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3-04-10 15:0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30-001
没有鲜花的姹紫嫣红,没有露珠的璀璨晶莹,没有清泉的悦耳叮咚;有的只是苦乐参半的平淡,有的只是披星戴月的从容,有的只是呕心沥血的经营,这便是班主任的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艺术。
我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经过一番探索,打造出了建立和善师生关系的一把“金钥匙”。我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四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为师观念+处事方法+耐力恒心。
一、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学生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开始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师表达这样一个信息:老师,希望您能承认我,肯定我,给我鼓励。这个时候师生之间最容易沟通。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的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始终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我认为起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
2.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生最初的崇拜是盲目的,只有当老师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找到人生起步的座标点。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而不蛮干、自信而不盲动,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才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3.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思想落伍
教育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这一方面是由教育本身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的良好风范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二、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它只能欺骗我一个,但城里的大钟走的不准,受骗的就是整个教区的居民。”班主任的言行有如城里高耸的大钟直接影响一大批人,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是否信服你,关键是看你能不能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育者应力求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顽强的毅力启迪人,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事实证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就应该早到;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就应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使课堂活而不乱,能真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班无论是外出活动,还是开展校内活动,都能看到同学们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示在大家眼前。
三、在严格要求中给学生最大的尊重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心灵的耕耘,所以必须讲究管理的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那句名言:“严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本班虽没有太多过于调皮的学生,可恶习难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且屡教不改的也不乏其人。刚开始,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也曾有过失败的教训。过去,我对此类问题学生处理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既严格要求,也给予尊重,一次谈心不够,就谈两次,两次不够,就谈十次,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就利用班委会教育,直至改正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让整个集体为其呐喊与喝彩……
四、班主任工作需有耐心和恒心
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有耐心。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生活作风和道德情操。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确实很难,绝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恒心。班主任工作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因此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时松时紧,要长抓不懈。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有恒心,一刻也不能放松。学生毕竟都是孩子,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都比较差,只有靠班主任不间断的提醒,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养成好的班风、学风和个人作风。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宗旨,加强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常做常新,硕果累累。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班级文化;自我管理
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需顺应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将企业管理理念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办学方向。
一、将优秀企业文化理念融于班级文化之中
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要强调文化熏陶,用文化精神凝聚组织力量,用组织愿景鼓舞人心,以集体机制激励员工斗志。所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并将学校文化与之和谐融合,能够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班级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但一定要有职业学校的特色。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以“学高当师、身正为范”为校训,以“知行合一”为做人准则,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均与专业设置紧密联系起来。如,每天每位学生都要把粉笔书写的七言律诗的小黑板整齐地挂在班级外面指定的位置;同时我们将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学生简笔画、钢笔字、毛笔字、手抄报、手工作品,定期展览于班级“优秀作业栏”橱窗之中,形成班级固有的特色文化,让学生要以一名未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传递给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班主任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班主任尝试着转变自己的角色,并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首先,班级要像企业一样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建立属于班级内部的管理层次;其次,班级同样也要采取层层负责制,班主任要与班干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要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可能出现的情况,保证能够在班级出现问题之前及时协调解决,这样就使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会与社会完全脱节。为此,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采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育模式,通过和班级全体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认真学习和落实,同时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使班级干部成为班主任的代言人。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都由班干部进行分层管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规范了班干部的行为,使他们在班里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当然,这种分层管理并不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要全程监控,随时过问,随时检查,随时反馈,了解具体情况。如寝室管理由生活委员管理寝室长,再由寝室长负责管理寝室每个成员,出现问题后,班主任要先了解生活委员和寝室长的处理方法,再去倾听学生的看法,再给生活委员和寝室长合理的建议,然后再由生活委员出面处理。学生在这种“自己管理自己”的模式下,自觉性、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做最好的自己”。
