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

篇1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及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自信,提升成功机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评估个人价值,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为了解我校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我们对在校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7份,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经过汇总统计,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缺乏了解

分析显示: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以“好就业”为标准的占45%,以“适合自己”为标准的占28%,而“听别人说好”、“估计还可以”的占27%。对于“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这一问题,选择“简单了解”的占了79%,选择“比较了解”和“了解”的加起来只占14%。对于“你是否满意所学专业”这一问题,选择喜欢的占了49%,而在不大确定、没考虑和不喜欢中却占了51%,说明许多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没有真正的了解,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二、学生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

分析显示,学生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选择“很清楚”的占23%,“不太清楚”的占63%,在不清楚及没有想过占了14%;对于自身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认为“很清楚”的占22%,“不太清楚”、“不清楚及没想过的”的总共占78%;对于“自身适合的发展方向”,选择“很清楚”的占32%,“不太清楚”的占54%,“不清楚”的占8%,“没想过”的占6%。比较三题的统计数据,选择“不太清楚”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了50%以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对自我认识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能有学好专业知识而充满信心。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缺乏

分析显示,只有16%的学生“有清晰长远的目标”,“目标模糊、没有目标的”学生占32%,是“有清晰长远目标”的两倍,“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学生占了51%;对“职业生涯课程的期望”仅有17%的学生希望强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46%的学生选择了“维持现状,专心学好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缺乏了解,同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认识不够,多数学生缺乏有意识的设计,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特别是缺少长远的规划。

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

分析显示,78%的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大,因此担心找不到工作;64%的学生觉得因为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71%的学生担心因自己的能力、技能水平不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而找不到工作,只有7%的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数据分析表明:中职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前景抱不太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不足。这也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中职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

五、有效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项内容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建立在职业理想确立的基础上。职业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通过专业概况介绍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针对职校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以人才测评工具为依据,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

4.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符合自身职业潜能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

(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应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四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贯穿在中职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教育中,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和引导是相当的重要.

为了提高班主任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班主任对中职类学生心理状态及解决心理问题技巧的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以“凝练团队,增进沟通”为主题的团辅活动,学习建设高效团队的技能与技巧。二是注重围绕班主任的共性需求,建设班主任之间的便捷沟通的平台,当班主任遇到班级管理问题时,可以有机会及时在互联网平台上并获得经验分享。三是成立班主任工作室,通过这一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质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的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的能力。

职业学校是将中学生通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长为一名符合企业所需要的职业人。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所需为出发点,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确保学生的教育做到有层次、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2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职业规划职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专业的职业指导。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师非常紧缺,对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将“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指导师的职能相结合,形成“三师型”的教师队伍的研究资料还不多,初步认为高职院校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开发职业指导师队伍是可行之举,由此提出了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课题组主要采取以下举措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达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办学目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课题组负责人从多方面考虑组建研究队伍,课题组研究成员主要由教育教学理论专业人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学校的学生管理者、一线教师等组成,有专门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具体的实践工作者。各成员在本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专长,可以互补。通过2011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对全院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等专题培训、对部分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及对骨干教师进行关于《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高其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忱,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以促进其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岗位的发展。

二、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院工作实际,部分教师采用行动导向中心教学法,将实验理论与实践操作互融同步进行,通过模拟、仿真临床环境,营造便于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氛围,使教学在“做中教,做中学”中完成,学生在逐渐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适合临床工作的良好职业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特点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大学生意识到全面提高自己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为其在今后的择业、敬业、乐业、创业等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基础。假期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进行专业实践,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距离。邀请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技师来我院讲课,更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开展问卷调查,找出差距或不足

通过对我院2009级、2010级、2011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学生在职业规划以及就业创业意识等方面的现状以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

为了解学生对专业和专业课程、就业和职业发展认知等情况,课题组设计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卷调查》,2011年6月-9月对检验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从学生角度来判断是否要在高职教育中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在2009级学生在校的课程结束后,实习之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在2010级学生学习专业课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在2011级新生军训之后,开课之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等方面认知不足。学生希望通过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职业指导师、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等方式帮助其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提高认识,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考察学生兴趣的题目(表1)“您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中,2009级学生选“不喜欢”的占8.5%,而2010级和2011级分别为11.2%和16.5%;通过方差分析,χ2=6.44,P >0.05,各年级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无统计学差异。

在考察学生对行业背景认知情况的题目(表2)“您毕业后的工作意向”中,09级学生选“医院”的占70.7%,“行业相关的营销与服务”仅占2.4%,而10级学生选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68.6%和1.1%,11级学生选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69.7%和1.7%。通过方差分析,χ2=1.68,P>0.05,各年级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多数学生都希望到医院工作,而对目前需求量较大的与专业相关的营销与服务行业几乎无人问津,可以看出学生对行业背景认识不足。

