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皮肤超声诊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阴道超声;卵巢癌;CA125;多普勒影像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71-02
前言
卵巢癌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5%,在女性致死性癌症中牌第4位,但死亡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主要原因除了起病隐匿难以早期发现外,治疗后的复发是影响卵巢癌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进展期卵巢癌患者在标准治疗后几个月或几年内会复发,即使首次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仍然有近50%的人会复发[1]。因而,早期发现及诊断卵巢癌复发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以二次剖腹探查及术后动态检测CAl25为随访卵巢癌的标准[2]。但剖腹探查作为有创性检查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尚存争议。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A125检测血清能够提高卵巢癌复发的早期检出率,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53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定期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CA125检测,所得结果与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作对照,探讨两者联合应用对卵巢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均来自于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卵巢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或外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癌39例、粘液性囊腺癌14例。年龄23岁~72岁,中位年龄48岁。随访时间3年。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第一年每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第二年每两个月复查一次,第三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1.2 检查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主要使用经阴道扫查法,当阴道扫查不能显示肿块全貌及未婚女性检查时使用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扫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外套上加入少量耦合剂的消毒,将阴道探头轻缓插入阴道,探头顶端到达阴道残端,扫查时根据感兴趣区的位置调节探头的位置和方向。观察二维声像图,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标准(图1)及RI临界值诊断,复发性恶性肿瘤和炎性肿块内均可探及Ⅱ级以上血流,并测出动脉型血流频谱[3]。卵巢恶性肿瘤通常RI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在本院治疗及检查的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共53例,经术后或穿刺病理证实24例患者出现复发,29患者无复发,复发患者中大多数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腹痛或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
2.2 卵巢癌复发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1.部位:多为位于盆腔阴道残端周围,部分可位于髂血管周围;2.回声特点:部分呈囊性,部分呈中低回声或中强回声的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3.边缘及形态:形态不规则,囊性肿块壁厚薄不均,内壁可有结节突起;4:伴发声像;可伴腹水声像,表现为盆腹腔游离液性暗区。
3 讨论
二维超声作为卵巢肿瘤的首选诊断方法[5],亦是检测卵巢癌复发的重要手段。目前已证实了TVUS在卵巢癌中诊断价值。卵巢癌III期患者由于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大多患者存在盆腔组织粘连,经腹超声图像显示不清,对于复发病灶难以辨认, TVUS图像分辨率较高,与盆腔器官接近,能更好的显示盆腔肿物的细微结构及特征,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图像清晰度提高[6]。 卵巢癌复发部位最常位于盆腔,因而TVUS已成为检测卵巢癌复发的必要手段。由于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生长方式、生长速度及代谢过程完全不同,两者在肿瘤的形态、内部与表面的血管分布及血流速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恶性肿瘤新生血管丰富,分布紊乱,新生的肿瘤血管由于缺乏肌层并出现大量动静脉吻合囊性扩张等异常,导致血流阻力降低[7],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可以灵敏而直观地反映了良、恶性肿块之间的血流差异,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红细胞运动能量的积分,显著提高了检出血流的灵敏度[6]。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行TVUS-CDFI检查,23例患者病灶内探测到了血流信号,其中21例术后证实为复发,2例术后均证实为手术残端炎症,存在血流的复发病灶中均探测到了动脉血流频谱,RI值均
CAl25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在癌变的卵巢上皮细胞膜上表达,是卵巢癌的首选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卵巢癌的诊断[9]。CAl25在卵巢浆液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患者中敏感性达80%~95%,在所有卵巢癌中的特异性达96%[8]。血清CA125的测定不仅能够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也可用于卵巢癌术后复发的检测,CA125的升高与卵巢癌复发有高度相关性。约70%的卵巢癌患者血清CAl25水平在复发的临床证据出现前3个月即可升高[10]。
虽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发现大部分卵巢癌复发病例,但较小的病灶仍难以显示或与阴道残端难以辨认,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敏感性高,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卵巢癌复发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制定诊疗计划,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了无创准确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Herzog TJ,Pothuri B.Ovarian cancer:a focus on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disease[J].Nat Clin Pract Oneol,2006,3(11):604―611.
[2]Kristin Bosse, Kersting Rhiem,Barbara Wappenschmidt, et al. Screening for ovarian cancer by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nd serum CA125 measurement in women with a familial predisposi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Gynecologic Oncology,2006.103(2006):1077-1082
[3] 罗福成,施红.血流分级在Ⅱ级以上并且肿块内测出动脉型血流频谱为复发性恶性肿瘤和炎性肿块的血流特征[M].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86―287.
[4] Kim K,Ryu SY.Major clinical research advances in gynecologic cancer 2009[J].J Gynecol Oncol,2009,20(4):203―209.
[5]王琨,郭琳娜,焦彤.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3):497
[6] 钱林华,高燕,李惠东,等.超声联合CAl25、CAl99 诊断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价值[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3):502―505.
[7]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3-154.
