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学科评估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学科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

篇1

关键词:本科培养;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61-02

国际商务专业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际商务的职业要求,突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方针,设置两大类型的专业课程,并且有机贯通。一是涉及国际企业管理层面的课程,通过国际商务环境和战略研究、作业过程等知识体系,赋予学生较高的综合经济分析能力,并能够串联起从市场调研、生产、营销、物流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作业流程;二是涉及国际企业实务技巧层面的课程,通过贸易实务、投资技巧、金融工具运用等知识体系,赋予学生更好的实务操作能力。

总体上看,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方向以“跨国商业运营者”为中心,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密切的学科关联,目前全日制国际商务专业隶属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学科基本属于经济学学科,偏重理论研究,所以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培养效果考核时,测评指标就有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的争论。

一、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按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通晓国际商务惯例、相关国际法规和国际商务文化,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国际商务专业坚持“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双语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国际商务基础理论课程作业流程课程商务策划课程’+‘国际商务实验实践课程’”“‘国际贸易基础理论课程实务操作课程商务谈判课程’+‘国际贸易实验实践课程’”两大课程体系,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构建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商务操作两个特色方向,实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国际商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基础理论,熟悉国际商务惯例与规则;(4)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实务技巧,熟悉国际商务流程与运作方法;(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6)掌握国际商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7)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从国际商务本科培养目标来看,国际商务专业重视“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本科培养方案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对用人企业做了调研。首先,经过问卷调研,针对外贸相关企业招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录用要求条件选择最多的前4项是综合素质,外语、计算机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可塑性。其次,用人单位认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认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毕业生在品德修养、观察力等方面表现较好,在理论知识、知识结构、开拓创新意识、英语、计算机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表现不佳。最后,因为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对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在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英语水平、知识结构、理论分析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国际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要,也给高校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对企业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国际贸易的工作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国际商务已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外语沟通能力,外贸企业重视的是现实中所要运用的操作能力,多达60%的企业都认为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应该进行适应企业的训练。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推荐学生就业的时候,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反馈给我们学生,提高他们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希望学校在校内训练学生的谈吐礼仪、演讲口才能力,增加抗压受挫训练,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用人企业的反馈来看,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在理论教育方面基本达到了培养目标,但在实践培养方面显然不如预期。

三、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评估指标设置的建议

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评估指标直接关系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以往我们对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判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很少接收来自用人企业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大多数集中在单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其应用在工作中是什么效果却很少被注意。从企业的反馈来看,我们的评估指标应该更多地向应用和复合倾斜。因此,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是否有效,其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实用性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有基础或者理论的课程,更应该多设置实务型课程,例如不仅应该有大学英语课,更应该有专业英语。第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企业重视的不是学生是否会考试,会背书,而是学生是否会学以致用。因此,我们的培养方案中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更应该开设具有实际效果的课外教学,例如企业现场教学,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企业实践或者观摩。第三,多学科课程的比例。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虽然现在学校鼓励学生选修双专业或者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就业和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缺乏十足的依据,例如在听取企业的建议上对学生的辅修专业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人工智能;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与商业模式正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学习方式。关于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已有不少论著。2016年,《自然》杂志刊发谷歌的“深度心智”(Deepmind),这将会极大的扩大人的能力。2019年初,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2019年8月29日,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有望引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推动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准化、更加个性化。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智能教育的发展。以美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各国相继推出面向未来的新教育改革战略,不断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计本国智能教育的发展蓝图。

一、未来智能社会的能力预测

未来社会各种各样的颠覆性变革,全球各种组织都在做预测。世界未来研究所[1]对未来社会需要的10中技能的预测:一是意义构建,二是社交智能,三是新颖和适应性思维,四是跨文化能力,五是计算思维,六是新媒体素养,七是跨学科能力,八是设计思维,九是认知负荷管理,十是虚拟协作。十种技能分别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人际交往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与工作技能层面。引入这些技能,旨在深入探索未来技能存在的世界,以及目前教授和衡量这些技能的方式,希望这些技能能够更充分地融入高校国际商务的课程。[2]

(一)人际交往层面——团队合作精神

人际交往层面主要指与他人有效合作,有效沟通,与不同背景的伙伴有效合作的能力,即团队合作精神。数据来源:世界未来研究所第一,跨文化能力。4个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跨文化竞争力:知识组成部分、情感组成部分、精神运动组成部分以及情景组成部分。第二,社交智能。尽管社交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联系,但它们培养的深厚友谊却很少。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的主流化与普及鼓励人们以新的方式思考如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3]第三,虚拟协作,即作为虚拟团队的一员,能够富有成效地工作,提高参与度,并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二)应用知识层面——逻辑性分析信息的能力

应用知识层面主要指个体可以逻辑性的分析信息的一系列能力,具体如下:第一,新颖的适应性思维。即熟练地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而非死记硬背或默守陈规。第二,认知负荷管理。以多种形式表现的信息流丰富的世界带来了认知过载的问题,人们只有学会有效的过滤和关注重要的信息,才能把大量涌入的数据转化为优势。第三,意义构建,即确定对方所表达内容的深层含义的能力。人工智能将取代仅仅需死记硬背、日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而对机器不擅长的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不能撰写为文本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三)工作技能层面——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工作技能层面主要指个体可以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和决策者,包括计划和组织,解决问题,决策商业基础等。也就是需要如下的素质:第一,新媒体素养。由于可视化在技术时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信息的静态展示正在让位于信息图表和数据的动态模拟。第二,设计思维。从本质上讲,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结合。第三,跨学科能力。未来十年,专业领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重叠性,所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会占据世界创新的中心舞台。第四,计算思维,即将大量数据转换成抽象概念,并基于数据的推理能力。随着人类社会中数据量呈指数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计算思维和技能才能胜任。

二、应对能力结构变化的教育创新

未来社会中,人才能力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需求,课程教学需要结合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世界知名高校和一些国际组织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世界未来研究所

(一)能力结构及思维模式

世界未来研究所提出的十种技能的背后,所体现了以下一些基本的思维模式。同理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同理心非常有助于在虚拟空间中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加团队伙伴之间的有效沟通。元认知对于意义构建能力十分重要。元认知知识包含三方面: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认知,学习者对于学习策略和使用方法的认知。成长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在认知负荷管理、新颖和适应性思维、新媒体素养以及设计思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长性思维是相对于固定思维提出的,固定思维者把反馈当做一种批评,成长思维乐于接受反馈,也从反馈中学习,反馈最终会产生积极的成长变化。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他们不会妄自评价他人,而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并且去了解他们的世界观。跨学科一定有两种心态组成。首先,同理心。它允许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其次,好奇心。许多组织,包括IBM和IDEO,都开始从“T型”素质的角度来讨论这种技能,T型素质的技能组合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但是杨壮①教授发现:现在π型人才已经在成为主流。所谓的π型人才是针对T型人才的一种升级,从字母的样式中就可以看出,π比T的下方多了一竖,所以它代表着“两专多能”,即除了你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获得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另一项专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计算思维。未来的教育课程中应该纳入计算思维技能的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因果推理认知、元认知和其他技能来学习解决问题。这种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来教授计算思维能力。[6]

