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nec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nec护理诊断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调查我院早产儿中心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从护理角度对59例NEC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寻找护理观察与干预要点。结果 早产儿NEC的临床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护理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结论 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实施正确喂养方案,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The monitoring and intervening in nursing of preterm infants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s of early intervening in nursing against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mature neonates.Methods The clinical nursing data of 59 preterm infants with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were analysed by investigating the incidence of preterm infants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our hospital.Results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NEC in preterm infant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Nursing factors affecte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n the disease.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rengthening nursing,implementing the correct feeding schedules and controlling bacteria infection were necessary in preventing premature neonates from NEC.
【Key words】 infants prematurity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ursing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长期以来一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也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及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的上升,NEC更视为早产儿医疗护理中须高度重视和预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早产儿中心10年间发生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例做一护理学总结分析,旨在指导临床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防治,进一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1993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并收住NICU的1869例早产儿进行调查[1],男987例,女882例。其中发生NEC 59例,占3.16%,男32例,女27例;胎龄<32周18例,32~35周31例,>35周10例;出生体重<1500g 15例,1500~2000g 34例,>2000g 10例。出生1min Apgar评分正常(8~10分)46例,轻度窒息(4~7分)7例,重度窒息(0~3分)6例。
1.2 喂养方式 早产儿配方奶(出生体重<1500g 母乳喂养)鼻饲或口喂;出生体重<2000g 2h喂养;>2000g 3h喂养。每日增加奶量:鼻饲者20ml,口喂者30~40ml。
1.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腹部X线平片诊断[2]。采用修正的Bell分级对患儿进行分级[3]。其中Ⅰ级36例,Ⅱ级9例,Ⅲ级14例。
1.4 治疗方法 患儿发现有宿奶和腹胀立即禁食,给予全静脉营养。胃肠减压是治疗NEC的首要方法,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发肠穿孔则转外科手术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见表1。
表1 NEC严重程度与患儿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 (x±s)
由表1可知,重度NEC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小于轻、中度患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早产儿基本状况 见表2。
表2 早产儿相关因素与NEC的关系
2.3 临床特点 本病全年1~12月份均有发病,1~4季度分别为11例(18.64%)、9例(15.25%)、22例(37.29%)、17例(28.81%)。发病时间在生后1~25天,平均(8.74±599)天。所有患儿起病时均有宿奶和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43例(72.88%),46例(77.97%)胃内抽出黄绿色液体,明确感染者28例(47.46%),大便潜血阳性者27例(45.76%),血便8例(13.56%)。
2.4 预后情况 见表3。轻度 NEC患儿多数获痊愈。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全身状况急剧恶化,酸中毒难以纠正,多发生腹膜炎、肠穿孔,病死率高。本组资料6例患儿有反复禁食,5例2次,1例3次。初次发病常规禁食1~2周,开始喂养后2~24天再发。其中2例并发肠穿孔。
表3 临床分度与预后 (例)
转贴于
3 护理观察与干预
3.1 早产儿喂养 研究表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的差异,使早产儿易患NEC。目前认为,肠黏膜损伤、肠道内细菌作用、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4]。调查显示[1],随着本地区早产儿配方奶广泛应用和NEC的预防意识,临床已不存在高渗奶方喂养因素,但仍须避免快速增加奶量,以降低发生NEC的危险。因此,选择早产儿配方奶和母乳、严格遵从医嘱标准计量喂哺婴儿是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预防NEC的关键一步。我们体会,早产儿喂养前后的护理观察与医生的及时沟通、灵活处理对NEC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即便常规加奶喂养,也会有婴儿发生宿奶、呕吐、腹胀、胃液颜色及大便性状改变等情况。护理观察结果往往成为诊断疾病的第一手资料。
3.2 感染因素 从本组资料看出,感染仍然是发生NEC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临床特征典型,全身状况差,病程进展快,易发生败血症、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预后差。因此,如何监测和防止早产儿肠道内外的感染,及时有效的选用敏感抗生素,提高NEC的救治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护理工作的消毒隔离措施仍然是不可松懈并须进一步加强的关键环节[5]。目前,手部卫生预防院内感染已引起医学专家们的重视,这也是对感染影响最大、又易被忽略的细节。加强早产儿中心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严格管理和监测,杜绝早产儿NEC肠道内外的外源性感染,为今后护理工作特别强调的重点。
3.3 胃肠减压 绝对禁食、胃肠减压是治疗NEC的首要方法,胃肠减压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患儿预后。放置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时间根据病情决定),压力不宜过高,一般用5ml注射器抽净胃内容物(残胃液)。每班更换注射器,每天更换胃管。严重者采用持续胃肠减压,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每班认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做好出入量的精确统计。勤观察、勤巡视患儿腹胀情况。如胃肠减压不理想,须及时寻找原因,切勿等待,并与医生商讨下一步治疗的调整。但何时恢复喂养尚缺乏直接的组织学客观依据。本组NEC痊愈者平均禁食、胃肠减压时间(10.72±3.79)天(5~21天)。我们体会,需因人而异,根据临床体征,结合腹部X线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慎重判断,不必局限于常规。通常是待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性,出现觅食反射,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开始恢复喂养。先试喂生理盐水,再试喂5%糖水,根据体重每次1~5ml不等,无异常时改喂乳汁,最好以母乳开始。增加奶量需谨慎,防止复发。
3.4 早产儿基础护理 本组均为早产患儿,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基础护理质量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要。首先,制订护理计划,选派临床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多年资护士全面护理。作好生命体征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吸氧的患儿随时调整吸入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避免引起缺氧或氧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清洁护理。让呕吐的患儿取侧卧位,上身抬高30°~40°,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体温正常,监测体温变化。每日了解体重情况。确保患儿皮肤黏膜的清洁和完整性,勤换床单、衣物,每日予温水擦拭或洗浴,做好红臀、脓疱疹、脐炎等的防治。加强室内空气、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暖箱、辐射台的清洁、消毒。
NEC患儿禁食中完全依赖全静脉营养,每天根据补液总量合理安排补液顺序、速度,同时兼顾抗生素的滴入,以保证抗生素达到有效浓度。使其既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将全部液体均匀输入。营养液,包括抗生素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熟练穿刺技术,防止药液外渗,控制好输液泵速度。输液时定时巡视进液情况,密切观察输液后反应,有情况及时处理。注意随访血气分析、微量血糖、生化指标、腹部X线平片等。
4 小结
早产儿NEC的临床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患儿存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莉,陈豪,徐秋玲,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新生儿科杂志,2004,19(2):58-61.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7-473.
