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

篇1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口腔保健;龋病

龋病是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婴幼儿3岁之前就可以罹患龋病,有报道1岁婴幼儿的乳牙就发生了早期龋。乳牙龋不但会影响美观,一旦乳牙早失对儿童面部的发育还会造成长远的影响[1]。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乳牙龋病的研究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10月密云县牙病防治所由临床抽出医务工作者,经一致性对比试验后,确定一致性对比试验结果在95%以上的两名临床医生参加此项工作调查和变形链球菌取样工作。变形链球菌样本由舌背提取8 h内,在38 ℃环境中进行细菌培养72 h,由专人读取培养结果。读取标准,0级:<10 000 cfu/ml;1级:<100 000 cfu/ml;2级:100 000~1 000 000 cfu/ml;3级:>1 000 000 cfu/ml。

1.2 调查对象 为2003年5月~2005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取并愿意参加配合此次调查的母亲,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31.9%;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占37.5%;初中以下学历66人,占30.6%。

1.3 调查时间 2006年9~10月采用入户和门诊两个途径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口腔保健知识问答方面调查 回答这些问题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初中以下学历66人。问答题的内容为,第一题:使用含氟牙膏能够预防龋齿。第二题: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三题:乳牙迟早是要换掉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四题: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第五题:保护孩子的六龄齿很重要。第六题:3岁以下的儿童需要父母帮助刷牙。第七题:每年应至少做一次口腔健康检查。结果见表1~4。表1 回答的结果表2 回答正确的结果表4 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与口腔变形链菌培养结果注:患龋年龄最小的为16个月,共萌出16颗牙齿

2.2 母亲变形链菌培养结果 0级82例,占38.0%;1级41例,占19.0%;2级48例,占22.2%;3级45例,占20.8%。培养结果越高,口腔内的变链菌数量越高。

3 讨论

随着人类对龋病认识的提高,现在人们公认的龋病病因为四因素学说,细菌因素: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宿主因素: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饮食因素;时间因素: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2]。婴幼儿龋病是由母婴传播变形链球菌而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1)只有在牙萌出之后,口腔内才有永久变形链球菌的定植;(2)如果口腔内已经有成熟的菌群存在,变形链球菌很难再植入;(3)蔗糖为变形链球菌在牙面的黏附提供了便利;(4)婴儿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家庭,尤其是母亲;(5)母亲口腔内很低水平的变形链球菌就足以传播到婴幼儿口腔内。母婴之间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主要发生于婴儿乳牙萌出阶段。因此预防儿童龋齿的关键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母婴致龋菌传播机会,所以,母亲有必要从妊娠6个月开始到婴儿乳牙萌出后其口腔内建立起成熟的、稳定的、非致龋的菌群的过程中始终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人们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她们获得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并不断加深她们的认知,从而自觉地转化为自身行为。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比较高,从孕期开始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婴幼儿龋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保健知识获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加强对准妈妈和妈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使她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并转化成为她们自觉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指导她们的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口腔保健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在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和育儿过程中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方面明显高于受过初等教育的母亲,所以,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女性的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源头做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

口腔变形链球菌培养结果与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未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口腔护理,如擦拭牙齿、餐后漱口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龄28-38岁。学历:30名本科学历,36名专科学历,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本科学历家长有26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预防牙病,本科25名,专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本科28名,专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本科24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本科26名,专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认为窝沟封闭能够防止儿童龋齿,本科20名,专科学历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历方面,家长学历是本科及专科学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P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篇3

关键词 集居儿童 健康状况 调查

我们于2009年9月对华池县城区3所幼儿园的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资料与方法

县城区3所幼儿园的在园儿童1069人。

方法:以普查的形式进行,按照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内科、外科、五官科和血、便常规进行检查,统计检查结果。

结 果

县城区三所幼儿园共有3~5岁儿童1112人,实际检查1069人,检查率96.1%。统计结果,见表1。

查出患病例数559人,患病儿童477人,患病率44.62%。患病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讨 论

国民的营养状况与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政策和巨大的科技投入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的食物供给数量充足和品种日益丰富,人们的食物消费行为和膳食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的生存条件和营养以及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们目前还必须面对儿童营养工作中存在的营养不良与过剩的双重挑战。多次全国性营养调查及地方性调查均显示,我国儿童无机营养素的补充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儿童钙与锌的实际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量。有数据表明,不论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的日均摄入钙的数量明显不足,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40%~50%。婴儿在出生4个月以后,血液中由母体储存的含铁量已基本耗尽,婴儿开始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无机营养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特别是钙、铁、锌的缺乏,对儿童,尤其对快速成长的婴幼儿影响非常大。儿童血钙降低会引发手足抽搐、惊厥,长期摄取钙过低会导致佝偻病。铁摄入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会出现贫血外,还会导致学习障碍。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评分点。锌缺乏可引起食欲减退、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导致成熟延迟、免疫功能减低,容易发生感染。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我县城区集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喂养不当:部分儿童出生后由于父母亲外出打工等原因,没有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好多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望子心切,盲目的补充营养品,喂养单一,导致孩子偏食、挑食、长期喂饮料等,造成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体内营养成分失衡。②不合格食品的摄入:由于市场管理不善,幼儿园周围的无证小摊贩经营的食品均无合格证,不符合卫生要求,致使孩子每天在小摊点买不卫生的食品,对孩子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③大多数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差,饭前便后不洗手,不注意口腔卫生,增大了病从口入的机会,使蛔虫症和龋齿发病率较高。④学校对儿童的健康情况重视不够,3所幼儿园均没有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医生和保健老师,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没有把卫生保健知识列入幼儿教育的必备内容之中,特别是对入园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不完善,使儿童的健康安全存在隐患。

