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umbilical nursing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omphalitis. Methods 80 neona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second-severing of umbilical cor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efficacy(the mean umbilical cord abscisic time, mean umbilical healing time, status of umbilical hemorrhage and incidence of omphalitis) and patients’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shorter mean umbilical cord abscisic time[(3.43±1.15)d vs (6.04±1.34)d], P

[Key words] Umbilical nursing; Neonatal omphalitis; Prevention; Effect

新生儿脐炎是围产儿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脐部炎性症状,是由于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或脐部在医院内受到感染所致[1]。其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脐部进入身体。新生儿脐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脐部出现带有臭味的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常伴随着脐窝周围皮肤红肿,症状较轻的新生儿并不会影响到食欲和体温,而严重者则会有发热症状,食欲低下,吃奶少[2]。新生儿脐炎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研究不同的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该院给予8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及二次断脐护理,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新生儿均无宫内感染。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经剖宫产分娩29例,顺产11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经剖宫产分娩30例,顺产10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步骤如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脐带和脐部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5%的聚维酮碘,在脐带根部处使用脐圈进行结扎,并于结扎部位距离约1.0 cm处剪断脐带,将残留的血液挤干净,再于新生儿的脐带断面处利用5%的碘伏进行严格消毒,擦拭脐带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和脐带残端,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 h之后方可撤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断脐方法同对照组,在新生儿沐浴之后用75%乙醇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24 h之后暴露脐部皮肤,48 h之后观察新生儿脐带的干燥程度,再进行二次断脐。注意脐带根部受压部位应该远离气门芯,在操作过程中,将牵引线向上提拉,当其与腹壁大约呈30°角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用无菌剪刀剪断。然后消毒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并贴上脐贴,24 h之后完全暴露脐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在新生儿每日沐浴之后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情况,若愈脐带外或袋芯部位有尿湿或者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愈脐带。在新生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咐家属每隔2 d更换一次愈脐带,直到脐部干燥脱落。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脐带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重要性,嘱咐家属加强家庭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情况、脐炎发生率,对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作出回访调查。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3]。

2 结果

2.1 脐带平均脱落、脐部平均愈合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脐部出血、脐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脐部出血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发现,采取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在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上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短;观察组的脐部出血率为10.00%,脐炎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的脐部出血率为27.50%,脐炎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脐炎在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在脐带脱落后,脐部伤口会延迟不愈,并且潮湿有分泌液流出;之后便会出现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脓肿、恶臭,常使得皮下组织受到波及。随着炎症加剧,脐部残端流脓、腹壁出现水肿现象并且发亮,导致蜂窝组织炎形成和引起皮下坏疽,严重影响脐部创口的愈合[4-5]。通常新生儿在断脐之后,血液供应随之中断,经过一段时间,脐带会缺水干枯,最终硬化自然脱落。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可在一周之内完全脱落,而脐部创口愈合则需要更长时间,一般在两周之内。据临床观察,新生儿脐带在脱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分泌少量的胶质分泌物,而这少量的分泌物极其容易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尤其以厌氧菌为主,从而引起脐部炎症的发生。大量医学实践表明,新生儿断脐之后24 h再进行二次断脐护理,可减少脐带脱落的时间,对于新生儿脐炎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

篇2

新生婴儿脐部护理是护理人员必须做的工作。脐部护理的好坏,关系到婴儿脐部是否发生感染、脐部血肉和脐部红肿等。脐部护理到位对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 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生儿发病率的降低,减少了某些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我国人口素质。在此谈谈对婴儿脐部护理的体会。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是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无菌观念和责任心。特别是对脐部断端的处理和观察是很重要的。