[8] R.I. Olivier et al. CA125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monitoring in high-risk women cannot prevent the diagnosis of advanced ovarian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 100 (2006) 2026
篇2
讨论:
全前脑畸形(holoprosencephaly)也称前脑无裂畸形,是前脑发育障碍引起的一组复杂的颅面畸形,病变几乎累及幕上所有结构[1]。全前脑畸形是一种神经系统和面部多发性的畸形,该畸形发生率约1/8 000,86%的病例可由产前超声检出,此类畸形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很差,故加强对此类畸形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终止妊娠是十分必要的,对优生优育的意义很大[2]。
病因为前脑不完全分开成左右两叶而导致一系列脑部畸形和面部畸形,胚胎时期,前脑是三个原始脑泡中最靠近面部的一个,以后发育成大脑半球和间脑结构[3]。脊索前间质伸入前脑和口腔顶部诱导了这一分裂发育过程,此间质组织也负责面部中线结构包括前额、鼻、眶间结构和上唇的发育。如果某些因素干扰了脊索前间质的伸人过程,脑和面部的发育都会受到影响,引起前脑不同程度的分裂,甚至完全不分裂[4]。相应的面部异常主要有眼眶间距过窄,严重者独眼、塌鼻、单鼻孔、元鼻或喙鼻和中央唇裂。
根据前脑分裂程度不同,分3种类型:无叶全前脑、半叶全前脑,叶状全前脑。本病例属于无叶全前脑,常与染色体畸形如13-三体,18-三体,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等有关,也与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有关,还可能与环境有关[5]。
由于全前脑超声图像特征性强,并常有相应的面部结构异常,因此较易诊断。无叶全前脑须与严重的脑积水及水脑相鉴别,严重的脑积水声像图特征无特殊的面部异常改变[6]。无丘脑融合,在无回声的液性区内可见漂浮的中线结构。水脑畸形声像图上常不能显示大脑皮层组织回声,面部无异常改变。叶状全前脑声像图可与胼胝体缺失和透明隔缺失相似。在声像图上后者有第三脑室扩张并上移,以及侧脑室前角狭窄后角向两侧分开呈“泪滴状”的特征[7]。
本病例孕妇有不良环境接触史,与本病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无叶全前脑是最严重的一种,单一侧脑室,丘脑融合,无第三脑室和大脑镰,大脑皮质仅覆盖巨大单脑室的前部[8]。伴发严重的颜面中部发育异常,如独眼,头发育不全(喙鼻),猴头畸形(单鼻孔),眼距过近,中央唇裂等[9]。无叶全前脑和半叶全前脑常为致死性的,出生后不久即夭折[10]。而叶状全前脑可存活,但常伴有脑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本病例由于胎龄小,仪器分辨率低,羊水重度偏少,没有很好的透声窗,对胎儿的检查较困难,在检查时应多切面、多方位仔细动态观察,以防漏诊、误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优生优育,减轻孕妇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11-13]。
【参考文献】
[1]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57.
[2]陈常佩,陆兆龄. 围生期超声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
[3]赵欣,周显礼,陈明. 产前超声对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02):174-176.
[4]杨小红,陈欣林,陈常佩. 产前超声诊断前脑无裂畸形[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84-87.
[5]张波,廖林.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临床价值[J].华西医学,2009,(10):2685-2686.
[6]林琪,王慧芳,罗奕伦. 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11):867-868.
[7]严英榴,杨秀雄,沈理. 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8.
[8]陈翠华,裘毓雯,陈雷宁. 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07):1037-1038.
[9]肖坤则,张芝燕,高健. 中国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J].中华医学杂志,1989,(04):189-191.
[10]张燕妮,陈君,吕勇. 15年间17 893例孕妇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07):5.
[11]俞铮. 胎儿脑积水的超声诊断[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01):5.
篇3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脐带绕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in umbilical cord around the neck.Methods 288 cases of full term pregnant women were examined by CDFI two weeks ahead of parturition,the findings of umbilical cord around the neck or not were analya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fter delivery.Results The diagnosing accuracy rate of umbilical cord around the neck by CDFI was 9583%,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7.59%,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2.87%.Conclusion It was safe,reliable and accurate to diagnose umbilical cord around the neck by CDFI.Meanwhile,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were supplie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Key words】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umbilical cord around the neck
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8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分析了2001年6月—2006年6月产前2周内在我科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足月妊娠孕妇共288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岁,全部在我院妇产科分娩。
1.2 检查方法 应用Atl HDI30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2~4 MHz。孕妇仰卧,必要时侧卧,平静呼吸,常规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羊水深度,检查胎心、胎盘、胎儿脏器发育等基本情况后,沿胎儿颈部作纵向扫查,清楚显示颈椎纵切面及颈背部皮肤,观察有无压迹及脐带回声,然后打开彩色多普勒显像,将取样框置于胎儿颈部进行脐带血流的探查。
1.3 脐带绕颈阳性诊断标准 ①脐带缠绕处的皮肤有明显的压迹,压迹上方的小衰减包块内可见短光条或小等号;②小衰减包块内彩色多普勒为一小彩团,慢慢转动探头90°,可寻找出一条衰减的带状回声,彩色多普勒为一彩条[2],包绕胎儿颈部。
2 结果
288例孕妇产前2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情况与分娩后结果见表1。产前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79例,产后证实确有绕颈73例,误诊6例,误诊率为7.59%。产前彩超诊断无脐带绕颈209例,产后6例证实有脐带绕颈,漏诊率为2.8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总准确率为95.83%。 表1 彩超诊断与产后结果对照彩超诊断分娩时期脐带绕颈+-合计+73679-6203209
3 讨论