篇3

梁力,男,广东肇庆人,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职务)、助教(职称)、学士。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提高管理护理职业发展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护士进行现场调查,对护士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影响较为显著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总得分(155.2±22.1)分,调查结果的评价为一般水平;护理人员年龄、不同生涯、学历情况、家庭所在地、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分析,此类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护士所在医院的级别、人事关系、护士所工作的科室、父母职业、是否需要值夜班以及学历取得途径和护士自身的进修情况有着相关较为显著,(P

关键词:临床护士;必要性;职业生涯

从整体角度来看,计划人生职业生涯以及个持续系统便称之为职业生涯的规划,而对职业通道的设计便是职业生涯设计,随着现今医院中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医院管理部门的工作核心也逐渐被“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所取代,护理工作者在密切关注员工成长,对员工的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能使时间以及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能够使职业生涯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临床护士职业及时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对我院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为基础,对影响我院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进行了仔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二次分层抽样调查,护士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4.6±2.1)岁。

1.2方法

采用《临床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我院临床护士职业生涯现状进行分析。

1.3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此案长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无一例失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护理认知、自我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以及护理职业信心和自我认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总得分(1552±221)分,调查结果的评价为一般水平;100例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结果为中等满意;问卷调查表中6个维度中分数最高的是护理职业认知,其次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及环境、一直从事护理职业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职业发展。

2.2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多因素分析

在分析之前将临床护士职业生涯作为因变量,首先对护理人员年龄、不同生涯、学历情况、家庭所在地、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分析,此类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影响较为显著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所在医院的级别、人事关系、护士所工作的科室、父母职业、是否需要值夜班以及学历取得途径和护士自身的进修情况有着相关较为显著,(P

3、讨论

从我国目前的护理行业状况来看,其普遍存有此职业盲目选择现象,对于这份工作的选择更多是来自社会压力、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等影响,缺乏对行业的热爱性,故护理工作受到工作价值观、职业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职业生涯发展。据相关研究显示,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其大多是因家庭因素、收入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自主选择,而护理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到百分之五十,除开此比例的人员,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员选择继续考研深造,有13%左右的人员在从事护理类教育工作,剩下比例人员从事其他职业工作[2]。从我国目前从事护理工作动机来看,要改变这种现状,护理人员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对自我价值实现有准确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出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现实同时明确长远方向。在制定职业规划前,护理人员应对自身内在诉求有明确认知,要对自己内心是否热爱此行业有综合分析,同时要对护理职业的特点与能力要求要展开分析,通过结合自身分析后,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目标,以实现短期目标为动力,以期实现职业长远规划[3]。再者,医疗机构护理管理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此些部门应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由资深人员和护理人员展开有效沟通,且擅于对护理人员工作给予肯定,对优秀的护理人员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工作热情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力,在必要情况下,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要有多方位评价。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规划教育和培训,同时也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提高学历护理人员的专业度,提高以下学历人员的基础技能,对于护理人员发展,应将医院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深化互利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助于护理人员长远目标的实现。其次,医院相关部门也应对不同护理人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制定出符合个人的职业规划方案,并制定培训教育计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作出科学合理安排。据相关调查显示,针对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调查,清楚认知“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护理人员不超过28%,且此类情况在我国基层医院中尤为严重,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普遍缺乏认知,而在本文研究中,护理人员职业规划均分为(155.2±22.1)分,亦为一般水平,护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在我国的护理人员中认知力度还普遍不够。从护理工作来看,大部分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为女性,且年龄范围多在21~25岁,而此范围内女性婚育情况普遍,缺乏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婚育后家庭因素同样是职业规划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4]。要切实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深化提高,那么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心理建设、素质建设以及职业热爱,通过自身加强来取得职业发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提高自身职业成就感[5-6]。(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丁花.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3:82-84.

[2] 李洪兰,李树銮. 临床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及影响因素[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0:142-143.

[3] 吴旭丽,王惠琴,蔡琳,林华志,梁平. 不同初始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2013,06:247-250.

[4] 李孟可,孙霞,李玲茜. 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J]. 全科护理,2013,29:2779-2780.

篇4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38-02

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面非常广泛,包括个人特点、社会环境、组织氛围等多个方面,大体可以将这些研究方面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可控因素,如薪资、人际关系等;另外一类是组织不可控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就是医务人员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分析并确立起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以及制定出相关的学习深造计划,并按照一定的计划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从而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医务人员的发展规划属于医院的可控因素,医院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发挥出自身存在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对提高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是根据自身职业的环境而发展,以工作满足自己的要求为追求。因此,工作满意度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满意度,是职业生涯研究领域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外的学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影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1]。但是,在国内对于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研究方向大多还局限于对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现状的调查方面,对于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还是比较少的。现代社会下,职业自主选择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医务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离职率也越来越高。所以,怎样让医务人员队伍在稳中求进,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医务人员中人才的流失,是当下医务人员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给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减少医务人员的流失提供参考。

二、研究工具与被试

(一)基本概念

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Mayo等人进行的霍桑实验,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工作者的情感影响着工作行为,工作者的社会和心理因素是决定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的主要原因[2]。国内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各不相同,本文所说的工作满意度来源于Hoppock在1935年发表的《工作满意度》一书中对工作满意度的定义。这本书中指出,工作满意度就是工作者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满足的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3]。

