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篇1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 任务驱动教学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76-02

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术工人。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各中职学校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活动。大量的中职学校通过强化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提高了办学质量。而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其实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行动导向理论,其最初的教学模式是师徒制的学习模式。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职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教师想教给学生的东西一一细分,即把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小任务。采用“师带徒”,最先是教师带学生做,学生模仿着做,边操作边讲理论,这样既解决了单纯学理论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又更加实际地解决了学生不知怎么做的困惑。其次,当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由学生独立完成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最后由学生完成校内外生产性实训任务。笔者在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探索与实践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课程内容改革

以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为例,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七个方面:(1)安全用电常识;(2)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3)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4)照明与动力线路的安装;(5)常用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6)常用低压电器。我们需要把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然后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下面以最简单的照明电路安装项目为例。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原则是项目必须细化,目标明确。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备知识、备技能、备学生、备过程。教师通过分解项目知识点,学情分析,明确任务要求,撰写教学设计,并准备好项目教学材料:导线、开关、灯泡;工具是测电笔、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尖嘴钳、电工刀等电工工具一套。

教师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的教学目标,确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法,分析出7个知识与技能点的学习步骤:分辨火线零线;开关装在火线上;认识简单的电路图;认识工具;正确使用有关工具;能正确剖削导线;能正确连接导线;会安全用电(先安装、检查后无误再通电测试)。

三、课堂组织实施

在实训课中如何解决“教”、“学”、“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学生的“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下面就有关学生实训方面谈一下个人浅见。

首先,教师边示范边讲理论(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其次,学生练习(教师指正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错误),待每个学生都操作完毕,教师再抽出做得较规范的代表和有典型操作错误的代表展示,师生共同观摩并共同归纳成功的经验和错误之所在,最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这个实习项目就完成了。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情境建设

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法,不可能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在教室完成,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或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其既能方便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又有利于教师进行实训演示,还需为学生实训操作提供具体操作的设备。

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索式教学方法,以“任务”为线索,驱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它让学生讨论、感悟,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明确任务,二是完成任务,三是评价任务。

以“导线连接与绝缘”项目为例,可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导线线头绝缘层的剖削;导线的连接;导线绝缘层的恢复。在教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和讨论,学生要完成好上述三个工作任务,就要分析理论与实操的学习步骤,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如该项目细分后成为以下几个学习步骤。

1.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可用钢丝钳进行剥离,也可用剥线钳或电工刀进行剖削。芯线截面积不大于4平方米的塑料硬线,一般可用钢丝钳进行剖削,步骤如下:(1)用左手捏导线,根据线头所需长短用钢丝钳口切割绝缘层,但不可切入线芯。(2)用手握住钢丝钳头用力向外勒出塑料绝缘层。(3)剖削出的芯线应保持完整无损,如损伤较大应重新剖削。

芯线截面积大于4 平方毫米的塑料导线,可用电工刀来剖削绝缘层。(1)根据所需的长度用电工刀以倾斜45度角切入塑料层。(2)刀面与芯线径保持25度左右,用力向线端推削,但不可切入芯线,削去上面一层塑料绝缘层。(3)将下面塑料绝缘层向后扳翻,最后用电工刀齐根切去。

2.塑料软线绝缘层的剖削。塑料软线绝缘层只能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剖削,不可用电工刀剖削,其剖削方法同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

3.塑料护套线绝缘层的剖削。用电工刀来剖削。(1)按所需长度用刀尖对准芯线缝隙划开护套层。(2)向后扳翻护套,用刀齐根切去,在距离护套层5~10 mm处,用电工刀以倾斜45度角切入绝缘层。其他剖削方法同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

4.花线绝缘层的剖削。(1)在所需长度处用电工刀在棉纱纺织物保护层四周切割一圈后拉去。(2)距棉纱纺织物保护层末端10 mm处,用钢丝钳刀口切割橡胶绝缘层,不能损伤芯线。然后右手握住钳头,在手将花线用力抽拉,钳口勒出橡胶绝缘层。(3)最后把包裹芯线的棉纱层松散开来,用电工刀割去。

5.导线的连接。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电接触良好,机械强度足够,接头美观。由于铝极易氧化,且铝氧化膜的电阻率很高,所以铝芯导线不宜采用铜芯导线的方法进行连接,铝芯导线常采用螺钉压接法连接和管压接法连接。

6.导线绝缘层的恢复。导线绝缘层破损后必须恢复绝缘,导线连接后,也必须恢复绝缘。恢复后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原来的绝缘层。通常用黄蜡带、涤纶薄膜带和黑胶布作为恢复绝缘层的材料,黄蜡带和黑胶布一般宽为20 mm较适中,包扎也方便。

