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的逻辑思维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记忆的逻辑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记忆的逻辑思维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16-02

人的思维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形式。这两种思维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逻辑思维通常发生在显意识之下,主要是借助概念来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推理过程一般表现出一维性(线性)的特点。非逻辑思维一般隐藏于潜意识的活动中,被显意识主宰,呈现为立体交叉式思维,没有固定的逻辑顺序,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意识活动。人们对于逻辑思维的研究已较多较深,本文主要谈谈非逻辑思维及其培养。

逻辑是一种以语义和语法学作基础,以概念作出发点,经过严格的推理和判断得出结果的理论,也称为形式逻辑。非逻辑主要是针对形式逻辑而言,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抛开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即不用概念作为其出发点,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推理和判断,更没有借助语义和语法学,却能得出形式逻辑所不能得到的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非逻辑”并非是指其具有“非理性”“非规律”的特点。人的认识活动是由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参与的认识活动。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有灵感、直觉、想象等。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是任何一种逻辑思维都无法取代的,但同时这些非逻辑思维又寓于各种逻辑通道中,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非逻辑的变换,逻辑的中止”。科学实践证明,在人的认识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对实现这些飞跃是至关重要的。解决问题时,有时逻辑思维遇到障碍,而非逻辑思维往往能取得“突破”。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对其非逻辑思维的培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呢?方法有很多,这里只谈其中的三种。

一、意识记忆法

“意识记忆法”是一种在意识的支配下增强记忆的同时,又有意识地启动记忆,从而实现思维创新的一种方法。按脑神经化学一种比较成熟的观点,当客观信息呈现于大脑时,能使大脑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剧烈变化,神经元可以利用这种电位的变化将客观信息编译成密码后再进行处理、加工、储存。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时,会出现多种化学反应,最后产生出一些新分子,相应地形成我们所说的非逻辑思维。由此看来,强化记忆法能调动潜在的意识,开发潜在的大脑功能,从而能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博闻强记的重要,更要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如讲授取代反应时,引导学生想象是几个原子团在互相取代;看到凯库勒苯环的结构式时,引导学生设想蜜蜂采蜜时是怎样飞的;记忆原子的结构时,引导学生想象6对漂亮的姑娘围成一圈跳舞的情形。通过诸如此类的记忆训练,会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他们的旧知识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整合,非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得到发展。

二、相似诱导法

“相似诱导法”就是选择一种与所追求的目标相类似的因子来反复刺激大脑,使大脑快速做出相似信息的整合,并由此受到启发,从而实现目标的一种方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思索某一问题的时候,会把已储存的信息和新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而如何整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与诱导因素有关,尤其与“相似诱导”因素的关系最为重要。通过“相似诱导”因素的激发,人会出现情感、情绪及注意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有机地将原有信息与新输入的信息结合起来,通过它们的相互交叉、相互兼容、相互作用,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根据“相似诱导法”的原理,教学中应多进行类比和归纳,并且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归纳。比如在化学学科中,要学会多方位地对比各种电解质的异同,笫一主族的元素性质的异同,电解池、原电池、电镀池的异同,酯和羧酸、酮和醛、酚和醇的异同等;要学会归纳气体发生装置、有机物分类、无机物分类、有水参与的化学反应、无机反应类型、常用化学巧解等知识要点。学生在多次的类比、归纳中会比较容易激发潜意识,从而对旧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其非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能得到提高。

三、激活潜意识法

“激活潜意识法”主要用于诱发灵感,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显意识来激发潜意识活动,进而达到发明创造目的的一种方法。真正意义上的调动潜意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潜意识。

