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压电工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压电工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高压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1-0087-02

作者简介:李娅杰(1970—),女,河南周口人,大学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进网作业电工培训

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村电网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地区农网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供电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在农村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农电工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农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通过技能鉴定、获得低压电工许可证等技能证书以后,才能获得进网作业的资格,这就对农电工的进网作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农电工在农村地区电网建设及维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农村地区供电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农电工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农电工所承担的任务也不断增多,其不仅仅是各村的电工,同时也是供电公司聘请的工人,不仅承担着低压运检的工作、电气维修工作,有时候还要根据供电公司的安排,进行高压架设及检修等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复合型特征。另一方面,从农村地区的现实状况来看,这些电工虽然拿到了电工证,但是多数缺乏工作经验,在技术水平上还有所欠缺,离农村地区电网建设的要求还很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承担这些复合性的工作,就必须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进网作业培训。此外,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工作、求学,长期生活在城市当中,现在农村地区的人口主要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老年人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人当中很少具备电工工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农电工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从其所处特殊环境的角度,也需要对他们进行进网作业培训,以适应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需要。

2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的核心内容

根据进网作业的内容及要求,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基本操作培训

在高压实操培训当中,要让农电工了解常用的电工仪表及使用,包括万用表、钳型电流表、兆欧表等,要了解目前在国内高压线路建设中常用的品牌、型号、使用方法。还要了解一些安全用具的使用,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的佩戴等。同时,高压进网作业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工作,农电工还要掌握一些触电急救方法,包括如何让触电者脱离电源、如何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简单的胸外心脏按压等,尽可能地挽救触电者的生命。

2.2高压实操培训

高压实操是伴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建设的需要,高压线路建设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决定的。在高压实操培训当中,要先让其掌握各种高压操作工作的使用,如高压验电笔、高工作业安全用具的使用,以及这些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标准和注意事项。一些农电工通常还要负责高压配电室的管理及维护,在培训当中,要掌握高压柜停、送电的操作方法,以及常见故障表现、原因及处理,对自己处理不了的故障要及时上报供电公司。同时,在高压线路建设及维护当中,经常涉及到高压计量装置的安装,培训中要让农电工详细的掌握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尤其是要明确必须在停电状态下接线。要了解变压器的使用相关知识,因为在高压电路当中,变压器是最重要的设备,详细地了解变压器的种类及其使用,高压线路当中已经使用变压器的类型、变压器的使用及维护、变压器的安装等,通过培训,让农电工能够掌握基本的高压入网作业的能力。

2.3低压实操培训

低压实操培训是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的重中之重。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向农电工详细地传授电工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掌握低压电器控制、保护装置工作原理、构造及其功能,熟练的进行电气参数测量,根据农村用户的需要具备低压电气设备选配的能力,了解防雷、绝缘和接地的基本知识,以及当前农村地区低压电网运行知识。在具体的作业技能培训上,要将低压电气设备与线路安装、常用测量仪表的操作使用、低压电气设备的运行操作及维护、低压线路维护安全操作、低压电气事故判断与处理、变压器的维护及管理、三相电接电及使用等等作为主要内容,让其能够熟练的掌握低压线路当中从供电到用户,所有与之相关的电气设备安装及使用知识,农村地区常见低压供电故障排查及处置能力等,达到农村地区电工工作的基本需要。

3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工作建议

3.1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工作的常态化

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对农村电网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实现农电工进网作业培训的常态化。实际上,现在一些地区在农电工入网作业培训当中处于“想起来就培训,想不起来就不培训的状态”,凸显了这些地区的供电部门领导对农电工培训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点,在今后农电工的培训当中,各地区领导要充分重视起这项工作,指派专人专门负责农电工培训的组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将其纳入到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当中。培训的对象,不限于当前正担任农电工工作的人,也包括曾经担任和想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培训每年应该组织1~2次,由公司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严格按照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定,聘请优秀培训讲师,为其讲授各种进网作业知识,根据农电工工作的特点,确定其培训内容。培训的实践最好固定化,最好是每年的五月份,赶在夏季汛期来临之前,正好为夏季供电保障奠定良好的基础。培训考核以后,按照考核成绩确定证书审核,由劳动部门颁发相应的上岗证书。