三、利用学校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企业中员工的拓展培训体现了团队的力量,班主任要将这种团队精神引入和迁移到班级管理之中。首先,渗透思想教育,唤醒团队意识。班主任、班级干部、普通学生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班主任和班干部之间、班主任和普通学生之间、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其次,在班级管理中应通过班会、自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教育,通过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类活动,凝聚团队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校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就是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气氛。作为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组织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进步的过程,更是集体凝聚力升华的过程。因此,我在每次活动前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如召开“军训动员”主题班会时,我要对学生坐姿、站姿进行要求和规范,更要强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组织跳绳比赛活动时,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合理分配力量、如何科学分工,如何确立队员之间的站位、距离、力度和频率等,经过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在最终的比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在整个备战和比赛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更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付出终有回报、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生哲理。总之,通过对企业管理和班级管理中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了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琪.浅谈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5,8(28).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65-01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实现管理学生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管理高中班级是每个高中班级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对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人本管理的“人”、“环境”、“文化”和“价值观”这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将现代管理理念引入高中班级管理中来,可以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管理中“独治”现象突出
目前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基本上都处于“独治”状态。所谓“独治”,就是指班级管理的权利全部集中于班主任一个人手中,班级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班主任决定。这种方法虽然有管理严格和效率高的优点,却造成班主任工作繁琐、压力大,人累心累,学生也不能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依赖性强,脱离班主任就无所适从。
2、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大部分高中班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师生关系的定位不准确,认为师生关系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学生必须尊重老师,服从老师,听从老师的安排。从这样的师生定位出发,班主任会用家长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班级。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他们面对班主任的强势行为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
3、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高中阶段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由课任老师担任,他们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常常忽略了班级管理的技术和技巧,班级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管理观念落后,认为批评和惩罚是班级管理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二、现代管理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以人为本已成为公认的现代管理理念,通常我们称之为“人本管理”。人本管理重视认识人性,强调人的重要性和在管理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强调一切管理活动由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体或主导要素。
要把“人本管理”这一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高中班级管理中来,可以从人本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入手:
1、人
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原因在于如何做到真正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点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学生既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客体。作为管理主体,学生要具备管理的能力,学会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管理。作为管理客体,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为班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除了担任管理者的角色外,还应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2、环境
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班级管理中的物质环境是指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和组织的班级文化活动等。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班级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就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遵循统一的规范标准,也就是制订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班纪,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据可循,有章可循,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高中班级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军训、升旗仪式、运动会、义务劳动、文艺晚会等;班级组织的班级辩论赛、演讲比赛和班会等;以及校外的春游、秋游活动和社区实践活动等。文化活动必须围绕着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主题,才有积极意义,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班级管理中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环境。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
3、文化
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即学生在班级管理、学习娱乐、人际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中层的制度文化,即与班级实际相适应的班规班纪,和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即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形成的独具班级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把握好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可以让班级管理更具有导向性、约束力和凝聚力。
4、价值观
它是指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的一致性和相容性是保证班级管理顺利的前提和保障,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努力营造适合班级管理的价值观体系,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观,主要通过班训、班风和班级目标来体现,班主任要及时把班集体的荣誉、课任教师的优秀评价以及家长对班集体的肯定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荣誉感,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可度,从而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班主任要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班主任要尽快摈弃一味“管学生”的老思想,将“服务学生”牢记于心,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将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理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使管理富有人性化。
2、班级管理要因人而异
班级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高中生个性不同,班主任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就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技巧进行沟通;班级环境可能会变化,管理措施可能会过时,管理手段也可能会落后,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策略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
3、班级管理要适当运用激励手段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个性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才能有的放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表扬鼓励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在表扬鼓励的同时,班主任也还是要适时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这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班级风气;班规班纪;心理状态
一、班级风气很重要
