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投资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金融危机的先兆
1.金融市场指标金融市场的指标出现异常是最明显的信号,尽管信号出现时,市场情绪高涨,不良信号往往被投资者忽略,甚至经济学家也不愿诚实面对这些令人不快的警告。(1)银行业股票价格波动性。银行业BETA值:银行业股票随股票市场指数变动程度。若BETA>1,则表示银行业股票的整体市场波动幅度大,系统性风险上升,预示金融危机前期的到来。(2)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股票波动指数(VIX)。由于该指数能够敏锐地察觉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的变化,所以也被称为“恐慌指数”。通常在主要股指出现明显回落之前,VIX波幅已经引起市场注意。(3)收益率利差的扩大①收益率曲线倒挂主要金融资产,如美国的国库券,联邦基金,欧洲银行之间的美元拆借资金之间,同样产品,不同期限,不同产品,同样期限组成的各种利息收益率曲线形状和利差状况是衡量美国金融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②商业票据贴现和银行间资金市场吃紧随着10多年来以短期货币市场资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高杠杆经营模式的迅速增大,货币市场状况成为金融市场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它可以反映出危机的到来。资产抵押商业票据和国库券利差在以往危机时波动并不显着,但由于今年来金融机构杠杆化操作的加强,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大幅上升。(4)CDS飙升信用衍生市场CDS反应资本市场引起的系统性违约上升和清偿能力危机的程度,CDS利差是危机前期的重要预警指数。(5)相关性指标大幅上升该相关性在危机发生前会大幅上升,因为这时才会出现资产同时套现退出市场的状况。在各次金融危机发生前,不同资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大幅上扬。
2.美国经济衰退的预警指标金融危机往往会引发经济衰退。但往往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当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正在竭力掩盖危机的波及范围之大和严重性的时,经济指标正在表明事实。也许各国升息还在继续,股票市场在经历了一阵风波后,继续攀高,但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增长正在放缓甚至停滞。在经济周期预测中,对经济衰退前期或经济衰退临界点的提早确认,对市场形势判断非常重要。在美国,按照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的标准,经济衰退的正式确认比衰退实际发生滞后至少六个月时间。但事实上,美国已经具备对经济衰退行之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制造业持续下滑美国供货管理研究所(ISM)制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美国制造业扩张或萎缩的主要指标,具有及时性和前瞻性。50是该指标的荣衰线。该指标中新订单指标和就业指标这两个分项是关键性的前瞻指标。(2)零售销售下降零售销售增长是反映消费者支出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从减速增长发展到负增长即是一个经济衰退预警。(3)信心指数连续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包含个人关于经济现状和前景的评估。较具权威性的指标有:会议局消费者信心指数和瑞士盖洛普投资者信心指数。(4)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周先导指数和会议局直属不同,该指数滞后期更短,可以视为更加敏感的预测指标。其下降持续的时间,幅度和涉及面都指示未来发生衰退的概率有多大。该指数已经在2001年和2007年成功地预测了经济衰退的发生。
个人投资对策
除了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投资者必须拥有并坚持某些保护性的投资策略———在任何市场条件下,机械化管理资产的原则。尽管从短期来看,它可能有悖于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策略,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保住资产最可靠的方法。
1.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并执行资产配置的比例由于市场条件不断改变,定期对自己的资产配置进行再平衡是明智之举。随着时间的流逝,投资者的资产分配会出现失衡,较大幅度偏离了最初的设置。假设,某投资者2年前初始配置为60%股票或基金,30%债券,10%现金。由于牛市出现,股票大涨,资产比重变为股票85%,债券15%,现金5%。坚持个人的长期资产分配原则,应售出部分股票,把他们分配到债券和现金上,而不是把现金追加到股票投资上。
2.确保投资产品的流动性把多余的现金用于投资并不意味着你在急用钱的时候一定不能提现。债券,股票和共同基金通常很快就可以卖出去。由于上述投资只有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高收益,但如果发生危机可以比较快兑现,这样能满足流动性要求而令投资者感到比较踏实。
3.配置债券型基金做为资产组合的稳定器债券虽然回报率相对波动的股票市场而言不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在金融危机初露端倪时,股票价值已经大幅下挫,而留在债券类投资上的资金并不会大幅缩水。对于保守部位的投资,债券型基金可能是优于债券的选择,其优势在于对债券发行人的分散,帮助投资人涉足高收益债券而同时承担相对有限的债券违约风险。此外,债券型基金可以通过投资升值货币计价的债券,给普通投资者提供外汇投资的收益。
4.投资于结构简单透明,易于跟踪和赎回的产品投资者完全依赖于产品的信用评级,只关心产品的潜在收益,甚至不知道投资标的的性质是危险的。自2002-2003年,雷曼兄弟首先在香港面向非机构投资者(也称零售客户)发行迷你债券。从结构上说,迷你债券是一种以信用衍生品为标的的结构化投资产品。其复杂程度之高,主要在于其连接的信用风险的复杂设计,即使对于专业人士,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理解。很多香港投资者购买时并不真正了解其结构和面临的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盲目跟进,2008年夏,雷曼兄弟公司陷入危机并于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迷你债券价格大跌,香港雷曼“迷你债”的持有者们陷入了绝望,他们面临的是本金的巨额亏损。
5.持有黄金并适时买入避险货币黄金是任何投资中理智而稳定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黄金是全球通用货币,它的供给是有限的。黄金与普通货币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价值会随通胀上升。当出现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迹象的时候,黄金是各种资金可选择的避风港。全球每个升息周期中,低息货币总是套利交易的工具。
篇2
近
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由于概念滥用、认识偏差、制度缺失、监管缺位,导致问题和风险接踵而至。
互联网金融企业跑路、倒闭现象层出不穷,媒体报道更是络绎不绝,相关事件给金融消费者权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令人担忧的是,类似现象还在持续发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偏差使得整个业态发展过热、产生泡沫;另一方面是监管制度还未跟上,使得依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其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比传统金融更加突出。
在经历了一轮恶性事件的爆发之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最终应成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庆幸的是,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正在开展,这表明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
去年7月以来,相关部委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办法,强化了制度建设。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清理,一批借金融普惠之名行金融诈骗之实的“害群之马”受到打击。
同时,全社会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存在很大的外部性。舆论变得趋于理性,互联网金融广告也得到严格限制。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投资人门槛是为了更好保护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金融消费者。
下一步,我们期待金融消费者投诉、权益保护渠道能够更加畅通,金融消费者遇到问题能够更好地得到咨询、申诉并妥善解决。
至于投资时应该选择哪家机构,普通金融消费者往往难以判断。但辨别哪种机构“不靠谱”却很简单:除了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少量保本型理财产品之外,如果哪家机构告诉消费者,它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这家机构一定是不够正规的。因为目前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非常少,而其它各种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承诺保本理财,必然违规,背后必定有问题,要多长一个心眼。
此外,建立和完善“合格投资者”制度非常必要和紧迫。
在这样的制度下,对参与金融的投资者需设置准入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状况、知识水平、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方面要求。例如购买信托产品,一般应设置100万元起步的门槛,因风险相对较高,首先要利于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当然,投资金额或资产规模不是合格投资者的唯一标准,但也不能将无原则的低门槛作为互联网金融或普惠金融的标志。
篇3
[关键词] 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监管
2006年年底,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首次提出了“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买者在市场上通过自身的行为获得收益,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买者自负”想要真正获得预期效果,需要投资者更新传统理财观念、商业银行严格承担信息披露责任,以及监管部门建立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
一、买者应自负
所谓“金融创新”指的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业务之外发展起来的新型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品业务、银行卡业务、银行代客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既是为了满足投资逐利的需求,也是银行机构拓展收入结构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消费者得到增值服务的同时,使银行也得到中间业务收益,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目前,商业银行进行了不断改革,正在成为真正的金融企业。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收益是风险的补偿,风险是收益的代价。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服务,是商业银行与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活动,所以买卖双方在市场中是平等的主体,在双方共享创新产品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买者自负”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使投资者更审慎地对待投资,不要鱼见饵而不见钩、人见利而不见害。中国的金融投资者今后必须加强自我学习,充分认识到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中蕴含的风险,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在购买新的金融产品时,不能只关注预期的高收益,还要了解其中蕴涵的巨大风险,并充分认识到高风险并不一定就会带来高收益。