3.2改进和完善教材内容

现在农电工培训当中,所使用的教材虽然是统一编写的,但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的教材当中竟然将抵押配电TN系统-C中用户端的PE线与N线连载一起接系统,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对操作的关键点描述得不够细致,如应该将其分别与PEN线连接等。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知识点的描述也过于武断,比如,在一些老的教材当中,有电动机电压过低将会使其发热,严重时甚至烧毁,这种情况只针对恒力矩负载电机而言,对通风型则并不适用。针对教材的问题,应该由职业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后出版之前必须由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一线电工,对教材内容当中的每一个操作行为的编写进行审核,确保每一个操作步骤和方法都是正确的。同时,根据农电工工作内容的变化,以及供电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每年组织一次教材修订工作,以确保教材内容正确,能够满足农电工培训工作的需要。

3.3改进和完善培训方法

在传统的农电工培训当中,主要采用板书式培训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农电工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并且知识比较抽象,农电工很难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培训当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多运用多媒体进行实践操作说明,让其能够通过图片、FLASH、视频直观的看到各种操作过程,如线路检修过程、高压供电故障判断、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工作原理等,这样所学的知识就不再抽象,对一些基本操作有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应该由经验丰富的老电工,在断电操作的原则下,带领农电工到进网作业的一线进行现场教学,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如高压架设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这样才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农电工的进网作业培训,是提高其电工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各供电公司要充分重视起农电工的进网作业培训,明确培训的核心内容,针对培训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培训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秦照东.浅析农电工培训中的难点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108.

篇2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综合化

一、引言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试点院校,我校一直在研究理论、实验、实践相互融合的培养模式。本文以《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以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帮助。《电工技术》是诸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伴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大力发展,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变得愈发重要。目前,我校《电工技术》的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践的学时数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当课程学完后,大部分学生只能做电工技术相关知识点理论推导,却不能知其本质原理。究其原因,我们的理论、实验、实践教学脱钩了,且实践环节进行的太少。但是如果过多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教学,我们的课程学时数又不够。因此,对电工技术等应用为主的重要课程,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应当综合考虑,同步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及实践的开展应当在同一次课中完成。部分难以与理论和实验综合进行的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期间可单独安排,穿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做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本文能够为《电工技术》课程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工技术》的相关知识。此外,本文提及的教学模式可作为工科课程全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二、《电工技术》教材分析

现有的本科《电工技术》教学主要以秦曾煌主编的高教版教材为主,总共包含13个章节,分别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电工测量。其他教材基本内容与上述教材一致,如方厚辉主编的《电工技术》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电路、传动与控制、电工测量与安全用电。由上可知,高等学校的《电工技术》教材内容没有太多变化。我校采用的是秦曾煌老师主编的教材,以此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三、课程内容模块化

依据我校定位及专业要求,将现有教材内容重新编排,划分为4大模块9项专题。主要根据直流电和交流电两大分类,将原有课程内容分为电学综述、直流模块、交流模块和电机的控制。电学综述为引导型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建立模块化内容之间的关系,宏观阐述电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其与他学科的关系;直流模块包括耗能元件直流电路、储能元件直流电路、直流电机;交流模块包括储能元件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交流电机;电机的控制包括低压电器控制电机、PLC控制电机。

四、教授内容项目化

依据模块化后的专题,构建若干小项目,项目内容尽量与实践建立关系,以实物研究为主导。必要时可在企业完成项目。学生组成团队选择、设计、实施项目的同时,除了能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外,更能加强其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依据模块化的专题及项目,重新编排综合化的教材辅助教学。同时可以在各个项目之间穿插参观实习和比赛等实践性内容。

五、教学形式综合化

作为工科应用型为主的重要课程,理论学习、实验和实践应当综合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和实验的开展及实践的进行应当在同一个项目中完成。通过导课,阐述课程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融入创新理念,融入学生讨论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融入项目研究,其中:知识背景与基本知识点讲授占到课时的35%,以学生为主导的专题讨论占到课时的30%,围绕项目的综合应用占到课时的35%。上课地点要依据项目灵活选择,主要在配备各种实验器材的实验室完成教学。

