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软件范文

时间:2023-03-27 15:3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软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软件

篇1

1企业管理软件在市场营销中的概况

1.1企业管理软件环境分析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软件市场政策较为合理。很多企业已经将信息化作为推动工业化的基础。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软件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的管理中,软件管理能够提高服务自动化,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而且其管理的精准度也相对较高。现今,很多企业在软件运用的过程中,使得其管理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因此,企业管理软件在市场中占据着较好的市场,但是其市场竞争度相当激烈。因此,目前企业管理软件虽然市场环境良好,但是在销售上如果没有较好的创新,那么将很容易被其他软件公司所淘汰。所以,做好市场环境与营销策略的一体化分析十分关键。

1.2企业管理软件特点分析

其一,企业管理软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具体来说其没有物理实物形态,所以企业管理软件的可见性非常低。这就使得其在营销方式上,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如果使用传统的方式去营销那么必然会与这个市场极不协调。而且很多软件产品,大多数以软盘以及光盘为实物形式,这就使得很多抽象性进一步地表现出来。因此,很多时候消费者未能通过其实体表现,将软件的基础性能进一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其在市场上的销量。其二,企业管理软件具有大量生产的潜能,其有较好的广泛适用性。简而言之,就是可以用较低的生产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图1为某软件公司企业管理软件生产成本图。从图1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固定成本较为稳定,但是其总收入却呈正比例上升。这就说明企业管理软件实际的应用性很强,其大规模的生产,必然会在市场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其三,企业管理软件具有很好的持久性以及继承性。这也是大多数软件所具备的通用性质。企业管理软件可以采用升级的方式对软件进行更新,从而获取新的管理功能。这种版本升级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实体更换方式,新版本在根本程度上必须继承旧版本,并在旧版的基础上对新版本进行改进和扩充。这样就能保证管理软件的与时俱进,避免与时代的发展出现脱节。而且企业管理软件在质量上不会出现磨损现象,其使用周期与时间也没有关联。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软件使用的持久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升级来不断提高软件使用的适用性以及适时性。

2企业管理软件在市场中的分析

(1)目前,企业管理软件在市场竞争中相当激烈。其一,与国际管理软件相比较,我国的企业管理软件较为适用于一些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因此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型企业中拥有的客户相对较多。这也为企业管理软件拓宽了营销渠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二,我国的企业管理软件与国外相比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其也避免了成本的大量输出,与市场局势不相顺和。就国内软件的竞争趋势而言,我国在企业管理软件上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一些企业还表现出极不成熟的特点。采取不规范的市场竞争手段。很多软件公司利用打折或者安装盗版软件来获取利润,这就使得很多正版的管理软件在价位上无法竞争,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软件在市场竞争中的可靠性。我国当前的软件企业仍然停留在小作坊的发展水平上,软件市场的不规范从而引起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在目前,虽然企业管理软件生产开发商较多,但是其在品牌认知度上还不高,使得各企业之间出现一种同质化的竞争。这不仅使得竞争更加混乱,也不利于企业竞争的培养和提升。(2)要对软件市场发展格局进行分析。其一,软件市场的规模比较庞大,而且其政治经济环境较好。而且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目前软件企业数量较多,其为管理软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且现代化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与信息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管理。这就使得软件市场初具规模。其二,从迎合国际经济的趋势来看,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明显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理念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也需要更新。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软件对于市场而言,能够起到拓宽市场的作用。其三,目前我国硬件基础较好,这就为软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也为我国软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国的企业管理软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在市场中占据着很好的优势。其不断地改进与更新为营销提供了本土优势。所以目前我国软件市场发展的综合格局呈现出竞争的激烈性和实效性。(3)要对软件市场需求特点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赢得了市场,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在今天的买方市场环境下,想赢得市场,就必须赢得顾客。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开发出顾客需要的产品,是赢得顾客的保证。研究市场中软件产品的需求特点对于软件企业制定软件产品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根据软件的需求特点,软件的功能、服务、品牌、价格进行良好的定位。这也是软件需求者购买软件的首选因素。在对企业管理软件进行消费时,软件的功能、品牌、服务、价格是软件需求者的首选因素,追求品牌软件,有求廉心理。图2为我国近几年以来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数据。从图2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人们对企业管理软件的消费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软件的综合走势却在2009年期间逐渐趋于饱和。因此对软件进行改革以及进行及时的更新是软件市场营销的资本和基础。所以企业管理软件公司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全面地分析,开发出合适的管理功能,让管理软件拥有自己的特性,这样在竞争中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在生产模式上,要对管理软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建立起较为科学合理的软件体系。图3为管理软件的产业分析图。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软件的产业管理是十分严格的。生产者应当按照流程进行规范生产,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出适合其企业的管理软件,而不是进行大批量的复制,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自制生产,企业管理软件公司才能不断进步,营销得利。

3企业管理软件营销策略探讨分析

3.1强化营销渠道建设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服务单位内部体系的营销渠道建设,就需要在企业的服务单位内部成立相应的专门化软件管理组织,并设置对应的专业的销售、实施和售前等岗位,并及时地吸纳专业人才来充实营销队伍,同时对招纳的营销人员进行工作培训,不断地扩充其专业知识,从而不断地提升其服务水平和经营意识,从而为企业的营销出谋划策。另外,还需要加强对营销体系外的渠道进行开发,通过并购的策略来不断地削弱对手营销渠道,从而将对手的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做到内外渠道两手准备,全面地推进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并完善企业的营销体系,提升企业的整体软件管理营销水平。

3.2培养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在企业间的竞争中,只有拥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

战略中不断地胜出,从而不断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企业战略的竞争中,要不断地将遇到的问题逐渐加以转化,并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处理,来逐步地培养企业在竞争中的力度。时刻注意对企业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的把握,这些问题的持续性也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获得竞争对手更有价值的资源提供了便利,从而逐渐地培养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 3.3强化营销的分解和整合能力

