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

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周南权(1974-),男,重庆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王用伦(1954-),男,四川阆中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重庆 40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24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63-02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同时由于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领域宽、专业岗位多,对不同岗位的人才技能、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1]如何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2]如何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3]几年来,根据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根据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过程确定的职业能力分析

几年来,我院课题组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高职高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成果,根据国家教育部对示范性高职的建设要求,在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子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基础上,依托省级重点课题“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通过召开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讨论会,走访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参观生产现场,回访企业的本专业毕业生等方式开展了电子信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调研活动,对企业提供的此类人才就业岗——SMT设备操作岗、电子产品检验岗、电子工艺员岗、电子设备装接岗、电子产品调试岗、电子产品测试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岗、电子设备维护与维修岗、电子产品销售岗、辅助设计岗等9个岗位进行分析,得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技能要求——熟悉电子元器件、正确识读电路图,会使用电子检测仪器仪表,具有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熟悉整机装接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电子设备装接的工艺要求,熟练掌握焊接技能、故障分析与检修技能、控制程序编制与调试等,也得出其职业岗位群的岗位知识要求——具有电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元器件知识、电子工艺知识、电工知识、传感器知识、工程识图知识、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微处理器知识、单片机知识、c语言、英语、仪器仪表知识、调试方法及标准、误差分析、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二、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的学习领域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我院课题组对企业为电子信息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的职业岗位、岗位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分析,紧紧围绕航天产业和重庆电子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凝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并对行动和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行选定与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得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学习领域确定后,接着就是所有课程的排序问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合作企业的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开发中的认识元器件、分析电路、制作电路板、编写控制程序、安装调试电路、维护维修等具体过程为导向,渗透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强调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突出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职业领域公共平台课程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及重新排序,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实电子产品和真实工作任务保证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企业真实的开发流程保证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和素质。将课程内容融入到真实的产品项目中,通过产品项目引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全面参与项目,完成并体验岗位的工作任务,在角色中体验就业后的真实工作场境,学会如何做、怎样扮演在实际工作中担当这些角色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胜任这些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确立“工学结合”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并且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采用由行业企业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考核评价的方式。参照行业职业规范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岗位技能考核由专职教师、企业人员联合考核,采用过程式考核办法。

六、结论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提倡的改革主流方向,其强调的是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经过几年探索得出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课程体系从我院2008级学生逐步实施,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电子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拥军,黄国庆.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夯基础、精专项”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104-105.

篇2

实训教学在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位置。通过实训环节的实施,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锻炼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活学活用的技术水平。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将实践环节安排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原有基本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遵照教学大纲要求,按教师规定的操作程序,学生跟着老师来一步一步地完成规定的实验步骤。这种实验模式相对呆板、封闭的,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改革原有实验教学模式,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趣味性”,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注重对实践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课堂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实践一体本文由收集整理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实验实训教学是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应用体现的必备技能表现,《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系统理论比较抽象复杂,因此,不能仅靠“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就是根据就业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必备教学方式,可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践应用的科学态度,这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2、实验实训一体化动手兴趣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但由于电子技术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由于缺乏动手训练的机会,对实验课程有一种由惧怕、畏难到逆反的心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先设计一些简易的、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趣味性较强的一些实用的小制作、小家电的维修等操作内容,从“紧密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软硬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要突出实训

在实验室建设中,学校一般都配备有实训教学的成套设备。这些设备都已设计好固定装配的电路模块,学生按图装配,往往数分钟内便可连接好电路,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效率。但由于学生本身对电路元件和线路的连接缺乏直观感和亲身经历感,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印象不深刻。所以,实验室的建设,不可一味追求成套设备的使用。且成套设备价格昂贵,属于“傻瓜”型,只利于理论原理的演示和学习,并不利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室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能突出实训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室及元器件库的建设和利用。

2、实验实训一体化教材建设

要求教师能结合本校学生和实验实训条件的实际,选择或编撰

撰出特色鲜明的实验教材,这将为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系统的实验教材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详实(2)紧扣教材(3)及时更新和补充

三、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环节中找质量

1、实验实训的预习与准备

要求学生在实践前充分预习和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效率。每次实践课之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实践课的内容和实践预习要求,并要求学生上交包括实践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总结等内容的预习报告,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实验实训一体化课程的组织与指导

实验实训一体化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是整个实践活动的关键。应将动手能力有差别的学生三至五人,合理的划分小组,安排好组长,以方便小组活动(例如元件的分发、同学之间必要的讨论和问题的反馈等)。

面对难度较大,估计问题较多的实践活动时,为了避免混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安排几名实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高实训质量。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既不代劳,也不放任。应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排除故障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训成绩的评定

实验实训成绩的评定是督促和检查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验证性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实训报告来完成。其主要内容为总结实验实训过程、提出问题和见解、分析或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篇3

