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

篇1

    尽管各国国情不同,证券市场可由不同部门或机构来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既可以以集中型管理为主(如美国),也可以以自律型管理为主(如英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管理必须统一、一致。这是因为:证券市场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不能人为地子以分割,分割的证券市场不能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和提高资金效率;政府机构多头管理容易导致政出多门,管理制度与政策互不协调,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究意该如何确定证券管理体制,设置证券主管机关,一直是《证券法》制定过程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间题之一。有的主张人民银行应成为证券市场管理机关,有的主张财政部应成证券管理待解决的问题证券管理待解决的问题为证券管理机关,还有的主张计委或体改委应成为证券主管机关,并且提出了各自的理由和依据。

    笔者认为,关于证券主管机关,应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外国特别是英美等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从有利于建立统一、高效和“三公”的证券市场出发,着眼于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来设立我国的证券主管机关。因此,笔者主张,由国务院设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作为一个部委机构,行使统一管理证券市场的职权;同时,规定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职能部门和派出机构,据此将现在地方政府设立的证券管理机构改组为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以协调中央与地方在证券市场管理中的关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可以由证券方面的专家、各有关部门(如中央银行、财政部、计委、体改委等)的重要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其基本职能就是统一监管全国的证券市场。这种设计的理由和依据是:①有利于对证券市场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既避免多头管理可能出现的扯皮现象,也可避免部门之间的职能冲突;②作为一个独立的纯粹的管理机构,不受某一部门的操纵,公平地维护证券业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③由于吸收了政府部门的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因此这种设计有利于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加强各方面的配合,从而实现对证券市场的全面综合管理;④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建立一个真正统一全面的证券市场。至于具体的管理模式,我们仍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子以确定。美国的注重立法型管理严格而有效,有利于协调全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英国传统的自律型管理则更贴近于证券市场的实际,因此各有所长。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美国也越来越注重发挥自律机构(证券交易所、全国证券商协会、清算机构、市政证券规章制度委员会)的自律作用,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英国则开始注意加强政府(国务大臣通过授权SIB)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与干预,从立法上保障自律管理的有效性。可见,世界上这二种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正日益靠拢,相互借鉴。我们应看到这一最新发展趋势,在确定我国证券管理的具体模式时,既要注重政府立法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证券登记清算中心等自律性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使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完善,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协调、健康、稳步地发展。

    二、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证券法律体系

    管理证券市场,在确定了管理体制之后,就必须明确管理机构管理证券市场的工具与手段。纵观世界各国的证券管理,我们可以发现,证券法规(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证券清算机构、证券同业自我管理组织、专业中介机构等制定的自律性规则)是一个国家证券管理(广义上的证券管理)的基础。而世界各国有关证券市场的正式立法,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通过几部主要的证券法规来管理证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其作为管理证券市场的基础法规有: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4。年投资公司法和194。年投资顾问法;一是制定一部综合性的证券交易法规作为管理证券市场的基石。如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韩国的《证券交易法》,1986年后的英国《金融服务法》。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其采用的国家除了基础法规外,都还有一整套配合性的法律规范及自律规则同时发挥作用。我国的证券法律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功能较为完备的体系。在该体系中,起基础和核心作用的应是一部综合性的证券管理法,这是证券法律体系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应是直接规范证券市场的不同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公司法体系中有关股票、债券的部分,有关证券发行的法律规范,有关证券交易的法律规范,有关证券中介机构的法律规范,有关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商、证券业自律组织、证券管理机关的规范,有关证券投资者保护的规范,有关证券投资管理的规范以及有关证券纠纷的司法解释等。第三个层次应是适用干证券管理或对证券管理产生直接影响的其他部门法的有关规范,包括公司体系中有关股票、债券之外的部分,金融法体系中与证券管理相关的部分,市场竞争法、刑法体系中有关证券犯罪的部分,税法体系中有关证券纳税的部分等等。第四个层次即证券市场中各有关自律性组织制定的各项自律规则,它对国家正式证券法律规范起着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上述四个层次的规范组成一个规定严密、内容全面的法律系统,必将为证券市场的高效、有序和“三公”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规范上市公司的运行

    在我国,依法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其实质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而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间题显得尤为突出。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要从规范上市公司的选择标准入手,对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机制、有关股票的运作机制、风险与收益机制、外部监督机制等进行全方位规范。首先要规范上市公司的选择标准。目前我国股份制仍处于试点阶段,根据1992年5月15日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制企业试点的范围为: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的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的开采项目,以及必须由国家专卖的企业和行业,不进行股份制试点;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可以进行股份制试点,但公有资产股在这些企业中必须达到控股程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尤其是资金技术密集型和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鼓励进行股份制企业试点。这一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试点范围过于宽泛,没有突出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得上市公司范围过于宽广,不能代表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方向;不利干加速国有企业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果导致各行各业不分主次优劣一哄而上,资金得不到合理配置,同时又埋下了因上市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产生不规范行为的伏笔。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运行,在选择上市公司时应有一个规范性标准,从国家产业政策和转换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为出发点,选择经营有方,业绩优秀的企业,将其改造成标准的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其次,应规范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严格依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健全公司内部的各级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之间划清职责范围,互不越权,分工协作,造就一个良性循环的内部运行机制,从而在企业内在制度方面,确保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再次,在股票运作方面,包括股票发行、上市交易、回购、缩股、送股、配股、分红、转赠、继承等诸多环节,应该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最后,规范公司内部的风险与收益机制,强化公司的外部监督机制。这是规范公司运作的核心环节。不解决风险与收益的间题,不实行外部监督,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便无从谈起。所有者、管理者、雇员各自的身份应十分明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同时,来自公司外部监管机关、证券中介机构、证券交易机构以及整个社会的监督,也迫使公司运作规范化。

篇2

【关键词】融资融券;发展历程;现状;建议

一、融资融券的概念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

一般来说,融资融券业务可分为融资和融券两个部分。

融资指客户用自己的现金和所持有的股票做担保物后,向证券公司融资用于买股票,之后用卖掉融资买入股票后所产生的资金还给证券公司。融资收益=买券还款金额―融资买入金额。

融券指客户用自己的现金和所持有的股票做担保物后,可以向证券公司融券,之后在从二级市场买回相应数量的股票还给证券公司。融券收益=融券卖出金额-买券还券金额。

二、我国融资融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融资融券是信用交易制度的一种,在国外的金融市场上已经发展了300多年。这种交易制度已经成为成熟金融市场上的基础交易方式,并且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融资融券还是很年轻的一种金融交易方式。

2010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公告,称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从此中国股市将逐步进入具有双边交易机制的融资融券时代。2010年3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首批6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名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在即。 3月30日,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向6家试点券商发出通知,于2010年3月31日起,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这标志着经过4年精心准备的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2012年8月,转融资业务启动,2013年2月28日转融券业务正式推出,转融通业务的开展将增加信用交易所需的资金和证券供给,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

目前,融资融券的标的股票和ETF分别有900只和15只,股票和ETF标的个数占整体市场的比例分别为15%和35%,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73%和78%,从板块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其在股票市场中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沪市融资余额从不到3000亿元迅速增长到超过1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经济低迷似乎阻挡不住A股市场走强的步伐,融资余额的快速扩张是推动本轮行情展开的重要增量资金,其本质是券商提高财务杠杆并将更多资产配置在股票市场中,从而使融资成为了牛市助推器。然而2015年6月份以来融资融券余额连降数日,下降净额超过3000亿元,上证指数从5000多点在短短20天内跌至3000多点。

由于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制度设计、监管力度和证券公司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三、政策建议

从国际经验来看,融资融券在为证券市场带来了稳定性和流动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浓重的投机特性,如果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制度存在缺陷或者金融监管不力,将会有可能积聚大量金融风险,诱发金融危机,给市场带来风险。

1.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很短,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参与者缺乏自律意识,但是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仅仅依靠市场的自身调节是无法克服的,因此外部的监管力量是必须的。政府部门监管应当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2.加强投资者资格管理

融资融券是一种保证金交易,由于存在杠杆性,其将会放大投资者的损失。因此,要重视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教育和控制,在制度上完善投资者风险控制制度。我们可以通过规范信息披露机制使投资者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具体情况,从而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者盲目投资的风险。

3.券商完善风险管理

如今,我国的保证金制度最大的缺陷在于,保证金中没有规定现金强制构成比例。因而,监管部门可以规定最低现金强制构成比例,在最低现金的基础上券商根据客户情况灵活调整,从而提高证券公司的自,同时控制自身风险。证券公司作为融资融券的直接参与者,无论融资融券采用何种交易模式,证券公司都将参与其运作。在我国目前的规定,只允许证券公司用有价证券和自有资金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因此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制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蔡笑.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苏州市:苏州大学,2010