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重视价值链体系的建设极为重要,既不能盲目地扩建企业生产,也不能随意地抑制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发展处在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在企业的关键管理营销战略中,还需要重点强调其分解能力,也就是保证营销战略中的每一个战略都能做到最为精致,避免出现一味地追求做大做全的战略目标。在管理软件的推广方面,要结合产业价值链的发展角度对营销项目运作中的每一方面都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将工作落实到位。对于厂商而言要专注于集中资源的发展力度,从而不断地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对于负责具体项目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专注于工作的细节和工作质量。企业的整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发现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并加以有效地利用,通过价值链的不断设计,逐渐地将有效的社会资源向有增值优势的社会环节上进行转化。在对社会有利资源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要求产商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经营能力,同时还要求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具有敏锐的视角和独立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地将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由此可知,确保企业管理软件营销的分解和整合相得益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软件的营销能力。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企业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其中ERP软件作为资源管理的主要载体,以资讯技术为基础,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软件系统为企业决策层以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管理平台。将ERP软件系统应用在化工企业管理中,需要认真分析其应用的适应性,然后结合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从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以及运输管理等角度出发,不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一、ERP软件应用适应性分析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将物资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管理的软件,与传统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区别,在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求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效果,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就我国ERP软件应用现状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应用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ERP软件应用率不断增加,逐渐由传统单一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到更多领域,其中ERP软件在化工企业经营中的应用,通过对多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中各类资源的应用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1]。

二、ERP软件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1.前期准备质量控制

ERP软件应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想要保证其应用效果,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做好对企业组织设计的管理。影响企业前期准备质量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管理机构是否完善。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繁多,对资源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应用ERP软件系统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得到企业组织上的肯定。即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并结合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组织设计方案,经过全面审核后,才可正式开展资源管理工作。第二,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主要组织技术的合理性对管理行为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保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环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做好各个环节的预控管理。第三,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管理人员自身技能是影响ERP应用的重要条件,为了能够保证系统应用顺利进行,需要确定不同等级的管理小组,将其作为每个阶段管理工作的核心。

2.应用过程控制效率

首先,做好项目目标管理。组织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每一个分项的应用管理。化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ERP软件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发展涉及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但是受到经验因素所限,很可能会导致管理过程出现偏差。再加上系统管理设计到的部门与专业众多,整体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与阻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协调管理,保证项目目标得以实现[2]。其次,监督管理各项资源。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涉及到的资源主要由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各项资源之间相互交错,只有不断提高其应用效率才可以在整体上提高项目管理效果。最后,落实岗位量化管理。为提高各部门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需要结合化工企业生产特征,建立岗位操作规程,并将责任落实到人。这样就可以通过对生产管理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确定其中存在的问题,在ERP应用过程中及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保证各部门各岗位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断提高ERP管理效果[3]。

3.项目后期维护管理

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提高对各类资源的管理效果,这就对ERP软件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系统特征来看,其在对企业生产所需各类资源的管理上存在明确的目标,并且是以实现目标为主要动力。为了能够顺利实现预期目标要求,实现集成化应用,就需要在系统运行后建立完善数据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整个系统执行目标要求的可行性,及时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意见。另外,在项目管理进入正轨后,除了会出现各类资源问题,并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软件故障,针对此种情况,在ERP系统应用后,应配置相应的系统维护人员,及时解决存在的部分,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下去。

三、提高ERP系统应用效率优化措施分析

1.优化系统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应用ERP软件必须要具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对原有模式进行优化。从企业管理模块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采购与付款模块、生产模块、销售与收货模块、人力模块以及存货模块等,提高不同模块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因为不同模块之间相互牵制而降低管理效率。对于管理模式的优化,旨在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进行结合,从实际角度出发,提高各项资源应用的效率。另外,还需要建立企业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2.做好各项系统数据管理

ERP应用流程主要包括材料选购、生产以及货仓管理等主要环节,这样在管理上就应形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流,如产品流、应收款数据流、原料流以及应付款流等,各自形成完整闭合循环流程,但是不同流程之间也存在交叉,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做好对各项数据的管理。第一,产品数据流。即接受客户样品并完成各相关数据的填写,客户下达订单确定生产数量,然后由生产线来安排生产,生产后产品入库,并由营销部门开货单为客户送货,完成库存数量变化的记录。第二,原料流程。以生产所需为依据确定原料数量,并将给定的原料编号、种类等数据记录在原料主档,并由库存与原料数量为依据来确定所需购买数量,市场部采购完成后运送到货仓,做好货仓原料数量记录[4]。第三,应收款数据流程。此流程从产品销售环节开始,在产品生产完成后向客户运货,开具销售发票,过数等级应收款项,待收到客户货款后开具收款收据,做好所有款项变动记录。

3.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

很多化工企业高层财政管理人员将关注点放在战略层次,同时技术财务管理人员将重点放在技术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影响了ERP软件实施的有效性。对于此种情况,要求所有部门人员都影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做好对其他部门专业的基础了解,尤其要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统计分析应用能力,做好不同部门的相互联系,提高ERP软件应用的效率。

篇3

转型迫在眉睫

春节前,用友集团了“平台化发展,产业链共赢”的新三年业务策略。其中的“平台”包括面向大中型企业的私有云平台UAP和面向小微企业的公有云服务平台CSP。其中,CSP公有云平台是由用友集团旗下子公司畅捷通提供的。

作为我国面向小微企业的传统管理软件的领导者,畅捷通同时也是产业的受益者,一路高歌猛进走来。即使在行业整体发展状态不甚理想的2012年,畅捷通的业务依旧有所提升,只是利润率略有下降。那么,畅捷通为何还在这个时候选择转型?

“好端端的哪个企业也不会去转型。”畅捷通副总裁兼市场中心总经理夏冰说,“畅捷通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

夏冰解释说,作为面向小微企业的管理软件供应商,畅捷通要随时关注小微企业的变化,特别是业务模式的变化,并找到满足其新需求的应用。小微企业受互联网影响最大,其需求正在因此发生变化。“我们如果不迎头赶上,就会被客户抛弃。”夏冰说。

畅捷通推出CSP公有云平台就是为了顺应小微企业的这一需求变化。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云计算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为它们提供包括经营管理、电子商务、金融、通信、商务等在内的一整套服务,使它们日常经营所需的各项服务就像水和电一样低成本地随需使用,同时为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了解其经营状况提供有效数据。

夏冰介绍,畅捷通CSP平台涵盖了公有云服务的各个方面,能够为公有云服务系统中的各类用户角色(系统运维者、运营管理者、应用开发者以及云服务消费者)提供统一的信息化服务。

