童保健工作的分析与探讨[J],健康必读,2013,12(2):364.

[4]黄晓琳,叶颖菲,黄巧娟.佛山南海城乡地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1-92.

[5]郑红霞.浅谈社区的儿童保健工作[J].卫生与健康,2013,12(2):44.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长宁区虹桥和江苏2个社区儿童保健门诊中接受检查的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用孤独症筛查CHAT23量表家长版对2岁儿童进行筛查。CHAT23量表家长版筛查项目共计23项,其中核心项目7项。如果6项阳性或2项核心项目阳性为初筛阳性。初筛阳性的儿童转诊至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专科门诊,进行评估、指导、转诊、追踪、随访。仍为阳性的儿童,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进一步诊断、康复治疗。

1.3 质量控制

1.3.1 培训 2014年2月对虹桥和江苏社区的儿保医生开展了CHAT23量表家长版筛查培训,并开展了现场模拟筛查演练,确保筛查技术的正确掌握率。

1.3.2 现场质控 刚开展筛查的2个月中每月去社区开展现场质量控制,查看筛查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后每2个月去现场1次,保证筛查质量的同质化。

1.3.3 转诊落实及登记 设计了“CHAT23量表转诊单”、“社区CHAT23量表阳性儿童登记表”。并建立专人负责、专人对接社区医生,做到社区区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无缝对接,定人随访落实。

1.4 转诊流程

长宁区孤独症儿童社区筛查流程见图1。

2 结果

2.1 筛查阳性率

虹桥和江苏2个社区应用筛查CHAT23量表家长版应筛查733名2岁儿童,实际筛查了677名,筛查率为92.36%。筛查男童351名,女童为326名。共筛查出阳性27例,初筛阳性率为3.99%。

2.2 阳性随访

27名阳性儿童转诊至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专科进行CHAT23量表医生版和DDST智力筛查,复查了25名(2家长认为正常,不愿转诊随访),复查率为92.59%。经过区妇幼保健院的评估指导,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其中有20名发育正常,3名为语言发育落后,另有2名孤独症核心症状明显,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就诊,最终确诊为孤独症,目前仍在矫治康复中,孤独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2.95‰。

3 讨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在20世纪80年代前属于罕见病,但目前儿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展成为一种高发病率的公共卫生问题[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14报道,每68名8岁儿童有1名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韦臻等[3]研究发现,有2.76‰的18~24月龄幼儿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本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检出率为2.95‰,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

孤独症的预后不佳,有近半数的孤独症患儿不能独立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孤独症一旦确诊,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但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收效很好,尤其是2~3岁内的儿童。任爽等[4]研究显示,CHAT23特异度较高,是较好的早期孤独症筛查量表。徐秀[5]对CHAT23孤独症筛查量表在上海进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通过对儿童沟通能力方面的观察,可以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筛查量表。孤独症通常起病于30月龄前,男童多见。本研究在社区儿童保健门诊中2岁时开展CHAT23量表筛查,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填写时间一般在5~10 min内完成。通过CHAT23量表家L版筛查,发现阳性儿童转诊至区级妇幼保健院,再通过CHAT23量表医生版的筛查,专科医生的评估,仍为阳性的儿童转诊至市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和康复干预。通过这种筛查转诊评估诊断康复早发现机制的建立,合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势,给予孤独症患者提供全面、持续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等支持保障系统,有效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率,及早进行干预,促进儿童正向健康发展。

健康包含身体、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儿童心理行为是一生健康的基础。目前儿童保健体系中体格发育的监测、营养性疾病防治已比较完善,但心理行为的保健还比较薄弱,亟待拓宽儿童保健服务的内涵,关注心理行为,建立儿童的心理行为保健体系。本研究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应用CHAT23量表的筛查,方法简单、时间较短,筛查率(92.36%)和阳性复诊率(92.59%)均较高,社区儿童保健管理体系中增加孤独症的筛查技术可操作性强,可在基层儿童保健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JOHNNY L,ALISON M.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em disorders[J].Res Autism Speet DIS,2011,5(1):418425.

[2]万国斌.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诊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9):897899.