[2]钟笑珊.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D].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2011

篇3

一、部分域外主要投资者保护组织立法情况及特点(表1)

(一)立法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大体相同或相似。20世纪六十年代域外金融监管普遍放松,一方面刺激了资本流动,原有体系不能满足需求,交易清算过程中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资本流动加快,投机机会增多,券商普遍利用自身优势,采用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等行为,首先是致使自身濒临关门破产,再次也造成投资者大量损失,严重挫伤市场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或地区纷纷成立投资者保护组织(最早是投资者保护基金)来重树投资者信心。

以美国为例,六十年代末美国证券业遇到经营危机、财务困难,以及市场萎缩的打击,造成数百家证券经纪商被迫合并或停业,或因为无法对客户履行义务而破产,不少投资者担心资金的安全,纷纷撤离证券市场。为重树市场信心,美国国会在1970年通过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成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

(二)立法模式的选择。域外主要投资者保护组织立法模式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在基本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投资者保护组织专门立法。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台湾地区和印度等。如美国国会在1970年通过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第二,未制定投资者保护组织专门立法,只在综合性法律中规定投资者保护组织的相关条文。如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英国在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中,规定了金融服务局应根据规定成立金融服务赔偿计划,在相关人不能或者可能无法赔偿的情况下,代为赔偿。

(三)与政府监管机构间关系的选择。虽然域外对投资者保护组织监管机构规定各异,但归纳起来,投资者保护组织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一是隶属关系。主要有英国、印度、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等。如英国规定须由金融服务管理局设立计划管理人管理金融服务赔偿计划。计划管理人委员会主席及其他组成人员须由金融服务局任命和免职;主席的任命和免职还须获得财政部批准。

二是非隶属关系,仅是监管关系。主要有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如美国规定SIPC是在国会要求下成立的证券业非营利性会员组织,但仍受到SEC的监管。

二、部分域外主要投资者保护组织的作用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域外主要投资者保护组织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单一赔偿功能发展到目前赔偿为主,兼具投资者教育、诉讼、清算破产证券公司等功能。

(一)赔偿功能――投资者保护组织最基本的功能。成立之初,域外投资者保护组织就定位于补偿投资者,恢复市场信心。该功能的特点主要有:

1、仅对一般投资者赔偿,排除合格投资者、机构合伙人、股东、董事或高级职员等。如美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就明确规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的赔偿范围不包括面临破产的证券机构一般合伙人、股东、董事或者高级职员,持有其任何类型证券达5%或以上的优先股股东,占净资产份额5%以上的有限合伙人,对公司管理和政策具有控制影响力的人等。《新加坡证券期货法》第186条也明确把合格投资者排出在外。

2、赔偿的范围较广,包括各种类型的证券。这与域外对证券的定义较宽泛有关,如美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就把股票、政府债券、共同基金、票据、无抵押债券、股权、认股权证、期权、货币市场基金和可转让存单都包括在赔偿范围内。

3、规定了赔偿后组织的代位追偿权。如台湾地区《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法》第21条就规定:保护机构依第一项规定偿付后,得于其偿付限度内,代位行使证券投资人或期货交易人对于违约证券商或期货商之请求权。保留组织的代位追偿权,对震慑市场,维护市场的稳定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投资者教育功能――近期的关注点

1、赔偿类投资者保护组织的投资者教育。域外赔偿类投资者保护组织的法定职责中一般都没有要求组织开展投资者教育。而且这类组织投入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精力一般都较为有限,其开展的教育多与介绍保护基金有关。如美国SIPC、加拿大CIPF都通过印制小册子等方式向投资者介绍保护基金,CIPF还同相关机构创立了有关投资者保护的门户网站就是一例。

2、非赔偿类投资者保护组织的投资者教育。除了以上这些赔偿类组织外,有些国家还有各种专司投资者教育职能的投资者保护组织。这些组织专门从事投资者教育工作,其教育等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如加拿大证券行政会(CSA),印制各种各样的宣传册或者其他出版物,召开研讨会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另外,还寄送《投资者警报》以提醒投资者注意证券市场中一些欺诈活动。

(三)为政府立法提供建议。一些国家投资者保护组织还进行了一些活动,为政府立法提供建议。如加拿大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SIPA)目前相继了《给中小投资者一个公平的机会――改革共同基金产业》、《入息信托:我赢定了――个人投资者和退休基金注意到了缺失的结构》和《SIPA:五年回顾――中小投资者眼中的加拿大投资者保护》等报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加拿大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拿大中小投资者的无奈,期望能够引起当局的重视。

(四)其他功能

1、代为集体诉讼或帮助应诉。部分投资者保护组织还代表自己的会员进行集体诉讼或帮助应诉。如,SIPC作为托管人参加了对全国城市银行的诉讼。最终法院支持原告以违约和证券欺诈以及协助欺诈等几项诉求被告,并且判决银行支付615万美元。

2、清算破产证券公司。如,美国SIPC在证券公司的破产程序中扮演了非常重要和活跃的角色。在美国,也只有SIPC才能够把一个破产的证券公司转入到清算的程序。

三、域外经验借鉴与我国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运作

(一)立法模式。域外主要投资者保护组织立法,无论是进行专门立法还是在综合性法律中规定,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投资者保护组织立法。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投资者保护组织的法律层级,更好地发挥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而我国目前只有一部名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是由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的,效力层级比较低,不利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据报道,作为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体系的一项重要法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目前正在起草之中。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仍是一部行政法规,建议制定《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可借鉴香港经验,在制定一部基本法律的基础下,把基金申索、征费、赔偿限额及投资者赔偿公司职能等运作细节通过4个附属法例规范。既强化了赔偿基金运用的可操作性,也增加了基金赔偿的透明度、公开度,增强了监管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与政府监管机构间关系的选择。域外主要投资者保护组织,或由政府机构设立,或由交易所设立。而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是由国务院出资,归口中国证监会管理。

我国投资者保护组织不应由交易所设立。从域外经验看,存在多个证券交易所的国家,一般都采取独立模式,以便更好地覆盖全国的投资者;地域较小、证券交易集中在一个交易所的国家或地区,则倾向于采用附属模式。我国证券市场集中在两个证券交易所,采取独立模式,能够更好地使基金保护覆盖到全国投资者,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

(三)强化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赔偿功能。对投资者进行赔偿,强化市场信心,永远是投资者保护组织最基本的功能。从域外经验看,限额偿付是投资者保护组织都具备的基本功能,虽然总体实际偿付并不多。

2007年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共筹集基金306.644亿元,共使用基金186.326亿元,占筹集金额60.76%。可以说,我国目前赔偿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有力地保护了证券投资者利益。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基金的用途为:“证券公司被撤销、关闭和破产或被证监会实施行政接管、托管经营等强制性监管措施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债权人予以偿付。”较之域外,我国的赔偿范围还较小。

(四)发挥投资者保护组织的其他功能

1、投资者教育。从域外经验看,各国主要赔偿类投资者保护组织投入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精力较为有限,其开展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多与介绍保护基金有关。如美国SIPC、加拿大CIPF都通过印制小册子等方式向投资者介绍保护基金。在这些国家,除赔偿类投资者保护组织外,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都开展投资者教育,另有大量专司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投资者保护组织。总的来说,是否将投资者教育作为赔偿类组织的基本职能还是与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法制的健全程度有关。

我国目前这种专司投资者教育的组织几乎还是空白,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也还刚刚起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开始也承担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我国应大力发展专司投资者教育的组织,充分挖掘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的投资者教育资源,能够把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解放出来,专司投资者赔偿工作。

2、代为集体诉讼或帮助应诉。除了上述功能外,部分域外组织还有代为集体诉讼或帮助应诉功能。

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中小股东一般难以得到切实补偿。单独对公司提讼的费用并非一般小股东所能承受,而且个人相对于作为组织体的公司,在各方面都处于弱势。如由专业机构组织中小股东集体诉讼,有利于平衡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境外主要投资者保护制度类比》,http://省略/conference/pages

篇4

在确立发展住房抵押贷款(MBS)的模式之前,最基本的步骤就是要建立证券化的专门机构(SPC或SPV),来组织和引导MBS在我国的顺利试点和推进。通常来说,根据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发行主体的性质不同,其证券机构一般可以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政府管理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机构;二是政府支持、社会公众或法人机构持股以商业方式运作的住宅贷款证券公司;三是纯粹由社会法人机构,甚至是私人持股的住宅贷款证券公司。对此,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判断:

