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生物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生物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生物学常识

篇1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篇2

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laget)提出。他经过研究认为:儿童自身知识的习得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以后又经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大致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里,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

2 思考与实践

根据国情,根据生物教学现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照搬该理论,正确的作法是取其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之处,探讨自己的方法,灵活运用。因此,我以为:无论课内课外,无论何种形式的课,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尽可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新情境并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协作讨论;不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争论,并设法将讨论引向深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纠正错误和偏差。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培养创造性等)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帮助,促进等)得以充分体现。这就达到了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2.1 现以“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节教学为例,谈我们运用该理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法。

2.1.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意义建构(知识目标)技能培养情感渗透基本概念: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基本原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食物关系、能量流动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利用文字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利用人的资源(与同学教师讨论)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培养生态价值观和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情境创设教师设计制作本节课的带有简单动画,可交互,可循环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供学生上机学习

1)软件设计典型事例图解:赛达伯格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金字塔、碳循环示意图

2)软件设计在大题图示下,层层设问,不断提出新情境经人机交互获得反馈

3)软件提示学生读书,并设计“总结”一栏,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是否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4)软件设计了可交互的测试题

5)教师通过网络控制指导学生学习、释疑、讲重难点信息资源设计高中教材、《生物学通报》、《普通生物学》有关章节(教师提供书目)协作环境设计规定学生2人1组上机操作,要求协商讨论,教师通过网络调控自主学习设计学生上机操作,依软件提供的情境经过交互获取反馈,或翻阅参考资料协作交流,还可与教师研讨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中的贡献,意义是否建构强化练习设计软件设计一定数量的测试题.

2.1.2 教学程序

2.1.3 学习程序

2.1.4 小结

“生物系统功能”一节属于生物原理性知识教学的范畴,内容抽象,逻辑性强。为完成本节教学,我们运用authorwar多媒体制作了整堂课的交互软件。该软件从满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两方面要求出发,操作简单,点击鼠标或敲击键盘可继续,当屏幕出现白底时为键盘输入文本交互。学完某一知识点可返回,并可循环学习。学生完全能自主上机学习,教师亦可通过网络调控。上述的教学设计及授课形式,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争论不绝,全体学生均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测试题的反馈得知学习效果较为理想。该节教学设计并非完全按照建构学习理论的规定,教学目标一栏中就包括了意义建构以外的内容。不足之处是由于条件所限信息资源只好由教师提供,因此学生的首创精神如何更好体现还有待研究;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虽有设想,但没有完全实施。

2.2 素质教育的精神应体现在课内课外等诸多方面。为此,我们对我校初中生物学科的考核进行了改革,即用各自全重的,能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分项考核,取代单一的文化课考试。我们运用建构学习理论,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用“考核”作为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境。除期末较大型的文化课考查外,我们还设置了:

1章节学生自命题考核(教师提要求、把关);

2学生完成实验并撰写小论文;

3学生搜集整理科普材料并宣传展示;

4学生采集制作标本并初步分类;5实验考核等项目。

篇3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30)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Guangzhou 510430,China)

摘要: 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新时期高校如何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激发与培养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热情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Abstract: Taki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how to buil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and inspire university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 service, and proposes the rational proposals.

关键词 :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性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volunteer service;long-term mechanism;persisten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84-02

1 有效激发与保持志愿者热情,促进志愿服务持续性发展

1.1 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志愿服务热情 笔者面向20所高校了《关于大学生激励机制的调查问卷》,其中“你为什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回答中,看出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同时,渴望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增长社会经验。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准社会人”的大学生,他们渴望提前感受社会,以实际行动对某些社会活动给予支持或反对,志愿服务是正好能满足他们实践愿望的大舞台。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志愿服务总结表彰大会、志愿者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班级志愿服务风采展评活动”等形式来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通过对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唤起了广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2]。加强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的引导与激发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点燃志愿服务的热情。

1.2 以服务项目阶段晋级制保持志愿服务热情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是复杂而多变的。从多年志愿工作经验发现,刚进入大学时的学生,急需通过参加各种组织活动更多地融入社会,满足归属需求。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增长,在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交体验后,逐渐追求满足个人自尊与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欣赏具有挑战性、能展现自身价值、证明自己能力的工作。

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内心的兴趣,能够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为了保持志愿者的兴趣,我们针对不同志愿时期的学生,根据变化了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发展平台。