(二)国内外高校教育模式创新

1.“鱼缸讨论”“鱼缸讨论”,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讨论的教学小技巧,不仅让讨论者积极参与,更能让其他学生积极反馈。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参加讨论的学生围成圆桌坐在教室中间,就像是在被第二组观看的鱼缸里一样。第二步,坐在中间的组开始时长10分钟左右的讨论,的第二组学生要听着,并且评估第一组的讨论。第三步,做出反馈。这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环节,学生可以从熟悉的同学那里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了反馈确实会使得讨论变得更加激烈。2.项目式教学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叫“项目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困难或者挑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PBL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的能力。3.跨学科课程教学自21世纪以来,美国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实用导向的跨学科课程,如ICT课程,环境教育和STEM课程。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的核心是将原本分散的4门学科自然组合成一个整体,以项目探究方式进行综合性问题解决学习,以形成相应的综合。

三、针对国际商务课程的创新

结合世界未来研究所的十项工作技能、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国际组织在教育方面的改革,结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硕士教学情况,国际商务课程实际教学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7]

(一)培养同理心和元认知的实践方法

一种方式是开展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人际沟通和跨文化能力。例如:体验式学习周;商务礼仪情景剧等。另一种方式是线上项目,线上项目中,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投票互动式的方法来增加课堂活跃度,争取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中。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既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又需要具备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那么,在已有的小组活动中,可以在每次小组活动或者小组作业之后加入一个环节——组员互评与打分。一些课堂讨论的小技巧会有助于培养元认知的思维模式。一种方法是在课上开展限时讨论,讨论映射是一种将学生的实时讨论视觉化的方法,这种讨论技巧使学生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培养成长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方法

在国际商务的案例分析中,引用PBL教学非常值得考虑。假设案例主题为跨国企业如何成功并购外国子公司,老师用一部分课时讲解完理论部分,提供参考资源之后,另一部分课时可以尝试组织PBL。一次PBL教学要分次给予问题,分次讨论。具体过程大致包括七个步骤:第一步,弄清不熟悉的术语;第二步,界定问题;第三步,头脑风暴(对可能的假设或解释进行集体讨论);第四步,重新结构化问题(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第五步,界定学习目标;(以上步骤为学生小组讨论);第六步,收集信息和个人学习(学生独立学习);第七步,共享收集到的和个人学习的信息(小组报告和讨论)。经过上述七步骤,完成一次PBL学习。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在国际商务的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实际调研的案例报告,也有需要做营销策划的报告。创客空间则可以融入这种类型的报告中,结合导师的相关课题,最好有一定经费的支持,为学生的基于创造的策划提供完备的支撑。学生们可以就某个主题展开经验分享、头脑风暴、结合实际情况锻炼设计思维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适用于学校,而且也适用于未来工作中。

(三)培养跨学科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实践方法

注重“国际商务专业+21世纪主题”的课程框架,希望通过超学科整合来弥补传统学科的缺点与不足,构建适切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框架。主题选择具有适当的弹性,为跨学科知识的联结提供空间。比如在国际商务课程授课内容中,注重添加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中美、中欧关系等主题。在国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最普遍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所以提倡创建跨学科小组参加“挑战杯”大赛,比如国际贸易学院、国际商学院以及工程管理学院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成员对不同学科都有相当的专长和良好的基本知识:国际营销、国际文化视野以及数据分析基础,在这样的团队中,更可能激发出新的思维和优秀的方案。

(四)全案例情景式教学

不同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案例情景式教学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首先,准备阶段。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案例作为分析材料。其次,授课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讲授知识点之后,就将案例发放给学生;接下来就是考验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学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根据案例内容,并结合自己能力和长处与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案例讨论,而在这当中,教师主要的角色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最后,拓展阶段。在学生汇报案例内容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环节进行自查,发现自己是基础知识点薄弱还是实践能力欠缺。通过该阶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水平,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作为专业硕士能力缺失的部分,从而双方进行查缺补漏。

四、总结与展望

结合国外高校及国际组织已有的模式,针对未来社会所需十种能力的培养方式如何应用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思维模式培养技巧,如在线学习(以MOOC为主)、讨论映射和鱼缸式讨论、项目式学习(PBL)、案例分析和创客空间以及课上的投票互动式环节等,希望对国际商务课程的改革创新有实质性的辅助作用。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需要成为适应性强的终身学习者。随着组织形式和技能要求的快速变化,要求每位个人都必须具备远见,重新评估自己需要的能力,并迅速整合合适的资源来培养和完善需要的能力,适应万众创新时代,并形成决胜未来的新的竞争优势,赢得人工智能时代世界高等商科教育领域中的话语权。注释:①杨壮: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著名领导力专家。

【参考文献】

[1]InstitutefortheFuture.FutureWorkSkills2020[EB/OL].[2019-11-09].

[2]LiuJie.TheOptimizationStudyofGeneralEducationPracticeEffectinOurCountry[J].学术界,2013(12):283-290.

[3]陈妍蓓(编译).欧盟关注终身学习关键能力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0):74-75.

[4]段世飞,张伟.人工智能时代英国高等教育变革趋向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1):3-9.

[5]王文.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187-188.

[6]吴朝晖.智能增强时代的学习革命--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的发言[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0):3-6.

