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5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10-2011年家庭访视中,对3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20名,女婴10名,生理性黄疸 23名,病理性黄疸7名。3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2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5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2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 影响 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 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 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 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 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 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 从而使得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若出生后24 h即出现黄疸, 2~3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开始出现黄疸称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 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目前常采用蓝光治疗, 辅以相应的局部治疗护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疗的依从性以及其他方面问题, 使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通过研究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 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 其中男49例, 女37例, 挑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 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血清胆红素在早产儿>257 μmol/L, 早产儿>4周;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确诊)。②出生日龄24 h~18 d, 平均日龄10.3 d, 出生时体重平均3.4 kg, Apgar评分8~10分。③患儿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巩膜及皮肤发黄症状。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后参与。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 两组疗程均为3 d, 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治疗反应情况。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沐浴。新生儿全身与温水接触, 进入与母体相似环境, 可消除焦虑, 提高新生儿光疗时的依从性和舒适感。②抚触。在新生儿光疗时, 适当抚摸, 能够促使新生儿增进食欲, 减少哭闹。 ③灌肠。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 h开始, 能够使得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 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降低胆红素水平[2]。④声乐。护士护理时轻柔, 适当播放音乐, 可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的光疗环境, 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勤沐浴, 保持皮肤清洁, 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 以避免脐炎的发生。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3 d的治疗观察发现,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比较( x-±s, μmol/L)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治疗组 43 322.4±22.3 219.6±15.8a
对照组 43 321.6±21.8 246.8±18.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 发病率高, 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因血清胆红素的异常情况所致, 对患儿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机护理手段, 可造成严重后遗症, 并可能威胁其生命,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疗效的意义重大。实施早期的干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新生儿黄疸的早发现和早诊断[3]。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抚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较新颖的换血疗法等, 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单纯治疗所顾忌不到的方面, 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胃肠蠕动, 增加胰岛素与胃肠激素的分泌量, 促进新陈代谢, 抚摸可刺激患儿体表神经, 使中枢神经兴奋, 促进排便, 还可加快排出过高的血清胆红素, 防止小肠将其再吸收, 是有利于患儿身心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护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治疗效果, 使患儿及早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自珍, 黄海波, 王芳, 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8(1):140-141.
[2] 祝秀凤, 姚云行, 吴小红, 等.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23):2141-2142.
篇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以患儿皮肤、巩膜及粘膜黄疸等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患儿还可引起核黄疸,从而导致患儿留有后遗症或死亡。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生产及住院治疗的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78例,女58例,出生时体重:2208g~4569g,平均体重为3206.5g,就诊时日龄为23~137h;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就诊日龄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消失,吃奶、睡觉均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119.7μmmol/L。有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大部分消退,患儿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19.7~171.0μmmol/L之间。无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无变化,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5天后,对照组患儿显效率48.48%,有效率28.79%无效率22.73%,总有效率77.27%;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78.79%,有效率16.67%,无效率4.55%,总有效率95.2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分析
干预4天后,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结果(μmmol/L)
2.3 两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及体重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及体重比较结果
3 护理干预方法
3.1 常规护理
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并嘱产妇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同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2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3.2.1 快速断脐
新生儿出生后,如不将脐切断,脐血可通过脐进入新生儿体内,从而使体内红细胞增多,易并发高胆红素症[2]。因而,新生儿娩出后应快速将脐断开,以避免脐血进入体内。
3.2.2 早期游泳
选择专业的护士训练患儿游泳,1次/d,游泳10~20min/次。保持水温、室内温度适宜;游泳可促进患儿肠胃蠕动,加速患儿排便,从而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3]。
3.2.3 新生儿抚触
由专门护理人员定时对患儿进行抚触,2次/d,10~15min/次[4]。抚触可刺激患儿背部体表神经,从而使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促进胎便的排出。
3.2.4 口服葡萄糖
