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

篇1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一)教师的参与

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感染并提高身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渲染气氛,活跃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心,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二)教师的引领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使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应尽量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向比自己学问渊博的教授或前辈学习和请教,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教授学生知识和经验。

(三)教学的形式

针对以往单一而乏味的教学形式,我们先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但还应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全班学生一同备课,边听课边对其进行评价,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做与教学相关的试验等,这些都是对教学单一形式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遇到的问题

1.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相关专业技能缺乏,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专业认识和理解不充分。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师主讲,学生死记知识点,课堂氛围压抑,孩子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师态度过于严厉。3.国家及政府扶持力度小,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偏远山区长期缺乏教学设施和资源,导致学困生、辍学生、学龄期外出打工等问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1.增强教师素质和技能幼儿园教师招聘的主要方向为相关专业毕业生,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可以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组织教师观摩学校优质的公开课,也可以是别的学校的,通过这样直接的观察,不仅可以让教师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加强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转变以往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采取有效而便捷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选择可以加深幼儿记忆的书籍进行教授。3.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不能放任不管,国家更应大力支持,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给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更美好的新天地。

(三)案例分析

篇2

一、ESP理论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指针对某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且结合学习者的特定目标和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Strevens根据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归纳出ESP具有四个区别特性:(1)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相对照的特征。由此可见,ESP的知识是不属于英语语言共核部分知识,它的本质是以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为主要驱动的英语学习,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经过专业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并且这种理论指导下培养出的是职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能起到缓解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供不应求的矛盾,比如公务英语、警察英语、法官英语、药剂师英语等。

二、基于ESP理论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教师的队伍呈现壮大趋势,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在逐步加深。然而,关于ESP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有的研究者认为,ESP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有的研究者认为,ESP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还有的研究者则把合格的ESP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概括起来包括:英语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ESP理论和教学方法。结合以往研究者的成果,本文对ESP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整合成四个模块,包括教师专业情意模块、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模块、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模块以及专业能力模块,并据此构建了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较高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情感倾向,它包括教师对待教育的意识、态度和专业精神。它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情意与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参与和表现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幼儿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主要由其教学对象决定的。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处于人生可塑性最强阶段,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幼儿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他们既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还是幼儿与社会的沟通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以及挑战性。此外,当前幼儿教师普遍面临工作压力大而工资待遇低、付出多而获得社会关爱少的双重矛盾与尴尬。根据马斯诺尊重需求可知,这些矛盾与尴尬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指数。因此,幼儿英语教师面临来自教学内部和外部的困境,就决定了对于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情意,才能保持持久的热情和动力。

(二)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学前英语教育要求师资既应具有较好的英语能力,又应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文学、英美国家文化等领域的共识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准确的语音、语调以及流利的口语。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语言文化鉴赏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文化好奇心和敏感性。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研究表明,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准确的语音、语调是幼儿英语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方面,需要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幼儿教学法知识、幼儿技能。首先,幼儿教师英语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主动了解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前沿,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其次,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正确地使用幼儿英语的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儿歌教学、故事教学等方法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幼儿技能是教师组织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英语游戏等教学技能,这既能满足调动幼儿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的教学目的,同时,也符合幼儿爱动的生理发育特征。

(三)一定的教学、科研、反思能力

教师需要做一名研究者,这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使命。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特征。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由于我国的幼儿英语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故需要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分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实际问题,把问题转变成相关研究课题,在研究中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理论水平,积极构建符合中国现状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并在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三、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路径

基于上述对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于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以下路径:

(一)培养幼儿英语教师健全专业情意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而外因则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良好专业情意的形成,既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外部学校环境给予支持。首先就幼儿英语教师个人角度而言,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反思的意识、自控能力。幼儿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就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个体,因此应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与此同时,还要有不断反思的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曾说过,“坚持写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成为教学名师”。这说明,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良好教师专业情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不断反思自己价值观、师德观、教学观、学生观,形成良好专业伦理、素质的过程。在专业生活中,教师则需反思自己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等以帮助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对棘手的教学事件时,要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做到让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愉快轻松的。从学校环境角度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给予支持:首先,强化幼儿英语教师职业情感,塑造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灵魂。学生在选择幼儿英语教师这个职业之前,对这个职业的认识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这份职业的信念,形成初步的幼儿英语教师专业情意。入职后,对新任幼儿英语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实践,让他们对这份职业拥有持久稳定的情感。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创建幼儿英语教师成长的环境。具体来说,学校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体现出“以师为本”的理念,让幼儿英语教师在工作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愿意奉献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到幼儿教学中。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竞争既能唤醒幼儿英语教师的内在动机与热情,又能让他们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最后,提供多种多样的幼儿英语培训、专题讲座、外出进修等学习形式,以保证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

