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心理健康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作计划要有切实可行的原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冒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1一、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注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对周围事物极感兴趣,到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知识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发展,如果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察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知识水平,利用有趣的声音、动作、鲜明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察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逻辑思维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掌握到“10”,词汇的掌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学书法、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别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细节,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也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可贵的,应予以启迪保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发展,家长应帮助他热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朋友建立良好的联系,互相报出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平时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长要让幼儿自我控制时,一定要幼儿明白行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当行动的目的为幼儿理解而感兴趣时,才会出现较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另外家长在家中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遵守某些规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2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
(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
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孩子方面: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
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2—3月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布置;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安排;
3、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吴庭华
4—6月
1、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2、中班年级组的心理健康讲座;
3、大班年级组的心理健康讲座;
谢烽
9—10月
1、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常云霞
11—12月
1、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2、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3本学期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我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感受,把语言领域的培养定为本学期的重点培养方向。
培养重点是以从词汇入手逐步递进使幼儿能够正确的掌握量词、形容词、反义词,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完整的对事物、情感进行表述。
为了更加系统的促进大班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制定计划如下:
九月份:1、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2、使幼儿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喜欢与他人交往。
4、学会初步理解幼儿文学作品。
十月份:1、词汇:幼儿学习形容词、量词,大班组以海报的形式将形容词、量词公布出去,与家长形成互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加准确的使用形容词、量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开展“词的扩散”练习,即在学习及日常活动中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如“火”——“火车”“火箭”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带有“火”字的词,并逐步向完整的句子过渡“爸爸带我去看火车展览”。
十一月份:1、在本月进行的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中对语言领域的培养内容进行展示。
2、学习相反词。
3、“视态训练”说话法
由:单一的动作分步表述完整连续表述。
十二月份:1、在幼儿完整表述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的使用词汇并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描述。
2、开展幼儿谜语大赛,把幼儿原创的谜语写在彩纸上制作成灯谜的形式,请幼儿家长猜一猜。
以上是9~12月份大班组的月计划,在此基础上在幼
儿的一日生活中还渗透以下环节:
1、报菜谱:幼儿根据幼儿园当天的食谱在三餐的时候进行播报,即培养了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又有意识的促进家长对幼儿园伙食情况的了解。
2、娃娃报新闻:可采用读报、说报、剪报的形式让幼儿同家长把要播报的新闻整理出来拿到幼儿园进行播报。
3、天气预报员:幼儿可通过收看天气预报的形式,纪录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并为其他幼儿进行播报。
上述是大班语言领域的发展计划,大班组将严格按
照计划对幼儿进行培养,但在具体实施的阶段如发现不足随时进行调整,以便对使幼儿语言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4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又迎来了长高了、懂事了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一双双稚气的眼睛,我的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大班,是孩子们将要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学年。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童年最珍贵美好的记忆,也为了帮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将遵循新乔幼儿园“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本学期的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近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普遍有礼貌、讲文明讲卫生。能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会关心帮助别人。但是距该学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发展目标却还有一定距离。有的幼儿,自制力较差,?所以需要加强常规方面的训练。努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注意力。有的幼儿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或体育运动。在工作上我们共同商讨教学保育内容,制作教玩具,努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着对每一位幼儿负责,每一位家长负责的宗旨,使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方面有新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
认真备课,并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本土文化和时事信息。开展生成课程,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2、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
本学期我将会开展“庆国庆、迎中秋”、“圣诞节”主题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收集有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影像、图片或书籍,提前提供给我们,这样我们的主题会更加精彩。孩子们也会更加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3、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能力,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邀请幼儿一起制定班务制度,提升孩子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自制能力。
三、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自己在新的学期里?要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勤练基本功,多看多学、多想、多思考,不断的追求创新意识?为班级开设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活动。言教不如身教,使我班孩子受到最良好的教育。