我们将志愿者服务按照质量和种类分为A级、B级和C级三级。A级服务是志愿者提供的较高级别的服务,具有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诸如法律咨询、医疗救援等。B级服务专业性弱一些,由受过一定培训、具有一定技能的志愿者完成,诸如公益表演、专业维修等。C级为普通大众化的服务,诸如助老助孤、环境保护、家政料理等。可以让志愿者开始时参与级别较低的活动,随着服务时数的增长与次数增多,给机会优先参与高等级的服务项目。在志愿时的记录上志愿项目等级越高,志愿时计算乘以的系数也越高,相同的服务时间里,不同级别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时有高低之分。

实验对比发现,这种志愿服务项目等级晋升的新鲜感与挑战性能有效地保持志愿者的兴趣与热情,志愿时系数递增的激励方式,促使志愿者为获取更高等级的志愿服务项目努力,有效推动志愿服务稳定与持续发展。

2 有效归类服务项目,针对性强化岗前培训,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2.1 志愿服务项目分类定级,细化服务要求,规范项目管理 笔者综合20所高校志愿服务研讨会议要求发现,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志愿精神的感召和大规模活动的吸引,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参加志愿活动。一旦在工作中遭遇挫折,一些学生就选择放弃,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影响了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导致志愿者组织公信力下降,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为保障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了分类定级,细化志愿服务要求。在招募时让志愿者初步了解服务项目的相关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使志愿者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特长来报名。实验对比发现,此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对项目规范与管理,特色品牌项目重点打造,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2 成立岗前培训机构,打造师资队伍,提升培训水平 在《关于大学生激励机制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工作被社会各界所质疑”最能让志愿者工作热情下降。

在白云区20所高校志愿服务研讨会中超过8成志愿项目负责人反映,与社会处于“半隔离”状态的大学生,对社会了解有限,特别是首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一旦对其委以重任,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就逐渐暴露出来,如团队协作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表达与沟通能力差等。志愿者工作中的不足往往会引起外界对志愿者工作的质疑,进而打击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该院通过在对项目分类定级以及岗位细化的基础上,将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课程化管理,制定了同类志愿服务项目的通用培训方案。院团委成立了志愿者培训部,各二级院系团总支成立素质拓展部。团委志愿者部成立了志愿项目讲师团、志愿培训课程开发小组,为储备志愿者提供通用与专项志愿培训学习机会,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的整体水平。

3 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期化、终身化发展

3.1 完善自身建设,加强队伍管理,开拓服务平台 面向20所高校的调查问卷《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学校、社团组织途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担任着社会志愿服务生力军角色,青年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如何将志愿服务转化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与创新载体,有效实现工作压力内化为自身发展动力,同时成为促进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推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3.1.1 完善自身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专门工作机构:该院设立了院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下设实践部等8个部门,统筹管理二级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二是加强青年志愿者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志愿者服务教师人才队伍。三是提升组织管理、教学培训能力,志愿服务培训部门加强办公教学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完善、教学科研专项经费的保障。

3.1.2 加强队伍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机制。招募后利用学生的专业以及特长将志愿者队伍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建设,可以方便管理,同时减低建设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优先考虑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地铁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优先考虑城市轨道运营专业的学生。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学校首先要强化大学志愿者层级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该院在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体系,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逐步提升管理效率,强化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团队纪律,积极践行雷锋精神。

3.1.3 开拓服务平台 该院将志愿者行动纳入社会整体工作体系中另一方面来拓宽志愿服渠道,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同时通过与白云区团委、石井镇政府等事业单位、广铁集团、花都车辆厂等企业单位、同德围社区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合作,将多方资源的整合利用,减低队伍管理建设成本,提高育人与服务效果,实现一举多得目标。

3.2 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期化、终身化发展

3.2.1 学校方面

①将志愿者服务教育纳入毕业生就业成才体系中,建立相关配套补偿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热情。该院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当中,将此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社会实践必修课程,制定了《素质拓展积分办法》,鼓励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与素质拓展活动累计积点,积点换取学分,未修满学分将无法毕业,同时在毕业时发放具有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成绩的素质拓展证书,给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绩优秀的同学增加了就业的砝码。