六、教学思维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思维。同时要贯穿以下思维进行教学指导。举例如下:立体思维,学生在进行电路分析时,看到的电路图是平面的,因此常常将电路惯性理解为“平面电路”。而电路图是由实际电路模型化得到的,其代表的电路是立体的。虚接思维,可以随意构成虚拟回路,尽管这样的电路未必有电流,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串并联思维,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充分应用串联思维和并联思维,串联思维是控制,并联思维是拓展。

七、应用举例

正反转控制三相电机属于低压电气控制电机模块中的一个项目。教学以项目的形式开展,配套独立教材,在低压电器实验室完成。导课和理论内容讲解时间占到本次项目的35%,在理论讲解时充分应用串并联思维。在单电机直接启动控制线路的基础上,并联相同的直接起动控制线路,而后以此基础上进行正反转设计,学生理解起来较快。然后花费30%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并自行设计正反转连线,同时将器件与原理图一一匹配。最后应用35%的时间进行线路连接和实验验证。期间老师也可参与讨论,但是主要起到指导的作用。

八、总结

对《电工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模块化后的专题又进行了项目划分,依据项目,开展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探索,从而在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本课程的最终应用效果为,《电工技术》课程主要在配备大量实验器材的实验室授课,理论讲解时间占比较低,剩下时间均进行讨论、实验和实践。榆林学院已应用本教学模式对电工技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效果显著,学生反映较好。本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在路上,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总结。希望能对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绍芬.试论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71-73.

[2]康重庆,董嘉佳,董鸿,孙劲松.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32-137.

[3]秦曾煌.电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二)集中技能培训集中技能培训是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器件选择、产品制作、安装调试等训练,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以及器件和电路的安装、测试和调试方法。在内容选择上,与现代电工电子技术实际应用并将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身临实践现场“真刀真枪”地训练。

        (三)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针对各专业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工技能鉴定等活动,开展综合训练、创新设计或自主实验,对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再提高。同时,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设备的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候,根据现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实际,给学生布置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习内容,学生在专业实习的同时,得到电工电子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文献、咨询等多种渠道开展自学活动,构建各自独到的见解。组织讨论。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疑、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对于错误的、模糊的观点,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效果评价。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同学评价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共同进步;通过教师的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升华。PBL教学法的灵活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合和交流表达、团队合作等实际工作能力。集中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工工艺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篇4

【关键词】“三农”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农电体制改革后,打破了原有的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农电安全管理范围扩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加大,抓好农电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健全和完善农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刻不容缓。这里提出的“三农”安全是:农村电网安全、农村电工安全、农村居民用电安全,乡(镇)供电所只有切实搞好各项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如何加强安全管理,提升乡(镇)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电网安全

乡(镇)供电所管理范围内的农村电网应为: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380/220V线路、低压配电装置等的供电设施。农村电网应从规划设计、施工架设、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着手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稳步推行现场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作业。一是对农村电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以及检修、变更、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安全监督;二是农村电网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规程》、《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相关规程为原则,搜集有关设计资料,写出初步设计说明书、投资概算、动工图纸、负荷预测、施工方案等;三是农村电网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一卡”,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施工监理,通过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规范施工现场人员行为,加大违章考核力度,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四是农村电网竣工后,要组织验收,对所施工的设施要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特别是电力线路的线间距离、交跨距离、对地距离要符合规定;五是在从事农村电网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中,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和高空跌落事故,推动全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六是加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管理好农村电网,是农村供电所现场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网上设备的运行缺陷,严重威胁着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它是安全生产活动中最大的拦路虎,为止,要打掉这只拦路虎,首先必须舍得投入资金,做好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并及时消除设备的运行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二、农村电工安全

1.乡(镇)供电所所长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发挥供电所所长在农村供用电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所长的安全意识是农村供用电安全的首要因素,落实所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抓好农村用电安全的关键所在,发挥所长基层领导作用是农村用电安全的重要保证。所长是一个供电所的核心,其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所的管理水平。要求所长在开展工作中,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不违章指挥,精心组织好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2.农村电工直接在供电所所长的领导之下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处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村电工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虽然这几年来我们公司也经过多次培训、考核、择优录取,但是这不过是在“矮子里选将军”,大部分农村电工综合素质距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限制了整体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水平的提高。

