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篇1

1.1应急人员组织架构

应急人员由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成。领导小组由医疗院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医疗、护理、信息管理等;由后勤院长担任副组长,为科学防控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医疗救治专家组主要由呼吸科、感染性疾病中心、重症医学科、实验医学科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负责技术咨询、防治指导和培训工作。

1.2疫情监测

对于疫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防控的关键所在,要做好疫情监测必须要守住门、急诊预检分诊这个前沿阵地,完善发热门诊工作,在急诊、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处,安置红外线发热检测仪、配备手持式体温测定仪,并做好登记记录。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如果有符合留院观查、疑似病例,则由专人陪同至发热门诊,陪同医务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接触和飞沫隔离的个人防护。如患者已诊室就诊,则应让患者原地等待,该诊室停止接诊,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协调患者转运事宜。发热门诊由急诊科统一管理,医务人员需要通过传染病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人员应相对固定,隔离区域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1.3应急物资、设备管理

1.3.1应急物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个人防护物品的配置情况进行了梳理,特别完善了急诊、门诊、感染性疾病中心个人防护用品种类、数量的配备,为做好科学防控打下基础。另外,设备物资部确保红外线体温检测仪、体温枪等设备正常使用,临床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1.3.2应急床位管理虽然我院为收治埃博拉病毒病的省级定点医院,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留观、疑似病例均先集中收治于传染病专科医院。门、急诊预检分诊通过流行病学史和症状筛查出疑似病例,并在发热门诊或传染科进行临时留观,由医院联系本地疾控中心将其转运至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同时,我院将根据疫情的发展和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在传染科及时调整床位收治相关病例。

1.4应急期间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报送,要求全院各临床科室根据《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的要求报送疑似或确诊病例。对留观、疑似、确诊病例要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逐层上报主管院长、院长,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信息,获准后在2h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全员培训与培训效果评价

2.1全员培训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通过是接触传播,医疗机构及家庭是感染的高风险场所。院内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于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特别是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不熟练。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众多,要做到全院培训,人人过关,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讲座、制作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并在全院电视晨会上播放,对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兼职护士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的现场培训,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流行病学史、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及注意事项等。医院感染控制兼职护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参与电视晨会的培训,并对参加人员进行签到和抽查考核。同时,将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视频上传至医院的电视公共平台,可随时供医护人员点击浏览。

2.2培训效果评价

2.2.1评价方法由医院感染控制兼职护士会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本科室的人员进行抽查考核,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以及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穿脱方法等,进行现场打分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送结果。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13软件进行录入并核对完善,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性分析以及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个样本考核情况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由下式估计,α’=0.05/[(k1)×k/2+1](k为分组组数)[7]。2.2.2培训效果评价共计培训5869人,随机抽查考核了其中的585名工作人员,其中164名医生,328名护士,其他职业(实习学生及研究生等)93人。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考核情况见表1,抽查中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脱摘个人防护用品上。90.60%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73.16%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摘除顺序,83.08%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摘除口罩的要点。但是,摘除手套时有36.07%会有污染。脱防护服由于操作较复杂、注意事项多、容易污染,仅有17.44%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82.56%的医务人员在脱防护服时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考核情况按照工作类别分类发现,护士个人防护用品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医生(Z=2.712,P=0.007),护士考核成绩良好的占到73.56%,医生考核成绩良好为53.05%。而医生又高于其他类别的医务人员(Z=4.063,P<0.001),其他医务人员63.44%考核合格,而考核良好的为32.26%。另外,从职称上看,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知识掌握情况较无职称的医务人员好(Z=4.521,P<0.001;Z=5.367,P<0.001;Z=4.714,P<0.001),无职称的医务人员考核合格为48.21%,良好为49.40%,优秀为2.38%。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掌握得最好(Z=2.986,P=0.003),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考核良好达到了72.13%,优秀为9.02%。

3讨论

篇2

摘要:目的 了解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暴露情况,并分析原因,为相关教育和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职业暴露登记情况,并设计问卷调查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正确知晓率为77.54%,职业暴露率为16.06%,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置率为45.71%,实习生职业暴露知晓率、正确处置率与正式从业人员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检验医学;职业暴露;实习生;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06-03