3.1 脐带缠绕为脐带常见并发症,占总分娩数的20%~25%。其中以绕颈为最多[1],其发生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繁等因素有关。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营养物质代谢的唯一通道,脐带缠绕过紧者可影响脐血通过造成宫内胎儿缺氧甚至死亡。在分娩过程中,脐带绕颈可产生脐带相对过短的后果,影响胎儿先露部的衔接和下降,使第二产程延长,同时先露部随宫缩下降时对缠绕的脐带可产生过度牵拉,也会造成脐带血流受阻,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因此,脐带绕颈是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危及母婴安全的重要因素。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具有很高的准确率,本组诊断准确率为95.83%。普通B超主要是通过观察胎儿颈部皮肤的压迹和脐血管壁的回声来诊断脐带绕颈,往往受缠绕的松紧度、颈部皮肤的皱褶、胎儿、入盆的程度、羊水量以及仪器分辨率等诸多因素影响,给诊断带来困难,降低了诊断的准确率。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胎儿颈部周围红蓝相间的脐动静脉血流彩色信号,快速准确地确定脐带所在位置,直观显示血流的走行方向和缠绕的周数,对脐带绕颈提供迅速而形象的诊断依据,因而能很好地克服普通B超的不足,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3 本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误诊率为7.59%,漏诊率为2.87%,分析误、漏诊原因及总结经验,有以下几点:①超声诊断距分娩间隔时间较长,如胎头未入盆,脐带自行解脱的机会增多。资料显示脐带绕颈诊断的准确性与检查时间距分娩时间长短有关,检查越接近分娩,诊断准确性越高[3]。因此,对疑有脐带绕颈者,最好于产前1周内特别是产前3 d做超声检查[4],以提高诊断准确率。②脐带搭在或堆积在胎儿颈部,并未形成缠绕,而是从颈部至背部、肩部滑过,也容易造成误诊。因此需缓慢转动探头,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探查,尽量延长脐带血流的显示段,观察其两端走行,若两端内收可诊断绕颈。③胎头为枕后位时,因颈前有屈曲的下颌遮挡,颈背部靠近宫腔后壁,使缠绕的脐带血流显示困难而易漏诊。胎儿头颈部羊水偏少,缺乏羊水形成的透声窗,加上胎儿部分肢体的遮挡,也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在扫查中可以让孕妇变动或轻手法在孕妇腹部推动胎儿,改变胎儿位置和胎儿头颈部羊水量,同时注意扫查的手法技巧,多切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调节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参数至最佳状态,有助于提高胎儿颈部脐带血流的显示。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准确率高、直观可靠、操作简便、可重复等优点对于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工作中选择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4. [2]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171.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3.
篇4
【关键词】 黄疸 黄染 诊断
一 病史
1.年龄特征 年龄特点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期出现的黄疸应考虑到生理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等疾病。青少年期考虑病毒性肝炎、胆道结石和溶血性贫血。40岁以上应考虑肿瘤的可能。
2.地域来源和饮食习惯 来自于血吸虫疫区的患者应注意血吸虫病的可能。有吃鱼生史者应考虑华支睾肝吸虫病或胆管癌的可能。经常大量饮酒或酗酒者,可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出现黄疸。
3.家族史 详细询问家族中有无病毒性肝炎、溶血性疾病的患者,对诊断有帮助。
4.过去史 询问过去有无胆道手术史,有胆道手术史者出现黄疸,应考虑:①结石复发或首次手术未取干净;②胆道狭窄或胆管癌的可能。
二 体格检查
黄疸患者的检查要在光线明亮的自然光下进行。
1.皮肤黄染的程度和色泽 黄疸的类型和持续的时间决定皮肤黄染的程度和色泽。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皮肤呈暗黄色甚至褐黄色,溶血性黄疸者为亮黄色或柠檬色,肝细胞性黄疸者为浅黄色。
2.皮肤其他体征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见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曲胀等。溶血性黄疸患者常见皮肤苍白。
3.腹部体征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可轻度或中度肿大伴压痛,但质地软。肝硬化患者早期可扪及肿大的肝脏,但后期肝脏萎缩,体检时往往不能扪及。右上腹扪及质硬的肿块,应考虑肝癌或胆囊癌的可能。肝硬化时常伴脾肿大,慢性溶血性黄疸时常可扪及巨大的脾脏。
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引起胆总管梗阻,胆囊肿大,体查时可扪及肿大的表面光滑、无压痛的胆囊。慢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暴发性肝炎、晚期肿瘤伴腹腔广泛转移时可出现大量腹水。
三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简单、价格低廉、无创,为肝胆道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普通超声(B超,B-US)对肝脏大于1 cm的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肝胆结石、胆囊病变的诊断正确率接近100%。B-US能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故能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但由于受到腹壁脂肪的厚度、肠气的干扰,普通超声对肝外胆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内镜超声(E-US)能克服普通超声的缺点,能清楚显示肝外胆管、壶腹周围和胰腺的病变,对梗阻的水平、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为肝胆道疾病常规的检查方法。CT能获取较客观、二维的图像,对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性质、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和梗阻的部位以及范围。对病变术前的可切除性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
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PTC能清楚显示肝内外整个胆道树的情况(对胆道不完全梗阻者、对完全梗阻者,只能显示梗阻平面以上的胆道树),能判断梗阻的水平、病变的范围。PTC检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术前胆道引流(PTCD)。PTC对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成功率高,对肝内胆管不扩张的患者成功率低。PTC为有创伤性检查,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气胸和胆瘘,一般宜在术前1~2天内检查。
4.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能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树的情况,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特别是壶腹部病变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对十二指肠病变,同时还能获得组织做病理检查。对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黄疸,ER-CP的同时还可以做取石,一举两得。
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MRCP为无创伤性安全的检查方法。对不能行ERCP的患者,可做 MRCP。MRCP能显示肝胆管、胰管的形态,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梗阻的程度、范围有较高的诊断率。
其他影像学检查还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由于对黄疸病因的诊断不比超声、CT或MRI高,故目前临床少用。
四 穿刺活检
对病因未明的黄疸患者,可行穿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用细针穿刺目的器官,取得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肝穿刺活检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有帮助。
参 考 文 献
[1]张青萍,李泉水.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9,172.