由政府主导设立证券化专门机构。发展住房抵押贷款(MBS)隐含着很多公共政策目标,如支持中低收入居民购房、促进住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住宅产业发展等等,这都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因此,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政府都在MBS运作中起着核心作用。从美国的几家SPV来看,政府给予众多优惠政策,这类政府信誉的隐性担保,对于MBS的顺利开展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政府主导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加强对MBS过程和相关主体的监管、制定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予以规范等。

把建立政府背景的证券化专门机构作为推进MBS的出发点,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首先建立政府背景的证券化专门机构,可以为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防止民间自发性试点所带来的额外改革成本,也有利于充分体现政府公共政策的具体目标。

证券化专门机构的出资方式有两种考虑:我国成立推进MBS的证券化专门机构,可以考虑两种出资方式,一种是参照中央汇金公司的模式,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注资。另一种是把发展MBS纳入国家政策性金融体系,由现有政策性银行注资成立证券化专门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是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具有准级的国家信用。由国家开发银行来发起成立证券化专门机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自身存在风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为了维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美国政府设有政府性质的信用保险机构来专门为个人申请住房贷款提供经济担保或保险。住房贷款债权证券化后,美国政府及各保险机构又及时对该类证券及其发行主体进行较为全面的信用担保。同时制定各种法规来防范金融机构在开展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风险。正是有如此健全完善的住房贷款证券保险制度,使以住房贷款权为基础的证券资产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控制,住房贷款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才得以顺利展开。

目前建设银行推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业务,将银行的一定规模个人房贷资产筛选集合信托于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上述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证券。这一证券产品将以债券形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并流通。

建立信用保证体系

已收购的抵押担保债权组群,由政府信用加强,为保险公司等其他信用保证机构作担保,使之能按时支付本息,从而获得较高的信用评估。

首先,我国要建立独立的评估体系。由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会以打包的形式进行,标的比较大,也有可能把不同地域的房屋组合在一起。因此,在缺乏有影响力的独立资产评估公司的情况下,对地价、地面建筑质地的评估,显然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我国有必要建立独立的评估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并没有完整的资信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包括个人信用登记、评估、风险防范等一系列制度,也对个人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估。这些都是推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措施。

其次,确保担保中间人的信用,降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在美国,基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必须具有全国公认的统计评级机构所评定的两类最高级别中的一类的资格,为了得到这种评定级别,通常必须提供某些形式的信用提高。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设立了联邦地产贷款银行委员会,由其与政府国民抵押协会、联邦国民抵押协会、联邦房屋贷款抵押公司和商业银行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抵押贷款体系,对住房抵押信贷业务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而我国目前除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外,还没有完整的住房金融体系和相关的保险体系。现在,住房信贷不仅是银行质量最好的资产,而且增长速度也很快,如果没有完整的信用担保体系,大面积推行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是银行潜在的风险。

在我国现有的特殊情况之下,我们更有必要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甚至主导。政府的主导主要体现在支持或者直接参与设立证券化的专门机构(SPC或SPV)、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各种标准等。政府主导运作方式在我国的好处,一是有利于体现和落实政府的各种公共政策。二是政府通过影响SPV可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三是有利于降低按揭证券化运作成本,主要是免除了昂贵的信用增级费用,便于按揭证券化起步。四是按揭证券化运作主体比较集中,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按揭证券化市场,有利于促进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的按揭贷款标准化。五是我国现阶段各种中介机构的信用等级都比较低,诚信度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出面进行证券化,可以增强市场的信心。

构建住房抵押贷款一、二级市场

建立完善、坚实的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

一个完整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即按揭贷款市场,是指购房者(按揭人)以房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银行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后发放贷款的市场。在一级市场,通过证券承销等中介机构作用,将抵押债权证券在市场上转为广大投资者、企业法人、金融机构所拥有。

一般情况下,投资房地产抵押债权的投资者并不是一级市场的购房者,一般为证券投资者。一级市场形成的银行拥有的房地产抵押债权通过金融市场转让给这些证券投资者,从而取得再进行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金。

抵押贷款一级市场涉及到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一是银行贷给按揭人的资金是银行对储蓄者的负债。储蓄期限一般较短,而按揭贷款的还款期限较长,银行长期资产与短期负债不匹配,就不能化解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二是资产的流动性和期限呈反方向变动,期限越长,流动性越低,住房抵押贷款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流动性较差,因此目前各银行都严格限制贷款期限;三是风险大,由于按揭贷款是期限很长的债权资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就很大;另外,当客户因某种原因失去偿还能力或者认为违约产生的利益超过违约所产生的损失时,就会发生信用风险。由于上述原因,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目前银行普遍“惜贷”的一个重要成因。鉴于此,为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可参照发达国家的作法,努力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筑构完善的、流动性较强的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可以分为证券化市场和非证券化市场两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抵押债权证券化,是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它是指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抵押债权汇集重组为抵押组群,经过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的担保和信用加强,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由此而形成的资金流通市场,称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非证券化市场是指由投资者直接买断住房抵押贷款,从而实现相关债权主体的直接转换。

美、加的共同特点是,先有一级市场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和担保,在一级市场比较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二级市场。由于有一级市场的保险和担保,二级市场对MBS担保的风险大大降低。目前,美、加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与MBS利率间的利差一般只有0.5个百分点,其中包括了服务费和二级市场的担保费。如果一级市场不规范,个贷风险很大,那么二级市场对MBS担保的风险就很大,或者对MBS进行信用增级的成本就很高,就会削弱投资者对MBS的兴趣。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一级市场的规范。

要发行抵押贷款证券必须建立完善的、流动性较强的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包括:首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只有保证正常的交易秩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才能有效流动,其效应才能真正得以发挥。目前,我国证券化方面的法制建设还很滞后,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关管理部门面临着建立和完善有关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的任务。其二,深化金融改革。在国有银行商业化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寿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抵押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构,推进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转换,扩大住房信贷资金来源。其三,开发新的贷款种类。目前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住房抵押贷款,形式单一,且限制条件严格,这严重制约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学习国外经验,吸收一些适合国情的贷款形式,如分级偿还抵押贷款、可调整价格抵押贷款等,从而推动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构建

关于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国内银行界争议不断的话题。在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以往上报的方案中,都采取的是表内融资模式。2002年底,央行希望商业银行能提出表外融资方案,一步到位地推进房贷证券化。而对于银行所热衷的准表外融资模式,由于中国法律上不允许银行出资成立相关机构,所以表外融资模式已成为银行进行房贷证券化的惟一通道。近来,建行最终方案采用了表外融资模式,即在银行外部设立特殊机构(SPV),用以收购银行资产,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SPV一般分为特殊目的公司(SPC)和特殊目的信托(SPT)两种形式。由于SPC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建行将采用SPT方式,在公开的债券市场上进行招标,基本上是发行基于中长期信贷资产的信托计划或者债券,为的就是将中长期资产变现、提高流动性、减少信贷风险。

国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模式之争”曾是房贷证券化实施方案的一个焦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在国际上有三种通行模式:一是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主),也称表外融资模式,即在银行外部设立特殊机构(SPV),用以收购银行资产,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二是欧洲模式(如德国模式),也称表内融资模式,即在银行内部设立一个机构,由这个机构运作证券化业务,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银行,保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三是澳大利亚模式或亚洲模式(香港、日本等),也称准表外模式,即由银行出资成立SPV,再将资产剥离出去。其中最为成熟、完善、久远的是北美模式。

北美模式强调由政府或准政府机构做信用担保,由于有政府信誉的担保,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美、加被评定为三A级证券,几乎可等同于国债为无风险证券,在证券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形成了和传统的股票、债券等证券业分庭抗争的局势。加拿大没有专设证券发行机构,其贷款发起人和证券发行人往往是同一机构,在加拿大抵押住宅公司(政府机构,负责审批监管该证券市场,并为证券提供信用担保、为证券市场提供支付和托管等金融服务,并从中提取保险费、担保费和资格审查费)的审批认可下,凡从事政府担保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均可成为证券发行人。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避免了政府担保机构资产负债不平衡,需靠发行债券来融通资金的风险,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真实出售”。其通过资格认定以加强监管,降低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风险,依靠收取保费补偿了拖欠风险,保障了证券利息的及时支付。北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以其信誉高、品种多、流动性强和收益稳定的特点,成为金融市场上各类债券定价的参照标准。