二、卖者亦有责
1.商业银行应提高创新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买者自负”对于鼓励国内银行金融创新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创新方面差距非常大。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越来越多,品质尚属低层次,还处在简单模仿外资银行的阶段。大多数银行没有专门机构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运作以及长远规划和系统管理。中资银行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主要是一些“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国内金融产品的同质化也很严重,各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没有个性化、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一些银行的产品只是外资银行的“二道贩子”,在设计和程序上都模仿外资银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更为严重的是,某些所谓金融创新产品不规范,大打政策“球”。金融创新的原则应该是银行自律守法,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内“创新”,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性规定,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违反法律规定或变相逃避监管。
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银行植根于本土文化,这是很大的优势。而银行服务与文化有很密切的联系,金融产品是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产品,我们应在产品深度开发上下功夫,开发出带有中国原创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金融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金融创新产品要有充分的风险提示。银行有风险提示的责任,对产品的已知缺陷和风险应做全面披露,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向客户准确、公平、没有误导地进行信息披露,尽可能避免客户对所购买的产品产生误解。就如同买股票、买基金时提示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消费者明白了后继续买,这个责任应该自负。这样一方面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银行从法律方面保护自己。
三、监管应加强
1.监管部门应监督金融机构信息披露透明,增进公众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了解。
推行“买者自负”理念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买卖双方的信息应当是完全对称的”。实践中,“买者自负”的原则应更适用于信息掌握完善的机构投资者。在现代西方国家的立法中,加强对消费者、投资者等信息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成为惯例。在金融、房产和教育等消费领域,“买者自负”这一原则在西方国家已经不再强化,法律认为个人投资者是“信息弱势群体”和非专业化,反而要求卖方倒举证,以示清白。由此可见,监管部门的监管非常重要。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中,就特别强调了商业银行在创新活动中承担的信息披露责任和对客户的尽职责任,这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进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另外,我国立法部门应努力建立,如集团诉讼、诉讼保险、举证责任倒置等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诉讼制度,惟此,才能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这一“信息弱势群体”。
2.监管部门有义务增进公众对“买者自负”原则的认识,以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监管部门一方面应进一步强调商业银行必须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广大金融投资者加强对这一市场经济原则的认识,加大金融风险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教育公众投资者更审慎地选择投资。这不仅有利于银行更好地防范风险,还可以在全社会培育市场经济的理念。
3.作为管理层,应努力培育关于银行和银行产品的评论机构以及投资策划师、清算银行的生长土壤。
证券市场有很多第三方机构,但评论银行的机构却很少,如果加强第三方的舆论监督,给老百姓更多风险投资的建议和提示,买卖双方的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另外,在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确认风险、选择产品通常是投资策划师、经纪人的任务,投资者的投资资金也是交给清算银行托管,如果风险达到上限,清算银行将自动平仓,保证资金安全。中国的老百姓在提出自己的投资需求、明确所能承担的风险之后,也可以由专业的投资策划师为其“量身订做”选择投资产品组合,控制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俞靓:买者自负须三方负责.中国证券报[N].2006~12
[2]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M].2006
篇4
关键词:行为金融 理论 证券投资
前言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其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目前证券市场欠发达的我国来说,具有高投机性、高换手率以及市场和市场频繁剧烈波动的特点,市场上充斥着“短线为王”的观点。在这种投资理念指导下,投资者心理因素对股票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甚至能左右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加强对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教育和引导更加必要。行为金融是行为经济学在金融学领域的应用与深入,代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研究行为金融理论,跟踪西方现代金融学的前沿研究,并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
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②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③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④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标准金融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墓本价值。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过程: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从而不能通过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导致的过度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净收益。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理性分析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3、羊群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构造成影响。
4、动量效应
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此外还有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遗憾,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和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及小盘股、新股效应。
5、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6、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是人脑解决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方式,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进行决策判断的高效思维范式,即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情况下,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法,但同时启发式思维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并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由启发式导致的决策错误是一种系统性的、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叫做启发式偏差。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1、反向投资策略
在行为金融理视角下,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的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冷门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那么在实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套利的机会。那么,证券投资者就要注意,反向投资策略要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策略又称正反馈策略、惯性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视角下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动量效应心理的分析,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持有期 (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因此,动量交易策略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于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基于价格惯性和收益惯性的策略也可利用市杨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而获利。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这种方法下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去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所以在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价股的数量。因此,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因此,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