职业发展规划,顾名思义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怎样发展做一个大致的规划,按照规划中的要点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并且运用环境资源完成规划的职业发展目标。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怎样才可以得到理想的工作,或者现在这份工作就是理想工作;要知道怎样才可以保住现在这份理想的工作,还要知道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是提升职位还是家庭幸福,是领导的认可还是丰富的经验,是充足的金钱还是自由的生活。

医务人员指的是经过考核,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和承认取得相应的资格和执业证书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可以分为医疗机构、预防机构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该是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或者职称人员),不是卫生技术人员的不能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但是l生技术人员只有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才可以成为医务人员,没有取得执业证书的不能从事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4]。

(二)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1)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最高学历、民族、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职位等。(2)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同事关系、领导风格、管理制度、组织融入、职业发展七个方面,共设计了24个题目。采用Likert态度量表评分法对各项题目进行定量评价,如果非常满意则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满意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经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整理数据后,应用SPSS19.0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相关性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5]。(3)职业规划,包括个人对组织在管理、晋升、调迁、提供机会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的态度。采用Likert5点对问卷进行评分,经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整理数据后,应用SPSS19.0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相关性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以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良好。

(三)被试

随机抽取各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医技科室的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共300名医务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调查现场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向说有被抽取人员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然后监督被调查者在现场进行独自并且匿名的填写,填写完毕再统一收回。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5份,问卷回收率为95.0%。回收问卷中,整份问卷回答一致、整份问卷漏答5项及以上、个人信息有缺失的全部筛选掉,得到有效问卷278份,问卷有效率为97.5%。

三、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概况

根据回收的278份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工作满意度情况

根据回收的278份问卷,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见表2。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务人员总体的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水平。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得到了改善,福利也有所提高,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医院在医疗行业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鼓舞了医务人员的士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荣誉感;三是医院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三)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

应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6],结果显示职业规划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

四、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职业规划与工作满意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要想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首先就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规划辅导,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培训和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医务人员对自身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医院要建立起发展规划制度,医务人员工作的满足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和医院的运作。当医务人员进入医院开始职业生涯的同时,医院就应该帮助医务人员,实行医院生涯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使得医务人员和医院达到双赢,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另外,医院的管理者要建立起工作满意度反馈监测制度,时刻了解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或者以访谈的形式对医务人员的情况进行直接的了解,体现出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关心。

五、总结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从调查结果来看,医务人员对医院的管理制度、领导风格、组织融入等方面满意度较高,但对医院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方面满意度较低,而职业规划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提高,降低医务人员的流动。医院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在职业规划方面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帮助,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M意度。

参考文献:

[1] 唐立健,林振平,黄颖,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现状与意愿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2):106-109.

[2] 金永春,冯运.临床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2010,(4):33-35.

[3] 李国红,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1):20-22.

[4] 唐晓丹,龙建.企业医院改制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6):117-120.

篇5

【关键词】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各二级院系中随机抽取3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7人,女生213人;医学类专业学生109人,医学相关类专业学生123人,非医学类专业学生98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从就业心理、自我认知、就业观念、就业期待、就业准备和就业指导六个方面了解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3.数据处理。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为96.25%。经过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如下:

1.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就业的自我的认知与评价。该调查中,对于“专业就业前景问题”,23%的学生认为不错,65.9%的学生认为一般,11.1%的学生认为不好;对于“就业过程中,自身最大的劣势和不足”,25.6%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关系,21.2%的学生认为是专业知识,16.5%的学生认为是自身能力,24.5%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知名度和专业热门度;对于“就业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39%的学生担心专业技巧缺乏,18.4%的学生担心学历不够,16.3%的学生担心就业单位不符合自身期待,26.3%的学生担心与专业不对口、缺乏就业信息等;对于“是否了解自身的性格、气质”,55.8%的学生比较了解,20.9%的学生不是很了解,23.3%的学生认为自身性格、气质与就业无关。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度较高,对未来就业有信心。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身社会关系资源匮乏,它将成为自己就业过程中的一大劣势,这可能是因为所调查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不像城市学生那样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因此,很多学生更加看重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将成为他们未来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筹码。对于自身的性格、气质特点与就业的关系问题,近一半的同学并未关注,可能是因为医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向性强,同学们忽略了自身个性特点与职业匹配性问题。

2.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该调查中,对于“专业与工作的关系问题”,42.4%的学生对工作与专业对口并无强调,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喜欢程度,只有22%的学生注重工作与专业对口;因此,若出现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情况时,90.1%的学生认为可以克服和适应。对于“就业渠道问题”,53.8%的学生主张自己找工作,17.3%的学生主张自主创业,18.5%的学生希望学校推荐,5.4%的学生依靠父母、亲属等。对于“就业单位条件、待遇差的问题”,52.5%的学生更在乎该岗位是否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致;26.4%的学生不在乎,认为先就业再说;21.2%的学生不愿意接受。对于“哪些条件对找工作最有帮助”,58.7%学生认为是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成绩、各类证书、工作经验各占12%。结果表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是比较正确、积极向上的。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应对、客观对待,即使专业不对口、工作条件差,也都能积极接纳,并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效结合,主动寻求发展机会。