一、刚出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

1 常规接生 新生儿断脐后用0.2cm大的气门芯离脐轮0.5cm处套住脐带(气门芯不套住脐轮就行),再离0.5cm处套第二个气门芯。2%碘酊消毒脐带10cm,在第二道结扎处断脐,无菌方纱和线保护断端,使包扎面加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2 产房内的观察 产妇在产房内观察2小时。除搞好早吸吮和对产妇生命体征的观察外,同时进行婴儿脐部的观察,主要是观察脐带断端有无渗血。在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同时要告知母亲怎样对婴儿的面部、哭声及皮肤进行观察。出产房时再次观察婴儿脐部有无渗血,正常后将母亲和婴儿送入病房休息。

二、住院期间的婴儿脐部护理

1 预防感染 a.脐带纱布的更换:初生婴儿出生后的第二天沐浴时要更换纱布。用0.5%的碘伏行脐带跟部至脐轮2cm处的消毒无菌纺纱保护断端。b.住院的新生儿,我们每天给沐浴两次。上午给新生儿全身沐浴,详细观察新生儿的面部、皮肤、黄染和四肢。

下午沐浴时观察有无大小便污染脐带和是否干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其他的时间由家属更换尿布。c.如脐带较粗、胶质较重或脐轮较长,给予健婴保包扎。健婴保可预防感染,预防脐疝的行成。为此多年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无1例脐部感染的发生和脐疝的行成。

2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a.护理人员要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进行抚摸、夸奖等。b.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教会家长对婴儿表情的观察、啼哭性质的观察和目光交流、尿布的更换等。

三、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1 水温、室温要适宜 给婴儿制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洗婴环境。

2 呕吐和窒息的新生儿暂不能沐浴。

3 沐浴前1小时不给婴儿喂奶或喂水,以预防沐浴时发生新生儿窒息。

4 体重小于2000克的低体重儿先洗上半身穿好衣服后再洗下半身,沐浴时动作要轻柔。

四、指导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和母乳喂养

五、出院后的新生儿护理

篇3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干燥期;剪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67-02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脐部护理方法,对减少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有十分重要意义,我院产科对2006年9月~2006年11月200例新生儿中100例采用3%双氧水、95%酒精消毒脐带,脐带处于干燥期时剪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121例,剖宫产79例,新生儿出生评分均在8分以上,出生体重≥2 500 g,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宫内感染及胎膜早破不能入围。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分娩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出生断脐方法:新生儿生后1~2 min内用75%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周围,用气门芯在平脐轮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用纱布挤尽残端脐血管里血液,包绕残端,用20%高锰酸钾溶液烧灼残端创面。

1.2 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沐浴后先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9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与周围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2次/d,以脐带刚好处于干燥期(脐带呈黄褐色、质地柔软,一般在产后48~72 h内)用无菌有齿镊去除气门芯,在结扎处用手术剪与腹壁形成15°~30°角,沿脐根呈浅锥形剪掉残留脐带,用新生儿脐带保护带包扎24 h。对照组:新生儿沐浴后先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9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与周围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2次/d,生后48 h左右用无菌有齿镊去除气门芯,让脐带自然脱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脐轮与周围皮肤有红肿、渗液、异味);脐部出血及渗血情况(剪脐时或脐带自然脱落时有活动性出血和渗血);脐部愈合(脐部干燥,无渗液,无异味,脐已收缩至脐轮以内)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脐部感染少;两组出血情况无差异(表1)。