3.目前,乡(镇)供电所管理的首要工作应放在农村电工的培训上,包括业务理论、生产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要经常组织农村电工进行技术比武活动,从所长、生产班长、营业班长开始,让他们做好一个领头羊,才能更好地打开一个农电管理的新局面。

4.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依照《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生产有关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及省、市供电公司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结合乡(镇)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人,做到“四不伤害”。一旦发现有违章作业或不安全行为从严考核,对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分析、处理,认真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坚决不允许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农村居民用电安全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农村触电死亡的人数高达1万人左右,发生在6kV以上高压系统(含雷击电压触电)中的约占事故总数的18%,而发生在380/220V低压电网的约为82%。农村居民由于文化素质结构的差异,安全用电的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私拉乱接的现象比较严重,供电企业要广泛深入开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活动,如采用宣传车在全县、各乡镇范围内进行巡回宣传,在电视台播放电力安全警示片,在交通要道口设置安全用电标语灯箱广告,到中小学校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讲解等,不拘形式地宣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达到提高全民安全用电的意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1.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

防止发生农村居民间接触电事故经过农网改造后的低压电网,由于产权的变更,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法律责任也随产权延伸更直接、更具体,因此在农村低压电网完善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重要后备保护就显得更加必要,同时也必须告之农村居民用户:安装在农村配电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是任何形式的触电都能保护的,用户必须安装家用剩余电流断路器,防止家庭中可能发生的直接接触触电造成伤亡事故,用电户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农村低压电网的剩余电流保护二级、三级系统,使各级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农村居民安全用电意识

农民在抗旱、排涝、浇灌、农忙季节,发生用电故障或遇到困难时,供电所抢修小分队要迅速赶到现场,解决用电上的实际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多数农民对这些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知之甚少,农村电工要能提供家用电器的选用、使用、维修方面的知识。对电能计量装置出线侧(产权分界点),农村居民用户室内的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维修,要做到耐心解释:以产权分界点为限,产权属于谁,谁就是该产权的安全责任人。针对前期我县发生的几起农村触电死亡案例,迁扯了供电部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违章建筑,及时下达《事故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或拆除,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用户自负。

篇5

1.《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定价:13.40元/本

该书主要阐述了庭院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庭院经营管理的概念、要求及策略,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着重介绍了庭院种植型、庭院养殖型、庭院能源利用型、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庭院无公害生产模式、庭院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模式等主要模式类型的组建及其关键实用技术。

2.《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定价:8.3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施用的基本知识,着重讲了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习性及防治技术;农田鼠害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农药类别、药理及安全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农业基础化学》定价:9.9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旨在使学员掌握一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问题。

4.《兽医药物临床应用》定价:12.7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兽医药物应用基础知识、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维生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和抗过敏药物及解毒药等11部分。

5.《家畜饲养学》定价:11.70元/本

该书主要内容是:阐明畜禽生存、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营养价值;针对各种畜禽营养需要量,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科学而又经济的提出配合饲料的配方。

6.《电子技术基础》定价:17.1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了整流、逆变、放大、振荡、运算及数字电路等内容。而每部分内容中包括电子器件(简称管)、电子电路(简称路)两个方面。“管”指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显示器等;“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对管的讲授着重于研究它的特性、参数、选择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对路的讲授着重于各种电子电路的应用,包括如何看电路,以及电路的性能、用途、特点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本书有意识地用管、路结合的方式讲述,便于学员自学。

7.《工程技术基础》定价:22.10元/本

本教材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建筑工程等三大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机械工程领域包括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基本常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电气工程领域包括电工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相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低压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水力学基础知识、水泵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给排水工程识图的基本方法、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热工基础知识、风机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暖通工程基础知识和土建工程基础知识。

订购电话:010-84903218 84904997

篇6

关键词:电工技术 课程改革 体系构建

一、《电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新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才能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与本质。

1.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构课程新体系。把已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实训》两门课整合为《电工技术》一门课程,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涵盖“中级电工”考证内容。