[3]韦臻,任璐忠,翁丽芬,等.深圳市18~24月龄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及3年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4):354357.

[4]任爽,麻宏伟,胡曼,等.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与CHAT23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946950.

篇7

2000~2009年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变化趋势见图4。2000~2009年母乳喂养率均在80%以上。2001~2006年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均达90%及以上水平,2006年以后下降,最低达83.4%。

儿科及新生儿科住院情况保定市有1所市级妇幼保健院(三级),1所市级儿童医院(二级),5所市级综合医院(2所三级、3所二级),22所县级综合医院(二级),25所区、县级妇幼保健院(所)。在这些医疗机构中,只有市妇幼保健院一家开展了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和病房工作。市级医院在儿童疾病高发季节床位使用率达到或超过10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反映了全球18岁以下儿童90%以上的死亡情况〔1〕,因此降低儿童死亡率首先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0~2009年保定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呈下降趋势,与敬雯等〔2〕报道同期资料相比有较大差距,与西安相晓妹的报道〔3〕接近,这与保定地区重视和加强儿童系统管理、体弱儿重点管理,普及儿童健康知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儿童家长保健意识的增强等综合因素是分不开的。此次调查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5.6%,与韦辉等〔4〕报道的同期资料相比,其构成比较高,与成都李偶等〔5〕报道的相接近。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主要进行以下一些干预措施:

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强产时监护婴儿期死亡率比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死亡率都高,而新生儿死亡率又是婴儿死亡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婴儿死亡率的半数以上〔6〕。因此,保定市强调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并发症,做好产前筛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产时监护,做好“五防一加强”,保定市妇幼保健院从2009年开始实行新生儿科大夫进产房、进病房,2009~2010年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率为3.1‰,而我国2000年监测网报道的城市新生儿死亡率是9.5‰〔6〕,因此新生儿科医师进产科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加强人才培养,做好业务培训,提高救治水平新生儿科、儿科属于高风险科室,小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家长期望值高,因此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每年送儿科医师去北京进修学习。保定市妇幼保健院为保定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的任务,因此每年由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和儿童保健科的业务人员对基层医院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对贫困县、乡实行对口支援和下乡出诊带教,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

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强烈的责任心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有力保障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市儿童保健中心,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和多种先进的抢救设备,如呼吸肌、血气监护仪、床旁彩超、床旁X线拍片机、CT机、心电监护仪、脑电图仪、肺活量监测仪及气管镜等,为成功抢救危重儿提供了基础保障。

做好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按时预防接种,加大对高危儿和体弱儿的管理,促进母乳喂养,防贫血、防肺炎、防腹泻、防佝偻病仍为重点,提高遗传代谢病的诊治能力。国家对儿童系统管理政策给予支持,城乡均实行4.2.1体检,这些在保定市三级保健网执行得比较规范,由于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儿童家长也积极接受,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建立危重儿绿色通道,实行高危儿转诊制度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承担了全市各个县(区)的高危儿接诊和危重儿会诊及抢救工作,还与北京市八一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样使一些基层不能及时处理的危重儿能够及时通过绿色通道得到救治。

加强三级网的信息管理做好质量监控,防止数据漏报和误报。加强监测和管理新拓展社区儿童的健康情况。加强乡、镇、村儿童保健人员的管理、业务培训和考核,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篇8

关键词: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3-01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儿童保健服务走入社区是社区儿童的现实需要[1]。应用计算机对0-3岁儿童进行保健系统管理,使我科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出现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现对我院2009-2011年3年管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主要对怀柔区龙山辖区出生的新生儿常规登记建卡,进行系统管理一直到三岁。婴儿出生后,儿保医师对其进行新生儿访视,随后进行登记体检,由电脑打印首次及预约未来体检时间。儿童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6岁,2岁,2.6岁,3岁的预约时间前来体检,体弱儿、高危儿则按需增加次数。

1.2 计算机管理:建立档案:新生儿访视后录入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等儿童基本信息;定期健康测评:以《WHO 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评价标准》及WHO推荐的W/H’H/A’W/A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价;营养/发育指导:健康评价后,计算机按儿童不同月龄给与膳食营养方面的喂养指导;对不同月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列出详细的训练方法,指导家长及时进行早期教育;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及高危儿监测网等;资料统计分析等。