总之,电工技能训练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春辉.电工技能训练与考项目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曾祥富.电工技能与训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项目教学 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用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位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电源与负载的安装与测试等技能。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上的难度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两难局面。采用项目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之比较

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从体例结构到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海市2006年颁布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工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8条: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安全用电操作与急救;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整合了各学科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工技术基础的教材版本较多,从内容安排上来看,都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按照知识逻辑体系编排,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内容的增减,另有配套的《电工基础实验》。2007年8月,笔者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起草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参考了上海和江苏的研究成果,撰写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按照安全用电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的线索,按照技能培养的逻辑体系编排,整合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等多学科内容,两者具有明确的差别。项目电工基础淡化了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及习题的运算,而是重视学生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会使用设备等,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则不过分强调。

第三、在体制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教材按照章节来编写,只注意了知识的逻辑性。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制编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忽视了知识,注重了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转贴于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开展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形成为目标,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此,开展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2、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一平主编,电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吴雪琴主编,电工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罗锐利主编,电工技术基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刘辉主编,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电工工业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电工实训;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知识更新的步伐也在加快,因此对于现代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具备新的行业规范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

在电工工艺实训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电工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规范训练,使学生真正获得电工技术工艺和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与实践的问题,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动性,在教学模式上应进行充分的改革,强化基础工艺训练。

一、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其技术要领

电工常用工具是指一般专业电工都必须使用的工具。电工工具质量的好坏、工具是否规范、使用方法是否得当,都将直接影响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电气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工常用工具、仪表的结构、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例如钢丝钳,是电工应用最频繁的工具。电工用钢丝钳炳部加有耐压500V的塑料绝缘套。因此,在使用钢丝钳时,必须检查绝缘炳的绝缘是否完好。钳头不可代替手锤作为敲打工具使用;钳头的轴销上应经常加机油。用电工钢丝钳剪切带电导线时,不得用刀口同时剪切相线和零线。

像尖嘴钳,它的头部尖细,适用于在狭小的工作空间操作。它除了头部行状与钢丝钳不完全相同外,其功能相似。

像低压验电笔,它是检验线路和设备是否带电的工具。使用时注意:用手指握住验电笔身,让笔尖的金属体接触带电部分,食指触及笔身金属体(尾部),验电笔的小窗口朝向自己眼睛。

像电工刀,它是一种切削工具。使用时注意:刀口朝外进行操作;使用后要及时把刀身折入刀柄内,以免刀刃受损或危及人身。

像螺钉旋具(螺丝刀),使用时,应按螺钉的规格选用适合的刀口;并且螺丝刀应垂直于被拧的螺钉;螺丝刀不能当凿子用;电工不能使用穿心螺丝刀。

比如,像电工用万用表,要了解在使用时为什么要水平放置;测电阻时,为什么要对“零”, 对“零”有什么作用;红、黑表笔各代表什么意义。根据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选择适合的量程;要注意交流电压(电流)和直流电压(电流)的区别等等。

像兆欧表,要了解使用前应放置在平稳的地方,以免摇动手柄时,因表身抖动和倾斜产生测量误差;使用时应先做开路和短路试验;使用中用单股导线将“L”和设备的待测部位连接,“E”端接设备外壳;使用后,将“L”和“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放电,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二、指导学生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室内线路的敷设与安装要求

室内配线有明配线和暗配线两种。导线沿墙壁、天花板、桁架及梁柱等明敷设称为明配线;导线埋在墙内、地坪内和装设在顶棚内等称为暗配线。

(一) 室内配线的基本要求

室内配线不仅要求安全可靠,而且要求线路布局合理、整齐、安装牢固。配线时要求导线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状况应符合线路安装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导线截面积应能满足供电负荷和机械强度要求。配线时应尽量减少导线接头;穿管和槽板配线时,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必要时可采用接线盒或分线盒。明线敷设要保持水平和垂直,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导线穿墙时,应加保护管;保护管伸出墙面的长度应不小于10mm,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导线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时,敷设的导线应留有余量。导线相互交叉时,为避免相互接触,应在每根导线上加套绝缘管。

(二) 室内配线的敷设要求和操作工序

室内配线又分为瓷夹板配线、瓷瓶配线、塑料护套线配线和线管配线等四种配线方法,每种配线方式都有不同的操作工艺和敷设要求。我们以塑料护套线配线为例。

护套线是一种具有塑料层的双芯或多芯绝缘导线,它具有防潮、耐酸和耐腐蚀的特性。护套线可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的表面,用塑料线卡作为导线的支持物。护套线敷设的方法简单、线路整齐美观、造价低廉;广泛应用于电气照明及小容量配电线路中;不适用于室外露天场所明敷和大容量配电线路。

