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安排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安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安排

篇1

(1)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三、结语

篇2

一、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的少。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虽然课表上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上的很少甚至不上,更不用说深入研究。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空白。心理健康课教师都不是专任教师,均为代课老师兼任,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一些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部分老师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讽刺挖苦、嘲笑贬低,各种过头话或者错误的批评,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于落实到位。民族县由于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学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即使建立起的组织体系,工作也开展得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从实际出发,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

二、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代社会竞争加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极为严重。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父母娇养、过分保护,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尤其是“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牧业留守家庭、“低保”家庭等问题型家庭的不断增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2.学校认识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建立心理健康信箱、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人员,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悉,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对教育对象产生副作用。

三、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为了有的放矢地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观察、测量等方法,掌握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以采取教师、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座谈的方式,了解中小学生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他们的心理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关注个别差异,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设立心理信箱,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现状

(一)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

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首先,高职学生都来自各高中的中下等水平,普遍基础薄弱,对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把握不够,大多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不思进去,得过且过。其次,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于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没有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再次,高职院校的学制是三年,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使得高职学生无法应对,课程安排的过于紧张,使得本来基础就很薄弱的学生学起来更加吃力,以此就更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二)情感问题处理的不当导致心理变异

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熟与未成熟得过度时期。缺乏生活阅历的高职学生,对爱与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常常放任感情,因此,在大学校园里频繁出现交往不得体、为感情打架、为爱而失去理智的等等。

(三)网络的隐患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同时也是年轻人的时代。网络的推广不仅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同学们不能正确的使用网络,常常被网络中那些扭曲的东西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渴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填补现实中的心理空白。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存在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现在大部分家庭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其次,家庭的人际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调查案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父母关系不和(如父母离异或父母性格怪异,或者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主要亲属关系的不和谐以及父母或其他长辈营造的家庭氛围、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直接关系)。另外,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贫富差距的考验,如果家庭教育引导不够,一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就会浮躁、自卑,进而产生偏执、虚伪的心理倾向,甚至引发假、丑、恶等不良行为。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变化、网吧的大量存在、生活节奏、社会风气、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当代社会的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不良风气,给“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造的不良影响,经常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上学仅仅想要的是一张文凭等等的错误理念。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生们在校园里要独立面对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自理,还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各异的同学,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这些压力使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如果他们对上述问题处理不当,不能及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四)个体因素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8~23岁之间,属于青年初期末和青年中期。由于其生理、心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容易出现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强迫性神经症。

三、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新进路

(一)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促进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学校管理工作既要体现教学的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最终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辅导工作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讲授心理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举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集中解决特定时期、特定情景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家庭的变故,感情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如何面对挫折等等,指导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

(三)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在学生出问题之前进行心理援助。这是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因心理问题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方法。当然这需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而制定计划,如我所在的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我们在各年级各班安排心理委员进行每月的月会,通过月报表排查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对学生心里突发事件起到了有效的干预。

(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

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心理健康报告制度,并实行跟踪;针对学院特点以及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主动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辅导,预防或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齐心协力高职学生辅导员思想教育指导工作的常规与琐碎较易导致只注重眼前的事务性工作而忽略本质,有很多时候是无法真正触及90后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只他能够留在表面。本文通过采用心理访谈、文献查阅等方式对当前高职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更多地挖掘和发现90后学生内心深层的想法,不断探索,寻求更多良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篇4

一、以实践为中心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网络平台、咨询中心等阵地建设,搭建虚拟、现实的互动平台

学校投资建设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中心设立了“接待室”“团辅室”“发泄室”“沙盘室”等多个专业心理辅导实践基地,建立了《咨询学生保密制度》《心理咨询预约制度》《建档制度》《心理咨询流程》等制度,同时,与常州市心理协会对接,共建合作单位,有力保障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健康教育质量。为了强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功能,发挥其服务师生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立了“心海导航”心理健康网站和心理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2],全校师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站了解心理咨询知识、阅读心理文章、开展网络互动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预约、在线交流、学习分享等,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二)团队辅导、专家讲座等实践活动开展,搭建健康、向上的共享平台