新生儿娩出后2h给予50ml 10%葡萄糖高渗液,3次喂完,之后按需母乳喂养[5]。10%葡萄糖高渗液可在新生儿肠道菌群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刺激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
4 讨论
篇4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对新生儿健康产生较大威胁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蓝光治疗利用其光氧化作用将未结合的胆红素分解从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挥较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广泛采用。采用蓝光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对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年1月~1年1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例胆红素水平均5.~565靘ol/以上符合光疗指证。7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1~1天平均1.天;出现黄疸时间均在出生后~7小时;其中早产儿1例新生儿ABO溶血症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9例新生儿肺炎例其他7例。
方法:
⑴光疗前护理:用温水为患儿沐浴沐浴后不可涂油或扑粉以免干扰治疗;将患儿放在床中央为其双手戴手套、双足用布条包裹、双眼佩戴遮光眼罩以防止指甲抓伤皮肤、双足与光疗箱摩擦和光线损伤视网膜还须用尿布遮盖患儿会防止光线影响其生长发育。
⑵光疗中的护理:①一般护理:光疗使水分丢失增多因此应在光疗中要增加喂奶次数不能进食者鼻饲对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输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并在臀部涂敷用鞣酸软膏以防止粪便给患儿臀部皮肤带来的伤害预防臀红发生。②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哺乳量、呕吐量等变化每隔~小时测量1次随时记录尤应注意体温变化若患儿体温上升超过8.5℃要暂停光疗遵医嘱给予处理待体温恢复后继续治疗。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黄疸部位和消退情况尿、便颜色与性状皮肤巩膜的改变等以及时发现腹泻、皮疹、青铜症等常见光疗不良反应;对于特别好动者可肌注适量鲁米那钠一方面使患儿安静防止皮肤划伤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抽搐、呼吸暂停情况有无萎靡、惊跳、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则暂停光疗通知医生积极查找原因并配合抢救和处理。
⑶光疗后护理:当患者血清胆红素
结果
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给予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
讨论
蓝光治疗是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的非换血疗法它通过破坏胆红素的光化异构作用改变胆红素的性质将其分解和排泄从而达到消退黄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无不良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蓝光治疗过程需要患儿全身暴露肌肤接触蓝光箱还会导致一些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会烦躁哭闹家长也产生恐惧由此使蓝光治疗开展困难。如果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蓝光治疗或者由于护理不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将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机体损害甚至不可逆损伤。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在光疗前保护患儿的安全;光疗中勤巡视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蓝光治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光疗后也要继续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合理评价。通过上述护理措施后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提示蓝光照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6,(5):6-6.
李志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6,6(11):5-51.
篇5
【关键词】 循证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在新生儿时期,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导致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主要的临床特征[1]。除了对患儿进行药物、光疗等方法治疗外, 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5月经确诊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根据患儿出生日期单双日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日龄2~26 d, 平均日龄(7.8±6.1)d;自然分娩患儿25例, 剖宫产患儿15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9例;日龄3~27 d, 平均日龄(8.2±6.3)d;自然分娩患儿27例, 剖宫产患儿17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 给予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吮吸、母婴同室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1 循证准备 对循证护理的本质、概念、起源、实证分析与应用、实施步骤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对相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学习, 并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科室护理经验, 确定循证问题及循证护理的方案[2]。
1. 2. 2 循证问题 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并根据本科实际护理经验, 对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确立了如下循证问题:①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②抚摸、蓝光治疗的方法;③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
1. 2. 3 循证应用 ①蓝光治疗护理:在对患儿进行蓝光治疗时, 需要注意将暖箱蓝光照射的距离调整好, 一般为50~75 cm, 要将患儿双眼用黑布眼罩遮住并进行妥善固定, 将患儿的手脚用棉被进行包裹, 避免患儿因抓、拉、扯等动作而造成伤害。在进行蓝光治疗时, 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 并且要注意每隔2 h对患儿翻身1次[3]。②饮食指导: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让患儿尽早饮食, 以加速粪便排泄, 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血液胆红素浓度得到降低;对母乳喂养进行指导, 一般哺乳次数>6次/d, 只要不是严重的母乳性黄疸, 则没有必要停止母乳喂养;如果患儿存在严重的躯干和四肢黄疸症状时, 则需将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③抚触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 尤其是要对患儿的背部和腹部进行用力均匀、适度的抚触, 如果患儿出现不安、肌紧张、异常哭闹等反应则需要停止抚触护理[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指数进行记录并比较, 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②临床疗效:显效:经过5 d的治疗, 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 血清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有效:经过5 d的治疗, 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 血清胆红素浓度虽然未恢复正常但是显著降低;无效:经过5 d的治疗, 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未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数、胎便初排及退黄时间 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措施后,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小结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 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部分患儿在发生黄疸后一段时间不需要治疗就能够自行消退, 但是还有部分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 则需要一定的治疗和护理干预[5]。在本次研究中, 将本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 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能够使患儿的黄疸症状显著改善, 对缩短新生儿退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雪芳, 郑肖玲, 邓明映, 等.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7):274-275 .
