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教学监控能力;化学教师;现状;建议

一、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由于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诸成分中最高级的成分,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执行者,而且是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化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表现

通过调查和研究,教学监控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所表现的主要行为特征分别如下:

教学监控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有较丰富的和组织化的内容知识,善于利用己有的认知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教学效率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在课后进行了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及时进行合理归因的倾向。对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有很强的责任感,常常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提高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建议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对高学化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相关认识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化学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下面仅结合相关调查分析,阐述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的一些看法。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认为是值得注意的。

1、更新化学教育思想和观念

对于现代的化学教育,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成功的喜悦,使每个人拥有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使每个人勤于思考,有独创精神,而不是长于记忆,巧于应考;使每名学生能体验到实验的快乐;使每个人体会到化学的力量在于提供了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提供了创造自我价值的机会。然而,就当前的化学教学实际来说,仍然存在着教师只重视将问题进行归类,让学生熟悉和记忆各种题型,反复搞模拟训练等现象,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问题的批判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确立“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样一个观念。学生真正习得的是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悟”的空间和平台(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启迪思维,激励创造)。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就会关注如何去构建这样的平台。比如,如何去体现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如何给知识设计适当的研究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研究的情况达到了怎样的水平;针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又如何设计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提供动力和支持等等。这个关注的过程其实就渗透着对教学进行监控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对教学进行监控的指向。

2、提高教师的教学动机

(1)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观判断,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效能感越强的教师越能深刻地理解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力量,越是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抱有信心,他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监控能力也就越高,责任心就越强,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敢于正视它们,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采取各种方法以保证教学的成功。

(2)增强努力归因。成就动机强的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对自己教学成败的努力归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其它类型的归因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成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上的原因,就会促进教师进一步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使教学监控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增强教师的努力归因呢?教师可以对自身进行“积极归因训练”。比如,邀请同事和专家来一起分析自己某一次教学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因为团体交流中的分析评价是较为全面的,这样能够分析出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归因;平时当教师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时,可以用暗自鼓励等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坚持性,促使自己形成积极稳定的归因倾向等等。总之,一方面教师要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要继续加强努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教师的努力才会不断地持续下去,并取得成功。

3、加强同事间的教学交流

教师之间彼此倾听各自的想法,理解彼此的思想非常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体验自己本身对教学的理解过程、理解程度、理解的独到之处,并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对自己的理解做出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而为今后教学的改进找到切入点。通过交流,可以使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认识得更加透彻,有利于今后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4、提高教学策略技术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作为教师教学认知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之一,教学策略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又包含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的选取。可以说,教学策略的结构由外化的方法系统和内化的“反省性思维”两部分组成,教学策略运用得恰当与否关键就在于是否形成了成熟有效的监控意识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方法,但教学策略建立在教学方法基础之上,更强调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对教学方法的超越。“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学策略的意义。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以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的情境条件和实际需要对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组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不能针对当前的教学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知识,才能针对特定教学情况下的需要,及时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策略,实行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监控。教师教学策略知识的习得可以通过听专家讲座、同事间的交流以及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即便获得了相关的教学策略知识,但如果没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些教学策略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顺应到自己的教学认知结构中,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某些教学状况时,未必能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所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经常性的揣摩和分析,在不断的反思和尝试中,使这些教学策略知识真正为自己所用,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策略。

5、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如果不具备反思意识,他就不可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谈不上对教学进行监控。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这是一个持续的、思想和实践交互进行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对教学进行反思或反馈,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比如,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录音录像等电教技术,重现教学过程,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借助理论书籍的阅读,对照自,己的教学经历加以分析;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与交流,共同探讨,请其他教师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发现自己所不能发现的问题;请专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加以评析和诊断,帮助自己认识问题的存在和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形成撰写“反思笔记”的习惯,自我解剖,及时对日常教学反思的所得加以记录等等。同时,教师反思的角度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需要从教育信念、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教学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教师首先应该是反思的楷模。虽然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随着对自己不合理教学理念与行为的及时反思和修正,教学渐进达到卓越与完美,实现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2 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