3 Walsh MC,Kliegman RM.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reatment based on staging criteria.Pediatr Clin North Am,1986,33:179-182.
篇2
10月1日住院的呼吸暂停早产儿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总用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咖啡因;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早产儿; 呼吸暂停
doi:10.14033/ki.cfmr.2017.2.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37-02
早产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后极易发生呼吸暂停,是临床常见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严重患者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本研究中以81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为例,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81例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NICU 2014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根据计算机SPSS 19.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27~31周,平均(29.2±0.5)周;体质量0.8~1.5 kg;平均(1.2±0.2)kg。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胎龄27~33周,平均(29.8±0.7)周;体质量0.7~1.5 kg;平均(1.1±0.3)kg。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检查均符合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已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异常等患儿。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做好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测工作。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参数设置:FiO2初始浓度为21%,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对浓度进行调整,将PaO2、PEEP维持在50~80 mm Hg、4~6 cm H2O,治疗72 h判定疗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咖啡因(意大利凯西制药生产,生产批号:11835)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咖啡因首剂负荷量20 mg/kg,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控制其在30 min内滴完,维持量为每次5 mg/kg,1次/d,必要情况下维持量为每次10 mg/kg。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参数设置:采用Fisher公司生产的RT329专用通气系统,气体经湿化器湿化加温,参数设置:FiO2初始浓度为21%~40%,流量设置根据患儿的体重确定,当患儿体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72 h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总用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治疗安全性评估,并发症包括鼻中隔损伤、喂养不耐受、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SSPS 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总用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30.0%(12/40),并发症发生率22.5%(9/40),其中鼻中隔损伤4例(10.0%)、喂养不耐受2例(5.0%)、NEC 3例(7.5%);观察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12.2%(5/41),并发症发生率7.3%(3/41),其中鼻中隔损伤、喂养不耐受、NEC各1例(各占2.4%)。观察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934、6.275;P
3 讨论
呼吸暂停是许多早产儿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指呼吸停止≥20 s,伴有心率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等症状,随时可危及患儿生命[2]。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是由于大脑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致,此外也与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梗阻存在关联性,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3-5]。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疾病治疗中得到实际应用,且成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经实践证实疗效确切,但是使用中容易产生鼻中隔损伤、喂养不耐受、NEC等并发症,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较差[6-8]。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呼吸支持模式,使用过程中无需采用密封的特制鼻塞导管,直接通过鼻腔将加温湿化的混合氧气输入,可避免气道变化或者水分流失,且流量产生的压力与患儿体重呈现负相关,能够有效降低鼻中隔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9]。同时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患儿依从性明显更好,能够有效促进肺容量恢复。
氨茶碱是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使用过程中会使患儿血药浓度波动过大,整个用药过程需要做好严密检测,且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咖啡因与氨茶碱同属于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能够有效刺激延髓呼吸中枢以及增加其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强膈肌等呼吸肌收缩力以及有效通气量,进而起到治疗呼吸暂停的效果[10]。此外该药物生物利用度以及脂溶性高,能够快速渗入中枢神经系统,见效快,且血浆浓度波动范围小,在治疗过程中无需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安全性明显高于氨茶碱[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治疗后患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且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总用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缩短,表明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此外观察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明显优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说明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黎念,谭毅.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6):558-563.
[2]曲德勇,李慧.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3):233-235.
[3]黄碧茵,郭青云,吴艳.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与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J].右江医学,2012,40(2):161-164.
[4]许景林,王瑞泉,陈冬梅.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1):1129-1132.
[5]曾坚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BiPAP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46-147.
[6]蔡燕,杨祖铭,王三南.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暂停[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2):790-794.
[7]李树荣.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对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预后及脑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外t学研究,2015,13(33):1-3.
[8]陈烨,蒋琦,邓庆先.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4):55-57,60.
[9]金小兰,谭玮,丁香平,等.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1):985-987.
[10]杨芳,涂芳芳,金国信,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28~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预防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5):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