建议:①开展健康教育:向广大群众宣传儿童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育儿方法,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儿童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少吃零食等。②加强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开设卫生保健课程,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落实入园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未进行接种的儿童要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补种,防止各类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发生传染或流行。③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取缔无证经营小摊贩,严禁不合格食品上市,净化食品市场,保证食品质量。④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的家庭保健管理。

表1 华池县城区3所幼儿园集居儿童健康检查情况统计

篇4

口腔疾病是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抚养子女、养老、传递人类文明和社会规范、健康保健和教育等功能。因此,家庭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与家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互补,有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互动性、血缘关系的亲密性、亲子教育的早期性、持久性等特点,可以在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在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示范性。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会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受益。应当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爱牙环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等,让爱牙好习惯代代相传。

家庭口腔保健可以提高父母关爱孩子口腔健康的能力。父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负有应尽的义务。婴幼儿的口腔完全依靠父母来护理,家长的防龋意识、防龋措施掌握程度以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口腔健康的标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家庭口腔保健基本内容

1.家庭成员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最好使用保健牙刷。家长监督或帮助儿童刷牙;

2.家庭成员能够做到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帮助儿童克服吮咬、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3.家庭成员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内容。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对儿童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龋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影响进食和睡眠;龋齿进一步发展侵犯牙髓后疼痛十分明显,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咀嚼困难。龋齿可导致儿童咀嚼困难,影响孩子进食,形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均衡;由于龋齿造成的偏侧咀嚼,还可导致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

乳牙龋齿影响恒牙。乳牙龋齿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和牙列不齐。

心理影响。由于龋齿对言语、美观等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儿童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饭后漱口也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儿童刷牙的要点有:早晚两次刷牙;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保健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做到一人一刷一杯;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当帮助和监督。

2.局部用氟预防龋齿。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氟可以减少牙齿被酸溶解和促进牙齿再矿化、预防龋齿的发生。指导儿童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的要点有:使用含氟牙膏要注意用量。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应当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局部用氟措施。

3.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窝沟封闭技术无痛、无创伤、安全简便。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是儿童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第一恒磨牙在6~9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窝沟封闭后还应当好好刷牙,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当重新封闭。

篇5

摘 要 目的:手足口病护理人员服务的群体比较特殊,护理人员不但要辅助医生做好手足口病患儿机体上的医治工作,还要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心理恢复和治疗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充分考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情感和需求。结果:优秀的手足口病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相当的综合素质。结论:护理人员过硬的素质、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温馨的医疗环境、家庭关怀护理模式,所有的工作都是以患儿受益为目的。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护理工作 专业素质 综合素质 素质培养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具有鲜明的专科性和特殊性。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加之生理、心理、病理的特殊性,所以对护士在专业素质、自身修养、责任心、沟通艺术等方面的要求就格外高[1]。

热爱本职工作,为患儿着想

由于是儿童,液体量少而组数多,许多药计量难算;婴幼儿好动,液体渗漏多,工作量大而繁锁,从上班忙到下班,甚至所有护理记录下班时都没来得及写。这样,护士就产生不满情绪,有时还要受家属的气。这时,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应付的想法,觉得工作永远也没可能干完、干好,只要当班时没出问题就算了。针对这种情况,护士首先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只要从内心热爱儿童护理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责任

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手足口病患儿与患儿父母。儿童保健常识及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健康教育范围。护士必须掌握的原则是手足口病患儿健康教育是否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多半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长也缺乏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在突发疾病的时候往往表现的非常紧张并且容易错误描述病情或者是夸大病情,因此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安抚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和如何甄别患儿家长对于孩子病情描述的真伪[2]。由于父母是未成年儿童的看护者,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减少疾病对孩子生理性的伤害,尤其是急性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等,家长也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所以,护士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若输液时,一针没扎到血管,患儿家属就认为你是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在练手艺。这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多换位思考,考虑家长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要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能理解护理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树立起与家长一起执行护理活动的观念,主动向患儿家长说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

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和一些必要的护理技能(如口腔护理时,要告诉家长婴幼儿喂奶后少量多次喂水,在口腔黏膜破溃处给予西瓜霜喷剂,每次涂药后15~30分钟后才能进食或饮水,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皮肤护理时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减少对皮肝的各种刺激等)、保健知识、帮助家长调节心理状态,消除不良行为和情绪。护士必须成为患儿家庭的维护者和支持者。

护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强、医院感染控制要求高、无菌操作要求严格等特点,在手足口病房工作的护士除了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有过硬的“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下苦功夫,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在这里得以体现。因为患儿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若能做到“一针见血”,许多护理纠纷就可以避免,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规定要熟悉

现在全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在医疗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涉及法律的事件发生,投诉和付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护理工作因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如何防范医疗纠纷,避免违法违章行为,已成为手足口病护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患儿的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实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因此,护士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前,一定要告知患儿及家属,征得同意。《护士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护理人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一些患儿的隐私,要避免侵犯了患儿的隐私保密权。

患儿的住院病历是一份非常严肃的法律文件,而护理记录则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体温单、护士执行医嘱的记录、危重患儿的监护记录、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护理专业性记录。其书写要客观真实、也要及时、准确、和完整,在护理工作结束之后,它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3]。也是医生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所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护理规程,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吉梅.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之重点[J].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2,(10).