2.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电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是训练学生掌握电工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现场要求分析和设计基本电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协作意识,进行表达和沟通训练,学会协同工作;三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课程教学体系,以达到提高技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电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3.从“项目导向”向“工作过程导向”过渡。以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生产和生活常用实例、典型产品案例及学生的创新项目,作为载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教学过程即“学习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规范、协作,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孕育学生创新成果于一体的教学平台。

4.《电工技术》课程新体系的构建。《电工技术》课程新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同时通过电工职业能力来确定课程内容,因为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能力的建构,所以应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来组织课程内容,进而按照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上述的原则和思路,我们将《电工技术》这门课分成了12个学习项目,分别为:直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电容、电感及线形动态电路的测试与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安全用电,电工基本操作工艺,低压电器的原理、拆装与维护,电力拖动等,这12个学习项目涵盖了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电工基本试验技能、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电工基本测量技能以及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这样一种设计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电路分析与计算的理论基础,而且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紧紧围绕着中级电工考证。每个项目都提炼出了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尽量贴近工作实际、模拟工作场景。

二、《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效

1.拓宽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增强了学生的上岗竞争能力。 在《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前电子专业学生都积极考取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维修电工”和“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通过课程反馈意见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轻松并富有乐趣,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使他们的职业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电工技术》新体系构建的启示

第一,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打破了以往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第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传统学科型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了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第四,在教学情境设计上,打破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环境接近的教学氛围,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篇7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有机互补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的效果给课堂带来活力。但整个课程纯用多媒体来讲课,仍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学生反应整个授课过程过快,思路跟不上,对授课内容印象较浅等问题,尤其是电路基础理论部分更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而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让学生思考,容易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所以,在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选择地、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做好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就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以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为例,对于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分析过程,用黑板来讲解,从题设到结果,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概念上从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变有个接受过程;而在介绍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时,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将这三种器件的种类及其多样的封装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三种器件形成感观认识,并扩展了知识面;在讲解功率时,可以用动画效果展现出其功率曲线图,既有视觉冲击,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效果,又节省了画图的时间。在讲解电动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时,用黑板把低压电器的动作过程先讲述一遍(对于低压电器的结构用多媒体显示,可以节省画图时间),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来形象地展示出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整个控制系统。所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传统授课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突出重点,对于教学时间相对减少、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今天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

