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性 ;改善措施

1、环境艺术设计相关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艺术与设计三个方面的概念,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所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相关概念。

1.1环境基本概念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环境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包括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空气、水等各种因素。人需要依靠空间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与具体物质等因素相比,环境空间属于无形因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人类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发展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工环境,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的人工环境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生态概念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2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环境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环境设计和开发。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布局、建筑、雕塑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成本、材料、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类影响因素,需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仅需要设计美观,而且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按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形态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

2、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的措施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需求,环境设计标准应同步甚至超前公众的观念,同时,也要关心那些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确保美观,而且还需要健康安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才能充分实现环境设计的功能。依据经济和其他因素的设计原则,通过利用各种设计技术,合理选择材料,形成环境艺术设计的结构,坚持愉快、高效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现代人对自然回归的期望,以便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知识储备的增加,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生态理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哲学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公众的共识。

2.2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环境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使用天然材料是加强环境生态性的重要举措。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对自然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清楚地知道每种材料的特点,了解材料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设计。比如通过使用棕色天然木材纹理可以创造一个安静和平静的气氛,而使用大理石,因为其硬度对应用领域具有不同性质的变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环境,也就是说要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环境发展要求,必须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更好有利于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尊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质量,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通过设计方法提高自然与环境的协调性,促进能源和物质循环,进而将可持续处理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满足生态发展要求与环境设计理念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强节能规划,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合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根据当地地质特征,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又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复杂环境并适应环境发展形势,可以将生态设计转变成艺术个和独特的建筑风景线,更有利于促进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树木、花草、河流等自然景观,让自然风光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进而烘托主题风格。

2.3环境艺术设计使用新型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来增加相关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现代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发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提供能源化石燃料,在对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化学物质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固体废物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环境噪声污染,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来替代高污染的材料,避免使用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可以更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追求。

结语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生态哲学已日益形成共识,这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逐步建立生态理念,可以更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要尊重自然发展和艺术设计原则,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新能源,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生态环境的角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当地的环境特征进行准确理解,进而实现对环境的生态性设计。

【参考文献 】:

[1]蒋明.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2]李煜.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篇2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篇3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兼顾职业教育的教育形式,在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要强调社会服务的职能。从其专业教学看,教学内容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增加社会实践学习的机会,加强产、学一体化;从育人功能看,将职业精神培养深化于学校教育过程。实践性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应用性设计学科的突出特点,恰恰与高职院校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相通,高职教育的体制环境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使高职教育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中职业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较晚,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面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多元和行业建设稍落后的现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行业需求科学制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首要问题。虽然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建设不断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定位和教学内容上依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大多偏向于室内设计,造成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不够完善,进而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格局的不完善。另外,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社会行业还没有统一科学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没有规范的环境艺术设计执业资格制度,这使得人们往往忽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同时行业制度的不健全也造成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不能进行良性合作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从理念到实践的正确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是准确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一块前沿阵地。首先,要在明确和深化对环境艺术专业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是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次,通过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社会相关行业建设及管理的规范发展。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行业建设的灵魂。

在行业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地模仿其他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守住高职教育这块阵地,切实把好人才质量关。通过完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系统专业设计基础、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再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加强行业建设,进而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良性的人才培养格局。

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41-01

环境艺术设计是将艺术和科学相互融合的综合学科,是将精神和物质环境进行有效结合的艺术产物。人类归属于自然,并且能够运用自身的独立思维能力设计出人工的自然,艺术设计是表现原始自然和人工自然和谐的方式。个性化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标新立异,而是通过对设计素材和环境的艺术加工创造出的独特美。个性化设计不能一味追求特立独行,更应追求艺术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和谐。

一、环境艺术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系统工程学科。阿纳森认为“环境艺术”是与环境相关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设计,这种理解方式无法真正体现环境艺术的本质,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上。环境艺术包含了城市和地区规划、建筑设计等公共空间设计,以及景观设计、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它涵盖了人类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过程,也是一种人们生活的协调设计方式,对社会行为和人类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可以看成一门回归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艺术。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它追求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审美需求的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和特色性的艺术美,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核心地位,将环境因素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条件,追求艺术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设计出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在其具备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性,以通过作品体现人的根本利益。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材料的多样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体现整体性的特点,具备科学、合理、统一的设计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是近几年艺术界讨论的热点,是对以往设计过程概念化、公式化、生搬硬套的反思。个性化设计需要设计者通过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和总结设计经验,以此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设计特色和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设计者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对整体和局部的把握。个性化设计中带有设计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带有艺术色彩的设计能够激起人们的思想意识,给人们以文化和艺术的启迪。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为打破程序化、概念化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已有个性化设计的创新点,重新认识个性化设计的作用和内涵。