3.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期待与准备。中医院校大学生都有哪些就业期待?该调查显示,39%的学生首选考研,35.7%的学生选择就业,9.98%的学生选择创业;就业学生中,29.2%的学生希望到事业单位工作,43.4%的学生希望去国企、外企工作;选择就业单位时,40%的学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18.6%的学生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和薪水,17.8%的学生注重个人兴趣;在工作地域选择上,26.6%的学生希望在二线城市发展,23.5%的学生希望到一线城市发展,21.9%的学生希望到沿海地区发展,1.8%的学生愿意到边远山村发展。他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结果显示,41.4%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明确的就业目标,21.2%上过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的学生,15.5%的学生听过求职方面的讲座,12.4%的学生读过求职方面的书籍,8.6%考过与专业相关的证书。结果显示,中医院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先考研、再就业,可能是因为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在医学领域很难立足。就业学生群体中,大多数人都希望到企事业单位任职,都希望留在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城市发展,在单位选择上更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的稳定性与薪水。为了自己将来好就业、就好业,许多学生在校期间都积极做了准备,他们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通过课堂、讲座、书籍等途径获取就业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就业有着客观、积极的期待,并为之付出诸多努力。

4.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如何?调查结果显示,57.1%的学生表示有压力,37.2%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5.7%的学生表示没有压力;对于压力源,25.3%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期望过高,25.1%的学生当心不如他人,20.7%的学生认为社会认同度不高,28.8%的学生来自家庭压力和其它;就业心理压力,使50.1%的学生出现焦虑情绪,23.3%的学生产生自卑感,25.6%的学生产生恐惧、抑郁、身体不适等状况;如果就业屡屡受挫,61.5%的学生会选择降低要求、先就业再说,38.5%的学生仍坚持自己的标准。结果表明,中医院校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就业压力,且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因此而产生了焦虑、自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分析其原因,大家的压力源各不相同,更多源于自身期望值过高和不自信心理的矛盾冲突所致。即使如此,大多数学生仍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降低择业标准,这说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好。

三、讨论与思考

1.客观认识自我,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这一时期的智力正处于人的顶峰阶段,智力的成熟伴随的是心理上的不成熟,不能客观认识自我。本研究也表明,中医院校许多学生对自我并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到认识自我有助于成功就业。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要客观认识自己,不仅是对自身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认知,也包括人格、气质、价值观等因素的认知,只有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求职受挫时合理归因,及时自我调适。对于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良情绪显著的现状,我们要予以重视,加强教育引导,让他们了解就业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带来的身心伤害,学习并掌握一些自我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方法技巧,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2.调整职业期待,增强就业自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所致,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自信心不足所引起。因此,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降低就业期望值,鼓励他们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干起,鼓励他们在“互联网+”时代自主创业,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但是,就业心理危机很多情况下源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缺失,从而引发的就业自信心不足。所以,在校大学生更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此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心理受挫和抗压能力,即使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也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求职策略,重新迎接职场新的挑战。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以,怎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院校多年来非常注重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晨练、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竞赛、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五大素质。该研究结果也表明,该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良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在逐步提升。

4.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立体化就业服务。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是其人生的重大转折,就业质量也是检验一所高校育人水平的重要标尺。从学生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高校就应该多途径开展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教育,深入宣讲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积极挖掘学生就业、创业潜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通过加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拓宽学生就业路径等。因此,就业引导、创业教育、就业心理素质提升等工作不能局限于高年级和毕业生,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始终。此外,对于残疾生、经济困难生、学业困难生等特殊群体学生,要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形成完善的帮扶体系,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篇6

(一)研究对象

通过电子邮箱和纸质问卷两种途径,对莆田学院临床医学院2008级毕业生发送66封电子邮件,回收57份,有效答卷回收率86.36%;对2009级学生发放55份纸质问卷,回收52份,有效答卷回收率94.55%。共计109份有效答卷。

(二)测量工具

采用杜天骄编制的《医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测定压力均值,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按1(无压力)~5(压力很大)级评分,得分越高压力越大。其研究认为,量表压力源从大到小分别包括社会环境压力、家庭支持压力、岗位要求压力、个人素质压力、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就业指导压力以及学校影响压力7个分量表。本次调查的Cronbach’sAlpha系数(内部一致性检验)为0.945,信度良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自我效能感均值。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大学生的应对趋势,量表含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按0(不采用)~3(经常采用)级评分。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F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般现状

总就业压力得分为(3.061±0.622)分,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在正常范围之内,最高为4.19分,最低为1.57分。得分区间在1~2分的占3.67%,2~3分占44.04%,3~4分占43.12%,4~5分占9.17%。七项压力源中,社会环境压力[(3.401±0.800)分]和家庭环境压力[(3.208±0.934)分]是临床毕业生最主要的两项压力源,其余为个人素质压力[(3.046±0.688)分]、就业指导压力[(3.042±0.736)分]、岗位要求压力[(2.974±0.592)分]、学校影响压力[(2.963±0.694)分]、专业供求矛盾压力[(2.801±0.672)分]。