(二)培养“英语+学前教育”的复合型学前英语教育师资

20世纪90年代,《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共识和模式探索逐渐成熟。多数外语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自身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1)外语+专业知识;(2)外语+专业方向;(3)外语+专业;(4)专业+外语;(5)非通用语种+英语;(6)双学位。对于学前教育英语师资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外语+专业”的模式,即“英语+学前教育”的模式。这个模式下,英语教学质量是前提,强化学前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由英语课程、学前教育课程和艺术教育课程组成。英语课程中,重点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良好的听、说能力;学前教育课程板块,以幼儿技能为重点,并持续开设幼儿教育活动和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两门课;而艺术课程板块,则以弹、唱能力为重点,也持续开设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要注重三者之间的有机组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

(三)培养学前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64-01

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有人说:"大自然希望儿童成人之前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这些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蜜,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当看到孩子越来越沉重的书包和越来越成熟的表情,总会引发一些思考。不禁想起知心姐姐卢勤的一本书《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但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可爱的孩子的童年缩水,让孩子在不堪重负的爱与呵护下丧失了自我成长、自由快乐的权利呢?本人在此谈谈粗浅的看法。

1.小学化的成因

1.1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向不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园发展的航标,既可以明确幼儿园究竟要做什么,也告诉教职工应该怎么做;既是园所的文化导向,也是孩子的培养方向。但是,许多幼儿园没有教育理念,这就等于没有办园思路。如果受到特色课程的影响,就会把办园理念曲解为开设的特色课程。教师就会更多的去关注特色,家长会更多的在意特色,最后幼儿园被五花八门的特色所包围,就变成了一所没有理念、没有特色、进行单纯技能训练的技能型幼儿园,也就为小学化拉开了帷幕。

1.2体制因素。

1.2.1除公办幼儿园外,其它幼儿园无教师编制,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只能一人一班,吃喝拉撒睡都由老师一个人负责。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做教学研究。教小学化的知识教师可以随心所欲,比较简单。

1.2.2教师素质无保障。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缺乏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能正确解读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不会带班、不会与幼儿交流的现象,在教育活动中很容易就把自己变成了幼儿活动的替代者。因此、对有些教师来说,反复地教孩子一些小学化的东西要比创造性地开发幼儿潜能、激发幼儿兴趣简单得多。

1.2.3投入严重不足。幼儿园的游戏、智力开发、习惯养成……除了需要高素质教师的引导外,还需要大量的设施、设备投入。玩教具严重缺乏,靠教师自制的玩教具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

1.3家长因素:应试教育影响大

13.1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家长眼里,评价一所幼儿园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幼儿园传授知识的多少。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孩子送到哪家幼儿园。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活动内容,拿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家长,以求得生源。

1.3.2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幼儿园就是来学知识的,教育的结果如何就是看成绩。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不少小学的知识,我们的孩子不学就会跟不上。

1.3.3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评价有失偏颇。他们只关注孩子们认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道题……至于孩子们情感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兴趣的激发……家长们往往没有耐心,或者是对幼儿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家长和部分幼教工作者的短视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蔚然成风。

1.4小学因素。小学虽然没有对幼儿进行入学考试,但许多学校都有入学摸底考试或分班考试的现象,这对幼儿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得家长渴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一些知识,将来可以顺利择校择班。

2.规范管理、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树立目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引领家长的基础上。使得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同事、同学的关系,打造关爱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合力,为孩子幸福的童年奠基。

2.1树立"创设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的教育理念,让教育者知道孩子是环境影响出来的,而不是简单训练出来的。让人文环境、教育环境、物质环境丰富、可以探索、可以创造、可以合作、可以自主学习,最终自我教育。(蒙特梭利的教育观)

2.2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做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幼儿教师最关键的是要有专业素质,而不是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在幼儿园,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应该淡化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注重综合性主题性教育活动。幼儿教师要能够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解决每个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难题。

2.2.1要求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细节及延伸活动,使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进行适时的引导。

