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人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老人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老人的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3-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日益增多。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老化,自理能力减弱,加上病痛的长期折磨等,使这部分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不适,影响治疗效果。每个人要达到舒适过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这就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12年起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护理中,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减轻了不适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50岁~92岁,平均66岁;1年内反复住院2次以上者23例,反复住院3次者12例,反复感染住院4次以上者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E2]评估两组病人焦虑度,

2舒适护理

2.1环境舒适护理

创造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各类物品摆放整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光线柔和,地面干燥防滑。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湿度保持在50%~60%,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进行治疗前完成晨间护理等工作,避免灰尘飞扬。另外可根据病人的需求,放轻音乐或调好适当的电视节目,并将遥控器置于病人便于取放的地方。为病人准备报纸、杂志及健康教育宣传册,使其了解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

2.2 心理舒适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受疾病的反复折磨和医疗费用的压力,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高。高龄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治疗时间较长,疗效较差,更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每次巡视都应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积极帮助病人解决身心问题。有学者调查表明,心理舒适需求中服务态度始终是病人的首选。护理人员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能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另外,仪表、姿态也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尽量减少碰击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发现意外保持冷静,切忌惊惶失措,大声呼叫,以免产生消极暗示,增加病人恐慌。

2.3 生理舒适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常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产生极度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此时可以给病人低流量持续吸氧,协助其采取舒适卧位,轻叩后背,帮助其排痰。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一般自理能力下降,护士要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亲切询问,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协助病人进餐、饮水、方便等。在病人精神较好的情况下,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随时提醒病人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2.4饮食舒适护理

护士要关心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了解病人对饮食的喜好,提供细软、易消化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饮食。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饮食多元化的方法。对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老年病人,在饮食上要结合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调整。如病人伴有糖尿病,则应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主食以米、糖类为宜。

2.5健康教育 护士要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规律和防治知识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如介绍该病相关知识、

用药原则和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让患者明确治疗的目的,争取患者能配合医护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2.6输液的舒适护理 因老人的心肺功能低下,因此对其输液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要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输液速度过快过多,因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会导致急性肺水肿,心衰发生,加重病情。所以护士要严格掌握用药速度,宜以30 ~ 40 滴/ m i n 速度滴入。同时要加强巡视,有异常情况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为了避免多次穿剌,可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

2.8给予社会支持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因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反复住院,昂贵的医疗开支,常常抱怨、自责。社会支持是对老年慢性病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因此,应定期召开工休会,让病人及家属之间互相认识、互相交流,营造一个互相鼓励、支持、轻松的交流氛围。同时,对家属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让家属能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经济支持,使病人感受到自己仍是一个整体的人、社会的人,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

3结果

3.1 两组病人焦虑程度比较

3.2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满意率达到 98.12%,对照组满意率为82.16%。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透析病人;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我院成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

1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方向

1.1我科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愉快地完成血液透析,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命。他们的年龄较大,优质服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对服务的满意率,使他们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热忱、耐心、细致的服务,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他们为中心,以他们的满意为目的。

1.2学习和服务都是没有止境的,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展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示范的平台。示范就是要做出榜样来。作出好的榜样,就是我们优质服务的方向。

2 优质服务的方法和实施

2.1在院领导的安排和组织下,让护士以更多的精力去护理患者,由于没有了患者的家属陪护,所以必须给护士更多的护理时间,而且还必须是优质护理。为此,应该简化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使用格式化护理文书,缩短护士在书写文书上所占用的时间。并限制所有的非护理岗位、非护理工作占用护士,最充分的发挥护士的护理作用,做到“人尽其用”。

2.2实行护士包干责任制,每一名护士分管5-6名老年透析病人,包干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等等。包干责任护理强调把患者全面看待。老年患者年龄大,子女工作繁忙,无时间顾及,透析期间多有焦虑不安甚至孤独感。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并尽力满足,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都应耐心细致的回答。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饮食、活动等,责任护士要熟悉分管的每位患者的全面情况。

2.3因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因此在透析前帮助患者清洁穿刺侧肢体,做好个人卫生,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进食,上厕所,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护好穿刺针不脱落。

