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生活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绿色生活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篇1

【关键词】:精品酒店;文化体验;互动性;独特性

最近几年,国内酒店业受经济影响受到一定的冲击,另外一种酒店却越来越流行,这就是精品酒店,新型的经营模式与类型,引领世界的酒店潮流。国内酒店文化的发展变化,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酒店的发展与变化,是根据人们生活心理的变化,需求的改变而改变。精品酒店独特的设计、优质的服务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成为当地城市的标签。

1.精品酒店的定义

精品酒店(BoutiqueHotel)一词是从开发商伊恩・施拉德(Ian Schrager)和他的合作伙伴史蒂夫・鲁贝尔(Steve Rubell)在将一个小楼摩根斯(MORGANS)改建成一个高档酒店时得来的。Boutique,本意为“较小的妇女服饰店、珠宝饰物”,因此可理解为小、时尚或与时尚、潮流紧密联系的。著名饭店专家梅厄・勒斯(MayerRus)在权威的《HOTELS》杂志上撰文对BoutiqueHotel作了本质性的诠释。美国精品酒店的管理泰斗依艾恩・希拉格一针见血地提出:“精品酒店”仅指那种具有一个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内涵的酒店。

“精品酒店”是那种具有一个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内涵的酒店。精品酒店的“精”体现在对生活的追求、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对环境的的选择。

2.精品酒店的设计要点

精品酒店的设计要点:对文化的理解、定位、服务的演变

精品酒店与众不同,源于它对生活、文化的独特理解,萃取到文化中的精髓进行运用,回归生活的本质,拒绝浮华。因此对文化的提取不能浮于表面,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让客人得到独特、新鲜的体会。当精品酒店体验成为印记,在客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候,这种酒店文化理念就会成为客人对当地的一种独特印象。

酒店设计需要准确体现酒店理念,酒店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亮点。用材方面尽量采用当地材料。酒店功能需要对传统功能布局的突破,例如客房与卫生间的关系,大堂的功能变化,大堂与环境结合,传统的大堂消失。

过往的酒店服务是让客人被动接受,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需要更多的体验与生活,因此“服务”就会演变为一种互动性活动。客人可以在酒店区中与工作人员互动,参与各种园艺、厨艺的活动,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成为朋友,“服务”意识被模糊,变成一种分享与生活。

3.精品酒店的特征

精品酒店区别于传统的酒店,有很大的特征:独特性、体验性、绿色环保。

精品酒店的独特性。为了能够吸引客户,酒店设计强调原创与独特。酒店的客户群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注重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崇尚设计感的环境,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酒店设计需要彰显个性,寻找独特的元素,从而树立酒店品牌。

精品酒店的体验性。能够给客户留下美好回忆的,不只是酒店的本身,同时是酒店的活动内容,客户在酒店里面能够获取独特的生活享受,与她日常生活有很大区别的。酒店的设计可以带来更多的活动与享受,例如可以举办活动的花园。角色的互动与融入,可以成为客户旅途的一种回忆,对精品酒店的特殊体验。

精品酒店的绿色环保特征是最大的时尚体现,与环境融入,因地制宜就是绿色环保的体现。设计过程中,采用当地的材料,利用最先进的绿色技术,同时运营过程中对当地环境没有任何的破坏影响,同时能够提高客人对酒店的归属感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4.精品酒店的案例

安缦(Aman Resorts)酒店,作为精品酒店的佼佼者,1988年,安缦第一家精品酒店从普吉岛诞生。Aman在乌而都语中既是“和平“的意思,安缦诠释奢华低调、雅致天成、和平宁静的品牌理念。目前,安缦集团于全世界有着27座风格各异却极尽奢华的精品酒店,与全球其他奢华酒店集团不同,安缦始终在坚持走小而精的路线,一般每一个阿缦一般只有二三十间的套房(suite)以及十多间的别墅(villa)。目前安缦在中国有俩家,北京的颐和还有杭州的法云。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位于颐和园东门,犹如一座世外桃源毗的皇家园林,为四合院,客房总数为51间。酒店设计由一系列院舍结集而成,当中有些更是逾过百年历史的建筑。颐和安缦的客舍及套房汲取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及颐和园一脉相承的庭院风格,为整座酒店带来经典高贵的气氛。颐和安缦的客房设计采用了向颐和园传统建筑风格致敬的风格。所有套房均围绕着内庭排列,庭院以十字花径分割,周围翠竹掩映,并栽植了与传统庭院相得益彰的名贵树种。审美趣味极大地借鉴了中国明朝的建筑和设计风格,并大量使用了传统材料。地面上铺设的是特别仿制的金砖,精心打磨后散发出一种厚重的色泽。天花采用开放式设计,使木质屋顶的梁椽榉架一览无余,具有浓厚的明清建筑风格和独特的低调奢华。

非洲&Beyond公司的非洲奢华营地。&Beyond最初成立于1991年南非的Londonlozi 私人动物保护区,如今已经在亚洲跟非洲多个国家拥有着33座豪华营地。对于顶级营地来说,位置是最关键的,特别是客人与野生动物的距离。顶级营地都会设置在各个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内,然后营地非但没有任何护栏以便野生动物自由出没,然后一般还会特意的修上饮水点来吸引动物。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的限制,相对于固定营地的制约性,当地人发明了移动营地,就是根据客人的行程搭建营地,配备服务团队,当客人离开的时候,营地被拆掉运到下一个地点。