欧洲各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多为金融机构以自持的住房贷款为基础发行抵押贷款证券,在没有政府信用担保的前提下,依赖于信用机制的增强来提高信用等级,该证券的低收益率和较高风险率,很难博得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其发展大大落后于北美国家。

香港金融管理局作为债券发行的管理人和人,注资成立了香港按揭抵押公司,由该公司担任抵押贷款证券的发行人,专门从事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它通过从金融机构购买抵押贷款,建立起“贷款库”以发行、担保抵押贷款证券。为提高信用等级,降低经营风险,该按揭抵押公司与保险公司联合发起了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计划,通过与有实力的保险公司签署再保险协议,为投资者提供了信用担保。按揭证券公司(HKMC)正是通过抵押贷款的买卖、逆向回购、贷款与债券转换,调控货币供给,减少了港元利率的波动。

制度引领市场,我们看到,北美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优势显著,它在规范市场运作、提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信誉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极具成效。房地产-[飞诺网]

国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选择模式

当前在我国推行MBS,有以下三种具体模式可以选择:

HKMC模式:所谓HKMC模式,就是指参照香港按揭公司发展的基本经验,即首先由政府主导成立公司形式的证券化专门机构,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在发展MBS的初期,该证券化公司一方面购买并持有住房抵押贷款(BuyandHolding),另一方面引导和促进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完善,从而为将来发行MBS产品创造条件,并满足政府针对住房抵押贷款和住宅金融的宏观调控目标。在未来各方面条件(包括法律和制度条件)成熟之后,即由该证券化公司通过新的SPC或SPV来发行抵押贷款证券,实现MBS的表外操作。

FannieMae模式:所谓FannieMae模式,是指参照美国FannieMae公司发展的基本经验,先由政府成立证券化公司,该证券化公司的基本职能定位于实现政府在住宅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部分政策性金融目标。在未来条件成熟之后,由该公司在有效的外部条件下发行真正的MBS产品。每个MBS都由一个经分散化的抵押贷款组合或抵押参与证书组合的支持。

CMHC模式:所谓CMHC模式,是指参照加拿大抵押住宅公司的经验和职能定位,来确立所成立证券化公司的未来发展模式。早在194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就成立了CMHC,到1987年,CMHC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加拿大抵押贷款证券业务主管机构。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凡从事政府担保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贷款公司和信用社等,经加拿大抵押住房公司资格认定,均可成为抵押贷款证券的发行机构,但每次发行需要得到CHMC的审批。所有金融机构都可以成为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加拿大抵押住房公司委托蒙特利尔信托公司(CPTA)作为中央支付和汇兑机构,负责从发行机构收回抵押贷款本息,向证券投资支付收益,并向CMHC提供市场交易、价格等方面的信息。

在这种模式中,没有特设证券发行机构(SPV),但有效地实现了真实出售,即已出售资产与银行资产的真实剥离。如果借鉴这种模式,那么证券化公司的未来业务就应当定位于两方面,一是对MBS市场进行监管,二是负责贷款的保险、证券按期支付的担保,从中提取保险、担保费和资格审查费。

我国应借鉴加拿大模式,通过立法成立全国性住房抵押证券公司(政府机构)。由其作为业务主管机构负责审批、监管证券市场,并为证券提供信用担保;为市场提供支付和托管等金融服务。在设计抵押证券市场框架时,应将抵押证券市场与整个金融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将住房信贷与一揽子货币供给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优化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促进整个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住房抵押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创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一是尝试推出抵押贷款的批发买卖业务,即当银行资金短缺时,抵押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抵押贷款,向银行注入资金,以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当市场利率下降,银行资金充裕时,抵押证券公司可以通过“逆向”操作,出售抵押贷款,让银行继续享有抵押贷款所带来的稳定收益,以利于银行改善资产结构;二是尝试银行抵押贷款与证券公司债券的置换,即银行向证券公司出售抵押贷款以换取其他有价证券。这种置换一方面可以避免银行出售贷款后资产的萎缩,另一方面银行可以从持有债券中获得固定收益和贷款服务费收入。其次,构建市场供需网络,建立标准化的抵押担保保险合约,通过完善证券交易过程中的中介服务,降低信用风险,从而更好地防范抵押证券市场的运作风险。最后,住房抵押证券公司可以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推出抵押贷款保险业务,建立全国统一的抵押保险计划,以弥补各城市置业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不规范、专业水准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端。将一级市场的抵押贷款信用保险与二级市场的证券担保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抵押一级上)降低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使抵押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提供的偿付、担保力更加坚实可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构建中应注意: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制是消除不确定性,保障MBS顺利运行的关键。其次,当抵押贷款人不能偿还银行贷款被抵押房被没收或强制拍卖之后,其居住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第三,我国运行MBS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银行有无房贷证券化的需求。因为证券化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市场将有限的资本转化为无限资本,提高资金周转率。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资金充足即使不将贷款证券化也不愁没有资金,故需求不旺,潜力巨大。所以,建议先针对公积金贷款推行证券化,随着商业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不断增长,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最后,因为证券投资人看不到证券资产且不是亲自经营这些资产,便会形成一种“人”的风险,这个风险必然要求一定的代价,所以资产转化为证券之后会有价值的流失,影响投资者选择证券。这也是推行MBS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仅是为了一种工具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一种制度创新,它将为更多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动力机制,在满足各种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获取利润降低风险的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住宅市场,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内容摘要:住房贷款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可以使银行迅速收回滞留在长期住房抵押贷款上的资金,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周转用于发放住房抵押贷款,银行用较低的成本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消除短存长贷现象,更好地参与住房金融市场和进行业务创新。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可以开拓住房金融二级市场,解决一级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有关流动性、资金供给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住房金融体系。本文重点探讨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性内容和模式构建。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保证体系证券化市场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股价信息含量;市场有效性

资本市场的基本职能是资源分配,有效市场中,价格可以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基于有效市场价格,市场参与者可以做出最有利的生产投资决策。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是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和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越多公司特有信息被反映在股价当中,股价越能有效的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衡量股价中包含的公司特有信息含量也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重点评述了股价非同步性、知情交易概率指标以及股票收益反映未来会计盈余信息的能力三种衡量股价信息含量的方式。

一、股价非同步性指标

经典的资产定价模型将个股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联系起来,在CAPM的实证回归模型中:

Rit=b0t+b1t*Rmt+eit(1)

其中Rit是公司i在t时间段内的收益,Rmt为t时段内市场回报率,eit是i股票回报中无法由系统风险解释的部分。在计量经济学中,回归拟合优度R2越小,模型的解释力越弱,股票i价格变动被系统因素解释的部分越少,即股价中包含的个股基本面信息越多。

Roll(1988)发现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解释力度较低,对此他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股价中包含了公司特有信息,这部分信息与系统因素无关,反映在eit中,公司特有信息的高波动性变动,增加个股回报率的波动性,拉低(1)的R2。Roll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公司层面信息或狂热情绪等噪音导致了股价非同步性。

基于Roll(1988)的发现,Morck et al.(2000)首次将资产定价模型中的R2作为衡量股价信息含量的手段,认为基本面信息造成了股价波动非同步现象,并对比不同国家的股价同步性水平,发现低收入国家股价信息含量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他们分析认为这与市场对投资者权益受保护程度、法律体制是否健全相联系。

二、知情交易概率指标

Easley,Kiefer 和 O′Hara(1996)提出知情交易概率指标(PIN),该模型把交易者分为知情者与不知情者,后者出于流动性需求进行交易,其交易服从参数为的泊松分布,而知情者交易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另外,与股票价值有关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α。具体指标设定为:

PIN=αμ[]2ε+αμ(2)

即所有成交委托单中知情交易者委托单的概率,模型参数由极大似然法估计。该指标为测量知情交易度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股票收益反映未来会计盈余信息能力指标

Durnev et al.(2003)将当下股票收益率对未来盈利情况的预测能力可以衡量股价信息含量,并用于验证股价分同步性指标的正确性。股票当期收益率是当期及未来每股收益的函数,并将未来股票收益作为控制变量,回归方程如下:

rt=a+b0ΔEt+τbτΔEt+τ+τcτrt+τ+μt(3)

其中rt是股票年收益率,ΔEt为t年每股盈余变化值与年初股价的比值,ΔEt+τ为τ年后公司每股盈余变化与t年初股价之比,τ根据经验一般取3年。第一个测度指标是当期股票收益对所有未来盈余的反应系数之和FERC:

FERC=τbτ(4)

第二个指标是在回归方程中增加未来会计盈余项,拟合优度的增加值FINC:

FINC=R2rt=a+b0ΔEt+τbτΔEt+τ+τcτrt+τ+μt-R2a+b0ΔEt+μt(5)

FERC和FINC指标都是股价信息含量的测算指标,在一定假设下,两者值越高,表明当前股价反映了越多的未来收益信息,即股价的信息含量越高。

参考文献:

[1] Roll,R.R2[J].Journal of Finance,1988,43(2):541-566

[2]Morck,R.,B.Yeung and W.Yu.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Markets:Why do Emerging Markets have Synchronous Stock Price Moveme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1/2):215-238

篇6

【关键词】地方院校 证券投资学 交互式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85-03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相关金融产品及其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据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上市公司数量183家,沪深两市总市值3661.3亿元;而到2013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94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24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总户数超过2.1亿户。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证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探索,以促使“教”、“学”乃至“用”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地方院校是指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全日制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从大方向来说是培养能融入地方,服务基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证券人才。具体细述则分为几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要教会学生做基本的证券交易,不仅要掌握如何开户、委托下单、看盘等,还必须能作简单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不听信、不盲从,为日后证券市场培养合格的理性投资者。中等层次目标是培养学生证券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证券业的发展格局也为地方院校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近年来,证券公司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营业网点从中心城市逐步向下发散以寻求规模效应,纷纷在地级市乃至县设立证券营业部或技术服务部,这恰好为地方院校学生在证券业发展提供了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技能培养,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多考证书,日后踏入社会就业选择的余地更大。最高层次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专业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地方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步入社会,踏进职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以各种方式继续深造。证券业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行业,对这一部分学生,通过证券投资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与其他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具备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中国高校经历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合并大潮后,基本都成为大而全的综合类大学,专业设置在兼顾自己原有特色的情况下,追大求全。特别是大众化的经管类专业,一般院校都设有,由此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开设也就遍地开花。但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其素质却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院校,此种情况尤为显著,教师来源要么是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教师,要么是新招聘入校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或对证券投资学系统性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或没有实践经验。而证券投资学却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系统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好这门课程的授课工作,因此地方院校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学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拿出切实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解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图表、公式、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等。因此,即便是地方院校,也不再是“粉笔+黑板”的古老模式,而是制作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增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证券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多媒体教学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是一种静态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久而久之,即便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向很少互动的教学模式,也会磨灭学生的热情,弱化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实践环节有待强化。地方院校由于资金实力问题,金融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便建有金融实验室,配套设施也没有完全到位,硬件设施如机房、计算机终端投入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但相关配套软件较多,同时还需要后期的升级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资金问题的制约,配套软件要么数量不足要么得不到及时更新。因此,地方院校的证券投资实践教学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则实践教学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一般院校证券投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8个课时左右,课时量偏少,并且实践教学的时间多集中在某个学期的一个时间段,没有考虑教学进度是否与此相匹配,实践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还有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股票,对其他证券投资品种没有涉及或者很少涉及,易给学生造成证券投资就要是股票投资的假象。

(四)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强化学习和促进教学的效用。以往证券投资学考核评价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投资工具和投资理论的记忆,而对原理的实践运用能力考察却有所忽略,体现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考核制度的固化僵硬,没有灵活性。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考察,期末考试基本上就只有闭卷笔试一种方式,即便学生平时学习不甚努力,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也能应付过关;平时考察的形式主要放在考勤、提问、作业等方面,而对模拟证券投资、小论文形式的股票或行业分析报告等能够考核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其他方式运用不多,即便是对此加以运用,在最后成绩的评定中所占比重也是微乎其微。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对待模拟证券投资和各种分析报告的课程小论文,因为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对整本书简单梳理一遍,点出考试重点,加班加点背背记记也能应付过关。

三、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仅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还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针对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师来源的构成,对于从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教师,学校应予以经费支持,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是鼓励他们考研考博,继续深造,以获取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系统理论。再则重点扶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做访问学者、参加研讨班、研修班等交流模式,拓展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入校时间不长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的优势是具有本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但课堂教学能力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从事证券投资教学的年青老师而言,由于该课程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其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自身有扎实的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而提升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的途径,一是深入进去自己做,无论是做实盘还是模拟盘,都会积累实战经验,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二是与当地证券公司营业部多做互动交流,甚至可以在营业部一些重要岗位实习锻炼,如投资顾问岗、理财产品研发岗等,这样就能与证券投资最前沿的理财师、分析师相互切磋、学习,迅速获取实战经验,在证券投资实践中快速成长。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其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开展课堂教学。鉴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还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征,单纯依靠“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肯定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Power Point或Adobe Director为媒介,综合运用各种应用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证券投资中的诸如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诸多理论和实盘分析。这种直观、形象且与实时行情基本同步的展示方式,会极大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或网络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就证券投资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在线辅导解疑、视听对话等形式,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借此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2.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探讨式教学等交互式教学方法。对于证券投资学中的基本知识篇,采用传统的“讲听式”教学模式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多不过是枯燥无趣罢了。而对于基本分析篇、技术分析篇和组合管理篇而言,如果还是采用“讲听式”教学模式,那就不仅仅是枯燥乏味,而是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技术分析中的“支撑和压力”时,先以“讲听式”模式讲授支撑和压力的定义和作用,此时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不能真正理解支撑和压力在证券运行趋势中所起的作用。此时就应结合证券实时行情推出一个鲜活的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大盘在涨,某只证券不涨,剔除掉影响这只证券的行业和公司因素外,那就是技术分析中的压力在起作用,是进入了一个前期的成交密集区?还是有一条隐形的压力线在起作用?抑或快接近前期高点?由此也可总结出证券运行趋势中起到压制作用的三种情形:最近时期的前期高点;最近时期的前期成交密集区;在证券运行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高点连接起来的压制线。像这样结合案例授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相关类似问题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证券投资日常授课过程中,除案例教学外,其他交互式教学方法也运用很多,比如任务导入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如果课时安排在上午第一、二节课,沪深交易所还没有开盘,那么每次上课前就会拿出几分钟时间问学生上个交易日收盘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有什么重要资讯,这些资讯对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当天的大盘走向会如何运行。这样一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财经资讯,二是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众多财经资讯中把握能左右证券市场趋势的着力点;每次课的最后5~10分钟,一般也不讲课,而是让学生就他们手中模拟盘遇到的问题提问,然后对照老师事先下载好的证券行情,先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该如何处理,然后老师加以点评,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给出一个指导性建议。

3.启用证券模拟交易教学。在课堂上讲完证券投资学的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制度等相关内容,此时就可启用证券模拟交易教学,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两市实时行情,为每一个学生开设证券模拟交易账户,分配虚拟资金,进行模拟盘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交易环境中,学会使用行情分析软件,感受交易气氛、识别盘面信息、熟悉交易规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此时正在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授课,证券模拟交易和证券投资分析可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一方面,证券模拟交易恰好需要证券投资分析的知识和能力,模拟交易过程中,茫茫股海,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证券?又如何确定最佳的买卖时点?这都依赖于操盘者的分析水平和能力。而这种投资分析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单靠老师的传授是不可能快速进步的,只有师傅的传授和自己的亲自操盘相结合,才会真正锻炼操盘者对大盘的敏锐性和捕捉能力,快速提升其投资分析水平。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的授课需要大量的案例素材和鲜活的实践效应,证券模拟交易正好投其所好,为投资分析提供师生交互探讨的素材和实践展示的平台。

(三)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在观念上改变以往教学实践环节偏少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的状况,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不再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子系统,仅占理论教学大纲中很少的部分,而要单独编制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其次,地方院校要在财力偏紧的条件下,确实拿出资金支持金融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建立标准化机房、添置电脑终端、模拟教学软件等,还要定期对相关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以保证仿真模拟教学软件与实时行情无论是投资品种的完备性还是资讯的及时性方面都能够高度一致。再次,学校要与当地的证券公司多加联系,相互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请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走进校园做讲座,内容既可涉及证券市场理论前沿和热点分析,也可是当下证券行情分析或投资经验介绍,拓展学生视野,获取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感受。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走进校园这类活动,从中选拔优秀学生,为自己储备证券人才。最后,学校与证券公司可以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让对证券感兴趣的学生在空闲时段到公司实习,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在各个岗位做些辅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献策献力,这也有利于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完善考评体系。证券投资学的考核不要仅仅拘泥于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所以,首先,在考评方式上就应该多样化,既要保留相对规范且成熟的期末闭卷笔试这一传统方式;也需要考勤记载、课堂提问、作业等常规方式;更要补充案例讨论分析、模拟投资参与度及成绩排名、撰写投资分析报告等新型方式。其次,需要随之调整各种考评方式在最后总成绩中的分值比例:一是降低期末考试的占比,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降至50%左右,最多不宜超过60%;二是保持常规考评方式的占比不变,这类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考评指标,其分值占比应在15%~20%之间;三是提高新型考评方式的占比,模拟操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案例讨论分析这类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其分值占比应提高到25%~30%左右。这样,有利于改变学生靠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顽疾,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露.《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3]高岩.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4]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10)