1.进行科学联想。联想是最能激发潜意识的一种方法,运用联想的方法能举一反三、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和分析。比如化学学科中“氯水”的教学,氯气和水发生反应: H2O+Cl2=HCl+HClO,所以氯水中有4种离子(Cl-、H+、OH-、ClO-)、3种分子(H2O、Cl2、HClO)。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可以联想到要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可以把碳酸钙粉末加入氯水中。还可以联想,要除去氯气中所夹带的微量HCl气体,最有效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而并非蒸馏水。碱与氯气的反应生成物是次氯酸盐和氯化物,所以可以联想到要除去溴苯中的褐色,可使用NaOH溶液。同时还可以联想到制取氯气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漂白粉与硫酸或盐酸反应。氯气能够与有机物产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进而生成卤代烃等化合物,而卤代烃是一种致癌物,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所以要停止使用氯气消毒自来水。经常这样有意识地进行联想,潜意识很容易被激发和诱导,非逻辑思维能力将能得到提高。

2.利用偶然因素。偶然因素往往能有效地激活潜意识,调动潜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及时捕捉脑中闪现的灵感,并将其记录下来进行研究。经常如此,自然能提高激发潜意识的能力。

篇2

 

1科技编辑的智能因素

 

智能泛指智慧和才能科技出版物作为智能的结晶,当然要求科技编辑具有较高的智能智能因素有很多,其中有先天的成分(父代遗传的结果),即通常所说的智商;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这己为现代心理学所证实。智能因素包括: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从科技编辑工作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其智力因素一般应包括下述7种: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搜集和阅读科技文献熟练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科技编辑的工作特点,要求科技编辑尽可能地博学,但是任何博学都是相对而言的。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日涌入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具有这种信息搜集能力,不能随时补充知识,调整知识结构,科技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观察能力是指通过感官接受自然信息的能力科技编辑工作实际上是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信息的系统工程,在这里观察能力作为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因此,观察能力的强弱影响着科技编辑工作的结果作为科技编辑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便保证在鱼目混杂、良莠参半的众多稿件中识别优劣,准确、及时地发现新人,扶植新人,充分发挥科技出版物的职能。

 

记忆能力主要表现为记忆的速度、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长久性和准确性4个方面。记忆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没有记忆何谈能力。科技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记忆,特别是在记忆的速度和广度方面尤应突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把握科技新动向,更新知识,以期博学。

 

思维能力既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又包含非逻辑思维能力严格的逻辑思维使科技编辑可以通过形式逻辑的规则识别、把握、修改作者的文稿,特别是那些编辑本人专业领域以外的专业文稿,可以以此去判断它在逻辑上的自恰性(无矛盾性)而非逻辑思维当中有很多属于创造性思维,如:想象、灵感、直觉、反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这些思维形式使科技编辑独具慧眼,能够另辟蹊径,及时准确地把握好选题方向和发表时机,将出版物办得具有特色,极富创造十性。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自然语言、文字和形式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能力表达能力不仅作用于编者、作者、审者、印刷者、读者之间,同时也反映在作为科技编辑工作的最终成果一一科技出版物上靠这种能力沟通编者、作者、读者乃至整个社会的联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进行选题设计、决策及指挥的能力科技编辑不仅在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做计划^进行决策,而且在印刷、出版发行,甚至在编辑部自身建设方面均需做出计划,进行决策,负责指挥因而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科技出版物的质量。

 

社会活动能力是科技编辑不可缺少的能力。靠这种能力科技编辑编织了一张作者与编者、编者与审者、编者与印刷出版者、编者与编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网。这张网的好与坏,直接制约着科技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并影响其生命力

 

2科技编辑的智能系统

 

科技编辑的智能系统是由上述7种智能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促逃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而构成的,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系统框图(见图1)将它形象地表示在此,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作为智信息传递过程。

 

智能系统的输入“装置”,主管信息的追踪学习能力与获取;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别作为智能系统的存储“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信息的判断过滤及优化组合;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为智能系统的输出“装置”专司信息的转译和传输。由此可见,科技编辑的智能系统实际上就是以上述7种能力为要素的信息传递系统。

 

对于不同的人,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有所区别,其智能发展情况也不同例如,有的人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却不善于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只猶地表达所接受的东西;有的人学习、观察能力不算很强,却很善于对己获得的自然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善于运用己有的知识,提出新设想、进行再创造很显然,后者的智能系统更具创造性同时也说明,对每位科技编辑的智能系统做统一要求是不合理的。

 

