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超声诊断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目的]评价电针次髎、中髎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患者用电针次髎、中髎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对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疗效及随访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后排尿者29例,不排尿者6例,有效率为82.8%。[结论]电针次髎、中髎穴配合超短波对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电针;超短波
Abstract:[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urinary retention caused by hyperplasia of prostate gland after treatment of electric acupuncture to Ciliao and Zhongliao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Methods]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electric acupuncture to Ciliao and Zhongliao acupoints cooperating with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Residual urine volumn(RUV), frequency of urinary reten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followup 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29 patients were able to urinate after the therapy, except for 6 patients who were still in urinary retention condition. Effective rate were up to 82.8%. [Conclusion] It proved that the less the frequency was,the better the clinical effect would be. However, no matter how frequent the retention was, our combination therapy still worked, and both effects of the near future and longterm were proved to be fine. Special therapeutic action from Shu acupoint, electric acupuncture’s electric current effect, and physical therapy of ultrashort wave contributed to the outcome.
Key words:hyperplasia of prostate gland; urinary retention; electric acupuncture; ultrashort wave
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性,属中医学“癃闭”范畴。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有药物、非药物微创介入、手术切除等,但同时副作用也较大。而针灸疗法和物理治疗具有无副作用、见效快、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本文将传统针刺方法与现代治疗技术相结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病人共35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83岁;夜尿频、排尿不畅3年以上者12例(34.2%);6年以上者15例(42.9%);10年以上者8例(22.9%);尿潴留:8h以上者18例(51.4%);11h以上者7例(20%);14h以上者5例(14.3%);17h以上者3例(8.6%);20h以上者2例(5.7%);潴留次数:1~2次者22例;3~4次者6例;5次以上者7例。35例全都是不愿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1.2 诊断标准[1]
(1)先有小便不利,余沥不尽,后则闭塞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无涩痛。(2)均为50岁以上男性,排除前列腺增生症以外疾病引起的尿潴留。(3)直肠指诊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4)前列腺B超示前列腺体积大于正常(4cm×3cm×2cm),并有膀胱充盈。
1.3 治疗方法
电针治疗:让患者侧卧位,取28号1.5寸毫针各四根,分别刺入次髎穴、中髎穴约0.5~1寸。电疗仪采用长城牌KWD808Ⅱ型,针下得气后,将电针导线同侧上下连接,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疏波,刺激量逐渐加强,使肌肉轻度收缩,以患者耐受为度,针感传至外位为佳,每次通电20~30min。电针后行超短波治疗:超短波治疗机,波长7.37 nm,频率40.68 MHz,最大输出功率300 W,电流波形为等幅正弦波,将2个电极分别置于患者下腹部及腰骶部。温热量,每次15~20min。两者治疗1次/d,3次后休息1d,10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一般患者2个疗程后基本能消除尿潴留症状,然后转入前列腺增生的治本疗法。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排尿顺畅成线,最大尿流量20~25ml/s,症状消失,随访6~12个月未发生尿潴留者。有效:排尿基本成线,有余沥感,最大尿流量10~15ml/s,随访3~6个月未发生尿潴留。无效:采用本法不排尿,改用导尿或膀胱穿刺者。
2.2 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排尿者29例,不排尿者6例,有效率为82.8%。排尿后经B超测残余尿量。残余尿量与尿潴留次数见表1,疗效及随访观察见表2和3。表1 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残余尿量与尿潴留次数(略)表2 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潴留次数与排尿疗效观察(略)表3 2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访1年复发尿潴留观察结果(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2006年11月15日初诊。小便不畅,夜尿次数增多1年余,加重5d。患者1年前觉小便不畅,尿流变细或淋沥不尽,间断予以中药和西药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治疗,症状缓解。5d前因饮酒后症状加重,甚则小便点滴而出。症见急性痛苦面容,小腹胀满如鼓,小便闭塞,点滴难出,大便干结,3d未行,舌红、苔薄黄腻,脉沉弦。直肠指检:前列腺如鸭蛋大,中央沟变浅;B超示:前列腺4.0cm×4.5cm×3.6cm,边缘光滑,未见明显结石和肿瘤压迫。中医诊断为癃闭,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10d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小便排出,尿线细无力,最大尿流量为9ml/s,B超测残余尿量约50~60ml。续用电针治疗,1次/d,10d后排尿逐渐通畅成线,最大尿流量为17ml/s,随后调查,随访1年未发。
4 讨论
针刺次髎、中髎穴,加以电针用疏波的低频电刺激,可刺激到骶髓排尿中枢并使之兴奋,副交感神经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开放,引致排尿;而且针刺后,有利于消除前列腺水肿和充血,使受压的前列腺尿道恢复通畅。本方法也刺激了支配前列腺的骶丛神经、腹下丛交感神经,从而加强了神经调节功能,加快组织代谢过程,起到调整泌尿系统内分泌失调的作用,因而抑制了前列腺的增生,从而治疗了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特别强调的是本法针刺没有刺入骶后孔的穴内,而只是刺入骶骨部,刺激骨膜较刺激皮肤神经元活动的发射频率多,故疗效较好[1]。配合超短波治疗可起协同作用,主要治疗机制是超短波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提高膀胱逼尿肌的张力,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消炎消肿,促使尿路通畅[3];超短波的温热能引起前列腺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快,加速局部代谢物的排除,促进炎症产物吸收,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从而调节膀胱肌的功能,使尿液排出[4]。
综上,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其疗效的获得既是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也是电针电流效应的结果和超短波物理疗法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针对西医无有效治疗办法的患者采用电针和物理治疗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维滨.神经病针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240.
