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市场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市场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同制造业相比,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而精益施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根据麦格劳・希尔建筑与达索系统公司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全行业尚需增进对精益施工的了解,同时,尽管在精益施工的总体应用方面,业主分包商仍落后于总承包商,但他们在推广精益实践在整个行业的应用发挥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精益施工项目交付精益实践麦格劳・希尔建筑-智能型市场报告麦格劳・希尔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被贴上了低利润、高风险的标签。精益施工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但作为一种项目交付模式,精益施工在建筑行业中并未被广泛使用。
麦格劳・希尔建筑(MHC)与达索系统公司最新开展了一项研究,并了题为《精益施工:通过协作并借助先进的实践经验提高项目效率―智能型市场报告》的文章。该研究表明,承包商鲜少熟悉精益实践的概念以及精益实践能够产生的效益。研究尤其显示,业主分包商实际在促进精益施工在建筑行业的更多引用方面掌握着充分的机遇。在精益施工的总体应用上,专业分包公司落后于总承包商,但有相当一部分业主分包商通过采用精益施工在增加利润的同时还缩减了成本,这部分业主分包商的数量甚至超出了同样通过精益施工实现了效益的总承包商。
简而言之,精益施工即指消除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基于这样的理念,上述研究针对不同群体对精益施工的原则及五种特定实践的熟悉和应用展开了评估。
研究对象包括两组群体:MHC承包商小组,它提供建筑行业内的一些代表性公司;精益建造协会(LCI)成员,LCI致力于推广行业中尚未应用的精益实践的知识和技能。
该项研究的结论如下:
1.承包商对精益施工欠缺了解
实际上,单独评价承包商小组推荐的代表性公司时,明显体现出这些公司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精益施工的知识:37%的公司完全不熟悉精益施工,而只有28%的公司汇报曾经实践过六种精益实践的一种,包括一般范畴的精益施工。这与精益施工协会成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有LCI成员都深谙精益施工理念,82%的成员都至少进行过一次精益实践。而对承包商小组的调查结果表明,精益施工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还停留在全新尝试阶段。
在此基础上,对承包商小组和精益施工协会成员的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也可以找到精益实践至今仍停留在新兴阶段的原因。数据显示,在调查中采用精益施工的公司或至少进行过一次精益实践的公司中,有近2/3(62%)的公司承认当前的标准施工流程效率低下。相反,未采用精益施工的企业中仅有14%认为当前的施工流程效率不高。
2.总承包商率先采用精益施工,业主分包商的作用不容忽视
研究同时表明,虽然总体上整个建筑行业内精益施工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业主分包商相比总承包商进行的精益实践要少。尽管调查中每种精益实践的应用在统计学上并未发现显著差异,但结果仍然表明总承包商总体上对精益实践明显进行了更好的应用。
数据同时表明,业主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的差距可能源于业主分包商对“精益”不够熟悉:55%的业主分包商表示他们不熟悉调查评估的任何一种精益实践,而同样如此的总包商的比例仅为38%。这17%的差距明显高于至少进行过一次精益实践的总包商和业主分包商之间的百分比差距7%,更说明业主分包商需要增加对“精益”的了解,同时也意味着相比总承包商而言,了解“精益”理念的业主分包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的另外一项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观点:业主分包商在提升行业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对具体的精益实践展开评估,研究还对能够提高效率的先进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明确显示在这些先进方法的应用上,业主分包商与总承包商表现出了至少相同的积极性,而很多情况下,业主分包商甚至更广泛地应用了这些先进方法:
• 高达59%的业主分包商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用于材料、设备与工具的跟踪,而同样这样做的总承包商比例为41%。
• 86%的业主分包商优化了员工队伍,而这样做的总承包商比例为80%。
