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生物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

篇1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篇2

一、明确复习目标,稳步推进教学进度

学生从高二进入高三开始阶段还是比较迷茫困惑的,多数同学并不了解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1.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因此很多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复习进度上,但是我们知道,方向比速度更为重要。如何确定复习方向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试范围和考试能力与要求,再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统计并确定出高频重点考点。明年将是实施使用新课标以来的的第三年高考,考试内容和考试基本形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通过研究上一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些年的高考题,我们明确了高考的考试范围和重点高频考点,在以后的一轮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各点面的复习到位,还要重点突破高频考点。根据统计,我们将必修一的复习重点放在了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代谢两部分,在细胞的代谢中,尤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作为重中之重。必修二的重点考点有: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而必修三的重要考点我们定在了动物激素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研究高考试题。 通过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及其他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明确高考对知识点怎么考。纵观这些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明显的特征是:重视基础,突出主干;试卷趋于稳定;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关注生物学现象。通过统计不难发现,高考生物题Ⅰ卷的六道选择题往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就要求我们一轮复习要全面,而Ⅱ卷的四道大题所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在代谢、调节、遗传和生态四个部分,充分体现了高考重视基础、突出主干这一特点。虽然每年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我们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基本考试题型、考查知识的方式、以及解题方法技巧,及时地教给学生,对考纲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不做深究,删掉“偏题、怪题、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难点、热点知识上,以提高复习的准确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3.研究自己的学生。 教育是一项务实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切方法中只有对自己的学生有用的才是最好的。由于年级有普通班和实验班之分,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又有差别,通过他们高一高二时的表现,给自己的学生明确定位,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再设置相应难度梯度的习题进行巩固和训练。

二、重视课本,合作学习

许多高三老师都感觉到原本在高一高二生动活泼的课堂到了高三一下子就变得死气沉沉的了。教师满堂授课很累,可是学生还是一脸的迷茫和困惑,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懂了。如何激发高三学生的求知欲,让高三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动与静、教与学的和谐,这是值得每一位生物老师深思的。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相对较少,知识覆盖面相对较窄,考查内容相对偏少,因此许多高三的学生不喜欢看教材,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总是认为只有做题才能够提高成绩。其实高三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关注教材的细节知识点非常重要。在高三复习时,老师要尽量提前做足功课,通过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对每一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明确目标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在系统复习梳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复习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认真填写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已有所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同学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许多,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掌握。教师要帮助学生看好书本,吃透教材,找到复习中疏漏的知识点,创造高效的复习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时,除课本知识外,还要注意从各种媒体中获取重大热点问题,如高浓度农药蔬菜、河北昌黎粉条粉丝事件、速生鸡问题、工业明胶胶囊、镉米事件等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提高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由于考试的时间有限,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试题,学生就必须按高考要求来强化训练,探索最佳的解题方法,提升解题的速度和质量。强化训练并不是要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常见题型、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精心挑选习题

精心挑选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和高考要求又有益于培养能力的习题,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题既要针对考点、热点,同时又能巩固本节课知识,还能将本节课的规律、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拓宽应用。

2.细心讲评练习

讲评时应多评思路、评方法、评题型的特点、评失误点、评拓展后的知识、能力生长点,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突破点和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

高三教师应该坚持做到发给学生的试卷必需要收回,争取全批全改,还要精心评讲,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养成细心、严谨、规范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注重解题思路,感知学科思维。在强化训练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会一道题,更应该是学会一种方法,通晓一类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3.依托练习,提升能力

新课改过程中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学习知识并不单单是为了做题,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 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在训练学生解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题的关键词、突破点,运用贮存的知识,将它们加以迁移、转换、重组,从而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用合理流畅的生物学语言进行书面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时效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型;方法应用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物学应该怎样学,那么多的概念如何记?”“为什么生物学知识总是显得那么琐碎、零乱,不像数学、物理等科目那样有规律可循?”“我将概念和原理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到做题时还不会用?”

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生物学模型的存在,忽视了教给学生运用模型方法去理解生物学的概念,运用生物学原理,培养生物学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在生物科学学习中,模型提供观念和印象。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既包括概念系统,又包括表象。前者有概念、原理、规律、理论,后者的成分包含观念和印象。当代不少学者都主张把表象看做一种符号要素,与语言等其他符号要素一样具有抽象、概括、组合和再组合的功能,因而能构成思维的操作。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学应努力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多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证明,构建生物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运用生物学模型去解决生物学问题。

二.模型和模型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1.新授课中,应尽可能运用实物、标本、图片、模式图等实物模型或具象模型。

“形象大于思维”,新授课中,学生刚接触生物学某一方面知识,就会面临尽快记住大量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内在关系等诸多困难。出示模型既体现生物学学科特点,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原貌,有助于学生记忆、整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高中生物教材中可向学生展示的模型大约有100个左右。比如有关细胞方面的模型就有:

围绕模型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理解重点知识,建立知识联系。如图1是单抗制备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讲解,学生不但轻松了解骨髓瘤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等概念,而且很快领会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总之,以模型形式教学能更好地阐明生命活动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避免琐碎感和杂乱感。