检验医学专业人员工作时接触的均为患者血液、尿液、粪便及各种类型的分泌物等标本。同时还要面临静脉抽血、末梢采血、签收标本等日常工作,职业暴露的风险远大于临床其他专业,危害也比较严重,感染风险不容乐观。有学者研究显示,实习期间职业暴露风险较工作人员增加7.3-11.7倍。故需加强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调动其积极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危害。

实习生作为后备力量,实习期间面临各种的职业暴露,因其临床实践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操作不够熟练又缺乏相关防护意识,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研究通过对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防护措施、暴露后如何处置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研,以期寻找原因,为临床教学针对性地强化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6年8月进入临床实习的闽东卫生学校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学历为中专,共计218名。

2.调查方法。自2016年8月实习生分别进入闽东医院、福鼎市医院、宁德市医院检验科实习起至研究结束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不同医院检验科、感控科职业暴露登记表、追踪跟进情况;检索相关资料,参照史妍萍编制的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表并结合检验科工作特色,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职业暴露概念、范畴、暴露后处置措施和流程、暴露后登记和上报情况、不同暴露源引起的暴露相对应的紧急预防措施及追踪、不同锐器使用后处置情况、不同操作分布、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置等相关知识。

3.质量控制。调查前由临床实习带队班主任(调查员)向医院检验科、感控科、实习生说明问卷调查目的、要求、规范和意义,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原则。现场登记检验科、感控科实习生职业暴露记录情况,同时在实习生会议上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当场回收。

4.统计方法。删除不合格问卷,双人分别用Excal录入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从不同教学医院检验科、感控科共收集35人次职业暴露登记表及相关信息;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13份,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0%。研究对象年龄在16-20岁,平均年龄18±1.25岁。

2.相关知识回答情况。实习生关于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回答第6、7、11、13、15、16、18条目的正确率均低于60%,剩余条目的回答正确率在60%以上,第10条的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3.58%。见表1。

3.职业暴露分布。回顾性调查显示:实习生职业暴露率最高的是门诊采血,暴露率为40%,其次为拔除采血管的帽子和整理或清洗器械的时候,暴露率均为28.86%。见表2。

4.职业暴露后处置情况。职业暴露后,能按要求及时正确处置伤口的只有45.71%,未做任何处理的高达36.28%,做输血前项目检查的只有28.57%。大多抵耙当┞兜氖迪吧未做任何处置或上报感控科进一步追踪观察,出现比例最低的就是必要时紧急接种相关免疫球蛋白或者补接疫苗。见表3。

现场对不同实习点检验科工作员工进行面谈式问卷调查,共调查15名检验科人员,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3.33%,暴露登记并上报感控科高达80%。且与实习生对于先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三、讨论

(一)客观原因

1.相关知识不知晓。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在临床工作前学校未传授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和职业暴露的应急演练。实习医院的岗前培训也只是笼统地讲解一下。因此,实习生对于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紧急处置意识,职业暴露后不能够按照实验室和医院有关制度去处置问题。

2.不重视职业暴露。三个带教医院均未举办对实习生的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忽略实习生的职业暴露风险。即使在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因不是本院职工,不能及时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并追踪观察。

(二)主观原因

1.意识淡薄。实习生不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职业暴露后,因怕被带教老师批评或担心留下坏印象,有时候会故意遮掩或隐瞒自己的职业暴露;甚至于个别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2.防护不足。部分实习生在工作前不佩戴双层手套,不戴口罩帽子。工作间隙用被污染的手接打电话、在实验室进餐等违反实验室规范。

(三)防护对策

1.强化岗前培训。将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作为下临床前的考核点,举行职业暴露的相关应急演练,让实习生熟悉职业暴露相关规定和处置流程。

2.推广防护用具。建立实习生管理规范,强化实习生操作前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帽子、戴双层手套,各种微生物操作必须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3.继续教育培训。研究发现:通过操作培训,可减少93%的锐器伤。因此,对检验人员持续不断的安全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4.健全随访机制。鉴于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应关注其身心状态,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时。对暴露类型、级别进行评估,必要时采用紧急预防措施和注射相关药物或疫苗。随访期间,无论实习生身在何处,都应进行追踪和随访。

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更应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认识职业暴露的严重性,警惕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和涉及的操作,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学校、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方法完善对实习生的监护制度,从各方面做好教育及监督工作,做好对检验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的危害监督,保护好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Yang YH,Wu MT,Ho CK,et al.Needesticks/sharps injuries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J].Am J Infect Control,2004,32(8):431-435

[2]丁思G,邵小青,茅一萍,等.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现况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96-799.