4、基于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启发式心理偏差的分析,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投资者发现这些偏差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偏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偏差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并由此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证券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止教条化,随机应变
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打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证券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其策略效果如何体现呢?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注意随机应变。
2、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具有共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应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而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五、总结
基于金融市场异象和投资人认知与行为偏差的众多投资策略,诸如反向策略、动量策略、小盘股策略、平均化策略、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的略,如果应用得当,可帮助投资者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同时,行为金融理论远非一个完全成熟的理论,学习和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应将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曹宇锐.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J]. 金融经济, 2006,(02)
[2]徐健. 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篇5
【关键词】沿淮城市群;家庭金融;投资现状
沿淮城市群按照《沿淮城市群规划》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个市和六安市的霍邱县、寿县,国土面积4.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2011年末总人口3191万人,占全省的49%,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其中“两淮一蚌”三市,国土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0万人,是省“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地区。
近年来,随着沿淮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其在沿淮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也渐渐显现。沿淮居民个人金融、持家理财等有关家庭金融理论与行为的研究对科学有效指导沿淮家庭金融活动,促使家庭经济及各项事业活动的正常开展,都是有益的。对促进沿淮城市群金融部门的业务拓展和提高沿淮金融服务的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对合理引导沿淮家庭金融资产的投向和搞好沿淮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刺激内需,寻找沿淮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沿淮城市群家庭金融现状分析
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是政府政策的最终受众。资产配置、借款、贷款、保险、消费、投资等需求,以及家庭对经济变化的反应等家庭的金融行为,都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金融,概括地说,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具体地说,凡货币及货币资金的收付货币资金的借贷、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转让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所谓家庭金融活动,主要是指家庭个人将其家庭金融资产,诸如存款和现金等,用于储蓄、信贷或投资于股票债券以及保险等方面的活动。沿淮城市群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观反应了沿淮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沿淮各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沿淮城市群家庭储蓄及住房现状
沿淮城市群居民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大多家庭中,其储蓄率相对较高,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份额大。大量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储蓄几乎没有。由此可知,安徽沿淮城市群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
近几年,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价值不断攀升,而成本价格平均较低;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城市家庭第二套住房成本价格较第一套略高。因此,城市住房收益可观。而非农家庭购房贷款总额占家庭总债务的一半左右;农业家庭购房贷款总额占家庭总债务的约三分之一。户主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家庭负担最重,贷款总额平均为家庭年收入的多倍。
2.沿淮城市群家庭投资及资产现状
据统计数据反映,沿淮股票投资中盈利的家庭约占三成;盈亏平衡的家庭约占两成;亏损的家庭比例占一半。在股市中没有盈利的炒股家庭高达八成,炒股赚钱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增加的态势。沿淮家庭对衍生品市场参与率极低,不到一个百分点;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参与率为较衍生品高。这与安徽省衍生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现实基本吻合。
沿淮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一成多,非金融资产占九成左右。沿淮家庭负债中,总体资产负债率为不高,农村家庭负债较重。沿淮家庭财富净值平均水平农村较城市低。
3.沿淮城市群家庭养老保障及教育现状
沿淮居民中近一半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障。退休后养老金收入:总体月平均不足一千元;城市月平均不足两千元;农村月平均不足两百元。据调查,安徽沿淮城市群中“80后”有初中以下比例仅不足一成,而大学毕业比例则高达并稳定在两成。沿淮居民中大学教育及硕士生教育回报显著。本科学历收入是大专或高职学历的两倍,硕士学历收入则为本科学历的两倍,而博士学历收入则只有硕士学历的七成。另外,近几年受“留学热”影响,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沿淮公民重要选择之一。
二、安徽沿淮城市群家庭金融的对策研究
1.整合各项目标规划,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
从大体情况上看,对沿淮家庭中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完成家庭规划中的教育、投资、保险和债务目标,实现资产保值和适度增长。沿淮家庭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之前,务必加强对沿淮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有资本、价格、市场、利率、汇率等多种表现形式,投资者个人风险、专业理财机构运作风险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沿淮居民可以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以此完善规划目标。对于沿淮初级投资者,在未来选择投资的品种和投资机构等,认识和理性地看待这些风险是必要的。思考冷静,理性判断,增强意识,从而促使安徽沿淮城市群金融投资质量的提高。
2.制定合适投资策略,理性选择投资品种
沿淮居民家庭金融投资要掌握关键的投资操作要领,具体以家庭收入水平、结构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金融投资方式、风险、产品等进行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再制定可行的投资方案和正确的策略。要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投资问题,摸索合适自己家庭情况的投资策略并谨慎执行,在对投资业务逐渐熟练的情况下可以适度以扩大投资范围、规模为途径提高投资的效益。
在家庭金融投资过程中,银行的理财品种风险越大往往潜在的收益也越高,相反投资风险较低的收益也会较低,投资风险必然存在,所以沿淮居民投资者投资前要先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免出现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损失,给沿淮家庭经济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3.规范政府干预行为,形成合理市场机制
事实上,金融市场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会消极发展。为解决沿淮家庭金融发展缓慢的问题是政府培育股票市场的动机之一,必须靠沿淮各政府去引导居民进行投资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这样最终会导致金融资源难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金融商品价格大幅度变化,沿淮家庭金融市场自我调控机制失灵。
由于安徽沿淮城市群家庭金融较晚起步,未形成完善机制,还需要通过政府行为去引导和推动市场配置的积极因素。沿淮股市市场中缺乏中间因素来发挥市场优越性时。沿淮各政府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减少税收的方法来吸引这样一些因素的流入,从而帮助家庭金融市场机制的形成。以促进沿淮家庭金融的健康发展,为安徽沿淮城市群的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扎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柴效武.家庭经济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柴效武,王淑贤.家庭金融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篇6
马海燕:家庭或者个人通常会忽略理财基础的搭建。这个基础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要有备付金,以便应对意外、急病、子女教育储蓄金等长期规划和突发事件。越是钱比较少的年轻人或者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家庭,理财基础尤为重要,每个月都要留有一定备用金,通常我们会说是3到6个月的生活储备。
第二,在医疗、意外、养老和子女方面,通过购买保险,搭建牢固的理财基础。现在城镇农村均实现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但是基本医疗费用报销70%,还剩下30%,这对于一些家庭或遇到特殊情况,可能这30%都无法负担。就需要自己购买补充商业医疗保险,那样一般的病基本上就覆盖了。有经济能力或经济能力提升后,需要再购买一些大病险,以应对重大疾病。
商业保险越早规划越好。如果有子女,最好在其3岁之后,给其购买医疗保险,3岁之前对孩子投保成本较高。
第三是资产配置方面。我们发现,很多人资产过于集中,比如楼市好的时候,拿出90%的钱去投房子;股市好的时候,又拿出90%去投股票。资产过于集中,应对风险能力就会降低,一旦集中的某类资产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打击就比较大。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强调的是分散投资不同类别的资产,以应对风险。
投资与理财:现在人们提到理财,直接联想到金融产品,因为金融产品更好理解。你怎么看人们对产品安全的认知?
