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生婴儿脐部护理是护理人员必须做的工作。脐部护理的好坏,关系到婴儿脐部是否发生感染、脐部血肉和脐部红肿等。脐部护理到位对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 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生儿发病率的降低,减少了某些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我国人口素质。在此谈谈对婴儿脐部护理的体会。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是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无菌观念和责任心。特别是对脐部断端的处理和观察是很重要的。
一、刚出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
1 常规接生 新生儿断脐后用0.2cm大的气门芯离脐轮0.5cm处套住脐带(气门芯不套住脐轮就行),再离0.5cm处套第二个气门芯。2%碘酊消毒脐带10cm,在第二道结扎处断脐,无菌方纱和线保护断端,使包扎面加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2 产房内的观察 产妇在产房内观察2小时。除搞好早吸吮和对产妇生命体征的观察外,同时进行婴儿脐部的观察,主要是观察脐带断端有无渗血。在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同时要告知母亲怎样对婴儿的面部、哭声及皮肤进行观察。出产房时再次观察婴儿脐部有无渗血,正常后将母亲和婴儿送入病房休息。
二、住院期间的婴儿脐部护理
1 预防感染 a.脐带纱布的更换:初生婴儿出生后的第二天沐浴时要更换纱布。用0.5%的碘伏行脐带跟部至脐轮2cm处的消毒无菌纺纱保护断端。b.住院的新生儿,我们每天给沐浴两次。上午给新生儿全身沐浴,详细观察新生儿的面部、皮肤、黄染和四肢。
下午沐浴时观察有无大小便污染脐带和是否干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其他的时间由家属更换尿布。c.如脐带较粗、胶质较重或脐轮较长,给予健婴保包扎。健婴保可预防感染,预防脐疝的行成。为此多年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无1例脐部感染的发生和脐疝的行成。
2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a.护理人员要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进行抚摸、夸奖等。b.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教会家长对婴儿表情的观察、啼哭性质的观察和目光交流、尿布的更换等。
三、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1 水温、室温要适宜 给婴儿制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洗婴环境。
2 呕吐和窒息的新生儿暂不能沐浴。
3 沐浴前1小时不给婴儿喂奶或喂水,以预防沐浴时发生新生儿窒息。
4 体重小于2000克的低体重儿先洗上半身穿好衣服后再洗下半身,沐浴时动作要轻柔。
四、指导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和母乳喂养
五、出院后的新生儿护理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结扎; 脐部护理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一端连于胎儿腹壁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妊娠足月的脐带长30~70 cm,平均55 cm,直径0.8~2.0 cm,表面有羊膜覆盖,呈灰白色。脐带断面中央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两侧有两条管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胚外中胚层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1]。新生儿娩出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建立了自己的循环和呼吸机制,脐带虽已经不起作用,但助产士要妥善处理好新生儿脐带,若处置不当,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一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由同一助产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400例,其中顺产360例,剖腹产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所有新生儿均健康,胎龄为37~42周,平均39.5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00~4000 g,平均3250 g,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先用两把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5~20 cm处夹住脐带,并从两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然后将新生儿移到事先预热的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台上已铺好无菌区并备有新生儿断脐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手套。
1.2.2 实验组新生儿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约3 mm)的止血钳在尽量靠近脐带根部处以不夹住脐带根部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用剪刀在止血钳外0.5 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用纱布沿脐带根部绕一周,起到保护新生儿皮肤的作用,用3%浓碘充分消毒脐带残端,右手固定止血钳,左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残端,松开止血钳并退出,气门芯刚好落在止血钳夹过的位置,剪断气门芯过长的尾线并用无菌脐卷包扎。
1.2.3 对照组用1把套有1个带尾线气门芯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上0.5 cm扣上止血钳同实验组方法断脐并包扎。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可以见到新生儿娩出后24小时内脐带出血、脐带干燥、72小时后第二次断脐脐部出血、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n)