(一)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受到风格化的制约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对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创造不是个人浪漫主义的体现,而是设计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也是设计者追求新颖、独特,摆脱平庸的表现。设计师在众多设计构思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也是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设计空间的必要艺术手段,这种艺术方式来自设计者的勇敢探索,不同于一般的平庸设计。

(二)室内设计的个性化能提升空间使用功能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要想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独到之处,更应该在设计中注重提升环境质量。在艺术设计中融入环境理念是环境设计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使用功能和业主的个人爱好和阅历有一定的关系,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室内设计。

(三)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实现绿色环境和生态艺术设计的必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包括艺术构思、设计和装饰等多个环节,因此对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艺术品都应该认真斟酌,并加以润色处理,以达到个性化特征和外界环境的融合统一。

篇5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四、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篇6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加快了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桥梁,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门类,遇到了自己的春天。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接踵而来,更令人担忧的是面临资源的枯竭以及作为世界产品加工生产市场对环境的污染。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人类应该协调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艺术设计,使得自然与人文相互交映,物质与精神不断融合,促进新的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发、环境恶化及资源匮乏等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现在资源紧缺的调教下,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生活环境进行设计是每个环境设计人士考虑和把控的问题。就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字面理解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持续性,一是发展。为了当代和后代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展需要的自然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复杂设计对资源造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这一发展理念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环境艺术设计趋于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环境设计要突出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文化和谐发展的优美生活环境。人类制造了环境,一个城市的环境制造首先要考虑人类生存空间的现实问题,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让人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一部分。人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以人文本,以人的需求进行人居环境设计,对应其生理和心理,对应物质和精神需求,把“人性化”充分释放和满足,达到设计初衷。符合人性化气息的环境艺术设计才是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重视生态性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时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生态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变破坏为尊重,变掠夺所取为珍惜共存。真正的生态,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充分利用阳光、气候、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减少资源消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绿色设计理念用科学的手段表达出来。

(四)环境艺术设计重视防污染性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大量的财富,合乎人性,使人精神愉悦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一些材料和设备,如油漆、涂料、和空调等,都在不同程度的散发着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土地大面积酸化,矿物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温室效应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开发一些绿色、环保、健康、无污染的材料,避免环境污染,使设计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接近大自然。既可以改善环境,又给人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五)环境艺术设计趋于科技化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改善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效率,一些适于应用在环境艺术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如视觉媒体技术中的投影、三维立体显示、蓝幕技术,提出了新技术时代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新途径。科技使自动化、智能化建筑的出现、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现代环境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规划和美化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全面再创造。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为人类提供舒适高雅的环境设计,为人类的生活进行优化与协调,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宗旨。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解放,人类对个性的要求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加入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需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其意蕴

从广义讲,环境艺术是人类创造生活环境的综合科学与艺术。从狭义讲,环境艺术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人类对环境的艺术创造。许多艺术家把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街道艺术联系起来,认为环境艺术就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环境雕塑、绘画。这样去理解人类居住环境是不能推进环境艺术进步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应用范围可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居设计、酒店餐饮空间设计、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包括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公共空间设计、壁画、雕塑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景观照明等。它对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设计,协调了人们生活方式,对人类行为起引导作用,是人生存环境各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居环境中的生活环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受文化、性格的影响,在体会商业、休闲娱乐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情趣与活力的同时也在下意识的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是人与环境互动影响共同创造的。二是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在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中,环境向该居住地的人发送自然信号,它包括山、河流、雨露。

二、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

1、城市环境监管模式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是由建筑设计城建、规划部门进行管理,市政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林业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环卫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等。而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很难使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同意,从而局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使得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性。

2、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设计,不论是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广告、绿化设计,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进行设计的,不能广泛征求城市公众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某些意志的产物,成为设计者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而不能与公众的审美需求有效结合。

3、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地方性风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中广场设计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帽子工程等的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缺乏现代艺术特色,人们频繁的对陈旧设计观念的模仿更加催化了这种设计方式,从整体上显现出设计效颦的局面,缺乏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