篇6

关键词:口腔诊疗 沟通技巧 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58-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医学的物化,对待病人只重视病情,忽略患者感受的就医模式已经不能改变满足患者的需求,现代医学诊疗不仅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需要了解病患的心理感受,沟通是一门艺术,医患沟通又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医患沟通,能直接影响着口腔诊疗的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口腔医患沟通的现状和特殊性对口腔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方式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以改变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使病患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 口腔诊疗过程沟通的重要性

初诊疾病,从主诉,现状,病史,家族史,诊断,治疗等等都离不开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它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是实施诊疗过程重要途径。医患交流的目的是让患者和医生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等的进行医学信息的传递,共同完成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师和患者都能够很好的对病情的认识,发展,治疗方案,预后的初步评估,减少医患纠纷,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口腔科病人病情,是一个专业性专科性强的学科,需要病人的多次复诊,诊疗的时间长短不一,多科室的诊疗合作过程,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的交流,还常常需要医师和医师之间的交流。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师更好地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减少误诊,医患纠纷。有利于患者对医疗过程结果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健康防护意识。

2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特殊性包括口腔疾病的特殊性和治疗方式的特殊性。

口腔疾病是伴随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从胎儿的唇腭裂,婴幼儿的念珠菌性口炎,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等不同阶段都有其特殊性。病程长短不一,病情的多样性,不仅仅影响口腔的健康,还对全身的健康,心理健康。如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所有病人常常不能够重视,但是作为一个病灶存在,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影响会引起疼痛,咀嚼功能,消化系统,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甚至脏器的疾病。

口腔疾病的治疗方式具有其独立性,包括疾病的独立诊断及操作使用器械,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口腔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灵巧的实践操作技能。能自觉按照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对病人进行各种疾病的实际操作。相对其它科室对辅助科室的依赖较少,主要依据个人职业经验。要求严格的复诊时间,遵守医嘱,及多科室的配合治疗。治疗的周期比较长,患者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在治疗过程中及刚刚治疗后容易引起疼痛,或是复发等等,如根管治疗中的根管预备、根管充填,或是不遵守医嘱引起的冠折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3 口腔诊疗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医学高速的发展,现代医学诊疗不仅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需要了解病患的心理感受,沟通是一门艺术,医患沟通又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医患沟通,能直接影响着口腔诊疗的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医师自身的素质,医师不仅需要掌握不仅要求医务人员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诊疗技术,更要求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去对待患者。我国的医疗保健意识相对落后,宣传也不到位,科学文化素质及生活水平不高,患者及家属也渴望对病情的了解及诊疗方案的知情同意,希望得到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需要医师加强医患沟通,深入浅出,耐心解释,关心病人的心理感受,从初诊的询问病史,对疾病的简介,预判,转归,疗效的评估,治疗后的回访等等充分尊重病人的自,知情同意权,人格权,克服其恐惧心理,消除其不信任因素,医生在与病人的讨论中,对一些预计较难处理的问题应该着重加以说明,并介绍整个治疗过程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病人所提出口腔医疗服务中的过高期望,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解释、特别 遇到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客观地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让病人权衡利弊以后做出选择,以便他们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艺术魅力不仅能让人感觉亲切心情舒畅,而且对病人的心理起到安抚作用,体现了医师的自身修养及职业道德精神。讲究语言的技巧,能让病人感受到医师对其的理解,关爱,满足其情感因素,常常能获得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 加强口腔医患沟通的方法

第一,加强沟通文化的技巧培养,沟通包括语言的沟通和非语言的沟通。语言的沟通需要根据患者的职业,就诊时的心理状况,个人素质等等通过有效地沟通,使用恰当的语言,合理的分析,应用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等所学知识,解释病情,充分尊重患者的自尊心,达到治疗的目的。非语言性的沟通如动作,眼神,表情在交流中的应用。如一个微笑,专注的眼神,安抚的动作等等。聘请语言交流方面专家,心理学专家定期对医师进行培训,提高口腔医师自身素质。

第二,多媒体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平台,做好解释沟通。如口内内窥镜的使用,术前术后的拍照打印。幻灯的制作,模型的制备,口腔修复的计算机模拟预后效果,医患微信,QQ群的交流等,可使它将文字、图像、图形等各种媒体有机组合,使医患之间更易交流,更易沟通。

第三,设立诊前咨询室,合理分诊及后期的回访。口腔科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室,包括口腔内科的牙体牙髓,牙周病,黏膜病,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预防科,口腔放射科等。治疗的方式常常专业性强,既相互分离独立,有相互交叉结合。患者往往无法了解分辨,理解复杂的诊疗程序。简单的导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就医的需要,诊前咨询室的设立能正确引导病人达到就医的目的,针对病情得到合理的诊疗。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排错队,挂错号引发的医疗纠纷。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后期回访系统。能增进医患相互理解,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咨询和指导,获得了更多的口腔医疗保健知识,使患者积极参与,更好地配合诊疗工作,提高诊疗的效果。

第四,成立调解矛盾的中立机构。由医院医务科成员牵头,聘请医疗方面法律专家及社会媒体的志愿者加入团队,它也能对就医中出现的医患纠纷进行公正的剖析,对出现的误会进行解释说明,对医疗责任事故也会给患者提供法律意义上的鉴定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改变患者的弱势群体情况,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并起到监督医院的作用。

第五,加强媒体的合作。我们要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积极作用,能及时与媒体进行交流,沟通和宣传,对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和患者的就医行为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宣传。使广大人民众群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度及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科学的态度理解腔疾病的诊治难点和口腔医疗技术水平的现状,增进人们自身的口腔保健意识,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在临床口腔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影响医患关系,治疗效果的因素是有多方面形成,可以说构建口腔科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沟通技巧是这项工程的重要基础,只有构建良好的医患交流,才能改变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儿童健康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的儿童保健护理指的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育特征以及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尽量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

儿童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它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其特殊的规律,这种特殊规律的特殊性具体就表现在人的体魄、心理和美育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社会主体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当今社会,完全可以说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事业和创造奇迹的坚实基础。

儿童保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我们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护理,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整张发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及患病儿童的护理。广义上讲,一切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童护理保健的范围。