作者单位: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黄瑞玲
3 讨论
3.1 新生儿娩出后有大量羊水流出,使接生台面潮湿,所以新生儿娩出后经初步断脐即移到新生儿辐射台上进行断脐可使新生儿得到保暖,减少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另外,接生时易被羊水、胎粪污染,所以为新生儿断脐时需要更换另外一对手套,既遵守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又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机会。
3.2 制作气门芯的注意事项 因为气门芯是橡胶制品,不适宜多次高压消毒,否则会变脆容易断,对照组中10例24 h内脐带出血,其中有3例是因气门芯断开所致。气门芯的宽度要足够,以2~3 mm为宜,经临床实践,如果宽度不足2 mm,常常由于太窄,气门芯弹力不够,不利于阻断脐带中的血液,造成结扎后有出血现象,特别是所结扎的脐带直径>1.5 cm,而宽度>4 mm时,弹力虽足够但操作较困难,因弹力过大止血钳不易撑开,或因用力过大使气门芯断裂,至新生儿脐带水肿,如果用力太大容易使脐带断开;而宽度为2~3 mm时,弹力适中,既能有效中断血液,又方便操作,避免出血、血肿的发生[2]。
3.3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的操作技巧 为确保结扎一次成功,在扣合止血钳时,用力的大小和速度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慢、轻、稳、准,以防止夹断脐带。新生儿脐带发育粗细不同,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结扎脐带时应区别对待,在结扎细脐带时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第一个气门芯扎好脐带后,再把第二个气门芯套在第一个气门芯的外面起到加固的作用,可防止因气门芯脱落而造成脐带残面渗血[3];对发育粗大的脐带,第一把止血钳套上一个带尾线气门芯,在尽量靠近脐轮处轻轻夹住,在距第一把止血钳上1 cm剪断脐带,将第一个气门芯越过脐残端,套在第一把止血钳夹过的位置,第二把止血钳在距第一把止血钳约0.5 cm处,同上法套上第二个气门芯。这种方法气门芯下缘贴近脐轮部,脐轮部以上的脐带几乎被气门芯扎住,结扎处距脐根非常贴近,而且可完全阻断血液,故干燥、脱落时间短。旧的结扎法将气门芯套在距脐轮0.5 cm脐带处,气门芯以下的0.5 cm脐带未受气门芯直接压迫,这段0.5 cm的脐带与体内循环血管相通,血流未完全阻断,加上包裹的胶质含水丰富,使分泌物增多,而不易干燥,使脱落时间延长。另外,一个气门芯结扎特别细的脐带时容易脱落,对照组中有4例是因为气门芯脱落造成24 h内脐带出血。
3.4 脐部护理和健康教育
3.4.1 脐带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4 h内观察脐带有无渗血等情况,脐带如有渗血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是气门芯断开或脱落要重新消毒并结扎,每天淋浴后用0.5%碘伏消毒脐轮及脐窝,更换无菌纱布,如果脐带呈黄褐色并混有斑点状干枯黑点、质地柔软表示脐带已经干燥。实验组98.5%的新生儿48 h之内脐带都已经干燥,脐带干燥时,局部血管闭塞、残端血液供应完全阻断,因此72 h第二次断脐出血明显少,实验组中无一例第二次断脐出现出血现象,而对照组因为脐带干燥晚,所以72 h再次断脐时容易出血。
3.4.2 健康教育 脐带结扎后,家属要保持新生儿脐部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尿液及大便污染,应及时更换。男婴换尿布时应将向下,以免尿液浸湿脐带。通过宣教让产妇及家属懂得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和家属正确掌握脐部护理,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本科为每一个出院的产妇提供0.5%碘伏和无菌棉枝,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脐轮及脐窝。另外,本院还设有产后访视业务,进一步指导产妇及家属做好脐部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
[2] 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篇3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新生儿;床旁护理;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51-01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初产妇家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因为初为人父母,他们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特别对于剖宫产的初产妇,还面临手术切口恢复问题,其产后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影响产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与结果研究如下。
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条件
1.1转变护士服务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在全国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打破陈旧落后的护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使病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床旁护理模式,将责任护士还给产妇,使母婴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包括分娩、母婴的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1.2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1.2.1床单元准备每个房间都设有产妇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以便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2浴室准备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有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