2.4医院积极配合,大力改进护士的工作条件,使用移动电脑、多功能治疗车。使护士能更好落实床边工作制,时刻能在病人的身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院并规范了服务用语,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内容,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及病人的理解支持与监督。

2.5在护士的培训上,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护理培训制度,并界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层级护理。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考核,科护士长对护士长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护士长进行考核。

3 优质服务的效果

比较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的病人满意度。2010年1月~6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每月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回收96份,回收率98%。2010年7月~10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后,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问卷调查回收84份,回收率96.5%。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1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病人满意度经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

由于包干责任任务明确、清晰,便于检查和追究,护士心中任务明确,服务对象明确,工作丝毫不敢马虎。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2】。包干责任制,由于每名护士分管5-6名病人,服务质量的好坏,通过这5-6名病人的反应就能很清晰的反应出来。不同于功能制护理时期,干好干坏一个样,因为病人及护士的护理是交叉进行的,不容易反映出护士们的工作状况。现在,这5-6位病人的所有要求面对这一名护士,由这一名护士全部负责,他们的要求是否得到妥善解决,病人是否全部满意,或者部分满意,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等等,都容易发现、追究和解决。这样,显著提高了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患者的评价,清晰明确到对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评价,使护士心服口服,她们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中的长处及薄弱环节,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勤奋学习,真正做到优质护理,护士在辛勤工作中,通过患者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实现自我价值。

3.5护理质量的责任人由护士长一人扩展到护理小组长,避免了护士长整天忙于琐碎事务。由于小组长每天上白班,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对病人的病情掌握清楚,针对病人身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连贯性的护理及效果观察。两小组之间进行交叉质量检查,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欠缺,并能及时纠正,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3】。通过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根据原因分析法,前瞻性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6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我们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从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出发,推行包餐制,无陪护制,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全面的周到的护理服务。取消陪护工之后,不仅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也没有了由于护工不懂专业技能造成的一些麻烦是非,更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解除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患者与家属的良好反应,必然给医院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讨论

4.1明确责任与要求,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为什么过去一个患者出现护理责任不追究,那是因为几名护士都在护理这位病人,责任不易查清,这样护士的工作干好干坏,难以评价,护士的责任心就不会很强,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实行包干责任制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责任清楚了,干好干坏的效果也明显反映出来,护士的工作绝不敢粗心大意。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4】。

4.2建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责任更重。使他们满意,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必须,否则医院是不能生存的。而要把医院办好,就必须让这些患者满意,只有他们满意了,通过他们的语言传递,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医院的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才是我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的意义所在。

4.3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能力和自信心

让护士参与同专业的文化活动,既是一种学习,还是一种享受。因此,在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中,首先要充分尊重护士的个体需要,其次要注意发挥护士的潜能,因为每个护士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培训者要用欣赏和信任的眼光发现每个护士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护士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参考文献:

[1] 江春香,林晓霞,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A):42-44.

[2] 朱新华,感悟责任制护理做好责任制护士[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03),1.

篇3

[关键词] 舒适护理;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8-02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老年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处于老年人致死疾病的第4位[1],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为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而目前临床还无完全治愈手段,因此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的关键。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该次研究对该院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满足美国国立精神病学、语言技能障碍及中风研究所(NINCDS-ADRDA)《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有关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61~80岁,平均(75.10±8.12)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且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常规给药护理等。观察组基于舒适护理理念与认知障碍护理采取以下措施。

1.2.1 认知障碍舒适护理 记忆强化护理:护理中应该通过数字、图片、实物等不同的记忆方式让患者反复记忆,并鼓励患者定期看报纸、看电视,刺激其大脑皮层,进而提高记忆能力。老年痴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智力下降,因此必须加强脑部练习,必要时可给予增强认知功能的药物。思维障碍患者应该给予引导,以信息和语言进行刺激,同时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鼓励,使其大脑兴奋。