Abercrombie & Kent其中一个著名的精品酒店:西班牙的Masia Con Torre的酒庄。Abercrombie & Kent,世界最大的豪华旅游公司,公司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也基本都是净资产超过500万美金的高端人群。酒店针对对住宿方面有很高标准的高端客户,一方面这种独栋别墅,庄园,古堡的形势可以最好的保护客户的私密性,同时有很大的新鲜感。Villas & Chalets 更赋予了客人一种家的感觉,配备有自身厨房,起居室,影音室,健身房,游泳池,桑拿等诸多设施的私人住宅,一般有着3-8间左右的卧室。欧洲奢华旅游发展的趋势就是逐渐向这种私人化,小型化,却富有自身特点的旅行体验所延伸。

参考文献:

[1] 王雪,贾智红.精品酒店的文化特色定位与设计表达[J]. 华中建筑. 2012(06)

[2] 乔文黎,张春利.精品酒店设计解读[J]. 城市建筑. 2012(04)

[3] 章宇贲,张维.精品酒店建筑的DNA[J]. 新建筑. 2011(03)

篇2

【关键词】楚州中学 低碳 必要性 误区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36-02

一、低碳理念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比如学习用的多媒体设备、照明日光灯、电风扇,如果不及时关闭就会浪费电能,而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那么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近几年就产生了一个新鲜词“低碳”。“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从身边小事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是 “低碳生活”。因此了解和理解低碳理念是引导学生实践低碳生活的关键。

二、校园低碳减排的必要性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本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从中学生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些化石能源企业整天整月的向空气中排放一团团黑烟,它们是罪魁祸首吗?有谁想过这些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到了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学校里的空调,电扇,电灯,教室里的电脑,学生老师用的手机.....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些升入空中的二氧化碳,学生“贡献”了多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一位学生必需参与的行动。为了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行动,树立节能低碳环保的意识,学习和寻找节能低碳小窍门,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全校倡导低碳减排,让学生学会低碳生活,为绿色校园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生对低碳生活,绿色校园认识的误区分析

学生对低碳校园建设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学校“绿之光”低碳生活社团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社团共发放了100张问卷,回收100张,有效问卷95张。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低碳生活”,对这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活实践上,做得还不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环保

实际上环保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任何直接和间接涉及到保持和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的措施都可以称作是环保。而低碳生活是环保的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身的生活习惯来控制个人的碳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二)认为低碳生活离自己很遥远,现有的条件无法实现低碳生活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和南极的冰、北极的熊有关,更是你身边的事儿,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饭,都有关。”开车、用电、吃肉、装修等都会增加碳排放。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三)言行不一是目前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现状

如今学生通过媒体可以快速地了解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理念,也能够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但真正地把这些科学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并作为良好习惯坚持下来的学生很少。我们知道水、电、衣、食、住、行构成每个人每天的碳足迹,学生也不例外,但在这些方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行为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对校园低碳行动调查建议

低碳生活虽然被广大师生认可,但真正实施的人却不多。这样怎么才能创建绿色校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校园更是我们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场所,我们应该坚持养成一种低碳习惯,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时时刻刻都非常“绿色”并且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的校园。因此,我们希望广大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一)倡导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方式

让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节约用电:如光线明亮时不开灯,离开时随手关灯;手机充电器在充电后及时拔掉,手机屏幕亮度调到省电模式;学校所有的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空调开时门窗风扇关闭。节约用水,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现在供水还是需要电力系统的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节水就是节电。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对于有回收价值的用品如旧的报刊,不用的书籍建议集中回收或捐献给图书馆。

(二)爱护花草树木,多多植树种草,少攀折花木

花草树木不仅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还能装饰校园,给我们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年的植树节是植树的绝佳机会,学校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师生到郊外种树。或许大多时候学生没有条件去户外植树,但至少我们能够做到少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让身边的花草树木因为我们的爱护而变得更加茁壮成长,从而为低碳贡献一份力。

(三)举办一系列以校园为空间的低碳宣传活动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现状;发展应用

绿色建筑材料是环保健康的,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居住是安全的,无污染的,观众居住环境的科学环保,在近年来的生活质量提高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受到更多关注。怎样理解绿色建筑材料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要注意哪些问题,都是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1 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及特点

1.1 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

“绿色”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主题。绿色建筑材料从原料的使用,生产过程的污染程度小,和对环境的保护方面来看,绿色建筑材料都是回收利用生活和生产废弃物的好方法的表现,绿色建筑物无污染、科学合理关注健康,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几乎无污染用能够重复利用废弃物的绿色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这种健康又环保的建筑材料,被冠以“绿色”的含义,这种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是高科技的清洁生产,在国外,早已经应用于建筑和装饰施工方面;在我国还没有实质性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概念中而已。

1.2 绿色建筑材料具有的独特性

1.2.1 绿色家装材料的生产用料大多数是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

1.2.2 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选取上,高科技的投入,新技术的应用。加上环保低碳的新工艺用于生产领域。