②制定了完善的志愿服务学习培训、评优评先、党员发展激励制度,提升志愿者身份地位。该院善于利用志愿时系统,定期统计志愿时评优与表彰。对具有大型的亚运、创文等志愿服务,除了给予志愿者素拓积分,还通过评优评先表彰活动,在党员发展发面奖励票数的方式来激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③加强组织建设的经费保障,正确引导志愿服务朝终身化发展。志愿者服务虽然是公益事业,但是建设经费却是志愿服务的规模与质量坚强后盾与有力保障。志愿服务虽然是义务无偿的服务,但并非倒贴服务,在组织、培训、管理以及活动后勤保障中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在筹备经费以及管理过程中,学校必须声明经费并非用于志愿者的报酬,而是用于志愿者装备、基本交通餐饮保障、购买人身保险等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摒除功利之心,正确认识志愿服务的无私性、保障性、阳光性以及长期性,正确引导志愿服务朝终身化发展。

3.2.2 社会方面

①要提高对志愿服务事业的认同、重视与支持。学校可以进一步呼吁政府部门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并积极给与物质和精神支持,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成立专项基金,积极扶持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社会用人单位可以在招聘大学生时多考虑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多重视素质拓展证书成绩。

②借鉴发展相结合,加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继续加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及志愿服务考评体系,建立志愿服务档案,使志愿者创造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定期统计志愿时,给予等级认证与颁发证书或奖励勋章。继续坚持广州入户积分鼓励外来人员参与城市志愿服务事业的有效做法。借鉴义务献血政策的有关做法,开展志愿时换取志愿服务待遇,在自己需要别人服务时,可以申请享受不同类型与级别的志愿服务;可建立志愿者等级身份社会福利挂钩制度,根据身份等级享受公交优惠或旅游景点门票优惠等社会福利,让志愿服务事业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终身化。

参考文献:

[1]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高天琼.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J].襄樊学院学报,2006(11).

篇4

目前,在2014级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开展了微生物学检验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现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评价报告如下。

1 设计型实验的基本概况

《微生物学检验》设计型实验是在学习了微生物的理论知识,完成了基础实验技能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后在大二下学期开展,学时安排为10学时,课程配备1名主讲教师、1名助教和1名实验技师,由3位老师共同指导。选择2014级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专科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学生人数为71名,采取小班化的实验教学,每班不超过25人。

2 设计型实验的实施与评价

2.1 选题与实验准备

在学生完成了样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等综合型实验后,由教师指定设计型实验的研究方向为“环境样品中卫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学生以4人为1个实验小组,围绕该研究方向,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选题,首先完成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检验依据、样品采集方法、检验方法、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以及实验人员的分工等,在实验课前,教师需对每组的实验设计报告进行审核和指导,只有教师对该实验设计审核通过,才能进入实验准备阶段。学生的实验选题多样,如鼠标、手机的卫生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食堂餐饮的卫生状况调查等,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项目很感兴趣,也体现了卫生检验的专业特色。实验准备需要各小组成员根据实验设计中制定的计划,向教师领取所需的实验材料,完成培养基的配制、实验材料的包扎以及采样用品的准备等。在设计型实验中,学生能充分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准备,这是以往实验教学中没有涉及的。

2.2 实施与结果汇报

学生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由于实验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如需在课外使用实验室,需要提前申请,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开放实验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作为指导者,学生如遇到问题,鼓励小组内自行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由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在完成实验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针对自己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目的、方法、结果、结果分析以及设计型实验的感受这样几个方面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PPT中要求结合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在PPT汇报后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和评分。

2.3 设计型实验的考核方式

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不光考核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报告的准确性,还要体现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除了教师单方面的评分外,也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考评中。本设计型实验教学的考核指标包括实验设计报告,占20%,由教师在实验开始前进行评分;实验准备和实验操作,占40%,由教师在课上进行评分;课题汇报,占40%,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分。其中课题汇报成绩由实验小组组内互评(20%)、组间互评(40%)和教师评价(40%)三方面组成,充分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考评中,体现了学生的主角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

2.4 设计型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针对这种设计型实验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10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式简单题。71名学生填写了问卷,全部有效。绝大多数学生(95%)认为开展设计型实验教学是必要的。90%的学生认为设计型实验能提高实验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85%的学生对于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和参与评分很有兴趣,并且能公正的给出分数。在开放式简答题“你觉得这种设计型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多数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新颖,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愿意参与进来,但是实验教学学时较少,设计的实验项目多的话实验操作时间会不够,还会占用课外时间,希望能有足够的课时来完成。