[3]Honda M,Chompikul J,Rattanapan C,et al.Sharps injuries among nurses in a Thai regional hospi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Int J Occup Environ Med.2011,2(4):215-235.

[4]史妍萍.强化教育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5]邸,施月仙,司帷,等.护士进入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91-795.

[6]Valls V,Lozano MS,Yanze R,et al.Use of safety devic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12):1352-1360.

[7]Naghavi SH,Shaobestari O,Alcolado J.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rainee doctors with previous needlestick injuries[J].Occup Med(Lond),2013,63(4):260-265.

篇3

关键词:应急管理;在线培训;效果评价

当今社会,危机如影随行,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环节中,卫生应急人员必须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急处置技术和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将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知识进行传播和应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而传统的培训形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的需求。在线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我国卫生领域应用相对较少〔1〕。为此,笔者卫生应急人员在线培训和面对面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哈尔滨市疾控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0名,年龄22~45岁。

1.2方法

将选取的280名培训对象按照年龄和专业平均分为两个组。一组进行面授培训,另一组依托卫生公益项目研发的“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简称云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周期为5个月,学时数不少于100个;培训内容为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技术;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有28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及考试,回收试卷280份。面授培训组62人及格,及格率44.29%;在线培训组83人及格,及格率59.29%。在线培训组及格率高于面授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在线培训形式新颖

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是集中授课,需要场地、组织人员、师资、印制讲义和教材,安排就餐等,筹备复杂。以课程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往往是短期、一次性培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多,受训者数量有限还无法跟踪培训效果。在线培训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是可重复性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受训者只需简单注册就可随时随地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既节省费用、又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既丰富了学习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高,又可有效跟踪培训效果〔2-3〕。

3.2在线培训内容实用

传统突击性的培训方式及大量自上而下开展的知识更新和培训活动,不能根据受训者的培训需求设计课程,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导致很多培训成为形式化和走过场,无法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和水平,与文献报道相似〔4〕。本文在线培训应用的云平台,是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支持的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建立在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及来自于疾控机构1000份在线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习和掌握卫生应急关键技术必需的相关基础知识系统整合集成为知识平台,作为培训学习的重要资源,它知识涵盖多,覆盖面广,模块设置合理,检索快速,使用便捷,可根据受训者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使卫生应急的宝贵知识、经验、技能得到有效、及时、快速的总结、传承和推广,弥补了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3.3在线培训平台功能齐全

篇4

关键词:船舶,危险品,储存运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船舶运输业也获得了发展的良机。对于油田来讲,石油、天燃气等物资也离不开船舶运输,它们属于危险品,易燃,易爆。在船舶运输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下面就运输船舶的危险品储运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船舶危险品安全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关于加强船舶危险品运输管理政策的出台,调整船舶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带来了船舶危险货物运输要求非常大的变化,船舶危险品运输秩序正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既有管理方面也有市场方面的,为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1.油田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但并不完善。目前船舶危险品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滞后,大量法规、规章已经陈旧,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不相适应,现行的危险货物管理法规层次较低,约束力不够立法随意性大,导致立法交叉、中突或重复问题严重。

2.危险品运输的技术咨询工作薄弱。随着油田经济发展,危险品运输量越来越大,各种运输方式对危险品运输要求的不一致性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危险品运输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然而油田内部至今没有一个危险品运输应急咨询机构及完善的应急资料库,现有的危险品运输资料信息库不但不完善,而且由于是少数单位独立使用,使资料不能及时更新,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3.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油田在船舶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针对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危险品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受人力、物力以及航区特点影响,船舶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二方面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三方面码头装卸过程未得到有效监管;四方面是危险品运输的信息化管理落后,油田大部分部门和单位都是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普通船舶代替特种船舶带来的隐患。目前,油田多数船舶不能满足运送危险化学品的要求。比如,苯乙烯、三氯甲烷等剧毒危险品,需要两型船运输。但两型船的建造成本高,运输成本也高。由于使用特殊船舶运送剧毒危险品的费用高昂,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也选择运价低的普通船舶运输剧毒危险品。

5.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危险品相关知识的了解。部分营运中的危险品船舶上的船员虽取得了“特操证”,但部分船员对所载危险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知道,不懂得危险品货物运输操作规程。还有少部分船员对如何处置相应的突发事件全然不知,有的船舶甚至连应急预案都没有。