1.3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母婴护理技术及相关业务在内的所有培训工作
1.4排班模式根据一体化产科病房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每天的住院患者的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叫随到,每个护士管3张床,突出责任包干制,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根据专业护士的能力分为高级专业护士和初级专业护士,高级专业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或分管相对较多的母婴护理,初级专业护士则分管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2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2.1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水温38~40℃,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2.1.1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2.1.2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沐浴水温38~40℃。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一一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cm的环行消毒,消毒2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2.2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以上,播放柔和的音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施效果
篇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孕产妇4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5例和观察组260例。两组均为初产妇,单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分娩。年龄20~33岁,平均27岁;孕周31~41周,平均(38.30±1.8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产科护理过程的新型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入院时健康教育
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进行入院宣教。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病区的探视制度、病区布局、母婴同室制度,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材料并讲解其内容。对待产妇应特别告知,入院后不要擅自离开病区,以免延误对孕妇及胎心的观察和各项治疗护理。
1.2.2产前健康教育
目前大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由于无生育经验,缺乏分娩知识及对宫缩疼痛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过度焦虑。责任护士告知孕妇分娩是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帮助孕妇掌握必要分娩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和自然分娩信心。教会孕妇待产期间自数胎动,胎动过多过少、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流水等产前先兆,应及时告诉护士。
1.2.3临产时健康教育
孕妇有规律宫缩或宫口开大1~2cm时,责任护士护送孕妇转入产房待产,指导孕妇缓解疼痛。协助孕妇进食、进水、如厕,介绍导乐助产,陪伴分娩注意事项,对有剖宫产指征孕妇做好相应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孕妇恐惧感。
1.2.4产后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帮助并教会产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产后会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阵痛,经产妇尤为明显,2~3d会自然消失。产后当天的宫底平脐或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子宫下降1~2cm,10d后入骨盆。督促产妇产后4h内应排尿,以防止产后出血及尿潴留。指导产妇饮食,产后1h即可进流质或清淡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也可适当吃一些水果及新鲜蔬菜,防止产后便秘。指导并协助产妇第一次起床活动,告诉产妇动作应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预防产褥期感染,侧切伤口感染,使用消毒卫生垫。因产妇产后出汗较多,应勤换内衣内裤。告诉产妇3d内阴道流出物为红色量多,以后逐渐减少,一般3~4周干净。
1.2.5母亲角色转变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帮助产妇母亲角色的转变。发放健康教育画册,观看同病室其他产妇喂养婴儿的实况,与同室产妇互相交流,加快学习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母乳喂养知识。注意母乳喂养前的卫生,喂奶前必须洗手,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及含衔•79•姿势,讲解勤吸吮的好处。指导产妇与新生儿同步休息。
