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对农作物的作用及功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钾对农作物的作用及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钾对农作物的作用及功能

篇1

一、什么是微肥

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有一些的需要量是极少的,但它们又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并且还不能相互代替,如钼、硼、锰、铜、锌、铁等元素,通常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常量元素而言的,常量元素有氮、磷、钾、钙、硫、镁等。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称为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

二、微肥有什么作用

农作物中大多数都含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具有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固氮等作用,它们还存在于物质转化作用的“酶”或“辅酶”之中,生理功能非常专一,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微量元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硼可使农作物的成熟期显著提前;钼能促进农作物对磷的吸收,影响根瘤固氮和蛋白质的合成。

三、微量元素为何会缺乏

农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一般来说,土壤中或多或少地会含有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具体到一个地区的土壤,对某种农作物来说可能不缺乏微量元素,可对于另外一些农作物来说则可能缺乏某一种或某几种微量元素,也就是说不同的农作物对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所需的数量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农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主要原因。有些地区的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数量并不少,可由于它们的存在形式特殊,不能被农作物的根部吸收,这也是农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地区的土壤连年种植某种农作物,对这种农作物来说,也很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此外,各种不同肥料之间还存在着相克作用,这也是农作物微量元素缺乏不可忽视的原因。所谓肥料的相克作用,是指含有某种元素的肥料施用后,会明显地抑制农作物根系对含有另一种元素肥料的吸收和转运。如对稻田多施了磷肥,则多余的磷可结合土壤中的锌、铜,形成难溶性的硫酸锌和磷酸铜沉淀,于是就会引起水稻锌、铜的缺乏,导致水稻发生僵苗现象。如果对农作物多施了钾肥,多余的钾会减少农作物对氮、镁、钙等的吸收。

四、怎样判断农作物所含的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当土壤中的某种微量元素不足时,农作物往往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会导致成熟期推迟,产量、品质下降,严重时会导致颗粒无收。如水稻缺锌时叶片会逐渐失去绿色。大豆幼苗缺硼时植物顶芽会受损,叶片卷曲。马铃薯缺锰时叶片先呈深绿色,后期转为灰白色。小麦缺钾时茎秆细弱、早衰、易倒伏。还有一些农作物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时,虽然不影响农作物的外观及生长速度,却影响其营养价值,对人与动物的生长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用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农作物或其果实饲养猪、鸡、鸭、鹅等时,猪肉、禽蛋的营养价值会显著降低。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叶片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判断其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五、微肥有哪些

微肥按元素分类可分为钼肥、硼肥、锰肥、锌肥、铜肥、铁肥等。若按混合物类型则可分为:(1)易溶的无机盐,此类是速溶性微肥,主要为硫酸盐。(2)不易溶的无机盐或氧化物,此类是缓溶性、缓效性微肥,主要有磷酸盐、碳酸盐等。(3)溶解度极小的玻璃状盐,此类是玻璃微肥,主要是含有微量元素的硅酸盐粉末,由高温烧结成熔融而呈玻璃状物质,如冶炼厂的炉渣。(4)螯合物肥料,此类是由具有螯合作用的物质与微量元素螯合而成的化合物,如螯合锌等。(5)含微量元素的某些工业废渣,此类废弃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可作为缓效性肥料施用。

六、怎样正确地施用微肥

由于农作物对微量元素所需量较少,如果施用不当,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微肥施用过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会起到反作用。例如:如果硼肥施用过量,农作物很容易被烧死。如果铜肥施用过量,会影响种子发芽,抑制农作物生长。所以微肥相对于氮、磷、钾肥而言,有其独特的施用方法,应根据微肥的溶解性、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及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微量元素的不同需要,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施用方法。

1.土壤施肥。此法对肥料的利用率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较低,但后效时间长,特别适合生长后期微量元素所需量较多的农作物。含微量元素的工业废渣等缓效性微肥,因溶解度较小或很小,只能采用这种方法施用。土壤施肥又分为条施、穴施等不同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经济成本。

2.种子处理。易溶性微肥及所含微量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前期作用较大的微肥常用此法,分为浸种、拌种。浸种是将种子浸入0.01%~0.1%的微肥溶液中保持24 h左右,使种子吸足肥料后捞出;拌种是将易溶性微肥配成较浓的溶液并喷于种子表面,搅拌均匀,阴于后播种,参考用量每千克种子拌2~6 g微肥。

3.根外追肥。对于易溶性并且能通过植物的叶或气孔吸收的微肥可采用此法,通常是用高度雾化的喷雾器将0.01%~0.1%的微肥溶液喷洒到农作物的植株上。此法是将微肥溶液高度雾化,且不是施用于土壤中,不会造成微肥流失,所以利用率很高,成本最低。

篇2

关键词:苎麻[Boehmeria nivea(L.) Gaudich.];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固碳效应

中图分类号:S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3-2434-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3.009

Effects of Ramie on Soil and Aggregate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loping Farmland

XIONG Wei, TANG Di-luo, FU Cong, ZHU Wei, WANG Hong-wu

(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Rami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soil structure,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aggregates was studied by selecting ramie, crops(soybean,CK1) and natural fallow(CK2) in Chongyang slope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ramie on improving soil were not obvio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i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the content of soil surface organic carbon, available nutrient,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under planting ramie were the highest, and organic carbon reached 8.45 g/kg, 86.5% and 53.3% higher than the natural leisure and planting cro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il aggregates, the treatment of planting ramie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ramie aggregates in all of slope farmland in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quantity of soil large aggregates under planting ramie was highest, and 28.7% and 25.2% higher than natural leisure and planting crop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In summary, ramie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in the slope farmland b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large aggregates in the soil, and enhanc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large aggregates on the organic carb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 words: ramie[Boehmeria nivea(L.) Gaudich.]; sloping farmland; soil; aggregate; carbon sequestration