四、环境创设方面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也要为孩子创造可贵的精神环境。为孩子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渗透到活动区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不断的寻求探索知识。根据时事新闻等传授孩子社会信息,使孩子了解社会,组织孩子进行各种爱国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更应该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益智区”利用废弃物师幼共同制作玩教具,让幼儿从小养成节能环保意识,训练幼儿灵巧的双手和擅于思考的大脑。
五、保教方面
1、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开展体育游戏、户外体能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2、运动前,做好喝水、垫毛巾、带纸巾等准备。
3、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时惯。
如?饭桌“三净”、外出回来饭前便后要洗手、衣服裤子书包自己理、便便过后自己擦等。
4、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5、回家、外出之前,及时检查书包、裤子情况,为幼儿搽好爽身粉或面霜。
6、每天早晚坚持与幼儿亲亲、抱抱,让幼儿体会上幼儿园也能感受像爸爸妈妈一样的温暖的爱。
六、家园共育方面
1、充分利用早接和放学的短暂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以及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篇2
【关键词】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一些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经对幼儿群体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约占5%~10%。其中约5%左右的幼儿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6岁以前是发现心里问题与矫正的最佳时机。3~6岁的儿童一旦出现行为偏异,如:与大多数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活动过多、恐惧、过分害羞、抽动症、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爱咬指甲、吸吮手指、梦游、抱怨、行为冲动等,应找出原因,尽早矫正。下面介绍几种3~6岁幼儿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1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因素
1.1抗拒入园: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甚至有些幼儿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1.2孤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1.3咬指甲: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类疾病。
1.4任性: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采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1.5 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等,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1.6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2针对以上的儿童心理问题采取对策
2.1在新生入园前,保教人员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恐惧,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2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保教老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理状态,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幼儿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2.3保教老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我们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其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尽量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肢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幼儿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2.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而“教”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她对幼儿说些什么,而在于她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心理活动的空间。坚持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策略。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因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怎样使幼儿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效果上看,如果到了幼儿出现了心理问题才来做补救工作,进行矫正和治疗,难度则很大,就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区做后期工作,效果还不一定显著。而如果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就能防患于未然,幼儿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因此,抓预防工作是关键。而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预防。只有坚持这项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2.6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师和保健医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篇3
作者: 武 玮
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特点,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视。然而,在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改变观念,身体和心里健康都要重视。
《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解决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为幼儿心理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在幼儿健康教育时,既要注重幼儿身体健康,还需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加强师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教师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对幼儿老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如果是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则应丰富相应的知识;如果是教育理念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果是教育方法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与途径,避免出现空洞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规范其言行举止,有效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第三,全面监管,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教育。
篇4
【关键词】幼儿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将来的社会,其实就是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怕困难的承受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较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对于人生发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的生理、心里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向上
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高度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在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动态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理智的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人生观,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关爱、民主的环境气氛去感染幼儿,教师要做到爱幼儿,关心他们成长,体贴他们,尊重幼儿的人格特性,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注视姿态要保持微笑、点头、肯定性的手势及抚摸、拥抱、拍头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给幼儿予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幼儿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教师千万不能对幼儿采取歧视、吼叫、责骂粗暴的手段,否则会造成幼儿感到恐惧、孤独、害怕的心理从而不爱进幼儿园,不敢接近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不断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引导幼儿积极向上。
