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笔记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电工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电工笔记

篇1

【关键字】类比推理法;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各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但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仍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该课程教师往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讲解概念性知识的过程中,适当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能够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类比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定义等,因此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

例如,在学习单一元件的交流电路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及功率关系在物理课中已经学过,而且记得都比较牢固,但是电感、电容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也有类似的公式UL=XLI,UC=XCI,其中感抗XL、容抗XC均可理解为电感、电容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造成的,和电阻R处于同等地位。包括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类比,阻抗Z也可理解为与R处于同等地位。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它们用表格的形式列在一起,相互对比,触类旁通,帮助学生记忆,打好基础,以保证后续知识的学习。

二、类比法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适当运用类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变活。

在学习负载的连接方法时,最基本的连接方法是串联和并联,简单的两个电阻的连接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识别,但在复杂的电路中有些连接方法就把学生难住了。如下图中的R1和R3以及R2和R3,乍一看,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它们是并联连接,而事实上它们既不是并联也不是串联,因此,我是这样给学生讲解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的。串联就像是两个人并排站着,靠近的两只手拉在一起,且没有第三个人参与其中,所以可定义为:串联就是两个电阻首尾连接且中间没有其他分支;并联就像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同一边的两只手分别同时拉在一起,所以可定义为:并联就是两个电阻两端同时接在一起。学了这样的串联并联定义后,在后面的学习中,即使再复杂的多个电阻的连接,再也没有出现过把串联和并联搞混的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搞活了课堂气氛,教学收效很好。

三、类比法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

用形象的类似的事物来描述难以掌握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电位升”和“电位降”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接受。但如果讲“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们的教学楼、住宅楼每层都要用水,那水从哪里来?从高处来。那么高处的水从哪里来?从地下来,通过水泵抽上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高处的水位高,低处的水位低,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就相当于电路的电位降,从低处流向高处就相当于电路中的电位升,水泵就像电源,使电位升高。水在水泵和各楼层之间形成循环,电流在电源和各负载之间形成循环,从而电压定律中的“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直观、具体的类比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降低了教学难度,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运用类比的方法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刻的道理浅显化,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通过深入浅出,使学生比较容易地从相似联系中悟出道理,掌握方法,激发兴趣,增强记忆,从而达到全面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但是,类比只是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或相似的那一部分,而不可能全部属性都相同。因此在运用类比法教学时,应进一步把概念的本性讲清楚,使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既能理解新概念,又能从比较中认识它们的区别。

参考文献:

[1]毕淑娥,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李文,王庆良,电工与电子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青岛海洋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技能比赛;构建与实践

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其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虽然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但具有好动的天性;学校的教师多是通过函授获得本科学历教师,这种学历教育的滞后性,导致他们的专业技能有所欠缺;尽管学校近些年在软硬件设施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改善,但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设备还不够先进且数量不充分,以上都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开展电工电子专业技能比赛的重要性

国内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方式都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既能保证学校的资金来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保障学生的就业率。而对于职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职业学校的办学重点是培养大量具有各种实际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不是把目光放在数量有限的“精英”人才上。因此,我校教师在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把培育人才、讲授专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积极组织专业技能比赛,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带动学生的技能学习积极性,发现能力缺陷,全面细致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比赛中,一部分特别优异的学生会脱颖而出,参加更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并以优秀学生为榜样,鼓励更多的学生提升自身技能。通过这种积极向上的比赛方式,使专业技能比赛在学生中就拥有了广泛人员基础和充足的后备力量,得以促进技能比赛的继续发展和完善。

二、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的比赛的规划和准备

(一)比赛前期职业技术教师所需做的准备工作

而为了保证技能竞赛活动的质量和前进方向,学校专业教师需要全面深度地参与到比赛的所有环节中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关于对学生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比赛的组织,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第一,教师要和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增加学生实地考察的机会。通过参观合作企业的电子设备工厂,让学生了解电子设备的制造加工过程,认识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相关设备和元件。

第二,教师可以采用逆向的教学方式以及实验型的教学手段。先让学生接触手动安装电路、维修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在他们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之后,再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根据课堂的这种结合来设计比赛环节,也可以在比赛中可以保证学生的知识在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转换,应对自如。

第三,在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并准备开展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安装和维修的专业技能比赛。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上文提到过的在企业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上进行比赛环节设计时候,也需要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推敲,而一个完善有前进意义的比赛规划才能起到比赛对电工技能的促进作用。

(二)校内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的比赛环节设置

关于于电工电子专业的职业技能比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依次展开:

1.小组竞赛

由全体学生参与的第一阶段的比赛,以重在参与作为主要目的,采取相对宽松的评分规则,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和水平,从全体学生中淘汰出少数表现较差的学生,其他学生进入第二个比赛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既是课堂练习作业也是阶段单元项目的小比赛,达到以考带赛,对学生既有压力又是动力,有利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2.班级职业竞赛

在第一阶段中每组选的学生进入班级比赛阶段,这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着重选拔出每个班级比较优秀的、可以代表一个班级最高水平的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这阶段一般以项目综合比赛来开展,比赛成绩是学科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的比赛学生更有压力但也更有兴趣,一个成功的比赛作品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

3.校级职业竞赛

从第二阶段选拨出来的学生进入校级职业竞赛中,这一阶段的评分标准相对前两个阶段更加严格,以此来提高竞赛的整体质量,通过这一阶段选拨出的学生,将会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可以提前结束学业或者优先到签约单位就业。这一环节是挑选学生参加校外职业技能比赛的重要节点,为此从比赛的试题内容、难度要求都是比赛高的,一般都是各门课程的综合反映,从现在比赛安排来说基本都是以单片机应用为核心的装配调试、程序设计及电工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等,很多学校也只好跟着感觉走,从课程设置、实验实训室建设、教师进修学习也以此为轴心展开。