二、利用软件仿真平台,使抽象变具体

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初学电工电子技术时,对于每一个电路,常常想直观地分析出支路电流的具体流向,否则就像迷失了方向一样困惑。在引导课程入门时,尽管一再告诫他们先不用考虑电流实际流向,先设定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在给定的参考方向下利用电路理论列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电流的实际流向,但听从者并不多。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借鉴前人利用EDA技术引入电工学教学[5]的经验,来协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授课初时,笔者先讲解仿真软件MULTISIM(仿真软件有多种,如EWB、PSPICE、PROTEL、CA-DENCE、MULTISIM等,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MUL-TISIM。)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TISIM。)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会仿真软件。在课堂教学时,再把仿真软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如对于举例电路,利用仿真软件中的电流表直观地给出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如图1所示,更具有说服力地改变了学生对“电源”只是提供电能的认识,使抽象变具体,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入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略)又如讲解电路暂态分析中的RC电路中电容的充电过程,电路(图略)所示,用示波器XSC1观察电容C1两端的电压变化,其变化曲线(图略),使学生无法想象的电压变化过程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路的应用电子技术工作原理。除此之外,利用仿真软件平台,学生还可以弥补由于授课学时少而造成的实验学时有限的缺陷,利用课余时间在此平台上设计电路,对一些电路原理设计相应的电路仿真验证,既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锻炼设计电路的能力。对于那些对电工电子技术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此平台上获得自己所做的一些小制作或小创新的仿真结果,既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其动手和创新能力。总之,“授人以鱼时不忘授人以渔”,学生在掌握课程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仿真软件这个工具,能够独立进行电路的设计及开发,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开放式的硬件平台,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实验教学是该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基于目前高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配备的实验教材往往把实验电路详细给出,硬件实验系统也基本上搭建好了,学生仅是对照着已给出的电路连接几根线,按照实验的要求测出几个数据。整个实验,学生基本上不动脑筋就能完成,实验成了一种“傻瓜”式实验。这种实验不仅挫伤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的依赖性,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动力,使学生失去了成就感。基于此问题,也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改革,除了引入EDA[5]外,就是指导个别学生进行课外创新设计[6],但这种改革仍解决不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实验题目多是某个定理或现象的验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系统工程”的概念。针对上述这些情况,笔者开发出一套开放式的综合实验平台。平台按模块的方式组成,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模拟电子模块、数字电子模块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细分几个子模块,比如数字电子模块有脉冲形成模块、开关阵列、计数模块、显示模块等。在每个模块上仅给学生提供比“面膜实验板”更好用的可能用到的多种电子元器件(每个元器件留出插孔)及多种规格的芯片底座。学生在此实验平台上既可以自行设计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也可以开发一个综合应用系统。但无论哪种实验,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电路原理设计、硬件选型、电路搭建及调试工作,从始至终,让学生把握主动权。例如在此平台上,让学生设计一个0~99秒倒计时器的综合实验(至少4个学时,可用于机电、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课时较多的专业,也可以作为这些专业的电工电子实习内容)。学生首先必须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分析出系统的构成:时钟电路、键盘电路、预置电路、计数电路、复位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电源电路及声光报警电路等内容,然后再组成系统,(图略)设计出原理图并做出硬件选型后,学生在平台上搭建电路,调试,并解决在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出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老师仅是扮演一个“技术顾问”的角色。通过类似于这样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同时建立起“系统”的概念。总之,在这个平台上,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由于整个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配合下来完成,成就感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增强学习氛围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构建一个公共学习平台成为可能。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精品课程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网站。针对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广,学生人数多(每年全校有十几个专业,1200多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而课堂授课学时相对较少(根据专业不同,授课学时不同,从36学时到120学时不等),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机会少等情况,笔者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公共学习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设计了课程介绍区、学习功能区、交流功能区、创新功能区等,每个栏目各司其职,不但方便了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师生间无障碍地交流。在课程介绍中,介绍了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体系结构、教学目的要求及参考教材,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学习功能区,学生可以在线利用电子教案进行学习,也可以在线做一些题目的练习或者是自测,来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在交流功能区,学生可以利用论坛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是学习心得,学习课堂宽广,学习心情放松,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教学相长;在创新功能区,公布学生的创新项目的成果及设计思路过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的继续创新做出案例,创新题目可以咨询老师或者自拟,通过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视野开阔、能力增强。综上所述,网络课堂扩大了课程的受益面,与课堂教学互补,实现了因材施教,创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的环境;因而活跃了教学和学术气氛,使学生得到熏陶。

篇8

关键词:电工学;专业需求;整体优化

作者简介:徐霞(1970-),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涂巧玲(1965-),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55-02

“电工学”课程是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既有基础理论又有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并重,是由纯理论课学习向工程实践应用过渡的桥梁。该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通识教育为主,即无论何种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实验内容都基本相同,存在的差别只是教学学时以及内容深浅的不同。然而,该课程的问题是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略了为学科交叉提供延伸接口。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电工学”课程的通识教育模式忽略了各个专业的差异性和应用需求,并使部分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怀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在一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应逐步根据专业需求强化专业特色教育。[1]因此本校在教学中,通过对专业应用背景的介绍,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争取以整体优化的方式在“电工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专业需求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电工学”教学中,要根据每个专业需求的不同进行特色化的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对不同专业进行了解、分析,知道“电工学”在该专业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并能举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阅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这需要学院、学校的支持,学校派教师到其他各个高校学习调研,参加各种研讨会,使其得到更广泛的知识。

二、专业需求教育下对各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

“电工学”的课程体系是从6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电类专业“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电器及控制”四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2]本课程组对各专业的课程基础内容进行了规范与整理,规定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电器及控制4个部分必讲的基础内容。