[2]王远,汤伟胜,丘新明. 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59.
篇5
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对4939名农村妇女的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按照医院接诊组、下乡免费体检组和来院体检组三组,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中低端超声设备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基层卫生院同样应该在农村妇女中定期开展乳腺疾病普查。
关键词:农村妇女 乳腺 超声检查 对照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94-01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服务的前沿,本文通过积累乡镇卫生院病例,分组研究,回顾性总结农村妇女乳腺超声检查表现,探究中低端超声设备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对照研究农村妇女的乳腺健康状况,提醒农村妇女注意保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三组均为女性,年龄在23―61岁之间,均无接触放射性物质史,三组年龄、职业无明显差异。来院就诊组306人,下乡免费体检组3387次,来院体检组1246人,其中自觉触及肿块或有自觉症状者分别为93、86、12人。
1.2 仪器和检查设备,采用飞利浦公司HD3和GE公司P3,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6~10.00MHz,患者取仰卧位,让双乳及腋窝充分暴露,先行二维超声纵切及横切扫查,以为中心在各个象限进行连续性对比扇扫,观察乳腺厚度,内部组织回声,肿块大小、部位、形态、病灶大小、边界、后方回声、有无包膜、有无钙化点、有无后方回声衰减、侧方声影,观察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判断血流信号性质。用脉冲多普勒频谱测量动脉频谱指数、收缩期最高血流波峰(Vmax)和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
2 结果
2.1 所有检查,一律执行卫生部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技术培训项目合肥站的授课标准。
2.1.1 正常乳腺超声3612例,可见双乳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回声清晰,未见异常;腺体层显示清晰,回声强弱相间,分布较均匀,未见导管扩张,未见占位;乳腺后间隙未见异常。CDFI:双乳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2.1.2 乳腺增生1234例,可见乳腺体层增厚,内结节紊乱,呈增生样改变;864例探及散在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欠清。CDFI:其内及周边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双腋下目前未探及明显增大淋巴结。
2.1.3 乳腺炎性病9例,可见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水肿,乳腺组织回声紊乱,后方可伴声影。7例没有占位性回声;2例脓肿形成者,可见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的占位性回声。
2.1.4 乳腺纤维瘤72例,二维超声可见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内部回声均匀63例,不均匀9例。后方回声不变49例,稍增强23例。11例周围组织受瘤体推挤而表现回声变化,61例无变化。CDFI:其内部24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48例无血流信号。
2.1.5 乳腺癌4例,其中侵润性导管癌3例,髓样癌1例,表现为腺体形态呈不规则,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状不均匀弱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或不清晰,内部回声表现为等回声或高回声,肿块内可探及细小钙化,后方衰减,无侧方声影,纵横比0.70。
2.1.6 乳腺囊肿8例,可见增生部位无均匀的低回声区,以及无回声的囊肿,其内密度均匀,边沿光滑,和四面组织边界清晰,囊壁偶可见呈蛋壳样的斑片样钙化。
2.2 三组发病情况及比率对照见下表:
2.3 经临床诊断、钼靶X片或手术病理验证,1327超声诊断阳性病例中,1128例完全符合,符合率达85%。
3 讨论
3.1 本次讨论的对象为农村妇女,阳性率依次为来院就诊组、来院体检组、下乡免费体检组,说明农村妇女乳腺保健意识欠佳,大多是在有自觉症状后才就诊,普及乳腺病防治常识任重而道远。
3.2 本文的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5%,说明两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超声检查没有放射损伤,适合任何人群,费用也适合农村经济现状,完全适合农村妇女乳腺疾病诊断及随访,可作为农村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3.3 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下有边界显示不清或凹凸不平,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状不均匀弱回声光团,回声不均匀,内有细小钙化,后方回声减低,向周围组织或皮肤边界不清,内部血流丰富等症状时,可结合临床或钼靶X片检查,提示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频超声;浅表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
随着高频超声的发展,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上逐渐增多,因声像图清晰,敏感性高,诊断准确,从而体现了它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00例病例因浅表组织肿块在我院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患者年龄1~70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6岁。
1.2仪器与方法
PHILIPS一IU22 型、GELOCIQ-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2MHZ。针对肿块的作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彩色多普勒的分布情况等,如果肿块过大,其深部结构难以显示,此时可结合3.5MHZ探头观察肿块才能全面了解肿块及周固组织的结构。
2 结果
100例肿块分布全身各部位,主要在颈部、胸部、腰背部,臀部及四肢。良性肿块98例,尤其以脂肪瘤、表皮样囊肿、胭窝囊肿最为多见,诊断的准确性最高,CDFI:绝大多数未见血流信号,其次,纤维瘤、血管瘤也不难做出诊断,CDFI:可见少许短棒状血流信号,恶性肿块2例均为转移,表现在外形欠规整的低回声,CDFI:显示条状的血流信号。
3 讨论
浅表组织包括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即皮肤、纤维、肌肉、脉管等多种组织。脂肪瘤为成熟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处,大多位置表浅,好发于背、颈等部位,极少见复发或恶性变,如瘤内含有较多纤维组织,则称纤维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是脂肪瘤的亚型,与普通脂肪瘤的不同在于成熟脂肪间有许多分支状小血管[l],三者的声像图几乎无区别,绝大部分为中等回声或略高于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内有条状稍强田声,外形呈扁平状或梭形,边界清,CDFI∶仅3例显示少许血流信号。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诊断的要注意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如肿块内钙化强光点多为血管瘤内小血栓钙、脂肪瘤包膜相对菲薄等,可相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此外检查中可适当加压以观察肿块质地、肿块内部回声形态的改变,如血管瘤内无回声形态随压力改变发生改变甚豆消失,压力解除后恢复等,可提供一定的鉴别诊断依据。
各类肿块特别是各类囊肿、周围淋巴系肿块和炎性肿块各稍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声像图较易鉴别。但囊肿感染后,由于囊肿内充满炎性低或强回声,原有无回声消失,表皮样囊肿内部充满点状回声,类似低回声的实质肿块表现,因此注意鉴别,实质肿块一般外形受压不变,内部回声加压后不浮动,肿块后方增强效应不明显。炎性肿块声像图均表现为混合性回声,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含脓液较多的病灶,以无回声为主,CDFI:其内显示血流信号。