1.2.3 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配方的制作和生产整个流程中,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甲醛、芳香烃类化学品;另外,产品不得含有某些有毒重金属,比如汞、镉、铅等。

1.2.4 绿色建筑材料的整体设计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以关怀人文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最高要求,关注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益人民的身体健康。

2 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

2.1 国内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居住环境的科学化和重视绿色环境的意识增强,建筑行业也开始使用一些污染少,节能减排的环保材料,重视应用绿色建筑材料的观念在增强。很多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还只是处于理论状态,没有付诸实践应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应用绿色材料是必然,只是时间的问题。本着环保节约的生活态度,朝着健康节能的目标而奋进,相信我国的绿色建筑材料必然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国外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应用现状。绿色建筑材料在国外的发展应用由来已久,西方国家随着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建筑材料应用方面的环保要求更高,很多国家的建筑用上了绿色建筑材料,相比中国来看,国外的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很系统、理论化的。对于绿色建材的检测和用料方面,都有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近年来,国外开发应用了绿色建筑材料的质量认证标准,国际化的质量认证标准可以保证率材料的生产质量。绿色环保材料的环保节能发展,对于国际化的原材料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关注绿色建筑用材,重视居住环境质量,这是国际化的一个课题,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德国,德国的政府和人民都是非常关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对于居住质量的要求当然也是非常高的,几乎在德国的各大城市,都有专售“绿色建材”的特殊商店。美国设立专门研究空气污染的空气部,并且制定了建筑物所含化学物质检测标准,并且就建筑材料的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构建数学模型的推算预测。英国提出建筑材料所含有机物散发标准的测定等方法检测空气污染程度,观众建筑材料的环保等级。

3 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前景

3.1 重视环保绿色的建材应用。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环保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在媒体宣传和政府政策方面,都要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开展宣传绿色理念的活动,转变人民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认识,推动绿色建筑材料走进千家万户的宣传活动。

3.2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突出,关注绿色环保的建材使用,是关系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居乐业的保障,要保障生活的绿色环保、无污染,就必须推动建筑业使用绿色建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可以预见到,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很有发展价值。

3.3 拓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领域,强化综合利用。建筑材料的应用领域可以拓展,不能仅限于建筑领域,要向更多领域拓展应用。扩大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强化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综合利用。

4 绿色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应用发展。

4.1 环保建材的绿色发展前景与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方面可以这样理解:应用绿色的建材不仅仅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有能源的持续利用,还包括在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合理再生利用,增强大众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意识,保持原材料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发展。

4.2 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过程要格外重视,保持环保发展具有可持续特点。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要严格把关,从用料,和原料的比例配方,要科学合理,保证无污染和绿色环保。从环境保护的发展角度来看,绿色建材的生产所用原料也要尽量使用生活垃圾和生产的废弃物来加工使用。要生产绿色的建筑材料,就必须重视使用混凝土的可持续性,采用现代混凝土的科学配方,采取使用达标的水泥、水等。绿色建筑材料的添加剂注重污染检测,选取质量达标的原材料,这样能够保障混凝土的环保绿色发展,

4.3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经验不多,几乎空白,要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就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一刀切,反对照搬照抄的做法,在绿色材料应用过程中,要明确具体问题的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从实际情况出发,应用建筑材料是非常必要的,才能保障建筑材料应用的科学合理。针对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不足的情况,实施探索性的研究,从技术和研发理论上,分析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情况;从理论上上健全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要客观、良好的灵活性,能够了解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理论,达成自己质量评价体系。

5 结语

关注绿色环保,关注生命健康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成为必然,绿色建筑材料收到重视和研发,本文就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和特点展开分析,对于建筑材料的绿色特点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在当前的社会和谐发展中,发展可持续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关系处理提出看法。最后,就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绿色建材的发展是提高生活居住环境标准的需要,我们要关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问题,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从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人类的角度来推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万锋.对绿色节能建材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06(2).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策略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的一种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诵读,触发语感

学生诵读课文时不但可以做到“不懂解说,自晓其义”,更可以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训练语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度、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在教到文中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这一句子,圈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再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它的特点,接着指名学生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最后,通过分组读、师生合作读,学生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深切体会。所以,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了解语言材料表达的情感内容等表层信息,还可以理解语言材料的深层情境、层里关系等理性认知。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推敲品析,生成语感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语感的获得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即品析语言。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揣摩品析语言,抓住重点的精美的语句作为培养点,让学生品味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这些大圆盘之中冒出来。”可要求学生用“长”换“冒”,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琢磨推敲,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多,还写出荷花生命力旺盛。这样使学生从“冒”中感悟到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韵味。通过推敲品析语言,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当。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分析,挖掘句子深意,学生领悟到语言的意蕴,使语感能力得到训练。如此引导学生在关键词语上咬文嚼字,从语言的微妙变化中体察意义的细微差异和情感的微妙变化,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感生成。

三、合理想象,增强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语感同想象是紧密相连的,教学中,我们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通过想象走进作者的心理世界,走进课文描述的场景当中。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一个比喻句:“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几百里”说明林广树多,进而产生想象:连绵起伏的群岭上郁郁葱葱,连成一片像大海;绿色的波浪,风吹树林,林鸣谷应,那声响多像大海里的喧腾涛声。通过想象,学生体会到用绿色的海洋比喻兴安岭是那么形象贴切。学生能悟出这样的内涵,就是语感。