二、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每个幼儿心理发展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心理档案是对幼儿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建立档案,作为心理教育的参考材料。能客观真实地连续关注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心理教育措施。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进行追踪记录并邀请专家、教师分析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幼儿个性特征表,幼儿心理问卷调查等建立相关档案。
三、搞好健康教学,融入其他领域
为把幼儿的不健康心理清除在萌芽状态,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如针对孩子们的不良情绪,可设计一节“帮你消气,祝你快乐”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幼儿释放不快乐的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对幼儿心理上的保护和培养。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在心理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差异外,还要更多地从纵向发展上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其发展。如对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在他们犯错时,采取私下交换意见的方式,远比当众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也易被孩子接受,教师还应随时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四、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的音乐、美术等活动与游戏有许多一致的地方。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释放积蓄的能量。艺术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美感需要,使其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去追求真善美,排除伪劣、邪恶和丑陋的事物,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例如,在美工活动《美丽的大森林》中,小朋友可以用印小手作“大树”。当幼儿看到所有的小朋友的“大树”都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心喜若狂,拍手叫好。老师在进行幼儿自我评价时,请幼儿说出为什么要爱护大森林时,每个幼儿都谈了自己的意见。
五、善于运用激励等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热情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幼儿生而有之,但极其脆弱,易被打击和失败所挫伤、摧毁。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和激发幼儿的热情,切不可“泼冷水”。我们师大幼儿园每年都举办“艺术节”,给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每班都有“小舞台”,让每个幼儿都上台为全班小朋友表演节目,赢得喝彩,培养其胆量以形成健康的心理;举办“小画展”,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展示,培养其自信心。其中,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得真好”、“你画得很出色”、“你的想像力真丰富”等积极鼓励的语言,这些勉励性话语可使幼儿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在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能干的”积极健康心态。有了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家庭教育中延伸心育成效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家同步,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首先,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分析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提醒家长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健康的言行、人格去影响孩子。其次,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七、结束语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除上所述,教师还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
参考文献
[1] 姜一菲. 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J]. 青春岁月. 2011 (12)
[2] 王秀爽. 谈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09)
[3] 李善英.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篇5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沈阳地区72名幼儿教师进行测试,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结果表明:沈阳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3.6‰各年龄阶段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班型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除强迫和恐怖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因子都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对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问题提出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教师职业的压力呈上升趋势,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社会、领导、家长对幼儿教师的高期望,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的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能力素质、专业水平等各种素质的高要求,减员增效、岗位聘任、晋升晋级等都会成为幼儿教师的压力源。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担负着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急需重视的问题。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显著相关,要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则更晚。通过检索文献发现,1997年郑晓边等在《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必须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和王星在《前沿》杂志上发表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这两篇文章可算是国内较早的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性文章。然后沉寂了两三年,直到2000年以后,各地学者才又陆续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并对此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理论探讨。从理论和思辩层面上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2)现状调查研究。这方面的论文研究相对较多,如2007年洪佳佳在《科教文汇》上发表的《杭州、金华两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陈小异等在《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粤川渝三省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等,主要是研究者就本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的问卷调查研究和应对策略研究,但未见全国规模的调查研究。(3)相关研究。刘瑛2006年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但仅几篇而已,并不多见。
总体来看,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虽然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呈现增长的趋势,但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仍局限在现状的调查研究方面。研究显得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缺少地区间的比较研究和全国规模的调查研究。且研究结论中出现不一致的地方,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证明。有关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的研究多是停留在理论探讨水平,操作性不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提高本地区教师素质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本省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沈阳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症结所在,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沈阳地区4所幼儿园为单位抽取100名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2025岁28人,26-30岁30人,31-35岁4人,36岁以上10人。
(二)研究工具
此次调查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