为了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认知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立了团队辅导服务,学生通过参与破冰行动、分组学习、团队挑战、突破自我等活动,形成“班荣我荣”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同时,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学,从更高的理论阐述、更高的实践分享,给全校师生传达更新的知识和动态,使师生在接收心理辅导的同时,开阔了视野,“美化”了心情。

(三)预约咨询、个别辅导等优质服务,搭建尊重、互信的交流平台

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其注重保密的服务,为了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相关人员应对交流内容充分的保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通了网上在线预约服务,师生可以通过在线预约,定好具体的时间、地点,然后一对一地进行交流和辅导,这不仅可以给咨询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更防止了扎堆咨询而无法为学生保密的尴尬局面。多年来,在线预约及个别辅导的模式成效显著,搭建了尊重、互信的交流平台,大大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心理普查、预防干预等有效措施,搭建精准、平安的数据平台

学生进校后,需完成多项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学校通过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初步摸清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心理倾向,做到了早调查、早发现、早预防,为后期的精准干预提供了数据支撑。

(五)主题教育、融通教学等教育手段,搭建快乐、高效的提升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3],而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每一位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该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作用。如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等素质教育的内容,从而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发展。

二、以责任主体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咨询系统

现如今,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都有了提高,尤其是中职学校,更是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主体队伍建设。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专业心理咨询师、校系学生工作处、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家长等为责任主体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咨询系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共有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八名,另外在各系有十多名兼职心理教师,且均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质量。多年来,这支队伍在新生入学心理普查、专业心理咨询、班级团体辅导、一对一疏导等工作上作用突出、成果显著。

(二)规范一支校内条线管理部门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隶属学校学生工作处,接受学生工作处安排和考核,各系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和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让心灵之花开放”黑板报、“敞开你的心扉”主题演讲比赛等,以便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教育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渗透性。

(三)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强、教育能力突出的班主任队伍,是保障学校教育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全校班主任誓师大会、各系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座谈会等形式,加大班主任思想引导和具体业务能力的培训;通过青蓝工程、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教育活动等,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通过参加省市级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名班主任评选等,提升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目前,学校拥有高素质班主任220余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线。

(四)招募一支责任心强、兴趣浓厚的心理委员队伍

学生干部是除班主任外,又一支重要的德育管理和联系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教育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各班招募心理委员,并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心理委员队伍。心理委员主要是由责任心强,并对心理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他们扮演着观察员、气象员、宣传员的三重角色,观察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预警,定期上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

(五)吸纳一批有热情、有文化的家长,成立家委志愿服务团队

家长是一支拥有丰富社会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育团体,他们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独特教育优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更愿意付出劳动。为此,学校深入探讨,吸纳了一批有热情、有文化的家长,成立了校级、班级家委志愿服务队,即家委会,共同搭建家校联动的桥梁。学校在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团辅、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均可邀请家委会成员学习和参与,让家长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家委会的成立,进一步拉近了学校、班级与家庭的距离,在学生的教育上,更容易沟通,进而形成合力。多年的实践表明,家校联动式教育,保障了学校德育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五个到位”为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格局

“双五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阵地、师资保障,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及文明、平安校园的创建,有力助推了学校德育管理的精品化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师资到位、课程设置到位、投入到位的“五个到位”格局。

(一)投入到位,确保线上线下“双阵地”发挥作用

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学生心理问题,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定期升级配套设施,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强化师资培训,丰富阵地内容,吸引学生关注,有效发挥阵地教育功能。

(二)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课堂

囿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此,学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将心理健康教育搬进课堂,完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传授健康的心理知识和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学校坚持全员育人教育模式,要求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必须进修心理学知识,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入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三)完善组织架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学校形成了校领导挂帅、学工处负责、专业师资履责、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架构,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该组织架构下,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为履责机构,实施以下工作职责:第一,规划学校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组织、培训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原则;第三,掌握阶段性学校工作情况,为学校领导提供学生心理、思想动态情况;第四,指导心理兼职教师,办好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电话、心理信箱,为学生排忧解难;第五,协调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工作。

篇5

关键词 国外 高职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broad

LU Jingjing, LI Tianye, HUANG Yuyun

(Guangxi Electr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This article firstly summarize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in foreig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value orientation and service area. Finally combing development status finds out the tendency on humanism,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 and the concretizing of reaching subjects. They will enlighten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foreign; vocational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满足新世纪国际人才市场的要求,需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新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得到重视。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①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方面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低,学生易产生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及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现象严重存在。总之,这些因素综合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堪忧,因此,本文基于这种现状,对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现状及趋势等进行全面研究。