我们常说的儿童保健护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护理评估难度大,这就体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已经成为父母日常消费的主要体现,父母为了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金钱远比以前多,孩子的健康自然也就成为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所以父母在为孩子保健付出了代价之后就要求达到相应的效果,这就对我们儿童护理保健提出了新的挑战;②病情观察任务较重;③护理项目繁杂琐碎,由于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更新,儿童护理方面也涌现出了相当多的门类,这就要求我们儿童护理保健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熟练先进设备的操作,为日常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④护理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不是很好,所以,比较容易感染疾病,在平时,注意给孩子摄入均衡且丰富的营养,这是保证孩子的关键要素,另外,要注意让宝宝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3]。

1怎么进行儿童护理保健

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

1.1休息是恢复身体疲劳、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婴幼儿身体的调节机能还未完善,有时往往出现孩子发烧至40℃,精神却很好,因此很难做到卧床休息。为了不使孩子出去玩耍能好好休息,尽可能让他在房间内或床上听音乐、看画、讲故事、搭积木等,当孩子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适当地抱抱他。

1.2要多喝开水领孩子到医院看病,常常听到医生讲:"回去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起什么作用呢?水分在身体组织成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年龄越小比重越大,婴幼儿身体内水分的总量占体重的70%~75%。由于发烧,出汗较多,水分消耗增加,这就需要多喝水及时加以补充。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常常碰到孩子不肯喝水,这就要家长想方设法,如在水中加些鲜果汁。对大便稀薄的孩子,不宜多喝糖水,可喝些淡茶水,茶叶内有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4]。

1.3饮食调理孩子患病后消化机能降低,出现食欲下降,胃口不好。这时过多吃营养食物是不能吸收和利用的,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最好能根据患儿平时饮食习惯,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吃些富于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面等。

1.4要给孩子测量体温一般说体温高低是疾病变化的标志之一。体温高时每隔4h测量1次,如体温在38℃以下,上下午各测量1次就可以了,采用腋下测量比较安全。体温的波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起床时体温比较低,上午8:00~9:00时开始体温逐渐上升,到晚上21:00~22:00时达到最高,以后又慢慢下降。患儿体温一般呈波浪形,但是像下楼梯一样,逐步下降到正常。假若患儿的体温变化符合这个规律,家长可不必担心了[5]。

2特殊儿童进行儿童护理保健的方法

2.1发热发热是儿童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的正常体温在一昼夜间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的范围不会超过1℃。儿童正常体温温度36.9℃~37.5℃,腋温36℃~37℃,舌下温度较温度低0.3℃~0.5℃,一般认为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则认为是"发热"。发热的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8.9℃,高热39℃以上。

儿童发热护理要点:①体温在38.9℃以下,物理降温。冷湿敷、温水洗澡、擦浴;②体温在39℃以上,药物降温;③卧床休息多饮水;④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

2.2惊厥儿童惊厥常常是突然发生,发作时可出现两眼凝视,口吐泡沫,四肢抽动,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儿童惊厥护理要点:①让患儿马上躺平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窒息;②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2.3呕吐儿童呕吐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如果儿童出现呕吐的症状作为儿童护理保健人员首先须注意:①呕吐物的性状与颜色:呕吐物是否有酸臭等异味,有否含有咖啡色样的物体;②呕吐的同时是否伴腹泻、腹痛;③呕吐的同时是否有咳嗽、流涕、气急等;④呕吐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头痛等。

儿童呕吐的护理要点:①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如睡觉时呕吐,马上给予侧卧位);②呕吐时仅有少量咳嗽或无其他症状时,吐后小儿精神状态良好,继续观察;③如呕吐呈喷射状并伴发热、精神萎、腹痛加剧等症状,应送医院诊治。

2.4儿童支气管哮喘病的护理儿童哮喘是由于过敏所致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哮喘发作:首先防止灰尘污染,室内避免放置花草、鸟羽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进行户外阳光下活动,不要在易引起过敏的某种花草中乱跑。合理膳食,因哮喘发作使消化功能减弱,严重咳喘易呕吐,应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应及早发现喉痒、胸闷、干咳等发作先兆。

总的来说,儿童自身的抵抗力比较薄弱,在特定的时期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更需要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儿童保健护理主要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在护士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准。由此可见,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防止儿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出现各种营养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波,王临虹,张文坤.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水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1(12):273-274.

[2]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3]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0.

篇8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检查;咨询指导;有效保障

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生理时期,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都属于脆弱或高危人群,存在各种健康问题,应引起妇幼保健人员的高度重视[1]。所以优质的产后访视能够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及时发现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因素并加以干预。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机构做好围产期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了做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产后上门访视的服务,及时发现了产褥期出现的影响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因素,做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婴的患病率,取得了良好的可行性的效果。现做出如下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我社区698例产妇及700例新生儿(2例双胎),进行规范化产后访视服务3次。孕周33-42周,阴道分娩436例,剖宫产262例,其中高危妊娠占14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030-4900g,新生儿满月增磅体重 400―2460g。

1.2 方法 参加家访工作人员分别在产妇分娩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左右至产妇家中 对产妇和新生儿行健康检查。对产妇和婴儿的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列出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并记录在围产保健手册。

1.3 内容 (1)母亲:如一般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体温、血压,有无皲裂、有无红肿情况、子宫复旧情况、阴道恶露有无异常,腹部或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并对产妇营养、个人卫生、心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问题进行健康指导。发现母乳喂养困难、便秘、痔疮、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妊娠合并症未治愈等问题及时治疗,有产后抑郁症倾向者做好心理指导,严重者建议住院诊治。(2)新生儿:初次家访时对新生儿应进行仔细的全身检查,包括婴儿反应、心肺情况、黄疸情况。排查皮肤有无皮疹,头部有无血肿,脐部有无感染等,并做相应的处理。了解分娩情况,出生体重等,做好访视记录,如有体温不升、呛奶、口周青紫、严重黄疸等情况要及时送往妇幼保健院诊治,复访一般在生后14天,主要测量体重,了解生理性体重下降及母乳喂养情况,观察黄疸消退及脐带脱落情况,解决新生儿喂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三访在生后28天,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价其健康状况后,督促家长及时建立“0~6”岁婴儿健康检查账册加入婴幼儿系统管理。(3)在产后访视结束的同时,告诉家长新生儿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并嘱咐产妇42天前往体检。

