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基本特征

篇1

生物具有的主要特征为:

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生物体都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生物体都具有生长现象。生物体都具有应激性。生物体都具有生殖和发育。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能影响环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资本结构;生物医药;行业特征;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TJ001)

作者简介:梁莱歆(1956-),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17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2-0039-04 收稿日期:2006-11-20

一、影响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因素分析

为了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影响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在以往的研究中,已对一些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结论,如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等多项指标,已被证明对企业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然而本文也考虑到在上述因素中,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与成长性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相对更为直接,因此本文在两者间选择了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由于折旧为非债务税盾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折旧的计算依据为固定资产,因此资产可抵押性指标与非债务税盾指标也具有很强的共线性,本文选择了前者。其次我们考虑到,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分属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产品和经营周期,由此而形成了对某一行业资本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应当纳入到研究中来。对此本文选择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未来增长机会和产品的独特性等指标;第三,在许多研究中已证明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考虑到这种影响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更为明显,故纳入本文的研究。由此而形成了如下8项分析指标。

1.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对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产规模效应体现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及因此而带来的负债能力的增强上;其次,由于生物医药产品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声誉极为重要,而规模是声誉的很好的替代值,有较大规模的企业能给消费者以可靠、值得信赖的信息,从而保证了产品市场收入的稳定,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负债能力;同时,资产规模效应还体现在单位融资成本优势和多角化经营上,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负债能力。本文用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公司规模因素。

2.盈利能力(PRO)。盈利能力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留存收益对债务需求的替代性是最为直接的;二是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盈利水平越高,现金流量越充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对更少:三是对企业负债的安全性和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盈利能力越高,企业更易于得到债权人的青睐,在债务成本固定的条件下提高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是有利的。而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如何还有待检验。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度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3.经营波动性(INVA)。波动性是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的最直接表现。波动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有两点:一是负债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二是现金流量变动较大的企业,商业风险也较高,在给定负债水平时,破产可能性较高。通常认为,经营波动性越大,负债能力越低。本文用营业收入的标准差与总资产的比值来度量该变量。

4.资产可抵押性(TANG)。通常认为资产的构成对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若企业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高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负债能力,这种能力会受到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欢迎。因此,能用作担保的资产越多,企业被预期会利用这一优势发行更多的债券。本文用来度量可抵押性指标的变量为:(存货+固定资产+土地)/总资产。

5.产品的市场竞争力(PCA)。已有研究证明,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显著地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然而,不同行业有着相对独立的不同强度的产品竞争市场,因此就同一行业的企业考察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某力的关系更为科学,而在各行业中,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性相对较高。本文用企业销售额占行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企业未来的增长机会(INOP)。企业的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当面临较高的增长机会时,股票容易被高估,此时发行股票是有利选择;其次,较高的增长机会更容易获得债权人的青睐。然而,根据成本理论可以认为,当企业面临较大增长机会时管理者仍不太愿意选择债务融资:同时,要将企业的增长机会变为现实现金流入,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要经历比其他行业更长的时间,时间越长回报的不确定性越大,债权人一般不愿将资金投向回报期太长的项目。本文用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来度量该指标。

7.产品的独特性(ESP)。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使用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作为衡量产品独特性的指标(姚学清,2005)。生物医药企业有着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销售费用支出,巨额的销售费用对医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广告费用在企业营业费用中占很大比重。对于医药行业的广告费用的税前列支,我国有着明显区别与其他行业的政策:从2001年8月开始允许该行业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对于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从2005年起又将该比例调高至25%。由此可以看出该行业的广告费用支出具有很强的抵税作用,这种非债务税盾的作用可作为债务税收优势的替代,拥有较多非债务税盾的公司应更少地使用负债。对该因素的度量我们选择了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

8.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Ti)。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结构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要比其他行业更为显著。首先,由于医药产品的价格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近几年国家对药品进行大范围的调价和限价,对整个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生物医药行业属于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在税收及多种费用的列支上有着多项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负债抵税作用产生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具有周期性和整体性,它对生物医药行业内部的资本结构影响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对具体行业资本结构实证研究时,一般不需单独考察宏观经济对具体某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而只需使用虚拟变量标示不同年份或时期,以考察其对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向。对于资本结构的度量,学术界普遍采用三种方式:总负债/总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长期负债/总资产。本文采用总负债/总资产(L)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采用市场价值计算企业资产价值存在较大困难,本文的资本结构(L)