护套线配线的敷设要求:

护套线的型号、规格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塑料线卡必须与所夹持的护套线规格相对应。护套线的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应松弛、扭绞和弯曲。护套线在同一墙面转弯时,必须保持相互垂直,导线弯曲要均匀,弯曲的半径不应小于导线宽度的3倍;两根护套线相互交叉时,交叉处要用4个塑料线卡固定;护套线在转弯前后要用塑料线卡固定。室内使用护套线配线,其截面规定铜芯不得小于0.5mm?,铝芯不得小于1.5mm?。护套线的分支接头和中间接头,应放在开关、灯头盒和插座等处,必要时可装设接线盒,以保持整齐美观。在地下或墙壁内敷设护套线时,必须穿管。在护套线配线时,严禁将护套线直接埋在墙壁或顶棚的抹灰层内,容易造成漏电事故,危及人身或建筑物安全,且无法进行检修和更换。

护套线配线的操作工序:

(1)绘图定位。根据所给的材料和工作台的大小以及指导老师的要求绘制接线图,敷设护套线时,可用粉线按照图纸弹出正确合理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2) 放线。放线时需两人合作,一人把整盘线套入手中,另一人将线头向前拉直;为了便于施工,可按实际长度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将导线剪断(实习时用此方法)。

(3) 钉塑料线卡。根据护套线不同的宽度和外形,选择相应得线卡外形和规格。塑料线卡的钉制距离及位置要求:直线敷设段每隔150-200mm;转角处距离转角50-100 mm处;距离开关、插座和灯具木台50-100 mm处钉塑料线卡。同一根护套线塑料线卡钢钉钉在同一方向上。

(4)接线盒内接线和连接用电设备(开关、插座、灯头)。

(5)检查线路及通电试验。

三、重视作业,着重培养动手能力

作业也是实训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从绘制日光灯的原理图到室内照明布线图,首先要求学生熟悉、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按照操作工序,敷设护套线配线线路。并写出制作报告。学生自己亲自参与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还可以把学生从过去的单纯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向工程方向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程及科研设计的要求,增强学生逻辑性、条理性及数字的准确性能力。

四、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丰富知识结构

实训是本科院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必须重视实训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通过学生对室内护套线配线的敷设,使学生对配线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电工工艺认识,为实训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不H要加强对电气专业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强化非电专业的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研究旨在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国华.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3.

篇4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学习策略 职前培养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8.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既能降低他们首次就业后的下岗率,又能提高其再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吸引力 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吻合度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许多初中毕业生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荣,而今,在众多城镇,就读中职学校是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下面我以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就“如何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谈谈一孔之见。

一、切实做好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资源的调研工作。

1.明确学校毕业生的服务区域。

学校地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所辖企业。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育技术精英,服务地方经济”。

2.调研区域内经济产业结构。

学校所处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临江型开发区之一。这里已成为芬兰UPM,美国杜邦泰科,AAM,英国皮尔金顿,法国道达尔,瑞士诺华,意大利达涅利,日本夏普、住友、三菱等众多著名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港口和仓储运输、能源、造纸、钢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临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聚集地。

3.分析区域内从业人员结构。

经过调查,目前开发区内拥有的各类人才结构大致如下:从学历而言,初中学历占10%左右、中专普高学历占55%左右、大专学历占2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左右;从行业而言,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中:机械机电类占35%左右、化工类占15%左右、计算机类占6%左右、现代物流类占5%左右;从员工性别比例而言,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机械、机电、物流行业更为突出,几乎是男性统一的行业。

4.了解区域内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产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化工产业,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产业是科创园,新兴产业是服务业。因此,机械、机电、物流、化工、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人才需求稳定而且数量较大。

二、调研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能力。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的地处开发区内的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是根据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于2007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而成。

1.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

学校占地120亩,分为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个区域,各类基础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主要建有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4个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教师134人,具有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学历128人,中级以上职称55人,常熟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0人、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中心教研组、协作组成员或组长10人。

2.学校现有专业分析。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5个专业大类。学校现有59个班级,在校生2400名左右,主要培养中专、高技、高职三个学历层次,另有成人大专函授、自考班若干。