[2]何金柱,李兰英,徐伟.辨证取穴论治前列腺增生症[J].针刺研究,2000,25(4):300301.
篇2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 本科 考试改革
一、超声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
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史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最深和实用性最强的新兴学科之一。超声医学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到实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超声,以及二次谐波、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学科性质
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诊断、辅助诊断甚至治疗的手段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要求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知识,才可能做出科学的、对临床工作真正有帮助的诊断并给予正确方向的建议。
2.学科需求
超声医学中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乃至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等热效应灭活肿瘤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超声声像图内容从过去的以解剖为主,逐渐向功能学、组织病理学扩展;从过去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状态向着更加精细的微循环情况迈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现状
在目前各学科均以“一张卷”衡量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于考试的复习,满足于一次考试的通过即可,将考试的分数视为最高目标;考前突击、甚至私下找老师“划重点”,考后则迅速遗忘。结果是到了实习甚至毕业后,难以系统掌握本科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对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成型。
三、超声诊断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第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超声医师,那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第二,对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应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为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选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应该在学科开课前给予讲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有所体现。第三,由于目前超声学科的迅猛发展,与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建立系统的将“基础学科―超声医学―临床各学科”知识合理联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对于“疾病”的立体化认知体系;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医德良好,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和医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满足超声医学学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应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本科超声诊断学落后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与飞速发展的超声技术和日益提高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风不正,学习习惯差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考核模式入手,对于可以改革的部分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为目前教学大纲;二为实际学科需要。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方面,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2)超声技术方面,超声诊断学物理基础及超声诊断仪的常规应用;(3)将基础学科知识、超声物理基础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合理的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合理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症状能够具备系统的认识,作出科学诊断或趋向于正确的诊断方向的能力。
2.具体措施
(1)摆脱现有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考生学习质量和实际能力的标准,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试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操作技能考核、超声诊断仪应用物理基础与机器调节能力(美国超声医师考试中称为“超声物理学与超声仪器”)、各大章节的分阶段考核、超声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机操作、笔试;以及卷面考试之后的自我试卷分析、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各自占据一定比例,分阶段考评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考核后讲解分析,目的是杜绝现有的考完看看分数就结束,而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考试卷的尴尬情况,导致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仍存在许多盲区和疑点。
(2)增强学习动力,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适当次数的讲座;使学生对于超声医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发展情况、研究热点等有所了解,对于超声医师的就业现状,包括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经济收入等有所认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钻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这样为了通过一纸试卷而学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学习过程。
3.执行条件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称为改革,即说明与传统的、一贯做的、习惯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执行配合,教师重新备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学任务申报、教务处排课、有关期班大纲修订、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分数审核,以及向班内同学说明改革具体步骤,考核方式变动以及目的和意义,取得同学们的认可。
4.分阶段考核的分数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阶段:学科宣教,介绍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情况,学科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学科新技术的优势和国内外研究热点;超声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知识结构组成,临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经济收入真实现状;为学生做好学习超声诊断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该阶段计划采用2~4学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举行,无分数计入。尽管该部分并无分数计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课后能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才是核心动力。建议该部分主讲人选取高资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甚至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院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第二阶段:依据大纲是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围超声检查期的必要准备和检查时患者的、探头使用和超声切面组成等基础知识,属于超声诊断学的必要铺垫,建议该部分与超声上机实验共同开设并同步考核,考试分时各占一半,并且总分按照30%的比例计入结业考试总成绩。
第三阶段:超声诊断学正课的讲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课之外,应建立课堂讨论分和课后自学部分的分数,可以参考PBL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院的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完全照搬套用。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目前听课时只听不想、只看不问的的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频率和范围,应包括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知识;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选取,声像图特征和疾病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超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分数按照总分10%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四阶段:笔试部分。也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部分。目前是上课主讲教师自行出题后由教务审核,随机选取AB卷中的一套试题作为考题;改革情况首先是题型。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题型要求,几乎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习惯,比如单向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等;建议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作为统一题型,可以增设B型、多选等题型。其次是试题来源,建议成立题库,并且出题应经过多位教师讨论通过并签字为证。笔试部分的最终分数按照50%比例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五阶段: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讲教师批改并统一讲解。目的有俩个,一是改变目前考生对于考试“考完就结束”或者“考完就遗忘多半”的现状,“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课和学习中的一些薄弱点,将错误的部分重点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A为何是对的,CBDE错又错在哪里,从知识点本身和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两个方面给予改善。这一部分按照总分10%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另外,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比如抄袭,即便抄袭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试分析中并无确实可信的分析,那么严重者笔试分数应予以扣除。