1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

当下,随着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的日益改善和发展,有关个体心理健康的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国外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崇尚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的体现,顺应学生个性在环境中的发展,使学生个性与社会达成和谐,最终使学生个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最早源于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注意到了心理健康问题。在古希腊之后,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不少学者重视这个问题,但是,真正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源于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美国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②近代的心理健康运动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倡导,他有个哥哥患癫痫症,因惧怕此病而整天忧心忡忡,最终导致心理失常。痊愈后他决心致力于心理疾病研究。于1908年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标志着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始以及心理健康研究的独立与专门化。1908年,最负盛名的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心理辅导之父”的F.Parsons在波士顿创办职业局,③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职业辅导活动,标志着现代心理辅导的诞生。第二年,美国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后,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此项学说与运动,1930年,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正式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艾里克森等人提出的“毕生发展观”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毕生发展观”是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并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1959至1960年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手举办国际心理健康年,大力呼吁全人类重视心理健康。7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颇有生命力及实用价值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发展迅猛,从事这一职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成为了一门最有生机的新兴职业,这一门学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它与他们所处的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人格成熟及认知能力相关联,也与其培养目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

2.1 坚持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的队伍建设

在国外,对从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要求非常严格,具有专门的认证机构和从业标准。比如说,英国具有负责审核和管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门是英国心理学会,其中关于工作者的最低资格要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教师自个证书,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历,至少两年的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目前一般是一年全日制硕士课程和一年指导下的实践)等。”④在法国,对于从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资格标准是:“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两年,至少三年教师训练和五年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等。⑤美国心理学会(APA)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并要求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才能获得APA认可的资格。”⑥总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只有取得了某一项国家规定的资格要求,才具有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资格。

2.2 坚持发展性与积极性并存的价值取向

国外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用具有积极性、发展性等鼓励性的价值取向和措施,在传统的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中,主要面对少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存在苦难和问题的学生,注重补救性工作而忽视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帮助。⑦不过传统的以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也还存在,仍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强调的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发掘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性工作⑧日益受到重视。在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针对高职学生、教师和家长,同时兼顾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社区服务工作者。⑨同时,在对这些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对象对于工作、学习及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人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生发展的积极性。

2.3 坚持差异性与综合性并存的服务范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所具有的文化方式不同,不同国家之间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途径、内容、范围等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比较简单,偏重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去为学生服务,主要有测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或者为学生出现的某一种行为、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而在高职教育发达的发达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比较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等具有出多样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对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治疗和具体的学业指导,还包括开展服务机构自身的发展工作,如组织发展测量量表研究和专业研究等。⑩

3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学中最有生机、最有活力和最有吸引力的课程。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出现了很多领域和研究成果。

3.1 价值目标取向具有针对性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其侧重于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和胜任工作一线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并且能够为未来或将来迅速变化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贮备具有发展性的心理价值取向。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正在向促进具有动态的、适应的和发展的目标取向发展,更加注重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发掘学生心理潜能。

3.2 各具特色的教育内容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不同的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德国、英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并作为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学生多样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国家教育部门进行强制性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其中又有所区别,德国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作用,发过强调的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预防等。在澳大利亚,由于TAFE课程的影响,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克服当前的心理障碍,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

3.3 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严格

在国外,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人员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在德国,对于有志于成为职教教师者,在职业教育学院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以及一个辅修专业,同时修习相关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课程),在这里心理学被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国外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侧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核职业教育主专业(包括专业教学法)、选修专业、考试资格论文、实习实践情况以及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课程。

3.4 管理制度多样化

在国外,职业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是国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规定;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也具有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学制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隶属也不相同。比如,教育管理分权制的美国,学校专业委员会的领导、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注重的;双元制的德国,注重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对相关教育课程做出规定,强调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等等。近几年,在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的推动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集中的体现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综合的现状。

4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4.1 高职教育理念趋向以人为本

当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即确立高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突出他们在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主体性。确立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人本观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从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怀高职生的精神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关怀人的精神价值,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信仰和思想先导。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内心世界和心灵体验日益关注,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和理性化,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理念也必将会获得广泛认可和长足进步。