对于国赛、区赛、市赛,既要认真对待,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赛促进教风学风的转变,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训设备的完善,又要避免走入比赛的怪圈,为比赛而教为比赛而学。其实比赛内容只是教学中的一些方便,有更多的知识技能还是在比赛外的,对于教学内容,更重要性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要的才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三、开展专业技能比赛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虽然大多数学校校内专业技能比赛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农村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比赛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主要有:中职学校中教师水平不高、操作能力较差、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变化、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厌学问题严重等等。对此我们也做了一此尝试,具体如下:

1.由校方负责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向上级政府部门有关单位申请资金,请求分派一些教学水平较高、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教师、行业专家到我校对教师进行再培训,也可安排本校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这几年我们安排了4位本校本专业教师轮流上课,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先后进行过电子元器件的检测、仪器仪表使用、彩电维修、音响维修、单片机应用、办公设备维修、开关电源维修谈等,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亲身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提高,我们认为是值得最先推广,最有效的途径。

2.组织教师到企业考查学习。操作能力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不仅对于学生如此,对于教师更是如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去参观考查,让教师看到并参与电工电子制造维修的具体过程,并多加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操作。遇到一些不懂的技术性难题,要多向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在企业不是很愿意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我们,看看是可以的,要操作就不好说了,所以这个只能在有较深层次的合作企业中才是可行的。

3.学校组织教师到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考查学习,这也是培养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定期(比如每周一次)到那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的学校去旁听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学习一些教学的方法方式、策略,也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老化的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知识,将比赛的设计和内容细节的敲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还可以对学校进行投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利用企业充足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师培训和考查学习工作。企业与学校签约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人力资源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在校内电工电子专业技能比赛方面,企业也可以参加到比赛的每一个环节中来,一方面为学生比赛提供场所和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到比赛的设计和运行中,提高比赛的实际性,将比赛与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联系到一起。我们参观过广西华侨职校,是一个校企业合作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在农村办学规模不大的中职来说,合作的机会也是不多的,因此也不是很好的的办法,但也值得去争取。

5.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厌学情绪高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分班制教学模式。对于层次比较好的班级,教学进度就适当加快,讲授知识适当增加难度,在比赛中设置拔高的环节;而对于层次较差的班级,教学进度则要放慢一些,从一些基础的东西开始教起,把比赛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操作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班不是确定的,要定期对分班作调整。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竞赛成绩,对分班做适当调整,既能方便教师教学,又能激励学生进步。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的问题,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变讲授型为操作型,并运用技能比赛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工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给学生一些直观的感受和印象。通过学校教学和企业的需求全面在学生中推广良性竞争意识,通过比赛树立榜样、发现问题、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的效果分析

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后的效果证明,比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学有很好的作用。

在学校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前,学生学习水平整体不高,专业技术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而在参与到专业技能比赛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呗调动起来,在竞争意识的促使下,课堂的出勤率大大提高,旷课现象明显减少,成绩显著提高,及格率由从前的45%提高到现在的80%,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基础水平都有有了新的突破,不但对于学生自身,对于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多年技能的实践探索,我们觉得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设计合适的比赛流程,努力发挥技能竞赛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并要使这个活动能够长期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秦根红.对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实践课教学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3):243.

[2]张启滔,梁军,潘雪莲,李韩妃.将职业技能竞赛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以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工电子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11(18):88-89.

[3]李志红,蒙俊健.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2):139-141.

篇3

电子货币的主要功能:

1、转账结算功能可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账。

2、储蓄功能可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

3、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可进行货币兑换。

4、消费贷款功能消费者可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篇4

【关键词】子宫肌壁间肌瘤;宫腔镜电切术;临床分析

生育期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约为20%, 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占全部子宫肌瘤的10%~15%, 传统手术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现已日趋完善, 其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近期无并发症、子宫无切口等优点, 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日后剖宫产的几率。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已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首选的治疗方法[1], 而对于I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 由于其浸润度深, 向子宫肌层扩展率达50%以上, 手术难度较大。若强行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治疗, 则有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可能[2]。因此, 对于I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TCRM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尚待临床考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I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 评估其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 为临床合理应用该项技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有选择性地开展应用TCRM手术治疗的I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共14例, 入选为II型肌瘤患者年龄25~48岁, 平均年龄(40±4.2)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经期延长、经期血量增多, 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下腹坠痛, 并且所有患者均强烈要求保留子宫且不愿经腹手术。

1. 2子宫黏膜下肌瘤分类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根据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将子宫黏膜下肌瘤分为以下3种类型[3]:0型为有蒂子宫黏膜下肌瘤, 未向肌层扩展;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无蒂, 向子宫肌层扩展50%。本组患者均为Ⅱ型。

1. 3方法设备选用奥林巴斯宫腔镜、检查镜及其配套设备。膨宫压力上设置为10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流速为180~200 ml/min, 膨宫液流量200~250 ml/min, 设置切割电极功率45~55 W, 电凝电极功率25~35 W。术前1 d用扩宫棒扩张宫颈, 术前灌肠、禁食水。如需同时行子宫内膜切除术者, 术前需用8号吸管机械性预处理使子宫内膜薄化, 即彻底吸宫。麻醉生效后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铺巾展单, 充盈膀胱, 在B超监视下进行手术。窥器扩张阴道, 暴露宫颈, 碘伏棉球消毒宫颈, 扩宫口至11~12号, 置镜, 观察宫腔全貌、肌瘤部位、大小、瘤蒂宽度及与肌层关系, 选择适当的电切环, 如有出血先电凝止血。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于子宫肌瘤突出部位切开表面的子宫内膜及其包膜, 再行切除子宫肌瘤;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可直接选用适当电切环切除子宫肌瘤突向子宫腔内的部分, 将电切环置于子宫肌瘤后部, 然后由宫底向宫颈方向电切, 直至完全切除子宫肌瘤[4]。为利于手术, 此过程中可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 促进子宫收缩, 将深在子宫肌层内的肌瘤挤入子宫腔。对于子宫肌瘤较大, 一次性不能切除者, 切除范围应≥70%。无法全部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 使用针形电极戳进残余肌瘤内数十次, 力求中断子宫肌瘤组织的血供。TCRE用环行电极顺序应为先切宫底和两角, 切两侧宫角时可选用球形电极电凝, 再逆时针方向从后壁开始切割, 终止于宫颈内口水平, 切割深度包括2~3 mm的浅肌层和子宫内膜[5]。切割全过程应掌握切割深度且需B超监视, 防止肌层薄弱处子宫穿孔或漏切。切净标准为术后充分膨宫后无漂动内膜及发白的肌瘤组织。