篇6
[关键词] 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 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 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 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 d访视,30 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 kg,平均3.50 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 kg,平均3.45 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7、14 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 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 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 游泳护理 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 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 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 抚触护理 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 阳光照射法 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 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 药物治疗 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 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 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 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 14 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 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 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 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 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 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 d和14 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 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 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 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 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 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 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 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 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 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 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36-37.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
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舒适护理;蓝光治疗
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1】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发生黄疸。【2】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蓝光照射是目前我国临床上最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上发现绝大多数的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时容易烦躁不安,哭闹过多,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影响了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为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我院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实施以满足机体舒适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为足月儿,经抽血行生化检查均提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7版中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儿均符合要求[3],有蓝光照射治疗指征。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日龄3-28d(8.2±2.5)d,体重2.72-4.15kg(3.25±0.78)kg,血清总胆红素218-313?mol/L(275±27)?mol/L;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日龄4-26d(9.6±0.6)d,体重2.55g-4.3kg(3.36±0.67)kg,血清总胆红素223 -320?mol/L (282±16)?mol/L。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入住新生儿科,母婴分离,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新生儿蓝光箱行双面蓝光照射治疗24小时,间歇12小时再光疗12小时,疗程3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措施如下。
1.2.1 创造舒适环境 新生儿室病室内保持空气洁净,配备中央空调,室温22℃-24℃,湿度55%-65%,蓝光箱温度设置于30℃-32℃,箱内湿度60%-65%。根据昼夜调节室内灯光,保持光线柔和。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环境噪音是能扰乱新生儿正常生理状态,并使患儿病情加重,治疗更加复杂的一个重要的压力刺激源[4] 。 为创造舒适安宁的环境,工作人员必需注意控制谈话音量及操作时动作的轻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操作护理尽量集中,尽量避免噪音产生或降低噪音。
1.2.2光疗前使患儿舒适 光疗前予温水沐浴,不涂油剂和粉剂;轻柔地为患儿戴上棉质的眼罩;做好脐部护理,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有臀红则涂消毒的植物油,更换干净尿片,注意松紧适宜;修剪患儿指甲并戴上棉质手套和脚套以防压伤或蹭伤皮肤。
1.2.3增加患儿安全感 患儿进蓝光箱后,用一软棉布做成的薄枕置于头部,防止患儿头部直接接触坚硬的玻璃板产生不适。四周围长条型的圆柱状毛巾使其成一圈形鸟巢,患儿活动时手足可触及柔软的毛巾,增加其安全感。加强巡视,发现患儿烦躁不安时,与其亲切对话,排除饥饿等生理不适后用一只手轻轻握住患儿的单手或双手,用另一只手的指腹轻轻抚触患儿头部及全身皮肤直至患儿安静下来后给以舒适的。抚触可使新生儿感到安全、舒适,情绪安定,减少焦虑和烦躁[5]。大便是排出胆红素的主要途径,国内外有大量文献研究报道抚触可以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反射,增加大便排出,减少肠道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
1.2.4喂养舒适的护理 按需喂奶,注意喂奶技巧,避免咽下过多空气,喂奶后轻拍背部使其嗳出咽下的空气以避免腹胀,溢奶等,喂奶后头侧向一边,协助取右侧卧位,如有溢奶或吐奶及时檫净唇周,保持箱内清洁。两次喂奶间歇予适量喂温开水以补充光疗所致的不显性失水。
1.2.5保持蓝光箱内的中性温度 “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6] 观察蓝光箱温度,根据患儿日龄、体重调节合适温度,使患儿体温波动于36.7-37.3℃,避免出汗、闷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不适。接触患儿时,注意工作人员的手部保持温暖,避免寒冷等不良刺激对患儿造成的不适。
1.2.6 眼部舒适护理 眼罩松紧应适宜;患儿如有哭闹,需及时擦干眼泪,防止泪水积聚于眼角造成不适。
1.2.7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用3M透明敷料进行无张力固定,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在患儿皮肤上。 输液时使用微量泵匀速输入药物。加强巡视,做好静脉留置针护理,保证补液通畅,确保患儿补液安全、舒适。
1.2.8 光疗结束后的舒适护理 光疗结束后,不立即抱出蓝光箱,除去眼罩,让患儿适应一阵后再抱出箱,患儿衣服需先预热至合适温度。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儿哭闹情况,观察记录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消退情况,治疗2d后复查血清胆红素。
1.4疗效标准 显效:皮肤、黏膜黄染消失,胆红素值205.2?mol/L 。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哭闹情况和两组的疗效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较低,足月儿一般10-15天黄疸可自然消退,对机体无伤害,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如未及时接受干预治疗,因新生儿大脑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易进入大脑屏障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病变,产生严重后遗症。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了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明确蓝光照射是目前国内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全面的护理也是蓝光治疗成功的关键[7],但在进行光疗期间,患儿必须躺于质硬的蓝光箱玻璃板中,眼罩的使用及蓝光光源的因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等均会造成绝大多数患儿爱与安全感的缺失及生理的不舒适而哭闹不安,从而影响了蓝光照射的疗效。舒适护理理论(theory of comfort care)在1995年由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提出,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适感觉和患者的满意度[8]。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护理模式,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9]。 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了一系列舒适护理,通过创造舒适环境,增加安全感,舒适喂养,维持中性温度,加强情感交流,抚触等综合舒适护理措施,满足患儿爱和安全的心理需求,降低了患儿生理、心理上的不适,使其能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哭闹例数为5例,占11.3%,对照组哭闹例数14例,占31.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戴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7.
[2] Chamdine,Omar,Shadi,et al.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wborns[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3(12):544-547.
[3]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一115
[4] 陈锦秀叶天惠罗薇等.新生儿监护病房噪音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2005 11(22):1890-1892
[5] 邹泉.抚触干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39-40 .
[6] 洪黛玲等.儿科护理学[M] 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11.