以上5个阶段组成的考核体系中,包括了学科特色、基础应用、检查技术、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典型临床病例诊疗思路等多个分方面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多学科联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目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具体实践中,应该随时查缺补漏,修订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有课前讲座,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学仍对于该专业不感兴趣,得过且过;解决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不是单纯的听听、看看、记记;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旧有事物更高是人类的天性,保持学科的新鲜感;多安排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讲解和幽默轻松的授课语言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保持学习兴趣;
(2)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学法为例,一旦学生课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一切教学效果都是空谈;我们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网络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与学生随时互动;随时交流,帮助同学们逐步养成课后学习、钻研、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
(3)课时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现有大纲排课特点限制,考试有时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两天,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考试分数,更不用说考后的试卷分析,讲解的课时,完全没有时间去安排。应与教务管理系统沟通,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后应留出若干学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讲评结束后综合核算考试成绩。
(4)教师素质不足以承担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势必对于主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本内容,更多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学科知识底蕴;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新技术、新领域有足够的、及时的甚至前沿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常查阅新的科研资料,回顾基础的知识内容才能够胜任。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长度和厚度,才可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以上观点是我们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超声诊断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师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策略;关联性;三步法
医学超声技术因检测快捷、经济、无辐射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理论教学仍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生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超声诊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数年,一直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和总结,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精品课程”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声诊断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讲解,轻讨论超声诊断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时相对少。多数教师不得不顾及进度,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于理论讲解,很少在课堂讨论。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因熟悉内容,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经被证明效果欠佳。讨论实际上是对知识的运用,但遗憾的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常缺失这环节。2.对知识点关联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授课参考的就是教材,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大多也仅是教学大纲的浓缩。教师把内容讲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需一节接一节的讲,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对比分析。学生孤立的学习知识点,没有建立起联系。3.学习兴趣低常规超声诊断理论授课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内容参考教材,学生即使不听课,只要认真学习教材,也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且易遗忘。
二、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理想,但超声诊断学内容多,受限于学时,多数教师不得不继续采用。这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授课累等问题。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学有所成。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将“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串讲+知识运用”三步法。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对章节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再次回顾强化。然后,教师对章节内容串讲,构建知识框架、阐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应用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学生从单纯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各环节相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超声诊断很重要,因为任何案例都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但掌握如此众多知识点难度不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过的内容反复涉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授课改节为单位为章为单位。通过教师串讲,学生快速建立起系统性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将知识点添加到框架中,形成知识体系。3.适当运用PBL和CBL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被动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适当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与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PBL和CBL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运用PBL教学方法,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使自学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阶段,设计简单的超声诊断临床案例,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综上所述,“三步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教学内容。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超声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以后复杂案例的分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忠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2]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叶显俊.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
[3]李颖嘉,崔忠林,文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篇4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超声诊断;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相当部分医生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如二级以下医院及部分县(区)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他们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医疗知识更新途径有限,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及西部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有些甚至根本得不到岗前培训及岗后继续教育。这些因素往往使得基层医疗队伍水平停滞不前,难以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迫使老百姓有病不得不前往医疗水平较发达城市,是造成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政府医改意见中,关于加强医药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教学医院在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超声心动图学是针对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是循环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超声诊断专科医师,作者承担着大量针对临床医学生和基层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结合多年的临床带教,对如何使超声心动图教学结合临床,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基层进修医师在本专业领域诊断水平进行探讨。
一、基础教学
超声诊断学作为一门影像学科,其作用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痛苦。超声诊断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临床诊断的相关知识。