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无症状反应计1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3分,偏重计4分,严重计5分。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用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沈阳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由表1可见,幼儿教师各因子检出率前3位依次是敌对、躯体化、强迫。参照有关标准,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等于3分者,则被认为被试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通过分析处理,幼儿教师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数占23.6%,各因子项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敌对18.1%,躯体化15.3%,强迫15.3%,抑郁12.5 %,焦虑12.5%,偏执12.5%,人际敏感9.7 %,恐怖9.7%,精神病性8.3%.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的72名幼儿教师在SCL-90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除人际敏感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外,抑郁和偏执两因子有显著差异(P,其它各因子均有极其显著差异(P
(三)不同年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3可见,幼儿教师各年龄段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这说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
(四)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4可见,5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得分略高于6年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但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基本相当。 3.不良情绪反应突出。在调查中发现,沈阳地区幼儿教师中敌对、抑郁、焦虑的阳性症状依次为18.1%,12.5%,12.5%,这些情绪长期存在会直接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敌对主要从思想、感情以及行为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包括时常有工兀恶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议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抑郁主要指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咸旦、动力缺乏、活力丧失、悲观、失望、对自己失去信心、有罪恶感;焦虑主要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湘金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特征,如气促、出汗、失眠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教师的成就愿望比一般人强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更渴望成功,可是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教师的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2)有些园所管理上过于僵化,教师处于被控制;被监视的状态下,导致教师容易神绍过敏,心中不踏实,在工作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神不宁。
(二)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1.不同年龄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基本相同,而有的学者研究认为随年龄的增长,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逐渐下降与本研究的结果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现代幼儿教师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些,都面临着培训进修,评比,晋级等学习和考核,还有幼儿课程日益丰富、复杂,也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各年龄的幼儿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2)年轻的幼儿教师生活和家庭压力较小,体力充沛决定了她们对高强度劳动的耐受能力,但自身的经验不足和应激能力较差。年长些的幼儿教师虽然教学经验和心理素质较好,但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除了承受超负荷的工作外,还要承担照顾老人和操心孩子成长等各种家庭问题。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师都受各自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水平大体相当。(3)本研究以5岁作为年龄段的划分间距,而年龄在31--35岁4人,36岁以上10人,样本偏少也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一个原因。
2.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5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比6年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其分数略高些,但差异不明。通常,由于经验的差别,教龄短的幼儿教师承受压力的程度,对课程的把握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都不及教龄长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得分上教龄短的教师高于教龄长的教师。但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同样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教龄长的教师还面临着更多的家庭负担,上有老下有小,同样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与教龄短的教师基本相当,不构成显著差异。
3.不同班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班型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基本相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1)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在生活上需要教师的细心照料和呵护,同时小班幼儿的教学计划较少,所以教师虽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但教学力较小。(2)中班幼儿相比较下更淘气,更活泼,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提高,但家长、幼儿园对幼儿所学知识的要求也更高。这样,中班幼儿教师虽然在幼儿的生活上投入精力有所减少,但教学压力却提高。(3)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强,教师不必在生活上付出太多体力,但在教学计划上更严,更紧,面临的要求也更高。由于不同班型幼儿教师都有各自的工作压力,所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学历上差异非常显著。本科学历幼儿教师除了强迫和恐怖两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上都显著高于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而贾林祥在研究中指出中小学教师中学历高者比学历低者更健康。幼儿教师中高学历者出现较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本科生大学毕业后满腔热血地投入到工作中,但较低的工资与社会地位让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认为得到的回报与其学历不成正比,导致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甘心做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当她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但并没有多大的进步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也是导致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出现较多心理问题的原因。
五、结论
1.沈阳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比全国水平要低,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
2.不同年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差异。
3.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班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差异。
5.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除强迫和恐怖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因子都有显著差异。
六、解决对策
(一)完善幼教办学体制.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
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乃至中学教育的基础,但学前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这使得学前教育的管理等方面无法与义务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远比不上中小学教师。另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参差不齐,幼儿教师的流动也较大,这无疑是学前教育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对幼儿教师的合理利益进行保障,落实优惠政策,改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并通过积极的宣传提高幼儿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从而满足他们的精神与物质的需求,使其付出与回报基本持衡。幼儿教师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她们所从事的职业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家人的支持,家长的配合。
(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能力