2.2.2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实现职业理想的建设。

2.3做好家长工作,引领家长成为教育者。 对于家长,要积极努力引导。经常通过家长会、宣传画册等形式传播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开办亲子课堂,促进家长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对家长的引导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58-04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必须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14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综合考虑幼儿园的性质、办园层次、地域分布等,最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14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研究者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点、专业意识、教学反思、专业发展需要和教师培训等五个维度对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回收率为98.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发展起点偏低

从学历来看,接受调查的幼儿园教师初中2名,高中18名,中师23名,专科122名,本科106名,84.1%的教师学历在专科以上,但大部分教师的专科学历是第二学历。从专业对口程度来看,人职前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有133名,专业对口率仅为49%。年龄方面,30岁以上的占46.5%,这其中40岁以上的占14.8%,这表明,接受调查的教师有明显的大龄化现象。通过访谈发现,这些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专业对口率偏低、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和小学转岗教师比率较高等问题,使得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起点偏低。

2.专业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及自身专业发展有深入的理解。然而,现实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够深入(胡金姣,2009)。研究者的调查发现,他们一天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幼儿都能平安回家”(详见表1)。

进一步调查发现,教师比较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比如,对体罚的态度,62.4%的教师“坚决反对,从不体罚”,但也有26.9%的教师“虽反对体罚,却偶尔会采用”,还有8.9%的教师认为体罚“是有效方法,有时会采用”,有1.8%的教师甚至认为体罚是“最有效的方法,经常采用”。在教学活动方面,这14所幼儿园用的活动方案及材料基本上是相同的。大部分教师表示,他们开展教学活动时大多以活动方案为中心,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

3.反思形式单一

反思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对教育教学活动“经常反思”的教师占65.7%,“有时反思”的占28.4%,“偶尔反思”的占4.8%,“从不反思”的占1.1%。可见,绝大多数教师会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然而,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反思的方式是“写反思日记”(64.2%),还有20.7%的教师“只是想想”,“写成论文”的仅占1.5%。由此可知,教师们大多只进行个人的“自我反思”,很少开展集体反思。

4.专业发展需求强烈

就“职前所学内容能否帮助自己做好幼儿教学工作”这一问题,有75.3%的教师认为“能,但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有20.3%的教师认为“不能,职前所学内容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调查还得知,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在很多专业问题上需要加强学习(详见表2)。表2表明,这些教师是有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

5.职后培训不能满足需求

对“培训方式”进行的调查显示,“参与式培训”“听课、评课”和“集体教研”所占比率分别为66.1%、61.6%和56.5%,“师傅带徒弟”和“外出参观学习”所占比率只有31%和19.9%。绝大部分教师参加的培训都是在幼儿园内进行的,缺乏高校专家的专业引领和与示范园所的交流互助。

进一步访谈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培训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培训缺乏专家指导、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次数不足等,一些参加过园外专业培训的教师反映,培训时觉得培训内容很有新意,但回来后不知如何将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研究者还发现,一些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由于经费有限、师资短缺,一方面教师没有机会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幼儿园也没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开展园内培训。可以说,在这些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其专业发展几乎是止步不前的。

三、建议与对策

1.扬长避短.弥补专业发展起点低的问题

首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这类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具备中师学历但年龄较大,这些教师求学期间以接受技能、技巧培训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比较欠缺学科和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足。对他们应重在提高其理论修养,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鼓励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同时注意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做好示范。二是学历较高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工作上较有激情,但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对他们应重在保护其积极性,可采用“导师制”带教,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掌握初步的教育教学技能。

其次分析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这类教师中的大部分是从小学转岗过来的,年龄偏大。职称一般已是小教高级。他们有丰富的小学教学经验,但是不太了解幼儿园工作,有些教师会因为年龄和职称问题选择得过且过。对这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派送他们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小学生和幼儿在身心方面的差异,了解小学教学和幼儿园活动的差异,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另一方面,可安排本园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较扎实的教师,定期对他们进行指导。幼儿园也要注意激发小学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幼儿园工作中再创佳绩。

2.“读懂”孩子,强化专业意识

学前儿童处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育人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主要是由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充分认识幼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努力读懂孩子,了解不同孩子的发展差异,给予他们最适合的生长环境和个性化教育。只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教师才可能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实现自我成长。