篇2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迫切需求。早在2010年前,我们国家就颁布了一项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且已将教育信息化当成是单独一章列入的规划中,将教育信息化已归入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战略当中。在此纲要中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加以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 号,提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同时,在2012年的3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另一项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提出了在今后的10年,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具结发展成三个基本、两个显著作为整体性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基本建成了每一个人都可以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的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支撑服务机制,同时还要实现所有地区、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方位覆盖,让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明显提升,并且让信息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成一体。

信息化教学是一项需要创新的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及各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信息化,不单单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组成,又可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的重要主力”。作为信息化教育主体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但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也是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的重要力量。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其专业发展也是目前全球教育界所要研究的重点,信息化社会当中,教师的专业型发展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大体方向,同时也是突破口。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提高研究,有重要的理念和现实意义。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定、发展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招生受到很大冲击。职业院校必须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职业院校也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加强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社会学员的岗位培训,以稳定和扩大办学规模。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要求的不但提高,离不开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的掌握有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教学技术的师资队伍。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为职业院校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保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育信息化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模仿式或真实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从做来学、做中教,把教、做、学三者统一结合,这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的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升专业技能,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的素养,提升实习、实训方面的效果。这不单单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不足问题,且还有利解决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展现的教学或是相关的问题。职业教育信息化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与之适应的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素质,包括了信息化的教育观念、内容、技术、方法等等。也就是说,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保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的重要力量。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职业院校建立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与教育教学资源相适应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如微课、慕课等)、数字化教材、仿真实训等。职业院校应以职业教育实际教学需求为导向,建立起可支撑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和管理等关键任务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尝试的运用,推进教育内容、手段、理论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优化,不但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进展。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问题的研究分析,当前,有很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共识、成果,其重点关注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了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还包括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方面。

研究人员主要将目光集中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包括了职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公开课的设置,还有教学内容体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等,同时还包括了重视职业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关培训项目等。

研究中也重视了教师信息素养,主要集中重视了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能力、道德、理论、知识等等各个方面。换而言之,指的是这些研究主要是把教师信息素养放在教师文化品质、品格的角度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共识。

研究的同时也还重视了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强调运用的效果、效率等等,对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要有所重视。例如,在《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技术之实用取向》一文中,作者(孟琦博士),就是对这项内容做了充分的研究,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第四,在研究中,也重视了有关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专业方面发展。这类研究基本都将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上:重视信息技术可否促使教师专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否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能结构一个部分,如顾小清等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本信息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理及信息化教学的执行力。例如,马若明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解成有关信息化教学认知和态度,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执行信息化教学的技巧、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及评估等。

第五,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研究, 王卫军博士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分析其内涵及知能结构,并从宏观(主要包括了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改革引导、学校组织支持、教师成长动力),同时也有狭义方面的,即以自主学习为主知识累积、以合作教学为主体的对话交流),从而提出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发展情况,同时也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民并非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国外研究进展

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通过制定能力标准的办法来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ICT-CST,即《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NETS.T,全称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即《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是由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提出。

各国通过培训项目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1999 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启动了针对职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大型资助项:“培训未来的教师使用技术”,即 PT3,全称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其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二十一世纪学习环境,支持鼓励职前教师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运用技术创新实践,以此来培养信息时代对于教师的需求。探究推广职前教师的技术教育新方式,以此把技术更好运用到学科的教学不中,以此来促使、优化学生学习。

英国的教育信息化包括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ICT 课程计划、学科融合的培训,同时还包括教育信息化评价、督导等等。ICT 培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培训体制完备,培训目的、内容、方法明确。

另外,还有新加坡政府的Masterplan for ICT in Education简称MP计划以及英特尔?教育计划等。

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美国学者 Amy L. Baylora 和 Donn Ritchie(2002)通过考察美国不同州的班级,从定量的角度提出了教学中技术应用的七个因素:技术方案、领导、与课程一致专业发展、技术使用、教师对于变化的开放性、教师在校外使用电脑等。