首先,基层来进修学习的医师应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超声诊断是以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为基础,观察心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等方面,熟悉掌握与断面解剖相对应的正常心脏超声切面图。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超声图像是二维图像,需要通过人脑对连续断面的图像组合才能获得脏器的完整立体形态,这需要检查人员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力,而空间想像力需要以丰富的解剖知识为基础。
其次,学习和掌握各种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根据超声图像反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的特点,判断心脏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特征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手法教学
操作手法在心脏超声诊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手法决定图像的质量,决定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支持诊断。在实践工作中,对于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医师手法不一致,得到的切面就不一致,就会造成诊断意见的差别,甚至会导致误诊及漏诊。
首先,在教学中强调常规标准切面的显示,如四腔心切面必须横平竖直即二尖瓣与三尖瓣处于同一水平,四腔与心尖处于垂直状态,而非标准切面则可导致腔室的测量出现误差,进而影响正常的诊断;短轴切面要达到“圆”,短轴圆形各点的直径等长,而斜切易导致测量室壁厚度过厚。
其次,在手法教学中始终强调对任何一位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按顺序扫查各个标准扫描切面,特别是易忽略的胸骨上窝切面、剑突下切面和左室短轴的心尖部切面,养成全面、细致的扫查习惯,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如一部分房间隔缺损在胸骨旁切面由于受回声失落及多普勒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显示,但剑突下切面可以减少这些干扰因素,很好地显示断端及过隔血流。而对于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若不顺序显示左室短轴心尖部切面则有可能导致漏诊。
三、多媒体教学
心脏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它强调从观察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提示疾病的本质。心脏是一个不断运动的重要器官,理解心脏的正常做功过程,必须了解和掌握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之,如果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需要通过对大量典型病例的动态超声图像的感性认识,包括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才可能对该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PPT形式进行部分内容的讲授,克服了单纯教师讲解的不能演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的困难与盲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大大缩短了授课时间。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思维;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因此,利用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现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求带教老师收集典型心脏疾病的超声资料,包括多种超声技术的动态和静态图像;其次,将相关的图像信息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储存、标注和备份。利用存储丰富、翔实的心脏超声诊断资源,将特殊病例通过光盘、磁盘存储后,建立了图像数据库及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视频、音频、图片、录像动画、文字等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它应用于教学中,结合临床信息现场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规范书写报告
规范超声心动报告的书写。书写超声心动诊断报告是心脏超声诊断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精准的专业术语,将正常以及异常所见如实地反映给临床。规范的超声报告是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医师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示范性、指导性的超声诊断报告。在书写超声诊断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并掌握不同疾病超声诊断的思路,这不仅是诊断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鉴别诊断的过程。在书写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以及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可以使学生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看书、主动学习的动力。
五、因材施教
篇5
【关键词】超声诊断 胎盘早剥 检查方法
胎盘早剥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其发病率为1/47~1/217【1】。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和底蜕膜血肿形成,使胎盘和子宫壁发生分离,血肿或小凝血块压迫胎盘。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阴道出血,子宫张力高,重型胎盘剥时还可导致胎死宫内、休克和DIC,因此,对胎盘早剥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的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胎盘早剥患者,孕妇年龄为19~38岁,平均27.6岁,孕周18~39周,平均28+3周,均为单胎妊娠。其中:18例孕妇表现为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其中10例同时伴发少量阴道出血,3例同时伴发持续性腹肌紧张、胎动消失、听不到胎心音,1例同时伴发休克;26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少量阴道出血; 7例孕妇表现为轻度腹痛伴阴道流液; 9例孕妇表现为单纯性轻度腹痛。
1.2检查方法
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3.5MHz,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重点对胎盘的位置、形态、胎盘厚度及其内部回声,胎盘边缘以及胎盘母面与子宫壁之间的异常回声进行严密观察,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异常回声的血流信号。在胎儿分娩后,进行胎盘病理诊断【2】。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
60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其中48例被诊断为胎盘早剥,诊断符合率为80%, 10例漏诊,漏诊率为16.67%,2例被误诊,误诊率为3.33%。2例误诊孕妇中,1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被误诊为胎盘血窦。
2.2胎盘附着位置
60例患者超声检查可见:胎盘附着在前壁30例,诊断为胎盘早剥28例;附着在后壁23例,诊断为胎盘早剥17例;附着在侧壁7例,诊断为胎盘早剥3例。
2.3超声表现
胎盘早剥根据出血去向分为显性剥离(出血经阴道流出)、隐性剥离(出血积聚在胎盘与宫壁之间)及混合性剥离(出血积聚到一定程度冲开胎盘边缘外流)3种类型,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型剥(剥离面1/3)2种类型。显性胎盘早剥的胎盘形态变化很小甚至无变化,超声难以诊断;隐性胎盘早剥由于受剥离部位血液积聚的影响,剥离区的胎盘异常增厚甚至失去正常形态,胎盘与宫壁之间可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或内部杂乱的混合性回声团块。本次超声诊断出的48例胎盘剥患者的声像图中,13例表现为子宫壁与胎盘之间有不规则液性暗区,16例表现为子宫肌壁与胎盘之间或胎盘边缘有杂乱的混合性回声团块,19例仅表现为胎盘增厚,厚度为5~9cm; 1例同时还伴有羊水透声差,羊水内可见漂浮的低回声光点或团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胎盘与宫壁之间的液性暗区或混合性回声团块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分娩后检查可见胎盘的母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凝块压迹,剥离面均达1/3以上。
3讨论
胎盘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威胁母儿生命。重症胎盘剥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确诊,临床表现不典型又高度可疑者,超声显像为唯一能够直接提示诊断的辅助方法[3]。本次研究的60例胎盘剥患者中,超声检查确诊48例,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10例胎盘早剥漏诊者系轻型,漏诊率为16.67%,2例被误诊,误诊率为3.33%。2例误诊患者中,1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被误诊为胎盘血窦。这说明超声检查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受制于超声检查者的操作技巧、经验和学识,另一方面更需要对患者采取动态超声观察并进行综合判断【4】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胎盘早剥的有效方法。准确掌握胎盘早剥各种声像图特征、提高操作技巧、对孕妇进行动态观察和反复检查,能够取得及时、准确的胎盘早剥诊断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胜利主编.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541
[2]陈玲,徐培萱.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4(4):238―239.
篇6
(吉林省吉林市)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盆腔脓肿的超声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97例盆腔脓肿均经超声检查并得到手术及病理证实。将不同病理类型盆腔脓肿与其超声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7例盆腔脓肿,其中输卵管积脓32例(33%);输卵管卵巢脓肿59例(61%);卵巢脓肿6例(6%)。术前超声诊断符合87例(90%);误诊10例(10%)。单纯囊性回声28例(29%);囊实性回声65例(67%);实性回声4例(4%)。结论:盆腔脓肿病理类型不同,其超声表现各异。超声检查对盆腔脓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指出,对部分累及卵巢的盆腔脓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盆腔脓肿 超声 病理
资料与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7年来收治的97例盆腔脓肿(均得到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16~54岁,平均37.2岁;95例已婚,2例未婚。
使用仪器A10ka-5500全数字彩超诊断仪、ATL-8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经腹壁:3.0~6.0MHz;经阴道:3.75~7.5MHz。
所有病例均先经腹常规盆、腹腔扫查,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回声及宫腔情况;双侧卵巢大小、结构;盆腔包块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及与周边脏器关系;盆、腹腔有无积液。排尿后经阴道(2例未婚者经直肠扫查)进一步检查卵巢、输卵管结构、回声;重点了解包块内部结构、回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毗邻脏器的关系。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