4.2 研究范式趋向于整合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明显发展趋势就是从分化走向整合。整合的概念囊括多方面,不仅包括多学科整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辅助资源的整合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注重从多学科整合的教育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且采用科学主义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方法论综合构建研究范式。1966年,James S.Coleman等人在“教育机会均等”的报告中认为:“学生的成绩并不是由学校的教育计划决定的,环境和其他的校外因素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关键。” 同时,Flaherty,T.Loiset 在关于对学生实施综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联邦政府也开始拨划综合性的资金来进行综合的教育辅计划,资源整合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社区,内容涉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场综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热潮。”

4.3 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

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趋势在国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越来越凸显。有的按照高职学生所处的“年级”为维度,研究高职学生的“思乡问题”,还有对关于高职学生在“心理阻抗”方面的研究预测,关于“某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等等。

总之,健康的心理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看出,国外学者们对于有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做出了许多研究,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并不让人满意。通过研究国外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和方法,通过在高职院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增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更有益于其适应社会。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广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创建与维稳工作的互动研究”(A类项目)的阶段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童辉杰.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自我意识[J].心理科学,2002.23(4):502-503.

② 姚本先,朱丽娟,王道阳.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督导[J].中小学健康教育,2009(11):18.

③ 余支琴.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76.

④⑤⑥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3):18.

⑦ 姚本先,程海云,王东华.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39.

⑧ 余支琴.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77.

⑨ 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2):23.

⑩ 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6):6.

篇6

中班第二学期健康计划一:中班第二学期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本学期,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园实际及幼儿发展实际情况,将积极开展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根据中班幼儿的生长发育和体育活动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等自然因素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一)加强幼儿体能训练提高幼儿健康素质

我们将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体育游戏、比赛、坚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等,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二)卫生保健工作:

做好班级卫生保健、生活常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只有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下才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结合本班级特点,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努力创造条件,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性化幼儿,与家长一同商讨有效措施.

4、注重培养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及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鼓励幼儿多吃、细嚼慢咽.关注龚喜小朋友对蛋白过敏的饮食特点.

5、督促保育员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6、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如开展气象台、观察角等活动.

7、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提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牙齿主题进行中让幼儿探索保护牙齿的秘密.

三、本学期教育目标:

1、知道在空气、阳光下锻炼能使身体更健康,认识多种体育器具,并知道使用方法;会听信号,身体正直有节奏地走;会听信号变速走.

2、初步懂得活动中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3、愿意为家人、集体、同伴做事,能认真按要求把事情做好,会认真做好值日生.

4、会正确地搬、擦椅子;会有序地归放整理玩具、学具和物品;会分发整理餐具.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

生活指导:我会用筷子

生活指导:喝水的时候

生活指导:小小水龙头

生活指导:风沙吹进眼睛怎么办

三月份:

安全教育:马路上的规则

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

生活指导:暖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

安全教育:不在马路上玩耍

四月份:

健康:情绪温度计

生活指导:整理学具

安全教育:春游啦!

生活指导:鼻子出血了怎么办

五月份:

生活指导:爱清洁

生活指导:求救电话

生活指导:擦汗

生活指导:喝水的时候

六月份:

饮食指导:夏天的水果

生活指导:热了怎么办

生活指导:夏日怎样防暑

健康教育:雪糕好吃我不贪

中班第二学期健康计划二:中班下学期健康教育计划(721字)

一、指导思想: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本学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积极开展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初步意识.同时,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和体育活动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等自然因素,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育目标:

1、生活习惯:知道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会用手帕、纸巾擦眼泪、鼻涕;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有个人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

2、饮食与营养:会自己用筷子吃饭,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知道饭前洗手;爱吃幼儿园的饭菜,不挑食,细嚼慢咽;主动饮水,按要求取放茶杯.

3、人体认识与保护: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外部器官,知道名称;愿意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

4、保护自身安全:了解玩大型玩具、坐自行车时的安全常识;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

5、身体素质和活动技能: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学习简单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基本体操练习:保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练习器械操;爱做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体育活动的愉快.