2 结果

优质的产后访视及时发现了影响母婴健康的各种问题,通过正确的指导能有效阻止不良因素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了母婴的健康。 通过产后访视发现存在问题有母乳喂养问题,乳汁分泌不足15例,通过饮食调整、喂养指导后,均成功进行纯母乳喂养。乳腺炎10例,腹部切口感染4例,会阴切口感染8例,胎膜残留导致出血5例,子宫复旧不良9例,便秘12例,新生儿黄疸住院19例、肺炎12例、红臀10例、新生儿腹泻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例、新生儿口腔溃疡1例,及脐带延迟脱落等均得到了及时的诊治和指导。

3 干预措施

3.1 母乳分泌不足的指导:首先指导产妇哺乳的正确姿势,其次找出导致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例如产妇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汤类进食过少,受到某些心身因素影响:如伤口疼痛、疲乏、睡眠缺少、情绪低落等。如果产妇有凹陷,应尽量手法纠正,保证婴儿吸吮,实在无法顺利含接的,再通过使用吸奶器取奶。产妇还应注意饮食调整,可多吃骨头汤、鲫鱼豆腐汤、黄豆猪蹄汤、多饮水和奶类等催乳。多摄取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保证营养的供给。同时还应调节好精神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坚持母乳喂养通过婴儿的吸吮不断的促进乳汁分泌。必要时服用中药调理,如白通草6克,王不留行10克,当归10―15克,煎服。

3.2 乳腺炎的指导:某些产妇因凹陷,发育较小妨碍了哺乳;或乳汁量多,产妇没有及时排空内剩余的乳汁;又或乳腺导管不通等原因导致乳汁淤积,在此基础上细菌通过破损的入侵导致了乳腺炎的发作。所以乳腺炎重在预防,要避免乳汁淤积,防止破损,如有皲裂及时涂抹红霉素软膏,哺乳前洗净。平时哺乳前洗手,清洁,不要让婴儿含着睡觉。如感到有疼痛的肿块,局部皮肤潮红要增加哺乳次数,先喂胀痛侧的,再喂对侧,两侧交替哺乳并学会手法挤奶,每次尽量排空没有喂完的乳汁,喂完奶后挤一滴乳汁涂抹。局部可用热毛巾热敷并按摩,每次30分钟,每天3次。但如果无效伴发热的时候,应及时去医院使用青霉素抗炎治疗。或可寻求中药治疗,疗效也可。

3.3 会阴切口感染的指导:产妇应加强营养,注意多休息,增强抵抗力。尽量向伤口对侧卧位,嘱产妇尽早离床适当活动。坚持母乳喂养,通过婴儿吸吮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恶露量对切口的刺激。多吃水果,粗纤维的蔬菜,每天喝一杯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如便秘可使用开塞露帮助通便,大小便后均应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切口清洁干躁,以免切口感染。必要时每天用高锰酸钾坐浴20分钟共一周。

3.4 新生儿黄疸的指导: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家访时详细询问本次妊娠的胎次、父母双方血型、输血史、分娩史、喂养的方式、二便颜色等情况,了解黄疸发生的情况警惕发生病理性黄疸。若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较重,进展较快,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4周,或进行性加重,退而又现,四肢皮肤及手心、足心色黄,均应慎重对待,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建议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3.5 新生儿红臀的指导:新生儿消化道功能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而新生儿的皮肤比较柔嫩,若尿布不勤换,臀部皮肤在长时间闷热,潮湿环境中受到尿液和粪便的刺激就易导致红臀。所以保持皮肤干爽清洁是预防的关键。要选用优质尿片、纯棉尿布,勤于更换。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并在空气中暴露,使皮肤自然干燥。如发生轻度红臀,洗净臀部后涂上薄薄一层煮沸后置凉的植物油。也可涂抹氧化锌糊剂或鞣酸软膏护臀,切忌用肥皂水清洗刺激皮肤。

我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产后一月内要定期进行上门访视。对参加访视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完善的妇幼保健知识和专业技能,善于沟通,并能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产后上门访视遇到的产妇和新生儿健康问题进行咨询并提供有效地指导,既能让某些疾病防患于未然,也降低了母婴发病率,同时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2],真正做到了母婴保健工作的切实维护,有效保障了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这一弱势人群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9

在实施《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区儿童发展“*”规划》中,我区各级政府把儿童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了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区、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攻克难点指标,较好地达到各项目标,使我区儿童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创建爱婴医院,普及新生儿新法接生,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建设和围产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到*年全区已有爱婴医院13间,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均已达到*市的目标。

——儿童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上新台阶。*年我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73.3%,小学一年级按时入学率99.98%,小学学生完成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我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取得良好发展,全区0—14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7.5%。

——儿童生存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大力加强城市和农村各类卫生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人民饮用水卫生、厕所卫生和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水平。*年我区农村改水受益率及农村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农村享有卫生厕所的人口覆盖率达92%。

——特殊困境儿童受到保护。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已投入使用多年,三残儿童受教育率为92%。民政部门设立了1所儿童福利院,解决了弃婴弃儿的护理及生活照顾问题。全区开展的“扶孤助学”使600名儿童得到受益,得以重返校园。