据悉,畅捷通将首先基于CSP平台提供四种云服务:协同云,即企业空间,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协同及上下游协同;营销云,即旺铺、码客,主要用于企业营销;财税云,即会计家园,提供财税知识及工具服务;支付云,即畅捷支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企业支付服务。其中,企业空间自2012年11月底以来,月累计用户数达近千家。

应对三大挑战

尽管畅捷通一直以来主要通过渠道销售产品,较早就形成了“产业链共赢”理念,转型的难度相对较小,但是从提供软件包产品到提供公有云服务,畅捷通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其一,技术平台的挑战。开发一款套装软件和运营一个公有云平台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完全不同。畅捷通首先面临的将是技术方面的挑战。夏冰告诉记者,用友为此已于2012年12月在美国硅谷成立分支机构,主要就是为了把握技术前沿,使得CSP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适时融入最新技术。

篇4

创新是主旋律

中科泰岳公司拥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软件产品与行业应用的结合、技术与服务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云计算、企业门户、工作流、知识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国内IT应用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重点跟进各行业领军企业的IT需求,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

回顾2010年~2013年,公司主攻技术方向为.NET和JAVA、云计算等方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创新,公司已经形成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同时借助国际主流厂商的资源和软件平台,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SOA、电子商务等大型应用和复杂业务的高端行业应用上做出许多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获得客户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2010年,中科泰岳公司成立电信事业部。研发项目“祥云报表”获得广东移动创新一等奖,公司获得移动优秀合作伙伴称号;2011年,研发新一代企业桌面门户,获得移动集团创新一等奖,公司获得移动优秀合作伙伴称号;同年,获得祥云报表助手软件、泰岳促销办理工具软件、泰岳酬金系统软件等软件著作权。2012年,公司成立军工行业支撑部。公司获得“海淀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公司产品列入移动网服案例,获得移动优秀合作伙伴称号。同年,获得泰岳桌面软件、泰岳中小企业门户软件、泰岳战略目标分解体系软件等软件著作权。2013年,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公司自主研发基础开发安全架构获得广泛市场。

目前,公司软件的产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信、交通行业企业管理领域,并不断向能源、地产、金融等领域扩展。正是凭借着对客户不断深入的了解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中科泰岳公司已成为包括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中科软、中国石化、中国兵器、CCTV、NEC、NTT、日立等行业领导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高新技术突破及服务

中科泰岳公司把知识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作为国内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先驱者,中科泰岳公司员工在软件技术实现的同时,还不断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寻求自我突破。

高新技术突破

新一代企业桌面门户。基于WebOS技术,通过用户统一、入口统一,业务功能整合、数据整合、能力整合、服务总线等方式,最终以全新用户体验的桌面门户为展现形式的全方位整合企业IT资源整合方案,具有操作系统级企业门户桌面、广泛的系统兼容性、丰富的系统整合、完善的开放平台、大幅节约IT建设成本等特点。该项目获得中国移动集团创新一等奖。

数据收集助手。通过数据收集助手,满足企业员工自动化处理任何数据收集和汇总统计的工作,使员工减少繁琐的收集、统计工作,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处理;支持公文日常审批流转,在临时性数据搜集、投票、数据汇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获得广东移动创新一等奖。

数据图形化组件。通过灵活的基础图表服务来帮助企业完成由数据阶段、报表阶段到报告阶段的飞跃,不仅帮助企业通过图形化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完成由传统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到智能系统(BI)的构建,还为第三方应用提供调用接口,节省第三方应用图形开发成本。

高新技术服务

顾问咨询。中科泰岳公司致力于提供一体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实现战略目标。基于在关键行业和业务领域的洞察力和技术专长,中科泰岳公司能够提出可行性建议和高绩效解决方案。项目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中科泰岳公司都持续关注、全力实现客户期望的效果,以客户成功和满意为最终目标。中科泰岳公司以踏实的作风,优秀的项目质量、良好的客户关系多次获得“优秀合作伙伴”称号。

软件与基础架构。中科泰岳公司为各行业客户有效地评估、设计并实施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IT基础架构带来的各种复杂挑战。中科泰岳公司软件与基础架构服务是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技术与合作伙伴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及解决方案。

所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一是利用前沿技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总包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服务;二是在合作伙伴平台基础上创新和研发,再协助企业用户进行IT规划和实施、应用与流程整合、软件产品专业服务与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基础架构服务管理外包。

应用开发与运维。中科泰岳公司提供客户化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服务,并在预算范围内按时按质交付项目。能够帮助客户确定对应用系统或产品的具体需求,并管理和维护其整个生命周期。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和技术专家,能够为客户开发定制化应用系统及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其业务需求并强化在行业中的优势。

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软件项目管理 风险 层次分析

1 软件项目管理论述

1.1 什么是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中所谓的“项目”指的是包含有多个不同活动的一个系统,其中的所有活动因具有相同的目标,使得它们之间产生了复杂的相互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此系统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软件项目”说明这是一个与计算机或互联网挂钩的“项目”,这其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在特定的时间、预算、环境、资源限定内完成。

而软件项目管理则是为了使这些由各种与互联网挂钩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能够按照特定的环境顺利完成,对该系统的完成期限、人员、资源、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客户满意度以及公司获利度都达到最大化。虽然光靠管理还不能完全达到此目标,但软件项目管理无疑是一个催化剂,它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1]。

1.2 软件项目管理和其他类型的项目

经分析,与其他项目的管理方式相比,软件项目的管理显然具有某些不同的特征[2]:

(1)不可见性

一个像盖房子或修铁路这样的具有型制品的项目,其每个阶段的进展,人们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 “软件项目”的制造过程中,客户是无法每一步都看到的。这说明软件项目管理具有不可见性的特点,而想要了解软件项目管理,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变得可视化。

(2)复杂性

大到航空母舰,小到一颗糖果,以及其他实体制品,每一块钱是如何花费的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对于软件项目,如何计量钱花在这些软件产品上的多少,那就复杂的多了。

(3)一致性

传统的“制造者”一般都使用一些物理系统例如金属、塑料、植物或其他实体材料来进行作业。这些物理系统所包含的实体材料虽然也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它们都服从某些物理或化学定律。同样的道理,对于软件项目中的所有产品,软件开发者也需遵循一定的准则,比如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必须与客户需求保持一致。