3 讨论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该处有丰富的血供,是病原菌容易滋生的部位,护理不当病原菌容易引起局部甚至全身感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研究表明[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危及生命,所以脐部护理的重要环节就是预防脐部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脐带潮湿、分泌物多或剪脐不彻底残留坏死组织,均给细菌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易引起脐部感染。对观察组我们采用3%双氧水及95%酒精处理脐部,以脐带刚好处于干燥期时进行剪脐,其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文献报道相似[2],此结果除因为3%双氧水可以氧化分解细菌及其毒性使其毒性和生物学活性明显降低[3]和95%酒精强有力的脱水效果使脐带易干燥[4]外,同时由于正确的剪脐技术,也缩短了脐带脱落时间和脐部愈合时间,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脐部愈合过程分为潮湿期、干燥期及过干期[5],在潮湿期局部血管未完全闭塞,剪脐易并发出血;过干期剪残端脐带变坚硬,剪脐难度大,也易并发脐带出血;脐带处于干燥期时局部血管闭塞,脐带质地柔软,操作难度小,局部干燥且出血少,此时剪脐脐部出血、感染、脐部愈合时间均优于潮湿期及过干期,但是辨别脐带是否处于干燥期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新生儿护理中剪脐后,观察组脐部出血情况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为刚开始时对护士的培训不到位,未掌握好剪脐的时机和操作方法,因此应掌握好剪脐的关键,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根据新生儿脐带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修剪脐带,可在婴儿沐浴后48~72 h内进行。修剪脐带时,发现脐带软、粗,呈灰白色,应注意延长修剪脐带的时间,待干枯后再剪,以免出血。对于较粗的脐带,修剪时应细心剥离,以免损伤周围皮肤组织。

经过临床观察认为,使用3%双氧水及95%酒精处理脐带,配合在脐带刚好处于干燥期时进行剪脐,其杀菌及脱水效果较好,能够减少脐部感染和出血,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愈合时间,有效地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且操作安全可靠,可以提高围产期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392.

[2]杨凌艳,黄玲,付玲.三种方法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5,20(18):38-39.

[3]蔡月华,陈碧芳,何春华.双氧水新生儿脐部消毒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3068-3069.

[4]周苏翠.95%酒精用于新生儿脐部暴露护理的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9:39.

篇4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104例,女152 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 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 01

2.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 01

2.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

现在多数产妇虽然知识层次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教条地沿用书本上或传统的育儿方法,常因喂养或护理不当而导致疾病。因此,适时开展新生儿护理干预,因人而异地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有关产后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产妇的求知欲,确保母婴健康。如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处理不当继发其他疾病。专业护士入户向产妇、家属宣教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配合脐部皮肤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从表2可见,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游泳;抚触;黄疸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056-0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致,除外各种致病因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1]。新生儿游泳是新生儿出生24 h后即可进行的一项健康保健活动。新生儿抚触是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按摩的一项保健活动,“抚触”能刺激皮肤触觉及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加快体格发育[2],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已经受到医护界及众多家长广泛重视。两者可相继进行,我院自2006年1月开展新生儿游泳,通过100例新生儿游泳及抚触,观察新生儿黄疸、排便及睡眠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科足月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征得家长的同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新生儿均为足月单胎(孕37+~41+周

),出生Apgar评分均为8~10分。出生体重3.0~4.0 kg,平均体重(3.46±0.29) kg。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及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的新生儿出生时间>10 h,喂奶1 h后进行,室温26~28℃,水温38~40℃,室内播放柔和的音乐;新生儿颈部套上游泳圈,脐部贴上防水护脐贴,放入游泳池内,游泳10~20 min,游毕取下游泳圈,立即擦干全身,取下护脐贴,用75%酒精常规消毒脐部后,用一次性护脐包包扎,然后将新生儿放在抚触台上,开始抚触,抚触护士双手抹上婴儿润肤油,手掌对新生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肤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15~20 min,力度逐渐增加使新生儿慢慢适应;不要强迫其保持固定姿势;如果哭了,先设法使其安静,然后才可继续开始轻轻抚触。游泳及抚触均由培训合格的护士一对一操作;对照组的新生儿予常规护理进行沐浴,脐部护理。

1.3观察记录

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天上午查房用黄疸检测仪,检测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黄疸指数,同时向家属了解新生儿的睡眠情况并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两组新生儿初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24 h睡眠时间,观察记录的结果比较见表1。

由上表可见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经皮测胆红素的黄疸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家长反映,观察组的新生儿睡眠好,哭闹少,入睡快,入睡后不易被惊醒。

3讨论

新生儿游泳是延续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有利于新生儿婴儿心理的发展[3],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可使胃肠道激素、胰岛素释放增多,激素分泌增加了迷走神经兴奋,使食欲增加,并加强了对食物的吸收,有利于睡眠的改善,同时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有研究证实,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 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4,5]。

本文通过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证实,游泳及抚触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增强新生儿体质,促进新生儿饮食、睡眠,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最直观最显著的效果是胎便初排时间早、胎便转黄时间早、新生儿黄疸指数下降,新生儿睡眠质量高。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是一门新兴的新生儿保健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理念的更新,新生儿健康保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至开展此项技术以来,深受广大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268.