(二)就业相关影响因素对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对不同年级、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意向单位五个方面的总体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1。不同年级、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对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女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低于男生;所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相应的压力感知越大,诉诸积极应对的频率也越高;未确定就业单位比确定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在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的均值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可见,面对就业压力,毕业生采取积极主动的问题应付方式的频率次数上升。调查发现消极应对在各因素间差异均不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地域优势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结合Schwarzer的表述,本调查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值为2.243分,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低效能者(得分低于2分)占12.84%,表明被试偶尔会自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找出优势、悦纳自己;得分在2.1~3.0分的占80.73%,表明被试抱有一定自信心,感觉有能力胜任一般工作;高效能者(得分在3.1~4.0分)占6.42%,表明被试自信心过高,需要帮助被试进行客观评价,避免盲目自信。此次调查的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前人研究。

(三)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总就业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总就业压力为因变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积极应对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解释总方差的16.7%,结果见表3。其中,消极应对被排除(与其余因素间无显著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反向预测源,得分越高,压力水平越低;而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源。

三、讨论

(一)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临床医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毕业后就业面窄、薪资待遇底等限制因素成为临床医学生顺利就业的限制性因素。首先,莆田学院临床医学生的构成五成以上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偏下,学生自我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偏低;其次,新办本科院校在近年的发展中存在诸多挑战,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近两年的就业质量也随着社会对医疗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呈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就业难度略有提升;再次,福建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由地方卫生部门与高校合作招收定向委培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的加剧;此外,通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师生座谈会、职场模拟面试大赛、专家讲座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积极调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毕业生总体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得分3.061分)。

(二)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通过压力归因调查发现,社会环境压力和家庭环境压力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源,社会、家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期望水平和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而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对毕业生的影响,相比杜天骄的研究明显下降,推断这与福建省内医疗卫生市场需求量较大存在一定联系。就自我效能感而言,总体得分中等偏下,低于其他高校的总得分。其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对压力的感知力也略高于男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相符。就应对方式而言,倾向于积极应对,并与就业压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表现为:在高水平的就业压力和相对偏低的自我效能感的推动下,毕业生面临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及时的介入与调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所感知的就业压力,更多地咨询诉说、倾诉内心烦恼,征求他人意见,同时克制负面情绪、改变方式方法来进行自我调适已达到较佳的心理状态,为顺利就业做准备。数据显示,在高就业压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下,辅导员介入并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工作,引导其合理释压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开发及就业心理疏导,学生能够相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定位,大多数人都能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妥善处理就业压力,使之转化为就业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在临床医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也称“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是指给予学生和成人以升学或就业的指导和帮助[1]。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是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九条内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毕业生的所学专业、求职意向、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1]。

一、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理解

1.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2]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它既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形式,又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2.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本质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过程,属于思想理念教育的范畴,是高职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

3.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个人特点、家庭环境等学会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选择,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

4.就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二、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特点

1.高职院校药学类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药学类招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统招理科生、统招文科生、单招生。统招理科生具有基本的中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具备学习药学学科的基本条件。统招文科生中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药学学科较为吃力。单招生虽然在中专阶段已经学习过初级的医学知识,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基于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在三年的高职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实施,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能力分析

我国高职药学院校教育学制为三年制,实行“1+1+1”的教学模式,即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的专业课学习,一年的临床实习。经过两年的在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有基本的医学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招生的基础较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相对于本科院校的五年制医学本科来说,短时间学到的知识容量少和技能操作具有有一定的局限性。

3.高职药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3]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药学院校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人才。例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护理专业就是为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药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专业能力,具备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与患者良好沟通,满足卫生服务人才需求,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4.高职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分析

首先,随着扩招政策的发展,目前社会的人才学历水平越来越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四处可见,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高学历人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学生毕业时仅具有大专学历,因此,这无疑加重了这批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部分学生由于眼高手低,难以认清现实,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其次,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想要脱离农村,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地域、就业环境、工资待遇水平期望过高。再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所谓的“铁饭碗”是择业就业的最好归属。总之,对就业单位、就业环境、劳动报酬的期望值偏高,是导致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1.针对毕业生学历特点进行指导,确立适合的就业期望值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升本的升学指导。升学指导一般由学校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在学生临近毕业前一段时间内,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升学条件,以及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对学生的升学和专业选择进行指导。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专升本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接受更高等的药学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性药学人才。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历定位指导。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具有的就是大专层次学历,所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要准确,过高的定位,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而且期望值越高,在求职期间遭受的打击就越大,失望就越多。因此,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该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