篇3

[关键词]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探索

[DOI]10.13939/ki.zgsc.2016.38.113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载体学校,在其发展中要秉承满足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原则;同时,该学院作为培养社会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标杆”,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培养社会所需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已经成为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最核心与最紧迫的任务,这也是推动内蒙古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受国际商务会计教育的个体功能要求不断地发生改变和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商务会计教育倾向于个体精神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对优秀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并朝着多元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因此,面对这种挑战,内蒙古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对维持社会稳定、适应社会变化、构建社会未来的重要作用,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在满足未来的社会需求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办学的最终目标,即办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同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纳入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框架之中,实现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1 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智能教育”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评价方式上都比较单一,尤其在评价方式上,习惯采用考试分数衡量并决定一切。这无疑忽视了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的重要性,阻碍了其认知与思维方式多元化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多元智能理论从实践上证明了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务会计中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不同个体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国际商务会计教育中更倾向于对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考评,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在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中,任何一种能力表现得突出,都可以促使个体在国际商务会计实践工作中散发光芒。因此要培养多元化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必须贯彻落实智能教育的指导原则,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发展学生应用会计教育多种能力,才有促使学生发展成为各个领域专才的可能性。必须要注意的是,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以及老师必须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之间的关系,老师要在加强课本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会计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培育,这也是培养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基本出发点。

2 以培养多元化人才为目标

从人的发展过程上来说,人的多元智能发展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对其的培养和开发模式实践。而这种开发模式则是需要建立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即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国际商务会计能力实现多角度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看来,经济的多元化特点与发展需求,对各类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规格、知识层次、能力要求也是千千万万,大不相同的。在同一开发与培养模式下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是不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的;同时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局面下,每个人的个性、智力、需求、追求的目标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各大高校在国际商务会计人才专业教学中,只有坚持多样化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满足更多人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从国际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商务会计大众化的过程与国际商务会计多样化的过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著名研究学者马丁・罗特在论述教育发展阶段过程中提出,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教育必然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才能推动该校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商务会计领域复合型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建立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支撑平台

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专业课程设置中,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知识是该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之一,国际商务会计专业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素质的体现之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商务会计优秀人才岗位而言,即使不是国际商务会计专业技术的特殊要求,该学科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不管该校目前学生对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是作为未来步入社会后工作岗位中专业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这对于社会各界对于客观和准确评估国际商务会计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参考作用。因此,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在其发展规模资金投入上,学校可以适当地倾向于该校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的建设,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经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本质上为学校该学科领域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教学,促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国际商务会计专业能力的全面认识与掌握。提高学生对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对学习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国际商务会计专业学习之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掌握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相关技能知识,直接提高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学习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与水平,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会计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4 加强实践创造教育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在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实践活动是其人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国际商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而言,实践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育途径和教育价值的双重体现,而实践教育又是学校培养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必然选择。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都需要通过特定的途径才能实现,其中教育途径的本身也是国际商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常规专业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在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内容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必须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是国际商务会计专业实现最终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际商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教育是对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学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继承和扩展,其基本教育理念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重视培养国际商务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威.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5(8):71-74.

[2]崔晓玲.新国标催生国际贸易会计人才培训[J].中国对外贸易,2012(11):55.

篇4

“商务英语”作为商务和英语两个概念的复合,是一个客观存在。对商务英语的界定,人们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截至目前,人们多从专门用途英语的角度进行类推。

Jones和Alexander称之为“English for business”或“English used in business conlexls”。“1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21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是商务活动的工具,是英语的一种应用变体,落脚点在英语语言上。

然而,商务英语不仅仅涉及英语语言一项内容。Shuy在对一系列行政和商务话语语料进行分析后指出:即使把商务英语看做一种专门化的语言,它也不仅仅是专门化词汇一个因素,还包括句法、语义等更多的内容。”’

也许是试图突破这种局限性,有学者提出对商务英语的界定采取开放的态度。即对商务英语不作定性的描述。“。这个观点承认了对商务英语界定的复杂性。

但我们认为,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个基本概念,如不对它作定性的描述,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就没有可靠的根基。

从话语的角度对商务英语进行分析可以对商务英语的内涵和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商务话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产物。

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使商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商务活动参与人必须依靠语言的使用,对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进行适当的选择。同时,商务活动本身决定了语言的使用特点。

要准确把握商务话语的实质特征,则必须对商务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商务活动的有关知识,对其中的规范和程序有清晰的认识,对社会文化差异比较敏感,并且娴熟地运用语用策略。

商务话语中商务学科知识、语言和商务技能三者密不可分。从商务话语角度来看,商务英语是商务话语诸因素互动过程的产物,因而是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的。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张佐成、王彦对商务英语作了如下界定: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3

这个界定对商务英语的三个主要因素:商务学科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商务实务之问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的描述。从这个界定出发,可以进一步明确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为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指出方向。

二、“商务英语”之学科定位

正如对商务英语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一样,对它的学科归属也有争议。

学界有人至今不承认商务英语的学科地位,这与长期以来对商务英语的界定不甚明了有直接的关系。它培养的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商科背景的英语教师还是具有深厚英语功底的商科教师?在教学中是用英语教商务还是以商舞为内容教英语?目前,国内在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中有一种偏向,即使用英语作为授课或阅读语言,系统讲授和学习商务学科知识。这实际上是在朝“英语商务”的方向发展,与“商务英语”大相径庭。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该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盲文学外,还涉及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

之所以称其为“交叉性”学科,是因为它只分别涉及了上述各学科的部分内容。而并不包括这些学科的全部内容。换言之,它是上述学科部分内容的综合而不是全部内容的总和,它是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和文科教育所能提供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复合在一起,共同造就在国际背景下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

高校任何--j']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需要一定的学术质量标准,换句话说,需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条件,商务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商务英语在20世纪后半叶就已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务英语”是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匆忙引进”的。所以,要把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建设成为我国高校的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还有许多必备条件等待着我们去努力创造和完备。

三、“商务英语”之课程设置

据了解,由于办学思想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各地开办的“商务英语”课程差别很大,可以粗略分为以下4种模式。

模式l:英语+商务知识。即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如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毕业生完成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但商科专业知识笼统、零散,缺乏理论体系,仅限于某些概念和具体操作,如外贸单证的处理等,直接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不足。多数办学单位是这个模式,大多是由于缺乏师资,不能开设系统的商科课程。

模式2:商务英语。即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如进出口贸易英语、市场营销英语、涉外财务英语、国际金融英语等。该模式与模式1的不同在于它开设了一整套商务英语课程,有了质和量的提高。但是,商科知识面广且笼统,不要求系统性和深度。这个模式的课程设置重心还是英语。

模式3:英语+汉语商科课程。这个模式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单列出汉语商科课程,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商科知识。但是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商科课程门数有限,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有些学校的做法是要求英语专业学生辅修商科课程,其问题仍然是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或者增加一年商科课程,延长在学时间;或者用汉语教授,两套课程分开,但存在教材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也无助于增加学生的英语浸泡量。

模式4:英语+商科专业方向(英语)。与模式1和2不同,为了增加商科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开出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或者是工商管理,或者是国际金融等,而不是笼统的商务课程,师资是能够使用英语操作的商科专业教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商科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实质上是全英双专业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学院以此模式为主。与模式3不同,商科课程与国际接轨,同时增加英语浸泡量。由于必须开出两个专业规定的主干课程,因此成本高、学生负担重,商科课程也不易深化。