2.复习课中,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构建一些抽象模型有助于理解生物知识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生命运动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运动形式,模型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组成模型的各元素之间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复合体。如图2:以“细胞”为核心概念以辐射的方式将“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工程”等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以一个抽象模型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细胞这一概念的实质,将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细胞相关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学生对高二教材中有关高等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个体发育过程感觉头疼,因为课本中对这些知识是分散在几节内容中讲的,因为概念多,过程复杂,学生很难构建一个完整、连续的印象。很多概念间有些相似,稍不注意,就会张冠李戴,如:“极体”与“极核”,“胚柄”与“胚根”,“囊胚”与“胚囊”等。如图3和图4采用了过程抽象模型分别显示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的一生。遵循事物发展的顺序,以一条主线将一系列知识点象珠子一样贯穿起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住这些知识。有效地掌握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习题课中,应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熟悉的模型去解题,或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主动构建模型解题。例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制作的是一个活体实物模型,运用这个模型进行的是对生态系统运行的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因素,就本题来说,一方面需要对生态瓶的组成成分、结构、环境、性能等做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对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流动状态及其调控做分析。这对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模型方法解题,有助于学生展开思维,迅速把握题目的已知和未知条件。有助于学生看清题目所要考的核心知识,对题目进行归类,能举一反三,而不致于陷入题海之中产生无助感。如:(2003高考题)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此题难点就在要求学生自己去构建符合解题要求的亲本杂交组合模型上!只要读懂题意,是不难写出亲本组合类型的。小麦:第一代(P):AABB×aabb马钤薯:yyRr×Yyrr亲本杂交。

篇4

在教学改革叫天响的今天,由于高考制度现实的存在,升学率的衡量标准,在高考生物复习的过程中,事实上多数还是填鸭式的方法。由于生物的教师少,有的学校高一不开生物课,高二一年要将整个高中三本书学完(严格来说是教师要把内容过一遍,无考试、检查),进入高三就要开始复习。一般的做法是整个复习安排两到三轮:第一轮按章节把课本详细地过一遍;第二轮分专题复习;第三轮主要是查漏补缺,强化模拟训练。整个过程完全在教学进度的掌控之下,学生只能在教师高压之下被动地接受。从每年的高考信息交流会、“广一模”分析会交流了解到,除了广州市以外,很多地方甚至是改革较为前卫地方都一样,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别而已。这种后果使学生的自主、创新、独立的意识遭到极大的压抑,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这是因为这高三的学习己经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乃至认为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其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抛锚式、探究式、概念图式、问题式等。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 “主导―主体”教学的实施步骤

1. 研究考纲,结合教材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做好教学设计。

因为是高三高考复习,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是在考试范围内且是重点知识。为了避免炒现饭使学生讨厌学习,选择的材料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并且是人们所熟知的热点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讲新课时有些知识是分散在各个章节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现在要对整个高中生物教材里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化。

2.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教学。

教无定法,如果所有的知识仅局限于某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学习的兴趣无法长时间的保持。同时进行分层教学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其相应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基础好的学生不觉得太简单而感到没意思,又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有进步。不管是什么方法手段都要明确高考是学生的首要目标。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民主和平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尽量做好导演工作只导不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自己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再就是要控制教学的时间,课堂做到乱而有序,不影响教学进度。

4. 做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工作。

这一步必不可少。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与不对,都要尽可能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既不夸大也不隐瞒,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保证。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5

开展相关培训,使教师具备课例室应用技能

课例室建设完毕,我校先后开展了课例室使用技术的相关分级培训,并让教师分批参加房山区电子白板使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电子白板和课例室的使用技术,同时让教师边实践、边总结课例室的使用方法和经验,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水平。

利用课例室自动录播功能,促进教师课堂自检

课例室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平台。许多从业多年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瑕疵而不自知。课例室恰恰能够帮助教师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例室上完课后,每节课都有视频存根,课下可以反复地观摩,了解自己平常的教态、语言、肢体动作等,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举措来调整教学方式。课例室的存在为教师更快速、更高效的成长与进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了课例室,就等于为所有的教师装了一面“镜子”。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实时对自己进行监督。

利用课例室开展优课评比,创造更多优质课

根据教研组建设、教师自我发展等需求,开放课例室,提高课例室的利用率,从站位到走点,教师们反复研磨。为能够查找到自身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青年教师更是反复试讲,并针对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的摸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校青年教师何志在 “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以及2015年全国NOC大赛活动中成绩斐然,分别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和特等奖。2016年,参加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案例竞赛、首师大附校共同体“科学年”课堂教学实录竞赛的教师也是成绩斐然。这使得学校在各级课堂教学实录竞赛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利用课例室的远程教研功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根据教研组建设、教师自我发展等需求,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学校教师形成了教研组、学校、附校共同体、协同发展校等多个研究共同体。这使得教师的眼界变得开阔、思维有了深度、优势资源得到共享,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例如,学校利用课例室开展附校共同体之间的视频教研交流活动,大大提升了校际间的教研效率。

为了初三、高三学生的学业提升,学校聘请了名校资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学科教师不仅可以在现场和办公室观看,还可以在家中远程观看直播。学校将录像上传视频平台,让教师、学生登录平台反复观看录像,不断揣摩其中的精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利用课例室视频平台,构建新型家校课堂

利用课例室视频平台和学校局域网的功能,我们实现了学校家长会主会场的音视频对分会场的现场直播功能。这种新功能的尝试突破了以往家长会场地、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实现了时间、空间上的拓展。

利用课例室录制微课,给学生创造自学空间

学生对网络充满着好奇和向往,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游戏,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得到激发。微课不仅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设计,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一个载体在网络上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例如,学校生物教师借着高二生物会考备考的机会,借助课例室录播功能,将学科重点知识录制成一系列10分钟左右的专题复习、习题讲解视频。学生们可用手机、电脑、Pad登录网站进行观看。其中,复习课视频:将知识点按照《会考说明》要求进行录制,对学生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进行强化;习题视频:将每个试题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观看。有了这样的视频,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家便能观看学习,遇到难点可以及时停止,也可重复进行观看,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进度提前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例室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党课、专家讲座等活动的同步录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资料。仅2017年上半年,学校录播室累计录课177节次,开展市区教研活动22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