[关键词]电子工程 智能化技术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Y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49-01

近些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与电力有关的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电子工程。在早些年,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当智能化技术引入电子工程时,对早期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给予了改善,同时,还将电子工程的发展推动起来。智能化技术是一类可以把人工智能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高科技,当前,智能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电子工程中,为电子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中的基本理论

何为智能技术,所谓智能技术,实际上是指含有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等几个方面的控制手段。它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实时性等特点。智能化技术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化技术充分打破了传统控制方法的滞后性,促进了电子工程有效性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获取更多的所学信息,进一步提升对感知信息的控制力,从根本上来提升控制的效果。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基本理论涵盖了生物学、控制学、信息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此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机器如何拥有人工智能,且具备单独完成高难度、高危险工作的能力。

为保证此技术在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在运用之前,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检验。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是其基础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以及电子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早被实例证实过,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智能化技术作为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分支,正被逐渐地应用于电子工作自动化控制中,有实例显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有较好的效果。智能化的应用不仅有能够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一定的投入成本,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特点

我国电子自动化技术正步入成熟阶段,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智能化水平,尤其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现在的控制器在各项技术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不需要控制模型

智能化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比较,它具有较大的紧密系数[4],由于传统控制器技术具有一定的缺陷,当展开工作时,经常会产生一些无法掌控情况,这不利于工作人员的顺利进行,而随着智能化控制器技术的出现,控制模式设计没有被列入,直接删除,因此,此类现象也无法发生。

(二)具有无人化超控特点

与传统控制器相比,现在的控制器具有智能化的优势,在实际电子工程自动化工作中,智能化控制器技术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得到认可。通过鲁棒性变化、下降时间和响应时间来对系统控制程度进行调节,这是其主要原因。控制系统程度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方可保证自动化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电子设备还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加以控制调节,从而实行自我调节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无人化的超控[5]。除了以上特点外,电子系统智能化控制还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开展无人控制的调节功能,这是当前电子化技术最为主要的成果。

(三)智能化控制器在处理不同数据时具有较高的符合性

在输入数据时,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借助相应的处理得到准确评估,除了普通数据的输入外,一些不常用的数据输入也能得到有效评估,这有利于评估工作的进行。第一个控制器都会有控制对象,但是他们的控制对象具有较强的变更性,因此,每个控制对象都有不同的控制效果。由于控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即使运用智能化控制器技术也无法实现控制的全面化,所以,在未来,要对智能化控制器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给予一定的研究,使智能化控制器越来越完善。

三、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方式

有研究数据显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条件是故障诊断、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的合理使用。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指明方向。

(一)故障诊断

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在电子工程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发生故障前也会出来一系列的故障征兆,如果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全面的诊断。电子设备中变压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电子设备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对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也是非常重视的,工作人员常常对变压器进行检测、进行维修,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避免出现电子故障,要想降低电子故障出现时所造成的一些损失,就需要把电子故障准确地诊断出来,因此,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运用智能化技术诊断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变压器的故障时,其基本诊断方式则是分析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渗油、漏油的分解气体,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出现故障的主要范围快速地找出来,再把故障范围逐渐缩小,从而找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具置,然后再对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的具体故障进行检修。运用此种方式不仅能提升诊断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故障的速度、检修速度,还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由于故障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害情况,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设计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时,常常伴有电子设备的设计,但是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较为繁杂,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设计人员掌握电路、电子、磁力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将其运用于电子设备设计中,还要求电子设备设计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传统设计方式来看,它结合了经验与实验的手工设计来完成整个的设计,所以,此类方案具有较低的达标率,当要对其做出修改时,修改的难度也非常大,而现今的方案设计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软件和CAD技术结合完成的,此类方式不仅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与质量,相应地,还能提升设计效率。

(三)智能控制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子自动化的控制工作中,能有效帮助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实现自主化、高效化、远程化、无人操作化的工作方式,此种方式的实现为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随着智能化的出台,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也逐渐引用了智能化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优越性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展现出来,为智能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中,不仅可以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方式运用于实际的企业工作中,还可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运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还能将企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变化为脑力劳动,这种转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海.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风,2014,09:166-167.

[2] 卢锐霆.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38+40.

[3] 吴辉. 论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149.