再如《荷花》一课的第四自然段中这样写道:“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也变成了荷花,会有哪些动物告诉你什么呢?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激起感情共鸣,使其在想象中获得语感,获得美的享受。

四、立足生活,增强语感

生活处处皆学问。敏锐的语感总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训练语感,应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但从语言文字去研究,而且以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平时天气突然变冷时,而自己只少穿了一件衣服就冻得受不了,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那样“天冷极了,下着雪”的情况下还赤着脚走路,那该多冷。而文中又提到“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说明小女孩一天都没吃饭了,这时问学生:“你们谁有饿肚子的时候吗?说说当时什么感受?”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再回头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小女孩一天都没吃东西,那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这样,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使学生对“她又冷又饿”及后面点燃火柴为什么会出现“大火炉、烤鹅”的幻觉自然就了解了,自然了解了文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积累生活经验。只有立足生活,才能更好地引起对语言文字产生敏锐的感受。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四年级 阅读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干扰学生的阅读生活的种种复杂交错的因素也充满了好奇,迫切地希望通过检验自己在以往教学之中研究的效果,以便于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和满心的期待,我对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问题进行阐释。

一、实施“多元阅读计划”

笔者所在的四年级同学的阅读生活面貌让我意识到,以前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求同思维去对待孩子们,努力寻找共同点,以使教学更加有效。然而,孩子们实际的阅读生活是如此多样化,制订多元的阅读计划,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生活更惬意。以下笔者对班级里的小A、小B和小C的阅读进行多元的指导策略实例分析:

小A阅读时间不够用,可以在重塑习惯的同时,酌情减轻课业负担,给予应有的阅读时间,保障孩子的正常精神需求;小B的阅读缺乏自主性,但习惯良好,可采用阅读的任务驱动策略,带着探求的问题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培养阅读选择力;小C对阅读内容的需求深入一般的学生,可让他在班级里起到引领、指导的 作用,推荐书籍、策划读书活动、组织讨论,活跃阅读生活的形式,也使他扬长避短,发挥特有的长处。

阅读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生活,多元阅读计划的构想源自于“以生为本”的思想,它应该成为我们进一步保障儿童阅读生活质量的保障。

二、营造“绿色阅读生态”

从孩子们对阅读生活的不满中,可以看到,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是没有什么支配权的。分析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在学校里孩子们的时间被切割成了无数的小块,上课的 40分钟,下课的10分钟,中午休息的1个小时。回家后,父母安排了孩子的时间,写作业、练钢琴、上辅导班等等,仍然是若干时间段。孩子们的思绪也在这支离破碎的时间段里被分散,很难有整块整块的时间任思想自由驰骋,反而,孩子们的头脑成了教材、教师的“跑马场”。

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生活质量,固化“阅读课程”可能是更好的办法。在学 校里指导整本书如何阅读?指导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寻找需要读的书?指导更有效的阅读交流?在学校里给出应有的时间,划分应有的课时,让孩子好好读书。

当农民们摆脱面朝黄土天的姿态,运用抛秧的方式提高收成时,我对书籍 推荐也有了新的思考。

在现在这个信息极度泛滥的世界里,在几千年的文化河流里,如果先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带进书店,让孩子们感受书籍世界的丰富,进而提出问题,“这么多书怎么看?”“如何选到自己需要的书”……变截流式指导为源流式指导,效果会怎样呢?

尊重儿童阅读能力生长的自然规律,给予儿童应有的生长空间,阅读生活的状况也许会比我现在这样安排好得多!

四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阅读时非常专注、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而有的学生阅读时难以集中思想,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但是,在为期半年的研究中,我突然意识到,阅读能力并不是判断阅读生活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对每一个孩子阅读生活的评价必须立足于这个孩子本身,也就是不应该把孩子们做横向的比较,而是自己与自己做纵向的比较:不应该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达到同一个高度,而要考虑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上都有进步;不应该苛求孩子从通过阅读一定会取得什么成绩,而要充分尊重孩子在阅读中的丰 富体验。

有的孩子在阅读生活中增长知识,有的孩子在阅读生活中忘一记烦恼,有的孩子在阅读生活中提高能力,有的孩子在阅读生活中娱乐放松,这都是阅读生活的自然状态,阅读本身就有丰富的功能,所以,尊重阅读能力的内在差异,才能更好的促进阅读生活。

三、尊重儿童阅读个性

“我国的教育传统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儿童的规范,不太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这种教育传统在现实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力量。因此,我认为对阅读生活的关照还要将“个性”摆在突出的位置。

美国克莱恩在《天天.天才-—重视你与孩子们本来的学习乐趣》中说:“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我借用这个观点,对阅读生活的指导应该将思路转为“先读后指导”,达到“不指导而读”的境界。

以B同学为例,他的阅读生活受外界控制的成分特别多,长此以往,造成他缺少阅读的个性。而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就在于阅读生活指导者们没有将学生放在阅读的主体地位上。像B同学这样一个本身素质很不错的孩子,如果换一种阅读指导的方法,让他自己充分选择阅读资料,充分表达,指导者顺势而为的点拨,可能状况会截然不同。