r麻[Boehmeria nivea(L.) Gaudich.]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中国的苎麻产量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苎麻适合在南方坡耕地种植,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保水效果佳,发展苎麻上山能缓解与粮争地的矛盾,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1]。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其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供储养分能力的高低[2,3],并且其数量分布和空间排列方式决定了土壤孔隙的分布和连续性,进而决定了土壤的水力性质,影响土壤生物的活动[4]。同时,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反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持水性、通透性和抗侵蚀的能力[5]。把>0.25 mm级别的团聚体称为大团聚体,0.053~0.25 mm级别团聚体称为微团聚体,0.25 mm团聚体是土壤团粒结构体,是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其数量与土壤肥力状况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碳是岩溶系统中碳转移的动力学媒介,是岩溶系统中碳流通的主要途径,常被用来选作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用来综合反映土壤的生产、环境和健康功能[6,7]。土壤有机碳是指在一定时空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且在土壤中移动较快、不稳定、易氧化、易分解、易矿化,其形态和空间位置对植物和微生物有较高活性的那部分土壤碳素[8]。本试验通过田间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南方红壤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团聚体有机碳分布以及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苎麻固碳效应以及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土壤培肥机理,为提高该区域的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土壤样品采自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红壤山坡地。崇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17.0 ℃。2015年极端最高温度37 ℃,出现在8月4日,最低气温-2 ℃,出现在1月30日。历年平均降水量1 693.2 mm。2015年出现了7场暴雨,全年雨日162 d,雪日4 d。历年平均日照时间1 350 h,光照充足。历年平均蒸发量1 584.5 mm。崇阳县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地处大幕山、大湖山、大药姑山之间,属低山丘陵区。土壤以山地丘陵红壤为主,含沙量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1.2 试验方法

土壤采样于2015年6月在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进行。试验地为红壤坡耕地,坡度为27°,土壤为红壤。在试验地分别设置种植苎麻、自然休闲(CK1)、种植农作物(黄豆,CK2)3个处理,苎麻于2014年4月种植,黄豆于2014年起每年3月种植,1年种2次,每个处理取6个样,共采集18个样本。送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测试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1.3 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pH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采用虹吸法测定,水稳性团聚体采用湿筛法测定。

1.4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SPSS 16.0软件,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水平采用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组成结构的影响

对土壤田间持水量进行比较,种植苎麻比自然休闲提高了0.6%,比种植农作物提高了4.9%,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容重进行比较,N植苎麻比自然休闲提高了0.2%,比种植农作物提高了3.2%,种植苎麻与种植农作物间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对总孔隙度进行比较,种植苎麻比自然休闲降低了3.0%,比种植农作物降低了0.3%,差异均不显著;对毛管孔隙度进行比较,种植苎麻比自然休闲提高了1.0%,比种植农作物提高了8.3%,种植苎麻与种植农作物间差异显著;对非毛管孔隙度进行比较,种植苎麻比自然休闲降低了15.6%,比种植农作物降低了59.7%,三者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1)。

2.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通过对土壤的有机碳(表2)进行分析可知,种植苎麻土壤的有机碳极显著高于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两个对照,分别提高86.5%和53.3%。通过对土壤的pH进行分析可知,种植苎麻土壤的pH为6.25,偏中性,高于自然休闲的 5.96(偏酸性),低于种植农作物的 6.78(偏碱性)。

通过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分析可知,种植苎麻与自然休闲、种植农作物之间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从改良速效磷来看,种植苎麻的速效磷含量优于两对照,比自然休闲田提高了414.1%,比种植农作物提高了54.7%。种植苎麻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分别提高了361.5%和22.4%。种植苎麻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分别提高了88.6%和56.8%,改良效果优于两对照。

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分析可知,除种植苎麻与种植农作物间全磷含量外,其他处理间的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改良全氮、全磷含量效果以种植苎麻处理最好,然后依次是种植农作物与自然休闲;改良全钾含量效果以自然休闲最好,其次是种植农作物,种植苎麻效果最差。

2.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团聚体数量特征的影响

对土壤进行湿筛法获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各粒级组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每个样本总质量200 g。从表3可以看出,>2 mm的团聚体以种植苎麻的最多,达到30.00 g,种植农作物与自然休闲的较少,分别为5.78 g和7.26 g,分别比种植苎麻降低了419.0%和313.2%,差异显著。1~2 mm的团聚体以种植苎麻的最多,达48.59 g,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的较少,分别为30.81 g和21.67 g,分别比种植苎麻低57.7%和124.2%,差异显著。0.5~1 mm的团聚体以种植农作物的最多,其次是自然休闲,最后是种植苎麻,分别为55.64、52.84、51.89 g,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分别比种植苎麻高6.7%和1.8%,其中,种植农作物与种植苎麻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0.25~0.5 mm团聚体以自然休闲的最多,其次是种植农作物,最后是种植苎麻,分别达35.93、28.91、21.20 g,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分别比种植苎麻高69.5%和36.4%,三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0.053~0.25 mm团聚体以自然休闲最多,其次是种植农作物,最后是种植苎麻,分别为57.13、49.30、30.21 g,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分别比种植苎麻高89.1%和63.2%,三者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2 mm、1~2 mm和1~0.25 mm的团聚体为水稳性大团聚体,0.25~0.053 mm的团聚体为水稳性微团聚体。种植苎麻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为151.68 g,比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的117.7、121.14 g高出28.7%、25.2%,达显著差异。种植苎麻有利于红壤旱地>0.25 mm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增加,尤其是>1 mm的土壤水稳团聚体;同时,也能显著降低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从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方面来看,种植苎麻与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未见明显差异,说明苎麻在改良土壤组成结构方面效果不明显。

从土壤有机碳来看,种植苎麻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从土壤pH来看,种植苎麻土壤中性,优于自然休闲(偏酸性)和种植农作物(偏碱性);从速效养分含量来看,种植苎麻土壤的各速效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从全量养分来看,种植苎麻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高于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土壤全钾含量低于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不具优势。由此可知,苎麻在改良土壤有机碳、pH、速效养分和全量养分含量方面有明显优势,固碳效果明显。