篇7

一、国外信托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托与银行、证券业一般都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发展过程,目前大部分采用了混业经营模式,信托、银行及长期资本市场出现了同步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经营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众多国家对金融管制的放宽,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制度和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1、信托职能走向多元化。信托的基本职能是帮助别人进行财产管理。发达国家在继续强调信托财产管理职能的同时,对信托的其他职能也越来越重视。如日本在二战后建立的信托银行制度,增强了信托机构的融资职能,极大地加大了吸收社会游资的力度,并为日本的产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外信托证券、基金业务极为普遍,有些发达国家的信托机构已经将金融服务推广到保险、租赁、期货等其他领域。可见,信托职能的多元化使信托投资渗透到国家的一切经济生活之中,使信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社会机能。

2、信托的定义被模糊化。由于国外信托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机构交叉,使信托这一独立的金融机构概念含混不清。在美国,几乎每家银行都有专门开展信托业务的分支机构,银行把信托业务和其他银行产品分件交易,重新组合,以向客户提供更新的金融服务也日益流行起来。信托与证券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两者在证券业务上表现为既竞争又合作。在日本,信托机构分担证券业务的倾向十分明显,信托资金投资证券的情况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民储蓄形式逐渐从存款和信托转向证券的趋势。不少国家在信托机构经营证券业务方面,几乎没有法律上的限制。

3、信托投资业务逐步国际化。1984年5月,日本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银行参与日本的信托业务,开放日本的信托市场。不久,美国花旗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等被批准在日本开展信托业务。同时,西方国家也允许日本的银行到其国内经营信托业务,使日本的信托银行体制进入欧洲国家,从而促进了日本和欧洲国家信托业的交流和发展。这种信托投资业务的国际化,刺激了各国同行业新业务的开发,各国信托业的经营经验日益成为共享的财富。

4、信托品种日益创新。西方国家的信托品种一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比如在日本,除了金钱信托以外,年金信托、职工持股信托等使其信托业务形成了范围广、种类多、方式灵活的特点,其中贷款信托就是其独创的信托新品种。早期信托的主要利用者是个人,发展到现代后,公司企业早已成为重要的利用者。信托的应用领域也从主要用于家庭和民事领域,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国外信托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西方各国的法制、习俗、历史渊源不同,并且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各有差异,信托模式和发展状况也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些共性,发展的趋势及各自有特色的东西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1、重塑信托形象,普及社会的信托意识。发达国家的信托业之所以发达,主要原因是其信托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信托业的发展基础首先是受信于民,因此,构建信任基础是信托公司开展一切信托业务的唯一出发点。我国现有的信托公司在经过整顿后,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管理,重塑信托形象,另一方面应成立行业协会,重视信托理财的宣传,转变个人理财观念,提高全民信托意识。

2、对信托业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借鉴发达国家信托业的特征,要使信托业能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对其进行一个基本、合理的定位。

(1)财产管理职能。财产管理功能是指信托受委托人之托,为之经营管理或处理财产的功能,这是信托业的基本功能。现代信托业所从事的无论是金钱信托还是实物信托,都属于财产管理功能的运用。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必须根植于此职能,其主要职能定位应该是财务管理,绝不能背弃该职能而偏重于其他功能的发挥。

转贴于 看准网 (2)融资职能。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财产有相当一部分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因此对这些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就必然伴随着货币资金的融通。并且这一功能与信贷有本质上的区别,信托体现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多边(文秘站:)关系,实现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合,成为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结合点。我国可以借鉴日本把信托作为融通长期资金的金融机构,利用信托的这一职能,为基础设施建设等融资。

(3)服务职能。该功能是指信托业处理和协调交易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为其提供信任、信息与咨询服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固有的信息不完备和交易主体内存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都使得交易费用越来越昂贵。因此,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交易主体通常都要了解与经营有关的经济信息,经济咨询、投资咨询、担保见证等则构成信托的特有业务。信托利用这一职能起到了协调经济关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社会投资职能。这是一种运用信托业务手段参与社会投资活动的功能。信托机构开办投资业务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取的做法。只有信托机构享有投资权和具有适当的投资方式,其财产管理功能的发挥才有了可靠的基础。我国自信托机构恢复以来,信托投资业务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一项业务。因此,该项功能可以定位为我国信托业的辅助功能之一。

(5)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职能。信托业可以为欲捐款或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委托人服务,以实现其特定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纷纷捐款或没立基金会,但他们一般对所募集的资金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但又希望该事业能持续下去,于是就有了与信托机构合作办理公益事业的愿望。在当前发达的国家里,办学基金、慈善机构大多由信托机构经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近期出现的

扶贫基金、养老统筹基金等也可以由信托经营。

3、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自2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的跨行业合作一直都在进行当中。而信托公司要想大规模销售信托品种,特别是个人信托品种,利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网点销售是最好的,不仅范围大,成本低,而且体现了信托公司方便客户、服务客户的思想。另外,信托同保险的结合空间也极为广阔。

4、立足本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信托公司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步伐加快,主要表现在信托机构和信托业务的国际化。当年日本与国际金融机构在信托业务方面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日本信托机构的发展,也繁荣了其信托市场。我国加入WTO带来了金融业的开放,也必然吸引大批国外金融机构经营国内信托市场,从而促进我国信托业和信托机构的繁荣和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借鉴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篇8

一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违规事件发生普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随着相关法律规范的不断出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制度取得了很大发展,信息透明度得到大大改善。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重量不重质。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容量是越来越大,但是有效信息却不多,公司的大部分内容是有关法律法规的重复,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另一个方面,上市公司披露违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还甚至有加大的趋势。违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股说明书的过度“包装”,低估损失,高估收益,造成盈利预测偏差较大;二是有利润操纵行为。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以粉饰经营业绩。上述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较多,问题相当严重。

2、信息披露不充分

由于害怕企业竞争秘密泄露,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对于一些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研发信息披露、人力资源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信息充分性要求所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息都应该披露,不仅要披露对公司股价有利的信息,更要披露对公司不利的潜在的或者说是对现实有威胁信息,对这些信息不能有所隐瞒,以此欺骗投资者。

3、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地、尽快地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投资者能够尽快做出相应的决策。但是,有很多公司出于特殊目的,并不及时披露,从而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损失,如“漯河银鸽”委托理财,买人“银广夏”股票,投资损失上亿元未及时披露;“三九医药”被母公司侵占大量募集资金,也未及时披露等等。这样,一方面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已经是以前的信息,对以后的决策已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特殊渠道提前获取信息的投资者利用事件发生和信息披露之间的时间差谋取超额利益。这就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对市场效率有害无益。

4、民间审计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人员,其基本职责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以保证经其审计合格的财务报告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是,现在注册会计师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竞争十分激烈。随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不断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形下,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拉到订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有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接受业务,这必将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民间审计的质量不过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就很难客观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的公告可信性打了很大的折扣,投资者无法以上市公司的公告来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其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影响。这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措施

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以法规、外部监管、公司治理结构为框架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来规范信息披露,同时增加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会计信息的需要。

1、完善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体系是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准绳,只有先规范了会计行为,生成客观公允的信息后,才谈得上信息如何披露。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一整套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实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前必须做好的事。

(1)健全立法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体制暂行条例》等法律规范制度所构成。它们构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会计流程。但在我国,司法明显有偏袒保护上市公司利益的嫌疑,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尽快出台《民事责任赔偿法》,明确违规责任的归属。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细化证券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对诸如原告被告资格的确定、损失范围规定、赔偿金额计算、举证责任、偿付方式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加强和细化对证券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对社会审计在执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体系

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大致包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经济法规。其中,会计准则是核心。信息披露准则是上市公司组织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准绳。

2、完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为全面地考核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真正使资金流向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抑制企业筹资冲动,应改用总资产收益率来作为配股和增发的考核标准。

采用总资产收益率来考核企业,还需要对收益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收益指标不按净利润来计算,而改按利润总额来计算。理由是:一是企业的利润总额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直接最全面的反映,而净利润指标则还受到一些非常因素的影响,如所得税率的高低。二是以利润总额来考核计算,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金利用效果。采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考核,但是具体将配股或增发的资格线定为多少合适,还需要再进一步深入研究。