4、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来看,一贯崇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此的关注不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目前主要集中于各种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而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应用,不能充分结合自然功能,从而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8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们需要怎样的“现代设计”和以怎样的方式去理解“设计”而展开。而进入21世纪,关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不是对“西方设计风格的模仿”,也不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在进行“实体操作”,而是大众基于全民族“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历史情结考虑,去选择怎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以整个人居环境为设计的中心,更加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显著,人设计创造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如何让人的设计与创造、环境的影响都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我们不但要尊重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发展,同时更要尊重与人有关的因素。

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内涵,这一内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枷锁,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充分整合资源,使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生态和谐是永和不变的主题,人类的生活无法离开自然环境,所以保护自然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停止、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注重生态化环境设计的发展是必然的。

3、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各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随之产生。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化渐入设计理念之中,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高的设计质量。作为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是自然的,新的科学技术会让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为其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

4、深入挖掘地域特征,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追求和国际接轨、发展世界性,却往往会忽视民族性。我国的设计者们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对国外的优秀设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学习,对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这种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发展了现代化设计,但是也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汇总失去了传统。所以我们在发展本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走出一条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设计之路。在坚持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同时,我们的设计水平也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民族化。相信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将是民族化设计的天下。

5、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方方面面。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增加了,活动范围的足迹也就逐步的扩大,人际交流越发的密切,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中的老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不同与主流人群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有着要求多的要求,如精神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等,出于这方面考虑,也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环境设计的人情化。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的与世界接轨,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中国制造作出了接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况探析.[J].大众文艺,2013.

篇8

作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创新与创意,面对如今世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席卷而来,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如何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圆满完成,让人们对城市环境、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等等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和改变。反映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层面,就要改变以往固有的理念与认识,顺应社会发展形势,拓展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教育的功能与视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十分注重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需要掌握相关方面的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这是学生以后从事相关的职业和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大多数学生在进入该专业学习之前没有相关的经验,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打磨来得到技术。因此,应该保证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并适时的增加练习量,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将首先从技术技能方面来探讨。

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强调系统性和整合性

以理论认知为基础、以设计实践为途径,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贯通和融合,来达到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有效达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且需要各个学科交叉和综合来进行学习的学科。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很强,一门课程往往是另一门课程的先导,另一门课程也往往是另一门课程的深化。许多课程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依托和因果关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把握好这种关系。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这四年当中树立完整的专业理念,而这种理念形成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课内外结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从而形成逻辑严谨、结构合理的系统化、完整性的教学体系。

2.保证实践的连贯性

实训需要有足够的课时来展开和深入,从而保证实训时段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而使得实践性教学可以持续的展开。首先就要在课时量上有所加强。技能训练的课时应该不低于60--70课时,专业课方面的课时应该适当的减少;其次,公共课程的较少,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同时经过学习,学生又具备的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和作品设计

实施序列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特点,也是衡量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所以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艺术设计作品的水平,而艺术修养决定了艺术设计作品的水平的高低。

1.注重对学生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

绘画本身是一门兼具技术性和学生性的学科。手绘是目前以及以后艺术作品展现其艺术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色彩写生、建筑速写等实践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对建筑物的理解能力,这要比单纯的讲解和教师的课堂传授要深刻的多。

2.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学生到能够反映我国环境艺术特色的地区去学习、考察和研究。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才能够融会贯通,才能够形成符合中国人民欣赏习惯的艺术设计理念,并成为日后艺术设计创新的源泉。其次要鼓励学生到当代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地区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的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学生们通过观察、学习实践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受到先锋作品的启发,更好的进行艺术设计。

3.多渠道开拓视野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3DMAX课程教学,主要重点是传授室内空间设计表现方面,而对于公共空间类型方面比较少接触。教师可以视课堂进展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想象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作品,也可以尽量多的创造一些公共场景让学生课下练习,帮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软件综合运用能力,多渠道的引导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思路.

实现由课堂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1.进行模拟练习

这项教学内容,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来 了解市场的走向,并对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对装饰材料、人才市场、建筑材料、家具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运行的特点、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所搜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2.进行实习

因为刚入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缺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没有实践能力,高校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后敢于走出去,鼓励学生可以寻找机会与一些企业合作,进行艺术设计;增强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在毕业之后,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实现观念的转变。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就是实践性和艺术性,这是当下高校专业教学体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技术、技能实践出发来探讨构建以实践和艺术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从具体的专项实践中来挖掘教学体系建设的方式;第三部分主要从行业实践的中获得教学体系研究的方向。通过这三个部分构建了一个“技能--艺术修养---行业”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峻.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况进行剖析,分析了该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现象产生的原因,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于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04-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刚起步的学科,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教育模式之间都在相互的渗透和交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必然需要走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就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这个行业来说,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段、工艺技术和施工材料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对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实战应用能力,须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与改革.