从土壤团聚体数量上来看,种植苎麻土壤的>2 mm和1~2 mm团聚w含量高于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在水稳性大团聚体总量上,种植苎麻显著高于种植农作物和自然休闲,水稳性大团聚体为固定有机碳的优势团聚体,由此说明,苎麻在固碳效应方面具有优越性。

3.2 讨论

土壤中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数量和稳定性是土壤结构的关键指标。大量研究[9-11]表明, 秸秆还田能增加大团聚体含量, 并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可以增加大孔隙的数量和连接性,提高水肥供应能力。同时有机物的斥水性和胶结作用可以提高团聚体的水稳定性[12]。本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团聚体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进一步证实了苎麻在改善红壤性土结构中不可替代的作用[13]。影响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颗粒组成等,红壤性土壤增加的有机碳主要累积于较大团聚体。本研究条件下种植苎麻有利于较大粒级团聚体的形成,而且较大粒级团聚体决定着土壤总有机碳的稳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进入土壤的碳大部分集中在大团聚体中,种植苎麻在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上具有优势,大部分新进碳被固持下来。水稳性大团聚体固持碳的周转时间为140年,被固定的碳在很长时间发挥作用[14]。不同碳库可能存在着饱和等级现象[15,16],即团聚体粒级越小,固碳潜力越低,会优先达到碳饱和;土壤继续增持的碳会结合于较大粒级团聚体中。因此,不同尺度土壤颗粒所固持碳的稳定性不同,从而导致其碳周转速率和饱和度存在较大差异。较细尺度颗粒(黏粉粒和微团聚体)固持的碳周转较慢,有利于碳的固持,由于这些颗粒固碳潜力较低,易于达到碳饱和,新进入土壤的碳主要积累于大团聚体中[15,16]。一般认为在有机碳含量较高、黏粒含量较低的土壤中,有机碳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团聚体的形成则主要依靠有机碳的胶结作用。在红壤山坡地种植苎麻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微环境,缓减了当地特殊气候如水土流失等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截留土壤有机碳,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有机碳排放,降低对温室效益的影响。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固定大气CO2,并使之以有机碳形式储存于土壤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全球碳平衡来看,地表土壤有机碳储量2 000 pg,植被碳储量500 pg,大气碳储量785 pg,土壤中的碳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得到不断的补充,每年约有10%的大气圈碳进入土壤,陆地植被系统具有强大的固碳功能,是一个自然的碳封存过程,在全球固碳途径中,它是一个不需通过CO2的提纯、分离、捕获、压缩成本的廉价措施[17]。对于团聚体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不同粒级组分固碳潜力差异的机理。

参考文献:

[1] 汪红武,涂修亮,熊常财,等,苎麻山坡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及测产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16,38(4):152-155.

[2] 蔡立群,齐 鹏,张仁陆,等.保护性耕作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8, 22(2):141-145.

[3] 陈恩凤,周礼恺,武冠云,等.微团聚体的保肥供肥性能及其组成比例在评判土壤肥力水平中的意义[J].土壤学报,1994,31(1):18-25.

[4] DEXTER A R.Advances in 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structure[J]. Soil & Tillage Research,1988,11(3/4):199-238.

[5] YODER R E. A direct method of aggregate analysis of soils and a study of the physical nature of erosion loss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36,28(5):337-351.

[6] PEN G X,CAO J H. Karstification in epikarst zone: The earth surface ecosystem processes taking soil as a medium-case of the Yaji karst experiment site,Guilin[J].Carsologica Sinica,1999, 18(4):287-296.

[7] WANG Q K,WANG S L,FENG Z W,et al. Activ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quality[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3):513-519.

[8] SHEN H,CAO Z H,HU Z Y.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1999,18(3):32-38.

[9] YANG C M,YANG L Z,OUYANG Z. Organic carbon and its fractions in paddy soil 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nutrient and water regimes[J]. Geoderma,2005,124(1/2):133-142.

[10] AOYAMA M,ANGERS D A,N’DAYEGAMIYE A. Particulate and 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matter in water-stable aggregates as affected by mineral fertilizer and manure applications[J].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9,79(2):295-302.

[11] RASOOL R,KUKAL S S,HIRA G S.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s affected by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FYM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 maize-wheat system[J]. Soil & Tillage Research,2008,101:31-36.

[12] ZHOU H,PENG X,PETH S,et al.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aggregate microstructure quantified with synchrotron-based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J]. Soil & Tillage Research,2012,124:17-23.

[13] 邸佳f,刘小粉,杜章留,等.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10):1129-1138.

[14] JASTROW J D,BOUTTON T W,MILLER R M. Carbon dynamics of aggregate-associated organic matter estimated by 13C natural abundance[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96,60(4):801-807.

[15] KOOL D M,CHUNG H,TATE K R,et al. Hierarchical saturation of soil carbon pools near a natural CO2 spring[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7,13(6):1282-1293.

篇3

[关键词] 功能肥料;肥料效应;综述

化肥是作物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中是最大的物质投资。生产实践证明,肥料利用率低,肥料性能有限是化肥应用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土质退化等诸多问题,导致作物抗逆性能低下,农药施用量增加,农产品品质低劣,尤其是农业附加值高的果蔬产品中有害有毒物质超标,不但影响到国内的食品安全,也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极大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立信神农功能肥料有效克服了常规化学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长效缓释,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根系生长,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增强农作物抗逆性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特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选新型肥料。

一、长效缓释,提高肥料利用率

河北保定等地在立信神农功能肥料对土壤及作物养分运移影响的肥效试验中,以三元复混肥为对照,试验表明立信神农功能肥料的长效缓释,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

1.长效缓释

(1)微区试验:供试作物:玉米,从土壤养分变化(表1、2、3)可以看出,施肥15~20d后,对照有效养分迅速下降,处理的土壤养分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有利于养分被作物吸收利用,表现出长效缓释的特点。

(2)田间试验:供试作物:花生,结果表明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内,花生植株的生物产量、吸钾量、吸磷量、吸氮量及花生性状等各项指标都证明立信神农功能肥料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养分的平衡状态,提高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表4、5、6、7、8)。