幼儿教师普遍缺少相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自身所出现的某些心理问题不能给予正确的对待,也缺乏正确的方法加以调整,从而使某些心理问题加以恶化。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轻微的心理问题,只要加以正确的调整就可以很快的恢复正常。幼教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举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团体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学习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应对技巧。如对新招聘的幼儿教师进行人职前的心理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对幼儿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要的。
(三)加强自身修养,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幼儿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环境中遭遇的各种刺激与压力,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不要因别人把你看成是“孩子王”就降低自己的职业要求,贬低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贬低自己的能力。幼儿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应刘来自各方面的刁难,也不会产生职业危机感。另外幼儿教师要积极的建立自己的^、际关系网。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会如何与领导相处、与同事相处、与幼儿家长相处,与自己的家人相处,并增进相互间的信任与合作对增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生活中某些幼儿教师容易把个人情绪带入与他人的交往中,这对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不利的,在教育行业中,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全身投入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与能力,才能不断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五)不同班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从表5可见,中班幼儿教师各因子分略高于小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但经过方差检验无显著差异( P>0.05 ),说明不同班型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基本相当。
(六)不同学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本科学历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专科学历,除了强迫、恐怖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在其它因子上都有显著差异((P
四、讨论
(一)沈阳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研究得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3.6%,这一结果高于国内学者对广西、山西、四川等地的调查,也略高出中学教师22.5%的检出率。所以,沈阳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事实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普通人群还多。本研究除了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外(P>0.05 ),抑郁和偏执两因子有显著差异( P
篇6
1.问题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
3——4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尤其大部分幼儿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的不适应。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3——4岁孩子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很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为中、大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健康心理的基础。
2.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我园小二班25名幼儿进行了测试,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日常行为观察;第二部分设计了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2.1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有较强好奇心,但观察、注意的耐心缺乏,很少会自主去探索。
2.2做事缺乏信心,害怕失败和挫折。
2.3在集体面前,比较退缩,不敢大胆表现自己。
2.4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5十分任性,不易听教师、家长的劝导。
2.6同伴间不会交流,不能友好相处,争抢现象严重。
3.确立培养目标
3.1积极的情绪特征: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能适当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2良好的意志特征: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敢于面对。
3.3对现实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相互合作、谦让,能正确对待自己,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能力。
3.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融入到集体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能力。
4.措施及具体做法
4.1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融合。
4.1.1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选择游戏时我们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儿童需要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如体育游戏"智斗大灰狼","老狼几点了"等,这类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愉快,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合群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就比较合适。
4.1.2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活动及幼儿一日活动中,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如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布娃娃,在音乐中抱着娃娃哼着歌,哄娃娃睡觉,让幼儿在扮演妈妈的角色中体验妈妈对自己那份浓浓的爱,因为爱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让幼儿体验到别人对他的爱,才能懂得去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并从中得到快乐。
4.1.3日常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的。如:设立"生活角",让幼儿模仿成人的简单劳动,教他们学习穿袜子、系鞋带、活动;设立娃娃家、理发店、小剧院等,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合作的愉快,感受一种群体感。
4.2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2.1教师要对幼儿充满爱心,并让幼儿感受到那份爱与温暖。如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老师可喜欢你了",等此类的赞扬语。
4.2.2日常和孩子交流时蹲下来,上课时面对面和孩子一样坐在小椅子上,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这样,既缩短了教师与孩子的生疏感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4.2.3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如让幼儿参与各项规则的制订;参与环境的布置;共同创设活动区等。
4.2.4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如在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乱批评一统,或过早下结论,谁对、谁错。
4.3开展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4.3.1发展性辅导。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就是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根据"健康心理总目标",我制订了一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主自理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失败挫折辅导等,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施。
4.3.2矫正性辅导。矫正性辅导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每一个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幼儿出现一种或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如对胆怯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行为塑造法,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通过日常接触了解,我对本班心理问题相对较重,行为偏异较明显的2名幼儿进行了个案追踪及辅导,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4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光靠教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是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我班课题研究的动向和内容;二是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指导家长如何协助我们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三是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四是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校讯通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培养情况。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拟真游戏中学习;园环境中体验;生活交往中反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28-01