1.2.6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向产妇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出生后应采取侧卧位以免呕吐羊水、粘液引起窒息。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因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体温过低注意保暖,但不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体温过高及时松解盖被。增加喂奶的次数,防止新生儿脱水热。观察新生儿大小便的情况。新生儿生后1~2d内大便为黑色或墨色的胎便,2d后随着吸吮乳汁的增多逐渐变为黄色。若新生儿24h仍无大便,应告诉医护人员。新生儿脐的护理。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粪污染脐部,示范新生儿更换尿布的手法。示范新生儿洗澡、抚触,观看录像讲解注意事项。新生儿大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防止红臀、尿布疹、溃疡。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黄疸,4~7d高峰,2周后逐渐消退。女婴有阴道出血、白带是受母体内雌激素影响。新生儿喂奶次数少,尿片上尿迹发红,告诉产妇及家属不是尿血,是尿酸盐沉淀现象。只要勤喂奶,尿量增多,现象自然消失。告诉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在院期间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出生后72h做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1.2.7护理的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向产妇讲解胀痛原因,主要是开奶后最初几天新生儿未做有效吸吮,或者产妇产后1~2d内食入高脂肪的汤类营养食物过多。教会产妇正确挤奶及按摩的方法,并示范。哺乳期间佩戴大小合适的棉质乳罩以保护。
1.2.8出院时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向产妇讲解在家休养注意事项,休养环境安静舒适,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1~2次/d。15~30min/次,避免对流风。注意营养均衡,多食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类营养丰富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新生儿出院后每日用脐带消毒液消毒脐部1~2次,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及时到当地预防保健门诊办理婴儿的计划免疫接种证。发放温馨提示卡,使产妇需要时及时寻求帮助。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篇5
(1)在室外喂奶要小心。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休息日阳光充足的时候,带着宝宝去公园游玩,有的时候还会带上婴儿推车。不过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宝宝来说他们是很容易饥饿的,那么有些家长就会在车上给宝宝喂奶。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边推车边给宝宝喂奶,否则会很容易让宝宝呛奶。婴儿推车也要注意选择有遮阳棚的,这样就算长时间要给宝宝喂奶,也不需要担心太阳会晒到宝宝了。
(2)在宝宝很饿的情况下,不要喂奶。
很多爸爸妈妈在带宝宝的时候并不够细心,甚至会经常忘记给宝宝喂奶。这样一来,宝宝就会很容易感受到饥饿。如果这个时候给宝宝喂奶的话,他就会很着急的去寻找妈妈的,一旦一次性吸入过多的乳汁,那么想要不呛奶都很难。
(3)控制好奶流的速度。
如果妈妈们在哺乳的时候发现乳汁分泌的过快或者奶量过多的话,那么一定要用手指按压乳晕。以达到减缓奶水流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样就能够降低宝宝呛奶的几率。当然,妈妈也可以用手来夹住,这样都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4)选择合适的餐桌椅。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方便,都会在宝宝专用的餐桌椅上喂奶。但是这样却是很容易让宝宝呛奶的,因为宝宝拿着奶瓶吃奶的时候会在椅子上来回的活动,所以爸爸妈妈在准备餐桌椅的时候,一定要买有160°喂奶躺椅的,这样宝宝就能够半躺着在上面吃奶了。
2、新生儿需要重点呵护的身体部位:
(1)囟门。
囟门分为前囟门与后囟门。前囟门一般会在宝宝一岁半以前闭合,后囟门会在宝宝出生后的三个月闭合。囟门为头部还没长合的头骨中间的部位,可以看到类似于脉搏一样的一跳一跳的。
新手爸妈们都会避免触碰这个部位,但其实不需要过度紧张。囟门上会自带一层很厚的保护膜,不要因为害怕伤害囟门而避免给宝宝洗头。
(2)头垢。
新生儿一般头皮上都会有一层黄褐色的头垢,新手爸妈们可以用植物油或者婴儿油涂抹在头垢上,等待头垢软化后自然脱落即可。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抠,会伤害到宝宝的。
(3)眼睛。
新生儿的眼睛保护很重要。妈妈们可以在清晨宝宝睡醒后用纸毛巾轻轻将宝宝的眼屎擦掉。由于新生儿哭泣的次数会很多,每次宝宝哭完妈妈们也要用毛巾或者纱布对宝宝眼角进行擦拭,避免宝宝眼泪浸红皮肤。
(4)鼻子。
新生儿的鼻粘膜非常脆弱,因此妈妈们只需要清洁宝宝鼻孔周围可以看到的污垢就可以了,避免触碰鼻壁引发炎症。
(5)耳朵。
新生儿的耳朵里容易产生污垢,妈妈们为宝宝清洁的时候一定要轻柔,因为宝宝耳朵很软,用力过大会伤害宝宝的皮肤。妈妈们可以在宝宝洗完澡后,用湿毛巾或者棉签将耳朵里的污垢取出。
并且要注意,只需要清洁耳眼即可,妈妈们不要将棉签深入到宝宝耳洞里,避免伤害外耳道。同时,宝宝的耳背与耳廓里也会容易囤积污垢,妈妈们也要及时清洁。
(6)脐带。
新生儿的脐带部位要保持干燥。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妈妈们要避免宝宝在澡盆中呆太久,以免脐带部位被浸湿。洗澡后需要用碘酒或者酒精给宝宝脐带处消毒。如果妈妈们发现宝宝脐带处出现红肿或者有渗水的情况,就意味着脐带感染了,要马上去医院就医。
(7)生殖器。
男宝宝的阴经下面、内侧及褶皱处最容易产生污垢,妈妈们清洁时要注意这些部位。
女宝宝的阴道由于与距离很近,很容易会接触到粪便的细菌,为女宝宝清洁时要从前向后擦。
(8)臀部。
篇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29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及早准确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药物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护理
Nursing29casesNeonatalTetanu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characteristicsofneonataltetanus.Method:Retrospectiveanalysiswasusedtoanalyzenursingin29caseswithneonataltetanus.Result:29caseswereallcured.Conclusion:Earlyusingpropertetanusantitoxin,replaceusingvaliumandwinterminandsoonmedicinestocontrolconvulsions,carefulobservationandcarefulnursingarecriticaltocureneonataltetanus.