2.提高肥料利用率

试验表明,施用立信神农功能肥料对氮、磷、钾都有一定的增效效果(表9)。

二、有效提高土壤养分

在立信神农功能肥料提高土壤养分方面的田间试验中,河北保定等地的试验供试作物为小麦,以磷酸二铵作对照,结果表现为有效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使有效养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作物的吸收。(表10)。

三、强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

在内蒙古锡盟的立信神农功能肥料的肥效试验中,供试作物:青贮玉米,以三元复混肥作对照,结果表明施用立信神农功能肥料可显著促进青贮玉米根系生长(表12)

四、显著增强作物抗旱、抗病等抗逆能力

1.对作物抗旱性能的影响

在内蒙古锡盟、河北保定等地的立信神农功能肥料的肥效试验中,以三元复混肥、磷酸二铵作对照,在遭遇天气严重干旱而又无水浇条件的情况下,施用立信神农功能肥料的青贮玉米和甘薯植株表现出显著的抗旱性能。(表13、14)

2.对蔬菜植株抗病性能方面的影响

在河北廊坊、沧州等地的蔬菜生产上对立信神农功能肥料进行的试验示范中,以多种三元复混肥作对照。田间调查表明立信神农功能肥料在提高蔬菜植株抗病性能方面有明显的施用效果(表15)。

五、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在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高效农业产区对立信神农功能肥料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的肥效试验示范中,分别以多种三元复混肥、控(缓)释肥、磷酸二铵等作对照,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立信神农功能肥料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表16、17、18、19)。

篇4

1什么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手段,先测土了解土壤供肥性能,然后综合作物需肥规律,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配成肥料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的施肥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结合肥料效应,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确定氮磷钾化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加工成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供应给农户,并指导农民使用。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地解决作物施肥与土壤供肥、作物需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短缺营养元素,做到科学合理用肥,土壤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作物需要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化肥使用效益的目的。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作物一般增产8~15,肥料利用率提高5~10,还可节约投肥10左右,每667㎡节本增收达60~100元。同时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在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环保建设,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2为什么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2.1按照“一大学说、三大规律”的科学施肥原理,需要我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2.2国内复杂的土壤类型,多变的土壤养分,需要我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2.3化肥使用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需要我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尽快扭转这种不利的施肥格局和错误施肥观念。

2.4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和优质农产品生产中,大面积推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对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肥的功能和目标发生了新的变化,要保证人、畜、环境的安全;要改善农产品的品质;要增加农产品的数量;要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要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5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是保护耕地、培肥地力、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由于偏施氮磷肥忽视了钾肥、微肥的施用,加之农家肥用量减少,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耕地板结。农作物产量大约50来自地力,地力降低,对农业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如果不采取措施,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阻止地力下降,培肥地力,提高土地产出率,那么人多地少矛盾也将难以缓解。

2.6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低耗、低污染的需要。目前广大农村氮磷钾施肥比例大约为1:0.3:0.1,由于施肥比例严重失调,化肥综合利用率仅为30。通过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目前的施肥模式降低了化肥利用率,增加了种田成本,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影响了人、畜健康。农民为了不断提高产量,因而增加氮肥用量,氮肥利用率越来越低,流失严重,导致地下水、池塘、蔬菜等硝酸盐含量超标。在动物体内硝酸盐易转化为亚硝铵这种致癌物质,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污染。

2.7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产效果好,农产品品质高,有较高推广价值。现在许多农产品品质下降,瓜不甜、饭不香、菜不鲜、果难吃,这正是传统施肥方式偏施氮、磷肥导致的结果。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则能有效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倒、抗病能力。

3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主要技术措施

3.1土样采集、调查与测试。应在秋播前采集土样(耕层0~20cm),送当地农业局土肥站分析测试土壤速效氮、磷、钾,并提供田间基本情况、农田耕种情况等信息。要求平原6.67~13.33hm2,丘陵、岗地6.67hm2,山区3.33~6.67hm2取一个土样;而且同一地块一般每隔2~3年取土测试一次。

3.2确定肥料施用量,下发施肥通知单。主要是根据化验结果等有关情况,确定不同作物的最佳氮、磷、钾、微配比和最佳肥料施用量,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发至农户,让农民照单购肥、施肥。氮、磷、钾、微肥的施用主要根据地块取土化验的结果,按照“因缺补缺,缺多多施,缺少少施,丰者不施”的原则确定施用量。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要充分发挥各级土肥部门的化验室和配肥站的作用,尽力做到“测土配方生产销售(供施)施用”一体化服务。

3.3肥料的科学施用。科学施肥的原则是必须因(下转P107)(上接P105)土壤、作物、肥料品种不同,而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配合施用:一是有机肥无机肥要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使肥效缓相济、互补长短、提高肥效。二是氮磷钾微要合理。建议积极施用BB肥和专用配方肥。三是施肥时期要适宜。应根据作物需肥的阶段特性,确定最佳施肥时期,重点施用。

4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4.1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网络,形成整体合力,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及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应用水平。在采土、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等六个关键技术环节中,要强化合作,注重指导,切实加强服务。

4.2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要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并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优质的专用肥料。既然是专用肥料,就一定要强化肥料的专用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民正确选用专用肥料。

篇5

【关键词】沼肥;循环利用;发展对策

粮油、蔬果、肉、蛋、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粮油、蔬果是土地经过施肥复垦播种长出来的,而肉、蛋、乳是通过养殖繁衍发展的。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餐饮健康的追求越来越迫切,种—养—沼相结合是实现循环利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途径。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总结出:“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是农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农业循环中沼气是核心,上联养殖,下联种植,是种养、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农业循环就是种—养—沼(肥)利用依赖的代名词。