1. 4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 以后每年复查1次。术后月经周期规律, 经量正常或减少者为治疗效果满意;而月经量增多至术前水平或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为治疗效果不满意。要求妊娠者, 需观察术后妊娠情况。

2结果

14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20~50 ml, 手术时间30~40 min, 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 1例术后出现月经量增多至术前水平, 12个月复查超声宫腔内有子宫肌瘤存在, 再次行宫腔镜电切手术切除, 术后月经正常, 无1例并发症出现。

3讨论

O型、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采用TCRM手术治疗, 恢复快, 创伤性小, 并且可以完好保留生育功能, 因此TCRM成为治疗该两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6]。I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无蒂, 向子宫肌层扩展>50%, 手术具有一定难度, 以往治疗均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7]。本组对I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行TCRM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除1例行二期手术外, 其余均一次手术完成。一次手术成功率92.8%。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其具有许多优点:①子宫无切口, 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生殖预后, 也降低了剖宫产率[8];②不开刀, 微创,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③手术的预后与传统手术相媲美。以往认为宫腔镜手术在治疗肌壁间肌瘤上有切除不彻底及容易发生并发症可能, 本资料同时在B超或腹腔镜监视下, 由富有经验的医师施术,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Birinyi L, Kalamasz N, Juhasz AG, et al.Follow-up stu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cervical myoma resection(TCRM).European Journal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4, 113(1):78-82.

[2] 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第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98.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9.

[4] 蔡桂香, 李小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 52 例临床分析.新疆医学, 2009(5):42-44.

[5] 夏恩兰.宫腔镜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06(22):20.

[6] 郁茵华, 吴葆桢, 郎景和, 等.子宫肌瘤剔除术154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9):78.

[7] 冯怡辰, 马彩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新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9):820-822.

篇5

一、电子商务会计与传统会计工作的区别

1.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电子化

与传统会计工作不同,电子商务会计属于一种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贸易形式,在进行财务处理时是处理电子数据,而传统会计是处理纸张上的数据。随着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整个的会计工作显得十分程序化,不管是凭证的填制还是账项的调整,以及会计报表和会计报告,都实现了电子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帮助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是记录在纸张之上,如果想要篡改比较容易,但是电子商务会计中的信息是储存在电脑当中的,如果想要篡改一定会留下痕迹。

将两者的工作效率相比,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一切都是人工进行操作,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也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但是电子商务会计有了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能够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中的资料与信息实现随时的查看与审查,实现集中处理。另外,传统的会计工作很难及时的收集到企业中在发生的、未发生的和已经发生了的业务活动的所有信息,而电子商务会计不同,其能够将这些所有信息是、数据以及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等各种财务信息实现实时收集,甚至不仅局限于数字化信息,还能够提供图形化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更好的管理。

2.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网络化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将会计信息实现网络化不仅是当下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会计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能够实现与企业外部的实时通讯,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还能够更好的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例如,企业可以不需要通过采购人员就能够对企业所需的生产材料进行采购,直接在网上完成付款与收款,大大缩短了时间。另外在电子商务会计中,企业在与合作方或者企业内部之间就能够较快的完成资金的转账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电子商务会计的出现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企业面临的环境将不仅是全国,甚至还有国外这种全球化环境当中。在新形势之下,企业必须对会计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相关信息需求者只需要通过企业的网站就能够了解到财务信息,方便快捷。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其最终的效果十分明显。

3.电子商务信息实现实时跟踪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先进行凭证的处理,再将相关数据导入至会计信息系统当中,不仅其工作效率低,还不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性。而电子商务会计则不痛,由于其属于无纸化输入,不仅能够及时记录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能够随时查阅。

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时代,电子商务会计依附于网络技术,不仅加强了企业内部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还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将纸质会计信息变成电子信息,直接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大大缩短了传统会计工作的信息收集花费的时间。

篇6

关键词:克孜尔石窟;供养人;壁画;技法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

关于克孜尔石窟总体壁画的制作技术,已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以论文的形式予以了探讨。如苏伯民等人发表的《克孜尔石窟壁画颜料研究》和王征发表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等文章,专门分析了克孜尔石窟壁画颜料的特点,及壁画的一般制作过程和技法。本文试图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克孜尔石窟供养人壁画的技法和特点展开进一步分析,以加深对克孜尔石窟壁画造型技法的研究。