此外,部分执法人员缺乏对相关危险品知识的了解,也给危险品运输带来了隐患。

二、船舶危险品储存运输的措施分析

1.加强人员培训。对船员、码头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危险品知识的岗前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并掌握:哪些物品易燃易爆、哪些物品遇水能产生可燃性气体、哪些物品具有腐蚀性、哪些物品具有放射性、哪些物品不能混装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危险降到最低,国家及集体财产不受到损失。

2.对不同危险品从安全运输操作的角度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类别的危险品适宜的操作环境(如一装卸遇水发生反应的货物时不能在雨天进行),不同危险品的包装规范、运输设备要求(如:易挥发物品的运输设备要密封,运输强酸强碱等物品时需用玻璃钢容器等)等,以降低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3.加强和完善现场查验制度。装卸危险货物的码头应建立、健全危险货物现场查验制度做到组织、人员及责任落实;对单货、标志、标签不符,包装质量达不到要求者不予承运。

4.完善船舶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体系。随着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油田的船舶危险品运输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要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国内运输船舶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的制定,为油田的船舶危险品运输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相关部门要严格学习遵守。

5.加强对船舶的管理。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船舶单位或者管理人,应当根据国家船舶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的管理规定,建立和实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污染管理体系。首先,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其船体、构造、设备、性能和布置等方面应符合国家船舶检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其次,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应当制定保证船舶人命、财产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的措施,编制应对船舶交通事故、危险货物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防护、消防和人员防护等设备及器材,并保证落实和有效实施。

6.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首先,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应当持有海事管理机构颁发的适任证书和相应的培训合格证,熟悉所在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同时还要求船员应事先了解所运货物的危险性及安全预防措施,掌握安全载运的相关知识。发生事故时,应遵循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行动。其次,办理船舶申报手续的人员,应当熟悉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申报程序和相关要求。

7.健全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因为船舶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油田部门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船舶危险品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

8.建立定量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定量风险评估体系等方法来指导危险品运输,控制危险品运输风险是有实际意义也是切实可行的。油田的相关管理部门、科学机构应加强船舶危险品运输中定量风险评价的研究工作,并结合船舶危险品运输现状探求如何构建适用于船舶危险品运输的安全评估体系,以便早日运用风险评估等定量方法来指导实际运输。

篇5

1结果

1.1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该用人单位尚未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用人单位应及时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规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制定规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情况。在制订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技术要求、经费投入、实施步骤、时间进度、验收方案等内容,并应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并每年对防治规划进行评估。1.2工作场所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该用人单位制订、颁布了一系列与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员工康复管理细则、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等。为各岗位制订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指出了各岗位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每位劳动者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生。为保证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用人单位应不定期地对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监督。1.3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该用人单位指派各部门及班组的安健环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过有关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网上办公系统中有所记录。但用人单位应尽快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有关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还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指导劳动者如何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对劳动者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4]。用人单位每年应制订职业卫生培训计划,确保每一名劳动者能及时了解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有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每一次培训结束后,应详细记录培训的内容、参加人员的种类、人数及考核结果,并应归档。1.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中规定了每年度对工作现场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监测点;每年度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监测结果作为职业病危害治理的依据;由专人负责日常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毒物等)的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每季度进行分析。上述制度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尚未制订对粉尘、噪声、化学毒物定期监测的计划。1.5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部分工作场所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如:在送风机旁设置了“请戴耳塞,当心噪声”的标识;在磨煤机旁设置了”必须戴防护口罩”的标识。但某些警示标识不规范,如在酸碱罐区设置配戴防护口罩的标识,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5],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如主厂房、灰库、脱硫车间设置粉尘、噪声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污水深度处理站、工业废水处理间、主厂房、脱硝氨区设置毒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存放高毒物质氨的精处理加药间和脱硝氨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在酸碱罐区设置黄色警示线;并应明示应急疏散路线,在发生事故时指导作业人员逃生。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该用人单位制订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其中明确了应急原则、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个部门的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宣传与培训等内容。在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公司级和部门级专项应急预案,针对各种不同类别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氨系统泄漏应急预案》、《酸泄漏应急预案》、《烧碱泄漏应急预案》、《气体或烟熏中毒的紧急预案》、《中暑的紧急预案》等。在制定各种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配备了部分应急救援设备,如在化学水处理站配备有防毒面具、防酸服和现场急救药箱等,在部分酸碱罐区布置有酸雾吸收器、防酸用沙、围堰、泄险区、应急药箱、喷淋装置及洗眼器,在集中控制室配备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脱硝氨区配有2个防毒面具、1个氨气报警器、2套防护服及2副护目镜等。用人单位还应完善应急救援设施的配备,如在工业废水处理间酸碱罐区设置围堰和应急药箱;精处理酸碱罐区加设应急药箱和泄险区;氨加药间增设围堰、应急药箱、喷淋装置及洗眼器;污水深度处理酸碱罐区加设应急药箱;脱硝氨区增设喷淋装置及洗眼器。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查应急救援设施的数量和性能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救援,减少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主厂房、精处理加药间应设置应急救援通道。该公司曾组织过氨系统泄漏应急演练,但仅有照片及简短的宣传文字记录。该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应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设备定期进行性能检查。该公司内设置卫生所,配备有2名医师和1名护士,并配有一定的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应与当地有一定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确保发生事故时员工能得到有效救治。1.7职业病危害申报及告知情况该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中规定:收到职业病危害监测报告30个工作日内,报当地监督部门备案;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但用人单位应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还应在厂区的宣传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点等位置定期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该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该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纳入NOSA五星安全管理系统中,未单独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应将职业卫生管理资料及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整理后,自成体系,统一编目并保存,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管,确保职业卫生档案的完整、有序[6]。1.9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该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自该发电工程投产运行以来,购置了防噪声耳塞、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并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建议用人单位每年制订相应的计划,列出各项职业卫生经费的预算,从而为防治职业病提供资金保障。