1 沼肥定义特性和作用

1.1沼肥定义

沼肥是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无毒青草树叶在沼气池得到充分发酵后产生的腐熟物,是沼液和沼渣的统称,亦称为沼气发酵残余物,是沼气发酵液和沉渣的总称。沼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不仅营养成分全面、肥效高,还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作用。由于有机物质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除了碳、氢、氧等元素逐步分解转化成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等气体外,其余各种养分基本都保留在发酵后的残余物中。其中一部分水溶性物质残留在沼液中;另一部分不溶解或难分解的有、无机固形物则残留在残渣中,沼渣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的有效养分。养分包括有机质、腐殖酸、全氮、全磷和全钾。科学利用沼肥,能够增加粮食、蔬果产量、品质,改善环境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1.2沼肥的特性

沼肥含有丰富的动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特别含有多种水溶性养分,是一种速效性的优质肥料。因为沼肥中的一部分养分和有机质已转变为腐殖酸类物质,所以它又是一种速效和持效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沼肥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外,还含有钙、铁、铜、锌、锰、钼等微量元素,对动、植物生长有调控作用,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对部分病虫害有杀灭作用,如氨基酸、生长素、赤霉素、纤维素酸、单糖、腐殖酸和某些抗菌素类。它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了农作物从种子发芽、植株长大、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

1.3沼肥的作用

沼肥来自沼气池,沼气事业发展,不仅开辟了广大山区有机肥源的新途径,提高了肥效质量,而且对改良土壤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沼肥是优质的有机肥和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沼肥特别是沼渣中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产生持续的效果。胡敏酸又是腐殖酸中的重要组成物,施用沼肥后,土壤中自然团粒总数增加1.5~3倍,其中水稳性团粒增加8.5~20.5%,解决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土质疏松。连续两年施用沼渣后,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剧增,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改良土壤。许多农户反映,由于大量施用沼肥,普遍反映土壤疏松,色泽加深,土壤板结情况减轻,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肥力逐步上升。

2 山区沼肥循环利用、山区沼肥循环利用伴随沼气事业蓬勃发展一度成为无公害蔬果种植的支撑

2.1沼肥在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循环利用

山区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沼肥利用,种-养-沼一体化,农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循环转化为特征,融现代工程设施体系、高新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于一体,是代表当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就要种-养-沼结合,循环利用发展。山区农业园区有独特优势,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便于发展特色种养。种-养-沼好结合,易排涝,有落差,肥水好利用,节能、环保,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2.2沼肥在山区庄院农业发展中的循环利用

沼气庄院农业发展模式以8立方为主,连接种养,适用发展户用家庭适度规模,庄院中建沼气,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残渣做农作物底肥、沼液浇喷果蔬,肥效好、能杀菌灭虫,村落环境卫生能够得到极大改观。作物茎藤青储和加工残余物能够再利用进行喂养,循环利用,农户节本增收效果好。

3沼肥的发展对策建议

3.1出台扶持政策,化理论重视为快速行动

目前农村控制排放管理执法不严。针对这个问题,更应对沼渣沼液生产利用给予扶持政策,扶持的对象范围应扩大到生产沼渣沼液的养殖主及使用沼渣沼液的种植主,变废为宝,以提高养殖业主粪便排放法律意识,调动农户利用沼肥积极性。目前,很多地方理论上重视沼渣、沼液的利用,但行动上相对滞后。大多数沼气工程属国家扶持项目,投资高昂,在可研、设计、审批、落实中要沼田“合理布局”“一体配套”,高度重视沼渣、沼液的价值,对无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项目报告不予上报批复通过。

3.2强化体系,健全管理,主抓后续服务

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办法缺乏统一理论指导,管理不系统。沼气工程涉及循环农业和环境保护,需要循环经济理念的统一指导,以前将沼渣沼液作为沼气工程中的一个附属产品进行处理,而不是将其作为循环农业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建设,沼气要重建,沼渣沼液要重用,种-养-沼配套有人管。针对这个问题,应确定责任主体,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沼渣沼液还田,政府确定对应的部门统一制定适宜山区当地种-养-沼发展的方案和落实措施,完善沼渣沼液利用的环节。

3.3适度规模、配套发展,走持续之路

沼渣沼液的利用是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将农业产业体系循环起来的一个节点产业。该产业关系到循环农业的建立,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同的养殖规模产生的沼渣沼液量不同。是否考虑沼渣沼液的利用,养殖和种植的种类、规模及其分布将有不同。养殖规模越大,产生的沼渣沼液量越多,外运距离越远,费用越高,效益越差。山地运输困难,规模不宜大,可利用地势存放,适时利用。建议适度规模、配套发展,走持续之路。

篇6

关键词:谷子栽培技术;谷子高产栽培;谷子栽培

中图分类号: S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04-1

谷子是东北地区常种的农作物之一,是粮草兼用的高产作物,现将优质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轮作

种植谷子要选择在土质疏松,地势平坦,黑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上。地块选好后,要精细整地,整好地。谷子对茬口反应敏感,重茬谷子病虫害严重,如白发病、黑穗病、谷瘟及钻心虫等危害严重。重茬造成土壤上层养分片面消耗,导致谷子生理早衰、早枯、秕谷增加,产量下降。谷子轮作一般是3-4年。谷子前茬最好是豆类、绿肥、其次是玉米、高粱和薯类作物。

2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能防干旱、保墒、保全苗。整地包括浅耕除茬,耕、翻、耙、耢、压等,耕翻时间以早秋为宜,耕翻要结合施基肥,翻后要立即耢压,以利于碎土保墒。

3 科学施肥

谷子对于氮肥、钾肥需要量较多,对于磷肥需要量则相对来说较少,苗期需要肥较少,从抽穗期开始需肥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在生育期最后的30-40天内,需肥量占全期75%以上。因此,结合深翻耕地时,要施足底肥,每公顷厩肥15-30吨,土壤含钾肥偏低的地块,要施加草木灰等含钾肥较多的肥料,以保证谷子对钾肥的需求量。谷子苗高30-50cm时,距苗眼6cm左右,用锄头或镐头开10cm的沟,每公顷均匀施尿素100-200kg,然后埋土,深施能提高利用率。在谷子播种时还可以同时施入农家肥料和有机肥料。