一、一般制作过程

关于克孜尔石窟壁画制作过程,王征将其分为泥层制作、制稿、着基本色、壁画细致绘制和最后完成阶段五个总体阶段。苏伯民等人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泥层分为三层:“即在开凿好的洞窟墙壁上,先抹上一层胶泥,为泥地仗层;在泥地仗层上涂一层白粉层;然后在白粉层上作画,为颜料层。也有一些壁画直接将颜料层绘于泥地仗上,泥地仗分为细泥层和粗泥层。”[注:参见苏伯民、李最雄《克孜尔石窟壁画颜料研究》一文,《敦煌研究》,2000年第1期,第73页。]壁画底子的过程基本如下:“在开凿好的洞窟岩体壁面上将壁面凿平,并留下密集的凿迹,这样有利于泥层与岩体结合的牢固。壁面掩体处理后,将加有麦草的泥和好上墙。从洞窟的实际情况来看,克孜尔石窟泥层中未加入动物毛。泥层所用的是本地的土,其中红土含胶较多。泥层的厚度在1至2厘米左右,待这一层泥和好后,再上一层细泥。有些窟中用与底层泥不一样的泥,如第81、114、171等窟,这层泥用偏绿的土制作。这层泥较薄,一般在05厘米左右,并且麦草较少,上墙后处理的较平实光滑,以便利于绘画。待泥层做好后,再在上面着白色底料,白色底料一般为石膏。”[注:参见王征《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一文,《敦煌研究》,2001年第4期,第35页。]需要指出的是,在石窟墙壁上凿平后留下的凿迹,应当是专门凿出为“挂”泥层而做的处理。从形状来看,凿迹都为长条状并呈基本一致方向分布。而王征认为有些窟中使用的偏绿较薄的(细)泥层,和随后加上的白色底料的这种壁画制底方法,与欧洲传统湿壁画使用泥灰(plaster)制底的手法相一致。在《艺术词典》中,泥灰是:“一种塑性材料,干燥后变硬,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石灰石、沙和水并在其中添入毛发以增加强度。它被用来涂布室外或室内的墙壁(有时用来作为湿壁画的画基[ground])。”[注:参见[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著,殷企平等译《艺术词典》,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58页。]而细泥灰(stucco)词条解释为:“快速凝结会变硬的韧性材料,它与泥灰不同。细泥灰是由石膏或熟石灰和沙、水强化混合而成(有时也加葡萄酒等慢干剂,以减慢凝固时间,以便一次能铺较大面积)。这种技术早在古代已为人知,在16世纪被重新发现,此后从意大利传入奥地利及欧洲的其它地区和北美洲。”[注:参见[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著,殷企平等译《艺术词典》,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95页。]在壁画的制稿阶段,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轮廓是以制好的粉本为基础,通过色包拓稿将形象转移到墙体上。关于粉本的拷贝方式,王征认为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是将粉本:“放置在结实的纸上或布上面,然后用点燃的香等,在纸或布上按着图稿的线点扎细密的孔制成粉本稿,这样就将稿子放到墙上了。”[注:参见王征《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一文,《敦煌研究》,2001年第4期,第35页。]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壁画制作中被称为“漏稿”。其中,放稿的粉本材料可能为纸质,中原地区纸的出现保守时间也在东汉时期(东汉蔡伦发明纸在公元105年),况且《辞源》第四册中有:“伦(指蔡伦)曾总结前人经验,始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造纸,世称‘蔡侯纸’。”[注:参见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四),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710页。]也就是说在蔡伦之前,已经有了初步的造纸技术,克孜尔石窟的开凿时间也是在蔡伦造纸技术出现以后,况且布在起形和壁面上平展的效果不会比纸理想。因此,本文认为克孜尔石窟用布做为粉本材料的可能性不大。克孜尔石窟用粉本转移图像轮廓的方法,基本经过这样的过程:首先,是将在纸上完成的画稿,用针或针状工具按形象轮廓扎出连续紧密的小孔;其次,在将纸用水润湿后平整地贴在做好底的壁面,并趁湿用有色的粉包扑粉在纸面上;最后,依照留在墙壁上的色点,用笔勾线定出造型的轮廓。理由之一,是润湿的纸能够较平整地展开于壁面,不会出现移动或者纸面凸凹现象;其二,壁面干扑上去的粉稿易落,而在湿底上扑的干粉保持的效果好且时间长。但是必须指出,上述技法的使用并不等于克孜尔石窟的肖像壁画,就是单一的湿壁画或干壁画画法绘制成的。克孜尔石窟干燥的气候,虽然对湿壁画的绘制不利,但却有着较好的条件保持壁画不受潮湿的影响。所以,不能排除在壁画设色的开始阶段,部分采用了湿壁画技术绘制的可能性。至少,在刻线取形这一特点上,能够看出这是在趁底层墙泥未干时所完成的。