正像对智能系统不能做统一要求一样,对构成智能系统的诸要素,也不能做齐一的要求一般来说,在各方面能力较好的情况下,有一两种能力突出,就能建构一种好的系统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结构,人的智能系统遵循着系统论的规律非加和性原则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要素之和。因此,即使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智能因素只达到一般,并不十分理想,但若整体智能系统的情况很好,就可各种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发挥综合效应反之,尽管某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但如若把握不好各方面的联系,则其智力肯定不会超常发挥,这个人的整体智能系统也算不上是好的智能系统特别是在各方面能力要素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不同人所表现的智能差别主要取决于各自智能系统的结构,即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3科技编辑智能系统的调整

 

现代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都己经证明,人的智能情况虽有先天决定的成分,但大部分是后天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纵然先天因素再好,不注意后天的培养和自觉努力,终有一天会“江郎才尽”;反过来,一个人先天因素可能一般,但后天的教育、培养十分得力,再加上本人的勤奋,其智能总水平可能会高出一般水平,极富创造力任何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努力最终都将有所发展

 

每位编辑的智能系统在他从事编辑工作前就己形成,但这并不表明己经形成的智能系统就是合理的、适合编辑工作的因此改造自己的智能系统,使之向适合科技编辑工作方向发展是必要的系统论告诉我们,要素的功能好,整体的功能未必好;要素的功能不好,整体的功能未必差。因此,科技编辑在改造自己的智能系统时,首先要对自身各方面能力作一个客观的分析,扬长避短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和规律对欠缺的能力加以补充改造、培养,使之达到一般水平。例如,在追踪、获取搜索信息时,注意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自觉坚持全面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努力避免先入为主片面错觉带来的影响同时要根据心理学的规律认识周围的一切。

 

智能系统应该调整,也能调整智能系统的好坏,关键看人们后天的努力和勤奋程度,而努力的成效又与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直接相关仅就思维能力方面而言,它是科技编辑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使人们这方面的能力很强,但思维能力不仅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还包括非逻辑思维能力关于非逻辑思维是学校教育所忽略的,像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想象、灵感直觉等思维形式,只能靠人们在实践中去悟,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悟得来非逻辑思维中有许多是创造性思维,尽管它给人们的结果是随意的、易错的,但由于它突破了逻辑思维的框框,往往能提出新东西,具有创新丨性无疑这对科技编辑的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过程都是必要的有关非逻辑思维的发生、特点、心理、生理机制,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还需研究,因而掌握它要比掌握逻辑思维难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非逻辑思维只能靠天赋、靠运气。

 

20世纪人们己经创造了创造学,发明了几百种发明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研究它们,提高我们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如在科学的某一领域里发现了一项新成果,对于这项成果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我们还一无所知,如果找到这种联系进行组稿,无论对科学的发展,还是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都是有益的编辑可以运用创造学中的“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诱发联想,先发散思维,后集中思维,在众多近似荒谬的结果中寻找可行丨性据此联系作者,反复论证,进行组稿,达到最终的目的[3]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不仅正常地做了编辑的工作,同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智能系统的改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采用一定的信息积累方式外,采用下列方法论的原则是有效益的:定向原则,即首先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和目标,围绕目标筛选相应的信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广博原则,即在精通专业的同时,广泛涉猎有关信息;适度原则,根据各种信息对实现目标的相对价值,确定对有关信息的掌握程度;组织原则,将得到的信息优化组合,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驾驭和及时补充信息,调整并完善智能系统[4]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背诵英语单词时,总是机械的去背诵,更本就不去理解。不懂得去寻找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没有记住单词,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下降。我通过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背诵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1.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学生记忆词汇的目的就是扩大词汇量,为阅读英语和运用英语打下基础。在初级阶段,学生只能机械记忆。因为,他所学的词汇量和英语知识 有限,无法进行更多的归纳和联想。理解记忆就是利用所学的语音拼读规则、构词法、逻辑思维、归类、串联、对比等方式进行记忆。一般地,理解记忆,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理解记忆是关键,我们在记单词时,尽量通过理解记忆来记忆单词,只有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能让学生能动地、全方位地掌握词汇。