• 40%的业主分包商进行工效学和员工活动研究,而同样如此的总承包商仅占33%。
• 37%的业主分包商采用备用工具和材料培训员工从事某项特殊工作,同样如此的总承包商比例为33%。
这些数据均说明,尽管目前应用正式的精益理论或将之付诸正规实践的业主分包商数量不多,但他们当中很多人在试图寻求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途径,而这些人也成为最有希望在未来应用精益施工的潜在人群。
所有参与调查的公司都被问及是否采用了精益施工的办法来提高效率,其中至少采用了一种精益实践的公司同时还要求介绍其在未来三年内精益实践的规划。计划采用备用工具以及方法训练工人完成特定工作的业主分包商和总承包商比例分别为88%和62%,计划开展工效学和员工活动研究的业主分包商和总承包商比例分别为68%和41%。
3.“精益”的益处
多数进行了至少一次精益实践的公司表示从中获得了多项重要益处, 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或缩短了项目周期。这部分的总承包商与业主分包商的比例大致相同。
但是,针对下面柱状图中列出的几项主要益处,大多数进行精益实践的业主分包商表示实现了平均或优秀的业绩。
进行至少一次精益实践的公司所获得的益处
也许最重要的因素即总承包商与业主分包商之间存在最大差异之处:利润更高且成本更低。这项好处尤为重要。因为,研究中那些对精益实践有所了解但从未将之付诸实践的承包商中,大部分的承包商(83%)认同,如果能够证明精益实践确实能够增加利润削减成本,那将对他们是否采用精益实践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显然,如果了解到高达80%的业主分包商通过采用精益实践实现了利润增长并削减了成本,这将让那些对精益实践尚存疑虑的公司坚定信心。
采用精益实践的业主分包商的信条同样也体现出了这样的结论。分包商确信精益实践能够直接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而并非提高中标项目的能力。
《精益施工智能型市场报告》中的研究还包括了与率先实践精益施工的企业进行的高端、深入的访谈。参与访谈的一部分业主分包商就精益施工对公司的盈亏影响还提出了更加细致的看法。
其中一位专家介绍到:“我们已经将利润提升至预期水平。过去通常是期望的利润率是4%至5%,幸运的话才能实现3%。而现在计划利润率4%至5%,实际上也能够达到4%或5%。”另外一位专家提到了成果的可靠性也是一项重大效益,项目成果的可靠性从20%增加到80%左右。显然,这些直接效益是业主分包商们决定采用精益实践的最直接的原因。
4.业主分包商对“精益”的影响
精益施工能够为整体建筑行业提供更高、更稳定的利润前景,但目前全行业相对欠缺精益实践也意味着需要出现领军人物,而业主分包商恰恰适合扮演这一角色。业主分包商更广泛地应用精益施工有助于整个行业了解其优势所在,尤其是当其他的项目团队了解到精益施工可以为项目带来如此多的好处时,会在整个行业传播“精益”的知识和兴趣。。
MHC针对其他施工趋势的研究还揭示了积极的实施群体的重要性。建筑师已经引领行业推广绿色建筑,而在美国,总承包商已经走在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前沿,并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其他承包商紧随其后。
研究表明,如果采取积极的措施吸引业主分包商的参与,那么他们将会为精益实践在整个行业的推广上发挥关键作用。业主分包商对效率的关注以及先行者们已经取得的丰富且与业务直接相关的益处,将成为强有力的论据促使整个业主分包商行业推行精益实践,他们的经验也将使整个行业更加清楚精益施工能够带来的益处。
精益实践
研究中调查承包商是否了解或正在实施以下具体六个方面的精益实践。表明至少实践过其中一项的公司被认为是精益施工的践行者。
精益施工:消除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浪费。
拉动型计划: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工具,对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定义并排序,从既定的项目完工日期倒推进行规划。
最终规划系统:由LCI开发的综合标记方法,包括若干规划层面以及整个项目团队严格遵照时间计划执行。
实时生产:需要时交付刚好数量的材料。
丰田方式:通过消除流程及程序中的浪费,在最短的交付周期内提供最优质、成本最低产品的体系。
六个西格玛:用于改善流程的一整套策略、技术以及工具,用于发现并解决根本问题。
篇2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项目策划;协调;控制
Abstract: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data as the basis of a model, a building model, simulate the real information of building with digital information simulation. It has coordination,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and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 optimization.