[2]鲍秀兰.新生儿0~3岁潜能开发指南[M].第2版.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67.

[3]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22.

[4]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08-410.

[5]邹连芳,王莹,李金兰.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68.

篇6

急诊剖宫产是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如:子宫颈口扩张停滞、产程异常(难产),胎儿缺氧、胎儿心律严重异常,胎头位置不好、无法内旋转造成头位难产、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需要尽快结束分娩而阴道分娩短期内无望安全实施时,临时决定在麻醉下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方法。新生儿剖宫产综合征生理特点:剖宫产儿与正常产儿的生理适应性不同:①呼吸功能的差异:肺组织扩展程度差并延迟。②呼吸中枢功能的差异:产道分娩胎头部极度充血瘀血,胎儿的呼吸中枢及其他中枢处于刺激状态下而娩出,剖宫产处于短时期缺血状态下,中枢神经处于低能状态。③肺泡含水量差异:剖宫产儿肺泡水量多,呼吸运动后,液体蒸发残存,未蒸发物质粘附。表现为呼吸抑制,肺透明膜征,无功能适应性变化,无压挫综合征。急诊剖宫产临产妇往往在家或基层医院待产时间长,发现问题晚,未能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致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增高,其发生率与胎儿缺氧持续的时间及程度存在相关性,窘迫至分娩的时间短,可减少窒息的发生率,特别是剖宫产儿未经阴道挤压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从而导致肺部并发症高于阴道分娩。如:湿肺、羊水吸入、肺不张、肺透明膜等,所以窒息率仍很高,需十分注意窒息的发生。重度窒息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肾缺血缺氧可致肾损害。脑缺血缺氧可致脑病,肠道缺血缺氧可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因此,对于急诊剖宫产儿,尤其是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需警惕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以减少伤残死亡,术前术中应对新生儿的抢救工作妥善进行准备。

本文主要浅析急诊剖宫产儿死亡、伤残率高的原因,并如何重视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才能减少急诊剖宫产儿死亡、伤残率。在产科工作7年、在手术室工作20年来,积累了一些减少急诊剖宫产儿死亡、伤残的护理经验,现将个人经验浅析、总结在本文中。

手术前的护理配合

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值班时间,在岗在位并随时做好立即手术的准备,平时应将手术器械、药品、抢救新生儿用品认真充分准备好,当接到急诊剖宫产的通知时,应由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在5分钟内将手术用品准备好、及时开台,不得拖延时间,因为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母婴生命安全的首要条件。

注意术前禁用吗啡等抑制新生儿呼吸的药物。

如有脐带脱垂或早破水者,护送临产妇至手术台时,应注意将安放为头低臀高斜坡位,这样有利于脱出的脐带回纳至宫腔内后不重新脱出,可减少脐带受压,不同程度的改善胎儿的血液供应,应注意让临产妇左侧卧位,可提高胎儿的安全性。

临产妇至手术台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协助麻醉医生给予临产妇氧气吸入,并听胎心音,如>160次/分、或<120次/分、应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注意做好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协助麻醉医生安放好麻醉后,巡台护士可将自己的手递给临产妇握住,以缓解消除临产妇的紧张情绪。

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巡台、洗手护士严格履行手术常规操作:如果胎头下降太深,取头困难时,巡回护士在台下可戴灭菌手套,经阴道进入向上推胎头,协助术者将胎头取出。如出头困难者,器械护士可及时将产钳传递给医生使用,将胎头取出。总之取头时间应尽力缩短。