3.合作互助,深化教学反思活动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修正,并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然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也不能仅局限于个体自身。为此。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帮教师开阔思路,自觉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形成自觉、主动的反思意识。教师则要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进行共同反思。俗话说,当局者迷。同事不但可以客观地看待对方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可以启发对方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4.立足园本,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师资短缺和经费匮乏是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主要障碍。考虑到现有的条件和可操作性,在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和教研不失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内容上,可以当地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本培训和教研。在方法上,可根据教师年龄、经验、专业技能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开展培训和教研,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制度上,可制订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相关制度,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持续化。

5.打破界限,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发现,教师培训普遍存在费用昂贵、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考虑不同幼儿园的办学差异,打破园所性质界限、级别界限和地域界限,努力寻求和借助外界各种力量的支持。

市级幼儿园可以和本地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以使三方受惠:第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深入幼儿园,将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第二,幼儿园教师既可获得专家指导,又可进入高校课堂,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可为高师学前教育理论教学提供实践案例。第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可进入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以提高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也借此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

篇5

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 经理助理 文秘 小学/幼儿教育 求职地点: 广州 求职时间:2009-4-20 可到职时间:随时 工作经验:一年以上 工资要求:面议 工作性质:全职 基本资料 姓 名: 性 别:女

身 高:157 cm 婚姻状况: 未婚 身份证号码: 户口所在地: 广东 广州 现在所在地: 广东 广州 白云区 个人特长:写作,熟识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如word,excel,coreldraw等 语言能力 普通话:优秀 掌握方言: 能力:优秀 英语:良好 等级:3 其它语言: 能力:一般 等级: 教育或培训经历 毕业院校:韶关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所学专业:学前教育 时间 地方 学校/机构 专业 学历 证书编号 2005.9--2008.6 韶关学院 学前教育 大专 工作经历 2008.3--2009.2 南海罗村中心幼儿园(其它) 工作职位:老师 离职原因: 工作描述: 本人在幼儿园担任副班任一职,工作期间一直认真完成各项的教学任务,积极进取!用我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去教育和培养孩子。虽然这段时间都是我的实习阶段,但是我一直是以真正老师的身份去对待我的工作和学习,在此期间,我不但获得了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结交了很多的良师益友,进一步提升了我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离开这里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还可以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9.2--2009.4 品盛(其它) 工作职位:跟单及办公助理 离职原因: 工作描述: 负责客户的订单接单,查单,排单,出单和追回单。遇到客户投诉问题时负责协助业务和客户沟通解决问题.资料的整理打印分发,通知的起草及公布,电话转接,来电咨询回复,重要事项的记录,来访客人的接待。定单后安排生产并进行质量跟踪,打样、出货等。负责传真,收发快递等日常办公事务。

同时也要负责公司合同、证明的编写,日常办公人员的考勤及公司招聘的相关工作。 自我评价 现在的我并不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人,但是我相信这不决定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我有足够的上进心,没有经验可以积累,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和热诚,任何一个转变都会是一个人新的开始,我相信,心态可以决定很多东西。

我自信是因为我肯脚踏实地,努力向上,对工作我从来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年轻就要拼搏,吝啬汗水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篇6

关键词:虐童;幼儿教师;伤害

诸如山西太原市蓝天蒙台梭利幼儿园,一名5岁女童因不会算“十加一”,在十分钟内被女老师李某狂扇数十记耳光;浙江温岭的年轻幼儿园教师颜某揪着一个男孩的两只耳朵将其提x地面20厘米,并要求同事拍照留念,幼儿嚎啕大哭,而她却面露喜色;广州市番禹区子惠康复中心老师许立欢将年仅4岁的女童瑶瑶凌空甩地摔至右半身偏瘫……

一、幼儿教师“虐童”行为对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身体伤害

不同程度的虐待行为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轻者出现淤青或伤口,重者导致骨折或者残疾。健康的身体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故意伤害行为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了伤害。

(二)心理伤害

0~6岁是人生命的初始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如果对幼儿实施虐待行为,使幼儿经常处于焦虑、恐惧、痛苦等情绪中,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及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幼儿头痛、胃痛、噩梦以及注意力分散等症状,更会引起幼儿的入园焦虑以及恐惧。如果幼儿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就会引起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并且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过程的稳定化,不良情绪反应逐渐演变成情绪品质,变成其个性的一部分。此外,3岁以后,幼儿的道德感、羞愧感、自豪感等情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习得是非、好坏以及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受虐幼儿以及围观幼儿长期处于施虐者的恐吓与震慑的暴力环境中,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概念与价值判断标准,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幼儿教师“虐童”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