四、“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之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把商务英语作为了主要学科方向之一。但与许多学校相比,中央民族大学的“商务英语”学科现状相对滞后,不但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而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把“商务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笔者提出以下构想:

1.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商务英语专业

上海外贸学院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从2000年开始合作举办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中兰开夏大学是英国第一个建立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该校的语言教学在英国排名前10位。该项目引进了8门课程,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这一项目在运行一年后,先后经过了双方专家的正式评估,均获高度评价,从而成为该校在中国所有合作项目中的第一个特许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可以学习上海外贸学院的做法,通过引进、“嫁接“,提高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水平,进一步r解英语国家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特别是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分批选派教师去国外的大学进修,或在国内授课期间,与外教共同备课、研究教学方案,共同组织研讨会。这样,有利于形成一支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教授英语国家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队伍。

2.引进国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

在这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中,笔者认为:英国Vektor Multimedia Co.Ltd@的英语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语音训练系统,包括Connections、Business Activities、Language Library和Task Force四个部分。其中,Connections包括商务、科技和旅游三个部分,以商务为主,Connections的主体是Main Course,包括以商务为背景的131个Topic供学生训练;Business Activities是针对Connections中的重点商务场景的强化训练;Language Library相当于学习图书馆,可用作听、说、读、写及语法的综合训练;Task Force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引进这一项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将这一系统的训练作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法律英语双学位专业学生的实践性必修课程,亦可以作为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学生的选修课程。二是为教师开发商务英语教学项目,特别是为多媒体教学项目提供研究平台。

3.引进先进院校的优秀课程

湖南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的理念、基本原则、教学目标和内容及系统的课程设置,出版了《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支付与结算》、《国际商法》等教材,并开发了基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系列商务英语网络课程(该系列网络课程为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该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适合英语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作为选修课,而且适合国际贸易、法律、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专业英语选修课。 、

引进上述课程不但可以进行一般常规性教学,而且使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准备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4.建设具有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

纵观全国各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以湖南大学开发的基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系列商务英语网络课程最为系统。目前尚缺基于法律专业的翻译教程。笔者执教法律英语双学位的翻译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一般性资料,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编写法律英语翻译教程,把翻译理论与方法和法律(尤其是国际商法)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5.开创以任务为中心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专门技能训练可以对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台,开创以任务为中心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专门技能的训练。

具体做法是:外国语学院联合法学院组成“法律英语翻译工作室”,英语专业、法律英语双学位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参加该工作室;步p国语学院联合管理学院组成“旅游英语翻译工作室”,英语专业、管理专业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参加该工作窒。上述工作室针对其主攻方向布置相关的阅读资料、翻译作业,设计实务模拟训练,定期进行口译训练和交流,并对外承接相关的资料翻译业务。如“法律英语翻译工作室”可以承接各种法律文书笔译,“旅游英语翻译工作室”可以承接民族地区旅游方面的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相关的实习基地,如涉外法律事务所和犬酒店、旅行社等。

考察各大高校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重语言规则的归纳,主要讲解课文中的语法、词汇,且称之为“精讲型”;第二种主要是“研读”教材,且称之为“阅读型”。

但二者都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参与商务交流的能力。“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创新。该模式不但以实务模拟方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试图创造实际参与实务的机会。

总之,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专业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许多大学对商务英语的教材、教法做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各校尝试的教法或许各有不同,但是着重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已成为学界同仁的共识。

篇5

[关键词]剑桥商务英语;大学英语;差异;商务知识技能;职业资格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230-03

世界在变迁,时代在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使我国当今的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与几十年前有所不同。大专院校英语专业教育中那种英语语言文学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学由于世界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正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

从目前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外,还需要学习国际商务基础知识,熟悉掌握国际商务学科中某一领域的知识,如国际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国际物流等,并具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用英语高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这样,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他们才更有竞争力。

而根据教育部以及专业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传统以应用语言为本体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称“英语专业”)连续几年被列为全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在2009年更是成为全国最难就业的五个专业之首。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分析,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及近几年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频繁,这些均在客观上造成外语类专业过热的繁华景象,但一味忽视市场吸纳能力与实际需求,最终必然导致外语类人才消费的泡沫现象出现。商务英语专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随着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在国内的影响力日渐增大,剑桥商务英语课程成为了很多高校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是BusinessEnglish Certificate的英文缩写,是剑桥大学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的英文简称。BEC是英语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niversity 0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简称UCLES)专门为我国涉及的英语水平考试。199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双方协议在中国合作举办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考试分初(BEC preliminary)、中(BEC Vantage)、高(BEC advanced)三个级别。“BEC考试基本上属于实用性而非学术性的,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商务环境中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能否正确地理解、处理及回答各种工作中的问题”(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大纲)。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笔试,包括阅读、写作和听力;第二阶段为口试。BEC初级证书是为需要在办公室工作中使用商务英语的雇员而设计的。在招聘人员时使用BEC初级证书作为基本商务英语语言要求,可以使公司准确评估应聘人员的真实商务英语运用水平;BEC中级证书适用于中级管理层的雇员,作为鉴定具有中级商务英语水平雇员的工具;BEC高级证书证明了证书持有者在广泛的专业领域使用商务英语的能力。

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考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被欧洲乃至全球众多教育机构、企业认可,将其作为入学考试或招聘录用的英语语言水平要求。BEC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也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英国已有69所大学认可BEC高级证书为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的语言能力证明,甚至在许多大学要求获得BEC高级证书者才能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例如英国超过60所大学承认BEC高级证书作为工商管理课程的语言能力要求;越来越多的公司也使用BEC测试标准用以评估雇员、受训员工和考察应聘者的语言技能,其中包括著名企业和国际组织,如IBM,Citibank,摩托罗拉、可口可乐、西门子以及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目前,BEC考试已经从中国推广到亚洲、欧洲、南美洲、澳洲等国家。该证书由于其颁发机构的权威性,在英语、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作为确认证书持有者商务英语能力证明的首选证书。

为适应独立学院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一些独立学院率先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剑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在商务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获取BEC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本文作者从2007年开始从事英语专业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中缺乏真实的商务情境和案例

商务英语是指人们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以及国际商务学科所涉及的英语。这些活动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会计、国际营销、国际物流、国际支付、国际投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银行业、保险业、海关事务、商品检查、检疫、旅行、商业服务等。简单来说,商务英语就是普通英语(generalEnglish,GE)+国际商务行业英语(special Voca-fionM English,SVE)。由此可见,如果缺乏了商务情境和商务活动,商务英语教学就和普通英语、学术英语无异了。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对学习者的目标环境进行分析,让学习者置身具体的商务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或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商务情境中去,让他们真实体验。而在现实中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容易按照老思维模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过分强调语音、语调、词汇或语法的学习,忽视了商务英语应该定位在“语言能力”上。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单一的学术背景往往也是在教学中难以联系商务案例和情境的一个重要的制约。