由于各个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教师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相应地增加一些对专业内容及应用实例的讲解,同时也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其便于学生掌握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先根据专业情况选取一些有特色的实例,以问题为核心,以分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来展开教学,关键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来精心设计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设计的问题能引出本课程与相应学科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1.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品牌专业。课程组教师结合工厂实际,对此专业学生重点讲解了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教师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相关知识以车床、铣床或者钻床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如时间充足,需对学生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的介绍,要求学生看得懂继电器接触器原理图和接线图,因为现在的很多工厂都进行了可编程控制器改造。

2.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掌握车身、底盘、发动机、电器及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原理。在该专业的知识体系中,汽车电子技术尤为重要。汽车的发电、电控、电子点火及信息监控显示等系统都可作为电子技术内容的教学应用背景及电路实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电子技术的内容作为重点,应用到教学中。

3.材料科学专业

材料科学专业主要研究的是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测量与检测技术,因此“电工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中着重强调电机拖动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从直流电动机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入手,到电机的应用都要主要介绍,另外整流电路、电动机的调速、制动、反转等都需要给学生详细讲解。

教师在“电工学”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如在材料专业中的基本电路元件忆阻器。忆阻器作为教科书上还没有提及的基本元件,可以适当补充进“电工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借助文献阅读深刻理解和掌握材料、元件与电路之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在科研家或工程师的工作中发现新概念和新技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介绍忆阻器的概念,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明确“电工学”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材料的制备与构效关系是材料研究的主题,也是作为“材料人”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3]

4.化工专业

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要系统掌握各类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指导和管理化工生产的能力。因此要求在“电工学”的学习中更熟悉化工流程中所用到的电子设备的原理,教师在教学中强化电工学强电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组曾经在课后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相关方面的内容有:电阻加热器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工频感应加热器的原理和实践;日光灯电路及节能;日光灯等效正弦波参数的测定和分析;用电流表法测算交流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5.制药专业

本校的制药专业侧重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方面及应用。因此教师在“电工学”的教学中可以把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以及重要的检测及监控作为教学案例,[4]电子技术的内容可以适当弱化。

三、建立适应整体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学生“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西方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好、动手能力好、创新能力好”。两种“三好”的不同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在人才培养上还有缺陷。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我校占半数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几乎全部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就是对学校教学的检验。因而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课程组在教学中发现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平等性、民主性、主体性等原则,形成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大学课堂很多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方式,逐渐引导学生敢想、敢问、明白教育的未知性、探索性,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让其学会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

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工科学生应适当了解一些学科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以开阔视野。为此,笔者准备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如电工学理论的发展简史、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名言警句以及一些常用的电类知识,这些使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文理交融的重要精神,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益的。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课程组对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各部分内容做了详细分析,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如讲授低压电器和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内容时,将实物发给学生,并让学生用万用表测电阻了解什么是常开触点,什么是常闭触点。低压电器相关内容归纳起来无非是导通和切断问题,也就是开关问题,其核心是触点,或是常开触点或是常闭触点,或是人为控制通断的触点,或是由温度、时间、速度等物理量控制通断的触点。如PN结的形成、多子与少子的移动,用动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课程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得教学方法更先进、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过程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显著。

3.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工学评价体系

针对课程的特点,在“电工学”考试中,我校准备实行资格考试+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增强题型设计的灵活性,试题中应多出综合思考题、应用题和分析题。资格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考试内容为课程中的重要定理、课后练习和布置自学的内容,水平考试采用试题库中的试题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在改革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可以采用集中考核和分散考核两种形式,通过闭卷、开卷、口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每一种考试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另外适度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工学”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教师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作出定性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解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让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分或教师的心理期待发展分,从而保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通过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电工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5]“电工学”课程基于专业需求的整体优化研究是时展的需要。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既重视“电工学”的基础性,又突出其专业性和先进性。强化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6]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由基础到提高再到创新的全面培养,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课程组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校非电专业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春,刑丽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专业特色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24-25.

[2]李斌,林伟,等.重构电工电子教学新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

2006,25(1):99-101.

[3]叶春暖.针对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EB/OL]. .

[4]涂巧玲,徐霞.基于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优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31-33.