Key word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project planning;coordinate;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Bl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Bl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城镇化进程和众多大型复杂项目的增多为Bl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市场需求;全世界范围的节能减排要求,特别是可持续理念及生态绿色低碳理念的升华,提高了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要求,增大了人们对BlM技术应用效果的期望。通过近十年来BlM的实践应用,人们取得了一个共识:BlM已经并将引领建筑业的信息革命。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述
CAD技术将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推向计算机辅助制图,实现了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但是此信息技术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是断点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间没有关联,从整个产业整体来看,信息化的综合应用明显不足。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 )的出现将引发整个A/E/C(Architecture/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领域的第。BIM 从二维(以下简称2D)设计转向三维(以下简称3-D)设计;从线条绘图转向构件布置:从单纯几何表现转向全信息模型集成;从各工种单独完成项目转向各工种协同完成项目;从离散的分步设计转向基于同一模型的全过程整体设计;从单一设计交付转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支持。BIM带来的是激动人心的技术冲击,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BIM技术与协同设计技术将成为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整体。协同是BIM的核心概念,同一构件元素,只需输入一次,各工种共享元素数据并于不同的专业角度操作该构件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可以说BIM技术将为未来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BIM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也将是新的工作流及新的行业惯例。
1、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念
BIM的定义或解释有多种版本, McGraw Hill(麦克格劳.希尔)在2009年的一份BIM市场报告中将BIM定义为:“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这一定义比较简练、清晰、易记。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IM的含义进行了四个层面的解释,内容颇为完整,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从上述BIM的定义和解释,可以初步理解和归纳BlM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
(1)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是一个业务流程,不是一个软件;
(2)BIM不限于在设计中的应用,它可应用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
(3)用BIM进行设计属于数字化设计,是对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4)BIM的数据库是共享的知识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
(5)BIM提供了一个项目参与各方协同工作的平台,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能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2、BIM的特征
清华大学张建平教授在《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报告一文中对BIM的描述为: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 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支持建设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BIM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模型信息的完备性。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2)模型信息的关联性。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对模型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
(3)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3、BIM的特点:
(1)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现在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这个方面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
(3)模拟性: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4)优化性: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优化受三样东西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目前基于BIM的优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
1) 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这样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主要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而更多的可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
2)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看起来占整个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却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5)可出图性:BIM并不仅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还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
l)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二、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费用控制与进度控制
1.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费用控制
一般来说,工程费用是指进行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所需要花费的全部费用,即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支出的总费用。但是工程造价在不同国家、不同项目和不同实施阶段中实现的手段大不相同,差异化很大。为此,本节重点从工程实体费用形成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得出普遍适用性的规律和方法,为下文的分析提供指导。工程费用计价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是要按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WBS)进行,这是由工程项目的固有特性(如体量不同、体形不一、内容复杂、所需资源各异等所决定的。将整个工程分解至基本子项,就能容易、准确地计算出基本子项的费用,且分解结构的层次越多,基本子项也越细,计算得到的费用也就越精确,然后将基本子项的计算费用逐层汇总就能得到工程项目的总费用。