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管理局(Becta,2004)大致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缺乏自信心和对计算机的焦虑;缺乏教师素质,包括缺乏时间培训,缺乏教学法训练,缺乏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缺乏最初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等;难以获取资源,包括硬件不足、组织管理不当、缺乏优质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使用不当、教师不愿使用技术;时间问题;技术问题,担心教学中出现技术应用差错,缺少技术支持;不想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持否定态度。

综上,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开展较多,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与共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研究热点过多,集中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学能力一定是教师能力核心,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能力核心,而这能力仍未得到非常有效重视。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中只找到5篇相关文章。

二是在研究过程中,过于强调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重视度明显不足。这样看就知道,多数研究基本属于静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考察某些在职教师培训的项目作为主体,缺少动态性系统考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促进方法。

篇3

【关键词】乐于质疑 敢于质疑 勤于质疑 善于质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式,愿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乐于质疑

古希腊有位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叫亚里士多德,他曾经说过:“人的思维从疑问开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质疑是人的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质疑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从静止潜伏状态变成活跃的状态。这里的“疑问”中,“疑”是“问”前提条件,“问”是“疑”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要使学生乐于质疑提问,就必须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教给他们对事物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饶有兴趣地一边学一边问,做到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学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师要善于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质疑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心智正处在“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尚不能”的状态中,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也还未能掌握住质疑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面对不懂的问题,在心理上往往表现出 “三怕”:一怕自己的质疑提问不恰当,会影响教师讲课而受到批评;二怕自己对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清楚、不准确而被同学们笑话;三怕自己质疑的问题没有意义而被人看不起。

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我们教师就必须善于帮助学生消除以上心理障碍,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大胆质疑、放心质疑。例如,对于那些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私下个别提问老师;对于那些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自己所提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他们在课下找老师接着提问;对于那些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把问题写在纸上再念出来。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和步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诱导和启发等手段,来激励学生质疑。例如,在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时,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去质疑,并认真记下来,以备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争取突破解决问题,在不懂时继续向老师提问。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质疑竞赛,通过各小组在课堂上质疑的质量和数量来评定各活动小组的成绩。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会专注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消除各种顾虑,并且能够做到大胆质疑、大胆发问,收获意外的成功。

三、教师要通过多途径训练,使学生勤于质疑

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让学生“多想”,形成质疑思维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面前的问题做深入地思考,通过做反复地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时,如果教师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放下书本上所讲的“化成同分母后再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做法,进而提出“能否通过化成同分子来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可见,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多思考多比较,学生们就有可能富有创造地提出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二)通过让学生“多做”,启发学生质疑

通过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学生们会从中受到启发并质疑。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事先让学生分别用两个硬纸片和一个图钉做成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其中一个硬纸片)。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并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等几个概念,并能提出“当两条边(两个硬纸片)重合时是什么角?当一条边固定,另一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再继续转会成为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又会成为什么角?”等一系列问题。

(三)通过让学生“多说”,学会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说”的机会,通过进行“说”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在不同的情况下,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是各有不同的,因此我们质疑的方法和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只有恰到好处的质疑,才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质疑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1. “追”问法。当一个问题有了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后,我们再顺着这个思路对这一问题不断发问,刨根问底。

2. “反”问法。针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思路,按照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

3. “趣”问法。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来或把某个问题趣味化,以引人入胜,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4. “类比”问法。按照某些概念、定律或性质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通过类推提出问题。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培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47-01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转贴于中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5

课堂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小意外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具体体现。