2.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拓宽就业门路

药学类毕业生,他们的专业主要包括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口腔、检验等,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定位主要就是医院、卫生医疗事业单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本科毕业生进县及以上的医院和卫生事业单位都要经过层层考核、选拔,随着这些单位门槛的提高,专科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就业的机会甚微。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拓思想,拓宽门路,在医、护、药的相关专业就业。例如,医药代表、学术推广、学术专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药品销售行业成为现代社会的朝阳行业,人才需求量直线上升;而这个行业就业岗位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是很高,具有大专以上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就可以从专业导向向对学生进行拓展就业门路教育。

3.更新毕业生就业理念,进行理念指导[4]

一方面使学生摒弃传统理念,更新就业理念。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大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及周围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一入校就期望进入医院、卫生事业单位等,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真正的“好工作”已不再这样定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一些大的医药销售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大,工资薪酬也十分可观。因此,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基础性指导,使学生更新理念。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等。根据陕人社发【2011】120号文件精神,政府实施了“大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从事农技服务助学金”政策,这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下基层从事工作的信念,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以此不仅可以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因此,我们应更新学生一定要在城市工作的理念,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4.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树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可使部分学生一入校就有了定向的就业单位,而且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获得订单培养用人单位的相关资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再次,学校应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师资队伍[5],对服务对象(毕业生)提供个人职业咨询服务和团体职业咨询服务。总之,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目标,又有职业教育特性。高职药学类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针对高职药学类毕业生生源相对较弱、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基本素质略低、就业期望值偏高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四点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具体方法,即针对毕业生学历特点进行指导,确立适合的就业期望值;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拓宽就业门路;更新就业理念,进行理念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年.

[2]董涛.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07期.

[3]魏小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06期.

[4]《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年.

篇8

[关键词]心理压力;医学检验人员;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2(a)-0026-02

[Abstract]Themedicalinspectionstaffaresusceptibletosufferfrommentalfatigueduetolong-termhigh-pressure,high-riskandhigh-intensework,thusreducingthequalityoftestresultsandinfluencingthediagnosisresultsofphysicians,therefore,thementalpressureofmedicalinspectionpersonnelarousetheattentionsofvariousfieldsinsociety,andthepaperanalyzesthementalpressureofinspectionpersonnelandpointedlyputsforwardstheinterventionstrategies.

[Keywords]Mentalpressure;Medicalinspectionpersonnel;Interventionmeasures

心理压力即为人们心理在刺激性事件影响下所承受的不同负荷,从而产生各种不良身心反应。而有研究[1]认为,压力即个体和超出其能力范围,危及到他们身心健康的交互关系。相关学者研究报道可知[2],医学检验人员在工作压力下,其强迫、躯体化、焦虑、饮食和睡眠等各因子分都超过全国常模很多。医学检验存在工作环境单一、职业暴露及重复性强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着检验人员的心理健康,极易产生隐患。因此,探究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具有医学价值。

1检验人员存在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从心理压力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社会方面

1.1.1检验人员的待遇及地位偏低从社会现状来看,对医生普遍比较尊重与承认,但是检验科属于辅助科室,检验人员往往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回报。在传统因素影响下,检验科只是落实医嘱,抽血化验检验结果,患者及家属大多认可医生的刀和药,而未重视检验在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而且检验人员超负荷劳动,但是却无法得到相应报酬,经济收入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让检验人员存在失衡感,必然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1.1.2晋升比较缓慢在晋升及提拔等各种问题上,检验人员占比低于临床,即便是各项要求均达到标准,还需要等待好几年才能够晋升,必然影响检验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前途渺茫,于是许多人员选择跳槽、转岗及转型等,随着人事制度不断改革,检验人员还必须要接受许多考核,压力源逐年呈上升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下,许多学历低、年龄大的检验人员存在心理失衡。

1.1.3医患矛盾逐年增加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通过法律维权的意识不断提高;从现实来看,各种医疗纠纷逐年上升。而且由一些性格暴躁的病患者或家属,稍有不如意就对检验人员大声辱骂或投诉,无形中增加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

1.2职业方面

1.2.1工作环境医院的环境比较复杂,充满着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检验人员每一天都要面对大量标本,每份标本中都可能带着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只要出现暴露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危害。如今,分析标本基本上都是仪器完成,每一个房间均堆满各种电脑和仪器,而仪器运转必然会产生噪声与辐射,甚至还会产生大量气溶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还有一些检验室通风不良、缺少阳光及化学试验用品较多,必定增加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1.2.2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检验人员每一天都要核发许多报告单,每份报告均记录着患者病情信息,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及转归具有重要作用。对检验人员而言,错发或者迟发报告单都可能出现误诊,而且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检验结果必然不断变化。有一些医生凭借个人的经验判断,轻易作出结果不准的结论,不仅是医生失职,也会伤害检验人员。长此下去,必定会损伤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工作丧失兴趣,加重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

1.2.3职业要求高随着医学模式不断改变,人们对检验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檢验人员专业知识丰富和操作技能娴熟,还必须要对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与储备。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维修医疗器械方面的知识。超负荷的工作已让检验人员疲惫不堪,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1.3个人因素