4 适时播种

对于谷子来说,适时播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4.1 精选良种

选用优质谷子品种一般可增产10-15%,目前适合通榆县的优良品种有金谷2号、香谷、千斤谷等品种。

4.2 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一周将谷种在太阳下晒2-3天,以杀死病菌,减少病源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选种,播前用清水洗种子3-5次,漂出秕谷和草籽,以利于更好地提高种子发芽率。

4.3 药剂拌种

可以用50%辛硫磷乳液闷种以防止地下害虫,药:水:种比例为1:40-50:500-600。防治白发病、黑穗病可用20%萎秀灵乳剂或20%粉锈宁乳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播种形式:在我县主要有机平播,采用起垄或在垄上扬种或播种,再有就是沟播,这主要是为防止干旱采用开沟接墒播种,施肥后覆土、镇压,有利于保墒。

4.4 严格掌握播种量及播种深度

要严格控制播量及播深。每公顷播种量大约为4-5kg,覆土深度一般为3-4cm。

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提高谷子的产量。合理密植的幅度为:中下等肥力条件的地块播种量8kg/hm2左右,播幅4-5寸,保苗量在50-60万株/hm2,上等肥力的地块播种量12.5kg/hm2左右,播种深度3-4cm,保苗100万-120万株/hm2左右,播后镇压。

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6.1 早间苗

苗与苗之间要保持3cm以上的距离。如果发现缺苗断条要及时补种,补种时最好能浸种催芽,以缩短出苗期,能够赶上大田谷苗。

6.2 中耕除草

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在人工除草的同时也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

6.3 中耕施肥

在拔节后、孕穗前结合施肥进行一次深中耕锄草,一次追尿素10kg/hm2左右。中耕深度6-7cm,在孕穗期进行一次浅耕,一般深度3-4cm,不伤根,只锄草松土并高培土,以促进根系和根量的增多,增强吸收水肥能力,防止后期倒伏,也便于排水和灌溉。

6.4 花期至成熟期管理

主要是保护功能叶片,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具体措施是:根部追肥,以稀释700倍的硫酸二氢钾溶液,每公顷喷1100kg,兼有施肥和喷水的双重作用,如果后期植株表现缺氮肥,则可制成700倍硫酸二氢钾溶液与1-2%尿素混合液一起喷施。

7 病虫害防治

谷子后期主要是叶锈病和粟灰螟、玉米螟。对于叶锈病可用12.5%叶美戊唑醇微乳剂1500-2500倍液、5%开美已唑醇2000-3000倍液或62.25%锁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效果较好。对于粟灰螟、玉米螟可用1500-3000倍液菊酯类农药顺垄喷雾防治粟灰螟。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7.1 农业防治

一是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有效地控制谷子叶锈病;二是结合田间作业,及时拨除病虫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对谷子苗期害虫粟灰螟防效较好;三是根据粟灰螟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的习性,秋耕后要及时拾净谷茬,集中烧毁。

7.2 物理防治

利用粟灰螟、粘虫的趋向性,可采取频振式杀虫灯、插杨树枝、配制糖醋液等方法诱杀成虫。

7.3 药剂防治

一是科学选药。根据不同害虫的生活习性,可选用触杀性较好和内吸性较强的农药效果更好;二是掌握防治适期。粟灰螟、玉米螟尤以谷子苗期危害较重,最好在播种前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利用毒土、毒粪、毒谷进行兼治,也可在6月上中旬结合间苗定苗时防治,因为此时害虫还在3龄之前,尚未分散和转株危害;三是防治方法,前两种虫可结合间定苗,顺垄将毒土撒在谷子根基部,后两种虫可采取喷雾防治,并要注意多往心叶内喷打。

篇7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土施农作物追肥造成肥料浪费、又因劳动力不足追肥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以广西喷施宝为代表的部分有远见的肥料生产者,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开发出在作物营养临界期使用的水溶肥料,进行叶面喷施,有效解决了追肥不到位、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难题,由此拉开了施肥技术革命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水溶肥料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已遍地开花,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的叶面喷施、蘸根、拌种、滴灌、冲施和土壤处理,为我国施肥结构调整、节本增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人畜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各类产品的特点与作用

1.1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以氮、磷、钾大量元素为主,按照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比例,添加铜、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或钙、镁中量元素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主要特点与作用:提供作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和中、微量元素养分。

1.2 中量元素水溶肥料 以钙、镁中量元素为主,按照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比例,或添加适量的铜、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主要特点与作用:提供作物生长必须的中量元素养分。

1.3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由铜、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按照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比例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主要特点与作用:为特定的对微量元素敏感的作物生长提供必须的微量元素养分。

1.4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以游离氨基酸为主体,按植物生长所需比例,添加铜、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或钙、镁中量元素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主要特点与作用:诱导出愈伤组织;表面活性渗透剂;对微量元素的螯合作用,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提供有机氮素营养,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提高多种酶的活性,特别是能加强植物末端氧化酶的活性,有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的作用;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能提高作物细胞膜和原生质的渗透性能,加速营养物质进入作物体内;减轻植物重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

1.5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以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腐植酸为主,添加适量的氮、磷、钾大量元素或铜、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主要特点与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疏松耕层土壤,破坏盐份的积累,使表层盐含量减少,起到隔盐作用,提高出苗率,减少弱苗、死苗;是天然杀菌剂,可抑制真菌、细菌、病毒病害;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抗逆性性强;提供植物营养;具有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功能的中间物质,可促进多种物质相的吸收;提高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对农药的分解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钝化生物中那些对农药毒性敏感酶的活性,缓解和降低农药中的毒性。