三、分析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大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车工、数控,在校生820人左右,女生占17%左右,学生数远远不能达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工短缺明显。但多数企业提出了只需男生的用工要求,于是出现了男生供不应求、女生鲜人问津的现象,导致女生的就业难与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对于机械类专业,学校应大力发展专业规模,但要控制女生的比例,最好在5%左右,同时也可适当增加机械CAD技术方向。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电气技术应用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维修电工、电子装接,以维修电工最为集中,在校生690人左右,女生比例占10%左右,学生数和学生技能都不能满足用工需求。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学校在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的同时也可增加焊接技术、机电CAD、模具CAD/CAM技术等专业化方向,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化工工艺专业。

学校该专业主要有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维修3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20人左右。因化工专业是学校新办专业,专业服务能力与办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数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开发区是苏州市重点化工集中区,化工、造纸、生物医药又是常熟市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学校强化化工专业发展势在必行,既要提高毕业生质量,又要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企业用工要求,

4.计算机专业。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校生310名左右,专业偏向于网络及文秘方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供稍大于求,且专业对口性少吻合。因此,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校应考虑整合机械机电专业,培养具有从事CAD与CAM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5.会计物流专业。

学校会计专业在校生20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85%左右。因开发区会计用工需求较少,且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并不高,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专业对口率极低。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应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为外贸报关、宾馆服务类专业。

学校物流专业是2008年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有在校生17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75%左右。现代物流产业是开发区的主要产业,用工需求量较大,但以男性为主。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学校应调整招生宣传思路,控制女生比例,同时还要保证招生数量。

四、确定学校专业建设重点,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增强吸引力,学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学过程控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二级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体系,设立了机械工程部(机械类专业)、机电工程部(机电类专业)、化工与信息技术部(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管理部(会计、物流专业级单招教育),各部门职责明确清晰,更加有利于强化各专业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师资整体素质。

(1)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一方面积极推进校外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开展校本培养,主要有开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2)尝试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学校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如:特别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和技师到学校从教,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特别邀请常熟理工学校等高校专家到校授课。

3.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项目课程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分析化学实训教程》、《车工实训教程》、《钳工实训教程》、《CAD实训教程》、《数控实训教程》、《维修电工实训教程》、《电子电工复习讲义》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教材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每年12月,学校都召开应届毕业生的学生、家长会议,部署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习与就业单位。

5.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才能真正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

学校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于2008年6月成立了由主管单位、企业、高校等单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恳谈会。通过多种活动,学校既可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动态变化,又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产学研水平,还可以加深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由于学校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效地措施,注重社会产业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吸引了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关注,《让高素质中级人才脱颖而出》、《99.67%的就业率从何而来》、《“蓝领”为什么走俏》等一些学校的专题报道先后在当地报纸刊登,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事业规模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蒋洁.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下).

[2]高云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篇5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前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宗旨是促进高校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鼓励高校和企业间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1]。实验教学是工科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电工学是高校工科非电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2]。电工技术实验是电工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6]。本文针对目前北京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卓越计划”的内涵,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电工技术实验教学通过具体实验操作,使学生巩固并扩展所学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工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装置的使用方法,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3]。北京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是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践课,每年有6个学院19个专业58个班的1800多名非电专业学生参与,参与学生多,覆盖专业面广。非电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电类知识、电类科技及电工技能的认知,加上实验内容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和应用需求,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没有用,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7]。为了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当前电工技术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非常少。验证性实验局限于巩固理论知识和训练基本操作能力,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分析的能力[4-5]。实验指导书上详细给出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操作步骤等,实验中学生被动做实验,极易产生明显的消极与依赖心理,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型,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总是期待一次连线成功,一旦出现故障就无所适从,不是直接找教师处理,就是将已经连接好的线路全部拆除后再重新连接,缺乏主动利用仪表逐步排查故障原因的意识,不能通过实验有效地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卓越计划”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三重意思。创新意识培养意味着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现象产生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多体现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上,即在面对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现象时,能自主地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正确归纳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可能的方案;创造力是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的表现[8]。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的训练、积累、磨砺中不断加强[9]。首先,正确认识创新能力培养在高校基础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贯穿到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其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意识。最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分析北京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对非电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专业和工程特色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10-11],即将电工技术实验分为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在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中融入专业和工程特色。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是必修实验,与电工学理论课同步进行。创新性实验以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大赛为依托,学生自主选择。基础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根本。非电专业的学生底子薄、水平差异大,有许多学生还是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接触电学实验,基础性实验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传统验证性实验方式。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不但加深对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而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基本实验能力。综合性实验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中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给学生适当讲解怎样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订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实验室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将多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逐步转化为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创新性实验面向工程实际应用,既有综合性又有探索性,目标是培养具备自身专业知识和电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实验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确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调试以及项目报告,全面提高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新技术进行系统级开发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注重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结合基础性实验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布线整齐、美观、易于查看,接线从左往右,以网孔为单位,先串联后并联、先分后合、先接主回路再接辅助回路等,同时合理设置测试点以便于测量。详细讲解仪器仪表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测量,进而在实验中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发现和排除故障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适当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指导学生分析排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理解相同的实验数据,不同的数据处理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另外,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在基础性实验锻炼的基础上,综合性实验从易到难,由部分综合到完全综合,逐步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增强探索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相对其自身能力的综合和创新。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创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探究式[13]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面向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按“设计要求查阅资料自主设计仿真研究实验实施实验验收”这一完整的训练过程完成实验,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3)形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依托校园网络,建立实验教学共享资源库,引入项目驱动[1]、翻转课堂教学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开展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专业、能力、兴趣学生的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6-7],利用其高效率、高精度、无损耗和灵活、真实模拟等特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的实验环境。开设网上实验,形成虚实结合的综合实验体系。仿真与实际操作互为补充、各取所长,尤其是对于需要观察动态过程的实验,更有助于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环境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不管完成与否,到了下课时间就必须离场,客观上影响了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部分能力较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14]。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实现了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资源开放,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拟定实验方案,通过预约独立来实验室完成实验任务,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实验失败后,可自己重新修改实验方案、重新做实验[15]。开放式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对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于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与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有重要的作用。