总之,高频超声检查浅表组织肿块操作简便,图像清晰,超声诊断敏感性强,物理诊断准确性高,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判断肿块的部位及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鉴别肿块的物理性质是囊性或是实性具有较高准确率,了解相邻骨骼是否受到侵犯,但对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浅表实质性肿块组织来源复杂,病变种类繁多,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又有部分相互交叉重叠,病理诊断较困难,但多数软组织肿块各有其声像图特征,借此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2]。另有些病人局部组织隆起,疑似肿块,用高频探头检查病变部位,同时还可以与健侧相应部位作对照,不仅能判断肿块存在与否,而且能确定其范围、深度,尤其是一些与血管相邻的肿块,可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临床医生在处理病灶时避免损伤血管。此外还可以对一些需穿刺的病灶作引导,确定进针部位及深度,并可动态观察穿刺前后病灶的变化。从而体现了高频彩超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l] 林建潮,脂肪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见:谭郁彬,张乃鑫主编,外科诊断病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0-162
[2] 康斌,主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0
图1输卵管环型呈稍高回声环状结构
图2 真妊娠囊型输卵管内见胎芽、胎心搏动
篇7
[关键词] 胎儿脐带绕颈;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4.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34-01
1 资料与方法 胎儿脐带绕颈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在孕晚期或临产后任何时候都可造成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甚至窒息而死亡。我们应用超声检测胎儿脐带绕颈,能较直观、较准确地反应胎儿脐带绕颈声像,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分娩方式。现将135例脐带绕颈情况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8年4月-2009年11月对我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982例进行检查,年龄18-35岁,孕周为35-42周,查出135例脐带绕颈,其中正常产前B超检查78例,临产怀疑胎儿宫内窘迫51例,早破水6例。
1.2 方法 仪器为TOSHIBA SSA-240A实时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检查胎儿及其附属物后,重点对胎儿背部作纵向扫查,使之清楚显示颈椎及颈部皮肤线,根据皮肤压迹、脐带回声综合分析诊断。B超常规检查胎儿、羊水、胎盘后将探头移动到胎头处,并沿胎儿脊柱方向纵切,重点注意观察胎儿颈后软组织外缘是否显示U形、W形或锯齿状压迹现象,必要时加压探头,观察暗区压迹是否消失,以明确诊断。
2 结果 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135例,胎儿分娩后证实129例,诊断符合率95.6%;误诊6例,占4.4 %。其声像图表现为:胎儿颈后皮肤外缘呈U形、W形或锯齿状压迹者分别为脐带绕颈1周、2周或3周,压迹深浅与脐带绕颈松紧成正比关系。分娩后证实的B超诊断脐带绕颈病例中:绕颈1周117例,占90.7%;绕颈2周8例,占6.2%;绕颈3周4例,占3.1%。胎儿脐带绕颈剖宫产72例,手术率55.8%,57例经阴道分娩,占44.2%,母婴均无意外发生。
3 讨论 正常脐带一般长30cm-70cm,平均直径1.5-2cm,内含一条较粗静脉、二条动脉,呈品字形排列。早孕末期开始在羊水的衬托下可显示一段条状或团块脐带,纵切时可发现其内含3条平行的管状暗区,横切时表现为近圆形的3个小暗区。脐带过长可造成脐带缠绕、脐带前置、脐带脱垂而引起脐带受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严重者致胎儿死亡。本组135例,产时测得脐带长度 60cm-70cm105例,71cm-80cm4例,说明脐带长度增加是造成脐带缠绕的直接原因。脐带绕颈的声象图特征:当探头在胎儿颈部后方进行纵断扫查,观察颈部软组织时,如发现皮肤有“V”型压迹,为脐带绕颈一周;有“W”型压迹为绕颈两周;绕颈三周或三周以上呈锯齿状。于压迹处见脐带断面呈“二”或“三”样或麻花样强回声,称“云梯征”,为脐血管壁的横断面,探头在胎儿颈部见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平行的、间断或连续的多条血管壁反射光带围绕胎儿颈部,称为“双轨征”。B超探及胎儿颈部皮肤压迹和压迹处的脐带回声,是诊断脐带绕颈的关键[1]为避免假阳性,提高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准确率,暗区时,加压探头,如不是脐带则圆形暗区很快消失,如是脐带则圆形暗区仍然存在。同时将探头横切胎儿颈部以观察脐带的走向。对胎头处无羊水或胎儿枕后位,颈部暴露不明显时,可采用左手在孕妇腹部轻推胎头,以变换胎头位置暴露出胎儿后颈部。当见胎儿颈背软组织外有相连的两个衰减圆形包块时要用探头横切胎儿颈部以防脐带拆返,误认为脐带绕颈[2]脐带经过胎儿肩部及颈部未绕颈,也应横切胎儿颈部加以鉴别。正常胎儿脐带大多堆积在胎儿前胸和颌下,因而单纯胎儿颈前见到脐带回声切忌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务需在胎儿后颈部同时出现脐带绕颈图像方可诊断。临床意义:胎盘的营养直接通过脐带供给胎儿,当脐带过长或胎动过频时,脐带就可能缠绕胎儿身体的某部,据资料统计95%以上缠绕胎儿的颈部[3],当脐带过长绕颈较松时,随胎动及胎头下降过程中的旋转,有的可自行解脱,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胎动过频、羊水过多等有关,脐带越长绕颈周数越多,脐带越短绕颈越少。脐带绕颈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分娩期对产程的影响,因脐带绕颈造成脐带相对过短,影响胎先露的衔接和下降,使产程进展延缓,加上临产前出现规律宫缩,胎先露随宫缩下降,使缠绕的脐带过度牵拉,引起脐血流受阻而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颅内出血、窒息甚至死亡,故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十分重要。本文显示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与胎儿出生时的实际情况有差异。本组产时见脐带绕颈129例,产前B超未提示6例,B超诊断绕颈1周的符合率为92.30% (108/117),诊断绕颈2周的符合率为87.50%(7/8)。但无显著性差异(r2=2.20 P>0.05)。误诊原因主要有:脐带的线状强回声太短小,易被忽略;颈部羊水少或枕后位,显示不清;脐带横过胎儿颈部以为发生缠绕;超声检查时间与分娩时间间隔过长。由于脐带绕颈的超声征象是高度易变的,所以笔者认为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时间已37周时为宜,但臀位胎儿孕27-32周时B超发现脐带绕颈应予以提示,以便临床纠正胎位参考。B超诊断情况与出生时不符也说明有脐带自行解脱与缠绕。这可能与胎儿宫内活跃或在分娩时胎儿旋转有关。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后临床上要密切观察,注意宫内窘迫、滞产、第二产程延长等情况,必要时采取措施尽早结束分娩,并要注意预防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
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具有迅速、简便、无创、准确性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综上所述,B超对胎儿脐带绕颈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产前进行超声检查除可以提示胎盘、羊水等情况外,还可以提供脐带情况,提示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可能,这对指导产科医师严密观察产程,选择适当时机,采取恰当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简单、无痛苦、可重复,特别适合基层医院。胎儿脐带绕颈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严重者胎儿缺血、缺氧而死亡;部分脐带变短,影响胎儿先露部的下降而出现产程延长、胎盘早剥等[4],因此,及早诊断,为保护母婴安全、提示临床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钟瑜主编.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4:170.
