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一定的措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各学校的法制教育参差不齐
我国各个地域内的学校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力度有所不同。初高中学校之间在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有所欠缺,部分学校只注重抓课程教育、抓学生成绩、抓学校排名等,忽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很多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都没有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大都直接由政治课教师担任主讲,不能保证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学校都比较看重学生的文化专业成绩,虽然近年来对学生的体质建设加大力度,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学校法制教育的课堂上,还是使用比较落后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将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法制意识、道德观念模糊。在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长的今天,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学校教学方面加大法制教学的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制教育考核系统,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法制学习意识。
(三)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
我国家庭教育大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特长的培养,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却在片面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很多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只要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成绩优异做什么都可以,完全忽视孩子养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不断走向歧途。因此,应加强家庭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清楚地明白如果没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规范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
(四)法制教育的范围具有局限性
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只局限在课堂和家庭当中,不能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课堂上的法制教育过于文字化,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缺乏法制教育的实践机会。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比如:给学生提供法庭旁听、参观监狱等机会,让学生更直观地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制教育的意义,在遇到法律有关的问题时正确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二、推进法制教育重点建设的措施
(一)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
改变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带动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法制教育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青少年法制教育视频,包括《阳光路上》、《爱与法同行》、《网》等,通过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在观看法制影片后积极进行分享和探讨,发表自己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认识和观点,引导学生对法制教育的时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互相传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对法制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营造校园的法制教育氛围
在学校管理上,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出现的违规违纪等现象做出处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积极营造校园内法制教育的氛围,比如:在校园广播站,建立法制教育栏目,播放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的文章、对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分析、欢迎学生积极投稿等,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进行大力宣传,加大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三)建构家庭教育环境
可以通过学校老师对学生家长进行一次类似“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的知识讲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本着对孩子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法律学习的相互性和重要性,培养新一代依法爱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核心,更是需要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学生在学校和家里都能得到很好保护,但是社会环境较复杂,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外界因素的干扰不能及时排除。比如:网吧的诱惑、社会青年的不良引导、打架斗殴事件的影响等。学校方面应结合当地相关部门定期对学校周边的营业场所进行检查清理,排除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特别是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和娱乐性场所。
三、结语
篇2
新媒体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是一种新型技术,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从新媒体技术的定义出发,阐述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分别从提高青少年自控能力、净化新媒体环境、强化法制教育队伍、引导合理利用新媒体等角度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及思路,希望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青少年法制教育;影响;对策
1引言
新媒体技术相对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利用移动数字技术通过网站、论坛、博客等媒介向社会提供信息的一种新型媒体技术[1],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方便等传统媒体技术无法比拟的特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也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影响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技术作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给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些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给青少年提供知识的同时也给其青少年法制意识的正确引导带来了挑战。
2.1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技术可以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了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检索方便的学习平台,一方面法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搜索资料和素材,丰富知识的同时,以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式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专业技能;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相关的政策、方针和正确的法律知识进行及时的宣传,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的选取自己喜欢的学习资料,并可以通过这一平等、自由的平台参与交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知识的学习进行反馈,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媒介传播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源,极大的提高了法制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使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2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新媒体资源信息量大,难免存在虚假及庸俗信息,因青少年年龄较小,缺乏辨别能力,在获取所需知识的同时不能很好的辨认新媒体环境下的错误信息和负能量,甚至有可能深陷其中,长期以往,其法制观及人生观将会发生变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容易使青少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沉迷于网络,低头族、手机控在青少年中不为少见,影响视力的同时也不利于身体的成长,更甚者出现了孤独症、抑郁症患者,不能正常的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拉开了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距离,从而不利于正确的法制教育导向。
3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势在必行。
3.1注重法制意识培养,提高青少年自控能力