Keywords:Newborns;Neonataltetanus;Tetanusantitoxin;Nursing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其外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导致牙关紧闭,全身强直性痉挛的一种严重感染疾病。常在出生后7d左右发病,故有“七日风”“脐风”“锁喉风”之称[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该病仍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早期仅有吮乳困难,用棉签轻压舌部即引起牙关紧闭,随后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早期诊断、及早用药和精心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患儿29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8d,符合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大多为4~8d(2~21)d[1]。本组患儿自找私人诊所接生,有接生消毒不严23例,自用剪刀剪断脐带5例,牙齿咬断脐带1例。患儿均有拒乳、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中5例呼吸困难,唇周、四肢紫绀,抽搐频繁。经及早诊断,合理用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最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
2讨论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明确,多为接生时断脐、结扎包裹脐端消毒不严,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坏死的残留脐带及其覆盖物可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该菌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1]。针对性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以下简称TAT),以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积极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更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2.1护理措施
2.1.1脐部护理:①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再涂2%茂康碘,每天1次直至脐部伤口愈合为止。不用纱布敷盖以改变局部无氧环境,不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②早期(于发病12h内)使用TAT,用上述方法清洗消毒后予5000国际单位作脐周放射状封闭,另25000国际单位作静脉点滴1次。
2.1.2管道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一般采用胃管、静脉留置针管、氧管等,故应施予适当护理,保证措施落实。①胃管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由于病情重,吸吮功能消失、吞咽困难,不能经口摄入母乳或牛奶,为了保证供给患儿足够营养,给予口饲流质。每次注入前应轻抽吸,证实在胃内并了解奶液残留情况,如残留太多应隔时间稍长。一般2~3h口饲1次,宜少量多次缓慢注入,每次10~30ml,时间不少于5~10min。每次注奶前后用少许温开水冲洗胃管,以免阻塞。如因患儿牙关紧闭,亦可用鼻饲流质,但喂奶后要将患儿头肩部垫高,取斜坡卧位或右侧坡卧位,借重力和坡度防止奶液反流[2]。一旦出现反流,应及时用吸球吸净防止窒息发生。一般不用吸痰机,以免诱发抽搐发生。②静脉留置针护理:为减少患儿痛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发生,本组29例均采用美国BD头皮留置针及肝素帽注射,以保证随时使用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抽搐。注射完毕以100单位/ml的肝素盐水2~3ml封管,封管必须采用正压封管方法,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封管液余0.5~1ml时,边退针边推药液,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每4~7d更换留置针1次,拔针后须用2%茂康碘消毒注射部位,以防感染。
2.1.3加强患儿基础护理:①注意消毒隔离:患儿应放在新生儿破伤风专用房间,室内光线宜稍暗,避免刺激,医护人员、家属说话要轻,每天各项护理工作均应在使用镇静剂后集中一次做完,以减少抽搐的发作。②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0.9%生理盐水棉签清洗口腔二次,用10%洁尔阴液药浴1次,保证皮肤干爽,面部用清水抹洗。每2h更换尿布1次,如患儿哭闹不安,抽搐频繁,应随时检查尿布干湿情况,及时更换,以减少抽搐发作。尿布采用一次性优质尿布,换后用专用塑料袋封闭送垃圾处理站焚烧。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视抽搐程度正确使用安定和氯丙嗪药物,每4~6h交替静推1次,剂量为氯丙嗪0.5~1mg/kg,安定0.1~0.3mg/kg。④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准备好氧气,吸痰器和抢救药物。及时用吸球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如呼吸困难,唇周、四肢紫钳,给予低流量吸氧。本组29例患儿均无发生窒息。
2.1.4出院指导:为了减少患儿出院后家庭护理问题,出院前须做好本疾病知识宣教,纠正不良卫生习惯。通过讲解、示教方法,让家属掌握育儿的护理操作技巧和相关知识。如每天须淋浴1次,在喂奶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绀的处理,保暖的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导复诊时间。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64-02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并发生头位难产的31例产妇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的方法及正确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头位难产产妇年龄22至38岁,平均年龄(31.25±1.92)岁,孕周37至40周,平均孕周(38.90±1.01)周,产次:初产妇21例、经产妇10例。