篇4

为持续推进甘井子区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发展,大连甘井子区总工会将“为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配置电脑”作为2016年为职工办实事项目。2016年11月30日上午,甘井子区总工会举行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授匾暨办实事项目启动仪式。甘井子区委副书记张晓丹出席活动仪式并讲话。

活动仪式上,大连亿合城商业有限公司作为2015年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代表作了经验介绍;张晓丹为获得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单位颁发牌匾并启动办实事项目。张晓丹对全区各级工会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针对下一步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张晓丹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扩大职工书屋建设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发展,因地制宜的创新书屋建设形式,力求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把“职工书屋”打造成内聚人力、外树形象的职工文化品牌。二要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加强对职工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和选树优秀典型,组织开展交流宣传培训活动,促进职工书屋创新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内涵,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三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树立和维护职工书屋品牌。完善职工书屋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职工书屋使用效益。要继续加强职工书屋示范点创建工作,配备现代化、人性化的硬件设施,体现职工书屋的品位,树立职工书屋的良好形象。

张晓丹同时强调,各级工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抓好结合融合,促进工作,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同甘井子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任务的深度融合,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打造职工依赖的“职工之家”。

篇5

一、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功能和优点

与传统的供水设备相比,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供水工作的效率,促进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优点。

1.1 具有良好的自身保护功能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具有较少的控制独享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并且具有自动保护装置,这也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搜集到详实、可靠的数据。在供水设备中应用该项技术,能够避免工作内容、设备所处环境对数据准确性造成的影响,避免供水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将各种负面作用降低到最小。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自动保护装置,能够针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响应,从而对供水设备进行有力的保护[1]。

1.2 工作效率高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靠各个相应的程序来控制整个工作过程,并且及时记录涉及的各种数据,该系统可以以供水设备所处的位置改变为依据,及时地更新操作代码,从而保障工作指令的可靠,及时向供水设备传递工作指令。与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进一步减少人为失误,提高供水工作的效率,并且及时向相关位置传递操作指令,减少传递过程中的延误。

1.3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由于供水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较差,如果要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则需要职工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不仅对职工的人身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一些供水设备所处的环境过于恶劣,职工甚至难以深入。此时就可以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对供水设备进行远程操控,避免职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同时提高供水工作的质量,进一步降低人为误差,使供水事业的发展更加稳定[2]。

1.4 具有更快的远程传播速度

在供水设备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及时地传输信息。与人工操作相比,该系统具有更快的远程传播速度,能够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和传播,使用远程监控设备来进行信号输出。这样可以减少职工对供水设备的近距离操作,从而完全实现远程控制监控对象。

二、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设计概述

2.1 积极应用集中监测理念

所谓的集中监测理念也就是通过处理器来有效的控制供水设备,其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维护,操作较为便利,能够充分地完成供水设备的运行工作。如果供水设备出现故障,还能够进行便利的维修,从而保障了供水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但是集中监测理念的运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尽管通过独立处理器能够使工作程序大幅度简化,然而也造成了处理工作过于集中,从而拖慢了处理的速度。特别是当控制任务越来越多时,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集中监测理念只适合在短距离的监控中使用,随着距离的拉长,电缆成本和供水质量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操作失误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当前只在简单的防护设备中应用集中监测理念。

2.2 集中应用远程监控理念

远程监控理念也就是对供水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并进行远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远程监控理念的优点在于布设电缆时可以依照距离的远近来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使电缆的用量得到了降低,供水费用也得到了减少。远程监控理念使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并能够收集和分析信息,对供水设备进行有效的远程监控。但是远程监控理念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无法对该项技术的特征进行充足的反应。如果需要进行远程监控,就必须进行远程输送和处理,这也带来了比较繁重的数据传输任务,数据传输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远程监控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数据流失[3]。

2.3 积极利用现场总线监控理念

现场总线监控理念主要是对工作现场进行总体监控,在处理器中集中所有的自动化控制功能,从而保障供水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收集和处理所有的数据。现场总线结构理念的优点在于能够对供水设备的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控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供水设备的监控效率较高,监控数据的整理和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得到了降低。然而现场总线监控理念属于现场总线监控,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控制功能的混乱,难以对监控信号进行全面地收集和传输,从而影响了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应该综合应用以上三种理念,从而以数据、距离、信号方面的要求为基础,来选择合适的理念和技术,并对其进行完善,使供水工作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总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设备的工作效率。结合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监控的效率,并对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控,由员工在操作室中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监控,有效地提高了该技术的通讯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供水设备的作用,推动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步。

篇6

汽摩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及应用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职汽摩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汽摩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能支撑,而且要大致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技术中的应用,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如何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做到浅显易懂,学生愿意学,教师善于教,学生能够学到真本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的,理顺教学思路

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才能理顺教学思路。教学目的是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教师要明确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最终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然后考虑如何实施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在中职课程设置中作为机电、电子、计算机、汽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教学方向及内容的选取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汽摩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获得电路、安全用电、磁的基本知识、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需要大致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技术中的应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学生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到学会应用,再到由兴趣导致渴望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专业中的教学目的。

二、正视教学现状,上好第一节课

中职学生报读汽摩专业的愿望是学习一门修车的手艺,这个愿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终动力。而与其愿望所配套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是学生的最大困惑。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适应中职教育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这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认识课程学习内容,了解教师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为什么总觉得特别好上,学生纪律特别好。那是因为学生对人(教师)和事物(课程)尚处于新奇阶段,学生同样在潜意识中判断和接纳。所以第一节课教师应充分展示课程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同时展现教师教学的良好技巧。这样才能逐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充满向往;然后介绍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电工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幅度,突出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上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有意识感悟自己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习什么知识,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这为继续课程教学打开良好的局面。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多渠道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但相对于中职学生薄弱的知识基础底蕴而言,课程内容就显得非常高深莫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认识。