一个事物要得以良好的发展,提供周围良好氛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的内因所在,青少年对新媒体技术的自控能力则是新媒体技术影响其法制教育结果的内因,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功能,关键在于培养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网络素质,引导青少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从而提高青少年对新媒体信息获取和分辨、批判不良信息的能力,强化青少年新媒体技术下合法与非法的正确认识,将网络道德作为一门必修课,加强道德自律,使青少年充分认识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减少网上不良行为和网络犯罪的发生,使青少年能够正确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到不迷恋不盲目信从,正确利用新媒体技术这一平台中的知识与法律案例逐渐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强化法制思维。
3.2强化新媒体管理,净化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青少年的认知方向,良好的环境是正确认知方向的关键,也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和精神的关键所在。首先立法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强化新媒体技术下的法律意识,针对新媒体环境这一特殊教育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加大通过新媒体进行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净化新媒体环境,使新媒体环境良好、健康、有序;其次新媒体信息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监控等方式过滤宣传信息,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使流动的信息具有可操作性,力争将不良信息扼杀在萌芽中,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净化新媒体环境。
3.3强化法制教育队伍,提高新媒体素养
法制教育队伍是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关键人物,教育队伍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等资源,强化道德修养和法制知识,全面提高教育者本身的法律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在青少年学习过程中的威信,必要时也可以通过知名法制教育者、律师、法官进校园等活动,通过法制宣传月、观看法律相关纪录片等多种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使法制教育过程真正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法制教育者还要努力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法制教育中来,重视法制平台的建设,通过论坛等媒介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向,监控青少年关注较多的新媒体事件,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错误影响的新媒体事件,做到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必要时通过沟通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全面提高法制教育队伍的新媒体应用能力。
3.4学校家庭合力,引导合理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作为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主要渠道,将影响青少年一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学校和家庭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和老师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形成合力,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法制主体教育的形式将法制理念纳入到日常行动中,家长则要充分发挥第一老师的作用[2],利用亲情的感染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青少年以新媒体技术为主导的活动中,引导他们合理的利用新媒体资源,以身作则,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使用新媒体工具的好习惯。
4结束语
青少年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青少年法制思维的良好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进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要充分发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和导向功能,传递正能量,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张容嘉 单位:衡水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他们开始进入或者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变化,心理上的烦恼使得这个时期的个体集众多矛盾于一身,因此,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又被人们称为“危险期”。在他们人生的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往往就会走上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一些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部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不强,折射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从这个层面上说,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向教育对象(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素质的活动。具体的说,法制教育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法制教育是宣传法律知识、培养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其次,法制教育是为国家造就大量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第三,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不断强调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生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学生法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但在对我校123名学生的调研中,约8.5%的学生仍然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约23.0%的学生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较少。因此,总体来说,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法律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教育形式有所突破,但有效性不高
相较于过去传统理论灌输教育,现在法制教育形式明显增多,课堂的教学、法制辅导员的专题讲座、法制宣传片的播放、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较过去有所增加,但是,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对我校学生调研中,约4.4%的学生对所列的法律非常了解。形式虽然增多,但是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法制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目前,由于我国初中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品德课,因此没有一个独立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开展还是主要依托于思想品德课、历史、地理等学科。虽然教育部门年年在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进展过程中,形式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教条主义、功利主义还继续抹杀教育的实际功能,直接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三)法制教育常态化,但缺乏规范性
虽然思想品德课中涉及到了一些法律知识的内容,思想品德课也在中考范围之列,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教育也逐渐进入常态化,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评价方式。既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教育,却缺少一套合理的、独立的评价机制,怎样去评估学生的法律素养,怎样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摸底了解,经过一定学时的教育,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怎样的进步,很多学校领导、教师还是无法做出科学的界定,甚至直接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四)城乡法制教育存在不平衡性
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性一直是困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题。这是由区位因素、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不得不承认,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对这种不平衡性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最为典型的是父母对法制教育的态度上,调研中农村学校有70.2%的学生家长没有与孩子谈起过法律方面的问题,城市却有61.3%的家长会给孩子讨论法律知识。
此外,不平衡性还表现在教育条件与教学效果的不平衡上,城市中学法制教育条件优于农村中学,无论是学校的硬件或软件设施,城市中学都具有优势,法制教育资源相对来说也比农村中学丰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平衡。
三、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体作用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是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