处理课堂中的小意外,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机智非常重要。对此 ,我感悟良多。一次,我在讲生物课《扩散和渗透作用》的教学前,准备了硫酸铜扩散和蔗糖溶液发生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我的课堂设计是要将两个实验用同一装置分别演示。在课堂上当我演示完蔗糖溶液渗透作用实验后,准备请学生去卫生间将装置里面的蔗糖溶液倒掉,继续演示CuSO4扩散时,突然有个学生调皮的提出:就将CuSO4溶液混合在已发生渗透作用蔗糖溶液中看一看!我一听,好想法呀,以前上课都是按课本要求的实验步骤去做。从来没有想过将CuSO4溶液混合在已发生渗透作用的蔗糖溶液中会是什么现象。也许分离的两个实验学生早就知道了结果,所以这个学生一提出这问题,引起很多学生的好奇心都嚷嚷着做做看,我也很兴奋,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当我将CuSO4溶液加在已发生渗透作用的漏斗中,5分钟后,烧杯中出现了蓝色现象,实验效果、结果令我吃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的同学都聚精会神地观察,实验后都积极讨论、发言。这突如其来的教学小意外产生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一节有意义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就诞生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的论述:“学生与教师的争论中,学生为真理与教师的辩论,如果教师对真理搪塞和不负责任,以强权压制学生以保证其面子,那么学生不仅是认为这个教师没有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这个教师是没有道德的。” 基于这种认识:我的课堂上,在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同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在为他们的真理辩解。在上述案例中,学生提出想将CuSO4溶液与蔗糖溶液加在一起试一试看结果怎样时,表面上这是一个调皮捣蛋的想法,但是实际上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本身也说明你的教学是成功的,如果不加以理睬,绝对不会出现课堂上学生的兴奋和好奇。当我顺从学生的意见给实验加药品时,所有学生已经按捺不住情绪,都纷纷站起来观察,但由于实验需要几分钟,我就将加好CuSO4溶液的漏斗装置移到讲台下面。开始讲下一个内容时,教室马上就安静了,这就是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是短暂的一个偶尔现象,而是在平时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使教学在高效而有序的状态中进行的结果。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这是教师与学生的美好时刻,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教育是师生共享的生命历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教师的教育机智密不可分。而教育机智的运用必须注意以下策略:一是要因势利导;二是要随机应变;三是要掌握分寸;四是要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教育机智的潜质。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创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奋点又能很好地组织教学,体现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激活了课堂。

篇6

关键词:教育学 理论 实践能力 策略

教育学是教育理论的基础学科,这样的一个学科定位,给教育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多少年来教育学教学总是“很理论(理论性强)”,对于还没有登上三尺讲台的“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带来了死记硬背教育理论教条的苦恼。那么,如何让教育学教学回归实践,在课堂上增强教育学的效果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教学的科学策略,让教育学、教育教学艺术等理论学科的教学成为师范生走向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一、把握学科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1.把握教育理论的哲理性,在思考中形成、完善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要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在古代典籍里传承下来的很多教育原则都还很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借鉴,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笃行之,慎思之,明辨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

2.寻找教育理论的社会性。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教育理论根源的剖析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杜威的民主社会思想广泛吸收了这些思想的精华,但是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既不要一个理想国式的等级社会,又不要卢梭式的纯粹自然人性化,而是去寻找一个人性的自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契合与平衡点,一个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互相交流、合作互惠为基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已经淡化了人的身份,人们不能够再依靠身份来获取社会财富,而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贡献的标准来获得个人的利益。在这个社会里能够互相交流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联盟,而不是我们人为地去构造一个集体。”这样,深入理解教育培养人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目标的双重目标性就容易了。

二、全面把握教材的系统结构,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对教材去粗取精

当代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教育理论不容易,必须合理调整教育学固有的繁杂的体系结构。赫尔巴特在创建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教育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他将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学的基础”、“一般教育学”(方法论)和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继赫尔巴特之后,赖恩把教育学划分为历史教育学和系统教育学两部分,在系统教育学中划分出基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明显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为实践论部分,然而又同时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和新型人才观,把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整合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如: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条件、教师素质观、学生(人才)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教育的方法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方法等板块,让学生掌握教育技能,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突出当前教育学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的重点,那么,教育学新的理论结构就会成为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个成功的开端,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学理论丛林中走向条理清晰的教育理论和行动实践。