1.2 方法
1. 2. 1 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方法 指导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巾后实施阴道检查确定胎头位置、骨盆内径、脐带搏动及羊水情况,宫口开大(7-9cm)助产士将右手食指及中指伸入产妇阴道后分开,避开卤门并平行于胎头矢状缝,待宫缩开始时外扩上推宫颈(环形),将胎头缓慢旋转至枕前位,待下次宫缩时确认胎头不再回转后将手缓慢抽出。
1. 2. 2 护理措施 ①严密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②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以便及时进行补液或给药;③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告知产程进展,适当增强产妇自信心;④若患者产力不佳,应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宫缩素);⑤及时做好各项异常情况急救措施,准备急救药物及器械。
1. 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1例头位难产产妇经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及正确护理后,成功分娩新生儿31例,新生儿Apgar评分(7.91±1.03)分,其分娩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87.10%产妇成功顺产,12.90%产妇经其他方式分娩(P
3 讨论
研究表明 [1],头位难产是临床常见的分娩难产情况,约占分娩难产总数5%,大多表现为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因此,在分娩过程中若发生头位难产,则应在适当时机行胎头旋转,从而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分娩痛苦,保障母婴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本文研究可知,31例发生胎头难产产妇经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处理及正确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较为满意,提示徒手旋转胎头可提高顺产分娩成功率及安全性,与汪炼 [2]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表1 31例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情况分析
注:*表示与其他分娩方式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徒手旋转胎头指征:①头盆评分不小于7分,且无明显头盆不称情况;②无胎儿宫内窘迫异常表现;③宫口开大7-9cm,胎膜已破,胎头未出现产瘤、水肿及血肿情况;④经阴道检查确定为胎头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⑤胎儿情况良好,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阻滞。
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注意事项:①若经首次徒手旋转胎头后,应等待一定时间(约20min)或宫缩约10次后再次进行阴道检查,若胎头位置仍异常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第二次徒手旋转胎头,或中转其他分娩方式(剖宫产等) [3];②若分娩过程出现一过性胎心改变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吸氧;③旋转胎头时应防止脐带脱出;④若胎儿巨大(巨大儿)应谨慎选择徒手旋转措施,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剖宫产;⑤高直位、颜面位、前不均倾位、额位等情况不适用徒手旋转胎头法;⑥徒手旋转胎头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切忌粗暴操作。
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如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其产生焦虑、抑郁的诱发因素,加强针对性健康干预,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知晓助产方法的安全性,需配合事项,全面改善预后,保障母婴安全,以提高产妇依从性。此外,做好急救干预,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可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产科分娩质量。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1例头位难产产妇经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及正确护理后,成功分娩新生儿31例,新生儿Apgar评分(7.91±1.03)分,87.10%产妇成功顺产,12.90%产妇经其他方式分娩(P
综上所述,应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处理及正确护理可显著提高头位难产产妇顺产分娩成功率,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成英,耿蔷. 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孕妇的产程特点及其对孕妇和围产儿预后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3,21(02):64-66.