马海燕:产品安全在理财安全中是第二层面,很多人只看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对产品风险认知并不高。对产品风险的认知不足,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被高收益吸引,往往对风险认知不够。例如,金融产品很多都是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最终实际收益率。还有对保本和非保本产品的理解不足,对投资的东西并不了解。
另一类,对于明显失常的高收益,抱有侥幸心理,相信还有比自己更傻的人。例如现在P2P非常火热,各类借贷网站鱼龙混杂,这两天随手翻到一个网站,它说约定借贷之后,每天返还利息,两个月的收益率就可达到100%。遇到这么高收益率的产品,就必须警惕是否诈骗。像这类的公司很可能会在突然间消失,而我们的投资人往往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棒的。
投资与理财:除了产品的风险,你也提到P2P的问题。投资人买产品外,也会有“金融机构”威胁人们理财安全吗?
马海燕:的确有。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该是理财安全的第三个层次。在选择产品前,人们需要了解产品的提供者——金融机构,投资人需要付出一定精力,去了解金融机构的资格和专业背景。选对好的金融机构本身就是降低风险,专业理财机构可以在节省投资人时间、降低投资风险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碰到金融机构经验不足的理财人员,对风险认知不够,也可能诱导投资人出现投资损失。也有一些骗子公司,可能会令投资人血本无归。
关注产品风险要远远高于收益率
投资与理财:单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如何控制产品的风险?
马海燕: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产品主要关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很多人计算完了收益率和安全性,却忽视了流动性。有些企业并不是业务出了问题,而是由于在运营中过于激进,一时间资金周转不开,就破产了。而个人和家庭在投资中,也要考虑各个产品间的期限配置。
在投资产品的选择方面,投资人首先要了解各类资产的风险差异,什么样的钱适合什么类型的投资品。其次,需要了解产品细节,例如信托,要了解借钱主体、依靠什么方式还钱,如果还不了钱,风险保障措施是什么?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搞不明白的产品不要去碰。
投资与理财:人们对产品的风险意识匮乏,主要原因是什么?到底该怎么办?
马海燕:人们在理财之前,很多时候是缺乏正确的理财理念和原则。其实在投资产品时,先要把风险放在第一位,风险控制好,赚钱的保障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是对理财知识的匮乏。国人对理财整体认识的匮乏,跟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第三方理财没有出现之前,中国金融行业是分业经营,保险、基金和证券各做各的,大家对综合财富管理没有整体的认识。
第三方理财出现后,行业又呈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所以,要不就自己搞明白财富管理和理财规划这件事,要不就花时间了解理财机构,交给真正的专业人士去做。衡量一家专业财务管理机构并不难。第一,这家机构是否在做综合财富管理,他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专业规划和金融产品?这是可以搞清楚的。第二,他们的财富管理经验如何?是否有专业的研究和服务团队?
投资与理财:现在很多机构在卖理财产品,但大家好像对产品风险的提示不足,是有意为之吗?
马海燕:我们给很多银行理财人员培训,发现不少人自己就对风险认知不够。在海外理财师行业有个衡量的标准,理财师的年龄一般在35岁到45岁,才算比较成熟。理财师没有做够10年,将缺乏对风险的实际认识经验。只有10年经历了完整的经济周期之后,才能对产品风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人员存心刻意忽视产品风险的相对比较少,有句话叫“无知者无畏”。而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电话销售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由于业绩压力,有意降低对产品风险的提示。
投资与理财:目前到底多少收益率才算是比较安全的?