1.性格与气质方面。幼儿教师的气质,即脾气秉性、情绪情感。实践证明,有耐性、情感丰富、热情开朗的幼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轻松、愉悦、活泼、情绪饱满的教师表情丰富,更容易进入角色,同时也更容易使幼儿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引发求知欲,愿意与教师一同融入教学活动中;而缺乏热情,表情呆板的教师组织的活动效果不如前者。

2.自我调控方面。幼儿教师自我调控系统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是完善人格的前提,如果幼儿教师不能正确地感知、判断和评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必然会影响教学活动。如果幼儿教师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监控、自我教育,面对挫折、打击和灰心失望以及家庭矛盾的时候缺乏良好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不良行为,危及幼儿。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1.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具备通识性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弹、唱、画等技能技巧。目前,有很多幼儿教师只注重弹、唱、跳、画等技能技巧,容易忽视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这样就导致幼儿教师不够熟悉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很好地了解幼儿当下的需要和现有水平,以至于不能真正体会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了解幼儿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职业认同感不高。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它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幼儿教育处于整个教育环节的最底层,有些幼儿教师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工资待遇低、工作繁杂琐碎,工作几乎成了一种劳役和折磨。教师对该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认识不足,认同度、期望值不高,使幼儿教师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幸福与满足,进而滋生不良情绪并发泄到幼儿身上。

3.职业道德水平偏低。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可以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生观。当下我国幼儿教师需求缺口大、来源广、流动性高且地位较低、待遇较差,致使我国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三)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

幼儿教师教育对象特殊,工作内容繁杂。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兼顾照料幼儿生活起居的任务。此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活泼好动,户外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人身安全。这些活动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重、生活节奏快且精神紧张。

(四)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1.工资待遇偏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待遇普遍不高。尽管《教师法》规定“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幼儿园编制有限、幼儿园经营管理制度不同等原因,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与规定仍有很大差距。此外,编制内外的教师待遇差别明显。如某示范性幼儿园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聘用制教师月薪只有1 200元左右,还没有达到一名新进在编教师试用期的工资水平,且没有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

2.职业声望偏低。在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为57.2%。但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大学教师排名第2,中学教师排名第8,小学教师排名第13,幼儿教师排名第17。由此可见,尽管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认可度比较高,但是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链条的最底层,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度以及社会关注度仍须进一步提高。

四、有效防止幼儿教师“虐童”行为发生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幼儿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尚不完全具备自理能力以及自制能力,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意义重大而繁烦琐。幼儿教师必须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适当放松、自我减压,保证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给予幼儿饱满的爱与积极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幼儿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该职业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准确定位,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一种传递智慧、完善儿童心灵的职业,提高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使命感。

3.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虐童”现象的警示下,我们应该着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机智,完善其相关专业知识,使幼儿教师在应对问题时,能够采取科学正确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增强自身专业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相关法律常识的学习,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尽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保证自己在正确积极的教育观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亦能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幼儿园方面

严格幼儿教师准入标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适当学历水平。同时关注应聘者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需要出具正规医院的身体检查健康证明,还可以在招聘时通过“幼儿师资心理质量表”“现场模拟”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考核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政府方面

尽管法律约束是保护幼儿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有法可依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文件有条例、规程或相关意见,但仅是一些行政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与权威性,因此应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法制体系,用法律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此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有关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幼儿教师切身权益,只有在保障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前提下,才能使幼儿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最后,规范幼儿园管理,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规范社会力量办园,明确办园者资质、办园设施、办园质量等问题,对于社会力量办园采取鼓励与扶持的态度,加强日常管理与业务指导、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体系,保证其办园质量,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设置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将幼儿园审批管理工作统一处理,避免无人管理以及管理混乱等现象,使幼儿教育规范化。

“虐童”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共同作用,最终形成的看待事物的^念,即教师真实的那颗心,它比任何教育理念都更能影响教师外部的言行。所以在关注幼儿的同时,更要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幼儿教师自身修养,由内而外修养出一颗活泼透亮的心,给幼儿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许维素.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

篇7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发展 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近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总体说来是成绩和问题并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学前教育普及率低;第二,学前教育发展城乡差距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迄今没有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第三,城市学前教育差异化现象突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可以这么说,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格局中最薄弱的环节。尤其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明显。怎样解决我国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今后应当怎样发展,学前教育应当怎样办才能让人民满意,这也是当农村学前教育遇到的根本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受国情、经济、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相关法律尚未颁布