1.3.1家庭因素子女、经济及赡养老人等各种问题均会给检验人员产生一些心理压力。检验人员大多是女性,在工作中要承担男性相同的工作任务与职责,还会兼顾家庭重担,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与精力,加之女性本身感情脆弱、高焦虑倾向及感情细腻,感受事物较为深刻,面对工作与生活压力时极易产生情绪波动。而男性常因收入低,缺乏成就感等各种原因,都会产生心理压力。

1.3.2适合支持系统差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减弱或者缓冲心理压力;检验人员常常埋头奉献、默默无闻,社会不能充分认可其劳动成果,加上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让检验人员情绪低落,身心疲惫。

2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的干预措施

从心理压力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因此还需要结合医学检验实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2.1检验人员方面

2.1.1正确认识检验工作检验人员要对检验工作准确定位,寻找自我平衡的支点,心情不畅时要寻找平衡支点,调节个人的心理状况,出现紧张、焦虑及忧虑等各种心态时,要及时分析根源,承认存在负性情绪。同时还要理智、冷静地进行自我分析,寻找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消除对策。

2.1.2增强自信心自信心能够提高检验人员的抗压能力,要正确面对压力,积极选择合理的应对措施,不能过分苛求个人与他人,要常常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学习和努力工作减压。

2.1.3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检验人员要多学习,多参加各种新项目、新技术等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人际交往、社会学及计算机网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2.1.4选择合适方法缓解压力当检验人员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一味采用克制是无法达到缓解效果,因此就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缓解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倾诉,因此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开展交流沟通,倾听检验人员的倾诉,同时检验人员也可适当对他人倾诉,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调节紧张情绪,逐渐恢复自信[3]。也可以选择放松训练等各种心理训练缓解压力。

2.1.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方式能够确保身体健康,能够增强抗压能力。而且爱好、运动及兴趣,以及良好睡眠不但可以确保身体健康,还能降低焦虑与忧郁,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2.2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要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检验人员深造与晋升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日常管理中以“以人文本”为理念,关爱检验人员,尊重检验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

2.2.1增强检验人员心理素质医院应该通过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增强检验人员心理素质,给予积极引导,在检验部门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并要给相关人员提供宣泄的时机与环境,理解与关心检验人员的日常状况。

2.2.2形成科学用人机制要形成唯才任用的用人机制,合理规划检验部门的编制,改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确保检验人员具有充足的睡眠;并要多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劳逸结合缓解检验人员的心理疲劳。

2.2.3加强检验部门内部沟通管理医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在检验部门召开探讨会,和检验人员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检验人员的真实想法以及心中的困惑,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采取化解措施,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2.2.4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规划医院应该把检验人员个人发展归并到医院的发展总目标中,形成双赢局面。这样不但能够缓解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还能够提升检验绩效。同时还要组织各类相关的沟通培训,培训新理念、新技能及压力管理等,引导检验人员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充分认识压力引发的危害性,掌握其应对措施,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4]。

3结论

随着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医学检验引入各种新技术及新设备,临床诊断中更加依赖检验数据。因此,医学检验就必须要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及工作效率,才能够满足临床所需。在这种形势下,检验人员必然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自然就会承担更大的压力,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检验质量。就需要深挖心理压力根源,有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调整检验人员的心理状态,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檢验质量。

作者:杨超

    [参考文献] 

[1] 冯磊.医学检验人员职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30(4):95. 

[2] 刘锐.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2(14):79. 

篇9

1.调查问卷基本内容

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结合医学检验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围绕“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考研与就业难度比较”、“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考研原因”个方面展开调查。其中,“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分为“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共同进行”三种情况;“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包括“考研难”、“就业难”、“二者都难”、“二者都不难”;“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包括“满意”与“不满意”两种情况;“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包括“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考研不具优势”“调剂到医学检验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兴趣”5个方面;“考研原因”包括“进一步完善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家长的督促”、“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想通过考研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6大方面。

调查方法。为确保调查的实效性,本研究选择本校医学检验专业32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三男生39名,女生133名;大四男生31名,女生122名。将大三与大四学生分别集中起来,发放调查问卷325份,收回32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 “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以及“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考研”的学生多于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多于选择“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学生,其中选择“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三学生比例分别为40.70%,26.74%,32.56%;选择“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四学生比例分别为58.82%,19.61%,22.88%。由此可以看出,考研的大四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就业的学生人数,且高于考研的大三学生人数。

从图2可以看出,认为考研难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最多,比例为67.86%;认为就业难的学生人数居第二位,比例为27.68%;认为二者均难的学生居第三位,比例为4.46%;没有学生选择“二者都不难”。

上述结果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的调查结果,在该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选择“考研”的大四学生占88.22%,选择“就业”的学生为2.52%,二者均选的为9.26%;认为考研与就业均难的大四学生为92.15%,认为考研难的大四学生为3.35%,认为就业难的大四学生为4.5%。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近几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导致大批学生走上考研的道路,而相比较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学生对考研抱着可考可不考的态度。究其原因,大概可归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医院对医学检验专业求职者的要求低于医学临床专业。以三甲医院为例,一般要求应聘者至少是硕士毕业,甚至有些医院还明确要求应聘者毕业院校为“985”或“211”高校,这些要求限制了这些来自非“985”或“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考研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但是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偏实验操作的技术学科,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就可以满足检验相关日常工作的需要,所以大部分医院对学生的学历要求不高,对毕业院校进行限制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范围明显大于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