二、勾形、刻线和设色的特点

在勾形的颜色方面,克孜尔石窟供养人肖像早期勾形的用色与佛像较一致,总体以偏暖的土红色或赭色为主。如第118窟(约公元3世纪)券顶北侧壁所绘的比丘像。这一点,基本符合了瓦尔德施密特等人关于第一种画风用色特点的论断。从克孜尔石窟早期开凿的洞窟第4窟(约公元270±90)西甬道券顶壁画中,可以发现原壁画制作者起稿后,为了便于设色时区分不同色块在底层所做的系列标记,由于后来覆盖的颜料脱落而露来,出常见的几种字母符号代表了几种主要不同的颜色。在第4窟主室西壁肖像造型上也有土红色的上述标注字母,并且同为白色可以分为不同几种标记符,比如标为“[XC;%50%50]的总是出现在肤色为白色的肖像面部内,可能代表着面部的白色;面部颜色为土红色的则常以“[XC;%50%50]为记号,而头光色环内反复出现的另一种符号则表示不同的白色。说明在将粉本上墙以后,壁画的制作者随后用土红等暖色进行了第一遍的勾色和刻线,并在形象的不同颜色处做了必要的标记,以确定下一步的上色工作顺利进行。克孜尔石窟第175窟西甬道内侧壁上的一列供养比丘肖像,在袈裟的轮廓和衣纹处理上显然运用了勾形与刻形相结合的技术。所以,能够基本肯定的是,在勾线定稿的这一阶段,克孜尔石窟供养人肖像的轮廓加工大致采用了两种方式:以线为主要手段的勾形方式和局部(如衣纹等处)使用刻凹线取形的方式。刻凹线取形的造型方式,出现在克孜尔石窟早期的部分洞窟内,该技法不会是克孜尔石窟特有的造型技术。因为克孜尔石窟的佛像造型(泥塑)受犍陀罗造型风格的影响在先,以雕刻和塑像为主的犍陀罗式的造型技术,不可能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在制作工艺的方法上没有影响。而且,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制作过程里,同样也存在刻凹线取形的方法:“将画稿放在位置上,然后用一只尖头木杆,轻轻依人物的边线画一遍,画稿取下后灰壁上就留下了一道沟状轮廓。”[注:参见叶心适《欧洲古代壁画材料和技法的发展》一文,《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6期,第54页。]这种刻线的方法,需要在墙壁没有干透之前才能刻出凹线。显然这种刻线造型的方式,最初不是来自克孜尔地区或犍陀罗地区,而是来源于没有纸张作粉本,但有明暗传统的古希腊和罗马湿壁画技术。湿壁画,英文名:fresco(又名buon fresco或fresco buono),以区别fresco secco(干壁画,也称secco),该词在意大利语中有“新鲜的”之含意。《牛津艺术与艺术家词典》一书中,湿壁画词条里提到:“这项技术(指湿壁画)非常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希腊时代。并且在欧洲之外的中国和印度也可以发现这种技术。”[注:Lan Chilvers,ed: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Art and Artists,(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187]由此来看,克孜尔石窟壁画和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中的刻线取形技术,不排除共同来自古希腊和罗马的湿壁画技术,只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是间接地从犍陀罗造型中吸收了上述技术。在湿壁画的保存效果和适应气候方面,该书还提到:“湿壁画在干燥的气候中,能够保存的很长久,但如果有潮气渗入墙壁,带有画面的泥灰层(石膏)会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起裂破坏。”[注:同上。]从克孜尔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历史上宗教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来推断,克孜尔地区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造型渊源,克孜尔石窟都是湿壁画存在和发展的理想场所。该石窟壁画中凹刻线造型的方式,不但可能来自于古希腊时期的湿壁画艺术技法,而且克孜尔石窟壁画中不排除有湿壁画和干壁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不难理解克孜尔石窟第175窟壁画中的供养比丘像上凹刻出的轮廓线,是在底层泥层未干时刻出的,而这又恰巧证明了本文对粉本趁湿上墙便于扑粉的推断。完成粉本勾色和刻线,并在各个不同部位做出了色块标记后,下一步就是设色(铺大体色调)阶段。克孜尔石窟的供养人肖像设色特点是以涂(平涂)、绘(画)、染(晕染)和点(装饰)四种设色方式为主。而王征认为克孜尔石窟的设色主要为:“平涂和晕染两大形式。平涂一般多用于画面的基础大色块及背景等,用色的主观性色彩意念很强烈,并非完全按物体的固有色上色,而是依据画面需求上色。在此基础上对形象再进行晕染,晕染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薄染法,这种晕染较细致,一般晕染中多不见笔触,晕染时能产生透明的感觉,如第118窟、76等窟。另一种厚染法,则用色较厚,多见笔触,用晕染概括提炼出形体结构,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表现效果,如第17、47、48、80、198等窟。” [注:参见王征《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一文,《敦煌研究》,2001年第4期,第38页。]和本文对供养人肖像设色的四种设色方式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在于,王征文中把“厚染法”归入“染”的技术理解之中,并且没有提及或关注克孜尔石窟中期本地风格中装饰很强的“点”的效果,而本文将供养人肖像设色的方式分为画、染、涂和点这四个特点,是依据画面中所采取的不同设色手法和效果划分的。如“涂”的特点在第早期的供养人肖像中并不比“画”和“染”的特点突出,画面用笔的特点同传入的凹凸法的明暗绘画有一定影响。

在克孜尔石窟早期的第118窟和库木吐拉石窟早期的第46窟里的供养比丘像造型中,“画”的痕迹尤其比后期的克孜尔石窟第175窟,以及库木吐拉石窟第75窟中的供养人形象明显。其次,“染”的设色特点与趁湿接色后的明暗过渡效果紧密相关。正是如此,才有“晕染”或“罩染”等名称,和“画”的特点相比更带有湿壁画技术的特点。在库木吐拉石窟受中原风格影响的洞窟壁画中,“染”的设色特点最为明显[注:由于这种“染”的上色方式,必须要趁湿衔接才能较好地将过渡颜色,所以不排除在未干的墙壁或先将墙壁湿润后,然后再染色的可能。],如第13窟前壁入口北侧的礼佛图就采用了色泽饱满、明暗过渡柔和细腻的“染”的设色方法。

在供养人造型中,“染”的特点典型的有库木吐拉第79窟主室方坛正壁上的供养人列像。而出现“涂”的设色特点最明显的时期,主要集中在克孜尔石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这段时期克孜尔本地民族装饰特点的造型风格已逐渐成熟,即开始出现平面装饰化的“本地风格”。在克孜尔石窟第199窟甬道内侧壁的供养人列像以及库木吐拉石窟第75窟主室南壁下部的供养人列像中,追求装饰的平面效果较为典型,其设色方式就运用了平涂的方式。最后一个特点,就是“点”设色方式。在克孜尔石窟中期后的供养人造型中,“点”的设色方式较多地伴随着“涂”的方式,虽然这种设色的方式决定了该手法不如前述几种方式所绘的面积大,但是却往往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点”的设色主要是在平涂的肖像衣冠、服饰和背景等处点缀上花纹、图案及其它装饰等,以起到丰富画面形象的装饰作用。采用“点”的设色方式,其技术来源离不开克孜尔本地民族艺术的造型方式,这也是供养人的肖像要忠实于供养人的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和年代的现实要求。因此,出现在供养人肖像中的大量装饰性图案和饰物能够传达出佛像造型中所没有的民族造型艺术的特点,这也是本课题对供养人造型和绘画技法进行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上述四种设色方式,基本概括了克孜尔石窟中供养人壁画的绘画方式和用笔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克孜尔本地风格的造型显然以“涂”和“点”为主。