3 讨论

篇5

一、改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能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科学学习的过程,就会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这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才能被激发,才会有所创造。

例如,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如果按传统教学直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反之,改变方式,从学生身边的遗传现象入手,设置诸如“基因如何控制圆粒豌豆形成?”“基因如何控制人的正常皮肤?”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自由阐述,互相补充完善,这样就能轻松突破重难点。只有教师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使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的有效互动顺利进行。

二、多方创新,建立多种互动方式是有效互动的保障

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进行必修一《细胞器》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看书上的图,记忆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然后叫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到黑板上PK,分别写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在此过程中有不会的,下面的同学会“打电话”补充,下去后大家一起进行批改评价;接着再要求学习委员上台,随便抽同学说出每个细胞器的作用,不对的请同学帮忙;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并让各小组总结得出本节课的收获。同时,这样多种互动方式的交叉进行,面向了全体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开拓思路,巧妙设置问题是有效互动的根本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为有效互动搭建良好平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由惊奇和问题开始。”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必修一《糖类,脂质》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从现实生活出发设置问题情境:“今天你吃了什么?主食是什么?各有什么用?”抛出问题后,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并且互相补充,争议。有的说主食有米饭,有面条,有蛋,有肉等。有的说它们可提供营养,有的说可提供能量等。这样引入新课,不仅搭建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平台,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问题的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此外还要注意有一定的开放性。

2.有层次提出问题是有效互动的良好推手

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地提出并解决问题,才能突破重难点,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的实验,依次设置了以下五个问题:(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并且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遗传图解表示果蝇的杂交实验过程吗?(4)如果你是摩尔根,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再派代表回答。于是,有的同学找书,有的同学说,有的同学归纳整理,有的同学问老师……在这里,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既有个人的看法,又有集体的智慧。

3.敏锐观察,发现契机是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篇6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减肥经历:无论当初的决心多么坚决,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食的诱惑?据英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最新研究证实,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能通过促进食欲使我们发胖。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体内携带这种“贪吃基因”,使得人们的节食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边吃边K”有伤胃健康

篇7

一、试卷总体特点

今年初中七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试题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

期末生物试卷进行以下分析:

(一)注重基础,强调能力训练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现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变化、实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的生活常识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试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二)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把考试内容和社会实践,新闻热点紧密相连,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今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明确地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与能力相联系的试题,会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考试情况分析

参考人数

总分

均分

高分人数

高分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173

4286

24.5

15

7.9

64

35.7

三.答卷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

(一)基础知识薄弱,表达不够规范 通过分析试题答卷表明:因答题不规范造成失分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学用语掌握较差。 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物学术语不十分清楚,学生答题时容易混淆,写错答案。2基本概念模糊3、语言叙述能力差,4,.生物表达式不会写

(二)学生在选择题2,5,19题出现错误做多,对于发生现在人体的气体交换和肝脏的功能等只是带你掌握不够充分, 主观题中23题和24题的第3,4小题出现错误情况较多,实验操作题基础薄弱,情况较差。

四、对今后初中生物的改进措施

(一)运用教学规律,发挥学生主动性 中学生物学教育中,教师除了进行知识教育外,还要特别注意过程教育和学法教育,逐步培养和考察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

篇8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STS教学;创造力

1普通生物教学与STS生物教学的关系

普通生物学的教学方式是STS教育理念产生的基础,STS运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后,迅速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2普通生物教学与STS生物教学的比较

2.1普通生物教学

2.1.1普通生物教学的解释。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更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而不是理解和知识创造的程度,并不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的联系。2.1.2普通生物教学的特点。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述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单纯地接收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学生能够记住和认识某种知识或概念,但是对其原理和由来,并不清楚也不想去了解,因为他们总认为“老师会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品质,这种教学可能会最终导致学生“死读书”或“学而不思”。很多生物老师在讲课时,喜欢只讲知识,而这个知识点在生产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或者生活中某个现象与生物学某个知识是否相关,并没有很好地给学生阐述清楚。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和课本闲游的知识来直接灌输给学生,很少建立生活知识与现实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没有直观的材料展现给学生,学生只能拼想象力构建一幅图画,学习起来非常辛苦。