5结语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从北京科技大学2011、2012级的教学实施结果来看,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电工技术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研发、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崔家瑞,李擎,阎群,等.“卓越计划”下项目驱动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99-202.

[2]秦曾煌,姜三勇.电工学[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刘蕴络,韩守梅.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2版.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1.

[4]储春华,李有军,翁绍捷,等.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382-384.

[5]张莹,张振伟.基于BB平台的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5):119-120.

[6]化晓茜,王紫婷.改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51-153.

[7]顾雯雯.基于专业导向模式的少学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2):150-152.

[8]周静,侯世英,孙韬,等.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开展创新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4):119-121.

[9]陈烨,袁小平.电工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2):64-68.

[10]艾清慧,钱步仁,孙艳茹,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83-84.

[11]庞洪帅,高艳萍,张娜.高校电工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72-274.

[12]蒲永红,张婷,赵春锋,等.电工技术实验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269-272.

[13]吴鹏,宋文龙,尹力.探究式教学在电工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4):52-53.

[14]李露,孙艳,陈处雨.基于电工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67-268.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教学方法;实际操作能力;应对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要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1]。学生对这门课掌握的怎样,将直接影响着其它专业课的学习。由于这门课概念多、公式多、电路千变万化,学生常感到抽象、零散、枯燥,难以掌握。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通过理论的表述使得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很好的掌握[2-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受到非常强烈的冲击。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如何合理优化课堂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可延展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需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4-5]。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材缺乏合理性

目前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方面的教材很多,通过观察这些教材可以发现,很多教材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但通过观察众多相关教材发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多偏重于理论知识,并且,相关教材知识更新较慢,很多教材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讲解与学习方面出现教师讲解费劲,学生学起来毫无兴趣的局面,并且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6]。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理论性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对书本理论的讲解,不形象,不直观、方式枯燥,并多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既没有为学生留出消化与理解知识点的时间,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没有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模式,长期以往,必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学习愿望,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兴趣,使得教学效率低下[4,6]。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缺乏直观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导致学生听课时难以较好地理解,以至于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7]。

实验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配合合适的实训课程,充分的利用实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8]。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安排的不合理;(2)由于实践教学课程较多,所需设备投入较大,有些学校不能较好地提供实践教学的设备,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操作动手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4]。

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应对措施

1)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进行科学地补充及重组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伴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前进,电工电子技术也在进行着飞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与电工电子技术相依相伴的电子元器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发展,因此,与之对应的电工电子技术教程的教材也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充实。针对教材中一些内容较老的情况,应对原有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去糟粕取精华,添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适用的器件、电路等方向的内容,使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能够跟上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3]。针对有些教材过于偏重理论的情况,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要做到去虚留实、简明扼要的讲解,使理论与实践尽量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料的重新整合,编排出一个适合教学的顺序,即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手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环境。比如,采用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及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可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得他们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因为有趣的提问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觉性,有效地丰富枯燥的教学课堂,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9]。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直观教具和实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到电容和电感时,可以将电视机的主板上的电容和电感作为直观教具,让学生自己在主板上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并让他们记下相应的型号。进行实例教学时,可以将手机、相机、太阳能设备等作为电工电子技术涵盖的各方面技术产品来进行讲解剖析,这种采用实物、模型等方式的教学手段,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器官间的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 [3,4]。

3)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

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这能较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去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9]。比如在给服装设计工程专业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由于现有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情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非电专业学生所不熟悉的电子仿真软件EWB或Multisim,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移动的实验室,使得每个学生能亲自动手连接设计电路、设置参数及分析电路,理解理论难点,可消除理论的抽象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在理论、仿真、实验室实验之间的无缝移动,适度填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7,10]。使得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教学中能充分掌握专业的操作应用,使基础教学转向技巧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

3 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起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瑜,蔡立娟,韩春玲.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114-115.