马海燕:我个人觉得10%至15%的产品收益率是一个合理界限,高于15%以上就要加倍提高警惕。面对承诺本息的高收益产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会不会是骗子。对于产品收益率的合理区间,也可结合宏观经济所处周期来衡量,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收益率。
投资与理财:投资风险偏好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方面,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海燕:恒久财富把投资风险偏好主要分为五档:保守型、安全型、稳健型 进取型 激进型。经过一些问题测试,基本上能对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做出分类。
之后将据此配置大类资产,例如,货币基金和债券适合保守、稳健的投资人,期货外汇适合激进的投资者,等等。再进一步将其落实为一个具体的投资产品组合方案。如果客户不认同,将修正产品组合或再次评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直到得出客户满意的方案。公司每年还会对客户做一次投资组合回顾和风险偏好测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改变,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也可能改变。
篇7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认识;思考
一、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
行为金融学涵盖的学科众多,同时综合了多种理论知识,包括人为的影响因素中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经济相关的金融学和经济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基础学科决策学等。行为金融学和以往的金融学相比较,传统的金融学考虑的情况较为单一,分析解决问题的层面也较窄。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多种情况,同时注意到各个因素的多个层面,从而得出更为具体的、详尽的理论假设,并且加以建立成相应的模型。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想要充分的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是需要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的。
1.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假设。
1.1人类的理性并不具有普遍性。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基础出发,承认了人心理的感性因素,从而得出,并非所有情况下人们的决断都是呈理性趋势的。这一点在传统的金融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传统金融学的各个知识点,就是在人们都是理性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知识构架的。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决策的过程,将人们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和意志,这三个过程。从人的决策心理过程,都可以看到每个阶段的偏差情况的产生,这就是投资人的心理因素差异,每个阶段的差异,就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群体发展差异。这种群体的差异和每个阶段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最终的就导致决策的差异性结果。当投资决策结果改变时,此时资产的定价就出现了偏差。因此,从投资人的决策的理性化程度,就可以看到资产定价所呈现出来的资产价值,与当前真实的资产价值,是有偏差的,这也是行为金融学所要陈述的一个要点。
1.2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从市场的有效性出发,与传统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并没有假设市场是有效的,它认为市场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市场存在着假设上的缺陷,市场上的价格在实际情况中,受到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其他相关的因素制约,不能够真实的体现当前的价值,因此价格操纵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其次市场存在检验缺陷,有效性的检验是需要从预期收益模型相关的模型,从而估计收益,预期和实际相符的情况下,市场才是有效的体现。同时预期收益模式的基础是市场的有效性,因此市场的有效性检验是无法得到预期的。最后,从套利的有限性看,当前套利的行为在股票中是很难找到适合卖空机制的替代品的,而且也法律也限定了此行为,行为金融学从投资市场的噪音和成本代价角度出发,从而确定了套利行为发生的成本代价性。
2.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2.1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行为金融学用价值函数取代效用函数,进行经济的预期行为估计,价值函数的特点体现在:首先价值函数的自变量不同以往,是从投资者自我做出的各资产的损益来进行的。根据资产的损益情况出发,价值函数的自变量是依据投资者个人心理价位确定的,而不是从现有资产组合出发的。其次价值函数的表现是S型曲线,其中盈利部分就用凹进表示,亏损用凸起表示。这个形式和投资者相应风险偏好有关,当投资者在盈利情况时,会有风险规避的情况发生,抛售出一部分股票取得利润,而风险偏好型则在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持有股票,这也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的不同而定的。同时投资者价值曲线,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情况。投资者往往会受心情的影响,从而对亏损和盈余的敏感性进行后续的预期。
2.2行为金融组合理论。行为金融学对资产依照层次,划分成为金字塔的形状,每层都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和风险报酬得出。金字塔由高到低,分别是风险和收益的由高到低,但是资本的保全性在高层是较弱的。而传统的金融学中,仅仅根据马柯维兹均方差组合进行资产组合,资产组合从整体角度,根据不同的证券协方差而进行处理,两种方法在理论上市不同的,当前流行的在险价值组合与行为金融学原理更为接近。
2.3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行为金融学研究者,提出与传统金融学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不同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MP)。他们认为应该从投资者的行为出发,针对资产的定价进行考虑,是非常重要的。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模型,从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二者结合出发,从而得出二者相结合的情况,这种资产定价模型更加客观,同时考虑了理性和错误认识的情况。
3.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运用。
3.1异常现象的解释。行为金融学可以解释出开放式基金,但是却用高比例赎回的情况。这是仅仅用行为金融学才能得出恰当的缘由展示的现象,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对盈余和亏损的敏感性出发,从而得出投资者的边际效用越来越低是,就会有卖出股票的意愿,但是当资产运营处于亏损状态时,边际效用处于不断降低的情况,甚至出现负效用的情况发生,但是投资者对于股票,反而更愿意持有。这种情况被称为“前景理论”和“处置效应”。
3.2投资决策的指导。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从投资决策角度出发,让投资者排除不理性因素,从而得到做出正确指导的投资行为。例如当股票市场上涨价时,有些投资者容易盲目追涨,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得投资操作的进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减少因为非理而带来的损失。行为金融学中,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基础,能够从人本身的认知和情感偏好的角度出发,从而对经济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由行为金融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1.行为金融学是不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否定。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场,发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所以行为金融学比传统金融学更加贴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但是这并不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否定,传统金融学是先从规范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场,然后再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去验证金融理论并不断加以改进。所以说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只是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不能说成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否定。
2.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启示。每个新学科的发展历程,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同样行为金融学最初也遭受了传统金融学截的嘲讽。传统金融学从经济学的规律角度出发,认为行为金融学过分关注到人的行为学和心理学,从而使得学科分析有所混淆。这就使得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是行为金融学的结合考虑的角度全面而广泛,这样正符合金融学发展的道路,从实践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理。因此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给予我们创新的重要性体现。从证券市场出发,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行为金融学能够融入实际证券市场,首先从当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出,发展战略的实际应用出发,我国证券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而制定相关发展策略,并且要审时度势,对于发展计划进行改进和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展。其次,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进行研究,应该针对证券市场中的具体问题,选择研究的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得研究有效,并且深入实际。
三、结语
总之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探讨,又结合了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相关分析区别,分别从前提假设、理论模型和相关分析条件等方面出发,从而得出行为金融学的正确认识。又从实际的市场状况与实际行为金融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使得行为金融学理论更有深入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与我国的证券市场结合的更为紧密。
作者:夏宏武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沈莉.股票投资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与应用[J].前沿,2014,Z2:114-115.
[2]王征.论行为金融学统领下的投资策略[J].西南金融,2013,8:66-67.