我区儿童事业的发展在“*”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面对21世纪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的重任,我们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降低孕产妇死亡仍需付出较大的努力,*年我区孕产妇死亡率为56.56/10万(含流动人口),大大超过*市25/10万的终期目标,随着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及管理不够规范,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难以降低,成为实现《两纲》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反复交替升降状态;抓素质教育还需加大力度,重分数、轻能力,重营养、轻锻炼等现象仍需纠偏;儿童行为偏差、肥胖症、近视和龋齿较多;农村、城区幼儿入园率、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近年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儿童的视野,其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现有的儿童发展及其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不足,现有的社区活动场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面积较小、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反映儿童发展的需求和社会服务不足的矛盾,这都影响了21世纪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进一步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条件,全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基本实现《*区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年)》和广东省、*市《儿童发展规划(*—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区儿童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订《*区儿童发展规划(*-201O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等4个领域,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区儿童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总目标

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推进我区儿童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继续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充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得到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不断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发展水平、培育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目标与指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医学检查率*年达93%,2010年年达93%以上。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年控制在100/万以下,2010年达90/万以下。

2、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和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分别控制在25/10万和10‰,2010年在25/10万和10‰基础上分别下降1/5和1/6。

——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年达93%,2010达97%。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到2010年达97%以上,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年基本消灭。

——儿童保健管理率*年达93%以上,2010年达97%以上,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人口中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

——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年以镇(街)为单位达98%以上,逐步将新的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到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年为基数下降1/5。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年控制在4%,2010年控制在3%。

——婴儿母乳喂养率*年达90%。

——合格碘盐食用率*年达95%,2010年达95%以上。

——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年达90%以上。

——人均公共体育场所面积*年达0.3平方米,2010年达0.5平方米。

4、加强儿童健康教育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预防未成年人吸毒。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的增长和蔓延。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

策略与措施

——深化妇幼卫生体制改革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年增加妇幼卫生、计划免疫经费的投入。落实和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补助,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安排妇幼保健经费。到2010年,妇幼卫生经费在卫生经费中所占比例达8%-10%。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批准市妇儿工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两纲”,确保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工作职责问题的通知》(穗府[*]47号)。切实保障儿童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各镇政府要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和儿童登记制度和落实出租屋主连带责任制,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指标,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提供卫生保健、计划免疫系列服务。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接生、非法堕胎、弃婴等违法行为。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提高儿童享受保健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多渠道筹集贫困家庭疾病援助资金,帮助特困家庭孕产妇和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援助,加强对弃婴和孤儿的医疗救助。

——健全妇幼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全行业管理,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和母婴保健监督员行为,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质量的检查督导,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危害儿童健康的违法行为。

——加强全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妇幼卫生服务三级网络。加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儿童在社区享受到连续、综合、及时和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儿童营养指导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以社区为基础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制定切实可行的婴幼儿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和眼保健计划,重视婴幼儿牙病、药物性耳聋和屈光不正的防治工作;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监测儿童心理行为,对异常行为或倾向的儿童及时进行干预。

——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出生缺陷干预行动计划的实施,其中地中海贫血干预工程分别抓好婚前保健、产前诊断等环节,新生儿窒息干预工程分别抓好高危妊娠管理、农村住院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普及新法复苏等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消除因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不良因素导致儿童智力损害。同时力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及儿童精神神经康复等干预工程的启动。继续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

——全面提高妇女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加强和规范妇幼保健技术管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要继续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强化孕产妇三级转诊管理规定和重症儿童转诊管理,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滞产、难产和出生窒息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开展儿童保健的理论与适宜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及科技水平。继续推广和应用计划免疫、口服补液疗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婴幼儿家庭保健等适宜技术;研究和实施减少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不良、儿童意外伤害等预防措施。

——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努力提高常规免疫的及时接种率,增强常规免疫的有效性,逐步将乙肝、风疹、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管理,保证达到安全接种。

——倡导科学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儿童营养。在城区托幼园所和学校分步推行学生饮用奶和学生营养餐计划,农村实行“大豆行动计划”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餐、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和利用卫生服务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运用宣传媒介加强妇幼卫生专题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行动,大力宣传基本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性病和艾滋病的危害、预防及自我防范知识;在青少年中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预防吸烟和吸毒的教育。禁止学生吸烟、吸毒。

——重视儿童体育,各社区、各镇为儿童健身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学校推行儿童体育与健康个体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加强残疾儿童保健事业,逐步建立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医疗保健机构要对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全面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工作。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抓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和培训,区力争逐步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儿童心理行为偏差进行疏导和诊疗,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儿童与教育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

目标与指标

1、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建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到2010

年,全区社区办好0-3岁教养机构,各镇都办起0-3岁教养机构。

——学前三年入园(班)率*年达84%,2010年85%以上,全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取消学前班。

2、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

——初中毛入学率*年达99.9%,2010年达100%;辍学率*年控制在2.5%以下,2010年控制在l.5%以下。

——残疾儿童小学入学率*年达90%,2010年达95%以上,中学入学率达80%,2010年达80%以上。

——小学毕业率达99%,初中毕业率达98%。

——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基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年达91%,2010年达91%以上;高中毛入学率*年达83%,2010年达90%。

4、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科学考试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5、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增加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家长学校达标率*年达85%,2010年达92%;不断提高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年达98%。2010年达98%以上。

策略与措施

——各级政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发展。

——切实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区政府年度财政一般预算

总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低于20%。

——逐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提高全社会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推进依法治教。

——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按期按质完成改造薄弱学校任务,重点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根据实际调整中、小学布局,合并撤消过于分散、规模较小的学校。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切实把特殊教育纳入我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之中。

——扶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就学。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确保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流动儿童就学登记制度,把流动儿童就学问题作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重要

内容。确保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要依法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和监督,使在民办学校学习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发展。