(二)重视家庭法制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长的法律意识情况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家庭在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动员家庭的参与,才能巩固法制教育的实效。
(三)大力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社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能动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有效利用社会力量,积极拓展法制教育的渠道,形成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篇4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因为有些法律内容晦涩难懂,一般的政治老师也无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这些内容往往就被老师给忽略掉或者一笔带过,并被作为不重要部分列明。这样就导致青少年学生没法接受相应的法律知识,或者认为法律知识并不重要所以对此部分给予轻视,导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时候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以致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自己触犯法律从而锒铛入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应该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政治教育虽然能够给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识,但是仅仅靠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识是不足够的。传统的政治知识中只教育我们要积极地守法护法,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守法护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严重缺失,才使我们应当将法制教育与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识,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在自己权益遭受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为自己的无知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犯罪行为,或者犯更大的错误,触犯到法律,导致自己人生的毁灭。
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轻视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制教育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须得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可以以校园广播或者校园板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和教师明白法制教育的意义和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师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须得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法制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科技产品进行教学,这些新的科技产品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信息需求力度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大多数教育机构现在均开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法律知识大都比较枯燥无味,尽管基本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都来源于生活,但是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初中同学来将,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从而逆得其反,学生不仅不会爱学习法律知识,还会更加厌恶法律知识,影响法制教育进程,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而将多媒体引入到法制教育中,对于教学的进行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因为法律知识比较枯燥且抽象,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其从枯燥无味抽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立体形象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等法律知识,可以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案例,一方面运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易于吸收,同时还丰富了教学信息。另外一方面,案例是一些法律知识的生动体现,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是法律所允许的,通过案例引导其以后的行为,从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开展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想让学生充分运用法律,必须开展综合式教学。法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应用于生活。老师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将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那些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使他们继续保持,再接再厉。那些结论消极低沉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引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的观点,使他们加快正确法制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也可以就一些典型性案例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处于当时犯罪的情形,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最真实的表现和行为,进而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和行为,并就其表现和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强化法制教育成果,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理解和运用,加快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
三、结语
篇5
一是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子和教学大纲缺编,虽有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二是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教育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缺乏直观的教育,法制教育取不到好的效果。
三是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没有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基本流于形式。
四是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其他教师兼任,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仅靠课本照本宣科,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又因受课程安排和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五是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学校的法制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在教育管理中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特别是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社会环境来约束,法制教育严重脱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至关重要。
一要部门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二要丰富内容。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三要规范教学。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 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篇6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中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中国。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多建一座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在逐步走上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校中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切实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2016年5月7日,山东省肥城市发生一起杀人案。警方通报称,经初步调查,5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14岁的辛某、17岁的李某酒后将七旬老人宋某殴打致死。目前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明显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呈“低文化程度、低年龄”趋势。好多少年犯甚至自称“14岁之前要大干一场,16岁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16岁之后就要收敛点”。
1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了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表明,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调查中,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占65%;58.1%在犯罪时“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在“假如在违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项,就不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