2讨论

该发电工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定了《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及各岗位操作规程,但未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因此该用人单位应在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后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应制定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进一步细化《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中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的相关规定。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制度的落实,对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

作者:温亚男 张意 吴文红 章轶哲 缪庆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篇6

今天是我们在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第一天课程,上午我们听取了市委党校荣华老师主讲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一课,荣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个人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里,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其处理好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干部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下面,针对《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学习所得及所感进行简单总结:

一、相关知识:

1. 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知识: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突发事件的等级及分类,突发事件可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其严重程度及影响的分为可分为四级,一级最严重,依次递减。

2. 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

(1)。应急管理的含义及其产生和推进:应急管理也叫危机管理,它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监测、发生时的处理和处置及发生后的恢复重建;在2003年SARS发生之前,我国关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在2005年,国务院成立应急管理办,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级别的应急管理办,至今,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点从我们处理汶川、芦山地震及H7N9流感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可以看出来。

(2)。针对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危机意识差(包括政府、领导者、公众)、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干部队伍素质急需加强、没有科学的应对机制。

(3)。应急管理的对策:

a.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b.掌握好控制恢复活动和共同活动这两大基本行为;

c.注意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测、发生时的冷静决策、发生后化“危”为“机”的三个环节;

d.提高驾驭全局、快速应变、组织协调、快速决断的四种能力;

e.坚持5s原则,即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承担责任、真诚沟通、权威证实。

二、学习体会:

在今天的学习中,针对当前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中,涉及到领导者包括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差,干部队伍素质仍不高等等,从近年来我国各地突发事件的发生来看,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等原因都会导致突发事件影响的扩大化,所以,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领导干部、尤其是资历尚浅的青年干部关于系统学习及应用处理突发事件的这项任务就显得责任尤为之艰巨、重大。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1.要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增强趋利避害、转危为安的能力。这方面可以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方法的科普宣传,同时,围绕重点预防对象,如在校学生,敬老院的老年人等等,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宣传预防、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预警监测机制。通过信息情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端倪,预警信号,为及早化解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基础,避免仓促应战、盲目应战等不良现象发生。

3.建立健全恢复重建体系。根据灾情和各地实际,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个人为依托,制订详细的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包括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目标、资金筹集、检查落实等。

突发事件发生之时,要做到以下四“不”:

1.承担职责不推卸。要主动履行自身的职责。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掌握了解情况,协调各方,使群众面对困难和冲突有主心骨。在关键时刻要敢于站出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面对突发事件临危不乱。冷静的态度是处乱不惊的外在表现,身为领导者要做到矛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低头。树立危机的正确态度,主动出击,快速决策。