再以C同学的故事为例,他的阅读氛围远远超出老师建议的范围,他的思维的灵活度,知识面的广泛让我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的形象。他不守常规却有自己的规则,他不太勤奋却有足够的创意。从他的身上,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看到自己教育的局限性,如何给每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尽可能地健康成长,是我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在今后的阅读指导中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四、增进同伴阅读交往

A,B,C三位同学都曾提到,同伴间关于阅读的交流为他们的阅读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孩子们之间的讨论常常显得非常幼稚,但是,他们彼此却觉得乐趣无穷,这是因为孩子有孩子的认识规律,成人有成人的认识规律;孩子有孩子的视角,成人有成人的理解;孩子更多地用情感来理解,成人更多地用理智来思考。我意识到这样的差别之后,开始明白同伴之间的阅读交流对于孩子持续、有兴趣地阅读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也意识到更好地开展读书交流会,拓展读书交流的空间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他们的阅读生活就是他们心灵世界的照片,当我走近他们时,一种惊异、一种感受、甚至一种震撼之中,充斥着我的心灵。让我深深地感慨:阅读生活的烦恼,需要更理性的关照,需要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43-01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目前,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融生活现象、生活知识于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失为落实这一新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借用生活现象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已经形成了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但是,由于学科知识的缺乏,学生对某些生活现象或生活知识往往不能科学地解释或存在疑问,因此,从一些常见的生活知识或现象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内容时,学生已有了这样的生活常识:西瓜中的西瓜汁很容易流出来,而鸡蛋中的蛋清却不容易流动。我借此创设导入情境:“蛋清中有水,西瓜汁中也有水,为什么西瓜汁很容易流,而蛋清却不容易流动呢?”这时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西瓜中的水多,蛋清中的水少”;有的回答“因为西瓜汁中的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而蛋清中的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等,待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概括起来有两方面:水的含量和水的存在状态,那么,究竟是水的含量还是水的存在状态影响西瓜汁和蛋清的流动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寻找原因。”这样就引出了对细胞中的水的学习,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立刻调动起来了。

二、利用生活现象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倡导探究性作为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其目的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一节关于光合色素的教学中,学生对植物入秋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转黄现象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学生已掌握知识:“绿色叶绿素的颜色;黄色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由秋入冬温度降低”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绿色植物叶片颜色变化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得出结论:①低温导致叶绿素遭到破坏;②类胡萝卜素对低温的敏感性较叶绿素对低温的敏感性低。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探究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知识结果所形成的心理震撼力也是特别巨大的,也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利用生活经验解释生物理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有些生物学理论比较抽象,用教师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我们如果转化思维方式,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来分析说明,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节时,由于受日常用语“某某物体很冷或很热”的影响,学生将皮肤温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也理解为“冷”或“热”自身,而很难理解为温度“变化速率”。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联系下面的生活经验。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冬天在室外的钢管和棉花有同等的温度,但当我们手握上去时感觉前者较凉,而后者较温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钢管传热快,温度变化速率更明显的原故。这样,通过这一很平常的生活经验可以较轻松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难点。总之,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有两大优点。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四、利用生活实践设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力增长的“生长点”。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学生的作业也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设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或亲身体验中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很重要作用。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寓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而且有些看似相似的生活经验,但其中蕴含的知识不同,或是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篇7

内容摘要:当代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而是设计师与大众的沟通、配合的问题。现代设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服务与交流,设计由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设计的面更宽更广,设计的要求更加关注人本身,也就是设计人性化。对人性化的准确理解决定着设计定位的准确,并帮助我们去创立并完善新时代全新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现代设计 人性化 绿色设计

现代设计既体现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制作技术及科学成果,又展示出人们对设计理论和视觉审美的追求,使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达到完美统一。现代设计面临着技术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等多个层面的挑战,人性化的概念尤为重要。我国正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设计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日复一日地改变着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使人们对人性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人性化的要求

(一)综合考虑生活的需求

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有需求才有设计,设计的目的就是解决需求。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最终都是为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进行的。设计始于需求,需求由设计来满足,这是设计与需求的本质关系。如何使产品的设计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更多、更新考虑到人们生活的需求,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必须反映出设计与实用、设计与情感、设计与舒适等多方面的统一,应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的特点,用主动、积极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把需求、科学、美学及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现代设计的目标。

常见的手机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却越来越小,随身携带非常方便,其通话功能、文本功能、影像功能、音响功能等,成为人的语言、听觉、视觉、记忆、思维等能力的补充和延展。还有现在的电脑,越来越多地运用人性化软件、触摸屏、语音识别系统等技术,更方便、更人性化。人性化设计思想已成为21世纪设计的主题,设计满足了人们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适应现代生活的特点

传统的设计都是由设计师统筹规划的,在现代越来越转变为“大众参与”的设计,在未来的设计中,设计师是作为服务者参与人们需求的讨论、收集反馈的信息,并提供各种构思,让科学进入最普通的生活。在科技生活化的过程中,设计扮演了桥梁的作用,正是设计师们的努力,使高技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设计观念得到了显著的变化,设计不仅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对人和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例如网络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购物、娱乐、学习的方法,高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日常生活”正在被广泛接受,设计必须顺应这种新的生活模式,并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现实生活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迎合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现代设计的高层次需求,是一种全方位考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设计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于现代通讯的高度电子化而变得越来越缺少情感,人们需要设计,需要艺术,需要更多的关怀与体贴。人性化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的便捷,而越来越注重产品的附加值―情感价值、美学价值、个性化价值等。