三、深入课堂,回归实践检验,让理论找到起点

理论最终会在实践中体现它的实际意义,课堂,包括名教师的课堂、普通教师的课堂、师范生自己的实习课堂,都可以寻找到理论的原形,透过理论的原形,再回到自己实践的原点,感悟理论的效用。

例如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成”知识而不是“占有”知识的生命成长过程,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生成、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去讨论、观察、体验、感悟,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对课程理念的实践贯彻,在教学之后,必须认真对照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围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转、围着死记硬背的知识转。

陶行知早就提出:在做中学,在做中求真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实践是教育理论存在和发展的支点,也是学习掌握教育理论的支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教育知识,如果教育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加强现有教育理论的运用为原动力,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会为教育原理的应用提供真实的舞台,为师范学生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扈中平 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1。

篇7

一、确定各学科备课组长,精心备课,作好上课前的准备

1.确定各学科备课组长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比较随意,很少精心准备课堂活动,而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备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求教师注重知识的积累,这一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规范备课活动,深入细致地展开教学工作呢?最好的办法是确立备课组长。这既能避免备课无组织性,又能通过组长的引领,发挥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群策群力,深入细致地备好课。另外,备课组长起带头作用,并负有监督引领组织本学科教学活动的职责,使得备课活动不再散漫无序。

2.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农村小学教师一般未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有的教师不对课本作深入细致的了解,扫几眼,就认为可以给学生授课了,总觉得孩子们听不出什么好赖。这要求广大农村小学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重视孩子;其次要深入课本,备学情,备教法,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把握科学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纳先进的教法,有针对性地备课,每一次都做到有所侧重。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互相学习,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上好每一节课。

二、练好基本功,提升综合素质

1.重视基本功

基本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基本素质。有的教师认为,书写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学生能看清就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板书是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好的板书不仅能更好地传达知识,更便于记忆,而且能够使人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其思维发展。因而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比赛:粉笔书法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普通话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调动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各项基本素质的提升。

2.发展教师的特长,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方面,学生对那些有特长的老师往往更为亲睐。上课前为学生高歌一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刮目相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接着教授知识,学生也会欣然接受。

3.组织学生开展比赛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让学生和教师比赛,教学相长,既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教学活动更丰富。

三、用温和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门

1.艺术地运用课堂语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农村小学教师不擅长用普通话,用家乡话讲课的居多,不符合国家语委普及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所以很多学校想了很多办法,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但推广普通话只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灵活地运用普通话,并把话说到学生心里,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另一个方面。作为教师,如果语言标准、优美、流畅、妙趣横生,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广泛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每一句评价,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因此,教师要艺术地运用语言,深入浅出、通俗幽默、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要积极肯定学生的长处,善意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委婉而真诚,生动风趣,学生才会有如沐春风的感受。

四、利用网络优势,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大事。这就给交通不便的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以学科组长为带头人,选择适合本学科的优质课进行观摩学习,组织教师探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教育方法。不适合的就舍弃,不能生搬硬套。学习讨论之后,接着组织教师进行模拟讲课,学以致用,评出优、良、差。

篇8

一、从教师方面入手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而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也打击了不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此一来,很多学生不敢提出问题,害怕遭受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质疑.面对这样的现状,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迎合新课改的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教育实践中去了解学生,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多维课堂教学模式,做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

2.培养质疑兴趣,鼓励学生多问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要提高学生质疑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因为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我们要相信学生、了解学生,给学生思考、质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得太详细,适当地点拨、引导即可,这样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盲目地去批评,多给予表扬.

3.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时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跟随教师的步伐,自己的思维受到抑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呼吁我们每一名教育者,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敢于质疑.

二、从学生方面入手

1.抓好基础知识,多角度学习思考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假如学生对概念、性质理解不透彻,就很难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使成绩不够稳定,进而对数学不感兴趣,厌倦学习数学.假若能把数学基础打好,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觉得数学学习轻松、容易掌握.