新生儿死亡原因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重视窒息的防治,要常规对剖宫产儿胎头从切口娩出前及时清理呼吸道,器械护士应立即将小干纱布递于术者清理新生儿口腔分泌物。断脐时,尽量将脐血挤压向新生儿方向后钳挟断脐,将新生儿传递至接生台时,应注意保持新生儿头低足高位,防止误吸发生呼吸道梗阻,传递中应动作轻稳,绝对不能发生坠地事故。接生者穿戴灭菌衣服、手套后,持无菌治疗巾以左手接住新生儿的颈部,右手接住新生儿的双下肢为好,放于接生台后注意保暖。

手术接生台护理工作

Apgar评分10分/1分钟的新生儿可按常规护理,气门芯套扎脐带时注意不要套扎到脐轮皮肤,也不能使气门芯滑脱而引起脐出血,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Apgar评分8~9分/1分钟,应对症处理。

抢救重度和吸入羊水较多的新生儿窒息,仅清除口腔及咽部的羊水及分泌物是不够的,气管内羊水、分泌物不能吸出是造成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新生儿窒息状态下,由于体内缺氧,各脏器都可发生退行性变,以脑组织、神经细胞变性最为重要,大脑皮质在完全停止供血供氧的情况下,4~6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损害,即使复苏成功,也可遗留智力障碍。

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新生儿出生后,以头低足高斜坡位,首先在喉镜直视下用低压吸引器吸净口腔及咽部的羊水,再将小号导管轻稳地插入患儿声门下1.5cm左右处,以负压1.96kPa的压力抽吸呼吸道深部的羊水,使呼吸道通畅,轻度窒息患儿经吸痰、人工呼吸、机械刺激、吸氧处理后30秒仍无自主呼吸或心率减慢<100/分立即行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吸出羊水后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囊加压给氧人工呼吸,同时脐静脉插管用药,以加快心率,纠正酸中毒,低血压,用药遵医嘱,经抢救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皮肤颜色转红,哭声宏亮时,即可拔除脐静脉针,如需要时,也可保留脐静脉插管导管。

复苏后注意给新生儿吸氧、保暖、输液等护理,为侧卧位安放较好,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再次发生窒息,应严密观察新生儿各方面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医生处理。

总之,减少急诊剖腹产儿死亡或残疾的护理是产科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在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应掌握产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也需学会使用吸引器、新生儿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人工正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窒息新生儿5分钟内复苏成功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产科综合知识,用丰富的经验处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根据情况不失时机早期气管插管,脉静脉插管抢救新生儿,可争取抢救时间,才能减少新生儿死亡和残疾儿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游泳;护理