3.面对困难不畏难。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

4.应对媒体不慌张。要高度重视媒体,发挥其独特功能和作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沟通,让媒体官方正确的信息。谣言起于暧昧,止于公开,有效控制谣言的传播,要善于引导媒体通过媒体来教育群众,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篇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0-01

药房是医院药剂科必不可少的一个科室,药房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药房主要工作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负责药物咨询以及患者药物指导。同时其也包括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状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控等工作。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其更加关注健康问题,人们对药房服务的要求也同样提升。基于此,加强药房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必要。

1 加强药房管理的具体措施

1.1 促使药房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提升 进药发药、药品调制、药剂检查和监护均属于药房的日常工作事项。从而人员需要熟悉国家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掌握系统的药化、药理以及药学等相关知识[1]。这些均是体现从业人员专业性与技术性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药房要着重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加强药房、信息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能充分地借助相关知识开展药房工作,保证患者均能正确用药。

1.2 加强对药房的环境管理 药房的环境质量直接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为药品对环境具有严格的要求,其需要保持在温度与湿度均比较适当的环境内。所以,药品储存场所必须要装置空调以及冰箱等设备,避免药品变质,最终对药品的疗效造成影响[2]。分清楚工作区、休息取以及贮藏区,按照剂型将工作区的药品摆放整齐,保证药品包装的完好无损性,减少药品上的灰尘,避免其出现污染,每天对药品进行检查与整理。休息区则需要配用一些应急性的药品,贮藏区要配设通风设施等。

1.3 健全与完善药房管理制度 药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严格地按照“规范化药房”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按照具体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药品有效期限管理等。同时,药房也需要对相关药品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如:完善药品采购、药品入库、出库以及药品调剂管理制度,保证患者能安全、合理的用药,提升用药的有效性。

1.4 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加强药品管理,减少供应过程出错率,其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服务。(1)普通药品管理:要按照药品的剂型将其摆放整齐。对于药效相似的药品要分开摆放。及时地检查药品有效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3]。发药时要先进先出,双人复核,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药房人员需要按照药品相关管理方式严格地进行药品发放与调配,保证药品应用的正确性。(3)贵重药品管理:专人负责与几张,出现贵重药品管理不当事件,要及时地向上级反馈,保证帐物相符,进行逐日的药品核对。(4)药品有效期的相关管理:严格地按照检查制度对药品有效期进行管理,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及时地的等级与标识药品的有效期,保证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2 加强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2.1 有助于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实施 药房加强对药品的管理,通过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等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4]。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服务意识进行强化,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这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促使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对患者进行正确用药。

2.2 有助于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提升 在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药房从业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促使从业人员掌握系统性的药房、药理、临床相关知识,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信息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培训,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巩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在后续工作中,从而人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用药服务,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从?I人员熟料掌握用药相关知识,其能详细正确地叮嘱患者正确地应用药物的方式、剂量与疗程,包括药物的相关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通过这样的药品管理方式,增加了患者对药房知识的了解,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2.3 促进药学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对药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有助于促进药房服务的信息化管理[5]。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传播信息功能,帮助从业人员及时地掌握新药的更新情况、国内外用药的基本状况以及临床用药的相关不良反应等。同时,药房信息化建设也加强了药房人员的联系性,有效地搜集了药物临床信息反馈。

篇8

【关键词】 :社区;传染病;防空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35-02

如今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使社区卫生所成为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了所辖街道的社区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日常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协助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近年来不断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均易在社区传播,加强社区传染病管理成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偏少,且大多兼职,要做好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需要有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及应急反应能力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从2003年我国为有效应对SARS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措施以来,我们按要求不断强化传染病管理,健全防控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基本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防控网络,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1 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我们根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首诊医生责任制》、《疫情网络直报保障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将疫情报告管理、登记、核对与自查、奖惩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放到卫生所和辖区社会医疗机构,相关制度张贴上墙,告知相关人员必须熟记报告病种、填报要求、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等内容。

1.2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

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组建由社区卫生所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监测报告、医疗救治、疫点消毒及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负责辖区内的各种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置。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召开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例会,形成由各职能小组与中心各科室及社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传染病防控网络。

1.3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为有效快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演练方案》,成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

2 强化知识培训,做好社区宣教,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2.1 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题培训,增强大家特别是临床医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上报意识。每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对新调入或聘用的医务人员,及时安排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2.2 做好社区宣传指导。