数学题往往存在多种解法,我们应多角度去尝试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为不同的解法往往是从各自的侧面、相异的渠道反映出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

解法之繁简,实质上又是知识联系紧松、深浅的标志,而奇解、妙法则是发现某种新的联系的反映.因而寻求多种解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故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勤奋,对数学学习而言,就是勤于动脑筋,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所学内容不断深化,绝不满足于只记住公式、定理的结论或表面上的了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力系统由学习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构成.其中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系统中的支撑点和调节器.它影响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努力程度;影响情绪反应和学习准备状态;影响坚持性和意志行为.不管怎么说,在学习中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但绝不能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要能善于钻研、归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篇9

【关键词】高一化学;样例教学;质疑能力;策略研究

1.采用开放性和消退式样例以提供学生质疑的空间

1.1策略的内涵和提出的依据

所谓“开放性样例教学”即让学生在较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统一性和非标准性样例,它具有目标广泛、自主性强、实践性强等优点。笔者认为,开放性样例教学首先需要设计或选择开放性样例,所谓的开放性样例是指样例的条件、问题、解决的方法或答案等方面具有开放性,从而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与学。

1.2策略实施的案例分析

【片段一】老师布置一道研究性学习题:在检验滤液中的微量碘单质时,有几个小组都是先加氯水,再加淀粉溶液,结果有的小组能看到淀粉变蓝,有的小组却看不到变蓝现象,请各小组协作查一查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同学们之中马上就传来讨论声:“我们的也看不到变蓝!”

师:“大多数同学检验出了海带灰滤液中的碘元素,而且通过分析知道了在灼烧后的海带灰中碘是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既然在滤液中存在着碘离子,那为什么我们有的小组也按步骤操作,没有得出应有的结论呢?”

(同学们热烈讨论)

师演示:取适量海带灰的滤液,往滤液中滴入数滴淀粉溶液,再滴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溶液无蓝色出现。(不少同学讶异不解)

师:“有同学知道为什么吗?”

生:“……”(同学们均很疑惑)

师演示:取适量海带灰的滤液,往滤液中滴入数滴淀粉溶液,再滴入少量稀的氯水,振荡,蓝色出现了。(学生惊讶) 师:“如果看完下面这段文字,再试想一下原因呢?”

(知识链接:3Cl2+I-+3H2O6Cl-+IO3-+6H+)

师:“第一次滴入的是新制的氯水,第二次滴入的是稀的氯水,现象迥异,这是为什么呢?”

h生:“氯水浓度不同,实验现象不同。”(同学们大多仍在思考)

i生:“新制的氯水氧化性非常的强,它可以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继续进行氧化,最终生成碘酸根,所以我们用新制的氯水作为氧化剂无法检验出碘离子的存在,问题就在这里!”(同学们鼓掌)

执教者反思:

本环节,我发现在开放性探究形式样例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响很好,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采用悬疑式情境和激励性评价以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勇气

2.1策略的内涵和提出的依据

悬疑性的问题易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却又丢不开、放不下,因此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识。事实证明结果依旧与预设相悖,进一步造成了悬念。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制造悬念,一层一层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并开启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所谓激励性评价具体指的是在样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感、语言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肯定,给予学生赞赏与鼓励,在心理上使学生可以切实得到成功体验以及自信,以此将学生进行质疑的动机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2策略实施的案例分析

笔者将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上述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以探讨样例教学中采用悬疑式情境和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影响。

【片断三】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碘的提取,能说说预习后的收获有哪些吗?

a生:“我知道碘主要存在于海带等海洋植物中。”(老师微笑地给以赞许的眼光)

b生:“我了解到碘酒中碘是游离态的。”“这个发现也很棒!”(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c生:“我发现了加碘食盐中的碘是碘酸钾的形式”。“真细心!”(老师鼓掌)

d生:“我了解到人体缺碘不行,但碘超标也会引起甲亢,严重的可能得甲状腺癌”。(同学们更惊讶,纷纷表示赞赏)