(二)学生课堂参与性差

首先,这个问题是与中国传统课堂教育的特点分不开的,中国课堂教育历来重视教师的中心作用,重视传授法的作用,这是由教师的学术权威性决定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地把知识传授给被动接受的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没有做到积极地参与课堂。其次,学生商务语言技能的欠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商务环境中的行为(会议、电话交流、洽谈)都有其特别的商业目的。商务英语是达到商业目的的工具,而学生对商务背景下的英

语反应速度较慢,信息捕捉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听力对话环节,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时比语言学习本身更为重要。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语言基础方面还略显薄弱,在培养商务技能的同时,课堂中还要对学生语言基础欠缺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

(三)忽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礼仪的作用

在商务活动和商务交往当中,不光是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同时也是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礼仪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国内企业要走出去,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对将来很可能要从事国际商务交际的学生来说,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交际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商务活动中,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礼仪习惯。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考虑到语言层面上的教学,或者只是注意表面的文化现象。而对于隐藏在文化冰山下的因素如价值观念关注不够,从而造成了跨文化交往和研究困难重重。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凸显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一些解决的策略。

(一)设置真实商务情境课堂

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形式,采用例如情景模式教学法、专题研讨、参与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商务情境中,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拿隋境模式教学为例,在课堂中结合授课内容对商务情境进行模拟教学,剑桥商务英语教材里有大量的案例和日常工作对话,教师可以挑选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模拟训练,让他们从一个从事商业活动者的角度去阅读课文背景,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并加深印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的是组织者和评委的角色,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进行点评和纠正。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尝试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联系相关企业和公司建立模拟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为将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交际功能入手,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逐渐变成一个组织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形式,尽可能地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渠道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要使得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对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用英语进行教学,个人也要具备系统的商务知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因此,独立学院应当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让中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进修培训以弥补商务知识不足的问题,或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经管法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位来丰富教师的学术背景。各院校还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一些地区或全国范围的商务英语教学论坛和研讨会来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经验。改善自身专业建设和教学。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提高师资的素质,合理地配置师资。

(三)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有深厚商务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服务于各种生活交际或商务交际。因此,在重视传统语言能力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渗透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商务文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学院可以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相关商务礼仪或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比如要求经管法等系部为英语系开设相关课程或者聘请公司或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上课。在课堂教学中,力图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现实商务交往的实践相结合,以真实生动的商务交际的成败事例说明理论,对跨文化商务交际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理论分析和提升,力图使理论简明易懂。

篇6

【关键词】商务谈判 模拟谈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15-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外贸易体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对外经贸活动,与外方的接触也日益频繁。在我国企业参与世界分工和开展国际商贸活动的过程中,商务谈判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商务谈判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商务谈判课程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类学科,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谈判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笔者采用了模拟谈判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谈判中真正领悟从谈判准备、组织实施、完成开局、报价、议价磋商到成交签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的真正含义,身临其境去感悟谈判中的各种技巧和策略的运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谈判能力,提高和检验教学效果。

一、确定模拟谈判内容

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选择范围较广,可涉及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合资、租赁、等多个领域。在确定谈判内容时,要调查授课对象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考虑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对相关的背景是否熟悉。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谈判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谈判准备与谈判实施。

二、模拟谈判的方式

模拟谈判一般以小组谈判进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让所有同学参与到谈判中来,谈判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一般定在3~4人左右,根据班级人数分为偶数个小组,每两个小组扮演谈判双方,每个小组确定主谈人和辅谈人员。在具体分组过程中,考虑到主谈人应具有上下沟通的能力、较强的判断、归纳和决断的能力,以及领导下属齐心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征求班级干部的意见来确定主谈人或者学生们毛遂自荐担当主谈人,然后由各组主谈人去选择组员,最后由教师根据各组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气质类型适当地协调各组的人员构成。分组之后,每两个小组构成一项谈判任务的谈判双方,根据谈判任务各组分别构建各自的模拟公司,确定各组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各组成员的职务和分工。

三、谈判前背景调查

根据课堂教授的谈判准备方面的知识,各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与各组谈判任务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谈判所需的信息。其中,国际商务谈判的环境因素涵盖了谈判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等因素。对谈判对手的调查是谈判准备工作最关键的一环,主要调查分析对方客商的身份、资信情况、对方的需求或利益分析、参加谈判人员的权限和谈判目的等情况。此外,谈判者还要正确了解和评估谈判者自身状况,查阅交易标的物相关知识和市场行情。

四、各谈判小组制定谈判方案

各谈判小组根据自己的谈判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自的谈判方案,方案主要包括:①确定谈判主题;②双方谈判的时间和地点;③对双方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④拟定谈判通则议程和细则议程;⑤确定谈判目标。即根据前面谈判双方的优势、劣势分析、调查的谈判项目所涉及的具体交易条件的信息以及谈判团队能力等因素,确定主要议题的目标层次:最高目标、可接受目标和最低目标;⑥谈判过程使用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各组将通则议程安排好后送交各自的谈判方共同审议,经双方同意确认后在模拟谈判中执行。

由于细则议程是对己方审议后的具体策略的详细安排,具有保密性,其内容包括对外口径的统一,谈判中各种可能性的估计及其对策安排,在此要求学生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对方会有哪些重要的利益和需求点,己方有哪些利益和需求点,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各组自行讨论商定哪一方作为东道主,作为东道主的一方,需要制定接待方案。包括迎接、安排住宿、谈判会场布置、活动安排、送别等环节。

五、组织模拟谈判

模拟谈判教学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提高课堂实践的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模拟谈判的组织由各组派出的代表和教师共同完成,在准备的过程中各组同学也可以检验谈判方案中存在哪些不足,以便及时修改和调整。在进行模拟谈判时,任课教师可以邀请系部、教研室的其他教师担任评委。任课教师注意对谈判进程进行控制,记录各组模拟谈判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会上再针对这些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引导”的核心地位,突出模拟谈判教学的特色。

六、模拟谈判评定与总结

模拟谈判结束后,应进行评定和总结。笔者建议评定部分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参评两部分,通过学生的模拟谈判实况录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学生的自我评定过程中,应反映谈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谈判的经验、教训的体会。同时,学生还可以对照最初的谈判方案、内容,总结方案中各项交易条件实现目标的具体情况,谈判中运用了那些谈判策略,对于对方实施策略应对情况,谈判小组分工配合情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定的基础上对谈判的情况进行综合点评,评定标准应该包括书面资料和综合表现两个方面。书面考核包括准备阶段搜集的背景资料、拟定的商务谈判方案、书面合同书以及谈判记录等资料。综合表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学生个人谈判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调组织能力、商务礼仪运用能力和商务谈判策略的运用等。这一部分可以具体细致地制定出评定考核表,由评委和任课教师共同评定各组及各成员的表现。