1.以实训作为教学的主线,促使学生眼、手、脑并用,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识的可操作性,也就是学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知识。况且实训环境较宽松自由,不像在课堂上课时要求那么严肃、井然有序。在实验室学生在安全操作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走动相互讨论,大胆提出疑问和见解。学生边学边做的最终结果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就是学到知识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迎合了中职学生好动、猎奇的性格,而且减弱中职学生基础差的自卑感,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十次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次。比如最基础的万用表的使用,对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已在课堂上讲过,但让学生练习使用时发现学生问题百出,教师讲过的内容几乎清空。所以笔者改变以往的先讲后做的教学方法,而是边讲边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教与学同步进行,结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优化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仅可以弥补教学道具不足的缺陷,而且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具有多彩、新颖、具体、整洁的特点,替代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也就是视听结合可获得最佳的知识保持率。比如,在讲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时,单纯依靠课本内容讲解不仅费力,而且知识很抽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教学道具的不足,使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今的汽车技术性能正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动力,使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在汽摩专业中学以致用,从而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比如,在学习电容的知识时,学生既要理解什么是电容,如何检测电容和电容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而且更希望知道电容在汽车上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知识内容更加丰满而具吸引力。

四、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知识匮乏的教师已不再受学生的欢迎,那么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外,更要有意识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才能及时出色地处理学生的“为什么”。特别是在跨专业的教学中,如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从事汽摩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任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真正做到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实际上如果电学教师要完全掌握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那是难度极大的一件事,那么电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关专业书籍,咨询汽车专业教师,听课学习等渠道大致了解汽摩专业课程学习中所需要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这样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实践中获得的,在这期间教师总想寻求更好的教学手段来支持教师的教和引导学生的学。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知识,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潜心治学,为学生做好勤奋、治学严瑾、终身学习的表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91-01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电气市场发展迅猛,一些电气相关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电气工程的发展。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存在缺陷,使得效率低下不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新型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引进,通过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高科技,大大弥补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存在的缺陷,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智能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现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且会逐渐应用于其它行业。

2、智能化技术

2.1 智能化技术概念

智能化技术是一门涵盖多门学科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科目,包括语言学、控制学、信息学、生物学等。智能化技术主要研究目的是研究机器人工智能,让机器能够通过程序等独立完成某些高危险、高难度工作,体现了节能与环保,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研究在运用过程中对智能化技术实现实时操作,让其具有现实意义,并进行一些具有时效性的相关智能机器的开发研究工作。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体现在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传感技术等,日趋智能化的产品也使得其很好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机器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

2.2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特点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是电子电气技术、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体现出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大量应用,很多案例证明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效率的提高,工程投资成本的降低和控制人员工作强度的减轻等,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较传统控制技术大幅上升,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可实现自我调节的无人化超控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普遍认为智能化控制器技术的实际工作效果比传统控制器技术好。这是由于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度主要结合了鲁棒性变化、下降时间和响应时间三者,确保了自动化控制的工作,且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调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工作强度,通过改变相关技术就可有效进行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无人化超控。除了调整电气系统的控制器,实现控制智能化,且能实现在一定距离内的自我调节控制特点。

(2)智能化技术简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模型

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是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的,但模型的复杂性特点使其建立不同于实际情况,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也会出现不同于模型的地方。实际操作的不唯一性和操作控制情况与模型产生矛盾等,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调节。当出现预测之外的或超出估量设定情况之外的事,则会影响电气工程自动化 的工作效率。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现一些复杂的、不可预测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控制工作效率,简化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模型,且让自动化控制更加的精密。

(3)智能化技术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一致性

智能化技术控制器可以处理输入的任何数据并取得较为准确的估计,即使输入的是不常应用的数据,也可以实现快速的评估工作,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从而对电气工程系统中的设备和数据进行控制,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一致性。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高度一致性,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智能化技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且促进了电气工程的发展。

3.1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化超控、自主化和高效化的控制。在应用过程中,为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也侧面说明了智能化技术具备的一定优越性,且随着应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其在其他领域得到了更多发展机会。

3.2 优化设计过程

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去设计电气设备,而设计电气设备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电气设备设计涵盖电气、电路、磁力等多门学科,这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且能综合应用于设计中,且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工作经验。传统的设计方式是结合经验与实验,采取手工设计方式来完成方案,成果达标率低,修改起来难度也大。采取智能化技术后,通常利用CAD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方案设计,大大降低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方案质量,具备较好的使用性能。应用智能化技术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最具体的形式则是体现在遗传算法中,突出显示了其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实现整个设计方案的一个优化。