指标采用账面价值计算。

二、样本确定、实证模型实证分析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按照2001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分类结果,本文根据研究需选择了深沪两市2000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A股生物、医药制造公司和其他各行业门类及制造行业下各行业大类深沪两市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A股公司,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各行业样本均排除了在2001年~2004年间任何一年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生物、医药制造业公司最终样本为59家公司连续4年的数据,共计236个观测单元。其他各行业门类及制造业下各行业大类公司数见表2第3列。[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由中国证券报监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年报大全(光盘版)》(2000-2004年)。]

本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各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模型如下

其中Xjit是企业j的影响因素i在t时数值:ε为未被观察到的随时间和截面个体同时变化的剩余误差项。

1.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行业特征及差异检验①

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4年的资本结构状况如表1所示。

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在2001年~2004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负债率水平相对较低,其次,该行业在2001年时的负债率水平较低,近几年逐步有所提高。该指标的标准差变动与平均值的变动相吻合,说明平均值的变动是由于企业间资本结构差异变动引起的;此外,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基本上以流动负债资金为主,长期资金比例很小。

分行业门类和制造业下分行业大类A股公司的资本结构值(各行业资本结构4年平均值)见表2第4列。从表2中数据来看,行业大类下的房地产业、建筑业及批发零售贸易业有着较高的负债率,与这些行业的经营特点基本相符;而采掘业、水电煤气生产供应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有着较低的负债率。制造业下各行业大类的资本结构平均值差距较小,其行业大类间资本结构的差异水平有待检验。

Wald-wolfowitzTest游程检验是用来考察两个独立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分布的总体,其特点符合样本量不同的两个独立分布的检验,适合本文的资本结构行业差异性检验。其检验过程是,先将选定的两个行业的负债率进行排序,然后统计最大游程数。根据统计原理,如果两个行业的负债率数据来自同一个总体,则游程数相当大;反之,如果游程数太小,则表明两组数据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总体。因此,运用该检验方法对生物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两两进行检验,就可以得到较可靠的差异性水平。

具体检验过程是,各行业公司分别赋予不同的虚拟变量,再将生物医药行业与各行业成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检验的结果来看,与生物医药行业成对进行检验的8个制造业下的行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通过了5%以下的显著性检验:与生物医药行业成对进行检验的10个行业门类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大部分显著性水平低于1%:总体上看生物医药行业与行业门类的资本结构差异要比与制造业下各行业大类的差异更为显著。以上分析证明,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行业特征,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结构与其他大部分行业有着明显差异。

2.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各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经计算求得每一指标各年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整理得表3。

根据表3中各指标的统计情况,从企业规模(Si2e)指标来看,在考察期内平均值稳步上升,说明样本公司规模有所扩大且分布较集中;受市场竞争加剧及国家对药品调价的影响,样本公司的盈利性(PRO)平均值出现了逐年下降;数据显示生物医药行业的经营波动性(INVA)越来越小,表明该行业正逐步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指标(PCA)的标准差较大,表明该行业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异较大;增长机会(INOP)指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投资者对该行业前景的评价逐渐由高估回归理性;正如以上所论述,产品独特性指标(EsP)表明,生物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非常高。

模型的估计方法我们采用了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模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模型估计结果如下表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因素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表明企业规模的增强有助于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盈利能力指标在0.00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证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资本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从与生物医药行业经营特征相关的因素来看,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指标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这与前面的理论推断是相符的,即当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有扩大的趋势时,具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争夺市场,特别是抢占未来产品市场,在股权融资与内部融资有限时,会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生产扩大和开拓市场时的资金不足问题。产品独特性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增加营业费用支出的同时,亦为了避免过大的风险而采取低负债策略。时间虚拟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实证分析结果充分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行业特征,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资本结构的分布上,而且还表现在与其行业经营特征密切相关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上。