[7] 陈兰 蔡伟良 钟琴书等.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 15(9):99~100
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呕吐;新生儿;生长发育
Clinical study of nursing intervenes in alleviation of vomiting in infantsSUN You-guang.Department of tokology of Yi Shui Central Hospital, Lin Yin ,Shan Dong province 276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es in prevention of vomiting in infants. Methods180 cases of newly borne bab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Serials of extra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exerted to patients in the observed group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to the other group. ResultsRatio of vomiting, body weighs loses level of blood glucose, jaundice was lower in the observed group and the different we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early stage were essential to infants to decreases the ratio vomiting occurrence and benefit their growth.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e; Vomiting; Infant; growth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它可因新生儿消化道生理解剖特点;新生儿在宫腔内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或吞咽大量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血;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所致。新生儿一旦发生呕吐,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困扰着医护人员及家长的难题。为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新生儿呕吐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结果降低了新生儿呕吐发生比例,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减少低血糖和生理性黄疸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6~7月间足月、自然分娩、各种生理指标正常(排除消化道梗阻、畸形)的新生儿180例,其中男婴102例,女婴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住母婴同室,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执行护理干预,即分娩前由护理人员组织产妇及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并示范新生儿喂养具体技能、技巧,家属相对固定;选择具备高度工作责任心、爱心、事业心,接受过新生儿护理专业系统培训并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护理,各班人员相对固定并熟悉新生儿详细情况,认真交接班;产程中胎头娩出时立即有效地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出生后并注意保暖;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左右实施母乳喂养、1 h喂哺10%葡萄糖10~20 ml、2 h喂哺10%葡萄糖15~20ml,无呕吐者继续按需母乳喂养或给予人工代乳喂哺;出现呕吐又无吸吮无力者,在护士严密观察下继续给予10%葡萄糖10~20ml与人工代乳10~20 ml交替喂哺(出现呕吐时护士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理症状和体征及早处理,防止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至呕吐停止;新生儿取头高脚斜坡15°~20°角右侧卧位,更换尿布时抬高臀部不宜过高;准确记录喂食哺乳次数及量、呕吐发生次数、呕吐物性状及量;每日测体重;测血糖值(血糖的测定:使用德国罗氏血糖仪监测新生儿出生后0,2,6,12,24h的血糖值.低血糖的诊断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血糖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呕吐例数比较新生儿呕吐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比较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3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血糖水平比较新生儿低血糖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4两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比较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3.1新生儿呕吐大多数因分娩时吞咽羊水而刺激胃部所致,其临床特点为新生儿出生后24h左右反复多次呕吐,呕吐物为清水混有浅黄色片状、絮状物,为非喷射性呕吐,无发热,无感染及其它表现[2]。由于羊水较黏稠,其成分为胎脂、胎儿脱落的毛发和少量白细胞、尿酸盐及其他有机、无机盐等,此类黏稠物紧贴于幽门处而使胃液下行不畅,持续刺激胃黏膜,引起频繁呕吐。