本组97例盆腔脓肿超声均表现为盆腔包块。其中输卵管积脓32例(33%);输卵管卵巢脓肿59例(61%);卵巢脓肿6例(6%)。术前超声诊断符合87例(90%);误诊10例(10%)。超声检查肿块直径10 cm者11例。包块内部回声:单纯囊性28例(29%);囊实性65例(67%);实性4例(4%)。边界清晰92例(95%);边界不清5例(5%)。CDFI:包块内部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75例(77%),其中血流信号丰富者21例(28%)。无血流信号者22例(23%)。阻力指数(RI)0.43~0.66。伴盆腔积液81例(84%);积液量:0.3 ~0.42 cm。宫腔分离11例(11%);盆腔内细带状回声14例(14%)。
讨论
(1)术中见输卵管肿胀、迂曲,管腔内充满液体。超声下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囊性或多房囊性包块。囊腔内透声好或有不均匀细光点。囊腔内可有分隔。输卵管壁超声下表现为不均匀增厚的强回声囊壁。其超声图像较典型。
卵巢脓肿是炎症经血路、淋巴道感染,或细菌直接进入薄壁或破裂的囊状卵泡或黄体而累及卵巢所致。单纯的卵巢脓肿而不伴输卵管炎症是罕见的。输卵管积脓与卵巢脓肿相互粘连,称为输卵管卵巢脓肿。两者脓腔压力增大时,可相互贯通。脓肿壁可以是输卵管壁、卵巢组织,或是厚而硬的纤维组织,薄厚不均[1]。超声下表现形式多样,结构杂乱。可以是内部回声不均的厚壁管状结构,也可以是囊实性包块。不规则囊性暗区可呈多房性,位于实质回声一侧或中央。囊壁薄厚不均,囊液透声差。累及卵巢的炎性包块部分也可以表现为实性回声。卵巢脓肿未完全液化时,可表现为实性回声;而脓液吸收后坏死组织机化,在脓腔内也可出现实性回声。超声下多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为主,部分伴有强回声的实性包块[1]。当累及整个卵巢时,无法探及正常卵巢结构。
炎症刺激下盆腔受累组织及器官血管可扩张、充血水肿。这在术中也得到证实。因此超声下盆腔炎性包块囊壁及实性结构内部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也是其声像图特征之一[2]。部分甚至可表现为丰富血流信号。
盆腔炎性包块边界是否清晰与其是否形成周围炎关系密切。若形成周围炎、纤维素渗出,可导致包块与盆腔周围组织及器官广泛粘连、增生。超声下表现为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若与肠道粘连,包块周围可见气体回声。术中证实,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盆腔内结构不清。
盆腔炎性包块部分还伴有盆腔积液,但其积液量较少。有些因纤维素渗出,积液内见带状强回声漂动。若累及子宫形成宫体炎,宫腔内还可探及宫腔积液。
(2)盆腔脓肿的超声误诊分析:本组病例误诊10例,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输卵管卵巢脓肿6例,卵巢脓肿4例。术前超声均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不支持炎性包块。超声见盆腔包块实性居多;大部分形态不规则,与子宫分界不清。少部分实性包块边界清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CDFI:于包块内部及周边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呈弥散分布。RI:以低阻为主。其中1例伴同侧肾积水,同侧输尿管扩张至盆腔包块处。其声像图特征与卵巢恶性肿瘤相重叠,而误诊为卵巢肿瘤。此时应仔细寻找盆腔感染的其他细微超声征像:盆腔是否有积液、积液量的多少、积液内是否有纤细带状回声、宫腔是否有分离等。恶性肿瘤所致盆腔积液量往往较盆腔炎症时增多。此外还应同时了解右下腹阑尾情况。因为部分盆腔脓肿源于阑尾炎症向盆腔的扩散,一般以累及右侧卵巢为主。
当超声所示盆腔肿物鉴别诊断发生困难时,应在细致辨别声像图特征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如血沉及CA125或其他影像结果如CT等。必要时行超声导向下后穹隆穿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漏诊及误诊,为临床制定正确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对于未婚者,或已婚者月经期、阴道炎较重的,可经直肠扫查,其效果不亚于经阴道扫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影像诊断也成为各类医学院的重点教育内容。《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基于图像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应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然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独立开来的,先完成了理论课程后再进行实践课程的操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医学人才的需求。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医疗事业需求,必须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该文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期为医学事业培养出影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优势
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部分,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得教学效果更佳显著。对于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同一教学场所完成,既达到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巩固,又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参观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1]。一般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既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去医院参观学习,也可以在实验室里动手操作完成,达到真实的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以往死板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所应做出的努力
对影像技术专业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对其他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革及调整,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介绍。2.1教学环境的一体化改革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必须辅以影片的分析及判断,课堂教学时通常会引入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教学。而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配套的软硬件教学设施,保证足够的教学设备以及仿真的实训环境。为保证理实充分结合的教学,需要配备投影仪、数码摄像机、PACS系统、超声或核医学诊断影片、各系统教学用MRI、CT或X线影片等[2]。2.2配套教材的一体化改革在进行影像诊断学的一体化教学时还需要有匹配的教材。以往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在教材上多偏重理论知识,具有十分系统化的知识点,而缺乏实践课程的设计及安排,一体化课程无须过多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扩展更多的知识点。教材改革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细化分类,例如超声诊断、放射线诊断以及其他影像学诊断的内容,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科学合理地开展技能训练项目[3]。同时,还可编写配套的电子教材,在其中分享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及图片分析,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保证教学的实用性更强。2.3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改革影像诊断学是通过对病患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进而作为病情诊断的依据。在教学时,需要依靠实际的临床需求进行课程设计。为保证理实一体化的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借助多媒体资进行病例及图片的重点评析,还可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方式。模拟临床医师对病情诊断的过程,设计出病例分析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引导,激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对病情特征进行分析[4]。学会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3教学做一体化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实践探索
3.1研究对象该文对影像技术专业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的实验主要针对2014级影像专业2班与3班的两个班级学生作为实施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每个班级均有35名学生。3.2实践方法将教学内容《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该次研究的实践课程,对两个班级均进行X线诊断环节的学习,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任何疾病,总结归纳各种影像学特征,做出病情评估,并完成实验报告[5]。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训练,3班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2班采取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模式,最终以调查问卷的模式评估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比较在两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两班学生认为所采取教学模式对临床指导是否存在意义的比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共安排40个课时完成,主要具有下述几项任务:(1)在明晰此次实验目的后对影像学检查进行模拟演练,进行检查申请单的填写;(2)分组完成影像学检查及拍摄;(3)完成影像学资料的后期暗室操作工作;(4)对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及分析,总结影像特点,并判断是否异常;(5)对影像资料进行报告的书写,做出正确的评估判断[6]。3.3实践结果此次实验完毕后对两个班级的实验完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从表1可知,3班学生学习成绩达标的占比71.4%,明显高于2班的34.3%,且未达标的占比0.0%,明显低于2班的2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实用性。从表2可知,3班学生有80.0%的人认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未来的临床指导意义重大,而2班对课堂教学的临床指导意义仅有28.6%的学生认同,其中34.3%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独立开来的教学模式无临床指导意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效果上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还可保障教学的实际价值以及临床指导意义,与时俱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隽.循证影像诊断学在影像实习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72-1873.