2. 调用多种感觉参加记忆法 在记忆单词时要综合运用眼看、耳听、手写、口读、脑想等方式来记忆。看清词形、结构特点,观察字母组合、分析读音规则,了解词义、词性及搭配。边听边读、边读边听,注意发音是否正确,辨析音素,以便及时纠正发音错误。按词的音节划分和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拼读,边读边想,找出一些词发音的特殊情况。善于用手,边写边记。集中注意力、边读边观察,边分析、比较 猜测,边记忆。我们在记忆单词时,应通过看、听、读、写、译等多种渠道,调动一切能动的记忆器官,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强英语学习的能力。

3. 结合句子记忆单词 实践经验证明,孤立地记忆单词容易遗忘,必须把单词放在句子里,根据上下文了解其意义和用法,这样记忆的单词才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才算的上真正掌握了这个单词。以句子为单位记忆单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单词的用法和不同的形式,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孤立的记单词徒劳无益。如果我们把词汇的学习和语境联系起来,记的不是单个的单词而是整个句子,通过上下文甚至是整篇文章在一起,有利于推动词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智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71-01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始于观察认识。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实物(矿物、地形、地貌)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对有关地区的自然、经济图表、图片、电视录像等观察,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地理思维的这些特点。也就是说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 而忘记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此失彼的纰漏。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空间广阔的地理事物,在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地理对象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借助地图,将地理现象联系地图进行思维,以便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一般而论,地理观念材料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揭示地理事物之间、人地之间联系和关系,要运用辩证思维,如地球环境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河流与气候、地形间的关系,人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揭示和沟通地理多要素,多层次间的联系与关系,要运用立体思维,如地理结构的六大同心圆层,天体系统的结构、水圈的构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在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记忆能力的培养。记忆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 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械的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义记忆为主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既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我国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四城市联结而成梯形,俄罗斯地名后多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两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节。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逻辑思维 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指的是借助概念、推理、判断等方式进行探索思考,是一种有步骤、科学性、渐进式的思维方式,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

一、概念教学环环相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多公式、定理和定义,这些抽象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枯燥难懂,往往会产生惧怕或者厌倦情绪。其实,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一个知识模块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只要把握规律,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点,就会很容易记忆掌握。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数学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预先总结课堂教学重点,并设计出良好的知识引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学生进行灵活的知识转换和改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在讲授概念类知识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学生熟悉掌握数学概念的最基本内涵、外延和不同知识点间的区别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例如,在讲

授“长方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向同学展示什么是长方体,并让其观察思考长方体的形状特点,进而总结长方体的概念 : 底面为矩形的直四棱柱体即是长方体 ; 接

着顺势介绍出长方体也属于棱柱的一种,再自然地过渡到棱柱属性和特征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顾及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于抽象复杂的知识导入,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有目的地引入概念,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加强逻辑思维能力重在引导贵在启发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总是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记忆,没有思考过程,学生对知识得不到深度理解。素质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教师

的课堂教学应侧重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逻辑推理和探究能力。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引导和启发学生 :

第一,思维系统化。课堂教学时,多搜集一些感性素材,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转变,并在新旧知识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迁移、反复转化融

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

第二,正确的思维方向。同一道数学题目有时候会有多少中解答思路和方法,只有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才能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日常教学中首先要强化学生对概念、

公式、法则的应用理解,并能够综合应用,举一反三,使学生正真做到灵活应变、学以致用。

第三,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比,在加深理解记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开阔性和深刻性 ;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将理论知识与生

活实践相联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应用,在一系列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发展贯穿于数学教学每个阶段、每个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耐心,也要更细心,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重视课后复习。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巩固学生的旧有知识。复习过重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梳理,把零散的知识串联到一起,逐步建立并完善知识体系,加之反复训练,只有在熟练掌握后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利于拓展学生形成多样、灵活的逻辑思维。