三、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

《预防感冒》、《鼻子出血怎么办》

三月份:

《赶小猪》、《抛球和接球》、《保护皮肤》、《做一个爱干净的孩子》、

四月份:

《春游

》、《蚂蚁搬豆》、《看看我们的身体》、《谁的眼力好》

五月份:

《蝴蝶传花粉》、《好玩的圈》、《动物是怎样睡眠的》、《会闻味道的鼻子》

六月份:

《小乌龟运粮》、《送小动物去玩》、《打针、吃药我不怕

》、《乐乐不高兴了》

中班第二学期健康计划三:中班幼儿健康教育计划(472字)

幼儿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健康教育的多种功能,以此来满足幼儿模仿、运动、娱乐、交往、表现、竞争、审美等多种需要,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功能,所以,本学期,我们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旨在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1、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基本功能,并懂得初步的保护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

2、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知道不跟陌生人走;

3、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掌握有关体育活动的基本常识,能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

5、会连续拍球、会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6、练习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会走平衡木,能在垫子上团身滚.

活动内容有:

身体健康方面:

送你好运气、听话的机器猫、种树、蚂蚁小兵、送货忙、运砖、我是小弹簧、弯弯绕、空中飞车、贴着报纸走走、快乐的小鸟等;

篇7

残疾人在社会上是一个弱视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语言交流、行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更多人的理解。对于在不能学校上学的残疾儿童更是应该受到关心、关爱,他们中有肢体残疾、有视力残疾、还有听力和智力残疾,他们虽身体有残疾,但是意志坚强,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对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我校安排教师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成立送教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送教具体事宜。

二、摸清情况,将教育落到实处

在乡政府的配合下,学校将组织我校的老师到各村入户,逐户调查残疾儿童的入学情况,并录入电脑存档,并针对6-15 周岁的适龄残疾儿童,做好动员上学工作,将适龄残疾儿童也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对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做的扎实、有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以后上级残联开展各种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送教上门实施方式

1.安排专门的教师送教上门,教师在课前必须制定好计划,安排好课程,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做到送教内容不单一,比如画画,做游戏,礼仪教育等,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同家长进行沟通,在了解孩子在运动、语言等习惯和基础的前提下,共同实施教育教学。

4.因残疾儿童家庭父母缺少对孩子必要的行为习惯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在送教上门送关爱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学生对生活的信心,感到社会对他们这些弱视群体的关爱,学生更是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

2020年8月20日

附时间表:

9月8日 送教内容音乐

9月22日送教内容小游戏

10月13日 送教内容 音乐欣赏

10月27日 送教内容 音乐欣赏

11月24日 送教内容 人文关爱

篇8

一、主要工作目标:

(1)思想教育:入学率为100%考试合格率达到98%。90%以上为守法守规服刑人员;95%以上为法律常识教育合格、道德常识教育合格;

(2)文化教育:所有50岁以下的文盲罪犯都必须参加扫盲教育。文盲2年内脱盲,年度刑满释放人员,脱盲比例应达到脱盲人数的95%,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达到应入学人数的90%以上,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数比例力争达到在押罪犯的15%,单科考试及格率力争达到40%;

(3)技术教育:罪犯岗前培训要达到70%以上,刑释人员职业技能教育获证率达到应参加培训人数的90%以上;

(4)入监教育:入监教育不少2个月,入监教育合格率要达到98%。新投犯心理测试面达100%,罪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面达100%,接受心理咨询及矫治面达到60%;

(5)个别教育:民警参与个别教育率达到100%,罪犯每月接受个别教育率达到100%,顽危犯年转化率达到70%以上,防非监控要达到100%;

(6)监狱与社区矫正、帮教安置部门签订“无缝对接”联动协议书、联合帮教协议达100%;

(7)进一步提升32211工程建设水平,统一规范监内文化设施;广泛建立兴趣小组,罪犯兴趣小组参与率达100%;

(8)全监罪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面达100%,罪犯接受心理咨询及矫治面达到60%。服刑人员指导中心每月要完成20名以上罪犯的心理咨询;

(9)出监教育覆盖面达到98%。年度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出监评估的罪犯达100%。

(10)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时间每年不少于500课时,积极推行每周5天劳动教育、一天课堂学习教育、一天休息的“5+1+1”模式。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围绕“首要标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造罪犯纲要》。