2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程度不够高,对他们的心理不够了解,因此,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让他们知法、守法势在必行。学校要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
二、中学法制教育中的“五少”现状
我国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情况很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一无所知,法制观念淡薄,缺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法治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短板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课程设置少。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八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因此,中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
(二)考试占比少。中学教育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运转的,而在中考和高考中,法律知识基本上都不是考试的内容。在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分偏重于中考、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很少能够开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动,存在法制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学用结合少。绝大多数中学的法制教育课仅表现为法律知识的传授,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制教育的培养等同起来,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知识,但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不会运用法律来认识和指导自己的行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比较差。
(四)专业教师少。目前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很少,大多数上法律课的老师都由政治老师代替,他们有的可能完全不了解法律,也有的是一知半解,这样的课程设置形同虚设。
(五)家长引导少。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智育,而缺乏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和做人的教育,导致不少青年学生在品德、心理、人格上出现不少问题。
三、大力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中学可以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中学时期正是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逐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法律等实践课程的缺失,使青少年面对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时,不懂得用法律指引行为。为此中学应该开设法律课程,编写专门的法律教科书,引进专业的中学法律教师,创新法律教学模式,让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
(二)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养成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将法律知识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尽量多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鲜活案例,吸引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这些法律现象背后的法律道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法律教学效果。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多元的法制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学法用法。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在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借助社会文化力量和公共环境资源,营造全方位法制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可以通过办黑板报、橱窗宣传,法律知识抢答、讲讲身边的法制教育小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达到宣传法律知识的目的;组织学生参观检察院、法院、监狱或者旁听庭审,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法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法效果。
(四)指导中学生用法律引导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要做到守法、用法。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情绪情感表现冲动、幼稚,很多时候在行为控制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在通过法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指导他们来找寻法律的规定,从而合法合理的维权;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对法律有所敬畏,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违法犯罪情况。通过知行合一,真正保障青少年学法守法能够落到实处。综上所述,青少年在中学阶段,就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内容,培养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习惯,为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许恩铭 单位:宿迁中学高三8班
参考文献:
[1]张彩云.中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2,(7),192
篇7
但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还面临许多挑战。单一传授性教学模式缺少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法律理论;有些课程编排与他们这一阶段的认知、情绪情感、道德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特点相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心理的动态发展性。而且近年来,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如暴力、吸毒、病理性网络使用以及青少年自杀行为等认知-行为失调和行为失范问题频发,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其中很多行为失范问题是由于青少年法律意识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迫在眉睫。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认知视角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和皮亚杰认为青少年期是个体智力、控制力等快速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出现以及社会角色转化的重要时期,此阶段是个体形成重要社会意识的关键期,个体需要学习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社会认知以及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所以教育是此阶段促进青少年发展与成长的核心,是解决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与矛盾的心理社会危机的重要内容,而法制教育作为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也应该将其与个体认知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青少年思维发展与法制教育
青少年形象思维趋于成熟,形式逻辑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思维特点呈现出“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思维能够使个体不限于具体的客体和情境,而可以运用假设检验以及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个体也能够对假设情境和问题在心理上进行建构重组,认识到逻辑上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要尊重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此阶段的法制教育应注重的是与受教育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般法律知识的传授,使青少年从元认知和元思维的角度去监控和评价所学的法律知识。
鉴于以上特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青少年法制教育应从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原有知识结构角度出发,严格区别于法学教育,区分两者的概念,避免传授难度系数过大,理论性过强的法学知识;将法律理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使用简单通俗的教材,精心编排学习专题并提供相关案例,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案例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多媒体等,尊重青少年思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增强其法律认同感和法律思维的灵活性。
2. 注重法律问题情境的创设,因为“学习”是“社会实践的参与”,不是单纯的“内化”过程,法制教育更加要注重提升学生“扩张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虚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以及模拟审判庭等方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情境化、形象化。