三、“凹凸花”与“凹凸画法”间的技法及特点

在克孜尔石窟供养人肖像中使用的技法,虽然按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凹凸式、克孜尔本地和中原汉地等几种不同风格的技法。但是在每种风格的运用中,又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上的变化。这些特点的变化,往往和克孜尔地区所处地域关系密切密不可分,也间接地反映了克孜尔本地风格的形成原因。从较早传入克孜尔地区的“凹凸画法”来看,这个绘画技术虽然后来在隋、唐时期经吐火罗国画师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等人传入长安,并被称为受到“天竺画法”影响的于阗画派技法。(图1)可见这种“凹凸画法”最早却并不是来源于唐代的于阗国,而是来源于更早的天竺国的绘画技法。在《后汉书》第118卷中有:“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于月氏同。其国临大水,乘象而战;其人弱于月氏,修佛图,道不杀伐,随以成俗。” [注:参见[南朝]范晔著《后汉书》第118卷。]说明天竺和月氏处于同一时期,并且是“俗与月氏同”。克孜尔石窟供养人造型所体现出的技法特点,基本如下面三点:

图1尉迟乙僧所画的(临摹品)

[注:图片来源:许建英,何汉民《中亚佛教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版,版图部分,第27图。]

首先,是外来明暗造型技术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用明暗体现凹凸效果的造型技术,在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就已经从西域传入中原汉地,并与有“凹凸花”之称的“天竺遗法”有用色上的区别。晚唐诗人杜牧在题为《江甫春》的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说明了南朝时期的佛教已经达到了盛期。伴随佛教发展的佛教绘画同样也得到了传播,而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公元502―549)就是这一造型技术的传播者。在许嵩(唐)所著的《建康实录》第十七卷中记载:“(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记。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 [注:参见[唐]许嵩著《建康实录》第17卷。]这里记载的天竺,是唐代时对古印度的称呼。而这个“天竺遗法”的设色成分,应当是由朱(红色)和青(群青)、绿(绿色)三种颜色所组成。事实上,也有学者对“朱及青绿所成”这一句进行过分析。如有人认为:“所谓‘凹凸花’,是一种远来自古印度的遗法,其花有朱、青、绿三色组成,是佛教画敷彩技术之一。” [注:参见顾震岩《“凹凸花”与宋人“没骨花”札记》一文,《新美术》,2000年第1期,第17页。]就把文献中对“凹凸花”的用色理解为三种颜色,确切地说是把“青绿”认为是“青”和“绿”两种不同的颜色。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解释,是由于“青绿”在古人的记载中,也不排除指的是一种颜色,而不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一些记载中找到依据。例如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在其《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上卷中提到:“竹也绿竹,一草名,其茎叶似竹,青绿色,高数尺,今淇澳傍生此,人谓此为绿竹。”[注:参见[吴]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上卷。]从“其茎叶似竹,青绿色。”的描述中,前人所说的青绿色因该可能是指深绿色。退一步讲,至少可以认为,张僧繇的“凹凸花”画法,主要使用了暖色和冷色这两种色调。张僧繇是南朝时期的画家,因其在一乘寺绘有“凹凸花”,所以该寺后来被称为凹凸寺。而那一时期,正是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早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即传入克孜尔地区的“凹凸画法”开始逐渐用笔轻快和形成带有本地特点的阶段。从时间上看,克孜尔石窟尤其是克孜尔石窟早期“凹凸画法”的出现,要比张僧繇在中原地区绘制“凹凸花”绘画技法的时间要早,但是在克孜尔石窟中并未见有用运“朱及青绿”颜色绘制的“凹凸花”式的人物肖像。而尉迟跋质那及尉迟乙僧父子二人到中原的时间在隋末、唐初,这个时间比张僧繇在吴地从事“凹凸花”创作的时间要晚,加之于阗佛教的传播和寺窟壁画的时代并不晚于克孜尔石窟,于阗佛寺绘画(包括供养人)中,同样也没有发现有采用“朱及青绿”绘制出的“凹凸花”技法的壁画。因此,可以认为从古印度传入西域的“凹凸画法”和“凹凸花”所采用的明暗手法是一致的。但是在用色方面,“凹凸花”和最先在克孜尔石窟的壁画肖像中体现出来的“凹凸画法”却并不相同。这一点,也能够证明格伦威德尔等人认为的克孜尔石窟第一种画风特点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以推断,所谓的“凹凸花”并不是指的一种普遍使用的绘画技法,而是指运用明暗立体的效果绘制装饰花卉的特称。以此推断,这种建筑体上特定部位的装饰画法,与中国传统的彩画艺术同属一类。所以,本文提出一个推断,张僧繇在一乘寺门上所绘的“凹凸花”应当是绘制在门楣等处,有立体效果和用红、群青和绿三色画成的装饰画(花),属于后来建筑彩画的范畴。这一形式是将明暗画法和红、群青和绿色结合使用的结果。

“凹凸画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颜色的深浅、浓淡变化使形象产生立体效果的画法。“凹凸画法”采用的设色技术也称晕染法,又称:“色晕、晕染、叠润、退晕和润色。是指色彩用不同深浅来表现。或从深到浅;或由浅到深。有的运用深浅层次表现,称层晕;有的深浅之间不露痕迹的渲染称烘晕”。[注:参见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9页。]“凹凸画法”传入克孜尔地区,在克孜尔等石窟壁画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供养人肖像的刻画方面,受程式化的影响小于佛像制作的模式化束缚。

在克孜尔石窟中,早期的石窟供养人造型技术与佛像和本生故事等并不明显区别,但是到了中期带有平面装饰特点的克孜尔本地绘画特点,首先出现在供养人的造型技术中。究其原因,这是主要是因为供养人世俗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与佛教系列中肖像的固定模式存在较大的可调整性。在克孜尔石窟中期采用“凹凸画法”的供养人造型中,早期严谨且谨慎的造型方式和设色特点,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逐渐放松,并且将凹凸画法中明暗过渡的衔接部分舍弃掉,成为了亮、暗面直接对比的造型形式(这就是被称作第二种风格旁系的画法)。其次,本地平面装饰化造型的出现。克孜尔本地绘画的风格,一般认为是在肖像造型的一些特征上发生了变化。如在佛像以及供养人的肖像画中,佛陀及人物一般有面部造型扁圆,肖像装饰性强和平面造型等特点。而克孜尔石窟“本地风格”的出现,即是外来绘画艺术本地化倾向的表现,也是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这种走向成熟的“本地风格”在技法上的体现,表现在吸收了本地区民族的浓郁的装饰化特点,并在供养人肖像中绘制出来。