1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指高等设计艺术学校主体有计划发觉、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则是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一种文化生态.

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不断扩招生源.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读该专业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这使得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面无法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及完善,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打折扣的现象出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一直到今天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高校所提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用性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凸显.造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较弱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1.1 在专业定位方面过于单一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个学科综合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求多求全、专业过窄、缺乏综合性的通病,一般都把该专业要么定位在“室内设计”,要么就定位在“园林设计”这样一种学科比较单一的方向上,虽然专业的名字是“环境艺术设计”,但配备的老师和授课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某一方向,如就室内装修、装饰等环境美化方面,并没有考虑到整体的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单一方向定位,极大地限制了设计本身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这种局限性的定位大大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领域及发展的长久性.

1.2 在行业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环境艺术这样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没对应的系统的理论学科建设.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环境艺术企业的资质等级规范,也没有环境艺术设计师执业资格制度,所以,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状态.这种未成熟的状态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对规划师、建筑师所起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我国综合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十分缺乏.该领域人才的匮乏又促使高校高质量教师的缺口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充,继而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统一的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1.3 在教学方式方面不适应社会需求

环境艺术专业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由和开放的专业,它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去亲身体验.但与之相反,我国目前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设置了该专业,但在教学模式上非常的死板,教材的设计没有新意,教学工具老套化,教学空间局限化,专业的交流、课程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度都不够.高校注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使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种教育结构使得该学科的理论性多于实用性,学术性多于技能性,造成了学生们所学与社会所需相脱离的局面.另外,就教育手段而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无法调动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这也带来了高校通过这种旧式的教育手段教导出的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力、独创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这都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面的社会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提升.

1.4 在教学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现各高校主要存在整体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教学评价取向偏差等现象.从生源角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中弥漫着过于看重结果、想走捷径的思想,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稿酬的电脑操作技能,就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就生源的自身素质而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础知识欠缺、知识面较窄、应用能力较弱.从教师方面来看,因为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各大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2 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的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高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纷纷成立.这种快速地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了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说明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广泛性和应用性,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不同的办学方向.当然,过快的发展也为这门学科带来了很多隐患,最主要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相脱离.针对该专业存在的应用能力弱的问题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克服、解决.

2.1 明确专业定位,矫正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实用性专业,明确的专业方定位将决定着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为综合性专业,踏出“室内设计”的局限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迫切需要做到的.只有打破这个局限性,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充分拓展到建筑学、艺术学、园林学等领域,该专业才能得到更宽广的发展,挖掘出更大的应用性.当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强调课程体系的结构化、科学化、综合性的同时,还要求在某一点上有一定的专精深度.结合各行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不同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深化其专业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专业性的显现将会改变该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的更加长久.

2.2 制定统一、系统的行业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应用性,制定出系统、统一的行业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专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与实际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系统的、科学的行业标准对于该专业来说,如同灯塔一般,完善的行业标准的建立会使得高校在教学方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得到更加明确地指引,更加适应社会的潮流,增强该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性.

2.3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造力的培养必然要求高校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刻板,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背道而驰.高校应将教学重心由设计结果向设计过程倾斜.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对设计过程投入更多的关注,更有利于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学生的培养.将教学重心侧重于设计过程强调的是高校对学生设计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引导学生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各项准备,如背景认知、社会调查、数据收集等等,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设计理念并完成应用性与设计性相结合的设计作品.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得到培养,创造力也在无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环境艺术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它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一些特质.环境艺术是随着社会的需要慢慢的演变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每一个学习环境艺术的人感觉未来的职业前途光明.现在环境艺术的职业者慢慢的从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造福社会,使自己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太注重人的创造力,但是创造力恰恰是环境艺术的核心,因为创造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更能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也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

2.4 结合社会需求改变教学内容,增强该专业的应用能力

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是造成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普遍需要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决定于教学质量,决定于教学成果是否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促使高校必须要结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首先要做到课程内容实用化,传统教学把学术理论作为教学重心,而高校现在需要改变的正是这一点.所谓的课程内容实用化就是将教学重心由学术理论替换为学术理论与社会应用相结合.改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正日益星升起来,其中以校本文化课程设置最为突出.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学结构科学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而合理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使得学生们在知识掌握上,既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掌握技能性知识,使学生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其次,高校教学内容的改变要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从理论走到实践.在教学安排方面,高校必须要面对应用性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采取设立教学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让学生大量的接触到实际设计、参加到实际设计中.这不但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