篇8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理论课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高校转型背景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应用型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尊厚 胡继成")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在回顾我国投资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财经院校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支撑;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投资学;教学改革;创新;职业素养 一、我国投资学教育的发展演化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高等院校投资学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演化历程高度契合,呈现出典型的四个阶段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78年的徘徊阶段[1]。投资学理论框架和教育实践基本沿袭传统计划经济视角下对国家主体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教学内容借鉴前苏联的相关体系。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等院校根据当时基本建设和信用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投资学知识体系,并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基本建设财务与拨款、基本建设预算和相关会计核算知识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1979―1989年的过渡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大量基建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建设经济学专业正式设立,基本建设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为当时的热点。基本建设经济学已经开始涉及大量投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其发展的基础仍是基本建设财务信用,并包含了建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一般来说,此阶段被认为是向独立的投资学体系发展过渡的重要时期。
第三阶段,1990―2004年的发展阶段。投资经济专业逐步取代了基本建设经济专业,投资经济学研究对象涵盖了除国家主体以外的更多类型个体,投资方式、投资流程和投资评价更加细化,但其重点仍是宏观层面关注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规模、结构、效率的静态分析,微观层面侧重于大规模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整体设计、组织流程和效益评价。伴随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引发高度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金融投资开始逐步被引入高等教育的教学之中。虽然投资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金融产品定价、交易机制和相关政策法律存在明显不足,西方投资学理论的适用性存在一定争议。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的完善成熟阶段,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尤其是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公平原则得到更好的维护。同时,商品期货、股指期货、信用交易、股票期权、ETF基金、QFII基金、融资融券、私募股权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陆续推出,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交易机制,也给不同主体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与此同时,以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为主的投资学教学内容得到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大规模分析计算能力的介入,加快了投资学教学的发展演进。
目前,国内研究型重点大学投资学教学内容以金融领域的资本市场价格博弈为核心,以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和投资业绩评价等内容为主体,其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偏向于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的投资实践。地方财经类本科学校根据自己的历史沿革、学科积累、专业资源等分别建立起以金融投资为主或以实物投资为主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课程架构。对于地方财经类高校的投资学教学而言,在课程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过于强调金融投资的理论阐述与数学证明,往往忽视其理论与方法的实际运用和检验,而且对金融产品结构与金融投资交易机制冗长说明,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空间。
总体而言,我国的投资学知识体系沿革表现为“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基本建设经济学―投资经济学―投资学”发展脉络,虽然还存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方面的争议,但以金融投资为核心,同时从价值创造和财富效应角度来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已成为基本共识。 二、高等院校投资学课程教学相对滞后的原因
1. 金融创新快速发展,投资学知识相对固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投资学教学均以经典投资学理论讲授为主,同时在经典理论基础上做一定的更新和延伸,但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投资实践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特征,由此决定了相应高校的专业不再面向学科而是面向职业[2]2013年6月,全国第一届投资学专业年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正式举办,参会学者提出,投资学科的发展和投资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当前投资环境的变化,要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与其他学科的课程相辅相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大力加强课内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广泛联系。
从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投资学理论角度来看,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化,在此大背景下金融产品创新具有较多的中国特色,仅以2014年来看,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等概念迅速融入经济发展当中,余额宝、沪港通、股权众筹等创新产品和投资方式影响深远,而国内高校的投资学教学内容对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情况涉及较少,知识相对固化,尤其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财经院校而言,更应该侧重投资实践应用环节,以金融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把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等内容积极融入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2.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投资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不足
部分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存在部分教学内容在一些课程中的简单重复,例如金融市场、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公司金融等课程在教学组织上由多位老师分别承担,对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教材的选用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统一的科学规划,使得部分知识在多个课堂上重复讲授,而部分知识又没有覆盖到,造成投资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缺失和延续性不足。不同课程的定位和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财经类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通病。教学管理单位和高校教师应对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处理好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和具体内容的衔接问题,明确不同课程的先修后续的逻辑顺序,处理好不同课程的前后衔接与单一课程内容详略搭配等细节问题。
3. 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投资学的实践教学设置中的典型问题包括:大多数高校投资学教学都设有实践教学课时,但是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比例较小,相较于学生认识多元化投资产品、了解复杂交易方式和交易策略的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模拟炒股为主,缺乏系统性投资实习、实证检验和实地调研等实践方式,或流于简单形式;投资学实践教学中多侧重于证券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对于复杂的投资组合建立、ETF套利、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等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与模型鲜有涉及,缺少围绕固定收益证券、外汇、理财产品、基金、金融衍生品等的综合设计类实验项目。
4. 投资学教学缺少新型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应用突飞猛进地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支付在较短的时间迅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单一的金融学科也正向“金融+数据库+信息+技术”综合性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业急需大量既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又能拥有金融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创新应用人才,例如金融数据分析师、量化投资模型开发人才等。国内高校的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金融计算、数据分析、统计计量等交叉学科知识应用较少;利用新型分析工具和软件,例如Matlab、SAS、Stata、Lingo、VBA等,开展模拟投资决策、实施、调整、优化评价等内容还相对缺乏。此外,因教学资源配置不足,高校教师和学生对金融机构广泛使用的金融信息平台、金融数据终端、决策分析系统等相对陌生。
5. 教师实务技能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急需提升
高等院校从事投资学教学的教师多是博士生、硕士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虽然在知识结构和学术研究上已有一定积累,但是没有金融领域从业经验和投资决策实施的实际训练,这已成为提升投资学教学能力的瓶颈。投资学本身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高校教师“纸上谈兵”或者仅依赖个人投资理财的经验,结合教材经典理论与简单的案例开展教学,很难把金融市场中投资活动的真实情境和机构投资过程完整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从高校教师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角度看,在具体投资问题的研究中也会遇到瓶颈。 三、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1. 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经过河北金融学院投资学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密切结合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立足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目标,我们积极调整授课内容,力求从投资发展的视角把握投资,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投资学框架体系,体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而言,从价值创造的角度,以实物投资为主线,将金融投资纳入为实物投资服务的逻辑体系,从实物投资到金融投资,再到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的交叉与融合,来把握投资的发展脉络。在实物投资中探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与投资布局,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项目投资;在金融投资中介绍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金融衍生品等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及其运行、投资组合与均衡定价、行为金融与非线性分析等问题;在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交叉领域中介绍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和国际投资[3]。这样的框架设计为后续的公司金融、投资项目评估、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管理与分析、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等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铺垫和逻辑脉络梳理。
2. 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支撑
改革教学方法,提出投资学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实训项目”和“拓展阅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学理论素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投资学课程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是更加注重与投资实践的高度契合。在讲授实物投资时,首先从理论上对实物投资的流程、实物投资的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们对实物投资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其次邀请在实物投资领域的业内人士,结合具体实物投资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实物投资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判断能力。最后,结合教材的拓展阅读资料和实训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查阅相关数据、资料、案例,对我们重大实物投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形成一致意见,并将结论进行集中展示和汇报说明。
对于金融投资的内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计算习题和数据分析案例,对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强调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授课过程中,高度重视科学的分析方法、工具和软件的应用。
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健全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年轻教师通过金融机构挂职锻炼,高水平高校进修,海外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访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逐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教学团队内部的交流沟通,定期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前沿问题等进行研讨;同时积极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和投资行业精英进行交流访问、授课、培训,吸收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理念,把握投资领域研究与实践发展前沿;鼓励教学团队成员参加教育部精品课程师资培训、国外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和CFA、FRM、CIIA、CVA等职业资质认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 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在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将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内容引入授课内容和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拓展完善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中并积极展示其团队设计成果,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投资学外文经典教材和最新成果,并在课堂上就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金融业风险与收益相伴的特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将金融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麦道夫欺诈案、万福生科欺诈上市、黄金佳集团案件等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们了解金融人才职业素质要求,认识到金融业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素养,为其将来能认真履责、恪尽职守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
参考文献:
[1] 文明. 中国投资学理论的发展历程[J]. 投资研究,1999(2).