对于管理任何阶段的班级来说,良好风气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班级发展前进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师在制订相关的班级管理计划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来说,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风气更是意义非凡。一个班级的风气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班级的精神气质,对于班级内部学生的状态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拥有积极向上风气的班级也会比风气低沉的班级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着重注意,仔细思考应该如何在班级中带领学生共同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弄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风气。良好的风气可以使学生团结集体,并且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说心系班级,关心同学,有问题大家共同面对等。这样的风气一旦在学生中形成,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也会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其次,明白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更为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带领学生共同塑造班级积极向上的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在行为和思想上对学生的引导也是非常深刻的。同时,还可以在集体活动或集体劳动中逐渐培养班级的良好风气。比如说拔河比赛、运动会等都会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加油呐喊等,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回馈集体,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那么班级的风气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且学生也能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班规班纪要遵守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预料的状况,也一定会出现一些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所以班主任教师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可能性。实际上不论是对于听话的孩子还是比较调皮的孩子,都应该让班规班纪看守班级,这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那么对于一个管理成熟的班级来说,都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班规班纪呢?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务实学习是最基本的准则。学生在任何阶段的最主要任务都应该是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学习知识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要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玩耍的时候可以尽兴,但是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认真。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其次,赏罚分明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原则。不论是什么样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好事或追求上进的事,就应该进行表扬或奖励。比如,学生成绩提高,为班级争得荣誉,或者帮助老人、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都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错误,以及违背原则的事,则必须要指正并督促其改正。比如说,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或考试中抄袭,与同学打架等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并且批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转变观念,改正错误。由此可见,班规班纪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规章制度做成书面报告,张贴于班级公示板上,并且经常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以规范学生行为。
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指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5~8岁,处于少年阶段的开端。不同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还比较弱,往往会听老师的话,所以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状态。管理班级的时候也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学习知识的欲望也充足,只是对“苦”和“累”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抵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够成熟,因此对批评和挫折的抵御能力也不够。老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学生可能会“反应过度”,从而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班主任教师着重注意,多多引导。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理念及方法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考虑。首先要塑造并管理好班级的风气,这是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要树立班规班纪,用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慎独的操守。最后,还要注意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会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1.
篇5
【关键词】自主参与 小学 班级管理 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急需的是那些见多识广且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而言,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一、自主参与型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所谓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主要是以小学班级为教学管理基本元素,通过班主任和老师的有效组织来故意放大班级管理功能,从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之目的。它是以发挥班级内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为手段,形成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班级管理模式。
自主参与管理理念,旨在培养小学生自身的自主管理积极性。一般而言,小学生自身的自主管理积极性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主意识、自主行为以及自主能力。在自主参与管理理念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树立新型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切实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充分的自我展现舞台,来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得到满足。要相信学生、放手于学生,让他们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管理、组织、协调以及服从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主动性。同时,要在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们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取长补短。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对于大多数的班主任和教师而言,在班级管理中最常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听自己的安排,而不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因此,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的合适,加强对自主参与型理念的研究以及该种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二、构建自主参与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首先要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一定要坚持“双主体”管理理念,即在转变自身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束缚,从而形成班级管理师生双主体的格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意地开展一系列学生管理班级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管理班级,从而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和管理空间。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表现出了班级成员的共同心理特征与倾向。班主任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管理工作,并为他们创设比较自由、安全的班级管理氛围,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想对策,从而最终形成自主参与的和谐氛围,这对下一步开展工作非常有利。
2.创新班级管理手段,建立自主参与管理机制。班干部应通过民主的选举产生,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思想,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选举时,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机制,让学生们都有选与被选的机会,不以成绩好坏论英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校纪律规范是基础。班级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全班的讨论,并以 “班级公约”的形式予以命名,由每一位学生亲自签名后上墙展示,再由教师辅以诚信教育的规范修饰,最终成为班级共同遵守的约定,违者必将受到全班同学的质问。除班级设委员会之外,还要另设纪律检查小组,该组成员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主要监督和检查班级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并实现周评和月评考核制度。每周至少要开展一次自评和互评活动,月底开展综合考评大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
3.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第一,以爱为源,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彼此互相信任、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氛围。视学生如子,在生活和教育中,都要充满爱。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比如在与学生的谈话结束后,摸摸他们的头、拍拍肩膀,说上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这些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使学生信息倍增,积极投身到班级管理中去。第二,班主任亲自示范和激励机制。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班主任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自信中成长。第三,做学生的倾听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欣赏和尊重的意愿,因此,只有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夏荣奎,李忠山.自主型班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0(9).