3、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以政府监管为主,但由于受到政府监管投入的人力物力限制和专业知识的约束,这种监管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需要,有必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框架。这样,政府在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中不用事必躬亲,又能给予行业监管机构相应的权力,如政府在转变职能中进一步理顺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系,使中注协逐步实现行业自律化管理。另外,为了体现市场公正、效率和市场本身的制衡力量,舆论监督和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还应倡导社会其他形式的监管。

(1)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①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应大力加强信息披露材料审查,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

②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主管部门应颁布《会计信息等级管理办法》,不定期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即从高到低依次分类,并相应实施管理。

③建立上市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当具有内部逻辑的众多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发出不同种类的风险预报,并将之转化为一般投资者能够理解的信息,以提高及时发现违规行为的能力,并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同时立法机关应修改有关法律,适当区分证监会追究责任的形式,在行政处罚之外,再赋予证监会违规行为人、追究其民事责任的权力。同时,参与监管的各部门之间应当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及时发现监管存在的问题,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

(2)加强社会中介评价机制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大量社会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开放社会中介机构市场,让其承担起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情况审计的责任,这是会计信息披露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其中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以第三者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督,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3)加大对违规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

我国现行《会计法》对各种会计违法行为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种: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不管是罚款还是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因为违法的机会成本低,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就不足为奇。当务之急是提高查处概率,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违规处罚刚性,用重典来提高会计信息及其披露质量。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关键在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各种力量提高失信成本。对上市公司进行巡回检查和专项核查,督促各有关方面切实履行诚信责任,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丰富监管手段,建立上市公司诚信评级和公告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建立信用记录,在严厉处罚上市公司中失信、违规行为相关责任人员的同时,将违规记录公告,加大其违规成本。

4、建立规范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篇9

一、 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两个视角

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基金投资运作结果作出综合价值判断。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业绩评价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从基金管理者角度对自身经营业绩所进行的内部业绩评价;从投资者角度对投资基金所进行的外部业绩评价。内部业绩评价是基金投资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结果直接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成为投资策略调整和激励机制运行的依据。外部业绩评价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基金的管理风格、 风险收益和投资价值,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客观上可抑制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具有间接的外部的市场激励与约束作用。管理者的内部业绩评价与投资者的外部业绩评价之间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11评价主体不同。内部业绩评价是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层对基金经理和所属各部门的评价,评价主体是内部高层管理才;外部业绩评价主体是基金市场上进行基金买卖的投资者或代表投资者利益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投资者是现实的或潜在的基金资源提供者和委托基金管理人投资经营的委托人,因而具有关注基金经营业绩的动力。

21评价目的不同。内部业绩评价是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目的在于改善基金经营管理,对投资决策进行再评估,对资金资源进行再配置,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激励,以确保基金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外部业绩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基金整体投资价值,与资本市场其他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进行比较后,投资者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31评价对象不同。内部业绩评价对象分为经营系统和人两大类,在具体评价时又可将经营系统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部门;外部业绩评价则将基金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41评价内容不同。内部业绩评价内容为基金当期经营业绩,是基金价值在经营期间的增量,它受基金内部各种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时需要区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外部业线评价是对基金的风险收益和绝对价值的分析,不考虑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51评价标准不同。内部业绩评价可以采用同业标准、 时间序列标准和预算标准,视评价的具体目标和指标而定;外部业绩评价往往采用同业标准或其他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标准,以判断被评价基金在同类型基金中的竞争地位以及相对于资本市场其他投资品种的比较优势。

61 评价资料来源不同。内部业绩评价是基金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其分析资料既有内部传递的财务会计信息,也有其他经营信息,来源广泛详实;外部业绩评价资料来源于投资基金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信息的频度和深度都受到一定制约。

71产生作用方式不同。内部业绩评价结果将直接反馈作用于经营系统的投资策略及投资组合,直接作用于人事管理和激励;而外部评价的作用则是间接的,因为基金持有人的分散和流动使投资者对基金的态度更多地通过“以脚投票” 的方式来表达,虽然这种表达方式也会通过基金市场影响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但已演变为外部的市场监督,而非直接的评价和监督。尽管内部业绩评价和外部业绩评价存有上述差异,但评价过程中具体运用的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一致的。在选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方面,外部业绩评价更注重该体系的客观和全面,内部业绩评价为基金投资经营管理服务,评价体系的构成和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二、 管理者业绩评价:资源再配置与激励约束投资基金的投资管理活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这五个步骤相互联系,构成动态的投资管理循环(见图1) 。

*1

内部业绩评价在这一投资管理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资源再配置功能和激励约束功能。资源再配置功能是将已发生的结果和预先确定的投资组合收益目标以及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对投资分散化程度、 证券选择、 时机选择作出再评估,判断投资策略在证券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分析投资计划的实施能否达到投资目标,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基金净值,投资计划还存在哪些不足,以便对原有资源配置进行重新调整。资源再配置一方面包括资金资源的再配置;另一方面也包括研究力量、 基金经理等人力资源的再配置。

激励约束功能是将已发生的结果和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对基金经理和其他人员的工作能力、 努力程度和业绩水平给以具体的可量化的评价,作为聘任、 调配、 提升、 奖励的重要依据。因为投资基金运作的特殊性,基金经理在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具个人特色的作用,属于关键性的特殊人力资本。在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了投资组合中的股票、 债券、 现金比例后,基金经理借助公司内外研究力量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分析判断,可以决定具体的股票和债券投资品种,并决定买卖时机。由于其能力、 经验、 工作态度对基金运作成果影响巨大,所以,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评价与激励应是基金管理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重点。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利益激励和精神利益激励两个方面,它利用个体的趋利(并非仅仅追求物质利益,而指一种广泛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特征,激发其正向行为,使他们为实现基金的战略管理目标而努力。物质利益激励指报酬计划,一般由基本薪水、 奖金、 基金份额、 期权四个部分组成。基本薪水不随业绩变化,并不是激励其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奖金的激励效果比基本薪水高,但却趋于钝化;基金份额和期权将基金经理的个人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更紧地绑在一起,激励效果强于基本薪水和奖金。精神利益激励能满足基金经理较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 顺序满足的层次体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层次。对基金经理来说,能代表社会荣誉和行业声誉的资格证书或业绩证书、 媒体宣传带来的社会影响,都可以强化他们的成就感,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机制只能解决 “道德风险” 中的 “偷懒行为” ,而 “机会主义行为” 则需要一个好的约束机制。约束机制通常驻包括四个部分:11公司治理结构。

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法规、 公司章程、 基金契约等法律文件,对基金经理的权利作出明确规定,基金经理超越权限或者滥用职权对基金造成损失就有可能受到严厉惩罚;基金托管人也有责任拒绝执行基金经理的违法、 违规投资指令。公司治理结构对基金经理构成直接的、 正式的、 组织的、 法律的外在约束。21基金经理人才市场。基金经理作为职业人,一方面须遵循事业道德,努力为委托人服务;另一方面还须建立自己的声誉才能获得职位,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基金经理人才市场除了提供一种外在约束外,也使基金经理产生内在的、 自我的约束,促使其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在投资活动中不出现大的失误,实现良好的投资收益。31 利益共享。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基金份额、 期权等报酬计划实施的利益共享,使基金经理具有自我约束的动力。41 管理措施。

基金管理公司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如倡导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 强化沟通、 实施人本管理、 推行弹性工作等等,都会创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组织内部氛围,有助于解决激励与约束问题。

三、 投资者业绩评价:收益与风险评价

投资基金的外部业绩评价是由基金投资者或代表投资者利益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基金的管理风格、 风险收益和投资价值作出的评估和判断。

美国最著名的晨星评估公司公布的各基金业绩星级(从一星到五星,星级越高的基金业绩越好,星级越低的基金业绩越差) ,对投资者影响非常大,每年流向共同基金的资金中几乎有90 %是流向四星和五星级基金的。我国投资基金发展历史较短,目前采用单位基金净值作为单一评价指标的方法有较大缺陷,已不能适应基金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作法,并结合我国基金市场的现实,设计和建立一套客观、 公正、 合理的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这对我国投资基金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必要。

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如果投资者自行投资,其收益的高低与其个人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相关,但当他将资金委托基金进行投资经营时,投资者的收益就取决于基金的经营状况。因此,投资者需要了解、评价基金的经营业绩,以决定是否购买基金、 购买哪家基金和购买多少基金份额。