2.2STS生物教学

2.2.1STS生物教学的解释。STS是一种教育科学理念,认为科学教育不应只是传授学生知识,增进科学素养,还应通过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培养了解社会,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人才,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并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公民。2.2.2STS生物教学的特点。第一,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与生物学某个知识点相关的常识或者现象联系起来,在课堂导入阶段运用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知识与现象联系起来以后,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和解释。在她们查阅资料或者实际考察和分析后,小组形成最后统一的观点,教师再来进行补充和讲解;第二,学生自己发现了某个现象,自我感觉与生物学某个知识可能相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究,在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点,但不全盘帮学生完成,在学生一步步探究的过程中,自己也就清楚了现象与生物学知识的关系。在这些过程中,其实也涉及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可以自述己抒,积极的参与合作,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中学习的能力、自我发现的优秀品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活在新时代中的青少年更是社会生活创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和新希望。同时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学的教学不再停留在“说”的层面,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实物、标本、幻灯片、影像等直观材料,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某个生物知识,而不是任由思维胡乱地发散。教师更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愉快的课堂氛围。生物学知识本来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可能导致教师更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沉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欲减弱,不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运用STS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就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很融洽,主要体现在STS教学充分允许学生的想法表达,学生的思维可以积极地活跃在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师生关系融洽,利于知识的积累。

结束语

STS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并且使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爱上生物、学会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安晓娜.STS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3):1-3.

篇9

一、用实验背景考查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表象的认识来自于对形态结构的观察。例如: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的分布,可以得知DNA、RNA分布的规律及联想DNA的复制、RNA的形成和它们的遗传、转录、翻译等功能特性;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可以得知这两种细胞器各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许多科学的结论,离不开对现象的实验论证和内在规律的揭示。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论证了植物细胞的液泡的作用和原生质层的宏观假设,同时揭示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条件,还可以检验出植物细胞生理状态及死活情况。

高考生物实验的试题除上述考查方式外,还有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考查,可以通过实验中常见的错误结果和不正确步骤来设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的追溯,也可以通过图表、图解等方式考查有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的整合。也有对实验结论的验证,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利用。例如: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一般几种色素带的呈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会辩证地看待实验结果,并从滤纸条尖端的处理,滤液细线画法技巧,滤纸条在层析液中的位置、层析液的多少等方面深入分析就可以找到准确答案。

通过一些经典实验的呈现,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和修订。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从实验材料的选择、母子噬菌体的结构变化特别是有关DNA和蛋白质的化学成分来源的变化进行评价。

通过以药学实验为情景,考查考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并作出合理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第4题,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对照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正确选项为D。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淆“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不了解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分布于红细胞内这种生物学常识,从而导致推断错误。

二、通过识图、生物事件和生物实验,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呈现有关图解、图表或图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具有能有效地处理和正确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论解决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的第8题,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数量与30℃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数量最多。C温度高于2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数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数量相等。正确答案为A。考生答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不能正确理解曲线的真正含义。光照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测定的CO2吸收量是净光合作用强度,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但是有的考生把测定的CO2吸收量误认为是总的光合作用强度。②在图中曲线上找点不准确,导致不同的温度所对应的值及有关计算不正确。③不能准确理解有机物积累量和有机物制造量的区别与联系。

以生物事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的第27题是以癌症为背景材料,并给予一定的文字图表信息,考查了考生对细胞学、免疫学等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图表及相关文字信息,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实验探究能力;通过整个试题渗透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更为可贵的是该题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按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综合运用的主线逐层深化。

以生物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2007年理科综合第26题,就是以普通小麦常见的三种不同育种方法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

三、以知识树、图表文字、数学方式、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考查考生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以知识树为背景,考查考生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例如:2007年理科综合第3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又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正确答案位C。本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人类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考查学生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地位、作用及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还可能将DNA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细胞的有些分裂、减数分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翻译、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在一题中综合考查。

以图表文字、数学方式为背景,考查考生准确地描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第2题,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正确答案为B。本试题用曲线图考查考生理解胰岛素的功能,血浆的代谢途径和调节,正常人血浆含量的变化等等内容。但部分考生没有把握住四条曲线与4名不同受试者的对应关系,找不出四名受试者所对应的四条曲线,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正常的血糖浓度及血糖的代谢过程,误把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作为胰岛血糖素患者,错误地认为曲线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类物质,而没有把尿糖考虑进去。