七、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应用模拟谈判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模拟谈判教学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谈判任务不能太复杂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存在较大偏差,有相当部分的能力需要到工作场所继续培养和锻炼,模拟谈判练习只是尽量在缩小理论学习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因此情景设计时应尽量符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先根据其兴趣来选择谈判项目或交易的产品,选择现实的公司作为谈判双方,便于学生搜集谈判相关的资料。

2.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进度

要真正实现情景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配合是关键。但是,有些同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因此,为了督促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进度,作为期末考试的考核指标。

3.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担任了“场内、外指导”的角色,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形成一种“在模拟情景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教师点评”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克服思想的僵化与保守性,真正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引导”的核心地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非常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训练的同时,要求教师自身具有综合素质和进取精神,切实提高“自我的教育力”和“自我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处理在情景教学中出现的不同见解,通过教与学双方平等的对话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篇7

应用型本科个性化教学是既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同时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体系和内容、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需要,既能满足企业职业性格要求,也能够通过个性化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个性化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索“个性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附属于理论教学体系,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与未来的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目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未从整个学科高度和职业能力规划的角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附属于理论教学体系,按理论课程的开设顺序,配套设置实践课程。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也仅在原有理论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对部分课程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进行简单的再分配,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量,压缩理论教学课时量。因此实践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同时实践教学课程依然停留在理论课的验证阶段,不能把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与未来的岗位技能有效联系,难以培养学生形成职业及岗位所需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2.忽略学生个体化差异,以及企业的职业性格要求。本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前三年主要实行“理论+课程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大四进行100学时左右的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按照专业统一开设,忽略了即将进入就业岗位的学生的职业性格和兴趣。同时由于教学设计顾及国际商务的所有流程,导致各流程的学时比较平均,对于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板块,学生不能专项、重点学习。通过企业的多年的经验验证,职业性格和兴趣与岗位需求一致的员工,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稳定性。在和APL全球服务中心等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根据不同岗位明确指定不同性格,比如APL全球服务中心的单证员岗位要求学生踏实、细心、追求稳定;外贸销售员岗位要求学生积极进取、热诚友善、随机应变。所以,针对不同岗位,结合职业性格设计实践内容非常重要。

3.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质量监管机制缺失。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联系总体,包括实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监管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等。各部分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完整性决定其在实施过程中各部分缺一不可,且需环环相扣。目前本院的国际商务专业更注重理论教学的管理,?κ导?教学的质量监管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的认识不足,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4.实践内容划分标准不科学,仿真性不足。现实中国际商务的某些活动,是综合了多门课程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课程划分的,实践教学的开设时间是按照学期数进行安排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主要以知识的连续性为依据,这都与国际商务的整体运行过程不一致,缺乏一定真实性。容易造成学生校园实践学习和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的脱节。

5.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实践项目开发和设计落后。部分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实验实训室。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类的实验,跟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共同使用;而对于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和商务策划类的课程,只能在教室进行,没有专门的实训场所,不能进行商务环境的仿真模拟。同时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费很大一部分支出是购买电脑,实验设备和器材等硬件设施,很少投入在实践教学的项目及内容的开发和设计上,因此教师缺乏实践项目改革的动力。很多高校的学生仅限于在机房进行实验课程的练习,或者在教室进行简短、粗糙的实训模拟,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沿用老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6.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实习合作基地主要是阿里巴巴、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以及APL公司等。但合作重心在于人才培养的结果即就业环节,而实践教学设计和开展等方面,合作较少。比如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方向主要是跨境电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阿里巴巴有两个项目意向,一是购买阿里账号进行销售实操,但每年有一定的账号使用费,二是希望培养云客服,这个专业方向和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相差较大,因此项目启动还需时日和谈判。总体看来,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实习基地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还需深入推进。

二、“个性化+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流程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该学院情况,应用型本科的国际商务专业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具体方法与流程如下:

三、“个性化+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基于企业和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共同决定。结合商务和外贸类企业的岗位职业性格和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为:系统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企业职业技能和职业性格要求的,具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国际商务人才。

(二)构建“模块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重视职业性格培养,构建个性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和岗位有着不同的性格要求。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既适合个体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用人的准确性和使用率。因此,在构建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首先通过对外贸类和跨国类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出不同岗位的职业性格,然后设计出不同职业性格适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板块。

2. 结合职业技能要求,设立 “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打破以课程为划分标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目标,调研并总结出市场和企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建立以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综合模块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其中,基本技能包括综合职业素养、英语技能、商务技能这 3 个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是在基本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发展的综合技能,包括国际商务综合实训、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等;岗位技能模块是把职业技能应用于真实的岗位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顶岗实习和产学研结合。

(三)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反馈多种渠道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反馈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实践教学反馈信息。在原有的校内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增建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在校内,由学校教务处和督导组建立的校内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校外,联合校企合作企业、产学研合作单位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和业界人士,结合企业岗位要求,组建适合企业管理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此外,还打造三条渠道搜集实践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从校外的业界专家、从教务处和督导组、从学生网上评教三条渠道,得到实践教学的反馈信息。

2.明确实践教学考核指标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较单一的情况,对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质量管理,可建立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践环节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对于实训过程的监控管理,可设置登录次数、提交记录次数、操作时间等过程考核指标;对于实训结果的监控管理,可设置完成度、正确率、过关率等结果考核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最后结合实践参与情况和完成效果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实训效果。

3.制定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对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质量管理,首先制定和完善各项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其次,组织全体老师进行实训软件的培训,和实训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过关才能上岗教学。最后,通过督导听课、技术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实训教师教学情况的管理。

(四)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实验室相关管理成本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加强与现有实习基地的交流和合作。

篇8

关键词: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国际商务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增强,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外贸一线应用人才也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成果之一就是推出了体现浙江特色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及相配套的教材。课改后的教材打破以国际贸易知识传授为主线的学科知识体系传统教材编写模式,采用了基于外贸业务发生与发展的流程,以任务为驱动,采用了项目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和体验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掌握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但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不存在轻车熟驾,稳操胜券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还依赖我们的思考和精心的教学设计。使用新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说应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行透彻完整的理解。而我国传统的以至当前流行的教案设计还没有任务分析这一环,教师的备课及其教学行为主要依赖于个人经验,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我们在备课中必须进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任务分析的实质探讨