第二,加强解题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无论教师运用什么方法、教学技能多高超,都不能忽视解题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学生基础知识生疏薄弱,也就根本无从谈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带领学生解题训练时,可以由简入难,阶梯式强化、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 (1)理解题意,强化逻辑思维密度。一个完整的思维活动要经过信息传达、接受、存贮、加工四个步骤,只有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传达题干信息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思维密度。因此,在解题训练时,要先帮助学生深入分析题干信息,在学生形成了清晰的解题思路后再引导其动笔完成,切记盲目求快。 (2) 鼓励一题多解, 培养求异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无从下手,找不问题的切入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闭塞狭窄。因此在解题训练时,教师需要细心观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多鼓励学生探究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开放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和求异思维。

第三,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传统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习惯于为学生安排好学习内容和计划,这种包办代替的方法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创新性被扼制,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思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养成自觉思维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学生学好数学课程必备基本素养,对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树立科学的数学观念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教育事业创新变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推进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卢秋华 . 优质的学生智力,从逻辑思维教育起步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11)

篇6

一、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成因

1. 学生的精力不集中,不注意细节

初中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原因很多,而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关注到细节问题始终都是主要成因之一。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有其他好玩的事情要做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忽略了一些细节要素和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

2. 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学生对初中的数学公式记忆不牢固,同类题目的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是造成技术性错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资质差,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在遇到某一个类型的习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判断模糊不清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对于这些原因引起的解题错误,一般比较有规律性,经常发生在同一类型的习题之中。

3.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有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死板,在遇到习题内容、形式发生变化之后会表现得理解能力不足,看不透问题的实质,不知道如何解题。这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无法对题型内容进行灵活变通,也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即使对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之后,也无法化用到类似的题目中。这样的学生一般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困难,需要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

二、初中生数学解题策略优化调整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对于大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以规范课堂秩序,为学生提供更为安静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紧张起来,积极思考如何解题。这里说的紧张,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紧张起来,积极思考,努力寻找答案。在课堂上要灵活处理课堂节奏和气氛,紧张与放松相互交叉,避免学生过度劳累。

对于一些练习习题,可以采取分时段竞赛的形式,找几个自愿参加数学比赛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习题竞赛,看谁能够尽快解题并且保证准确率。或者可以分组进行竞赛,同桌或者前后桌分组,看哪个组最快给出答案,给大家交流的时间,这都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有不懂的同学,或者对知识点掌握不足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

数学的学习中,了解并掌握数学公式很重要,而总结在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也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不妨带领学生尝试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记日记来提高对数学定理、公式的了解和掌握能力,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更灵活地应用。再就是学生遇到经常出错的问题,也可以考虑通过记日记,记录自己犯错的原因和没有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来熟练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翻阅日记,强化记忆,对学生总结某一类题型中的知识点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数学口诀、公式口诀来强化背诵记忆。针对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不足的情况,用这种强化记忆的方式比较有效。而对于逻辑性不强的学生,不妨考虑将解题的思路和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记住解题的重点,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尝试寻找这些线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题目分析能力。在这样的强化训练指导下,学生看问题的思路和角度都会越来越透彻、精准,也是对正确解题有好处的。

3. 学生经验分享式解题模式的培养

一般而言,很少出现全班同学犯同类错误的情况,而是会出现个别同学对个别题型特别把握不准的现象。对此,建议以学生互动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方式来做解题思路介绍。对每一类容易犯错的题型,找擅长这类题型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形成最大范围的互动。调动班级里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理性思维;文理结合

一些学生在小学、初中时数学成绩都还不错,而到了高中后却发现数学像是天书一样,想学习确很难学好。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学生选择上补习班,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好;有的学生甚至因为难学,就选择了放弃。

一、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文科侧重于记忆及文字表达,理科则侧重于理解及逻辑推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还比较简单,需要记忆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多,只要记住公式、会套用公式,就会做题,只要多做题、多练习,就能够提高成绩。而到了高中阶段,知识体系发生了变化,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理解的内容逐渐增多,所以思想稍慢的学生便会吃力,学习起数学来就会有些困难。尤其是女生,女生相较男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加之女生性格普遍比男生沉稳,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她能静下心来完成,所以在小学、初中阶段,她们的数学学习成绩自然就较好。但是,女生到了高中之后理解力会降低,男生的理解力则会有明显的提高,而高中数学需要运用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来解题,因此,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尤其是女生)不爱学习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现状。