[2] 陈裕,刘胜华.如何提高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率[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8):635.
篇8
【关键词】男性乳腺发育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31-02
Male gynecomastia valu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Nong Youdi
【Abstract】Objective:Development of male breast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Methods: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ic diagnostic apparatus in 28 patients with nipple touched deep mass of male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 and its color Doppler 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blood flow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Male gynecomastia have specific sonographic. Conclusion: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male gynecomastia high value.
【Key words】Male gynecomastia;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男性乳腺发育症也称男性乳腺增生症或男性乳腺肥大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乳腺组织增生常可自愈或发病数月或数年后症状消失。男性乳腺发育症并不多见,本文对我院近4年来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8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8侧男性患者,年龄14~75岁。其中: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8例经药物治疗及随访证实。使用PHILIPS HD7、百胜AU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7.5MHz线阵探头。检查时患者仰卧位,暴露胸部,在上涂以耦合剂,使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将探头轻放在上,避免挤压乳腺使之变形,以为中心检查整个乳腺并对左右两侧对比检查,观察肿块的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声像、血流多少及分布,测量腺组织的前后、左右及上下径线。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中19例为双侧,9例为单侧;9例单侧中左侧发病5例,右侧4例,探及的肿块最大者51×40×15mm,最小者21×16cm×10mm。声像图表现:以为中心或略偏一侧的乳腺腺体层增厚,呈局限性低回声、等回声或稍强回声,有时可呈扇形或三角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其浅层与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分界明显,深层与胸肌筋膜分界清晰,内部呈点状不均匀回声,可见细小管腔,腺体组织增厚,腺体常大于7mm,光点分布欠均匀,有时可见向方向汇集的条状强回声,胸肌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彩色多普勒检查,本组病理肿块中8例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占28.57%,主要在结节周边显示,呈短棒状或闪烁点状,血流速低,阻力指数
3 讨论
男性乳腺发育症是常见的男性乳腺病变,原因为雌激素、孕激素、孕酮激素、催乳素的平衡失调,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导致乳腺过度发肓;病理性男性乳腺发育见于:病变,甲状腺病变,肾上腺女性化肿瘤,各种男性假两性畸形、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等部位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伴肝功能减退者,慢性营养不良,某些药(雌激素,孕激素,氯丙嗪,利血平),糖尿病,支气管肺癌等[1]。临床表现为、乳晕处肿痛,可触及盘状硬结,多为双侧,也可为单侧。根据临床表现及其声像图特征,我们可以对男性乳腺发育症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几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男性乳腺肥大的声像图表现:
(1)无明显诱因,单纯男性乳腺肥大(图1、图2):
声像图为深部见低回声结节,个别为稍强回声。局部腺组织增厚,边界清楚,近似扁圆形,范围局限,上下径20.0±17mm,左右径19.0±1.5mm,前后径8.0±1.2mm;常为单侧肥大,个别为双侧探头挤压疼痛,触摸有结节感。
(2)青春发育性乳增殖,青年男子在青春发育过程中,常有一过性双乳增生发育,常伴有轻微疼痛,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随时间和年龄变化,症状体征逐渐消失。
(3)服用营养品引起的男性乳腺肥大(图3):声像图表现为类似成女的乳腺组织回声,为较高回声,整个腺组织弥漫性增厚,双侧乳腺同时肥大,探头挤压不疼,触摸无结节感。
(4)继发某种疾病引起的乳腺肥大(如肝硬变),深部腺组织回声为不均匀低回声区,范围广,整个腺组织弥漫增厚,边界欠清。探头挤压不疼,触摸无结节感。
男性乳腺发育症需与男性乳腺癌加以鉴别。男性乳腺癌常为单侧,无疼痛,呈偏心性的低回声光团,轮廓不规则,有蟹足状、花瓣状等,肿块向周围浸润的特征,可见钙化点及后回声衰减,无导管样回声,血流信号较丰富,常有胸肌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肿大。
男性乳腺发育症应与肥胖的男性中因脂肪堆积的增大鉴别,临床易误认为男性乳腺发育症,二维超声显示皮下脂肪组织丰富,双侧可显示肥大,隆满,实际上乳腺组织并不增生,称为假性乳腺肥大,下方无盘状肿块,声像图显示乳腺腺组织薄,脂肪组织增厚。通过分析本文资料,我们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男性乳腺发育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对乳腺癌鉴别诊断、假性乳腺肥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根据。
篇9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 目的 探讨股动脉硬化在心血管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超声诊断分析。方法 选择25例行股动脉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观察穿刺点血管壁情况。结果 在使用相同型号的动脉鞘管及凝血指标正常25例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中,21例在穿刺点血管壁可见不同程度的硬化表现或高回声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股动脉穿刺点的血管硬化或斑块形成易形成假性动脉瘤,超声在术前可以明确诊断,对于已经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超声检查提供的信息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超声诊断;股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19-02
Analysis of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seudoaneurysm Formation after the Puncture of Femoral Artery Sclerosis