《纲要》指出:“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工作中观察到,不少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方面认识不够全面,具体教学任务实施难以全面,存在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对健康教育目标落实有失偏颇。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1.让幼儿在拟真的游戏中主动学习
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天然资源”,尤其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能助幼儿快乐地成长。遵循幼儿学习特点,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或创设拟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情景,把孩子被制约的欲望与心理转移到对社会有益的、健康的、有创造力的拟真游戏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帮助每个孩子积极适应集体与主动发展,同时在拟真的游戏中促进幼儿不断接受新知,培养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性格,在愉快的情绪氛围中,诊治个别性别内向胆小,行为异常不守规则约束的孩子得到矫正。
如设计游戏《抱一抱》、《有魔法的一分钟》、《小兔乖乖》等,把孩子各种感官和动作综合在情景中,孩子扮演××等不同的角色,忘我地跟随乐曲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活动中,特别是平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也会受到情绪的感染和这种氛围的熏陶开始乐观自信。除此而外,健康、艺术、语言等学科开展的拟真角色游戏,创造性游戏,都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行为的养成。
2.让幼儿在良好的园境中活泼体验
幼儿园良好的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健康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只有适宜的环境,才能启迪儿童的积极纯洁、健康的心灵,对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应从幼儿园(班)综合环境打造入手,以“美”为景,以“善”为真,以“乐”为趣,以“爱”为魂,处处体现和谐文明、快乐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建设,让他们体验创设过程中的快乐,从幼儿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中,从教师尊重的言语赞扬和鼓励的眼神中直接得到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喜欢自己生活的空间,进而热爱社会,热爱人生。
如创设的《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这个主题活动,就是因为我园有一名侏儒幼儿,由于身材矮小,说话不清楚,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发呆,性格内向,自卑较重。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设计这一情感体验活动。让幼儿从小学学会“关爱”,培养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互助,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构建社会的整体和谐。
3.让幼儿在生活交往中真实反馈
篇8
关键词:幼儿;心理;辅导
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正如麦灵所认为的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小班幼儿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3-4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尤其大部分幼儿又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的不适应。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开展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一)发展性辅导。
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就是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根据“健康心理总目标”,我制订了一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主自理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失败挫折辅导等,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施。如第一学期的第一个阶段,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环境的不适应、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对教师的不信任等种种因素,使幼儿情绪产生了障碍。因此,就把这一阶段的辅导内容定为情绪情感辅导,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解决当时幼儿所面临的情绪障碍问题。
如:讲故事《上幼儿园》、《我们的新老师》、《我不哭》等来抚平幼儿心中的焦虑,使幼儿对幼儿园及教师产生安全感;集体表演“噜啦啦”,通过表演不仅让幼儿在自己的表演中体验了上幼儿园的乐趣,也为幼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竞赛游戏“开心娃娃”,通过创设“开心娃娃角”,让幼儿自己记录每天来园时的情绪情感,如“开心娃娃”、“生气娃娃”、“流泪娃娃”等,并通过每周“开心娃娃”的评比,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情感。
(二)矫正性辅导。
矫正性辅导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每一个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幼儿出现一种或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矫正性辅导,如对胆怯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行为塑造法,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
通过日常接触了解,我对本班心理问题相对较重,行为偏异较明显的几名幼儿进行了个案追踪及辅导,如XX小朋友,他是一个极其任性的孩子,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不管父母还是教师的劝导都一概不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我追踪记录了他的这一不健康心理所引发的一系列偏异行为,并实施了各种教育方法:①转移注意力。在一次户外游戏结束后,其他孩子在我敲小铃后都能迅速来排队,只有他一个人还在玩,喊他也没有反应,于是我说:“XX,我们要把你送到别个班去。”这时他马上跑了过来。②暂时回避。XX每次当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纠缠不休,这时我就故意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③在情绪上表示理解,在行为上坚持对他约束。午睡时XX坐在床上玩耍……,这时我就摸着他的头告诉他,要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这样才长的高、长得帅。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培养,现在XX不仅不任性了,而且还会对别人任性的表现进行批评。
二、注重问题幼儿,实施个别辅导
幼儿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分析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每天的状况乃至每个活动的反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对于有一些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我们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办法,进行矫正性辅导,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心理。
三、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篇9
一、提高幼师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由教师去实施发挥的。毫无疑问,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这种作用的重要因素。幼师学校的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外,还应着眼于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若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浓厚的教学兴趣、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等,学生就会尊重他,爱戴他,学习他。这些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具有乐观的情绪,活泼的性格。反之,如果教师心情抑郁、精神不振、或者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只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广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科任课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班主任应采用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克服群体心理的消极影响,教育后进生应讲究策略和技巧,选择科学的方法和最佳时机,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生以心换心,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学生,以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平时要结合班级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给广大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和表现自身才能特长的机会,充实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使学生时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幼师学校除了开设大纲规定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讲座等手段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懂得,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并能有计划地介绍常见的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的免疫力。