1.6 有机水溶肥料 以壳聚糖、海藻酸等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肥料。海藻类肥料是从海洋藻类中提取的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并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的一类天然有机肥料。主要特点与作用:是天然土壤调理剂,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内部孔隙空间,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者的比例,恢复由于土壤负担过重和化学污染而失去的天然胶质平衡,增加土壤生物活动,具有提高肥力和减轻农药、化肥的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壳聚糖类肥料是以蟹、虾等壳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经过盐酸脱钙再经过氢氧化钠脱脂等工序,然后生产出几丁质(又名甲壳质),分子量达100万以上。主要特点与作用:可以拉长细胞壁,所以壳聚糖(植物疫苗)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调节土壤中养分的作用,使农作物提高繁殖能力和防病、抗病等方面的功能;能够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反应,间接起到农药杀病虫的作用;调节土壤中有益酶的活性,保证农作物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

1.7 磷酸二氢钾 是以磷、钾矿物质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化工产品。主要特点与作用:由于含有较高的磷、钾(含P2O5不得低于48.0%,含K2O不得低于31.8%),在各种水溶肥料未被开发前,被用来在禾本科作物生长的后期进行叶面喷施,有时配合尿素进行喷施。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增强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效果明显。

从以上7种肥料的特点与作用的介绍可以看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是作物普遍需求、综合肥效较好的产品;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抗逆、修复、解毒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海藻类和壳聚糖类肥料在抗病、解毒方面有一定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准入门槛低,存在投机性生产 由于现行法律对水溶肥料的生产只限定于独立法人,对技术人员、注册资金、生产设备及规模化没有设定准入门槛,并且对质检检验规定可委托进行,由此导致投入10万元左右、租用简易厂房、购置简易设备就可依法申请登记,很多原来销售农资产品的销售员、经营户只是为了赚钱,在没有对产品的作用机理和实际效果了解清楚的前提下,就投机性地建厂生产水溶肥料,产品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2 科技含量低,过量加入调节剂 由于水溶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市场销售量虽然很小,但投入成本小,利润相对较高,不会出现大幅度亏损现象,部分企业不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实际效果,只求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片面追求销售量,利用农民喜欢追求直观效果的心理,在水溶肥料里加入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使之产生在作物上喷施1~2d后就能看到“明显效果”的假象(违背自然生长规律,拔苗助长)。特别是在经济作物上,假象见效更快,由此出现了“石头西瓜”、“催熟西红柿”、“催熟香蕉”、“顶花带刺黄瓜”等违背食品安全的不良现象。此类行为,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关于具有药肥功能的产品应获准农药登记的规定。

2.3 夸大产品宣传,误导农民购买使用 部分企业为了获利,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产品进行过分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使用。如不论什么产品,都说具有增加光合作用、刺激酶的活性、防治病虫害、抵抗各种自然灾害、增产优质等功能,仿佛就是“灵丹妙药”,依此来吸引农民的眼球,增加销售量,而全然不顾实际效果。

2.4 政府低价招标,企业降低有效成分 科技含量高、肥效好的优质产品,除具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有效养分外,还加入科技含量高、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核心成分,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以实际效果赢得农民信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对小麦“一 喷三防”进行补贴,这本是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但部分企业利用少数地方政府招标只执行“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在产品中不加真正有效的核心成分(成本价很高),用只按相关标准生产的产品进行投标,导致产品没有实际效果,违背了国家补贴政策的初衷。有的甚至利用政府先向农民提品后进行抽检的程序,先低价中标,然后在供货时提供部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等检验结果出来后,农民早已将产品使用结束,给基层农业部门的工作带来被动。

2.5 产品特点及法律效力局限,决定了监管难 由于水溶肥料的销售单元较小,销售门店摆放的产品一般不会太多,农业部门在执法检查时,即使发现伪劣违法产品,按现有法律规定只能处3倍以下罚款,没有没收和吊销证照的规定,导致伪劣违法产品“打而不死”,净化水溶肥料市场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3 对策建议

3.1 加快肥料立法进程 应尽快出台肥料法,从生产规模、注册资金、技术研发人员设置、质检手段等方面设定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从注册资金、专业技术能力、销售范围等方面规范经营行为,加大对违法产品的处罚力度,杜绝违法生产和经营。

3.2 加大农药执法力度 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对添加具有农药功能的产品,如无农药登记证,对生产和经营者将依法惩处。

3.3 加强产品的肥效对比试验,筛选出优质高效产品,向社会公开推荐 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关于新产品新技术必须按照“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水溶肥料企业积极提出参试申请,由销售地农业部门在市场销售的产品中随机抽样,通过质量检验合格后,由企业出资,省土肥站统一组织进行多点示范试验,对效果确实明显的产品,向社会公开推荐,引导农民使用优质、高效、安全的水溶肥料。同时,也供基层农业部门在招标时参考。

篇8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肥料主要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肥料、解钾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所谓复合微生物是指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或一定的营养物质复合配制而成,能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科技含量高、养分齐全、效力强劲、持续稳定作用效果明显,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同化肥相比,生产微生物肥料不仅没有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能源。微生物是可再生资源,而化学肥料使用的原料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1.有效功能活菌数是微生物菌肥的关键

微生物菌肥是一类含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具有固氮、解磷或解钾,促进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功能。微生物肥料,能有效恢复地力,降低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逆性,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微生物能够分泌激素类物质,从而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这是生物肥料促进作物增产及改善作物产品品质的基础。微生物菌肥发挥功效的关键在于其所含微生物有效活菌的数量。农业部标准规定,菌肥粉剂类有效活菌数不低于2亿/g,生物肥(大肥类)有效活菌数不低于2000亿/g。而增产作用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微生物肥料能够刺激作物生长及防病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是普通化学肥料所不具备的特有功效。施用微生物肥料是对作物根际微生态系统进行调控的一种农业技术措施。其内含的多种功能性微生物进入土壤后,除固氮、解磷、解钾功能外,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变得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气、热更加协调,减少土壤板结,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而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增强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使有机物分解转化,有的还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反过来又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分泌更多的有益物质,促进作物生长,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篇9

摘要: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促进玉米高产栽培目标的顺利实现,推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独特,土壤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玉米,近年来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也逐渐成为山西省的第一大作物,其中一半左右为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为全面提高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产量,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现代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下进行简要介绍。