SONG Shibo YUAN Zhire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Foshan Na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528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ysis of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seudoaneurysm formation after the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surgery for femoral artery sclerosis. Methods 25 patients with pseudoaneurysms formation after the puncture of femoral artery were selected. Color Doppler ultrasonic diagnostic equipment was used for diagnosis. The blood vessel wall of puncture point was observed. Results Of the 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seudoaneurysm formation and normal coagulation index and using the same type of arterial sheath, the blood vessel wall of puncture point of 21 cases showed different level of sclerosis or formation of hyperechoic plaque. Conclusion Pseudoaneurysms are easily formed by the vascular sclerosis or plaque in the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point, and which can be definitely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before the operation. For patients have the formation of pseudoaneurysm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also has important value of guiding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Ultrasound diagnosis;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Pseudoaneurysm
[作者简介] 宋势波(1979-),男,佛山南海人,本科,主治医生,主要从事心脏超声及浅表器官超声诊断,邮箱:songsb189@126.com。
血管腔介入治疗用于心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具有创伤小、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1]。然而,这一方法也存在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风险[2]。该研究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25例股动脉硬化穿刺治疗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用于这一病变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旨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回顾性选取该院确诊的25例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3~73岁,平均(59.5±7.5),均为冠心病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发生于股浅动脉18例,发生于股动脉内侧7例,瘤体最大径4.5 cm×3.9 cm,最小径1.3 cm×1.9 cm。临床表现:股动脉穿刺术后,经常规股动脉压迫后发现腹股沟区穿刺点处出现包块,听诊有血管杂音或触诊可及局部搏动、皮肤出现青紫。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HD9及VIVID PRO-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 MHz,嘱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扫查股动脉穿刺点,观察血管壁连续性,管腔内异常回声,管腔周围包块及其边界、形状,内部回声,肿块内血流信号流动性及充盈度,动静脉间血流信号、频谱形态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系指经皮穿刺术形成动脉壁裂口,血液经此裂口流入周围组织形成腔隙,即瘤体,而腔隙和动脉裂口之间的通道形成瘤颈(图1)。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主要超声表现为:①包块内存在搏动性且与股动脉一致;②包块内存在流动血流信号;③包块与股动脉之间“双期双向”血流信号。该组结果显示,25例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中,21例假性动脉瘤与股动脉的交通口处(瘤颈)的血管壁可见内膜增厚(厚度1.3~4 mm);12例股动脉内壁见高回声硬化斑块,部分伴淡声影,4例股动脉内壁呈低回声斑块,斑块边缘回声呈线样增强(图2)。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情况并不少见,若不及时诊断治疗,瘤体将逐渐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存在破裂或导致下肢远端动脉栓塞的风险。由于这一病变属于医源性病变,临床上应具有较高的预见性,误诊漏诊不仅延误治疗,致使患者不得不接受外科手术修补甚至罹患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穿刺操作人员应特别注意穿刺点的选择,合理使用降压剂及抗凝剂,术后严密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状况,有无瘀斑、血肿等。此外,对于怀疑存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科学准确的超声诊断是必不可少的[3]。
正常股动脉管壁分3层 ,即内膜、中膜和外膜。超声检查可显示较清晰的层次结构,内膜呈线状 ,回声较低,光滑 ,连续性好。中层为一暗区带,外膜呈明亮光带。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是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内膜逐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如果穿刺点血管壁硬化明显或者硬化斑块形成,侧在行穿刺术时容易穿到斑块,而斑块处血管壁较脆,穿刺后不易愈合[4],易造型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该组结果也显示,25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中,21例血管壁内中膜可见明显增厚(厚度1.3~4 mm),其中12例股动脉穿刺点内壁可见不规则硬化斑块(硬斑),4例股动脉内壁呈低回声斑块(软斑)。因此,若能在术前常规进行超声检查,避开硬化斑块进行穿刺,能够降低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风险。
此外,在与常规血管造影检查相比,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且成本较低,无创伤,操作简便,重复性高。尹慧娟等人[5]以超声诊断并治疗28例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结果显示超声不仅能够准确诊断这一病变,且能够引导凝血酶的腔内注射,达到安全可靠的治疗。潘福顺等人[6]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治疗42例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同样获得准确诊断及良好疗效。该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能够完整显示血肿与动脉之间形成的通道,以及股动脉与假性动脉瘤之间异常解剖结构的特点,且提供了充分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特别是超声检查能够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影像:血肿与股动脉间“双向双期”血流信号,即收缩期高速血流由股动脉流至血肿,舒张期相对低速血流信号由血肿流至股动脉[7-8]。这一结果提示超声诊断用于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指导。该组患者由于诊断及时,通过局部加压等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均得以治愈,这可说是得益于超声检查的高度鉴别诊断能力。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用于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超声诊断分析,具有创伤小、信息完整、鉴别能力强、可重复性好等优势。超声可清楚显示股动脉血管壁硬化斑块,可用于此类病变的预见性诊断及治疗指导[9],能够达到早诊早治,降低外科手术率,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95-4496.