[2]唐曦,吴少平,黄丽,等.《医学影像诊断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0):1002-1006.
[3]李小虎,张国兵,余永强,等.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6):563-565.
[4]曾燕,赵建农,谢微波,等.医学影像诊断学消化系统教学体会[J].重庆医学,2006,35(16):1520,1526.
篇8
【关键词】 妊娠;胎盘早期剥离;彩色多普勒超声
正常位置的胎盘,在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的任何期间,与子宫壁分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其危害性大,早期诊断可减少母婴死亡率。本文通过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9月间,经手术证实的52例胎盘早期剥离声像图进行分析,从病史体征、剥离面大小、图像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评估超声波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经手术治疗或产后证实的胎盘早期剥离患者52例。妊娠月份在5至9个月之间。术前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剖腹产手术后及产后诊断资料。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彩超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5.0MHz。常规产科超声探查加胎盘重点扫查,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超声波声像图表现等情况。
2 结果
2.1 52例胎盘早期剥离患者中,20例为轻型患者,占38.5%,重型患者32例,占61.5%。超声波产后诊断胎盘早剥50例,漏诊2例,检出率为96%,漏诊率为4%。
2.2 本组二维图像[1]显示,轻型患者20例中。
2.2.1 3例仅显示胎盘实质内不规则稍高回声区,同时有外伤病史,症状体征不明显,1例超声考虑胎盘早剥,经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误诊为胎盘内血管瘤,临床观察治疗3~5 d后胎儿死于宫腔内,后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胎盘早期剥离。
2.2.2 轻型患者中10例均为胎盘子宫壁之间出现形态不规则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光点回声,经随访和超声波动态观察,6例治疗后液性暗区逐步吸收,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体征,好转出院,4例出现阴道出血明显增多,腹痛加剧及妊娠子宫硬度加大等症状,超声波探查液性暗区增多,胎盘增厚,未见胎心音,后经手术证实为胎盘早剥,胎儿宫内死亡。
2.2.3 7例胎盘与子宫之间可见混杂回声团块,轻微腹痛,少量阴道流血,4例经治疗后症状减轻,复查超声波后,混杂回声团块体积明显减少,好转出院。3例腹痛加剧,阴道出血增多,妊娠子宫硬度加大,复查超声波,胎心音减慢,胎盘明显增大,经剖腹产后,证实胎盘早期剥离。
2.3 重型患者32例,少量阴道出血量,腹痛剧烈,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腹部检查子宫张力极高,硬如板状,有压痛,子宫大于妊娠月份,胎位不清,胎心音不清,超声波[2]检查,胎盘增厚变大,几乎占据大部分宫腔,胎儿被挤压在一边,胎盘内部回声紊乱,5例患者胎心音不规则,缓慢,27例患者胎死宫内,均急诊行剖腹产手术,32例患者孕妇转危为安,胎儿死亡,手术后证实为重型胎盘早剥。
3 讨论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主要病理变化为底脱模层出血,形成血肿,胎盘自宫壁剥离。根据胎盘早剥血液外流情况有显性出血、隐性出血或混合性出血3种。临床上多见混合性出血。病因与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和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有关。
3.1 产妇来医院做超声波检查时,超声波医生要养成习惯询问此次超声波检查目的,了解病史和症状,了解是正常的产前常规检查,或是有外伤病史,是否有腹痛、阴道流血、贫血、腹部子宫软硬度等情况。一般常规检查后,再根据病史体征重点扫查胎盘。超声波医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检查时要仔细地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扫查,并且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因为临床症状轻时容易造成误诊漏诊,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程度,可给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若剥离面大,病情危重,则需立即终止妊娠,抢救孕妇及胎儿生命,特别对有不典型腹痛、腹部张力高、阴道流血、临床上怀疑有胎盘早剥的病理,超生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可协助产科医生及时作出判断,迅速处理。
3.2 随着超声波诊断仪和超声波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本组诊断符合率为96%,漏诊率为4%。其检查符合率的高或低,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3.2.1 病史和体征是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关键,可由于有些超声医生经验不足,工作量又大,而未引起足够重视。
3.2.2 剥离面积小,临床症状轻时容易漏诊,扫查时应仔细。
3.2.3 后壁胎盘因远场分辨力较差,不易诊断。
3.2.4 仪器的分辨力及操作者的经验也是影响诊断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胎盘早期剥离的诊断,辅助检查方面超声波是首选的方法,如果声像图有以下特征,同时病史和体征支持,应充分考虑胎盘早剥:①胎盘实质内不规则稍高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为外伤后胎盘挫裂伤,此时要排外胎盘血管瘤,胎盘血管瘤位于胎盘实质内或突向羊膜腔,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②胎盘子宫壁间出现形态不规则夜性暗区,其内看见散在光点光斑回声,常见于隐性出血,产后胎盘面见血凝块;③胎盘子宫壁之间见中等密度光团回声,为胎盘母体面有机化血凝块;④胎盘边缘长型索状肿物,或胎膜与宫壁间见凸向羊膜腔内肿物,呈液性区或低回声,产后检查胎盘,为胎盘血窦破裂出血;⑤胎盘异常增厚,产后胎盘母体面有大面积血凝块;⑥羊水内出现散在漂浮的小光点,由血性羊水所致。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 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97-0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频超声探头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了更确切的诊断依据。本文对2005年1月――2007年5月所接收的16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2例,男98例,女64例,年龄5-83岁,平均44岁。发病时间2h-7天,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突发右下腹疼痛就诊。实验室检查:早期血象无明显改变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病程长者血象升高明显。