因此,虽然参加软件项目的制作与维护工作不只一个成员,可每个成员所做的最终成果都必须具有一致性,而这就需要管理者来协调和解决[3]。

(4)灵活性

软件可以被方便的改变,这是软件的长处之一。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的变更,例如客户对软件的需求有所变更,或者当软件系统接入一个组织的系统时,这就期望改变软件来适应其他组件,而不是改变其他组件来适应软件。因而只要外界环境有变化,比如用户需求有变,软件系统就会经常被变更。

1.3 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

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团队协作开发,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安装及维护都是缺一不可的[4]。

在八十年代初,美国著名软件工程学者B.W.Boehm 总结出了七条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5]。它们分别是:

1.采用用分阶段型的生命周期来严格计划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够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并不断改进传统软件工程的实践性。

1.4 为什么软件项目管理很重要

首先是成本的问题。2002年至2003年,英国政府花费在ICT项目上的经费已经远远超过公路系统上的经费[6]。

非常不幸的是,投入经费再多,也不是每个项目都能成功。在2003年度的一份分析报告中,美国Standish Group通^分析13522个项目得出结论:只有1/3的项目是成功的;82%的项目延期,43%的项目超出预算。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发现,导致该项目失败的最大原因与项目管理缺陷有关。因此,要想使得软件项目成功、高效的进行,不仅仅要多投入,还要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前后兼顾,运筹帷幄。

2 风险论述

2.1 风险的定义

在企业软件项目开发中,常常会出现超出预算延迟时间,甚至失败的可能性[7] [8]。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和潜在损失的发生。因此,风险通常被定量的表述为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其可能引起的损失程度的乘积。Charette认为潜在的损失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推测,Kumamoto和Henley认为效用值也很重要。综合他们的看法可以得到分析风险的四要素:风险事件(what can go wrong)、风险概率(likelihood)、风险值(value)、效用值:

因此,软件项目管理中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倘若我们能够提前预测到风险,未雨绸缪,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发生。这是风险管理中最有效的手段。

2.2 风险分类

根据软件项目管理内容,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

(1)技术风险。

主要体现在影响软件生产率的各种要素上,比如:需求识别不完备、客户对需求缺乏认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需求没有优先级、识别需求中客户参与不够、设计质量较低,重复返工、过高估计了新技术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对应用领域熟悉度不够、采用的开发平台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等等。

(2)管理风险。

比如:项目目的不明确、项目计划和任务识别不完善、项目组织结构降低生产效率、缺乏项目管理规范、团队沟通不协调等等。

(3)人员风险。

比如: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足够的培训、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关系不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缺乏项目急需技能的人员、团队成员因为沟通导致重复返工等等。

(4)商业风险。

2.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属于未雨绸缪的范畴,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在人员、财务、法律、社会责任以及投资方面的各种风险,从而减少企业必须要的损失,保证稳定的正增长的经营活动。因此对于最求稳步成长的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流程中都显得尤其重要。

3 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一般由若干个主体部分所构成,这些主体之间不仅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与流程外的其他管理也会互相影响。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目风险流程进行划分。

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各个阶段的关系,如图1所示。

3.1 识别风险

识别风险的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将不确定性转变为明确的风险。根据一系列方法来确定风险的类型,进而给出对策和建议。风险识别的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风险识别的输入可以是项目的WBS、项目计划、历史项目数据、项目资源要求等信息。在识别过程中故障树、风险树等等都是常用的风险识别工具,项目风险的准确识别与否取决于组织决策者的知识与经验。

3.1.1 检查单法

项目识别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建立风险项目检查表。如表3-1所示,为一个软件开发风险检查单的修订版。理想的情况下,项目相关人员的代表小组应该核对一遍项目检查表,以判断哪些风险可能会在项目中出现,然后根据类型来看决策。

项目管理方法认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评审可以识别出很多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时候,这些问题可以添加到组织风险检查单队列中,以便于新的项目使用。

3.1.2 头脑风暴法

在日常的组织决策中,由于组织中成员们心理作用的影响,决策结果很容易倾向于权威者或大多数成员的意见,由此形成了“群体思维”。而这种群体思维使得组织中成员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损害了决策质量。为了保证组织管理决策的创造性和有效性,学术界研究并改善了组织决策的新方法,头脑风暴法就是其中的一个。

落实到软件项目开发中,头脑风暴法就是由项目小组成员在一起,不受项目权威影响,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思考项目中可能的风险,自由讨论和发言,充分预测项目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最终汇总成为项目的风险表。在此中,头脑风暴法被运用的目的是获得一份客观的、公平的、综合的软件项目风险列表。

3.2 风险评估

L险识别时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值得考虑的的问题,就是风险的列表潜在是无限的。为了区分出其中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更大的风险,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对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

风险影响(RE)=PC

其中可能性P(0P1)是指出现不如意结果的可能性。损失C是不如意的结果发生所带来的后果。而后果是由风险、成本、进度、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决定。通过风险影响(RE)来量化风险为所有已知风险提供了相对的优先顺序。例如:

时间:测试可能会持续两个多月;可能性=0.8。

风险影响=0.83个月测试带来的损失

正确程度:独立完成检验可能会耗资200 000;可能性=0.7

风险影响=0.7200 000元

成本:恢复测试需要两个工程师花一个月的时间;可能性=0.95

风险影响=0.95恢复测试的成本。

而大多数管理者拒绝对损失或者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精确的估计,这其中的原因是大多数的估计都是猜测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本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估系统:在估计事物的区别时,可用中等、较强、强、较弱、弱五种判断很好的表示。分别用1、3、5、7、9五个数值来表示。当需要更高的精度时,还可以在相邻判断之间做出比较,其间用2、4、6、8来表示。

3.3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项,风险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增大或者减弱,所以需要进行风险来检查每个风险的化解程度,如果最初的化解措施是无效的,要及时调整应对办法来化解风险,并识别随着它们消失而产生的新的风险。

风险监控的内容包括:

1) 不断地跟踪风险发展变化;

2) 不断地识别新的风险;

3) 不断地分析风险的产生概率;

4) 不断的整理风险表;

5) 不断地规避优先级别高的风险。

篇6

“做管理软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在于软件技术,而在于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型。”这是西部世纪总裁刘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刘洪涛认为,软件技术工具、行业业务模型加上管理的思想,这三者的融合才有可能使一个管理软件真正的有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