篇10

关键词:培养 幼专生 职业 能力 生物 教学 策略

幼儿认识自然通常是从认识周围常见的动物、植物开始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要正确地赋予幼儿生物基础知识,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解答幼儿对生物现象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具备初步设计自然角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师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学有所愿、学有所能、学有所用。教学策略涉及一种合作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和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交流,以应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逐步将学生培养成未来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有所愿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教学中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首先,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生物学课程,必须上好绪论课。绪论课是课本的开篇和全课程内容的导言,也是动员课。通过绪论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对绪论课的教学要有充分准备,除了介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外,还要讲清生物的基本特征、幼师专业学生学好生物课的重要性。此外还应介绍当今世界上出现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以及仿生学方面的新兴技术,能源、粮食、环境、优生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的广阔天地。

其次,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幼儿园常识教学大部分是生物学知识,而且语言、计算、美术、手工以及幼儿园绿化美化都涉及生物学知识。因此各章节的教学都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进化、生态的基础知识,以及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技能技巧,具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答幼儿对生物现象提出的问题,设计自然角的能力等等。当然学习生物课,并不单纯为了幼儿园教学工作需要,它对于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学习其他课程均有很大的影响。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现学有所知

幼儿的生物课程内容应满足他们学习周围世界的需要。作为教师,已经知道儿童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因此,学习生物最好的方法是做科学。课程可以是主要以儿童为中心的以及儿童发起的,因为知识最好是通过第一手调查和实验来获得。应该让儿童参与到观点和解释的建构中来体验生物科学,这些观点和解释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以调研的方法教授生物科学将为教师提供机会来发展儿童的能力并丰富儿童对科学的理解。儿童应该用他们现有发展能力之内的方法来了解科学。调研包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成一项调查,回答问题,并向他人展示结果。

生物教学的核心首先是观察。从观察开始,儿童通过对比、分类、测量、沟通、推断以及预测来继续他们的调查。作为教师,应该尽量少教而让儿童多体验,观察儿童怎样热切地用他们的感官去发现,去思考他们的经历,以及讨论他们所看到的和所做的。当你加强他们的好奇心和天然的兴趣时,你会和儿童一起学习。儿童学习科学处于过去经验和现在环境的背景下,从而达到对大自然的更多认知和了解。

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相互结合。在“植物形态和分类”课程包教学环节,把学生们带出教室,带往校园及野外,让他们看多姿多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是什么植物?叶子为什么变黄?在进行“昆虫”的主题教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学生都像侦探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为“自主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实现学有所成

就幼师专业学生而言,实践

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幼师专业的生物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成,提高教学效果。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的能力,是幼儿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能力。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促进幼师专业学生的观察自然界习惯的养成,使其具备指导幼儿正确观察动植物、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教学中,重点从两个环节强化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观察动植物标本、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例如,学习完种子的结构后,组织学生剖开膨胀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区别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不同。同时鉴定教师提供的十几种种子,辨别它们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或单子叶植物种子。教师在这个时候再讲解拟态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观察力恰到好处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要布置课外观察作业,写观察日记,并选出优秀观察日记,促进观察习惯养成。课外观察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课后复习,以及日常观察。如讲授“叶的形态”之前,布置课外观察,采集各种形态的叶,以备上课使用;在学习完“昆虫的分类”之后,进行课后复习观察,认识了昆虫的多样性。另外,对某一生物现象或某种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进行日常观察,写成观察日记。

根据幼儿园常识教学中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动手技能的要求,幼教专业生物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重视每一个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如种植植物、制作盆景、养花、饲养小动物、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做各种动物头饰、设计校园绿化美化方案等等。另外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室里都有自己养植的花卉或种植的小盆景,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美化了教室。

四、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实现学有所用

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在教学中她们要把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幼儿,就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的语气和准确的语序能让幼儿喜欢听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

为此,在幼师生物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需要进行学科渗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经常性地请学生朗读课文,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组织答案并口述答案,然后进行小结评比。

尽量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上讲台的机会,使每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另外,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编写生物小故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金鱼的故事”、“春天到了”等等。学生上台讲述小故事并进行评比。要求讲述及表达要符合科学事实,注意语气的恰当和语序的准确。同时,还经常性地举行生物知识演讲比赛。这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活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幼师专业的生物学教学应脱离普通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模式,突出幼师专业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能够顺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所具备的态度、情感、知识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与体验,在要求学生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愿、学有所能、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生物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晓红. 对生物教学的思考[j]. 宁夏教育 2006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