为规范教育的发展,2006年颁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后又颁布了多部教育法律,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今后的若干年内,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新的教育法律法规的颁行将是我国教育法制工作的重点!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已经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障,而学前教育尚未有专门的法律进行保障,这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空白点。已有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以及幼儿教育规章,这些法规对学前教育的各方面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规定,但其权威性较弱,且过于零散,不能适应学前教育日益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外,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问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问题等,都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障,整个学前教育领域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仍处于严重不足且分配不均衡的状况,教育经费总量长期没有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分配到学前教育的经费更少。以2009年为例,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合计为165027065万元,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合计为2447892万元,学前教育经费仅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48%;而这十分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的分配又是极其不均衡的,更偏向于城市的公办幼儿园,农村的幼儿园几乎没有经费可言,这些都严重束缚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师资匮乏,教学质量较低

第一,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虽然学前教育的教师数量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仍然不多,这与幼师的培养数量和渠道有一定关系。幼师数量有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幼师的培养渠道也较狭窄,我国仅师范类高校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综合性大学很少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有些高校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档次太低,与综合性大学的身份不相符,不愿开设相关专业。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幼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地位、待遇都较低,进而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瓶颈。由于幼师没有正式的教师编制,大多由临时聘请来的社会人员或者幼师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他们很多人不愿从事农村幼师职业,即使勉强从事幼师职业,也很难坚持下去,进而导致农村地区留不住优秀学前教师。

第三,教师的学历偏低,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数量极少,多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业务知识和能力素质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发展,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另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老师总体专业素质偏低,上岗幼师没有接受系统的岗前和在职培训,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差,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相对于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城市公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办学主体主要是个人,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办学条件也较差。第一,多数农村幼儿园并不具备办园的条件和资格,多为无证办园。有些幼儿园为了逃避当地教育部门的检查,甚至采取工商注册的办法。第二,村办幼儿园的规模较小,幼儿的室内游戏和室外活动的场地狭小,不利于多种游戏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硬件设施落后,幼儿书本、玩具缺乏。第三,农村幼儿园安全卫生条件有待提高,如缺乏购买校车的资金,幼儿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饮食环境和卫生条件不达标等。此外,相对于接受学前教育观念较强的城市地区,农村的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农民大多以务农为主,经济收入偏低,接受学前教育的观念落后,他们通常把幼儿园作为“看孩子”的地方,没有意识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总之,农村学前教育现在正经历从无到有,从不正规到正规的转变阶段,发展是必须的,但问题也是随之存在的,我们要发现问题,努力解决,打造良好的农村学前教育大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 学生 基本情况 报告 调查

如果说幼儿是花朵的话,那么幼儿教师就是哺育花朵的阳光,有了阳光的沐浴,花朵才能盛开的更加娇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总体素质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业思想素质具有导向作用,这将决定着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活动中的所有方向、态度以及行为表现。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动机以及目前学习状况,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客观条件反映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为今后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依据。

本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247分有效问卷调查表。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调查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专业面向职业熟知度、专业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度、专业理论以及专业实践的了解程度。另外一部分是调查学生的专业态度状态,主要包括了学生的专业理想、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归属感等方面。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调查结果

(一)专业认知状况。

1.对专业本质的认识水平

高考填报第一志愿为学前教育

“高考填报第一志愿为学前教育”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事先决定了要报考学前教育的,另外一种是选择性的报考,第三种是随便报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表明,真正出于自己的志愿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只占三成,大部分学生是由于别的原因而选择的。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动机比较复杂,专业思想教育才变得十分艰巨且必要。

入学前相关专业训练程度:“舞蹈方面进行过系统训练”占27.8%,“美术方面进行过系统训练”占70.2%,“音乐、舞蹈或美术方面的等级证书”占2%。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入学前对本专业了解较少,不利于他们入学后进入良好的学习状况。大多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茫然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也难以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对专业面对的直接职业群的了解

“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或比较辛苦的共占80.4%。

关于幼儿教师你最希望的毕业去向是的调查结果见表一。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的前途和专业素质的认识的调查结果见表二。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这个问题每人限选两项,按比例由高到低为:有爱心、童心和责任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教育教学能力,年轻、有活力、有热情,知识面广,学历和资历。