3.3 故障诊断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电气设备故障情况,而在故障发生前必定会产生一些症状来反映故障相关部位。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整个系统的精确诊断,及时或提前找出故障部位,减少损失。特别是电气设备中的变压器部位,在整个系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需要设备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其运行状况,采取不定时的方式进行设备检测和维修、保养等工作,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完全保证电气故障不出现。为了在实际应用中降低电气故障损失,必须及时地将故障诊断出来,而智能化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变压器的故障诊断采取的诊断方式,最常见的是分析变压器中渗漏油的分解气体,从而能对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大致范围尽快确定出来,再逐步缩小范围直至发现故障具置,再针对故障进行维修和保养。采取智能化技术不仅有利于故障诊断率的提高,加快了检修速度,而且降低了电气设备的损害,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

4、结语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设计效率和质量,一些曾经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智能化技术下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未来的智能化技术必然会形成一种高效的、混合的智能技术,并进一步优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提高了电气工程控制能力,增加了电气设备的设计质量,提高了系统安全性,降低了故障发生概率和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为电气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开发、探索和创新下,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新时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实施情况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牛美英;渠基磊.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年23期.

篇8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工程应用

1、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理论的完美融合形成了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目前才兴起的一个高新的技术领域,但是从它出现到蓬勃发展这短短数年间,智能化技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及广泛的应用,其未来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与电气有关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和相关的电子电气技术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等,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效用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都有着很多重合地方,经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中应用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控制效果,并对其中一些缺点或差错的地方进行很好的弥补和改进,最终有效的促进电气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2、智能化的理论分析

智能化理论是开发及研究如何延伸、如何模拟人的智能理论。作为当今新兴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化技术充分解释了智能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出一种和人类智能有类似智能反应的智能机器。电气工程行业研究与电气有关科学研究及控制,如电子电气技术、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投入,将工程控制人员从原来比较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既减轻了员工的压力,又能安排他们去进行其他项目工程且不影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早有先例,事实证明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实用性,高端技术作为计算机的一个分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已把智能化技术带到工作中去,事实表明这种应用模式已见成效。

3、智能化电气工程应用的分析

3.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理论是研究如何延伸、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技术很好的诠释了技能的本质,且生产出一种与人类智能有类似反应的智能机器。研究主要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电气工程研究的主要是和电气工程有关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子电气技术、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和电子应用等。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编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传播自动化的传播和运输。大脑作为最精密的仪器,计算机编程只能模仿其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收集、交换及回馈的过程,因此对人类大脑的模仿会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在加强生产、交换、分配及流通方面有重要作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将降低人力投入,使运作效率大大提高。

3.2智能化控制优点

针对不同的人工智能化控制,应用不同方法来讨论。但有些人工智能控制器,模糊神经、遗传算法及神经都是非线性函数近似器。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有利干对总体的了解,同时促进对综合性控制策略的开发。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具有普通函数估计器所没有的优势。首先,在多种情况下,控制对象动态方程的掌握是很不易的,所以控制器在设计控制对象模型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人工智能控制器有很强的一致性,输入陌生的数据能产生高的估计,可忽略驱动器产生的影响。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如果采用隶属函数、规则库及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能够实时进行精确确定。在众多方法之中,只有应用系统技术才能得到稳定解,结合简单拓扑结构配置来实现迅速自学及快速收敛。

4、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

4.1智能电气自动控制概述

智能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人员针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如:如何将智能化系统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故障诊断及预测模块中、电气产品设计自我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优化及控制方面等。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优化方面,电气工程中设备的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对电路、电磁场、电器电机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以往设计的技巧与经验。以往设计电气产品时,经常基于实验基础与生产经验,以手工设计方式展开。在智能化技术以后,CAD技术大大促进了电气工程设计的发展,提高了设计产品效率和质量,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仿真技术测试虚拟产品的性能与品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电气设备故障和征兆有着很多必然及偶然关系,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点,智能化控制优势在于通过智能方式能够得到较好解决方式,特别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应用方面主要包括: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等。

4.2智能自动控控制实现

1)智能自动过程

人的智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感知外界事物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能动反映行为能力,而人工智能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电脑设备的所表现出来一种机器智能形态,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设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学习,按照专家系统设定的非线性等思维方式进行这能分析,最后做出最合理的处理措施,并执行控制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所有开关量、模拟量的实时采集智能系统的这个是学习过程,并能按规范要求处理或存贮这些信息;画面显示模拟画面真实显示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可实时显示电流、电压等所有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断路器等实际开关状态及挂牌检修功能,能生成历史趋势图。运行监视具有对各主要设备的模拟量数值、开关量状态的实时智能监视,有事故报警越限和状态变化事件报警,事件顺序记录、声光、语音、电话图象报警;操作控制通过键盘或鼠标实现对断路器及电动隔离开关的控制,励磁电流的调整。按顺控程序进行同期并网带负荷或停机操作。系统对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加以限制,以适应各级运行值班管理;故障录波模拟量故障录波,波形捕捉,开关量变位,顺序记录等(包括主要辅机);在线分析不对称运行分析、负序量计算等保护定值包括软压板的投退;运行管理操作票专家系统,运行日志,报表的生成及存储或打印,运行曲线等。