执教者反思:

1.只要有机会,应让所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学生发表了见解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评价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能让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用教师质疑的行为引导学生感悟质疑的方法

3.1策略的内涵和提出的依据

因此,教师长期地向学生亲自示范这些质疑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学会质疑。所提出质疑的问题也不至于太空泛、太离谱了。在样例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解决。

3.2策略实施的案例分析

笔者将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上述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以探讨教师质疑的行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影响。

【片段五】《海带中I2的提取》问题设计

篇10

目前,随着全民医疗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工作越来越忙。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高年资医师疲于应付日常临床工作,对于教学查房重视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查房的效果。

我院耳鼻咽喉科为首批国家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承担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专科医师培训的相关任务。我们通过分析教学查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临床教学查房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查房的现状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三甲医院临床工作繁重,病人多,周转快。而且临床有各种指标考核,比如床位周转率、药占比等等,而对教学查房仅有次数的要求(每周一次),而缺乏内在质量的考核管理。耳鼻咽喉科为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手术率90%以上,多数疾病住院前以明确诊断。上级医师忙于手术,住院医师除了开化验单、各种术前检查,做手术助手,写出院小结等,主要精力都在学习如何做手术上。无论带教老师还是规培医师,都成了忙于手术的机器人,对于教学查房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3]。

缺乏准备,流于形式:耳鼻咽喉科病种多,而且住院患者入院前多已明确诊断。查房时住院医师往往简单的汇报病史或者先汇报患者的诊断,而对于鉴别诊断等往往流于形式。上级医师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对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进行讲解。查房过程中往往是带教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有充分调动规培医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查房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被动应付,不愿思考:由于对教学查房重视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准备,使得教学查房缺乏互动,规培医师常常被动应付。在教学查房中笔者发现,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后,有些规培学员第一反应是拿出手机去搜索,而不是开动脑筋去思考。要通过培训学习,把知识武装到脑子里,而不是下载都手机上。

如何提高教学查房的效率,通过教学查房提高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我们针对以上的这些情况逐一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教学查房的效率和效果。

提高认识,充分准备:科主任亲自把关,参照PBL的模式,每周提前准备教学查房的主要主题,参加查房的规培医师要对该主题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看书以及检索相关资料。带教老师提前一天进行准备,要做到对查房内容、病例、患者的相关检查等非常熟悉。查房时手机一律收起,提问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补充,但不得翻看手机。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病例主导,重在分析:改变以往教学查房的模式,要求规培医师汇报病史要仔细,完整,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考虑该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哪些?不支持的有哪些?要与哪些疾病鉴别等等,带教老师以引导为主,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以喉癌为例,查房时患者主诉为持续性声嘶,首先引导规培医师针对引起声嘶的疾病进行讨论,应该做哪些检查来进行鉴别,进一步确诊喉癌后根据声带运动情况以及病变范围如何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情况选择哪种术式等等。做到举一反三,以疾病为主导,围绕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预后进行整体的讨论。提高规培医师对此类主诉的诊治鉴别能力[4,5]。

加强互动,鼓励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学查房的目的就是通过融会贯通,提高规培医师的临床分析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因此,教学查房过程中,鼓励提问,教员要善于诱导式提问,提高规培医师的分析能力,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的接受。要鼓励规培医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针对性的改进,使得教学查房在各个环节上都体现出了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对于临床问题,提高其推理分析能力,去伪存真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教学查房是提高规培医师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6]。在教学查房中,带教老师要牢牢把握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心,提高认识,充分准备,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加强查房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要重视对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通过培训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乐永红,王晓忠,在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新疆中医药,2012,30(2):58-60

[2]殷自振,庞振国,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82-83

[3]汪悦,金桂兰,朱震,浅析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关键要素,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4):73-74

[4]赵永忠,刘艳华,刘,论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华夏医学,2012,25(5):771-773

[5]唐云,任晓蒙,张燕辉,“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