投资基金的经营状况受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四个方面:11市场一般收益水平,可用证券综合指数收益率代表。一般来说,当市场行情上升时,基金收益也会增加。21基金的风险水平,包括市场系统风险(不可分散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可分散风险) 。有效的分散化投资可使非系统风险趋于零,使总风险约等于系统风险。

31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才能,包括证券选择能力、 时机选择能力、 投资分散化控制能力。证券选择能力指基金管理人识别价格被低估的证券的水平。时机选择能力指基金管理人判断市场行情发展趋势的水平,当预计股票市场行情将上涨时,增加股权投资,减少债券投资,并增加股权投资中系统风险系数β值较高股票的投资比例,从而使组合投资的市场风险水平增加;当预计股市下跌时,则进行反向操作。

投资分散化控制能力指基金投资组合对非系统风险的控制程度。完全分散化投资可以分散所有的非系统风险,这种投资方式不需要任何投资技巧,只要模拟指数组合即可,其结果必然使基金业绩等于市场。如果管理人并不满足于此,希望通过发挥投资才能使基金表现优于市场,凡必须放弃完全分散化投资。基金管理人之所以愿意承担这种可分散风险,是为了谋求可能伴随而来的更大收益,这需要在对客户风险峰承担能力和自身投资才能作出恰当估计的基础上,权衡潜在超额收益与投资安全性后作出判断。

41基金经理的运气。从短期看,个别基金经理可能仅抱着赌博的心理进行投机而改善了基金业绩。从长期来看,运气这一因素不影响单个基金乃至基金业的整体收益水平。显然,剔除市场收益水平和基金经理运气等投资者无法把握的因素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之后,评价基金业绩的实质就是分析基金的风险类型和管理人控制投资组合风险、 获取投资收益的能力。评价内容是要回答基金析整体收益是否超过市场平均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部分中有多少可归结为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才能,选择哪一方面因素进行评价,以及选择什么指标和方法进行评价等问题。针对不同管理风格的基金,评价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对采用消极管理风格的基金,主要评价其在证券市场的一般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对采用各极管理风格的基金,除了以上两个指标外,还包括基金管理人的选股能力、 市场运作中的时机选择能力以及基金组合的分散化程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分别衡量了基金管理人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识别证券价格是否被低估及控制风险的能力。

从投资者不同的风险、 收益偏好来看,其对基金未来经营业绩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基金的收益与风险了。从投资基金的功能来看,基金作为专家理财的工具,具有明显的资金、 信息、 技术优势,控制投资风险,获取超大型额收益是其基本职能之一。

因此,投资者对基金进行业绩评价的核心就是对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作出评价.

参考文献

〔 1〕 尚志强.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 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 2〕 马永开,杨桂元.Morningstar的共同基金业绩评价体系〔 J〕 .江苏统计,2000 , (5) .

篇10

信息系统学派是当今西方会计界的主流学派,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66年的《会计基本理论报告书》正式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很快影响全世界。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倡导者葛家澍(1986)明确提出“会计是旨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4].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系统把企业的经济业务数据加工成对决策有用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经济信息,以便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会计控制理论是继前两学派争执不下后,于20世纪90年代才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学派,其代表人物为杨时展和郭道扬两位教授。杨时展教授(1992)提出的会计控制理论侧重于会计微观领域,基于受托责任,他认为:“现代会计是一个以认定受托责任为目的,以决策为手段对以实体的经济事项按货币计量及公认原则与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汇总、传达的控制系统”[5].郭道扬教授(1997)则从宏观会计领域,从会计史学角度出发提出现代会计的全面控制观点。郭道扬认为:“现代会计是会计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的协同性运作,实现对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系统控制的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现代会计控制的指导思想是实行全面控制,即这种控制应当在时空关系上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一起,把事前、事中与事后结合在一起,把微观、中观与宏观控制结合在一起。现代会计不仅构成企业内部全作业过程控制,也是实现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控制及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地区及企业对经济进行中观、微观控制的主要力量”[6].

三种会计本质的观点都是非常深刻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侧重于会计的过程,而信息系统论则侧重于会计的结果即会计信息,会计控制论较好的融合了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会计控制论能够从微观(企业管理)、中观(企业治理)和宏观(市场)角度,把会计过程(会计控制)和会计结果(会计信息)结合起来,这是对会计本质最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

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所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正如葛家澍教授所指出的:“任何事物的职能都是各该事物本质的体现”。马克思对会计职能的经典描述是“观念的总结和过程的控制”。会计职能体现会计能够为人们做什么,能体现会计供给的范围。根据会计控制论,控制系统由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会计基本职能可概括为控制 和反映。从会计本质导出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全面和科学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会计过程,反映职能主要体现会计结果。

四、会计相关者会计需求构成会计目标理论需求

会计是解决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权衡器,会计需求群体也就围绕企业利益的相关利益群体,我们称之为会计相关者。会计相关者以企业核心展开,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管理层、治理层和要素市场层三个群体,会计相关者需要会计解决的问题包括:(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2)企业治理问题;(3)要素市场上的要素选择配置问题。下面从管理层、治理层和市场层等三个层面分析会计需求。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需求

在企业内部,组织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产品的成本耗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首先,会计被用于满足企业内部人(如管理者)内部管理的需求。会计控制生产过程,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以求经济效果。法国的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把会计活动列为了企业管理的六项职能之一,会计管理包括成本会计管理、质量会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多方面。其次,管理活动离不开信息, 管理的过程又是一个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在企业管理内部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信息,构成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主要信息渠道,包括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二)企业治理层对会计需求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中写道:“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第一大假设———经济理性的精彩描述。经济理性是基于自利原则的行为取向。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理性表现为对得失和盈亏的正确计算。经济理性决定了人们需要一种技术在某种产权制度安排下确认和计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计算经济利润,评价经济效用,报告相关的会计信息,考评多大程度上履行相关的社会经济责任,并决定经济利润的分配。通过“会计”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各种成本费用支出)和目的(利润或者财富的最大化)充分联系起来,使得从数字上考量经济理性目标的实现程度成为可能。[7]会计,自诞生以来,也就一直充当裁判者的角色,权衡利益主体经济利益,协调人们经济利益关系。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集合,是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就其各自的责、权、利的安排所达成的一组长期契约。一方面,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经济资源所有者和社会经济资源管理者之间也是一种社会经济资源的委托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由此产生。委托关系协调构成企业治理主要内容。企业契约、委托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分配,企业治理就是协调各利益主体利益冲突和契约履行的制度或合约安排。会计权衡和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中立地为界定产权关系服务,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控制系统。

企业治理要求受托者履行受托责任。一方面,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财产委托,获得财产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并同时负有向委托者交代其履行受托责任的活动和结果的义务;另一方面,各利益相关产权主体必需依赖于受托经营者报告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进行利益分割。在委托关系中,人掌握企业内部的完全信息,而委托人处于信息的劣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同时人的行为具有不可观察性,这将导致道德风险 .委托人要求获得中立地报告受托责任相关的财务信息,会计则作为信息系统为委托人提供关于反映委托关系的受托责任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称之为说明责任履行。

(三)要素市场层对会计需求

现代要素市场已日渐成为要素流通与配置的主要场所,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伴随着要素市场的发展,企业要素取得主要来自于要素市场配置。在要素市场上,要素有效配置是以充分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信息为基础,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构成要素市场的生命线。然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将导致市场失灵。例如,投资者可能不了解股票的风险和报酬相关的信息;股东不了解经理人的能力;管理者不了解雇员的能力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掌握内部信息的人可能以损害他人利益来谋取自身信息优势利益,产生道德风险。在投资交易过程中,信息劣势交易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将做出非最优而是次优的决策,从而导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将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内部人通过内部信息获取超额利润;二是投资者的次优决策导致价格的低估,这将给内部人带来损失。财务报告是一种可以减少逆向选择的工具,通过它可以促进证券市场运转并减少其不完全性。[8]经济社会期望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正确反映市场的价格,从而引导要素的优化配置,减少逆向选择和市场失灵。因此,他们需要充分、及时披露的有用会计信息以供理性投资决策,会计成为要素市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重要信息系统。

会计不仅仅以会计信息的角色参与要素市场的资本投资决策,还参与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决策过程。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需要会计提供企业绩效评估的模型以进行企业的整体绩效评估,从而判断企业的整体投资价值;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需要会计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同时计算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帮助投资决策;现代会计实现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控制及国民经济宏观控制,是地区及企业经济中观、微观控制的重要方面,也是要素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控制的重要力量。总之,会计控制在要素市场要素配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五、会计目标理论框架是会计供给和需求的辨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