2)智能自动控制实现

自动控制算法工业过程中通常采用的PID控制器,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在一些系统中常包含有非线性、时变环节,而且有些参数未知式缓慢变化,单独采用PID控制较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AI人工智能调节器采用模糊控制和改进PID相结合的双模控制算法,改变双模算法的模糊控制从而改变控制系统的动态控制品质。AI调节器在调节过程中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动调整功能。当控制误差较大时,可以采用模糊算法进行调节,消除PID算法控制饱和积分现象;当控制误差较小时,使用改进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调节,并在调节控制过程中自动学习以及记忆被控对象特征,以使控制调节效果达到最优化,最终效果达到无超调、参数确定简单、高精度等效果,对复杂控制对象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智能自动控制关键系统就是控制台,控制台设计必须兼顾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模式。手动控制状态主要体现在某些具体条件下需要手动干预或者在紧急条件下必须采用手动控制,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工程师的具体经验进行控制;智能自动控制模式,往往可以再日常维护控制,智能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在不断完善和进化发展的。

5、结语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已经非常常见,并在逐步的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会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智能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所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发挥最大的效用,促进电气诊断故障、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魏俊英.曲炜.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4

[2]邹国剑.人工智能化技术现状问题及建议[M].上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3]陆卫明.DPS技术[M].上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lO. 5

篇9

关键词:自锚式悬索桥;主梁施工;锚块施工;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enshi red flag bridge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girder anchor block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 points.

Keywords: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Main girder construction; Anchor block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自锚式悬索桥是一种新型悬索桥,结构新颖,外形美观。由于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直接锚固在主梁端部的锚块上,梁承受很大的轴向压力,因此自锚式悬索桥的施工顺序一般先施工主梁,再施工主缆,最后张拉吊杆。

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由于主梁为混凝土材料,即使增加了预应力,其抗拉性能仍然较差,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主梁线形达到预定线形,主梁应力满足受力要求,是主梁施工控制的重点。本文通过恩施红旗大桥工程实例,详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主梁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

2 工程概况

恩施红旗大桥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桥长340.6m,为25+65+152+65+25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主梁为五跨连续箱梁,索塔采用凯旋门型矩形实心桥塔,主缆中心距17.7m,吊索沿顺桥向间距6m。

图1 恩施红旗大桥桥型立面图

3 主梁

3.1 主梁简介

红旗大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纵横梁均设置预应力,梁体采用鱼腹式单箱三室截面。每隔6m对应吊索处设置一道横隔梁,桥墩及主塔处均设横梁。在主梁两端设主缆索股锚固块。

3.2 主梁施工

钢梁自锚式悬索桥有过采用悬臂施工或临时锚碇的“先索后梁”的施工案例,混凝土主梁的都是“先梁后索”法施工。因此,红旗大桥施工先进行主梁浇筑,再进行主缆架设。

⑴ 主梁支架

主梁支架采用墩梁式结构。为确保梁体在支架上安全渡过两个清江汛期直到体系转换完成,支架需稳固牢靠。

主跨支架设7个临时墩,每个临时墩两排钻孔桩,每排5根,桩径1.2m,每根桩通过小承台与Φ630mm钢管立柱一一连接,每个墩设上下两道万能杆件连接系。迎水面的立柱满灌混凝土,其余立柱灌注混凝土至下层连接系。柱顶横梁为2Ι56a,支架主梁采用贝雷梁,横桥向贝雷梁两片一组,共22组。贝雷梁上设置∠63角钢排架,并考虑梁底鱼腹线形。

边跨支架采用H588型钢代替贝雷梁,取消连接系,其余结构与主跨支架相类似。锚块处的主梁支架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立于锚块承台上。主塔处主梁排架因主塔位置干扰设置特殊异形排架。

支架完成后进行主梁施工前先进行支架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掌握弹性值数据。支架预压荷载考虑梁体自重及施工荷载,预压材料选用沙袋和水袋结合进行。支架预压过程中,纵向在预压跨的墩旁、跨中设置观测点,横向每排设置左中右三个点,进行支架变形观测。预压完后,根据观测的加载时变形值和卸载后的回弹值,确定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值。