1.2.2 心理舒适护理 尽管老年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明显下降,但仍对爱和关心充满渴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其对环境的陌生感与恐惧感。首先应该关心体贴患者的生活,对其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打扑克、下象棋等,使患者在玩耍中保持乐观情绪,建立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自主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满足,这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2.3 生活舒适护理 ①睡眠舒适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正常的生活作息,睡前控制饮食,必要时可服用少量镇静药,睡前应用温水泡脚,不应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用物及食物,睡眠时间保持在6~8 h,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②安全护理: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与舒适,同时考虑患者可能存在空间与时间的定向障碍,当患者活动时应专人陪护,避免跌倒或走失等护理风险出现。另外应该在病房内关键处设置醒目标志,例如床位、坐便器、防滑地面等,病床应维持原状,不可随意移动。病房内若有危险物品,例如绳索、刀具等应该收回。③饮食护理:患者应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脑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促进细胞功能的活跃,所以应该多食用豆制品、瘦肉、鱼类、蛋类、谷类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同时食用果仁、花生等有益大脑功能的食物。④环境舒适护理:病区应保持整洁、舒适,注意采光与通风,温度维持在22~24°C,湿度60%。⑤身体舒适护理: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一定的体力锻炼,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并通过简单的智力游戏来刺激大脑,延缓疾病进程,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气垫床或胶原蛋白泡沫敷料防止压疮发生。

1.2.4 社会舒适护理 观察患者社会角色的变化,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参与积极性,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应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定期让患者家属前来看望,维持患者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关系。闲暇时可通过谈话或物品来激发患者回忆过去,刺激其产生远期记忆。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MMSM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3]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与语言能力,总分30分,27~30为正常,低于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②家庭功能评分采用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4],包括家庭适应度、成长度、亲密度、情感度、合作度5个指标,分别对应0~2分,0分很少,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0~3分为重度家庭障碍,4~6分为中度家庭障碍,7~10分为无障碍。③采取改编版老年痴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量表)[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护理3个月后进行评价,包括穿衣、卫生、营养、活动能力、安全性、居家生活共6个指标,每个指标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1~5分,1分为完全自理,2分为少量需协助,3分为部分需协助,4分为少量自理,5分为无法自理。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对比

2.2 两组护理前后ADL量表对比

3 讨论

舒适护理最早由台湾学者萧丰富提出,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活动与患者舒适感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目的为了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获得舒适的状态,可缓解病症为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达到恢复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老年痴呆还无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且此病进展缓慢,一般7个月~11年,平均4.7年[6]。患者需长期住院,且生活质量出现下降,并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等为临床表现。后期会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外界事物无认知能力和应激反应,最终因身体多器官衰竭引发感染、压疮死亡。其具体发病及病情进展机制不明,但此阶段患者的认知能力仍有较大的可塑空间。胡竹芳[7]等人研究发现,采取迎合老年患者心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提高对患者行为的控制能力,改善其认知能力,进而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关键在于早期的护理干预,这是延缓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通过覆盖各个生活细节的舒适护理可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舒适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8-9]。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障碍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生活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目的均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脑功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穿衣、卫生、营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可证实优质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临床价值,与李华[10]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贺敏,曾俊.腹腔镜下胃转流术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73-474.

[2] 李华,慕P萍,常亭玲,等.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28-31.

[3] 郑娜,沈军.养老院老年痴呆护理员压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491-1495.

[4] 江芳辉.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8):721-723.

[5] 郑红云,蔡叶佩.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2-13.

[6] 盛志娟,向梅,金雅君,等.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805-3806.

[7] 胡竹芳,吴慧群,邓乒翻,等.情感护理法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52-1154.

[8] 王敏,刘宇,孙静,等.伴有行为问题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员的照顾体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9-12.

[9] 帅苏蓉.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30-32.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循证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5周后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患者5周后的预后情况(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要好于B组, P