1.3 保健管理:对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膳食营养,智能发育及缺陷疾病等系统地进行检测、评估指导和干预。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取WHO标准,作综合评估,智能发育主要参照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DST)有关内容进行初步筛查;膳食营养与患病(缺陷疾病)通过询问,查体与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保健干预指导按年龄段进行并满足个体化需求,配合家庭式干预模式。

2 结果

2.1 系统管理就诊情况:2009年-2011年3年系统管理人数(建卡数)分别为1567人,1604人,1598人,合计为4769人。从就诊情况来看,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诊率降低,但基本都能保持在90%以上。见表1。

表1 2009、2010、2011年系统管理3年就诊率(%)

年份初生-1月-3月-6月-9月-1岁-1.6岁- 2岁-2.6岁-3岁- 200998.298.196.296.895.795.894.794.8 93.691.5201098.798.597.897.497.496.495.894.9 93.292.7 201199.198.998.297.298.596.296.195.7 94.5 93.5

2.2 体格生长状况:各年龄段儿童体重,身高均治与WHO标准接近,尤其6月以后儿童,未呈现所谓“生长落后趋势”(系2002年数据)。见表2。

2.3 患病情况:在保健管理所检出疾病中,佝偻病,贫血和营养不良绝大多数为轻度,极少数为中度,未见到重度;而肥胖症(单纯性)主要为轻中毒,也能见到重度(共检出16例)。先天性疾患如先心病、斜颈、多指、疝气、鞘膜积液、唇鄂裂等也占一定比例,另有智能发育迟缓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所致脑瘫居多。3年共筛出体弱儿(183)例,对此全部列专案进行管理。见表3

3 讨论

社会化服务是未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2]。为满足现代家长对儿童保健更高的需求,创建完整的系统模式,以全方位的保健为框架,在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服务及个性化的早期干预,推动了服务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表2 0-36月儿童体重身高的纵向观察值(x±s)

年龄组体重(kg)身高(cm) 男女 男 女初生-3.53±0.523.45+0.4351.6±0.2.1550.5±2.17 1月- 4.67±0.594.52±0.37 55.6±1.9755.3±1.78 3月- 6.76±0.856.43±0.7963.5±2.6762.4±2.47 6月- 8.45±1.158.17±0.9369.5±2.7968.5±2.469月- 9.82±1.309.56±1.14 73.6±2.8377.10±3.15 12月-10.97±1.40 10.25±1.1777.8±2.8077.0±3.12 18月-12.30±1.53 11.56±1.28 82.2±3.7181.7±3.13 24月-13.52±1.33 12.95±1.34 88.65±3.35 87.41±3.45 30月-14.98±1.43 14.00±1.59 93.20±3.5192.61±4.16 36月-15.29±1.70 14.76±1.51 97.29±3.996.2±3.87

表3 各年龄儿童疾病总的检出率情况(%)

年份先天性疾病 佝偻病 贫血 营养不良 肥胖 湿疹 发育迟缓 其他 20096.816.5 14.2 2.110.336.02.711.4 20107.015.1 16.5 2.013.229.5 3.213.5 20115.211.7 12.9 1.717.430.6 2.318.2