[2]张宏,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241.

[3]程友杰.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318.

[4]黄源华.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1):193-194.

[5]刘红,张巧玲,付国定.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3(6):488 -490.

[6]章岳彬.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83.

[7]李⑸校赵丽.EWB仿真软件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84):125.

[8]毛硕.浅谈实训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J].才智,2014(24):91.

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发展机遇;跨越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9

1专业培养目标、岗位方向与能力要求

1.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

1.2专业岗位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采购和销售工作。

1.3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

1.3.1专业能力要求

(1)电子产品营销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标准以及应用领域。

(2)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办法、技术参数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元件的安装工艺与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具有较强的PCB板图和元件装配图的识图能力以及编写装配工艺流程卡的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设备与装配工艺的能力。

(3)电子产品技术维修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并能熟练分析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具备运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去测量、分析与判断电路故障的能力,掌握元器件的替换与焊接技巧,掌握电子产品的运行操作能力与调试技巧,具备良好的电子产品维修技能。

(4)电子产品一线生产、质量检验、调试、管理生产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生产安排与调配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要求。

1.3.2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敬业奉献的吃苦精神。

(2)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习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自理、自律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应急应变能力。

2专业建设目标、内容与措施

2.1专业建设目标

(1)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立人才培养目标鲜明的课程体系。

(2)完善“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

(3)改革传统的结果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评价机制。

(4)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团队。

2.2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2)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办法。

2.3专业建设措施

2.3.1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1)理实一体化课程结构设置。

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近40家电子企业走访和调研,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中职教育的发展走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的道路势在必行。

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岗位发展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生产管理方向;一个是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方向(平板电视维修);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结构,采用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化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选修)的课程结构模式,课程结构设置如表1。

(2)理实一体化项目教材开发。

项目教材的文本格式反映了编写者的教学理念,能否跳出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框架的束缚是成功编写项目教材的关键。在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改革试点,组织骨干教师编写项目教学校本教材,其中已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校本教材有《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项目教程》、《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教程》、《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用项目教程》。在做好以上项目教材开发的同时,继续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平板电视维修手册》校本项目教材的开发编写工作。

(3)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了专业教师培训计划:一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二是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参加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学习与锻炼,其中选派两名骨干教师到长虹公司和海信公司参加平板电视的维修学习;三是聘请典型电子企业的资深专家定期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四是制定校内教师培训方案,采用师傅带徒弟“传帮带”的方式培训。

(4)理实一体化实验实室的建设。

依托职教壮大的优势,建设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如表2。

(5)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形成“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它包括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项目及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设计。

教学环境的创设:创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于一体,集演示、讲授、操作等多功能融于一体的多媒体实训教室。

教学项目和内容的设计:一是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以最大限度地负载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二是做好教学项目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对接;三是调整项目内容,以确保项目及时体现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教学目标的设计:以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为培养目标。重点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设计:坚持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进行实践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学生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基础,在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以“做”促“学”,以“体验”促进“思维”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创设合适的职业活动情境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6)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价。

改变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评价方式。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和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逐步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2.3.2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办法

篇8

项目式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实际应用一、项目式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职业学校进一步强调了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通过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实现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证职业教学的教学效率,同时充分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职业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项目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实现了教育方式的科学创新型改革。

1.项目式教学含义

项目式教学法的指导理念是通过还原学生为学习主体,将整合后的教程内容作为学习项目分配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学习项目任务。学习项目的内容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运用与实际操作,在学习项目的实践中进行学习,教师也能够通过实践进行教学,有力巩固课堂内容。项目式教学着重强调“项目”这一教学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各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融合不同科目中的问题、实验和应用分析等教学内容,最终以学习项目的整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的内容。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主体项目,项目内容包含多项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项目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以及项目设计错误的纠正等,学生通过对学习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处理,以现有的学科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最终将学习项目高效完成。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项目处理的引导者,针对学生在问题探究及方案设计中遇到的知识难点对学生进行简要指导,在实践中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学生作为项目式学习法中的学习主体,在对学习项目的处理过程中,应加强自身对项目内容的整体认识,通过在学习项目的处理中分工合作,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高效完成学习项目的实践内容。