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为GE LOGIQ-500及百胜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范围为4.0-10MHz。患者取仰卧位,探头以右下腹最敏感的压痛点或麦氏点为中心,进行纵、横、斜多方位、多切面的连续扫查,检查过程中探头需适当加压,以驱赶周围肠管内的气体干扰,便于对阑尾的显示。检查时,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彩色血流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回声特点,测量阑尾的长径,最大横径和壁的厚度等。
2 超声表现
2.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形态基本正常,阑尾轻度肿胀,直径>0.6cm,壁厚>0.3cm,层次较清晰。长轴切面阑尾呈条形盲管状或蚯蚓状,短轴切面呈同心圆或靶环状。管壁浆膜层呈强回声光带,管内呈低弱回声或无回声,无明显蠕动,压之形态不易变形。彩色多普勒可见阑尾管壁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2.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明显增粗肿胀,横径多为0.7-1.5cm,也有超过2.0cm管壁层次较模糊,不规则增厚,管腔内可见较多液性暗区且透声差,伴粪石时可见伴声影的强回声团,伴蛔虫时腔内见细条状或线团状回声。阑尾周缘、肠间隙及盆腔可见少量液性回声,为炎性渗出物所致。右下腹肠管可伴有不同程度扩张,管壁蠕动较缓慢,彩色多普勒见阑尾管壁有丰富的血流信号[1]。
2.3 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 根据其有无穿孔,其声像图表现也不同。穿孔前,阑尾明显肿胀,与化脓性阑尾炎相似,但其管壁结构模糊不可分辨,黏膜回声减少甚至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穿孔后,管壁回声延续有中断,中断处浆膜外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阑尾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2.4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失去正常形态,因炎性包裹而形成大小不等、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边界模糊而不规则,有时脓腔内还可见气体和粪石的强回声。
3 讨 论
阑尾为条形管状或蚯蚓状具有肠管结构的管道,该管道有盲端,无蠕动。正常阑尾长约4.0-10.0cm,直径约0.3-0.6cm[2],管壁光滑柔软,超声不易显示,而当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病变阑尾充血肿胀、积脓,压之不易变形且压痛明显,反复变动形态不改变。超声检查时首先要明确病变阑尾位置,以麦氏点或右下腹压痛点为中心,根据腹壁厚度、阑尾深度、病变范围及患者耐受程度逐级加压,仔细查找。病变早期或阑尾腔内无积液(脓)时显示为中低回声,有积液(脓)时透声差无回声,若有粪石嵌顿则管腔内见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阑尾穿孔后尚未形成周围脓肿时因张力降低,体积缩小,有的甚至管腔萎瘪,加之脓液破溃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导致右下腹或全腹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很难区别病变阑尾与正常肠管,部分病例继发出现肠梗阻,使阑尾难以探查,但是只要根据阑尾具有盲端的特征寻找到形态僵硬、固定、体积缩小的管状结构仍可提示诊断,如其内见粪石强回声则可明确诊断。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则超声较易诊断,在右下腹可探及形态不规则的炎性包块,内回声不均匀,有粪石时可见粪石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包块周围网膜包裹表现为中强回声。笔者曾收治1例巨大阑尾周围脓肿,范围约15cm×8cm,定位穿刺一次抽液达250ml。
阑尾体积小,位置复杂多变,周围又有肠内容物的干扰,决定了超声探查阑尾的难度,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能因显示阑尾较短将其漏诊,阑尾长度变异大,阑尾炎性变时周围组织包绕粘连及解剖上阑尾的游离缘短于阑尾系膜,阑尾均有不同程度的迂曲,超声所测阑尾长度几乎均小于离体标本。②升结肠内粪块质地较硬或右下腹肠腔胀气比较明显时,超声能量被衰减,造成后方结构无法显示,出现假阴性,这时可尝试变动或探头逐步加压以提高显示率[1]。③查找病变阑尾同时可结合肠间隙及盆腔积液或右下腹肠管扩张、蠕动增多亢进或受限等间接征象,以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④阑尾位置多变,在常规部位未探及时应扩大扫查范围,必要时应做右下腰部冠状扫查,以除外高位阑尾。⑤需引起注意的是压痛敏感程度不一定与病变成正比。有些急性阑尾炎的病例是以上腹部或脐周痛为主诉来就诊的,作为超声医师,对该类患者检查不能仅限于临床提示部位,还要常规按压麦氏点,如有阳性体征则需对阑尾进行扫查,因为急性阑尾炎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压痛已固定在右下腹,这样可减少临床漏诊。⑥急性阑尾炎还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及右侧宫外孕、黄体破裂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相鉴别[3],密切结合临床与声像图特征,尽可能提高确诊率。超声医生在确立诊断前,多看几个部位,以排除其他疾病,从而使诊断更具明确性。