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心愿。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好课首先要研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分析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目标,揭示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并以此确定促使学生形成这些能力的有效条件,通过教学任务分析,可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智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结构,从整体上掌握学习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我们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需要我们在备课中思考、决策,像解决其他复杂的问题一样,成功地达标取决于我们深思熟虑地理解问题情境及系统地考虑各种变量,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教学任务分析程序是一组策略,用来帮助教师仔细地思考教学活动结束后所要求学生掌握了什么。任务分析是一种强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开展灵活、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任务分析是一个思维过程。

二、以国际商务课程为例分析教学任务的类型

解决教学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透彻地理解问题的性质。明确教学任务类型将有助于教师确定如何达到学习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由此为后续的选择教学策略及其评估提供线索。教学目标是一种外部的结果,而学习结果则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不易直接观察得到的内部结果。按照加涅的理论,学习结果是一组习得的业绩才能,它们拥有共同的学习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估程序。加涅的分类在教学设计领域是得到最基础,最广泛运用。借鉴加涅的理论我们可以将教学任务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陈述性知识教学任务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换句话说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记忆并在需要时将其表达出来的信息。这类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可以成为记忆性或语义知识,与加涅分类中“言语知识”大致相同。陈述性知识在国际商务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有术语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等。术语知识是具体的言语和非言语知识与符号,如《国际贸易实务》“2000通则”中的13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概念性知识是在国际商务大量事实和事件集合的基础上,用精练的语言对各种所观察的商务内容作出的抽象和总结。比如《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是信用证,信用证的类型有哪些。

2.程序性知识教学任务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已存的陈述性知识,借助逻辑思维能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是“如何做事”的知识。职业教育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形成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实际上是个体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操作的能力。根据国际商务课程的特点将程序性知识可分为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认知能力对学生能力的主要要求是理解和运用概念、规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具体包括辨别如:指出信用证方式和托收方式的区别;比如在《进出口贸易实务》学习票据章节里,学生能在各种票据中辨别出支票、本票、汇票,并能区分各种票据的使用条件及其方法;规则:如能用出口成本指标、费用水平指标和资金周转指标等考核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包括知识的迁移,如在《国际贸易商法》中“要约”教学,只让学生记住笼统、抽象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列举若干实际案例进行联系,同时还要联系“要约引诱”的反例进行鉴别。必要时进行案例分析,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这样,有利于下面“承诺”、“合同”、“违约责任”等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协调的,以流畅和精确为特征的行动技能,表现为在已有认知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实地操作,比如《进出口贸易实务》中要求学生能够缮制各类单据,如填制提单、发票等。

3.情感性知识教学任务

情感性知识以接受、反应、形成价值、信奉与展露个性为过程,经过学习体验后达到有情操的学习结果,做一个有“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突出了如何使内在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能够变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具体而言就是将已经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学生的技能和价值观相关的各种情境或问题。包括能调整只是技能与素质,使之符合品质标准或准则。在一个现实或模拟的情境中,用预期的品质与特征展示智能,以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能评价不同情境及实际表现出行为,包括依据该情境分析、调整、评价及整合知识、价值观与信息来开展行动;有丰富的知识素养,能在一个新的或常规的情境中发挥作用,充满自信且效果很好。比如在《商务谈判》课程里,要求学生评估已知商务情境,考虑各种可能的行动,确定哪一个行动路线是最有价值的,并执行它,在这过程中体现体格商务人员的沉稳、独立、智慧的才能。

三、教学任务类型与教学目标示例

依据教学任务来对教学目标做出归类,有助于设计适当教案。简言之,按照加涅的观点,“不同的学习结果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策略应根据学生实际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灵活地运用。下图表1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在教学任务中体现了教学大纲中设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实践和有关实验研究表明,广义的知识的学习一般经历习得和同化、巩固和转化以及迁移和应用三个阶段。

1.新知识习得、同化阶段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有选择地接受新信息并激活头脑中有关的知识,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被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心理学把这种过程叫做“同化”。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总结并阐明了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同化:学习者已习得一上位概念,新学的是一下位概念。如:在商务翻译教程中,已习得“词性转换”上位概念,再学习“动词与名词互换”或“副词与形容词互换”。这时,属于下位同化。同化的结果是,新知识被纳入原有知识的下位,已有概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分化。教学中这种同化最为常见。

(2)上位同化:学习者已熟悉一些下位概念,新学的是一上位概念。同化的结果是,新知识被纳入已有经验的上位,使已有知识得到整合而形成新的结构。

(3)并列结合同化:新旧知识不构成上下位关系,而是大致并列关系。学习者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新知识,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二者是并列关系。这在知识结构的横向贯通时有重要作用。学习者正是通过这三种同化模式,不断地使自己的知识形成上下分化、左右贯通的组织良好的结构。在这个学习阶段,所有的知识都是陈述性的。对程序性知识来说,所习得的是它的前身,即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

这里要注意“认知策略”学习的特殊性。策略性知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上述学习规律也适用于指导它的学习。也就是说,它也是由概念构成的规则学习。但是,又和反映外部事物性质的学科概念和规则不同。首先,如上所述,它是对内调控技能,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因而难以直观演示的方法教学生。其次,它往往有较高的概括性和灵活性。最后,它的习得受学习者的反省认知水平的制约。例如,为了增强国际商务课程的阅读理解效果,教学生一种调控阅读过程的SQ3R(是下列五步骤关键词的英文缩写)策略。其规则如下:浏览;(就关键部分)提问;(带问题)阅读;(用自己的话)复述;回忆(已阅读的材料)。这是一个带有概括性和灵活性的调控学生阅读方向与内部过程的规则,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同时要使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就不同材料进行提问、复述,才能逐渐习得这个策略。

2.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

陈述性知识一般通过“精加工策略”(包括各种记忆术、记笔记、摘抄、评注、编提纲等)和“复述”等手段,以命题网络得以保持:程序性知识需经过“变式练习”,才能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技能。所谓“变式”是指概念或规则的例证在非本质特征方面的变化。例如,有面值股是股票较为一般的例证,也是企业股票常见的形式。而无面值股则是投票的“‘变式”,尽管非本质特征的形式有了变化,但本质特征不变,即它在权利方面和有面值股相同学习“股票”概念,就要进行有关的变式练习,才能转化为办事的能力。

3.知识的运用和迁移阶段

所谓迁移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前者叫正迁移,后者为负迁移: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二者关系密切。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利用迁移原理,促进新的学习,而防止已有知识、技能的干扰。