图2 主梁主跨支架立面图

⑵ 主梁浇筑

主梁分节段进行施工,综合考虑主塔、锚块、施工缝、主索鞍吊装、上部施工各种预埋件、各部位施工工期安排等各项因素,将主梁划分为12个节段,东西两岸同时施工。

主梁浇筑时,遵循纵向分段、横向分块、竖向分层的原则。为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横断面上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完成底板和腹板倒角以下部分,第二次浇筑顶板部分。

图3 主梁浇筑纵向分段、水平分块图

图4 主梁浇筑横向分块、竖向分层图

⑶ 主梁预应力

红旗大桥主梁设纵向和横向预应力。主梁纵向预应力筋设置了全桥通长束以及25米边跨短束,通长束在施工缝处采用连接器连接,分三段张拉。先张拉纵向束,后张拉横向束。

纵向束张拉步骤:先张拉通长束中跨段,然后将中跨段与边跨段在施工缝处连接,待施工缝完成后,再张拉边跨段,最后张拉25米短束。张拉时,遵循先通长束、后短束,先底板、后顶板,左右侧沿桥梁中心线对称的原则。

横向预应力束依次从跨中横梁同时向两岸横梁对称张拉,每条横梁张拉均遵循先底板、后顶板,左右对称的原则。

4 锚块

4.1 锚块简介

红旗大桥主缆锚块位于主梁两端,上部与主梁翼缘连为整体。锚块为实心混凝土结构,正面为梯形,侧面呈矩形,高5.1m,宽3.4m,单个锚块体积约176m3。

主缆锚固方式类似于预应力筋锚固,单根主缆索股从单根锚管中穿过,锚于锚块后方锚垫板上,锚头设锚及螺旋筋。每个锚块内共37根锚管,为ø245×10mm无缝钢套管,锚管加工时,用磁力管道切割机进行下料,管口打磨平滑,且管口截面与管轴线垂直。

4.2 锚块施工

图5 锚块施工支架及模板图

⑴ 锚块基础

在主缆锚固之前,为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承载锚块重量,在锚块下方设置了支撑承台及桩基础。

⑵ 锚块浇筑

锚块混凝土分三层进行浇筑,第一层浇筑厚度1m,完成后埋设锚管定位支架预埋件;第二层浇筑厚度2.3m,接近箱梁底板;第三层浇筑厚度约1.8m,与箱梁一起浇筑。

⑶ 锚块后锚面模板及定位盒

主缆索股经过散索套后呈伞状发散,然后锚固于锚垫板上,因此,每块锚垫板都有不同的空间角度和尺寸,需根据不同的角度和尺寸设计锚垫板定位钢盒,定位盒到机床进行精确加工,然后焊接到后锚面模板上。定位钢盒与锚垫板的连接,采用钻取螺纹小孔再拧上螺杆的方式进行连接和固定,以方面模板脱模。

⑷ 锚管定位支架

因锚管呈空间发散状态,因此需根据锚管的空间位置确定前后两个截面支架进行定位。锚块第一层完成后,将定位架焊牢至预埋件上。

复测完定位钢盒及锚垫板后,开始锚管安装,先将锚管与锚垫板临时连接,再在定位支架支撑部位通过丝杠微调每一个管的横纵四个切点,达到设计位置。每根锚管定位完后,与定位支架刚性连接,确保不移位。

图6 锚管定位截面图

5 主梁及锚块施工控制要点

⑴ 主梁线形

为保证在体系转换的过程中主梁变形量不大能够满足受力需要,又能保证主梁能够顺利脱模,综合考虑成桥预拱度及支架预压弹性压缩值,最后确定了立模标高,主梁跨中处底模标高比设计成桥标高低15.1cm。

立模标高计算公式为:底模施工标高=设计成桥底模标高-预拱度+支架弹性压缩值+支架预沉降值+贝雷梁扰度值。

⑵ 支架变形量

主梁支架受力后的变形量直接影响着立模标高,从而影响到主梁体系转换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支架需要计算荷载并进行预压,预压时做好观测和数据分析,确定支架变形量中的弹性值和非弹性值,并计算出支架存放到体系转换时的沉降值,从而确保主梁立模标高达到预设状态。

⑶ 主缆及吊索锚管安装

主缆索股每根锚管间缝隙小,安装时要保证空间位置及角度与设计位置相符,从而确保每根索股在锚管中顺利穿行,不出现索股弯折现象。

吊索的锚固与主缆索股类似,穿过锚管然后锚固于梁底锚垫板下。吊索锚管在主梁施工时先进行预埋,预埋时要保证平面位置及垂直度与设计相符,从而确保成桥后每根吊索在锚管中顺利穿行,不出现弯折情形。

⑷ 预埋件安装

大桥施工的多个阶段均需要在主梁上埋设预埋件,比如主索鞍吊装、猫道系统、主缆索股牵引系统,以及桥面附属预埋等等,因此,要事先考虑到各个施工阶段,提前做好预埋件的埋设,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散索套底座及主缆后锚面锚垫板预埋时,还需考虑到后续体系转换完成后主梁产生的收缩位移,因此需要计算周全,确保精确预埋。