要求社区责任医生和社会医疗机构医生配合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处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与干预的知识宣传和指导,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效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 信息规范上报,疫情及时处置,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

3.1 传染病监测信息规范上报。

信息上报工作必须耐心细致,要求辖区所有社会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卫生室等)的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做好登记,填全传染病卡片必填项目,文字要工整、清晰,临床诊断明确、合理,并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防保科有传染病总登记簿,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收卡后疫情上报人员要逐项审核报告卡,更正填写中出现的错误、漏项、逻辑错误等,有疑问及时与填卡人核对,并完成登记、网络直报和卡片编号归档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质量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要达到标准,需要各部门间工作人员在登记、收卡、查对、签收和上报的各个环节认真负责,密切配合。为防止个别患者取回检查报告单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复诊而导致的传染病迟报现象,要求检验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查出传染病阳性结果时按《随时反馈制度》的规定以最快方式通报接诊医生和疫情报告人员,做好反馈记录。

3.2 做好社区传染病疫情处置。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上查询或临床医生上报等途径获得本辖区的新发传染病病人信息后,发现有需要传染病疫情处置的要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完成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性开展疫点消毒处理,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力争不出现传染病扩散或二代病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来共同协助疾控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1 加强日常工作监管。

每月月初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人员认真检查门诊日志、防保科等处各类登记本,上网核对传染病报告卡,抽查流调、疫点消毒及预防记录,并通过上门调查或电话随访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认真做好疫情报告自查记录。每季召开社区传染病管理工作会议,通报辖区近期的季度疫情分析及汇总材料,讨论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合理协调解决,对下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篇9

为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矿井安全管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元至六月份实现了安全生产,共生产原煤19640吨,为实现2020年安全生产目标,结合公司实际,就2020年度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汲取以往事故教训,严防伤亡事故发生

公司以往发生的事故给政府、社会和公司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20年公司要汲取事故教训,并对井下各个环节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不定期对矿井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对矿井自己和上级部门检查出的隐患编制整改方案、指定责任人督促矿井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责任人要严肃问责并进行处罚。

二、持续抓好安全培训工作

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完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安全教育培训经费,安排专人或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落实国家总局92号令相关要求,完善“一人一档”资料收集,矿井从复工到现在为止,依次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复工安全教育培训”、“疫情防控”、“一规程、三细则”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的意识。

三、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企业在复工前编制了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储备了所需防控物资,在复工当天组织全体返工员工对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了学习,并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编入安全培训试卷中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从复工到目前为止坚持专人在卡点值班,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相关信息登记,每天对工业场所和生活场所进行两次消毒和卫生打扫工作,每天由总务部发放口罩和消毒物资并履行签字手续,由巡查员每天巡回检查人员口罩佩戴情况。

四、保持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矿井复工以来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每月按照评分标准按照专业进行分工,对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情况进行评分,对检查出的问题集中归纳整理形成月度小结,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整改,针对五月份省能源局检查中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的建议,落实专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完善,使得今年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抓好“雨季三防”工作

矿井在四月底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做好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明确了工作措施和责任人,编排了“雨季三防”值班表。在5月初对井上、下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其中包括排水沟堵塞情况、周边矿井封堵情况、防洪物资储备情况、矸石山及工业场所边坡防护情况、防雷设施情况、井下排水系统情况等内容的检查;在5月15日组织矿井相关人员进行了“水害应急演练”,在5月20日组织人员进行了排水泵联合实验。通过落实“雨季三防”相关工作措施,有效提升了矿井防灾减灾能力。

六、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矿井自复工以来按照安全规划要求先后开展了“通风专项整治活动”、“顶板专项整治活动”“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雨季三防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了对矿井的检查频率,提高了检查的质量,增强了矿井管理水平,有效的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篇10

【摘要】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经验。方法: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在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过程中未发生院内感染,无第二代患者。结论:  健全的应急管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是防控甲型H1N1 流感流行的关键。

【关键词】 甲型H1N1 流感;发热门诊;应急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anagement for influenza A in fever clinic. Methods: Strengthene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nd close contacts,enhanced personal protec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performed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regulation. Results:No 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red during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 and there was no secondly infected patients. Conclusion: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perfect emergency plans and reasonable work flow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A.