2.5 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希望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提高,学校不仅仅让学生提高智商,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足够的实践积累的基础.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门学科都不能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想要更好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必然需要从其他领域获取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需要学生有自己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3 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只要高校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指向标,不断调整教育方向,必然会开拓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方法.所以,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改变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必然会改变应用性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现状,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王大凯.对高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论坛,2006(3):36-37.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社会发展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创新。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人们审美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周围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由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理解不深刻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属于文科范畴,但实际上与工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需要重视工程建设与人的关系,其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室内设计也包括室外设计,如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过去的重视硬件设施环境逐步转变为今天的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活动等,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因此,要想做好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工作,首先应当对它的内涵有所了解,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之所以缺乏优秀的创新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够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如,在设计滨水景观时,只注重景观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滨水景观兼具蓄滞洪水和保护河岸的作用。在雨季,这些滨水景观很容易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导致景观的观赏作用丧失。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也应该是体验上的创新,一旦景观设计丧失了其必须具备的功能,给游览者带来不佳的体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2.课程重实践、轻理论

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包含形式和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时,对实践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理论,经常鼓励学生外出写生,布置过于繁重的设计任务,但是对学生的美学理论学习没有严格要求,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构思作品,设计出的作品过分浮夸而忽视了艺术内涵,经不起推敲,作品很难打动人心。如,当前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将大量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艺术的内涵,又怎能制作出动人的作品?同时,一些设计者将市场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公然模仿、抄袭他人作品,将艺术设计同金钱挂钩,忽视了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使当前文化市场乱象频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盲目开设环境艺术专业

随着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不少高校纷纷开始开设相关课程,不仅是艺术院校,其他各类院校,如师范院校、理工类大学等也盲目跟风。然而,其中一些学校并不具备专业的设施配置和师资力量,导致教师对学生定位不准,不知该教授艺术专业相关知识还是与学校特色有关的专业知识,且缺乏合适的教材,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同时,一些学生的艺术素养不够,难以取得大的进步,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更不用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过分强调计算机的重要性

使用计算机软件制图比传统手绘图的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计算机软件能够呈现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其次,计算机软件制图比传统的手绘更加方便,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数位板,而不需要各种颜料、画笔,就能完成一幅作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环境艺术设计原有的特性,导致一些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上,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就能够获得一份好的工作,而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真谛,无法获得用画笔作图的经验,从而在艺术创作上难有大的突破,最终难以实现艺术上的创新。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

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缺乏表现力,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加强理论教学,使他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校必须在专业课之外另外增设一些导论类课程,如美学、艺术概论、美术史等。这些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增强其艺术设计领悟力,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创造出更多美的事物。

2.强化课程定位

当前,不少高校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定位不准确,使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精华,创新意识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明白他们应当学习什么、不应当学习什么。如,林业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就应当同传统艺术院校有所区别,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穿插林学(植物学、景观建筑学、环境学等)的相关知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应当是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的行业;水利专业在进行环境艺术类教学时,则应当侧重水利类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滨水景观方面的设计。只有找准了方向,学校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能够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实现创新。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决定意识,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实地实践,从实践中感悟理论的内涵,同时将理论的内涵作为自己创新的基石。教师应当设立课题组,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具体思路,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参与具体的设计项目,了解大众品位,获得最新的流行元素,为今后的创新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

4.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艺术与科学从来都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如,不少优秀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微生物的形态。事实证明,懂得艺术的科学家往往更能取得大的成就,了解科学的艺术工作者往往能够实现更伟大的创新。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要明白,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求设计作品既要充满艺术感,也要具备一定的娱乐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也要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主攻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的艺术课程之外,还要学习植物学知识,了解各种植物的外形、花期、习性等,这样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就能合理选择植物。

5.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要想让学生创作出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应要求他们多接触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并将这些经验和灵感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实现作品的创新。为此,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除了学校教学之外更高水平的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大赛获奖者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与这样的人共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了解优秀作品的制作过程,学习他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品位;同时,优秀的环境设计大赛给出的题目也是十分新颖的,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拿来当作课堂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结语

艺术需要创新,当前不少高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时,过分强调市场、科技的影响,而忽视了创新意识的提高与艺术本身的内涵。为此,学校应当正视目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重新进行课程定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应当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摆在艺术类教育工作的首位,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康静.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黑龙江科学,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