按照省局的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广大民警认真学习“首要标准”,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重要意义,明确教育改造罪犯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内容和要求。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要根据省局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教育改造罪犯纲要)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着力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的四个转变:教育改造工作格局由教育部门单一向齐抓共管、齐施其责的“大教育”转变;由传统的“三课教育”向管理、学习、劳动、生活等综合施教转变;教育改造的模式由封闭向开放式社会化教育转变;教育改造手段由依赖传统经验向依赖科研和运用现代科技方向转变。对教育改造工作要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格要求,制定更科学、更严格的考核办法。

(二)突出抓好“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主题教育

首先要规范三课教育基础工作,落实教育内容、时间、教材,聘请专职教员授课,建立罪犯学籍管理制度,创新教育内容,加强三课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教育要根据罪犯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结合时事政治开展法制、认罪悔罪,道德情操、赎罪感恩等各项专题教育,同时引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一步提高罪犯的道德素质。要大力加强法律知识教育,使罪犯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增强认罪悔罪意识,切实树立遵纪守法观念。要对罪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使罪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耻、美与丑的界限,成信改造,为重新做人打下基础。强化罪犯主题思想教育,积极开展感恩祖国、感恩亲人、感恩社会三个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各单位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因势利导,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结合监狱实际,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四)、加强个别教育,完善个案分析制度,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个别教育是教育改造罪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进攻性改造措施,是监狱人民警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落实《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纲要》,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必须加强个别教育工作,监狱要根据每一名罪犯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要严格落实“四知道”、“十必谈”的规定,每月对每一名罪犯至少进行2次以上个别谈话教育,并根据不同罪犯的思想状况和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措施。在做好“一般罪犯”个别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个案分析制度,对重点犯和顽危犯要综合其成长史、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犯罪的主观意识和现实改造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教育计划,提出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转化方案和具体的教育措施,并落实警察专管专教,完善规范重点犯和顽危犯档案,实行跟踪管理。全面构建罪犯个别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针对性。

(五)积极推广和探索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工作

今年,我监将在基层监区、分监区全面开展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工作。在全监推广实施。要按照《监狱改造罪犯纲要》对罪犯“认罪悔罪,遵守规范,认真学习,积极劳动”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改造质量评估工作,分阶段对罪犯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和调整改造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转化工作。到年底,评估工作基本要走入正轨,取得实效。同时,要积极发挥理论阵地作用,征集质量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体会文章,为提高改造质量和评估质量提供智力支持,使我监改造质量评估工作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六)认真抓好出入监教育

入监教育的重点是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和认罪悔罪教育,使罪犯了解服刑人员的行为规范,引导罪犯认罪悔罪,明确改造目标,适应服刑生活。要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入监罪犯的基本情况、认罪态度和思想动态,对其危险程度、恶性程度、改造难度进行评估,提出关押和改造建议。

今年我监修订了《监狱出监教育规定》,完善出监教育措施,出监教育要按照“相对集中时间、相对集中人员、相对集中教育内容”的办法落实出监教育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进行形势政策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可邀请社会相关部门向罪犯介绍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就业形势,加快罪犯由“监狱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步伐。出监前,要对罪犯进行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评估率达100%,要将罪犯的服刑情况和评估意见寄送罪犯原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要积极作好帮教安置的衔接工作,实现监狱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无缝对接,共同降低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七)普遍开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普及对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完善罪犯心理测试工作,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增强测试的准确性。要加强罪犯心理咨询和矫治工作,把加强心理矫治和精神疾病治疗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咨询方式,在罪犯中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矫治,引导罪犯树立关于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懂得心理健康的表现与判断标准,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关系,对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或主动要求辅导和咨询,增强心理承受和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服刑指导中心要利用现有网络,合理安排咨询时间,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治工作,特别对有自杀倾向的罪犯,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把防非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八)进一步拓展教育改造工作的社会化路径

今年我监制订了《武昌监狱联合帮教实施办法》,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使我监帮教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扩大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运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帮教体系。营造社会化的改造环境,实现改造力量、改造手段、改造内容的社会化,社会帮教工作要做到“四争取”: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依靠我们本地党委、政府,动员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重视和参与帮教工作和刑释安置办教工作;二是争取罪犯亲属支持;三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重视与我们本地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沟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视察监狱,请求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开展技术帮教和就业帮助;争取地方教育部门把监狱办学列入发展规划。