⑸ 锚固部位混凝土浇筑质量

主缆锚块及吊杆锚块应力集中、受力复杂,且主缆锚管之间缝隙小、吊杆锚管四周钢筋较密,因此,主缆及吊杆锚固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尤为重要,浇筑混凝土时,该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利用小捧振捣,分层逐步浇筑密实,从而确保浇筑质量。

6 结束语

自锚式悬索桥锚碇体积小,又保留了传统悬索桥外形,不仅降低了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而且经济美观,是中小跨径中很最有竞争力的桥型。以混凝土作主梁的自锚式悬索桥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结构刚度也得到提高,克服了钢材料在较大轴向压力下容易压屈的特点,今后在中小跨径的城市桥梁中定会得到更广泛的发展。本文通过恩施红旗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主梁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望对今后类似桥梁的施工建设有可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调试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环保的智能设备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相比传统变电站其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检测等工作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工作效率。在智能化变电站发展过程中自动化系统结构和工程调试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因此变电站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其工程调试技术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促进智能变电站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

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中比较重要的分析对象主要有结构技术、结构作用、应用原则、结构功能、结构特点等。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

1.1 结构技术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结构技术是在传统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技术前提下进行继承与发展而出现的。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结构技术相比后者具有更强的完整性、数字性和连接性并且其工程应用方式的标准化程度也更高,从而更加有利于智能变电站系统的有效扩展、维护和更新,最终能够更好地促进变电站智能化工作的逐步实现。

1.2 结构作用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作用主要体现在站内的一次设备上,这意味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基本作用是更好地保障一次设备安全并且有效满足电网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要求并且能够更好地以此为基础促进无人值班、数据整合等智能化功能的合理实现。

1.3 应用原则

通常来说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应用原则主要是系统结构的三层二网并且按间隔配置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自动化系统智能设备应当按照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等三层分别进行布置,并且自动化系统应当按照一次设备对象通过相应间隔的间隔层实现设备的间隔、保护、测量、控制等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功能。

1.4 结构功能

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中,其最实质的内容主要是系统以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为对象的功能。通常来说按照系统结构智能变电站可以将其功能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保信、监控、远动、站域控制、综合决策等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系统的保护、监视、测量、间隔操作等基本功能,并且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探究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是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结构功能进行较为独立的研究。

1.5 结构特点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具有较强的技术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变电站的智能系统设备会按层次分散并且横向布置,与此同时系统不同的智能设备之间大多会采用网络连接。除此之外,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中其特点的实现大都由多环节、多设备共同实现。

2 智能化变电站工程调试技术

在智能化变电站运营过程中工程调试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水平不断提升,通常来说智能化变电站工程调试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工程调试基础、工程调试原则、现场调试等重要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智能化变电站工程调试技术进行了分析。

2.1 工程调试基础

工程调试基础顾名思义是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技术的基础。由于工程调试是针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对象进行的调试工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优先包含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工程实现全过程。这意味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是在自动化系统及其智能设备软、硬件集成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下以工程一次设备为对象并且以功能应用为实现目的进行的调试试验。除此之外,工程调试基础通常还包括系统设备集成、调试分系统技术等。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应用过程中这一技术应当能够有效满足智能变电站的监控、远动、保信、信息监视等相应的技术要求并且能够促进横向功能联合调试、模拟环境、一次设备联接等功能的有效实现,从而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工程调试原则

通常来说工程调试原则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的

用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系统技术特点分析和工程调试内涵与目的的探究等方面。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过程中,如果相关智能设备的配置需更新则意味着系统集成或工程设计尚未完成并且存在较大缺陷,工程调试人员应当注重在更新后进行单体调校。除此之外,在系统功能调试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工程调试人员应当注重在其调校合格后重新进行所有调试项目。另外在系统功能调试过程中工程调试人员在原则上应当只对单体设备进行定值修改与参数修改,并且在核实整个系统设备硬件配置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核实功能各组成部分设备软硬件配置的正确性促进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的有效应用。

2.3 现场调试

现场调试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工程调试人员在判断现场环境条件满足调试要求的基础上应当将系统设备进行正常上电同时保证通信网络的有效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系统设备的软、硬件配置与工厂调试结果相符合则意味着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现场调试的正确进行并且其安装工作均满足相应技术要求同时上电工作正常。除此之外,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满足检查设备命名与调度文件的一致性摒弃有效核实远动点表的正确性并且确认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设备按照现场要求配置参数同时各项功能的技术性能应当满足变电站要求。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工程调试人员应当注重站控层设备与数据库的有效建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软件的有效安装和配置同时注重生成和调试各项功能界面。从而促进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调试技术在现场调试中的有效应用。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电力系统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智能变电站的运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工程调试技术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促进智能变电站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11(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