篇8
【关键词】循证医学;胎膜早破;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11-01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确、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最佳的护理[1]。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破裂,突然间阴道内有较多液体流出;肛查上推先露部有较多液体流出;石蕊试纸pH≥6.5[2],是围产期的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安全,我们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有48例。年龄21~36岁,孕周28+4~39+1,初产妇32例,经产妇16例,单胎47例,双胎1例,新生儿存活47例,新生儿死亡1例。
2 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提出循证问题,针对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
3 循证护理实践
3.1 心理压力
3.1.1 问题的提出 胎膜早破发生在胎龄28~37周,胎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胎儿存活率低,是否顺利分娩,孕妇往往心理负担较重。
3.1.2 循证 孕妇知道自己已破水而担心胎儿出生后情况,特别是妊娠未足月者,因顾虑能否顺产而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母亲及胎儿安全。
3.1.3 护理干预 我们与孕妇耐心地进行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回答孕妇各种疑问;同时向孕妇及家属介绍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鼓励孕妇家属给予精神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3.1.4 效果 通过有效的交谈及心理护理,使孕妇消除了紧张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了因心理因素造成早产或难产。
3.2 脐带脱垂
3.2.1 问题提出 胎膜早破,羊水自阴道流出,脐带可能脱垂,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需采取被动。
3.2.2 循证 胎膜早破的孕妇如不采取被动,羊水流出,将发生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
3.2.3 护理干预 病人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左侧卧位,减轻自发性宫缩,增加胎儿、胎盘血流灌注。同时吸氧30min,每日2次,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监测胎心音。协助和教会孕妇适应卧床进食及大小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禁止灌肠。
3.2.4 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为发生脐带脱垂,盐水流出减少,胎心音正常。
3.3 早产
3.3.1 问题提出 胎膜早破,可发生早产,胎儿存活率低。
3.3.2 循证 胎膜早破的孕妇60%~80%在破膜后7d内启动分娩[3]。
3.3.3 护理干预 抑制宫缩,用沙丁胺醇、25%硫酸镁加入葡萄液中静滴,观察宫缩情况,严格控制滴速,注意膝反射、呼吸及尿量。促进胎肺成熟,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1次,共2次[4]。
3.3.4 效果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保胎治疗,使胎膜早破的48孕妇足月产43例,早产5例,减少早产的发生,提高胎儿存活率。
3.4 宫内感染
3.4.1 问题提出 胎膜破裂,病原菌上行感染。
3.4.2 循证 感染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超过24h,感染机率增加5~10倍[4]。
3.4.3 护理干预 破膜超过12h用抗菌素预防感染[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避免阴道或检查;外阴用碘伏液擦洗2次,用消毒会阴垫;注意观察体温及血象变化;观察羊水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并记录。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3.4.4 效果 通过以上方面的措施,达到了预防感染的目的。
3.5 产程进展
3.5.1 问题提出 胎膜早破,可能诱发宫缩而分娩。
3.5.2 循证 破膜往往是临产的征兆,通常在破膜后12~24h内,即可自然发动分娩[5]。
3.5.3 护理干预 大于35周,胎肺成熟,宫颈成熟者科引产。胎头高浮、胎位异常、宫颈不成熟,明显羊膜腔感染,伴胎儿宫内窘迫,应在抗感染的同时作剖产手术终止妊娠,作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4]。
参考文献
[1] 张芳. 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31.
[2] 周媛.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43例临床观察护理[J].贵州医药,2008,32(9):853.
[3] 张秀英,欧阳丙荣. 176例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5,32(9):11201.