(九)不断加强和创新监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监区文化建设对罪犯的熏陶作用

进一步加强监区文化建设。要为罪犯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要美化环境,整洁监区,要突出监区文化的改造功能,系统安排监区文化体育活动,使罪犯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围绕以先进的文化为导向,以弘扬改造正气为主旋律,积极构建富有监狱特点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监区文化环境;通过开展创建监区文化品牌、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组织读书活动、歌咏比赛等活动,用高雅文化熏陶罪犯,缓解罪犯的改造压力,调节罪犯心理,要强化罪犯兴趣小组的作用,全面推动兴趣小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罪犯的特长,让罪犯人人有兴趣,活动有人参加,从而起到充实罪犯闲余时间、维护监管秩序安定、活跃狱内氛围、矫正罪犯恶习、提高改造质量的效果。要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定期举行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组织罪犯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丰富罪犯文化生活,陶冶罪犯情操,使罪犯在文明、人道,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矫治恶习,有利于重返社会的氛围种得到改造。

(十)进一步健全教育改造工作责任制

篇9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27―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出现了大规模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适龄入学儿童,他们成为一个新的群体――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群体。这一群体由于诸多因素,常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卑、怯弱、冷漠、孤僻、排斥等心理问题,情感也有一定的闭锁性,是班级中的弱势群w。为了减轻他们心灵承受的生活重压、学业的挫折,以及自卑、紧张、困惑等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研究了城市务工子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索出了城市务工子女的教育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1. 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一是开展“找优点”活动,让学生找自己和同学身上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诸多闪光点,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二是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例如,语文、思想品德、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数学、科学可以进行思维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其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可以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等。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们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如劳动技术、体育技能、小制作、小设计等竞赛活动展示,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另外,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动,就可以获得成功。

3. 构建爱心网络,感受集体温暖。学校以“知心姐姐”信箱为载体,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爱心网络,培养流动人口子女健全的人格。积极组织教师及班级优秀学生与城市务工子女群体结对子、交朋友的“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从生活、日常行为、学习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对于个别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教师以个别谈心、书信、讲故事暗示、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家长委员会、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知心姐姐聊天室,进行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治与疏通,并与家庭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杜绝“问题孩子”的产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校合一,营造适合城市务工子女学习的良好环境

学校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一日游等活动,帮助家长找到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并建立家长学校,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务工子女的家庭、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就“问题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与家长进行面对面地反馈交流,从而制订教育计划,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学校还以校园广播为基础,定期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学校的家教经验交流,把优秀的“家教经验”刊登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另外,加强治安管理,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政府及相关社区要加大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管理,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改善流动人口家庭的生活生存环境,努力杜绝学校教育中的“污染源”,促使务工子女健康成长。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养成教育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五个方面。1.生活行为规范。2.学习行为习惯。3.劳动行为规范。4.交往行为规范。5.社会行为规范,即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是从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学生提出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篇10

[关键词] 深Ⅱ度以上烧伤;湿润暴露疗法;量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129-03

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在愈合以后,易遗留瘢痕增生、关节挛缩甚至畸形[1],不但影响躯体功能,而且严重影响外形的美观,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及精神压力。为提高烧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减少日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外科对收治的50例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的深Ⅱ度以上的烧伤患者采用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同时期采取传统健康教育的同烧伤程度同治疗方案的50例患者作对照研究,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量化健康教育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患者共计100例,均为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住院治疗的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74岁,平均(43.2±7.2)岁;烧伤部位:面部、颈部、四肢、躯干;烧伤面积:12%~55%;烧伤程度:深Ⅱ度70例,深Ⅲ度3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烧伤部位、烧伤程度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采取湿润暴露疗法,一般护理方法均按照烧伤科护理常规进行。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未制定宣传教育计划,随机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饮食、药物、功能锻炼、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预期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量化健康教育模式。

1.2.2.1 组织结构 由科护士长负责统筹安排并进行指导,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1.2.2.2 具体措施 首先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及个人需求,使患者了解烧伤的并发症及危害,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按照患者不同烧伤时期及烧伤程度,按照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评估其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以不同的形式和语言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印制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卡及健康手册,供患者休息时间反复阅读加深印象;利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及进行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时进行随机性健康教育,并进行示范;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解答等。护士长不定时进行检查督导,可通过护理查房或召开座谈会,对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指导,对健康宣教工作不断进行反馈,不断修正,直至达到最终的目标[2]。