调查结果表明,该专业学生普遍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也不够,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能技巧好就可以了”的占了一定比例。学生认识到做好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但是普遍忽视专业理论知识。

3.对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的认识水平

关于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认为“培养下一代幼儿”和“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共占77.2%。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幼儿教师工作的外在价值(社会价值)还是很大的,这与幼儿教师工作的内在价值(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专业态度状况。

1.专业情感,对专业理想度的调查

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理想”的占15.4%,“还行”的占57.3%,“无所谓”和“不喜欢”的占27.3%。说明学生对幼师职业的兴趣基本呈正态分布,即两极态度少、中间态度多。

2.专业理想,对专业的喜爱程度的调查

对幼教专业的就业情况“喜爱”的占40.5%,“一般”的占48.6%,“不喜欢”的占10.9%,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关心专业的发展及前景的。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教育解决途径

以上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主流是健康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专业认识不足、专业情感和职业信念不强、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固等。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各个方面,就学校教育方面而言,它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培养到毕业分配的全过程。

(一)专业思想教育应从源头解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归根结底在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的观念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为此,第一,中央和各级政府应该尽早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引导幼儿教师走向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使幼儿教师安心工作;第二,制定和完善保证幼儿教师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的政策,关心幼儿教师的住房、医疗、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真正使幼儿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专业思想教育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应融“知、情、意”于一体,开辟专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专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既包含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也包含对专业的情感体现及行为倾向等。因此,必须从人的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3.建设具有幼儿师范特点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

课堂教学是专业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与巩固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在此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主渠道教育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文明校园

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切实有效地为校园建设精心设计,依照幼儿全面发展和不同个性的差异的需要,把幼儿园创设整洁、舒适、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作为实施幼儿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注重幼儿园墙壁文化建设,以创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为目的,重视校园整体美、自然美、艺术美,用生动形象的墙画形式,将审美触点布设在幼儿生活的周围,将艺术物化在环境中,让幼儿触手可及,让环境成为隐形课程,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着师生的心灵。

构建团结协作、关系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从根本上说,幼儿园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劳动和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的成果。所以,校园文化的形成,基础是尊重教师个人的需求和成就。然而,幼儿园作为一个团队组织,不能仅凭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所以,要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并鼓励全体教师协同作战,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合力推动幼儿园的发展。

真心关爱教师,建立心灵家园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把人放在首位。要认真倾听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经常注意换位思考,多替教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尊重、信任、宽容、支持、合作、文明、健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职工创设一个温馨、和谐、舒心的工作环境。要让职工对幼儿园有认同感、归属感 。职工就会心有所依,情有所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小结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马克思指出:“人创作环境,同样环境也创作人”。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裘愉萍.加强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3).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篇9

论文摘 要:通过调查,对绥化市北林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教育教学形式化、课程结构单一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音乐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内容单一,教师专业水平偏底,教育条件简陋是阻碍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对策,使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更能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促进绥化市北林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总面积34964.2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5.9 万人。2010 年绥化市共有幼儿园451 所,公办园15 所,私立幼儿园与集体园426所。目前,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教育内容之一,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在绥化市北林区开展的音乐活动课并不完善。

第一,从幼儿园对音乐活动重视的程度上的调查。在调查的所有幼儿园中有83%都开设了音乐活动课,在这些幼儿园中有20%是公立幼儿园其余80%则是私立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中平均每周都会上一节音乐活动课,在私立幼儿园中只有一所是一周上一次,其余的都是以节日或活动的形式开设的,比如,国庆节的时候就会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出节目,进行集体的联欢,共庆佳节,每学期都会在不同的节日举行不同的音乐活动,但是很少会单独以上课的形式进行。可见幼儿园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的调查。在所有幼儿园中,有71%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单调,多数以唱歌舞蹈为主,对于幼儿对打击乐器节奏感等方面接触很少。另外一所幼儿园能认识到艺术培养的重要性,并能与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80%的幼儿园会以传统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20%幼儿园会集合故事及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是幼儿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幼儿园环境条件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降低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乐器的缺失,导致音乐活动课的死板呆滞,知识通过影像资料传播,失去音乐活动课为幼儿代来的快乐及美的享受。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老旧单一。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多数选择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学,在教唱歌时都是老师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舞蹈也是有老师一个一个的动作教,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加强记忆。并没有给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用这种灌输的方式难免让幼儿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乐器的使用频率少,幼儿很难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及银色的变换。[1]