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因新生儿反复呕吐而进食少,而出现脱水、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等症状,严重者因未及时补充液体而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休克;家属及护理人员高度紧张,惧怕因反复呕吐而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或突然发生窒息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本文观察研究均为正常足月经阴分娩新生儿(排除消化道梗阻、畸形),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加强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专人科学合理喂养与护理,使新生儿取头高脚斜坡15°~20°角右侧卧位,重视新生儿呕吐时严密观察,及时实施母乳喂养、喂哺10%葡萄糖10~20 ml、2 h喂哺10%葡萄糖15~20 ml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使呕吐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新生儿呕吐24例中,22例经过护士细心监护在24 h内停止呕吐,2例在48 h经儿科大夫会诊行1%碳酸氢钠洗胃1次后停止呕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呕吐发生率、缩短了呕吐持续时间短、减少需洗胃治疗病例,表明利用10%葡萄糖10~20 ml喂哺起到冲淡、稀释、清洗胃内黏稠液的作用,同时通过新生儿反复呕吐又达到了洗胃的目的[3]。
3.2加强新生儿观察护理,改变喂养方式可减轻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新生儿出生2~4 d常因大小便、皮肤及呼吸水份的蒸发及摄入不足等原因,可出现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本组调查发现常规对新生儿呕吐(排除消化道畸形)给予禁食,加重了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增加了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我们对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实施母乳喂养、1小时喂哺10%葡萄糖10~20 ml、2小时喂哺10%葡萄糖15~20 ml,如无呕吐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人工代乳喂哺;对呕吐又吸吮无力者24例在护士严密观察下继续给予10%葡萄糖10~20 ml与人工代乳10~20ml喂哺下效果显著。据报道胃排空是在进食水后5分钟开始,而葡萄糖可在新生儿胃中停留10分钟以上,并且能被直接吸收利用[4],同时交替喂哺人工代奶,及时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结果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3.3新生儿呕吐常规处理措施为暂禁食,待呕吐停止后2小时方可正常喂养,如果反复呕吐持续24小时以上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洗胃等处理,这样护士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失去了护士主动观察病情提供主动服务的工作积极性,更不能及时给新生儿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及水份,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葡萄糖是新生儿大脑代谢主要的、基本的能量来源,新生儿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5],而观察组则改变原来禁食做法,改为由护士主动多次喂哺10%葡萄糖与人工代乳,以达到利用胃排空促进胃内黏稠物排泄的目的,减少洗胃给新生儿带来的刺激与痛苦,消除家属的不安情绪,依靠专业人员的精心护理与喂养,结果显著降低了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3.4新生儿出生后2~3d,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正常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6],观察组由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发生例数少儿为28例,而且出现生理性黄疸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晚,黄疸消退快;而对照组则因禁食,又不能及时补充水份等致使胆红素排泄减少,在体内过多积蓄,致使生理性黄疸发生例数多为46例,并且黄疸出现早、消退延迟,因此给新生儿及早补充水份,喂哺10%葡萄糖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非常重要。
4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加强对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呕吐、低血糖、生理性黄疸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4-156.
2周素芬.洗胃治疗新生儿呕吐.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1-112.
3董盛霞,樊 平.喂哺10%葡萄糖治疗新生儿羊水呕吐的效果观察.护理杂志,2004,1(2):6-7.
4钟国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3-121.
5刘春华.84例新生儿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护理研究,2003,17(1):
篇9
【关键词】 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体会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7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 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很多都会因为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体循环, 从而进入皮肤、巩膜及黏膜引起黄疸[1]。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 d内出现黄疸, 4~5 d达高峰, 7~10 d内多半消失, 黄疸指数≤15 mg/dl属正常范围[2]。病理性黄疸出现早, 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程度重, 血清胆红素>12~15 mg/dl或上升>5 mg/(dl・d);黄疸持续时间长, 出生2~3周后黄疸仍不退, 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产生胆红素脑病, 引起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需及时治疗。蓝光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含量最常用、有效且安全的方法[3], 由于患儿是婴儿的特殊性, 蓝光治疗中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院儿科护理同仁对此特别重视,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血清胆红素>12 mg/dl的患儿, 其中男36例, 女44例, 足月产儿64例, 早产儿16例。体重2.0~4.2 kg, 日龄2~25 d。