——贯彻落实孤儿就学的有关优惠政策。

——把婴幼儿教育纳入大教育体系,把幼儿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的评估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善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模式。广泛组织0至3岁儿童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开展亲子游戏,启迪和开发婴幼儿的智力,培养其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求知欲望,提高早期教育的效果。

——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继续办好一批骨干、示范作用的公办幼儿园及镇中心幼儿园,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贯彻实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市幼儿发展课程指引》,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现代开放的教育理念,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化中小学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儿童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积极创建多功能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幼儿园、中。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幼儿园专业教师学历达标93%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23%以上,小学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99.5%且大专及以上学历达6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达97%且大学本科达63%。幼儿园、托儿所保健人员配置率达100%,并符合保健人员资格要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学校、幼儿园所的教职员工要爱护、尊重儿童,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严禁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学校纪律、教育方法应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推进中小学网络教育。

——进一步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充实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及分类指导;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现代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办学效益,区建立5所示范性家长学校。各镇建立1--2所示范性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和评估。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发挥有关部门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条块结合的儿童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实现儿童教育科学化和社会化。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完善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儿童权益。

目标与指标

1、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

2、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3、依法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预防并减少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类刑事案件,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禁止虐待、溺弃儿童,特别是女婴和病残儿童。

——禁止使用童工(未满16周岁)和对儿童的经济剥削。

4、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率并减少重新犯罪率;中小学校普遍开设法律知识课程,*年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100%。

5、在诉讼中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对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6、法律援助机构要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策略与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贯彻执行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监测机制。

——加强有关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

——严厉打击故意伤害、杀害、绑架、、拐卖、遗弃、虐待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以及强迫、引诱未成年人犯罪或进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利用儿童生产和贩运。严禁儿童服食,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犯。

——依法加强娱乐场所、文化市场和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涉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禁止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迷信、暴力、恐怖等的书刊、音像制品进入市场;制定落实儿童不宜观看的影视和广告的限制规定和措施;加强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

——大力开展警校共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派出所民警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开设歌舞厅、游戏机室、网吧。

——公安、检查、司法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使用童工,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相互配合,在侦查、、审判各诉讼阶段采取有别于成年人案犯的特殊方式,依法处理涉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案件。对未成年人罪犯执行刑罚时,要与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检察院不、法院免于刑事处罚、缓刑或宣告无罪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得歧视。

——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儿童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儿童的权益,提高办案技能和执法水平。

——教育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及其他形式的身心摧残;禁止强迫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保障儿童人格权、身份权。

——加强对儿童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儿童法律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能力。

——在社区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网络。防止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及时预防和科学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和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工作。

——积极设立面向儿童的法律援助机构,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和网络,为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发展社区康复机构,指导家长学习和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残疾儿童在社区和家庭普遍得到康复训练。

——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掌握适宜的教育方法。

四、儿童与环境,

优化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目标与指标

1、优化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

——到2010年,农村享有饮用安全卫生水的人口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自来水末稍水四项指标总合格率达72%。建立城区二次供水监督机制,确保城区二次供水的水优质和卫生安全。

——到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其中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城市空气和水按功能区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到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到201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2、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公民意识,使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伤害。

——为儿童提供必需的闲暇娱乐时间,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

——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保证安全无害。

——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及信息,净化、优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各类媒体传播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信息,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

——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到*年,确保有一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每个社区因地制宜创设儿童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

3、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加强救治重症儿童。

——发展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

——到2010年,区至少建立起一个综合利院儿童部(区)。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策略与措施

——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时要体现“儿童优先”的原则。将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儿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

——制定落实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办法,把农村改水改厕落实在农村奔康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主要工作中。

——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绿地,积极防治“三废”对水质、大气等环境污染,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汽车尾气达标率,继续执行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制度。

——建立健全城区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建楼时规范建水池的措施;组织专业规范洗水池队伍;建立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监管,保证城区二次供水的水优质和卫生安全。

——建立和健全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监控机构,制定完善相应的生产、销售法规,监督实施。

——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及避免儿童意外伤害。

——建立和发展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把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每个社区都应设置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加强对各类场所的管理,已建立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博物馆和游乐场、运动场都应尽可能减、免费向少年儿童开放。镇、村办好少儿文化活动室,建设少儿文艺创作队伍,开展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文艺创作研究活动,鼓励创作优秀儿童图书、歌曲、影视等作品。坚持办好区少儿艺术花会和少儿艺术比赛等活动。

——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体都应营造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鼓励儿童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中应有一定比例,突出保护妇女儿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内容。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组织网络,巩固和扩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工作队伍,为儿童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和场所。

——广泛开展儿童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儿童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功能,社区内有关单位科技、文化、体育场所节假日免费向辖区内儿童开放。

——进一步强化流浪儿童收容机构的收容、教育、遣返工作,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努力减少流浪儿童的反复流浪。

——加强对孤残儿童的救治工作。在完善国家开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在社区内建立残疾儿童寄托所、工疗站及康复培训设施,对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技能培训和指导。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鼓励公民依法收养,使更多孤儿、弃婴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和新婚夫妇、孕妇学校和社区0-3岁儿童家长学校的水平,各镇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的示范点,*年,全区各类家长学校示范点达5所以上。各镇要抓好社区0-3岁儿童家长学校示范点,大力推广普及亲子学园,扎实开展对0-3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培训和学习,使广大家长正确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

四、组织与实施

*区各级政府负责本《规划》的实施,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的检查督导和监测评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自职责范围,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要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并保证实施《规划》的必需经费。

区、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原则,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总结推广具有实效和创新的经验。