篇9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家庭金融投资 风险
一、后危机时代的我国家庭金融投资特点
(一)承担风险能力低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虽然有所回升,我国的经济也逐渐的恢复之前稳定发展的状态,但是总体经济状况仍然不容乐观,经济的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在金融投资方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一定程度的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而且对于家庭投资来说,由于家庭接触金融投资方面的局限性使他们无法获取专业的投资信息,与专业投资机构相比,具有很大盲目性,而当前金融投资种类繁多,在没有专业信息指引下的家庭投资会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胡乱的投资增添了家庭投资的风险。在风险承担上家庭投资作为一种小型的投资,当出现风险投资失败的时候会显得难以应对。
(二)投资规模小,不利于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由于家庭财富的有限性,城市家庭主要依赖于工资性收入,除去为日常生活贮备用的资金没有多少钱可以用来投资,因此家庭投资一般会选择小规模的投资,这种投资虽然没有多大的风险但是回报也较少,是那种保本式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家庭金融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但是会对我国未来的金融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并不利于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依赖性强,利益容易被损害
家庭投资者自身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金融市场,专业的金融知识也比较匮乏,同时也没有良好的渠道及时的获取投资信息,所以考虑到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很多家庭会选择一些中介机构作为他们的来为他们投资,这些中介机构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具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的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有些中介机构将投资者的资金投到有利于自己的方面从而使家庭投资利益受损,还有一些中介机构害怕选择的投资不当使投资者利益受损而遭到投资者的责难,索性的跟风市场,这种中介机构在利益上与家庭投资者是不完全一致的,这也会使家庭投资遭遇风险。
二、重重风险背景下的家庭金融投资
(一)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一系列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管理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缺陷明显,缺乏市场管理机制对市场的有力监管,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还没有得到完全复苏,我国的一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出现了信用方面的危机,当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时有些企业可能面临着没有订单可做,外贸型企业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导致企业无法盈利甚至亏损,而向银行借贷的钱也无法到期还款。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是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物价上涨之后,同样数额的货币购买不到等值的物品,于是生产和消费得不到良性的循环。而且金融投资的风险与银行利率的变动息息相关,而银行利率具有很多变动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利率的变动很难掌控,导致金融投资面临更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当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很多金融投资涉及外国企业和跨国企业,这就牵涉到外国货币和本国货币汇率兑换的问题,汇率市场的波动也是风险的一个来源。总之市场是一个遵循供需关系的经济组合体,供不应求导致的经济收益和供过于求带来的亏损都要求投资者有独到的见解和对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力。这些因素都会给家庭投资带来风险。
(二)投资者缺乏经验和分析,并且容易受到诱惑而出现胡乱投资
在现代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形下,想要一夜暴富的投资者在投资方面也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从而采取更加激进的投资策略,这种赌徒心理会给自己的资产带来难以承受的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具有风险和挑战的市场,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在一些不理性的投资者面前没有什么诱惑力,这些投资者更喜欢冒险想要通过对高风险投资的挑战获得大的收益,而投资市场中的一些不良团体也会利用这些投资者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向误区。家庭投资的经验和信息来源一般通过一些看书或者在网上查阅获得,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只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和经验并且对于市场有一定的滞后性,也不能对读者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答,基于这些内容家庭投资者很难选择准确的投资方向。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管理秩序还处在市场建设的初期,市场制度的制定还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导致投资者一方面要根据市场政策走,一方面又受到不确定的市场政策的影响。
(三)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影响着家庭金融投资
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给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留下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经济危机带来了政府财政上的危机,政府为了早日摆脱财政危机就会减少财政支出从而导致经济复苏放慢,这给家庭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方面留下阴影,政府税收也会消减投资者的固定资产,同样会使投资者资金受损。金融危机冲击了各国的经济,各个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制定了一些对内保护政策,同时也减少了对外投资,这些政府行为一方面使全球市场陷入不稳定发展,给我国市场带来不同的冲击,另一方面给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带来了极其不良的负面影响。所以金融危机带来消费的降低,使很多企业之前信誓旦旦对投资者承诺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回收到资金的诺言得不到兑现,使投资者被企业带入到一定的风险中。
三、如何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
(一)家庭投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面进行投资
家庭必须要清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状况,要在保留足够日常开销预算的前提下才能将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投资之前要清楚的意识到投资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因为家庭资金来源较单一经济实力不足,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应该尽量选择数额较小风险比较低的投资方向与投资产品。
(二)家庭投资要通过对多渠道的信息分析来选择,尽量避免盲目的投资行为
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一般家庭投资者很难有良好的渠道来获得相应的金融信息,而不同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不同的决策和选择。因而家庭投资者在传统通过书本和网络了解信息的基础上还应当自己多研究市场的规律和走向,丰富自己的金融知识提高专业分析能力,实践才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家庭投资者一定要认识到没有正确的信息指导只能作出盲目的决策,而盲目的决策不可能没有风险。
(三)家庭投资要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性
很多家庭既想从金融投资中获得数额比较可观的收益,又害怕投资遇到的风险,不得不把投资理财的希望寄托在中介机构上,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也促使劣势的家庭选择对他们加以信任。然而家庭投资者理想的中介机构并不会真正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利益为自己选择投资种类,大多数中介机构不顾客户的利益将客户的投资用在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家庭投资者必须认识到中介的本质,不能盲目相信中介投资机构,而应该利用中介的信息和专业指导自己选择投资种类,并对其投资行为加以更严格的监督管理,从而降低家庭投资理财的风险。
(四)政府应当出台稳定的政策,以政策指导家庭进行合理投资
针对目前金融市场的乱象急需政府出台相应的措施来对金融市场进行净化和管理。政府方面应当及时响应市场的号召,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调查了解多方位了解目前金融市场的状况,号召具有金融方面的权威人士和金融投资者们参与对金融市场的共同讨论,广集良言制定出稳定的具有针对性的适合目前金融市场的规章制度。在执法方面一方面要给予市场一定的自主调节,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这样才能不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才能有效的维持市场的良好秩序。
(五)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评估,理性投资
家庭投资者在投资方面因为会受到投机心理的影响,加上家庭投资者本身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往往容易做出过于激进冒险投资误入投资陷阱。而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应当针对家庭投资者的特点对市场进行一定的风险分析和投资方向指导,及时评估风险信息对中小家庭投资者进行提示,从而使家庭投资者能够有相对明确的投资方向并避免误入投资陷阱。
(六)加快国家经济发展
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们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经济来源的多样性,家庭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壮大自身的实力。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稳定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家庭投资者创造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
四、总结
家庭投资者越来越多的选择金融投资,投资过程中要慎重抉择,根据自身的能力冷静分析,正确的认识金融投资中的风险,理性选择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妍.后危机时代我国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防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2)
篇10
【摘要】《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创造场景化教学模式,让任课教师与学生深度互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方案。该课程通过各种场景下多种金融投资工具的项目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的模拟交易实践,感受真实交易的氛围,了解金融投资业务运作,全面提高金融投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关键词】场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金融投资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金融投资实践》项目和上海商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金融投资实践》项目资助。