(1)塑造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奥苏贝尔认为,教学应促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形成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有利于已有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时,应首先让学生形成“国际投资”上位概念,以此作为同化其他知识的固定点。然后分别教学“国际投资种类”、“国际投资环境”和“国际筹资”等下位概念在“国际投资种类”中,再分别介绍“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包括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企业购买等。这样,所教学的概念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且把系统中的下位概念形成横向比较与联系,上下左右,融会贯通。既有利于有关新知的学习,又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2)运用智慧技能学习原理,促进学习和迁移。尽管国际商务课程中的陈述性知识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还有不少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往往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这些课程只要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忽略或不懂教学概念和规则的一般原理,因而不利于学生形成智慧技能。例如,《国际商法》中的“要约”教学,只让学生记住笼统、抽象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列举若干实际正例进行变式练习,同时还要联系“要约引诱”的反例进行鉴别。必要时还要进行案例分析,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这样,既有利于下面“承诺”、“合同”、“违约及其责任”等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并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3)运用反省认知理论,促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如上所述,反省认知在策略性知识的习得和迁移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对概括性和灵活性较高的策略,训练要提高到反省认知水平,即要解决4个“W”(what,策略是什么;where,适用的范围;how,怎样用;when,何时用)。这样,反复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迁移效果。

参考文献:

[1]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第八章.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者为中心 发现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28-01

本文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对我国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结合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构造英语专业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报告,得出相对科学的英语专业国际谈判技巧课程的教学启示。

一、课程介绍

改革开放30以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学方向的人才外,英语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英语人才。应用型是相对学术型而言,主要指实用型的人才,如翻译、导游、文秘等;复合型则指具备英语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才,如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的人才,像同时具备英语和法律知识的人才,或具备英语和商务知识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多元需求。《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第四年学生开设,以国际贸易,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为基础和依托,教授国际商务谈判基础理论、技巧、流程,熟练使用英语进行谈判。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在批判和发展传统教学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基本结构”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教授必须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长期记忆,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指导者,不是主宰者。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去发现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建构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变化的,思维的形成是经验的,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外部世界不仅可以认识,也可以建构。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学的过程,主动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理解的深度广度,老师可以作为学生探索的引领者。

建构主义不只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且是一种教学观念。冯・格拉瑟斯菲尔德在1984年提出:“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知”的过程是“主动的”,是个体或个人的。另外,人的观念和见解的形成不能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而只能是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去发现,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重建,使之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个人积极地探索来完成。

三、对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新知识结构不仅不易退化,而且还能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建构主义教学观承认由于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于客观世界会有不同的理解,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传授知识,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某理工类大学09级60名与10级60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对建构式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高于总人数的70%,学习积极性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接近5%。

结论:

第一,教师应承认学生在学习外语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年轻人的理解和适应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会主动探索学习资源,达到出乎老师意料的好的结果。《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 教师要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使英语谈判变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

第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影响,知识离开了时间、空间和环境就失去了真实性,对于学习者来说也失去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有案例基础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的情境。配备高端的同传多媒体教室,能容纳30人以上的学生,扮演多国商务人士,用开放性课题进行多方谈判演练,结果和答案都有着不确定性。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监管和控制,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进行必要的数据的形式检测和评估。

第三,对专业英语学习而言,从点滴知识的简单积累到思维方式循序渐进,教师应在具体设计课堂模式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力求体现方法和形式上的变化,即将思维发展及其与语言、环境的关系和学习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校期间创造机会观摩真实的商务谈判操作流程,直观的学习知识,与商务人士交流取经。

参考文献:

[1]Gibson,J.T & Chandler,L.A.Educational Psychology:Master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M].Boston:Allyn and Bacon,Inc,1988.

[2]L.S.Vygotsky,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 口译 教学 实践

1、概述

教学目标的构建是教学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基础。依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构建了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了解商务工作环境和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跨文化交际性是口译活动的重要属性,口译活动不是源语言信息与目的语信息之间简单、机械的语言符码转换,而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下极强的心智活动。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变体,属专门英语中的一类,它是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交际的双方既要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要体现商务活动的严谨性和实效性。因此,商务场合运用的英语词汇及表达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词语在语体上具有规范性、正式性,语句的最大特点是简洁明快、逻辑严密。从整个语篇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篇章尤其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具有完整、简洁、具体、正确、清晰、礼貌、和体谅等七个语篇特点,这些特点是商务语言使用中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现状

当前口译教学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口译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偏居一隅,难以培养出足够的口译人才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而且制约了口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国内开设口译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大多数高校在本科阶段没有设立翻译专业,更谈不上建设口译专业;有些院校只能以单一的口译课程取代口译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理所应当地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口译教学与评估体系。其次,高校专业资源的匮乏,使得口译教学无法形成主导性优势。很多院校由于对口译学科认识的模糊,导致对口译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投入偏低。当前,国内口译专业在实践经验、师资组成、学历资格、教学态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许多从事口译教学的老师大多实践经验缺乏,限于纸上谈兵,也较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口译培训。

该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三个瓶颈:英语水平不高、学科专业知识缺乏以及汉语运用能力差,实践证明这三方面能力与翻译能力是相铺相承的。要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来提高翻译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对语言的悟性。多数高职学生的共病,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知识面窄,对语言和文化差异了解不多。当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所使用新教材内容新颖,注重针对商务活动实际进行教学,但仍然没有很好地把翻译理论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对理论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体例上多是由词到句的语法体例,较少涉及篇章翻译,多是采用知识点等。

3、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和实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所决定的。高职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目标。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的显著区别在于高职毕业生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这种应用能力不可能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获得,只能是通过实践教学,在各种实训锻炼中培养出来。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能以英语为工具,熟悉商务知识,通晓计算机及文字处理技术的应用型技术骨干和专门人才。语言习得规律要求本专业课程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从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出发,外语课程可被视为言语实践课,它明显区别于语言知识课。言语能力是“习性”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

4、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加强学生语言基础和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以及语言逻辑、语法、修辞和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培养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创新能力。翻译是语言的再创作,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才能加强学生对英汉的洞察剖析能力,加快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别的细微特征的反应能力,熟悉商务活动中翻译内容的表达方式,翻译时才能做到准确、得体、专业。

模拟实际商务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布置特定实践任务通过实际接触社会培养学生各种实用技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自制或购买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模拟商务会议、广告宣传、产品推介、商务谈判、制单报关等商务活动,进行演绎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与驾驭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经常利用案例教学,将企业成功运作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介绍给学生,通过实例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度。案例教学法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并能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实践。尝试跟踪教学法,采用录音、成绩坐标图、文章存档等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使学生能直观、生动地与自己、与同学进行比较和对照,看到进步,增强信心。

5、总结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其实质是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英语口译教学和商务学科紧密结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宏伟战略目标。

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发展后劲的力量源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专业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与社会的人才去求规律相一致,符合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