现代设计追求抽象与简洁,重视物质材料本身固有的质感,将现代的设计思想与审美标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使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赋予生活诗意般的色彩和美感,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生活的乐趣。现代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注重人性化设计,除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还要满足其审美愉悦的精神需求。

(四)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位

成本既关系产品的价值,也关系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不但影响成本的考虑,而且影响产品实用审美的整个质的要求。现代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考虑经济核算的问题。考虑原材料、运输储藏、推销等生产成本,从而制出恰当的市场价位,力求以市场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适用、优质、美观的设计,使其在市场上以合理的价位在与同类的其他品牌竞争中形成优势。所以给产品合理定位的同时,现代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可口可乐、万宝路、麦当劳的成功,跟它们的人性化价格定位是分不开的。消费定位也是人性化设计的要求,面对不同的消费层次,材料、款式、风格等的标准必须考虑成本和价格。

(五)创新与个性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及发展的灵魂。现代设计作为人类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是推动现代设计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现代设计家的追求,它包括构思概念的创新、素材选择的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创新等。现代设计的创新性实质上是个性化的体现,是一个差别化设计策略的过程,是个性化的内涵与独创的表现形式统一。

现在个性化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人们总是对新奇、变化甚至陌生的东西有某种心理渴求。阿道夫•格勒提出:“审美疲劳”的解释: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人们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现代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实际上反映了对人类人性的尊重。

为此,设计师要敢于思考,敢于别出心裁,敢于独树一帜,在现代设计中突出个性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个性化的设计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也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例如,世界连锁的家具企业“IKEA”,即中文品牌的“宜家”一进入我国市场就以其独特的设计、时尚的信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好。对于一个首次进入我国的陌生品牌,能在那么短的时期里吸引住时尚的消费者,毫无疑问,它前卫的创新、个性化设计是其成功的关键。

学科的综合性提高了人性化的意识

现代设计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一种学科综合性,随着现代设计的日益发展,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愈益紧密,其学科的综合性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而,在我国研究和发展现代设计也必须注重诸多相邻学科与设计学科的渗透与融创。

设计要满足合理的人性化需求,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然会走向综合多学科的发展之路。现代、后现代、E时代的接踵到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一些过去不为设计所关注的问题陆续进入设计学的视野,诸如环境生态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信息传播学、哲学、人机工程学、设计伦理学、管理学、数码科学等。设计视野的不断扩大,也必然迎来许多新的设计课题,迫使设计学突破传统的发展格局,向相邻学科求援。设计者整体观、综合有机意识越来越强烈。

绿色设计是人性化概念的升华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问题,使生态、能源、环境方面的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必将影响到未来设计艺术观念和发展方向。减少用料、重复利用、回收再生的“绿色”环保概念将是未来工业设计研究的首要课题。

绿色环保性设计根本地更新了传统上关于“设计”的观念:设计不再仅仅是创造对人们有用、好用、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应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一种规划。未来的设计与制造将不再限于实现产品功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必须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应承担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职责。

绿色设计的概念正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人性化概念的升华。设计只有真正适应现代生活环境高质量要求的设计,才能真正被市场肯定和接受,设计界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来保护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综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科学、合理、环保。当代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而是设计师与大众的沟通、配合的问题,现代设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服务与交流,设计由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设计的面更宽更广,设计的要求更加关注人本身,也就是关注人性化。我国的现代设计领域,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人性化的准确理解决定着设计定位的准确,并帮助我们去创立并完善新时代的全新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韩晨平.室内设计与社会风尚[J].装饰,2004.3

2.马骏.关于现代工业设计的探讨―艺术与科学融合.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7.6

3.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教学 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渐渐达到幸福的小康水平,但在我们享受这如此美妙生活的同时,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成为我们迫不及待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在此,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关键时期,“绿色化学”这个名词渐渐映入到人们的眼球。

1 绿色化学的概念

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被人们广泛地称之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它是最近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名词,但一出世就被各国科学家、各类科研人员、教育人员所关注,它象征着和谐、健康、友好,其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随后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清洁的、友好的、没有污染的。绿色化学是各国普遍接纳并积极鼓励倡导的学科,被许多国家纳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当中。

2 高中化学绿色教学现状

因为我国开展绿色化学时间还较短,有许多化学老师对此概念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持不看好怀疑的态度,因此要迅速解决此类现象的出现、发展。尽管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时间不是很久,钻研不是很深刻,但我们必须刻不容缓的、不辞劳苦的挑起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宣传绿色化学理念、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策划任务的大梁。作为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肩负培养化学专门人才重任的化学教育机构,应该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形式渗入到各各教学任务当中,彰显绿色化学21世纪素质教育风采,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绿色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加强人们心神健康、实现人们与世界和谐发展中的价值。