[2]王艳.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J].科园月刊.2010(3).
篇6
关键词微教育 班级管理 自主管理 主题学习
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带有明显的层级色彩,这一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影响教育的公平性与民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应将制度规范内化成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标准,推行合作共赢的微教育学习模式,以“自主”和谐型班级管理这一理想状态为目标指引,完成高度自觉的内省型“德治”现代管理模式构建[1]。
一、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概述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导致微时代背景下班级管理出现系列问题[2]。首先,教师对于自身角色面临的文化转型把握不够精准,出现错位现象。传统班级管理中一般采用的是班主任为中心的负责制,事无巨细一人解决,也称之为“家长式管理”,学生易产生畏惧心理。该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造成了教学与德育的二元对立局面,严重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次,对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阻碍。学生是班级管理现代模式的中心主体,然而现实中并没有将班级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管理仍处在萌发层次。第三,现有班级管理制度受成人社会影响,明显存在层级特征,依次为班主任、班干部、大部分学生和问题学生。最后,普遍存在的班级管理一大问题就是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不仅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和机制运行,还左右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与班级精神凝聚力的大小。尽管素质教育与课改不断发展,但教师往往站在监督者、惩戒者的高度,对班级管理问题作出评判,而未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陪伴者、引导者的身份去解决。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有不对等沟通的色彩,造成师生对立的结果。
微时代技术媒介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班主任一要及时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根据班级实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并与家长保持多渠道沟通,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始终把握住学生这一根本。二要做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的工作,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离不开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打破了教学与德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坚实壁垒,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须予以引导和辅助,有助于班级秩序的维护。三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合作学习能力,提升自我修养水平[3]。学校可以通过微课、慕课、MSN、QQ、微信、翻转课堂、微博等微媒介,对学生开展多途径的微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微教育的便捷高效,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有所感悟。教职人员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可以针对微教育理念做专题性研究,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深入了解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管理媒介,并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验证,摸索出适合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4]。合理规避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弊端所造成的管理漏洞,与学生共同创建焕然一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班级健康有序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常见模式与问题
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遵照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所采取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职能手段,其常见模式及问题如下。
1.随意型――“人治”
作为班级成立阶段的管理者,教师主导的班级管理基本依靠工作实践中累积的管理经验,使班级工作得以如常运转,形成随意型管理模式。传统型教育管理体系中,实行班主任中心负责制,班主任的工作绩效与班级管理成果是直接挂钩的。班级管理事无巨细都由班主任一人过问解决,虽然德育工作效率较高,但形成家长式管理,且与教学割裂开来,并不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部分教师在从事具体班级管理工作时,受限于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个人性格等因素,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呈现一边倒的发展态势。多数教师因年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执教与班级管理中,对待学生采取亲切随性的态度,意图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沟通屏障,但却没有把握好分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像话家常,过于宽松。还有一类情况是教学管理者在与学生接触时,唯唯诺诺,对于学生不合时宜的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生怕影响个人工作评分。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说一不二,教师工作被动,失去对学生的合理管控。亦生亦师教育观的过度解读与应用,造成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过度依赖[5]。
2.制度型――“法治”
师生逐步相互了解以后,选拔班委成员,建立起班级契约,班级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班级管理工作的零散经验。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指导下,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每个班级成员,将班集体全员纳入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从细节处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中形成相对合理、较为完善、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的班级管理工作制度。虽然制度促进工作高效完成,但制度具有强制性与权威性,教师发出指令,班干部执行传达,学生只有听从。这一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会伤害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班级管理工作开始由过于宽松的“人治”阶段过渡到过于严苛的“法治”阶段,与以生为本的微教育理念并不相符,给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6]。
3.内省型――“德治”
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班级管理影响匪浅[7]。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从空间上为教师、学生营造了丰富、与时俱进、独具个性的班集体生活环境,班级精神文化则从时间上对师生关系的建立、道德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班级精神、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更深层次的影响。班级管理在进入到“德治”阶段后,班级精神文化的渗透作用逐渐凸显。教师逐渐从班级管理的繁琐事务中抽身而出,专注于教学教研,班级事务的管理职责开始分散到班干部、合作学习小组及至每个班级成员肩上。通过举办多类型的集体交流活动,增进班级成员相互之间的情感,加深对班级精神的体认,强化班级管理对于共同心理契约的认定,把强硬的行为规范与管理制度内化为发自内心的能动自律的道德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疏于引导、放任学生独立解决,对班级文化建设并不重视。而学生虽然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但对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认识并不成熟,加之年龄问题,无法发挥自我反思的内省主动性。看似高度自觉,实则一片混乱,难以形成具有人文情怀、和谐、高度自觉的班级管理模式。