从工程费用计算的角度分析,影响工程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两个:即基本子项的单位价格和基本子项的实物工程数量(工程量)。因此工程费用的确定表示为:
工程费用=∑(单位价格*实物工程数量)i
式中,i:为第i个基本子项。基本子项的单位价格高,工程费用就高;基本子项的实物工程数量大,工程费用也就大。
对于基本子项的单位价格再作分析,其主要由两大要素构成,即完成基本子项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相应资源的价格。因此,基本子项单位价格的确定表示为:
单位价格=∑(资源消耗量*资源价格)j
式中,j:为第j种资源;。
一般的,将资源按工料、机、消耗三大类划分,则资源消耗量包括人工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和机械台班消耗量;资源价格包括人工价格、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价格。上式就可以转化为:
单位价格=人工消耗量*人工价格+材料消耗量*材料价格
+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台班价格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量统计的基本思路:针对模型中的每个构配件,为构配件对象的有关几何数据、扩展几何数据、关系数据,指定一个输出规则(或者说是统计规则),告诉系统当进行工程量统计时,构配件对象的相关属性值应该自动累加到哪个基本子项中去,然后将所有基本子项的数据(工程量)套价求和就可得到最终的工程费用数据,当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有选择性的输出工程费用数据。
建筑信息模型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结构复杂,数据繁多。为此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原本复杂的模型系统划分为可控制的、相对独立的子层次和子模块进行开发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也称为“多层次建模技术。这对于提高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程费用的计算流程采用了“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方法,也就是说首先根据项目的特点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可计算的基本子项,然后计算基本子项的工程量,最后采用套价汇总的方法形成整个项目的费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依据以上分析,建筑信息模型的体系结构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即:资源层、对象层和基本子项层。
资源层: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的层次,主要负责:材料价格的制定、人工费用的计算算法以及各种配件的工程量的计算算法等一些基础性的信息。
对象层:工程费用计算中,作为计算的最基本的独立单位。
基本子项层:这里主要储存了对象层中对象的基本信息,是对象层的子层。
以柱的费用计算为例,为柱“体积属性”制定了一条有关柱混凝土的基本子项,工程量统计时模型系统就会首先调用“计算模块”计算该柱的“体积属性值”,“计算模块”在计算过程中会调用需要的资源层模块作为计算依据和数据来源,然后依据柱的分类基准数据将该属性值自动累加到指定柱混凝土基本子项中去,也就是将对象层中柱对象的“体积属性值”累加到基本子项中去,最后通过调用“计算模块”完成基本子的套价求和工作形成最终的工程费用。对于定义的统计规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l) 基本子项信息
由于工程费用主要是以基本子项的形式进行分类的,这就决定了定义统计规则的首要工作就是定义基本子项。
(2) 工程量计算式
主要是定义应该计算什么样的工程量。即需要计算某构配件体积工程量时,就要指定构配件有关体积的计算公式;需要计算某构配件面积工程量时,就要指定构配件相应面积的计算公式;抽取长度工程量时,就需要设定长度的有关工程量计算式。工程量计算式则在资源层及基本子项层的“计算模块”中实现。
(3) 分类基准数据
主要是设定应该按什么样的分类条件来统计工程量。当进行工程量统计时,系统就会根据设定的基准分类条件,将工程量自动分类累加,完全不需要用户自己去分别定义构配件的做法。
由于建筑物构配件复杂的空间关系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中所设定的计算规则与建筑设计中对构配件对象的尺寸设定有所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工程量扣减问题,这也是目前工程量手工计算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为此,要使计算出来的工程量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就必须对工程量进行扣减和复核。从理论上说,工程量扣减环节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通过对模型系统以及计算规则的分析,本节提出优先级和扩展几何变量两个方案从理论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l) 优先级策略
对于几个相互具有搭接关系的构配件对象可以采用优先级策略,可以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来给定不同构配件对象不同的优先级,以达到计算的工程量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要求。例如,在工程量计算规则中规定: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当计算机在计算梁体积时,会对梁与柱的优先级进行比较,优先级高的构配件作为整体考虑,优先级低的构配件拆分考虑。采用该策略很好的解决了构配件空间的搭接关系,避免了工程量重复计算的问题。
(2) 扩展几何变量策略
扩展几何变量就是由于构配件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产生的数据信息,如分析调整体积、分析调整面积、指定调整体积等。例如在计算梁、柱相接柱的模板面积时,模型会自动分析出梁柱相接触的面积值,并将分析出来的扣减值自动保存到柱扩展几何属性中“侧面积分析调整值”的属性值栏中。当需要计算该柱的模板面积值时,只需将该柱的“侧面积值”与“侧面积分析调整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该柱模板的工程量。
2.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进度控制
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在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使项目各参与方达到“协调一致”。因此,不管是从业主方还是从施工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项目进度计划多是对设计方设计出的图纸用专门的进度计划软件编制,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的相关信息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增多,但是由于项目各方不能很好的传递信息,以及相关的设计变更,致使进度计划编制的工作量加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2年Autodesk公司首先提出将所有建设工程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样,建设项目中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信息,保证协同工作,增强工作效率。这个平台就是BIM,自2002年后,Autodesk公司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BIM。在其的《Autodesk BIM白皮书》对BIM进行了如下定义:BIM是一种用于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并持久地获得高质量、可靠性好、集成度高、协作充分的项目信息
BIM从3-D模型发展出4-D(3-D+时间或进度)建造模拟功能,让项目相关人员都能够更加轻松地预见到施工建设的进度计划。Innovaya是最早推出BIM施工进度软件的公司之一,支持Autodesk公司的Primavera及Microsoft Project施工进度软件。Visual Simulation这个新型的进度计划和施工分析工具可将MS Project或者Primavera的施工计划与3-D BIM模型关联起来。那么,项目进度计划便通过3-D构件在进度计划安排下的施工过程表现出来——这便是4-D(3-D+时间) 施工模拟的含义。
施工进度模拟图
- 上一篇:逻辑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 下一篇:传播学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