新生儿游泳延续了胎儿在羊水中的活动,多数学者认为此种护理措施有利于新生儿的身心发展。相关研究指出经过游泳的新生儿的食欲、睡眠、智力、消化能力、适应能力等均要好于不游泳的新生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提出更高期望。“鸟巢式”游泳护理是一种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营造类似鸟巢的环境下游泳,延续母亲对胎儿的爱。本研究对此种新颖、科学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游泳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1月本院足月出生的18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化法分组,观察组94例,男婴46例,女婴48例,孕周36~42周,平均(38.6±2.4)周,出生时间1~7d,平均(3.6±2.4)d,体重2.7~4.2kg,平均(3.6±0.8)kg,对照组94例,男婴45例,女婴49例,孕周36~41周,平均(38.3±2.5)周,出生时间1~7d,平均(3.5±2.3)d,体重2.6~4.5kg,平均(3.8±1.0)kg,两组的Apgar评分均大于8分,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发热等,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孕周、出生时间、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鸟巢式”游泳护理,首先建立项目小组,小组成员为新生儿泳浴室人员,由项目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医护人员向新生儿家属作健康宣教,介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游泳前帮助家属了解相关问题,并征得家属同意后采取“鸟巢式”游泳;“鸟巢式”游泳:先在原有泳池中放入半池子水,再铺一次性薄膜水袋,一边加水,一边用胶塞塞住泳池出水口,当水深大于50cm时测量水温,完成鸟巢式泳池的设计;室温28%左右,水温38℃左右;配用少飞婴儿脖圈,用防水脐帖保护脐部,由小组成员准备给新生儿游泳,新生儿出生至出院期间每天进行2次,每次10min。注意事项:(1)准备“鸟巢”式游泳池;(2)游泳期间一定要有专人看护;(3)少飞婴儿脖圈的检查,型号是否小号,是否漏气,保险扣是否扣牢等;(4)防水脐贴的正确使用;(5)套好少飞婴儿脖圈后检查新生儿下巴是否在下巴托位处,要用一手托着新生儿臀部轻轻地缓慢入水,泳毕取下脖圈,用大毛巾擦干水,保暖;(6)泳毕取下防水脐贴,用75%酒精消毒脐部,并用一次性脐贴贴好。要求:(1)室温28℃左右,水温38℃左右,吃奶后半小时或1h游泳,10min/次,2次/d;(2)选择小号少飞婴儿脖圈,水质用洁净水或有新生儿溶质的游泳液。(3)住院期间为防交叉感染,要一人一袋一池水。(4)“鸟巢”式游泳池水深以新生儿足不触及池底为准,游泳师与新生儿为一对一的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游泳护理,使用常规泳池,室温、水温、脖圈、脐贴等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参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并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制定调查表,调查两组新生儿出院时的体重、体温差、皮肤破损、胎便初排时间、胎便排清时间、胎便次数、摄乳量、易惊反应和哭闹持续时间、睡眠时间。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共100分,90~100分满意,80~90分较满意,70~80分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设80分以上为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利用Exee1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

2.1.1两组新生儿身心状态两组出院时体重变化、体温差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摄乳量、皮肤破损率、易惊反应次数、哭闹持续时间、睡眠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2.1.2两组新生儿胎便情况两组胎便初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便排清时间、胎便次数明显好于对照组(P

2.1.3两组新生儿摄乳量经计算,观察组第7天、14天、21天的摄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74%,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0.85%,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鸟巢式”护理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用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方法,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新生儿在未学会走路前,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在游泳池中学习游泳。正常的新生儿喜欢在水环境中寻找宫内羊水中的感觉,是母爱的一种延续。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面对的是陌生环境,加上其各系统功能发育未成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体温变化、易惊反应、哭闹、胎便不畅等,这些均有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发育。目前对新生儿游泳有两种观念,多数持支持态度,认为游泳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少数观点认为婴幼儿骨骼相对脆弱,强迫水里游泳可能损伤骨骼和神经。

篇8

1.1环境管理

本科现为层流病房,空气质量指标达10万级。科室环境布局结构合理,设置独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蓝光治疗室,恢复室,负压隔离室。配备治疗室,配奶室,入院处置室,沐浴游泳中心等。并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由于在病房外家属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患儿在病房情况,因此每周只有周二3点~4点时间段家属可分批进入病房外走廊探视患儿,减少人员流动对空气的污染。重视病室内地面、物体表面及治疗用物的清洁消毒。对各医疗仪器、温箱严格遵守消毒流程。呼吸机使用的管道为一次性,与新生儿接触的所有衣物,被单均先消毒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保证患儿周围环境安全。

1.2人员管理

医务工作人员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特别加强对手卫生环节的控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关键因素。