“西部世纪的FORP是一个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平台,让不同的应用都整合在这个平台上,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先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随着企业的发展再逐步加入新的模块。”刘洪涛介绍说。

无疑,中小企业市场已经成为管理软件厂商争夺的焦点,就在前不久,与西部世纪背景很相似的金和软件就联手两大巨头微软和IBM一起发力中小企业协同管理软件市场。而对于中小企业用户来说,选择管理软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刘洪涛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永远不可能存在惟一的一套软件适合所有的企业,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能简单地根据其是国内的或是国外的来选择,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

其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定单和客户的获取是首要的,如果没有业务,软件也没有用,所以使用的对象一定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够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的。

第三,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最重要的因素,贵与否不是取决于你支付的价格,而是取决于你得到的价值。

从“业务”到“管理”

刘洪涛认为,正式由于企业的需求,使得管理软件将朝着整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将所有的应用整合到同一平台上,而应用则是面向管理的应用。

其实,近几年,关于“管理软件”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这样的讨论也在影响着中国“管理软件”的道路。到底怎样的软件才能被称为“管理软件”?一个真正的“管理软件”到底要给客户提供怎样的应用呢?刘洪涛认为老一代的管理软件都只是“业务软件”,而非“管理软件”。

篇7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无形性、资源性、不确定性、独占性、长期性、高效性六个方面。其中,无形性是无形资产最明显最基本的特征,资源性和高效性体现了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不确定性是指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以及未来市场收益的风险。独占性和长期性都说明了无形资产是受到法律保护和企业拥有长期持有无形资产的权利。无形资产作为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无形资产本身具有超乎想象的价值,这是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

(二)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

软件企业是指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其他相应技术服务为其经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收入,具有一种以上由本企业开发或由本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或者提供通过资质等级认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的企业。

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第一,高收益性,无形资产常常给企业带来较其他资产更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第二,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产生于创新,但创新过程充斥着巨大风险;第三,价值比重较大,软件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比重较大,体现了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人才依附性,以知识形态为主的无形资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软件企业的人才管理极其重要。

二、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以A软件公司为例,详细分析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A软件公司背景介绍

A软件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电信软件开发及集成供应商,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本公司和成员公司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业务。属于高新技术、双软认证企业,软件产品销售享受增值税税负超过3%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软件产品的开发属于四技收入,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主要客户是中国联通,公司在中国北方五省及南方三省均有项目,每年新开工项目上百个。公司员工规模达600人,研发团队人员占人数总数30%以上。

(二)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A软件公司作为电信软件行业的先驱,撰写并了多项国际电信标准,但多年以来未形成一套从无形资产形成、积累、评估、管理、使用和创新的管理制度,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投入存在盲目性。投入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研发项目立项缺少必要的审批环节,往往是研发部门自行规划研发投入量,而公司其他管理部门并不参与研发项目过程管理,研发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短缺、预算不足、人员缺乏的现象。可行性分析本应是研发项目立项的重要一环,但该公司研发项目立项前没有相关部门对该研发项目的可行性、收益性做前期调查分析,立项资料中缺乏可行性分析内容。

2.企业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由于无形资产流失在短期内不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具体表现在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如申请专利权、限定无形资产接触范围、保密规则等措施。不重视研发人员的培养及团队建设,该公司没有形成一套对技术人才培养、任用、考核、激励的机制,造成这些人员认为企业只顾效益,而完全忽视了他们个人的发展,故而导致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3.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善。由于该公司未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导致财务报表披露的无形资产金额不实,影响了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具体表现在: (1)在无形资产准则修订前,企业研发费用应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但为了追求经营利润目标的实现,研发费用的归集科目只有两个,“研发费用”或“技术成本”。当月计入“研发费用”科目的金额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而当月计入“技术成本”科目的金额中则全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下。此类成本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结转,故而在存货成本中大量堆积,最终形成企业的不良资产。(2)在无形资产准则修订后,在对研发费用资本化条件的五项原则并没有深入研究,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没有重新规范的条件下,迅速调整了对开发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即将开发项目成本全部计入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内,项目结项后即刻转为无形资产核算,没有必要核算依据。2010年末,事务所对该公司进行年终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当年开发项目成本结转至无形资产金额422万元,而此核算内容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过程文档证明其操作的合理性,导致审计人员提出本年度开发项目成本结转无形资产的核算依据不充分,建议将本年结转至无形资产金额全部计入当年损益。由此可见,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无形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三)A软件公司无形资产管理措施

A软件公司针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从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使用管理三大环节采取措施,形成对无形资产的闭环管理模式。投资管理从投资可行性分析入手,进行投入产出情况预测,并且加强新产品价值后评估分析。财务管理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准确计量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及分摊金额,并定期报告新产品的投资预算执行及产生效益情况。使用管理即为强化对专利权、非专利权以及技术人才的保护意识。

无形资产管理措施实施后的一个会计年度,从研发部门立项审批到项目阶段性成果评审,从项目预算评审到各阶段考核,研发流程非常清晰,资料完备。年末无形资产账面摊余价值约1500万元,除原账面外购无形资产价值500万元外,均为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A软件公司已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企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为下一步战略资本扩张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完善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措施

1.无形资产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是指相关部门对企业决策机构确定的无形资产投入(包括外部购入及自主研发)进行投资支出和未来获得能力的测算。无形资产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无形资产投资支出预测、产品生命周期内营业收入预测、预计销售成本及分摊成本预测、产品盈利预测等。可行性分析一般认为净现金流量为正值的无形资产投资方案都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2.无形资产的投资预算及监控。无形资产投资预算是企业投资于无形资产所需的未来资本支出总额。每一项无形资产投资,无论是外部购进的,还是内部开发的,都需预计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的总成本。投资预算金额应与可行性分析中的投资预测基本一致。对于企业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投资预算批准后,预算考核成为项目日常监控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应针对项目各阶段点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对,对超过预算额度的现象及时预警,以确保项目预期利润的实现。

3.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分析。对于开发成功后结转无形资产的新产品,应在其寿命期内进行持续跟踪,每年应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工作,通过科学地分析体系输出客观、有效的信息,以期达到辅助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有效改进经营管理质量的目的。投入产出分析工作主要以损益结果为主线,运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财务分析方法对新产品进行损益后评估。