四、建立幼师生心理档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和学校已普遍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发现和预防各类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档案的资料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入学时的原始资料。如入学成绩,中学时班主任所写的评语,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父母学历、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关系是否正常,如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否离异等。
(二)观察、谈心记录。有关人员通过对当事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形成材料,应注意记录学生家庭及其本人学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变化。
(三)心理测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科学的心理仪器和量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测量统计,如使用注意分配仪,注意力集中测试仪测量学生的注意品质;利用相关量表测量性格类型、气质类型、情绪状态、能力发展倾向、心理偏差程度等。要注意将结果分门别类,做到预防为主,提高教育预测力。
五、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基础,是一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咨询是一项涉及许多学科的严肃复杂的工作。它对咨询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咨询效果与咨询人员的专业修养和品德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遵循科学的咨询原则,采用灵活有效的咨询方法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应有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循保密、坦诚、尊重理解的原则进行咨询,使前来咨询的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其次,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咨询老师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病人,要像知心朋友那样促膝谈心,认真聆听对方的倾诉,然后对其进行疏导、矫正。最后,在实际咨询过程中,要防止各种量表的滥用,尤其是在对智商测量表和心理卫生量表的测验结果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慎重仔细,切记不要轻易下结论。
篇10
关键词:育人环境;示范作用;心理健康;自信心;合作教育
引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幼儿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有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和步骤、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恰当的安排教学任务,让教学活动有秩序,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议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
1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1.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因为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我们也可以看出,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呢?首先,幼儿园设施应该齐全完善,为儿童提供宽敞的娱乐场所,课下有利于儿童玩耍,锻炼。其次,幼儿园教室应该布置的适宜儿童的年龄特点,可以加适当的色彩,营造出明亮欢快,儿童喜欢的环境。再次,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班级的文化建设,有助于班级的团队建设,更加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我们应该致力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1.2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其目的是,选择表现好的小朋友,在班里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例如,幼儿教师选择班级中自律性强的小朋友,作为班里的纪律委员,对小朋友是一种激励和奖励,其他小朋友就会向纪律委员学习,长期坚持的话,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再如,选择班里讲卫生的小朋友,作为班里的卫生先进个人,老师可以奖励小红花或者气球,其他小朋友看到教师对卫生先进个人的表扬,也会自己改变自己不好的卫生习惯,长期坚持,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养成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言行,选择尊老爱幼的小朋友作为道德先进个人,教师对这部分小朋友要多赞扬,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2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孩子交流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孩子可以很快融入团体,参与合作共同完成团体任务。其次,它能够促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良好的创造力是幼儿在今后生活中体会成功、发展自我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才会对生活充满憧憬和激情,也才能在生活中创造出理想的价值,反之,倘若幼儿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可能会在班级建设中搞破坏,不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如任由其发展,将来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3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培养小朋友的自信心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不同的小朋友提问不同的问题,对较聪明的小朋友,提问有点难度的问题,而对反应较慢的小朋友,提问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小朋友都不受打击,长期坚持,一定可以树立小朋友的自信心,而在课外活动上,教师要对热爱活动的小朋友及时给予表扬,对不热爱活动的小朋友,积极地鼓励参与班级的团队活动,还可以发动小朋友一带一的参与活动,时间长了,内向的小朋友就会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班里的活动也就会积极的参加,自信心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不同的阶段,遇到的事情不同,需要教师及时的关注,及时的帮助学生建立不同阶段的自信心。
4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朋友学会与人合作,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想走得远,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只有发挥集体团队的力量,人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那么,怎样培养小朋友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呢?首先,在班级中,建立班委,发挥班委的积极带头作用,在班级中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其次,在班级中,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实行加分制度,各小组之间就会形成竞争体制,在这种制度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自己的组管理的很好,在一个小组内,如果出现那个小朋友掉队,大家就会积极的帮助,掉队的小朋友也会积极的追赶,小朋友一旦学会与人合作,就会表现出超凡的能力,小朋友就容易取得各方面的成功。
5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可塑性也很强,在这阶段培养幼儿的兴趣,是最佳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培养儿童广泛的有品位的兴趣,例如,可以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人一生的财富,在书中幼儿可以与伟人交流思想,可以圣人对话,可以与诗人谈论祖国的大好河山。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我国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幼儿教育,我相信,经过全体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幼儿的教育及幼儿健康发展都会取得巨大的进步。幼儿教育也将会对幼儿继续接受小学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是幼儿走向成功的良好开端,我将一如既往的从事研究幼儿教育,为幼儿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