2.生物医药行业的经营特征导致其低负债的资本结构。实证结果表明,生物医药企业的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尽管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资产可抵押性等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形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经营波动性、企业增长机会及产品独特性等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医药企业大多选择了较低的负债水平。由此表明,行业经营特征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示了企业,要调整资本结构所应当重视和努力的方面。

3.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结构,如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等经济环境因素对生物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生物备考 复习策略

备考虽没有"捷径",但如果复习方法科学、策略优化、思路清晰,则效率一定会倍增,同时大幅度增分才有保障。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1.抓重点

高中生物课本,全书分五部分。第一章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阐述原生质的化学成份和性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繁殖等基础知识,说明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是学习以下各章的基础。第二章讲生命的基本特征。从细胞水平出发,就生命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以认识生命的本质。从全书来分析,重要的基础知识集中于第一、二章,特别是第二章: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应围绕新陈代谢这一中心内容进行全面复习。

2.注意基础知识

生物复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高、深、尖问题上。例如,在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中,多数考生对基因的分离规律感到比较易理解,而对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感到为难。因而,有些考生只对分离规律满足于一知半解,就把精力集中于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上,这就事倍功半了。基因分离规律看似简单,但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只有真正地学懂、学会这一规律,才有可能了解和认识其它两大基本规律。在全书中。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因此,注意复习基础知识是关键。

3.弄懂基本概念

所谓弄懂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地掌握基本概念。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呢?第一,可采用比较法。例如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所谓需氧呼吸是生物体必须从大气中吸取游离的氧气,氧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制造生物能ATP;厌氧呼吸则是生物体不需从空气中吸取游离氧,而是依靠细胞的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来制造ATP。弄懂这两个概念,除了解需氧和不需氧的区别外,还要找出由于需氧和不需氧而连成的不同,同时由于都属于异化作用,还需找出其共同点,进行比较。这样,就可帮助理解,加深记忆。第二,采用图式法。即把概念或问题,画成图式帮助理解记忆。如光合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叶绿素吸收太阳的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葡萄糖,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葡萄糖里。这一过程可用方程式表示:

光能

6CO2+12H2O-C6H2O2+6H2O+6O2。把这一方程式和光

叶绿素合作用概念联系起来,既能帮助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记忆,又能根据化学课所学到的化学平衡原理,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又如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可根据各期的要领,自己画成简图,这样脑子里印上自己设计的图,记忆就深刻了。

4.答题耍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篇4

物联网体系结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对于月球的基本知识的讲解比较简单,学生也能接受,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前面讲解“最近的恒星—太阳”方式一样。开始用一首优美的乐曲《明月几时有》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沟起学生对美好月球的向往,然后请同学说说以前听说过哪些有关月亮的美丽故事或传说。学生说出了嫦娥奔月等故事。我设问:月球上真的有这么美好吗?引发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看书,或讨论,看看月球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么美好。学生积极看书,寻找答案。

    我设问:月球上面和地球上面有哪些不的地方?

    这个问题提出后,引起强烈反应: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

    生:月球上没有水。

    生:月球上没有植物,没有动物。

    生:月球上温差大,不适合生物生存。

    生:月球表面有环行山,是流星撞击的。

    等等;

    学生能把月球的一些基本特征说出来了,为了巩固,我放映了一段宇航员等月的情景,让学生真实感受了月球表面的情景----一个寂静荒芜的世界。

    根据月球基本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 月球上会看到流星么?

    2、 月球上能放风筝么?

    3、 宇航员为什么一跳那么高?