(二)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措施

企业应严格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财务管理体系。外部购入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可依照常规方法进行核算,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着重探讨软件企业自主研发项目的财务管理措施。

1.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两部分。对研究阶段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项目成本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对开发阶段的成本支出如在开发完成且开发成果达到预定用途,且同时满足准则规定的五项资本化条件的,将开发阶段支出结转为无形资产。

2.会计核算依据。(1)项目立项阶段核算依据。①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研发项目立项通知书》对新设项目单独进行建帐核算。财务部门应分别对新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决策机构批准的立项文件以及其他能表明项目所处研发阶段的相关说明和证据资料进行审核。②研发管理部门提供开发阶段项目的立项依据和资料,用以说明所开发的项目已经经历了研究阶段的探索、测试并获得了阶段性技术成果,已经具备了进入开发阶段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并附有专家鉴证的结论性证明。(2)项目开发阶段核算依据。①项目在开发阶段发生变更或者异常终止时,财务部门必须取得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变更通知书》、决策机构批准的变更文件,以及其他相关变更资料。②会计期末(一般指年末),项目管理部门应对尚处于开发阶段的项目进行项目阶段性总结,并将《开发项目阶段总结》提交至财务部门。总结中除汇报开发项目阶段性技术成果、成本支出、进度完成情况外,还应对项目是否仍然具备开发支出资本化五项基本条件进行判断说明。(3)项目开发完成阶段核算依据。项目开发完成后,开发项目经专家鉴证(或专业验收证)已达到预定用途,应由项目管理部提交《验收证明》《项目总结》《研发项目结项通知书》,公司决策机构批准开发成果纳入无形资产管理的批准文件。财务部门复核相关资料后,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对于未达到预定用途的,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会计核算方法。财务部门根据研发项目管理部提供的《项目立项通知书》,将界定为“研究阶段项目”的支出当期予以费用化;将界定为“开发阶段项目”的支出暂在“开发支出”科目项下归集,待资本化条件满足时进行结转。对研究开发支出进行核算时,需要设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和“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会计核算应对研究开发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对每个项目单独建账核算。研发项目的建账、记账和结转应与项目的实际进度同步。资本化项目结束后,通过对开发成果的检测和专家鉴定,如确认已经完成开发任务且开发成果达到预定用途,即能够直接投入使用或出售。需将开发支出的账面价值全部结转计入“无形资产”科目。

4.会计计量。财务部门应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研发成本进行准确计量,即研究阶段的成本为当期发生的全部研发支出,开发阶段的成本经鉴定可结转至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全部成本账面价值。会计期末应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开发项目发生的成本支出予以资本化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对开发成果的技术性进行论证,预测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以此作为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会计期末,财务部门应与项目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减值测试,对于预期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应由项目管理部门向公司决策机构提交《无形资产减值测试报告》,经批准后,可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累计摊销转销。

(三)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措施

1.非专利技术的保护。非专利技术可采用保密合同或技术合同以及雇佣合同中的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等进行保护。保密协议是一种法律性的保密措施,企业应与接触企业技术、商业机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协议中应注明员工的保密义务、违约责任及赔偿。用以来约束员工在研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创新活动时,自觉做好保密工作。企业还可以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无形资产保护和保密工作。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来保护企业的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营销网络等商业秘密的安全,如限制接触机密权限,外发邮件加密等,防止因保护不当而导致核心技术资料外泄。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工作氛围。要克服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传统观念,形成竞争择优,奖勤罚懒的薪酬考核制度,保留人才,以确保核心技术的安全。

2.专利技术的使用管理。(1)加强专利技术资料的管理。在专利技术开发过程中,对关键技术资料一定要严格管理,避免流失。(2)对开发成功的技术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是申请在先原则,权利授予先申请人。(3)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应将企业内的专利技术整理造册,专利年费上缴要及时准确,避免因过期缴费而丧失权利。(4)制止侵犯企业专利技术的行为。加强市场监控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篇8

关键词: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管理学知识产权策略

一、引言

在社会各行业中,软件企业总是能够走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伴随着技术而产生的就是一系列以软件开发利用为依托的知识产权。因此,对于任何软件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实施策略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试从软件企业的角度,并结合软件企业自身的特点,从管理学与知识产权法学两个角度来探讨软件知识产权保管理及其策略,以期对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概述

(一)软件与知识产权

我国新修订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有关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文档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如程序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同一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为同一作品。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易复制性,自它诞生那一天就面临着被非法复制和使用的威胁,所以为了保证软件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保护软件开发者的权益,促进软件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从法律上对软件知识产权予以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软件技术得于继续创新的根本,因而政府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义不容辞。

目前国际社会已形成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著作权法》(包括《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实施交叉和重叠保护(如:源程序及设计文档作为软件的表现形式用著作权法保护,同时作为技术秘密又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为辅的趋势。由于软件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使得对软件法律保护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保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切忌对仅依靠某项法律或法规解决软件的所有知识产权问题抱有幻想。

(二)软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其日常运营活动主要包括软件市场调研、软件研发及软件产品销售等。软件作为知识产权所保护重要客体之一,势必导致软件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否则企业依靠软件所带来的财富将荡然无存。因此,软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降低潜在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软件企业在软件研发初期就要有意识地预防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格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购买一份软件只能装入”单机”使用;必须意识到,复制软件并向他人提供是一种商业。只有在和拥有该软件知识产权的企业达成协议后,方能进行关于该软件的商业性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熟悉其他企业的软件,在开发软件时避免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确实要使用时,必须和产权所有者协商解决;企业应聘请法律顾问,在可能遇到法律纠纷时,要向公司法律部门咨询,经其严格评估后方能实行。

2、避免及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由于我国软件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软件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防范他人侵权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软件企业若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较为重视,可以对该领域内的研发水平、研发成果何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此能够对整个市场及技术领域进行把握,从而能够避免无价值研发的财产损失,同时也能够避免可能由于重复开发而导致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被诉风险。

三、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分析

(一)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可分为以下个层次:

1、宏观战略目标。应有利于促进我国软件行业的进步、经济增氏和社会发展。

2、中观目标。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是软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中观目标。如我国《专利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推广应用”,就是企业在确立专利战略的中观目标。企业应激励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广应用于企业与社会。

3、微观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并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只有制定了准确与有效的管理目标后,企业才能够真正朝着所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去发展,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健康成长。