[KEY WORDS] Influenza A ( H1N1 );Fever clinic;Emergency management

甲型H1N1 流感是一种由新型甲型H1N1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1]。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 为做好甲型H1N1 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范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我院发热门诊采取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对象

2009年5月9日~11月10日我院发热门诊共收治甲型H1N1 流感排查疑似病例2340例,确诊病例2 例。

1. 2 方法

面对突发的传染病,我院立即启动了甲型H1N1 流感相关应急预案,加大了应急管理力度。

1. 2. 1 组织管理

建立应对甲型H1N1 流感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制订完善的甲型H1N1 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加强甲型H1N1 流感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疫情直报制度,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提高防控效能。

1. 2. 2  启动应急物资储备

按相关应急预案启动发热病房工作,在院6个工作小组的大力协作下,分工负责,人员、物资、设备立即到位,对发热门诊医护、医技、后勤人员进行再次强化培训及考核、演练,院内抽调人员经培训组成后备小组,以应对甲型H1N1 流感的暴发流行。

1. 2. 3  做好关口筛查

将院前分诊排查作为筛查第一关口,安排责任心强、分诊业务熟悉的护士负责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按甲型H1N1 流感分诊预检流程,在分诊接待处第一时间进行甲型H1N1 流感感染患者的分诊、排查,收集来源地、接触人员、物品、环境等资料。发现疑似患者则立即启动甲型H1N1 流感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

1. 2. 4 人员培训

多次举办甲型H1N1 流感学术讲座和操作培训,对全院相关科室如急救中心、分诊预诊、门诊部、感染科、急诊观察输液室、医技辅助科室、后勤等重要部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2009年5月10日~11月10日举办甲型H1N1 流感知识讲座4次,共643人参加,操作培训6次,共164人参加。所有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均合格(见表1)。表1 培训人员及培训人次(略)

1. 2. 5 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管理

启动人类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个人出现发热和流感样症状时,应尽早就诊。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期间,将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分开管理。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 d 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与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登记,并进行为期7 d 医学观察和随访,尽量减少其外出活动。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 流感病毒, 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2]。

1. 2. 6 消毒措施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甲型H1N1 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门诊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3]。空气消毒: 开窗通风, 加强空气流通, 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安装通风设备, 加强通风。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 发热门诊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 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应当先清洁, 再进行消毒。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 湿拖地面; 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 及时更换。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 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工作完毕后, 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物品表面和地面按常规消毒方法,可选用0.1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4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 煮沸10min 钟消毒或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 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500mg/ L 的含氯消毒剂、0.12%过氧乙酸或者75%乙醇浸泡30min , 清洗干燥后备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所有诊查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 实行专人专用。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 浸泡于75% 乙醇浸泡15min , 或者浸泡于0.12%过氧乙酸中10min 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均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2 结果

2009 年5 月9 日~11月10日,我院共接诊呼吸道发热患儿11 200 例,筛查出我国首例甲型H1N1 流感患者,留观排查甲型H1N1 流感疑似患者1 340 例,确诊病例2 例,无二代甲型H1N1 流感感染发生。我院制定并落实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3 讨论

3.1 健全的应急组织管理

通过各种管理感染措施的实施,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了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 流感防治知识的认知,加强了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及应对能力, 有利于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甲型H1NI 流感疫情, 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3.2 制订实施并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门诊、急诊的预检分诊作为筛查的第一关口,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甲型H1N1 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相关知识,还要熟悉、认真执行甲型H1N1 流感的分诊预检、分诊制度、设置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等应急预案,并做好个人防护,接诊每位患者均作全面、细致询问和检查,发现疑似患者立即按相关流程进行了处理和上报,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以保证制度措施能得到更好贯彻落实,防止二代甲型H1N1 流感感染发生。

3.3 加强院感控制、保护易感人群

医务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4],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 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在流感流行期要加强健康教育, 增加群众的预防意识, 通过流感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传, 促使人们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控制流感的流行和发展。

3.4 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

我院发热门诊建立了长效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的培训机制,除平时进行常规培训及流程演练外,在甲型H1N1 流感爆发时,更多次反复对医护、医技、后勤人员进行甲型H1N1 流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其标准、检验方法、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掌握新的信息及流行动态,提高其职业的敏锐力及判断力。

参考文献

1 徐蓉,罗东霞,陈萍.甲型H1N1 流感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策略[J].华西医学杂志,2009,24(6):133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