二、解决这种现象的措施

第一,让文科和理科结成“亲家”。文科可以扩展一个人的眼界,提高一个人的素养;理科则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让文科和理科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就经常在课下给学生讲其它学科的一些知识,尤其是文科,看似与理科没有关联,可教师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文科的教学思想运用到理科中,尤其是数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多面手,不仅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做好创新教学,把这些有益的文科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第二,让文科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效法文科学习的特点,把文科的思想运用在数学学习中,这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阅读法,大多数教师认为,阅读一般适用于文科的教学,其实数学教学也不例外。阅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解数学题,也需要先进行阅读、理解题意,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不解题意而产生分析上的误差,甚至是南辕北辙的状况。又如,记忆法,文科大多知识都是需要背诵、记忆的,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数学学科。若学生不会用公式做题,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不高,教师可以让学生要把一些数学经典题型利用文科学习的方法记忆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当这种规律慢慢形成于学生的心底,其数学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文科中的一些思想也是可以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知识是相通的,我们教师要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让文科思想充分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第三,让文科的思想在数学教学里大放异彩。一些人认为,如果上数学课时讲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会显得太随意了。试问“随意性”有什么不好?若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死板地灌输一些知识,那么学生在下面只能是昏昏欲睡,其学习成绩显然也不会得到提高。当然,数学的这种“随意性”是要求教师要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能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而这种“随意性”也正是“亲其师,信其道”的体现,一旦学生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它们就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学科,这就能够促使他们认真地听、学,并顺从教师的引导,积极地去思考。比如,在文科教学中,我经常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其明白一些道理。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中。我就喜欢把一些数学题目编成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记忆得更深刻,而对于当时我所讲的数学题目也能记得特别清楚。一些毕业了的学生就经常和我说,因为一个题记住了一个故事,因为一个故事记住了一道数学题。这就是文科思想在数学里中大放异彩的典型表现。

转眼间,我已经在这方寸讲台上工作了十多个春秋,桃李虽然不多,但也满天下了。每每和它们聚会,学生都会说起,我的课堂上,它们几乎不会犯困。在它们眼里,我就像是故事老爷爷一样,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在数学课上能学到很多的其它知识。而数学课也因为有了其它知识而变得精彩。我想,这应该就是对我的最大的鼓励吧!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篇8

【关键词】解题能力;逻辑思维;学习兴趣;分析学习方法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中,高中的学习是为了以后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在高中就把各学科的知识都掌握牢固,打好基础,尤其是物理的学习。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高中的物理课程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非常高,力学、光学、电子磁场、机械运动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同时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避免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成绩下滑。

一、解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大纲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学生解题能力的不足。培养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加强同学们的理论知识,熟记常用的理论、定律,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能应用的更加熟练,更加快速的进行解题;第二、通过对于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将其中的知识进行分类,这样记忆的时候可以对比记忆,有效地进行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尤其是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尝试逆向思维推敲解题过程,这样可以拓宽解题的思路,使解题更加简单。

1.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学科。思维的培养作为物理解题能力提高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考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定理、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定理、定律,然后根据逻辑思维对题目进行分析解答。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兴趣的培养

在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中,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对于物理这样一个特殊学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掌握,提高课堂气氛,尽量的多让学生参与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脑时刻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的状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更加有兴趣,更加积极,这样可以让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更加轻松,更加有效,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式

在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的解题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在同学们解题之前,首先是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也就是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以及给出的已知条件,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有效地解答。通过审题,可以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准确方向,然后根据一定的基础知识,加上一定的逻辑思维,通过画图等一系列有效地方法正确的解答题目。物理计算题一般有两种常用的解题方法:解析法和综合法。解析法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公式,根据公式进行一步步的解答;综合法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列出解题方程式进行解答。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使用通常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式,通过正确的解题步骤与思路正确的解答题目,避免罗列公式、生搬硬套的坏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分析物理学习方法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物理的学习非常重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典型例题的联系,学会了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必须进行相同类型的不同题目进行解答,这样将一种类型的题目完全吃透,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顺手拈来,同时联系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解答,这样,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避免出现上课老师讲课完全听懂,一到解题的过程就出错,甚至不会解答。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解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整理,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时常拿出以前积累的题目进行复习,将典型例题的解答方法彻底掌握。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这样才会使解题能力彻底提高。