篇9
1增强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提高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2 严格落实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1强化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定。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护理部及科室有导向性地将规章制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组织学习,护理部和护士长对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进行检查,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2.2加强宣教“告知”制度
在完善、遵守各项护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尊重产妇及家属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
我们非常重视告知制度,并且口头告知与书面告知相结合。首先入院时,让产妇了解住院期间应遵守哪些规定,如何配合治疗等,同时递上一份“孕妇入院告知书”,指导母乳喂养时也采取现场指导和图片示教相结合,并且详细讲解哺乳时的注意事项,出院时在做好宣教的同时送上“医患沟通卡”与“产妇出院告知书”。这样的宣告与告知,无意间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护理安全隐患。
2.3定期检查、严格管理
护上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每月将护理质量及差错情况进行通报,典型事例重点分析,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解决问题,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4健全查对制度,严防弄错新生儿
若有多个孕妇同时分娩或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谨慎,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新生儿手带标记出生后未及时绑上或丢失后未及时补上,都有可能导致家属的怀疑和猜忌。
也易引发护理纠纷。为了严防弄错新生儿,本院采取以下措施:
2.4.1胎儿生下后就清楚的告知产妇新生儿的性别;
2.4.2脐带结扎后,再给产妇看清性别,确认一下;
2.4.3写好腕带,给新生儿带上。
2.4.4洗澡时进一个洗一个出一个,若遇腕带脱落及时告知家属并于补上。
3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观念
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1] ,倡导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增加全方位的服务手段。大家都知道产妇的营养要求特别高,而且由于地方习惯产妇饮食是“无姜不欢”。医院的食堂是无法供应的,这就导致家属必须要自己“开灶”。于是病区内电炉、电饭煲、电水壶、电磁炉应有尽有。不仅影响给病房的空气,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病区添置了一个小厨房,确保了病区用电安全和环境的清洁。
4 重视细节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4.1合理排班,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由于我院妇产科只分护士和医生,没有助产士,科室的人员相对而言是紧缺的,加上产科的特殊性,产房的工作与病房的工作都需要护士的参与,而中午、夜间只有一个护士值班,只要产房有分娩,病区内至少有半小时或更长时间是没有任何一个医护人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白班前后夜班互相搭档的措施:如中午/前半夜除值班人员外,还有一白班护士需在医院待命,前半夜护士下班后需留宿在科室值班室待命,值班护士如遇有分娩等就及时呼叫待命护士加入工作。这样的调整,既可以让分娩室的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又可以让病区的产妇及家属有安全感,避免病房因没有医务人员而造成的真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4.2重视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
院感无小事,防止感染也就是防止了纠纷。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而且失去赖以生存的母体,都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妇产科不但是大人还是新生儿都是我们保护的对象。我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手卫生等工作,院感监控护士每周督查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
5 规范护理文书记录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要求,对于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护理记录,养成“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习惯,严禁涂改伪造。
总之,妇产科护理涉及一般护理、手术护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多个方面,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通过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妇产科的护理服务不断完善、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母婴安全得到了保障。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26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38例,经家属同意按分娩顺序分组,对照组(沐浴组)69例,研究组(游泳组)69例,两组母婴均无妊娠合并症。评分>8分,体重为2.2~4.4kg之间。两组新生儿在体重、胎龄、出生评分等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研究组每天游泳1次,每次游20~30分钟,对照组每天沐浴1次,每组均按母婴同室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游泳适应证:①足月正常分娩的剖宫产儿、顺产儿产后当天至12个月;②32~36周分娩的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在1.8~2.5)住院期间无须特殊护理者。禁忌症:①新生儿Apgar氏评分低于8分;②患有婴幼儿疾病需要接受治疗者;③小于32周早产儿,体重低于1.8的低体重儿。
注意事项:①婴儿游泳期间必须有人看护;②婴儿游泳特制圈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保险按扣是否扣牢,是否漏气;③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④婴儿套好游泳圈后检查下颌,下颌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要逐渐且缓慢入水,泳毕新生儿要迅速擦干水迹,保温,取下游泳圈;⑤泳毕新生儿取下护脐贴,予碘伏消毒液或75%的洒精消毒脐部2次,并用一次性护脐带包扎;⑥室温28℃左右,水温38℃左右,吃奶后1小时游泳;⑦选择正规品牌的婴儿游泳圈和游泳附属设备,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水质用特殊游泳液配方或洁净水;⑧住院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游泳桶内套是一次性塑料袋,一人一桶水;⑨新生儿与看护者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
观察指标:比较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月之内的大便转黄时间和体重增加情况。
统计方法:新生儿大便转黄时间、体重增加的比较均采用u检验进行比较。
结 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的比较:研究组56±6.4小时;对照组63±5.9小时。研究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前6.8小时,u =6.68,两组对比(P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