3 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集中式、渗透式两种教学模式来对让学生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知识进行教学课改。什么是集中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将绿色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或者是选修课也或者是必修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所涉范围和难度深浅划分。例如说,就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工专业而言就可选择为必修课开课。教学的内容范围要包括绿色化学的所有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课的内容要反映当前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高成果。为了我国的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的努力培养一批专业掌握绿色化学知识的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可以将与绿色化学有深入浅出联系的相关学作为选修课在学校开放,要讲述的内容主要为绿色化学的概念,渗入绿色化学思想,其内容最好不要太深,不用求全,尤其是一些学术性很强、专业范围较窄的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都不必过多介绍。更多的人掌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是希望他们能对绿色化学概念、含义、思想、精神的掌握理解,在学习工作中借鉴这种思想,让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渐渐扎根,并能很好的利用他们进行生产发明。所谓所说的渗透式教学的含义是在现有的学科中渗透有关绿色化学的根本原理、形式意义、专业知识理念等。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在当今以开展的应用化学、有机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化学及各种专业工艺技术化学等学科中渗入关于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这是对已有的化学学科进行绿色化教育,如果在学习化学的初期就接受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介绍,陶冶学生相关领域理解的情操,就会很容易的接受绿色化学的概念并很可能会被此吸引,对其进行掌握理解,发挥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对绿色化学还有崇高的热情,为以后更好的学习、运用打下坚定地基础,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绿色化学的相关领域当中。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活动、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化学的踪影,社会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也都与化学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不能再让学生还只停留在教室当中,对化学的理解停留在思想理论的深渊,应该放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中去体验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危害,从中寻找绿色化学的影踪,慢慢体会绿色化学的优势,给我们生活、发展带来的效益。参加社科活动,听听专家讲座,学会实际动手操作,创造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最好以绿色化学为出发点,让绿色化学理念时刻在脑中浮现,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

篇9

[关键词]思品课;绿色生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85-01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大多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学生通过被动地接受来学习什么是行为规范、什么是道德情操和高尚精神,这样虽然能让学生遵守守则,但是他们仍然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含义以及这么做的目,因而其思品课的实践行为就显得较为机械。因此,小学思品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将教学视作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教师要为学生打造鲜活的课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温馨的集体氛围,让学生受到环境的感染,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将自身的被动行为变为主动的意愿,为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注入动力。构建绿色生态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加深对思品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积极挖掘资源,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冲破课本内容的局限;最后还要注重实践,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以人为本,打造绿色生态教学模式的主旋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以人为本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秉持这种理念,以学生为本,并传授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和价值,打造绿色生态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践行绿色生态理念。例如,在讲解“巧手扮家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家园,然后再整合学生的观点,向学生讲解不仅我们的家是家园,我们的社区、学校还有我们生活的地球都是家园,这样就能让学生初步感知绿色生态的观念;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构想: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加美丽?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造力,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入“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播放一些表达生态和谐理念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自身所喜爱的事物中受到触动和感染。

二、结合课外资源,贯彻绿色生态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积极挖掘课外资源,这样可以促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使教学能围绕中心思想向四面八方辐射,让学生能在不同的体验中感知学习的中心点,从而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进而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例如,教师在讲解“你们辛苦了”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公益电影或宣传片,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清洁工、消防员、医生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汗水为我们创造了安全的环境、整洁的家园。另外,教师还要学会结合时事及时抓住引入外资源的时机。例如,今年是胜利80周年,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契机,为学生讲一讲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要好好珍惜,并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来践行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信念,如不浪费粮食、不乱扔垃圾等。这样的方式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促使学生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实现素质教育。

三、实践体验,促使绿色生态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实践是学习的目的,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品质道德的培养,更应当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我当小管家”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利用一周的时间来做家庭的小主人,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家庭生活周计划,包括这一周内要做的家务、全家人的饮食、日常的身体锻炼以及周末的户外活动等,不仅要做到健康充实,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计划的落实。教师在一周后再请学生汇报成果。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又能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在此过程中使自身能力得到锻炼,促进绿色生态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 弱势群体 绿色设计 发展趋势

设计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到处都有设计的存在。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适,设计在美和生活中寻求契合点。好的设计不仅让人感受美的魅力,更引发深思,诠释对生活的理解。

一、设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出现具有新用途的产品,新的产品设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方便。1858年由汉密尔顿·史密斯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解放了人类的双手,直至如今的全自动洗衣机的应用,设计的高速发展使人类解除了劳苦,人们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充分享受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设计是对生活的默默浸透,好的设计帮助人们享受美的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达不仅代表着科技的发展,更引领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电视机从最初的窄小变至宽大、从黑白变至彩色、从厚重变至轻薄;红绿灯显示的数字信号等,这些无不彰显着人性化设计的存在,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关于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者的功能和审美需求为基点,设计师通过有形的物质形态去反映无形的、动态的精神形态,将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产品。在此期间,设计师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在消费市场、产品、消费者之间相互演变,以合理完善的功能要素和美的形态展示对人类的关注。

三、人性化设计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人性化设计应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统一,满足人类的更多需求。针对弱势群体的产品设计因其特殊性,人性化设计非常重要,比如针对残疾人、老人和儿童的产品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一)关注残疾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全社会都要认可和关爱他们。残疾人产品的特点基本上要满足残疾人特殊的需要,并给予精神上的关爱。比如,设计带闪光效果的电水壶,热水烧开后,以灯光显示,以满足具有听力障碍的人的需求;设计带有伸缩板的公共设施,方便残疾人用轮椅出行。再如,在以“促进环境和人类和谐的设计”为理念的“红点”奖中,三星的一款为盲人设计的手机获得设计奖,该手机针对盲人的特点,拨号键使用点字符号,来电显示信息也以点字的方式出现,满足了视力障碍者使用手机通信不便的状况,体现出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爱。