由于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易接受,具可靠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某些诊断不明确的急性阑尾炎病例中,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诊断较单纯临床诊断具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超声的显示能力与阑尾形态、肿大程度、所在部位的声波干扰因素有关,另外仪器质量、探头分辨力、检查医师技术等也影响诊断率,对于患者肥胖、肠气过多、阑尾异位及小儿不配合所致的可疑急性阑尾炎诊断较困难,而且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有不同声像特点,所以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还待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056.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产前二维超声筛查胎儿5856例,年龄18-46岁,检查孕周12-40周。
1.2仪器与方法 :(1)仪器:采用飞利浦HD11超声诊断仪,腹部二维超声探头,频率3.5Hz,孕妇平卧位,所有病例均经腹壁探测法,常规顺序检查,检查胎儿心脏采用心脏软件。(2)检查要求:测量项目包括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肱骨长、侧脑室后角、小脑横径、后颅窝池深度、透明隔宽度、眼距、鼻骨。观察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丘脑、侧脑室、第3及第4脑室、透明隔、大脑、小脑、颅骨光环;脊柱;面部:眼、鼻、唇、上颚;胸腔:心胸比、肺、胸腔主心包腔;心脏:位置、方向、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腹壁:脐带入口处;腹腔:胃、肝、双肾、膀胱、肠管;四肢:所有长骨及手足。其它:胎盘、脐带、羊水、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等情况。保存图像及资料,记录各项指标并密切追踪随访。
2 结果
共筛查5856例胎儿,胎儿畸形总计81例(1.38%),超声发现胎儿畸形72例,其中发现多发性畸形21例,漏诊9例,检出率88.9%。胎儿畸形检出结果见表1。
3 讨论
二维超声已成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产前诊断方法,其无损伤,可多次使用,实时观察,易被孕妇接受,是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本组资料显示81例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最多,尤以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最高,正常胎儿的颅骨光环及中枢系统结构在孕12周即可清晰显示,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改变,这其中主要有脑积水、无脑儿、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这类畸形只要认真细心检查,一般不难检出。对孕20周前轻度脑室扩张者需要追踪观察,要除外部分胎儿因暂时性脑脊液代谢失调所致的轻度脑室扩张[1];当检出脑积水或侧脑室扩张时,应注意胎儿其它部位畸形。 超声除详细检查胎儿形体与结构外,还应进行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2]。本组资料中脊柱裂漏诊一例为隐性脊柱裂,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后家人在婴儿骶尾部皮肤处见一小红点后才引起注意而发现。其次唇(腭)裂发生率也很高,其检出率受检查过程中胎儿在宫内及周围因素影响较大,主要是受羊水、脐带、胎盘及肢体影响,容易给三维图像造成较大的干扰,曾有操作者在做三维图像时因胎儿嘴唇边附着的脐带或过深的鼻唇沟造成三维嘴唇的畸形,因此诊断唇裂最根本的还要靠胎儿鼻唇二维图像清晰为依据。对于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多囊肾、桡骨发育不良、成骨发育不良、肠道闭锁、膈疝、腹裂、脐膨出等相对来说诊断率较高。胎儿心脏畸形相对来说亦属高发,且漏诊率较高,这与胎儿心脏解剖特点及胎儿期独具的血管通道及血液循环特点有很大关系,胎儿时期体、肺循环平行的特点使许多复杂的畸形在胎儿期够耐受[3]。部分心脏畸形血流动力学、心脏扩大等改变变不明显,而且胎儿复杂多变,是我们操作者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难点。漏诊也确是在所难免,这使得心脏方面的纠纷日趋上升,令人恐恐不安,这就要求我们操作者要有熟练的操作方法,还要有扎实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基础。本组资料中心脏畸形9例,超声产前诊断5例,漏诊4例(单纯小室缺2例,右室双出口1例,部分型肺静脉引流并房间隔缺损1例),漏诊的右室双出口考虑受胎儿孕周较大(孕40周),而且是在临产前做第一次超声检查(仅做一次),受胎儿脊柱影响所致(因右室双出口在四腔心与三血管平面均显示正常)。漏诊I度唇裂1例,手足畸形1例(足部分缺指畸形),21-3体1例,耳道畸形1例(双侧耳道闭锁,一侧外耳廓缺如伴单纯腭裂畸形),隐性脊柱裂1例。早于各种复杂原因造成漏诊,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漏诊降到最低程度。目前为了进一步降低漏诊畸形,我们将对高危孕妇尽可能在胎儿期间做3次胎儿超声检查:①早孕期11-13.6周超声检查进行NT(颈项透明层厚度)值测量;②妊娠18-23周主要进行胎儿结构畸形的系统筛查;③妊娠28-32周主要进行胎儿结构畸形的进一步筛查。对于一般孕妇,我们首次系统检查胎儿结构畸形的时间为孕18~24周,此时,羊水较多,有利于胎儿内脏结构及四肢等体表结构的显示,此外此期诊断胎儿异常恰好是临床进行中期引产的适宜时机,也是产前诊断所要求规定的时期。另外不同的病例,出现异常声像图的时间不同,如小型腹裂、脐膨出,可随孕周的增加,腹内压增高而突出;某些畸形常常在妊娠晚期才表现出来。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的体会是需要动态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条件者应于孕32周左右重复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例增加超声检查次数并会诊,对未显示部位详细记录以备再次超声检查时重点观察,最大限度地减少胎儿出生缺陷的漏诊误诊以及减少一些由于胎儿某些生理功能暂时失调造成的假阳性。如果是由于孕周或关系,一定要嘱孕妇活动后或隔日再查,不可因工作忙时间少而疏于检查。胎儿畸形的检出与超声医生个人的经验、技巧与对畸形的认识程度有关。超声工作者应认真负责、仔细检查,能熟悉胎儿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声像特征,检查时按标准切面,按顺序检查,及早从超声检查中获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利于优生优育,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参 考 文 献
[2]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4版式.北京:科学技术文献了版社,2003.
- 上一篇:教育管理的模式
-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