3.1 规范服务内容是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关键:儿童保健从过去单纯的“查体”或“查病”转变为每个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测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保健、智力开发及相关疾病防治的全面保健服务.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儿童系统保健的管理和服务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工作质量得到了有利的保证,促进了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3.2 系统管理结合保健提高了系统管理率:应用该系统实现了检查评价,指导,干预一体化,必要时把儿童的健康测评结果以及指导干预方案经电脑打印成报告单交与家长。加强宣教,提高家庭育儿新知识,为个体儿童提供更深入更专业的保健服务,要求早期干预贯穿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使许多过去对保健不太认可的家长转变了看法,自觉加入系统保健中来,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3.3 拓展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信誉和社会效益。围绕促进儿童健康这一主题,做好体格和智能发育纵向检测,及时纠正偏离状态,适时提出有关营养膳食、早期智能开发的具体指导方案;善于发现疾病的潜在和早期状态,及时给与矫治;对有关小儿心理行为方面问题及早发现和干预;高危儿和体弱儿进行系统管理监测,做好先心病、智力、听力、视力及肢体残疾等筛查及追访工作;提供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行为的建议、家长教育和支持,帮助儿童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实现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对未能按时前来体检的儿童,经电脑提示后,用电话及电子邮件联系孩子家长,家长可通过电话热线咨询各种相关问题以保持交流和联系。该系统管理实现了规模化服务,带动了经济利益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儿童早期系统保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社区护理;婴儿家长;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之一,更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性内容[1]。相关研究显示,在社区中对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户能够提高婴儿的接种率,降低患病率,本文对某社区中的84例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探讨对儿童保健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中某社区的168名婴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名。观察组有男婴49名、女婴35名;年龄在0~5个月,平均为(3.120.26)个月;婴儿家长84例的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历有21例、高中学历3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6例。对照组中有男婴51名、女婴33名;年龄在0~6个月,平均为(3.250.21)个月;婴儿家长84例的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历有19例、高中学历3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7例。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婴儿及家长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婴儿家长进通过社区中粘贴的宣传海报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方法为:

1.2.1对本次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工作人员实施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童保健知识、健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调查问卷的发放等。

1.2.2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与观察组的采取同样的在社区粘贴海报的方式,发放各种趣味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手册,在婴儿家属接下工作人员手册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家长在翻看手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疑问,护理人员此时进行具体的解答,以加强因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的意义、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母乳的喂养和婴儿的营养指导护理[2],同时还有婴儿计划免疫的概念、重要性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种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以及1类疫苗和1类疫苗之间的区别。

在本次活动中,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婴儿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定位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除了传统的在社区循宣传角落张贴各种婴儿保健知识之外,同时利用接种集中的时间邀请本市的儿童保健专家进行讲座和知识宣传,在讲座的过程中可以向家属播放相关的知识录像组织家长在长进行讨论和交流[3],并就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护理人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提供医院的咨询电话以便于家长随时联系,耐心细致的回答家长的疑惑。除专业的健康教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定期联系婴儿家长进行活动,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平等、更加容易,护理人员在旁进行协助,鼓励家长分相自身的经验,对于正确和积极的部分要进行鼓励,而错误的地方则一定要指正,对于家长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但是影响到孩子成长与健康的一档要解释清楚,对于家长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权威的解答。

为家长提供可以进行健康教育的平台,与社区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约定好时间,通过门诊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讲解。对于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婴儿,家长会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上门指导。与家长建立长久的联络,定期对婴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询问,关注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对于知识薄弱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家属能够理解和掌握,促进儿童的健康。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回顾性分析婴儿的健康体检的参与情况、疫苗的接种情况等。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 16.0软件中采取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值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家长的得分评定为及格的有72名(85.71%),而对照组只有51名(60.7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3.385,P观察组婴儿定期参加健康体检的有80名(95.24%),对照组有63名(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3.581,P观察组患儿的1类和二类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2名(97.62%)和73名(86.90%),对照组为74名(88.10%)和61名(72.62%),对比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5.743和5.310,P0.05)。

三、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对婴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改善儿童的健康水平。在本文中对婴儿家长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的促进其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健康教育对于婴儿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对于婴儿健康体检的参与率以及1类与2类疫苗接种率均会产生影响(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家长对知识的接受非常直接,不是以往形式主义的方式,教育不仅停留在口头说服上,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加强可信度和家长的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婴儿家长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家长可以通过练习医院获得信息的反馈与互动[4],促进其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去;而对体检参加率以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的是家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二者对于婴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性,通过个性化的指导纠正家长的不正确认知,保证较好顺从健康教育知识的特性[5],在不断的科普和讲解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自觉的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因此,在社区家长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彦,张德春,李胜玲,等.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26-1829.

[2]周咏梅,童仲华.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74-275.

[3]赵晓燕,王青.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250-251.