4.和谐型――“自主”
从原始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到和谐型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变迁在矛盾运动的作用下不断革新。和谐型管理模式作为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借助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成员道德自律能力的提升,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理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宽容、创新、和谐、融洽的生存环境,并树立理想目标,指明发展方向。当然,这并不代表班级管理的和谐状态是乌托邦式的存在。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紧跟微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方针,遵循民主、自主、可持续、高效等管理原则,用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尝试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引导[8]。
三、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在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班级文化、学习生态环境、学习平台的创新。结合常见班级管理模式及问题的梳理,提出由微教育理念指导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如下。
1.重构课改,审视微教育理念
新课改从思想道德、文化学习、个人修养等不同侧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细致全面的要求。微博、微信、微课、慕课、虚拟社区等微媒介手段的不断涌现及应用,需要教师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手段、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教师不能僵硬教条似的照搬微教育理念,而应该以学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共同制定民主、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规范[9]。以微教育媒介平台的新颖、方便、多维立体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透过德育工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来重构课改,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管理成效。
2.翻转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翻转课堂凭借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媒介平台,呼唤传统教育的“课上”与“课下”活动,包括经验引导、概念剖析、意义探究、应用实践等框架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录制教学视频进行线上教学与教学互动。比如当下推行的微课、慕课、QQ教学与微信教学群等,利用学生对于微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熟知程度与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营造微教学氛围中的线上课堂[10]。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利用这些微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收到反馈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作出教学评价,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凝聚力。
3.丰富媒介,创设微模块管理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微媒介平台及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微课堂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维度虚拟学习及班级管理社区。虚拟班级管理与主题学习的开展,可以达到有效辅助现实班级日常事务的处理、联动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比如班级精神的编辑与推送、学习成绩的在线查询、班级成员间的即时通讯、班级重要事件与学习日程安排的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堂虚拟主题学习及班级管理社区动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情况,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及在校表现,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的班级管理与主题学习相互监督,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微媒介丰富了班级管理的方法,协助师生创设教学相长的微模块管理,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推动班级文化建设[11]。
4.注重反馈,以教评推动教改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多元化的教学对象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班级管理新模式时,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坚持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习班级自主管理[12]。教师要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注重倾听学生的教学反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班级管理的能力,促进微教育背景下教改的推行。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班级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班级事务处理的自主参与,挖掘学生自主管理的潜力,形成微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合作学习与课改重构的强劲助推[13]。与此同时做好班级文化的相关建设,利用微教育时代的发展特色,不断丰富教育媒介手段,将班级管理内容量化为主题模块,并针对不同模块类型的教学评价作出教学反馈。纵深推进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互动,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关军,袁金祥.班级管理的境界变迁: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 刘惠娟.班级管理共同体及其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王忠惠.微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出路之审视[J].教学与管理,2014(16).
[4] 彭廷银.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2(1).
[5] 顾东臣.“亦生亦师”教育观下的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6]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7]邓.班级文化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8] 袁川.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9] 唐春吾.合作管理、大胆创新、充分自主、勇于探究――论新课标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0]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11]袁蓉蓉.Web2.0环境下小学班级主题学习社区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人本理念 班级管理 转变
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而对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启动下属的内在工作动力,充分发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是性格、特点差异明显的个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班级管理活动的趋势,也是教学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推动这一思想的贯彻呢?