(二)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

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就是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总目标,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各要素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根据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设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明晰。每个机构以及这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每一部分,都与特定的知识产权管理任务、目标有关,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与运作必须以”事”为中心,因”事”而设机构、定职务、配人员。人与”事”要高度配合,不能以人为中心,因人设职,因职找”事”。因此,在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目标、任务明晰原则。

2、分工合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根据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明确每一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个人的职责,但分工要适当,既要考虑分工的专业化,又要从合作的角度来考虑把各种分工组合起来,对类似的工作应该尽可能组合在一个部门,这样可以减少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工作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3、权责对等。企业的每一个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都应按权责对等原则设置。有一定的职务就应担负一定的责任,同时也应享有相应的权力。责任是随权力而产生,又是权力的对等物,权力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责任与权力应该一致,每一个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都不应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或权责不相称,更要避免”因人设事”地建立机构。

(三)建立保密协议制度

软件企业与企业员工、外聘人员之间应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以及应就企业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的保密事宜进行约定,建立劳动利益关系合同以及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协议。一些目前不宜马上实行劳动合同的企业,也通过建立或者健全本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的方式进行过渡,以鼓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明确企业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软件技术成果归属关系,以预防l瓜业技术人员流动时造成的技术流失和技术泄密等软件企业非常”苦恼”的问题。因此,签订保密协议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四、结论

篇9

型软件公司项目管理方法

一、编码前的管理

1、管理方式的改变

软件开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主要是人力资源,人员工资费用占软件开发成本的大头。要减低人员工资费用,我们不能削减员工工资,更不能削减必要的人员,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效率才是根本。结合目前的软件公司的管理现状,本公司实行以下的管理制度:

对于开发周期在两三个月以内的小项目:周末也要上班,只在月末才放两天假。等整个项目完成后,再把以前没有放的假期补放。例如,一个项目从三月一号开始开发,五月三十一号完成。在这期间,三月底放假两天,四月底放假两天。因为从三月份到五月份的公众假期有:27天,但前面有放了四天假,理论上可以给软件开发人员放23天地有薪假期。但实际操作时给放了半个月的假。

对于开发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跟小项目类似,每月放两天的假期,但长假不是在项目完成后放,而是每隔半年放一次,时间为一个月。

这样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又可以避免长时间因为没放假,使开发人员赶到枯燥,情绪低落,动力不够,压力过大的情况。当然在实际操作时,开发人员因为自身的原因需要偶尔放的假,都会尽量满足。

2、项目风险的评估

前面说道,小型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往往是老板本人,有很强的风险意识。但在这里还是要着重说说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因为项目经理认识的风险大多局限在商业风险(销售问题等)中,对风险的理解很片面。

软风险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及软件产品本身可能造成的伤害或损失。风险关注未来的事情,这意味着,风险涉及选择及选择本身包含的不确定性,在软件开发过程及软件产品都要面临各种决策是选择。风险是介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状态,是处于无知和完整知识之间的状态。另一方面,风险将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地点等因素的改变。根据风险内容,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项目风险(成本提高,时间延长等)、技术风险(技术不成熟等)、商业风险(销售问题等)、战略风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管理风险(公司管理人员是否成熟等)、预算风险(预算是否准确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风险分为知己风险(如员工离职等)、可预报风险(从以往经验得出可能有风险的)和不可预知风险。对于大多数软件项目而言,风险因素――性能、成本、支持、进度,也代表了风险参考水平值。即,对于性能下降、成本超支、支持困难、或进度延迟,都有一个水平值得要求,超过它就会导致项目被迫停止。在软件风险分析中,风险参考水平值存在一个点,称为参考点或临界点,在这个点上,决定继续进行该项目或终止他(问题太多)都是可以接受的。

3、项目进度承包效益的估计

其实,这也是项目风险有着紧密联系,是项目风险发生的一大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步: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必须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的需求。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并且,在学期分析结束以后,双方还要建立可以直接联系的渠道,以尽早地对需求变动问题进行沟通。并在项目需求分析完成后,和客户明确项目的那些部分可以在日后的进度中能修改,修改的限度,那些不能修改。例如,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方面应该是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日后不能做修改。而性能、界面及接口等可以在日后作为限度的修改。

制定项目计划首先对项目进行估算,粗算出项目的总体进度。然后进行精化:确定概要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安装及维护阶段等阶段的具体要求、完成时间、投入人力物力,并确定几个关键阶段。这些关键阶段的要求进度必须在制定日期之前完成。最后做出项目进度表,列出在每个阶段的难点要点,要注意的问题。并将需要分析阶段的内容和项目计划、进度表整理成文档,分发相关人员手上。

充分考虑影响项目计划的因素,并做出相应的措施。可以把影响项目的计划划分为A灾难的、B严重的、C轻微的、D可忽略的,对相应的等级作出相应的应变措施。根据计划估算出成本。计划一旦确定,就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成本、日常办公费用、软硬件的损耗等算出本项目的成本。

4、项目的立项

只要经过管理方式的考虑,风险的评估,项目进度成本效益的衡量,再综合其他方面的因素,做出决定,是否立项。

二、编码中的管理

与以前相比,由于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以及半自动化软件代码开发平台的出现,现代软件项目管理的中心发生了转移――不是着重编码阶段,而是着重系统总体/详细设计阶段。一般来说,在现代软件项目管理中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比例是:项目论证、风险评估阶段3%,项目需求分析阶段8%,系统总体/详细设计阶段45%,编写阶段10%,系统测试阶段34%。

在编码阶段,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尽量不要推倒前面所做的一切,重新做,一切都作废,太浪费了。还有,要是数据库字段已存在,处罚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修改数据库字段,能可添加字段。因为已经存在的字段,很有可能已被软件开发小组的其他成员在使用,不要因为你的修改而令其他人也要跟你做相应的修改。最后,软件界面的修改要慎重,界面的修改很容易使你忽略修改相应的内容,造成软件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一大堆。要想做到不修改,不重做,很不容易,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首先从软件的角度来说吧:对于专用软件,很多时候,一般用户对于软件要完成哪些功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而且往往在开发合同中已经大致地规定了。但是,开发合同上规定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用户心目中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样子,有时不要说开发人员不知道,连用户本人也不知道。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到了开发工作的后期才发现开发人员的理解和用户的要求有一些误解,那么必然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对于通用软件,很多时候是到了开发工作的后期才发现某方面的功能不足,或要添加新功能等等。