2探视家属

探视前对家属进行消毒隔离预防知识的宣教,严格探视前消毒隔离准备工作,更换探视服,戴帽子及口罩、穿鞋套。探视中由护理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督促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生活护理的精细环节喂奶的管理独立的配奶间,墙面贴有配奶流程图,所有配方奶均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使用一次性奶瓶,配奶用具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配奶制度及流程,抓住配奶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配奶安全。沐浴护理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儿需每日沐浴。沐浴更衣时注意颈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新生儿沐浴均为一次性用物。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新生儿洗澡池为电子恒温控制,避免因水温过热致患儿烫伤或因水温过凉致患儿感冒。洗浴时由上至下按顺序清洗,避免将水误入耳鼻和口腔内,以防止中耳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洗浴池采用一次性浴套,一用一更换。患儿更换衣物均经过先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处理。排泄护理尿湿后及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更换,排便后用温水洗净局部,并注意观察有无红臀,预防皮炎或皮肤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基础护理精细环节管理眼部护理保持新生儿眼部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分泌物,必要时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预防眼结膜炎。口腔护理每天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检查,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脐部护理脐部用双氧水、络合碘消毒创面后,用灭菌敷料或无菌脐包覆盖,绷带包扎尿湿后及时更换,预防新生儿脐炎。呼吸道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患儿大多数是需要吸氧的,患儿使用的吸氧装置为一次性一体式的,72h更换一次,避免消毒重复使用。患儿的头部应高于肩部,并将头侧转,这样既保持了呼吸道的通畅,又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避免分泌物排出不畅而引起肺部的感染。治疗管理注射、采血、输液、输血、静脉留置针、PICC封管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导管性感染,败血症等医院感染发生。

3讨论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17-02

随着对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1]。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现将我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300例(男160例,女140例),记录住院早产儿围产期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应用和肠外营养等治疗情况。怀疑感染时行各种相关病原学的检查。

1.2 感染标准的界定

(1)血培养阳性。(2)胸片明确的肺炎或明确的其他部位感染表现。(3)实验室检查,WBC8mg/L。(4)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呼吸暂停、体温波动、皮肤发花、残余奶增加、反应差、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等。符合(1)、(2)中任一项或同时符合(3)中的两项或符合(3)中的任一项并伴有(4)中的任两项可诊断为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儿24例,感染发生率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医院感染者平均胎龄为(32.65±2.60)周,与无医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0.01);有感染者平均出生体重为(1743.27±602.31)g,与无感染者(2190.77±520.92)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P<0.01)。

3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

3.1感染因素[2]

①皮肤因素: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儿抵抗力低,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而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②体重因素:新生儿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从侧面反应了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发生率为0.5%,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

3.2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3]

3.2.1加强NICU的消毒管理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所以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65%,我院每日通风换气,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并使用空气清菌片,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NICU内设一名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室内的消毒工作。室内的地面、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液盒、病例夹、门窗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

3.2.2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严格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细菌培养;暖箱内的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换蒸馏水。

3.2.3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①皮肤护理: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预防臀红。每24小时更换,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皮肤压伤。在胶带下使用皮肤保护剂安息香酊,防止表皮脱落。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每4 小时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②口腔护理:认真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为防止鹅口疮的发生,喂奶后预防性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每日两次。③眼部护理:胎儿通过产道时,沙眼衣原体可定植于其结膜部,因此,为防止结膜炎的发生,每日用泰利必妥眼药水滴眼1~2次,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量等。④脐部护理:每日认真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的干燥,消毒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如果发现分泌物及时做培养,及时处理。⑤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⑥对于有侵袭性操作的患儿,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粘膜的损伤,同时加强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插管导芯经高压灭菌后使用;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⑦加强个例院内感染的隔离控制:当发生有个例院内感染时,将患儿放置单独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隔离区做明显标志,根据不同细菌定植情况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因此,监测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内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严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抗感染意识,将之列入常规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视[4]。医护人员自觉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人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讨论

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是NICU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明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正确制定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本结果提示NICU医院感染与皮肤因素、体重因素、侵入性操作、胎龄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高喂养耐受性,尽可能缩短其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要严格无菌操作,慎用侵入性操作及治疗,对呼吸机治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等装置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5]。

[参考文献]

[1] 童笑梅,王新利,诸慧华,等. 12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5):279-282.