这一特点,一方面大胆地简化了“凹凸画法”对于明暗体积的追求,另一方面却加强了符合本地审美习俗的传统装饰,形成了具有凹凸和平面双重效果结合的“凹凸平面式”造型方式。这种造型的方式一方面在佛像造型中也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在供养人造型趋于平面造型的过程中,反映了向本地化造型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从而使克孜尔石窟壁画,走上了对外来造型形式从审美到技术的民族化演变的道路。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造型,具有明显克孜尔本地装饰风格的肖像,有第199窟甬道内侧壁的供养人列像(也被称为武士像)。这组供养人列像的造型较为相似,色彩至今仍然鲜艳如故。尽管这些身着装饰华丽服装的供养人中个别肖像带有头光,但是在肖像的大小和位置上整齐划一,轮廓线条清晰简练且粗细一致,但未带有“屈铁盘丝”的特点;同时,凹凸晕染的体力效果在这一时期“本地风格”的供养人造型中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线条清晰、色泽鲜艳和装饰性强的造型风格。通过这幅供养人造型可以看出,克孜尔本地风格的绘画在克孜尔石窟供养人肖像中体现的较为明显,而库木吐拉石窟后期更多地体现出了以线为主的中原汉地绘画的表现方式。

通过佛教的传播路线,克孜尔石窟中绘制佛像及供养人壁画的技术和方法,对敦煌石窟乃至中原地区佛教壁画的技法有显著的影响。如克孜尔石窟在壁画的粉本转形、土红色勾线和在壁画不同部位标出对应的色标的工序上,与中原佛教壁画的步骤基本相似。如在内地:“世代相传的画工成法中,也有师傅起样,标明色号,再由弟子成色的传统。” [注:参见金维诺《克孜尔艺术的成就与风格》一文,《西域研究》,1997年第3期,第8页。]说明克孜尔石窟中壁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已经流传并影响到了中原壁画的绘制,这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技术传播到中原的各地的直接证据。

克孜尔石窟后期的部分石窟的供养人壁画风格,却深受中原汉地画风的影响,或直接就是采用了中原绘画的技法。这也说明了汉地佛教绘画技术存在“回传”的现象。在这一时期,早先的“凹凸画法”,中期的“本地风格”以及后期“汉地风格”的绘画技法,几乎同时并存地出现在克孜尔地区不同的石窟供养人壁画中。因此,克孜尔石窟这一时期的几种绘画风格,在供养人的肖像壁画中出现了相互影响、借鉴和技法混合的特点。尤其是后期库木吐拉石窟的一些供养人壁画中,出现了用笔均匀流畅且设色效果“润染细腻”的近似于湿壁画的绘画效果。关于这一点,今后可以进行专门的研究。

篇7

关键字:工程量清单;招标;电子评标;必要性

Abstract: the list of quantities and bidding use electronic bid assessment, will bring a lot to the bidding work of convenience.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e tender of the current to the list of quantities of bidding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bid assessment to electronic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t.

Key words: the quantities bill; The tender; Electronic bid assessment; 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行已经将近十年的时间,它一方面是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招投标各方的根本利益。

但由于我国各个地区所处的市场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评标规则。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我们的评标体系的建立,必然是不同的。此外,由于需要评审的项目分工越来越细,所以使得评委的工作量在不断的加大,且评分难度大,所以电子评标必须不断的推进。

一 推行电子评标的必要性

电子评标系统的应用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做用,所以有必要推行电子评标系统。

首先,它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社会浪费,为工程节约成本。使用电子评标,投标人可以不用打印标书,在以前的投标中,投标人往往要打印大量的标书。现在只要投标人把整理好的标书整理成资料存入光盘和一些文本资料中就可以申请提交。这样大大的节约了标书制作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其次,它可以减少招标文件制作过程中的错误率。招标人在发放书面招标文件的同时发电子招标文件,这就避免了招标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工程量清单出现错误的问题,投标人在取回标书之后,只要把相应的电子文件输入到清单计价软件里面就可以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的同时又可以避免工程量清单输入错误的问题。

第三,电子评标的好处还在于可以使招标投标公开公平公正,极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招投标工作的干扰,其实这是招投标方式的一次重大发展,能在最大限度上防治腐败事件的发生。

第四,电子评标大大的减小了评委的工作量,运用电脑的形式自动的对数据进行评分。对于以前的手工评标无法解决的一些疑难问题都会自动的进行报警。清单的价格、技术等设计的方面都可以通过电脑系统的直观的体现出来,自动生成报告。

第五,监督机构可以通过电子评标进行有效的监督。电子评标系统可以对评标过程中的数据,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文件,评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长期的保存,所以可以随时进行调查和查询。

第六,电子评标有利于建立高水平的专家队伍。评标的结果需要集中及时的存入数据库中,这就要求加强对专家的考核管理,它能更加直观量化的体现专家的能力和评标的准确性。

最后,可以让政府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下进行宏观调控。电子标书的执行首先要求政府的主管负责部门对本地的电子招标文件及电子投标文件的格式做出具体的要求,形成固定统一的格式。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清单软件能够相互传输数据,这能确保政府主管部门对投标的文件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洞悉社会的报价水平,使得经济指标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 工程量清单中电子评标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评标系统的作用定位问题。电子评标系统旨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据转换传输技术对评委工作的辅助而不是取代评委的作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辅助清标,二是评标。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就这两方面我们还没做好定位,有的时候会出现把电子评标作为主要力量的现象,完全忽视了评委的主导作用。