【关键词】护理方式;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效果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老年人常具有不同的基础疾病,从而给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增加了难度。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循证护理[1](EBN),与常规骨折护理为当前骨折的主要护理方式。本研究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76例,对其5周后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龄64~87岁,平均年龄(78±6.4)岁,随机分为A组(循证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各38例,平均病程(1±0.21)个月,比较2组患者入院5周后护理效果。两组入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A、B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A组为循证护理组,在临床治疗中,老年骨折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骨折愈合期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恐惧和焦虑心理、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和禄疮等并发症,根据不同并发证的发病机制、原因,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适时的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饮食结构,以便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针对老年骨折患者中常有的恐惧和焦虑心理,采取恰当的心理开导和安慰,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程度进行科学的功能训练。B组为常规护理组,仅针对患者骨折情况、临床症状,病情演化,进行相应的护理及常规功能训练,患者采取统一护理方案。统计5周后患者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3 评价标准: 统计住院期间患者资料及5周后疗效,包括患者静脉血栓、焦虑情绪、感染情况、禄疮形成情况,综合分析患者护理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组数据应用SPSS l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及5周后疗效,包括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而骨质疏松是老年骨折的主要病因。骨质疏松是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受损,是骨矿物质成分和骨基质比例的不断减少,骨质疏松患者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等特点,多数骨质疏松是由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从而使钙流失严重的老年患者骨脆性增加,更加容易发生骨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的护理方式。极大的避免了常规护理工作中的主观性,能更好的做到有证可循[2]。循证护理能够将患者的需求与临床经验更好的相结合,以患者自身的病情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使护理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个体化等特点。常规护理方式是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病情演化,做出相应判断,从而进行相应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及盲目性,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发展。由于老年患者年龄、骨折部位、愈合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在住院期间发生多种并发症,随着护理学观念的更新,患者越来越注重护理方式对疗效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让患者积极愉快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在骨折愈合期出现静脉血栓、感染、禄疮、焦虑心情等并发症,加快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所以护理方式的选择往往决定骨折患者的预后。

老年人多数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钙质流失情况较严重,骨折愈合较慢,生活多不能自理,常需要他人帮助,从而使老年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3]。只有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及安慰,打消患者手术时的恐惧心理,正确对待手术,做好术前心理及身体准备,术后做好护理及身体功能恢复,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及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认真仔细的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恢复肢体功能,增强生活信心,改善患者生活状况,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的综合应用,使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能更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理论研究的可靠性及可行性,使现代护理学不断向前发展,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护理疗效。

可见在临床护理中,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科学合理的选择护理方式是骨折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蒋红梅,蒙增萍.循证医学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2003,23(3):21-22.

[2] 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62.

篇5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131-02

胆总管结石在胆道结石中占有很大比例,对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开放性胆道切开取石术创伤大,加上合并胆囊结石的病症,则治疗难度加大,尤其是传统手术的复发率高,且预后不佳,在治疗后常常会出现并发症。所以目前临床上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常常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联合治疗[1]。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恢复快、出院早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本院对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特点实施了阶段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78岁,最小61岁,平均66.2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右上腹痛病史,经超声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1例,糖尿病3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其他疾病5例;其中有一种合并症者12例,两种及以上合并症者6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在确诊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方法。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对患者采取健康宣教的方法进行护理,在心理上对其进行充分的干预,这样才能让患者对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和过程等各全面有所了解。首先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各种手术知识的宣讲,并且主要采取一对一的谈话,通过图片、录像等给予患者一定的介绍,让患者能够听懂,并且接受,对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感;也可以请曾经做过这类手术的患者进行宣讲,让患者能够了解到最为直观的信息。其次是护理人员要动员患者的子女和配偶等家属人员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使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其更加和谐的关系,让患者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用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进行[2-4]。如果发现有心脏方面问题的患者,应先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测,待没有问题时才能进行手术,必要时要与内科医师进行配合治疗;患者如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时,应先将血压、血糖控制稳定后才能进行手术;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除常规摄胸片外,尚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必要时可查胸部CT,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对合并肺部疾病活动期的患者建议适当延期手术。

1.2.2 术后护理 腹腔镜手术以后,要让患者进行CO2气腹,此时患者腹内压力可能会有所升高,导致膈肌上升,以至于胸内压的不断升高,肺部的顺应性不断地降低,致使肺部的呼吸功能也会降低。腹腔镜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所以手术以后,呼吸道易于感染,且容易出现肺部的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在手术后要进行常规的吸氧,大约24 h后。麻醉效果结束前,应使患者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反流到气管中,导致患者窒息。手术后应每天对引流物进行观察,如发现引流量过多时及时报告管床医生,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因为引流量过多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肠胃的麻痹、心律失常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要对引流管进行检查,确认有无不通畅或松脱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腹部的恢复情况,如腹部的疼痛、胀气等,一旦发生,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而且要定时对引流袋进行更换,以防止因引流物质过多而逆流入胆管内引起感染。引流管的位置要设置好,应低于引流口位置。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预后效果好,手术成功率为100%,均为正常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无出血和胆道损伤发生,平均住院时间(4.5±1.1)d。随访1~3个月,无胆道损伤、胆道残余结石出现,恢复良好。