[2] 周敏,丁爱国. 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3]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 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2378.

[4]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10(4):312-314.

篇10

新生儿期是从出生到适应环境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的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免疫功能不足,病情发展变化快,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先将我院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结果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为200例新生儿上门服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未发病新生儿176例,发病新生儿24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黄疸9例,新生儿低钙血症4例,腹泻2例,上呼吸道传染3例,发病率12%。

1.2方法

1.2.1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由科主任科护士长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满5年,富有爱心,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等综合素质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建立护理人员登记卡,卡上有工作人员照片,姓名、学历、职称、工龄、联系电话等。

1.2.2工作方法:建立新生儿档案卡,写明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工作单位、新生儿天数等,采取家长选护士的方法预约登记服务分为定时服务和临时服务两类。定时服务主要针对正常新生儿每周服务一次,具体服务时间由双方决定。临时服务主要针对患病的新生儿,根据病情随时上门护理。

2家庭护理内容

2.1针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作好健康宣教。

2.1.1环境: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温不可过高过底,夏季如室温高,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1.2保暖:寒冷季节室温底意保暖,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也差,室温过底可引起硬肿症,用热水带保暖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2.1.3喂养:告诉家长母乳喂养是最佳喂养方法,教其捕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喂奶前应先给新生儿更换清洁尿布,母亲洗净手,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应抱起轻轻的拍背部,直至嗝气后,再取右侧卧位,垫高头部,以免溢乳或呕吐时发生窒息。对于确实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指导母亲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孔不要过大,以免下咽不及发生呛奶。奶具每次用前必须清洁消毒,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充满,以免吸奶无效或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溢乳。

2.1.4尿布、衣服的选择:选用纯棉柔软的尿布及衣服,衣服应宽松,不可过紧。

2.1.5皮肤的护理:指导家长如何护理眼睛、鼻腔、外耳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部试干,涂油保护。保持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

2.1.6脐部护理:母亲每天应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

2.1.7预防疾病和意外:新生儿食具应专用,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衣服尿布保持干燥。新生儿出生后2周应口服维生素D,每日400IU。夏天要预防中暑和腹泻,指导母亲寒冷季节新生儿包被不要过严,以免导致窒息,发生意外。

2.1.8培养养子观念:鼓励家长多抚摸、拥抱婴儿得一健康成长。

2.2针对患病新生儿遇到的护理问题给予具体知道。

2.2.1发热:首先区分是否由感染引起,如因疾病引起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药物。如因保暖过度,脱水热等引起发热,可给予松包降温,嘱母亲多喂水,体温均可自行降至正常。

2.2.2哭闹:首先由医师检查是否疾病引起,在排除疾病引起哭闹的基础上,考虑是否饥饿,观察是否有口腔炎尿布是否尿湿。有无大便,臀部皮肤是否发红,是否有腹部胀气等情况,并根据各原因给予处理。

2.2.3黄疸: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出现部位、范围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的时间如足月新生儿黄疸持续过久,超过两周,或黄疸出现早,在24h内出现,或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说明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就诊。母乳性黄疸较为常见,可采取高频喂养9~12次/d,能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平均3d左右,效果较好。

2.2.4腹泻: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有无脱水情况,如加大便为黏液浓性便,应及时送往医院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患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这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要特殊处理。

2.2.5知道合理用药:简明讲解药物知识,知道正确用药方法,准确用药剂量,喂药是可将药物用温开水溶解,用注射器吸好药液在患儿吸药液的间歇是要从口角旁滴入,待患儿吸几口奶后再缓慢滴入至顺利喂完即可。

3讨论

3.1家庭护理服务方便了患儿的家长,使其掌握了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方法,提高了社会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广大婴儿及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不仅使婴儿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增进感情,增加了年轻父母的育儿的知识,使新生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护理。

3.2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家庭护理服务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家长对健康知识的需求。