(二)电子标书的合法性。目前招标方与中标单位都是以纸质标书来签订合同的,当工程中有需要改动的地方亦是如此。因此就出现了电子标书是具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我国现有的标书法仍规定,只有纸质的标书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目前的法律对电子标书还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电子评标的严肃性也一深受质疑。

(三)电子评标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电子标书走过这么多年的历程,却仍旧没有统一评标标准,所以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域的不同,导致了很多投诉问题和法律纠纷。

(四)从实际出发确保电子评标顺利进行。电子评标系统给评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评标工作依然是很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在设备和人员的配置上,一定要合理,以保证电子评标的整个过程的顺利完成。

三工程量清单招标中和推行电子评标的实际操作

(一)解决电子标书的合法性问题。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已经出台了几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款。

(二)建立并完善评标系统的工作流程

1.建立系统总体构架。远程评标系统主要由远程评标协调系统和开标系统以及评标系统加之电子标书制作系统和视频监察、专家抽查、语音通知系统组成。这些构成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

2.建立优化招投标每一个环节的流程的统一化及程序化

①招标人制作标书文件中要包括设置评价参数,工程量清单,标书文件,固化盖章等方面的功能。

②对于投标单位,经济标可以支持所有的计价技术来生成报表文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

3.监管单位审批备案,政府监管部门要对招标文件进行及时的审批备案,并加盖包括动态日期的审批备案章,也可以先审批备案后再加特殊底纹,如条形码和底纹,保证审批备案的权威性。

4.开标,开标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几方面,首先要考虑到软件公司的独创防毒技术,开标过程用视频全程记录,保证开标的公正合理性。

5.评标,评标系统的初审,详审,评标报告等功能。初审和详审是根据余弦设置的评审内容来评审的,系统提供都动态查看电子标书及对比电子标书的功能,在评审之后生成制定的格式的评标报告。

6.清标,按照功能来工作,帮助专家快速的发现报价中存在的问题。

(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电子评标系统只接受指定的计价软件生成的电子投标文件,其他的计价软件生成出来的不同格式的文件都会被拒绝。这样会产生投标壁垒,所以只有使用公开的数据标准接口,才可以确保该系统能够适应全社会的需要。

2.电子评标的清标功能亟待加强。很多的评标软件都没有设置下上面的功能:

首先,由于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材料的数量和报价会与工程量清单分析表不符,部分施工合同会有关于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承担风险范围,让施工方获得额外的补偿,这对投标总价造不成很大的影响,但需要我们注意。

其次,要防止在投标报价时对甲方的供应材料、设备的暂定价等进行篡改等。

第三,要复核投标书里面的设计图纸,没有明确的部分项目工程与专业分包工程对招标文件的规定是否有影响。

最后,要检查技术标与商务标的价格是否一致。两种标是分开进行评审的,所以要进行细致的检查。

总结: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投招标的过程中使用电子评标系统已经是主流,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更好的满足各方面利益的需要,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时间的可贵性大家都有共识,电子评标可以大大的节约时间。工程量清单招标中电子评标系统的使用可以充分的反应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必须建立电子评标体系的相应的法律规范,才能促进这个体系更加有序良性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规范整个行业,这要求相关的监督部门,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监督。

参考文献

[1] 任春立.现阶段电子评标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EJ].船海工程,2O09(2):109—111.

[2] 潘海芸.电子评标系统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推广与应用,2008(7):33—34.

[3] 王玉龙.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实用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 003.

篇8

[关键词] 毕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提高措施 地方高校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如同铸剑师在宝剑成型后淬火这道工序,淬火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宝剑的品质,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培养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毕业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大学生体现自己实践技能的绝佳场所。理工科大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运用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化学习,将书本知识升华的一个过程。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大学毕业设计也是学校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后一道关,是学生能否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的最后认定依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说明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细致分析,目的有三:第一,培养大学严谨地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态度,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严谨推理、认真负责;第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践研究,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进行实践设计与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第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在毕业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所学之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中获得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专业能力。

本研究从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举措。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1.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题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大。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最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好的选题是成功研究大门,选好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题目说明就进对了大门,经过科学的实施一般都能成功,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须高度重视选题。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缺乏必要的论证,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深入调查后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完全由自己确定,指导教师根本没有参与选题的指导和选题的论证,学生由于能力和经历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部分选题的不合适;其二,学校在毕业设计控制方面的政策缺失或不健全导致学生选题的不恰当。

第二,选题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这类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说是一类失败的选题,整体看来就是虎头蛇尾。由于大学毕业设计有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否则即认定为失败,有的毕业设计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内完成,导致毕业生在最后的毕业答辩中非常被动。因此,毕业设计选题要注意题目的宽度和深度,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第三,选题重复率偏高,抄袭情况严重。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力的条件,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与交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一般研究者不愿自己动手进行创作、抄袭变得更为简单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会发生重题情况,不同院校间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也会发生重题现象,有些重题是无意的、有些重题却是有意的。有意或者无意的重题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第一,分析专业特点,确定研究方向。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科特点来看,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研究:其一,理论研究型;其二,电路设计型;其三,计算机科学等类型。

第二,立足专业,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最终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这一点。选题尽量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尽可能形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鼓励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法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方法是获得成功的梯子,只有选对了研究方法,才能从爬上科学研究成功的大楼。所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定要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要灵活运用。对历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研究后发现有两成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只选择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这对于相对有一定研究难度的学位毕业设计不太合适,不能很好的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全部问题。

笔者认为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应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背景与研究进展必须采用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的论证部分一般应该采用访谈法或者是调查法,对于研究的实质部分一般应该采用实验、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答辩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业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毕业答辩是进行自我综合能力历练的绝佳机会,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满怀信心的积极面对、认真细致地做好答辩准备。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毕业设计做的非常好,但是设计者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设计的主旨、关键环节、创新点等内容,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四、结束语

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应该从对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提高。学校教务部门还应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必要的监控过程,从管理上规范毕业设计的操作程序。多管齐下,相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捍卫 李 浩: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测绘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