3.可改进传统传授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情境式以及开放式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互动,例如现场模拟法庭竞赛、法律实习以及青年法庭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边缘参与获得法律体验的同时也推动青少年自我意识、社会认知以及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社会性认知与法制教育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的关键期,个体自主性迅速发展,高度的自我意识使青少年过分关注自我,拥有个体独特感;伴随个体元认知以及心理理论的成熟,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使他们能够跨越情境的限制,透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来认识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方式,在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开放系统的交互作用中会形成一定社会规范和原则,而法制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联结,共同努力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容易形成同伴关系和亲密关系,鉴于此,教育者可以将团体游戏或者团体活动等团体辅导形式内容引人法制教育活动课当中。设定某一法律活动主题,按照活动要求将所教授对象引人相应的活动团体或者将授课对象分成不同属性的小组,以涉及某一法律内容的相关事件为活动背景,教师作为活动引导者,营造氛围,引导个体在活动中针对某一事件进行开放地沟通、交流、讨论甚至是质疑和争辩;引导者应该接受成员们多方面的观点,较少做出是非判断,给成员们深入思考的空间,对法律知识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最后通过活动体验的总结和讲解,将科学客观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深入浅出,摆脱法律条规给人带来的距离感。
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心智不完全成熟,判断力以及控制力较弱的孩子,面对外界的新奇与诱惑的冲击,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因不懂得法律法规或者藐视法律的存在,行走于法律的边缘,出现反社会行为,所以家长以及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兼顾智育与德育,给予孩子提升社会技能、发展综合素质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对青少年德育法制的教育和法律知识的传播,做到影响教育。
1. 教育部门可以动用社会力量来宣传法制教育,但不能将制裁及预防违法犯罪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全部,因为过分强调极端犯罪案例会在某种程度上异化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让他们产生“法律就是惩罚”的心理误区。
2. 实现内容上和模式上的创新,例如,在公众场所张贴可细化到具体法律知识的条幅、宣传标语和彩色插图等,用这种阈下刺激的方式可以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举行法制教育宣传以及公益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制作法制活动宣传片,并在学校以及公众场所播放演示,增强社会法制宣传的广泛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4. 要让青少年群体亲自参与到实际的社会法律学习活动中来,强化法治社会下法律在青少年头脑中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将法律信念转化为实践,而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
(三)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与法制教育
青少年期个体道德认知处于自律水平,他们遵守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习俗,会通过维护权威和秩序以及遵守社会契约和道德规范来满足社会舆论的期望,并按照一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
所以青少年此阶段的法制教育应将法律规范的传授与道德判断相结合,要区分法律和道德的异同,不能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等同。教育者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可以引人“变式案例”教学,转换法律案例的非本质特征,这些非本质特征可以是法律属性也可以是道德属性,让受教育者在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纳、演绎和总结的过程中分清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道德知识的本质与变式,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条件与结论进行合理归因,并形成法律意识。同时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应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有价值和有影响的时事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教师应注重所学法律知识的质量和实用性,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也应给学生安排合适的问题和作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情绪、情感视角
在成长以及适应的过程中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和心境发展也存在动态变化,矛盾和两极化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个体情绪的主要特点,如果没有合理地调节和干预,会引发青少年时期的孤独、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缓解与解决而导致青少年违反法律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所以,这一阶段的法制教育应该与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相结合,关注个体的情绪情感变化,减轻硬性的法律知识给崇尚自由的青少年带来的消极的束缚体验。学校可以开设一个心理咨询平台,给青少年提供诉说烦恼、疑惑,甚至是负面情绪的机会,作为家长、班主任教师或者其他教育者,也应该尊重学生们的情绪表达,并进行相应的辅导;教师通过“以情优教”来提高学习效果的情感教学理念是被大多数受教育者所认可的,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都会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产生积极心向,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针对法制教育的学科性质,教师可以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形式匹配策略以及赋予、发掘、展示和诱感等策略,克服重知轻情的现象,缩小青少年对法律法规产生的心理距离感。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行为与意志视角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攻击行为、冒险行为、违法行为以及心理社会问题等在青少年阶段要比其他年龄阶段更加普遍,而且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在增加,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相比成年人,青少年意志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冲动和冒险;对社会规范的制约作用往往很敏感,当某些想法和意愿与社会规范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又不得不让步于法律规范时,个体感到自主性被削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与遵从社会规范相反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导致青少年与社会规范相背离。
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有学习法律知识的心向,对学生和家长经过教育干预后,学生和家长增强了对法律规范的认识与情感体验,并获得间接的行为经验。所以,应该加强对少数抗拒法律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以及行为上的干预,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可采用心理测量和教育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活动参与法、榜样示范法、假设推测法以及委托任务法等行为多样性训练和心理日记法等后果认知训练。也可以采取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交叉的教学形式:第一课堂注重法理传授,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等,兼顾理论渗透与实践运用,促使学生们将法律知识与社会规范同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增强其法律意识和修养。
四、结语
从心理学视角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尊重个体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变化,采取可操作性和有针对性的方法,例如认知干预方法、行为训练以及情感教学策略等促进青少年通过对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的整合和构建,将法律知识与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经验并加以利用,最终形成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
篇8
关键词:犯罪率 犯罪特点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国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高达15万。以重庆为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1998年的1187人上升至2008年的2469人,上升比例为108%。未成年人犯罪的恶劣程度、社会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均明显加重,严重暴力犯罪占60%以上。青少年的犯罪率逐步上升的今天,法律教育的重要意义越发明显,而作为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其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谕。