[2] 张爱宏,段学蕴,曹铁生.现代实用超声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47-550.
[3] 郑沾兵,廖先平,吴萍,等.超声在医源性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8):585-586.
[4] 刘庆春,翟健坤,杨帆,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股动脉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2):165-166.
[5] 尹慧娟,赵国强,金仁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15):63-64.
[6] 潘福顺,谢晓燕,林颖,等.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4):302-305.
[7] 刘旭晴,孟繁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8):568-569.
[8] 刘晓桅.超声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25):5405-5406.
篇10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超声检查 临床评价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理变化复杂,流行性广泛,数年前我县流行性出血热呈现暴发流行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1158例EHF患者中,243例患者发热期肾脏声像图改变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探讨其超声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3例EHF患者,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EHF-lgM抗体检查呈阳性。年龄段分别为:3―14岁(13例)、15―45岁(203例)、46―60岁(19例)、60岁以上(8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日立FUB-305型、东芝SSA-325A型黑白超声诊断仪,诊断频率为3.5MHz、3.7MHz。
1.2.2 方法 患者空腹,取仰卧、俯卧、左右侧卧位;重点观察肾脏的大小及实质回声改变。发现其中一项图像改变者,视为有肾脏图像改变。
2 结果
2.1 在243例EHF-lgM抗体阳性患者中有201例患者有肾脏超声图像改变,超声检查率达82.7%。不同年龄段患者其超声图像改变结果见表1。
2.2 EHF患者发热期肾脏超声显像:以肾脏肿大图像改变为显著,尤其是肾前、后径明显增大,而上、下径改变不明显。据NO-mura报告报告:以肾前,后径/上、下径的比值作为判断肾肿大的指标更为合理,因为这比值与肾损害呈正相关[1]。其次为实质回声光点改变,以肾实质部回声增强且分布不均,肾柱显示明显,肾髓质部显示低回声为甚[2]。在243例EHF患者中,发热期肾脏图像改变者,超声检出率达82.7%。其中绝大部分患者肾脏肿大伴回声增强;亦有少许患者仅表现为单纯肾脏肿大或回声光点增强改变;年龄段15―45岁的患者尤为显著,超声检出率达88.7%。
3 讨论
3.1 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又名汉坦病毒感染所致的有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之出现休克,出血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其特征。
3.2 EHF病理解剖以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水肿、变性和坏死为主。以肾脏病变最明显,其次为心、肝、肺、胃肠和内分泌器官。肾脏除肿大和外周水肿、出血外,切面可见皮质苍白、髓质深红.极度充血、出血和水肿,以皮髓交界最明显。由于小血管的广泛损害,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入球动脉发生痉挛,促使皮髓质问动静脉短路开放,以致髓质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尤以皮髓交界处的直小动脉较为严重,髓质中有缺血坏死灶。镜检:肾小球充血,基膜轻度增厚,肾小球囊有蛋白及红细胞,肾小管变性切死间质组织极度水肿、充血、出血;肾小管受压变窄、闭塞,管腔有各种管型,间质有细胞浸润[3]。上述各种病理变化,致使肾脏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肾实质回声光点增强、增粗,分布欠均匀,与发热期超声显像相符合。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除肾血流障碍外,肾脏的免疫性损伤,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的激活,肾小球中微血栓形成等亦为产生急性肾功衰的因素。
3 3本组EHF发热期肾脏超声显像观察结果提示:EHF患者发病期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变化过程与超声图像改变是相符合的。在EHF高发地区,根据本病临床三大主征:发热,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出血(皮肤).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结合发热期B超肾脏改变(肾脏不周程度的肿大,肾实质增厚,回声光点增强、增粗)[4]。在排除能够导致间质性肾炎及肾小管坏死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肝炎、钩端螺旋体、脓毒血症、药物中毒等:能在发病的4―5天之内使大部份患者能够早期明确诊断,如结合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可使日内确诊率明显提高。B超检查还可以根据肾脏肿大的程度及实质回声光点的改变,估计肾脏损害的程度及病程情况,进而还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监测手段。特别对未开展免疫球蛋白诊断本病的医疗单位,B超检查对不典型EHF患者的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仁彬.实用超声诊断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2] 郑金同.流行性出血热肾脏病变超声诊断.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1,13(4):247
- 上一篇:地理信息数字化描述方法
- 下一篇:空间环境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