一、场景化教学的理解
场景化,简单而言,就是把人的存在提到空前高度,以场景化的思维,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内容设计更多围绕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展开。场景化教学是在任课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场景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
鼍盎教学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延伸。场景化教学带来的好处是在实际或虚拟的特定环境或特定时刻,学习者在需要应用某些知识或技能时,针对所需知识或技能进行即时学习,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教学场景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渗透与融合,使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从知识及来源上看,适度优质的知识呈现场景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场景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教学场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教学场景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从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上看,要改变课程实施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需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场景。
二、《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场景化教学实现方式
《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基于建立一个内容充实的金融投资技能培训体系,采用全新的场景化教学模式,以真实金融工具投资场景为核心,利用项目导向的角色模拟方式,从金融产品投资实务出发,确定各项目场景教学内容和目标。经过各类金融投资产品的场景模拟实战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外汇、期货等金融产品交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能正确使用金融投资市场中主要的行情信息分析软件获取信息,利用交易信息判断、分析价格趋势。经过场景模拟项目,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场景化教学是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核心,提倡“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是以金融工具投资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辅以实际项目,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逐步深入展开整个教学。所有知识点和技能都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项目来组织的,学生通过可扩展的项目案例来逐步学习知识和技能;所有的实践都是项目中的一个实际任务,学生通过实践可具备完成一种任务的能力。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项目实践过程中,采用真实的金融投资工具、真实的投资交易流程和工具,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在为完成整个项目而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环节的讲解上,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再分析每个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并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内容,设计课程体系。为了使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路有所拓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课程中的实验和进行项目演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在操作能力、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投资组合管理能力乃至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场景化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现场直播模式、微课演示模式和课程网站互动模式。第一种,现场直播模式。需要现场场景紧密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技能,任课教师通过实验室直播投影设备,现场讲解和演示实验项目内容,学生可以在各个角落学习相关内容。第二种,微课演示模式。把每一次实验项目的要求和内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和手机找到要学习的内容与资源。第三种,课程网站互动模式。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分享模式在能力转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网站互动平台,可以把需要共同学习的内容实现互动分享。
三、优化教学场景,促进《金融投资实践》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在《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的课堂学习场景中,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地位,师生关系平等,教学相长。如下图1所示,确立任课教师是促进性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的思想,从动机、方法、态度和能力四个维度进行《金融投资实践》课程教学流程的设计和运作,并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
第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创设不同的金融工具投资场景,在不同场景中分设层次不同的问题,激活开发性问题和活动方式,灵活解决多元性问题,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解决金融投资中的实际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金融投资实践》课程项目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第三步,尊重学生完成的《金融投资实践》课程项目实践工作,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扶持学生,创设与学生合作的氛围,搭建《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合作互动平台,帮助学生主动拓展问题。第五步,促进学生掌握《金融投资实践》课程学习方法,增长学生金融工具投资知识,提高学生技能。
《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的双主体教学方式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一种优化组合和综合性教学手段。合理创设课程项目教学场景,使学生愿学;师生平等探究交流,使学生好学;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这些步骤的落实,需要教师设计、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引导。学生的个性能否得到科学引导并得以健康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生态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个性化学习,就是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知识基础、学习路径、学习心理、学习需求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践中,《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积极搭建学生个性张扬与个性发展舞台,通过质疑与创新、异质与分层等途径进行引导和激发。
一是通过质疑与创新。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四种策略:积极创设教学场景,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二是通过异质与分层。重点关注学习兴趣不浓和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这是关键要素;认真开展异质与分层的教学工作,多方位考查,确定分层目标并处理好学生分层;面向课程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三是通过预设与生成。以精心预设作为生成的起点,预设生动的情境,预设学生的“已知”和 “未知”内容;以科学生成实现预设的升华,创设教学环境,生成动态教学资源;适度引导学生感悟,挖掘动态教学资源;提升任课教师教育智慧,捕捉动态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性,提升生成实效。
优化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金融投资实践》课程课堂教学环境的实践,使课堂环境得到优化,营造了愉悦的教学场景。学生成长舞台得以搭建,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了双主体课堂教学的新机制。
四、《金融投资实践》课程个性化学习思考
《金融投资实践》课程个性化学习其实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投资偏好、投资兴趣、投资特长等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
第一,任课教师应意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做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建设和完善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便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已不是记忆多少任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
第二,任课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专家”,逐渐变为“协作人员、帮助者,有时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协作人员,有时扮演专家”。事实上,个性化学习也不是今天的新名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充满了个性化学习思想。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首先应当注意要有先进科学的理念指导,要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其次,要尽量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再次,要找准学生个性的突破口,让学生个性在教育教学中变成真正的特色和优势;最后,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听取意见,比照做法,反思,调整,融合,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调整偏差,改正不当之处。
【参考文献】
[1] 岳志坤.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65-68.
[2] 李淑玲.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理性思考[J].文教Y料,2015(30):162-163.
[3] 杨丽娜,邹霞,周浩.思维导图对个性化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3):119-121.
[4] 张进清,蒋士会.论教学的复杂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02):100-10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