(二)针对老年人的机能减退状况进行的产品设计

人到老年,肌肉组织力量减弱,肌体灵活性降低,视力、听力普遍下降。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应该具有易读性、简易型和安全性。

设计老年人的产品应尽量简单化,使老年人一看到产品就会用,而不需要看说明书,做到产品的功能尽量减少、界面简洁、便于理解和使用。比如,针对老年人视力不佳的特点,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尽量具有大屏幕、大音量、大按键等特征;针对老年人健忘的特点,设计带有音乐提示的药箱,设置一定时间后,自动奏响音乐,提醒吃药。

此外,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安全性。安全性是产品设计的首要理念,老年人依赖性比较强,心理承受力差,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在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问题后,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如针对老年人怕摔倒的问题,设计高防滑的鞋底,为老年人设计安全座椅等。老年人对产品的信赖程度绝大部分取决于产品的安全性。

(三)儿童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儿童产品的安全性、益智性和简约性

儿童天生情感丰富,喜欢新鲜事物。儿童产品在具备安全性的同时,还要具备益智性和简约性。比如设计儿童水杯,使用无毒、无味的环保材料,功能简单,方便儿童自己使用,并尽量减少其棱角,防止儿童被划伤;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设计益智性的拼版地图玩具,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学会动脑,并认识了地理方位,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开发了智力;再如,好孩子设计的婴儿车,具备智能停车和360度转动座椅等功能,打破传统婴儿车需要父母手推的概念,使用电动原理,即使在上坡的时候,父母只需要用手轻轻按动手把上的按钮,就能轻松推动婴儿车,充分考虑到了儿童产品的安全性及大人的需求。

四、人性化设计以绿色设计为根本宗旨

绿色设计又称为环境设计、生态设计等。绿色设计最早由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提出,他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提醒人们专注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认为设计师不仅应关注产品的包装、功能性等,还应该认真对待环境的有限资源问题。但是当时大部分人并未理解,直至上世纪70年代,绿色设计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80年代末,由于生态的破坏,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现代文化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思,绿色设计已经成为一股有力的国际社会思潮。绿色设计的目标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产品的循环利用,强调设计师的公德心,只有将绿色设计作为根本,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一)绿色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产品材料的安全性。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要选择安全的、无毒的、不能危害使用者人身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设计材料,以减少产品对生态的破坏和对人类的危害,这是“绿色设计”的最基本前提。

2.产品用途的节能性。产品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要注意高效性,即减少资源浪费、简化工艺流程,设计具有再循环、再利用的产品。

3.产品工艺的生态性。产品设计要选用合适的材料,避免因为选材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设计易于回收和可降解的“绿色设计”产品。

(二)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绿色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节能、节源和环保。产品的再生设计和非物质文化设计已经成为绿色设计的大的发展方向。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自然材料使产品更具有人性化特征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道家思想对自然的推崇可称为自然主义。人类一切的生产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前,自然的、未经加工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比如,奥地利兰精公司开发的Modal纤维,原料采用欧州榉木,制浆再纺成天然纤维,具有柔软、色彩艳丽、极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并能够自然分解,绿色环保,受到人们的推崇;英国TENCEL公司生产的天丝织物具有抗静电、手感柔滑、可降解的功能,被称为“环保纤维”;美国培育的彩色生态棉等材料,因其自然性、环保性等都被广泛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2.从产品的再利用性角度反映人性化设计

面对能源的消耗,设计师应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设计,提倡可循环利用的设计。目前,人们逐渐重视生态建筑的再利用设计。

西班牙的泡泡形淡水工厂,利用红树可吸收海水中的物质获取淡水,淡水经过滤化后再供人们使用,可有效地节约能源。获得“美国联邦绿色建筑委员会金奖”的旧金山国际机场大楼,该建筑的特点是具有双水管水处理系统,利用“空气重叠”装置,将废水处理后再用于洗手间。因其环保方面的特色,被人们称为“最生态化”的建筑。

3.从减少资源浪费的角度体现人性化设计

产品设计要抛弃无用的功能,创造简洁的样式,并且在简洁中融入高科技因素,减少原材料的过度使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建筑设计师将建筑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立面设计、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以达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目的。同样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为了让室内充分享受阳光,而将房间内加入更多的玻璃设计。或者将玻璃窗户设计成三层,这样既便于热量的吸收,又便于储存热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结语

人性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层次的提高,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相对应地,设计的发展和提升也是人类情感、审美不断完善的过程。针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绿色设计给人类提供了更具有生态意义的产品。未来的设计将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满足人类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注:本文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1ZCJG010;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2—189)

参考文献:

[1]高海侠.人性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8(3).

[2]魏永侠,杨君顺.面向弱势群体的人性化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9(8).

[3]李昕,周智,陶晋.老年产品设计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9(10).

[4]曹瑞祺.浅谈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J].美术大观.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