一、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班主任首先要转变思想,并努力提高思想素质、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
1、转变班级管理的观念。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又是改造者;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种自我培养,自我塑造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所受外在强制力的减弱和学生活动自由空间的增大,从而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但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班主任的驯服物。
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尤其要养成"多做奉献,少讲索取"的人生观和时刻为学生服务、"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的职业操守。
3、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研究和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其次要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保姆式"、"警察式"、"军事化"等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大多依赖性强、开拓性差、谨小慎微,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必须大胆创新,采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4、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认知,在管理实践中应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保持积极乐观、性情开朗、公正无私,这样才使全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建立和谐、互爱互尊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教师关系;要主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同路人"和"知心友"。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制度
鉴于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管理所具有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必须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目标、特点,建立运行合理、稳定灵活、切合实际的教育计划,明确的、宽严合度的班纪班规,以目标激励学生,以制度约束学生。
1、制定整体计划。要在确定一个符合教育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的认识规律、个体素质,按学年、学期将总体目标切分为若干个梯级,做到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以期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制定阶段计划。阶段计划主要针对近期管理工作而设计,内容包括管理口号、管理组织、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等多方面。阶段计划必须从学生实际、管理规律出发,注意管理的渐进度,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标准,充分考虑到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并保证在实际执行中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改补充。
3、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班纪班规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按空间为序划分为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等;二是按时间范畴划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并不全是被动的。转化传统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模式,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继而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的有序管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学生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效率,是科学化管理的归宿,也是"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1、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一个特级老师:"您不在的时候,谁来管我们?"班主任回答:"副班主任管!"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老师说:"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这段话中,老师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他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
2、创新、创设自我教育的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班级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自律形式多样,一般有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形式开展自我管理班级。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情、重大事件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运行中形成一整套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管理意识。
3、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级管理体系,表达其"通过自己信任的人管理自己"的自治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可谓"一举数得"。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相关理念下,高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要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必须依靠高效的班级管理,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入手,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陈旧
经过调查研究可知,在当前的高中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班主任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班主任错误地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就是完全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并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而且很多班主任由于班级管理时间长、经验多,往往难以转换以往的权威式管理理念,无论是制订班规,还是组建班委会,抑或学生评优等等,都采用自己做决定的模式。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学生无法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无法开展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
2.班级管理方法有待创新和完善
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部分班主任还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管理学生,这样往往起不到效果。高中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看法,存在叛逆心理,如果教师过于强势,往往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矛盾加深。还有的班主任对学生无法做到一视同仁,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3.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和体系,只有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现在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班主任没有真正明确学生的评价标准,认为成绩是唯一的或核心的评价标准,无法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点,长期采取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不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问题解决策略
1.有效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行为是由潜在的理念决定的,因此,要想规范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必须转变班主任传统和不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只有保证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足够清晰和科学,才能提升其班级管理行为的自觉性,才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实践反思和管理活动的调控。所以,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依据新课程要求进行管理,要凸显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原则,把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当作核心管理目标。
2.创新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突出民主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属于民主化的管理,要想有效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管理水平。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来制订和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制订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制度来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不能单纯地强调智育管理,还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之外,班主任要留给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自我锻炼的时间,组织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放松学生身心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班主任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要想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还必须从根本上创新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依据,还是学生奖惩的主要依据。所以,班主任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公正、公平和科学。班主任要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精心评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尤其是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通过引导和鼓励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各项班级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教育理念在不断探索和前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人员必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俊.创新班级管理内容搞好高中班级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1):110-111.