3 讨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各种肠胃道疾病的发生。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看似并不复杂,但是发病率的上升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些疾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疗法,而且结合腹腔镜的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的优点,但是并发症比较多,所以手术后的护理就是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在临床上常出现预后不佳的情况,近年来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其进行治疗,提高了成功率[5-8],但是对于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护理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分析,并且要有计划地进行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围术期护理得当为手术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正确的护理配合手术,对于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裨益[9-10]。建立分阶段的手术护理规范,医患共同改善,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本研究认为,针对患者各方面的特点实施有计划的阶段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配合率,确保手术的成功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阳康丽. 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Z):96-97.

[2] 黎介寿. 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1-3.

[3] Khoo DE,Walsh CJ,Cox MR,et al.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ductexploration:evolution of a new technique[J]. Br J Surg,1996,83(1):34-38.

[4] Ishikawa Y,Asuwan,Ishil T,et al. Collagen alteration in vascular remodeling ba hemodynamic factors [J]. Virchows Arch,2004,37(2):138-148.

[5] 刘文斌,田云鸿,张成荣,等. 高龄高危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2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44-45.

[6] 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学[M]. 2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146.

[7] 张秉武,赵向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6例手术体会[J].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9):844-845.

[8] 舒柏荣,赵红炜,陆显斌.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报告[J]. 现代医院,2007,7(Z1):13-14.

[9] 陈业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8例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36-37.

篇6

    根据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提高特、一等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的通知》(民优发〔1993〕10号)精神,为切实保障我市特、一等伤残人员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经研究决定,提高特、一等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提高50元。调整后的标准如下:

    一、因战、因公特等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

    二、因战、因公一等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标准为每人每月410元;

篇7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人;健康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75-01

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比是更易染病的人群。遵守医嘱进行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其控制疾病的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是老年人聚集较为紧密的一种地方,社区护士[1]在日常对于老年人的护理上要特别注意进行培养老人健康行为的引导。在面向社区以及社会进行护理服务时,要向居民普及老年疾病的防治知识,并且建立起老人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本文就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进行一个简要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市5个社区共120例老人,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及以上3例,职高或高中10例,中专或中学25例,小学及以下82例。120例老人中80例身体健康,患疾病的40例,高血压2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

1.2 护理方法[2]

1.2.1 开展讲座:可以对社区老人开展机体讲座,在讲座开展前的几周,通过传单的形式告知老人关于授课的一些基本信息。在讲座开展前半个小时,由护理人员先发放事先编写好的保健知识册,人手一册。然后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讲座,每次讲座持续的时间为1个小时。中间休息1次10分钟。除了每周一次的健康讲座外,还可通过电视、电台等多媒体的形式宣讲健康知识,护理人员可与电视台或电台主持人配合,让有疑问的老人随时可以打进热线与专业医护人员交流。

1.2.2 健康咨询: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定期到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场所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现场接受老年人关于健康的一些咨询,并且对其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循循善诱,帮助老年人建立起正确的健康理念,鼓励其采取向上的健康行为。

1.2.3 心理辅导:老年期是人类一生中最后一个阶段,而此时因为孤独和衰老的感觉会让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降低、情绪低落、积极性减少。所以,对老年人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用耐心、爱心、恒心为老人创造出一种安全而互相信任的环境。对于患病的老人,要给予鼓励,悉心照顾,注意观察其情绪的变化。

1.2.4 饮食调节:老年人体质较为衰弱,所以在食物方面要注意营养与均衡。护理人员要向老人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并且适当地介绍一些日常饮食禁忌。对于老年人的基本饮食,要在保证其营养所需的前提下,制作成易于消化和吸收且温度适宜的食物。