    4、 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

    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在次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月球的体积和质量,用图片直观展示月球和地球体积、质量的关系。

    把月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运动对比进行讲解:

绕转中心

绕转方向

绕转周期

地球

自转

公转

月球

自转

/

公转

篇6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运用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验的机会,能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些认识。

一、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新的一种模式,在实施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动手”“动脑”“动口”过程,学生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分享成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学效果。其过程包括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一般流程如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

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动力和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形成强烈问题意识,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和核心。

2.过程性。

过程和结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接受学习中,教师将学习内容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磨练。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结论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强化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而且能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主体性。

接受学习将学生置于认识的客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难以得到锻炼和展现,而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

三、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学有着双重任务,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统一并重。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背诵现成结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并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探究,以获取科学的结论,使课堂成为新知识的场所。

1.层层设疑,留下悬念,激发探究的兴趣。

生物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而又充满奇妙的世界,它们的出现和存在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又给爱动脑筋的学生留下了疑惑和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索。如在学习“人体概述”中的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提问:儿童和老人摔跤,哪个容易发生骨折?我们通过什么实验验证?它与骨的成分有何关系?骨的成分对骨的特性又有什么影响?这样层层设下疑问,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通过探究得出了答案。

2.从观察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验证所得,并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蚯蚓实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而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蚯蚓缺一段能再生?”此问题看似与课本无关,但实质上已渗透了生物进化。于是我先表扬该生爱动脑敢于钻研,并告诉大家:“蚯蚓有咽上神经节、咽下神经节,相当于脑的作用。因此蚯蚓缺了前端就不能再生,缺了一小段后端则能再生。”并介绍了哪些动物有再生能力,同时指出动物越高等,再生能力就越弱,并建议学生课后自己做比较实验。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激发了探究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3.改变实验方法,由只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探究发现是学生选择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在“馒头在空气中的变化”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方案的不同,选择必要的实验物品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飞跃,同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从而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4.巧设探究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广泛地联系实际,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学。例如:讲蜘蛛结网捕虫时引出:“为什么蜘蛛能粘住其它昆虫而不粘蜘蛛自己?”“一朵花最吸引人的是花瓣,它鲜艳、美丽,但不是花的主要结构,为什么?”在学习蜜蜂这节时指出:“雄蜂成熟后常在晴朗的午后,飞到空中与蜂王交尾,交尾后不久便死去。”雄蜂交尾后为什么死去呢?通过提问,学生大胆突破了“唯书”“唯师”束缚,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1.教师应帮助学生区别问题,避免杂乱无章的问题对学生造成干扰,但又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向某一现象的简单结论。即在教师全过程把握课堂方向的前提下应该让学生围绕主题大胆、合理假设。

2.实验室的探究一般是一种模拟,和现实存在一定差异,也不可能实验,应提倡学生真实地接触社会,体验实际。

3.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做”科学,而并非真正的科学研究,因此在引导学生严峻时,难度应适宜,并尽可能与生产、生活社会实际问题发生联系。这样既能保证探究活动的“含金量”,又能避免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4.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原本无法观察的生命现象、分子结构得以在教学中展现,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是生物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用实验过程的录象和动画来代替学生实验,使学生得不到第一手感性认识并失去动手机会。

总之,运用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到乐趣,得到锤炼,在探究中放飞思维,这对于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素质提高,使其终身受益,无疑意义重大,势必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都应带领学生向科学思维高峰不懈努力攀登,去迎接生物学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 教学

为了跟上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步伐,目前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各专业课的教学都做出了相应调整。枣庄学院(原枣庄师范专科学校)虽属本科非师范类院校,但仍保留了部分教育专业,特别是生物教育专业。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对相应的专业教学提出改革,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学》教学提出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微生物学》教学有所帮助。

1 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本章是中学生物学的开篇,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两节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重温“巴斯德试验”,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本章共包括“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四节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在大学教学中已基本包含。

在此列举了第一单元部分内容做对比,由于篇幅有限,其它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

2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法

2.1 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遗传变异、基因表达的调控、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物种多样性、感染与免疫等;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为全面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将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无论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和前沿性。

中学第七册(上)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分别探讨了三大微生物类群――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个初步了解,此部分内容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的“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等章节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讲解。此外,中学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与食品等多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及“微生物生态”等章节均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内容的简述,但重点集中在细菌、病毒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上,至于其它微生物并没有详细、深入、系统的介绍相关内容,在讲述过程中往往被教师简略或忽略了。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去探索“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了解微生物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中学第七册(下)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介绍了人类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其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知识”一章中已有系统介绍。有关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安全用药常识等内容在大学课程中应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因为“传染与免疫”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在《微生物学》中简短的篇幅很难讲清楚,因此建议将《微生物学》“传染与免疫”这一章删除,在掌握微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开《免疫学》课程。