篇9
关键词:小学;以生为本;班主任;班级管理
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重视整体的管理,忽视个体的差异,很多虽然喊着“以生为本”,实则还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根据分数来排座位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班主任多数处于一种管理者的角色而非服务者的角色。正是这种种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目前的小学教育改革步履缓慢。正确的采用“以生为本”理念进行班级管理,注重每一个学生个体,是新时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
以生为本就是要求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个体,即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发进行实践的过程。班主任作为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应该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其工作方法、管理手段都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小学生年纪小,这种教学理念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应该处于绝对被动的位置。当前的部分大学应该设立学生参与教务管理的制度,有些能力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新时期,传统的入侵式的管理已经行不通,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缺乏学生的个性培养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并且,传统文化中的苦学概念仍存在于目前的教学理念之中,学生对于学习产生的各种情绪,不能被教师及时的捕捉,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加上长期以来,多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学生的好坏,其本身的科学性就值得商榷。对于好学生的评定应该综合考虑,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也许那就是他们的闪光点,这些闪过点或许是比学习成绩更值得培养的东西,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努力展现和发展个性的光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生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以生为本”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好班级的同时还要了解每名学生的需求,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一年级的开学当天,班主任要在短时间内在脑海中记下全体学生的名字,并切能够准确地说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这样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这样能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班主任还需要以最快的时间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树立班级的学风、班风,对于一些有缺点和问题的学生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所在,了解这部分学生有效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要“以生为本”的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解班级里面的积极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主动的关怀每一位学生。
(二)“以生为本”用自己的爱去打动班级学生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如何在小学开展育人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小学是基础如何开展育人工作,我们:首先要“以生为本”认真的爱自己的学生,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戴班级里面的每位学生。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去爱戴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关爱身边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更加融洽的相处,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做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家人来爱,在接受优点的同时还要容忍缺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己的形象,真正做到以德服人。我们应该将教育看作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脱离爱而独立存在,就像鱼不能脱离水而生活一样,如果没有爱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爱心的表现形式我们需要通过很多班级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的,班主任每天进入班级里面,要先给学生们一个微笑,然后观察一下班级里面的学生是否到齐,如果天气多变的时候提醒学生增减衣服,上学来放学后提醒学生往意安全。
例如:班里的有一位A同学,他的父母离异,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该名学生的性格孤僻内向,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庭。当问到该名学生,他说:“家里有爷爷、奶奶和我”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很诧异,他已经将父母排除在外了。我多次找他谈心,让他明白有些事情不能改变,只有好好学习。你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但是可以靠自己改变未来。在我一直的鼓励下,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三)“以生为本”发挥班主任的亲和力感召学生
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这名学生从我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时常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作业更是不按时完成,让我很头疼每次都有很多同学告诉我他放学后又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尤其喜欢到危险的地方,比如到河边抓鱼。于是我开始与他交流问他每天去河边做什么呢,他说去抓鱼,然后我问他抓鱼的步骤是什么,他会兴奋的告诉我先准备渔网在网里面放上鱼食,然后在河边等鱼准备吃鱼食的时候,迅速的提起渔网,我再问他,你平时写生活日记吗?每天会不会把抓鱼的经历写到日记本里面,这时候他默默的的点了点头。从这次谈话以后,他学习变得认真了很多。
(四)“以生为本”重视班级里面班干部的培养
作为班主任要完善班级的干部队伍,为学生明确将来要努力的方向和出发点,从而营造充满朝气的学习氛围。我们在班级要设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由班级干部轮流值班,值日班长由组长轮流值班,共同负责处理班级的各种事物。我们还要重视班干部进行传、帮、带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交任务又教方法,既检查他们完成工作的情况,又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增长知识以及培养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结论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构建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梳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建立起个性化的评价体系,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提升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曲杰.小学班主任“以生为本”完成育人工作[J].才智,2015,32:23.
[2]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3]姜春玲.基于以人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21.