由于留守孩子家庭教育薄弱,而中职生大部分又来自这样的家庭,因此,中职生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尤为重要。近年市场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致使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建设者,而法律意识的培育又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职生所应具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专家预测,今后,未成年人犯罪仍可能呈持续上升趋势。这说明:青少年犯罪不仅具有低龄化的趋势,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有: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如2001年,在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此案告破后,挖出了一个犯罪团伙。这个团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他们成立了“好汉帮”、“神龙教”,还有敢死队,其中有“老大”、“军师”、“打手”等。少年“黑社会”已露端倪;
2、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
3、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有一起案,三个被告均为未成年人,一个才15岁,但在对付舞厅小姐实施时,显得非常“老练”。现在很多制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再者,犯罪的低龄化也比较突出。13、14岁的小孩动辄拿刀伤人、杀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
从以上统计材料可以看到,当前中学生违法犯罪情况突出。而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中考落榜生,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较低,情绪偏激、冲动,办事容易意气用事,教育困难。但,中职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在中职学校加大加强了法律知识教育,非常必要。其中,在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中开设《法律基础》教学,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同时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认可。
二、当前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相对不够,法制教育没有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中职学校学生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保护明确的规定:要求学校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2.教育方法简单,法制教育效果不佳。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有学校能让学生走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与学生法制教育,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三、如何增进中职学生法制意识
(一)首先,学校应先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律教师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
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普法宣传,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从中加以提炼,引导他们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学生步入社会产后产生的犯罪率。
(二)增强学生对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青少年犯罪率
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学内容,宣传讲解与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与紧扣专业实际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情况开设一些法律课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等可以作为汽修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则可作为财会专业学生必修的法律。
在本人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有时我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具体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体验。应用精选鲜活的案例分析辅助自然引入。有一次我就以“青少年打群架与法律中的聚众斗殴有什么密切联系以及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等?”讲了一个案例,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正反方辩论。让学生从已有的法律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了解法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我讲解了答案,阐述了理由,并表扬了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每一位同学。告诉他们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发分子的侵害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法律在当今法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法律知识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认识现行法律对维护当今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中职学生学法守法护法意识,使学生在面临与法律知识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理智,合法的决策。
(三)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进行法制教育学习。现代社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庭审现场》、《案例说法》,等栏目,搜集与法律条例相通的法律案例,去感受和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切实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针对网络教育与其他载体教育的不同特点,开辟学校法律教育新空间,开展定期的网络法制知识的普及、专家讲座等。并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制知识,培养正确的网络兴趣,建立其良好的网络法制自我意识。
总之,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案例汇聚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中职生的法律基础知识课堂变得鲜活,真实和高效,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就应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育出有社会道德规范,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中学生违法犯罪预防体系构建的研究,中国德育杂志编辑部,《中国德育》2006年11期。
[2] 田文生,重庆未成年人犯罪人数10年翻一番,中国青年报,09年。
[3] 徐涛,浅谈技工学校法制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4] 张勤恳,高校法制教育现状浅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
[5] 林丽花,浅谈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2006年。
[6] 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9。
篇9
【关键词】法制教育 必要性 途径
有一句名言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却只有几步。可见,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开展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现本人就结合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新形势下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不良的网络环境危及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是把双刃剑,鲜花与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1、中学生难以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
一是网络游戏。虚拟的网络游戏会让中学生体验到学习中不容易体验到的成功感。中学生一旦陷入虚拟的网络游戏,他们就很难摆脱网络的束缚。二是黄色网络。有这么一个事例:林某同学在上网时无意中接触了黄色网络,情窦初开的少年曾试图挣脱这种黄色的诱惑,但最终滑向深渊。先是荒废学业,后是谎言、欺诈、乱纪违法,接踵而来,最后锒铛入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学生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在网络游戏中缺乏法律意识的中学生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些铁一般的事实向我们敲响警钟,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容忽视。
2、“黑网吧”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黑网吧”不仅干扰了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而且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毒瘤。调查发现,“黑网吧”大部开设于中小学校园附近,由于经营隐蔽,不受经营时间限制,大肆接纳未成人上网,容留未成年人过夜。上学期我曾对学生的上网问题作过调查,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上过“黑网吧”。很明显他们精神状态差,学习松懈,有些还经常旷课逃学,有的甚至向其他同学借钱或要钱,导致心理变态,心灵扭曲,游离于犯罪的边缘。
(二)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
1、过分溺爱子女。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百依百赖、袒护包庇,由此造成孩子性格脆弱、任性、自私。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是父母教的,并且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绝不能受一点窝囊气。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以牙还牙,甚至酿出恶性事件的一个注脚吧。