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有一句名言:“所谓素质无非是把学校学过的东西统统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就是说,探究式学习不再把静态知识结果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当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后,他们不必花费自己毕业的精力去记忆,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利用获得的方法去获取。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通过控究过程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的方法,比死记探究的结果更为重要。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假设法推理得出惯性定律;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用转换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所有这些无不说明物理研究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探究教学中要努力让学习了解并掌握探究过程运用的各种方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之后,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研究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物理研究方法运用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加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高中物理学习必须注意的。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认真,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们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程静.论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9(14).

篇9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97-01

1.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1.1 分析与综合的区别:为了得到对特定样本的属性认识,通过把特定的样本划分成它的每一个构成模块,进而逐个分析每一个构成模块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的方法;为了从大体上认知它的属性,把认知样本的每一个模块联系起来并分析的方法,称为综合的方法。

1.2 分析方法是假设小学生认识5,老师提问小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盒子里,从而得知四种分法: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反过来,1和4能构成5,2和3也能构成5,老师可在分析根本上的认识这样引导学生,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教导小学生知道5还可以分为5个1,进而得知5可以分为5个1;反过来,5个1能组成5。这是运用了分析、综合方法来指导学生。1,2,3,4,5...这些整数的了解、分数、小数、四则加减法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的计算等教学问题中均广泛的运用了分析、综合法。

2.比较与分类的方法

有对比才有鉴别,对比是人们思维的基础,是用以分析样本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相同点的方法。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式是分类。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被贯穿于比较与分类里。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会学着对比多少,例如对比粗细,对比长短,这反映的是比较方法。还会学会做出归类:把相同大小的放在一起,同样图形的归为一类。亦或是把同样本质的数学归结在一类(整数、小数、分数),这例举的是分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最根本的逻辑方式是分类和比较,然而分类常常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3.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与概括的区别:在很多随机样本中抛弃个体、非本体的特性中找出相同的、本体的特性的思维方式称为抽象,而把相同样本的相同本体特性统一起来变成一个整体的方法称为概括。例如,小学生一开始学习时一般式靠记忆数的构成,进而算数10以内加法45道题的。小学生如果在老师的指导下,逐个抽象总结出以下的一般规律,小学生的算数就容易多了:①这个数的后继数就是一个数加上1。②运用加法中的交换性质。③可运用规律①推得一个数加上2,共13道题。④5+5=10。这些规律被学生掌握,既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也可以使认识水平大大提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6+5等几道题之后,从中抽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的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4.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4.1 这是经常运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一般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及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如加法的交换律是通过枚举整数中的几个"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的例子推导概括出来的。这样的推理在小学一年级就可以经常开展训练。如让学生演算下面各题后发现一种规律:7-7=,6-6=,5-5=……9-8=,8-7= ……2-1=。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理、有据的思维。

4.2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推到特殊的思维方法。例如一年级学生"算加法想减法",实际上是以加减互逆关系作为大前提,从而推算出减法的计算结果。又如,由"0不能做除数"为大前提,根据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推理出分母和比的后项不能为0。事实上,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都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因此,归纳与演绎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5.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关键性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黄金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参考文献:

[1] 王I红.王登红.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32:91.

[2] 陈晓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18.

篇10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 衔接

高中物理课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下面是我的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认识。

1 再清《高中课程标准》与《初中标准》的区别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高中课程标准》在《初中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这些更深一步的课程目标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体验新形势下课程综合化观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高中课程标准》在《初中课程标准》首次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2.1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更新是认知结构的更换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己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2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罟悦”。

2.3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高、初中物理衔接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3 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