篇10
一、当今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在不同年龄与阶段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特别是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经历了千变万化的改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性格活泼,爱说爱玩,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在课堂上对学习无法全神贯注,有时“身在教室心在外”,一些教师把这种现象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严重的是有些教师不仅不理解这些学生的发展特点,还一贯认为这些学生不爱学习,时不时责骂、批评他们。其实,教师应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加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再顽皮不爱学,他们也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爱上学习。
(二)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得到一定发展,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辨别是非能力薄弱但却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此时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很在意家长、教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会因为别人的赞美与鼓励信心百倍,乐而忘返;同时也会因为别人的批评与惩罚而悲观消极、闷闷不乐。因此有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自信心,但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也容易由于极强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及此阶段的年龄特征,再加以没有成人的适时引导与帮助,他们的情绪波动起伏不定,难以控制。如:他们会因为一件小事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他们的意志力比较薄弱,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孩子的脸就是他们心情的反映。
3.自控力不强
二年级学生在此阶段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控力不强,虽然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良好发展,但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与情绪,往往凭自己的一己之见去理解他们所看到、听到的事物,很难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清晰深刻的理解。但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发展,他们对事物有一定认识与评价,但这些人士与评价由于不够全面,因此这些局限性让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当前低年级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年级小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不良行为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有:说话不礼貌,讲脏话,抄作业,乱涂乱画,损坏公共财物,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表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的产生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疏忽和学生自身管理缺乏造成的。如,在家庭中,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从而养成孩子任性、骄纵、蛮横的坏习惯;有的家长采用粗暴专制的手段教育子女,从而让孩子养成撒谎的恶习或以报复、反抗的方式对待家长;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关心与疼爱,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父爱或母爱,产生孤独、自卑、甚至产生自闭的心理问题。在学校,有些教师由于教育方法不正确,对学生缺乏耐心,对有问题的儿童不能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社会,由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传播再加之儿童模仿能力强、分辨能力差,他们很容易被影响进而误入歧途,出现一系列少年犯罪问题。再者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抗挫能力不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而犯错。
(二)低年级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指导
由于教师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足并且缺乏有效地管理培训等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管理能力问题。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针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低效。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解决策略
(一)班干部的建设有待改进
1.淡化“干部”色彩,强化服务意识
在我们眼中干部就是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同样,班干部也应时时刻刻为班级学生们着想服务,因为我们是班干部,所以要以同班学生的利益为重,而不应以高姿态和权利享有特权,逾越界限。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把为祖国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以促进祖国社会发展为最高追求。”班干部不是为了强调你比其他学生有什么特权而是代表一个富有责任感与大公无私为学生服务的令人尊敬的班干部的良好形象。
2.淡化权力色彩,强化责任意识
如何淡化班干部的权力强化责任意识?首先班干部要学生选举或推荐,以民主的方式产生。让他意识到他的权力是同学们赋予的而不是班主任特别赐予的。其次,班干部工作是否到位,不是班主任一锤定音而是全班成员投票一致认可。最后,班级成员有权对班干部进行民主监督,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对班干部的监督、制约规定,让学生受益,干部做主。
3.淡化等级色彩,强化平等意识
我们的教育是民主的、平等的、公开的,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些学校实行轮岗制把班级的任务和岗位责任到人,以轮岗的方式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这样班干部的管理、等级色彩不仅弱化了,而且还加强了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学生的能力不仅得到了发挥而且强化了平等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4.改变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差异
毋庸置疑每个孩子天生都渴望被关注,他们希望在上学期间可以得到所有人羡慕的目光。孩子的想法再简单不过,当选班干部无非一种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学校认同的方式。因此,在评价学生方面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给孩子以鼓励,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许多新颖、独特、有效的管理方法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每一位管理者特别是班级管理的班主任与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管理素质。针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1.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
(1)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所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思想是人生航行中的指南针,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人一切发展的前提。所以,班主任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政治思想做学生的引航者,为国家培养一批栋梁之才、治国良才做好奠基。
(2)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党执政兴国的不竭源泉。有人这样形容教育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见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班主任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把教育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行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夯实自身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不仅要系统科学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特点,更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在教学管理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掌握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2.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
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组织能力:组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尤其是班干部的模仿带头作用,培养班集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2)个别教育能力:班主任的职责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学生成绩特别差,此时,班主任应充满爱心与耐心,认真分析原因,帮助差生重拾信心,让他们逐渐爱上学习,才能促进集体的共同发展。
(3)创造能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状况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和教育水平,因此,班主任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解决问题。
(4)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副良药,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结果的好坏,班主任与家长、任课老师、学生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5)调研能力:调查研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通过参加教科研,班主任能学到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从而改进他们的管理行为。”教研中,通过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与自己的知识整合,会使自己的全部或部分教学观念得到重新建构。
(三)联合校内外力量共同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