篇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技校;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9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47

技校电工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电工技工人才,基于电工实训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在实训课程中注重围绕学生展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技校电工实训课程中的意义及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技校电工实训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在技校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能够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对课程、职业未来等深层次的思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需要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这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工专业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电工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思维模式的引导。因此,在电工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技能不断提升,同时教学素养也得到有效的提高。项目教学法在技校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升技校电工实训课程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校电工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

学习目标的确立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减少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的弯路,帮助学生尽可能快地掌握电工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的学习目标为:第一,能够熟练掌握电工操作;第二,掌握对日常电工仪表的使用及维护;第三,具备配电线路、照明灯设备的安装能力;第四,具备对常用低压电器的选择及维修能力。上述目标所要求的都是一名电工具备的基础的能力,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电工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

(二)项目任务的确定

确定项目任务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提升学生参与电工实训的动力,帮助学生明确在电工实训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准定位。电工实训课程项目任务主要包括:第一,了解用电安全的相关常识;第二,掌握电工材料的选择;第三,掌握正确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方法;第四,掌握敷设电气照明的方法;第五,掌握电压器使用方式;第六,理解与掌握电动机的使用;第七,掌握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识别及维护方法。在具体项目任务确定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技能水平、认知规律等保证项目任务的科学性。

(三)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

第一,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项目的大致内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保证问题的探究性和深度,帮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掌握电工基本知识;第二,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电工实训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充分借助多媒体工具等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电工实训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加形象地将项目展示给学生;第三,在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管理方式,合理设计管理模式,将实训表现、出勤率、实训报告等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组织实施

每个项目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等在项目实施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确立好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如做什么、怎样做,引导学生在指导下行动,最后自己行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分组,然后每个教师带一组学生,当然学生不要太多,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困境提供恰当的帮助,促进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项目实施结果评价

篇10

【关键词】电力拖动;职业行动导向;综合职业能力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新教材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材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是就教材内容的安排及教法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1 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特点

要教好一门课,首先要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特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呢?其教学目的又是什么呢?《电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明确给本课程作了界定,即本课程是职业学校电气维修专业的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维修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根据电力拖动课的性质和教学任务,我们就可以了解它的学科特点,即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一些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行动导向”的理念,如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把教学引向深入。

2 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课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编写体例上与其它课本大同小异。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第三单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第四单元电动机的自动调速系统。特点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常规。但长时间学习某一单元的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效率较低,效果不明显。等到学习下一单元内容的时候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又会遗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组织优化,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与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第一单元的哪些电器知识,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例如,学习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学刀开关、铁壳开关和熔断器,接着就是学习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紧接着就是安装与检修。而在学完按钮、接触器后,就可以紧接着实施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所有课题的学习训练都诸如此类。

其实,当第二单元的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这个课题结束以后,学生就有能力学习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了,这时候我们又可以把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内容穿行。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第三单元的一些生产机械电路图分析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各种图纸的特点和画法、使学生明白凡是比较复杂的机床或成套的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总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组成的。因此掌握好基本控制线路、对掌握各种机床及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运行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如C5225车床控制电路图虽然复杂,但它也是由基本的控制线路组成的,例如它包含有自锁连续起动、正反转和Y-降压启动等控制线路。学生看到自己目前学习的知识都在实际中用得着,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接受知识效果好。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基础内容与应用内容穿行,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 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职业行动导向”,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理论课结束以后再安排实训,但往往理论课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效果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一上理论课就头痛、乏味、听不进去,讲也是白讲。现实的情况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读职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理论联系实践非常紧密,克服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弊端。

由于是“职业行动导向”的一体化的教学,理论教学也在实习场地进行,根据这个特点,我实施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简单介绍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进行小组实训,待小组实训一结束,再详细地讲解在小组实训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问题,最后每个人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4 重视课堂组织和当堂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课堂组织形式,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模式使学生学起来,课堂活起来。当堂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一问题尽量使学生多种解答,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例如,在讲解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时,启发学生可以在主线路中进行顺序控制也可以在控制线路中实现顺序控制。分别叫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来,全班同学分析补充,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正确到正确,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上讲台展示、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

在“职业行动导向”的理念和机制下,通过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程特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互相讨论的同学多了,请教老师的学生也多了。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只有这样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为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