1 平川旱地玉米“一增一减三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1增加种植密度

相关农业生产研究与实践表明,玉米属于无分蘖作物,种植密度是影响所收获株数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当增强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三要素中的单位面积穗数,应当注意的是,所选用的待增加密度的玉米品N应当为耐密品种,以真正实现玉米高产。

就当前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的生产情况来看,制约玉米高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密度不够导致有效收获株数较少。因此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过程中,应当选用中穗节水型耐密品种,适当改善玉米密度,以促进中晚熟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提升。通过试验研究可知,当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所使收获有效株数低于60000株/hm2时,玉米单产那一突破15000kg/hm2。

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生物措施来促进节水增密种植的顺利实现。结合山西省地质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等开展具体分析后,决定种植郑单958、先玉335等中穗节水型耐密玉米品种,将种植密度控制在72000-82500株/hm2之间,结合山西省玉米种植区的地力以及品种对种植密度加以优化调整,确保所收获的有效株数在67500-78000株/hm2之间。

1.2减少土壤耕作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过程中,土壤耕作具有两面性,有助于提高土壤综合肥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能够创造播种施肥条件,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综合肥力,并且会造成土壤失水。通过试验研究可知,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适当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调整土壤耕作实践,与化学除草法进行协调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满足播种施肥要求,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提高土壤综合肥力,促进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

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过程中,通过耕作与化学措施能够促进节水培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合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在玉米栽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待玉米收获后,以机械粉碎法直接将秸秆粉碎,于土壤适耕期进行耕翻,于早春解冻后进行旋耕,春播后出苗前喷施玉米专用化学除草剂。玉米生长期不应中耕或培土。在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中,旋耕时间应当提前一个月左右,并且实际耕作次数应当减少30%-45%左右。

1.3改变施肥技术

肥料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合理施肥既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又能有效提高土壤综合肥力,特别是可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施农家肥,氮、磷、钾、锌、锰等化肥按地力差减法确定,根据肥料的特性和玉米需肥特点科学施用。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农家肥施用情况和计划产量补充施足化肥,一般氮肥、磷肥、钾肥和微肥分别按玉米计划产量所需纯氮、磷、钾和微肥分别按理论所需量的100%~130%,150%~180%,30%~60%,50%~80%确定(因地力、农家肥施用情况调整)。施肥方法上,农家肥、磷肥、钾肥和微肥随早春旋耕一次底施,氮肥 60%底施、25%玉米拔节后抽雄前追施、15%玉米灌浆初期追施。

2 丘陵旱地玉米“一增一盖三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丘陵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与平川旱地相类似,尤其是增加种植密度方面,可以按照平川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具体操作。在覆盖整秆、地膜方面,为切实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应当充分发挥秸秆覆盖的作用,对土壤水分蒸发以及土壤板结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秸秆自然还田以及蓄水功能来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增加有效积温,从而促进作物成熟。

待玉米收获后,顺垄将2行玉米秆覆盖于一个垄背上,于早春将没有覆盖玉米秆的垄背上覆盖地膜,通过整秆与地膜的协调作用,促进间隔周年全封闭覆盖的实现。覆盖地膜之前应当在地膜垄背喷施适量玉米专用化学除草剂。丘陵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在施肥技术、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改变上与平川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具有一致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玉米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物之一,为更好的提高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产量与质量,应当结合山西省土壤环境以及地质特点等因素开展综合分析,选取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而促进山西省玉米产量提升,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推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张鑫:出生年月:1978年10月19日;性别:女;籍贯:孝义市阳泉曲镇安乐村;单位:孝义市下栅乡便民服务中心;职称:农艺师;研究方向:种植业

参考文献:

[1] 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4):87-88

篇10

日前,省农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做好农田内涝防范工作,具体做好六件事:

一要迅速排出田间积水,避免长时间积水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二要扶正倒伏庄稼。抢抓有效时机,动员组织群众扶正倒伏的庄稼,培土加固处理,促进通风透光。对叶片有淤泥的作物,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恢复叶片功能。

三要加强水田生产管理。严格控制水层,及时排除稻池雨水,增温控蘖。要采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措施,提高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保证水稻创高产。

四要加快抢修棚室设施和田间水毁工程。对棚室设施因强降雨造成损毁的,要及时组织农民进行修复,恢复生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水毁的涵闸、河坝等农田水利设施,清淤河道渠系,确保排灌需要,防止内涝灾害发生。

五要搞好强对流天气防范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强降雨、强对流等天气动态,加强预报预警,提前做好防雹等防范设施准备,狠抓各项防范措施落实。要及时将气象预报宣传到广大农村和农户,指导农民增强防灾避险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小强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日,受高空冷空气影响,近期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连续降水天气,松嫩平原大部、牡丹江西部及双鸭山部分县市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其中肇东、杜蒙、安达、双城、五常等县市降水量达150毫米以上,依安县三兴镇降水合量达到221.7毫米,连续降雨已造成局部低洼地块农田形成积水渍涝。

就此次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总农艺师闫文义。他介绍说,当前,我省玉米的总体生育进程是从小喇叭口进入到大喇叭口时期,此时正是大量需肥需水的关键期,也是田间追肥的关键期。降水有效解决了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但降水多日照少,而且无法进地追肥,因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容小视,既容易导致后期脱肥,又易造成基部节间拉长,导致后期倒伏。对玉米来说,当务之急是排除田间积水,晴天后抢抓时机利用大型机械追肥,后期可采取化控措施控制株高,防止倒伏。水稻正进入分蘖后期,按正常田间管理程序,此时应放水晒田控蘖,防止无效分蘖过多,产生倒伏和贪青晚熟,同时促进营养转移到有效分蘖上,促进孕穗。当前水田应尽快排出积水,想办法晒田,三五天之后,再施孕穗肥,以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大豆正是中花期,此时降水对大豆生长有好处,但让植株泡在水里不行,要保证垄沟无明水,同时,严密防控大豆菌核病的大面积发生,因为田间湿度大极易导致此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