五、监测评估

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实行分级监测评估。搜集、整理、反映《规划》执行情况的数据资料,分析儿童发展现状,预测儿童发展趋势,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监督和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加强儿童发展综合统计工作,增设分性别统计指标,建立区、儿童状况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监测评估方案,全面、动态地监测儿童发展状况。分性别统计指标要纳入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实施完善劳动监察、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国家统计、法律监督的监测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建立定期报送、评审制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区统计局报送监测评估数据及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并对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区监测评估周期分为年度监测、5年中期监测评估和10年终期监测评估。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篇10

【关键词】服药自杀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3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75-02

自杀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多种媒体与信息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得“自杀”这一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的常用语。[1]我科从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因服药自杀而洗胃患者59例,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农药中毒28例,安眠药中毒27例,不明药物中毒4例;性别构成:男性占22例,女性占37例;年龄结构:小于18岁9例,19-30岁17例,31-55岁25例,56-65岁12例,65以上6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18例,教师2例,学生2例,余17人为自由职业或无职业者。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①59例服药自杀患者中,女病人数较高于男病人;②年龄构成19-45岁者居多,而未成年者和老年患者的人数也不可忽视;③诊断中农药中毒占第一位,其次为安眠药和其它药物中毒;④同时农民或无职业,自由职业者也居多。

1.2方法:在救治服药自杀患者时,因其来势急,病人或陪伴首先抱着的是求生的心理,故医护人员要从容镇定,从家属或陪医中了解药物的名称成分、误服量、误服时间、起病方式主要表现等初步情况,对患者实施“望”“闻”尤其重要,也可根据瞳孔的变化、口腔黏膜有无腐蚀、呼吸是否规则、血压和脉搏情况及气味等初步判定患者是何种药物中毒,并迅速辨别患者的神志。因为自杀患者都不愿与医务人员合作,对清醒者中较狂躁患者会说“不想活”之类的话,情绪也较激动;而安静型则牙关紧闭,拒绝插管,此时为抢救患者生命必须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争分夺秒进行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医务人员应在劝说患者并不致使患者受伤的情况下,半强制性地进行插管和洗胃,并将洗胃液立刻送检验科,为以后治疗提供第一手可靠依据。对昏迷患者,动作要熟练以防损伤,并要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其洗出液性质。

2.讨论

2.1对自杀者的分析:

2.1.1自杀的社会文化因素:

2.1.1.1自杀原因:自杀有生物学原因,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很多自杀动机各不相同:常见的动机有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牺牲自已使别人幸福、惩罚自已的罪过保护自己人格上的完美、表达自已的困境以求得他人的同情与理解等。[1]据了解,上述患者中家庭纠纷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

2.1.1.2自杀方式:因近年来农药的广泛应用和可取得方式的便利捷径,从这59例患者中己见农药自杀已成为最常用的自杀方式。相对而言,安眠药获取的渠道较不易,剂量也需较大,且中毒过程比农药要缓慢,这都给轻生者带来一定不便,发现及时抢救成功率也较高,但居住在城镇中的自杀患者人员多选择服安眠药类。

2.1.1.3自杀者的年龄:一是青年人居多,而未成年者和老年人的比例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青年人中家庭婚姻问题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未成年者大多是独生子女,或是“留守”学生,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家人的建议和帮助,心理承受能力差;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疾病和孤独是这些老年人最大的杀手,使老人产生“生不如死”而选择自杀。对后两类人也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2.1.1.4自杀者的职业:在该项统计中,部份人群为顾及其隐私不愿透露其真实身份,特别是一些中毒较轻病人,洗胃后拒绝进一步治疗而自动离院。我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农民自杀率占首位。目前,随着社会化进程越来越快,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发事件的增多等等致各种矛盾日益彰显,另一方面我们现阶段关于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心理卫生的广泛宣传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很多人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而发生心理障碍,甚至选择自杀行为。

2.2自杀预防:

2.2.1提高社会人群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要对医生进行有关自杀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自杀预防知识及相关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将极大有利于自杀预防工作的开展,降低自杀率的发生。其次,面对社会日益发展,个体应对社会、家庭、经济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这就要求不仅是医务人员,而且全社会都要从普及心理常识抓起,在对中小学生应开设心理卫生课。我省从2002年起专门编写“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并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该门功课。(但据了解,教师并未认真讲解),其实书中对解决小学生幼稚与成熟的矛盾,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故应引起重视,同时也说明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2.2.2开展自杀预防教育。从关心青少年的自杀问题起,首先应有针对性对老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知道如何评别有自杀危险的学生,在有自杀危机出现时老师能较及时鉴别或知道如何介入及处理。

2.2.3普及自杀知识,要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有关自杀知识的培训。在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婴幼儿期、少年儿童期、青年期和中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大家能够掌握一定的自杀预防知识及相关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同时对心身疾病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要及早给予关注,但作为医务工作者不能表现过分,只能是中性态度,并且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自信、镇静、热情和充满希望。

2.2.4对自杀者家庭成员也要进行心理咨询。让家庭成员用亲情对自杀者进行感化和帮助防止再次出现自杀倾向。因为上述病人中,有1例教师连续2次自杀未遂,该病人就是因家庭婚姻问题而两次服用安眠药自杀。

2.2.5控制特殊药物的销售。倡导全社会都相互关爱,尊重生命。如商家不要向未成年人出售农药,医生在开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异常神态,从这种外部环节上来控制,以尽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这种口服药自杀的形成是病人认可的较为详和的“安乐死”方式,其中又有个别患者并不想真死,或以此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某种目的,但无论如何,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应具备爱心,耐心劝说,对其不应歧视;对病人尽力表现出同情,理解并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时在时间紧迫下也要求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尽力救治患者,教育患者珍惜生命,用理智和相关法律等途径解决问题,切忌因一时冲动而酿成不良后果。同时应大力倡导全社会建立起相互关心、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和谐氛围,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文明健康,从而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