1.2.5 运动调理:老年人的运动不宜剧烈,应以耐力运动和有氧运动为主,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可以鼓励其做一些喜爱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广播体操等。但是要注意的是,运动量必须有一定的限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1.2.6 用药护理与康复护理:对于每一位老人建立档案,根据其用药的不同对其展开临床药物使用知识普及。老人的接受能力有限,可以根据其心理需要用录像、图片、表演等方法加深印象。对于一些具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进行康复性锻炼,并且派专人辅导其饮食、卫生等生活基本技能。

1.3 评价方法:在对120例老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前先调查一次其遵守医嘱的行为规范、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采取同样的调查方式,比较护理前与护理后的三项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当P

2 结果

经过长达半年的护理干预后,对于老年人的遵守医嘱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对老年人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对老年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

3 讨论[3]

由本文所得数据与对比得知,社区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遵照医嘱的行为、帮助老人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生活行为、并且提升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健康促进对于人类来说,是维持其良好的身体状态、开发其健康的生理潜能的行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改变现有的生活形态,向最健康最科学最文明的状态发展。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引导时,要本着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的模式,以耐心、友善的态度,专业、精准的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最佳质量的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金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55-57

篇8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4]。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5],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新晨: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篇9

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现今人们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子女成家后自立门户、分开居住和子女外出求学、工作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正在日益增加,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逐渐退化,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对医疗康复和心理慰藉等专业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养老机构是否能满足老人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是老年人最终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重要条件和标准。目前养老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普通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二点:

现有的护理员队伍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要

1、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整体能力不高,普遍存在文化低、年龄大、技能差的现状,这就形成了矛盾,即入住老人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与较弱的护理员队伍之间的矛盾。

这我院而言,我院隶属于南京市民政局,建院于1952年,现有床位1110张,为省一级福利院,民政部、江苏省、南京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院属安宁医院即南京民政康复医院,现为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承担南京市公费医疗任务的医疗单位,是设施配套,集护理、医疗、康复、娱乐、心理慰藉为一体的综合型公益性社会福利机构。

目前,在我院入住的寄养老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退休学者、教授、工程师、医护人员,也有领导、普通百姓等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社会背景、家庭状况、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入住机构的原因不同,所以对养老机构隐含的和明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护理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还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沟通技,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以满足老人需求。但护工队伍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我们对我院一介护护理区的护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该区共有护理员24名,按年龄统计:40岁以下1人,41-50岁19人,51岁到60岁4人;按受教育程度统计:高中及以上1人,初中10人, 小学7人,文盲6人。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这样的一支护工队伍经过培训虽然可以完成基本的生活照料,但却无法满足老人对医养、护养和心理慰藉等服务的需求。

我曾到过香港、台湾的养老机构学习考察,我感到:就硬件设施而言,我们养老机构目前的环境、规模、设施设备与香港、台湾等机构比相差不是太大,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却无法相提并论,由此带来的是生活在机构中的老人享受到的服务相差很大。

香港、台湾养老机构特别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关爱,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策划了丰富多彩生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开设各种兴趣讲座、鼓励各种不同的信仰,组织各种活动小组,帮助老年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活动,使机构到处充满朝阳般的气息,使生活在机构的老人们身心愉悦。由于受到护理员队伍整体素质的牵绊,我们的机构只能完成生活照料,老年人生活相对单调,缺少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卧床的失能老人就剩下头上的一片天花板、墙上的一台电视机和身下的一块床板。

2、现有护理员与入住机构的老年人配比不足,不能满足护理服务的要求

按通用标准,护理人员和老人的护理比例为:1:3,即1 名护理员照料3名老人。(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规定:自理老人1:4,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1.5)。台湾曾有一机构,对入住机构的失能老人每天需要接受服务的时间进行了测算,得出3.8小时/人.天。按此测算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2。

例如:台湾“永信松柏园老人养护中心”共有各种床位160张,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50余名,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和护理员115名,其他35名,专业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1.4。

我以收住老年痴呆症的失智老人护理区为例:入住老人64名,配置护理员21名,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3(失智老人由于其特殊性,护理难度比普通卧床的介护老人难度更大)。