(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底

北林区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在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方面不够过硬。第一,幼儿园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 对幼儿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新教师中有很少一部分为幼师毕业生,但大都是职业幼师班毕业的,专业基础素质较差,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指导,致使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第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幼儿在活动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享受,而非会唱几首歌,跳几只舞那样简单机械。在调查中发现,北林区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幼儿的乐理知识掌握多少,老师和家长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的学习是立竿见影看的见的进步,而音乐情感的熏陶是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成绩,通常这种成绩家长重视程度较低。第三,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师幼比例偏低,教师任务繁重,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三)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2]。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多为幼儿提供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则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认为知识的传授可以看得见且效果明显,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家长也是这么认为,只要让幼儿学会知识就行,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他们则认为不值得学习,随年龄的长大和知识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私立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多数都依照家长的意思去办,导致最后恶性循环,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应多向家长介绍,而不是一味的依照家长的想法教学,这样就是去了其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更失去了音乐活动教育的本质意义。同时,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幼儿的发展。知识和美感的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游戏与教学相分离,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幼儿接受不好等负面影响。

三、对策及意见

(一)提高教师音乐素质,增强专业技能

第一,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应以专业毕业生为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为在校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学习等机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升其专业素质。帮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容和目的,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可以是本园的也可以是其他幼儿园的,通过直接的观察从中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大胆想象,推陈出新。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的时候,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已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3]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交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最有效最捷径的方式来教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一成不变的用一种方法,每次的课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幼儿会失去好奇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要多加些创新的成分,使课堂生动活跃。切忌,教师在一节活动课上使用的活动形式不要太贫乏,太多。最好设定在两到三个。

第三,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生动性形象具体的图片信息较多的图书,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书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节奏感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另外对幼儿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简单。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歌词的改变和创作,及打击乐等乐器的使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三)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幼儿园应多向家长介绍相关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是家长能充分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加强家园合作的力度,构建更多的途径及方式。以此来保证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星星. 音乐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010,4.

篇10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但绝大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课程名称和理念,继续沿袭着学科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舞蹈课时少,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训练内容大大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1]P143同时,学生基础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进而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的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不一,达成的目标也不清晰,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为主,适当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教学法经过20多年演变,也成了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舞蹈准确地应用到教学中。[2]P9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基本实现了理念和课程结构特别是编制形式的变革,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六大学习领域,其中职前培养的学前教师教育为:1.儿童发展与学习,2.幼儿教育基础,3.幼儿活动与指导,4.幼儿园与家庭、社会,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职后培养的课程包括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体验三类。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打破教师教的痕迹,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适应幼儿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而且能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及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组织舞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教学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应该要认真思考并且,并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库

根据课程整合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和《标准》的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沿,面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人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等视听媒体,收集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舞蹈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功,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创编、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多种形式的舞蹈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培养方案一致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标准》中课程及模块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运用能力,切实落实按需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注重课程资源专业性与多样性结合,全面性与丰富性结合。课程建设是方案开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学前专业理论性过深,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依据“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学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技能型课程教学,整合论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训练、各种风格舞蹈的表演能力、舞蹈创编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为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打破传统舞蹈教学仅仅是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小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改变教师课堂上一直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特长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鼓励小老师在教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推动学生兴趣小组的形成,提高学生可与学习的兴趣性和时效性;注重参与式、场景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学生入职后能力转换的培养。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分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学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备课、课堂积极引导、课后及时反思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平台,通过视频、图片、课件等多种载体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实训、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指导实践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帮带”,舞蹈兴趣小组发挥导师作用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继续推进完善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将舞蹈兴趣活动小组分为民族民间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方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活动,一方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巩固教师课堂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舞蹈课堂学习的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利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组织系部学生活动,提高学生活动额参与性及活动组织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学前教育宣传月,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参加实践体验。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生舞蹈编排、舞蹈表演,活动组织等能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改变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制度保障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教师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的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加速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学管理规范化,常规化,系统化,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及动态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资料整理等工作,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进而更好的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形成规范、提高质量、注重细节、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健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必要保障。实行校、系、教研室、班级四级督导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规范化,提高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在规范之中抓创新,在创新之中抓提高,在提高之中抓特色,构建出一套适应技能课教学改革的现代管理模式。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舞蹈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春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