在小型软件公司中,由于开发人员少,这样意味着不同人员的程序之间交互、接口相对少一些。开发周期短意味着往往是同样地几个人从头到尾负责一个项目。这两者都让人同意犯错误。往往是几个人碰一下头,讨论一下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函数接口便分头去做自己的工作了,没有一份较正式的文档。当有的人会对讨论出得接口、结构理解有偏差(应该承认人时会犯错误的),一个误解可能造成以后的返工。

其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吧:有效的团队组织,提高团队组织的工作绩效,提高组员的团队精神。这非常有利团队有效,有序的工作。有效的团队建设,这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小组成员的沟通,协调,小组员的沟通,可以很好的加强团队组织的凝聚力,能更好的让项目良性的进行,而培养这种气氛,形成有效的沟通,这也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最后从测试的角度来说吧。传统观点认为,测试是在编码后的工作。其实,测试盒编码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交叉进行的,测试在编码后期进行的较多,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不经过单元测试而直接进度系统测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每个模块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为了测试一个模块需要建立一些测试环境。例如,为了测试一个函数是否正确,应该用一些测试数据去条用该函数,需要编写一些测试数据。但很多开发人员嫌麻烦,觉得反正其他模块也很快出来了,直接用真正的数据来运行几次就行了。殊不知,一旦直接进度系统测试,发现运行结果不正确后需要一步步查找。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查找时间,而且后面的模块已完成了,修改签名的模块又会影响后面的模块,使得修改的难度增加,修改后导致新的错误产生的概率增大,另外,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想否定自己,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去修改。还有由于这种测试不完全,真正运行系统,当调用某模块时,可能大部分时候都是正常数据,极少出现边界情况,可能某些边界情况容易被忽视,很久之后才被发现。但是如果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时都进行一下边界测试,就会容易消除一些隐患。真可谓欲速则不达!

其次,如果在项目人员配置中设置了专门的测试人员,编码人员会认为软件所有的内部测试工作全部应该由测试人员完成。众所周知:软件程序测试可以分为“白盒法”和“黑盒法”两种方式。由于使用“白盒法”对测试人员各方面素质的种种要求,在进行程序测试时测试人员总是最优先使用“黑盒法”。他们的工作方式往往是先对程序进行“黑盒法”测试,如果测试没有通过,不得已这才考虑对程序代码进行“白盒法”测试。显然,这种对“白盒法”有意无意的“逃避”,对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构成了威胁,造成在编码后期,甚至是在试运行或运行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对测试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程序员完成部分的“白盒法”测试(实际上,程序员往往也是进行“白盒法”测试的最佳人选)。

在代码阶段,除了要想做到不修改,不重做外,还需要对软件的质量进度等进行控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会议,向项目开发人员及时了解项目紧张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管理人员应迅速查明原因,尽快采取措施,争取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请专家和用户按照里程碑评审阶段性的成果,判定开发进度是否与软件项目定义的里程碑保持一致,开始时间是否与计划时间一致。

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网络管理软件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当前,市场上网络管理软件有很多的种类,功能及侧重点也都有差异,所以企业在选择网络管理软件时饱受困扰。本文对网络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网络管理软件的应用原则,希望能够对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网络管理软件;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

随着现代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升,企业网络规模逐步增大,但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无法对大规模的信息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网络故障频发,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网络管理软件能够对企业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监管和调控,减低网络故障发生的概率,提升网络的工作效率。所以,选取合适的网络管理软件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自然出现的重要技术,它指的是通过对硬件、软件与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实现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分析、评价与控制的各种工作活动的总称。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中的各种问题,保障计算机网络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选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原则

现在,我国正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信息网络不完善的企业,引入合适的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更加科学的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网络建设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引入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网络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但是对市场中品类繁多的网络管理软件,企业在选择时要把控好下面几项原则:

(1)软件功能完整的原则。一个好的网络管理软件首先要有完整的功能,即必须包含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五大功能模块,五大模块齐全的管理软件才能实现对企业网络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真正做到全面深入的监测企业网络构架与工作状态,保障企业的网络稳定与安全。

(2)高效准确的原则。向企业中引入网络管理软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企业内部网络的精准管理,提升其运行效率。所以,网络管理软件一定要具备通过网络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和判断,快速精准的定位故障能力。快速精准定位故障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所以一款良好的网络管理软件必须拥有高效性和准确性。

(3)主动预警防护原则。通过近几年时间的建设,大多数企业信息网络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各类功能逐渐稳定,目前处在正常运行与合理维护的阶段。这一阶段中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顺畅运行。但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在“亡羊补牢”,即发现网络故障后才能进行补救,这对企业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这就要求网络管理软件必须有主动预警与防护的机制,通过对整个网络系统的监测与评估,在问题发生之前或者刚发生就能够进行有效捕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4)良好的兼容原则。现代企业在建设信息网络时,大多数都无法一次到位,而是通过不断的向系统中增设服务器及其他设备最终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网络中的设备型号不一,使用的操作系统也不相同。所以网络管理软件必须拥有非常良好的兼容性能,才能保障不同型号不同操作系统的设备能够在一个系统中顺畅的运行。

(5)方便扩展的原则。企业的信息网络是随着企业的扩张而不断变化的,所以网络管理软件也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以便能够满足对企业信息网络的跨地域、跨平台管理和运营。

(6)灵活性原则。现代较大规模企业的信息网络通常是统一一个平台,但分级实现管理和运营的系统。所以网络管理软件据需要拥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良好的实现分布式部署并且在部署时不需要安装其他软件,适应现代企业集中管理与区域自治管理的发展模式。

(7)安全的原则。现代企业信息网络安全事故频繁,对企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企业网络管理软件必须拥有完善的安全机制,在应用中可以对其进行加密,确保数据收集与传输过程的安全。

(8)智能性原则。企业引入网络管理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辅助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网络监测、管理与维护,所以网络管理软件要能够智能的对故障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智能性良好的管理软件能够在运行过程中自行发现并排除问题,依据不同部门的需求合理的调配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三、结论

随着企业信息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企业对网络管理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网络管理软件必须向着高效、安全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作者:闻华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