这样的人员配置只能基本完成老年人最基础的生活照料,不能满足老年人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二、养老法律法规及评估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家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福利机构建筑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主要都是来规范养老机构的,但却没有用来保护养老机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事实上,养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机构与老人、机构与家属、老人与员工之间的纠纷,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目前的其他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等不一定能公平地解决,每每遇到这些纠纷,机构往往成了弱者、只能以赔钱了事,这无形中增大了机构运行风险。

另外,香港、台湾等地都设有第三方的评估机构,这些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拟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和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确定护理等级,同时评估机构作为第三方,对养老机构和老人、家属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保护双方的利益。

二、改进建议:

1、加大对护理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

加快养老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护理员队伍和护理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步伐。建议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使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成为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尽快实现护理员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2、提高护理员的待遇

建议通过提高护理员待遇,使他(她)们能体面的工作,吸引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建议加快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进程

为老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的属性。建议参照杭州、上海、苏州等地的经验,按养老机构的实际床位核定公益岗位数,购买岗位。

篇10

高龄老人多了,所以给老人请保姆的家庭也多了。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请到一个让老人满意的保姆呢?前几天,邻居王女士就抱怨,给家里老人请个合适的保姆太难了。“怎么接二连三换了这么多,还是不能满意呢?”据了解,和王女士一样为此困扰的人还真不少,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缺乏护理知识让老人不满

王女士认为,保姆老不合适的原因看似很多,其实也有共性。老人年纪大了,爱唠叨,有时候还很挑剔,一赶上保姆干活不利索,或是做起事来毛毛躁躁就着急。此外,保姆本身确实也存在问题,比如有的是不会说话,有的是做饭不好,还有的是没有照顾老人的经验,实在让人不放心。

对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解释说,高龄老人大多患有疾病,且行动不便,所以给高龄老人找保姆最好先考虑他们是否有专业的护理知识。

高龄老人中,有10%以上卧床,需要护理服务。因此,对于保姆来说,协助老人活动四肢,给他们喂饭喝水,帮助他们上厕所,就属于最基本的护理服务,而要做好这些服务,最好能有一定的护理知识,尤其在防止卧床老人生褥疮等疾病上,这点更是必要。

此外,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老人不仅患病多,恢复也比年轻人慢得多。这时,老年人就需要一些更专业的理疗服务,甚至需要使用一些功能性的恢复器械。所以,保姆应该多少懂点理疗知识,了解器械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

选保姆还要考虑老人的心理需求

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赵东说,给高龄老人选择保姆,还应该考虑到她们是否细心、有责任感。比如,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需要按时服药、调控饮食,甚至要定时大小便,这都需要保姆的细心照顾。此外,保姆还需要密切观察老人有无异常情况,以便尽早发现患病端倪。

老人心里的寂寞同样需要由保姆化解。但是高龄老人往往视力不好,听力也出现衰退,甚至不少已经耳聋。因此,高龄老人的保姆最好能够善解人意、口齿清晰,有一定的文化。

对于只会说方言的老人,不仅要求保姆能够听懂老人的话,最好还应该会说方言。因为不管是陪老人说话、聊天、讲故事,还是给老人读报解闷儿,能够用老人的家乡语言说话,都会在无形中降低双方的陌生感,增添亲近感。

难以十全十美,老人也应忍让

不过陶主任也表示,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保姆并不容易。家人可以去实力雄厚一些的中介公司,尽量选择那些受过专业培训,且能够提供健康证明的保姆。对于脾气不太好的老人,要求保姆最好能懂点心理学知识。

当然,保姆选得再好,老人也需要忍让,把保姆当成家人,投入一些感情,这样才能和谐相处。(肖云峰)

老年人靠垫也有讲究

一些久坐的老年人或者不宜久坐的老年人为了防止腰痛,常常会在汽车椅、沙发、凳子上放一靠垫。医生提醒说,用靠垫防腰痛也要讲究方法。

医生指出,首先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不正确的。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腰椎共有5块,因生理的需求它们并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中部向前凸出的前凸形,从侧面看,腰椎犹如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包。由于这个生理特点,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