第二,全国有医学检验专业的大学明显少于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而且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数量也远远少于临床医学专业。以我校为例,每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人数约为1200人,而每年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人数为150人一180人,二者比例约为6.7—8=1,从这个比例中可以大致看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要小于临床医学专业。

第三,医学检验专业的自身定位涉及的就业领域较多,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就业岗位。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领域除大家熟悉的医院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外,还包括第三方检验服务公司、检验试剂的研发公司、研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检疫局、海关等,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定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在我们前期所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位调查中发现,高达82%的学生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15%的学生不想做医生,但是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另有3%的学生不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此多学生希望成为临床医生,但是国内现有的临床医院很难容纳每年如此多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这种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找到对口工作的几率更高(如果将考研的学生纳入已就业的学生范围,该校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就业率均为100%),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考研抱着可考可不考的态度。

作者还就性别对考研与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就业”的女生比例多于男生(大三:7.82%vs.23.08%;大四:0.49%vs.16.13%),且选择“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四女生比例多于男生,而选择“考研”的男生比例明显大于选择“就业”的女生。这一结果与作者所做的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一致。

2.2 “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比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检验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挑战性,这正好与部分男生爱挑战的性格不符,导致他们对当前所学专业不满。第二,有些学生是被调剂进医学检验学专业的,可能从入学之初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也会导致对目前专业不满意。所以,很多男生会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现有的专业,这与前面所做的性别在就业与考研选择上的差异性的结果相符合。2.3 “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其次是“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再次是“考研不具优势”,最后是“调剂到医学检验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认为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的学生想通过考研避开检验技师工作;认为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的学生想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对“考研不具优势”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56.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不少,但是真正对考研有用的课程教师讲解得并不深入,因此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他们在考西医综合的时候不占优势。42%的学生认为现在医学检验专业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在考研时又会遇到临床相关医学专业受限的问题。1.1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可以报考的对口专业比较少,且在全国的招生人数比较少。

   2.4 “考研原因”分析

对选择“考研”与“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126名大三学生(男生30名,女生96名)以及125名大四学生(男生26名,女生99名)考研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5。男生和女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14%的男生与5.13%的女生考研的原因是家长的督促;另有8.93%的男生和4.1%的女生想进一步完善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5.36%的男生和1.03%的女生考研的原因是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想通过考研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有1.79%的男生和3.59%的女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有1.79%的男生和4.10%的女生选择考研的原因是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

3结语

篇10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专业思想学习态度教师队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明确指出 “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农村要发展,农业要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科教育是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今后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基本平稳,在10个招生人数最多的涉农专业中,动物医学专业一直稳居第三位。但在招生人数基本平稳的现象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管理遇到了诸如专业思想淡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动手实践能力弱,专业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一、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专业思想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超低价格,导致了农产品的生产者的贫困,以及涉农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之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严重影响了涉农人员从业的职业积极性。传统观念中,人们多把动物医学理解为是为畜牧学服务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也面临着所处的工作环境差、收入低以及社会地位低的情况。这导致相当比例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存在偏见。在很多开设动物医学专业的高校中,多数学生选择理、工等专业。在从事动物医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中,有些学生是报考非动物医学专业失利后转学动物医学。以上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缺乏热情,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思想淡薄的现状。

2.学习不刻苦

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平时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预习和复习。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应付考试,所学知识的内容不丰富,从而不能将有关内容融会贯通,直接导致基础知识的把握不牢、理解不透,所学的内容不能与实践紧密联系。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考研究生或考公务员为目标,只学习与考研究生相关的课程或只学习与公务员录取有关的知识。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表现为缺课、落课,机械执行实践内容。实验报告中,讨论内容不深刻,讨论内容较少。

3.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够完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存在学历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授课教师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甚至教师也缺乏实践经验。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教师在题目选择、论文撰写方面的指导能力逐渐显露出差别。这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进行专业导论选修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在大学期间的理论、实践课堂上对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教育。在执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刻挖掘资源,创新教育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对专业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相互分工与协作,根据专业思想教育的长期性与多方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在养防第一线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正确树立择业观。

2.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实践内容应紧密联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实际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拓宽知识领域,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乐于接受。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严格考试纪律,适当增加试题难度,保障学习热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主动学习,进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应转变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培养各学科带头人,建立合理学术梯队,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局面。从教师年龄、学历、学缘结构等显方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教师队伍的竞争机制,从而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要根据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际特点,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牢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才能提升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孟蕾,熊楚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解困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

[3]周靓,董兵,高安崇.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J].2012.

[4]李赫,,李棕松,戚英喜,张西臣.对涉农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