1. 2 蓝光治疗的原理 蓝光能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 然后迅速从胆肝及尿中排出体外, 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
1. 3 准备
1. 3. 1 家长准备 首先告知家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发展经过, 疾病转归, 并耐心解释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治疗的目的。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 详细说明蓝光治疗的原理和安全性, 解除家长的顾虑。告知家长蓝光照射的注意事项以及光疗后患儿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均属正常反应。告知家长早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 可增加患儿肠蠕动, 减少胆红素吸收, 促进早产儿的吞咽及胃肠蠕动功能, 减少因留置胃管引起的感染[4]。使家属主动积极配合尽早接受蓝光治疗。
1. 3. 2 光疗箱的准备 光疗箱应在空调房间内, 房间温度24~26℃, 湿度55%~65%。光疗箱使用前清洁2次, 处于功能良好备用状态, 灯管全亮, 灯管使用时间有记录, 超过时间及时更换。灯箱上禁止放任何物品。光源距患儿体表33~50 cm, 箱内温度保持在30~32℃。湿度55%~60%, 箱内注灭菌用水至2/3满, 箱内铺柔软消毒小棉垫, 棉垫要稍大, 能挡住患儿小脚不被灯箱碰伤。
1. 3. 3 患儿的准备 与患儿家长沟通剃光患儿头发可以提高光照效果, 剃光患儿头发, 称体重并记录。观察并记录黄染部位及程度, 为患儿沐浴, 沐浴时注意保暖, 及时擦干患儿, 禁止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 否则降低光疗效果, 增加光热的吸收, 使皮肤产生灼红[5]。修剪患儿指甲为患儿戴上新生儿光疗防护眼罩, 仔细检查松紧度不可施压, 保证患儿舒适安全。患儿穿上尿不湿裤, 男患儿用全包大型号尿不湿裤确保阴囊全部包裹。患儿第一次离开母亲, 缺少安全感, 把患儿轻轻放入预热好的温箱并轻轻抚摸患儿, 并记录开始时间。
1. 4 蓝光治疗时护理方法
1. 4. 1 一般护理 将患儿头偏向一边, 喂奶后30 min由专人看护。溢乳及时擦净, 防止呛住患儿。观察患儿有无异常哭闹、惊厥、腹胀以及皮肤颜色有无变化, 有无胆红素光敏引起的皮疹。患儿经常活动, 随时维持患儿处于光疗箱中央。每2小时翻身1次, 使患儿更多皮肤被蓝光照射, 特别瘦小的患儿增加翻身次数并按摩骨突部位, 防止压疮发生。
1. 4. 2 密切观察光疗箱 随时观察光疗箱运行状态。保持箱内温度30~32℃, 水箱内灭菌用水依刻度为准或至2/3满。保持湿度55%~65%, 灯箱内盛水容器每天更换并灭菌。
1. 4. 3 体温护理 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8℃, 每2小时测体温1次, 或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测量次数。有发热时调低温度, 冬天特别注意保暖, 喂奶或更换尿不湿裤, 或做治疗时, 尽量小的开启箱门。夏天防止过热, 体温>38.5℃要暂停光效, 待积极处理患儿体温正常后方可继续治疗。
1. 4. 4 喂养护理 喂养>8次/d, 光疗中不定时喂温糖水, 牛乳或温白开水[6], 对吸吮能力差的患儿给予鼻饲或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液量全日均匀分配, 弹力绷带包扎静脉留置针, 防抓脱并观察滴速, 防液体渗漏。每天测尿比重>1.015, 每天测体重防止因光疗脱水。
1. 4. 5 眼罩和尿不湿裤的护理 由于患儿在光疗箱内待的时间较长, 加之患儿不停的活动, 护士应随时观察, 发现眼罩移位随时调整且勿施压, 必要时关掉蓝光灯再调整, 每天护理眼睛防角膜溃疡。2 h更换1次尿不湿裤, 发现尿不湿裤有松动随时调整保证会阴不被蓝光照射, 发现患儿大便及时更换尿不湿裤, 防止尿液及大便溢出污染玻璃窗造成患儿感染, 每次更换尿不湿裤均观察大小便颜色、量并用温水擦净臀部并涂油防臀红发生, 称尿不湿重量并记录以便更好掌握患儿出入水量。
1. 4. 6 光疗效果的观察 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 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程度, 新生儿黄疸从巩膜, 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 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加重, 警惕核黄疸发生。若患儿出现嗜睡, 反应差, 拥抱反应减弱也要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呈酱油色, 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蓝光治疗后黄疸减轻, 并不能反映血胆红素浓度, 按医嘱则血清胆红素, 抽血时将蓝光关掉, 以排除假性胆红素浓度可能, 待光疗停止后, 在4 h内再测量血清胆红素浓度, 以了解是否再度回升。
2 结果
经药物及蓝光治疗, 80例患儿79例痊愈出院, 1例发生溶血性黄疸转上级医院治疗, 无一例发生核黄染, 治愈率98.75%。
3 小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 加强蓝光治疗的治疗前患儿准备、光疗箱准备, 治疗中患儿的病情观察、一般护理、体温护理、喂养等护理措施, 可以保证蓝光治疗的有效性, 提高病理性黄疸的治愈率, 减少高胆红素对患儿的伤害, 改善了预后。
参考文献
[1] 门振兴.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0(9): 223.
[2]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74-177.
[3] 王秀芬, 李莉.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求医问药, 2012, 10(4):656-657.