2、对子女放任不管。由于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孤僻,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步入歧途。我曾接触过这么一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跟爷爷奶奶生活,她总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开始先把手伸向同学的书包,偷本子、笔等。老师发现后,经过多次教育并告知家长,她却无动于衷,最终还是把手伸向别人的腰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单亲家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上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残缺,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情绪与性格,如孤僻、冷漠、自卑、偏激、放纵自己。如李某的父亲不幸病故,母亲独力抚养其兄弟姐妹,困难可想而知。然而这位学生并不理解和体谅家庭的困难,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经常逃课光顾网吧,并在网吧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三)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诱使学生步入误区
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卡拉OK厅没有限制未成年人的进入,一些思想不太成熟的青少年经不起诱惑,容易坠入其中,不能自拔。另外,社会上一些无业闲杂青少年经常光顾学校,对在校学生拉拢、教唆、腐蚀,导致一些在校学生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四)学校法制教育尚不健全
一是学校重视不够,目前缺乏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内含少量的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二是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由思想品德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三是学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学校的法制课没有硬指标、硬任务,对法制教育课程不做考核要求,因而也就形成了法制课上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
二、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
要从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建立和创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1、坚持综合防控,建立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预警信息监测系统。
第一,学校为龙头。首先,将“法制教育进课堂”作为一项硬任务,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法制教育评估体系,形成有效系统的教学机制。其次,以课堂教育为主,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抵御社会不良诱惑的能力以及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再次、开展“与法相伴,呵护未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最后,对“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主任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法律、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辅导,多让他们参加法制实践活动,如到当地的人民法院旁听,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第二,社区为平台。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台球室、游戏机室、录像室和歌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对有问题的娱乐场所要坚决取缔,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积极举报和坚决打击“黑网吧”,减少不良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家庭为基础。应发挥家庭的第一课堂作用。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借助开办家长法制课、组织家庭法制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学会感恩”互动型法制宣传活动,为父母与孩子提供沟通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创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第一,建立信息员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制止打架、群殴、赌博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现一例,教育一例。
第二,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卡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互动,把科学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家长,使家长对于子女出现的问题能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解决,让子女在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中端正思想,矫正行为,树立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的“防火墙”。
第三,要注重发挥“五老”人士、志愿者、社工等群体的作用,实现对问题学生的“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监测和教育引导。
第四,要建好、用好青少年法律服务平台。如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少年维权岗、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实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二)学科渗透,编制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法制教育因素,让法制教育在各个学科得以体现。如历史与社会学科可渗透文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同时,学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编写比较实用的法制教材,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我校针对学生行规差、法律意识淡薄、家长素质低、周边环境复杂等现状编制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法律法规读本,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三)引导学生观看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法制宣传节目。通过媒体,比如CCTV-12法制新闻频道、CCTV-1《今日说法》或《道德观察》等栏目,让学生知晓各地最新法制新闻,并在遇到法律难题的时候懂得咨询、求助,既达到了学法的要求,又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庞大、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既要立足学校,不断将学校法制教育推向深入,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各类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时期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浙江法律援助》2009年第一期
篇10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
根据全市教育系统法制教育宣传月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月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法制教育宣传员等同志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主体,以法制教育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安、交通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由法制教育辅导员有计划的利用活动二的时间,对各班轮流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5月8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5月9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5月17日,学校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5月20日,学校开展“做守法小公民”演讲比赛;学校还计划5月26日进行“做守法小公民”法律知识竞赛。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法制教育活动月中,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刑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懒于做学生工作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1]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委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
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活动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活动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各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措施扎实,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及依法治校工作成效显著。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上一篇:安全主体责任教育培训
- 下一篇:幼儿园环境设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