2.项目式教学特点

由于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设计学习项目,并指导学生通过课程实践进行处理,因此,项目式教学在开展中具有一定超前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角度讲,由于教师设计的学习项目融合了职业教育中各门课程的不同学习内容,并且学习内容的囊括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项目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提前练习,通过提高课程练习的难度而有效挖掘出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研究和学习兴趣。从教师角度分析,项目式教学法则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课程实践操作的指导与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指导与综合评定,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掌握课程内容。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对项目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因此,在学习项目中适当对课程内容加以拓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项目的实践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技能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触发器学习中的必要性

1.整合触发器的学习内容

项目式教学的开展能够实现对触发器这一章节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在项目式教学的开展中,教师通过将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与抢答器制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触发器课程的学习中将课堂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触发器的项目式教学中,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触发器这一学习项目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小组中成员的分工合作,以有效提升小组的研究效率。在触发器的探究过程中,由于项目式教学有效的将课堂学习的方式转换为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学习项目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项目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整合,并通过知识的应用解决触发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2.增强学生的实践处理能力

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注重对不同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作为学习项目进行教学。在触发器这一章节的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在安排触发器学习项目的内容后,由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探究完成触发器的项目任务。学生在触发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触发器进行认知,之后在了解触发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对触发器进行逻辑功能的测试与抢答器的制作。与普通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方式不同,项目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项目的完成过程。在触发器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首先制定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通过在学习小组中将学习任务进一步细化,通过组员的分工合作完成触发器的项目任务。学习项目的实施还应在项目过程中做好记录,触发器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触发器运行时涉及到的数据等都应在触发器的学习中做好记录,以保证触发器学习项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触发器学习内容的项目分化,能够增强学生在实践处理中的步骤化理念,通过逐步完成触发器学习项目而实现对探究过程的逐层深入,使学生通过实践有效完成项目计划,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的实例分析

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材中触发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掌握触发器的理论知识要点和实践操作能力,下面就项目式教学法在触发器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教师在课堂中指定触发器学习的项目内容,并制定学习项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指导,并对触发器内容学习过程中的表格填写作出要求。

2.在触发器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程指导,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触发器的类型和对应的结构和逻辑功能。触发器学习的开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要对小组学习的触发器类型进行项目设想,制定出对应的项目计划。在RS触发器和钟控同步RS触发器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小组首先要对触发器的构成进行研究,掌握RS触发器和钟控同步RS触发器的结构,并通过其逻辑电路的分析,讨论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和启发来突出这一内容的重点以解决难点,然后通过实际对集成触发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来掌握RS触发器和钟控同步RS触发器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为有效巩固学生对RS触发器的认识,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在RS触发器的研究过程中对不同触发器的构造与功能进行详细记录,并为后期的JK触发器的学习和抢答器的制作做好准备。

JK触发器的制作,首先要让学生对触发器中74LS112进行管脚功能和逻辑功能调查,掌握触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检测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效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对JK触发器中的基础知识进行问答检测学生对触发器知识初步掌握情况。为了有效保障学生在JK触发器的学习和抢答器制作中能够顺利进行,要求学生在抢答器制作前对元件功能进行检测并加以记录。并注意在元件的插装、元件的焊接过程中要规范操作,安全实施。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指导和检查,对学生的实操水平进行鼓励和评价。抢答器制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无误后进行调试,排故过程应发挥小组优势,经过故障分析与探究,运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主要有学生小组自主完成排故项目。整个项目完成后,学生要进行项目记录,排故分析与实践小结。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

3.在触发器课程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对不同类型触发器的构造进行了解后,要按照触发器实验的任务计划进行对应的步骤实施,由于触发器的类型不同,因此其项目式教学中的任务内容也不同。触发器制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任务计划,学生要通过结合触发器的不同特点

对每个步骤进行操作,包括触发器的工作状态处理,逻辑功能记录等,通过对触发器实验中不同步骤进行操作为抢答器的制作做好准备。在实施实验步骤的同时要注意表格的填写,在表格填写中,要强调学生写好个人的实验体会,通过反思实验体会,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触发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领悟了什么道理。良好的个人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知自己,通过对自身缺陷的不断发现与完善,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