篇10

【关键词】: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儿童保健门诊、应用、运动发育迟缓

1、引言

儿童在较小的年龄段往往会因为一些疾病的影响带来伤害,因而尽早的排查出患儿,可以为及时准确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研究经验,将论述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基层社区医院而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还能检查出影响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而这能够在早期中发现脑损伤和一些中枢性的障碍,对于尽早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以下将就具体的研究工作做简要的论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某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3年度中就100例3-7月大的儿童做简易高危儿筛查,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2.2研究方法

在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具体的方法包含多种形式:(1)拉起儿童头部进行检查,动作要尽量轻柔;(2)视觉、听觉、感觉检查,对儿童的脸部反应、视听反应进行检查;(3)肌张力检查;(4)手支撑与俯卧抬头检查;(5)异常姿势检查,握紧拳头,拇指内敛,持续性的头背回,两上肢硬性后伸,角弓反张,下肢交叉等。

2.3判断标准

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中,根据儿童的表现,将每项检查内容分为正常和异常,如果上述的检查方法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异常情况,则可以视为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形,有待进一步检查。

3、结果

经过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检查之后,发现其中的疾病分布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应用于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中100例儿童检查

组别 异常例数(人) 发生率(%)

视听感觉检查 7 7

听反应检查 12 12

人脸反应 8 8

拉起抬头检查 5 5

手支撑与俯卧位抬头检查 6 6

肌张力检查 12 12

异常姿势检查 13 13

持续性头背回检查 6 6

紧握拳 15 15

拇指内敛两上肢硬性后伸 18 18

角弓反张 13 13

下肢交叉、内敛 14 14

尖足 16 16

3 讨论

3.1 展开简易高危儿筛查的必要性

我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的新生儿,但是新生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率超过了2.0%,也就是说有超过40万的新生儿患有此类的疾病。据调查显示,此类疾病的患病人数从1970年以来,呈现出稳定轻微增长的态势,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而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是最先接触患者的区域,单纯的从儿童保健的方面而言,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进行监测,尤其是运动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缓慢的儿童的异常监测,对于从正常的儿童中筛查出异常儿童,再按照异常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患儿的病情,为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检查的早期,运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进行早期的筛查,对存在智力发育迟钝、运动发育迟缓的高危儿进行检查,以实现早期的发现、治疗,为提升儿童的健康,减少患儿残障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智力发育迟钝和运动发育迟缓的筛查

由于母体在分娩期和孕期等阶段存在胎儿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容易对儿童的脑部造成损伤,尽早的检查发现,对于准确及时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实现早期治疗。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高危儿的筛查中,具有实用性强、简便性好的特点。在采用交易高危儿筛查法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视听感觉检查的发生率为7%,听反应检查的发生率为12%,人脸反应的发生率为8%,拉起抬头检查的发生率为5%,手支撑与俯卧位抬头检查的发生率为6%,肌张力检查的发生率为12%,异常姿势检查的发生率为13%,持续性头背回检查的发生率为6%,紧握拳的发生率为15%,拇指内敛两上肢硬性后伸的发生率为18%,角弓反张的发生率为13%,下肢交叉、内敛的发生率为14%,尖足的发生率为16%。

组别 异常例数(人) 发生率(%)

视听感觉检查 7 7

听反应检查 12 12

人脸反应 8 8

拉起抬头检查 5 5

手支撑与俯卧位抬头检查 6 6

肌张力检查 12 12

异常姿势检查 13 13

持续性头背回检查 6 6

紧握拳 15 15

拇指内敛两上肢硬性后伸 18 18

角弓反张 13 13

下肢交叉、内敛 14 14

尖足 16 16

3.3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智力发育迟钝和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的筛查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是筛查中枢的方法之一,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智力发育迟钝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引起的其他疾病的检查也有较好的作用,如在检查小儿的佝偻病时,发现有异常抬头、手支撑和俯卧位抬头等情况,全身的肌肉松弛,活动期伴随有肌肉的改变,坐立行等功能的发育较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迟缓,严重的还会导致脑部异常,如出现表情淡漠、行动缓慢、延迟发育等情况,伴随神精神症状,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因而在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儿童进行检查时,还要结合其他的方法,以提升检查的准确率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谢鹏,林义雯,吴昭琳主编.高危儿保健和腑损伤的早期诊疗[M].第1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