1.2.2.3 具体内容 ①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全程。据文献报道,50%以上的烧伤患者会伴有心理障碍[3]。烧伤作为一个严重的突发事件,对患者的心理打击很大,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常存在惊吓、恐惧等心理状态,特别是因担心留下难看的瘢痕而焦虑不安,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4]。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多安慰患者,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湿润暴露疗法对深度烧伤的良好效果,请已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对烧伤后的注意事项、常用药物、创面的愈合过程、后遗症的预防等进行宣教,并为患者制订并发放个体化健康教育单,使患者预见到疾病的诊疗过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②饮食指导:患者深度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加强营养的重要性,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以确保满足患者的超高营养代谢的需求[5]。③功能锻炼指导:根据患者的烧伤部位和程度、心理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早期保持烧伤关节的功能,后期进行针对性地功能锻炼指导,功能锻炼方法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动作示范,发动陪床和家属协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记忆力差或更换陪床频繁的患者需反复强化。对患者取得的微小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巩固效果,调动患者的依从性。④抑制瘢痕增生的方法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有效抑制瘢痕增生的方法,如对烧伤瘢痕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并坚持“一早二紧三久”的原则[6];指导患者或家属按摩瘢痕皮肤的方法,有助于松解瘢痕,增加皮肤弹性,最大限度减轻瘢痕的增生。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定[7]。问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及物质生活维度,量表由专门培训过的专人负责发放和回收,负责指导患者填写,患者不方便填写或不会填写时,由患者口述,专人为其填写。

1.3.2 观察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

1.3.3 患者满意度

使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较差三类,满意率=(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67.9±9.6)分]、心理功能维度[(70.9±8.9)分]、社会功能维度[(66.4±10.5)分]、物质生活维度[(18.5±2.7)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263.3±3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2.0%(6/50),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4.0%(27/50),两组比较,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烧伤特别是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愈合以后遗留后遗症较多,影响患者的外形及躯体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烧伤治疗的最终目的正从以往的挽救生命为主转移到提高患者创面愈合后的生活质量上来[8]。

量化健康教育是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9],传统健康教育模式随机性较强,护理人员仅凭个人经验对所主管的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指导,而量化健康教育具有前瞻性,针对性较强,是由专人通过对患者具体情况的评估、诊断、制订计划、实施、评价的健康教育程序开展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9]。该模式的重点包括烧伤后的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治疗过程、治疗注意事项、常用药物作用、创面的愈合以及后遗症的预防等内容,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鼓励家属支持及参与。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及一定的沟通技巧[10],能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特点的患者进行沟通和宣教。本研究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评分,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表明量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增加了护患接触和沟通、交流的机会[11],通过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正确的锻炼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有效促进了功能的恢复,拉近了护患关系的距离[12],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及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可见量化健康教育模式更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湿润暴露疗法治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江雪莲,王文杰,李英.护士行为干预在深度烧伤患者功能维护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2008,23(5):354-356.

[2] 郝桂荣,于冬梅.“烧伤乐”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30-231.

[3] Ehde DM,Patterson DR,Wiechman SA,et al.Past-traumatic stress and distress 1 year after bum injury [J]. J Bum Care Rehabd,2000, 21(2):105-111.

[4] 孟现峰.美宝湿润烧伤膏暴露疗法治疗烧伤65例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7,19(4):308-310.

[5] 杨彩丽.健康教育在烧伤病房的应用[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9,2(2):145-148.

[6] 姚琼珍,陈素英,姚琼宝,等.健康教育在烧伤患者功能锻炼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7):862-865.

[7] 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8-100.

[8] 周芳,傅秀霞,龚海兰,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深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7,1(8):5-7.

[9] Konigova R. Quahty of life in burn Victtms:a hohsbc approach[J]. Acla-Chtr-Plast,2001,43(2):61-66.

[10] 何梅,杨宗城,冯正直,等.提高烧伤患者自尊水平的心理干预[J].中国康复,2006,12(4):255-256.

[11] 樊长玲.烧伤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