4.在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和表格填写后,教师要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是否达成实验目标,不同种类触发器的学习情况,以及各项实验表格的填写。教师要根据不同验收成果进行总结,针对各学生在小组实践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审评,并记录实验成绩。详细的个人总结和教师的客观评价都在触发器的项目式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评价,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评价也有效实现了师生间的课程交流,进一步促进了项目式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不同于职业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将职业课程内容转化为“项目”的形式,使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项目组成中每个环节的处理主体,因此在学习项目的开展中,能够有效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研究学习项目的兴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完成教学中对学习项目的正确处理。伴随着项目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逐渐普及,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将得到迅速提升,通过项目式教学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有力保证了职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今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海星.浅析项目式教学在工科高校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天津通恒教育,2009.

\[2\]任瑞新.从不同角度分析项目式教学法在高校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海天教育,2005.

\[3\]丛飞建.项目式教学法在当下高校电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北京海淀教育周刊,2010.

\[4\]董元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法实际应用及成效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数控专业 课程结构 仿真教学 实习就业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 而中职学校数控技术教育就是专业技能性很强的实用教育。它既具有职业教育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对数控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使用数控设备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高性能数控机床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21世纪机械制造行业的竟争主要就是体现数控技术能力的竟争。这就急需培养一大批经过职业技能训练,能够在工厂第一线或技术部门从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使用与维修及维护等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已经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数控专业已经成为工科中等职业学校新兴的标志性专业。本文主要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数控专业的课程结构、多媒体教学和数控仿真教学、数控专业的实习和就业问题、数控专业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1.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

每个中职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当然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师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医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初中学习不太好的“问题学生”,情况非常复杂,各方面发展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老师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努力帮学生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而能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可以说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个中职教育工作者付出毕生的精力。因此所有中职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造学生思想的工作中发挥心理学知识独特的作用。

2.数控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数控技术的综合性非常强,它是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气传动、精密测量、机械制造和管理信息等技术溶为一体而形成的学科,数控加工中所用到的工程软件需要借助计算机这个工具来实现,数控机床的编程需要用到一定的数学函数知识,甚至是高等数学的知识,而各类数控系统的操作面板和显示界面信息都不同程度的用英语来表达。所以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泛机电类的各门知识,而且要有计算机,数学,英语,甚至是管理信息学的知识。

3.数控专业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数控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该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缺乏严格的技能训练,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同时,必须还要努力掌握熟练的技能,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争取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要优化课程结构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数控专业方面的技能或特长,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外语、计算机、人文与科学素质,从而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首先,专业实习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将来是要从事实际操作工作的,所以实习课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突出知识的技术应用性,以实现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该专业课可以设置以下几门课程:数控加工技术、机床维护与调试、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拆装与测绘、数控机床设计等。

其次,专业基础课应该是贯穿整个中职教学过程的主体。专业基础课由力学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测控系列课程、经营管理系列课程等七大课群组成。使得学生不仅具有机与电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学会计算机在机械(或电气)的设计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拓宽专业口径和专业基础,同时有利于加强课群内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

然后是公共课,主要包含有思想素质类课程,数学,外语、计算机水平与能力类课程,体育文化与健康技能类课程,人文与科学素质类课程。其中,数学和外语的教学应该从现在的教学方式中革新,因为在初中时,这些学生大部分已经放弃了这些课程的学习,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本着英语数学对专业课“用的着,足够用”的原则来教学,我想应该会收到更为理想的结果。

四、多媒体教学和数控编程仿真的应用

数控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的内容较多都要涉及至各种机械的结构及机构的传动,运动原理,诸如: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教师除了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实习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是依靠以前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绘制大量复杂的结构图形浪费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生源的素质,仅用一个平面的图形来讲授工程的问题,使抽象的问题无法形象化,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控专业的课堂教学应进入数字化时代,可以购买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或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授课,以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要更加细致的做好实习和就业的工作

学生实习的效果决定着学生的前途,所以学校要十分重视。一方面要大力投入资金和设备,另一方面要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数控机床是较为精密的设备,操作过程中要尤其细心,一不小心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机故甚至是人身事故。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具有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逐步养成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当然,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开学伊始就应该购买人身保险。

学生就业状况是检验我们教学效果的最好标准。中专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时间短,学风相对较差等因素,所以就业时不能向大学生那样讲待遇,论条件。要教育他们先就业再创业,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优秀的业绩。当然,最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校企联合,定单式培养,这样可以省去很多弯路。

六、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目前,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发达的民营和三资企业所采用的高精密数控机床主要来自进口,国外先进的数控系统几乎形成了对机械制造业的垄断之势。我们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数控机床的发展状况,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此激发学生们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他们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勇气,努力继续深造,刻苦钻研,在自己从事的机电数控领域做出杰出的成绩,使我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