[4] 石旭辉.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与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化儿科杂志, 2007, 4(3):237-238.
[5] 张家骧, 魏克伦, 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571-573.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临床护理; 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085-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47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指的是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而引发的一种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典型特征的病症,对新生儿神经系统有一定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1]。笔者所在医院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对策,选取收治的7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35例患儿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2.6±0.3)周,出生时平均体重(3.1±0.7)kg;其中,生理性黄疸29例,母婴性黄疸6例;对照组35例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2.5±0.5)周,出生时平均体重(3.2±0.7)kg;其中,生理性黄疸30例,母婴性黄疸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平均体重及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发生黄疸,胆红素浓度大于102.0 μmol/L;(2)足月生产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大于220.6 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大于255.0 μmol/L;(3)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0 μmol/L;(4)血清结合胆红素534.0 μmol/L;(5)黄疸发生后持续时间超过2~4周,或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或反复发作。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12 h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6个疗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蓝光照射护理、病情观察,教育指导、基础护理、不良反应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3.1 加强基础护理与病情观察 新生儿室内要求每日定时消毒、通风,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4 ℃~26 ℃,湿度保持在55%~65%;患儿因血清胆红素不断升高,造成肝脏功能逐渐下降,患儿发生感染的危险率极大,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若新生儿脐部有渗出物时,可使用75%乙醇涂抹,并保持周围皮肤干燥,还要加强臀部清洁与护理,防止发生红屁股,降低感染率;并加强保暖,避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加强新生儿皮肤色泽及黄染发生部位、时间、程度及范围等。
1.3.2 新生儿抚摸功能训练 在新生儿每天进食或淋浴后对其全身进行抚摸,并加强腹部与背部的抚摸,促进胎便与胆红素的排泄,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患儿黄疸症状。
1.3.3 控制喂养次数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患儿的喂养次数,从而增加患儿大小便排出次数,促进血清中胆红素的排泄;并加强对家长的健康知识宣教,正确指导家属正确的喂养方式及用药。
1.3.4 音乐疗法 可利用适当的音乐对患儿听觉系统造成刺激,在其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中引起反应,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从而对其神经、内分泌等功能造成影响。
1.3.5 游泳疗法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新生儿在游泳时,在水温刺激作用下,有利于血液循环与胃肠蠕动,可促进粪便与胆红素排出,因此可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1]。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儿入院时及治疗与护理5 d后的黄疸指数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部位为额部、面额部、胸前部等[2],统计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黄疸指数与退黄时间比较
经治疗及护理5 d后,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发热1例,皮肤干燥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出现腹泻5例,发热2例,皮肤干燥3例,皮肤损伤2例,精神疲倦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930,P=0.0121)。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尤其是生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当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大于85.0 μmol/L,即发生了黄疸。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其中第一影响因素为围产因素,包括病例分娩、母乳喂养、围产缺氧以及药物影响等。在临床上通常将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母乳性黄疸三种,其中新生儿躯干与面部均出现黄疸症状,血清胆红素含量在100.7~152 μmol/L范围内,可视为是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四肢、手足心均出现黄疸症状,血清胆红素含量超过255 μmol/L,可视为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但无典型的体征与表现,可视为母乳性黄疸[3]。
对于新生儿黄疸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并积极引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4]。临床常用蓝光照射治疗黄疸,主要是通过对胆红素光异构化,从而出现构象异构体与结构异构体来缓解患儿黄疸症状,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5]。并在治疗中给予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加强相关知识教育,通过给予新生儿抚摸功能训练、控制喂养次数、音乐疗法、游泳疗法等综合措施干预,促进血清胆红素排出,降低胆红素水平。
本研究中,经治疗及护理5 d后,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给予黄疸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配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胆红素排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31-32.
[2]张军营.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6):130.
[3]任娜,王娅宁.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对策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433-1434.
- 上一篇:预防医学主要内容
- 下一篇:钾对农作物的作用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