另外,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有关微生物学的研究更是日新月异,短时期内教材又无法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使微生物的教学具有前沿性,我们的知识才不会陈旧,使学生更容易适应时代的要求。

2.2 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新教材中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课程,在高中《生物技术与实践》“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中涉及了大肠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细菌分离纯化技术,此项试验技术在大学实验教学“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已包含。但在以往的大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很难参与完整的实验环节,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获得、实验试剂的配置等,往往由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做实验,因此对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欠缺。因此建议大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各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自己设计和进行试验寻找答案。使学生在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严谨的课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自主学习

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中学生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生物科教学过程自身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主要目标,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开放性。它是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上,体现出超前认识和突破创新的特点。本人就中学生物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学程序和实施策略作初步的探讨。

一、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突出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二)强调开端的多样性。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的认知活动程序化、形式化,不利于学生情感、意志和创造力的培养。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开端多样化,既可以从基本的概念、定义、定理等抽象概念出发,也可以从具体问题、现象或结果入手,是一种注重过程的发展性教学。它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与问题解决的方向。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创新过程,强调在创新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不再是刻板地遵循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等形式化的阶段,而是要充分表现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智能操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思维发展的突破性。

(三)重视思维的多向性。

生物科的传统教学注重趋同性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体现在通过线性排列方式和聚合方式的思考,保证路沿着同一方向前进,以追求获得唯一的标准答案,它是一种规范型思维。而自主创新的生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结合生物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尽量以新奇、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多元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追求殊途同归的发展性思维,在生物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由跳跃或中止思维进程连续性,这样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使学生以突发、飞跃的方式对问题做出创造性解答。

(四)提倡互动的和谐性。

自主创新的生物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充满创造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要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密切师生之间和生与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老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有利于学生从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和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同、和谐的生物课堂氛围。

二、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启。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对生物教材内容作“整体鸟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情况,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通读、细读、精读。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议。

选好议题,激疑启发,唤起“愤排”,营造民主气氛,适时引导与评价,鼓励积极参与,使学生、教材、教师三者之间形成信息交流,促使学生思维发散与集中,探究生物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做。

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与引导下,自主设计生物实验过程、观察方法、调查方案,运用生物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获取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科学方法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讲。

在学生质疑和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紧扣教学大纲,以本为本,通过点拨,点明关键,指导方法,排除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障碍,使学生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

(五)练。

教师根据生物科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性练习,并注意练习的延伸、拓展和联想,促进学生所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和自我检测,培养学生寻求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意识,发腱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结。

篇9

跆拳道后旋踢动作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三维定点测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原地后旋踢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获得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指标和参数,对获得的指标和参数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得出后旋踢运动速度的基本特征。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找出其中的不足,从而为跆拳道后旋踢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角度转身鞭打

TechnicalAnalysisofrotatekickMovementinTaeKwonDo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不断创新;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模式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构建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在高中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把学生教育成能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学习生物的经验,向大家讲述一下高中生物的自主创新课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学程序以及实施策略。

一、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自主创新课堂具有突出学习自主性、强调开端多样性、重视思维多向性以及提倡互动和谐性等特点。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具有吸水性和失水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全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细胞的特性。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现问题的实质。比如,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细胞都会吸水或者失水,细胞吸水或失水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不会再有所变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独立去发现这些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同一个问题应该有多种多样的答案,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课本,通过课堂或者课后自己大量的实验去验证课本上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进步。

二、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相互讨论、学生的独立操作、教师的适时讲解、学生的课后练习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总结。教师在给学生教授课程之前首先应该对教材所要讲解的内容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这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其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选好议题,让学生对这个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做出总结,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设计生物实验过程并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去做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做一定的练习,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通过讲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去做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调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自主创新课堂的实施策略

自主创新课堂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自主创新课堂的实施策略包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意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以及对生物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等。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一节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对植物进行观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设定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比如通过对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让学生来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不同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结合生物课程自身的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活动、亲身去实践,使学生对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边凤琴.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